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校统计工作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2-17 12:23:06

学校统计工作总结

学校统计工作总结范文1

(一)落后的统计思想观念,无法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

在现实工作中一些高校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到位,对统计的内涵理解不深,对统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直接影响了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管理机构不健全,领导重视程度不高,统计人员不专业且变动大,统计专业技术职务没有理顺等等方面。另外,高校中重视会计而轻视统计的现象仍然存在,很多学校把会计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把包括劳动工资统计在内的统计工作仅作为应付上级有关部门报表的“边缘性”工作。正是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导致了统计工作被简单化,仅仅是完成了各种数据的汇总和上报工作,统计的作用没有显现出来。

(二)单一的统计调查方法,无法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当前高校劳动工资统计仍是使用全面统计报表的统计方法,其调查方法较为单一,加之没有采取其他有效的统计方法进行补充和更换,其统计结果已远远落后于高校的发展变化,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受到较大影响。以《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报表为例,该报表并非针对高校而设置的统计报表,其统计范围和统计内容只能体现高校劳动工资的一部分,不能全面体现高校劳动工资分配情况。另外,由于这种统计方法工作量较大,再加上统计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多为应付日常报表而工作,很难保证劳动工资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三)陈旧的统计指标体系,缺乏实用性、针对性

现行的劳动工资统计指标体系使用时间较长,在统计报表中如教职工人员变动情况、劳动工资总额等等指标,虽然还能够满足高校宏观调控的需要,但随着高校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工资分配形式的多元化,统计指标体系也应该作出调整。现阶段有的高校已经实行年薪制、岗位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分配方式,劳动工资多名目,多标准,多渠道,原有的统计指标已不能满足当前统计工作需要。另外,学校临时聘用的公益岗人员、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却不在劳动工资统计的指标内,没有相应的指标可以体现。在实行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等等结构工资的高校,如今的劳动工资统计指标中,工资总额难以分解出结构变化的因素,难以分解出工资的结构比例,占较大比例的奖金一项更是不能清晰地表明。平均工资的确能反映出一所高校的工资总体水平,但其受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的限制。由于职工人数易变动,加上工资总额并不全面,导致平均工资无法具备代表性。

(四)落后的工资统计手段,让统计工作复杂化

目前,劳动工资统计主要还是实行定期报表制度。如未实现统计网上直报的报表还是以层层上报的方式获得数据,这就导致报表工作中间环节增加,接触统计数据的人员增多,迟报和错报现象容易发生。再如,像审核、汇总等环节的报表程序的也不严密,对于出错的统计数据不能及时发现,有的即使在汇总中发现问题,也是人为地将数据改为合格状态,并没有找出错误的原因。另外,在统计和分析数据时,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利用能力不高,加上高校没有充足的经费作保障,硬件无法及时更新,软件购买力度不大,统计人员没有得到更好的培训,一些先进的工资统计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

二、解决高校劳动工资统计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认识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高校劳动工资统计数据的质量是高校各级领导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高校要逐步建立健全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机构,做实统计基础工作。例如,可以成立由主管副校长为组长,由人事、财务等职能部门人员为成员的高校劳动工资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还可以成立工资统计办公室,解决统计工作人员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待遇,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校工资统计研究工作,负责学校各种劳资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调查研究工作。积极推进劳资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完善劳资统计资料,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夯实工作基础,切实做到数出有据。二是要重视开展高校统计人员业务培训。高校领导要大力支持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提高其统计业务水平。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高校等部门监督检查力度,促使基层统计部门规范工作程序,严格实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二)改革劳动工资统计和调查方式

高校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涉及面较广,数据来源多,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应加强高校报表数据的审核,要建立数据质量抽样调查制度,优化统计数据评估系统,努力提高劳动工资统计数据的质量。在统计过程中可尝试采取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的统计方式进行。平时以抽样调查为主,定期报表任务。加之重点调查或典型调查等工作方法,不断提高统计质量。例如,按单位教职工人数加以分层,选定样本,或者按收入高低分层选取样本,或者按规模、部门等不同的方式方法选择样本。

(三)完善劳动工资统计指标体系

在制定统计指标过程中应该增加反映高校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及社会经济运行等方面的统计指标。如适时增加在岗教师的年龄、职称、职务、学历、收入等各种细化指标,使高校劳资统计数据真正发挥其作用,为高校所用,为统计者所用,更为广大的教职员工所用,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另外,建立高校从业人员统计抽样调查制。可统计高校岗位劳动报酬数据,还可计算其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工资统计指标。如可按书记、校长、副校长、主任等对象来划分,也可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对象来划分,从而获取最多人数的工资段,来统计其最高值和最低值,不受平均工资的影响,使劳资统计结果真实反映高校各阶层的收入。

(四)加快劳资统计工作的信息资源进程

学校统计工作总结范文2

一、引言

近年来,高等学校正逐渐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筹集资金的格局,也相应地引发了高校财务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既精通财务管理,又掌握教育科研规律的总会计师便成为高校的迫切需求[1]。2011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印发《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同年12月在东南大学等六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开选拔了6位总会计师;2013年9月,武汉大学等1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又有10位总会计师上岗。2014年8月,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上海市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2015年7月,作为上海市地方高校的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先配备了3位总会计师;2016年4月,第二批2位总会计师被任命,其中1位同时担任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总会计师,这是全国高校中的首创;2017年4月,任命的第三批1位总会计师,也是同时担任上海电力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总会计师。

推进总会计师多校任职,无疑是解决专业人才匮乏、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创新高校总会计师管理模式,加强高校财经工作的全过程和多方位监管具有一定的规范制定参考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二、高校总会计师及高校内部管理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主要对高校首席财务官和内部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Birnbaum R[2]指出大学内部包含两个体系:一是基于法律权威的理事会和行政体系,二是基于专业权威的教师体系,而大学的治理就是为了实?F这两个体系的平衡而设计的机构和过程。Sanaghan et al.[3]提出了高校首席财务官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能力建设者――通过集中选拔、有目的地培养、积极保留高质量的人才来促进高校发展;文化传播者――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联系;思想家――对高校的未来进行创造性和战略性的思考,主动预见和解决面临的机遇与挑战。Sanaghan et al.[4]断言:未来的高等教育将被适应性的问题和挑战所主导,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环境下,高校首席财务官和其他高级领导需要构建潜在的高等教育领导框架,具体包括:建立系统观点,并认识到决策和行动如何影响高校内外的计划和人员;有能力通过不同的环境(教师、员工、管理者、学生)建立有效的关系资本;以有意义的方式与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合作,帮助解决困难;将透明、参与和包容等合作原则应用于校园决策等。

我国学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对高校总会计师展开研究:(1)制度建设方面。宋长森[5]提出高校总会计师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需要。总会计师以学校副校职领导身份,组织制定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细则和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有利于建立切合学校实际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王丽平[6]提出总会计师制度是进行资产监督管理、财务管理专业化、财务风险防范专业化、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和资金安全的必然要求。(2)队伍建设方面。李丽[7]认为高校总会计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实行总会计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需要。丁红运[8]总结出总会计师选拔与管理的两种模式,一种是“内选式”,即从受派单位内部选拔符合条件的总会计师,其日常管理主要由学校负责;另一种是“委派制”,即委派单位主管部门根据受派单位特点和总会计师的任职要求,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向各受派单位直接委派总会计师并统一管理。王炜[9]建议现阶段高校总会计师选拔采取“校内选拔”和“外部选调”相结合的模式,建立健全总会计师条件准入机制,合理界定总会计师的领导工作范围,从而建立专业化的高校总会计师任职制度,并建立科学化的高校总会计师履职考评制度。(3)制度缺陷与解决措施方面。肖中瑜等[10]从高校总会计师制度的治理逻辑出发,系统分析其制度设计、执行与保障,探究其绩效困境与“推而不广”的成因,认为要处理好总会计师和校级班子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财务处、审计处、资产处等部门更要全力配合总会计师工作。马伟[11]认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并推进总会计师制度建设的目的在于优化高校治理体系,提高高校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为了解决总会计师制度“推而不广”和“执行偏差”的困局,需要理顺高校总会计师制度的发展逻辑,明确目标,采取制度创新、平衡治理以及培养创新的应对策略,以实现治理目标。

综上,现有文献大多对单一高校总会计师任职制度、职责职能、选拔管理进行研究,对多校任职尚无涉及。基于此,本文开启对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调研和研究工作。

三、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问卷调研

目前,高校总会计师单一学校任职的管理制度相对趋于完善,已经出台了诸如《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实施细则》《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等多项文件,上海市教委也出台了《上海市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上海市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联签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上海市地方公办高校总会计师日常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上海市地方公办高校总会计师工作报告制度实施细则(试行)》。而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工作起步较晚,其管理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多校任职总会计师的任职人选、隶属关系等问题,均需进一步厘清,通过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问卷设计内容一并纳入调查范围。

(一)问卷设计

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确定问卷内容,从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安排(客体层面)、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困难(主体层面)、上级主管部门需解决的问题(环境层面)三大维度构建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问卷调研体系,如表1所示。问卷调研时间为2016年11月1日―12月30日,共发出问卷136份,收回有效问卷114份。调研对象涉及上海市教委及财政、审计等部门,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其中,管理部门领导均为与高校关联的委、局等部门领导,占调研总数的25.44%;高校管理干部包括学校领导、总会计师、财务处处长等,占调研总数的38.60%;高校基层人员主要来自财务、审计、校办等,占调研总数的35.96%。

(二)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经过数据处理,结合总会计师访谈,对客体、主体、环境三大维度上的各个问题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1.客体层面: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安排

(1)参加党委会的方式

党委会是决策机构,需要决定重大决策事项,包括重要财务决策以及分管部门处(科)级干部的任免等与总会计师工作息息相关的问题。问卷调研中选择“分别作为任职学校的党委委员,协商一个固定的基层支部”的占比最高,为39.47%。其次是“参加关系挂靠学校的党委会,列席另一校党委会”,占32.46%(该方式即上海市目前的做法)。

按照《上海市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总会计师履行的职责包括参与重大经济决策;对重大决策和财经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监督检查;对学校及其二级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考核提出意见等。如果仅仅“列席”党委会,对学校重大事项以及财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无投票表决权,难以保证总会计师作为专业人员在重大经济决策中的作用,会制约总会计师制度推进的有效性。综合调研结果和各方意见,如果多校任职的总会计师能分别作为任职学校的党委委员(将组织生活安排在一个固定的基层支部),将更有利于工作推进。

(2)不同高校办公室的配备

按照规定,总会计师单校任职应当配备符合副校级待遇的办公室。多校任职时,“不同高校分别设置符合副校级待遇的办公室面积,以便开展工作”占比最高,占52%,这与目前上海市委组织部和教卫工作党委组织干部处推行的做法一致;36%的被调查人员则认为另一高校办公地点可以机动设置。

就目前实际工作情况看,总会计师办公室的利用率很高,既是办公室又兼具会议室功能,与各部门领导的谈话时常涉及学校发展规划、资金决策、审计或巡视问题整改等重大问题,鉴于机密性考虑,机动的办公地点无法兼顾重要文件的保管和特殊来访人士的隐蔽性意愿。本文认为,不同高校分别设置符合副校级待遇的办公室是当前形势下的合理选择。

(3)薪酬待遇

根据《上海市地方公办高校总会计师薪酬管理办法》(起草后因各种原因未),总会计师平均薪酬标准一般相当于全市公办本科高校管理岗副校级领导平均薪酬标准的100%~120%;同时担任两校总会计师人员的薪酬,由市教委委托平均收入水平稍高的学校代为发放。

选择“任职两校中薪酬相对较高学校的副校级待遇+年终绩效考核奖励”的占比最高,达到40.35%;其次是“任职的两个学校中,薪酬待遇相对较高学校的副校级待遇”,占23.68%。其中,管理部门领导和高校基层人员赞同“任职两校中薪酬相对较高学校的副校级待遇+年终绩效考核奖励”的分别占51.72%、46.34%;高校管理干部中赞同“任职的两个学校中,薪酬待遇相对较高学校的副校级待遇”的占34.09%,赞同“任职两校中薪酬相对较高学校的副校级待遇+年终绩效考核奖励”的占27.27%。

本文认为,结合教委起草文件的薪酬分配原则,比较简便易行的操作办法是:平时工资绩效由档案挂靠高校发放,年末由另一高校补足差额。补差标准:(1)如果另一高校的工资绩效高于平时工资绩效发放学校水平,则补齐差额;(2)如果补差后所得工资绩效水平仍然低于全市公办本科高校管理岗副校级领导平均薪酬标准,建议补到平均水平为妥。

(4)任职条件

除满足总会计师任职基本条件外,“有高校财务管理经验”占比最高,达49.12%;其次是“有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和“具备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分别占比23.68%、20.18%;“具备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仅占7.02%。其中,管理部门领导、高校管理干部和高校基层人员对“有高校财务管理经验”的认可度分别达到55.17%、52.27%和41.46%。

可见,多校任职的总会计师工作对具有高校财务管理经验的要求最为显著,而对会计专业技术?Y格的重视程度稍有减弱。调查还显示,人们对多校任职总会计师的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理论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比较关注。本文建议,对多校任职的总会计师人选,除满足任职基本条件外,可以侧重考虑财务管理经验、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相对较强的人选。

2.主体层面: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困难

(1)总会计师与学校负责人意见不一致时的解决方式

《上海市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联签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第三条:联签制度是指高校开展重要和重大经济活动过程中,实行学校主要负责人联合总会计师共同签署审批意见的工作制度。联签制度能有效避免主要负责人“一支笔”带来的风险和有关负责人绕开校党委决策程序的现象。出现总师与学校负责人意见不一致时,管理部门领导“以学校意见为主,并将总会计师意见提交高校总会计师管理工作小组备份”的意见占到37.93%,高校管理干部和基层人员认同“学校负责人与总会计师协商解决”的各占59.09%、48.84%。

高校迅速扩张造成财务风险不断增加,许多项目都需要总会计师和学校负责人共同把关、联合签署意见。根据《上海市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联签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第九条规定:总会计师参与联签的重大事项,审核意见与学校不一致的,总会计师应及时向高校总会计师管理工作小组报告。在高校总会计师管理工作小组未做出正式回应前,学校应暂停该事项的执行。其他的争议事项,总会计师可以学校意见为主,保留自己意见并向高校总会计师管理工作小组书面报告以备案。

(2)不同高校工作冲突的解决办法

调查问卷中,管理部门领导最为认同“根据工作重要程度先选择与总师工作关联度大的工作任务”,占48.28%;高校管理干部和基层人员认同“尽量预先协调工作计划”的分别占到47.73%、58.54%。

结合总会计师访谈,本文认为,总会计师应尽量考虑学校主要领导在工作安排上的意愿,预先协调工作安排。无法妥善解决冲突时,应根据工作重要程度优先选择与总会计师工作关联度大的任务。不过,对于重要工作,事后“补课”非常必要。

(3)需要履行保密义务的事项

“两校的财务数据”和“学校的特殊要求事项”被认为最需要保密,分别占比85.09%、70.18%。相对而言,不少被调查者认为,由于就职的两个学校学科关联度较大,在“学科发展规划”上可以总会计师为桥梁,推进学科相互支持和帮助,借鉴、分享经费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3.环境层面:上级主管部门需解决的问题

(1)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业务培训讲师人选

《上海市地方公办高校总会计师日常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七条(培训实施)指出:总会计师的政策培训一般由党政机关负责人担任培训讲师;总会计师的业务培训一般由财政、审计、税务等专业人士担任培训讲师。问卷调研中,选择“相关政府部门决策者”的占比最高,达50%;其次是“业界顶级专家”和“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分别占比28.95%、17.54%。

本文认为,相比业界顶级专家和集团公司总会计师,政府部门决策者更了解政策制度和工作发展动向,业务知识的培训内容既具有前瞻性,又能及时指导工作。

(2)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工作报告制度和交流工作会议召开频率

总会计师报告制度是总会计师向主管部门报告工作的有效渠道,有利于发挥上级委派工作的监督职能。《上海市地方公办高校总会计师工作报告制度实施细则(试行)》将总会计师提交报告分为三类:年度报告、专项报告和即时报告。问卷调研中,“年度报告和根据情况报送专项报告”被认为是最恰当的方式,占70.18%,各类被调查人员通常认为总会计师管理工作小组交流工作会议的召开频率不宜过高,“一季度一次”比较合适。

总会计师如果被频繁要求提交专项报告或进行多头重复考核,其工作负担会过于沉重。特别对于多校任职的总会计师,年末既要面临两个高校的述职考核和民主评议(目前是以档案所在学校的考核为主),还需要参加总会计师管理工作小组组织的上级部门联合考核,按照规定还需定期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等,考核和工作的压力会大幅度增加。此外,工作交流会议的频率不宜过高,否则会加剧两校工作和会议时间的冲突。

(3)多校任职的总会计师日常管理工作由谁领导

选择“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占比最高,达到44.15%。目前,为方便总会计师岗位设置目标的实现,上海市属高校系统采取的是一种创新的联合管理模式。上海市高校总会计师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由其所在两个学校主要负责,业务管理和考核由教委主任担任组长的总会计师管理工作小组主持,干部管理权限归属于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

(4)高校总会计师推行多校任职主要应解决的问题

选择“总会计师分管工作应该有所限制,以便聚力抓好主业的问题”和“总会计师的隶属关系问题”的占比最高,分别占比69.30%、64.04%。

对于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分工问题,主要依??《上海市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中的八项工作职责、五项工作权力确定。目前,任职分工正在由探索期向聚焦期转变。多校任职的总会计师需要承担两个学校的管理工作,在工作日程安排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冲突,建议在发挥工作优势的同时适当限制其分工,以便聚焦主责主业。

对于总会计师的隶属问题,采用“委任制”还是“委派制”,需要进一步研讨并细化规定。委派制属于垂直领导,总会计师对上级教委负责,只有处理好总会计师和校级班子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顺利推动工作;委任制下总会计师为班子成员,对学校党委负责,便于总会计师深入了解学校情况,主动融入学校工作,但上级教委更希望总会计师能在代为监督经济运行工作上发挥作用。上海高校总会计师的任职的设置方式更像是“委任制”和“委派制”结合的联合管理模式。总会计师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由所在学校主要负责;教委总会计师管理工作小组除了通过年度业务考核、季度会议定期督促检查工作情况外,还要对总会计师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此外,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市教委还不定期地检查派驻高校主要领导对该项工作的支持程度,借以推进工作。当然,联合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模式,还需要在未来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四、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问题的解决措施

考虑到我国总会计师的相关制度规范、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现状以及工作推进中面临的问题,本文构建了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系统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中最代表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体系的三大维度,即客体层面、主体层面、环境层面,它们渗透到多校任职的各个环节与构成要素,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作系统。任职系统图的中心代表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制度建设,需要高校、总会计师、上级主管部门“三驾马车”共同施力,聚力推进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各方面工作的健全与完善。此外,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对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客体层面,高校视角:应当营造总会计师多校履行职责的和谐氛围。

一是高校党政主要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总会计师制度安排在高校治理中的重要性,从行动上带头支持并保障总会计师依法行使职权;二是宣传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重要意义,让广大教职员工理解总会计师制度的设立是完善现代大学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建立现代化大学的必然要求;三是组织总会计师制度的政策文件学习,加深对总会计师任职要求的了解,理解、支持和监督该项工作推进。

主体层面,总会计师视角:应当明确职责,科学、合理安排工作。

总会计师要认真研究并深刻领会《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依照其赋予的职责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安排。特别是在总会计师多校任职时,对于不同高校的精力分配问题,需要把握分寸,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具体到校内的分管工作。前期可以从尽快熟悉了解学校工作的角度,适当从较宽层面安排些相近工作。但是同时负责两个学校的总会计师,任务繁重程度不言而喻,建议推进该项工作时,还是要明晰总会计师工作职责,聚焦主业、履行主责,真正发挥总会计师的作用。

环境层面,上级主管部门视角:应当尽快补充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相关制度条款。

上级主管部门应根据《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等政策规定,结合上海市教育制度改革,并参考调研结果,尽快补充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相关制度条款,从规则上为总会计师多校任职提供制度支撑。

根据问卷调研结果,结合对客体层面、主体层面、环境层面的分析,提出推行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建议,如表2所示。

学校统计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 高校财务; 会计核算; 信息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规定“建立并不断完善教育经费基础信息库,提升经费管理信息化水平”。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文件也提出“高等学校应建立财务信息基础数据库,支持校内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增强财务信息共享程度。财务信息要为校内师生员工服务,为学校加强内部管理服务,为上级主管部门实施财务监控服务”。2009年财政部下发的《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文件指出“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提升我国会计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管理网络化、会计核算信息化

财务管理网络化:即结合高校财务运行机制,利用网络技术将高校财务活动所形成的财务信息资源,与相互关联的单位信息整合,形成财务信息内外网络化系统,建立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改进财务管理手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侧重简化核算职能,强化控制和管理职能。

会计核算信息化:即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组,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相结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信息系统,通过网络系统,使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并实现共享。

(一)高校财务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近年来,公共财政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涉及高校的主要有:部门财政预算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政府收支功能科目分类和经济科目分类改革制度、“公务卡”支付制度以及财政公开制度。由于高校经费管理受公共财政的制约,因此,财政改革对高校的经费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关联财政、教育、物价、收费等主管部门。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内部财务活动发生较大变化,后勤实现社会化管理模式,校办产业实体与学校脱钩,扩招引起筹资活动、学校合并、新校区建设等。同时,学校加强了内涵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调整、加强学科建设,改革招生模式、实行大类招生、学分制改革、校园“一卡通”,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等。校内财务环境的这些变化,关联教务、人事、学科、招生、后勤、校产以及教学等各单位。

(二)建立财务会计相关信息平台

高校经济活动包括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两部分,财务管理是保证学校财务活动正常循环和安全有效的控制环节;会计核算是学校资金流动和循环过程中的核算环节。两者密切关联、高度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自动处理各项业务,信息实现共享,直接从高校内、外系统获取相关数据,“实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的目标”,该平台涵盖了数据收集、验证、传输、存储、分析、查询等模块,具备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相关信息查询、分析、检查与评价等功能。

实现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实时采集、集中存储、即时处理、全面共享和随意访问。

二、财务管理网络化、会计核算信息化实例

(一)建立“无现金核算”网络系统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一种改革。这两项改革的实施,关联高校、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财政预算编审中心、高校开户银行以及为学校提供服务或货物的供应商和学校教职工等。

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建立“无现金核算”系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完成学校资金核算业务、财政部门的审核批复、银行部门对资金的调拨清算、资金支付以及对资金使用监督检查等一系列工作。“无现金核算”信息平台,实现会计核算信息系统、银行零余额账户、银行公务卡管理系统以及省财政零余额账户无缝链接,整合财政、银行和业务流程,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同步处理、全面共享。

1.高等学校:资金实施零余额账户管理,省财政按照资金类别、收支功能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科目、年度以及额度控制码下达资金使用额度,不再通过银行层层拨付资金。

2.教育厅:审批高等学校月度预算、上报使用额度、调整年度预算。

3.财政预算编审中心:编制年度预算、下达部门预算额度,监控资金的使用用途、额度及流向,做到事前下达预算、事中监督控制、事后绩效考评。

4.财政支付中心:按照部门预算额度,下达单位资金使用额度,控制大额资金、监督额度使用,清算银行资金。

5.银行:设立单位零余额账户,正确使用资金额度,在资金额度内与省财政支付中心实行资金清算,直接将资金拨付给为学校提供服务或货物的供应商和职工报账“公务卡”。

6.教职工:出差、采购、消费等活动,不再预借资金,直接使用公务卡消费,职工报销后,资金直接由银行转“公务卡”。

7.为学校提供服务或货物的供应商:提供账号,实现直联电汇,取消签发支票。

“无现金核算”网络系统,实现了直联电汇、公务卡报账、零现金库存、电子化对账,减少了财务管理的人力、降低了财务费用成本,可清晰掌握每项项目资金的余额及资金流向,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促进财务管理的规范和高效。

(二)银行代收学杂费网络系统

银行代收学杂费网络系统是建立在学生信息基础之上,利用银行储蓄网点遍布各个角落的网络优势,通过银行会计核算系统日清月结的账务处理方式,快速将各地收费信息汇总并将资金通过通存通兑归集,同时,将收费信息和资金反馈给学校。

学校给银行提供学生缴费信息,银行将学生缴费信息挂到代收费信息服务器上,供各地储蓄网点使用。学生利用银行储蓄网点遍布各地的优势,可在生源地或其他地区的任何一个储蓄网点缴费。学生缴费后,银行通兑资金汇总,及时将资金上交财政专户,实现了“收支两条线”和严禁“坐支”学费、住宿费的目的,使收费工作“依法、规范、透明”;学生交费快捷、方便、安全。

(三)“多校区一套账”网络化会计核算

院校合并后,出现多校区办学或异地办学,如何做好财务合并工作,加强财务管理,掌握学校整体财务状况成为首要工作。财务管理应采取“多校区一套账”管理模式。总校成立财务机构,统一管理财会人员、统一财务政策、统一报销口径、统一科目设置、统一工资和助学金发放,建立一个账套,校区之间通过数据传输。具体做法是:在每个校区各设一台服务器,每个校区建立一个财务网络系统,考虑到网络安全问题,该系统同校园网实行物理隔离。总校区负责科目设置等一系列建账工作,其他校区只作为一个报账点。在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中按照账务种类分为总校区和各个校区。凭证号都从1开始编制,即:总校区的凭证号从100001开始,第二校区凭证号从200001开始,第三校区凭证号从300001开始。原始记账凭单保存在各校区。总校区将所有账务建好以后,利用系统中的“完全备份”将数据拷贝到其他各个校区。每天工作结束,各个校区将当天的凭单数据库传输到总校区(通过Email邮箱、Netmeeting、Mordem、ftp等形式),总校区结账后,将所有的数据库传输到其他各个校区。每个校区继续开始新的凭证处理工作。优点:科目设置、指标账管理、报表、账页打印、预算、决算等都由总校区统一管理。同时,各个校区都有一套完整数据,相当于多套备份,如果一套网络出现问题,马上可以进行拷贝修复。

(四)建立财务集成管理系统

利用校园网链接财务处网站,建立财务集成管理系统,宣传财经法律、政策,查询账务、工资、学生缴费情况,此系统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实行物理隔离,对网站所有数据每天进行上传更新。功能如下:

1.介绍财务处各科室工作职能,宣传各项规章制度。

2.查询账务:职工输入工号和密码,就可以查询一定范围的历年账务数据,可以查询一个项目账,可以为单位领导授权查询一个单位所有的账务,还可以授权高一级领导或主管部门领导查询不同单位同一种类经费的预算及使用情况。纪委监察审计部门可以查询所有单位每一笔经费的情况。通过账务查询,给教师或领导一个明白,也为领导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3.个人工资查询:职工登录财务处网站后,可以查询职工本人历年每月工资,或连续几个月的工资,是一个永不丢失的工资条。

4.项目汇总分析。这是一项专门为各级领导设计的模块,根据权限设置可以实时查询本单位总收入、支出情况,并形成柱状、饼状收入支出对比图,直观地反映经费情况。

5.学生交费及助学金发放情况查询:学生登录财务处网站后,输入学号,查询自己入学以来应交、实交以及欠费情况和助学金的发放情况。

财务集成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了财务信息公开化,财务管理透明化。

(五)建立个人收入计税网络系统

高校的收入基本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工资收入;另一部分是校内津贴、讲课费等其他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这些收入在发放时都要计算个人所得税,为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津贴及讲课费发放,建立个人收入计税网络系统。

1.个人收入计税管理程序。该程序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计税主程序(财务处计税使用);二是报税程序。二者通过校园网进行有关数据的传递。主要特点:解决了同一单位或个人在一个月内多次、随时报税的难题;对不同类别工薪收入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法;为校内独立核算单位代计、代交个人所得税提供便利;查询方便、系统严密性强;其操作方法、步骤和工作环节符合税法和会计制度的要求。

2.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的操作制度。根据计税系统的功能,计税工作实行全天开放式计税时间。每笔纳税收入,系统自动打印出计税清单一式三联,一联存根;二联是会计做税的凭证;三联是纳税人计税依据。纳税人根据纳税清单不仅可以知道本次领款应扣的税,而且还可了解本月的累计收入。月未系统自动结账、汇总,生成上报税务部门的报表。同时系统自动将数据转入税务局电子报税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税款。

3.月末,将数据上传财务信息集成系统,职工个人可以查询每笔收入、计税以及税后所得情况。让纳税人明白自己的纳税情况。

(六)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

实行会计集中管理制度,是会计核算方式的一次变革。

统一领导:财务处是学校的唯一财务机构,负责全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应撤销学校设立的二级会计单位(具有法人资格的校产企业除外)。

分级管理:根据财权的划分、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学校财务工作机制。学校取消了二级财务机构以后,会计机构只有学校财务处,没有分级财务机构。但在管理上仍实行分级管理,即建立学校财务、二级单位(后勤集团、校医院、学院等)的分级管理体制。

集中核算:是指学校的一切财务收支都由会计服务中心办理资金收入和财务报销手续。

会计核算模式采取:“集中管理、统一账户、分户核算”。

集中管理:会计服务中心是集中进行会计核算、集中办理资金结算、集中管理会计档案的一种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管理形式。

统一账户:在二级会计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原有银行账户,全校只有一个基本账户。

分户核算:分户核算只是下放了财权,但没有下放财力。资金集中到会计核算服务中心,各单位的资金所属权仍属于原单位,原单位的资产所有权、债权债务关系、经费的审批权不变,实现“财力集中、财权下放、财务监督”的财务运行机制,各单位的财务“一支笔”继续行使财务审批权限。

利用会计信息核算系统,实行网络记账。会计集中核算后,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分别设置不同的科目,建立不同的账套,会计核算人员均能按照权限登录有关账套,进行账务处理。按照内部控制规定,财务网络的管理,科目设置、记账、打账等账务处理等工作由财务管理人员负责,会计核算人员只负责原始凭证的审核和凭证编制录入。

集中核算之前,财务处、后勤集团各中心、校产各企业等,都建有不同的账套,均有会计和出纳;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后,只有一个银行出纳和一个现金出纳,但不同账套的资金又是独立核算的,这就需要实施资金综合结算。针对不同账套的资金和同一银行账户资金的统一管理,需要设立一套系统来支撑,做到资金总量日清月结、准确无误,又要确保不同套账的资金分毫不差、万无一失,防止串账。

1.实行财务集中管理,既可以管住钱,又可以将监督和管理的关口前移,从财务体制上堵住一些漏洞,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制度防线。

2.规范会计核算。原先学校二级会计单位,分别单独进行核算,每个核算单位都有自己的银行账户,导致会计单位分散,资金分散,财权、事权分散,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风险较大,通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3.杜绝了“坐收坐支、挪用资金、形成小金库”等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4.加强“内部控制”,对单位的支票、现金、公章、票据等岗位设置,不能出现混岗,要相互牵制。

5.加强财务监管。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之前的多头管理和多头核算的问题,降低了财务风险,提高了资金的安全性。由对财务工作的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移,由内部监督向外部监督转移,使财务处对全校及各单位、各部门财务运行状况达到有效监控。

建立高校财务管理网络化、会计核算信息化平台,借助现代网络信息和大型数据库技术整合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切实提高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校园。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

[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文件[S].

[3]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文件[S].

[4] 王大勇,等.高等学校会计信息化管理研究[J].经济师,2008(12).

学校统计工作总结范文4

1高校教育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1.1领导重视不够,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高校教育统计工作未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没有形成完整的统计管理体制。首先,学校教育统计工作不属于一线工作,一般由校办公室负责,校办给各单位下发统计报表,由各单位组织填写基础数据上报后,校办再根据各单位的报表内容汇总、审核、上报。这种模式弱化了部门及系一级的统计功能,他们只是将报表填写后上报,而未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初步审核,往往会出现数据不全面、准确性不高等现象,影响了统计质量。其次,缺乏对高校统计人员应有的重视和培养。不能按要求组织、指导高校统计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对统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晋升和教育统计科学研究工作重视不够,导致高校统计人员缺乏积极工作的动力。

1.2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首先,统计工作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专业工作,因此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显得非常重要。例如,每年教育部布置的“普通高校学年初统计报表”,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很难把握整套统计报表的统计口径。有些高校经常更换统计人员,新的统计人员不熟悉统计报表,对统计口径把握不准,报表平衡不了,少数统计人员则是三分统计、七分估计,数据的准确性可想而知[1]。另外,很多高校的统计人员多是兼职,职责不够明确,有的高校甚至出现参加报表布置会议的是一个人,参加报表汇总审核的是另一个人的情况。人员的不稳定造成统计人员能力和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统计质量得不到保证,不能做到准确、及时,从而影响高校统计数据的连续性,影响高校综合统计的上报,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其次,高校教育统计是涉及多领域的综合性工作,它涉及经济学、数学、教育测量学、网络技术等多门学科,因此,统计人员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而现有的统计人员,大多数不是统计专业毕业,且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不能对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加之兼职人员兼有其他工作,很难专心从事统计工作,更无精力钻研统计业务,也就很难写出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

1.3源头统计力量薄弱,统计部门协调不力统计工作比较复杂,它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是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是各相关部门共同协作的结果[2]。由于高校统计管理体制不完善,各相关部门不能主动承担职责,没有全局观念,担负不起提供统计数据、管理统计资料、组织统计资料的调查事实的主体工作,不能确保统计指标在口径、范围、数据上的一致。在基础数据的统计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加之对原始资料的保存及归档工作不到位,时有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很难高质量地完成基础数据的收集及汇总工作,不能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1.4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滞后,统计信息资源缺乏共享有些高校对统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将统计信息化建设等同于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只注重单一的信息资源存储系统建设,不重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建设;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忽视应用系统建设。

2解决办法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教育统计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完善统计工作制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地为高校现代化管理服务。

2.1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学校应把统计工作纳入到科学化管理体系之中,设立专门的综合统计岗位,明确专人负责,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既要督察统计行为,也要复查数据的真实性,并提出科学的矫正数据的依据[3]。各基层单位应配备兼职统计人员,对收集的本单位有关教育活动全过程的数据资料进行初步审核,以确保完整、准确,实现对统计工作基础资料的质量控制。学校综合统计管理部门应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审核,严格把关,加强统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统计质量。

2.2加强高校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稳定的统计队伍是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的前提,也是提高统计质量的保障。鉴于高校统计队伍的现状,一是要充实高校统计队伍,选择热爱统计工作、知识面广的人员充实到统计队伍中,确保统计队伍相对稳定。二是要提高高校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前和定期在岗教育培训,强化高校专、兼职统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三是强化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务实奉献精神的培养,使其认清高校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统计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其法制意识。高校统计人员更要自觉抵制虚报、瞒报、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2.3加强基础数据统计,协调好部门统计各相关部门要依据统计法律规定,主动承担职责,自觉履行义务,树立全局意识,及时、准确地做好基础数据的积累工作,建立统计台账,力促统计基础数据与教育报表指标项目接轨,利用数据库、计算机管理系统对高校教育统计数据分门别类进行管理;要协调好各部门统计工作,重视原始资料的保存及归档工作,要严把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汇总、数据上报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学校统计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软件工程 学校 新生录取系统 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信息化时代,学校管理也在朝着数字化管理的方向发展着。运用数字化方式来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管理效率将得到明显提高。学校新生录取是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信息化时代加强学校录取新生系统管理就必须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工程技术。

软件工程技术是一种专门用来制作开发计算机软件的技术。软件工程技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全世界范围内遭受到软件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软件工程技术与其他信息技术相比,具有显著优势。正因为如此,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近年来,软件工程在学校数字化管理中得到了应用,尤其是在学校录取新生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了解这一应用对于提升学校录取新生系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技术是一门运用工程化思维、系统化观点、专业化手段、先进的设备来开发维护系统软件的技术。软件工程技术涉及范围非常广,它包括设计语言、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数据库、设计模式等内容。随着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它的范围也将越来越广。如今,在各行各业都运用到了这一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软件工程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多个步骤构成的。一般意义上软件工程技术包含四个步骤:一是需求分析;二是系统总体设计;三是系统具体实现;四是系统测试。需求分析主要指的是对系统各种功能需求的分析,也就是说通过软件工程设计后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这是我们进行软件工程开发的前提。系统总体设计主要指的是系统采取什么方式来进行构建,采取何种方式对系统内部进行分类。系统的具体实现主要指的是工程设计人员在掌握了各种基本数据之后对软件系统各个部分进行具体设计的过程,软件系统中各个部分的设计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过程设计;接口设计;数据设计。系统测试。在完成设计之后,一般要对系统软件进行全面系统地专业测试。系统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要为了保证系统的质量,提升系统的性能。我们要了解软件工程在学校录取新生系统中的应用就必须要加强对以上四个步骤的了解。

二、软件开发系统需求分析

学校录取新生系统需求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三个内容来进行论述,一是对项目进行整体概述;二是对系统的各项功能做出明确说明;系统性能需求和人机界面分析。

项目概述:学校录取新生系统主要是针对学生报考,方便录取而设计的一套完整地系统软件。该系统要求能够实现学生随时查询成绩、打印录取通知单、参加报名、学校录取等功能。该系统的使用客户一般包括学生、老师、考试中心等。

功能需求分析:学校录取新生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予以探讨。按照时间顺序来看要求达到:学生对学校进行查询,填报志愿,打印准考证,体检表,打印录取名单,学生查询录取结果等功能。

性能需求与人机界面设计:在学校录取新生系统中要提升的性能主要是要达到数据处理过程准确、数据保密以及精确、安全等。另外对系统的操作权限设置,数据完整备份等也有明确要求。在学校新生录取系统中人机界面的设计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人机界面的设计要求达到以下几点:一是操作起来必须要简单;二是在操作过程中要有必要的帮助,反馈信息;三是能够实现用户的互动与交流;四是系统实行破坏性动作必须要得到客户的确认。

三、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是软件开发的第二个步骤,具体而言是四个步骤:一是对系统结构图的整体设计;二是对类的设计;三是状态图的设置;四是系统顺序图的设计。在系统总体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是类的设计与实现。在进行类设计的时候,必须要选择那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对象进行分类。系统设计人员在系统设计的时候,往往把学校录取新生系统分为三个类:学生;学校和考试中心。进行科学分类之后,还要明确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类的设计与实现是系统总体设计的关键,我们必须要引起高度关注。

四、系统详细设计

系统详细设计是软件开发的重要步骤,系统功能能否得到完善,还是在于能否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系统的详细设计主要是针对软件结构进行优化与细化,同时对软件的数据结构以及算法也进一步规范。详细设计是对每个模块的数据结构、系统界面以及接口等进行设计。通常而言是把它分为过程设计、数据设计和接口设计。

五、系统软件测试

系统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的最后步骤,在完成系统的总体设计之后,就要对系统软件进行专业化测试。系统软件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要保证系统软件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针对学校录取新生系统的测试,笔者认为主要集中在三个重要的指标上:系统识别率、可靠性和系统对单页图像的处理时间。系统识别率的测量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识别算法进行专业测试;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对各项组合的考察来确定数据库的性能。通过对这两方面的考察我们就可以确定系统的识别率了。系统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测试主要指的是对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进行测试。系统可靠性是反应系统利用资源的能力的重要指标。系统利用资源的能力主要指的是内存的使用,输入输出数据的响应等内容。系统单页图像平均处理时间主要是反应算法性能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影响着用户接受水平,需要引起格外注意。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工程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软件工程开发技术是一项专门用于开发各种系统软件的技术。学校新生录取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管理过程中实现数字化,运用软件工程技术来提升管理系统的水平成为了未来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徐仁佐. 软件工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学校统计工作总结范文6

总结主要写一下重点的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得出结论,以此改正缺点及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学校财务个人工作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校财务工作报告1根据上级精神,习城乡中心校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平凡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20____年度财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合理安排收支预算,严格预算管理

单位预算是事业单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事业计划的重要保证,也是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认真做好我乡的收支预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搞好这项工作,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既要总结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各种因素,又要客观分析本年度国家有关政策对预算的影响,还要广泛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并多次向领导汇报,在现有条件下,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挖掘潜力,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本着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利于操作,发挥其在财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是学校开展教学业务及其它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其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在这一管理上,很多人长期不重视,存在着重钱轻物,重采购轻管理的思想。为加强这方面管理,在平时的报销工作中,对那些该记入固定资产而没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手续的,督促经办人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并定期与校产科进行核对,确保帐实相符。通过清查盘点能够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了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三、重视日常财务收支管理

收支管理是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收支管理,既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发展事业的需要,也是贯彻执行勤俭办一切事业方针的体现。为了加强这一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制度,这样财务日常工作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对一切开支严格按财务制度办理,使得学校能够集中财力办事业。通过认真落实执行,收效非常明显,极大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认真做好年终决算工作

年终决算是一项比较负责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进行结清旧账,年终转账和记入新帐,编制会计报表。财务报表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财政部门和单位领导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学校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学校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所以中心校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放弃周末和元旦假期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认真细致地搞好年终决算和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同时针对报表又撰写出了详尽的财务分析报告,对一年来的收支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正确的评价,通过分析,总结出管理中的经验,揭示出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也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总之,在20____年,在财务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发扬成绩,改正不足,以勤奋务实、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学校财务工作报告2去年,学校总务处全体人员克服了工作中的种种压力与困难,在校领导和上级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相关部门的关心、指导、帮助下,根据学校财经理念和现代管理方式的要求,财务工作严格正规、严谨踏实地工作。全体财务人员始终牢记全校工作一盘棋,以本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为中心,通过群策群力,全体财务人员拧成一股绳,发挥财务人员的整体力量,全面完成了年度部门既定的工作目标,并在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报告、内外联系等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绩,受到学校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现将学校财务总体工作总结如下,不足之处还望领导和相关人员在多多包涵的基础上不吝指正。

一、资金筹措、内外协调方面

反映,是财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财务工作人员必须对学校发生的每一笔经费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规范记录,反映在凭证、帐簿和报表中,以备随时查阅。我校财务室已经对日常工作流程熟练掌握,能做到条理清晰、帐实相符。从原始发票的取得到填制记帐凭证、从会计报表编制到凭证的装订和保存都达到正规化、标准化。做到全面、及时、准确的反映。

资金是学校正常教学活动和学校发展的血液,我们开源节流,较大的绥解了学校的资金压力,保证了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对外联系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始终把学校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维护学校的整体形象。以年初计划安排的经费为限,尽力使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有回报为基本准绳,时时不忘宣传学校,为学校整体发展尽本部门的努力。

二、财务会计核算方面

核算,也是财务工作的基本职能。核算包括成本核算、工资核算、费用核算等等。在费用核算上采取分处室核算,随时都可以查出每各处室每个月实际发生的费用。

(一)精心设计会计核算体系,全面、真实、及时的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为领导决策等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凡事预则立,学校全体财务人员在学校领导和有关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总结以前年度会计核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年度财务工作目标,通过会议研讨、日常交流、向专家请教、向兄弟单位学习和再实践再总结等多种形式,事先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要求,利用现代化的会计核算手段,精心组织、设计学校的会计核算体系和会计信息报告系统。在符合国家正常财务核算对财务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利用电化手段设置了财务核算体系,为领导的决策,上级主管部门、财政、税务监督,内部各部门控制使用资金等多方面及时提供了大量真实、完整、有用的财务信息。

(二)坚持会计创新,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压力与困难,在会计人员较少的情况下办理了大量事项,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绩。

由于近年来由于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学校财务工作压力日易显现。为适应财政、物价、工商、税务体系的要求,全面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确保学校的利益化,在进行账务处理的过程中,一项资产的购置支出不得两次进入成本。总务处在相关领导与有关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原来学校统一按照的核算模式进行分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分别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即将学校经营支出的资产购置采用经营核算的模式,分次计提折旧的方式进入成本,为学校节省大量的资金流出,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财务基础。

三、财务会计监督方面

监督,是财务工作的另一项基本职能。首先是每个处室每笔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不能无意的为一些工作人员创造犯错误的氛围。在这方面,严格按有关制度执行,铁面无私从不放过任何不合理事情;其次是对学校整体资产进行监督,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以保证学校财产不受侵害。

总务处全体人员坚持从细微处入手,按国家财务规定对每一笔收支票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控制现金的支出,对超过现金限额的支出按国家相关规定严格控制现金的使用。加强财务印章的管理和使用,定期进行资金核对。确保学校资金的安全、完整。进一步加强资产和财务票据的管理,采取专人负责,日常工作中做好各种财政、税务票据的领用、核销、库存等的台账登记工作,每次都向领用人书面交待清楚各种票据的使用规定、注意事项等相关的事宜,及时核销各种票据以确保学校的所有收入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坚持财务收支两条线,严格实物资产的入库手续,从源头做好学校的财务监督工作。

财务收支两条线是学校所有财务工作都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的财务纪律,就是所有的财务收入都必须入学校统一的财务账务,所有的支出都必须按学校事先规定的用款手续办理用款,涉及到财政性资金收支内容的还必须按国家财政性资金收支的规定办理预算外资金的财政专户交存、返还和资产购置、日常大宗消耗的政府采购。做好学校的财务票据管理工作就是做好了财务收支两条线的源头控制工作,总务处正是从这一关键的源头控制入手,严格区分学校的收支,做到全年财务收支无差错。受到学校领导和有关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好评。

四、经费管理

管理,是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首先是为领导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数据,学校财务室能够随时完成学校领导和各处室要求提供的数据资料;其次是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对学校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财务室已经提出合理化建议,大部分已被采纳。

科学合理编制学校收支计划,并对计划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努力节约资金,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学校资产流失,对学校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积极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确保学校财务活动的效益性,开展了预算内经费管理、预算外经费管理和往来款项管理和其他工作。

(一)预算内经费管理工作

预算内经费全部由财政拨款,主要用于职工工资、奖金、离退休费、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公业务费等开支。主通过以下工作来实现经费管理。

1、及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奖金、离退休费等。

2、按期上交职工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

3、公业务费开支严格执行校长一支笔审批,报销时必须凭原始凭证据实列报,不能以领代报或以借代报,手续不完善、票据不正规和非正常开支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4、采购、维修大额开支实行集体研究决定,并签订采购、维修合同,上报相关部门,完善控购手续后方可执行。

(二)预算外经费管理

预算外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对学生的杂费收取,主要用于学校的办公室费开支。

(三)往来款管理

往来款主要有书款、免费教科书款、特困生减免款、学生伤亡补助、计算机工程款、住房公积金个人部分、医保个人部分、个别所得税、代课金、教学奖惩、单位及个人借款,往来款一律执行专款专用,绝不挪作他用。

(四)其他工作

1、按时完成审批年终奖金审批、两年考核晋档和职称变动晋档工作。

2、认真进行校产清理上报,防止学校资产流失。

3、录入人事工资管理系统,完善单位人员人事工资档案,为高效管理奠定基础。

4、高质量、高要求完善预算工作。

五、20____年工作设想及需要改进方面

去年学校总务处尽管在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报告、内外联系等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绩,受到学校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但不足之处也有很多,现将今年学校总务处工作设想如下:

第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强学校财务计划执行情况的控制分析,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将学校的财务基础工作进一步做实。

第二、增强财务计划的管理,加强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与控制,加强财务事先参与决策工作,从源头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第三、进一步加强财务日常监督工作,从学校的每笔收支入手,进一步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财经政策,保证学校财务工作的真实、完整,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

第四、进一步加强与财政、税务、物价等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为学校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为学校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

第五、坚持财务收支两条线,力争做到财务票据计算机管理,从源头加强收入的管理,进一步加强财务支出的审核工作并严格执行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按以收定支,先收后支,收支略有节余的原则控制、使用好学校有限的资金,使学校的每一分资金都发挥的财务效益。

第六、进一步加强内部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工作,严格按部门职责做好本部门的工作,发挥财务部门应有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人员既当家又理财的财务意识,推动学校整体财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领导分忧、解难。

第七、做好日常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报告和其他相关财务管理信息的核算、监督、报告工作,做好与税务、财政、物价等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工作。

六、几点感想

1、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搞好工作的关键。

领导的重视程度越高,工作就越有依靠,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我们在认真做好工作的同时,注重同上级领导的交流,不定期汇报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信任,取得了领导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校领导对财务工作倍加关注,对重大问题的定性与处理亲自过问,对财务报告认真批阅,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具体要求,为财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

2、财务工作要树立服务意识。

财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财务工作必须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3、工作方法及工作效率至关重要,充分体验到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差距;

4、凡事都要付诸热心,相信耐力无所不能;

5、团队协作精神非常重要;

总之,经过共同努力,虽然我们财务工作也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取得了全校职工的信任。但是也面临许多新问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方法需进一步。

学校财务工作报告320____年是____大学的开局之年,也是财务处开拓创新的一年。回首20____年,在学校党委和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财务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学校合并初期各项工作的平稳过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20____年度财务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与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1、认真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努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根据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和要求,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时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同时结合先进性教育要求,财务处支部组织科以上党员干部到各校区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并针对意见认真研究、积极整改。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财务处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对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进一步牢固,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团结的气氛进一步浓厚,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总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2、完成了会计人员年度继续教育工作。

为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组织全处人员分批分期参加了____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与考试;同时通过举办江苏省教育会计学会,组织财务人员撰写论文参加会议交流与学习。另外,还派人参加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财务会计研究会举办的财务管理培训班 。

二、建立财务管理新秩序,确保学校财务工作平稳过渡

3、实施“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为加快推进____大学原三校在真正意义上的合并与实质性的融合,财务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时制订并出台了《____大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____大学经费开支暂行规定》、《____大学有偿服务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并从____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三校并账,彻底打破原三校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界限,建立健全____大学财务管理体制与会计核算体系,为并校初期学校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保证作用。

4、合理编制财务预算,科学构建预算管理体系。

____年是三校合并组建____大学后的第一个财务预算年度,编制好本年度财务预算事关学校事业发展与稳定大局。为合理配置学校财力资源,努力构建适合我校事业发展的财务预算体系,在借鉴省内外综合性大学财务预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兼顾原三校财务预算编制摸式,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取“条块结合,分步预算”的方法,顺利完成了____年校级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同时,为加强预算控制和经费宏观管理,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根据预算分类细化,合理设置经费项目,并通过会计电算化网络和预算管理系统,较好地实施四校区预算控制。下半年还完成了____年度省级部门预算的编制与上报工作。

5、彻底清理银行账户,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

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及时对原三校的所有银行账户进行彻底清理,撤并银行账户30多个,全校所有资金纳入财务处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开户,集中管理,进一步增强学校现实支付能力和资金调控能力。

6、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认真搞好资产清查。

针对____大学合并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提出开展全校性资产清查建议,起草制定了《____大学20____年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并牵头组织全校开展资产清查工作。配合资产管理部门完成了新校区设备资产的入账与清查。通过清查,一方面摸清了学校家底,同时也发现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今后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资产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合理配置学校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7、积极筹措与运作资金,努力确保学校教学、科研、基本建设等工作正常运转。

众所周知,资金是学校经济活动的血脉。合并初期学校财务状况本身就很困难,新校区基本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学校主要收入又集中在下半年的九月份才能到位,全校一至八月份资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资金链明显存在隐患,财务风险随时可能发生。面对这样的困难,财务处化压力为动力,坚持不懈地争取银行贷款,积极配合银行做好大量艰苦细致的具体工作,在国家金融政策调整不利于高校贷款的形势下,____年我校新增贷款1.54亿元,确保了新校区二期工程学生公寓按期建成。同时,利用金融政策,通过结算中心合理调度与运作资金,调整贷款结构,努力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尽可能为学校化解财务风险。

8、加强学生收费管理,努力实现预算收入。

学生缴费是学校收入的重要来源。并校后学生规模明显变大,加上多校区办学,给收费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为加强对全校学生收费管理,建立健全各类学生收费管理体制,财务处组织人员加班加点,对原三校全日制学生收费信息进行了核对与合并,确保所有学生信息准确,避免数据遗漏而造成学校收入流失。同时,较好地完成了____年度全校各类学生的各种收费工作,并配合各学院做好学生欠费清理,及时统计和提供学生欠费信息,加大学生欠费催缴力度,把学生欠费降到最低水平,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预算外资金收入。

9、加强票据管理,规范收费行为。

为进一步加强对票据和收费管理,财务处对原三校的票据进行了认真清理,并结合财务管理的需要,对各类票据领用程序和使用范围进行了明确,确保各类票据正确使用。同时,针对原三校收费项目交叉和标准不一致等现象,结合____大学的实际情况,对所有收费项目认真进行了梳理,重新向市物价部门办理了有关手续,使学校所有收费项目合规、合法,并将所有收费项目在校园网上进行公示,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规范校内收费行为。

三、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努力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

10、建立财务专用网,实行会计核算网络化。

根据多校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特点,结合我校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财务专用网,为提高我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为加强对财务专用网络管理,确保会计数据和软件安全,拆除了网上所有计算机的软驱等接口,实行封闭式管理,起草制定了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和财务网络安全规定,保证了多个财务系统的正常、安全、高效运行。

1、建立会计核算账套,实施三校财务并账。

根据____大学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确定了全校会计核算方案,设置了事业财务会计核算账套、基建财务会计核算账套、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账套等,并在进行原三校财务决算的同时组织人员实施三校并账。在时间紧、任务重,也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财务处全体人员顾全大局,分工协作,加班加点,特别是管理科室为确保学校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很多同志废寝忘食,不计个人得失,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全身心投入财务并账工作,真正体现了一个会计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可以说,三校合并组建____大学如此的顺利和成功,与财务处每一位会计人员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

2、规范会计基础,统一会计核算。

考虑到原三校财务管理摸式和会计处理方式各不相同,____大学成立后财务处对会计基础的有关做法重新进行了明确,并组织管理科室对各校区财务办公室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同时,还完成了职工工资数据合并、系统升级、项目统一以及公积金、个人所得税扣缴项目调整等工作,为规范会计核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会计核算与监督,规范校内经济行为。

根据教育厅对原三校财务审计所提出的意见,结合____大学财务管理的需要,组织对教材、药品等存货进行了盘点,对采购付款与存货管理提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确定了内部会计处理方法,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与监督。同时,对原三校会计核算账务上的遗留问题、往来款项以及代管款项、学生代办费等进行了清理与结算。同时,积极配合基建、维修、设备采购等部门,参与各种招投标、工程验收等工作,加强财务监督,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和校内经济行为。

4、认真完成财务决算与报表工作,努力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按规定完成原三校____年度的事业财务、基建财务决算工作,并积极配合,接受省教育厅的委托审计和市审计部门的竣工审计。完成了各级各类财务统计报表。完成了启秀校区已竣工交付使用工程项目的决算与移交入账和新校区一期工程暂估入账等工作,真实客观地反映了____大学固定资产状况。根据校领导要求,上半年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一次检查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校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有效地保证____年度财务预算顺利执行。

四、加强内部建设,搞好外部服务

5、完善科室职责,理顺工作关系。

通过近一年来的实践,在最初分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内部各科室工作职责进行了调整和明确,理顺上下、左右等工作关系,落实工作责任制。各科室分别制定了相应的个人岗位职责,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协作,较好地履行了部门职责。

6、建立财务信息平台,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针对多校区财务管理信息查询等矛盾,进一步加强财务处与外界的信息沟通,我处充分利用校园网这一资源建立了财务信息平台,引进了个人工资查询与项目经费查询系统,研发了学生缴欠费信息查询系统,同时建立了财务处专用网页,为师生员工提供各种查询服务和站内信息交流,逐步实现财务管理网络化、信息化与现代化

学校财务工作报告4各位老师,同志们:

根据大会安排,我受学校党政工联席会委托,向大家汇报学校一年来的财务工作情况。

学校财务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它直接涉及到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全校师生的切身利益。因此,我分管财务工作多年来始终坚持严谨、节约、规范的管理原则,2016年,在______校长的领导下,将学校的有限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做到长安排,短打算。在使用经费上,始终坚持服务于教学,有利于教职工积极性的提高,坚持做好民主理财,杜绝贪污、挪用的不良现象发生。

下面我就2016年学校财务状况向大会汇报工作

一、学校行政账收入支出情况

2016年收入总计22155574.74元,总支出22474995.75元,收入支出相抵,结转结余数为-319421.01元,结转结余出现负数,说明本年度使用了2015年的结余资金。现就支出方面作进一步说明,2016年工资福利支出12231603.29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7472314.22元,以上两项均为人员支出,包括在职及退休人员的工资、保险、住房公积金,遗属人员的生活补助,83年辞退民办教师的生活补助,困难学生的生活补肋,合计19703917.51元,占总支出的87.67%,其余12.33%合计2771078.24元用于学校校舍建设和维修、校产校具购置以及日常办公等各项支出,其中,校舍建设支出1635011元,主要涉及戚家小学食堂新建、戚家小学教学楼加固、初中综合楼工程款还款,各项维修支出145174元,校产校具购置支出105591.4元。2016年,我校用于日常办公等支出共计884001.84元,其中,办公费支出333826.85元,水费、电费、煤炭费三项合计支出197526.92元,交通差旅费支出97963元,劳务用工支出70240元,教师培训支出15081.64元,公务接待费支出15637元。

根据以上支出数据与往年纵向比较,我们发现,2016年,水电煤三项支出仍然较大,交通、劳务支出也没有明显下降,而教师培训费支出减少幅度较大,会计室建议,20____年要强化节约意识,努力减少水电煤三项的开支,强化管理意识,尽量减少公务用车和劳务用工,建议各校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投入更多的资金。2016年,学校公务接待费不足公用经费的2%,比往年相比下降幅度极大,这是学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结果,2016年,学校没有支出一包香烟,没有任何违规招待,上级下达的允许使用的招待费尚有12775.2元的余额。

二、学校食堂账收入支出情况

小学食堂总收入535487.5元,支出518506.13元,结余16981.37元。 初中食堂总收入元,支出元,结余元。

各校区食堂具体财务状况,将由各校区民主理财组长在校区会议上作详细通报,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说明。

老师们,过去的一年,我们严格执行收费制度,禁止了违规收费。我们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合理使用各项经费,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多方争取资金,弥补经费不足。我们努力与镇政府沟通,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应该清楚的看到,我校目前经济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要想改变这个现状必须继续努力,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合理计划、精心安排、开源节支、勤俭办校。

谢谢大家!

学校财务工作报告5一、勤于学习,融会贯通,提高自身素质

知识是无边的海洋,而我们人的一生所能学到的知识相以于这片海洋来说,是那么渺小。因而,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利用时间来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使人进步。平时我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与党的路线政策保持一致,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增强了自己为人师表的责任感,注重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文化知识,更新观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自九三年以来先后参加大专、本科自学考试,现已本科毕业。根据学校财务发展的状况和外界形势的发展,也为了使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懂得更多一些,站得更高一些,两年前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参加了全国会计中级职称的培训和考试,20____3年12月我顺利地拿到了会计师的证书。“学无止境”,在学习上我会更加努力。

二、强化单位财务管理,以服务为导向,多办实事

我____中心小学各校的财务自______年元月1日起就实行了全镇小学一本帐管理,实行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执行会计制度,搞好会计核算,督促收入进度,严格控制支出,在全体教师的配合下,确保了单位收支的及时到位和资金的有效使用。

在学校工作中,教学是主导的,财务是从属的,但财务决不是消极从属于教学,它反过来又是保证和促进教学的重要条件,我们会计室能密切配合教导处、总务处,从教学实际出发,积极地为教学服务,对各项财务开支,只要有利于教学的,就千方百计地支持。在资金上保证教学需要,并不意味着“有求必应”,要多少给多少,而是把保证教学需要和发挥资金最佳效果结合起来,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实实在在为教师多办实事。作为财务人员其本职工作就是为广大教师做好工资、福利等方面的后勤服务工作。

工资统发校对工资、增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校务公开、等工作,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这些繁琐、复杂的工作光靠我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它之所以能够完成靠的就是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我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协助其他部门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前阶段进行的20____年度学校财务考核的工作,我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与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感谢大家对财务工作的支持,并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支持财务工作。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坚持财务制度,按规矩办事,20____年的财务考核我们会站得更高。不足之处 对自己工作总结的目的就是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使工作做得更好。

学校统计工作总结范文7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总会计师; 必要性; 可能性

总会计师是企事业单位的主要管理人员,主要职责是开展经济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工作。《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提出,“要适应现代会计职能重大转变,积极推动修订《总会计师条例》,进一步强化总会计师职能,提升总会计师地位,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加强单位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

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规定:“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2011年4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2012年12月19日,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其中第六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总会计师岗位。”以上规划、纲要和制度的,说明国家从战略规划的角度全面指出了总会计师制度的重要性,尤其提出在高等学校推行总会计师制度,是加强经费和资产管理,实现专业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的出台,则在制度上明晰了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和监管办法以及在高校财务管理中所应发挥的作用。

一、国外CFO能力框架简析及国内总会计师制度发展

财政部会计司在《规划》解读中提出,“要保证总会计师职能作用有效发挥,应当在借鉴国外CFO能力框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国总会计师能力框架体系。”

CFO即首席财务官(Chief Financial Officer),又称财务总监,其能力框架主要包括职责和权限、能力诉求以及他与公司的绩效关系三个方面。国内外学者针对CFO能力框架的研究成果很多。在财务总监的职责和权限方面,史蒂文·M·布拉格认为,财务总监的职责分为六大类:战略、会计、财务分析、筹资、管理、其他。国内学者杜胜利认为,财务总监是一个“战略计划管理者”、“公司价值管理者”、“流程系统管理者”、“业绩评价管理者”和“公司控制管理者”。张云亭认为,财务总监职责应包括所有者监督、会计基础建设、价值管理和完善管理控制系统职责。在财务总监的能力诉求方面,国外学者托马斯指出,财务总监的能力应体现在“包括行为基础、接受能力和适应变化能力、领导素质和学习能力”,“团队工作水平、环境的营造能力和共有价值观培养能力”以及“以过程为导向的思维和建设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美国H&5公司还对“财富100强”的170位CEO进行访谈,受访CEO认为,合格的CFO应具备系统思维能力、战略规划能力、领导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人力开发能力和合作精神。其中公司治理、资本预算、风险管理、会计程序等是最基本的知识结构。而CFO与公司的绩效关系,从国外CFO变更研究来看,与公司收益、前期资产负债率下降、股票价格下降等具有相关性。综合来看,从CFO的职责权利、职业能力及绩效等方面反映了CFO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这对高等学校建立总会计师能力框架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总会计师条例》自1990年12月31日颁布实施至今已20余年。据调查,现职总会计师仍以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职能为主,分别有76%、75%和67%的总会计师负责单位的会计监督、成本核算与财务收支管理、筹资与投资管理方面的管理职能;仅有33%的总会计师负责或参与企业价值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市场前沿需要的管理职能。总会计师的职责范围与工作重点显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匹配。

有鉴于此,财政部会计司在《规划》解读中提出,要充分认识强化总会计师地位和职能的重大意义;要积极推动修订《总会计师条例》;要积极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设置总会计师;要积极探索建立总会计师资格认证制度;要推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稳步实施。

二、高等学校设立总会计师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环境变化巨大,高等院校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传统的以教学、科研为主线的基础上,融入了基本建设、校办企业(产业集团)、融资、投资、筹资、学科建设、物资采购、科研及成果转化以及合作办学等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南京审计学院乔春华教授曾提出“事业单位的成本计算比工业企业更为复杂”、“大学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并不亚于大企业”等论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极具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收入来源多元化、支出结构多样化、高等学校经济活动财务关系复杂及行政管理与财务管理关系复杂等多个方面。在此情况下,高等学校亟待设立总会计师,并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高等学校设立总会计师的必要性

1.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复杂的财务关系以及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对学校的经费支出和成本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加强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成为一项重要工作,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对此作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高校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学校加强领导层的专业化决策能力,并实现顶层设计。而具备专业能力、能够参与领导层设计和决策的只能是学校的总会计师,学校的财务部门虽然在业务上组织全校各单位的财务工作,但在行政上只是一个中层单位,无法完成总体设计和组织、协调工作。

2.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需要

《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教人[2011]2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高等学校设置总会计师,是为了加强高等学校财经管理,完善高等学校治理结构,强化经济责任,规范财经行为,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可见高校财务治理是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探索财务管理与行政管理适度分离的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建立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行政总负责人、总会计师为经济负责人并协助校长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行政管理与财务管理适度分离的财务管理体系,避免行政过多干预财务管理,这既有利于学校的资金运转,又能够促进总会计师代表政府规范管理学校的各项资金,维护财经秩序。

3.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需要

高校应认真研究学校财务运行规律,结合权力运行机制,逐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促进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及各项经济活动规范化、制度化运行。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对外服务、研究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以及信息系统等业务活动系统,需要学校管理层及内部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并承担相应的职责,完成并实施好这一工作对规范高校经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而完成这一工作需要在学校管理层由有专业背景的总会计师牵头、组织设计并实施内部控制。

4.反腐倡廉的需要

近年来,北京、天津、湖北等地高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败案件,案件涉及基建、采购、招生、后勤、科研等多个领域。总会计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总会计师在工作中对重大决策和财经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监督检查;对大额资金的使用,拥有流动联签权;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度和有可能在经济上造成损失、浪费的行为,有权制止或纠正。因此总会计师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使总会计师成为承担相应领导责任的学校核心管理人员,这对防止腐败、规范财经行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高等学校设立总会计师的可能性

1.丰富的人才储备

高等学校拥有丰富的高级财务人才储备,其中长期从事财务工作、审计工作,具备高级职称并担任多年领导职务的人才很多,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政治素养高,廉洁奉公,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有能力担任总会计师的职务。对于人才储备较少或不具有符合总会计师条件的个别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整合其他高校的人才资源,进行公开选拔,并采用政府委派的形式派驻学校担任总会计师职务。

2.良好的培训体系

近几年,国家分别在北京、上海、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启动会计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规划》就总会计师素质提升,提出了明确要求:“着眼于全面提升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的能力素质,促进我国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国家会计学院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的教学资源优势,以5年为一个周期、每年1万人左右的规模,对全国所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总会计师开展轮训。”这一模式为高校总会计师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新的思路。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高校总会计师及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结合国家的会计培训体系,制定高校总会计师培养计划,使总会计师及后备人才在职业道德、专业素质、业务能力、管理方式等多方面得到提高,以满足高校对总会计师的总体要求。

3.国内外可参考的实践经验

无论是国外的财务总监制度,还是我国企业的总会计师制度,都为高等学校设立总会计师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国外,如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也实施政府委派制,设立了总会计师代表政府管理学校的经济运行;国外的集团公司或企业基本上按照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实行首席财务官制度(CFO);我国《总会计师条例》颁布20多年来,大中型国有企业陆续建立了总会计师制度。这些实践经验为高等学校实行总会计师制度提供了参考,并奠定了基础。

三、对高等学校设立总会计师的几点建议

(一)总会计师职业素质要求

选拔高校总会计师应首先注重职业素质的考核和培养。总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包括:专业背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纽约证券交易所告诫书中指出:“没有一种商业行为和商业道德的规范能够代替一个有职业操守的管理者、高级职员或者雇员的深思熟虑的行为。”这说明高校的总会计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要拥有高尚的品德、无私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能够发挥职业影响力,带领财务团队积极有效地完成各项财经工作。因此,应特别注意总会计师职业素质的考核和培养。

(二)加强政府的支持和保障

我国规定公办高校设置总会计师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17个,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政府的支持和保障措施不够。根据《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要求,总会计师的职权受国家法律法规保护,高等学校和有关部门支持并保障总会计师依法行使职权;总会计师为学校副校级行政领导成员,总会计师协助校(院)长管理学校财经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可以看出,总会计师在学校领导班子中的地位、职权、责任都应得到政府部门尤其是上级主管部门的保障和支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力度予以支持,破除行政管理障碍,确保高校真正建立起以总会计师为负责人的经济责任体系,提升高校经费管理专业化水平,提高学校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防止腐败,维护学校经济秩序平稳运行,保障总会计师依法履行职责。

(三)逐步完善总会计师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上级主管部门要对总会计师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评,并参加学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因此要逐步建立起总会计师的评价体系,制定并完善总会计师的评价标准,内容应涵盖总会计师在学校重大经济活动、财务状况、资产质量、财务风险、内控机制、个人职业素质、工作能力和业绩等方面的履职情况,并对总会计师进行奖惩。同时,逐步开展总会计师认证工作,为总会计师的认证和交流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田笑丰,顾本平.国内外财务总监制度研究综述[J].总裁,2009(11).

[2] 财务部会计司.进一步强化总会计师地位和职能——《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解读[J].中国总会计师,2011(1):57.

学校统计工作总结范文8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育统计;办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246-03

高职院校教育统计工作主要有两个大的报表――《高等学校基层报表》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这两个报表都反映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涉及学校各职能部门和专业教学单位。其中《高等学校基层报表》更侧重办学的基本条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更侧重学校内涵的建设。在笔者所在的学校,这两个报表的统计工作都是由教务处承担,现对这几年开展教育统计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不断改进和完善报表统计工作,为学校发展决策提供大数据参考。

一、工作统筹与安排

从接到统计工作到完成上报历时一个半月,时间非常紧张,如果各部门日常工作早作准备,那么任务量会减轻许多;反之,则费事费力且数据准确性也打折扣。这两个报表都涉及人事、财务、后勤、招生就业、学生、党团等职能部门以及各教学单位,是全校总动员的工作,除了校领导重视此项工作以外,牵头部门务必做好统筹安排工作,才能保证统计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

1.保障措施。组织保障。这两张报表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及办学水平,甚至关系到学校的招生,学校要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应出台《学校教育统计工作管理办法》,明确责任与义务、奖惩措施。成立教育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一支专兼职统计员队伍,应予以一定的津贴或者奖励绩效、或以超工作量等形式的予以补助。经费保障。因大多数学校教育统计工作是由兼职人员在日常工作之余完成,而且这两个报表通常在9月份开始,正是学校开学之初,有时候两张报表同时进行,都是同一班人马,工作量大、压力更大,因此省教育厅明文规定要求各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学校应该予以落实。

2.指标内涵及表间关系解读。正确理解报表中每个字段的含义及表间逻辑关系,无疑是开展统计工作的前提。总统计员首先自己要认真吃透报表,才能培训和指导基层统计员。总统计员对一个字段理解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表格的错误,进而影响上报工作甚至对下一年工作造成影响。此外,总统计员与基层统计员的理解不一致,会给基层统计带来负面情绪。因此,总统计员必须能力素质过硬,同时前期准备工作要做足。

3.统计员能力素质要求。具体负责统计数据采集及上报的统计员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①有一定的教育管理经验,能正确解读报表各字段的含义;②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能理解表间的逻辑关系,能够校验报表;③具有统筹协调能力;④富有耐心、热心、细心和责任心。

4.工作布置会及培训会。每年都要召开工作布置会和培训会,两者缺一不可。工作布置会由校领导参加,将统计工作分配给相应部门,确保每个基层统计部门的领导知晓并重视该项工作,明确其职责工作,否则牵头部门开展工作就会很难,变成靠人情求其他部门帮忙,甚至有的部门会拒绝不做。培训会由具体的统计员参加。基层统计员最好设专职人员,保证工作的延续,第一年熟悉了填报注意事项,往后就会简单容易些。应避免统计工作由新人承担,切忌更换频繁。培训会上要讲清楚指标内涵及表间关系、注意事项、自我校验方法、往年的经验教训总结。如果条件允许,每年填报工作完成后,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或者研讨会,让大家觉得统计工作有意义、有收获,也能凝聚基层统计员的工作热情。

5.时间节点把握。整个统计工作历时约一个半月,扣除国庆7天假,实际也就5周时间,如果统计员第一次承担该项工作,合理分配时间就很重要,要做到有条不紊。特别是分配到基层部门后,不能坐等数据,而是耐心解答各部门的问题并指导各部门填报,并特别关注往年表现不积极或者数据偏差较大的部门。具体时间分配如下:准备工作需要1周(包括:安装软件、解读报表、分配任务、编写通知、准备材料);召开会议及基层部门统计时间2周,在此期间各部门陆续上报立即审核数据;汇总数据并录取系统及系统校对1周;测算办学指标及编制统计分析报告、上报校领导及准备材料1周。

6.校验。校验是考验统计员能力水平的重要一环。除了能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校核并找出错误原因进行修改之外,还必须懂得软件检测以外的经验校验,创造一些小方法指导基层统计员进行数据自查。

7.测算办学指标。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教发【2004】2号文件)测算本校的办学指标达标情况,并及时上报校领导,因为关系到学校的招生等重要事项,这也是教育统计工作推动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发展的重要体现。

8.编制统计分析报告。尽可能丰富挖掘统计数据,分析学校的办学现状、潜在优势及不足,并提出诊断和改进的建议,为校领导层面决策提供依据。每年完成统计工作后,将统计分析报告报给校长办公室,发给各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这也是学校上报其他材料可引用的权威数据。

二、《高等学校基层报表》填报的注意事项

1.报表内涵解读。根据这几年高基报表的统计情况,有几个字段容易产生误解或歧义,现予以说明,望引起注意(见下表)。

2.报表本身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1)“在校生数”统计口径问题。“在校生数”在学校有多处出处,如教务处对“学信网”的学籍数据、财务处对财政口的人头数、学生处的在校生数、信息中心一卡通数,等等。由于报表中“在校生”指学生本人必须在学校,对于未办理修退学手续或者手续未齐全,但已经离校并明确表示不再返校读书的学生不计入在校生。而学信网中学籍异动必须将手续齐备,因此高基报表的在校生数和学信网的在校生数就存在偏差。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在专家审核汇总数据时,都要求各学校出具在校生人数说明:若与学信网的数据完全一致,得解释学校是否进行了源数据采集;若与学信网的数据不一致须列出有出入的学生名单,并解释学籍异动情况。因此,笔者在进行基层数据采集时,采取这样的方式:①自制数据采集表格让各专业学院发到各专业各班级让同学自己填写相关信息,保证是源头采集;②各班辅导员须备注未办理完全休退学手续的同学;③各专业学院教务科保留或者统计休退学的同学名单,二三年级学生数则可通过学籍异动数据算出,无须进行学生信息采集;也有严谨的统计员依然进行源数据采集,再与学籍异动对照,这样更好;④各专业学院统计员完成在校生人数统计后,须对照往年报表进行数据自查,并填写情况说明表。自制的表格模板如下:

(2)系统漏洞问题。高基报表数据核查系统逐年完善,逻辑校验和经验校验的项目也逐年增加,有效地保障了数据的准确性,对于提高系统的严密性也是必要的,但是有些项目未考虑特殊情况,比如系统默认“一年级学生数”大于等于“招生数”,因为存在留级的学生。但是对于新生报到入学后不久就办理休学、退学,按系统设置的逻辑校验就不能算进招生数。而新生报到后因为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或想复读重新高考、或对大学生活不适应、或认为读书不如打工等诸多原因而退学的在高职院校里不在少数。而这方面数据的统计很有意义,挖掘统计数据反映的办学中或者整个教育体系内存在的实际问题正是报表的魅力所在。

三、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是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教育主管部门监控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数据平台采集始于2008年,开始使用的是单机版,以报表的形式上报。2014年开始使用网络版,预计2016年将实时分段采集数据,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常态化。教学评估或专业评估都依赖信息化的数据平台。2010年7月,教育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监测评估报告。数据平台作为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宏观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部进行院校合格评估、特色评估、专业评估等的重要参考,取代了过去堆积如山的档案文件。采集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状态数据,实现常态监测,是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规划纲要》目标的必要手段。数据平台相较于高基报表数据采集量更大、更复杂,采集的信息不仅仅是数字,而是具体的内容。也正是因为工作量巨大,数据监测更复杂,对统计的要求也更高。这两年,数据平台已经增加了数据关联性检测,但是也没有强制规定未通过检测就不能上报,而是可以在“12.1平台未尽事宜补充说明”中做解释说明,如此弹性要求考虑了某些特殊情况的存在。笔者认为,数据平台不是应付评估的工具,应该认真详细地填报,充分利用数据平台可进行学校内部质量监控。笔者对数据平台的采集及利用做如下总结。

1.特别注意采集的步骤。网络版数据平台采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采集6张数据源表,第二阶段是其他表格。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阶段6张源表的采集不能同时进行,必须注意先后顺序。第一步,1.6机构设置。而且机构设置必须在工作分配之前进行,否则会导致机构名称与负责部门名称不一致,负责部门填的所有信息都看不见;第二步:7.1.1开设专业;第三步:7.2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中的开设专业为7.1.1表中的专业名称;第四步:6师资队伍教师基本情况及授课情况。授课情况中的课程选择是7.2课程设置中的课程名称,如此才能保证数据的唯一性。

2.数据关联性核查。今年平台对数据关联项增加了很多,同时系统对空表、超出置信区间数据等项目进行了清查,这方面何锡涛[1]教授有深入的研究,在《高职平台的关联性探索》一文中详细叙述了,笔者收益良多。由于数据平台相关数据太多,系统也在不断完善中,有些关联项可以钻空子。比如7.6.2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与7.3.2应届毕业生获证及社会培训以及9.5应届毕业信息三张表的学号数应该一致,如果稍有偏差,学号数不一致,通过编造学号以达到对等,系统也检测不出来,由于数据庞大,肉眼也难发现,因此还需要系统进一步增强检测功能。

3.助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编写。《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质量年报)要求必须上报的“计分卡”、“资源表”、“服务贡献表”将呈现在教育部云平台数据中心,与状态数据平台自动汇总的其他数据构成学校最核心、全面和权威的数据。而质量年报的编制应以数据说话,须大量引用和挖掘数据平台统计的数据和反映的成果及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教育统计数据为依据,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必须以数据的形式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呈现。

参考文献:

[1]何锡涛.高职平台的关联性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1-3,14.

[2]刘薛恩.刍议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等教育统计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0):29-30.

[3]孙舟.高职院校教育信息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62-64.

学校统计工作总结范文9

关键词:信息系统;财务管理;资金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0-4788-03

Designing of University Financi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LIU Xiao-qun, ZHANG Hong

(City College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 523106, China)

Abstract: To improve daily work efficiency in the college and make funds fully utilized,a financi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col lege is designed . The system uses a centralized management model to manage all financial flows in the college. The financial subsystem is designed as the core financial processing module for students and faculty to facilitate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query of all the staff of the college. The indicator control subsystem is designed for school teaching plan to make 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achieve optimal. Final ly, the system maintenance of security measures is proposed to ensure the reliabl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Key words: information system; financial management; funds

高校财务管理是指高校范围内有关资金的组织、筹集、调拨、融通、使用、结算、分配以及资金使用效益管理工作的总称。[1]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办学模式的转变,高校由过去单纯的以教学科研为中心转变为集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和生产经营等活动并举[2]。而财务管理作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中,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资金利用率无疑将制约着高校的深入发展[3]。

该文设计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满足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为学校领导、财务部门、普通师生提供周到快捷的良好信息服务。将高校财务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使教职员工、学生和办事者及时了解办事流程、学习安排、学校资源、各种申请状态等信息。

1系统功能结构

该文设计的高校财务管理系统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由学校财务处统一管理各院系的财务支出与纳入,其功能包括学生财务管理、教职工的工资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经费管理、财务指标控制、账务处理管理、会计档案管理以及综合信息查询。如图1所示。

设计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关系结构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以账务处理子系统为核心,以指标控制子系统的数据指标为依据进行财务支出与收纳,经系统财务数据的审核结算后,反馈指标控制子系统。其中财务出纳的对象包括学生财务、职工工资、资产设备、项目经费等。而财务出纳的数据经系统审核后成有效数据,教职工及学生可通过前台服务界面查询。为了约束财务会计的行为规范,系统中设立了会计档案数据供用户查询督导。

图2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关系结构

2系统详细设计

2.1学生财务子系统

学生财务子系统包括了对学生收费、发放奖学金、办理助学贷款等功能。对高校来说,学生是最大的管理群体,对高校的财务管理系统来说,有效解决学生日常财务管理将大大提高学校的运作效率。学生财务系统包含的内容如表1所示。

表1学生财务子系统设计

为方便学生缴费和查询,节省财务处理人力资源,采用校园卡的方式完成学生财务的相关流程。新生入学时统一发放银行卡和校园卡,校园卡可支持学生的日常消费,并可以直接从与其绑定在一起的银行卡中圈钱。而银行卡可以以直接转账的方式由学生在自助系统完成学费和住宿费等相关费用的缴纳。银行卡也可完成学校奖学金、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工资的发放。省去了现金的流动以及人员处理带来的不便,同时学生可以直接通过圈钱机来查询校园卡和银行卡的金钱流动记录,提高了学校的运作效率。

2.2工资管理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