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能源监管工作要点集锦9篇

时间:2022-12-18 05:11:29

能源监管工作要点

能源监管工作要点范文1

12月3日,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重点专项监管已率先在福建启动。

随着原国家电监会派出机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尘埃落定,国家能源局重组工作宣告收官,监管大幕徐徐拉开,格局初露端倪。

监管“大练兵

一家能源央企内部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小三定”落定和重点专项监管开局同时进行,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国家能源局对其派出机构监管能力的“大练兵”。

11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的监管工作例会第一次会议,通报了派出机构的“三定”方案。自此,原国家电监会所有派出机构都成为新国家能源局下属的监管机构,并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能源监管职能。

国家能源局在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南方设6个区域监管局,区域监管局之下,在山西、山东、甘肃、新疆、浙江、江苏、福建、河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12个省区设立国家能源局监管办公室。在这些省区之外未设监管办的省区,由其所属区域监管局派驻监管业务办公室。至此,新国家能源局的能源监管体系已经基本实现了全国覆盖。

2013年3月,原电监会撤销并入国家能源局,在此基础上,新能源局整合了原有的监管职能,成立了市场监管司和电力安全监管司,这两个司的司长均由原电监会人士出任。

能源局在上述监管例会上,对重点开展的12项专项监管进行了部署,包括市场监管方面7项,安全监管方面3项,准入监管方面2项,大多是针对电力市场管理。

一位国家能源局司级官员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重点专项监管近期将密集启动,“分别选取一个省份进行驻点监管”。驻点监管分别由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和有关司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立联合工作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虽然没有安排驻点监管,但是压力也不小,要自己给自己上发条”,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一位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新能源局的工作方法和范围都有所变化,虽所在省份不在此次驻点监管之列,但也被安排了8项重点专项监管。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油气监管是全新的领域,目前正在与油气企业接触,没有现成的专业人员,必须从零开始。

“闭环”监管

有分析人士认为,上述监管内容仍围绕原电监会时代的电力监管职能展开,缺乏新意。但国家能源局方面对外特别强调,此次重点专项监管的创新之处在于“闭环”。

“闭环”本是管理学的概念,能源局方面解释说,“闭环监管”是由能源局专业司提出要求,监管司制订工作方案,派出机构具体执行,并将结果反馈回专业司形成闭环。

“此次的重点专项监管,对于违法违规的企业,除了约谈、通报、稽查、处罚、督促整改等措施,还将采取区域限批、集团限批等手段”。

能源局的一位原电监会官员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这里提到的“限批”就是闭环,是把项目的核准和政策执行情况联系起来。“闭环”监管的目的,是要将能源局专业司与原电监会的市场监管职能结合起来。

原电监会并没有获得完整的电力监管职能,尤其是在定价和项目审批方面,这两项核心监管职能并没有掌握。在体制设计上埋下了政出多门、责任主体不清、相互掣肘的隐患。监管职能的分散也使监管机构处于“有机构、缺职能”的尴尬境地。

能源定价和项目审批职能仍由发改委掌握,但因市场、安全方面的“闭环”监管,有了联动管理机制。电监会和国家能源局重组后的新国家能源局,归入发改委体系,过去的摩擦、掣肘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

“这些做法应该和新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的个人风格有关。”一家能源央企人士认为,吴新雄是从地方大员到中央部委的,其把握政策方向的能力较强,在三中全会之后,建立能源、电力市场,加强监管的方向明确。

但是对于两家合一的新国家能源局来说,这个“环”能不能“闭”上,还要考验新能源局内部的重组融合水平。

市场缺位

除了电力领域的监管之外,能源监管领域的各种变化中,油气管网设施的公平开放最为引人关注。

国家能源局有关官员透露,《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在走内部程序,有望于2014年1月起实行。该《意见稿》首次明确提出,当油气管网设施有剩余能力时,应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提供输送、储存服务。

虽然外界对油气管网开放的市场监管效果颇有怀疑,但国家能源局有关官员认为,这至少是迈出了第一步,未来能源局还会加强对油气管网建设、运营成本的监管。

新国家能源局的派出机构增加了对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的监管职能之后,在现有能源管理体系的夹缝中,让派出机构的职能定位有所拓展,油气监管工作也有了落脚点。

“当时的能源局原则上有油气监管的职能,但没有监管的专业队伍。监管二处是专门负责油气监管的,但仅仅是一个处。”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秘书长胡卫平,曾任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他向记者回忆当年在油气司工作的情况时说,“只讲监管,没有队伍,也是一句空话。上面有这个说法,但是下面没有腿,谁来落实?”

“像美国一样,监管油气要监管到每一口井,这样才是有效的监管。”胡卫平认为,现在能源局和电监会合并,更明确了监管职能。

电力行业资深研究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吴疆认为,油气管网的发展比电网要晚几十年,油气管网在很多地方还没有成型的配售网络,基本都可以用监管电网的办法来解决,道理是相通的。

但是,由原电监会人马介入油气管网的监管,派出机构普遍缺乏油气方面资料和人才储备,挑战不小。

也有业内人士对新能源局的监管新局持悲观看法,认为监管新局的核心问题仍未破解,尽管三中全会决定已经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但是各项改革离真正落地还任重道远。

能源监管工作要点范文2

关键词:税源管理;税源监控;重点税源;税源信息

新的税收征管模式确立后,要求税务部门做到税前监控、税中征收、税后稽查。经过几年的运行,实践证明,税源管理尤为重要。只有抓住税源,税源才能稳定,税收收入才会增长。这几年,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快、力度大,原有的许多国有企业转制为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或破产拍卖,转为个体工商户,税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税源监控、培植、预测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很大困难。

一、当前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转制过程中税务部门介入不够,导致税款流失。目前,体制改革,企业转制,使原国有企业的税收比重越来越小,股份制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税收比重越来越大,给税收征管带来很多困难。在对破产倒闭管户实行清算过程中,大多数纳税人能够依法接受清算并清缴欠税后办理注销登记,但也有少数纳税人在被税务机关列为非正常户后找不到法人或其他代表人,既不申报,也不申请办理注销手续,导致部分税款流失。对于改组的企业,则由于税务部门介入不够或完全不能介入,原企业所欠税款无人承担,成为死欠,而税务部门在这方面却又显得无能为力。还有某些企业不能按规定及时办理税款结清和发票缴销手续,导致更大的税收流失。

(二)税务机关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运用不合理,导致税收征管职能弱化。由于内部分工管理不够统一和规范,使得本应协调一致的工作时有脱节。主要是某些基层征收单位,虽成立了专门的税源管理科,配备了专职人员,但是就户籍管理来说,税政管理科也有专门人员负责,这样就造成了人员浪费,且责任不明确。

(三)税务机关内部某些工作人员对税源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导致税源管理流于形式。尤其是对重点税源的掌握与管理,通常分析比较肤浅被动,说明不了深层问题,没有给予重点税源足够的支持,导致税源流失。再者,从重点税源企业的特点来看,由于企业规模大,分支机构多,核算头绪多,纳税环节多,如果监管不力,极易发生偷税与逃税行为。事实上,前些年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只是表面上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税款实现和缴纳情况,实行的是粗放型控管,横管不到边,纵管不到底,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控管,重点企业税收流失严重。对于某些地区来说,其支柱税源也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手段落后。就目前来说,尽管在微机化管理方面做了巨大努力,前进了一大步,在某些地区,税收征管方面的大软件已经开始运行了,但是此类软件通常都存在着问题,在运用时常造成错误,因此有时不得不另外搞一些人工处理程序,不仅增大了工作量,更增加了工作难度。而且如果不及时纠正错误,会带来更多的错误,最终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失灵和不连贯。而税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较低,不能将计算机做为管理税源的有力工具,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二、加强税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税务部门应在改制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介入企业,摸清税源底数。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税务机关有对改制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权利,虽然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阻力或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作为税务部门,有权利也有义务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针对当前现状,税务部门应和当地体制改革办公室、国资局、企业主管部门建立长期的联系制度,做好企业转制前的管理工作,保证税款的清缴入库,防止税款流失;同时对转制后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从新企业的办证户籍管理一直到税源的预测、监控,真正起到税前监控和税源培植的作用,保证税源的稳定增长。税务部门可以根据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结果认定改制企业的纳税情况,或者在必要时,派税务稽查人员对其纳税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征收部门的外勤人员对转制后的企业要做到腿勤、嘴勤。要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动资金的投入及存货状况。转制后的企业看上去没有原有的国有企业庞大,其实不然。原国有企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转制后的企业包袱轻、资金充足,上马的项目新,有潜力、有后劲,运行效率高,生产规模和销售情况较好。如果税源管理和征收管理到位,税收收入就会增加。

(二)重新划分机构职能,建立和规范税源监控体系,是巩固和完善新的征管模式的必然选择。为真正体现“管为基础,从源头上控制”的原则,税务部门应明确税源监控主要在于真正落实“管事”的问题,做到“管事”专门化,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职责,流程衔接,监督考核到位。具体做法如下:

1.建立事前税源监控体系

税源监控不能坐等纳税申报,要变被动为主动,跳出办税服务厅这个范围监控税源。

(1)设立税收公共关系机构(岗位),延伸税收服务,分类指导办税。

税收服务工作具体,纳税人掌握的税收信息充分,主动申报纳税面就宽,申报质量就高,税源主渠道就通畅。

(2)实行专业化日常稽查,充分发挥监控税源的主力作用。

日常稽查组织和办税服务厅通常是在一个行政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协调之下,具有征管信息来源充沛,打击偷逃骗税及时主动,对属地范围熟悉等优势,所以应该充分发挥日常稽查对税源监控的主力作用。实行专业化日常稽查,则是发挥其职能作用最好的行政管理措施。一是设立纳税人户籍稽查岗。尽量管住所有的纳税人和尽量减少非正常失踪户,实行税源户管专业化。二是分行业设立稽查岗。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日益完善,跨国跨区经营、财务管理信息化、关联交易、电子商务等经营、结算方式日新月异,传统税务稽查赖以为凭的书面账簿越来越多地被电子信息所取代,而且其真实性越来越容易受到交易方式、管理方式、结算方式的影响,税务稽查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应对措施,对税务稽查进行针对性的岗位设置十分必要。即在工商业稽查岗之外,设立网络稽查、关联调查等岗位,充实专门人才,探索税务稽查新手段、新技术。2.规范事中和事后税源监控体系

税源数据借助纳税申报资料进入征管各环节后,各环节之间应该环环相扣,彼此制约,协调运转。只有规范事中和事后税源监控体系,才能强化纳税评估、税务执行职能。规范处于不同征管环节的业务动作,同时辅以完善的税收征管软件,可以实现税源的适时监控。

能源监管工作要点范文3

关键词:通信工程;监理企业;监理人员管理

1 引言

我国加入WTO后,监理咨询企业要实现与国际接轨,缺乏的更是高素质、高水平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那么如何解决监理咨询企业的人才资源问题呢?通信工程监理咨询企业从事的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它是以人才,而不是以资金为本的企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企业最主要的人力资源资本。所以,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和资本如何开发管理,是监理咨询企业最为关注、也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论文主要结合通信工程监理企业的监理工作性质及特点,对监理企业监理人员的人力管理展开分析探讨,以期从中找到合理可行有效的监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方案,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 通信工程监理企业监理人员管理现状

我国通信工程建设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工程建设监理行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企业过多,压级压价,转包、挂靠,从业人员收入低、流动频繁等。由于进入门槛低,监理企业已呈过多过滥之势。以广东省为例,目前全省在册监理企业有近千家,广州市在册监理企业有近300家,业内竞争空前激烈,为承接到业务,各家监理企业竞相压级压价,靠低价中标;过低的价格导致业内人员收入过低,流动频繁,优秀人才不断流出,监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下降;使得监理过程中,人员投入严重不足,服务水平难以保证,工程监控协调不力,导致业主不满,影响监理行业形象。这种状况,进而使得业主不愿也不敢依赖监理,于是在强制监理情况下,众多业主纷纷倾向选用低报价的监理企业,监理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价格越低,服务越差;服务越差,价格越低”的怪圈。

3 通信工程监理人员管理建议与策略

3.1通信工程监理人员的管理模式

对于通信工程监理人员的管理,应采用工作分析、工作分类、工作评价、绩效考评、薪酬设计、职业规划等管理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监理人员按价值链理论进行分类,实行差别管理。

(1)对总监/总代岗位监理人员按I级标准管理,这部分人员的特点是数量相对较少,经验丰富、组织管理能力强,屑公司核心层员工,对确保公司正常运营和发展极为重要,一旦流失将对工程现场监理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会对公司其他在职员工产生严重的负面效果。因此,对这部分人员按Ⅱ级标准管理,包括优厚的薪酬、公司级的定期访谈、人力资源部门的持续关注、定制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严格的合同/职责/管理嗜核等约控措施。

(2)对标段传业负责人岗位监理人员按II级标准管理,这部分人员的特点是专业实践能力强、专业经验丰富、有一定的协调管理能力,属公司骨干层员工,对保证工程现场监理工作顺利进行作用很大,一旦流失会给现场监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并会对现场其他人员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因此,对这部分员工按Il级标准管理,提供相对较高的薪酬、人力资源部门的定期访谈、总监总代对其的持续关注、基于公司发展需求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较严的合同/职责/管理/考核等约控措施。

(3)对专业监理师岗位监理人员按III级标准管理,这部分人员的特点是专业操作能力较强、有一定专业工作经验、员工数量多,是公司员工队伍的主体,但待遇偏低、稳定性较差,也是工程监理现场工作的实施主体,其整体素质水平和稳老对保证现场监理服务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出现频繁流失或批量流失情况将会给现场监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甚至难以为继,同时也会给公司形象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对这些员工按Ⅲ级标准管理,提供相对较高的薪酬、人力资源部的定期总体访谈调查、总监总代对他们的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和适度关注、基于公司发展需求的总体职业发展规划、适度的合同/职责/管理/考核等约控措施,

(4)对于监理员和资料员岗位监理人员按IV级标准管理,这部分人员的特点是年轻、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实际工作经验少、专业实践能力较弱、多数为应届或刚工作一两年的学生、待遇很低、流动频繁,是公司专业监理师岗位员工队伍的后备力量,在工程现场监理工作中起辅助作用,其整体素质水平和稳定性对监理企业后续发展潜力影响很大。因此,对这些员工按W级标准管理,人力资源部门严把招聘筛选关、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公司发展需求制定监理员级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并由总监/总代或标段/专业负责人协助落实、人力资源部门有专人负责对这一员工群体进行动态跟踪了解,对重大的共性的问题及时反馈总监/总代和上报公司领导、根据岗位职责酌情设置合同/管理/考核等约控措施。

3.2通信工程监理人员管理体系构建

针对当前监理人员存在的群体性收入低、离职率高、素质欠佳等实际问题,以系统管理理论、价值链理论和行为激励理论为基础,运用工作分析、工作分类、工作评价关系分析法、业绩评定表法、关键事件法、工作成果评价法等技术方法,借助微软EXCEL软件等计算机管理工具,从员工招聘录用、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关系管理五个方面着手,创建动态的管理体系运作模式,对监理人员按岗分级实施从招聘到离职全过程的差别管理。

按岗分级差别管理,是指对所有监理人员按照岗位重要程度分类管理,每个岗位又按工作考评情况分成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进行差别管理;即五岗四级管理模式,其中五岗指总监(总代)岗、标段(专业)负责人岗、专业监理工程师岗、监理员岗和资料员岗,借助微软EXCEL欺件,是指运作模式和管理体系的运行建立在监理人员动态信息表格体系上,该表格体系由在岗员工个人动态信息详表/在岗员工动态信息总表咬岗员工按岗分级管理表三个基表组成。

能源监管工作要点范文4

加快环境管理转型升级

今年年初,云南省2013年全省环保局长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提出,为确保在加快环境管理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云南省环保厅厅长王建华表示,针对当前污染减排形势严峻、环境监管能力薄弱、污染防治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为实现环境信息基础设施整体完善、环境信息化与环保业务紧密融合、重点核心业务全面信息化、环境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广泛共享、环境信息服务覆盖环保业务全流程的目标,云南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全省“数字环保”体系建设。

云南省将从“三化”建设推动环境管理业务转型出发,努力实现从“环境管理业务与环境信息化脱节分离”向“环境管理业务与环境信息化有机融合”转变、从“各业务板块自成体系”向“整体推进和业务协同”转变。

同时,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三化”建设水平。要按照整合现有资源,实施技术集成,建立综合平台的要求,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地编制全省“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统一标准,先易后难,简便实用,分步建设。建成全省环境监测基础数据库,实现监测数据定期更新;建成全省环境监测物联网,实现在线监测信息实时传输;建成云南省环境监测业务综合管理平台、环境监察“移动执法”平台;搭建环境地理信息平台,实现环保管理一张图,实现环境管理数据的可视化;建成全省重点监控企业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等。今年上半年,云南省环保厅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将全面运行。

云南省将加大投入,以“三化”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监管能力。今年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拟安排2000万元投入省级“三化”建设。各州市环保局要积极行动起来,主动争取州市县党委、政府的支持,推动各地环境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建设。

在今后的环保工作中,数字环保管理已不可少。云南省昆明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数字环保”能更有效地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成为各级环保部门探索创新管理制度的重点。

环保“电子眼”全天候监控

美丽的春城昆明是云南“数字环保”的重点建设地区,日前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落户安宁,引发市民关心昆明市的环境监控能力达到什么样的水准,昆明市如何对全市的环境污染状况进行监控?在昆明市环境监控中心和呈贡区空气自动监测站,记者看到,一项针对重点企业全天候监控的环保“电子眼”对企业排污情况的在线监控流程,让公众吃了一颗“放心丸”,昆明市有能力对全市企业的达标排放情况和大气环境实施全天候监测。

早上9点30分,走进昆明市环境监控中心,迎面的大屏幕上打开的是环境监控中心的工作平台网页,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快速调出了所有监控点的实时数据信息,各水源地水质、空气、噪声情况及重点监控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一目了然。

“目前,市、县环保局主要对昆明市的空气、噪声、污染源废水、废气排放等情况进行监控。接下来,我通过对污染源、环境质量、视频监控系统的展示,来介绍日常监控工作。”昆明市环保局工作人员结合监控系统界面内容,就昆明环境日常监控情况介绍道。

随后,大屏幕出现了昆明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这个系统负责对污染源废水、废气排口的在线监测设施进行接入,使前端在线监测数据能实时展现给环保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说,目前已接入污水处理厂16家、排污企业54家,共接入在线监控设施140套(其中水监测62套、气监测78套)。

“现在屏幕显示的是污水和废气排放企业的监测数据情况,点击企业名称,就可以看到监测数据的具体情况。”在工作人员点击安宁污水处理厂排水口后,可以看到系统页面上方的表格是该厂排口的监测数据,下方的曲线图是污染因子随时间而变化的浓度值。

据了解,结合数据、曲线和视频信息,环保工作人员能实时掌控企业污染因子的排放情况。工作人员监控中一旦发现污染源企业排污异常、污染因子超标等情况,将通过监控报告的方式,与环境监察支队形成有效联动,及时遏制和处罚企业违法排污。

看完污染源监控系统界面后,大屏幕上切换为环境质量监控系统界面。“环境质量监控包含对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控。”工作人员说,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连接了全市30个噪声自动监测子站的数据,堪称市环保局的“顺风耳”。

水质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则接入了前端的水质监测自动站和空气监测自动站,可对湖库及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入滇河道水质状况、全市空气质量等进行实时监控。

为了更直观地监控昆明市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源排放情况,市环保局还在昆明市多处制高点安装了超远距高空视频监控探头,它们是市环保局的“千里眼”,通过它们能真切看到数公里外的清晰画面。该系统目前已在昆明钢铁集团旁的文苑雅居小区、寻甸金锁工业园区和杨林工业园区配备。监控探头可以监控半径5公里内的排污企业烟囱排放情况,执法人员坐在办公室内,就可直接看到企业的排污情况。为掌握企业污染源排放情况,还采用了企业定点视频的监控模式。

“昆明市环境监控中心利用现代化通信、3S、卫星定位和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手段,对全市重点区域、重点排污企业等实行全天候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排放行为。整体形成集监控、投诉、应急指挥、网络办公等为一体的环境监控管理平台。”昆明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环保局有能力做好对全市环境污染的监管。

能源监管工作要点范文5

在今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水资源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围绕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严格执法监督。这一管理制度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下,在分析当前水资源管理工作新任务和新要求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对水资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市地处里下河水网区、流域和区域的下游,降水年际分配和年内分配不均,需水时来水量小,而丰水年则水多成灾,现全市年需水量55亿多立方米,需外调江水、淮水达25亿立方米,如遇干旱年需调水量更多,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市各地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把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和能力。

一、以水资源配置为手段,提高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平。要搞好水量分配和取水总量控制。本着总量控制、节约使用、考虑发展、留有余地的原则,依据省水利厅下达的用水计划,将任务层层分解、签定责任、逐级落实。实行年度用水总量控制,任何地方和任何单位都要严格执行,不得突破。要实行严格的取用水管理。在热忱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切实加强水资源论证工作,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程序。加强取水计量监管,对不安装取水计量设施、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单位,要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全市取水计量设施的安装率和完好率。要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水资源费在水资源配置中的经济调节作用,按照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的要求,强化行政、法律、经济、科技等多种手段,进一步提高水资源费和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征收到位率,加强对征收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足额征收、足额征缴。规范水资源费使用,实行项目化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良性发展。

二、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载体,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载体,必须稳步推进。要突出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大丰市是全省13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市)之一,要按照规划方案全面实施到位,要加大对大丰市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及时协调解决试点中存在的问题,监督检查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同时,要巩固现有试点成果,扩大试点范围,积极探索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模式与途径。要全面开展节水减排工作。继续深入开展行业节水行动和创建省级节水型载体工作,积极推广运用节水型器具,鼓励企业(单位)节水减排,分行业指导节水工作,为企业(单位)降本增效提供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创建“零排放”园区。要不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农村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用水者协会,鼓励群众参与水量分配、水价制定、水权转让等决策。要建设节水文化,倡导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逐步形成节约用水的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

能源监管工作要点范文6

一、监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建设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其项目监理的工作,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的专业化服务,它的特点是服务性、科学性、独立性和公正性。监理企业必须具有相应的试验检测手段和办公场所以及流动资金,除此之外,还要拥有数量和素质相当的人力资源,其中包括劳动力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等。

第一,人力资源是积极活泼的生产力要素,以人为本是大多数的成功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管理概念,也是监理企业常放在首位的重要工作。

第二,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得利润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原动力,物质资本的优质运作要以人力资源资本为前提,许多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将高素质人才作为企业工作的核心位置。

第三,监理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高是区别于产品生产型企业的重要特征,监理企业的员工需要较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工作经验,由于涉及面较广,需要对工程、经济、法律等多门学科进行综合地学习。建立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体现出高素质人才密集的企业人力资源特征。

二、监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劳动特点

(一)工作条件相对艰苦

监理企业的主要工作地点是在工程建设施工工地,特别是公路等的施工监理工作大多远离城市,一些甚至位于峡谷、高原以及绵延不绝的大山之间,往往交通条件不方便,生活条件艰苦,气候条件恶劣。

(二)工作责任较大

工程监理单位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规定的标准来设计文件和施工建筑的承包合同,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进度、质量、费用等项目实施监理,并承担相应的建立责任。

(三)工作过程难以控制

监理公司的具体管理模式是公司下设若干个项目管理部,实施总监理工程师负责的制度。总工程师下设的若干个监视组负责各个具体线路的施工管理工作,各施工监理人员都是独立从事监理工作的,具有相对的责任和权利。对于一些隐蔽性工程的监理,总监理工程师不能时刻在现场监督,而这些工程一旦发现问题,那么就是工程竣工以后的事情了,公司要对这些工程负责到底。虽然各公司都明令禁止监理工程师收礼,因为一旦收取财物,那么监理企业的声誉及潜在的损失就会随即形成。

三、监理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管理是对影响企业效益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整合、组织、优化及控制、协调的过程,它是充分发挥企业经济资源管理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规模越大,就越应注重其内部的管理,因为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物质资源都必须在高效运转的管理系统中才能产生最大的整体效益。与其他国家同类行业相比,我国的监理行业起步较晚,工程监理的争议还很多,许多监理企业还处于粗放管理的初级阶段,国家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全形成并贯彻到企业管理的工作中去,这对企业竞争的发展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后果。监理企业的内部管理应重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上,为此必须建立起一整套聘用、选用和优化人才的方法,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薪酬制度以及福利待遇制度,使监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真正地步入企业化的轨道,为打造品牌监理企业奠定基础。

(一)合理用人――建立起合理的用工制度

建立起新的岗位工资制度,采取“以能定岗、以岗定责、以则定薪、动态管理、定期考核”的工作制度,打破传统企业工资固定的模式,力求权责利的协调一致,充分体现“任务靠市场、岗位靠竞争、使用靠技能”的原则,保证人才用得起,留得住,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通过竞争上岗激励员工树立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在用人方面全面推行全员竞聘上岗。根据《监理规范》的相关规定,结合当地的政策和本公司的制度,制定各岗位职责与竞聘任职条件和竞聘程序,通过竞聘选拔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员,从而保证建立目标的有效实现。

在用人方面要建立起科学的用人机制,防止人才的流失。企业培养出人才就得留住和使用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些人员的来源可以通过本企业的培养,也可以通过从社会上的招聘。首先要培养自己,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打破原有的正式工与聘用工的界限,废除无期限的终身用工制度,一律根据个人的能力和业绩以及其他方面的综合表现,分别签订不同年限的聘用合同,把员工和企业捆绑在一起,真正地实现同呼吸、共命运,保证监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建立适合员工的考核制度

定期合理的考核制度有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竞争机制、约束机制相连接的制度。为此,要切实把员工的绩效考核成绩与薪酬相挂钩。

建立适宜员工的考核机制,考核方式是认可员工的工作业绩,促使其改变不良行为的有效措施。对约束、纠正员工的行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两点是需要注意的:一是要建立对员工能力的长效考核机制。二是员工的工作业绩要与个人的收益挂钩。在企业内推行合理的收益核算办法,准确恰当地划分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收益分配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能发挥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状况结合监理项目的特点,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绩效考核标准和方法。加大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监理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提高员工的素质是企业得以发展的根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监理企业必须重视对员工科学的培训工作,不断地更新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时地调整员工的知识结构,为员工创造能不断学习的机会。

制定监理企业内部的员工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有计划地采取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段和途径;重视岗前的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弥补经验的不足之处。加强员工在岗前的培训,鼓励员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新观念,鼓励员工在业余时间多学习,对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活力。

四、结语

能源监管工作要点范文7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指标;控制

环境监测与现代建筑工程建设、区域生态污染指标分析、污染源采样数据掌握等有着重要联系。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人类能够维持正常生活环境、合理利用各项资源,促进产业经济提高的同时,做好环保、质监建设等工作,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宏伟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监测工作结果要结合四个方面去体现:其一,结合国家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科学评价环境质量结果。其二,结合污染分布状况,确定主要污染源的位置,或判定污染源成因,为环境监管组织活动的开展提供执行依据。其三,逐步积累监测资料、技术文件等资料,为环境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丰富的总量控制监测资料。其四,通过实际样本监测数据的分析积累,为完善、更新、制定国家相关环境建设法规、标准等提供有力依据。由此可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开展,是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执行结果的必要前提。

一、目前国内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污染源的判定、污染物数据的收集采样、相关数据技术参数的科学定量分析等研究,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结果,才能确定环境监测报告最终评价是否完整与可靠。目前,国内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未能立足实际

实验室内环境质量控制工作要以实际环境监管采样数据为准,即通过数据的采样、收集、分析等工作,才能将进一步分析出数据的监测误差控制在可控范畴内,以保证监测数据结果的精密度与可靠度。虽然,目前国家环境监测工作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努力与付出,取得了不少行业工作成果,但在获得成果的同时,环境监测业务流程中仍然伴随不少问题,值得业界人士关注。首先,目前有不少环境监测实验室未能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工作,常表现为质量控制工作流于形式。其次,不少环境实验室或上级监测站点仅仅在质量控制工作中比较重视常规考核,而相对忽视实验室实践技术、监管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再者,许多监测工作相关组织活动的开展,未能量化、定量分析数据指标等,仅体现为以点带面,笼统分析各项数据。因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结果体现不尽人意也成为必然。

(二)监测网络健全程度不足

就目前的国内环境监测网络完善问题而言,我国环境监测也未能形成一个相对完善、具备统一标准的环境监测网络。如,不少重点水域的水质监测、交通、渔业等组织监管单位的监管网络,拓扑结构职能发挥常常重叠监测。同时,各组织部门、单位的监测站虽然能够获取相关监测数据,但由于监测网络未能完善建立,或未能实现同一监管,都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监管执行、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等无法实现同步与协调。此外,不少重要监测数据的分析未能实现地域性共享与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导致大量数据闲置与浪费。以水质污染监测为例,国家在《水污染防治法》中23条明确强调,重点地方排污单位必须要安装水污染物自动排放及监管设施,同时要求和环保建设主管行政单位的监控设施形成区域设备联网,以促进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但是,由于区域地方相关管理体制的落后、以及技术条件的限制,在不少地方区域范畴内,也未能完全具备监管设备联网控制的技术条件。

二、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控制对策研究

(一)提高观念意识,强化素质建设

目前,国家对环评监管、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高度重视,不少组织关联活动的如期开展越来越多。如环保模范城市评选、环境监管指标考核等,这些组织活动的进行都已经成为不少一线、二线以及包括城镇城市领导政绩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工作的积极开展必然会涉及到环保监管大量数据的监测与综合评定。因此,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促进城市发展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相关政策的完善,组织领导意识、观念的改变则需要势在必行。此外,除了政策、制度的逐步完善,环境监测工作内部的人力素质建设也是重中之重,需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重视以人为本,提倡素质教育,并强化专业监测体系知识,以此才能在环境监管工作约束标准要求下,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工作团队的集体素质,从而才能科学掌握环境质量及各项污染源的动态变化。此外,强化素质建设,也必须要全面涉及到环境监管工作相关技术、方法等的不断创新,而这都需要长远计划,认真落实业务培训工作、人员教育年度计划、以及能够长此以往落实、坚持下去,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强化地方领导、环境监管从业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强化职业道德观,本着自觉、认真、科学的观念及心态完成自身工作任务,实现合理分工与各司其职,促进环境监管及相关执法服务工作流程顺利进行。

(二)拓展环境监管质量控制范畴,掌握新技术及手段

环境监测工作本身是一项具备系统性、复杂性、专业性的服务领域工作,在监测领域中涉猎的范围较广,同时体系庞大。因此,为了进一步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成果,拓展质量管理领域非常必要。例如:在线监测系统、高速监测设备或仪器、自动化监管系统、以及监管预警系统等联网控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于质量管理及控制技术手段的更新,也必须要大力研究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以此才能使环境监管够工作由点扩充到面,完善监测布点、采样数据、质量分析等监管程序。除此之外,还要对采样设备、监测仪器、质量监管标准等相关技术加以更新与完善,进一步促进行业技术文件、相关标准能够具备统一、逐步完善的先决条件。

环境保护建设是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直至如今仍然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整个建设工作中会受到国家政策、地方市场经济体制、区域行政单位等的共同影响。因此,在环境监测工作体系中的一切组织事务开展,必须要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提升组织领导观念、加强法制教育,这样才能在法制教育、行业规范约束框架下逐步完善相关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标准,为相关技 术文件规范、监管标准的统一提供实施保障,真正意义上做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重大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能源监管工作要点范文8

假定税源管理和监控的最终目的是税收的可持续性发展,那么税源管理和监控就必须反映国家经济的实际情况,必须有利于国家某个时期产业政策的实施,必须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创造,同时又要降低自身成本和提高效率。根据国外税源管理和监控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笔首认为,税源管理和监控一方面要坚持从经济到税收的工作思路,掌握税源情况,服务于时期内的财政税收;另一方面要加强税源深层管理和监控工作,以长远的眼光高度重视税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即通过对税源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为税制优化提供依据,开辟从税收到经济的思路。落实到税源管理和监控的实际工作上,主要从以乍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优化税制改善税源管理和监控的制度环境

科学的税制将从制度框架内为税源管理和监控提供一个好的制度平台,同时,科学的税制也能够及时根据税源管理和监控方面的情况调整其自身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最终形成一个自我完善的税制,进而为税源管理和监控不断提供科学的制度保障。我国税制优化理论上要从完善分税制、合理设计税种和适当调整宏观税负水平这三个方面入手,其评价标准按照是否有利于促进投资、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运用和创新。

在实践方面,优化我国税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税制改革坚持简明、高效、低税负、广税基的方向,并加强税收立法。这有利于税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也从制度上把税源管理和监控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第二,优化税制结构,使税制结构及时调整以适应所有税制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和分配结构的变化,也就是要实施动态的税制结构理论,使税制结构随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按经济增长规律进行周期性调整,确保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也使得税源管理和监控工作跟上时代的要求。第三,通过税制安排,大力发展税收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大的产业,提高经济增长中的可收税源含量,如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养更多高质量的税源。第四,规范政府收入机制,深化税费改革,坚持集中理财,以税聚财。做到这点,财政和税收必须按职归位,税收不应行使财政转移支付的职能,否则,就无法做到收支两条线:还要杜绝政府可以通过其它渠道筹集资金,否则就不可能完全依靠税收聚财,税收执法环境就难以根本改善,也从根本上改善税源管理和监控的环境。第五,取消非公平的歧视性税收优惠,降低宏观税负,防止政策性税源流失,也就从制度上减轻了税源管理和监控的难度。

二、理顺机构设置,明确职责范围,为强化税源管理和监控提供组织保障。

断形势下税收征管模式要求执行全国统一的征管业务操作规范,使用全国统一开发的征管软件。为此,国家税务总局和省一级税务局,按税种类型和职能分工相结合模式设置内部机构;在地市级和县级税务局,按职能分工和纳税人类型相结合模式设置内部机构。市级税务局应设立专门负责重点税源户监管的机构,县级税务局直接负责对重点税源户的监管,县以下不再设分局,恢复中心税务所建制。在理顺机构设置的同时,明确各机构的职责范围,实现统一机构名称、统一机构职能、统一征管流程、统一征管软件,规范征管工作。

三、加强税务队伍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税源管理和监控的水平。

税源管理和监控的工作规范化,关键在于加强税务队伍建设。提高税务人员素质,一方面要加强税务干部思想教育,强化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培训,特别是加强对行业知识、法律知识、稽查业务、会计和统计业务以及电脑,操作等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税务干部业务素质。

四、建立统一的纳税人登记代码及重点税源的档案管理制度。

对个人和企业法人都由税务机关分配给惟一的纳税代码,明确该代码的使用范围和管理要求,使该代码与企业、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社会信用等情况相关联,以便建立税收管理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系统控制。方便及时发现未登记纳税人,使应登记的纳税人与实际登记的纳税人之间的差距最小,解决目前存在的漏征漏管问题。对重点税源实施档案实施管理是对前者的完善,极大地提高了税源管理和监控的效率。

五、建立社会协税护税的保障体系,形成社会监控网络

首先,脱务部门要建立与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横向监控体系,尽快与财政、银行、工商、民政、技术监督等部门建立计算机网络,努力做到信息资料共享,信息快捷,真正做到对税源全面和及时地管理和监控。其次,发动群众参与协税护税活动和偷逃税案件的举报活动,强化税源管理和监控。再次,对税源实行源头控制,扩大委托、代扣代缴税款范围,有效地防止税源的流失,降低税源管理和监控的成本。最后,采取现金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控制现金交易,抑制地下经济的发展,加强税源管理和监控。

六、设计出一套对税源信息传递、加工的规范程序。

加强对从税源管理和监控工作中获得的信息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国的税制结构,从而合理确定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稳定和扩大税基,为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创造条件。

七、尽快推行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

税收法律法不仅其制定过程要公开透明,其执行过程也要公开透明,使市场活动的主体能够充分行使知情权,确信竞争条件是公平的、非歧视性的。这就要求尽快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即在机构内部建立如下制度:税务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制度、税务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税务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税务行政执法教育培训制度、税务行政执法公示制度,以便于上级对下级工作的指导盘督、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以及社会公众对税务机关的监督,确何税源管理职责的落实,促进税务系统的谦政建设。

能源监管工作要点范文9

一、完善标准体系,大力加强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

1.加快标准制定,构建完善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

一是充分发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统计、建设、经贸(发改)部门及节能减排监察机构、大型耗能企业等,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以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平台,做好已立项的35个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制修订工作。

二是开通节能减排省地方标准项目申报立项绿色通道,对于节能减排省地方标准项目,采取快速立项的方式,即随申报随立项,缩短标准批准周期。

三是指导企业按照《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国家标准的要求,制定企业节能标准。重点选择用能大户开展节能标准化工作试点,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标准体系。

2.优化服务水平,积极推动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的实施。

编制《节能减排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相关节能领域的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建设节能减排标准数据库平台,对社会开放,服务广大企业,无偿为用户提供强制性节能减排标准的文本及查询服务,为我省节能减排标准提供便捷的渠道,为节能减排标准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的保障。对于节能减排标准项目,除给予常规的经费补贴外,各级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加大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化工作力度。

3.加大对标力度,强化重点耗能单位节能管理。

对已的国家、行业、地方节能减排标准,通过各类形式进行有效的宣贯,深入开展节能减排标准对标活动,加强企业对标培训,在重点企业自行对标的基础上,分行业按照国家、行业、地方节能减排标准开展对标,先行在水泥、合成氨、冶炼、陶瓷开展全行业对标。

二、加强认证工作,推进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建设

1.支持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加强节能技术机构建设。

积极推动节能产品认证工作。加强省特种设备节能中心的建设,今年内力争国家半导体发光器件(LED)产品质检中心通过国家认监委的资质认定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验收并投入运行,积极支持申报国家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产品质检中心。

2.积极推行能源管理体系试点工作,提高能源管理的实效性。

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协助认证机构开展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宣贯培训,在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轻工、纺织、机械制造10类重点耗能行业中选择部分企业开展节能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通过建立节能管理体系,进一步帮助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实现节能目标。

三、深化能源计量,提高有效服务节能减排的能力

1.夯实企业计量基础工作。

各级质监部门要督促企业认真实施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通则》,完善企业二、三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定期对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特别是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34号)要求,结合《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1368)国家标准,帮助辖区内钢铁企业做好能源计量工作。要指导企业登录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网站上的“企业能源计量档案系统”与“能源计量分析管理系统”,定期更新数据,实行动态管理。

2.全面推进省级重点耗能企业数据采集工作。

各级质监部门要根据省经贸委、省质监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我省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集中采集工作的》(经贸资源203号)要求,与当地经贸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合作,确保在年底前基本完成省控200家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和联网。同时,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工作进度,努力争取地方政府政策和经费支持。

3.深化能源计量服务工作。

各级质监部门要加大力度,继续深化能源计量服务工作。向企业推广先进的能源计量检测和节能监测技术,指导企业科学运用能源计量数据进行节能管理,帮助企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提高能源计量工作服务的有效性。要从“配、记、解、用”四个方面入手,提高计量工作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有效性,即帮助企业合理配备满足生产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准确记录能源计量数据;科学解析能源计量数据,分析能源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广应用能源计量数据,用能源计量数据指导企业生产,提高工艺水平,实现节能降耗。

4.提升技术机构的水平。

各级计量技术机构要结合质量提升活动,重点提升能源计量检测水平、检测能力,加快节能减排急需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省计量院要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能源计量工作的需求,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能源计量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要加强能效检测能力建设,组织开展节能减排能源计量标准关键技术、重点产品碳排放检测评价技术、能源效率测量技术、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测试方法等研究,探索建立不同用能产品的能源效率计量标准,完善和发展能效项目检测能力,为节能和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5.加快推进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

省计量院要加大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力度,要以此为载体,推动能源计量数据中心、能源计量检测中心、能源计量技术研究中心、能源计量服务中心建设。广泛开展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监测、能源计量技术研究、能效测试、用能产品能效评价和能源计量评价,积极开展能源平衡测试等工作,积极探索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应用的有效途径,向社会提供能源计量技术服务,为有效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供计量技术保障。

6.做好国控重点排污企业自动监测设备强制检定工作。

省计量院要按照省质监局、省环保厅《关于开展国控重点排污企业自动监测设备强制检定工作的》(环保控26号)的要求,会同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制订检定计划,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务必按期完成我省所有国控重点排污企业自动监测设备强制检定工作,确保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

四、强化生产许可,加强节能减排产品质量监管

1.严格生产许可审查。

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发挥生产许可把关作用。一是与全国工许办、省经贸委行管办加强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国家产业政策,对我省工业产品许可状况进行分析;二是对产业政策规定不得新上、重复建设和扩大规模,以及存在国家明令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坚决不予许可;三是发现企业不按期淘汰落后工艺装备、违反国家节能减排相关规定擅自组织生产等违反产业政策行为的,依法严肃处理。

2.加强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有关文件精神的》的要求,切实加强对钢铁、水泥、电石三类重点生产企业的全面检查,确保企业生产条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我省获证的重点生产企业进行清理,摸清设备、产能情况;存在限期淘汰落后产能但未按规定淘汰的企业,及时提出撤销许可建议;已过期但未按期办理换证手续的企业,及时收回生产许可证;四是根据省经贸委公布的水泥淘汰名单,对已到淘汰期限的水泥企业尽快收回生产许可证,办理注销手续。

3.开展节能产品的监督抽查。

加大对我省节能产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突出对节能检验项目,增加抽查企业数量与产品数量,扩大抽查覆盖面;严格对抽查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工作,采取不合格承诺、查找原因、落实整改、跟踪抽查、复查检验、“黑名单”挂网公告等措施。

五、加强节能监管,深入推进特种设备节能工作

1.积极推进“四个一”节能工程。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做好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开展“四个一”节能工程:即开展“1000台在用燃煤工业锅炉运行能效快速测试方法应用试点,100个安全与节能管理标杆锅炉房建设,10个锅炉设计文件节能审查试点,10项节能新技术应用示范”。结合我省实际,今年,我局将努力做好节能监管基础工作,采用能效快速测试方法,在全省范围内完成不少于20台燃煤工业锅炉能效测试工作,至少建立4个标杆锅炉房。同时建设20项锅炉节能示范工程,推动100台工业锅炉的节能改造。

2.加强特种设备能效检测工作。

各级质监部门要贯彻落实省局《关于加强工业锅炉节能监督管理的》(质监特函375号)文中对锅炉能效检测、能效状况检查的指示,做好工业锅炉能效检测工作,从源头上把好工业锅炉制造、安装环节的节能关口,阻止淘汰或落后产能的工业锅炉进入市场,对现有的不符合国家能效标准要求的工业锅炉进行规范,引导企业进行整改。

3.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

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选取节能潜力较大的电力、石油、石化、钢铁等高耗能特种设备集中使用的行业,积极推动工业锅炉(窑炉)、余热利用、区域热电联产、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工程的推广应用。按照省发改委备案的“菌草燃料应用于工业锅炉的开发试验项目”中年的进度内容,结合研发成果做好生物质燃烧技术推广工作。同时,继续完善工业锅炉水质库的建设和除垢防垢技术的研究,确保按期完成省部级的科技项目。

六、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综合执法检查

根据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省局制定了我省《节能执法检查集中行动方案》,通过执法,增强企业自律意识,落实主体责任,查处违法行为,促进节能目标的实现。

一是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督检查,对企业执行国家(行业)能耗标准或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进行检查;

二是加大对淘汰落后产品生产企业的查处力度,依法吊销其生产许可;

三是坚决打击生产“地条钢”违法行为,打击“土锅炉”等非法制造和使用行为;

四是组织开展能效标识产品、节能建材产品、家电下乡产品、过度包装商品等专项执法检查。

七、加大质监系统内部节能力度

各级质监部门要加大自身节能减排的力度,将节能减排工作量化、细化到年的具体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强对质监系统内部办公楼,综合实验楼等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工作,在基建项目中优先使用节能材料。各级质监部门在实行政府采购工作中应优先采购环保标志性产品和节能产品。省局将适时对有关单位进行检查,督促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八、落实有关工作要求

一是梳理目标,落实责任。各级质监部门要立足工作实际,精心制定下一阶段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方案。要对照各地“十一五”质监工作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目标任务,认真梳理,对尚未完成的工作,细化推进方案,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各级质监系统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协调质监各项节能减排业务工作,整体推进,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