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集锦9篇

时间:2023-02-28 15:31:07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范文1

一、引言

实践教学环节是全国理工类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是三亚学院“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笔者以国家教育发展纲要为指导,紧密结合三亚学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对“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与创新。

二、课程现状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系统讲授了电路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分析方法。是电信、通信和测控等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三亚学院“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原有80学时,理论64学时,实验16学时。实验内容共分8个实验项目,其中基础性实验1项,验证性实验7项,缺少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实验环节监控力度小,实验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实验考核方式随机性较大,不能非常公平、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改革与创新

1.改革目标

围绕“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3+3”实验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内容体系、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将“电路分析基础实验”课程建设成为一门操作规范,内容完整,实用性较强,具有一定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重点实验课程,为后续课程及电子竞赛奠定基础。

2.措施

(1)内容体系改革。在保证原有的实验项目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设计2个符合学生实际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多地开关控制电路分析”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设计”——供学生选择。实验项目4学时,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中,引入虚拟仪器技术,通过ELVIS教学平台将电路设计、电路实现及电路测试等一系列环节融为一体,为学生今后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及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内容体系的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监控体系改革。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及实验设备的特点,将现有的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修订相关制度和规定,使实验操作流程更加规范;进一步明确教师、实验管理员和学生的职责、权利及义务,将责任落实到位,为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实验设备提供完善的管理制度。

根据实验的内容,加强课前预习检查、实验原理及实验注意事项讲解、实验过程监控及实验分析、总结和实验报告批改等教学过程的管理;制定“凡无故缺席实验的同学最终成绩为不及格”的规定,杜绝学生无故旷课;通过提问考查学生预习效果;通过实验过程的监督考查学生实验的掌握程度;通过实验报告的批改考查学生分析和总结实验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监控体系的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3)评价体系改革。通过制定实验报告评价标准、实验操作评价标准、课程总体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定质定量的考核,促使学生达到更高的标准。

课程期末成绩由每个实验的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实验性质不同,则实验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例不同。基础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共6个)每个实验10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共2个)每个实验20分,期末成绩总分为100分。基础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中实验操作分占50%,实验报告分50%;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实验操作分占70%,实验报告分30%。

不同内容的实验,实验操作分和实验报告分的评分标准也不相同。例如,“多地开关控制电灯电路设计”实验项目的实验操作分的评分标准为:①预习实验(10分);②能独立设计要求的电路(30分);③能独立实现所设计的电路(30分);④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回答思考题(30分)。

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报告分评分标准为:①实验目的明确,实验仪器的型号和规格正确(5分);②实验原理表述简洁、准确,主要电路原理图画法规范,主要公式准确,参数含义清楚(5分);③实验内容设计合理、安全,设计的电路原理图正确,电路参数准确,原始数据的测量合理、准确(30分);④实验数据处理过程规范、正确,实验误差的计算准确,实验结论图画法标准、正确,实验数据能得出所设计的结论(30分);⑤实验小结能正确总结所设计的方案,并能通过实验结果对所设计的方案提出较合理的改进,能正确回答实验思考题(30分)。

不同性质实验的实验报告评分标准不同,因此实验报告的模板也有所区别。四种性质实验的实验报告评分分配如下表所示。

评价体系中“实验报告评价”和“实验操作评价”包含了对所有监控体系中教学环节的评价标准。通过“内容体系”“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三个体系相互联系,融合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考核体系,如下图所示。

(4)其他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与本校及外校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讨论和学习,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 通过对现有实验项目的改进和综合设计实验项目的开发,加强实验教学研究能力;通过对现有实验设备的检查及损坏率的统计,对现有实验设备进行维修及完善补充; 并根据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内容购买所需的电子元器件,构建电子元器件库;根据实验设备、实验内容的具体情况,编写符合本校学生使用的实验指导讲义。

四、结束语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范文2

目前的桩基础设计过程,往往受到时间的约束首先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参数确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根据这个估算的单桩承载力直接进行桩基础设计并施工,等工程桩施工结束后再挑选试桩进行静载荷试验。这个过程具有相当的不科学性,结果符合估算要求,则皆大欢喜,否则因工程已施工完毕补桩也会很困难,且有时因地质报告有出入会给施工中带来相当的不便。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下面举例来说明。一是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桩周土摩擦力标准值及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由规范JGJ94-94计算的场区单桩承载力标准值,这是一个经验数值,不宜直接采用。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各类桩基础中试桩及工程桩的检测,发现绝大多数桩的实际承载力均大于计算值,有些相差幅度较大,因此按试桩获得的实际承载力将会比按勘察报告估算的承载力来布置基础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笔者曾设计过苏州工业园区南都·玲珑湾花园住宅,主体为地下一层、地面十八层的高层住宅,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拟采用D500的预应力管桩,桩长20m,按JGJ94-94公式5.2.8估算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约为1400kN,而我要求进行的3根破坏性试桩显示实际单桩承载力可达1850kN,整整比估算值提高了30%左右,实际工程桩设计就采用试验值进行,为甲方大大节省了投资。其二是当场地不均匀或地质报告数值有偏差的情况下,不进行试桩而直接按地质报告进行工程桩施工将给施工带来巨大的困难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例如唯亭某五层商住楼,根据地质报告采用10m长的预制方桩,桩径400x400,单桩承载力极限标准值约为1350kN,采用静力压桩,实际施工中几乎每根桩都压至2000kN而未达到预定深度,而此时已达到预制桩的桩身强度,故施工过程中每根桩都采用了劈桩,在时间金钱上都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经过静载荷试验未达设计标高的工程桩均达到了设计承载力,也就是说设计上如先进行试桩则至少可减短1.5m左右的桩长,桩承载力不减小且不需要劈桩。由上可见,桩基础设计过程中静载荷试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次项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桩基形式、桩规格和桩入土深度的确定,同时也对施工难易有密切影响。通过科学试验,取得准确数据,能使设计方案更加合理、可行和经济,远远超过缩短工期所获得的效益。

二.桩基设计中桩型、桩长设计的重要性

桩基础设计中对桩型及桩长的合理选择均会对基础设计产生重大的影响,合理的桩型、桩长选择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笔者在“昆山华地”住宅设计中,开始由于考虑时间原因(有现成的D400预应力管桩),甲方要求采用D400的预应力管桩,根据地质报告采用桩长L=16m,单桩承载力极限标准值为850kN,预算基础部分造价约为160元/m2,在整个住宅造价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其后的设计中,笔者桩长不变,结合当地的设计经验,将桩型改为250x250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小方桩,单桩承载力极限标准值约为600kN.预制小方桩在当地的施工价才约50元/m,而预应力管桩的单价约为100元/m.采用小方桩后预算造价约为90元/m2,综合经济价值明显。可见选择合理的桩型,将对工程的造价产生巨大影响。同样桩基设计中对桩长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在某一高层住宅桩筏基础设计中,根据勘察报告采用D500预应力管桩,可选桩长有:桩长25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900kN;桩长34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300kN.采用25m桩,约需要桩数290根;而采用34m桩,则需要工程桩200根。从桩本身而言,两种方案总的工程桩延米数量相当,但我们分析一下由此而相对应的筏板设计,采用25m桩为满樘布桩,所需筏板厚约为1200mm,而采用34m桩为墙下布桩,筏板厚可减至900mm,经济效益明显。因此,我们设计人员在桩基础设计中一定要采用多方案比较,选择合理的桩型与桩长,这都将对整个基础设计的合理性与经济性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我们也应考虑施工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

三.关于桩偏差的控制和处理

桩基施工中对桩的偏差必须严格控制,特别是对于承台桩及条形桩,桩位的偏差都将产生很大的附加内力,而使基础设计处于不安全状态。对于桩位偏差我们主要控制两个方面,其一是竖向偏差,根据JGJ94-94第7.4.12条我们控制桩顶标高的允许偏差为-50~+100mm,但实际施工中偏差这么大将引起繁重的施工任务及损失。当桩顶标高高于设计标高,则需要劈桩,特别对于预应力管桩等空心桩来说,桩顶有桩帽劈桩既困难又不经济;而当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时,又需要补桩头,这既影响工期又浪费金钱。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桩顶标高,尽可能地使工程桩标高同设计一致,特别是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桩在卸载后的回降量,否则不加考虑则每根桩都将高于设计标高。而我们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对施工误差亦应有所考虑,笔者建议针对目前的施工质量,设计中可以考虑2mm左右的偏差容许,这样就可以免除大量小偏差桩的劈桩,这在实践工程中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避免了大量不必要的工作。其二则是桩位的水平偏差。根据JGJ94-94第7.4.11条控制各桩位偏差,施工过程中发现桩位偏差较大则应及时补桩处理。这里针对4~16根承台的桩基,JGJ94-94规范第7.4.11条中规定允许偏差为1/3桩径或1/3边长,而根据GB50202-2002第5.1.3条则规定允许偏差为1/2桩径或边长。这显然是矛盾的,在实际过程中很容易与施工验收方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笔者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明确桩位偏差允许值所执行的标准。另外,对于小直径桩(D≤250)笔者强调必须对其偏位进行严格控制而不应按上述规范标准,笔者建议对承台桩可控制70mm;而对于条形承台则区分垂直于条形承台方向50mm,平行于承台方向为70mm,当然这些要求必须在施工前予于明确。当然桩位偏差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仅仅代表桩基本身验收合格,而对于由此引起的承台整体偏心或基础高度损失,我们必须另行处理。对于桩偏心我们可以采取增加承台刚度或加大拉梁刚度、配筋来解决,这在实际工程中需针对具体情况相应处理。

四.施工殊情况处理

桩基施工由于地层的不可知性,经常会遇到很多异常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仔细分析,采用妥善的方法去解决各类问题。

1)桩基达到其极限承载力而无法压至设计标高。这里可能存在两种情况,其一是地质报告有误,桩实际承载力大于计算值,必须先做试桩以确定其合理的桩长及承载力。其二则可能由于土层本身原因,譬如说饱和砂土产生的孔隙水压力使桩基根本无法压入,这就需要我们从施工措施上去解决。首先是必须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譬如说跳打,使先期施工的桩产生的水压力消散后再施工下一根桩;其次对静力压桩来说必须选择有足够压桩力的施工机械,要避免抬机等现象出现;另外可以采取引孔,设置排水孔等措施尽量减少空隙水压力。当然压桩时必须注意压桩力应控制在桩身极限强度范围以内,且应注意压桩挤土作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2)桩基施工时压桩力远低于设计承载力。苏州阊胥公寓小高层住宅采用18m长D400预应力管桩,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650kN,进行工程桩试打时连续4根桩的最大压桩力均仅为300kN,远远小于设计承载力。我们仔细分析了勘察报告认为报告所提供的各土层特性基本准确,而从周边其他工程的地质报告也证明勘察报告无误,因此我们分析可能由于压桩机械的压桩速度偏快,而土层的粘聚力又偏小,故压桩时桩将土直接剪坏,引起压桩力偏低,随着时间土能恢复固结。在15天后进行的试桩,证明我们的判断准确,试验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这一点也从侧面强调了先进行静载荷试桩的重要性。

3)桩基静载荷试验不合格。某工程由于时间限制,甲方要求试桩与工程桩同时进行,待试桩满足JGJ94-94附录c.0.6条时进行静载荷试验,结果三组试桩有一组满足设计要求而另外两组试桩均在小于设计承载力时产生破坏。这就让我们从设计、施工和试验等各方面去分析这两组试桩,但经过与周边工程比较及现场施工试验记录分析,均未发现特殊情况,即不存在施工,试验中的失误。笔者对第一组合格试桩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终于发现后二组试桩本身的停歇时间已够,但周边的其余工程桩施工在试验前2天才完成,完全有理由认为是因为工程桩施工时将试桩周边的土破坏而没有固结,影响了试桩的承载力。于是等工程桩停歇时间也满足JGJ94-94附录c.0.6条时再次对2根试桩进行了静载荷试验,结果与我们判断完全一致,试桩均满足设计要求。这一实例告诉我们影响试桩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对各种情况一定要仔细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而不要盲目处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4)管桩裂缝处理。预应力管桩以其强度高,制作周期短,比预制桩节省材料等优点在工程设计中受到普遍应用,但其也存在受剪能力差的不足之处。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垂直度偏差或挤土等原因经常会使管壁产生裂缝而影响质量。在昆山某一工程中由于场地天然地面标高较低,在桩施工前场地回填了约2m左右的土,而施工中又未对上述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使压桩机械在施压进行过程中对桩产生了不均匀的侧压,施工结束后发现局部桩位产生了侧偏,经小应变检测发现这些管桩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裂缝,如何处理显得相当关键。我们对偏差资料经过分析归类后,对于垂直度偏差小于0.5%的管桩,管壁基本无裂缝,我们认为承载力应不受损失,故在增加了一组试桩证明承载力满足设计条件后不再进行处理。而对垂直度偏差大于0.5%的管桩,可以认为管壁均已产生裂缝,承载力已受影响,我们对此类桩采用了先纠偏再进行灌芯处理,使裂缝部位的传力通过灌芯部分混凝土传递,经最终静载荷试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因此我们在管桩的实际施工中一定要注意垂直度的控制,因为管桩的抗剪能力较差,很容易破坏而引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范文3

摘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下的必然产物,也是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内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在会计准则、会计处理基础、资产计量和处理、财务报告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会计改革进程,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不断发展。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热点及难点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要反映政府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公共部门财务收支及资产情况,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重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全面、真实、有效的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活动及财务状况要求。因此,会计改革成为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内容。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以及会计活动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改革难度远远高于企业会计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仍存在许多热点及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热点及难点问题

1.会计准则问题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职能不同,两者存在根本差别。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分别代表政府和代行政府公益事业职能的纯公益部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本质差别造成两者的预算和收支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别,进而导致在会计准则改革问题上存在分歧:既使用统一会计准则或分别制定会计准则。一方面,统一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有利于减少改革成本,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也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但是不利于区分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差异,需要制定若干具体准则加以区别。如果分别制定会计准则,可简化执行,但是容易造成准则过多问题,会导致重复改革,增加改革成本。

2.会计处理基础问题

收付实现制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在保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国家机构正常运转以及监督财务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预算管理内容及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已经无法全面有效的反映财政结余和预算执行情况,也无法科学评价政府部门运行效率,群众也无法通过财务信息监督政府的财务工作。权责发生制有利于提高财政的透明度、管理效率以及提高财政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如何实施权责发生制成为会计基础改革的重点。

3.资产计量和处置问题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资产数额极为庞大,其计量和处置也成为会计改革的关键。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规定,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资产计量和处理问题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账实不符、资产使用效率低、整合程度和共享程度不高、资产流失风险大、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混乱等。企业将公允价值应用于计量和处置处理企业资产,并设置了相关条件规范公允价值的运用,解决资产计量和处置问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计量和处置问题而言,是否可以参考企业应对方法,适当将公允价值应用其中成为当前的难点。讨论的焦点在于根据谨慎原则,公允价值可能与国有资产管理相违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应用公允价值的要求;最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特性也容易导致公允价值无法发挥作用。

4.财务报告问题

在我国改革大背景下,财务报告受公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传统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报送至上级主管部门,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向内部职工公开,但是均不向大众社会公开。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较为简单,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内容及形式都成为会计改革的重点。但是财务报告改革存在许多问题,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需求者不确定、财务会计内容不明确、如何利用财务报告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绩效不清。更重要的是,审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及完成性方法缺乏。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建议

1.完善改革的基础及准备工作

对于会计准则改革问题,财政部需要组织理论研究,分析改革的必要性,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财政部还需要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做好基础工作和准备工作。就现阶段而言,需要经常性开展资产核算调查工作。财务部可针对会计准则改革拟定具体的改革方案,再组织社会各界针对改革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讨论,集思广益,得出会计准则改革初步方案。再选取少数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试点改革,分析其中的利弊,试点实行成功后再正式大范围颁布推广。

2.实行渐进式权责发生制

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是指在现有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根据权责发生制原理,有选择、有步骤的使用权责发生制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建立较为合理完善的预算会计核算基础。就国外成功经验来看,我国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引进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要求财政部需要创造有利条件,采取渐进式改革,保证正常预算秩序,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实现从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向完全的权责发生制过渡。

3.探索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

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涉及多个方面的制度,如公共管理制度、政府信息披露制度、财务监督制度、公共财务制度等。从财务报告制度内容涉及范围来看,重点应该将群众纳入财务报告制度范围,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管理和监督体系,真正体现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活动的公共性。基于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的要求,财政部应该加快财务报告具体准则的研究,以满足公共财政和民众监督的需求。

4.加强财务报告的审计工作

政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财务报告问题改革的重点,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政府建立财务报告审计制度。以国外为例,政府财务报告需要经过独立审计部门审计,再向社会披露,我国企业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了财务报告审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审计工作也可适当借鉴国外和企业的成功经验,建立具有约束力的审计监督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纳入审计范围。

三、结语

任何改革活动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也是如此,它受到我国的政体、经济发展水平、法制建设以及国际会计改革的影响。因而我们需要正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遇到多问题,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制定符合实际的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马洪滟.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热点及难点问题[J].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2014,(10).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范文4

CSR报告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在70年代有过一段短暂的发展,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相关利益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绩效,加之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公司才开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英国BP公司的石油泄漏(2010)、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2011)更是在全球掀起了对社会与环境影响的关注高潮。目前社会与政府组织普遍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活动及其影响予以关注,CSR审计报告鉴证研究应运而生(Hopwood,2009),有效的CSR报告和审计鉴证都将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声誉(沈洪涛,2010)。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会计师事务所不仅在财务信息审计鉴证上能给CSR审计报告鉴证的开展提供技能支持,而且诸如电子商务审计鉴证、环境审计鉴证等新市场方面的审计鉴证业务的开展更能给CSR审计报告鉴证提供更直接的经验支撑。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四大”关于CSR报告的审计鉴证业务市场正在不断扩大,CSR审计报告鉴证业务被鉴证组织、专门的咨询公司以及“四大”专业服务公司所分享。全球范围内第一份CSR审计报告鉴证出现于1992年,毕马威(KPMG,2011)进行了全世界范围的调查,反映有70%以上的G250企业和近65%的N100企业聘请专业的会计机构进行了CSR报告的审计鉴证,这充分表明CSR审计报告鉴证业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价值肯定和市场需求。与国际上由注册会计师主导CSR审计报告鉴证行为的状况相反,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在这一领域中的市场份额较低(沈洪涛,2010),CSR审计报告鉴证工作在我国的开展较为迟缓。我国第一份经审计鉴证的CSR报告是中远集团《200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由挪威船级社(DNV)和中国企业联合会全球契约推进办公室共同为其出具审计鉴证报告(2006),这也拉开了我国CSR审计报告鉴证的序幕。2009年上交所、深交所指引,自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出现井喷式增长,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前十个月了1525份CSR报告,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188份,增幅为14.1%,但仅有171家企业进行了CSR审计报告鉴证,说明进行报告鉴证的企业并没有同趋势地增长。2010~2013年,我国虽然经第三方独立审验的报告数量连续递增,但相对于报告整体数量增幅,经审计鉴证的报告数量增幅则略显缓慢(商道纵横《2012-2013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3),2013年CSR报告虽然在第三方审验方面有较大提升,但仍处在较低水平(《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3》,2013)。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鉴证标准

目前在国际上,CSR审计报告鉴证多采用自愿选择的方式,在国家层面上强制要求企业对CSR报告进行审计鉴证的只有三个欧洲国家。其一是法国,自2001年起法国要求公众公司将环境信息纳入年报,并要对这些环境信息提供第三方鉴证。其二是瑞典,从2008年起瑞典所有国有企业要公布经过第三方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其三是丹麦,从2009年起规模较大的约1100家国有控股公众公司要将可持续发展信息纳入年报或者出具独立报告,且这些披露的信息必须经过第三方鉴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自愿披露还是强制披露模式,国际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这极大地增加了CSR审计报告鉴证业务开展的难度。考虑到专业会计人员对CSR审计报告鉴证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增长要求,许多国际组织或国家机构都开始或正在制定相应的标准,例如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ISEA)是全球最早颁布关于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AA1000AS,2003)的组织,其制定的AA1000AS(2008)和国际审计与鉴证标准委员会(IAASB)制定的ISAE3000(2005)是国际上G250、N100企业最常用的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IS?EA颁布的《AA1000审验标准2003》以及修订版《AA1000审验标准(2008)》将审验标准中的AA1000原则独立为一个单独的标准,包含三项原则,即:包容性原则、实质性原则和回应性原则,它是与利益相关者视角最为贴近的国际标准;IAASB的ISAE3000则旨在为专业会计师提供非财务鉴证业务应遵循的原则和重要的程序。此外还有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制定的G4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欧洲会计师联合会(FEE)有关可持续发展鉴证的系列讨论稿、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和挪威船级社(DNV)的各鉴证标准。GRI指引第一版于1999年,2006年的第三版也就是G3指南中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的建议,2013年的G4指南中对鉴证提出了更深层次与更具体的要求,建议企业选择外部鉴证。FEE(2002,2006)在其系列讨论稿中认为在可持续发展标准传播的早期阶段,应通过独立鉴证提高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可信度,增强股东的信心。我国目前对于CSR审计报告鉴证采用自愿披露模式,同时也没有专门的、统一的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但是在审计报告鉴证的过程中除参考国际上通用的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外,还是应用了诸如《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准则》、《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等呈现本土化特色的审计报告鉴证条款。

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鉴证基础理论

1.从国外CSR审计报告鉴证基础理论研究情况来看,主要有:(1)对CSR审计报告鉴证概念的初步界定。Owen等将社会责任审计定义为“一个组织决定其对社会的影响以及衡量和向公众报告这些影响的全部过程”;CSR报告鉴证可以看做是为缩小报告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信任差距”,从而由报告编制者以外的独立第三方对企业所编制的CSR报告进行鉴证的一种社会责任审计活动;AA1000AS中“验审”被定义为审验机构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流程,根据适用的规范和标准,对组织公开披露的绩效信息及其管理体系、数据和流程作出评估,以提高组织公开披露信息的可信度。(2)CSR审计报告鉴证框架的研究,例如主体研究。在目前更多企业倾向于选择第三方独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CSR审计报告鉴证(Simnett,Vanstraelen&C.W.Fong,2009)的大流下,另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企业内部管理机构是CSR审计报告鉴证主要提供者,因此CSR审计报告鉴证应当由内部审计人员进行(Allegrinietal,2011;Ridleyetal,2011);二是发现存在管理者控制CSR审计报告鉴证的迹象,导致审计鉴证缺乏独立性,认为必要时应当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审计鉴证的过程中(Brendano’Dwyer&DavidL.Owen,2005)。(3)从不同角度分析报告鉴证的影响因素。PeregoP.和A.Kolk(2012)探讨了跨国公司如何采取保证措施来维持和发展企业问责制的可持续性,发现外部制度的压力和内部资源、能力是推动企业进行报告鉴证的基本因素;GaryF.Peters和AndreaM.Romi(2013)研究了可持续性治理特征对CSR报告自愿鉴证的影响,认为环境管理委员会的存在促使企业进行自愿的报告鉴证,并且多选择内部审计师进行审计,而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对企业是否进行自愿报告鉴证并无影响。

2.国内关于CSR审计报告鉴证的研究刚刚起步,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1)对CSR审计报告鉴证概念的界定。《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准则》中阐述了验证、保证和鉴证的不同定义,验证和鉴证都是保证的具体形式。在CSR报告—GATEs体系内,CSR报告鉴证是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就报告符合《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的程度做出评价,就报告验证的基本过程和结果做出的公开声明,以证明报告披露的信息的基本质量和报告验证的真实性、独立性和公正性。张和平(2012)给第三方审验下了定义,认为CSR报告第三方审验是指由与企业不存在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审验机构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流程,根据使用的规范和标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信息,管理体系、数据和流程,以及报告遵循实质性、可靠性、准确性、完整性、平衡性等原则的具体情况。(2)CSR审计报告鉴证框架的研究,包括动因(刘钧,2013)、主体(周晓惠、许永池,2011)、模式(赵哲,2011)等。袁蕴(2011)、严培蓓(2011)、张庆龙等(2012)从第三方审验的目标、审验标准、审验的内容、执行主体、程序和技术、验审时限和审验报告等七个方面来构建上市公司CSR审计报告鉴证的框架。而在主体研究方面,我国不同于国际上百花齐放的观点,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注册会计师应当成为CSR审计报告鉴证的主要提供者(黄彤,2012;张和平,2012),主要在于注册会计师可以提高鉴证质量,增强我国CSR报告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沈洪涛等,2010)。(3)对CSR审计报告鉴证影响因素的探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沈洪涛(2011)的研究显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能提升企业声誉;CSR报告能有效传递社会责任表现的信息,增强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声誉之间的正向关系;CSR报告鉴证并没有显著促进社会责任表现对企业声誉的作用。李正、李增泉(2012)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发现,CSR报告鉴证意见具有正向的市场反应,而董事会承诺不具有市场反应。

四、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鉴证风险控制

20世纪60年代,在研究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的过程中,美国学者首次发现了控制风险的问题,并建立了评估控制风险的措施(Brown,1962)。

1.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目前,对于审计风险的涵义各执一词,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国际会计师联合会(2004)则认为审计风险应为“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针对含有实质性错误陈述或重大错误陈述的财务报表不恰当审计意义的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与检查风险组成。而就审计模式来说,目前国际上采用的审计模式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因为能够在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和审计环境下发现企业资产缺失的问题(Knechel,2001)。近几年来,学者也对审计风险进行了长足的研究,包括审计风险的定义(谢晓燕、黎菁,2013)、成因(岳向黎,2013)、对策(李露璐,2013)等。与此同时,审计业务约定书不规范、风险评估程序未得到有效实施和进一步审计程序选择不合理(王海燕,2013)等原因造成了很大的审计风险,我们不能单一地看“发表不恰当意见论”和“带来的损失论”(谢晓燕、黎菁,2013),应当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强化风险意识和谨慎、客观发表审计意见来防范审计风险(李述有,2012)。马春英和周允征(2011)以我国环境审计风险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基础,首次构建了我国环境审计风险模型,认为环境审计风险=外部风险(概念风险、准则风险、政治风险、环境风险)×执行风险(可接受的环境审计风险条件下的重大错报风险、环境检查风险)。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审计风险模式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推行的审计风险模式(2003)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风险检查。

2.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即审计人员通过实施社会责任审计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心中存在的重大错误而发表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可能性(宋娜,2012)。关于社会责任审计风险的研究文献屈指可数,韩晓梅(2006)基于社会责任观探讨了审计风险的演变,即:审计风险=企业社会责任风险×企业经营风险×企业控制风险×财务检查风险×非财务检查风险×委托人满意度风险;郑晓青(2014)在审计风险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行业环境、内部控制结构、社会责任审计内容、社会责任审计标准、会计师事务所等五个社会责任审计的风险因子,构建了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范妮娜等(2011)认为应该从审计评价标准、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素质及审计方法等方面加强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控制。梁飞媛等(2011)从企业内外部考察社会责任风险的控制路径,认为一方面企业应将社会责任风险控制纳入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之中,另一方面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应做好监管工作。王清刚(2012)基于智能风险管理理念,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中的主要风险,主要从企业内部四个方面构建了风险导向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框架。

五、研究述评与展望

国外对于CSR审计报告鉴证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一些欧洲国家甚至强制性要求企业进行报告鉴证,鉴证发展较为迅速,而我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也才停留在自愿鉴证的阶段,进行报告鉴证的数量还比较少。国内外CSR审计报告鉴证的相关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问题,CSR审计报告鉴证研究仍是一个较新的、机会与挑战并存的领域。

1.CSR审计报告鉴证现状研究组织与学者齐头并进,研究成果丰硕。关于CSR审计报告鉴证研究现状方面,各组织的力量占据绝对地位,其中商道纵横和金蜜蜂等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刻关注我国的CSR报告动态,可以成为各学者研究我国CSR审计报告鉴证的重要数据来源。重要的学者诸如沈洪涛教授,在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尤其是在CSR报告鉴证研究方面,居于我国该方面研究的领头羊位置,沈教授对我国CSR审计报告鉴证的情况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为该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2.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未统一,研究较为表面。国内有关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的研究较少,且较少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CSR报告鉴证标准,几乎都是对国际上的CSR审计报告鉴证各标准的比较研究,并且没有考量我国国情,研究较为表面化。同时,各类国际和国内组织都相继出台了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标准繁多也就意味着会促使各鉴证机构的鉴证依据选择自主性大且不统一,容易导致CSR审计报告鉴证结果缺乏可比性。可见,制定统一的鉴证标准亟待解决,未来应当加大对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强度,以期更加有效地引导CSR报告内外部审计鉴证业务的开展。

3.对CSR审计报告鉴证基础理论研究不成系统,概念界定不严谨。CSR审计报告鉴证、CSR审计报告鉴证风险的概念界定是CSR审计报告鉴证框架和CSR审计报告鉴证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的基础,如果对这两项概念内涵定义得不严谨或不清晰,必然会影响框架和风险控制体系的科学性、可靠性。但是,目前不仅是学术界对该定义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且各国际机构对其的定义也没有统一。虽然国内对CSR审计报告鉴证框架诸如目标、动因、主体、标准及程序等方面都有涉及,但大多浅尝辄止,或仅就其中的某个方面进行重点探讨,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理论框架,突出表现为:CSR审计报告鉴证框架内容方面零散而不成系统、CSR审计报告鉴证观点统一化(如主体)、偏向于从外部因素来探讨CSR审计报告鉴证等。未来可以加强对理论的整体系统研究,观点应当考虑实际情况,并且可以适当地内外部结合来探讨CSR审计报告鉴证的影响因素,如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范文5

一 改革目标

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植物学实验教学中针对学生积极性不高、以完成实验报告为目的、实验技能掌握不扎实、对学科研究技术方法不熟悉等问题,对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重新设计和规划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课考核方式,为学生提供操作性强、趣味性强、应用性强的实验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后续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 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可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验证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理论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植物学课程改革和植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植物学实验课程的调整和改革的相关实践也日益受到各高校的关注。关于植物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式的探讨等相关研究较多。植物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 传统的传递―接受型教学模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

部分高校仍沿用传统的传递―接受型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教师对实验目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学生听课后开始验证性观察。这种授课模式中没有给学生提供理解、掌握理论内容,明确课程目的,设计并验证实验结果的机会。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主动性受到抑制,观察对象被强制设定在实验材料部分,虽然有学生好奇,想观察更多的内容或了解更多知识,但碍于是上课,并不敢同教师交流沟通提出更多的观察及实验要求,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没有得到鼓励和支持。

2 实验内容单一,验证性实验多,基本技能得不到提高

生态学不仅仅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学科,而且涉及生命系统与社会系统间的关系。因此,生态学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及教学模式应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之需要,生态学专业更多地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的植物学的实验教学模式较单一,各高校的实验内容大致相同,并没有基于各自实际条件,如经费问题、实验室硬件条件、时间地域等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普遍采用验证观察性实验为主。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实验内容急剧压缩,能够提供给学生的锻炼机会越来越少,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匆忙完成观察,大部分时间用于完成实验报告,而不是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本末倒置。

3 考核方式不科学,高分低能现象普遍

实验课采用交实验报告的方式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实验报告固然是一种有效的直观的考核方式,但实验报告的内容及要求急需根据课程及专业的需要进行改革。目前的实验报告主要以画图及回答思考题为主,学生多用手机进行拍照,照着照片画图,或是照着书上的内容进行画图[1],很多学生把实验课当成绘图课,以自己不会画画为理由跟老师讨价还价,找理由不完成作业。实验课的考核初衷被传统的画图式的实验报告所破坏,有些学生上课根本不做实验,就画图,依然得高分。

三 解决策略

1 基础性实验以教材重点内容为主

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基本知识点,掌握实验设备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占实验教学总学时的30%。主要内容包括显微镜的使用,植物营养器官及生殖器官的结构观察等。通过较少的学时,给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实验工具,了解植物基本结构及特点。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实验报告内容包括绘制观察到的结构简图并上交一张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结构的照片。

2 操作性实验

引导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自己规划实验步骤,针对课本上的某一重点知识内容设计一个小实验;实验开始之前提交实验计划给教师审核,通过后可在课上进行,占实验教学总学时的30%。主要内容包括徒手切片,临时装片制作,藻类、菌类等植物形态观察等。学生根据课程内容提交实验计划,列出所需实验材料,实验操作步骤,实验预期结果,提前一周交任课教师审核,教师根据全班提交内容的比例进行安排,每次实验课可安排1~2个小实验,如临时装片制作,教师可将学生分为2组,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中采集藻类标本和菌类标本,课上分别进行装片制作,分享观察结果。以现场报告和实验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现场报告内容包括通过示教系统向全体同学展示自己制作的封片并拍照,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写出自己观察到的藻类和菌类等的名称。

3 研究型实验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范文6

【关键词】 电算化会计;上机实验;控制点

一、《电算化会计》上机实验内容

对于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而言,在《电算化会计》课程的上机实验中既要学会当前流行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使用,又要涉及分析、设计和开发性实验。根据这一特点,作为江苏省品牌专业的中国矿业大学会计学专业,在《电算化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将课后作业与上机实验有机结合,共设计了五个实验,其中四个实验为用友U8的基本操作使用,一个实验为开发性实验,具体如表1所示。

二、《电算化会计》上机实验内容分析

实验一“系统管理与企业应用平台的创建”,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用友U8.52系统基本环境和运行环境的创建;实验二“账务处理系统的操作使用”,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用友U8总账子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出纳管理和期末转账四部分内容;实验三“报表子系统的操作使用”,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用友U8.52中自定义报表和使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的方法;实验四“其他子系统的操作使用”,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用友U8.52中其他子系统的基本使用;实验五“网上工资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要求学生使用Dreamveaver和Access实现网上工资系统。

其中,实验一至实验四为用友U8.52的基本操作使用,前三个实验为必做实验,实验四中包含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管理子系统、应收款管理子系统和应付款管理子系统四个子系统,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做其中一个或数个子系统。实验五是借助Dreamveaver和Access,在不编程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面向对象的特点,实现工资数据的网上,包括工资数据的录入、查询、删除等基本功能,掌握将本机数据进行网上展示的基本技能。

三、《电算化会计》上机实验控制点设置

(一)用友U8.52的操作使用控制点设置

实验一至实验四为用友U8.52的基本操作使用,使用的软件和数据完全一致,难免会有相同的上机实验结果和相似的实验报告,那么如何控制上机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的拷贝,保证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的唯一性,成为实验指导教师关注的焦点所在。下文从账套号、账套主管、关键截图以及文件夹四个方面进行控制点设置:

1.账套号控制。在用友U8.52中,账套保存一个公司或一个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资料,其账套号是账套的唯一标识,类型为3位字符型,最多可容纳1000套账,且在用友U8.52的界面操作中不允许修改。实验中要求每位同学将自己学号的后三位设为个人的账套号,从而使每位同学的账套唯一。如某同学的学号为“05560300”,则该同学的账套号为“300”,此法可保证每个人的实验账套唯一,避免账套拷贝。

2.账套主管控制。在用友U8.52中,账套主管负责所选账套的维护工作及部分业务操作,一个账套只能有一个账套主管。凡是账套主管做过的操作,如填制和审核凭证,在凭证上会显示其姓名,具有不可抵赖性。实验中要求每位同学将账套主管的编号设为自己学号的后三位,账套主管的姓名设为自己的姓名,从而使每位同学的账套主管唯一。如张三同学的学号为05560300, 则其账套主管的的编号则为“300”,姓名为“张三”。

3.关键截图控制。账套号和账套主管的控制,保证每个同学的电子实验账套唯一,而关键截图则保证电子实验报告唯一。实验一“系统管理与企业应用平台的创建”中,可截取“账套的用户及其权限列表”;实验二“账务处理系统的操作使用”中,可截取“录入期初余额后的试算平衡表”、“总账业务处理后的科目余额表”、“出纳管理最终的余额调节表”及“总账期末业务处理后的对账表”;实验三“报表子系统的操作使用”中,可截取“200×年×月份的利润表”;实验四“其他子系统的操作使用”中,可截取“固定资产日常业务处理后的对账结果”、“工资管理业务处理后的部门工资汇总表”、“应收款管理系统转账处理生成的所有凭证”、“应付款管理系统账表查询及其他处理中200×年×月的业务总账”。

在关键截图中,需要注意让学生截取屏幕全图,重点检查该图中的账套号和账套主管的姓名,以此判断该截图是否截自该生的账套。

4.文件夹控制。 做完以上用友U8.52操作层次的实验之后,要求学生上交每一个实验的最终账套,以此促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上交电子实验结果时,对学生个人及班级文件夹的建立提出严格要求,如张三同学实验一结果的文件夹路径及名称应为“D:\会计06-2班\张三\300账套\(2-1)基础设置”(实验一中分为两部分: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其中基础设置是在系统管理的账套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只上交该实验的最后结果“基础设置”即可,其编号为“2-1”,具体见参考文献[1])。

(二)网上工资系统的开发性实验控制点设置

实验五“网上工资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的实验结果实际上是一个网站,网站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在拷贝的基础上修改,变成外表看似不同风格的作品。因此如何从网站的核心数据源进行控制,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1.设置服务器路径。本实验涉及到数据库中数据的访问,需要使用网络信息服务器IIS,为网站设置虚拟服务器路径,以便调试网站。因此服务器的路径设置是控制的重点之一,如张三同学的服务器路径为“d:\finance300”,其中“300”是张三同学的学号后三位。如此以来,所有同学的服务路径可以保持唯一。

2.站点及数据源控制。在Dreamveaver MX中的首要工作是建立站点,张三同学的站点名称应为“网上工资系统300”,该站点的存储位置为“d:\finance300”,其中“300”是张三同学学号的后三位,因此站点名称和路径具备唯一性。在Dreamveaver MX中建立ASP动态网页的前提工作是建立数据源,在数据源的“自定义连接字符串”中,连接名称和连接字符串分别输入:finance300 和 "Driver={Microsoft Access Driver(*.mdb)};DBQ=d:\finance300\data\finance300.mdb",其中“300”是张三同学学号的后三位,无论是文件夹,还是数据库文件都具备唯一性和难修改性。

3.关键截图控制。在数据内容相同的情况下,网站的特色就是其外观,因此需要学生截取网上工资系统的主要网页界面,以展示其设计风格和数据交互功能的实现。

四、结束语

以上所提供的《电算化会计》上机实验的控制措施经笔者多年实验教学证明,是有效且可取的,愿本文的控制点设置能为更多的《电算化会计》或其他课程的上机实验指导教师提供有益参考。但任何结果都不是绝对的,一些技术高明的学生可能通过间接方法对以上控制点进行突破,照样在拷贝其他同学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变为自己的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1] 王新玲,房玲玲.用友ERP财务管理系统实验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范文7

关键词:XBRL;会计信息质量;事件研究

引言

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基于XML发展起来的专门用于财务报告编制的一种商业语言,XBRL将会计准则与计算机语言相结合,是目前用于商业信息交换公认的最新标准和技术。自1998年查尔斯・霍夫曼(Charles Hoffman)提出XML(可扩展标记语言)在财报中的应用价值以来,以XML为基础的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财务报告迅速发展起来。但目前应用的XBRL财务报告是否能够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值得我们研究。

一、基于XBRL财务报告会计信息质量理论研究

XBRL财务报告相对于传统财务报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成本效率上,XBRL财务报告大大降低了重复性成本,节约了编制时间,为实现实时性财务报告提供了可能,提高编制效率;在准确性和数据一致性方面,由于XBRL编制依据的是XBRL技术规范和分类标准,所有数据都要经过合规性和准确性检验,保证了数据自始至终的一致性。

(一)对基本质量特征的改善

1、相关性。XBRL具有数据挖掘功能,XBRL财务报告可以针对同一项目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同时,XBRL自身的标签可以提高数据之间的关联,增加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2、如实反映。如实反映涵盖了可靠性的全部内涵,在联合概念框架ED中无可靠性,而选择了如实反映对其代替,其框架认为财务报告的经营实质已经被全面真实反映。对于XBRL财务报告来说,首先,XBRL实例文档可以在不同系统间交换,无需再次转换,同时XBRL实例文档自动生成,这就缩小了错误的概率;其次,XBRL的可验证性和一致性可以确保数据从始至终真实性,可靠性;最后,应用XBRL对企业内控设计有更高的要求,企业也必须加大对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这也使会计信息质量的如实反映能力得到提高。

(二)对增进质量特征的改善

1、可比性。XBRL财务报告能够对企业数据进行跨年度纵向比较和行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在会计政策使用方面XBRL财务报告披露的更为详细,满足不同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不同需求。

2、可验证性。XBRL财务报告内部校验机制可以对向上综合信息和向下挖掘详细信息分别检验,并且 XBRL财务报告不存在格式转换,会计信息的可验证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3、及时性。XBRL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自动生成,提高了财务报告编制效率,实时生成实例文档,随着我国XBRL在我国的不断发展,真正意义上的XBRL财务报告定会使会计信息及时性有明显的提升。

4、可理解性。XBRL财务报告体现出的会计信息更加详细,虽然在后台数据以代码的形式录入,但展示在使用者面前的XBRL财务报告是以通俗的会计语言为基础。

二、基于XBRL财务报告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石油(601857)2013年至2015年财务报告为样本数据,对XBRL财务报告有效信息含量进行研究。选择中国石油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中国石油XBRL编制基础较好;二是中国石油内控健全,实施XBRL相对比较规范,XBRL年报报送及时。本文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2、事件研究法和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以市场调整模型为基础计算CAR,分为如下四步:

(1)定义事件发生日、窗口期及估计期。由于我国XBRL财务报告并不是利用XBRL技术编报,而是直接由PDF格式得到,所以不考虑信息泄露问题,故将XBRL财务报告披露日定义为事件日,窗口期为[-1,1],估计期为[-30,-1]。

(2)计算中国石油个股日收益率和当日市场指数的日收益率:

其中,Ri,t为股票i在t日的收盘价;Rmt为市场在t日的综合指数。

(3) 计算非正常报酬率AR 的公式如下:

(4) 计算窗口期[-1,1]累计超额收益率CAR

(二)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选取中国石油2013年至2015年财务数据,采用上述公式计算CAR,数据运算及分析软件使用SPSS 19.0和Excel 2010,中国石油2013年至2015年3年间XBRL财报披露日前后CAR的变化如表2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XBRL财报披露日前3期均值为-0.029070,XBRL财报披露日后5期披露均值为-0.025598超额收益CAR有所提高,但并非明显提高。

三、结论

实证结果原因可能是:目前我国XBRL财务报告生成是根据PDF格式转换形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利用XBRL技术编制的XBRL财务报告,所以无法明显体现出XBRL财务报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二是,本文选取的样本单一,只选取了中国石油3年财务报告为样本数据,并且本文并未剔除年报披露前后影响CAR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实证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基于上述分析,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完善:一是对XBRL财务报告的审计要更加规范,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二是选取更多的实证样本,更加可靠的研究不同行业XBRL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闫萍. XBRL 网络财务报告模式在我国的应用与管制[J].财会研究,2010(06):51-52.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范文8

【关键词】:工程;报验资料;整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国外大量经验技术的传入,我国在工程领域的程序性越来越强,极大的确保了工程建设的有序性,大大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工程报验资料涉及到工程的各个阶段,必须从工程开始到工程竣工重视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严格控制质量,进行全程无缝隙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程资料的报验工作,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工程报验资料的整理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供参考。

2、工程报验资料的内容

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工程报验资料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工程施工准备阶段需要报验的资料。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报验材料涉及到:工程开工报告、施工许可证、施工组织设计、材料、设备报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材料送检;开工现场验收,临时设施(方案)、安全和文明施工准备;工程测量定位记录。其所包含的需要准备的资料有:建筑工程基本情况表;建设批文材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建设单位资质、人员证书复印件;项目监理机构及相关证书复印件;设计单位资质、人员证书复印件;勘察单位资质、人员证书复印件;项目施工机构及相关证书复印件,包括资质证书、人员上岗证(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劳保员、测量员、取样员、资料员、排水、暖气、电气工程师、项目经理);图纸会审记录及设计变更文件;设计文件及开工前设计变更。第二,质量验收资料:主要包括:地基验槽记录;基桩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地基处理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主体结构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特殊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线路敷设验收报告;地基与基础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主体结构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装饰装修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屋面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给水、排水及采暖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电气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智能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通风与空调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电梯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工程及所含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室外工程的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第三,实验材料。主要包含: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报告;砂、石检验报告;各强度等级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混凝土试件强度统计表、评定表及试验报告;各强度等级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砂浆试件强度统计表及试验报告;砖、石、砌块强度试验报告;钢材力学、弯曲性能检验报告及钢筋焊接接头拉伸、弯曲检验报告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检验报告;预应力筋、钢丝、钢绞线力学性能进场复验报告;桩基工程试验报告;钢结构工程试验报告;幕墙工程试验报告;防水材料试验报告;金属及塑料的外门、外窗检测报告;外墙饰面砖的拉拔强度试验报告;建筑物的防雷装置验收检测报告;有特殊要求或设计要求的回填土密实度试验报告;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其他试验报告;地下室防水效果检查记录;有防水要求的地面蓄水试验记录;屋面淋水试验记录;抽气道检查记录;节能、保温测试记录;管道、设备强度及严密性试验记录;系统清洗、灌水、通水、通球试验记录;照明全负荷试验记录;大型灯具牢固性试验记录;电气设备调试记录;电气工程接地、绝缘电阻测试记录;制冷、空调、管道的强度及严密性试验记录;制冷设备试运行调试记录;通风、空调系统试运行记录;风量、温度测试记录;电梯设备开箱检验记录;电梯负荷试验、安全装置检查记录;电梯接地、绝缘电阻测试记录;电梯试运行调试记录;智能建筑工程系统试运行记录;智能建筑工程系统功能测定及设备调试记录;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测所必须的其他测量、测试、检测、检验、试验、调试、试运行记录。第四,材料、产品、构配件等合格证资料。包括:水泥出厂合格证;砖、砌块出厂合格证;钢筋、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套筒出厂合格证;钢桩、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出厂合格证;钢结构工程构件及配件、材料出厂合格证;幕墙工程配件、材料出厂合格证;防水材料出厂合格证;金属及塑料门窗出厂合格证;焊条及焊剂出厂合格证;预制构件、预拌混凝土合格证、给排水与采暖工程材料出厂合格证;建筑电气工程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通风与空调工程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电梯工程设备出厂合格证;智能建筑工程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施工要求的其他合格证。第五,施工过程资料。主要包括:设计变更、洽商记录;工程测量、放线记录;预检、自检、互检、交接检记录;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日志;混凝土开盘报告;混凝土施工记录;混凝土配合比计量抽查记录;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单;工程质量事故及事故原因调查、处理记录;工程质量整改通知书;工程局部暂停施工通知书;工程质量整改情况报告及复工申请;工程复工通知书。第六,必要时应增补的资料。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资质证明;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变更、更换情况及原因;勘察、设计、监理单位执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证明;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及各工种技术工人的上岗证明;经建设单位同意认可的监理规划或监理实施细则;建设单位派驻施工现场设计代表委托书或授权书;设计单位派驻施工现场设计代表委托书或授权书。第七,竣工资料。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工程竣工报告;监理单位工程竣工质量评价报告;勘察单位勘察文件及实施情况检查报告;设计单位设计文件及实施情况检查报告;建设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意见书或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竣工验收存在的问题整改通知书;竣工验收存在问题整改验收意见书;工程的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通知及重新组织竣工验收通知书;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记录;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工程质量保修合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竣工图。

3、工程报验资料整理应采取的措施

由工程报验需要准备的资料看出,工程报验需要准备的资料具有时间跨度大、资料多、任务重的特点,必须认真对待,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工程报验资料的整理应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领导提高认识,注重协调。单位主要领导要全面负责,对项目建设从前期准备到竣工验收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资料管理。初期就建立工程报验资料室,配备专职资料管理人员,确立资料工作在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将资料整理工作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建立工程报验资料整理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程报验资料整理工作例会、协调会。在签订项目设计、施工及监理合同、协议时,设立了专门条款.明确有关方面提交相应项目文件以及所提交文件的整理、归档责任及违约处罚。参与支付控制,设立工程资料抵押金,明确规定没有工程资料管理部门的签字不得付款,为工程报验资料的整理工作打好基础,开好头。第二,健全规章制度。制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标准要求,执行办法,去规范整合工程报验资料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工程报验资料整理中往往是诸多行业和地区的队伍参加建设,各自都习惯按本行业、本系统、本地区的规定,工程完工后,各方移交的工程报验资料就会标准不一,分类混乱,排列不清。这就要求在项目开工同时,根据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规范,及时制定工程项目报验资料归档、整理规范等重要制度,并在双方合同中明确,根据工程承包合同,督促各单位切实履行合同,坚持归档与合同最终付款相互挂钩,环环相扣做到有章可循。用这些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要求去检查、规范各个单位的工程报验资料的分类立卷、案卷归档的质量标准,定期限检查指导、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进一步规范工程报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第三,提高工程报验资料整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应积极从学校引进专业的工程报验资料管理人员充实到单位的工程报验资料管理工作中,这是因为目前的工程报验资料整理不仅要求具有资料管理的相关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信息网络知识及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而非专业人士很难同时具备这些工程报验资料人员必备的素质。另外,还应加大对工程报验资料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责任意识、信息收集意识和保密观念,提高工程报验资料的管理水平。第四,提高工程报验资料整理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计算机被应用到工程报验资料的整理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点: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节约成本、便于动态管理,而且由于各种软件的出现,形成系统的工程报验资料也十分方便进行查询,方便查漏补缺,计算机被应用到工程报验资料的整理过程中是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建设项目融合的结果,是必然趋势,在实际工作中,应增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并加大工程报验资料整理人员的先进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和意识。第五,实施事前介入、事中控制的全过程的管理模式。①实施事前介入就是及时制订工程报验材料的归档计划。先了解实施项目都有哪些部门参加,其中土建项目是由哪个部门负责组织建设,设备安装由哪个部门组织招标采购、非标自制设备由哪些部门完成,由什么部门负责委托外协等,根据咨询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工程报验资料整理部门及时制定工程报验资料的归档计划,明确各参与部门的工程报验资料的归档任务。②进行事中控制,对工程进度实施跟踪管理。由单位主管领导组织经常定期召开主管部门、施工部门、监理、设计、工程报验资料管理等部门工作协调会。及时了解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掌握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坚持做到工程建设与工程报验资料的管理同步动作、同步检查、同步验收,为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系统归档打下良好基础。

4、结尾

以上内容对工程报验资料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提出了工程报验资料的整理应采取的措施,表达了观点,提出了见解,但本人深知,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工程报验资料的整理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吕宗斌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范文9

一、选题

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是教育硕士学员开展研究工作的开始,也是导师指导教育硕士学员工作的重要方面。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得当与否,关系到专业学位论文的成败。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准备工作应尽早考虑,要求在入学第三学期着手进行。论文题目的选择可以是在教育硕士学员总结自己实践经验和充分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导师同意后确定;或者是在导师对教育硕士学员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由导师首先提出,征求教育硕士学员的意见后确定。选题时一般掌握以下原则:

1.选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在学术方面具有开拓性,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使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2.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3.要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确定选题,必要的实验设备要基本落实,必要的实验条件要基本具备。

4.要结合教育硕士学员本人的基础和特长,使教育硕士学员通过论文工作,得到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训练。

5.题目要大小适宜,难度得当,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要有相当的把握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教育硕士学员对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着重说明选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同时阐明所选课题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准备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

2.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要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做理论上的论证和技术可行性的论证。

3.课题研究过程中,拟采用哪些方法,目前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及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4.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5.估算论文工作量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三、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应于第三学期。凡未按时开题者,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2.教育硕士学员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然后写出3000字左右的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教育硕士学员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做过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必须在各自培养单位中进行,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员参加,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会议应发扬学术民主,对教育硕士学员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