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集锦9篇

时间:2023-03-01 16:23:18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范文1

关键词:创新潜能;《电路分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037-02

一、引言

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是以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受教育者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习惯为目标的教育形式[1]。培养创新能力较强人才涉及到办学理念的更新,培养计划的修订,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学生学习动机的确立和学习方式的改进,甚至涉及到整个社会教育的更新,这需要花费相当长的实践才能实现[2]。瑞士教育家,菲斯泰罗斯说:“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要实现这个目标就是要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而质高质量的大学生来自于教学环节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渗透和培养。

对于工科大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贯穿整个本科教育周期的过程,必须通过科学完整的专业培养才能够实现,而具体课程都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对于信息类各学科专业,逐渐形成了分阶段、多模块循序渐进的教学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实践技能层、基础提高层和综合创新层。《电路分析》是工科学校内信息类和电类相关专业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位于教学体系的基础提高层,在电类相关专业的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在《电路分析》课程教学阶段由于学生还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所以创新对学生来说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电路分析》教学改革更为理性的目标是着重强化电路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

电路分析课程是信息类学生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从事后续硬件课程学习及设计的基础。面对抽象的电路理论,如何讲授该课程对学生理解并掌握核心的知识尤其重要。特别在新的大纲要求下,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地开展课外科技制作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乎后续课程的质量。当前,通过电路分析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近代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与电路分析与计算的基本方法,具备进行实验的基本技能,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可以说《电路分析》课程是电类本科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对《电路分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面临两方面困难:一方面是课时数减少;另一方面是生源质量下降问题。由于《电路分析》处于信息类和电类专业知识树的基础提高层的最底节点,问题就变得特别突出。要保证该课程教学的要求。国内一些同行也正在尝试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手段、新的教材、新的管理体制等等进行相应的教改工作。但是,从系统论的角度、发展的趋势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高质量的大学生,才会有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才会有一流的研究成果,才能够最终提升学校的声望,达到良性循环[3]。

二、《电路分析》教学改革思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能够更好地挖掘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潜能,我校的《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为: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以探索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实验教学思想为基础,以新技术和新理念为导向,以增强全方位实验教学能力、完善实验教学资源和拓展辐射作用为手段,以“学以致用,厚理知行”为培养方向,要使学生通过电路分析教学后,能够获得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必备的电子技术知识,在思维逻辑能力、电路分析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方面有明显的提升。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将理论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如何与实际的运用相结合;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如何与理论相结合。《电路分析》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相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电路课程,较难在教学内容完整地引入具体的工程和科研实例,主要原因在于工程和科研实例中核心内容主要与后期的专业知识相关。因此只能以某些简单或简化的模块为例,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兴趣,也难以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认识。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教学中做到确保基础理论内容重点掌握的同时,增加与各知识模块相关的综合和设计性电路内容的比例;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2.理想模型与实际物体相结合的问题。理论课程的元件和参数均是理想化的,与实际运用中的元件和参数是有差别的,如何合理地结合和正确认识。如何将现有的所学的知识运用、推广和提高。

3.如何从知识灌输教学向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转变的问题。《电路分析》是我校的主要课程之一。多年来《电路分析》教学采用的主要方式为知识的灌输,在新形势下,必须转变思路以增强学生潜能为目标,这就需要在知识灌输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保持一个平衡点。就创新潜质而论,是不分“知识灌输”和“实践能力”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可以转化为创新能力。对此,我们主张通过教学改革能够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潜能培养的环境。

4.如何开展电路分析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创新型、创造性人才,逐渐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高国民研发能力,最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目标。双语教学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切入点。正确把握电路分析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有利于促进我校专业课的教学水平,使得接触本课程的学生尽早与国际接轨。

5.如何处理《电路分析》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应该以科学的内联关系来教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科学理论素养,辅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实践环节,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科学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电路分析》教学改革实践

《电路分析》的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摸索的开发过程,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浓厚的兴趣、为学生负责的责任心。在此基础上,教学内容的兴趣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适度的师生互动都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手段。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学习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思路和方法对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拓宽专业基础、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潜能,我们在以下方向进行了探索。

1.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教学内容的改革、重组与安排:制定新的可供各专业自主选择的教学大纲,在新的教学大纲中增加创新潜质培养的环节。在自编教材基础上参考国内外著名教材进行内容取舍组织教学。处理好课程内容体系、深度、广度和实用度,将教师的科研工作引入课堂,体现和发挥《电路分析》课程的基础性作用。

2.课程立体化建设。将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融入数字化、多媒体教学中。精心组织修订理论教材、网络教材、试题库习题集和实验指导书,注重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完成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工作。研制和丰富电路网络课件的内容,进一步优化《电路分析》课程网站建设,并面向社会开放。建设课程的资源库,其包括知识点讲解库、疑难解答库、示范讲解库、图形图像库、实验库、习题库、动画库、人物库等,做好网上答疑和信息交流,使整个网站整洁大方,功能齐全,使用方便,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与自主性探究的能力,培养和挖掘学生创新潜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4]。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继续深化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将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加引申和讨论环节。与时俱进,不断现代电子技术新技术,与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接轨,并积极探索和尝试《电路分析》课程的双语教学研究。

4.实验教学改革。为了努力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全面引入“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法,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有:(1)在实验教学中落实“三个转变”建设思路:实验过程方面,从实验辅导解答转变为实验引导启发;实验结果考核方面,从面向实验结果转变为面向实验过程;实验教学模式方面,从单一的实验室内实验形式转变到课上课下、实验室内外多元化的实验形式。(2)探索“基于问题驱动”的研究性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通过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延伸等环节,实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3)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虚拟、仿真、网络、智能化等现代技术手段,以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创新思维[4]。通过上述教学研究、改革,有效促进创新潜能培养。

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在实验室建设规划中,新增实验数据综合采集系统、实验工位管理控制装置,形成实时采集实验仪器状态、学生身份、实验数据,进而可以完成“无纸化”实验报告和成绩评定等工作的一整套面向实验过程的实验系统,使之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四、结论

《电路分析》是我校信息和电类相关专业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在信息和电类相关专业的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由于《电路分析》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层,所以该阶段应该以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为主,基于此点认识介绍了进行的《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后更长期的时间里,要不断深入教学改革,不断探索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实现创新潜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传锋,徐迎曦,等.创新教育在电路分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装备,2010,(15):151-153.

[2]潘懋元.我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7-8A):34-36.

[3]高晶敏,李邓化,张金龙,杨鸿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增1):136-139.

[4]杨鸿波,高晶敏,等.《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89):99-100.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范文2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群众路线;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263-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如何组织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去,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和力量,是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实课题。

一、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

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一贯坚持群众路线可以总结出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变革。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说是群众路线实践的过程,更是一次人民群众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到维护群众利益,说群众想说的话,办群众想做的事,把人民群众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先进思想和经验相总结并进行宣传推广,使之能够更加深入人心。当下全党正在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一次重要实践。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到群众中,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才能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奠定基础。只有做好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才能使我们党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同志便做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等重要论断。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衡量标准,贯穿了群众路线的立场观点和工作方法。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一条根本原则。同志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在第一次亮相讲话中便列出了人民群众所期待的“十个更好”,顺应了民情也体现了民意。尤其是那一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更是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民谋福祉的根本宗旨和责任担当。贯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价值追求。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就是做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践行群众路线就要坚持站稳群众立场,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群众路线,做到贴近群众,就能避免简单地说教,就会增强亲近感和亲和力,消除生硬感。我们的一切智慧和经验,归根到底都是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尊重群众的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

二、为群众办实事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路径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联系实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思想问题。坚持为群众办实事,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一环。我们要秉承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把思想的引导、哲理的启迪、政治的关心、生活的体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引导群众知晓自身的利益所在,并为之努力奋斗,争取早日过上幸福生活。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引导群众知晓自身利益所在,并为之而奋斗。坚持为群众办实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不办实事,只讲空话,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入耳入脑”。当下,我们党正致力于领导人民进一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这是实现“中国梦”的一次伟大实践。可以说,最广大群众的利益就是我们的根本利益。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着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来进行,把全党、全社会的关注力凝聚到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宣传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上面来。让人民群众更直观的了解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让人们能够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紧密性,从而能够本着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宗旨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是为了实现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群众的根本意愿,替人民群众说好话办好事的价值取向。面向基层,服务大众,关心群众的需求,把工作落实到改革和建设上,与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使人民群众从切身利益中领悟到一些道理,增进对社会主义的亲近感,使得大众视野和百姓视角得到强化,人民群众能关注热点、直面问题。为了架起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党员干部要能感知群众的冷暖,关注群众的诉求,加大对民生的关注力度、对热点问题的诠释力度。这一切都是为了能更好的反映群众心声、回应群众所关切的问题,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才能使群众真正拥护党,坚持跟党走,也才能真正体现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性。保障群众的生活和改善社会民生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关心群众生活的具体体现。在新的形势下,群众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我们怎样才能把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广大的人民群众,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我们加强制度的保障力度,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实现制度的规范化。在科、教、文、卫等民生领域上,国家监督和执法机关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保障群众的利益。问题的逐步解决,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如今,在各个生活领域,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坚持制度,坚持依法治国才是治本之策。以人为本是一切制度的出发点,建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关心群众生活落实到实处的制度保障是新时期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宗旨。十以来,党中央相继出台一些政策,改进政府工作作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当前的趋势,这也显示了新一届党中央加强建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决心。保持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等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把关心群众生活落实到实处的关键。针对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种种不纯表现,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切实转变作风,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三、改革创新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

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对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来,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重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为社会的改革、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促进了五大建设的同步发展。现阶段,世界局势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我们国家也处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改革变化都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宏观的方面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在社会改革过程中,要做到坚持以市场经济为主体,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有效的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蔓延,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二是在思想政治工作处于各种文化相互交锋的过程中,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要积极的吸收全世界的优秀文明成果,同时抵御所有敌对势力对我们的破坏和影响,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纯洁性。三是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加之现代化的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有了很大的突破。当然,一方面扩大了群众的视野,另一方面提高了人民群众辨别是非对错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在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上必须考虑到如何能够发挥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作用。要破解这些问题,紧跟时代的步伐,我们就应该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宏观政策的导向为我们更深入地实践群众路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党的正确路线、方针都是从对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中来的,只有善于做群众的学生,真正的关心群众生活体察民情的领导者才能进行正确的领导,只有继续做学生才能继续做先生。当前,广大的中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这次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但让中国的社会主义出现新的面貌、社会物质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也不断涌现出新的思想和新观念;不仅对现在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也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本着关心群众、热爱群众的高度热情,以甘做学生的态度,不断发掘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经济建设伟大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好的观点和品质及创造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相总结,进一步运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我们只有不断的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探索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新方法和新手段,从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和引导力。

思想政治工作要收到实效,既要继承好的传统,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当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开辟新的途径,探索新的方法,吸收新的经验。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条条框框,它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一成不变,必须不断改革积极探索新的路径。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了继承就存在创新,有了强化就存在改革,创新是继承的发展同时也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源泉。当然继承是所有一切的前提,是一切开始的起点,只有继承优良传统不断改革创新才会出现思想政治活动跳跃式的发展。总的来说,为了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跟得上形势,能够贴近实际,深入人心,我们只有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以便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在促进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业华,关敏泓.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论群众工作经验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1,(08).

[2]刘瑞琴.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坚持群众路线[J].现代企业文化,2010,(17).

[3]麻艳丽.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原则与群众路线的辩证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4]潘静静.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1,(02).

[5]吴琼.建党90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J].学术论坛,2011,(11).

[6].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范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认知;元认知;实验教学;启示

认知心理学兴起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家将认知看作是对信息的加工。认知活动主要表现为对客观外部世界刺激信息的获取、贮存、加工和使用等过程。

70年代以来,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研究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迄今已成为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的一个世界性前沿研究课题。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1978)认为:元认知就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即对“认知”的认知,又被译作“反省认识”。元认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学习者能根据学习活动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认知策略,监控认知活动过程,不断取得信息并反馈信息,评价每种认知策略的有效性,坚持或更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及时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

元认知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元认知知识,指关于认识活动的一般性知识;元认知体验,指伴随着认识活动产生的一种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指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和调节。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对元认知研究的理论丰富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元认知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一、教师应注意让学生用元认知调节认知加工资源有限的缺陷

认知加工的各个阶段,无论是感觉登记、注意的选择、记忆的广度和容量都有其极限。这是学生本身认知活动中的主要障碍,若认知活动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结。则学生可以接受的能量是无限的。而事实上。实验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结构,认知加工策略等,导致学生每一阶段的认知有能量限制。因此实验中教师不能主观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信息。应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让短时记忆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其中还有注意资源的分配,对于一些能自动加工的过程不需要注意资源。而遇到某些新接触的复杂的观察和操作时,学生往往不善于合理地分配注意资源,忽视了对重要信息的注意,而过多地关注次要信息,舍本求末。为此,学生需要用元认知有意识地调节注意资源的分配,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注意集中于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

二、教师应加强策略性知识的传授

实验中,具备较强元认知能力的学生,在面临新任务时,元认知被激活。确信自己的认知能力与实验内容要求相符合时,便开始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监控思维发展。灵活地应用各种策略达到目标;而元认知能力差的学生,虽然也具有有关实验材料、学习目标、实验策略类型等方面的知识,但不善于根据材料、实验任务不同而灵活采用不同的策略。因此。教师在知识传授中不仅要让学生拥有有关策略的一般性知识,还必须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何时、何地、怎样以及为什么使用这些策略,重视策略教学,让学生对策略进行“反思”和“领悟”。忽略策略使用的教学,学生往往不能判断哪种策略是有效的。策略教学的同时,还可向学生提供关于策略价值方面的信息,强化学生将策略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

三、教师应关注对学生思维过程的监控

在实验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实验结果,而缺乏对实验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监控。应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展示分析思路,纠正思路的偏差。教师也不能总是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因为教师给学生的往往是专家的分析思路、思维过程,而对中间出现的不适当思路调节,新思路的寻求与评价,以及最终思路的定向过程隐藏起来,不利于学生思维过程的指导和训练。为此,实验前教师要从学生所具有的思维水平来审视、思考、设计实验思路,实验中让学生自主地发挥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对思维过程进行监控,注重过程监控教学。当学生思路发生障碍时,教师给学生一些恰当点拨与提示。学生运用提示信息,调整思路,反复思考,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只有自己选择正确的思维方向才能真正学会思维。

四、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认知活动的动机

动机是驱动学生进行实验活动的一股推动力量。应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将要进行的认知活动的重要意义。例如,认识到实验能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而且从根本上认识到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推动力量。由对实验深刻的认识,会产生对实验活动本身感兴趣的内在动机,推动认知活动进行深水平的加工,进而持久地在认知活动中进行元认知监控。为此,教师应采取措施进行激发学生实验动机的教学。

以上浅谈了几点元认知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启示,要想更好地将元认知理论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促进实验教学的改观,还需要我们结合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深人地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范文4

一、现代化素质班主任的构成要素

首先,要有明确的班主任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明确的、远大的、清晰的思路必将导致光明的、有前途的出路。班主任工作虽然比较繁杂,但也不失条理。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范。努力兼顾好学生、老师、学校等三者的关系,让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哲学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论告诉我们:当整体的各部分以有序的、良好的结构排列在一起时,其整体功能必将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反之亦然。所以,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优秀班主任必须有明确的工作思路。

其次,要有端正的班主任工作态度。态度决定高度,端正的、积极的、热情的态度必将导致出色的、非凡的工作高度。班主任作为一班同学之“掌门人”必须要认识到此工作的重要性和坚巨性。祖国的未来和花朵的培养全在我们手中,如不精心照料,未来便后继无人,花朵便会凋谢。所以,班主任必须要有十足的爱心,有为教育、为孩子奉献一切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境界。教育是塑造人才的基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想不辱其名,班主任就更加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班级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生活、情绪调节及其他所有责任,为学生的学习、成才提供最为优良的土壤和环境。

再次,班主任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决定工作结果。结构决定结果,良好的、健全的、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先进的工作经验结合在一起,必将为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有为的智力支持。作为班主任必须精通心理学,这样才能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举止去判断孩子的心理,必须精通管理学,管理其实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那么多学生在一起如何使他们井然有序,不发生冲突?班主任还必须有自己较强的专业课知识,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你,不至于看不起你。此外,班主任的工作经验也至关重要,面对不同角色的学生,采取何种应对方式,需要在实践中去归纳总结。所以,班主任工作想出色,就必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领导有方,管理有力成果卓著。

二、三种素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重要性

思路是基础,态度是动力,结构是保障。三者不可缺一,相得益彰。没有思路的态度是不端正的,没有出路的;没有态度的思路是没有前途的;没有知识结构的思路是飘渺的空谈。只的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互为补充,互为动力才能使班主任工作做起来游刃有余。

三、现代化素质班主任的培养方向

首先,树立明确的工作思路。思路是一种虚幻的东西,却能引导全盘工作达到一个惊人的高度。班主任工作思路主要包括如何处理好学生、教师、学校三者之间的利益;如何建立同班学生之间的信任感;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等。有了正确的思路引导,相信下面的工作便迎刃而解了。

其次,培养端正的工作态度。态度是内心的体现,是一种主观性的思想意识。哲学道: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科学的、积极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亦然。那么态度作为一种意识同样有两重性。所以,我们想成功,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端正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态度。具体表现在班主任工作中就是要正视班主任工作,愿当班级学生的“勤务员”有爱心和责任感,让每一个孩子在班主任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严谨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从而受益终生。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范文5

实验以其形象、生动、形式多样,蕴藏非常活跃的因素,需要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空间,活化知识结构和训练思维空间,塑造完善品格和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物理新教材中《从微安计改装为欧姆表》一文中仅从理论上予以 研究 ,本人试着从理论 分析 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了解 科学 实验的一般思路和研究 方法 ,锻炼了学生刻苦耐劳的毅力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取得了学生的共识。

在实验中力求贯穿如下教学原则:

一、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设实验条件,让学生自主性 学习 实验操作规程和能力训练目标。让学生懂得万用电表的使用,能掌握测量电阻、电流、电压的方法,懂得一些常用 电子 元件的测量方法、电子器材的操作测量,掌握电烙铁的焊接技术,印刷电路板的制作与加工,化学用品的使用,电动器具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 科学性和思想性原则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深谙电路理论知识是我们的目标。强调电路原理的解读,强化实验的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包含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电子元件的测量、电路的焊接和联接、实验数据的测量、表头面板的绘制,需要学生的细心、耐心和恒心。在长期的实验中,思想上会有一些波动和挫折感,适时地进行个别引导是必要的,总体上应进行一些科学家的成长故事的讲座,使学生产生共响,从而深化实验的教学过程。

三、 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 规律 和心理特点,进行成功教学方法。在实验中会有迷茫失措的时候,困难会时时困扰每一个学生,发挥成功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分阶段进行各个实验环节,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有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蕴藏于每一次的成功中。第一阶段:实验器材的准备阶段。包含微安计、电阻、电容器和二极管的准备 和电路板的制作。第二阶段:电路的焊接、连接和元件的测量使用。第三阶段:仪表的装配、调试、安装阶段。

四、 自主式原则

自主理解控制实验条件、探索物理 规律 的思维 方法 ,强化图象处理的技能训练, 学习 排除简单故障的实验方法,不通电电阻测量法,通电电压、电流测量法的 应用 ,认识 总结 实验技术。

1、 实验仪器设备准备阶段

微安计、直流电源、变阻器、变阻器、电阻、微调电阻50mm*50mm的印制电路板、化学用剂fecl3、电动钻(含0.8mm钻头)、万用电表、电解槽、透明胶、电池盒、螺丝、组合工具。

2、 实验实施操作阶段

①、根据电路原理图设计绘制电路板,把需要的电路布线结构用透明胶贴上,放入加热的30-50度的fecl3溶液中腐蚀,一个小时左右腐蚀完毕,放入水槽冲洗凉干,用0.8mm钻头在需要连接元件的地方钻孔,用砂纸擦亮铜箔,用电烙铁熔化焊锡均匀涂于铜箔表面,均匀分布焊锡,保护钢箔不被养化.②、根据电路原理图焊接有关元件和连接线路,检测电路各部分是否正常,分为通电测试和不通电测试.③、调节变阻器确定四个是量程的中值电阻,用已知电阻代替电阻变阻箱.④、绘制表头面板刻度。调节变阻器的电阻分别为1、2、3、5、10、15、20、25、30、40、50、100、150、200、250、300、400、500等,根据指针所在位置确定面板刻度。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范文6

实验以其形象、生动、形式多样,蕴藏非常活跃的因素,需要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空间,活化知识结构和训练思维空间,塑造完善品格和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物理新教材中《从微安计改装为欧姆表》一文中仅从理论上予以研究,本人试着从理论分析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一般思路和研究方法,锻炼了学生刻苦耐劳的毅力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取得了学生的共识。

在实验中力求贯穿如下教学原则: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设实验条件,让学生自主性学习实验操作规程和能力训练目标。让学生懂得万用电表的使用,能掌握测量电阻、电流、电压的方法,懂得一些常用电子元件的测量方法、电子器材的操作测量,掌握电烙铁的焊接技术,印刷电路板的制作与加工,化学用品的使用,电动器具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科学性和思想性原则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深谙电路理论知识是我们的目标。强调电路原理的解读,强化实验的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包含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电子元件的测量、电路的焊接和联接、实验数据的测量、表头面板的绘制,需要学生的细心、耐心和恒心。在长期的实验中,思想上会有一些波动和挫折感,适时地进行个别引导是必要的,总体上应进行一些科学家的成长故事的讲座,使学生产生共响,从而深化实验的教学过程。

三、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进行成功教学方法。在实验中会有迷茫失措的时候,困难会时时困扰每一个学生,发挥成功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分阶段进行各个实验环节,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有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蕴藏于每一次的成功中。第一阶段:实验器材的准备阶段。包含微安计、电阻、电容器和二极管的准备和电路板的制作。第二阶段:电路的焊接、连接和元件的测量使用。第三阶段:仪表的装配、调试、安装阶段。

四、自主式原则

自主理解控制实验条件、探索物理规律的思维方法,强化图象处理的技能训练,学习排除简单故障的实验方法,不通电电阻测量法,通电电压、电流测量法的应用,认识总结实验技术。

1.实验仪器设备准备阶段

微安计、直流电源、变阻器、变阻器、电阻、微调电阻50mm*50mm的印制电路板、化学用剂fecl3、电动钻(含0.8mm钻头)、万用电表、电解槽、透明胶、电池盒、螺丝、组合工具。

2.实验实施操作阶段

①根据电路原理图设计绘制电路板,把需要的电路布线结构用透明胶贴上,放入加热的30-50度的fecl3溶液中腐蚀,一个小时左右腐蚀完毕,放入水槽冲洗凉干,用0.8mm钻头在需要连接元件的地方钻孔,用砂纸擦亮铜箔,用电烙铁熔化焊锡均匀涂于铜箔表面,均匀分布焊锡,保护钢箔不被养化。②根据电路原理图焊接有关元件和连接线路,检测电路各部分是否正常,分为通电测试和不通电测试。③调节变阻器确定四个是量程的中值电阻,用已知电阻代替电阻变阻箱。④、绘制表头面板刻度。调节变阻器的电阻分别为1、2、3、5、10等,根据指针所在位置确定面板刻度。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范文7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发展规划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是21 世纪高等教育的主流[1]。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中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意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2]。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水平,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贵州省中药民族药创制工程中心成立于2012年(依托单位贵州大学),该中心拥有价值近600万元的仪器设备,中心使用面积1200余平方米,由植物化学研究室、药物合成研究室、药物制剂研究室、药物分析研究室、药理毒理研究室、保健食品研究室等六个功能研究室组成。是一个省级管理的独立的实验教学实体。该中心自成立以来,紧密结合制药产业的发展需要,面向我省、西南地区乃至全国,以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为重点,主要从事中药民族药共性关键技术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研究。该中心同时以学科发展为契机,全面指导、带动本科生实验教学,经过几年的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已初见成效。

1.实验教学改革

1.1实验理论教学

近几年来,本工程中心结合学院药学专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在本工程中心的理论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其具体措施主要从教学内容上进化繁为简,推陈出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工程中心理论教学内容的改变,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改变为指导,在以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大量的改革。重点放在新药研发的创新思路上。不断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在教学中及时融入药学领域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新的技术增长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在理论教学中的药物分子设计内容和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我们主要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或了解药物专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1.1.1药物分子设计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药物分子设计在新药研究和发现研究领域中成为不可缺少的知识点,药物设计已成为新药研究和设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以前本工程中心在该教学内容上主要是以化学模式为主,以介绍药物的化学合成和化学性质为主要内容,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将化学和生物学的内容相分离,造成知识脱节,已不能适应新药研究的需要。因此,在对国内外新药设计和研究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决定融合和取舍国内外现有药物分子设计教材的特色,为我所用,以当前新药研究中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为出发点和归属,选择有代表性的药物为讲课的重点,以点带面,不必面面俱到。计划通过该教学内容的学习,为学生在后期学习及工作中参与新药的研究和开发打下基础。

1.1.2药物合成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药物合成理论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在于教材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的改进、实验教学的加强。主要以面向制药企业的现状,重介绍典型药物的生产制备原理为线索,对现有药物合成路线和工艺条件进行评价,同时将目前制药工业中仍存在的问题交给学生,启发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新的合成途径,以开阔思路和锻炼能力。

1.2 实验操作教学

原有的实验操作教材注重相关基本操作的串联,以大量“照方抓药”的性质安排实验操作体系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我们主要对多数实验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对原有实验内容做了优化组合,引入了许多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同时注重实验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的联系。实验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增加实验的探索性,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增加一些探索性思考题,如在药物分子的合成实验中,简化一些在实验方法的文字叙述,插入有针对性的思考题;删去一些操作性实验步骤,改为让学生自己完成相关数据库检索,查询类似文献资料,完成对同一药物分子的多条路线设计及其合理性和优缺点分析,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对多条路线的合理性验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通过本工程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要给学生传递一个重要的科研理念,要开展实验研究必须学会自己查阅文献资料,要使实验成功不但要有扎实的实验技能,更要具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

1.2.2增加设计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内容,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设计一些探索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内容,如在植物化学肉桂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实验中,要求学生设计各种提取分离方法,并对分离方法的综合运用及对比评价,对指纹图谱的对比指认及波谱学分析鉴定成分。有意识引进较前沿的科研成果,加强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探索性研究,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对本学科前沿发展的最新认识。

总之,本工程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的锻炼,能很好的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实际操作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性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1.3 实验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本工程中心对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索式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力有了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通过本中心实验教学改革,该中心毕业的学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3)熟悉国家关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制药工程与制剂方面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5)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掌握1门外语,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下转第330页)

(上接第315页)2.运行管理机制改革

本创制工程中心前身为贵州大学天然药物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成立于2010年,管理机制主要采用核心团队成员分工制,但是该机制运行以来发现日常协调管理存在缺陷,造成实验装备和技术力量难以形成优势,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创制工程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来,对前身研发中心的管理机制进行了改革,主要在借鉴国内外重点实验室管理机制的基础上,采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省教育厅指导下实行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采取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模式,设立相对独立的、有国内外中药材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参与的学术委员会,确定实验室的科研方向和学术活动。学术委员会成员9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原则上每年召开学术会议1~2次。

工程实验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办公室主任(专职)1名,仪器设备专职管理人员1名,各功能研究室分别设研究室主任1名。在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工作业绩、业务水平、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连续聘任的主要依据。

3.创制工程中心发展规划

3.1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计划

坚持人才为第一资源的建设思路,围绕人才强“中药民族药创制工程中心”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完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工程研究团队。引进不同级别工程研究力量,注重不断改善工程中心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形成一支覆盖药学各专业领域的、结构合理的工程研究队伍;引进高水平领军性人物,带动提高“中药民族药创制工程中心”的整体水平。

(1)近五年内,培养建立一支40-60人的固定研究团队,其中60%的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正高级职称达18-20人,副高17~22人,力争培养省管专家或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6人。

(2)近五年内,培养博士研究生8-10名,硕士研究生150名以上。

(3)近五年内,针对不同天然(民族)医药相关企业的需求情况,开展企业技术专业人员培训工作,满足国内不同方向医药企业的需要。拟培养与天然(民族)医药相关技术专业人员100-150人次。直接或间接解决200-300人次的就业岗位问题。

3.2学科发展规划

(1)近五年内,加强与其他高等院校合作,力争将贵州大学与天然(民族)医药相关的专业(苗药制药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建成国内知名的学科。

(2)近五年内,完善与天然(民族)医药相关专业的学生人才培养工作,基于行业标准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相关课程,满足与天然(民族)医药相关企业一线的需求。

4.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贵州大学药学院以贵州省中药民族药创制工程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为目标,介绍了实验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及其发展规划。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同样也会发现现在的教改和发展规划会存在缺陷,需要继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之,本工程中心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宗旨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工作无止境。只有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科]

【参考文献】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范文8

【关键词】中央苏区 党的先进性建设 基本经验

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以闽西、赣南为辖区,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地瑞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1933年,中共临时中央政府撤离上海后也迁入瑞金。中央苏区成为全国红色根据地的领导核心,同时起着典型示范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即明确了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党在革命实践中,将马列主义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先进性建设,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体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通过中央苏区时期的革命斗争实践的考察,可以探索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进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经验,给当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中央苏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经验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保持党在思想上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思想上的先进性是党的组织上、作风上先进性的基础。因此,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是保持党在思想上先进性的保证。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从党的理论、路线、纲领的内容也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就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即善于用先进理论来武装自身。曾反复强调,“保持党和党员的先进性,根本途径是加强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中央苏区时期是党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阶段,对党的先进性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开设马克思主义教育课程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最先创办了中央根据地党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苏维埃大学、列宁团校等,在这些学校里均开设有马克思主义教育课程,、李、董必武、也曾多次到校讲课。其次,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中央苏区成立了以为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研究会定期召开讨论会,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如《二月革命至十月革命》、《国家与革命》、《共产党宣言》、《列宁主义原理》等。通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更进一步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最后,通过党的新闻报刊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中央苏区新闻报刊类型多样,数量之众,最具影响力的有《红色中华》、《斗争》、《红星》、《青年实话》等报刊。

密切联系群众,竭力实践群众路线,保持作风上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保持党的先进性最为成功的实践经验即是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使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到群众中去又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党的先进性教育最根本的是实践群众路线,实现党的自身目标与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中央苏区党的工作重点是以解决群众十分关注的土地问题为契机,以建立工农联盟为基础,实践群众路线。从革命工作重点来看,首先,十分关注群众的生存权,如广大农民的土地搭配、劳动互助等基本生活问题。土地革命前期,中央苏区通过打土豪、分田地的方式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又通过没收地主、富农的其他财富壮大了苏区的经济势力。其次,党很重视群众的教育、修桥补路和防病治病等问题。针对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曾提到:“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广大群众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①,可见,群众路线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的法宝之一。这种群众路线的实践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保持了党在作风上的先进性,使苏区的党政干部在工作作风上以为最广大的群众谋利益为根本,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为任务,不断改善着党的工作作风。

以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为依托,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组织,确保党基层组织的先进性。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中国共产党,是党在组织上保持先进性的前提。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来源于实践的党的理论也不断与进俱进。中央苏区以加强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目的,建立了许多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确保全国根据地中党基层组织的先进性。党组织的先进性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中央苏区非常重视党组织建设,认为其可以提高党的战斗力量,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首先,中央苏区按照村乡县省的行政编制建立党组织,并成立中心党支部。村成立党小组,以乡为单位建立党支部。以江西省为例,1932年3月,全省除石城县共有14个县,下辖1089个乡,总共建有998个党支部。党支部成立是按照行政区划成立的基层党组织,除此之外,苏区党组织根据中央的要求,实践了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的推动作用。中共六大提出建立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中央苏区深入贯彻落实了中央局的要求,在苏区党基层组织建设实践中,以乡为单位建立了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中心党支部是根据区域位置及其在党组织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而设立的,中心党支部对于其他党支部具有影响和推动作用。模范支部与中心支部不可能完全分开,模范支部是在所在党支部中确定的具有先锋模范作用的支部,可能是中心支部,也可能是其他支部,模范支部必须在工作中成为其他支部的楷模。苏区党中央也充分认识到:“一切工作要推动支部去进行,特别是区委要以全力去帮助支部的经常工作,建立起中心和模范支部,务使支部成为工厂作坊乡村街道群众中和其周围一切群众政权武装组织中强有力的领导者”。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的多次围剿,党生存面临着严重挑战。为此,1933年8月,苏区中央局指示下辖的各级党部要以模范支部为榜样,加强改进落后党支部,并明确规定:区委和支委要利用建立的模范支部和模范小组指导一般和落后的支部,并组织突击队去加强和突击落后支部、小组工作。③苏区党中央以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为依托,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其最终目的便是确保党基层组织的先进性。

中央苏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现代启示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思想上保持党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保持先进性,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恩格斯、列宁、也曾多次提到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基础是科学的理论,他们都强调加强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保持党的先进性,即中国化了马克思主义。保持中央苏区党的思想上先进性是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中央苏区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促进思想理论成果的形成。苏区党中央之所以能够领导革命根据地顺利地开展土地革命,在于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并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可见,一个政党的发展与壮大,不能离开理论指导,并且要坚持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从而在思想上保持了党的先进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先后提出了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学习型政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这种形势下,理论创新、用新理论武装全党应该向纵深发展。十报告中回顾了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的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党应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全面贯彻十八精神,把学习十精神的热潮引向深入。2004年,党中央全面部署在全党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此后,又对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当前,应该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概论,在全党开展以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改革开放伟大业绩,就是因为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且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已经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现今,在世界资本主义浪潮冲击下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必须永葆思想上的先进性,与时俱进,为此,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文化素质,增强党对政治的敏锐性和鉴别力。

坚持群众路线,确保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作风上保持党的先进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共产党在作风上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苏区党中央之所以能够取得土地革命的胜利,即是共产党依靠群众路线,建立工农联盟,争取其他的广大人民群众,包括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苏区土地革命时期,、、等中央领导同志与农民打成一片,助农帮农,亲自参加农民的生产劳动,因为苏区党的领导干部心系群众,关心群众,才能得到群众尤其是农民阶级的极力拥护,巩固了工农联盟新形势下,党要汲取苏区党中央保持工作作风上的先进性经验,永远抓住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群众路线作为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要坚信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将群众路线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结合起来,认真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从思想上深入贯彻群众路线,体现党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提高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发扬党深入基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服务于民,心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全体党员要把握当前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以实践调研为基础,以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利益问题为契机,认真履行党员职责,积极探索,不断进取,争优创先,从思想上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总之,要在坚持群众路线,确保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基础上,克服党员不思进取、贪图安逸的思想,使其牢记自己的本职工作,奋发进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骨干作用,从而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加强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在组织上保持党的先进性。中央苏区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乡为单位建立党支部,以村为单位建立党小组。党支部成为党开展工作的基本单位,同时又以中心党支部和模范党支部为龙头,推动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其成功经验成为目前党加强改善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借鉴之一。可见,基层党组织是团结群众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保障。

目前,基层党组织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十精神,首先,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以社区为单位强化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全社会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工作的覆盖面。要以加强推进城市社区、农村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动社会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和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其他组织完善与发展。

其次,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整合城乡基层党建资源,建设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保障党基层组织建设的经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最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党员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基层组织建设要抓住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党员发展对象的培育工程。以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健全党员群众监督和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另外,要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结构。通过这三个方面措施,加强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在组织上保持党的先进性。

结语

中央苏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可以总结为:在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是党保持先进性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重大理论成果的基本条件,是指导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的理论来源。而在作风上,党一定要实践群众路线,通过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扩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扎实打牢党的执政根基。党要保持在组织上的先进性,必须以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为依托,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组织,要把夯实基层党组织作为改进党组织的一个重要的契机,通过建立模范型党组织带动整个党组织。

可以看出,中央苏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经验可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进行总结,党的先进性建设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其对当代的启示是:第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思想上保持党的先进性;第二,加强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的组织基础,在组织上保持党的先进性;第三,坚持群众路线,确保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作风上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三个方面的启示也是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来划分的。但这只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党的先进性建设内容,其实这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是党实施群众路线的保证,也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必要条件。实施群众路线是党基层建设的具体表现,也是党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主要内容之一。

(作者分别为陕西省安康市委党校副教授,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注释】

①《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杜,1991年,第138~139页。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范文9

——学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心得体会新的历史时期,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善党的领导,要通过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来体现。

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要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中,有许多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总结,有许多重大的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未曾认识的领域需要探索。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只有大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驾驭全局,掌握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坚持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避免"左"的或右的错误,才能不断地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把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地推向前进。为此,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同志要求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经济知识和经济工作实践经验;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等。

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要增强政治敏感性,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在繁重的经济建设中,有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出现了忽视政治而埋头经济、埋头业务的现象。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同志指出:“善于从政治上提出和处理问题,保证革命和建设任务的完成,是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要服从、服务和保证这个中心任务的完成。经济建设要搞上去,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要有安定团结的环境,必须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必须及时而果断地消除不安定因素。”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政治敏感性,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保证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高级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提高政治水平,重要的是学会看形势,学会把握时局。当今世界的局势并不太平,形势变化很快,经常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要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政策,把革命的原则性同灵活性结合起来,始终做一个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

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还要求我们创造性地做好工作。要有创造性,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是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进取,善于开拓,敢于创新。是由于广大干部勇于负责,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工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极其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中,我们面临各种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国情,学习世界上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创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尤其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勇于探索,大胆试验,及时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