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集锦9篇

时间:2023-03-06 15:59:02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1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CaseStudy)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教授创立,他在《合同法案例》一书的前言中说道:“被作为科学的法律是由原则和原理构成的。……每一个原理都是通过逐步的演化才达到现在的地步。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漫长的、通过众多的判例取得的发展道路。这一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案例。因此,有效地掌握这些原理的最快和最好的,如果不是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那些包含着这些原理的判例。

我们对案例教学法有这样的理解: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案例教学在化学课教学中的实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1展示案例――阅读感知阶段

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或课中,一般而言是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进行。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种多样:(1)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2)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3)播放案例录音;(4)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案例;(5)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6)将案例化为剧本,进行角色表演等。以上方式可以兼而施之,但不管使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案例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

下面以高中化学 第四章第二节“海水中的元素―氯”为例具体加以论述。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氯气的欲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氯气的性质,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了这样一个案例――来自BTV-7生活频道的一段视频,其中主持人报道说一个家庭主妇在清洁厕所时使用了84消毒液,但还嫌不够干净,又使用了洁厕灵,结果造成主妇中毒,送往医院急救。这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很自然地过渡到了第二阶段。

2.2设疑问难――引发思考阶段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全盘抛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达到“诱敌深入”之目的。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教师设疑后,不能放任自流,主要有两个基本任务:(1)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探究的进程、课堂纪律等进行“微观调控”。(2)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述案例,教师抛出的问题是:为什么84消毒液和洁厕灵(含硫酸)不能混合使用?随后围绕问题教师利用以下自制仪器,让学生分组完成探究性实验:首先在四周的五个孔内分别放入干红纸、湿红纸、蓝色石蕊试纸、8滴氢氧化钠溶液、4滴硝酸银溶液,然后在中间的大孔内快速滴入8滴84消毒液和6滴稀硫酸,立刻将盒盖盖上。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设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极大的诱发了,他们认真地做着实验,详细记录实验现象,努力发现其中的奥秘。

2.3指导探究――小组合作阶段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即“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修正、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无须非达成共识不可。在这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空间。

2.4班级交流――归纳整合阶段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再一次闪光,并发生碰撞。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巩固和强化大家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它的主要意义在于:(1)尊重和肯定每个学生及每个小组集体自主探究的成果,给学生展示自己、欣赏自己的机会,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2)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一阶段的讨论,教师要力保其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这一阶段的交流,要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组织全班学生讨论时,针对各组学生汇报的实验现象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教师在黑板上设计了如下板书:

目的很明显,就是帮助学生由表及里,深入认识氯气的性质。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在教学模式创新道路上越走越顺利。很多政治课堂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对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概念

现代案例教学法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学者提出,指的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者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实际生活中选取具有典型性和现实针对性的案例,用来分析、说明所需教学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很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曾提出,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有中国化渊源,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现苗头,诸子百家采用民间故事阐述事理的方式就与此非常相似。

2.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1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立足学生基础。

在选取案例组织政治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选择那些具有针对性的案例,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据,突出重难点知识。

例如在《经济全球化》一课教学中,教师可选取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案例:只有针对世博会这样全球性的盛会,主办国和参展国才可以向全世界宣传民族文化、科技成果,在交流与合作中共享发展成果,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学生可以在世博会的案例中体会到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是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我国只有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才不会被时代的浪潮击垮,才能与世界共享繁荣。

案例的选取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案例,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与启迪,还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最科学、最合理的案例,将课堂教学活动推向高潮。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案例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带领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2引导学生从案例中获得认识,有效参与课堂讨论。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除了选择适当的案例外,还要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获得知识技能与方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案例只是材料和工具,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升华认识,阐述观点,做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与食品价格的关系为例,启发学生思考: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食品价格却不减反增,这是为什么?按教材内容来讲,供需影响价格,产量增加,价格应该降低,为什么案例中却截然不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思考,决定商品价格的最终因素,将讨论转变到价值量上,学生就能很快找出答案:201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提高,食品生产成本随之提高,同时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量也大大提高,出现“卖方市场”,直接导致价格的上涨。

案例教学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谈论的有效方式,如果学生没有参与案例的讨论,只局限在听一听案例、了解事实,案例教学法就失去延伸拓展的意义,对课堂教学来说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案例应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学生对案例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剖析案例,民主辩论,在热烈的案讨论中实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2.3案例要注重趣味性,开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就会主动探究相关内容,这对教学效果的增强大有裨益。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要选取有趣味性、生动幽默的事例,引起学生对信息的关注。

例如在对《股票、债券、保险》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情景再现“黄建林的投资历险记”这一案例。除了常用的文字记叙和语言描述外,教师还可以配图、配乐,带学生分析不同投资方式的特点与风险,如讲到股票的风险投资时,教师可以播放一张黄建林由西装革履到衣不蔽体的动画图,引导学生分析风险与收益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个别化教学;教学案例;高中英语

一、个别化教学的提出

两年前,我校开展了个别化教学的课题研究,提出了以学案导学为突破口实施个别化教学,其宗旨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找到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培养他们的兴趣,优生也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个别化教学实施以来,我通过反复实践,及时反馈、对比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现已基本形成了一些操作比较简便、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现在,我就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模块1 Unit 2 Lesson 3 Sport Stars这一课的第一课时学案来说明个别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二、个别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1.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定下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掌握以下重点词汇: brilliant, skilful, awful, useless, amazing, keen, unusual, fortunately, compete, champion, violence, athlete, event.

2)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段落大意,并能了解掌握有关大小威廉姆斯运动生涯的相关信息。

3)能够运用新词汇谈论体育名人。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不同的层次进行施教

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要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内容,在同一时间、同一进度内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讲授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完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同时,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课堂活动指向集中于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程度的设问、激疑释疑,培养学生思维与解题能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学案的前两个任务设计如下:

Task ⅠTranslation.

卓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灵巧的,熟练的_______________

糟糕的,极度的_______________

差劲的,无用的_______________

不平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冠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sk Ⅱ Choose the following word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mazing fortunately keen compete champion

1.Bailey_______against athletes half his age and won at last.

2.Max's success as a number is really ___________.

3.I broke my arm playing basketball but __________ it's fine now.

平时教学,在上新课之前,我都会花一定的时间教授学生新单词,包括怎么读,怎么记忆,并且还会讲解有关构词法的内容。设计任务一和任务二是对学生进行又一次的语言输入过程,采用词汇复习导入的形式。

Task Ⅲ Read and the heading of each paragraph.

Paragraph 1 a)Brief introduction

Paragraph 2 b)Family background

Paragraph 3 c)Training and study

Paragraph 4 d) Success and achie

-vements

任务三属于快速阅读,为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答案,在平常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如让学生关注每个段落的首句和尾句,整体领略,宏观阅读,学会跳读,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句子、段落上,尽量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理解主题,提醒学生抓住核心词、主题句,不要过分在意对个别词语的理解与否,要学会对生词的推断等。经过反复的强化训练,到本学期为止,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些阅读策略进行阅读。这些策略在这一课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应用,学生的阅读效果也相当不错,学生通过阅读初步理解了课文各段的内容,并验证预测,为完成后面的阅读任务作了铺垫。

Task Ⅳ Work in pair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Why are the sisters unusual?

2.What kind of background are they from?

Task Ⅵ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任务四和任务五属于精读,通过精读,获取课文的细节信息,为更深一步理解课好准备。这两个环节对于基础生来说,可能会有难度,但可以以pair work的形式完成,这样就能够使基础较差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从而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TaskⅤ Tell the story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sisters to each other.

最后一个环节是阅读能力的升华部分,是语言输出的过程,学困生一般较难达到,但优生可以达到,中等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操作也是可以达到的。

3.达标测评

个别化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达标测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教学进度和计划自己适时的安排一些测评,针对每个小模块,自己重新编排一些考卷,跟学案一样,根据课堂的不同目标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出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题可做,都能从练习中达到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测验时试卷设计要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如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检测题:

Ⅰ.根据下列句子及所给单词的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写出各单词的正确形式。(必做题)

1.There are many a_____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take part in the tennis tournament.

2.The reporters are discussing the big e_____ which have happened recently.

3.We hope Liu Xiang will be the 110m hurdles c_____ again in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Ⅱ Review the text. (必做题)

The Williams sisters were born in a poor and dangerous area of California. It was full of _______________. Finally, in 1991, the sisters' family moved to ________. When they were young children, their father started to train them hard to _____ each other. Their mother taught them at home so that they ______ while developing their __________. Today, both sisters are ___________ at college. They have already expressed ___________ in working in it after their tennis careers come to an end. The sisters' road to success has been _________. They have won in many big________. Has tennis ever _________ between the two sisters? Fortunately,no.

Ⅲ Writing(选做题)

Voice your opinion

Key words:

这种设计方法可使优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给中等生和学困生上进的机会,激发其求知欲。

三、个别化教学的意义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4

单元模块化教学应该体现“整体性、活动性、开放性、主动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从整体策划单元教学出发,着力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全力开放学习场所,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努力寻求学科自身和学科间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培养,同时将分散各篇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聚“点”成“块”,使学生能够体验作者情感并将情感内化为自身行为的能力。

学案式教学,首先要明确学案的真正内涵,所谓学案,简而言之,应该是为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学习过程设计。它包括学习目标设置、学习内容解析、学习基础评估、学习策略设计、课前预习方案、课堂学习流程、课后反思总结等环节。

学案编制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编制的应该称之为导学案,二者不能混淆。

学案式自主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及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协作学习(讨论和交流),并引导他们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面发展。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编制学案,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体系出发。对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学情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对单元教学进行模块化的设计,从而明确提出每篇课文学生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完成预习,做好问题记录。根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质疑辩论;教师适时点拨,精讲释疑,同时设计评价方式,适时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及时调整教学流程。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新教材编排的类聚原则,基于课程标准的解读,确定单元学习目标。通过一至两篇课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的示范点拨,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单元中其他课文。并将阅读鉴赏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将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从语文学科的整体性和系列性出发,精简教学环节,缩短教学进程,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益,真正做到“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下面以人教版必修一“写人记事散文”单元为例。

一、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鉴赏散文的主体要求是:

1.“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通过指出写作顺序、说出详略、划分层次来理清文章思路,通过归纳文章段落要点和文章结构特点包括线索、照应、过渡等来概括文章中心意思,从而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是要帮助学生结合作者和作品的时代社会背景,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能够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文本作出个性化的、合情合理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质疑。

3.“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就是要指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语句和自己喜爱的细节、场景描写、以及重要的抒情议论段落,体会作者在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评价质疑、展示分享。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回忆性、纪念性的文章。这些课文都包含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揭示了人生哲理。归根结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写人记事散文的一般特点,掌握学习这类文本的一般方法和切入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刚刚学习完了第二单元“古代叙事散文”,知道了解背景知识对理解文本的重要意义,着重训练了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对学习本单元有帮助。同时,在第一单元“现代诗歌”中运用的在反复阅读中,发挥想象,品味语言,从而感受溢于作品中真情的方法也对学生学习本单元有帮助。

2.学生在第二单元中,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理解掌握大量的文言知识,容易疲倦。本单元三篇文章要么写悲惨忧伤之事,要么写名人趣事,学生易于读通文本。

三、教学目标

1.独立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

2.明确本单元三篇写人记事散文在选材上的典型性、深刻性及真实性等特点。

3.通过分析典型事例等方法,了解文本中主要人物形象特点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通过品析语句,体会语言表达效果,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评价。

5.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字典、网络等工具,独立疏通整理文本中相关的字音、字形和词语;了解作品所涉及的作家及相关背景知识,做到知人论世,为分析理解作品做准备。

6.学生能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按照单元要求独立完成每课的“自主预习成果记录案”;能够掌握常用的梳理文章思路的方法,如按照时空变化、情感变化、事情的发展、描述角度变化等;能够理解在写人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典型性格,选择典型的材料,了解选材与写人的关系。

7.通过品析文本,掌握运用描写、对比烘托等写人的常用方法。

8.通过阅读品评,感受语言的表达效果,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培养高雅的艺术趣味。

9.通过鼓励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对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进行个性化的评价,来帮助学生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四、评价方式设计

1.通过查阅每课的学生“自主预习成果记录案”,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2.通过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梳理本单元字词等基础知识,形成测评卷,限时检测,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情况。

3.通过片段作文写作一,检查学生对选择典型材料来突出人物主要性格的方法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确定其一个典型的性格特征,能够选择典型恰当的材料来写。

4.通过片段作文写作二,在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选择典型材料突出人物典型性格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在写人时对描写、对比、烘托等方法的掌握情况。

5.通过学生自学读本上的《怀李叔同先生》《金岳霖先生》《普通人》三篇文章,检查学生对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一般方法和切入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材处理

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掌握梳理文章结构思路的一般方法,了解写人时要选择典型材料突出人物典型性格,并学会运用描写等方法让人物形象生动、品析语言。

2.难点:将学习写人时要选择典型材料突出人物典型性格,要学会运用描写等方法让人物形象生动等。

3.补充资料:读本《你的微笑》中“高山仰止”“芸芸众生”单元中的文章。

六、学习流程

(一)师生共同研读单元提要,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了解本单元主要的学习方法。明确学生在自主预习时要关注的知识点,即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二)确定学习本单元的课型

1.单元导学课。以教师为主导,编制导学案。师生共学《记念刘和珍君》,联系单元学习目标,讲方法、讲思路、讲要点,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解决本单元所遇到的问题;

2.单元群学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小狗包弟》,以小组为单位编制学案,学生运用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学到的方法开展组内互学,全班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点拨,评价总结。

3.单元自学课。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自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生独立编制学案,组内释疑,全班展示,分组质疑,学生相互补充、评价、总结。

4.单元写作课。设计片段作文,当堂完成。要运用单元所学立意、构思、选材和语言特点、写作方法,进行及时演练,做到读写结合,要有目标、有要求、有反馈。

学习《记念刘和珍君》后,完成片段作文一: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确定其一个典型的性格特征,选择典型恰当的材料来写,300字左右。

学习《小狗包弟》后,完成片段作文二:发挥想象,补写“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他......”的情节,300字左右。

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后,要求运用本课中学到的抓住细节描写来写人的方法,修改作文片段一或者片段二。

(三)按照学习目标,学生自主预习,完成“自主预习记录案”。

(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学习目标,合作学习“自主预习案”中涉及的相关知识,解决部分疑难问题。选择本组准备在全班讲解的知识点,分工合作,按照要求制作学习案。

(五)教师审核各组的学习案后,由课代表排版印发。

(六)学生全面预习下发的学习案,研究针对本组知识点的讲解方法,准备全班交流展示。

(七)基于学生自制的学习案,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展示,互动质疑。

(八)师生共同总结。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案例 生活与哲学 采集 趣味

课堂教学需要有趣的案例。而对于案例材料的采集,我们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或经典题例中的只言片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在寻求更广泛、更多元的案例来源的基础上,选取有趣又恰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的精髓。

一、关注日常生活,思辨标语口号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撷取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学生最熟悉的标语、口号来拓展教学是有效且必要的教学模式。由于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标语、口号学生都耳熟能详,所以,基于标语、口号所进行的课堂教学容易使教学双方形成认知上的共鸣。

放眼日常生活,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标语口号随处可见,能够援引进课堂的资源非常丰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是特殊历史时期的口号;"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是我们用以鼓励自我和他人的口号;"态度决定一切",这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使用频率极高的一句口号。而这些口号都是我们哲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材料。当我们引导学生思考:想到就一定能做到吗?态度真能决定一切吗?学生会很容易的做出正确的判断。以此为基础,我们感受到"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在区别以及现实意义。

当然,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现成的标语口号并不等于即用的教学资源,对于纷繁复杂的标语口号我们应有准确的视角切入以及必要的剪裁加工。具体说来,就是在标语口号的选用上,我们应结合教学实际做到讲求时效、关注目标;用力思辨、适度引伸;启发思维、注重探索;增加趣味、生动表述;贯穿主轴、实现回归。当今天我们仍秉承着"大纲为纲,书本为本"的教学思想时,我们不妨关注生活中的标语口号,从中挖掘出我们生活中最熟知、最平凡、最朴实的生活细节来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

二、感受流行音乐,体味歌词魅力

流行歌曲在当代中学生中很受欢迎,学生往往一听就会,对歌词的熟悉程度不亚于课本知识。利用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生活与哲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材料,学生喜闻乐见,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授"主观唯心主义"时,阿杜的歌词"我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就是最恰当的材料。教师可以给学生设问:闭上眼睛天就真的黑了吗?学生定然回答不是。如此一来,既能解释什么是主观唯心主义,又能揭示唯心主义哲学的不科学性。在讲授"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时,李宗盛的歌词"当你发现时光是贼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就是最适合的材料。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时光匆匆,世界在永恒的变化发展的,而且能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在讲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时,"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歌词就是最好的佐证。

当然,流行歌曲数量庞大,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在选用歌词时要精挑细选,准确定位歌词中的哲理,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三、善用广告语言,灵活思辨哲理

"广告语言"是我们生活中不太留意但同时又传播最广的一类语言。这类语言弥漫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广告语言,中学生不仅不陌生,甚至对此话题还如数家珍般的滔滔不绝。正因为如此,让广告来为书本知识"做广告"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有着独特的效果。

在选取广告语言时,教师不必专注于对某类商品的评价和介绍,而应该是选他山之石,可以攻哲学之玉。"广告语言"对于教学内容的指示,这在《生活与哲学》一册的教学中体现尤为突出。2013年"双11"购物节,有一则广告:一位女士在鞋店试穿鞋子,她的同伴问她好看吗,她说过几天更好看。为什么?过几天淘宝网会打折。过几天,鞋子的价格会变。这正好教育学生,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

像这样的广告,可以说是俯拾皆是,只要我们认真选取,定能为我们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的乐趣。

四、巧取哲理故事,体悟哲学生活

《生活与哲学》这本教材之所以把"生活"二字放在"哲学"之前,就是因为哲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思考。生活中有很多哲理故事,有趣味,学生也乐于接受。如果能从这些故事中选取适合《生活与哲学》教学的材料,在课堂上加以运用,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用"玫瑰与刺"的故事,讲授"矛盾"的问题。

一对孪生小姑娘跟随她们的妈妈走进玫瑰园去玩。不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过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回来对母亲说:"妈妈,这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都有花。"母亲听了深思起来......我们可以讲授: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承认矛盾,还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扑克问题。世间万物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拓展,告诉学生:同学之间相处也要正确看待别人的优点与不足。欣赏别人的优点,正如孔子所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诸如此类,有趣又形象的故事数不胜数,只要运用得当,就是我们《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宝贵财富。

总之,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而理论和生活往往"一墙之隔"。只要用心,生活中可以用来讲授哲学的趣味案例俯拾皆是。同时,其它学科的知识,也可以用来为哲学教学服务。那么,趣味案例的采集也要打开思路,不要局限于课本,变成"本本主义"。

只要我们对生活经验采取广泛的提炼,我们就能发现用之不尽的教学宝藏。而取得了趣味案例后,其最终目的就是使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指导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自身的"创造性",将生活中的点滴案例汇聚到政治教学中来,让《生活与哲学》课堂真正变得鲜活和高效,也充满趣味、快乐。

参考文献:

[1]王晓岭:怎样写歌词,人民音乐出版社

[2]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高中政治;案例资源;收集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127

一、前言

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时,运用合适的教学案例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精彩,也能够使课堂导入更加自然,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掌握。而从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看来,在高考的“重压”之下,部分教师单一地将“在高考中得到高分”当作政治教学目标,一味地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对学生实施“灌输式”教学,忽视了案例教学资源的合理应用,致使理想的政治教学效果难以实现。因此,高中政治教师需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方法进行更新,从多个途径对教学案例资源进行收集,并将其合理运用到课堂中,使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

二、对教学案例资源进行多元化、多层次收集的途径

1. 注重新闻报道的关注,丰富教学资讯

新闻报道具有时效快、共享度高等优点,将其引入到高中课堂教学中,可使政治教学与现实社会更加贴近,可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政治知识运用在实际性问题的解决中。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途径日渐丰富,教师、学生接触新闻的途径越来越多,时事资源十分丰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对时事新闻进行收集与整理,将其合理运用在政治课堂中。例如,在爱国思想的教学中,引入关于里约奥运会的新闻报道,在政府职能的教学中,将近期关于贪官落马的报道引入,在国际社会的教学中,将关于近期出访的新闻引入,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性的新闻事件中发现政治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政治水平的有效提升。

2. 注重平面媒体的浏览,感悟生活智慧

现阶段,平面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上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对高中政治教学活动进行组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筛选,选择合适的资源,并将其合理融入到政治教学中。对于蕴含着深刻含义、与教学比较贴合的文章,可直接将其与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道理进行感悟,实现学生道德品质的有效培养;对于一些小故事,可在课前导入环节引入,以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吸引,使教学效果提升;对于时事的报道,可对其进行收集与整合,将其运用到时政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对政治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3. 注重广告语的辨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广告语随处可见,对于一些独具特色的广告语,学生不但耳熟能详,而且对其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积极地将这些广告语引入,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更感兴趣,帮助学生对相关政治知识点进行理解,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哲学》的“矛盾”教学中,教师可将特仑苏的广告语引入,“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这一广告语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这一错误与“白马非马”有很大的相似性。引入这一案例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运用这些思想自主发现生活中的类似案例,使学生政治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4. 注重名言古训的积累,增强人文气息

在高中人教版政治课本中,几乎每一课中都有相应的名言或古训,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解释或呼应。在具体的教学中,除了运用这些名言古训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其他与知识点相关的名言或古训的收集,帮助学生对政治知识点进行透彻理解,使政治课堂上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比如,在“中华文化精神”的教学中,教师可大量将优秀的古诗词、先哲故事等引入,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文化的绚烂多彩,使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并主动承担起对这些优秀文化进行传承的责任。

5. 注重其他学科知识点的应用,实现知识的融通

在高中教学中,政治教学与其他教学有紧密的联系性,实施教学时,教师可将相关的历史知识引入。例如,在实施哲学的一些观点、思想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历史知识,把老子、朱熹等人的历史故事、观点运用到其中,也可将数学中的“必然事件”“偶然事件”等引入,还可将生物中的“种瓜得瓜”与“基因变异”等知识点引入,将各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对政治知识点进行理解与掌握,而且能够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融通,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学案例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教师需要从多种途径对教学案例进行收集,并进行相应的整合,将其合理运用在教学活动中,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充实,促进高效性政治教学的实现,从而使学生的政治水平得到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娜丽.信息资源促进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案例设计[J].活力,2015(9).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7

《经济法》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要求理论基础夯实,综合性较强,涉及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等方方面面,内容庞杂,知识点多且零散。面对严谨枯燥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理论基础差、自制力不足,容易产生厌反情绪。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就曾指出:“教学方法最优化程序中一个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是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使之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学生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职作为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类型,主要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理论够用”为尺度,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结合作者本身的教学实践,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融入了一体化分小组案例教学模式,并创新性地采取了“1+1+1”三方考核评价系统,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点看法,供探讨与交流。

一、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经济法》课程内容庞杂,与会计专业契合度不高

在高职院校的《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涉及的法律种类较多,内容庞杂,但课时却非常有限,少的仅有42个课时,因此在课堂上无法同时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只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高职学生普遍对基本的法律、法?没有足够的了解,这样就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吃透法律的基本原则、精神以及各单行经济法条文。另外,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普遍采用不分专业、授课内容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并没有突出其与各自专业的结合,无法体现学生在本专业基础上的法律优势,这也往往使得学生在心态上,习惯于将经济法当成非专业课程对待,忽视其重要的地位,加之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所以学生学习热情也不高,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二)《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普遍缺乏条件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但目前的高职院校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仍以教师单方面灌输、学生被动接收为主要形式,教学上更是偏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法条的讲授,这是典型的“灌输式教学”。因此,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性难以实现。更为突出的另一方面,是普遍都缺乏可实践的教学条件,这就导致一些事务所咨询、实地法律调研、模拟法庭等实践教学方式很难开展,其结果就是,学生虽然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但并不能因此解决实际生活工作中的经济法相关问题,不利于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经济法》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目前的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仍以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为主,缺乏专门针对该课程特殊性做出的新尝试和新探索。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考核不能仅仅体现在对法律概念、法条的背诵记忆上,更高层次的考核应该是体现在其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化、过程化的考核思路,瞄准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注重分析能力测试,进行综合考评。

二、一体化小组案例分析与“1+1+1”三方考核评价体系的教学思路

美国法学家霍姆斯在《法律之路》一书中提出:“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一个个的案例就是人类法律生活经验的结晶。这说明了具体案例对于学习法律的重要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在《经济法》课堂中运用了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但是非一体化的分小组案例分析方法过于零散,无法实现《经济法》课程中各章节知识点的串联,且容易造成学生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的短视。而基于一个统一的企业背景下的一体化案例分析,能让全体学生有身临其境融入企业经济环境中,去实践经济法的运用,真正地做到寓教于学、工学结合的目的。

其次,对于一体化分小组案例分析实施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学生评价配套体系改革。此前,《经济法》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仍以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为主,且平时成绩部分,也都依靠任课老师的主观印象给分,有失公允。哪怕是课程中运用了案例分析后的评价,也是单一的由教师评分作为考核评价,这个是比较片面的。因此,本文作者在这里引入“1+1+1”三方评价系统,从组内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三个角度均衡地去评价学生的一体化案例分析成果,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大家地积极性,也有利于公平地打分。

三、一体化小组案例分析与“1+1+1”三方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路径

(一)教师需要研究一套用于小组一体化案例分析的背景资料

教师需先根据所教授的《经济法》课程章节内容,即哪些章节可以进行分小组案例分析,再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研究一套适用于分小组一体化案例分析的背景资料。本文作者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当下非常热门且深受学生喜爱的一档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作为一体化案例分析的背景,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安排的相关知识点任务,结合背景知识,模拟甚至演绎相关的案例,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强化知识点,实现真正地寓教于乐。

(二)对《经济法》课程学生划分小组。

在《经济法》课程的第一堂课上,就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根据男女比例、性格差异、能力层次等不同的指标,科学地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组长,对该组的案例分析进行统筹安排,同时通过抽签,决定各个小组案例分析的顺序。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成员分析目标任务、制定实施计划、分工实施任务。这样能保证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将合作与竞争机制有机结合,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

(三)课堂一体化分小组案例分析实施

根据课程进度和分组顺序,每个组会在下堂课前知道本小组要围绕此展开案例分析的知识点。比如,教师本次课堂上讲授了关于“公司法”中“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知识,那相应小组成员就要围绕这个大的范围,以“奔跑吧兄弟”为案例背景,构思相关的案例,将跟“有限责任公司”相关的知识点嵌入其中。案例展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小组成员可以选择根据各自分配好的角色,对案例进行演绎分析,也可以通过PPT的展示讲解,进行案例分析。

该环节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可以指引他们如何有效地去组织案例,从哪里查找相关的案例资料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还应注意提示学生注重团队配合,培养整体协作能力,当然,如果出现有的学生浑水摸鱼,搭便车的情况,需要与该学生及时沟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适当的约束。

(四)开展“1+1+1”三方考核评价

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案例分析课堂教学,在最后的呈现过程中,肯定会有做的出色的可以让别的小组学习借鉴的地方,也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最后案例分析结束后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会邀请别的小组的成员对该小组的案例分析发表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教师要对案例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同时对凌乱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考核评价摒弃了一贯的教师单方评价原则,引入“1+1+1”三方考核评价体系,分为组内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分别对学生的参与态度、参与能力和完成状况进行评价。最后,通过50%的组内自评分数、25%的小组互评分数和25%的教师评价分数,作为学生最后的平时考核分数。

四、实施总结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8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方法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项新颖的教学方式,针对高中地理课程而言,便于教学问题的直观展现,加强对地理知识内容的分析,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建构。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意识到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将地理知识与相关案例要点相互融合,强化地理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内在本质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在学习任务优化设计、问题思考创设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还可应用案例教学法,强化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故此,文章将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对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方法展开分析,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重要的教学建议。

一、利用案例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教学法可应用不同的形式展开,所发挥的教学作用也不尽相同。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地理知识难度逐渐加深,特别针对较为抽象的知识内容,地理教师可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展开,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难题,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1]。与此同时,高中地理教师在更新与转变传统教学思想的同时,不断尝试新颖的教学方式,利用案例教学方法,融入新颖的教学元素,便于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目标。将地理知识形成有关的教学案例,就是一次教学创新的伟大尝试,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实践中引用多个知识内容,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便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相比单一的知识分析,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更加明显,有利于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强化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效果。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促使高中地理知识更加形象生动,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为此,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案例教学法,构建高效地理课程,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变成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帮助学生消除认知上的障碍。通过利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此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达到增强实效的教学作用。以人教版《人口的数量变化》为例,由于我国人口逐渐由西部向东部沿海区域发生转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此节课知识内容,地理教师可利用案例教学方法,引用孔雀南飞的实例,为学生构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掌握实际生活中空缺的生活习惯,联想人们迁移的规律特点,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们往东部沿海区域迁移的内在意义。

二、利用案例教学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优势十分多元,不但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效率,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地理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开阔学生地理学习视野的主要路径。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地理现象作为教学载体,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一类型的地理规律,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突出地理学科学习的实效性。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相对复杂多变,但是由于教材篇幅有限,知识内容只能浅层次介绍,针对值得探究分析的地理问题,无法深入探究[2]。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扩展,引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激活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学习中,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案例教学方法,融入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的同时,还能扩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与掌握地理知识,体会到地理学习的魅力。案例教学方法是有利于强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高中地理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将教学内容与教学实例相互连接,发挥案例教学法的导向作用,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奠定良好开端。高中地理教师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需要扩展延伸不同的内容,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为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内容起到辅助效果。高中地理教师可通过有目的性、有组织性的选取案例内容,将案例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地理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使学生收获更多,实现地理教学的预期目标。以人教版《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为例,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十分有限,难以切身体会全球各地的国家文化与居民特点。此时地理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在课下借助互联网为学生搜索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将其引用到案例教学之中,将枯燥单一的知识内容,转变成形象真实的视频动画,便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印象,使学生通过领略世界各地的国家文化、居民特点,开阔自身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实现地理教学预期目标。

三、利用案例教学法,实现开放式教学

案例内容的选编是展开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案例内容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案例内容的选取要想突出其案例的思辨性特征,才能让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中,拥有充足的学习空间,进行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3]。为此,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前精心编选案例内容,具体方法如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地理教材中已经拥有的案例内容,通过案例间的相互融合,实现开放式课堂的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地理教材更加多元化,对于一个知识内容的讲解,常常可应用不同的案例。另外,高中地理教材中都是十分典型的案例,这些案例和教学内容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学生只需要分析案例内容,即可了解地理知识,强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材案例的应用。第二,视选取学生熟知的案例内容,相比于地理教材中已经拥有的案例,大多数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案例的熟知度更高,也了解其有关的背景内容。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应用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出发,为学生选取耳濡目染的案例内容,加强教学案例和知识原理的相互融合,使学生快速投入到角色之中,让学生全面把握地理知识内在本质,感受到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地理教学的预期目标。以人教版《产业转移》为例,教材中引用的案例主要以“东南亚地区”为例,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大了学生理解分析的难度。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法,引用学生较为熟知的长江三角洲等区域纺织工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案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四、利用案例教学法,强化问题的解决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只是片面地“讲案例”,通过细致整合与耐心讲解案例内容,不仅与案例教学的目的相悖,还深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误区,此种教学方式和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应该重视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达到“用案例教”的效果。其中,“用案例教”主要针对以案例作为学习导向,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4]。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案例只是教学媒介,并非教学的侧重点,也不需要让学生多加留意和具体掌握,只需要利用案例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内在本质,学会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案例作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突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趣味性、有效性的作用特点,为学生构建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地理课堂之中,激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上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并非案例内容的具体掌控,而是在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迁移、锻炼与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启迪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强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与分析能力,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地理学习基础,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强化加以重视。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意识到案例教学方法的必要性,更新与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认知思想,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方法,为学生耐心讲解地理知识,选取与教学内容相符合、满足学生认知规律的案例内容,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所在,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水平.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35):296.

[2]张勇.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82.

[3]刘春雪.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青年,2019(22):151.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9

由于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是由地方政府(省或省以下地市政府)举办,其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财政拨款,使得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呈现出明显的地方化特点,其服务面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均主要以满足地方需求为出发点。而本地化案例教学工作的开展恰好有效地契合了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发展地方化的需求,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江苏苏北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对高水平人才缺乏吸引力,导致苏北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难以获得有效的、持续的人才队伍支持。鉴于此,徐州工程学院作为由徐州市政府举办、江苏省与徐州市共建的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坚持“立足徐州、面向苏北、服务江苏”的服务定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实践性人才,重点围绕徐州市和苏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成为徐州工程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开展本地化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 实现服务地方化目标的必然要求

本地化案例教学可以及时、迅速地将与地方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等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不但为学生全面、广泛、及时地了解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情况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兴趣、意识和能力,促使大学生主动融入并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如内蒙古财经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坚持以内蒙古的优势产业为出发点开展本地化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内蒙古的产业结构及企业情况,有效激发了学生服务内蒙古的兴趣和意识[1]。因此,开展本地化案例教学是实现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化目标的重要举措,它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联程度将直接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化目标的实现程度。

2 提高案例保障效率的重要方式

在案例教学工作中,有效、持续的案例保障和更新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案例教学不得不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地缘关系、人缘关系等因素,教师更加熟悉本地情况,人脉关系也更为丰富,更易获得所需的本地化教学案例[2],为本地化案例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案例支持。

3 提升案例教学效果的必然举措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生源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生源本地化特点,即“本地生源为主,外地生源为辅”,来自于本地行政区划的学生数量远大于其它地区的学生。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生源结构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在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开展本地化案例教学对于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因为本地化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案例教学活动的兴趣。据“驻徐高校大学生对徐州地方文化的关注度”调查可知,65%的大学生想或很想了解徐州特色文化,70%大学生表示愿意参加政府或学校组织的有关徐州特色文化的活动,76%的师生希望增加有关徐州文化的资料[3]。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本地信息的获取具有更为浓厚的兴趣,而本地化案例教学的开展恰好有效期契合了学生的这一需求,更易引发学生的兴趣点,提高本地化案例教学效果。其次可以全面提高案例教学的可理解性。本地化案例教学所选用的案例主要来源于生源所在行政区域,案例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方面与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同或相似,有效避免因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差异所造成的对案例理解的偏差,使学生能更加准确地分析、理解本地化案例。最后可以充分提高案例教学的可参与性。由于是本地案例,学生可以通过到案例发生地调研、与案例有关的人员交流等方式亲自参与案例教学,在学生与案例之间能形成有效的共鸣与互动,激发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案例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4 满足实践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实践性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在人才的培养中除传统的理论教学外,更强调应用性教学,实践性和应用性、技术性一起构成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毕业生与传统的本科毕业生的重要区别[4-5]。本地化案例教学的开展,使学生能直接将所学理论应用到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有效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的能力。因此说,本地化案例教学是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践性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实施本地化案例教学措施

1 科学定位本地化案例教学

由于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主要来源于专科院校升格或独立学院转设,案例教学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在教学体系中缺乏合理定位。为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本地化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科学界定本地化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积极调整课程设计方案,妥善处理好本地化案例教学和其它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积极稳妥推进本地化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

2 构建基于网络的本地化案例教学平台

自从哈佛商学院院长克拉克首创计算机模拟教学以来,国际案例教学模式正逐步发生变化,以网络平台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国际案例教学的发展方向[6]。同时随网络技术的发展,由其所催生的QQ、微博、微信、E-MAIL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常用的信息交流方式。因此说构建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其所催生的信息交流途径为基础的本地化案例教学平台,不但是满足案例教学模式和学生信息交流方式转变的需要,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案例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7]。

3 积极开展本地化案例资源库建设

本地化案例是开展本地化案例教学活动的基础,高水平的本地化案例资源库的构建就成为本地化案例教学必须完成的核心工作之一[8]。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要完善本地化案例资源库建设组织保障体系。构建由学校教务部门牵头、由二级学院(或系)相关人员所组成的本地化案例资源库建设机构,统一组织实施本地化案例资源库建设工作。其次要明确建设规划。以本地化案例教学需要为出发点,以本地经济文化发展特点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本地化案例资源库建设规划,明确本地化案例资源库建设工作内容、进度、人员分工和职责等一系列内容。再次要根据本地化案例资源库建设需要设置专项经费,为本地化案例资源库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最后要完善奖惩制度。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在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的基础上,根据规定给予奖惩,以督促工作人员能按计划完成所承担的工作[9]。

4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承担着培养实践性人才的重任,但由于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组建历史不长,大量教师是从承担专科教学上升到本科教学,同时具有较好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专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对内培养和对外引进、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本地化案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本地化案例教学工作需要。首先,要积极实施本地化案例教学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在本校教师中选择素质高、具有一定案例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构建本地化案例教学骨干教师队伍,为本地化案例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的师资保障。其次,要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根据本地化案例教学工作需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实现本地化案例教学师资队伍的有序扩张。最后,要积极开展教师外聘工作。根据本地化案例教学工作需要,开展校外专业人士资源库建设,打造本地化案例教学师资队伍补充体系,满足本地化案例教学对师资队伍多元化的需求。

总之,开展本地化案例教学工作不仅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案例教学的需要,更是实现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任务的重要措施。因此说积极开展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本地化案例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对于全面推进本地化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案例教学水平,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和服务目标都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文武.工商管理专业本地化案例教学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1(1):49-52.

[2]李兴旺.“本地化”案例教学的探索:实践与认识[J].中国大学教育,2011(5):59-61.

[3]郭琪,都平平,李雨珂,齐玉涛,王磊.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文化的实践与创新模式探析:以徐州高校图书馆服务本地文化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6):84-89.

[4]李尧远,王东霞.高校应用型文科专业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评论,2013(1):105-107.

[5]许进杰.实践案例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2013(3):60-61,59.

[6]李永山,田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法管窥[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7-80.

[7]汤宗礼.网络平台在高职思政课案例教学中的应用:以QQ空间为例[J].职教论坛,2013(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