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舞蹈生实习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6-19 07:23:44

舞蹈生实习总结

舞蹈生实习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平顶山市区 青少年体育舞蹈 发展现状 展望

中图分类号:G812.45 文献标识码:A

体育舞蹈分为拉丁舞和摩登舞。青少年的体育舞蹈学习主要他们融音乐、舞蹈、服装、风度、体态美于一体,集律动性、艺术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于一体,是体育与舞蹈的完美结合。我国从1994年开始有了青少年体育舞蹈的尝试,仅仅几年时间便有了全国范围的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长意识到特长教育对子女学习及未来升学的重要性,纷纷将孩子送进社会上各种形式的艺术培训班。为促进青少年体育舞蹈在我市的快速发展,总结出影响我市青少年体育舞蹈发展的因素,并提出适合的改革措施和发展对策,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促进平顶山市区青少年体育舞蹈稳步健康发展。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平顶山市区青少年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分析体育舞蹈分为拉丁舞和摩登舞。青少年的体育舞蹈学习主要他们融音乐、舞蹈、服装、风度、体态美于一体,集律动性、艺术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于一体,是体育与舞蹈的完美结合。我国从1994年开始有了青少年体育舞蹈的尝试,仅仅几年时间便有了全国范围的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长意识到特长教育对子女学习及未来升学的重要性,纷纷将孩子送进社会上各种形式的艺术培训班。为促进青少年体育舞蹈在我市的快速发展,总结出影响我市青少年体育舞蹈发展的因素,并提出适合的改革措施和发展对策,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促进平顶山市区青少年体育舞蹈稳步健康发展。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平顶山市区青少年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分析

体育舞蹈分为拉丁舞和摩登舞。青少年的体育舞蹈学习主要他们融音乐、舞蹈、服装、风度、体态美于一体,集律动性、艺术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于一体,是体育与舞蹈的完美结合。我国从1994年开始有了青少年体育舞蹈的尝试,仅仅几年时间便有了全国范围的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长意识到特长教育对子女学习及未来升学的重要性,纷纷将孩子送进社会上各种形式的艺术培训班。为促进青少年体育舞蹈在我市的快速发展,总结出影响我市青少年体育舞蹈发展的因素,并提出适合的改革措施和发展对策,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促进平顶山市区青少年体育舞蹈稳步健康发展。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平顶山市区青少年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分析

体育舞蹈分为拉丁舞和摩登舞。青少年的体育舞蹈学习主要他们融音乐、舞蹈、服装、风度、体态美于一体,集律动性、艺术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于一体,是体育与舞蹈的完美结合。我国从1994年开始有了青少年体育舞蹈的尝试,仅仅几年时间便有了全国范围的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长意识到特长教育对子女学习及未来升学的重要性,纷纷将孩子送进社会上各种形式的艺术培训班。为促进青少年体育舞蹈在我市的快速发展,总结出影响我市青少年体育舞蹈发展的因素,并提出适合的改革措施和发展对策,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促进平顶山市区青少年体育舞蹈稳步健康发展。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平顶山市区青少年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分析

体育舞蹈分为拉丁舞和摩登舞。青少年的体育舞蹈学习主要他们融音乐、舞蹈、服装、风度、体态美于一体,集律动性、艺术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于一体,是体育与舞蹈的完美结合。我国从1994年开始有了青少年体育舞蹈的尝试,仅仅几年时间便有了全国范围的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长意识到特长教育对子女学习及未来升学的重要性,纷纷将孩子送进社会上各种形式的艺术培训班。为促进青少年体育舞蹈在我市的快速发展,总结出影响我市青少年体育舞蹈发展的因素,并提出适合的改革措施和发展对策,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促进平顶山市区青少年体育舞蹈稳步健康发展。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平顶山市区青少年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分析

体育舞蹈分为拉丁舞和摩登舞。青少年的体育舞蹈学习主要他们融音乐、舞蹈、服装、风度、体态美于一体,集律动性、艺术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于一体,是体育与舞蹈的完美结合。我国从1994年开始有了青少年体育舞蹈的尝试,仅仅几年时间便有了全国范围的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长意识到特长教育对子女学习及未来升学的重要性,纷纷将孩子送进社会上各种形式的艺术培训班。为促进青少年体育舞蹈在我市的快速发展,总结出影响我市青少年体育舞蹈发展的因素,并提出适合的改革措施和发展对策,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促进平顶山市区青少年体育舞蹈稳步健康发展。

舞蹈生实习总结范文2

一、概述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

(一)体育舞蹈教学的特点。

体育舞蹈的种类较多,所以其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在教学形式上也不拘泥于某一形式。体育舞蹈所体现的自娱性与社交性的特点使其得到了大众的青睐。体育舞蹈有赛场规则、严格的动作和艺术规范,还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属于具有较强娱乐性和表演性以及健身性与竞技性较强的体育运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它的重视。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和训练时,应尽可能地将音乐和舞步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利用舞蹈动作的音乐内涵表现舞蹈动作中的音乐意境,在训练过程中主要是男女双人进行和谐的配合,其中,男生在体育舞蹈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领舞,而女士作为随舞,所以男士在进行领舞时应加强信息的表达和传递,教学中采取的将男女分开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过渡性的教学,各自的舞步之后,男女双方就能相互交换舞步,从而更好地掌握步法,从而实现男女合舞的和谐统一。

(二)学习认知过程。

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往往需要经历感性至理性、已知至新知、模仿至创造的过程,所以学习和认知的过程十分复杂。从感性到理性来看,开展体育舞蹈教学往往是从单一的基本动作做起,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所掌握的基本动作就会增多,而后对动作逐渐的进行组合,到了这一阶段,学生就从最初对体育舞蹈的感性认知转移到理性的认知,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对所学的技能进行归纳、总结以及推理等普通的逻辑能力。从已知到新知来看,体育舞蹈教学要求在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之前,必须对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应用,这属于学习上的迁移,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并进行教学。从模仿到创造来看,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中模仿教师示范的体育舞蹈技能,动作技能熟练之后,再结合自身特点跳出具有创造性的舞步,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并加强对学生思维创新和个体能动性的培养。

二、体育舞蹈教学构建策略

(一)理性的构建策略。

首先编订体育舞蹈课程,明确课程目标,从而更好地明确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并将其作为教学方法分类的依据。一是根据课程目标对其进行分类,在整个体育舞蹈教学实践中始终以实现总目标为主线,并将总目标进行划分,且划分的子目标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上的侧重点也不同,例如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应采取启发、诱导、发现等方法进行教学;而为了提升学生的表现力,则采取模仿学练的方式进行教学。二是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分类,即采取单元教学计划,又可分成连续课时和连续教材单元,从而形成全年的教学计划。三是根据教材内容分类,即结合教材的内容,针对性的确定教学方法。

(二)实践性构建策略。

一是从教师的教来看,主要采取教导、引导和示范等方法。教导法主要采取的是直观法和语言法,完整法和分解法,程序教学法以及预防和纠错等教学方法,鉴于体育舞蹈教学单元较多,因此完整法和分解法又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引导法主要是指采取诱导、启发和发现等方法,即结合学生的实际,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行对套路动作进行编排。而示范法,则是通过教师的示范给学生带来影响,例如教师的行为和气质以及形象,尤其是体育舞蹈技能。二是从学生的学来看,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认识、掌握各种体育舞蹈技能的方法。包括测验法、舞蹈欣赏法、比赛法、对镜练习法、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念动练习法、强化练习法、重复练习法等。各种体育舞蹈学习方法要想合理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独立学习,并随时接受教师的指导;尊重舞伴,保持与舞伴的协调关系;选择自身最适合、最有效的学习方法;理论方面充实自己的头脑,使掌握的知识更全面;多参加体育舞蹈比赛,以赛代练取得好的效果。

舞蹈生实习总结范文3

关 键 词:舞蹈编导学科课程 体育院校 教学改革

进入知识经济的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当代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艺术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注重和强调艺术感受与想象、艺术创造与思维,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层次发展,艺术教育已层层渗透到全国各类高校教育体系之中。近几年以来在体育院校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而其开设的艺术类舞蹈编导学科课程尚属于起步阶段。因此,体育院校特色的舞蹈编导专业课程建设与开发迫在眉睫。目前舞蹈编导学科建设在艺术类院校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摸索中渐趋成熟。但其针对的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目标与体育院校的现状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的学生与一般艺术类院校舞蹈专项的学生在艺术知识功底、艺术素材、舞蹈素材的掌握上有很大的差异;其次,体育院校与艺术类院校对舞蹈编导的培养方向各异。必须将舞蹈编导的知识运用于体育舞蹈及社会流行舞蹈的领域,将舞蹈编导课程作为各舞种编创的基础,并与体育类、社会流行类舞蹈相结合。而现有的舞蹈编导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较为单一,已不能完全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发适应于体育院校培养目标的舞蹈编导课群。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体育院校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上海图书馆、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国际互联网GOOGLE搜索引擎等的检索,并查阅了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主导的,以舞蹈创作教学为中心的《中国舞蹈编导学研究》《舞蹈编导教学》以及国外的如:默罕默德·黎达的《舞蹈编导与舞蹈编导学》等数十篇与舞蹈编导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本课题寻找理论依据。

访谈法。对体育院校舞蹈专业的师生进行访谈,了解其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相关动态想法。

实验法。对上海体育学院舞蹈编导专业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舞蹈编导核心课程的改革实验试点教学。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编导基础能力分析

(1)体育院校舞蹈专业高考生源以体育舞蹈(国际标准舞)专业学生为主,其次才是中国舞或当代舞、健美操专业学生。而通过对其即兴编舞考试的现场观察以及对其考分的查询发现,专业高考的即兴编舞考试中,是以中国舞或当代舞的学生的即兴编舞能力为最强, 而体育舞蹈学生受其专业特性的影响节奏感较强,但动作编创能力及思维能力过于局限,编舞自信心明显较差。健美操的学生则对编舞完全无概念。

(2)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在校学生绝大多数在进校前从未接触过舞蹈编创活动。而通过与进校前参与过舞蹈作品编创的学生交谈得知,其所参与编创的舞蹈也只是一些简单的伴舞等小舞蹈,没有专业性可言。

(3)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学生大部分对艺术作品的了解还太缺乏,更不要谈艺术底蕴、艺术积累了。而一个好的艺术编导首要的是要懂得审美,对美有了概念才能尝试编创出美的作品来。我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思想家、教育家贾作光老先生在《舞蹈编导的专业职能》一文中写到:“舞蹈编导的专业职能是指编导创作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主要有三个方面: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摹仿能力……舞蹈编导应用‘舞蹈的眼睛’,要求对生活的分析感受始终透着动作感……”而舞蹈专业学生对生活中的艺术,对舞台上的艺术还缺乏基本概念。生活、艺术的积累还很有差距。

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改革分析

(1)舞蹈编导学科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结构研究

传统的艺术院校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为纯理论的舞蹈编导基础课程;或者纯实践性的舞蹈创编法课程。而结合体育院校的生源现状、现场教学观察以及课后对以上两种相对独立结构的课程教学方法调研的数据分析,简单分割的纯理论或纯编导实践的教学方法结构均不能适用于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要求以及实践需求的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因此,必须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进行合理改革。 转贴于

(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结构改革研究

根据以上对传统的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结构的研究,以及与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分院、上海体育学院等艺术院校及体育院校资深教师的深入探讨,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应适当调整,改变传统的纯理论或纯实践的课程教学方法结构,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授课地点转换到舞蹈技术课教室,一是将编导理论的内容通过对相应编创场景或作品的观看、讲解使学生能直观地分析、理解;二是将编导理论的各技法内容先进行理论讲解以及教师或个别同学的示范编创,继而要求同学们以课堂或课后作业的实践编创形式来完成。

综上所述,该课程采用新的教学结构方法以后,学生对编导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在编舞中的实践运用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3.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1)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核心环节——课后编创实践研究

舞蹈编导的核心即一个字——编。每一个舞蹈作品都要经过大量的思维劳动以及动作编创的体力劳动反复交替进行而编创完成。无疑作品编创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完成之后的幸福感、成就感也是无与伦比的。而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每一教学单元的完成也必须经历这一从艰辛走向幸福的历程。课后单元编创作业的完成即是这一亘古不变的编创规律在教学中的最核心、最缩略的体现。

结合对该课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编创过程的基本规律可知:几乎完全没有舞蹈作品编创基础的体育院校舞蹈专业的同学们在完成该课程的核心环节“编创实践”——即课后编创作业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畏难、不自信等心理,以致出现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现象,影响课程教学进度的实施、教学目标的实现。

(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用来探明、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本身的功能。不正确的教学评价也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不良后果。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总分100分的学科,平时成绩(也就是过程性评价)为10分或20分,考试成绩(也就是总结性评价)为80分或90分。这是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的教学评价方式。

而采用总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的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下的作业完成是以同学们的主观学习态度为主导因素的,状况极不理想。由于编导学科课程每一教学单元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其中一个单元的编创实践练习不完成,就将导致后续的单元都无法完成,最终影响到整个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

针对上述研究,应将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作出调整,加重课程核心环节——课后编创实践的评价比例,对每一单元的课后编创实践都进行回课与评分,直接计入平时成绩。增加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的比例为总成绩的40%或更高;而降低总结性评价(考试成绩)的比例为总成绩的60%或更低。在教学实验中实施了新的教学评价手段以后,同学们普遍都能完成编创实践作业,可见舞蹈作品编创的过程虽然艰辛,部分同学的畏难情绪依然存在,但同学们的能力通过教学评价方式的合理运用被有效激发。在与学生们的交谈中得知,在一段时间的单元编创能力训练之后,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编创学习的成果,对自己的编创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对于编创实践的主观学习态度从被动完成逐渐转化为主动完成,并且大部分同学对舞蹈作品编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总结与建议

1.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学生普遍舞蹈编导基础能力较差。为利于该专业的发展,每年招生中可适量配置专业较好的中国舞学生比例,降低或取消健美操学生的比例,以带动整体舞编学生编创专业能力的提高。

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是以编创实践为主导的课程,每一单元的理论学习必须通过实践编创来理解、消化。将坚实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编创实践,使学生能较快地将编创理论转化为自主编创实践能力,建议将纯理论的舞蹈编导基础课程或纯实践的舞蹈编创技法课程的授课方式转换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3.舞蹈编导的核心即一个字——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出现畏难、不自信等心理,作为教学者必须理解并从各方面着手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让不敢编的学生编得更好,挖掘每一位学生的编创潜能,帮助学生突破课程进行中的这一瓶颈。

4.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特点,结合舞蹈编导的学习规律,必须坚决实施增强过程性评价,将编创实践实时考评并计入平时成绩的教学评价方式。并且要进一步研究拓展适用于该专业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5.体育院校舞蹈专业针对的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培养方向与艺术类院校有很大的不同,根据体育院校特点开发适应于其发展目标的舞蹈编导专业课群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卡琳娜·伐纳. 舞蹈编创法[M].法国:巴黎维戈特出版社,1993,8.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舞蹈生实习总结范文4

关于舞蹈老师工作总结最新范文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舞蹈小组的辅导,本小组共有学生28人,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舞蹈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通过感人肺腑的音乐、富有诗意的构思、优美娇健的造型,形象逼真的道具,使学生从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现将活动情况作以下总结:

  一、训练内容

  (一)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形体习惯。

  (二)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通过舞蹈表现音乐情感的欲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习惯和舞蹈技巧,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四)通过舞蹈兴趣小组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与爱好;学到了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舞蹈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五)主要排练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小星星》、《太阳妈妈》、主要内容进行舞蹈教学,并且把舞蹈引入大课间,作为全校学生的活动。

  二、出勤情况

  每次活动的时间是周四下午的第二、三节课,学生做到了按时到、按时走,有病有事能请假。除个别调整的学生外,其他基本做到出满勤。这学期基本上没有学生要求退出舞蹈队,这也大大加强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三、管理情况

  由于队员基础不同,所以我尽量让有舞蹈基础的队员带动基础稍差些的队员。我选二年三班的黄昕悦作为舞蹈队的队长,协助我进行舞蹈训练。这样不仅便于管理,而且这位队员在队中发挥了模范作用,吃苦在先,保证了良好的训练纪律和训练作风。同时训练时,我采取集体和分组活动相结合,利用优秀队员的示范带动全体成员的训练。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学期打算

  (一)学生参与舞蹈训练的积极性还不够高,个别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还有待加强。

  (二)一小部分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对于排练成品节目有很大的难度。

  (三)我们的训练还需要班主任教师的大力配合。通过这一学期进行舞蹈训练,学生的舞蹈知识和动作的协调性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舞蹈组下学期的打算是苦练基本功,打好基础。

  关于舞蹈老师工作总结最新范文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本学期舞蹈兴趣班课程已经圆满的结束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宝贝们的努力、勤奋,扎实,看到他们一个个能随音乐一起像蝴蝶般的翩翩起舞,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同时我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这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我也坚信他们是最棒的。

  (一)幼儿发展反方面

  本学期舞蹈班共有25名幼儿,均为中班、大班学前班的幼儿,多数幼儿基本功较弱,家长们为了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便成了上舞蹈班的主要目的。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舞蹈班的孩子在动作发展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一些班级老师那里了解到,上舞蹈班的孩子比没上舞蹈班的孩子动作明显协调,而且有的更加喜欢舞蹈活动,舞蹈跳得更好了……在孩子们在学习中也能看出她们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个个神气十足,积极参与每次活动,出勤率很高。

  (二)教学方面

  在活动开展中,主要分三个部分进行教学:一、基本功训练,二、韵律组合,三、成品舞。其中,基本功训练是带幼儿进行压腿、下腰等练习,培养幼儿有一定的舞姿,拉伸韧带;

  其次,韵律组合是结合基本功进行练习,逐步训练幼儿舞蹈动作的协调能力,最后,结合各种舞步、手位动作,教给幼儿成品舞,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并加强了孩子舞蹈的创编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幼儿的年龄不在一个阶段,教材不是很好选,教学上稍稍难一点,年龄小的不容易接受;

  相反,年龄大的又觉得太简单。下期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将幼儿分成大班组和小班组,便于教学。

  总之,孩子们通过一学期的刻苦训练,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同时,也让我从中积累了许多教学经验,知道怎样当好一名舞蹈老师,要做到耐心、细心、用心。当然,在教学中,我也意识到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会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的充实我的专业理论知识,朝着舞蹈这方面不断的发展。在这里,并要感谢园领导和各位家长一直以来对我工作的配合、支持和信任,从中使我不断的长。

  关于舞蹈老师工作总结最新范文

  弹指一挥,一年已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充实而又忙碌的工作中,使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的辛苦和做一位舞蹈老师的乐趣以及责任,使我的教学经验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原先颇感忸怩的离开大学的围城生活,现在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回顾这几个月的工作,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

  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是以人体为手段,以人体的动作、姿态为语汇,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的动态的、表情的、表现性艺术。少儿舞蹈它包含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美”的感受与亲和力。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现将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舞蹈基础训练部分。

  首先,从低年级的舞蹈基础训练课程开始就加进一些基础练习元素和律动,降低部分训练难度,使原本较为枯燥的基础强化训练变得更为轻松活泼,及更为实用也更方便学生的掌握。并在音乐上也采用一些少儿律动性较强的音乐,使学生对今后学习、编排幼儿舞蹈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和理解。其次,为了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在以往较为单一,更为注重学生动作完成质量的训练基础上,在组合中更多的加进一些方位、节奏变化的训练,来强化学生的整体适应能力和表演能力。第三,为了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中一个动作或一个组合正反方向都教的细化教学,在授课时只教动作或组合的一个方向,让学生自己把反方向动作或组合做出来,使学生较快的掌握舞蹈规律。既提高学生的舞蹈实际接受能力,又增强了课堂的教学互动性。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民族民间舞部分。

  有选择的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律及其民族韵律特点进行编排整理、组合,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舞蹈动作素材,拓宽舞蹈知识面,提高学生对舞蹈的表现力,为今后的舞蹈教学和幼儿舞蹈创编开阔思路。同时,除了注重民间舞课程难易和实用的选择外,在对学生良好气质的培养上也加进了对学生不同气质舞蹈的训练,通过学习感受具有不同气质特征和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如通过粗犷豪放的藏族和蒙族;细腻柔美的傣族;热情奔放,不同舞蹈气质特征的学习、掌握,来改变自身气质的不足一面。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所具有的潜能,使学生能有一个健康良好的气质。

舞蹈生实习总结范文5

关键词:音乐表演;舞蹈;教学;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199-0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歌舞方向)专业是一门集歌、舞、剧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歌、舞、表演能力的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实践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艺术人才。其中,《舞蹈》作为该专业学生未来从事歌舞创作、专业表演、专业教学所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无论是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方面,都要求教师在传统舞蹈教学基础上寻求突破,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歌舞表演人才培养目标的新道路。

一、明确专业定位,形成复合型人才培养导向

结合音乐表演(歌舞)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复合性和创新性特点,舞蹈课程教学以“加强基础训练、提高表演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强调综合能力”为指导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其在专业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着力训练学生的肢体协调性,使学生在具备舞蹈表演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运用基本技能进行音乐剧人物形象塑造和表演的能力,尤其是音乐剧表演所需要的创造性意识和能力。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上紧跟时展,密切关注当前国内外音乐剧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根据21世纪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结合歌舞表演专门人才培养的总体需要和目标,适时调整和改革舞蹈教学的重心与内容。

二、立足培养目标,形成“八位一体”的舞蹈课程体系

音乐表演(歌舞)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歌、舞、表演能力的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实践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艺术人才。但在教学实际当中,学生的舞蹈基础必然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教学规划必须联系实际制定。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并经过系统地研究,将舞蹈教学与音乐剧表演紧密结合,将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紧密挂钩,制定了“八位一体”(即集成整合芭蕾基训、现代舞、爵士舞、踢踏舞、性格舞、剧目排演、舞蹈编创、舞蹈史论等八个方面教学内容)的舞蹈教学计划,分别在不同阶段进行实施。

(1)芭蕾基本功训练。指古典芭蕾舞训练,目的在于运用这种国际公认的科学训练方法规范学生的身体形态,解决学生的肢体柔韧性和协调性问题,使他们对舞蹈训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掌握在舞蹈中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

(2)现代舞和爵士舞。在音乐剧中运用的较多,而且对于以前没有正规学习过舞蹈的学生来说,这两门课可以挖掘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开发他们的舞蹈潜能,激发他们个人的舞蹈感觉和表现力,更加有助于我们个性化的表演人才培养。

(3)性格舞和踢踏舞。主要丰富学生的舞蹈知识储备,使他们了解和学习不同国家不同风土人情的舞蹈,为以后在音乐剧中的表演打下基础。

(4)中外舞蹈史。作为拓展课程,开设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对于艺术发展史和艺术理论的知识积累,以理论学习指导实践。

(5)舞蹈编创。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舞蹈学习程度、兴趣和未来的个人发展进行选择学习。

(6)剧目排练。从第一年就逐渐进入学习范围,因为单纯的舞蹈技术课是较为枯燥的,剧目排练可以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广泛参与校内外的各种演出和比赛作好准备。

在教材选用上以核心教材与自编教材结合为主,高度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密切关注国际最新专业资讯;积极聘请国内外优秀专家指导学生排练音乐剧、开办大师班等,努力探索舞蹈教学的创新之路。

三、教学创作并进,形成素质优良、艺术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

成立舞蹈教学课程组,吸收多年从事舞蹈表演及教学的教师加入。保证课程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在教学中逐渐形成特有的方法和理念。鼓励课程组成员加强教学研究,重视专业创作,在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编排多个优秀剧目。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进行讲学,并与专业院校单位开展教学合作,开展教学实践交流,开阔师生眼界,了解最新动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创作型、研究型师资队伍。

四、结合专业实际,形成“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音乐表演(歌舞)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可归纳为以下“四结合”的原则:

(1)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结合。舞蹈技术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是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必须是有血有肉、生动鲜明的形象。歌舞专业的学生或许不能达到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准,但是可以在艺术表现力上下功夫。在教学中,始终将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相结合,联系戏剧表演课程学习内容,强调人物感、戏剧性,使学生在简单的动作练习中培养舞台感觉。

(2)音乐素养与舞蹈训练结合。该专业的学生大多有教好的声乐或钢琴基础,对音乐语言的敏感性大于肢体语言,因此在教学中,用不同风格的钢琴曲、爵士乐、民间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配合音乐进行舞蹈,舞姿、动作、呼吸、感觉都要与音乐融为一体。

(3)集体授课与个性培养结合。学生个性不同,对于不同舞种学习和掌握的能力就不同。在集体授课的同时,挖掘学生个人的表现力和擅长的舞蹈,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个性,使他们了解了自己适合和擅长的舞蹈,在学习时就更有动力。同时绝不放弃以声乐为主考入的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舞蹈潜力,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打造全面发展的歌舞表演人才。

(4)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结合。除课堂学习外,大力加强剧目排练,结合歌舞专业的特点,编排音乐剧舞蹈片断等,同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校内外演出活动,通过艺术实践一方面检验教学成果,一方面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积极改革教学形式,以课堂集体教学、教师个别辅导、学生选修和学生自练为主要手段,针对基础不同、专长不同、性格不同的学生制定教学方向,培养多元化、高素质、有专长的歌舞表演人才。

五、强调舞台实践,形成“从教室到舞台”的实践型教学理念

强调舞蹈教学实践大学四年“不断线”,从一年级开始即强调舞台实践的重要性,在严抓基础教学的同时,编排各类舞蹈作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演出实践。在多家文艺单位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使实践表演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从教室到舞台”的艺术实践既辅助教学,也促进教学;既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同时也检验课堂学习成果,逐步了缩小课堂到舞台的距离。

舞蹈生实习总结范文6

关键词:舞蹈学  本科  培养目标  人才规格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舞蹈艺术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从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到各省市艺术院校、综合院校都开设不同规模的舞蹈学本科。而且办学方式逐渐走向市场化运作,招生人数有增无减。在此过程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凸显出重要意义,关系到教学怎样达标、人才能否合格的问题。

一、高师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总体内涵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敬业乐道、勇于开拓创新。

    2、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现代教育观和艺术观,掌握完整的舞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达到“一专多能”。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规定的等级要求。

    4、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掌握健体强身的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

二、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是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重要内容

1、课程设置

    对于本科教学而言,学士学位课程是第一位的,它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方面起到瓶颈的作用。通过系统的学位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舞蹈学的基本原理、舞蹈教育理论,获得从事学校舞蹈教育所必备的演示能力以及初步的舞蹈研究能力。以下粗列几门学士学位课程。

    芭蕾基本功训练课主要进行地面练习、扶把练习、中间练习、跳跃练习、旋转练习、技术技巧练习,主要为学生学好民间、身韵、排练等专业课服务,适合全程开设。学生将从中获得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具备从事舞蹈教学和舞蹈演出的基本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以藏族舞、傣族舞、蒙族、彝族舞、朝鲜族舞、维族舞、秧歌、花鼓灯、云南花灯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为主要授课内容。旨在掌握各类民族民间舞的表演风格和特点,毫不混淆地表演出各类民间舞的律动,获得较强的辨析能力、示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这门课程也应该全程开设。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以元素训练(提、沉、冲、靠、拧、倾、曲、圆)、步伐训练、技巧训练、短句训练、表演性组合训练为主。目的是掌握中国古典舞特有的手、眼、身、法、步、形、神、动、静、刚、柔、气息协调一致的运动审美规律,了解中国古典舞蹈的神韵所在,增强身体进一步的开放和表现能力。二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既可以服务于其它专业课程,也为学生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下完整的示范和表演能力。

    剧目排练课选取单、双、三人舞、群舞等优秀舞蹈剧目为教学内容,于二、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具有一定难度和不同角色的舞蹈艺术形象,增强舞蹈表现意识,提高艺术修养和舞蹈语汇的表达能力。

    舞蹈编导课主要是理论与实践交叉,于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编导理论知识,能大胆的进行创新,使其具有一定的编创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等舞蹈教学演出和一些群众辅导和编排工作。

    中外舞蹈史纲以中外古代舞蹈史、近现代舞蹈史为基本内容。在二年级全年开设,加强对中外各少数民族舞和文化的介绍,简介外国舞蹈的文化历史脉络,使学生了解中外舞蹈史,深刻理解舞蹈艺术的真谛,树立起正确的舞蹈历史观,并能学以致用。

    艺术概论是一门概要地、系统地阐述艺术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课程。学习这门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积累,适宜在三年级开设。其宗旨是全面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能够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学会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和感受舞蹈、研究舞蹈;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各种不同风格的舞种、流派及舞蹈的基本创作原理;学以致用,分析和解决  舞蹈艺术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使学生艺术欣赏能力、表演创作能力进人更高的层次。

    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 懂得基础乐理,才便于深入学习音乐。视唱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练耳发展音乐听觉及记忆力,使学生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音色、节拍、节奏和调式、调性。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一个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所必备的视谱、听音能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开设中国民族舞蹈文化、舞蹈解剖学、舞台化妆艺术、自娱性舞蹈、地方特色代表性舞蹈组合等课程。各校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体现办学特色,又要与教育部颁发的有关文件精神保持一致。至于师范性问题,在当代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可以不断探讨。但是,至少要在第六个学期安排两周左右的教育见习,第七学期安排六周左右的教育实习,并且与艺术实践(采风或者舞台表演)相互交叉进行。

2、专业素质评价机制

    从微观上,每一门必修、选修、限修等课程,无论期中、学期末考核,都必须制定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比如

科目 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备注

芭蕾基本功训练

一、基本完成动作元素,30分 。

二、准确把握节奏、规范地完成动作元素,30分。 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肢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40分。 技能

编导常识与舞蹈赏析 一、能够自己自编结构完整的教学训练组合或者简单剧目,30分。 二、能够基本把握教师的意图以及舞蹈音乐的情绪以及结构,动作元素发展具有一定主题性并有较合理的舞台调度,30分。 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所编导剧目较有创意以及较高的思想性以及表现力,40分 理论与技能

其他专业课程均有如上所示类似的评分标准。

    从宏观上,毕业生要获得学士学位必须有具体的要求。比如1、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最低毕业学分145学分。2、学生凡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150学分(包含公共必修课学分51学分、专业必修课学分80学分、专业限选课学分10学分、专业任选课学分最低4学分),并完成生产劳动、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且外语、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确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

1、完善课程建设。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突出专业基础课的能力特点。增设专业选修课,按照舞蹈学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出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要从学习者的角度按照学习规律进行调整,重点是能力的形成,明确每一门课程应该达到的具体能力,各课程群应该形成的能力单元,注重学习能力、学习策略、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3、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4、努力创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促使全体教师把教书与学习相结合,树立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多渠道交流探讨的机会,建立学习制度及学习共享系统。

5、教书与科研相结合,大力推进校本教师行动研究。鼓励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反思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解决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多搞科研,尽量把教学问题列为科研课题。

6、建立导师制度。给学生配备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和培养,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7、加强形成性评价,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验成绩记录在案。

8、完善终结性评价,实现考核手段多样化。考试采用表演式技能考试、笔试、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把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9、开展特色活动,发展学生能力。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

舞蹈生实习总结范文7

关键词:体育舞蹈;律动教学;训练

体育舞蹈课程同时具备艺术和运动两种特性,又被叫做现代国际标准交谊舞,是通过艺术领域的舞蹈演变过来的新式体育运动项目。根据艺术的特性来看,它具有雅俗共赏、老少适宜的特点,而且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体育舞蹈引入大学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引入后的体育舞蹈备受广大学生青睐,这门艺术逐步成为大学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宠儿。一九八八年,体育舞蹈在教育部的推动下,正式入驻大学艺术修养类的选修课程,并在体育等专业中设为必须修习的课程,各大高级院校逐步设置了体育舞蹈课程供学生们选修,这极大的推动了体育舞蹈在高等院校的发展。本文通过细心分析,结合教学实际经验,讲述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和训练提升体育舞蹈的魅力。

1、提升体育舞蹈律动教学与训练的途径

在体育舞蹈律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通过采取一些积极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整体效率有着重要意义。下面主要从以下两点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

1.1、加强关于体育舞蹈形式美的研究,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1)体育舞蹈又称运动舞蹈,它表现的艺术性中,最重要的是形式美,这是由艺术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也由观赏者自身审美水平所限制。因其为舞蹈,所以观赏者对它形式美的期望值很高,而体育舞蹈也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其感人之处及艺术的魅力。体育舞蹈十分强调艺术表现形式的建立,具备极高的鉴赏意义、审美意义。体育舞蹈的舞蹈结构和舞蹈与声乐节拍旋律的交互配合,再加上舞蹈服装的华美,一起展现出体育舞蹈无以伦比的形式美。(2)体育舞蹈的形式美分为三个层级的概念。首先是物料即人体本身,体育舞蹈凭借整个人的身体作为基础来表现艺术的美好形象。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先凭借人体体态、身体质素、文化素养、艺术素养等进行优选,筛选出形体优美的身体,然后再加强形体锻炼,训练出体育舞蹈所必须的身形。其次就是形体的造型手法很重要。形象塑造手法是展示体育舞蹈形式美的重要核心,造型技巧里面包含舞蹈动作、姿势的表现、脸部表现、手部表现、舞蹈细节技巧、舞蹈构成等等。体育舞蹈之所以能展现很强的艺术征服力,是因为体育舞蹈主要以各式各样的运动动作、美好的姿势形象、雅致的舞蹈技术来构建形式美。最后一个层次是形式美的构成准则,形式美准则专指组成形式美的颜色、形象和声光等要素。是以体育舞蹈形式美的组成成分要素为重点研究对象,并总结得出了六种形式美的展示方式,即是由男女合理配合展现的和谐美、新奇特别的表现风格的美、刚柔兼具,动静相辅的节奏之美、多种变幻莫测的动作构成的构图美、舞蹈与乐声结合之美以及服装、装饰、舞台灯光之美。这些细致具体展现的美是对形式美概念的创造和推动,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高校学生进行美育方面的培养,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在体育舞蹈训练中,始终切实的对学生执行美育方面培养的策略。利用教师、教练言传身教以及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观赏极具艺术美的竞赛和演出,一步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意识,在教育中注重美育训练的审美能力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际参与各种活动两种方式组合运用,训练和提升学生们对美的体验能力,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创新能力。

1.2、改革训练和教授方法,提高体育舞蹈的教学品质

(1)重视并紧抓基础元素训练,增强基础舞步学习,打好舞蹈基本功①体育舞蹈中有各种各样的舞蹈,它们都有它们各自的基本构成要素,在业界内,专业人士将这种要素叫做“元素”。这是指这种舞蹈运动中基本的、底层的要素,比如拉丁舞中常说的伦巴和恰恰,恰恰舞蹈技术路数基本是以腰部和臀部的摇摆动作来表现的,也就是说,要掌握这两种舞蹈,就要掌握这两种基本元素,也就是腰部扭转、臀髋关节的摇摆扭转和腿的规律律动,这些就是伦巴和恰恰舞蹈艺术中的三元素训练。体育舞蹈中各种各类舞蹈均有自己的基础元素,把元素训练做好,就相当于打好了舞蹈训练的坚实基础,这样才可以把握住学习的舞蹈的每一个动作,因此紧抓腰、臀部位的基本元素进行训练就是学好伦巴和恰恰舞的关键之处。教练在训练学生时,每一种舞蹈教学,都必须紧抓元素训练,使学生快速掌握该舞蹈的基础动作,进而快速掌握该种舞蹈。②重视并紧抓基本舞步训练体育舞蹈中的基本舞步是每种舞蹈最基本的步子,是由基本步子、花式步、高难舞步等构成,也是组成更复杂花式步子和高难舞步的基本成分,看似复杂、眼花缭乱的高难舞步、花式舞步都是通过基本舞步的组合进行演变的。因此体育舞蹈的训练和学习中,首先应该针对基本舞步进行学习和训练。与之对应,教练也要增强 基本舞步的教授,针对每一种基本舞步认真细致的按标准动作进行教学,使基本舞步动作准确、优美、标准、恰到好处。通过按科学的手段进行教学,能使学生更加顺利的掌握体育舞蹈的各种花式舞步和高难舞步,获得好的教学质量。(2)教练应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体育舞蹈学习中常常使用分解教学的方式,训练的时候也常常应用。在长期的体育舞蹈实际教学摸索中,我们深入探索分解法,突破以前仅仅依靠动作分解的教学方式,重新创建了多种分解教学的方式。

2、体育舞蹈律动教学与训练时应注意的事项

体育舞蹈的律动教学既要注重教学和训练的途径,也要注重其方式方法,更应注重在教学和训练时所应注意的事项,以下就是对事项的具体概述。

2.1、注意与音乐节奏相吻合

音乐对于舞蹈来说就像是灵魂,舞者总是随着轻柔缓和的音乐节奏轻翩起舞。就要求学生和老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训练时,都要注重学生音乐感的培养,有乐感才会学会把握节奏,体会不同音乐风格中的韵味,才可以与舞蹈更好的结合,做一个灵魂舞者。

2.2、不可过于随意

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舞蹈音乐与动作之间的联系,就没有必要在认真对待,所以就会有部分学生在训练和教学时不认真,舞蹈动作的随意性太强,对音乐节奏感的感知也不标准,这样就会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质量的下降。还有些学生只是一分钟热度,当对音乐和舞蹈的动作有所熟悉后,就失去了其学习的兴趣,不会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和意境,导致自身的律动感没有办法得到提升。

2.3、教学和训练时不应急切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次接触都会颇为激动,总是希望能够特别快速的掌握舞蹈的各项技能,不惜增强自身的运动量,耗费自身体力,以至于忽视了舞蹈动作的质量,达不到舞蹈要求的标准。所以就要求老师要循序渐进的对各个舞蹈动作进行指导,切勿操之过急,影响教学和训练的质量。

2.4、不要急切的追求高要求的动作

舞蹈学习中有些接受能力较强,有些则相对较弱,就需要老师在教学和训练时一视同仁,不要过分的专注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而抛下落后的学生,在学生没有完全体会到乐感之前不要轻易的让他们尝试较为高难度的动作,要把基础打好,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舞蹈动作到位,才可以保证学生对律动的掌握,将舞蹈与音乐相融合。

2.5、注意舞蹈姿态的掌握

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不要一味的追求快速度,,要追求高品质。舞蹈最重要的就是神、形结合,体育舞蹈也是如此。教学训练时老师一定要认真指导每位学生的舞蹈动作,神态,要做到抬头、挺胸、膝盖放平、大腿和臀部夹紧上提的标准姿态。

3、体育舞蹈律动教学与训练的主要成绩和成果

通过对多年教学经验成果进行分析,在课程教学中采用体育舞蹈律动教学与训练,在有效提升课堂效率的同时,也使得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这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1、学生学会体育舞蹈获得的成果和效益

经过加入到体育舞蹈律动教学与训练中的同学们反馈,普遍的声音是感觉获益颇多,成绩明显。同学们觉得体育舞蹈律动教学与训练不但达到了锻炼身体的效果,而且还塑造了形体美,充实了个性、让身心欢娱,提升了社会适应能力,还能调剂生活,培养艺术细胞。通过对必修和选修的同学进行的跟踪记录,使用问卷对他们进行采访,对学习体育舞蹈主要获益列下十个项目,进行信息收集。发出三百份问卷,回收二百六十四份,其中数据有效的是二百六十四份,数据可靠性有保障。经过对问卷的分析显示,提升适应社会能力、塑造形体美、充实个性、愉悦身心、提高艺术细胞、锻炼身体排在前面。这表明同学们对体育舞蹈的训练成果和收益是认可的,学生们认为提升适应社会能力、充实个性、培养艺术细胞这些收益对自己一生都有益处。对于训练体育舞蹈知识技能、调剂生活、缓解各种紧张情绪压力、提升舞蹈、艺术素养等方面的选项选择率也较高,这对体育舞蹈的发展和成绩作出了十分有力的肯定。

3.2、笔者在体育舞蹈律动教学与训练研究中的主要成效

笔者从事体育舞蹈事业已有些时日,并且教学经验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通过采用创新型多样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在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亦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体育舞蹈律动教学与训练研究中,其一直专注于对体育舞蹈的表现力和形式美、体育舞蹈在各个区域发展情况以及体育舞蹈特性和未来走向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探索,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

4、总结语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体育舞蹈律动教学与训练的具体应用是顺利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与实施的必然选择。根据各项实验数据均可表明,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加强体育舞蹈律动教学与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体课堂效率的提升,均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为了快速实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型多样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作者:杨花 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淑萍,任继组.论体育舞蹈教学训练中的音乐配合[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05.

[2]周华.体育舞蹈的美学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0.

[3]舒渊,宋晓荣,罗鸣凤.概析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价值及其实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舞蹈生实习总结范文8

关键词:吴晓邦;舞蹈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7)03-0145-02

一、舞蹈教育首先是艺术观教育

吴晓邦曾说:“确立正确的艺术观是舞蹈教育的头等大事。”吴晓邦把艺术观教育置于舞蹈教育的首要位置充分显示了他对艺术观教育的重视程度。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是舞者从事舞蹈艺术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这一史无前例教育观的提出与应用对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发展与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吴晓邦说“确立艺术观,即什么是马列主义的文艺观?怎样树立文艺观?我想,这是每位同志都面临的大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同志们的步子就会迈不开的。”①(注:参见吴晓邦《舞蹈新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72页。)因此,吴晓邦认为树立进步的艺术观是舞蹈家从事舞蹈事业的前提。他总是把“艺术观教育”作为舞蹈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他从中国舞蹈发展史的角度对新、旧舞蹈的意识、观念、内容、形式、服务对象及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加以比较分析,使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新舞蹈,从而促使他们走出旧舞蹈樊篱,摆脱从事舞蹈艺术的盲目状态,最终走上为人生舞蹈的道路。“为人生而舞蹈”是吴晓邦新舞蹈艺术的指导思想。为人生的艺术观伴随着吴晓邦舞蹈艺术生涯的始终。“我从《群鬼》开始学舞蹈起,不管是学习芭蕾还是学现代舞,我都把舞蹈作为自己探索人生道路的过程,舞蹈常常在我脑中成为无限生命力的寄托,我总想闯出解放‘群鬼’的路来,解放全人类。”②(注:参见同上书,第75页。)无论是在战争时期把舞蹈作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武器,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把舞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促进社会进步,其本质都是为人生而舞蹈,都是用舞蹈艺术探索人生的意义,展现人生的真、善、美。这些是为人生而舞蹈的艺术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反映。

为人生而舞蹈的艺术观从性质上来说是高尚的文艺观;从美学角度来讲是现实主义的,它强调艺术的社会功利性。此外,“为人生而舞蹈”也体现着吴晓邦崇高的人生境界。吴晓邦的舞蹈艺术观和以此为指导的舞蹈艺术活动对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吴晓邦改变了舞蹈艺术在中国的命运。他高举“为人生而舞”的旗帜,让舞蹈艺术与人民的生活、社会的发展紧紧相联,使舞蹈成为一种引导人民建设“真、善、美”世界的精神动力。

二、理论教学是舞蹈教育的必要环节

吴晓邦曾提出术论并施的教学思想,这是指在舞蹈教学中,技术训练课与理论课并重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吴晓邦所要强调的是学习理论知识的必要性。舞蹈理论学习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他有效弥补了单纯身体训练的不足,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一位舞蹈演员只会跳,而不知所以然,那还是“舞盲”,一位舞蹈教员只知教点技术;而不懂得教的目的是为什么,不懂得告诉学生怎么用,那也只能算是“教盲”。①(注:参见吴晓邦《舞论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84页。)学习舞蹈理论的目的是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他主张舞蹈实践与舞蹈理论研究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学习舞蹈理论可以减少舞蹈实践的盲目性和非科学性,可以使实践少走弯路,这将有利于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

对于吴晓邦来说,舞蹈的意义在于超越个人主义的局限;超越物质的局限;超越纯艺术的局限,超越阶级的局限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走进人民群众的心灵,舞蹈艺术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并推动社会发展。这是每个舞蹈工作者都要首先认识到的问题,而舞蹈工作者的思想要达到这样的高度与深度是离不开理论引导的。因此,吴晓邦强调无论是演员、教师、编导都要重视舞蹈理论学习和研究,舞蹈教育要培养学者型舞蹈人才,而不是身体的匠人,因此,舞蹈理论课是舞蹈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吴晓邦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呼吁舞蹈界“要重视舞蹈理论的教学工作,没有舞蹈课,编导课就开不下去,表演课的学习也会变成单纯的传授技艺。”②(注:参见吴晓邦《舞论续集》,中国舞蹈出版社,1989年版,第166页。)他主张“首先是解决学员们重视学习舞蹈基础理论和树立科学的舞蹈思想问题,同时要求把舞蹈这一学科理论和舞蹈创作,以及与舞蹈的形体训练结合起来,让学员们既有理论指导自己去探索舞蹈表演和创作的规律,又让学员们从各项艺术实践中去领会理论的指导意义。”③(注:参见吴晓邦《舞论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40页。)

吴晓邦不仅开拓了中国舞蹈学研究的先河,也填补了中国舞蹈教育中理论教学的空白。他也是在魏格曼现代舞教学体系的启发下开始重视舞蹈理论并将其列入舞蹈教学的。他的技术、表演、创作课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采用实践与理论穿插交替的方法。比如,在基本训练课之前他讲“现代舞蹈基本技术理论”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基本训练”,在创作课之前他会安排“舞蹈艺术三大要素”,“如何培养舞蹈家想象力”等理论课。理论是人们对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性总结的产物,以理论指导实践,可以减少实践的盲目性,避免走弯路,使人们能够迅速抓住事物的要领,吴晓邦在实践课教学中运用理论的目的就在于此。

三、舞蹈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创造力

在中国舞蹈教育史上率先提出创造力教育观念并付诸于行动的当属吴晓邦。与传统舞蹈教育不同,吴晓邦认为教育要以心灵的教育去带动身体的训练,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而不是造就一些只有身体技巧的匠人。“我们所需要的人才,除知道一些传统的资料性的技术外,主要是有创造性,能带动舞蹈的创作。这些人才既有技术,同时又要懂如何运用技术,这样才能致力于创作。”④(注:参见吴晓邦《舞蹈新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46、105页。)吴晓邦舞蹈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是围绕着创造力的培养而展开的;“形体训练是为创作的多样化服务的。所以我们在训练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⑤(注:同上。)“形体训练实际应包括训练和创作两个方面,这种训练除各种基本功和生活内各种各样的表演技术学习外,还包括了人物内心和外形的学习。” ⑥(注:同上。)“一切围绕着创作,因此在技术和理论学习过程中强调了理论和技术的结合。”“对一切技术的学习都事先作说明性讲解,要找出生活的‘学’和‘用’的关系,让他们结合到创作实习上去。”⑦(注:参见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第152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目前我国教育界正在倡导创新教育,以期与建立民族创新体系相配合。舞蹈教育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改变旧的教育理念,把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吴晓邦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思想为我们今天的创造性舞蹈教育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

四、舞蹈教育要发挥审美教育功能

舞蹈美育是以舞蹈艺术为手段的审美教育,它是舞蹈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吴晓邦十分关注舞蹈美育,他认为舞蹈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舞蹈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还要以舞蹈艺术为手段达到传播“美”,陶冶人的情操。“学习舞蹈实际就是学习‘美’。这里指的‘美’代表了我们寻求直理,即我们理想的化身。把‘美’作为舞蹈教育的目的,舞蹈就会成为人们情操上的教育。无论是最基本训练教育,编导教育,还是理论教育,都首先要有这个认识。”⑧(注:参见吴晓邦《舞论续集》,中国舞蹈出版社,1989年版,第166页。)

在吴晓邦看来,舞蹈美育首先是一种情操教育,“舞蹈是以情为主的艺术,它用人的内心情感活动去教育人民,是一种情操教育。”⑨(注:参见吴晓邦《舞蹈新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62页。)这种情操教育不仅含有审美教育因素,也包含着道德教育的因素,它以培养人良好的道德,高尚品质以及树立进步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趣味为目的。其次,舞蹈美育还是一种爱的教育,“如何理解爱自然、爱劳动、爱社会、爱民族、爱科学、爱祖国……这是我们在舞蹈教育上最重要的不可转移的目的。”⑩(注:参见吴晓邦《舞论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65页。)这种爱的教育也就是情感方面的教育。此外,吴晓邦也强调美育与智育的关系,“知识和情感是不能偏一面枯一面的。促进人的智力发展,提高创造性和个性,是美育的直接目的。”⑾(注:参见吴晓邦《舞蹈新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65页。)由此可见,吴晓邦的舞蹈美育包括了审美观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和智力培养四个方面的内容。

舞蹈生实习总结范文9

关键词:大学;舞蹈;美育教育;审美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193-01

我们知道每个人所追求的美的标准不同,同样对一个舞蹈的表演美的评价也不同,大学舞蹈中的美也就是舞蹈演绎中的美和丑,优秀的舞蹈表演者能够将舞蹈中的美诠释出来,引起观众的好评,其中的美可以打动观众的心。因此,大学舞蹈美育教育的审美理念,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一、大学舞蹈美育教育的审美理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审美有了更高的认识。在大学舞蹈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舞蹈教师将美作为舞蹈表演者追求的标准,认为学生只要将优美的舞蹈动作表演出来,引起观众的喜爱和赞扬,就达到了舞蹈表演的最高境界,之所以人们追求美,将舞蹈的美作为对舞蹈表演好坏的标准,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一味地重视舞蹈表演的每一个过程,比如说舞蹈表演中涉及到柔和的、欢快的、冷漠的、低沉的,所表现出来的并不一定是人们口中说出来的美,然而每一个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仅是美能够概括的,舞蹈的美里面蕴含着很多的意味,只有真正的拥有审美理念的人才能真正的挖掘其中美的内涵。

总之,大学舞蹈美育教育的审美理念,需要大学舞蹈教师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利用正确的态度去评价舞蹈的艺术美,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出大学舞蹈教学的实效性。

二、增强学生审美理念的策略

大学舞蹈不仅仅需要将形体体现出来,而且里面所蕴含的感情都是活生生的生活写照。舞蹈表演者在表演时利用自己身处的场景然后将感情传递给每一位观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舞蹈的内涵,在大学舞蹈美育教育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将很多时间都花费在舞蹈形体的练习上面,在情感渗透方面知识将知识进行意味地灌输,其训练的结果也是起不到作用,这样学生只能进行盲目的练习,并不理解舞蹈动作练习对于自身,对于美有什么价值。在这样一个没有学习目的性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失去了方向,而且思想和行为很容易会受到左右,当教师对学生说舞蹈形体美非常重要时,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就偏向教师说的话,然而并没有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思想已经陷入了误区,为了扭转这种现象,作为大学教师必须首先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点,教师应该让给学生知道什么是舞蹈的本质,让学生自身懂得舞蹈的基本内涵,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知道什么样的标准符合舞蹈的审美。当学生意识到了审美理念的重要性,在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不会单一的思考问题,而是从各个角度对舞蹈美进行评价,然后增强自身的审美理念。

在大学舞蹈教学中,教师想要在美育教育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更加细腻和丰富,就应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舞蹈学习功底,并且在表演时引导学生将内心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要想将学生舞蹈水平进一步提高,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入音乐故事,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进行换位思考,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表演和体验,就能够将舞蹈动作和音乐结合在一起,运用恰当的面部表情,来充实舞蹈的基本内容。

大学舞蹈美育教育,对于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生来说,其中的审美情趣是非常大的,而且审美理念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也是最明显的。大学舞蹈美育教育的根本目标并不是将每个学生都能培养成为国家比较专业的舞蹈演员标准,而是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下不断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是让学生感悟到舞蹈中蕴含着的美。对于专业性很强的学生来说,舞蹈不仅能充实他们的生活,而且还是学生未来为之努力和发展的方向。所以增强舞者的审美理念,将会对学生的一生带来巨大影响。

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将美蕴含其中,或者是对他人的舞姿进行评价,也是不断完善舞蹈动作的一个标准,当今大学生应该在美育教育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并且陶冶情操,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