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铁道工程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11-05 16:24:49

铁道工程论文

铁道工程论文范文1

 

0引言

 

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工业生产方式和工业成果就深刻的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伴随科技对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调整,越来越多的工业设施、工业设备被淘汰,工业闲置空间成为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工业废弃的产生伴随着昔日繁华的老牌工业区的没落,同时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包括工厂倒闭等经济问题、失业率上升等社会问题、城市人口外迁等城市问题、税收减少等政治问题、工业污染等环境问题,如何处理大量的工业废弃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一个综合性难题。尤其在二战后,工业变革日新月异,工业废弃的产生以几何体增加,在处理这些工业废弃的过程中各国也在不断积累经验。对工业废弃的处理经历了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销毁、销毁重建、回收再利用、综合性开发,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渐渐认识到工业废弃物是人类社会自身历史的见证,工业建设过程中的成果与遗存属于人类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工业遗产的概念由此而来。

 

1工业遗产研究成果概述

 

工业遗产的理论依据是工业考古学,是一门包括调查、考察、记载保护工业遗迹的学科,目的在于从社会史和技术史的角度评价这些遗迹的意义。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日本学者相继引入工业考古学的概念,并对本国工业遗产展开研究。我国对工业遗产的研究开始于21世纪,2006年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中国工业遗产论坛通过了《无锡建议》,标志着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与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伴随着工业考古学半个世纪的发展,工业遗产的实践也在不断推进,相关的学术机构、行业协会、国际组织纷纷成立,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于2003年通过并提交给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下塔吉尔宪章》,明确了工业遗产的定义、内涵、工作原则与技术方式和形态分类,成为目前各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指导性章程。工业遗产被定义为:那些在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方面有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组成。它们由建筑物、机械、车间、制造场、工厂、矿场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所、仓库、店铺、能源生产和传输设施、交通设施所组成,与工业相关联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礼拜地和教育机构都包含在工业遗产范畴之内。

 

对工业遗产保护再开发的实践,主要以四种模式为主:工业博物馆保护模式、景观公园改造模式、艺术创意介入模式和综合开发模式。

 

工业博物馆保护模式是指将该工业遗产所在建筑、厂区等,再造为同一主题的博物馆或美术馆,或者把工业区连同周围的自然环境,建成生态博物馆,原工业设备、机器、工具等制品就地展示,如意大利罗马的蒙特马尔蒂尼中心博物馆、巴黎的奥塞美术馆。

 

景观公园模式,指利用原工业遗产与城市记忆的链接,保留一定的原有工业设施,在原工业遗产所在地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整理规划,建立城市公园。

 

艺术创意介入模式,指利用工业遗产原有的特殊美感和空间特色,如工业设施的历史斑驳痕迹或工厂建筑宽敞高大的厂房仓库,把工业遗产改造成为艺术空间,北京798艺术区就是利用大型厂房的包豪斯建筑风格,重新注入艺术功能。

 

综合开发模式,往往在一个区域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中出现,如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的策划,把没落的德国鲁尔区改造成为一个区域性的旅游目的地,其中包括亨利钢铁厂露天博物馆、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奥伯豪森中心购物区,区域内的废旧铁路和旧火车车皮成为社区儿童艺术学校的表演场地,焦炭厂被改造成餐厅、儿童游泳池。在工业遗产的实际改造中,往往采用综合开发模式,涵盖工业博物馆、景观公园、艺术创意介入等模式。

 

短短50年间,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工业遗产相关的法律、制度、组织、学科渐渐建立起来。对工业遗产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最开始的时候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目标都是为了解决问题,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观念的转变,工业遗产改造的重点变为对遗产的保护和对历史记忆的保留。

 

2台湾地区工业遗产研究概述

 

工业遗产,台湾常使用的说法是“产业文化资产”,强调其所具有的价值涵义。台湾地区大多数工业遗产形成于日治时期,日本占领中国台湾的50年中,实行“工业日本,农业台湾”政策,把台湾作为日本的物资补给地,大量搜刮台湾的盐、铁、糖、粮,并由此兴建配套的铁路运输系统。日本退出台湾岛之后,给台湾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存,主要以大型厂房、工业设备、铁路为主。20世纪后期,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影响、岛内产业结构的更迭和转型,工业遗存遭到闲置或废弃。

 

台湾地区开展工业遗产保护起步较早,1981年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成立,1982文化建设委员会公布施行《文化资产保存法》,正式开启台湾的文化资产保护。1998年,台湾“行政院”成立文化资产委员会,确定工业遗产的内容、分类、范围,利用工业考古学的方法建立工业遗产调查操作手册。

 

在工业遗产评估和调查的基础上,文建会开展了三个计划:1998年闲置空间再利用计划、2002年台湾世界遗产潜力点计划、2002年产业性文化资产保存计划。

 

闲置空间再利用计划具体指向铁道艺术网络及五大创意文化园区。台湾铁道艺术网络计划是指把闲置的铁道仓库作为艺术家的工作坊和艺术展演场所重新规划,具体包括台中20号仓库、嘉义铁道艺术村、枋寮F3艺文特区、新竹铁道艺术村、台东铁道艺术村、花莲铁道文化园区。五大创意文化园区是指,2002年,台湾文建会推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在全台范围内选择了四个闲置酒厂和一个仓库,具体指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嘉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花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台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遗产再利用为创意文化园区,强调的是艺术创作与商业机制的连接。

 

台湾早期的工业遗产保护是出于环境整治和日常维护需要,并且以观光商业利益为重,忽视工业遗产本身的社会文化功能、历史文化价值。2000年之后,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开始推行一系列文化资产“再利用”主题活动,特别是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之后,大量古迹和历史建筑受到很大的破坏,工业遗产再次受到重视。

 

笔者在台湾学习期间,重点考察研究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走过台湾知名与不知名的很多文化创意站点之后,发现台湾的工业遗产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文化创意产业多是从工业遗产出发,缘于台湾历史古迹的缺乏和工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业遗存;第二,台湾铁路的记忆贯穿整个台湾当代社会,工业遗产中的大部分资产或直接或间接都会与台湾铁路产生联系,“台湾铁道艺术网络计划”、“阿里山窄轨铁道”、“盐铁专线”、“台铁便当”等,从火车站、铁路线路、铁路仓库、铁路制造厂、铁路餐饮服务等等,台湾地区都把其纳入文化资产,并进行主题开发、品牌管理,台湾铁路不仅从交通地理上串联全台湾空间结构,还从文化记忆上搭建台湾的时间意象。所以对台湾铁道文化的研究就拥有了,了解当代台湾文化的意义。

 

3台湾地区铁道文化再生历程概述

 

台湾铁路,自1837年刘铭传建立第一条铁轨以来,已经有180年的历史,期间承载客运货运,对台湾经济发展和大众交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20世纪末,台湾地区社会结构的改变、大众运输系统的进步,都让百年台铁原有的功能逐渐被替代,2005年台湾高铁运行之后,台铁的实用功能锐减,多条支线凋零直至废弃。

 

对于包含台湾记忆的台湾铁路,台湾地区没有选择粗放式的销毁或丢弃,而是在多方势力介入台铁的留存与保护研究之后,最终确认借由台铁原有的功能与条件打造文化艺术观光路线,让台铁的功能延续,生命力拓展。

 

3.1大陆对台湾铁道文化研究综述

 

大陆地区对台湾工业遗产和台湾铁道文化再利用的研究早已有之,多零散见于建筑、城市景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类的论文期刊。如石颖川的硕士学位论文《对城市工业遗产的人类学思考——西直门火车站的变迁与历史记忆》(2010年)从社会学角度讨论铁道再利用的必要性;林双毅的硕士论文《城市铁路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研究》(2013年)中提到台湾铁道文化开发。还有一部分论文以某一个铁道艺术村为案例,从一个角度讨论研究,如范丽的硕士论文《旅游开发与既有建筑再利用研究》(2013年),从改造的背景、策略、使用评价角度研究“台东铁道艺术村”;樊丽媚的硕士论文《台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2013年)通过对台湾的工业遗产现状进行普查、分析和总结,提到台湾铁道艺术网络计划,并从建筑类型和改造类型分析“台中20号仓库”和“嘉义铁道艺术村”;王蕾霰、周波在论文《台湾产业遗产保存与再利用实践研究》(2015年)中详细讨论台湾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认识和实践,以“台东铁道艺术村”为例,论述台湾铁道艺术网络计划的缘起;赵红霞的硕士论文《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台湾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2015年)从空间结构、建筑类型、改造手法、改造理念等角度分析“台中20号仓库”;李星敏的硕士论文《铁路废弃地的景观更新设计对策》(2015年)从景观更新的角度讨论“嘉义铁道艺术村”。由此可见,把台湾铁道文化作为单独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论文目前还没有出现。

 

3.2台湾铁道文化再生实践

 

台湾人的铁路包含的是浓浓的化不开的世代记忆,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台铁衍生出的产业链上下游基本上可以涵盖50%的台湾文化营造,台湾人喜欢并擅长开发铁路文化,例如,制造铁路用铁的铁厂工人,用铁路部件废弃物组装成的装置摆放在台北市政府广场;铁路运输过的木材和旧铁轨为主体建成的“宜兰罗东林业园区”;铁路旁边原来用来存储货物的旧仓库、职工宿舍、办工场所,改建成艺术园区,如台中20号仓库铁道艺术村、新竹市铁道艺术区、枋寮F3铁道艺术村、台东铁花村、花莲铁道商业街区;台铁便当成为一个重要的品牌,铁路途径的台东县池上地区,为过路的台铁旅客准备的池上便当,成为众多游客的旅行的目的;很多火车站本身就是历史建筑,由于台湾地区历史上被众多不同的政体治理,期间留下的痕迹,又以火车站的建筑样式最为明显,如日本占领时期修建的日式风格明显的集集火车站、花莲火车站、平溪线十份车站,巴洛克风格的台中火车站,原住民元素突出的台东火车站、台东海端火车站等等。

 

3.3台湾铁道艺术网络计划项目

 

“台湾铁道艺术网络计划”是台湾文建会推行的“闲置空间再利用计划”的重要项目之一。铁道艺术网络利用各个火车站闲置的仓库改造为艺术家创作的工作坊及展演场所,借由此带动台湾文化艺术发展。2000年,位于台中火车站后方的20到26号仓库成为铁道艺术网络的第一个运营点,开放仓库给艺术家进驻,其中的20号仓库免费开放给大众参观,并同时作为展览和休憩的场所,之后台中的铁道艺术村被称之为“台中20号仓库”。继台中的铁道艺术村之后,陆续完成嘉义、枋寮、新竹、台东四处铁道艺术村的建立,2009年又推动花莲铁道艺术村的规划运营,自此台湾铁道艺术网络串联起由“点”到“面”贯穿整个台湾铁道东西南北的艺术创作网络,并借由此网络整合台湾艺术创作活力、地方文化特色、交流互动方式及相关观光与产业资源。

 

4结语

 

250年工业文明历史在物质和非物质层面都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迹,而工业遗迹所具有的现代气质恰当的契合着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反思,所以社区、社群、记忆、城市意象被带入到推动现代社会的视野中,台湾铁路工业遗产的改造试图回应社区诉求,首先致力于历史文化和地理空间合二为一的现代呈现,然后才是对文化发展、产业转型、经济提升、环境改善的显现作用。台湾工业遗产的改造为大陆提供了一种参考,即“微小叙事”和“地方性知识”的重要性,把细微的情感和社区的需要作为从工业遗产到文化发展的立足点,把深入挖掘地方文化,以一种现代化的方式呈现,方能让工业遗产活化再生。

铁道工程论文范文2

如何抓好企业在社会中的良好舆论形象?现代社会,对一个有实力的企业来说,“酒好也怕巷子深”。根据笔者对中铁一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一局” )的个例采访调查分析来看,除了人们的口碑对企业认识传播之外,最重要、最有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各种传媒,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各个方面典型与经验进行全面广泛宣传。

国家三代领导人的关怀:始终是一种鼓舞一种舆论力量

良好的社会舆论形象的维护和提升是中铁一局企业文化建设中长期以来的重要工作,也使中铁一局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保持国内一流企业和跻身于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1951年,由中铁一局承建的天兰铁路建成通车,欣然为中铁一局亲笔题词“庆贺天兰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兰新路”。包括刘少奇、等在内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为中铁一局亲笔题词,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极大地鼓舞了全局职工的战斗精神和士气。

上世纪60年代,由中铁一局承建的成昆铁路关村坝隧道,施工创月成洞152.3米的全国纪录,当时党中央致电嘉奖,邓小平同志亲临施工一线视察。近年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中铁一局施工现场,给予广大职工以极大的关怀和鼓舞。多年来,这支队伍在大西北跨黄河、穿戈壁,一次次叩击筑路的大门,一次次攀登工程科学的顶点,胜利完成了许多富有挑战性的工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局人主动适应市场,施工领域不断拓展,项目遍及大江南北,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企业的文化也在不断地积累。

国家三代领导人的关怀,使中铁一局在建筑施工领域半个多世纪的历练中,铸就和全社会印刻了一种开路先锋精神、大秦精神、青藏精神和“诚信创新 永争一流”的企业精神,并传承了一局几代建设者。而且,有着60年悠久历史的中铁一局,依靠这些精神支撑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积淀了形成自己丰厚独特的企业文化,产生了一大批优秀团体、先进个人,为社会创造了无数优质品牌工程,为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对一局人来说,始终是一种鼓舞一种舆论力量,使他们在社会中的形象不断提高,并因之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良好的舆论力量,也在时刻推动着他们,使他们时刻不敢懈怠。就像当了模范,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只能不断进步,否则就会令人失望。正是这种力量,为中铁一局广大员工所接受,并由无形变为有形,产生着巨大的动力,促进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抓好企业对外新闻宣传:为经营开发赢得舆论支持

良好的社会舆论形象,就是信誉,就是品牌,就是实力。中铁一局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是证明。

除了时刻不忘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关怀,并把因之形成的这种强大的舆论支持作为一种力量,坚持利用来鼓舞中铁一局广大职工。中铁一局在新时期以来,还坚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各种传媒,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全面广泛宣传,并使之良好的社会舆论形象不断提升,助推企业不断发展。

在企业的广泛宣传中,中铁一局特别注重企业新闻宣传报道,始终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的原则,以塑造“中国中铁一局”品牌、增强企业凝聚力为目标,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市场经营环境。因此,制定了对外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各单位主要领导都把对外新闻宣传作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内容和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来抓,看做是对企业经营开发投标揽活的有力支持。

在新形势下,中铁一局加大了对外新闻宣传队伍的建设,每个项目部都配备有对外新闻宣传通讯员,随时发现和推出有新闻价值的报道,提炼挖掘标志性业绩、经验、成果、荣誉题材,外树形象,内鼓干劲。要求各级宣传部门加强策划,把握时机,多出好稿,在注重稿件数量的同时,突出稿件质量,在上大报、上头条上下功夫。各单位领导和项目部把加强对外宣传报道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看做是对企业经营开发投标揽活的有力支持,主张和支持上中央大报,上新闻专题。不仅开展多种方式的对外新闻宣传,还在媒体做形象宣传,充分展示企业形象。重点工程项目部加强了对外新闻宣传。这些抓好企业对外新闻宣传的切实举措,为企业经营开发赢得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在典型人物宣传上下功夫: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

中铁一局党政班子领导极为重视对外宣传工作,专门对先进人物――金牌工人窦铁成事迹的宣传做了具体安排。在国务院国资委、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国中铁股份公司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局党委宣传部抓住有利时机,主动和各媒体联系,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专门邀请了陕西的主要新闻单位记者深入窦铁成所在的东乌项目施工现场采访,并积极为媒体记者创造良好的采访条件,提供稿件素材和相关资料。随后,《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陕西工人报》、《西安晚报》、《华商报》等十多家媒体陆续从不同角度刊发了窦铁成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不惜版面集中宣传窦铁成的先进事迹,在全省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产生了社会轰动效应。

新华社陕西分社记者采访窦铁成的先进事迹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和、中组部的领导相继做了重要批示。随后,新闻局组织了由中央50多家新闻媒体组成的大型采访团,对窦铁成进行了集中、系统的宣传报道。2009年4月24日,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标志,窦铁成先进事迹的宣传在全国范围拉开帷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科技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中铁、《中国劳动保障报》等中央媒体先后在显要位置刊发了窦铁成事迹的长篇重要报道,大部分都配发了评论员文章,给予了旗帜鲜明地赞扬。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中国铁道网等网站也纷纷转载,迅速把中铁一局这个先进人物推向了全国。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在各新闻媒体刊登窦铁成事迹的文章达数千篇。专家型技术工人窦铁成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时代领跑者”、“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这是继工人设计师王海之后,中铁一局推出的又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先进工人典型,扩大和加深了企业在全社会的影响,并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了企业的良好舆论形象。

加强重点宣传报道:为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奠基力量

不仅为了展示中铁一局良好的企业形象,而且为了能够对打造中国中铁和中铁一局知名品牌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中铁一局在加大对外报道的力度,抓好新闻消息报道的同时,坚持组织人员对全局重点工作和特色进行了报道,多年来撰写了一批大稿、好稿、重点稿件。比如,结合公司今年开展的标准执行年主题活动,采写了《让标准成为习惯 使习惯符合标准》的活动纪实报道,分别在《人民铁道报》和《中国中铁》杂志的显要位置刊发;结合企业文化建设,采写了《中铁一局集团厚重历史与现念的融合》的文章,在《工人日报》刊发;结合强化执行力,在《中国企业报》刊发了《中铁一局强化执行力带来品牌效益》的通讯。与此同时,各单位在中央级媒体的宣传中注重“中国中铁”的大品牌,带“中国中铁”字样的稿件比上年度大幅度增加。

承建的国家重点工程的宣传上,中铁一局主攻《中国中铁》指定的16家中央新闻媒体。在各单位宣传部门和项目部的紧密配合下,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科技日报》《光明日报》《人民铁道》《中国建设报》《中国交通报》《中国企业报》《中国中铁》等多家中央级新闻媒体播发和刊发了京沪高铁、沪杭客专、厦门海底隧道、郑西秦东隧道、天津芥园水厂竣工、铜九铁路、重庆长江大桥、西安地铁项目等新闻报道。特别是在国庆60周年的重要时段,中铁一局参建的国家重点工程的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各网站纷纷转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利用各种方式对外宣传企业,中铁一局各单位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有力推动着企业的发展。比如,电务公司主打典型人物宣传,下大力气做足做好了窦铁成事迹的对外宣传报道;二公司把宣传焦点对准在其承建的地铁项目,几年来国内国际舆论关于他们承建北京奥运工程的报道达千次以上;五公司不断加大对农民工的关爱,并继续做好宣传,《工人日报》和《中国建设报》刊发了他们的通讯《让农民工成为企业的主人》等;新运公司把宣传重点放在发展城市轨道、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桥梁公司在建的重庆忠县长江大桥等重点桥梁工程在各新闻媒体频频亮相,城轨分公司着重把武汉地铁全国首座瓦斯隧道贯通、苏州金鸡湖全国最长的湖底隧道贯通等工程在中央媒体进行了重点宣传。

同时,搞好企业专题策划宣传,加强侧重点。“铁路业务”一直是中铁一局四大经营板块之首,要巩固和发展在铁路的经营份额,就必须加大力度宣传铁路方面的业主,宣传他们在铁路建设中的业绩和实力,而具有特色优势的《人民铁道》就成了这一个桥梁。因此,他们与人民铁道报社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通过这个报社各类专版着重加大了宣传,为信誉评价和投标揽活创造了很好的市场氛围和社会舆论环境。

在继续保持社会报刊广电等传统媒体宣传的基础上,中铁一局还进一步加强了局域网站企业新闻和企业文化栏目的建设,发挥网站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利用局域网拓展对外新闻宣传的网络传播渠道,在局域网站拍摄发送视频新闻、制作影视专题(包括讲座、演讲等实况),转载各新闻媒体播放刊发的稿件,此举宣传途径成为分布在全国各工地广大员工关心的热门新视点。

有力维护形象品牌:在全国统一打响“护牌”行动

为了在全社会叫响“中铁一局”这个品牌,使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展示跃上新台阶,中铁一局坚持做好正面宣传报道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和统一打响了“护牌”行动。要求各项目部在建点时把企业形象宣传作为首要工作,统一规范使用“中国中铁一局”企业形象标识,各单位项目部工地现场的形象宣传,积极推广执行中国中铁一局企业标识应用手册,在工地的显要位置悬挂中国中铁和中铁一局的标识、旗帜,悬挂中铁一局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的标牌,悬挂该项目兑现业主的各项承诺,做到“哪里有经营项目,哪里就有中铁一局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如此,在遍布全国的各工点上,中国中铁和中铁一局的标识牌、广告牌和各种宣传标语规范醒目。特别是利用像京沪高铁和武广、郑西、厦门海底隧道、北京地铁、西安地铁等备受社会关注的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各级领导和新闻单位频繁来访的好机会,极大地宣传和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中铁一局重视典型宣传和社会舆论形象提升,60年来一以贯之,先后向社会推出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例如,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位女推土机手胡友梅、60年代闻名全国的“天山隧道群英雄集体”、70年代自学成材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徐二厚、80年代全国著名的隧道专家戴统三、90年代全国著名的优秀教师呼秀珍、新时期工人设计师王海和专家型技术工人窦铁成等一批又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企业优秀人才和先进模范人物。同时有青藏铁路铺架基地的“五朵金花”、精伊霍铁路北天山隧道“新五虎上将”英雄群体、2008年抗震救灾英雄群体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这些英雄楷模和先进典型,都是中铁一局企业精神的人格化身,他们不仅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许,也使企业在不同时期连续获得了巨大的荣誉和社会声誉,也使企业在国内外建筑市场不断赢得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更是大大地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发展。

铁道工程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企业参与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 课程开发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173-01

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它不仅体现了高职教育办学类型、人才层次及人才规格的定位,表明了对高职教育的高教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的准确认识,也是高职教育观念的深化,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之所在。另外,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素质+岗位能力(技能)模块”课程体系是《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基本理论的课程体系。综上所述,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都在朝着“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发展,而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只有在课程体系中才能得到体现。为此,该文的内容是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企业需求,来制定相应的课程,应用前景广泛,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1 设计思路

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在第四学期就签订了就业协议,鉴于提前明确就业岗位使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具体化,特别是提前上岗,已经使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进入“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状态。基于现状,在充分听取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大量删减了理论性过强且艰涩难懂的课程。同时,为强化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加大了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的比重,重构了“学作结合”课程体系。

2 课程开发与设计

2.1 设计依据

依托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开展社会调研,总结归纳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核心工作岗位(群),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学生的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线路工,主要工作内容有:作业防护;线路基本作业;钢轨作业;轨枕作业;道床及路基作业;简易测量和识读工程图;检查作业及故障处理。

(2)桥隧工,主要工作内容有:桥面作业;桥跨作业;桥台作业;涵渠、隧道作业;施工作业;桥隧检测;桥隧巡守。

(3)施工员,主要工作内容有:铁路路基工程施工、铁路桥梁工程施工、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施工现场管理。

(4)测量员,主要工作内容有:交接桩和施工复测;施工过程控制测量、构筑物施工放线、监控测量及数据分析;工程测量方案、监控量测方案编写;建立测量仪器台账,按时对测量仪器进行维修保养。

(5)试验员,主要工作内容有:各种原材料试验;施工配合比设计;各种材料的取样、送检、试验、化验、检验、复验工作及报告;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物自检、抽检等试验工作。

2.2 构建基于“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

面向铁路工程施工与铁路线路养护维修企业,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岗位技能要求,参照国内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规范、标准,与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分析铁路线桥隧工程施工、养护维修、施工组织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线路养护维修过程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依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若干教学模块,将相关的知识、模块,通过对各教学模块的学习,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同步提高,具备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工作的职业能力。构建“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其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行动领域及学习领域如下。

(1)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铁路线桥隧施工、施工组织管理、铁路线桥隧养护与维修三个方面。

(2)行动领域,主要包括:铁路工程图识图、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铁路工程测量、铁路路基施工、铁路轨道施工、铁路桥隧施工、铁路桥隧养护、铁路工程施工组织、铁路工程概预算等。

(3)学习领域,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土木工程CAD、工程绘图实训、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实训、铁路轨道、铁路工程施工、铁路桥隧施工与维护、铁路线路修理、铁路线路修理实训、养路机械实训、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修、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铁路工程预算实训等主要课程。

以上学习内容的基础部分集中在第一和第二学期,专业课集中在第三和第四学期,第四学期结束后学生应具备解决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行动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2.3 课程设计与教学准备

在整体课程设计过程中,从新生入学开始,便将两年后自己能完成的工作内容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每门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具体的在实际中应用,同时将企业的考核标准及相关要求融入到具体的授课及考核中,激励并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课程与课程之间要有过渡和协调,用到什么就学什么或补什么。这就要求在做教学准备时,把企业的东西或者相关专家确定下来,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应用;另外,还要求任课教师建立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大力推动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主,其他教学模式为辅的多元教学模式改革。

3 结语

以上关于高职院校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设计思路的相关内容,是在充分进行企业调研和企业人员参与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了企业需求的工作任务内容对应的课程安排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设计思路,能够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帮助或引导。

参考文献

[1] 孙毅颖.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系统分析[J].职教论坛,2002(13):32-34.

铁道工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铁路勘测设计 教学 改革

《铁路勘测设计》课程是我校铁道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主要研究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铁路能力、线路平纵断面设计、铁路定线、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车站设计、既有线改建与第二线设计、高速铁路和重载运输等内容。本课程具有实践性、主观性强,涉及学科众多等特点。因此,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较高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促进课程教学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必须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课程的特点。

1.1实践性强。《铁路勘测设计》是铁道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实践性与理论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比如铁路选线与定线的内容,需要利用铁路建设所在地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1:2000~1:5000)。所有的工作均须以铁路沿线的地形、地质条件为基础,又要考虑当地气候、土壤、水文和植物覆盖的影响。而上述因素是千变万化的。如何正确解决铁路线形技术指标与自然条件下实地布线之间的矛盾,如何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这就要求选线人员必须有较强的工程实践经验。

1.2主观性强。铁路是一种线形工程结构物,根据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计划任务书所拟定的铁路线路的主要控制点,在两个控制点之间铁路平面线形有多种可行的方案,每个人对不同线路方案优劣的认识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选线人员对铁路所在地区地形、地质等条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都会有所差异,对同一线路的不同方案,个人的评价会不尽相同。而线路方案的好与坏关系到铁路的线形质量,甚至对整个地区的路网规划都会有很大的影响。选线人员在铁路选线上的主观因素亦决定了铁路勘测设计结果,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

1.3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铁路勘测设计》课程不仅有自身的理论、设计原则、方法步骤,还与诸多相关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以测量学、铁路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为专业基础课,与铁路轨道、铁路路基工程、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和铁路工程概(预)算等专业课紧密相连。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铁路勘测设计》课程之前掌握良好的专业基础课知识。

2.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材与现行规范不一致。目前铁道工程方向的规范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版更新,而教材的更新速度没有跟上规范的更新速度,当前所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着教材内容滞后于现行规范的形势,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将教学内容与新规范相衔接是当前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2.2课程教学与计算机应用相脱节。现有的工程设计实践中,计算机作为辅助设计工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铁路设计绝大多数都是采用计算机软件直接计算、设计、出图,既方便快捷,提高了工程效率,又便于设计项目的管理、文件的规范与存档。而当前教学主要以设计原理、方法与设计过程的讲解为主,没有涉及到软件的应用,造成课程教学与计算机应用相脱节,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与工作现实相脱节,不能很快适应工作。所以,课程教学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时代,与日益激烈的信息社会接轨,也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2.3学生对《铁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兴趣较低。专业课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加上学生工程实践的缺乏,而且对工程认识较浅,对专业课的理解和把握难度增加,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兴趣降低。另外,这门课程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一部分学生正面临找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正处于研究生考试复习的冲刺阶段,这也是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偏低的另一个因素。

2.4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欠丰富。当今教师的主力军是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从学生成为教师,从事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其优势在于理论基础扎实,但是缺点也很突出。一方面,实践经验很少,因而很难将专业的内容讲解透彻,很难将课程讲得生动,也很难提纲挈领地介绍该专业的前沿科技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对专业内容不熟悉,无法把握实践教学的内容,指导实践教学。

因此,必须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3.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3.1解决好教材建设问题。教材是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的工具,因此必须加强教材的建设。教材的建设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使用周期问题,要尽量缩短使用周期;二是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要尽量更新教材内容,紧跟相关规范及铁道工程发展的步伐;三是内容组织问题,教师应该精心组织教学。教师对课程知识结构与教学大纲进行深入分析、精心领会,将知识系统化、层次化,讲课时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点面结合、举一反三,强调关键性、规律性的东西,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3.2重视增强课程之间的联系。《铁路勘测设计》课程与铁路轨道、铁路路基工程、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和铁路工程概(预)算等课程密切联系。为了充分有效的利用上课时间,避免知识的重复学习,应该在制定、修改人才培养计划时充分考虑各课程知识之间的层次关系,科学安排各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相关课程知识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使各门课程内容环环相扣,避免知识的重复或脱节,提高上课效率,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总体知识体系的把握。

3.3加强计算机应用,提高学生适应能力。针对目前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设计软件应用的日益广泛,而当前课程教学与计算机应用相脱节的现状,应该将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引入到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软件应用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软件应用能力,又能更好的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时代,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3.4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借助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并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将大量的工程实例穿插到教学之中,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增加知识的说服力与感染力,从而大幅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还以此为契机展开讨论,进行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觉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素质。青年教师除了要系统地掌握《铁路勘测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本专业其他课程教学内容外,还应该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并能结合目前的科研方向,把本专业最新的动态和发展、最新的科研成果引进课堂。因此,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逐步接受最新教育、教学思想,主动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和科研实践,提高业务水平,才能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此外,青年教师还应多参加一些铁路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为课堂教学积累实践经验。

铁道工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速铁道 高铁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115-01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2012年召开的“高速列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会议上透露:“到2012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万多公里,在建里程1.7万公里,无论路网规模还是速度等级,都居世界第一位。”科技部日前刚刚公布的《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到2020年,将建成16000公里的高速铁路,届时我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将位居世界第一。随着我国一条条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包括正在修建或准备开通运营的高铁,使中国铁路建设进入黄金发展期,我国进入高铁时代。

高铁在世界其他国家应用较广泛,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体系也相对完善,而在国内,由于高铁建设起步较晚,但高铁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因此,无论是高校学科设置还是人才需求总量预估都未与行业发展同步进行,形成了铁路人才供给不足的现状。据人力资源部门统计和预测,“十二五”期间,全国铁路建设系统人才需求量约为80万人,其中高职层次的一线操作人员就占70%~80%。这就需要铁路高职院校紧抓高铁专业的建设,本文针对高职院校高铁专业的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确高铁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铁专业的建设应该突破传统的高职教育观念的束缚,真正从市场需求出发,分析预测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高铁人才的需求情况,以此作为建设高铁专业的主要依据,进而确定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来指导高铁专业的建设。针对我院目前的情况,高铁专业应是面向铁路建设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掌握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在铁路设计、施工、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从事高速铁路的设计、测量、施工、试验、监理、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针对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基础理论的实用性和技术理论的应用性,课程内容应强调应用性,教学过程应注重实践性。根据这个要求,高职高铁专业必须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课程设置应与高铁的职业活动紧密相连,突出高铁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针对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课程设计方面,应深入高铁企业进行调研,看看未来5年以及更长时间内高铁需要哪方面的人才,然后结合企业的需要来设置课程。因为高铁在我国起步晚,是以要想尽办法力争把这个行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加进课程内容,让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而不是过时的、淘汰的技术。这样引进、开发编写适宜的教材就成了其中的关键点,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到教材编写中来,力图使教材满足现代高铁教学的需要,能够和实际工作相结合。除此之外,实物教材、多媒体教材也应纳入教材建设体系,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感性的认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加大实践教学在总学时中的比重,使学生有足够的实验和社会实践的时间,把书本知识转变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实验教学的内容要尽量吸纳高铁行业最新的科技成果,对于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应适当减少,而对于操作性强、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应适当增加,有效利用理论、实验和实训等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总之,要使高铁人才培养符合高铁行业的需求。

三、构架高铁人才培养所需的师资力量

高铁技术是新生事物,教师的知识贮备一定要做好。现有的教师大部分只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在实践教学中,难以做到得心应手,往往只能空谈理论,同时对高铁相关的新技术更新慢,了解少。按照高铁专业建设的需要,应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并建立“双师型”师资。一方面,要定期组织教师到高铁施工现场观摩学习、聘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铁方面的专家或者技术人员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讲座和培训,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教师的高铁专业知识贮藏和实践能力,使教师适应高铁的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并把这种能力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另一方面,聘请高铁施工现场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使学生能够获得从一线带来的最直接的指导。通过校企合作、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高铁专业教学团队,壮大师资力量。

四、建立高铁实训基地

现代高铁人才的重要标准就是具有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那么,建设实训基地就成了高铁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实训基地有两种: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校外的实训基地要选一些和高铁专业联系紧密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达到校外实习和技能鉴定的目的,有针对性的带领学生进入一线施工现场,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将其具体应用于实践,使之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依托一些专业实训室,通过工学结合来达到教学实训和对外服务实习的目的。在实训室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上,要尽量按照高铁企业的生产模式组织和实施实训活动,把企业真实所需的职业素质、质量要求和安全生产融入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我们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高铁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质量高的、真刀真枪的实际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 高峰.高速铁路——在铁轨上飞驰的梦想[J].交通与运输,2011(1)

铁道工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进阶式 铁路通信工 培训 体系 构建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67-02

近年来,我国铁路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铁路专用通信技术也随之进入全面更新的时代。面对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是铁路通信部门当务之急的任务。各大铁路局加大了铁路职工综合素质的培训力度。而其对职工的培训大多采取外送高校或送厂家培训的方式,偏重理论的宣贯而忽视实作技能的培训。职工文化程度不同,接受理论知识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而在现场作业中往往要求基层职工会干、能干,除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外,更多的是要求其能解决铁路专用通信设备维护中的实际问题,对职工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进阶式”铁路通信工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校企合作,构建“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

(一)开展校企合作,构建“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的必要性。第一,铁道部对于新职工的入职前上岗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岗位资格性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等均有文件要求,但只是原则性的指导意见,缺乏具体培训方案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指导,且不成体系。第二,各铁路局职教部门根据铁道部的文件要求也开展了一些培训,但由于受师资、实训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未能形成针对铁路新形势下的铁路通信职工的分阶段、有计划、成体系的系统培训方案。第三,国内办有铁路通信专业的相关高职院校脱离铁路系统后,也未能对铁路通信职工的培训进行深入研究,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机制,特别是在校企合作进行铁路通信工培训上成效不是很明显。因此,有必要开展校企合作,构建“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

(二)校企合作,具体构建“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为提高铁路通信基层职工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相关岗位的上岗要求,由学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构建“进阶式”培训体系。按4个阶段进行“进阶式”培训方案设计,精心选择培训内容,采取合适的培训方式,科学地进行质量考核验收,分别达到不同的就职岗位要求,以满足铁路通信部门基层设备维护与管理的用人需要。

1.入职培训。新入职人员包括新职、转岗、晋升人员,对新入职人员必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并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这就是新入职人员的入职培训。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南宁铁路局通信段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在校学生和南宁铁路局签订合同后,在第六学期按照铁路局新入职人员培训的要求,由企业指派兼职教师来校进行授课,并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被铁路局录用。

2.岗位资格性培训。岗位资格性培训是指按照岗位规范要求取得上岗资格、转岗资格、晋升资格的培训,包括新职人员培训、转岗人员培训、晋升人员培训、返岗人员培训、调入人员培训和特种设备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培训等。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南宁铁路局举办的高铁通信人员培训班,便属于岗位资格性培训。

3.岗位适应性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是指对在职人员适应本岗位生产要求和安全生产需要而进行的各种培训,包括安全知识培训、基本功演练、标准化作业培训、季节性培训,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规章、新工艺和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处理能力培训等。

4.技能鉴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对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职业技能鉴定是员工岗位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员工专业技能的重要载体。铁路职业技能鉴定等级一般根据不同工种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5个级别。

二、制订“进阶式”4级培训方案

一是根据入职培训、岗位资格性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技能鉴定培训的不同培训要求,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包括每级培训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方式、设备条件、师资条件等。二是选择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方式。根据铁道部和各铁路局对各种培训的指导原则和具体要求,结合铁路通信现场岗位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并由铁路局电务处与职业院校协商、调研,研究确定不同培训阶段和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内容,进而确定培训方式。三是建设培训资源包。以学校教师为主,与铁路通信段协同开发培训资源包。资源包包括培训大纲、教案、课件、实训指导书、题库、兼职教师资源库等。“进阶式”4级培训方案详见表1。

表1 “进阶式”4级培训方案表

序号 培训阶段 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 培训方式 考核方式 师资配置

1 入职培训 铁道通信专业知识、铁路规章制度、安全教育 与南宁铁路局签约应届毕业生 订单培养 理论考试、实做考核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2 岗位资格性培训 企业管理、人际沟通、常用通信设备操作维护 预备工班长 脱产,理论授课兼实做 实做考核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高铁通信知识、常用通信设备操作维护 转高铁岗位员工 脱产,理论授课兼实做 理论考试、实做考核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3 岗位适应性培训 企业管理、人际沟通、常用通信设备操作维护 工班长 脱产,理论授课兼实做 实做考核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4 技能鉴定培训 铁路通信工职业技能鉴定内容 在职员工 针对技能鉴定标准脱产 技能鉴定考试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三、创新“进阶式”校企合作培训机制,搭建“互聘互兼共享型”资源平台

组建专兼结合的培训教师团队,校企共同完善培训装备。新职工入职前的岗前培训、上岗后的技能培训与鉴定、工班长任职前的资格培训和工班长的适应性培训等方面的基层职工的培训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南宁铁路局电务处和通信段合作,利用学院铁道通信专业4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淀和专业教学经验,共同研究“进阶式”校企合作培训机制。

(一)创新“进阶式”校企合作培训机制。在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平台基础上,按照铁道部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建立“职工培训、多方评价、反馈完善”机制,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实训校企设备、技术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铁路通信业务骨干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培训团队。资源是高职院校自然环境的核心,重点包括课程、师资、实践教学基地等。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整体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存在一定的滞后,同时单一的投入无法支撑学校高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共享资源、凝聚资源、整合资源。校企之间通过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实现“双师型”教师、校内外实训基地、课程开发、教学设备等资源的整合,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及社会的良性互动。

(二)搭建“互聘互兼共享型”资源平台。学校与企业合作探索建设互聘互兼的教师资源库,整合校企双方设备资源,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师资和设备资源整合,搭建“互聘互兼共享型”资源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与铁路电务部门合作共同探索设计培训方案和建设培训基地,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创建与现场环境一致的培训环境。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性实训基地,有较完善的通信设备,但由于通信技术的日益更新,学院的实训设备无法和现场设备完全同步。对此,可借助铁路通信的更换设备或备用设备,与学院实训室资源整合,形成利于教学、和现场设备同步的实训环境。

(三)改革质量验收考核方式。目前的考核方式大多数还是笔试,由教师出题,学员进行纸质试卷答题。这种方式工作量较大,而且效率不高。对此,可与电务处、通信段合作探讨开发题库,采用机试这一考核方式,利用电脑随机抽取试题,这样,每个学员的考题不同,而且通过电脑评分,能大大提高评卷的准确率,降低教师的工作量,排除人为干扰考核结果的可能。

四、扎实推进“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

为铁路通信部门培训基层职工,通过对刚入职员工的上岗培训、在职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与鉴定以及工班长上岗前的资格性培训和上岗后的适应性培训,提高铁路通信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实作技能和管理能力,为铁路通信的高效通畅提供技术人才支持。2012~2013年培训统计信息详见表2。

表2 2012~2013年培训统计表

序号 培训内容 培训人数 通过率

1 新入职员工 148 98%

2 高铁培训班(资格性) 36 100%

3 铁路通信工(高级工)技能鉴定培训 102 71.5%

4 工班长培训班(资格性) 30 100%

5 工班长培训班(适应性) 28 100%

从表2可看出,经过培训,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技术水平均有较大提高,有较高的通过率。学员回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后,业务技术水平有明显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提升。按照“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开展培训,能够为南宁铁路局通信专业员工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持。

总之,可通过校企合作开展铁路通信工培训,完善实训基地的装备,锻炼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提升学院通信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还可引导本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将培训体系引入全日制高职专业教学计划,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武汉铁路局武汉通信段.铁路通信工应知应会[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铁道部.高速铁路通信综合维修岗位(高速铁路岗位培训规范)[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404)

铁道工程论文范文7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preliminary works of high-speed railway and expounded the important role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struction units and administration of prospective design, external coordination at early stage. The article presented some advices for reference only to complete the preliminary work of high-speed railway.

关键词: 高速铁路;建设单位;前期工作

Key words: high-speed railway;construction unit;preliminary work

中图分类号:TU7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065-03

1 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单位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

铁路建设程序包括立项决策、设计、工程实施和竣工验收。立项决策阶段,依据铁路建设规划,对拟建项目进行预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建议书,根据批准的铁路中长期规划或项目建议书,在初测基础上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按国家规定报批;设计阶段,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定测基础上开展初步设计,初步设计经审查批准后,开展施工图设计;工程实施阶段,在初步设计文件审查批准后,组织工程招标投标、编制开工报告,开工报告批准后,依据批准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建设工期和投资,按照施工图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组织建设;竣工验收阶段,铁路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全部竣工或分期、分段完成后,按规定组织竣工验收,办理资产移交。其中立项决策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属于项目前期工作,是整个项目建设程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根据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规定,项目建议书批复后,出资方代表应及时成立项目管理机构,我国高速铁路的主要出资方为国务院铁路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为便于专业化管理,一般由铁路行业主管部门出资代表组建合资铁路公司作为项目的建设管理单位,积极开展前期工作。

高速铁路合资公司应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按照国家审定的规模标准投资组织建设或委托建设,依据公司章程履行公司决策程序,对建设全过程负责,在项目的前期需完成主要工作:

一是建立建设管理机构,制订管理制度。及时成立建设管理单位,规范内设机构设置,按规定配置机构人员,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强化建设管理人员培训。

二是积极介入勘察设计工作。要配合和参与勘察设计工作,履行监督责任,认真开展设计文件初审工作。

三是切实做好对外协调。要做好建设规划许可的报批工作,做好征地报批和实施工作,完成三电和管线迁改等协议签订工作,做好环保、防洪等评估工作,做好建筑材料调查工作。

2 建设单位在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的必要性

2.1 建设单位通过管理人员前期工作的磨合以及规章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建设单位在高速铁路项目管理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近几年我国处于铁路建设快速发展期,目前在建铁路项目308个,建设规模大,建设管理机构多,其中铁道部负责管理的铁路公司就多达42个,主要负责高速铁路的建设管理工作,建设管理人员不足,由于高速铁路技术新、标准高,而且铁路公司多为新组建的建设单位,建设管理人员来至不同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地方政府派出人员,他们有着不同的工作经历,受到不同企业文化的影响,这些因素虽然为建设单位提供了较全面的管理经验,但这些个体的差异又不利于整个团队合力的形成,这些来至不同单位的管理人员,通过项目前期的共同工作,从产生矛盾,到相互修正,再到彼此适应,最后提高了团队的管理能力。同时,建设单位在项目的前期工作中,要不断的加强和完善单位自身以及整个项目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通过管理人员对制度的遵守和适应,理顺建设管理程序,为建设单位在项目的实施、验收以及运营管理的全过程中的管理创造了重要的内部条件,有利于建设单位在高速铁路项目管理过程中更有效的发挥主导作用。2012年3月,铁道部《关于调整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铁建设[2012]37号)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提升18个部管项目管理机构的建设专业管理能力,承担高速铁路等新项目建设管理任务,可以避免项目立项后新组建的建设单位在人员、设施和制度上的不健全,更加有效的对项目的前期工作进行管理,正是基于加强建设单位在高速铁路项目前期工作中的作用而制定的。

2.2 建设单位提前介入勘察设计工作,对勘察设计工作进行有效监管,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利于勘察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维护项目出资人的利益。

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是项目前期勘察设计工作的两个重要阶段,可研是项目决策的依据,初设是确定建设规模和投资的依据。建设单位如何监管勘察设计单位在可研阶段进行社会、经济和运量调查,综合考虑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从技术、经济、环保、节能、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对建设方案、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标准等进行比较分析后,提出推荐意见,进行基础性设计,提出主要工程数量、主要设备和材料概数、拆迁概数、用地概数和补偿方案、施工组织方案、建设工期和投资估算,进行经济评价编制,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在初设阶段开展定测、现场调查,通过局部方案比选和比较详细的设计,提出工程数量、主要设备和材料数量、拆迁数量、用地总量与分类及补偿费用、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总投资后编制,满足主要设备采购、征地拆迁和施工图设计的需要,是建设单位提前介入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任务。由于勘察设计单位是项目的合同单位,是建设项目众多参与者之一,具有企业的本质属性,即首先是对自己企业负责,其次才对自己承担的勘察设计工作负责,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当其企业利益与高速铁路项目利益冲突时,勘察设计单位会优先维护其企业利益而牺牲项目的利益,比如高速铁路沿线某企业规划建设一企业专用道路,勘察设计单位为了赢得该企业的其他勘察设计任务,将本该由该企业出资建设的专用道路纳入铁路项目改移道路设计,增加了铁路建设成本,损害了铁路出资人利益。但建设单位代表的是出资人利益,通过在建设前期介入勘察设计单位,通过有效监管,可以及时发现和阻止类似事情的发生。其次,建设单位可以通过前期介入勘察设计工作,熟悉和掌握设计细节,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或者利用社会其他技术力量对勘察设计成果进行审查,提出合理化建议,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比如,可以通过聘请隧道施工方面的专家,对控制性隧道工程的施工组织进行辅助坑道的优化,补充设计单位在施工组织方面的不足,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保证高速铁路项目按期或提前投产,实现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

2.3 建设单位在高速铁路项目前期完善项目的外部协调工作,有利于为项目创建和谐的工程实施条件,维护项目自身及公共利益。

高速铁路项目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活动,涉及面广,内外协作配合的环节多。铁路建设属线型工程,线位经过区域有特殊要求的,还得主动办理有关审批、许可手续,才能保证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只有在项目前期充分做好经济和设计调查工作,完善项目各项外部协调工作,才能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功能定位、建设标准、规模、方案、工期、投资,确保勘察设计深度和质量,才能确定施组方案、建设工期和工程数量,才能尽可能减少建设项目标准、规模、方案、投资、工期等重大调整,才能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按照现行法规要求,我国高速铁路前期外部协调工作主要有:

①组织征询项目规划选址意见,取得省级规划主管部门颁发的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

②组织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经国家环保部审查批准;

③组织进行水土保持方案评估,经国家水利部审查批准;

④办理建设用地手续,经国家国土资源部审查批准;

⑤办理占用林地批复;

⑥办理占用河道防洪论证及水系调整规划批复;

⑦办理跨越航道通航论证批复;

⑧办理海洋、湖泊环境影响报告批复;

⑨办理占用海域论证批复;

⑩办理地震安全性评价批复;

{11}办理文物保护报告批复;

{12}办理纳入城镇规划许可批复;

{13}办理穿越自然保护区批复;

{14}签订跨、穿、改移高等级公路、航道、既有铁路和重要管线的技术方案协议;

{15}签订重大军事设施、地震监测台、测量标志、中直企事业单位等同意拆迁的意向性协议或取得产权人同意拆迁的复函。

这十五项外部协调工作都是涉及到国家及公众利益关系,多数重要工作法规作出了明确要求,必须由建设单位完成,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替代,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6条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其次,建设单位有条件做好外部协调工作,高速铁路出资人为国家铁路主管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其建设单位代表的就是国家和政府的利益,维护的就是国家和政府需要维护的公众利益,这一本质属性导致建设单位在完善各项外部条件工作是能够得到各行业政府主管部门以及项目涉及的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较勘察设计单位更有条件做好外部协调工作。再次,项目前期外部协调工作中的任何一项发生遗漏或者错误,必将导致工程实施期的重大变更,影响到项目目标的实现,甚至导致项目中止,直接导致投资浪费。

3 建设单位做好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建设单位处于核心位置,在前期工作中要推进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要选择配备热心铁路建设,有经验、会管理,有事业心的管理技术人员,按岗位配置人员。必须按照“事事有流程、事事有标准、事事有责任人”细化完善管理制度,并用制度管理人,让人适应制度。

3.2 建设单位介入勘察设计工作应配合和参与现场调查,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减少实施阶段的设计变更 首先要抓好勘察工作,勘察工作是设计工作的依据,是保证建设质量的基础,铁路建设必须重视勘察工作。铁路工程勘察主要包括初测、定测,初测主要查明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地貌、地物、区域地质条件、推荐方案和主要比较方案的地质条件,初测资料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定测主要核实方案通过地区的地形、地貌、地物,详细查明方案的地质条件,为各类建筑物提供地质资料,定测成果是初步设计的依据。铁路勘察实行勘察大纲审查制度,勘察单位应依据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规程规范编制勘察大纲,建设管理单位应对勘察大纲组织审查,审查后的勘察大纲为工程勘察合同的组成部分。铁路勘察实行监理(或咨询)和勘察成果验收制度,建设管理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勘察单位依照批准的勘察大纲对勘察进行监理(或咨询),应组织对勘察资料和勘察报告进行验收,对实际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进行审核。建设管理单位应按照工程勘察合同约定解决勘察工作的外部环境问题,协调解决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勘察工作提供条件,同时对勘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其次要抓好设计文件的审查工作。建设管理单位应根据项目批准文件、设计文件编制规定,对勘察设计单位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等勘察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利用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对现场情况的掌握,对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的进行审查,审点包括维护出资人利益和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内容,对于一些难点工程,可以通过组织对应专业的专家进行审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提高设计质量,但同时应注意到勘察设计单位是勘察设计工作的主体单位,任何意见建设单位可以通过与设计单位直接协商得到落实,或者通过上报铁路行业主管部门,纳入项目正式审查意见,由设计单位落实。

3.3 建设单位是对外协调的责任和组织单位,要严格履行职责,在勘察设计单位的配合下,切实做好对外协调和各种协议签订工作。

首先要对高速铁路具体项目进行分析,明确项目涉及的外部协调工作,比如内地项目就不涉及办理占用海域论证批复等;其次要认真分析各项外部协调工作办理程序以及审批权限,比如办理穿越自然保护区批复中涉及长江珍稀鱼类保护区批复的行业是农业,审批权限在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等;再次要组织相关单位对现场情况及利益相关人进行详细调查,避免出现关键事项的遗漏,造成设计变更的发生;最后要充分发挥沿线各级地方政府的以及政府各部门的作用,地方政府是各项社会事务的管理者,是全信息的集散点,对地方情况有最全面的了解,同时又是高速铁路多向对外协调工作的相关者,要充分利用好高速铁路建设单位是地方政府打工仔这一关系,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做好对外协调的各项工作。

4 结论

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单位是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机构,是实现建设目标的直接责任者。建设管理单位由建设项目出资人选择或组建,是出资人的利益代表,建设项目出资人按权力和责任统一的原则,明确建设管理单位的职责和权限,并监督其完成建设工作,贯彻国家和铁路主管部门的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定,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建设工期和投资,组织铁路工程项目建设,就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等全过程对出资人负责。在高速铁路项目前期完成建设单位的组建,让建设单位提前介入勘察设计工作,完成项目涉及的外部协调工作,对建设单位完善内部条件,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降低设计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式基于这样的需要,2007年6月,铁道部《关于建设单位提前介入并做好建设项目前期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建设单位提前介入并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是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是确保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投资控制和按期完成的重要前提条件。建设单位必须提高对提前介入并做好前期工作的认识,主动提前介入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理顺建设外部环境,确保铁路建设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关于建设单位提前介入并做好建设项目前期相关工作的通知[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韩同银,杜守继.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业主地位和前期决策的作用分析[J].建筑施工,2006,(03):175-177.

铁道工程论文范文8

Abstract: Coal mine safety rules show: we must establish and improve dustproof and water supply system in the mine well.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and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water supply system in Tangshan Mining Company Tieyi District and the reconstruction plan of water supply system, this paper used the pipe network hydraulic calculation theory to calculate the existing and new water supply system to build and improve the dustproof and water supply system and ensure safety of mine.

关键词: 管网;供水系统;最不利点;最大时用水量

Key words: pipe network;water supply system;the most disadvantaged;maximum water consumption per hour

中图分类号:TV6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070-02

0 引言

唐山矿铁一区位于矿井13~14水平,标高-637.2m~

-946m。此区域现有T1492综放工作面、T1453综采工作面等两个综采工作面;T1493溜子道、辅助风道、风道;T145道、T1454溜子道等五个掘进工作面。此区域工作面均为矿井的主力生产工作面,且生产区域较为集中,为保证供水安全,确保铁一区有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运用水力计算理论进行深入分析论证。

铁一区供水系统现分为两大供水系统(系统一、系统二)供给。

1 供水系统一

供水路线为:污水处理站9水平22石门减压站1970斜井504钻孔7043副巷70444070丙T1390板边眼T1492工作面(T1493风道掘进工作面)。

供水系统一可靠性分析:经水力计算分析,供水系统一的水力计算数据如表1。

1.1 供水能力分析 经统计计算;T1492综放工作面的最大时需水量为6.5L/S,T1493风道掘进工作面的最大时需水量为5.5L/S,因此系统一的最大时Q1需=12L/S,经查水力计算表知:DN100规格铸铁管供水管路的最大供水能力为QDN100=23.5L/S>Q1需=12L/S,因此此供水系统一供水能力满足使用要求。

1.2 供水压力分析 通过统计及测压,T1492风道口处的标高为-873.5米,水压为2.8MPa≥P■=1.75MPa,即系统供水压力满足系统一最不利点供水需求。因此系统一供水能力、压力均满足使用要求。

2 供水系统二

供水系统二生产用水区域集中,供水主管路较为单一,因此采用集中树状网的供水方案。供水系统路线为:污水处理站9水平22石门减压站1970斜井504钻孔7043副巷7044T1450甲边眼(T1453及T1454各工作面)8050皮带T1390泄水巷T1390板边眼T1493溜子道、辅助风道。

经水力计算分析,供水系统二的水力计算数据如表2所示。

2.1 系统二供水能力分析 经统计分析计算,系统二的最大时耗水量Q2需=23L/S,DN100规格铸铁管供水管路的最大供水能力QDN100=23.5 L/S>Q2需,因此供水系统二满足系统生产供水能力需求。

2.2 供水压力分析 通过测压知,T1453风道口处的标高为-927.2米,水压为3.4MPa≥P需max1=2.21MPa,即系统供水压力满足系统二最不利点供水需求,因此系统二供水压力满足使用要求。因此系统二供水能力、压力均满足使用要求。

3 铁一区供水系统远期安全可靠性分析

按照公司近期生产衔接计划,铁一区T145道反掘及相邻区域Y257掘进工程将相继开始掘进。按照铁一区的供水系统现状,如果此两项工程开始掘进,铁一区供水系统二的供水能力将超过系统的最大供水能力,供水能力和压力将达不到使用要求,因此必须对现有供水系统进行改造。

4 铁一区供水系统改造计划

为满足生产供水需求,对现有南三水平铁一区供水系统进行改造:在7044向T1450专回接一趟DN150的供水管路系统一供给T1453综采、T1493及T1454掘进,保留现有DN100为供水系统二供给Y257掘进工程及T145道反掘工程。

改造后系统供水能力和压力分析:根据水力计算,T1453综采及T1454、T1493等的掘进工程需水量为20L/S≤QDN150=30L/S;Y257及T145道反掘工程的最大时用水量为15.5L/S QDN100=20L/S,供给能力满足系统所需供水需求。

5 结论

通过对唐山矿业分公司铁一区供水系统的计算、分析,找出供水系统的最不利点和最大时用水量,供水系统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校核,最终使供水系统管网经改造满足使用要求。水力计算理论操作简单、可靠,可以很好的运用于供水生产实践,该理论从技术角度确定供水系统的经济、合理性,最终得到经济、技术、供水安全的最优解,具有明显的安全、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增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M](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铁道工程论文范文9

关键词:无砟轨道 高速铁路桥梁 线形控制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交通事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而城市的进步也给交通发展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使得道路交通开始向着越来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客运专线在近十年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的线形控制就是这一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在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的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将高速铁路桥梁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本文针对无砟轨道桥梁的特点对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的施工控制方法及措施进行研究.

1、无砟轨道桥梁施工控制特点

对于一般的有砟轨道桥梁,桥梁施工控制仅给出箱梁底板立模高程即可,梁顶板立模高程根据箱梁底板立模高程和该段梁高确定,由于现有施工技术水平限制,一般有砟轨道桥梁混凝土浇筑后的梁面不平顺,高程起伏较大.但对于无砟轨道客运专线(高速铁路)桥梁,列车运行速度较快,轨道的平顺度要求较高,如京津城际客运专线采用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桥梁桥面系统主要构造为箱梁、底座板、轨道板,箱梁和底座板整体结构分离,为保证底座板在温度等因素的作用下可以自由伸缩,梁面的平整度精度要求较高.

另外,Ⅱ型板的铺设对于梁面高程及徐变上拱值要求也较高,为使梁顶高程满足浇筑底座板和铺设Ⅱ型无砟轨道板的需要,需要对梁顶面高程进行严格控制.由于无砟轨道桥梁对梁体的平顺度要求较高,这样对桥梁的施工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合拢前合拢段两端的合拢误差不能过大,在桥面系施工完成后梁面的绝对标高也要满足要求。故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准确估计后续工序对本阶段梁的位移影响.

2、无砟轨道桥梁顶面线形控制

在箱梁混凝土浇筑后,若顶板高程与设计高程有偏差,则需要在铺设底座板之前对梁面高程进行修整,若超出较多,不但修整的工作量很大,且会影响顶板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对结构的耐久性等产生影响.为减小箱梁顶板混凝土面的后期修整量,提出了将箱梁顶面及底面高程同时控制的施工控制措施,另外还提出了箱梁顶面在混凝土浇筑即将完成时的梁面高程,如下所示:

式中: h1 为混凝土浇筑即将完成时的箱梁顶面高程;

htop为浇筑混凝土前的箱梁底面立模高程;

hlI为本段前端梁高;

fcon为浇筑本段混凝土时本段前端预测挠度;

fgl为预测本段挂篮变形.

根据式(1)计算的梁顶面立模高程,在混凝土即将浇筑完成时控制完成梁顶面的浇筑工作,可以消除本阶段预测挂篮变形及预测浇筑混凝土产生的梁端挠度误差对梁顶面高程的影响,减小后期梁面的修整工作,保证结构顶板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3、施工控制方法

为达到良好的线形控制效果,需要对后续工序对已浇筑混凝土梁段的挠度影响进行准确预测,在无砟轨道高速铁路大跨度桥的施工控制过程中引入灰色理论及自适应控制方法进行线形控制,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参数进行调整[3_6].

3.1 灰色控制理论

灰色理论的特点是以现有信息为基础来进行数据加工和处理,建立灰模型来预测系统未来发展变化,灰色系统模型的主要模型是GM(1,N)模型.GM(1,N)模型适合于各变量动态关联分析,适合于为高阶系统建模提供基础,但不适合预测用.适合预测的模型只能是单变量模型即GM(1,1)模型[3_6].利用灰色理论建立的模型其形式为:

(2)

式中:a为发展系数;

B为灰作用量;

X(1)为原始数列

X(0)的一次累加生成数列.

解方程(2)可得:

式(3)也称为GM(1,1)的预测响应式,其还原值为

对于悬臂施工桥梁,一般将各阶段梁体的变形量和各阶段预拱度调整量作为灰色系统模型原始数据列.

3.2 自适应控制方法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中每个工况的受力状态达不到设计所确定的理想目标的重要原因是有限元计算模型中的计算参数取值,主要是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材料的比重、徐变系数等与施工中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要得到比较准确的控制凋整量,必须根据施工中实测到的结构反应修正计算模型中的这些参数值,以使计算模型在与实际结构磨合一段时间后,自动适应结构的物理力学规律,图1为自适应控制的原理图(8).

对于悬臂浇筑的桥梁,主梁在墩顶附近的相对线刚度较大,变形较小,因此,在控制初期,参数不准确带来的误差对全桥线形的影响较小,这对于上述自适应控制思路的应用是非常有利的.经过几个节段的施工后,计算参数已得到修正,为跨中变形较大的节段的施工控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施工控制实例

4.1 工程概况

哈齐客运专线起自哈尔滨站止于齐齐哈尔站。本段为哈齐客专一标段(里木店特大桥部分),线路设计时速250km/m。(本桥桥面铺设无缝线路,钢轨为60kg/m,轨高0.176m)地处哈尔滨市与肇东市交界处,线路基本呈东南---西北走向,地势平坦。线路大致与既有滨州线并行。里程为DK36+161.99至DK41+197.92里木店特大桥(桥长5041m),共有155个墩含2个桥台。本桥桥梁为预制混凝土箱梁跨度为32.7米共154跨。

4.2 本桥特点

对于大跨度梁式桥,一般采用悬臂施工,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的施工顺序(合拢顺序、预应力张拉顺序)对桥梁的累计位移和预拱度设置均有较大影响.为此本文以哈齐客运专线里木店特大桥部分比较无砟轨道桥梁的累积位移.跨四环桥与其他悬臂浇筑连续梁桥的不同在于该桥为不对称桥梁,梁体竖向刚度较小,中跨悬臂长度较大,且有张拉吊杆的横隔板,施工顺序为悬臂施工到14 块一边跨支架浇筑现浇段一拆除边跨现浇支架(边跨未安装支座,为悬臂结构)一中跨施工15#、16 块一合拢一拆除临时支撑,安装边跨支座一施工拱一张拉吊杆一桥面系施工.为说明本桥与一般连续梁结构的不同,以哈齐客运专线里木店特大桥部分作为对比,跨五环桥原设计方案为全部悬臂施工,悬臂4#块后改为支架施工,故列出五环桥的两种不同施工方法的计算结果.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若已施工梁段上出现误差,除张拉预备预应力束外,基本没有调整的余地,且这一调整量也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对梁体受力不利.因此,一旦出现线形误差,误差将永远存在,对未施工梁段可以通过立模高程调整已施工梁段的残余误差,如果残余误差较大,则调整需经过几个梁段才能完成.对于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若施工过程中梁体线形出现较大的施工误差,将给后续工序带来较大的困难,需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梁体线形.

4.3 灰色理论与自适应控制方法的结合应用,

连续梁拱组合桥的施工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因素诸如温度、湿度和其它的一些因素是逐步变化的,且这种变化是一种随机的灰色过程.为计人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确保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必须进行反馈校正.在利用灰色理论施工控制时,对理论值与实测值建立误差序列,以此为原始序列,建立GM(1,1)模型,并及时采用新陈代谢模型进行模型的反馈校正,即每补充一个新值,便去掉一个最老的数据,以维持数据序列的维数,采用这种处理方法可使预测模型得到有效的修正,提高预测精度.对于跨四环桥,将各阶段梁体的变形量和各阶段预拱度调整量作为灰色系统模型原始数据列.在第i节段施工完成后,测得前 节段挠度变化、实际拱度实测值,考虑到温度对梁体挠度的影响,挠度观测均在日出前进行.理论挠度、拱度由桥梁专业软件BSAS建立模型求得.

对于悬臂施工桥梁,预拱度设置的准确与否主要在于结构各阶段的位移预测是否准确9,在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的施工控制中可以引入灰色理论和自适应控制方法两种预测方法进行预测结构的变形,从而确定结构的预拱度.在进行实测结果和理论结果的误差分析时,为消除测量误差带来的影响对实测结果进行了曲线拟合,采用拟合后的数据进行预测;自适应控制方法的关键在于参数估计,对于无砟轨道桥梁可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6.

预测完成后对两种方法的预测挠度结果进行比较,确定下一阶段结构的预拱度.跨四环桥159#墩II#一14 块浇筑混凝土时的梁端部竖向挠度如表1所示.

两种方法预测的各阶段梁体挠度与实测挠度值较为接近,灰色理论预测的挠度相对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在位移较大的中跨侧,灰色理论预测的预拱度值较自适应控制方法稍大,但相差不大,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大跨度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的施工监控,实际监控中可采用两种方法结合预测.

4.4 线形控制结果

以159 墩为例,14 块施工阶段梁体竖向挠度与理论挠度对比.16 块施工阶段梁体竖向挠度与理论挠度对比.由于灰色理论预测仅对梁端部竖向位移进行了预测,故仅列出自适应控制方法的理论位移结果10.

在本桥的施工监控工作中,相对于普通桥梁,在混凝土即将浇筑完成时增加了一次测量工序,应用式(1)控制梁顶面标高,跨四环桥成桥后梁体实际线形与理想线形的对比如图7所示,理想线形为倒退分析所得的理想状态计算结果.施工阶段实测位移与预测位移较为接近,说明在本桥监控中预测方法较为准确的反映了实际情况;成桥后梁体实际线形与理论线形较为接近,误差均在1 C1TI以内,四环后期桥面修整工作不大即可满足铺设桥面板的平整度要求,节省了工期时间,保证了铺设桥面板等工序的顺利进行.由哈齐客运专线里木店特大桥动态检测报文提出的梁面标商控制方法适合于无砟轨道高速铁桥的施工控制中,高程的测量需要精密测量仪器来测量.

结语:综上所述,在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的线形控制技术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值得探究之处,要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无砟轨道交通的设计理论,不断地加强无砟轨道桥梁的技术标准与技术要求,以更好的为我国高速铁路事业推波助澜,将我国的高速铁路事业推向一个全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