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系统技术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07 14:59:24

系统技术论文

系统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化技术;故障;物联网

引言

电能作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能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不当也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现阶段,很多人们没有意识到电能的正确使用方法,造成了电能的浪费,严重时,会威胁到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近几年来,由于电能知识的大力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有关电能的知识,用电时出现的问题也与过去相比有了大幅度的降低。由于人们对于电能的利用量大幅度提升,这就导致了电能的运输量要求增加。因为人们用电量的突然增加,电线的传输效率在短时间内没有得到提高,这就导致了电路短路现象发生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能的运输效率。

尤其是工业改革之后,电能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涌现。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智能化技术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电力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结合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更大程度的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1与智能化有关的技术

我国的智能化产业发展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利用智能化技术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上很多的难题,更高效地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以下是我们对与智能化有关的技术的分析:

1.1精密加工技术

精密加工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提高工业项目的精准度,完善其中的不足。电能产业是一项十分要求精准度的产业,在一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精密加工技术是电能产业的核心。由于我国科技水平突飞猛进,很多人们还不了解精密加工这一项技术,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精密加工技术只与高精尖的工程项目挂钩。其实,在各行各业,都会对这一项技术进行应用,通过最近的调查显示,很多工艺项目,由于使用了精密加工技术,项目的失误率大大的下降。有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本领,掌握精密加工技术,与时代接轨,推动我国电能产业的发展。

3.2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

电能产业是我国基础产业之一,与很多其他的工程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在电能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创新的重要性。

2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2.1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故障中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对于电能产业的完善的作用非常大,相关的设计人员要提高有关方面的关注,不断完善相应的技术,提高人们用电的质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保障。由于我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保障,很多人都拥有了教育的机会,这种现象使得我国的人才市场越来越丰富。与制造产业有关的人才在最近几年来数值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制造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应人才的努力。除此之外,技术的更新也为制造业的进步提供了一定的好处。根据对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技术的综合应用已经成为了现在制造业人才主要采用的方法之一。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失误。不同的产业需要的条件不一样,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针对自己负责的制造产业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的制造方案,应用新兴技术。智能化技术与电能产业的结合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进步,可以有效地修复电力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

2.2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控制中的应用

为了促进我国电能产业的发展,首先需要培养相应的人才,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来让其得到发展的基础;同时对现有的资源进行统计和整合,向工作人员进行资料的传达,除此之外,要制定相关的战略规划,有计划的我国电能产业的发展进行推行,政府部门应该对相关的企业进行鼓励,定期的进行监管,进行资金方面的支持。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电能工作的效率,减少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不管是哪项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安全监管的应用,安全是技术发展的核心。同样的,在电能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制定相应的体系。目前我国电能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经过前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现在我国与电能产业有关的工作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很多故障非常常见,这也给电能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尽早地完善我国电能产业的发展,相关的工作人员就要及时分析数据、监控数据,提高检查力度,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电能的质量,推动我国电能产业的不断进步。

3智能化技术

我国的智能化产业发展较晚,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推动智能化技术在电能产业中的应用。一下我们就智能化技术的使用展开讨论,具体的步骤分为以下几种:

3.1数据采集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绿色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国的电能行业在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目前,主要采用的资源管理方式是集中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现在市场的发展需求,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完善评估体系,顺应时代的发展,选择适合的评估体系,除此之外,要对电能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提高电能使用的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在对数据进行采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周围环境的情况,除此之外,现代智能化电力系统携带方便,在各种场所都可以进行使用,智能化系统的使用可以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提高工作的效率。

3.2数据分析及故障处理

由于我国相关技术的起步较晚,在一些要求技术的操作上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发展空间。很多情况下,电能使用的安全性没有得到保证,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减少出现失误的可能,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技术的监督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电能使用的效率。

4结束语

近几年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发展,经济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目前我国电能使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经过前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现在我国与电能产业相关的工作当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很多故障非常常见。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技能,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推动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胡晓月.基于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18):114.

[2]王明伟.基于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应用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5(24):89-90.

[3]禹朝森.探讨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智能化技术的运用[J].电子世界,2016(19):47.

系统技术论文范文2

1.1PDH光纤通信在铁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光纤通信技术之所以在铁路通信系统里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当前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划分十分精细,在各个铁路通信系统里都会使用相应的光纤通信技术,达到最理想的通信效果。PDH光纤通信作为十分重要和关键的方面,能有效清除铁路通信系统里存在的隐患以及漏洞,确保铁路通信系统的正常与稳定。但PDH存在标准不一、复用结构过于复杂以及网络管理功能较弱的问题,所以其难以得到长远、有效的发展。

1.2SDH光纤通信在铁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SDH光纤通信在铁路通信系统里的使用解决了PDH光纤通信使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让铁路通信系统更加稳定和流畅。借助SDH设备构成的具备自愈保护作用的环网形式,能在传输媒体主要信号中断的时候自动利用自愈网及时恢复正常的通信状态。相较于与PDH技术,SDH技术有四个显著优点:一是网络管理能力更强;二是比特率和接口标准均统一,让各个厂家设备间的互联成为了可能;三是提出“自愈网”这一新理论,能在传输媒体主要信号中断时及时恢复正常;四是运用字节复接技术,简化网络各个支路信号。鉴于SDH光纤通信技术有诸多优点,所以在铁路通信网发展规划里,已经明确提出了要着重发展基于同步数字系列(SDH)基础上的传送网。就以xx铁路为例,该铁路基于新敷设20芯光缆里的其中4芯光纤基础上,开设SDH2.5Gb/s(1+1)光同步传输系统为长途传输网,在铁路的相应经过点均设置了SDH2.5Gb/sADM设备,并借助622Mb/s光口同接入层传输设备相连,发挥上联和保护作用。此外,还借助2芯光纤开设了SDH622Mb/s(1+0)光同步传输系统,将其作为当地的中继网,并在铁路相应经过点以及新开设的各个中间站和线路新设置了SDH622Mb/s设备。

1.3DWDM光纤通信在铁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DWDM光纤通信技术是借助单模光纤宽带与损耗低的特点,由多个波长构成载波,许可各个载波信道能同时在同一条光纤里传输,如此一来,在给定信息传输容量的情况西夏,就能降低所需光纤的总量。使用DWDM技术,单根光纤能传输的最大数据流量可以高达400Gb/s。DWDM技术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其协议与传输速度是没有关联的,以DWDM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可以使用IP协议、以太网协议、ATM等进行数据传输,每秒处理数据流量在100Mb~2.5Gb之间。也就是说,以DWDM技术为基础的网络能在同一个激光信道上以各种传输速度传输各种类型的数据流量。当前,在国内铁路通信网里DWDM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沪杭-浙赣铁路干线就是国内第一条使用DWDM光纤传输系统的铁路。此外,京九、武广等铁路的DWDM光纤传输系统也在建设与使用中。就拿京九铁路来说,京九铁路线使用的是具有开放性的DWDM系统和设备,能兼容各种工作波长以及厂商的SDH设备。波道数量为16,波道速率基础为每秒2.5Gb,借助京九线20芯光缆里的2芯G.652单模光纤,使用单纤单向传输的方式,也就是说相同波长在两个方向上都能多次使用,光接口满足ITU-TG.692协议的标准。

2结语

系统技术论文范文3

1.1常规控制系统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及微处理机的单晶片控制系统具有控制系统体积减小、节能、可靠性提高,尤其是对群控、通讯等复杂电梯控制功能更具优越性。可编程控制器(PLC)的程序编辑采用易学易懂的梯形图语言,且具有控制灵活方便、可重复使用、程序记忆体与外部输出容量可弹性扩充、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能与电脑连线操作等特点。

1.2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

电梯控制系统大部分都是借助电脑的软硬件结构,并搭配各式各样的感应器及预先所规划的复杂的各式操作程序,结合成所谓的人工智能。精准的监控及引导各部电梯的动作,是以模糊逻辑方法为基础。模糊理论是根据不明确的信号,通过近似推理的过程,且经过运算而得到明确的结论,类似人头脑中“过程模糊,结果明确”的思维特征。使用模糊逻辑数学分析统计法,能快速的找出任何时刻最适合的运行模式。文章主要以小型电梯控制系统为例,结合PLC控制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套结合模糊逻辑理论,将推理、判断、决策、控制等的知识思考行为,转化成为知识库及规则库储存于电脑中,再经由模糊理论法(fuzzytheory)以数值计算方法完成推论,实现于此电梯控制系统的视窗化的设计与应用。文章主要是针对电梯等待时间及搭乘时间做一完整分析,并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控制核心,视窗化图控采用Delta图控软件DeltaScreenEditor,在电脑上直接对电梯做监控引导,再经由电脑与可编程控制器的通讯连线实现完成。本系统是一种机电整合的教材,是电机、电脑与控制工程的融合,所得成果可在机电整合或科学教育中使用。

2模糊控制的理论应用与系统开发

2.1模糊控制的理论应用

模糊控制主要是在直觉和人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所需的知识库,并可看成一组决策法则,根据输入值满足系统条件(归属函数)的程度,给予一个特定值,称作grade(归属度),其范围为0~1。若完全属于系统条件时,其值为1;完全不属于系统条件时,其值为0,是传统的集合;其他属于系统条件中间的,依其所属程度给予0和1之间的任意值,这是属于模糊集合。模糊逻辑(fuzzylogic)设计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模糊化界面(FuzzificationInterface)、知识库(Knowledge)、模糊推论机构(FuzzyInference)与解模糊化界面(DefuzzificationInterface)。其中,知识库又可分为资料库(DataBase)及规则库(RuleBase)。模糊控制是以语言化控制规则为主体,为了将输入的明确值与语言化的控制规则结合,必须将输入值做模糊化处理以便对应到资料库里语言变量的论域中,再配合规则库及推论机构推导出结果。因结果仍然是模糊值,所以必须再做解模糊化工作,其输出才是明确值。文章中借助每个楼层的传感器作为取样输入,再通过步进电机的驱动模组作为输出控制。该电梯控制系统的每个模糊集合均有语性值代表其模糊含意。利用编辑软件DeltaWPLSot程序化于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内部,以达成系统的闭回路控制。

2.2系统架构

系统的硬件架构是由可编程控制器、步进电机及驱动器、传感器等所组成。系统在可编程控制器内部所完成实现的内容,可先定义误差量(E)与误差偏差量(ΔE)两轴,误差量是由软件设定的参考距离与回授距离的差值。误差偏差量的计算是目前误差En减去前一次的误差量En-1,当程序连续执行下,循环一次的时间步距Δt很短时,可视为一个误差偏差量ΔE,或称之为误差微分量ΔE/Δt。

(1)可编程控制器。

系统所使用的控制器是利用三菱公司的产品。该系列PLC在电脑通讯的模式中,其交信资料的类型分别为读取PLC元件及交信资料的交信型式和写入PLC元件及交信资料的交信型式。

(2)步进电机及驱动器。

系统所使用的步进电机及驱动器可完成实现输出距离,提供搭乘者更短的搭乘时间及更精准的楼层距离定位。步进电机的结构不论是PM式、VR式或复合式步进电机,其定子均设计为齿轮状,这是因为步进电机是以脉波信号依照顺序使定子激磁,以数字电压输入来控制其转速及转动方向。就电机驱动原理而言,将其脉波激磁信号依序传送至A相、A+相、B相、B+相则转子向右移动(正转),相反的若将顺序颠倒则转子向左移动(反转)。

(3)传感器。

系统所使用的传感器可完成实现取样输入信号,提供给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进入控制器内部做运算处理。

2.3实验研究结果

在实验研究中,各个实际楼层相互距离各为14.4cm,加入Fuzzy控制时,可测得的距离分别为14.3cm、14.2cm、14.3cm,未加入Fuzzy控制时,可测得的距离分别为13.8cm、14.0cm、13.9cm,可知经由模糊理论控制可实现精准的楼层距离定位。就楼层搭乘时间而言,加入Fuzzy控制时,可测得的搭乘时间分别为18.6sec、18.7sec、18.6sec,未加入Fuzzy控制时,可测得的搭乘时间分别为19.1sec、19.2sec、19.1sec,可知经由模糊理论控制可实现缩短的搭乘时间。进而,操作者可通过Delta图控软件进行视窗化控制。视窗中的按键,可对电梯控制系统进行模糊逻辑控制设定、楼层控制、楼层距离显示、搭乘时间显示等进行自动化设计。

3结束语

系统技术论文范文4

系统保护软件和硬盘保护卡只是单纯的保护,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对机房计算机进行科学合理分配的实用管理功能。万欣保护卡技术具有与之配套实用的大型机房管理系统和账户管理系统,可以合理分配机房任何计算机,限制无关人员使用指定机房计算机,随时监控每台机器的使用情况并相应的进行管理维护。

2万欣保护卡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

2.1安装模式和还原方式多样性

万欣保护卡技术无论是以网卡为载体的硬件模式还是以嵌入BIOS内的模式或者硬盘安装模式,它们在计算机上软件的安装和功能一样,都包括几种可灵活选择的安装模式。其一根据需要可选择不破坏系统的定制安装里面的保留C盘资料模式,这样C盘原有系统和数据被保留,但其他逻辑分区被删除,同时系统会自动把保留的C分区设置为第一个启动分区,该分区默认名称为SYSTEM,同时,您可以修改该分区名称、容量、并设置还原周期,并且可增加新的分区。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保留C盘安装时,注意原本硬盘上的剩余空间一定要大于3GB,若剩余容量过小可能会破坏原有资料的完整性。其二如果计算机中没有系统或不需要原有系统那么就选择定制安装进行重新分区模式,该模式将清除硬盘上原有的分区和数据,重新划分硬盘,所以在选择前,请确认硬盘中重要数据已经备份,否则分区完毕后将无法恢复。确认后即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合理地划分硬盘及设置分区参数。分区的模式可选择为引导分区和公用数据分区以及专用数据分区,为XP、SERVER、Linux、WIN7系统提供相应的FAT32、NTFS/HPFS和Linux文件系统模式供选择。其三是网络安装模式,在一台机器上安装好所有软件之后,将该台机器设置为服务器端,其他机器安装好万欣还原程序或插入保护卡后开机自动连接到服务器端,即可进行网络传输。万欣还原系统的系统保护自动恢复功能与硬盘保护卡相比毫不逊色。不仅和功能强大的管理系统相结合对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也可单独作为硬盘保护恢复功能来使用。操作系统的分区的还原时间包括每次、每日、每周、手动、指定日期某天和不还原等方式,数据资料分区的还原方式主要有复原、不复原、每次清除、每日清除、每周清除或指定某天清除等方式对数据盘进行操作。

2.2网络克隆、IP自动分配和系统计算机名称自动修改功能

先进的网络克隆功能是万欣系统还原系统的突出优点之一。在保证所有需要网络克隆的相同型号、一样配置的机器并且网络连接良好,将其中一台计算机按规划进行分区、设置参数,然后安装所需要各种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通过管理员身份进入万欣系统还原系统设置界面中的网络拷贝选中服务器端并启动,然后把需要网络克隆的其他安装有万欣还原系统的计算机开机,只要网络连通即可自动连接到该服务器端,当所需要的所有计算机连接完毕即可将该作为服务器端的计算机上硬盘上的所有数据(分区、参数、系统和软件)批量复制到其他的计算机上的硬盘上,实现快速、安全、完整的系统安装。万欣系统还原系统为了更好地兼容不同的网络环境和计算机硬件,实现稳定快速的网络拷贝,提供了4种网络拷贝模式,可根据不同的环境调整网络拷贝模式。众所周知,计算机系统的IP的设置及计算机名称的修改对于计算机数量众多的高校也是一项繁琐、工作量巨大的任务。特别是每学期都要对所有计算机进行系统软件更新和一些应用软件的升级和安装,还有每年两次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学校的各种考试和培训,这些都需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相对应的安装和IP配置以及计算机名称的设置修改。万欣还原系统提供了IP地址及计算机名称的自动分配功能。首先需要规划好计算机IP地址和名称的顺序,然后把最后一个编号计算机作为服务器端设置好,根据编号的先后顺序启动各台计算机,所有机器按顺序启动登录到服务器端后,切换到数据传输模式,再把光标移动到第一个启动计算机的位置上机即服务器端最末尾的位置。选择IP分配进入IP分配设置界面,设置好第一台计算机的登录编号、位置编号、IP地址、计算机名称以及登录名称,再加上网关和计费服务器地址等参数后按F10进行自动分配即可,这样任何一台机器的IP地址和计算机名称以及网关和计费服务器地址等信息保存各自机器的一个隐藏分区。这样重新启动机器后所有计算机再次连接到任意一台计算机作为服务器端的机器上时,就会按照规划的顺序进行显示,这样就可以判断那台计算机没连接到该服务端,一目了然。当所有计算机启动首次进入网络克隆好的系统时将进行按照预先安装好IP自动分配软件读取隐藏分区的信息对该机器进行IP、计算机名称等配置,计算机所有系统都是首次启动进行相关设置。

2.3独特的多操作系统功能

万欣还原系统的多操作系统功能和通常在一个引导区里安装多个操作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普通的多操作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分区和数据相互可见,而且往往容易相互损坏导致“崩盘”。而万欣还原系统的多操作系统功能是通过修改主引导区,将分区方案的信息写入保护参数保留在一个隐藏分区,相互之间是独立的不可见的。另外数据分区又分为共用分区和专用分区,共用分区所有系统都可见可用,而专用分区是指定某一个系统分区可见可用,其他系统不可见也不可用。在计算机安装相互独立的多操作系统,为计算机基础和许多专业课程的提供相适应的实验环境,相互不影响,对一些大型计算机软件可以合理分配安装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以便提高运行速度改善软件上机实验质量。

2.4万欣还原系统强大的计算机综合管理功能

万欣还原系统的网络唤醒功能采用了Wake-on-LAN规范的远程唤醒技术。该功能将已进入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的电脑,通过局域网中的服务端发送的包含其MAC地址的特殊的MagicPacket数据包从休眠状态唤醒,或将关机状态转成开机状态。网络唤醒首先要在所有机器连接到某一个服务器端后收集所有相关机器的MAC地址,才能在下次启动计算机时运用网络唤醒功能。万欣还原系统拥有强大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的机房管理服务器系统和账户中心系统,这两套系统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为机房科学化管理和上机实验师生提供账户支持。对设定的课程班指定相应的机房或具体的机器以及机器使用的时间进行科学管理,这样只有在课程班级中名单上的学生才能通过本人的账户和密码登录后使用。如果有特定人员需要使用机器,可通过管理系统对指定的机器设置免登录来使用。这样为机房进行科学、有序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平台。只要在机房计算机上设置好计费服务器的IP地址并在参数设置里启动控制与计费功能,所有使用本机房机器的人员都需要通过本人的账户登录后才能使用。账户管理系统主要负责需要在机房上课或上机实验的师生账户的建立或导入、所有机房计算机的机器编号的设置以及刷卡设备的设置等。账户管理系统的权限与系统管理员根据情况赋给其他管理员方面账户的管理。机房管理系统主要进行日常的管理,包括所管理机房计算机名称设置,刷卡设备的设置、计费费率的设置、每学期日期的设置、管理员账户的创建、每个管理员账户的权限设置等一些设置。管理系统可以为系统管理员和其他管理员根据需要提供各自所需的权限来管理系统:学生账户的修改、删除、临时班级的创建、上机学生情况的实时监控以及一些统计方面的功能。

3万欣还原系统使用的技术经验

3.1基本的安装要求

1)首先将CMOS中的SATA硬盘控制格式改为IDE格式。

2)如果采用保护卡的万欣还原系统要在CMOS中关闭掉主板网卡和PXE。

3)如果采用底层软件的模式,就要开启主板网卡和PXE。

4)根据计算机主板的BIOS版本,经过修改将万欣还原系统的底层程序嵌入BIOS中,当然也可以使用硬盘安装版,不需要修改BIOS。

5)机房中每台计算机的网络连接通畅,保证网络克隆和维护。

3.2利用万欣还原系统合理、具有前瞻性的规划硬盘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软件的升级更新频繁,随时都可能对系统和一些应用软件进行安装和更新。因此对硬盘的规划要有长远的考虑,系统分区的容量根据操作系统留出足够的磁盘空间空余,并且要留出几个备用的系统分区,暂存区最大化,充分灵活利用万欣系统提供的公用数据区和专用数据区,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专用数据分区。结合本校的实际,把计算机系统分为XP分区、WIN7分区、WINSERVER分区以及为计算机等级考试准备的考试分区,并且设置了专用数据分区以及公用数据分区。另外还为以后安装LINUX和其他需要预留的分区,当然前提要根据各自的计算机性能和硬盘大小合理规划布局。

3.3保护和监控程序驱动加载

万欣保护系统在底层设置好还原参数后,需要在已安装的所有操作系统里安装相应的万欣保护程序和监控程序,这样保护还原和监控的功能才有效。在安装保护程序的过程中会有保护卡核心安装包、AutoIP以及放机器狗模块的选项供选择。根据功能需要选择相应模块进行安装,一般要全选安装。这样就可以实现系统的自动还原、IP地址的自动修改。监控程序需要单独安装,这样就可以在管理系统的监控机上看到各个机房所有计算机的是否在用、使用者以及登录时间、使用的时间一目了然,简便了管理和维护。

3.4充分利用万欣还原系统的管理计算机的功能

万欣还原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对安装的几个操作系统分区进行软件安装的允许、屏蔽不需要的系统分区、关闭登录界面免登录等的设置,为一些特殊的使用对象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

4技术不足和未来发展趋势

万欣还原系统的应用在很多中小学特别在高校使用范围很广,在使用和实践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集成到网卡的保护卡时间长了容易出现接触不良导致功能失效,而且如果CMOS被复原或修改让主板上的网卡启动也会导致保护失效;硬盘安装版在系统安装的时候出现保护程序界面丢失,实际上底层的程序还在,只是不起作用,需要把硬盘版的保护还原的程序重新安装一下,当然这样并未破坏之前安装的多操作系统,但是这样对于初次使用带来一定的困惑;当前的系统对SATA硬盘的AHCI格式不支持只能使用IDE格式,这样硬盘本身的高性能无法利用;操作系统下的保护驱动版本太多,根据硬盘的大小通用性不好,特别是在WIN7系统下的还会出现蓝屏死机的现象,兼容性相比对XP的支持差一些。万欣还原系统今后的技术发展趋势应该是大幅度提高网络克隆的速度和网络的适应度,网络克隆过程中要快速判断网络连接情况,智能化剔除存在网络问题的计算机并继续进行网络克隆。提高硬盘版万欣还原系统的WIN7系统或以后新系统的兼容性和操作简易性,改进驱动程序,解决好偶尔蓝屏死机的现象,减少驱动程序和监控程序的所占用系统资源。丰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实时监控功能,实现对每台计算机互联网的连接的监控和控制。

5结语

系统技术论文范文5

随着挖泥船的大型化、挖深的不断增加,挖泥的工作环境从内河转移到近海,传统“钢桩定位”方式的定位系统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已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由三根弹性钢缆组成的“三缆定位”系统,相对于刚性定位的“钢桩定位”方式,在抗风浪方面具有非常巨大的优势,已经在一些大型挖泥船上应用。挖泥船定位系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挖泥船定位系统将会出现,从而提高挖泥生产效率,达到操作更简单、设备更安全的目的。

2钢桩定位简单介绍

由于篇幅所限,下面只简单介绍一下钢桩台车定位系统。

钢桩台车定位系统是现代挖泥船主流定位系统。通过设置在船尾的钢桩升降装置、两根钢桩河行走台车,从而能够实现施工船位的精确固定,而且能够实现前后移动船舶的功能。主钢桩安装在行走台车上,通常情况下,在施工时,船舶的摆动是以主钢桩为中心进行实现的,船舶的前移是靠台车的后推进行实现的。

钢桩台车定位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

1)舶定位精度非常高,在施工过程中船舶不容易走位;

2)用水域少,能够在较复杂的工况情况下进行施工;

3)台车能够提供向前的挖掘力,能开挖较硬的土质;

4)能够进行连续施工作业;

5)具有较高的施工效率。

但是,钢桩台车定位系统也存在以下缺点:

1)泥弧线不能够总是保持平行。当挖泥船每前进一步时,挖泥半径就能够增加一个步进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挖泥轨迹构成了一组同心圆,在收台车后,挖泥半径则缩短了一个台车行程,圆心也前进了,挖槽两侧的挖泥生产率也受到挖泥轨迹的改变的影响。

2)台车进步到限位后,要使横移摆动停止,进行倒桩作业,按照顺序进行副桩下放、主桩升起、收台车、主桩下放及副桩升起等一系列步骤。通常情况下,需要消耗三五分钟的时间,在此期间要停止挖泥造成产量降低,而且会由于泵内泥浆浓度降低而造成系统压力和流速降低,在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导致输泥管内流态的恶化。

3)钢桩台车定位系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抗风浪能力比较差,当风浪较大时,施工安全就会受到影响。

4)在软泥土质施工时,钢桩容易入泥过深,也就是说,容易发生漏桩现象。

5)钢桩长度限制了钢桩位置的水深,不能在钢桩位置的水深超过钢桩长度限制的水域驻船。

6)钢桩台车定位系统设备非常复杂,投资比较高,维护保养的难度比较大。

3、三缆定位介绍

三缆定位也是挖泥船比较常用的定位方法。它是通过尾锚、左边锚、右边锚这些三口定位锚,尾缆、左边缆、右边缆这三根定位缆,将三缆定位导缆筒(三缆柱) 作为中心进行船位的固定。三根锚缆收放的动力装置是三部绞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三缆定位系统配合横移锚系统,从而使船舶的定位、摆动和前移功能得到实现。

三缆定位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 相对于钢桩台车定位系统,三缆定位系统设备比较简单,造价低廉,维护维护保养的难度比较小。

2)三缆定位系统在施工过程中仅仅通过适当收三根定位缆,就可以实现船舶的定位和前移等动作,操纵非常简便和快捷;移锚次数比较少,具有比较高的挖泥时间的有效利用率。

3)三缆定位系统具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在开阔和无遮蔽的水域,具有较高的施工船舶利用率。

但是,三缆定位系统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

1)三缆定位系统占用的水域面积大,特别是在五锚五缆时,在航行密度高和狭窄水域施工不适合。

2)在进行硬土质的挖掘时,柔性定位不能提供持续、稳定的绞刀推力,从而导致绞刀受力不均匀、最终导致设备损坏,使操作难度和施工的不安全因素增加,同时使生产效率降低。

3)三缆定位系统的施工精度差。

4、目前挖泥船定位系统的发展情况

目前,挖泥船定位系统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主要出现了以下三种方式:单桩四缆施工、三锚五缆施工、钢桩台车与三缆定位互为备用。

5挖泥船定位系统的发展趋势预测

通过国内的专利技术来看,挖泥船定位系统的的发展趋势预测如下。

(1)将轨道变形的问题克服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的蒋如宏介绍了大型挖泥船定位系统的原理及组成,其中由前行走轮及轮架、后行走轮组及轮架、行走油缸、前后水平导向轮等部件组成了行走子系统。台车前后移动的驱动源是行走油缸。但是这种挖泥船定位系统一般在风浪较小的施工条件下适用,这时候的轨道变形较小,为了适应轨道变形,挖泥船定位系统能够微调行走轮轮心高度;但是在比较恶劣的施工条件下,挖泥船定位系统受到的外力是非常大的,轨道变形也会逐步增大,这种挖泥船定位系统就不再能够适应了,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损坏。何炎平等人提出一种绞吸式挖泥船双轭架式重型钢桩台车,不仅能够使两行走轭架绕平衡梁转轴转动,从而抵制轨道变形,而且能够使两行走轭架绕墙架转轴转动,从而抵制轨道纵向变形。

(2)提高液压控制系统的性能

大多数挖泥船一般使用基于常规板式阀的液压控制系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调节定位桩台车的移动速度非常不方便,具有非常差的定位精度,在雨雪风浪等恶劣天气和特殊工况下不能适应。应该很好的控制定位桩台车的移动速度和定位精度,提高液压控制系统的性能,从而解决上面的问题。

(3)开发多功能组合系统

现代挖泥船比较常用的一种定位装置是钢桩台车定位系统。该定位系统设备非常复杂,投资比较高,不容易进行维护保养,在淤泥质土的工况下,容易导致钢桩入泥过深,带来了起钢桩困难的问题,而且,该定位系统对于深水水域的施工不适用。目前挖泥船比较成熟的一种定位系统还包括三缆定位这种定位系统。这种定位系统是柔性定位,在深水水域实现船舶定位是比较适合的,但是,它的定位精度非常低,船舶容易漂移,这种定位系统比较适合挖掘软质土,当挖掘较硬土质时,加剧了船舶晃动,使挖掘操纵难度加大;同时由于需要将三口锚展布,占用的水域大,而且对水深有一定的要求,存在较大的施工干扰。因此,利用钢桩定位具有精度高,船舶不容易在施工过程中移位,在施工过程中船舶前移、横摆灵活等多个优点,与三缆定位系统互相结合,开发多功能组合系统,实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是挖泥船定位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

系统技术论文范文6

在安全生产多媒体网络系统中共设计了两种布线方式,第一种就是以数据通道作为主体,其通过光纤来传输数据;第二种就是多媒体的网络工作站,其通过UPT无类双绞线来进行数据传输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多数应用第二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将网络交换机、集线器等需要连接的设备连接到一起,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协调工作,方便以后系统的优化。对于多媒体网络服务器中所采用的系统操作系统是Win-dows2010,这个系统的操作性能强,又可以快速完成网络的监管工作;数据库中所应用的软件主要是SQL10.0,此软件比较方便技术人员的操作和维护;对数据的安全及WindowsNT系统的投入方面考虑,主要应用的是1024兆内存,100G的硬盘,HPLH166服务器,这样可以很好地防止数据的丢失,便于数据的管理。对于网络系统的稳定和后期维护工作,主要由网络集线器来连接控制,这样会使设备同设备间连接性更好,在集线器还可以选择10兆8口的智能HUB,这升级版的集线器可以在网络系统部分出现问题时也能正常安全的工作。网络系统中的交换机是非常重要的,交换机可以使服务器同客户端之间很好的连接。交换机可以按照端口的不同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的端口来选择相适应的交换机。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可以使用10兆8口的交换机,这样就比较方便对煤矿生产安全的管理,在成本支出方面也比较少。

二、电子邮件、可视电话、计算机互联、在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一)电子邮件在调度管理系统中应用

电子邮件的应用非常广泛,当然,其系统也是非常强大的,在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可以根据设定的时间来发送电子邮件,并且可以将所有需要传输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通过邮局的电子邮件服务系统进行发送,在收件时,收件人打开计算机时,就会提示收件人,这样就不用考虑收件人在不在的问题了,收件人只需要按照提示尽心阅读就可以完成收件。电子邮件的发送时间比较短,这样在发送过程中减少了问题的发生概率,这样就不用考虑邮件内容缺失的问题了。因此,电子邮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高效性,由于这些特性也使得煤矿生产调度系统的信息完整性得到了保障。

(二)可视电话在调度管理系统中应用

可视电话在调度系统中使数据共享性大大增强,通过Windows软件作为平台,同移动性较强的视频镜头相配合,可以实现网络客户之间的电视会议,会议的客户之间还可以通过此平台进行交流经验,谈论的内容还会被记录下来,过后可以根据记录的文本进行排版然后将需要打印数据打印出来。想要上述功能全部可以运行,还要安装视频解码器、可视电话的驱动软件、打印机等设备。此外,由于煤矿生产调度室同工业电视很好的链接,就可以进行交互混联的方式在可视电话中进行视频的转换,这种转换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会造成视频的连接中断等问题。

(三)计算机互联在调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可以进行互联,这样可以使调度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得到加强。可以根据远程网络互联的特性,通过在煤矿之间设置局域网络和局域服务器,设置完成后就可以利用数字编程对煤矿的局域网之间进行联系拨号,这样就可以对其他数据进行了解,实现了煤矿数据共享功能,还可以向各个煤矿之间通报信息漏洞、传递信息报表等功能。计算机互联在调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升监控力度,使信息资源更加丰富。

三、针对多媒体网络调度管理系统结构图进行分析

为了方便更好的观察多媒体网络在调度管理系统的具体工作,可以通过图一进行了解。在这整个系统结构主要是WindowsNT,其可以提供运行平台。对于多媒体服务器来说,就需要选择WindowsXP系统,因为此系统除了可以提供平台外,还可以对数据进行记录,这样更加方便观察。如果想要对系统进行更好的监控还可以在多媒体系统中接入可视电话、电子邮件系统,这样可以对不同的施工现场进行观察和数据传输。从目前来看,这个系统在很多矿业中应用很多年了,无论在煤矿的生产、管理、调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也为煤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总结

系统技术论文范文7

电子技术之所以在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主要是因为其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经过研究分析,总结出其存在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控化。该性能主要是针对自关断器件来讲的,传统的电器件是半自动控制的,这种电子器件的换相电路非常复杂,而通过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自关断器件的电路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实现了全自动控制操作。第二,集成化。这种集成化主要是将全部的全控型电子器件用很多的单元电子器件连接在一起,放在一个基片上,与以前的电子器件分立方式相比,节约了很多的时间;再次,高频化。这个优势主要是因为电子技术实现了集成化,这就大大提高了电子器件的工作速度;最后,高效率化。这个优势主要体现在电子器件和变换技术上,这是因为电子器件在运行时,通过电子技术能够降低导通压降,从而就减少了导通消耗;电子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电子器件开关上升与下降的速度,这样又减少了开关的消耗;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子器件的运行状态更加平稳,这样又提高了运行的效率;软开关技术在变换器中的广泛应用,对提高强电系统的运行效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电子技术在强电系统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应用的意义。第一,电子技术在强电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有效的提高了电力能源的应用效率。先进的电子技术可以提高强电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并且实现了对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样就降低了电力企业的投入成本,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伴随着高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产业的研发与应用,越来越多的产业需要在投入使用前进行全面的电子技术处理与加工工作,并以此保障互联网网络下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与稳定。

2电子技术在强电系统中的应用

研究电子技术作为信息时展下的一项新技术,是强电技术与弱电技术结合的重大突破,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第一,在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电子技术在发电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对发电系统所使用到的机械设备的运行特性进行改善,从而调节发电系统中的功率。如果对大型发电机的静止励磁进行控制时,水力和风力发电机的变速恒频励磁,从而对风机水泵的变频进行调速,在结构较为简单的静止励磁中,使用了晶闸管整流提高了静止励磁的可靠性,且需要花费的资金成本较低,在电力系统中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在控制水力和风力发电机时,对转子中的励磁电流产生的频率进行调整,提高水力和风力发电的功率,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力和风力的频差。电力系统中的风机水泵的耗能极大,占了整个系统中的65%,且工作效率极低,只需要在系统中安装变频调速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我国能够运用高压大容量的变频器的实力的系统不多,更何谈是能够精确的控制。第二,电子技术在输电环节的广泛应用。直流输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高压直流输电,其送电端的整流和受电端的逆变装置都是采用晶闸管变流装置,它从根本上解决了长距离、大容量输电系统无功损耗问题。直流输电技术不仅具备了稳定性强、控制性强、操作性强、灵活度高、电容量大等特点,并且在不同地质地貌下远程输电工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系统技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GIS技术;房地产;测绘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论文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1 GIS技术与房产测绘 

1.1 GIS技术概述 

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复杂性,作为一项高新技术,计算机系统的突出特征就是同时能够处理空间数据以及属性数据。 

1.2 房产测绘概述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测绘仪器、测绘技术等对房屋建筑物或者与之相关的构筑物进行调查和测量,掌握房地产的区位位置、数量、所有权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形的绘制,这样的技术被称为房地产测绘。而房地产测绘信息管理系统是指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GIS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数字化成图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要准确的共享型房地产空间数据库,能够为“数字房产”的发展提供基础平台,为公众提供优质完善的地理空间数据。测绘成果能够为房地产产权的管理、房地产的开发管理、交易管理以及费用收取、税务征收、法律仲裁等房地产管理活动相应的支持,同时能够帮助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等工作提供基础性的数据信息。 

1.3 基于GIS技术实施房产信息管理的意义 

在房产测绘信息管理中引进GIS技术,能够将信息管理工作和房地产地形图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房地产实施精确的定位,形成以图管证的模式,进而房地产办证的流程能够高效、准确的完成。通过GIS技术,只要是区域范围中的房地产都能够实施数据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如对房地产的密度和容积率进行分析计算,便于相关部门掌握城市住房的情况,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房地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各类纠纷的发生。 

2 实现基于GIS技术房产测绘信息管理系统的要点 

要实现房产测绘信息管理系统,首先要实现图文一体化。房产测绘是当前房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收集的地理空间数据信息必须和房地产产权管理中的属性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者之间能够相互查询。如实施图文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将房产的产籍号作为关键字段将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相连,实现二者的动态连接;第二个要点是满足面积分摊的需求,在房产测绘管理中面积分摊的方法与手段多种多样,但是分摊工作一定要基于相关原则和规定,因为房产的面积与购买者的利用是切身相关的,采用正确的分摊方式非常重要。在房产测绘信息管理系统中,基于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相关规定,对于单一功能的住宅,公用面积分摊给整栋楼;非单一功能的住宅则需要详细规划,避免出现前后不一的现象;第三个要点是确定好房屋的产籍号,图号、幢号等共同构成房屋的产籍号,在录入信息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信息分门别类。 

3 GIS技术在房产测绘管理及房产测绘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3.1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与目标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设计原则:为了确保能够快速准确的对房产测绘数据资料实施编辑处理与修改等操作,将GIS技术的要求和特征与本系统的开发要求结合起来拟定以下设计原则:首先是简洁化的原则,确保用户操作过程不会过于复杂,界面与操作流程简化;第二是可扩展性的原则,在满足现有要求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系统的扩充,基于用户需求的发展留下一定的余地,便于今后的升级与扩展;第三,功能与数据的完备性原则,不会出现功能缺失造成用户的体验不佳;最后是具有较好的容错性,系统不会因为操作错误等现象崩溃。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设计目标:实现对房屋建筑物分层图以及分户图的管理;对建筑物中每层每户的信息管理;能够对收集的数据信息实施计算与管理,并将计算流程保留;能够实现分层与分户图纸的输出和查询。 

3.2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房产数字化测图子系统:通过各种测绘设备与仪器,收集房地产的信息与地形图,通过dbs的形式建立房地产的地形库,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系统中还应当满足各类格式软件的导入,以及图纸的输出; 

基础测绘子系统:主要实现属性信息数据的输入、转入地理空间信息资料、多种格式的数据转入,基于初始的建库工作,提供图形与属性编辑的功能,建立属性与外挂数据库; 

项目测绘子系统:以每幢楼作为单位,将权属信息录入到系统中建立对应关系,利用CAD的编辑功能实现对分层图与分户图的修改调整,同时满足面积测算的要求; 

图形编辑子系统:实现图像的绘制,能够将收到的建筑工程图纸或者是测到的草图录入到图形编辑工具中进行绘制,同时能够计算出各个封闭面的面积,基于查询修改的模式将房屋的阳台与套内相联系,标注公用面积,便于分摊工作的开展,基于楼层属性设置工作生成分层图与分户图,标准其尺寸与面积。计算过程完全有系统实现,标定工作完成后形成图层,出图过程中图层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查询统计子系统:基于户主的姓名、建筑的层型等能够实现单独或者组合式的查询,包含分摊面积的由来。统计相关区域中某时间内所办理的建筑物的总量、总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户数等。 

测绘成果管理子系统,实现房产信息数据的集成与汇总,将分层分户图导入到GIS的图形库当中,建立属性关联,实现对丘、幢、户之间的相互查询,为用户提供定位、查询、统计等服务,同时可以将报表输出; 

测绘业务管理子系统:对房产管理中的业务进行分类,组织业务办理流程,基于业务流程实现对数据的修改; 

系统维护子系统:配置系统运行中的数据库与图形服务器的参数,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对不同用户的使用权限进行定义。主要包含环境的配置、编码和体系的维护管理、符号库管理、设定用户权限以及词典的更新。该子系统能够实现房屋地址的维护,优化改进GIS图形数据与属性舒数据的管理工作。 

3.3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界面设计 

房产测绘信息测绘管理系统面向的用户非常多,其中包括房产局、测绘中心以及各个科室等,在设计界面的过程中遵照以下原则:首先,面向科室的原则,界面的设计应当基于不同科室的业务需要与习惯设计进行,为减少工作量和工作中的错误,最大限度的使用鼠标在界面上操作,减少键盘输入的需求;第二,满足业务工作习惯,界面中的布局应当和用户开展业务过程中使用的术语和工作模式相一致,符合日常的工作习惯;第三,界面设计还应当对用户的任务进行跟踪,能够实时为用户提供需要的信息,报告工作状态,让用户全面掌握系统的运行情况;第四,保持风格的统一,界面风格设计要求用户普遍能够接受,界面中的动态、信息与过程提示都统一风格,与专业用语相符;第五,界面具有针对性,基于正常的浏览与维护人员的管理,界面要做出一定的区分,日常浏览与工作突出间接好用的原则,而维护的管理则注重功能的强大,满足维护人员的深层需求。 

系统技术论文范文9

根据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功能的不同,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分别予以设计。

1.1温湿度数据采集模块这部分工作主要是对ZigBee节点内部的单片机模块进行编程。首先考虑到CC2530有3个8位端口组成,端口1、2、3分别用P0,P1,P2来表示,其中,P0和P1是完全的8位端口,而P2仅有5位可用。所有的端口均可以通过SFR寄存器P0、P1和P2位寻址和字节寻址。传感器芯片只提供2个I/O端口:DA-TA和SCK,前者为数据输入输出端口,后者为只可输入的时钟信号端口。因此将P0_0与SCK相连以提供时钟序列,P0_1与DATA相连以读写温湿度数据。在了解硬件连接基础上对数据采集模块进行软件设计,程序由3部分构成:(1)主函数部分:首先调用函数初始化串口通信以及温湿度传感器,然后调用函数获取温湿度数据,最后将数据处理后调用串口控制函数,打印调试信息。(2)温湿度传感器控制部分:具体实现初始化传感器函数,即设置P0端口的相关寄存器;实现获取温湿度数据的函数,根据传感器资料说明,端口按照一定时序发出特定的序列即可进行相应控制;实现将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修正的函数。(3)串口打印控制部分:包括从串口获取PC键盘按键值、发送一个字符、发送一串字符等功能使主函数的打印信息能显示在串口通信软件界面上。其主要部分的流程图见图2。

1.2温湿度数据传输模块该模块分为两部分,一为基于Z-Stack协议栈开发使节点与协调器自动组网形成ZigBee网络,并通过该网络实现数据无线传输;二为使协调器与嵌入式核心板中ARM处理器进行串行异步通信,将数据最终交由嵌入式平台处理。Z-Stack采用分布式寻址,兼容AODV路由协议,可以满足近程通信的要求,即使通信链路失效发生也可有效工作。为了区分Z-Stack协议栈中复杂的硬件驱动系统,又提供了OSAL层[10](类似于单片机上的操作系统,实则为根据所触发的事件选择调度相应任务),可调度APP层的任务。另外,Z-Stack提供了源码例程SampleApp。该例程实现的功能主要是协调器自启动(组网)和节点设备自动入网。在了解Z-Stack的工作流程后,程序的开发将在APP层对Sam-pleApp.c进行改写完成。这部分程序主要为利用OSAL层任务事件轮询调度机制,通过系统周期性定时广播数据到group1中去实现。当ZigBee节点加入网络后触发状态改变事件,系统开启定时器,定时时间一到就触发广播消息事件;系统为其创建相应的任务ID,调用广播消息函数;节点端的广播消息函数读取前一个模块得到的数据,利用AF_DataRequest()函数接口调用下层射频硬件驱动函数发送温湿度数据;触发协调器端的接收数据事件处理函数SampleApp_MessageMSGCB(),将捕获的温湿度数据处理后,以字符串的形式通过串口显示在宿主机的终端中,以方便调试和开发。另外,协调器通过异步串行接口将数据交由ARM处理器。

1.3温湿度处理模块为了后续拓展,为可处理多个节点温湿度数据,该模块设计采用服务器与客户端两进程间通信来实现[11]。将接收ZigBee协调器通过异步串行通信发送过来的数据作为服务器进程,并封装ZigBee功能提供相应应用接口。客户端进程则主要是用于同服务器端进行交互,解析获取温湿度数据,同时为实现UI图形界面提供封装好的接口,为此还需用Qt设计UI界面。其中双方是利用套接口(Socket)来使进程之间通信,但是由于Socket本身不支持同时等待和超时处理,所以它不能直接用来完成多进程之间的相互实时通信。本实验采用事件驱动库libev的方式构建服务器模型。Libev是一种高性能事件循环/事件驱动库。需要循环探测事件是否产生,其循环体用ev_loop结构来表达,并用ev_loop()来启动。用户需要做的仅仅是在合适的时候,将某些ev_io从ev_loop加入或剔除。服务器主要实现流程:首先开启一个Zigbee后台线程(底层)监听服务器调用信息,接着利用ev_io_start(loop,&ev_io_watcher)启动一个接收线程,专门用来接收客户端发送过来的命令数据帧;然后按照相应的协议进行解析,跳转到相应的接口,进一步调用底层Zigbee协调器并返回正确的信息给客户端。客户端主要实现流程:首先调用GetConnect接口函数连接到服务器的端口,然后开启一个Zigbeetopo线程用来调用接口函数,发出获取ZigBee网络拓扑结构信息的数据帧,创建另一线程接收并解析服务器端返回的数据帧,同时已创建的UI界面设置定时器,动态刷新加载温湿度数据,绘制成温湿度曲线图。服务器与客户端进程间通信模型如图3所示。此外还需利用Qt对UI界面设计。首先利用Qt-designer为整体界面布局,其中包括背景显示框、LCD数值显示框以及曲线图显示框,编译生成一个UI类;然后采用多继承的方法构造新类,并使用Qt中的信号与槽函数机制,使得接收到温湿度数据触发LCD数值显示和曲线图显示槽函数动作。设计流程见图4。

2Web服务搭建

以上只是完成了温湿度的采集显示,还未真正发挥出物联网所实现的人与物相连,这部分就需要搭建Web服务来实现。实现Web服务需要移植嵌入式服务器,设计动态网页,并通过WiFi最终在已搭建好的局域网内实现手机、PC等可实时查看数据。

2.1嵌入式服务器移植由于嵌入式设备资源一般都比较有限,并且也不需要同时处理多用户的请求,因此不能使用Linux下最常用的如Apache等服务器,而需要使用一些专门为嵌入式设备设计的Web服务器。常见的嵌入式Web服务器主要有:lighttpd、thttpd、shttpd和BOA等。本文选择移植BOA作为嵌入式服务器。BOA是一个非常小巧的Web服务器,可执行代码只有约60KB,它是一个单任务Web服务器,只能依次完成用户的请求,而不会fork出新的进程来处理并发连接请求,但BOA支持CGI,能够为CGI程序fork出一个进程来执行。对BOA服务器的配置主要是在/etc/boa目录下创建一个boa.conf文件,此文件包括服务器将使用主机的端口号、运行服务器的身份、错误信息记录的指定文件、存放html文件的目录、默认首页文件等相关信息,此外还需根据配置信息在相应的一些目录下创建文件。

2.2网页设计及动态显示网页设计则是利用html制作静态页面,并结合JavaScript实现动态显示。JavaScript是一种基于对象和事件驱动并具有相对安全性的客户端脚本语言,同时也是一种广泛用于客户端Web开发的脚本语言,常用来给HTML网页添加动态功能,比如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JavaScript脚本可以独立成文件,也可以内联到HTML文档之中。另外,利用AJAX实时刷新网页数据。AJAX:异步JavaScript和XML,它是一种在无需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就能更新部分网页的技术[14]。它通过在后台与服务器进行少量的数据交换,便可以使网页实现异步更新。这意味着可以在不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对网页的某部分元素进行更新。由于温湿度数据放入数据缓冲区,是利用fopen、fread、fwrite以及fseek函数将数据缓冲区内数据写入XML文本适当位置中,要想读取XML文档中的数据并将它显示在Web页面上,需将XML文件转化为XMLDOM(XML文档对象模型),然后再利用JavaScript来解析并实时它。

2.3WIFI模块搭建通过搭建WIFI模块,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支持WIFI的设备比如手机等更加便捷地查看温湿度数据。WIFI是一个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品牌,WIFI的运作至少需要1个AP和1个或1个以上的client。AP由路由器搭建的局域网充当,将插上无线网卡的嵌入式开发板看作一个client,然后就可以与其他client进行通信。要使无线网卡能正常工作,首先需加载驱动,然后对其进行一系列设置,使之加入到局域网中。由于开发板上配置有服务器,因此设置好合适IP以后,在手机等浏览器中输入IP,就能查看温湿度数据。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