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物业中控工作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2-28 15:31:49

物业中控工作总结

物业中控工作总结范文1

一、减排计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配合,综合推进,确保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全面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原国家环保总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试行)》(环发183号);

3、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编制指南(试行)》;

4、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琼府48号);

5、人民政府与我市政府签订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

6、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落实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工作方案的通知》(万府办45号);

7、国土环境资源厅《关于通报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数据的函》(琼土环资254号);

8、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年度各市县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琼府办函64号)。

(三)编制原则

遵循《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编制指南(试行)》确定的全过程系统控制原则、同口径比较原则、强化动态变化原则、责任分解落实原则和可达性原则等五项原则。

(四)口径和范围。

1、基准年。

本计划编制的基准年为年,并根据年度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进行分析。

2、总量排放基数与范围。

主要污染物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确定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根据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公布的环境统计数据,年我市COD排放总量5354.98吨,其中生活源排放5309.9吨,占排放总量的99.16%,工业源排放45.08吨,占排放总量的0.84%;SO2排放量为156.63吨,全部为工业源排放。

根据省政府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十一五”期末,我市COD排放总量控制在5248吨以内;SO2排放总量控制在150吨以内。

(五)控制目标。

根据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年度各市县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琼府办函64号)要求,年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为:COD排放总量控制在5248吨以内,SO2排放总量控制在150吨以内。

二、年度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分析

(一)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情况

根据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关于通报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数据的函》(琼土环资254号):年我市COD排放量为5193.23吨,SO2排放量为120.99吨。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构成情况。

1、COD排放构成情况。

年我市COD排放总量为5193.23吨,其中工业源COD排放量60.68吨,占排放总量的1.17%;生活源COD排放量5132.55吨,占排放总量的98.83%。

2、SO2排放构成情况。

年我市SO2排放总量为120.99吨,其中工业源SO2排放量118.99吨;占排放总量的98.35%;生活源SO2排放量2吨,占排放总量的1.65%。

(三)减排重点。

我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重点是:加快万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污水管网建设,争取年上半年投入运营;加快墟镇、农场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建设;加强对重点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措施的监督管理;做好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的转型生产工作,加大环保机砖厂建设力度,全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应用。

三、年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

(一)社会经济发展情景预测。

1、城镇非农业人口预测。

年我市城镇非农业人口为17.75万人,按照年增长2%测算,年全市非农业人口将达到18.15万人,增加0.4万人。

2、经济发展预测。

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GDP)为71.18亿元,按年增长10%预测,年全市GDP将达到78.2亿元,增加7.02亿元。

年我市工业增加值为6.03亿元,按年增长3%预测,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将达到6.21亿元,增加0.18亿元。

(二)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

1、COD新增量预测。

(1)工业COD新增量预测。

基准年年工业COD排放强度=年工业COD排放量÷年GDP=45.08÷37.92=1.189(吨/亿元)

按照“取大数”原则,低COD排放行业工业增加值对GDP增加值的贡献率和监测监察系数暂不列入计算,则:

工业COD新增量=年工业COD排放强度×年GDP增量=1.189×(78.2-71.18)=8.35(吨)。

(2)生活COD新增量=年新增非农业人口数×生活COD产生系数(90克/人·日)×天数×10-6=(18.15-17.75)×104×90×365×10-6=131.40(吨)

(3)全市年COD新增量=工业+生活=139.75(吨)

2、SO2新增量测算。

我市支柱产业是第三产业,使用原煤的工业主要是砖瓦制造行业。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为50.96万吨标煤,其中煤炭消耗量所占的比例(κ)是1.20%,万元GDP能耗(EN)为0.7859吨标煤/万元,万元GDP能耗下降比例(λ)为3.21%,依照年增长10%预测的年GDP为78.2亿元,增加7.02亿元。

根据核算公式=,预计我市年新增非电煤耗量为:

0.7859×(1-3.21%)×7.02×1.20%×1.4=0.0897(万吨)

年非电SO2排放强度为0.01383吨二氧化硫/吨煤,预测年新增SO2排放量为0.01383×897=12.41吨。

四、年主要污染物减排措施及新增削减量预测

(一)结构性减排。

结构性减排的重点是削减SO2排放量:切实做好实心粘土砖生产行业的转型生产工作,加快建设环保机砖厂,全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全年计划减少煤炭使用量800吨,实现削减SO2排放量12.8吨。

(二)工程性减排。

工程性减排重点是削减COD排放量,主要是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详细情况见表2。

工程性减排全年可实现削减COD排放量约305.55吨。

(三)监督性减排

继续加强执法力度,增加检查频次,促使排污单位加强管理,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污染物达标、稳定排放。国控、省控企业安装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并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

加大对兴隆污水处理站、龙滚镇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华润石梅湾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污水达标、稳定排放,巩固减排成效。

(四)年主要污染物新增削减量预测

根据结构性、工程性和监督性减排,年COD新增削减量约305.55吨,SO2新增削减量约12.8吨。

五、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切实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COD排放量控制在5248吨以内;减少煤炭使用量,SO2排放量控制在150吨以内。

六、年度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

(一)COD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

年我市COD排放量为5193.23吨,预测年新增工业COD排放量8.35吨,新增生活COD排放量131.40吨,新增削减量305.55吨,则年COD排放量为5027.43吨。

根据预测结果,在保证工程性减排措施按计划顺利实施的情况下,年,我市COD排放总量能够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5248吨以内,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COD减排任务。

(二)SO2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

年我市SO2排放量为120.99吨,预测年新增工业SO2排放量12.41吨,新增削减量12.80吨,则年SO2排放量为120.60吨。

根据预测结果,在保证结构性减排措施按计划顺利实施的情况下,年,我市SO2排放总量能够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150吨以内,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SO2减排任务。

七、减排任务和部门职责分工

(一)按计划完成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

1、完成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后投入运行。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建设局。

2、保证东澳镇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正常运行,完成竣工环保验收。责任单位:市国土环境资源局、东澳镇政府。

3、长丰镇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责任单位:市国土环境资源局、长丰镇政府。

4、和乐镇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责任单位: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和乐镇政府。

(二)控制SO2排放总量。

切实做好实心粘土砖生产行业的转型生产工作,加快建设环保机砖厂,全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各镇政府、各实心粘土砖制造厂。

(三)加强监督管理,保证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

1、国控、省控工业企业全部安装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并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责任单位:市国土环境资源局、海胶集团金兴加工分公司、兴隆污水处理站。

2、加大对兴隆污水处理站、龙滚镇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华润石梅湾污水处理厂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污水达标、稳定排放,巩固减排成效。责任单位:市国土环境资源局、龙滚镇政府、兴隆华侨农场、兴隆污水处理站、海南石梅湾旅游度假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八、保障措施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加快运用现代技术改选提升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

(二)严格落实减排目标责任。

把加强污染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把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建立和健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机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责任落实到企业和相关单位,把减排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条件。

(三)严把新建项目环保准入关,切实控制新增排放量。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坚持“以新带老”、“等量削减”,新上建设项目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

(四)加强减排三大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考核,严格污染减排责任制。按照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的要求,对全市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统计、监测、核查等制度建设,夯实减排工作基础。

(五)继续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继续加快国家和省重点污染监控企业在线监控设施建设;加强对污染减排各项基础数据的统计,建立排污总量控制台账,及时掌握新老污染增减动态变化情况;加强监督性监测,环境监测站每季度对辖区内重点污染监控企业监测一次,对重点减排项目加密监测频次,做到每月一次。发现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浓度或总量),立即组织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对有治污设施但主要污染物仍超标排放的,限期治理,治理期间限产限排;对无有效治污设施的,责令停产治理;对不正常运转治污设施、偷排、漏排的违法企业,严格依法处理,高限处罚。

(六)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按照行政许可和环保法律法规要求,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用行政许可这个法定形式明确排污单位的排污权利和污染治理义务,规范排污种类、浓度、总量、排放去向等,禁止无证排污。

物业中控工作总结范文2

1.加强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石化企业要想顺利的经营和生产,就要结合企业的需求来获得各类物资和服务,以此作为企业的经营资源,这个获取的过程也就是物资的采购过程,物资的采购不仅是企业的一项核心内容,同时也是需要严格控制的重点。如果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存在漏洞和问题会带给企业巨大的损失,所以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工作,这是保障石化企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内部审计的目标

首先要明确审计的标准,完善审计工作开展前的各项工作,从多个渠道上充分的收集各类信息和数据,更深入的了解物资管理和控制的状况。另外要在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编制严格的审计标准。其次要明确审计目标的范畴,也就是对物资管理的控制情况进行审计,进而进行合理的评价,提高审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还要在该过程中,结合审计的情况找出隐藏的问题和缺点,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处理,增强石化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的全面性。

二、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及审计的重点

1.科学编制物资计划

为了更好的进行物资管理的控制和审计,其重点就在于科学编制物资计划,同时物资计划也是企业进行物资采购和物资供应的基础。因此石化企业必须要以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势为核心,编制出科学合理的物资计划,保证计划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掌握物资采购管理的情况

石化企业同其它企业相比,物资采购的特点在于次数多、资金巨大,所以必须要掌握物资采购管理的情况,保证审计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采购管理审计主要包括下面几项内容:企业的物资采购是否是在部门批准之后进行的,审批的各项手续是否齐全、采购程序是否完整、招标采购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3.掌握物资使用管理的情况

物资的使用管理包括两大部分,分别为物资的配送和消耗,掌握这两点能够极大的防止物资出现浪费的问题,同时也能避免物资长时间积压等问题。因此石油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合理的配送方式,科学有效的管理物资的配送和使用。除了上面三点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外,重点内容还包括物资储备管理的状况以及废旧物资的处理状况等。

三、提高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及审计有效性的对策

1.优化物资管理制度

完善的物资管理制度是保障物资有效性的基础,所以必须要重视起来。在管理制度中要包含两项主要内容,分别为工作责任制的明确以及新旧更替机制。所谓工作责任制的明确,也就是对各项物资交易的单据、物资记录等进行严格的管控,对产生的问题进行责任的明确,同时要对责任进行追究;所谓新旧更替机制,主要是由于物资的更新较快,采购次数比较多,所以要制定相关的新旧更替机制,对物质的处理上做到有账可查,防止帐外物资的问题出现。

2.科学管理企业库存

当石化企业的仓库中存有大量物资使,一方面提高了管理所需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还会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另外还容易出现物资的浪费和流失现象。所以石化企业必须要坚持“零库存”的基本原则,科学的管理企业所需的各类材料和设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物资采购,不断优化企业的物资管理,控制好企业的管理成本。

3.重视物资管理的后续审计

在石化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单纯的进行审计,其核心意义在于把审计的结果真正落实到物资管理的工作中,这才是对物资管理进行内部控制的价值所在。只有把物资管理审计的结果以及得出的建议妥善的体现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才能把审计工作的意义充分的发挥出来,把审计工作的开展作为推动企业进步的动力。所以在审计工作完成之后,必须要落实内部控制和审计的成果,对于内部控制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漏洞要及时进行完善和整改,同时还要监督整改的落实状况,总之,物资管理的后续审计问题是一项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

4.内部控制和审计的分析和总结

一个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同自我的分析、总结和评价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关系,所以为了保障物资管理内部控制与审计的质量与效果,分析和总结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企业要经常性的对物资管理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内部控制状况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分析物资记录、查看内部控制资料等,以此加深对物资管理状况的理解,为下一个环节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结合上面获取的物资控制资料和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归纳出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问题,这样做对企业在物资管理工作的开展上有着很大的推动性作用,能够使物资管理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四、总结

物业中控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一、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成本是影响企业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就必须要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但是就目前来看,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施工企业成本的增加,不利于施工企业的竞争和发展。笔者经过详细的调查分析,将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施工企业管理者缺乏较强的成本节约意识。当前我国施工企业管理者的成本节约意识普遍不强,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目前在我国施工企业的内部,各个部门都只负责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不从大局着想,不去考虑成本的因素。比如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在选用施工方案之时,只考虑工程的质量,不去考虑工程的成本,因而所选用的施工方案虽然可行,但在经济上可能不划算,因此同样会增加企业的施工成本。其二,资金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当前我国的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上没有做到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有的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之后,没有进行分析总结,也不做财务处理,导致资金分配不平衡,如此,难免会出现多付、超付的情况,从而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其三,施工人员费用上涨和项目功效降低,造成工费、机械费超支。新时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同时物价上涨很快,因此施工企业不得不增加施工人员的费用,造成工费超支,从而增加了企业施工的成本。其四,施工材料浪费现象严重。当前我国有的施工企业在材料管理上没有严格的制度规定,有的施工企业虽有制度规定,但却无人执行,导致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例如部分施工部门因为缺乏人手,因此没有安排专职的材料管理人员,致使施工企业的材料进场、出库无数,容易出现浪费现象,从而增加了企业施工的成本。此外,对所用材料的计算不准确,导致有许多材料闲置无用、随意堆放,不仅有可能会遗失,而且闲置的本身就是一种浪费。由此可见,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要尽快予以解决。

二、加强我国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由以上的分析论述可知,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同时,在此基础上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切实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笔者经过详细地分析研究,认为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对策。

1.在施工之前要做好成本控制

要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首先在施工之前就需要做好成本控制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其一,选定先进的施工方案。在施工之前,企业管理者需要选定一个先进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就不同,在铁路工程中的活劳动和物耗劳动就不一样,形成的工程成本也就不一样。因此,优选施工方案是铁路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第一步。其二,确定合适的材料物资供应商。由于材料物资在企业施工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材料价格的高低,对企业的施工成本影响很大。为防止出现购货回扣和购买劣质材料等情况的发生,施工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物资采购制度,确定合适的材料物资供应商,如此才能真正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总之,要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就必须在施工之前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2.在施工期间要做好成本控制

要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就必须严格管理,努力降低工程成本。为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节约现场管理费。建设工期长的项目,其临时设施的支出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所以在对临时设施建设时,应本着易于拆迁的角度来考虑。对于现场管理费,应抓好如下工作。一是人员精简,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支出;二是要加强对工程程序、工程质量的精细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节约现场管理费,从而降低企业施工的成本。其二,降低材料成本.在企业施工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最大,而且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往往要靠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因此材料成本的节约,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为此,在企业施工建设中要努力降低材料成本,使材料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总之,要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就必须严格管理,努力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

3.在施工结束后要做好成本控制

要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在施工结束后就必须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分析总结是成本控制工作的继续,及时对已完的工程进行检查、分析,对照目标成本查找原因,并通过对工程项目成本构成和影响成本因素的分析,弄清未来成本管理工作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为此,在施工结束后项目部后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情况,做好竣工总成本的结算,并根据项目部制定的考核制度,评价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总结其得与失,及时对项目管理者及有关人员进行考核,并且给予适当的奖罚,另外,还要做好书面资料总结,以备下一个项目参照使用,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益的最终目标。总之,要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在施工结束后就必须及时进行分析总结。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在整个项目目标管理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实施成本控制,对降低工程成本、改善经营管理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既是企业积极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又是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的具体举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增强企业的生命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物业中控工作总结范文4

一、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要素

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包括五方面要素,如果把企业内部控制比作一个人,那么控制环境就是内部控制的系统的“空气”、风险评估是“大脑”、控制活动是“神经”、信息沟通是“血液”、监控是“免疫”,缺一不可。企业发展就如同行走中的人,内部控制出现问题,就如同人的器官出现疼痛导致人停止不前一样,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一)内部控制系统的“空气”―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物流企业的基调,是内部控制系统中其他要素的基础,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助推器。一般包括企业文化、高层管理方式、企业经营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及规则。

(二)内部控制系统的“大脑”―风险评估

物流企业重视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就如同人有一个健全的大脑。企业要建立具有有识别、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运用相关机制加以控制,同时在企业控制环境发生变化后,要在新的控制环境下对企业的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改善。

(三)内部控制系统的“神经”―控制活动

当物流企业出现风险或企业评估出有潜在风险时,内部控制的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行为或措施来控制、抵御风险,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应该订立一套针对风险评估结果的政策,做到未雨绸缪,以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根据政策执行,抵偿企业风险。

(四)内部控制系统的“血液”―信息沟通

物流企业具有流动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因此企业内部要保持总公司与下属公司、下属公司之间要在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中良好的信息沟通活动,使企业的员工获得他们在执行、管控企业发展时所需要的信息。

(五)内部控制系统的“免疫”―监控

主要是物流企业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或企业外的第三方,对企业控制系统的运行实施作出评估,以确保当企业出现状况时,内控制度会随之作出相关反应。

二、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物流企业控制环境不完善

现在,我国物流企业存在高层管理方式混乱、人力资源管理滞后等问题。许多物流企业采用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但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相互干涉、有的甚至董事长、总经理一人担当,导致物流企业在高层管理方面出现管理混乱;物流企业员工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没有做到位,相关的员工考核激励制度不健全,致使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面临困难。

(二)风险评估及控制能力比较弱

有些企业管理者不能很好的理解风险评估及控制活动,甚至对内部控制不重视,感觉“企业没有发生过问题”、“员工很可靠、最好把时间用在企业业务上”。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比较弱,许多物流企业在激烈竞争中无法认识到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没有完整的控制活动、管控规范来抵御风险,导致企业错失了降低风险损失的最佳时间。

(三)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

物流企业具有流动性、分散性的特点,企业的资源很难得到共享,企业管理者管理活动比较分散,使企业总公司与下属子公司之间、各子公司之间不能进行良好的、及时的信息沟通,是企业员工不能很好的参与到公司的内部控制中来。

(四)监控制度不合理

我国物流企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行业内部控制规范,各内部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在监控中存在长官意志大于一切的现象。而且企业内审计部门多以事后检查的方式为主,没有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导致审计部门不能发现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出现的问题及缺陷。

三、完善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中位于的基础地位的元素,是其他内部控制活动得以进行的保障。完善完善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完成:一方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按照公司章程和相关制度任选董事、监事及其他各部门管理人员,是各个部门间人员各司其职,发挥各级人员的内部控制职责。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有不同的人员担当,发挥各自的能力与职权,互不干涉;另一方面,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考核与奖惩机制。人力资源部门要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制定员工工作规范、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及素质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内部考核机制,通过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突出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以此影响员工的精神世界,极大的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使每个员工都能不断快乐成长,实现企业的凝聚力。

(二)完善风险评估制度,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物流企业管理人员要有风险意识,重视内部控制的施行,依据相关规范和政策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制度,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风险评估机制,识别、管理企业发展中来自内部及外部的风险因素;当识别到企业存在风险因素时,内部控制的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行为抵御风险,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同时企业应该制定一套针对本企业风险评估结果的政策,以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根据政策执行,降低企业损失。

(三)加强企业信息沟通能力

物流企业的信息沟通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沟通。企业可以建立高效的信息数据库,使企业的信息资源得到共享,同时加强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与沟通,疏通总公司与下属物流公司的沟通渠道,使企业内部实现自由、快捷沟通;另外,物流企业还应加强与外部企业的交流,实现外部信息的沟通,保证本企业的发展。

(四)强化物流企业监控系统

加强管理层的监督能力,引入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要对企业活动过程进行监控、审计,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很好的发现并制定相关措施。各部门要加强沟通,互相监督,保证管理层的监控能力及准确性。

(五)消除关键控制点风险

关键控制点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容易发生错误或舞弊行为而需要控制的环节。企业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章制度,需找活动中的关键控制点,并且对这些关键点进行风险评估,以制定出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过程中,内部审计调查内控的执行情况,以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作出评价。

物业中控工作总结范文5

虽然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较低,但其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会显著改变大气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对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为逐步消除我国城市群的重污染天气,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可吸入颗粒物及细颗粒物浓度,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势在必行。

导致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本质特征的变化。由于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主要城市群正经历由过去比较单一的大气污染向大气复合污染快速转变。在大气颗粒物包括PM2.5的一次排放持续强劲的前提下,大气O3浓度持续攀升,其结果是大气二次细颗粒物生成的速度加快,而且这些二次污染物在气象条件的作用下,在城市之间相互输送,导致我国区域性大气重污染天气发生。在此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导致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恶化的关键前体物。

挥发性有机物(VOCs),其组分十分复杂,分为包括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s),包括醛、酮、醇、醚等的含氧有机化合物(OVOCs),卤代烃,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几大类成千上万种物质。

虽然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较低,但其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会显著改变大气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对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首先,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大气中臭氧的形成,是大气氧化性增强的关键因素。大气中,VOCs与OH自由基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二氧化氢、过氧烷基等自由基中间体。自由基中间体促使一氧化氮向二氧化氮转变,二氧化氮光解形成臭氧,进而形成光化学烟雾,带来极大危害。其次,VOCs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SOA),这是细颗粒物PM2.5中的重要组分。最后,很多VOCs物种及其光化学产物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危害,常见的如苯、甲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这些有毒有害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呼吸道、皮肤等进入人体,导致各种急慢性健康问题,包括粘膜刺激、炎症、心肺疾病、癌症等。

因此,为逐步消除我国城市群的重污染天气,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可吸入颗粒物及细颗粒物浓度,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势在必行。2010年国务院转发的《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中,将VOCs列为继SO2、NO2和PM10 之后拟重点防控的大气污染物。在2012年10月环境保护部公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减少VOCs排放的目标,对VOCs的治理提出开展重点行业治理、完善防治体系等相关措施。而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更是明确了重点行业及治理具体措施,首次提出要推进针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污收费制度,同时强调了对其排放总量进行控制,加强控制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等要求。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防控的不足

防控大气挥发性有机物主要的不足体现在:缺乏国家的VOCs排放源清单。缺乏国家的VOCs源成分谱库。缺乏基于环境目标的VOCs总量控制和评估技术方法。缺乏适应行业特点的VOCs控制技术和管理方法体系。

由于VOCs种类繁多、来源复杂,我国目前对大气污染状况的研究,对大气VOCs来源和在大气污染形成中作用的科学认识还远不能满足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管理和决策需求。

缺乏国家的VOCs排放源清单。

国家VOCs排放量及其地区和行业的分布是科学研究和决策支持都急需的基本信息。但是,国家VOCs家底不清也是VOCs控制管理的主要障碍。目前,我国源清单建立所需的排放因子基本依赖国外的数据库,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污染物排放特征和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借用他国排放因子数据会降低清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VOCs来源量大面广,影响因素复杂,特别是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区发展不均衡,不同城市间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无论浓度还是组分均存在较大差异,急需更为广泛和细致的国家层面污染源普查行动。

缺乏国家的VOCs源成分谱库。

与SO2、NOx等大气污染物不同,VOCs的种类与其在大气环境中的作用密不可分。因此,需要构建反映不同来源的VOCs组成特征的成分谱库。然而,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基础薄弱,有关的研究尚刚刚起步,急需建立国家源成分谱的测试规范、数据平台及评估方法。

缺乏基于环境目标的VOCs总量控制和评估技术方法。 作为大气臭氧和PM2.5的关键前体物,VOCs实施总量控制的目的是科学实现国家和地区的环境质量目标。但是,VOCs排放与臭氧生成之间是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而VOCs转化对PM2.5中二次有机颗粒物(SOA)贡献的准确量化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家急需在上述领域进行集成创新,建立基于我国环境目标(PM2.5、O3)的VOCs总量确定的技术方法,以及VOCs控制措施的环境改善效果评估方法,特别是在重污染条件下VOCs应急控制方案及快速评估技术。

缺乏适应行业特点的VOCs控制技术和管理方法体系。 按照行业的工艺特征和排放特征开展VOCs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是国家防控VOCs污染的主要途径。然而,我国针对不同行业的VOCs控制技术的研发水平与先进国家尚有较大差距,还没有形成针对我国主要行业的VOCs控制技术体系,相应的排放标准、空气质量标准,VOCs排放收费和环境税,VOCs总量控制的核算与监管,以及总量控制措施的环境质量效应评估方法等管理技术方法均亟待建立。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防控主要途径

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纳入国家环境管理体系,统筹规划,着眼长远,目标明确,有序控制。

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了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重点行业和针对性治理措施。如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限时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在原油成品油码头积极开展油气回收治理。完善涂料、胶粘剂等产品挥发性有机物限值标准,推广使用水性涂料,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等。

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纳入国家环境管理体系,统筹规划,着眼长远,目标明确,有序控制。

首先,针对已经确定的重点行业,建立国家及区域VOCs排放的相关数据库。收集和整理已有的观测资料、卫星资料和行业与企业的污染源普查和排污申报等信息,对其进行核实和调整,以此编制重点行业的排放源清单和排放量清单数据库;基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信息,收集具体组分物化性质和毒性数据,建立重点行业典型工艺所排放VOCs的物化性质和毒性数据库;根据行业溶剂的使用信息、物化性质、环境毒性、健康效应,建立挥发性有机物的危害性分类分级筛选技术体系,构建典型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优先控制名录清单。

第二,建立VOCs排放重点行业的控制技术体系。根据VOCs实际排放特点,开展针对性减排流程与工艺的研究,利用已有基础平台,对催化、吸附、回收等后处理主流减排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和费效分析,筛选出经济、可行、高效的(综合)治理技术,确立重点行业的优选控制技术,并具体分析技术实施的应用前景和减排效果。最终提出重点行业典型工艺过程VOCs排放控制技术的优先方案。开展技术减排与政策减排的比较研究,提出重点行业VOCs排放的全过程优先控制技术,形成重点行业VOCs减排控制技术指南。

第三,确定重点行业VOCs总量减排目标和总量控制方案。综合利用统计学、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等知识,全面考虑国家及区域未来的发展规划及控制水平,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对环境空气质量和PM2.5浓度的控制要求,提出总量确定和总量分配方法。确定总量减排的战略目标和阶段减排目标,并根据各区域空气质量目标(如《北京市2013~2017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经济发展水平及污染防控能力,以及重点行业关键源对区域的绩效及污染排放量的贡献率,确定总量分配因子,将总量指标分配至各城市重点行业,确定减排目标。如果可能的话,分配到具体企业。运用情景分析法,综合考虑重点行业的发展规划以及未来VOCs控制技术水平,设计控制方案情景,综合分析控制方案的减排效果、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重点行业VOCs总量控制方案建议。

第四,制定重点行业VOCs总量减排的监管及评估方法。在确定总量减排的核算核查方法的基础上,设计VOCs排放现役源和新增源总量减排的考核指标,构建总量减排绩效考核体系框架。建立总量减排的综合评估方法,包括对减排的实施效果、空气质量改善效果、减排成本与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评估。

最后,确定重点行业VOCs控制政策与管理体系。考察国外相关工作经验,结合我国已有管理政策法规和污染解析结果, 综合考虑相关部门、企业等各层面的需求及环境管理工作特点,探索包括VOCs排放量申报核查、VOCs排污收费、VOCs减排激励机制在内的各种制度,从而建立起重点行业VOCs控制政策与管理体系。

物业中控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中,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利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在保证工程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成本,争取企业的最大利润。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改进的重点。

一、背景介绍

1、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在有限资源的约束前提下,工程项目管理者对工程项目整个周期内从项目投资到工程结束的所有工作,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原理进行计划指挥、组织协调和控制评价的全过程。管理工作中的核心是在达到工程项目的预定目标的过程中控制项目的质量、成本和进度,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制定预期成本管理目标,管理者在成本耗费之前和使用过程中,对各方面影响成本的因素积极采取预防和调节措施进而实现预期成本管理目标的过程。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制定成本预测目标、编制成本计划、成本实施过程、成本核算以及成本评价分析等环节。制定成本预测目标是在历史数据、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成本进行推测和估算。编制成本计划是项目经理部依据成本目标,制定的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生产消耗的具体计划,是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的指导依据。成本实施过程贯穿整个工程项目周期,主要有施工前期投标、施工准备、编制预算,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检验成本与色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程序,也是进行成本控制考核的主要参考依据。成本评价分析主要是透过成本核算中的各种数据看清成本控制的本质,提高成本控制的透明度,增强可控性。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应该经常性地对成本进行分析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成本预测目标。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进行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控制是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进行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整个项目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控制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工程项目成本的降低表明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有效节约了人力资源与物料资源,减少了非生产性的支出,即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物料消耗率,保证了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工程项目的价格一般均是在估价和竞标之后以合同的形式确定,在管理过程中进行成本的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损失,有利于增加企业利润,促进企业进行再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

3、推动企业实行战略性成本控制。将控制成本纳入企业的战略性规划,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以成本优势获取高额利润,不断积累资金,有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三、工程项目管理中进行成本控制的措施

1、建筑施工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目标成本。

企业通过对劳动力成本和物料资源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目标成本,然后将目标成本中的实物量和价值量分配到项目经理部和施工作业组,为明确责任,施工作业组需要与项目经理部签订经济责任合同,项目经理部需要与企业签订经济责任合同,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各层级加强管理。施工作业组对每一天的工作、每一施工工序的成本都要做好施工日志,同时加强与项目经理部的协调合作,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计划比较分析,严控成本差异,找出差异原因,积极改进。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1)有效控制因设计文件或技术规范的变化而引起的工程变更,工程变更必须要由监理工程师签发,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一旦发生必定会加大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严格管理设计变更,明确变更签证的职权范围,对不可避免的变更应尽量提早进行,越早产生的损失越少。(2)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责任重大,需要控制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成本实行,首先,对于物料的领取,管理人员应根据目标成本计划布置施工任务及物料领取限定额;其次对于工程项目中每一部分完成后,加强验收工作,认真核对实际耗工、实际消耗物料的数量,保证施工任务的符合工期、质量要求及结算资料准确无误;再次加强施工质量管理,降低质量成本,要选用合格的材料、工具,施工方法既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又要经济合理、提高工程进度。

3、严格控制意外事件的发生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意外事件主要包括:施工技术不当引起的技术事故、采用新技术或新材料缺乏经验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施工组织不力造成的人员怠工现象以及人员伤亡事故等。针对这些问题,企业要做好防护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费用支出建立行之有效的审批、报销程序。

4、工程竣工后,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工程项目竣工后很多企业不重视后期的总结评价工作,后评价是对是对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综合性评价总结,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首先对工程项目中的各种数据及影响成本控制的因素进行整理分析,建立数据库,为以后的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其次从组织、技术、经济等各个方面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回顾,总结出有效控制成本的经验和方法。

结语

总之,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运用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降低各种费用成本,不断加强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 刘仕华,赵红霞.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J].中外建筑,2009(02)

[2] 杨英桂,马彦玲,孔芳芳.谈目标成本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1)

[3] 李玉军.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

[4] 冷冰,周丽尧.探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J].中国科技投资,2012(18)

物业中控工作总结范文7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维护的决定》国发〔〕39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污染物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郑政〔〕7号)文件精神。确保市“十一五”期间污染物减排目标圆满完成,切实改善环境质量,进一步做好区环境维护工作,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特制订本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环境维护工作的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可继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维护与经济增长偏重,坚持环境维护和经济发展同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强化污染防治、生态维护和生态建设,确保区污染物减排目标按期完成,为建设生态经济强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总体目标

区“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是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污染物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郑政〔〕7号)结合区实际。

(一)水污染物减排目标

全区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控制在0.33万吨以内,年底。年的基础上削减0.0302万吨,削减率9.15%

全区COD排放总量控制在0.31万吨以内,年底。年的基础上削减0.0602万吨,削减率13.9%

(二)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

全区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在年的基础上削减15.3%控制在0.175万吨以内。年底。

三、重点工作

十一五”期间,为确保区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圆满完成。要坚持以总量控制为主线,做到五个落实:一是落实到产业结构调整中,依靠淘汰落后生产力腾出总量;二是落实到区域、流域综合整治中,依靠治污减少总量;三是落实到乡村建设规划中,依靠优化发展降低总量;四是落实到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以新带老消化总量;五是落实到重点企业的发展中,依靠清洁生产削减总量。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化工业污染防治

1.狠抓水污染防治

依法按期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水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与产品。对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或污染物排放量逾越总量指标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对未按时完成限期治理的企业依法按顺序实施停产治理或关闭。对污染物总量负荷较高以及存在严重污染隐患等问题的企业,鼓励其自愿依法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列入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的企业,要依法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完成《省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中工业治理项目的50%年底前,年底前。完成规划中所有工业治理项目。

所有排污水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全部达到控制指标要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低于60%并逐步提高。年底前。

2.加大二氧化硫削减力度

对烟尘浓度不达标的实施限期治理。对列入市政府“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的有关燃煤发电机组烟气脱硫重点项目,按期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超期服役的火电机组。制订实施《十一五”燃煤电厂脱硫治理计划》确保脱硫设施按期建成并稳定运行。必需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并确保其稳定运行。年年底前,所有从事火力发电、保管发电设备的企业必需配套建成脱硫设施,并装置与环保部门联网的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分期分批进行脱硫治理,对于非电力行业以及全区10蒸吨以上的所有燃煤锅炉。年全部完成治理任务。

(二)加强重点流域、区域和重点行业综合整治

即以为重点流域,1.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流域)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年重点围绕“一流域、三行业”开展整治。以电力、化工(化肥)医药为重点行业,继续加大治理力度。年底前,完成《省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中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示范项目,确保实施效果,达到规划规范要求。

撤除或搬迁已设置的排污口。2.继续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年8月底前完成撤除一、二级维护区内与供水设施和维护水源无关的企业和设施。

逐步扩大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制备供应点的覆盖面,3.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辖区建成区及近郊控制新(扩)建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以煤为直接燃料的企业。逐步撤除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或改用清洁能源。加快城区集中供热、供气能力建设。逐步减少辖区用煤量,扩大城区无燃煤区面积。严格执行《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加大建成区燃煤污染治理力度,禁止燃煤小锅炉、燃煤大灶、露天烧烤。

确保其稳定达标排放并达到总量控制要求。4.加大对重点行业的二氧化硫治理力度。深化酿造、化工、食品加工、医药等重点行业的水污染治理。

(三)强化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

对重点排污水企业发放排污许可证。年底前,依法按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发放排污许可证。年底前。完成所有排污水企业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从年起,对排放二氧化硫的重点企业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经环保验收合格的企业发放排污许可证;对不能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对其实施停产治理。

(四)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符合环境功能区划或环境质量目标及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新、改、扩建项目必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维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并获得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建设的批复;新、改、扩建项目的排污总量指标必需从项目所处河流控制单元中取得。

(五)大力推广清洁生产。

以提高资源利用为核心,认真落实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促进资源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从年起,全区化工、印染、酿造、食品加工制造等行业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扶持培育1-2家高标准、规模化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同时,依照企业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以上行业中,分期分批选择局部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年,力争在高耗能行业创立1个以上省级节水型企业。

进入区内的企业应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要求。开发区、工业园区等领域,培育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大河工业园、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应依照循环经济的模式进行规划和建设。要分期分批选择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重点控制电力、化工、医药等行业,突出行业重点。通过依法关闭重污染、高耗能企业,坚决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和落后的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尽快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十一五”期间,造纸行业新建项目年规模不得低于10万吨,严禁新上化学制浆项目。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不符合总量控制要求的化工、医药企业(原料或以原料为主制药、中药制药)实施限期治理,对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污染严重的医药企业,依法实施关闭。

做大做强一批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新型生态型企业。积极培育新能源、环保等新型企业。

(七)加强农村和农业环境维护。

发展畜禽规模养殖,优化畜禽养殖布局。促使散养向养殖小区集中;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规模化养殖场推广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加快实现养殖粪污水无害化和资源化,实现养殖场污染物达标排放。年10月底前,完成一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水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年内完成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500个,力争完成大中型沼气池5个,进一步完善沼气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切实为群众搞好服务。同时,选取村庄布局合理,有畜牧养殖基础,群众主动性强的村(组)实施沼气建设整村(组)推进,努力打造1-2个绿色能源示范村,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年底前,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畜禽粪便要达到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要求,污水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大力开发秸秆利用新途径。突出抓好以玉米秸秆青贮为主的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继续积极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实施“过腹还田”等较为经济、方便、有效的途径。配合做好秸秆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鼓励实施秸秆直接还田,大力推广青贮氨化新技术,探索秸秆气化、集中焚烧发电等农田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四、保证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长效机制

成立工作机构。成立领导小组,1.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汇报制度,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督导、检查各责任单位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进展,协调政府有关部门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形成齐抓共管、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建立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考评体系。每年年初对上一年度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2.强化环保目标责任制。建立奖惩机制,对于污染物总量削减工作取得显著成果的单位和个人,由区政府给予惩办和奖励,对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企业,一律不得参与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落实《市乡(镇)和企业环境维护考核方法》郑政办〔〕35号)对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达标的企业,评先创优活动要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完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对镇办、区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把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作为任期内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行环境准入。建设项目必需符合环境功能区划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要求,3.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获得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同意建设的批复。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建设项目,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工商行政管理、环保等有关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责严格把关。区域开发和招商引资活动中,应根据环境容量进行有序开发。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不得报批用地。实行项目引进环保责任追究制,对于因盲目招商而引进重污染项目、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污染物总量目标完不成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相关镇办和领导人的责任。

(二)完善环保投入机制。

物业中控工作总结范文8

关键词:钢结构;质量;造价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钢结构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

1.1人员素质的控制

人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该对加强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构建完善的国章制度,把控制工程造价放到重要位置。执行作业人员上岗资格制度,特殊工种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1.2材料的控制

工程施工中材料是必备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的好坏影响做后的工程质量。假如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那么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材料控制的要点有:

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本职工作的人担任该项工作;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加强材料的检查和验收,严把质量关;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做好合理和正确使用;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材料进场应同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并按规定进行检验和试验。采购人员在采购时,也要严格执行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保证采购的材料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对于现场发现的不合格材料,应单独放置并在明显位置标注不合格标识,以免用错。对于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应根据其特点、特性、以及对防潮、防锈、防腐蚀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安排适宜的存放条件,以保证其存放质量。

1.3对施工工艺的控制

制作工艺是决定产品质量好坏的关键,有好的工艺,能使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保证工艺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对于重、难点工程项目,工艺在执行前应进行评审。可以将成熟的工艺编制成作业指导书。施工前的技术交底是对施工方案和工艺的具体化,是更细致、明确、更加具体的指导。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尽量全面,包括工艺流程、质量要求、关键环节和工序的注意要点、验收标准等。技术交底要围绕相关的操作者、所用的机械和焊接设备、材料材质、工艺要求、生产环境、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参加的人员要齐全,特殊工序、关键工序的操作者必须参加,明确交底的标准与要求。

1.4对环境状态的控制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钢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在执行产品制作工艺的过程中,也应当充分考虑到现场环境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尽可能减少施工所产生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实行文明施工。

二、钢结构工程的造价控制

2.1造价控制流程

2.2造价控制的主要内容

2.2.1控制人工费。人工费的控制体现为施工队伍控制、价格控制和工资发放控制三个方面:①项目部选择施工队伍要优先使用内部队伍,保证内部队伍不息工。②价格控制。内部施工队伍的岗位工资,按照企业确定的岗位工资标准,由企业在核定项目部的责任预算时计算到责任预算中去,效益工资由项目部在实现的责任利润中提取,没有责任利润的不发放效益工资。③工资发放控制。内部施工队伍的工资,由项目部在月末计价后,按照计价的责任预算中包含的工费数额和实现的责任利润数额核定。

2.2.2控制机械费。①合理配置设备,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减少投入。②采取招标采购、集中采购设备,降低设备采购成本。③按照施工预算中的机械台班数量、机械台班定额中的人工费、燃料及动力消耗数量、经常修理费进行控制。④加强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严禁带故障作业,保持其处于完好状态,降低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费用。⑤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减少设备投入,降低折旧费用;强化固定资产调度,提高综合效率。⑥通过采取招标的方式,降低租赁设备的费用。

2.2.3控制材料费。对材料费的控制,主要包括数量、价格和质量控制三个方面。材料数量控制包括材料总采购量控制、工程总发料数量控制和消耗数量控制。①材料总采购量控制。项目部要根据材料预算定额,计算工程项目的材料计划总量。②工程总发料数量控制。物资部门发放材料,要根据材料计划总量进行控制,发放时按照定额材料数量控制发放。超出定额部分必须说明理由,并报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批。③消耗数量控制。必须严格按照责任预算中的定额领取材料,同时要做好周转材料、报废物资的及时回收、入库。每月要进行一次清查盘点,保证盘点数量准确,查清材料在各个环节非正常减少的数量和责任。④材料价格的控制,包括采购价格控制和价格波动风险控制,在采购价格控制方面,大宗材料采用招标采购、集中采购;零星用料采用选定优质服务供应商的方法。⑤材料质量的控制,必须建立严格的检验、试验制度,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以保证其符合质量检定和验收标准。

2.2.4施工工艺控制。严格执行施工工艺,保证每一道工序在规定的时间内执行完毕,实现快速施工,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科学配置人工、材料、设备等资源,提高劳动效率,加快工序循环,节省劳动时间。控制产品一次合格率,确保每道工序的施工一次性检验通过。返工造成的人力物力浪费是施工成本增加的重要部分,是造价控制的重点。

2.2.5环境的控制。环境因素对钢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千变万化,现场的温度、空气的湿度、风向、酷暑、严寒、照明等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对施工环境的规定,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三、总结

根据价值工程理论,质量和造价是一对矛盾体。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并不是一味地降低造价,而是在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合同和设计文件的要求下,尽可能的在各个环节降低施工成本。确保钢结构工程的质量,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钢结构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贯穿从项目开始投标到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是施工项目管理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施工项目成本的降低,表明施工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节约;同时也是增加企业利润、扩大社会积累的主要途径。才能最终实现合理降低成本,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达到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小鹏. 钢结构工程管理实践与探讨[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6).

物业中控工作总结范文9

一、年度主要污染物污染减排情况

(一)年污染物排放情况

环境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我区年重点工业企业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分别为1136吨、73吨。

(二)年污染物污染减排情况

今年我区实施减排的项目共有9个(减排项目清单及减排考核统计表见附件),按照《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试行)的计算方法,我区上报市减排办主要污染物新增削减量分别为:二氧化硫690吨、化学需氧量18.48吨。根据有关核算原则,非环统企业新增削减量按30%部分计算。非环统单位5个单位共削减二氧化硫580吨,按30%计算削减184吨,环统单位和非环统单位共削减284吨,据此,在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136吨、COD排放总量73吨的基础上,二氧化硫削减率为284÷1136×100%=25%、化学需氧量削减率为18.48÷73×100%=25.31%。

二、主要污染减排措施

(一)制定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计划。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污染减排工作,组织召开全区污染减排工作会议,及时布置全区减排工作。为加强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的控制,我区制定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计划》,将总量控制指标和削减任务具体分解到各重点企业抓落实,并对总量指标动态平衡情况进行跟踪监控。

(二)建立污染源台帐。为规范污染源管理,我局建立了新建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档案、排污许可证管理管理档案、行政处罚档案、污染源统计档案、排污申报和日常现场检查等档案,较为详细地掌握了所管企业的环保工作现状,在污染源管理方面更具针对性、适时性和有效性,为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已完成污染减排治理任务的铝制品总厂、市针织内衣厂、市轴承厂、市砂轮厂、市三塑料厂等5家区政府关停企业,继续加强跟踪检查,确保实现污染减排目标。

(三)严把环境准入关,控制增量。主要把好项目环评审批关、验收关,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实施源头控制。对辖区内的工业企业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查处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的环境违法企业,对未办理环评报批手续但符合产业政策的共创医疗等4家企业,责令其停止生产,限期办理环评。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削减存量。从我区产业结构和污染排放现状看,削减存量的难度较大,任务也很艰巨。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区政府已经对5家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下达了关停令,并明确区直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坚决取缔关停“十五小”、“新五小”等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区直各有关部门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打好了年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企业战役。

(五)落实减排工程,加快重点企业治理,控制总量。污染减排坚持以工程减排为支撑,积极推进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处理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好燕濂啤酒污水处理站工程等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通过上设施、科技攻关、清洁生产,加强监控、严格执法,促使这些企业的治污水平提升,排放达标。

(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强化环境监管。按照省、市环保局的部署安排,积极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从把好审批源头控制、严格排污许可、达标排污等方面加强执法监管,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做到“处罚一批、整改一批、关停一批”。加强环境执法的后督察,加大明察暗访频次和社会舆论监督力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法规缺位。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已颁布的环境法律法规中对总量控制也只作原则性规定,目前还没有一项专门的总量控制法律法规,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二)污染减排经费短缺。对污染物能达标排放但排放量又较大的企业,原则上可以加强排污许可证管理进行控制,通过减排监测核算其排放量,但由于区局目前没有专项污染减排经费,减排监测频次难以达到监测技术规范要求,故无法准确核算企业污染物排放量,通过排污许可证实行总量控制基本上是一句空话。另外,企业按照环保要求新增了污染物处理设施,由于企业经费短缺,需要建设的自动监控装置不能配套,达不到国家减排核算、认定有关规定,形成不了削减能力。

(三)总量削减无法立即体现。污染治理项目从准备到开工、到完工,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造成有些污染物总量削减无法当年度体现。

(四)总量基数偏低。由于国家环境统计政策法规在年前后关于调查范围的规定不完全一致,我区年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基数偏低,缺乏回旋余地,微观上又要求新建、扩建项目与老污染源治理削减要“点对点”,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四、年减排工作打算

(一)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新增量

1、控制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积极配合市环保局严把项目立项、土地、环保、信贷闸门,实行新建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支持节能减排与高新技术项目建设,严格执行项目审批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新上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必须提出同种类等数量的污染物削减量具体方案和措施,实行“点对点”新增量与削减量对冲,并作为新建项目环保审批的制约性条件。

2、积极推行洁净能源。加快城市建成区2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煤改气步伐,燃气管道铺设到位的企、事业单位燃烧设施均要实施煤改气,以减少燃煤SO2排放量。

3、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拓宽发展领域,扩大发展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步伐,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得到提高,从产业比例调整和结构布局上推动污染减排,降低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降低万元产值污染物排放量。

(二)认真做实污染物排放削减量

1、落实年度污染减排计划。全面落实污染减排计划措施,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强化内部污染减排管理,定期对各减排企业进行督促检查,对生产工艺(环节)进行污染减排的量化考核。实行重点监管企业污染排放定期报表统计调度制度,对未完成年度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实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并暂停该企业建设项目审批。同时,对列入年度污染减排实施计划的工业企业治理项目,落实污染治理优惠政策,给予必要的支持。

2、强制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等国家产业政策,对落后生产工艺、产品、生产能力予以淘汰;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予以关停,吊销相关证照和停水断电。对生产工艺严重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十五小”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取缔。

3、强化重点减排企业监管。从污染减排大局考虑,督促燕京啤酒、清华紫光古汉制药厂启动污水治理处理工程建设,加快废水治理步伐,争取提前完成治理任务。

4、健全和完善环境统计和监测体系。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制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和监测办法实施,进一步完善统计和监测制度,建立环境统计系统。并逐步完善污染物排放数据季报,落实污染减排定期调度制度。对重点监管企业污染排放情况、污水处理厂出口水质、主要水源地水质、二氧化硫排放实施在线自动监控,并向社会公告监控数据。加强与商务、统计等部门的联系,认真做好单位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的统计工作,落实节约型社会统计制度。

5、控制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按照国家《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关闭取缔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所有的养殖场,保护饮用水源的安全。同时要因地制宜地推广“猪-沼-果”污染治理和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生物发酵零排放技术,对全区其它区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下达限期治理,争取在年年底前8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达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要求。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禁止使用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和销售的剧毒农药。

6、实施清洁生产。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运行原则,对“双超”(超浓度标准、超总量指标)、“双有”(使用和排放有害、有毒物质)企业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