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校校长组织工作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2-06-18 22:47:44

学校校长组织工作计划

学校校长组织工作计划范文1

根据区教育局、海沧中心工作计划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xx年-2011学年度下学期工作计划安排。

二月份:

1、教师报到、学生注册;

2、期初工作检查,认真做好期初各项统计报表;

3、制定各科工作计划和任课安排、功课表、作息时间表并上交;

4、新课程计划设置实施试运行,教学常规管理检查、整改;

5、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新教材培训;

6、成立女子学生篮球队、开展训练;

7、召开教师会议、教研组长会议;

8、继续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继续开展“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家庭、进社区活动;

9、组织参加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研讨会。

三月份:

1、迎接区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检查评估;

2、选拔教师参加区组织的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

3、毕业班质量监控,组织参加毕业班教学工作研讨会;

4、迎接下校视导工作;

5、组织参加各层次教研活动;

6、迎接安全工作专题检查;

7、选拔参加校园歌手比赛;

8、“对区督导”前期准备工作;

9、组织个别学科教学质量监控。

四月份:

1、迎接市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检查评估;

2、组织毕业班质量监控;

3、组织半期考试;

4、组织参加各层次教研活动;

5、开展教案、作业抽查及评比;

6、组织参加“阳光体育工作”相互观摩;

7、迎接市“对区督导”评估检查;

8、迎接技能科教学检查。

五月份:

1、毕业班质量监控;

2、迎接中心下校视导工作;

3、组织部分学科参加抽考;

4、组织参加各层次教研活动;

5、参加区小学生篮球比赛;

6、参加区小学毕业考试:5月24日上午考英语、5月31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

7、组织参加区第十八届中小学艺术节活动;

8、组织参加中心学科比赛;

9、筹备“六一”节活动。

六月份:

1、开展庆“六一”节系列活动;

2、期末考试、统计与质量分析等工作;

3、学校工作总结;

4、暑假工作安排。

七、八月份:

1、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夏令营活动;

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

3、按照市教育局文件设置新课程计划;

学校校长组织工作计划范文2

小学体育卫生工作计划一:一、学校概况

我校始建于1987年,学校占地16687平方米,现有15个教学班,学生453余人,教职工70人,其中省级教师一人,总局级教师3人,林业局级骨干教师12人,小学高级教师32人,小学一级教师14人,全校教师都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全部符合国家规定学历。为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学校设有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以及专门的体育、音乐、美术教室。是一所管理严谨有序,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突出,社会声誉显著的省级标准化学校。

二、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是学校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特别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建立了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丽萍,副组长:陈彦丽、刘吉梦;组员:王桂敏 、 王庆荣 、 王桂环 、田丽 、袁 野 刘妍、于志峰、 刘华 、郭玲 、孙国艳 、于阳 、 董艳红),一名副校长(陈彦丽副校长)分管学校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把体育卫生及艺术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领导和评估制度健全。保证学校体育卫生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每学期都有专项的计划及工作总结。为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方案引导,扎实自查

学校制定了体育、卫生、艺术专项督导检查工作方案。建立校长领导下的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分管负责制,工作流程为:校长—分管领导—体育卫生艺术教师一条线。确立自下而上的工作机制,先由相关教师对照条例和规程进行个人自查,再由各部门对照资料目录中的内容进行部门自查,最后由学校体育、卫生、艺术自查自评领导小组带领各组员认真细致地进行全校自查,并由各部门收集、整理资料、形成档案。

小学体育卫生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

学校体卫工作确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工作依据,加深对体育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领会新课程理念,创造性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体育新课程改革,加强实验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充满智慧的教育,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习,提高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及业务素质。

(1)参加校内外政治学习,提高教师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培养全体教师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树立把教育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教育就是服务的教学思想,并有为我校体育教学的提高而奋斗不惜,奉献不止的崇高品质。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新教改的理论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看课、评课、开课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体育新课改的理念来上课的能力。

(3)积极参加体育新教改协作组的活动,加强与兄弟学校的经验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训练水平和管理能力。

2、多渠道、多方式加强学生健康意识教育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做好一名卫生宣传员。

(1)在体育与健康教育课上从理论知识角度向学生传授卫生常识,一些流行疾病的防止;

(2)利用红领巾广播、宣传栏、板报、知识讲座来督促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

3、积极参与体育新课程的学习,提高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应用。

(1)组织集体备课、理论学习,业务培训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标理念的理解,提高掌握运用新课程设计的能力!

(2)认真学习并制定学期、学年、单元教学计划!

(3)开展教学研讨课、公开课,加强组内学习交流;积极参校市和各兄弟学校的开课、听评课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3、抓好田径队、软式排球队,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学年安阳市的体育比赛项目较多,任务较重,要及时抓好运动选材和训练工作,采用科学训练,积极提高运动员的水平,争取更上一层楼!

三、工作安排

9月份:

(1)组织新课程理论学习,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校队训练计划

(2)田径队、乒乓队、软式排球队开始系统训练

(3)各教师制定相关课题研究活动计划、方案。并进行理论学习。

(4)组织教师学习新《义务教育法》,并写出心得体会。

10月份

(1)组织新课程理论学习,积极组织参与片新课改的交流活动

(2)组织骨干教师示范课及骨干教师讲座。

(3)积极开展全校性新课程开课学习交流活动,加强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

(4)组织学生进行应急逃生的演练。

11月份

(1)组织新课程理论学习,参加学校各业务培训学习。

(2)全校学生素质考核,作好分析比较统计。

(3)开展冬季体育竞赛,并选好各项目的运动员,进行集中培训。

(4)汇总学生素质测试成绩。

学校校长组织工作计划范文3

一、组织机构

为切实做好开学工作,我校特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校委会成员及班主任

二、开学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根据教育局开学要求,认真组织召开了学校开学工作会议,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了教育局党风廉政建设暨新学期工作会议精神,对学校开学工作和本学期各项工作进行了精心安排,使我校开学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一)学生报到情况

本学期学校共报到学生人,其中七年级报到人,八年级报到人,九年级报到人,为了更好地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开学后,学校立即进行跟踪调查,首先由班主任电话联系,获取学生信息,反馈流失学生情况,流失情况主要有三种:一是外出打工;二是在家务农;三是转学。学校在收集了全部流失学生的信息后,又通过电话再次动员说服家长和学生入学,但收效甚微。学校将组织教师深入学生家中说服动员,进一步采取措施找回流失学生。

(二)课程设置情况

(三)规范校风、教风、学风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不断强化办学内涵建设,提炼办学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抓手,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文明创建成果,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科学管理规范治校,全面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

(四)教辅资料征订及收费情况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免除农村学生课本费、学杂费的有关文件精神,晓街中学免除全部学生课本费、学杂费。对于教辅资料学校不作统一征订,学生自愿向新华书店购买,由新华书店在开学期间到学校出售。据了解,资料费:七年级150元、八年级200元、九年级300元;学校另外不收取任何费用。

(五)安全管理工作

学校在开学前,组织教师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安全隐患排查,对破损可桌椅、学生床架、门窗等进行了及时修缮确保学生到来能够安全进入校园。。开学后各班组织开展“安全主题班会”。内容包括交通、水、火、电等各个方面,学校与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状,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六)学业水平检测报名及准备情况

学校教导处认真组织了初中学业水平检测报名,各学科备考复习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学校已做好了备考的各项工作。

(七)营养改善计划落实情况

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主要由副校长龚国卫负责,值周领导负责鸡蛋、牛奶的接发放工作。本学期,学生营养午餐补助资金有所变动,学校也作出了相应调整。开学后学校营养改善计划

工作开展顺利。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工各项作制度完善,措施具体,对食堂管理到位,有力的保证了国家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八)特色学校建设情况

开学前,学校制定了以“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为主题的特色学校建设方案,建立了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计划和措施,开学后,工作已逐步开展。

(九)责任督学挂牌情况

学校校长组织工作计划范文4

摘要:多校区大学管理是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普遍关心的问题,其关键和基础是组织结构设计。本文在对多校区大学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一般描述的基础上,运用组织结构设计理论,根据多校区大学的特点,提出了其组织设计的重点,研究分析了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设计的自变量、基本组织结构和沟通与协调机制设计等问题。关键词:多校区大学;管理;组织设计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多校区大学现象日益增多,数量节节攀升。据统计,1992年到2002年经合并调整形成了261所普通高校,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校区地理位置分散的多校区大学。多校区办学既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历程中产生的一件新生事物,也是各学校管理中的普遍难题。其中,根本性问题就是如何设计和优化多校区大学的组织结构。本文试图在分析多校区大学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运用组织理论对多校区大学的组织结构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一、问题的一般描述多校区大学这个概念虽然在日常工作,甚至学术论文中经常被使用。但要展开组织结构设计研究,就必须首先对其概念进行必要的界定。我们这里借用国内学者对多校区大学的定义,[1]指具有一个以上独立校区的、但只有一个统一的独立法人办学实体的大学。它是一个与单校区大学相对而言的概念。为了使研究的问题更具有普遍意义,我们所说的多校区大学既可以是由一所以上原本独立的大学相互合并而形成,也可以是为了拓展办学空间、办学规模或办学功能而开辟新校区后形成。一般来说,多校区大学的基本特点是学科齐全、规模巨大、校区分散、情况复杂。正因为如此,一些教育研究者归纳总结了多校区大学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2](1)由于校园文化差异、参与合并各校的办学理念、学术精神、管理方式差异较大,使管理复杂性增加;(2)由于设置校区派出管理机构,实行校院系管理模式,使管理跨度加大、管理层次增加;(3)各校区资源共享困难;(4)校区之间信息沟通滞后。多校区大学要克服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入手,完善和优化大学的组织结构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全、规模大的办学优势。所谓大学组织结构,是指大学组织内部的结构要素在外部环境诸要素的作用下组成的具有一定关系的组织形式。[3]也就是说,大学组织结构是由可以称之为因变量的内部结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包括单位划分、单位间的协调与一体化、计划与控制系统、联接装置、集权与分权、培训与灌输等。组织理论告诉我们,大学组织内部的结构要素与外部环境诸要素作用直接相关,这些要素可以称之为自变量。典型的自变量有组织环境、战略、组织技术等。它们的状况和变化必须会引起因变量的变化。因此,大学组织结构必须依据自变量要素的状况和变化情况,以及管理者对这些要素认识程度进行科学设计。所谓大学组织结构设计,是指大学组织管理者根据大学所处的内外环境,按照组织结构的规律,精心安排、选择大学组织内部诸要素,并组成一定组织形式的过程。[4]因此,设计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首先必须研究分析多校区大学所处的内外环境,即进行自变量分析;然后根据组织结构理论,对多校区大学组织内部诸要素作出恰当的安排。由于多校区大学是大学的一种形式,具备大学的一般特征。所以,对多校区大学的组织结构设计研究,主要关注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的特殊部分,从层次上讲更应关注中层结构的设计,从内容上讲更应关注组织的基本结构和联接装置、协调机制、信息流、参谋机构和资源配置的设计。二、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的自变量分析从前文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组织结构自变量是指影响大学组织结构,影响大学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要素。对大学来说,组织结构自变量主要有以下几个:组织环境、组织技术、权力、战略、组织规模、文化。组织环境,从广义上讲是指组织界线以外的一切事物,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大学的组织环境主要有科学技术、经济、人口、政治、法制、文化特征;组织技术是指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所需知识的组织和应用,还包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的智力技巧和方法,大学的组织技术可以分为教育技术和管理技术;权力也是影响组织结构的重要因素,大学的权力包括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学生权力:战略指包括组织长远计划和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大学的战略有多种多样,如质量领先战略(包括人才领先、科研领先、服务领先)、规模战略、效益战略等;组织规模大小通常以大学中工作人数总和来衡量;文化主要指大学内部的组织文化,哈代(Hardy·C·B)认为无论组织的背景如何,都可以分成四种类型的文化:俱乐部(club)文化、角色(role)文化、任务(task)文化、个人(person)文化。大学组织结构自变量的不同,直接影响大学组织结构构成形式和状况。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设计是以大学组织结构设计为基础的。研究时,我们不再研究大学组织结构设计的一般性内容,而着重考察多校区大学组织的特殊结构设计。因而,对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自变量分析,我们也将着重考察与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设计密切相关的自变量。在与大学组织结构比较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这些特殊的自变量主要包括:战略、技术、组织规模、文化、空间距离。战略包括多校区大学的发展目标、各校区功能定位。研究表明,一旦制定了大学的组织战略,组织战略就会决定组织结构。多校区大学形成之后,一般都要制定大学发展规划。规划中,都要明确大学的发展定位是教学型还是研究型,各校区的发展定位是按学科门类区分还是按培训层次区分,或者按地域区分。这些都直接决定了大学及其管理机构、院系的组织结构和构成样式。组织规模指大学的学科规模、校区规模。多校区大学学科数量及其相互关系,既决定了各校区组织构成,也决定了各校区资源分布情况,从而直接影响到组织结构设计。反过来,各校区规模(包括校区数量和大小)也会对组织结构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学科规模和校区规模大,将会使组织结构趋向精细化、复杂化、分权化。空间距离是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设计的一个特殊自变量。它是指各校区之间的物理距离和交通便利情况,重点是主校区与其他校区间的空间距离。空间距离短、交通便利有利于组织结构向职能式、集权化结构发展,空间距离大、交通不便有利于组织结构向事业部式结构、区域式结构和分权化结构发展。多校区大学的组织技术的特殊之处在于教育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数字化程度。当教育与管理信息数字化程度高时,组织结构会更加倾向于职能式结构;相反,数字化程度较低时,组织结构会倾向于事业部式结构或区域式结构,同时会更加注意协调机制、联接装置和信息交流系统的设计。文化指大学学术文化、校园氛围等。多校区大学有多校合并和新建校区等类型。多校合并时,由于参与合并的学校有教学型、研究型学术背景和理科、工科、文科等学科背景,会较多地产生文化冲突;新建校区则容易造成文化缺失。学术文化与校园氛围将要求加强协调机制、信息流体系、参与装置和灌输系统的设计。以上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三、多校区大学的基本组织结构多校区大学的类型有多种多样。我国现阶段的多校区大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大学城市”,如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它们是由位于同一城市的多块校区构成;(2)“一校多区”,如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它们也是由位于同一城市的多块校区构成,但有一发挥中心功能的主校区;(3)“一校多地”,如中山大学,除广州南北校区外,还有异地的珠海分校;(4)“大学分校”,如山东大学,除位于济南的各校区外,还有独立设置的威海分校。从形成过程的角度看,多校区大学有院校合并和新建校区两种情况。从校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区分,有紧邻的多校区、近距离的多校区和远距离的多校区三种类型。紧邻的多校区是指校区之间距离很短,相距一两公里,有的甚至只隔一条马路,基本上可看作单校区;近距离的多校区是通常关注的多校区,校区在同一城市;远距离的多校区实际就是异地办学,校区不在同一城市或校区之间距离达数十公里、交通不便。不同类型的多校区大学,其组织结构应该存在差异。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看,各类大学组织都会遵循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律,其组织结构都有基本的结构样式。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企业组织的基本结构有职能式、事业部式、区域式和混合式等。[5]从组织中层结构设计角度看,多校区大学组织基本结构也基本相同。

(一)职能式结构在职能式结构中,组织从下至上按照相同的职能将各种活动组合起来。教务工作、科研工作、人事工作、后勤工作等都由学校相应的职能机关负责。这种结构的优势是纵向科层控制与协调便捷、效率高、能产生职能部门的规模效应,劣势是高层和职能机关负担重、部门之间缺少横向协调、组织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慢、缺乏创新。这种结构仅适用于规模较小、校区紧邻的多校区大学。(图表略)(二)事业部式结构事业部式结构,有时也称为产品部式结构或战略经营单位。它实际上是一种联邦分权制。这种结构的显著特点即组织结构设计出发点是组织产出或产品。大学按照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的需要划分单位,大学及其职能机关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发展规划,组织人力资源,选拔与考核各学院领导人,制定教学、科研和服务标准等。学院有负责教务工作、科研工作、人事工作的职能机关,能在本学院内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因而这是一种垂直分权的组织结构。它的优势是灵活性好,适应能力强,学院内协调便利;劣势是失去了规模效应,机构设置重复,各学院之间协调困难。这种结构适用于大学规模较大、校区之间距离适中的“大学城市”、“一校多区”等情况。(图表略)(三)区域式结构区域式结构又称多分部结构,是指将资源组合起来,以便为某特定地区提供服务的组织结构形式。它是按地理位置设立分校,分校有独立性更强、更加分权的职能机关。它与事业部结构的最大不同点是设置分校的出发点是地域,而不是产品。所以,区域式结构中,甲分校有工学院,乙分校也可能会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工学院。这种结构与事业部式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其优势和劣势。这种结构适用于校区极为分散、校区之间距离较远的“一校多地”、“大学分校”等情况。(图表略)(四)混合式结构混合式结构意味着一个组织同时拥有两种以上的结构。这种结构通常也称作矩阵式结构。由于多校区大学一般会同时具备多种条件,如有的校区之间距离较近或存在一个较大主校区内,而有的校区位于其他城市。这样,大学组织可能会同时需要根据职能和产品事业部和地区或其中两项来设计结构。目前,我国的多校区大学大部分是混合式结构。如山东大学有独立设置的威海分校,北京大学有相对独立运行的医学部。四、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的优化与完善多校区大学管理问题的克服,需要依靠组织基本结构设计来解决,包括单位划分、集权与分权,但从实践经验看,更需要引入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来解决。其中,重点是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提出的联接装置、信息流、协调机制的设计。这些结构是对多校区大学组织的优化和完善。(一)联接装置设计联接装置(机构)是指组织中联结单位与单位、个人与个人的组织设置。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它包括个人、小组、专门机构。它的设置是为了加强组织中的协作统一以确保目标实现。明茨伯格将联结装置分为四种:联结装置;任务小组和常务委员会;统一经理和矩阵结构。对于多校区大学来说,由于校区分散,特别是为了增加组织的有机性,往往选用包括事业部式或区域式结构的混合式组织结构,较大程度地实行垂直分权。合理地设置联接装置是解决事业部式结构和区域式结构存在的弊端的一种有效方法。在组织结构设计时,可以设置大学副校长兼分校校长、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兼分校教务处(科)长、专门负责与分校协调的大学校长助理等联接位置,也可以设立校区管理委员会来协调校区内各校区和校区内各学院的教学、科研、后勤等事务。(二)协调机制设计明茨伯格认为,组织有五种协调机制:互相调整;直接监督;工作过程标准化;工作技能标准化;工作产品标准化。[6]互相调整是指通过简单的非正式的信息沟通达到协调的一种方式,如联合攻关、综合治理等;直接监督是指大学组织中管理人员直接监督下属人员的领导协调方式;工作过程标准化则通过规定工作流程和要求来进行协调;工作技能标准化通过工作人员技能和知识的标准化实现协调;工作产品标准化只对工作结果、产品或行动范围进行规定,从而实现组织协调。对于多校区大学来说,大学对分校、学院的管理仍然是一种科层的组织管理,其协调更多地依靠直接监督。而在教学、科研工作领域,大学对分校、学院的协调机制是工作技能标准化和工作产品标准化。学校必须通过规定教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强化人员选聘、职称评定、考核任用等环节管理,实现全校人员工作技能标准化;学校还必须在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质量评价、学科专业评价等环节上强化管理,实现工作产品标准化。互相调整是大学的常见协调机制,在同一学院、同一校区内比较容易互相调整,而不同校区、学院之间的互相调整机制则要依赖于联接装置和信息流的设计。(三)信息流设计大学组织内部有正式权力信息流、规章信息流、非正式信息流和工作星座信息流五种形式。正式权力信息流是指严格由上而下地沿科层组织依次传递的信息流;规章信息流是指大学各部分的规章制度,还包括有关结果的反馈和参谋人员提供的决策信息和建议的信息流;非正式信息流是指存在于组织内部的非正规渠道传递的信息流;工作星座信息流是指组织中人员聚焦成同行小组后传递的信息流。多校区大学组织设计重点应关注的是规章信息流、非正式信息流。多校区大学的规章信息流传递的瓶颈是规章执行结果的反馈信息、各校区对决策咨询与建议信息向上传递不畅通;校区间非正式信息,包括教学信息、科研信息,特别是组织文化信息难以实现横向传递。因此,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设计时,应该设立计划调查室和由各校区专家参加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审议委员会,建立群众意见反馈渠道和校区间的横向协作机制,加强全校校园网和宣传机构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流的畅通。此外,参谋机构设计、资源配置设计也都完善和优化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设计重要内容。注释:[1]陈运超、沈红。浅论多校区大学管理[J].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2001,(2).[2]钱勤元。多校区大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2002.(6).[3]吴志功著。现代大学组织结构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1).127.[4]吴志功著。现代大学组织结构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1).128.[5]理查德·L·达夫特著,李维安译。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1).43.[6]HenryMintzberg·StructuresinFives:DesignEffectiveOr—ganization·Prentice-HallInc·EnglewoodCliffs,P136-139.

学校校长组织工作计划范文5

一、健全培训机制。

1、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由教务处、政教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对整个校本培训工作统一领导,整体设计,形成校长亲自抓,副校长、教务处、政教处分头实施的校本培训管理机构。

2、制订比较详细的可执行的校本培训计划。

校长室和教导处制订了暑期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并检查执行情况。严格执行教师校本培训点名制度。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更是每个教师的义务,全体教师按规定完成了相应的培训计划。

3、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

8月22日,学校对校本培训第二阶段的活动进行了动员,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了登记,对培训过程进行检查和督促,建立并健全了教师培训的业务档案,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二、科学规划落实培训内容

1、加强了思想教育和师德培训。

德为教之本,不德无以立校。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培训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而又迫切的工作。因此,在校本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将政策法规、思想政治和教师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先后学习了“省教育厅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会的会议精神”,学习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组织学习了“教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等一系列内容。极大地提高我校教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法律法规意识;

2、加强了教师的业务进修

(1)参加了各级业务培训

*市开展学程导航教学模式,全面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效率的提高,对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技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了新的挑战。近日,*省又出台了“五严规定”。所以在这种形势下,靠抢时间,多留作业,多上课来提高学生成绩显然是不再可行了,我们只有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在暑期中,我们组织了生物、历史、地理、英语学科的教师参加了*市学科教师培训班,以此来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8月21日,组织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学科组长参加了市局的关于学程导航推进的培训,8月22日,由各学科组长对组内的所有教师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我们全校教师统一了认识,以学程导航课堂教学模式为先导,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进行了读书活动和中考科目试卷的质量分析。

暑期是我们教师静下心来进行学习、开展阅读的大好时光,今年暑期,我们以学科组为单位,认真学习了有关“师生有效沟通”方面的文章及案例。所有的学科都能认真组织,每一位老师学习以后,都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文综组、理综组的老师感想深刻,既有对以前教学的反思,又有对今后工作中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的自己的想法。这次活动促进了大家的思考,有利于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方法。

中考科目的教师认真进行了09年中考试卷的分析,制定了双向细目表,并针对今年的试卷,了今后在学科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今后的学科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听取了专家的学术报告

8月22日在高中部*楼,听取了*指挥家关于音乐欣赏的讲座,提升了教师的品位,陶冶了教师的情操;8月24日在高中部*楼,听取了*督学关于“教师专业身份的建构与提升”的讲座,*用他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实例,向我们阐述了如何确定教师的身份,如何对待学生,以及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使大家深受启发,*老师“我手里究竟拿着什么”就是对成督学讲座的深入思考。

(4)撰写了暑期读书笔记

暑期,很多教师进行了专业知识的阅读,有的教师参加了各种培训活动,有的教师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等41位老师撰写了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文章。

3、建立并完善了各种计划

新的学期,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暑期校本培训中,我们针对新的学期,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为新学期的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1)制定了校本培训三年规划

8月12召开了全体学科负责人会议,落实*市*中学校本培训三年规划的制定工作,8月16日完成了初稿,8月25日,在学科组内进行了统一讨论和整合,形成了*市*中学各学科校本培训三年规划稿,下一阶段,我们将以这三年规划稿为指引,展开校内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

(2)各教师制定了本学期社团活动计划

社团活动在我校已成功开设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年市局要求我们在社团活动的数量上和质量上要上一个新的台阶。要求我们教师个个承担社团活动课题,学生人人参与社团活动。为此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富有创意的社团活动课程活动方案。初一语文社团活动计划详细、有系统,历史组老师的*和中国近代史研究,能结合我们家乡的实际,化学组老师的化学小实验,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另外物理、生物、计算机、数学等学科都了各自的社团活动的方案。学校根据各位老师的方案,最后确定今年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3)制定了新学期的备课组计划和学科组计划。

以前,各种计划的制定都是在开学第一周,由于开学工作比较繁忙,就比较难以保证计划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备课组计划和学科组计划应该属于集体讨论的结果,所以,本学期我们将这项工作作为暑期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25日,我们全体教师分组集中在一起,认真讨论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研活动项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备课组和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新学期开了一个好头。

4、开展了新教师和班主任培训活动

(1)青蓝结对工程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校今年引进了一大批新教师,如果使这批新教师尽快适应初中的教学,在今年暑期,学校开展了“青蓝结对”工程,充分发挥我校的优质资源,将部分优秀、有经验的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做成师徒,并在26日进行了师徒结对仪式,并明确了师徒的责职和权利与义务,26日起正常开展活动。

针对初一年级新教师多的状况,暑期我们加大了对新教师的培训力度,25日初一各备课组进行对序言课的集体备课,并由备课组长在组内进行了说课示范,27日所有的新教师在组内进行了说课,各位老师进行了点评和指导,通过这次活动,使新教师对初中的教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他们上好第一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进行了初一班主任工作的培训

学校校长组织工作计划范文6

一、教研组的地位

1、科组是在学校统一管理下,学科教师集体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科组的健全程度和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2、科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学科教学工作,研究学科的教材教法和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学习,并对本学科教学工作实施管理。

二、科组的组织

1、科组的设置要便于开展教学研究和进行教学业务的组织管理。中小学必须根据学校实际设置学科教研组。同科教师三人以上成立科组,不足三人的可与相近学科教师、相邻学校同科教师成立科组。教师人数较多的学科,可在科组内设立年级备课组。

2、每个科组应设组长1~2人,负责全组的工作。年级备课组也应设组长。科组长应由思想好,教学水平较高,组织能力强,善于团结同志,在教师中有一定威信的骨干教师担任。

3、科组长是开展教研组工作的组织者,其主要职责是制订学科教研组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本组教学研究活动及学科课外活动,协助学校检查和评估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好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团结本组教师全面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科组的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2、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明确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年级的教学要求,指导教师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3、组织教师认真分析教学对象和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教材,认真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在个人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讨论。高中每周应不少于一次集体备课。

4、经常分析本学科教师教的情况和学生学的情况。正确处理教学中加强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发展能力和培养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关系。

5、组织和指导教师认真进行教学小结。搞好教学评价。

6、研究和确定有关检测的命题原则,按要求做好有关考试的命题组织和质量分析工作。

7、落实备课组、年级组以及教师个人学期或学年的研究课题和研究内容,开展相互听课和教学观摩活动,总结、交流和推广教学经验。

8、根据本组教师实际情况,制订教师进修的规划和措施,提高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知识,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关心培养青年教师,帮助教学有困难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9、发动教师制作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积极使用电教手段,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理科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指导实验室提高管理水平。

10、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与学科有关的课外活动。

11、做好资料积累工作。教研组应积累的资料包括:科组的工作计划及工作小结,各年级试题及质量分析资料,研究课教案及记录,各级教研机构下发的有关教学指导和教学要求的资料等。

四、对科组的管理

1、学校应充分发挥科组的作用,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科组建设,每个科组必须有一位学校领导经常深入指导工作,参与教研活动,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2、学校每学年(期)都应对科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考核评估的标准,可参照本办法的有关内容,结合学校实际,自行制定。

3、学校应明确科组长职责,支持科组长的工作,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有关学科教学的重大决策应听取科组长的意见。

学校校长组织工作计划范文7

1.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民主管理学校的政治核心作用。

在现有“校长负责制”体制中,学校党组织的定位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旗帜鲜明地体现“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为此,学校党组织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保证监督学校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保证学校的安定团结与政治稳定,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对学校工作的政治领导,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保证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干部的选择、教育、培养、考核和监督,协助校长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对涉及学校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要项目、资金的安排,实施公开监督,提出决策建议,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党组织发展工作;领导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开展工作,保障教职工代表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权利和履行义务,实行校务公开,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

2、坚持和完善党组织的工作机制。

学校党组织应建立一套职责明确、运作规范、科学高效、系统完整的工作机制,这是保证发挥学校党组织监督作用的基础。因此,学校党组织要坚持和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干部定期评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等等,党组织的监督作用要有显性的工作运行机制来体现。例如: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党组织对学校工作实施审议监督的权力和具体方式、程序;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原则,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形成公开选拔,民主评选,教育培养,定期考核等管理机制;民主生活会制度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统一思想,加强团结,互相监督,共同提高的必要形式。只有形成一套有程序、有规范,可操作的工作机制,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根本上保证学校的管理实现“决策务必合理,校务必须公开,实施必须有效,聘任必须公正,奖惩必须公平,工作必有成效”的目标。

3.加强制度化建设,确保民主管理顺利实施。

加强制度化管理,不仅可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更可以加强学校民主监督。学校制度建设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基础性工程,包括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学校议事程序、党政决策程序、干部任免程序、财务管理制度、教代会章程及学校其它相关的管理制度。学校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党务工作制度和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包括学校党政议事制度、党政工会中心组学习制度、学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制度、学校中层干部聘任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公开学校的发展规划、内部管理的各项制度、财务支出、学校基建、教学设备添置、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制度及执行情况等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

4.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学校的职能。

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 校依靠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的基本制度,是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教职工群众行使民利、民主管理学校、监督干部的重要形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使民利,包括审定学校校长工作报告,学校工作计划、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改革方案、财务预决算以及工作中的其他问题,并根据需要作出相应的决议;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参与评议、考核学校干部,每年评议一次校级领导,等等。学校教代会,一方面对校长负责制起着保证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校长负责制起着监督作用。作为被领导者的广大教职工,对学校的领导者,应当拥有相应的约束力,以保证当学校领导不能代表教职工利益,或发生工作偏差的时候,后者能及时纠正前者。因此,应坚持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形式来行使这种约束力,即民主管理学校和民主监督职能。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的民主管理学校、民主监督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教职工的民主管理学校和民主监督是校长正确决策的前提和保证;没有教职工的民主监督,便没有校长的正确决策。教代会民主管理、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可以促进行政管理,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使其达到民主政治的良好境界。

5.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学校校长组织工作计划范文8

一、专业建设方面:

以师范专业为办学特色,以非师范专业为建设重点,优化专业布局、规范专业设置、强化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层次。重点实施以下项目:

1.与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系部协同,做好省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迎评工作。

2.积极推进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语文教育专业”的建设工作,组织校内阶段评估检查。

3.完成校级品牌专业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的评审、立项,推进校级品牌专业建设工作。

4.研定201x年新设专业课程计划,继续修订、汇编现有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含课程计划)。

5.结合现有办学资源与市场实际需求,积极拓展新设专业,组织201x年新设专业申报论证研讨。

6.组织通师高专首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选聘,切实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学校专业建设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建设方面:

重点围绕各级各类教改项目,全面开展教学建设,加强对教学建设项目的检查和指导力度,把好项目质量关。重点实施下列项目:

1.高质量实施3+2分段、5+2免费师范生、五年制定向师范生、五年制委培师范生培养项目,组织南通大学“3+2”专业教学督导。

2.与南通大学共同推进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建设。

3.积极推进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建设,组织校内阶段评估检查。

4.启动校级精品课程、重点教材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

三、教学质量监控:

坚持“精细管理”理念,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强化教师责任意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切实做到“依法治教”、“有效教学”,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重点实施以下项目:

1.依据《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依据《系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启动系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组织通师高专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选聘,加强教授治教,完善教学督导机制,组织校内三年制专科教学督导检查。

3.研讨并修订完善《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认真贯彻落实规章制度,强化教学工作责任意识。

4.组织各系部做好201x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检查工作。

5.组织各系部继续实施“三课”制度(每周课堂教学调研制度、每月一课系级公开课制度、专任教师相互听评课制度)。

四、专业实训实习:

严格执行职业技能训练计划和考核纲要,抓实师范、非师范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加快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重点实施以下项目:

1.加快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平台建设步伐,为专业认证做好准备。

2.推进非师范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确保各非师范专业都拥有充足的、稳定的、适用的专业实训基地。

3.做好江苏省第五届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集训辅导的组织工作,组织12级师范生教学基本功校级大赛。

4.组织12级师范专业集中见习、教育实习活动。

5.组织13级师范专业职业技能汇报活动。

6.调整组建学校职业技能训练中心。

五、学生素质发展:

拓宽发展空间,聚集教育资源,促进专业成长,扶持学生优长发展。强化目标管理,提高学生考证考级的、专业竞赛的获奖率、“5+2”高考的录取率、教师招考的上岗率等各项指标。重点实施以下项目:

1.继续做好师范专业“5+2”专转本集训工作和送考组织工作。

2.统一组织非师范专业“5+2”专转本辅导工作、报名工作。

3.建立大学生艺术教育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科技活动中心、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语言文字工作中心,启动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组织开展辅导、训练、比赛活动,推进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获批项目的实施。

4.继续做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组织辅导和考点工作。

5.研制出台《通师高专学生学业发展奖励办法》,引导、激励学生在专业优长、学历提升、考证考级等方面更快发展。

六、师资队伍建设:

对照本科办学要求,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学养深厚,满足学校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重点实施以下项目:

1.组织201x年度校级教师微课大赛。

2.调整教研室、课程组设置、布局,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考核评估,研制出台《教研室工作评估考核办法》。

学校校长组织工作计划范文9

关键词:高校;发展规划处;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2-0063-02

收稿日期:2013-06-21

作者简介:常永明(1975―),男,江苏南通人,河海大学发展规划处规划科科长,编辑,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和法学研究。

近年来,我国高校普遍加强了发展规划的工作职能,纷纷设立专门的发展规划机构,并通过制订规划有效促进了学校各方面事业的飞速发展。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高校H大学先后于2002年4月、2006年12月和2011年3月三次本校的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分析H大学2005年设立发展规划处对该校制订规划的工作体系、职能设置和工作程序等三个方面的影响,揭示了发展规划处在制订高校规划过程中的实际作用。

一、完善规划体系,落实自主管理责任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激发了高校制订规划的自主要求。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破除了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基本解决了部门办学问题,已经形成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新体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政府和社会的关注重点也已经从激发高校自主办学活力向规范高校内部治理行为转变。《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拥有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等办学自;高等学校的校长行使拟订发展规划,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职权。《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高校党委的主要职责包括“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以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中的重大事项”。《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规定,高校章程应当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明确制定学校规划的基本规则、决策程序与监督机制。《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主动公开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H大学2005年设立发展规划处,对该校的规划内容体系影响较大。设立前,该校“十五”规划尽管形成了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的文本结构,然而由于欠缺硬性工作机制的约束,三种规划之间的联系和呼应明显不足。设立后,“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三种规划已经形成了统一的体系:学校总体规划由发展规划处负责起草;专项规划由有关职能部门组织编制;院级规划由学院负责编制。总体规划是学校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编制学校专项规划、院级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也是学校指导各领域、各学院协调发展以及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的依据。其他规划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专项规划是以学校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细化。编制专项规划原则上限于关系学校发展大局、需要学校审批和核准重大项目以及安排投资数额较大的领域。

然而,设立发展规划处,并未改变该校现有的规划决策体系。规划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校长远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学校领导者明晰高校未来发展目标、任务和发展可能性的重大决策过程。H大学的历次总体规划均由学校党委会审议通过。该校已经依据中央纪委“三重一大”制度,制定了校级党政领导会议制度,规范了党委会、党委常委会、校务工作会的议决范围,形成了“由党委会审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由党委常委会决定学校近期工作规划,由校务工作会制订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的规划决策体系。发展规划处是辅助决策的机构,是学校领导层的参谋助手。

二、转变管理方式,提升学术质量意识

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系统呈现出结构、机制和质量标准多样化的趋势,也产生了海量的数据需求。正如美国高等教育规划专家乔治・凯勒所认为的:“如果没有充分的数据资料,优质的设施、方案和行动,没有优秀的、乐于奉献的人才,那么,无论多么重视战略,不管是棒球队、军队、企业还是大学,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1]院校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亦称机构研究)是“美国创造出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有组织地收集、记录和分析有关高等教育机构的计划、进程、环境的数据及信息的努力”[2]。在高等教育先进国家,利用数据分析的院校研究已经在高校内部管理工作中处于主流地位。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专家杰夫瑞・A.塞伯特认为院校研究的职能分为“基本职能”和“高级职能”两个方面,基本职能是收集、处理和分析,高级职能是项目评估、论证和规划[3]。高校实现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发展规划部门要将收集、处理和分析信息作为基本职能,常规性地收集本校及其相关环境数据,紧密结合学校发展需求完善院校研究工作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为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决策和规划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持。由于充分落实信息公开制度是规划机构获得分析数据的前提,因此要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推进教育信息公开。一方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要求,切实提高教育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教育信息的权利;另一方面,高校应当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主动形成以公开、问责为特征的学术质量管理新文化。

H大学设立发展规划处对该校内部管理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学术质量意识的有效提升。设立前,该校的规划职能是临时性的,由改革发展研究室(与党委办公室合署办公,室主任由党委办公室主任兼任)行使,接受学校党委书记直接领导。在制订“十五”规划时,尚未明确规划制订的组织体系,只是笼统要求各单位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起草工作,并没有配备专业的班子和队伍制订规划。“十五”规划也未形成完整规范的文本系统。设立后,发展规划处一直是校长直接分管的部门,接受校长直接领导。在制订“十一五”规划时,该校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校领导为成员、发展规划处处长为秘书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规划编制工作;同时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发展规划处处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为成员、有关工作人员为秘书的规划编制工作组,负责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另外,通过引入SWOT等规划方法,该校“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内外环境分析的质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十二五”规划编制前形成了一系列专题研究报告。规划也改变了过去经验性描述学校发展状态的做法,在纵向和横向比较同类高校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校发展目标、任务和发展的指标,通过分析计算,“十一五”规划明确了13个主要发展指标,“十二五”规划又进一步明确了38个主要发展指标。

三、规范制定程序,形成广泛共识

规划制订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进入现代社会后,高校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不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外部力量需要学校通过调动内部一切力量积极做出回应,学校自身也需要紧紧把握外部机遇,凝聚全体师生员工、校友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赢得未来。没有规范的工作机制和程序保障,就无法调节不同的利益和价值。H大学设立发展规划处后,增加了规划制订的组织、论证和核查程序:从“十五”规划到“十一五”规划,增加了前期研究、成立规划组织机构、论证咨询和批准审定等程序。从“十一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增加了由发展规划处组织的论证和核查等程序。在制订“十二五”规划时,以设立发展规划处为关节点,该校通过设立规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等非常设机构的方式,把校领导、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及规划责任机构凝聚在一起,将学校的发展理念、发展指标和行动举措相互联系起来,将财务、人事、科研、教学和规划目标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了共同谋划推动规划制订的工作格局。

在正式程序之外,H大学十分重视规划制订的非正式程序。首先,近年来,该校每年定期组织由校领导和党办、校办、组织部、纪委办、发展规划处负责人参加的务虚会,以及由校领导、校长助理、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创新团队负责人、派负责人、中层正职干部等参加的暑期战略研讨会。每次会议都有一个主题。譬如,2009年至2012年暑期战略研讨会的历年主题为“学科布局调整及体制机制改革”、“科学规划,跨越发展”、“把握战略机遇,加强团队建设、推进跨越发展”、“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尽管务虚会和暑期战略研讨会不是制订规划的专题会,但是由于讨论的都是规划制定必须重点关注的事项,因此发展规划处在上述会议的主题论证和工作报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在规划制订的关键阶段,发展规划处都会通过校报、学校网站等媒介,及时公开规划制订的过程、动态和进展,向师生员工传递规划制订的思想、目的和意图等重要信息。这些非正式程序对于统一全校师生的思想认识,推进规划制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乔治・凯勒.大学战略与规划[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

版社,2005:164.

[2]胡森.简明国际教育百科丛书・教育管理[M].北京:教育

科学出版社,1992:300.

[3]SeybertJeffery A.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