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08 14:52:57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1

一、报考类别

(一)硕博连读学生。具体要求详见《关于做好2016年硕博连读生攻读博士学位工作的通知》。

(二)“申请-考核制”学生。2016年我校继续对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报考博士研究生试行“申请-考核制”具体要求详见《2016年博士研究生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

(三)其它考生。拥护中国招共产党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40周岁,在职人员报考的年龄可适当放宽到45周岁, 已获得学术型硕士学位者。

(四)全日制专业学位考生。报名前须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425分,硕士期间课程学习平均成绩在70分以上。无补考、重修记录,本科所学专业应与报考专业一致。

(五)同等学力考生。1.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且获得学士学位。具有6年以上工作经历(从获得学士学位到 2016年 9月 1日 ),且工作岗位与所报考的博士学科领域一致;2.“大学英语六级”成绩合格;3.曾经修读过与所报考学科领域相适应的硕士学位课程,并由修读学校出具加盖公章的成绩证明;4. 近三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3篇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并经我校有关专家评审,确认已达到所报考专业的硕士水平。同等学力考生除参加所报考学科博士考试外,还须加试政治理论及2门硕士阶段专业课程。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获得硕士学位考生。只能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六)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考生。必须具有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士学位。

注:1.跨学科考生。须有与所报考博士学科领域相关的学术背景。

2.所有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将报考材料送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进行报名资格审查,过期不再受理。审查通过之后方可报考,未通过我校审核自行报考的,报名信息无效。

二、报名程序

(一)报名方式:采用网上报名和现场资格审查相结合的形式,所有考生必须完成网上报名和现场资格审查,报名方为有效。

1.网上报名: 2016年 3月 1日 至 2016年 3月 25日 网上报名,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yz.chsi.cn)。按要求录入本人各项真实信息并上传照片

2.现场资格审查:非应届生持毕业证、学位证书、身份证原件(附复印件一份)、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无法通过在线验证获得备案表的,须提供书面学历认证报告)及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开具的同意报考证明,应届生持学校研究生主管部门开具的能按时毕业的证明 2016年 3 月28日 到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院进行资格审查,同时采集指纹及交纳(初试)考试费190元(学校财务处缴费)。考生须认真填写下列报考材料,资格审查时,提交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办(外地考生须于 2016年 3月 28日 前邮寄到研究生院,以邮戳为准,并于考试前4天( 4月 12日 前)到研究生院进行资格审查、采集指纹及交纳考试费):

(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报名系统下载)。

(2)专家推荐书(报名系统下载)。

(3)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评议书。

(二)打印准考证时间:2016年4月14至4月15日(报名系统下载,自行打印准考证)。

(三)考试时间:2016年4月16至4月17日。

三、学费标准及奖助政策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有关政策的通知》(内财教【2013】974号)文件精神,我校对2016级 全日制 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及奖助政策的说明如下:

(一)学费标准

10000元/年。

(二)博士研究生奖助政策

1.国家助学金

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范围覆盖 全体 博士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0元。

2.国家奖学金、内蒙古自治区奖学金、内蒙古自治区学业奖学金和学校学业奖学金

为奖励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博士研究生,设立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自治区奖学金和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30000元,自治区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20000元。校长奖学金奖励标准每生13000元,同时,设立博士研究生自治区和学校学业奖学金和,奖励标准10000---17000元/年。

四、其它

我校各专业只招收全日制非在职博士生,优先录取硕博连读的硕士研究生和申请考核的应届硕士研究生。凡报考的考生请提前和导师联系,我校凡在职考生或现为定向的应届毕业硕士生报考我校,均须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

五、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0129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306号邮政编码:010018

联系部门: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联系人: 王 老师电话:0471-4309337,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2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 专业学位 艺术修养

中国古典舞专业学位硕士是专业领域的最高学位,培养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身体能完成的技术技能有多高超,更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审视人才培养的结果。纵观专业学位硕士这十年的发展历程,业界对于技能提升的话题已经探讨过许多。能够在舞蹈表演中呈现出来艺术修养是舞蹈技术层面上的最高体现,当今中国古典舞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从外在技术的追求转而倾向舞者自身的内涵化发展,这就离不开艺术修养的有力支持,同时也是对专业型硕士提出的一个高标准目标,鞭策培养机构对于人才的全方位提升。专业学位硕士并不是要与学术学位硕士在培养模式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差异,而应该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汲取养分,共同向社会需要的有针对性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塑造。

一、中国古典舞表演专业学位硕士的专业特点

专业学位,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2010年11月印发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中明确了专业学位基本概念。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种类,它蕴含其独特的古典气质,要求表演者能够用古典舞动作语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诉说当代人文关怀。中国古典舞专业学位硕士无疑是这一专业领域的最高技术人才象征,培养目标是职业性和学术性高度统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其培养对象即生源主要来源于各大专业院校的应届和往届本科毕业生。应届本科毕业生身体素质较好,连续四年的专业训练使专业基础能力达到本科阶段学习的最高值,但因为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总体来说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眼光,与既定的培养目标存在差距。人的肢体艺术的追求,不仅仅是肢体层面的磨练,更要有人的内心感官世界的滋养,做一个能够体现出艺术修养的中国古典舞表演专业学位硕士,是该专业当前应该研究的重点方向。

二、何为艺术修养

常常用“有修养”赞赏一个人的行为品格,“修养”不止在具象的某一动作上体现,更多是一个人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的气质,这二字更多时候是一个综合性评价,并且是带有褒义的高度评价。艺术家的修养更多是在艺术作品中进行体现,各个门类的艺术异曲同工,互通有无,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与其本人的学识修养有很大的关系,修养的高低又决定艺术作品深浅。无论是苍白浅薄,亦或是底蕴深厚,全在艺术家创作的一念之间,短暂的一念却需要长期的艺术修行才能炉火纯青,所以说艺术是充实于内才能呈现于外的一种创作美的过程。中国古典舞擅长于从古诗词或者文字中提取素材,这首先就要求表演者要有丰富的舞蹈专业理论修养,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卷有益,读中西方舞蹈史可以拓宽知识面,品美学文化,可以感受意象世界。中国古典舞用古典舞语汇述说当代人文关怀,要求表演者要有丰富的社会知识修养,能够了解社会学科知识,感受社会热点话题,熟悉人性与社会的关系,产生广博而深刻的社会体验,形成独特的艺术见解,创造出个人的艺术风格特色,才能让艺术作品更好地与观众进行沟通。中国古典舞长于抒情,以情动人,娓娓道来。要求表演者有出色的情感修养。感人,是独特的艺术审美,能够表演出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需要健康向上的情感价值观,完善包容的审美情感和独立自主的人格,这三点是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能够展现艺术修养所需的必备条件。

三、专业学位硕士内涵化发展离不开艺术修养的塑造

中国古典舞表演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要在强调应用实践的同时注重专业化的知识结构构建,对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专业学位的价值既要满足社会需求,又能繁荣社会文化。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体系往往对学术性人才的各种培养要素和模式略为修改后就简单套用,二者存在雷同现象,专业学位的“专业性”得不到体现,导致培养结果只能是应用实践技能训练不足、理论研究能力提升不大。针对这个问题,二维发展,实现专业型硕士价值最大化。技能展演和实践应用贯穿全程三年学制,以舞台表演的形式促进专业能力提升,再以文字进行梳理,结合当下艺术发展准则,审视自身专业是否达到职业领域要求。

舞蹈研究生教育应基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考虑,横向上要考虑专业技能和学术思维的综合性发展,纵向上要考虑专业技能的精湛程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位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推痈昧煊蜃ㄒ导寄艿墓娣痘和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单一的技术型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还需要有更广阔的学术思考来实现专业学位教育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艺术修养”是优化中国古典舞表演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 “专业性”是专业学位区别于学术性学位的本质特征,“艺术修养”就是能够极大提升艺术品质的途径。研究生教育培养出来的应该是能够创造高品质艺术作品的、具有民族使命感的、对本专业透析清楚的艺术人才。艺术家是艺术作品的直接创造者,是文化的一种载体,高标准技术人才的培养会从技术层面的关注最终指向内涵发展的层面,从内向外的提升艺术作品的质量。

四、提升艺术修养的有效手段

艺术修养的提升可以综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经典文化作品的观赏。这里包括经典舞剧、经典音乐剧、经典画作、经典文学的观赏。文化经典是人文、天文和自然相结合的产儿,其富含的人文性“不仅是相关学科门类的专业专业知识,更是人类经过漫长而艰苦的精神探求而积累下来的,对自身、对社会的一种理性认识成果,它形成一种认知的框架和范式,规范着人对自身及社会的进一步探索。”经典作品是前人智慧心血的凝练成果,通过观赏,能够感悟前辈艺术家在作品当中使用的技术技巧,理解作品结构。审美标准是艺术表演和创作的标杆,文化经典都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审美标准,有助于探寻审美转变过程。还能够在观赏经典的过程中,明辨艺术中的是与非。因为经典作品中的价值观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不是为了取悦、讨好的目的而存在。甚至经典还能给艺术家们带来新的灵感源泉,从经典艺术作品中延伸出新的智慧果实。

2、多学科知识的涉猎。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多学科知识的涉猎有助于增强文化底蕴,开拓个人眼界,创造出的作品更能打动人心。中国传统历来注重专业技能濡染。濡染的本义是指沾染、感染,与“耳濡目染”一词相通,是指人的言行的相互沾染、感染。作为舞蹈表演的高级人才,要对各艺术门类都有所了解。艺术门类具有很强的共通性,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字体犹如飞舞一般。雕塑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栩栩如生,仿佛能够诉说一部故事。舞蹈演员运用的是肢体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传播文化知识,这个载体的丰富程度决定了传播知识的多样性,因此要鼓励中国古典舞专业学位硕士进行多学科知识的涉猎,宽厚的学识,可以增强艺术修养,决定艺术作品的宽厚度。

3、创新思维的开拓。创新思维是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 是思维的高级过程,它是在个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发现新事物, 创造新方法, 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它要求打破惯常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将过去的经验重新加以综合,给问题以新的解决。创新,让艺术源远流长,不断焕发生机。良好的艺术修养也能从艺术作品的创新精神中体现,创新素养也是艺术修养的一种体现。艺术家充满好奇心,就是要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欲望或冲动,始终渴望着探究未知世界的奥秘。让创新素养转换为艺术修养,并创造出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

结语

通过十年的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的“实践性”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实践性”的质量是更为重要的一个课题。对于中国古典舞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来说,真正重要的与其说是个体的机遇或专业技能,不如说是他的艺术修养的养成。内涵化发展的新挑战已经来临,内涵化的发展目标应从艺术修养入手,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做好强有力的储备。

参考文献: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3

陈国成学习篆刻从汉铸印入手,先后临摹近千方。初始追求形似,关注转折、端点、字形,得出的结论是汉铸印易于上手、简单。随着临习数量的增多,关注点开始转移,开始重视线条的线质、线性,得出的结论是汉铸印并不是那么简单,并非早期认识的横平竖直、缺少变化,而是异常丰富、变化多端,突出工艺线质,强调变化,充分表现方劲挺拔的线条质感。临摹的后期,兴趣点又发生了转移,不再拘泥于具体的形态,而更加注重汉印整体的神采意味,对西汉不同时期和东汉不同时期的作品有了不同的感悟。汉印通过整齐的质感,引申出理性、敬仰、质朴的联想,显示了宽舒、和平、庄重的意味,其平整中显示的流动之气,蕴含了线条的统一、包容和含蓄,正是汉文化博大兼容特点的深刻反映。

对汉铸印“平正观”的深刻认识,为其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风格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一阶段大约经历了五年光阴。

2000年,在经过了几次系统学习训练之后,陈国成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学习的目标转移到明清流派篆刻风格。书晋诗唐,词宋曲元,古往今来,一峰高耸,后世难以伦比。而篆刻领域流派篆刻艺术在明清的奇峰突起,形成了与秦汉印艺术双峰对峙的局面,这在中国文化的其他品类中是罕见的。陈国成深知其理,他从理论出发,寻求突破点,先后阅读了《明代流派印章初考》等大量相关文章和著作,理顺流派之间的传承和相互影响,探讨其成因和历史背景,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他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尤其是晚清的吴昌硕、齐白石、黄牧甫诸家对他的印风影响最大,他似乎找到了自身性格的突破口,创作的第一批印作如“关公大刀”“陈大刀”等即带有浓厚的吴昌硕浑厚古拙风格,大刀阔斧,艳丽至极,连续两次入选全国展。

对明清篆刻流派印风的浸淫,不仅开拓了他的篆刻思路,也大大增强了他的创作欲望和自信心。他一发不可收,连续创作了数百方作品,沉浸在刀与石碰撞的神奇感觉中,在“险绝”的道路上忘情地跋涉着。这一时期的朱文印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平淡”“桥上行”“佛之印”“粟末书士”等印多次入选全国展,受到业界的好评,并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篆刻面貌。

陈国成并没有停止其探索的脚步。2003年,他开始尝试大印的创作。他先后研究了历代官印的线条技巧,撰写了相关论文,研究了当代大印创作的优秀作品,确立了书法因素在当代大印创作中的主导价值,在邓石如“印从书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适合当今时代风尚的大印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书法前提,避免出现小印简单放大的粗浅思维。他的印作“曹大将军”“无限风光在险峰”“纳须弥于芥子”等受到同行的肯定。应该说,这一时期也是其“险绝”阶段的延续。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4

中新网台北12月3日电 题:台湾56人兵学论文获博硕士学位

记者 韩胜宝

台湾孙子兵法战略研究学会相关人士向记者宣称,1985年,黄营杉以《兵家之管理思想:策略形成与执行》的论文,获得台湾政治大学博士学位。他也是台湾首位以研究《孙子兵法》等古代兵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

黃营杉在其博士论文中写道:“兵学自春秋战国时期由贵族流散于民间,群雄争霸而使兵学盛极一时,成为专门之学。传世兵书以宋元丰年间所頒武教学教材,孙子、吴子、司马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之《武经七书》为兵家思想代表作”。

黃营杉的论文以以《孙子兵法》和《武经七书》为研究对象。从现代管理之观念剖析其战略规划、执行与控制思想,並导出兵家思想之現代管理及建立中国式管理之含义。全文分九章共17万字。论文析论兵学与管理学、兵家与兵书之关系,並确认《武经七书》为兵家思想之核心。论文还分析兵家之策略规划过程与原则、兵家战略执行与控制,以及组织、用人、领导、统御等重点,并从所分析归纳之兵家管理思想提出現代管理之含义。

《孙子兵法》论文获博士学位的黃营杉,在中国式管理方面如鱼得水。他先后任美国声宝公司副总裁、中华彩色印刷公司总经理、羽田机械关系企业执行长、中兴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长、中兴大学企业管理学系教授兼主任、台北大学商学院院长、台湾烟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台电公司董事长,还出任台湾“经济部”部长、“财政部”财政金融专员。他的主要著作有《兵法与商略》、《从高阶管理观点论孙子吴起列传》、《孙子思想与企业管理》,《中国古兵家之领导思想》、《中国兵家之管理思想》、《吴子兵法与策略管理》等80多本。

另一位特别引人瞩目的兵学论文获博士学位的林英津,为女性。她在1985年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写的博士论文《夏译〈孙子兵法〉研究》,对鲜为人知的西夏文《孙子兵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这一珍贵版本得以传承下去。林英津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筹备处研究员,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1987出版专著《孙子兵法西夏译本所见动词词头的语法功能》,1994年她的博士论文《夏译研究》,由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4年刊印,引起海峡两岸学术界的关注。

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编辑方鹏程在他出版的《孙子:谈判说服的策略》一书中披露,台湾一些博硕士研究生以《孙子》为主题,撰写研究论文,研究范围已经扩大到许多层面,并不是限定在军事运用的范围。截止2004年就有300多篇《孙子兵法》论文,研究范围包括军事、经济、企管、教育、文学、语文等。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5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陕西国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美术史论研究,在中国原始美术、民间美术、古代雕塑、当代绘画等学科领域均有独到深入的研究成果。

王 辉

1981年至2003年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参加考古发掘,其间长期在《考古与文物》编辑部工作。现为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有专著《秦铜器铭文编年集释》《商周金文》《古文字通假字典》等9种。

李自智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从事考古工作30余年,参与或主持了褒斜栈道、秦都雍城、秦公陵园、秦公1号大墓、凤翔南指挥西村周秦墓地、大辛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等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曾任《考古与文物》期刊副主编,主持编有《考古学研究》《周秦文化研究》等。

贾 果

笔名西沐。专注于哲学、艺术及艺术品市场研究.现任中国画廊联盟秘书长。出版有《中国画市场大趋势》《中国画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06白皮书)》等10余部著作,发表哲学与艺术类研究论文百余篇,开拓了中国画市场研究的新格局。

刘云辉

曾任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副馆长、西安半坡博物馆馆长、陕西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现任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理事长,兼任西北大学考古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吴 昊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主任,学科带头人。为陕西省装饰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张 渝

198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国画院研究员、陕西美术博物学术委员。出版的个人专著有:《雪尘语画》《青春的子弹》《书法主义》等。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6

1.引言

 

艺术真实是中西方文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真实理论还在不断发展。在人们过多的关注西方文学艺术真实观的同时,笔者认为我们也应关注到中国艺术真实理论的变化发展。笔者对国内艺术真实论的专著、硕博论文及核心期刊这三大类文献进行了简要梳理。硕博论文类文献,以关键词“艺术真实”在知网搜寻硕博论文情况,截止2015年5月,共计279篇论文。由于艺术真实一直是关注的热点,期刊较多,根据本文研究的范围,所以只选取了文学理论核心期刊类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具体分析。其中《文艺研究》有12篇、《文艺理论与批评》有6篇,《文艺报》有5篇,《文学评论》有8篇,《外国文学研究》有4篇,《文艺理论研究》有26篇。

 

根据专著类书目的介绍及评述,笔者发现国内艺术真实论的专著多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本文主要列举的艺术真实论专著有:陆贵山《艺术真实论》、萧殷论文集《论生活、艺术和真实》、朱立元、王文英《真的感悟》和张炯《文学真实与作家职责》。

 

再者,经过国内文献研究的整理,从古代文论中梳理出艺术真实理论线索的文献不多。笔者发现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艺术真实理论尚有挖掘的空间。在古代文论中,很难找到有关于艺术真实理论的专论,但是其中关联性的线索是有迹可循的。笔者的问题是,中古国代文论中能否通过这种源头性线索的梳理来建立起中国古代艺术真实论的理论框架。笔者试从古代文论中梳理出相关线索以验证其探寻其可能性。

 

2.国内艺术真实论研究概况

 

笔者基于国内艺术真实理论专著、文艺学专业的硕博论文及核心期刊文献的综合分析,将国内艺术真实理论研究的问题及特点概括如下:一是艺术真实论的文献专著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二是艺术真实概念模糊不清;三是艺术真实理论研究呈现了极强自省意识及融合力;四是中国古代艺术真实论还有发展的空间。

 

2.1艺术真实论文献专著主要集中于80年代

 

围绕艺术真实论进行探讨的专著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艺术真实论专著主要有:陆贵山《艺术真实论》、萧殷论文集《论生活、艺术和真实》、朱立元、王文英《真的感悟》和张炯《文学真实与作家职责》。这些著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及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这些艺术真实的观点主要围绕生活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艺术真实与生活的关系等。

 

陆贵山的《艺术真实论》首先在概述部分梳理了中西方艺术真实理论的历史发展。《论生活、艺术和真实》是萧殷收录的个人论文集子,主要论述了生活、艺术和真实的关系。此外,在文学写作实践方面也给年轻人指出了宝贵的意见。朱立元、王文英《真的感悟》一书首先梳理了西方艺术真实观的演变和中国艺术真实观的演变,并比较了中西方的艺术真实论,建构了艺术真实论的动态模型。张炯《文学真实与作家职责》一书共分为五辑。在本书中,张炯指出“作家的职责在于暴露”,他认为作家应该“全面地辩证地反映生活真实的问题”,弄清楚“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问题”,并要“准确地描写人物和关键的关系问题。”

 

2.2艺术真实概念的模糊不清

 

艺术真实的概念含混不清首先则体现于用法的混乱。如“艺术的真实”、“文学真实”、“文学的真实性”等。理论家们在运用此术语时则呈现自说自话的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读者造成了理解上的混乱。其次,艺术真实的概念在文艺界的讨论中众说纷纭。众多理论家关于艺术真实的概念也并没有清晰的界定,反而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艺术真实与生活的关系中间接阐明观点。再者,艺术真实的概念界定也出现了变化,热衷于探讨艺术真实的性质,由以往的二元关系模式(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等)走入了多元动态的关系模式(如朱立元提出的艺术真实“创作—作品—鉴赏”的动态模型)。

 

2.3艺术真实理论研究呈现了极强自省意识及融合力

 

国内艺术真实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了极强的自省意识及融合力。当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不能普及性的运用并解决问题时,研究者会开始审视理论的更新与发展。如赵炎秋在《“艺术真实”辨析》一文中通过三类教材艺术真实观的比较,他指出了艺术真实研究的局限。颜翔林在《艺术:“真实”与“真理”的缺席》一文中运用怀疑论美学质疑“艺术真实乃文学之生命”的命题叶茂康在《“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再认识》一文则主张推到“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一命题;他将“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一命题界定于现实主义范围之内。生琳,黄浩在《对现实主义艺术真实论的历史告别—新时期以来艺术真实问题讨论的基本思考与批判》一文中,结合网络文学,武侠,科幻小说以及网络统计数据,质疑已有的艺术真实论命题。

 

2.4中国古代艺术真实论还有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艺术这是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古代文论中梳理出的相关线索的文献较少。在此只列举部分文献,以咨参考。除了陆贵山《艺术真实论》(见本书21-24页)和朱立元《真的感悟》中对于中国古代艺术真实理论的相关梳理外,还有以下文献做出了相应的梳理。如张新艳硕士论文《论艺术真实之维》、朱述超硕士论文《袁枚“性灵”美学思想研究》分析了袁枚的性灵论,指出其情感论与真实论的统一。此外,王汝梅《白居易的文学真实论——谈小说理论的萌芽》一文中论述了白居易的文学艺术真实论并指出“我国古典诗论,从诗的主客、形神、虚实、有无、真魇两方面的对立、融合关系探求艺术真实,大道了极其精妙的程度,表现了特有的民族风采。”蒋述卓在《佛教对艺术真实论的影响一文中,从古代文论“真幻”、“情真”等范畴分析佛教对艺术真实论的影响。

 

3.小结

 

综合上述,国内艺术真实论文艺理论研究特点主要有四点,一是艺术真实论的文献专著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二是艺术真实概念模糊不清;三是艺术真实理论研究呈现了极强自省意识及融合力;四是中国古代艺术真实论还有发展的空间。艺术真实理论作为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依旧还有继续探讨及研究的潜在空间。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7

毋庸讳言,对当今课堂之外很少有时间阅读相关文献的学生们来说,有一点儿门槛、历史悠久的音韵学是一条畏途。阴阳、清浊、五音、七音、重纽、类隔、谐声、押韵、内转、外转、帮滂并明、知彻澄娘、平上去入、洪细深浅、喉牙舌齿唇、宫商角徵羽……每个字都认识,组成词组、连成句子却不知所云,等到迈进门槛,又只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没有耐心、缺少细心、不够专心的人,会越学越糊涂,越学越没有兴趣。

于是,音韵学便成为传说中的“绝学”,人人望而生畏。不但理科生不懂(想当年,一数学系博士生看到我系研究生科研讨论会海报,跑来请教我,“从邪、船禅研究”是研究什么的),就是中文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授,只要不是专门在这学问上下过功夫的,上边那些术语,得有一大半是闹不明白的。

实际上,音韵学曾经是“小学”,即小学生学习的课程,很像今天小学生的学习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读音。

小学生的课程,千百年后,成了人人望而却步的高深学问。一大半原因来自语音古今演变的复杂性,一小半原因来自历代学者科普不力,没有发明创造出一套简单明了的符号与概念术语。模糊、多义的词语,加上扯进原本就很玄虚的阴阳五行之类的东西,结果是学习者如坠十里云雾,伸手不见五指,举步不知踏向何处。

其实,音韵学是一门有用且有趣的学问。学习诗词韵律,了解不同方言的读音差异,方言区域的人学习普通话,谈论字词读音,阅读古代诗文,普通人都用得到音韵学的知识。

本科时睡我上铺的兄弟(其实我们是今年睡上铺,明年睡下铺,换着来的),毕业分到北京某军队学院,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结果,在关于王粲《登楼赋》一个字的读音上,跟一位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同事发生分歧:“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其中的“暇”字,毕业于南大的同事主张读xiá音,而我的同学认为读jiǎ音。争执许久,不分胜负。据我同学自述,当他拿出音韵学这个绝门秘器时,对方立即就偃旗息鼓,臣服于他了。他当时大致是这么说的:有部古书上对这个字的注音是“古假切”,按照“上字取声下字取韵”的反切原理,“古”字是见母,所以读jiǎ,不读xiá。同学跟我讲完这件事,坦承他那点可怜的音韵学知识都是从我这里耳食去的。那时年轻气盛,一字较胜,以为自己给母校争得了莫大的荣光。这同学当年沾沾自喜的神情,历历如在眼前。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虽然中学毕业时古代汉语修养就“已经很好了”(上了北大才发现,张双棣老师的古汉语比他还要好——这是孔庆东本人亲口对我说的),但是他进的是不必认真学习音韵学的文学专业,估计音韵学知识也是赶不上张双棣老师的。尽管如此,跟音韵学方向的硕士博士同学相处厮混久了,耳濡目染,也能运用若干音韵学知识为其幽默艺术服务。例如,他吹嘘北大中文学音韵学的同学,喝酒时都不行“老虎棒子鸡虫”那样低级弱智的酒令,出口就是“帮滂并明”之类的音韵学专业术语。他的同事中,有一位古代文学方向的博士,叫孟二冬。据孔庆东自述,在孟二冬英年早逝之前,他曾对孟说,自己是一东,孟是二冬,孔在孟前。这是指古代韵书《广韵》206韵的排序:“一东二冬三钟四江五支六脂七之八微……”

台湾“唬人”(辅仁)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添富,一次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给研究生开讲座,讲他自己当年在台湾大学念书时拿音韵学知识玩耍的往事:对班上男女同学的姓名,根据古音进行声纽、韵部的排列,系联;再根据古音中那些声纽、韵部的共时和历时关系,对他们之间的恋爱走势进行占卜,预测。哪类声纽之间,什么韵部之间,会擦出火花,会擦身而过,会一帆风顺,会历尽坎坷,会相亲相爱,会劳燕分飞。据说,相当准确。

笔者学财会专业出身的妻子,一次席间,在称说北京话中的z\c\s和zh\ch\sh\r两组辅音声母时,使用的竟然不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平舌音”“翘舌音”,而是“舌尖前”和“舌尖后”这两个专业术语。结果,令在座的北京大学中文系一位专门研究音韵学的朋友大跌眼镜,直夸她聪明,厉害。这两个词语,是因为我经常说,她习得于不经意间。

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8

求是书院

求是书院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大学路3弄5号,由时任杭州知府的林启于1897年创办,是浙江近代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求是书院”创建之初,正值清廷腐败、国势日衰、外侮日亟之际,许多有志青年,甘愿舍弃当时科举取士的“利禄必由之途”,选择了“入学堂,学西学”。在这期间,书院的师生们逐渐形成了“求是”学风。之后几经变迁,求是书院相继更名为浙江中等工业学堂、浙江公立中等工业学校、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等,直到演变为今天的国家重点大学。但是变的只是学校的称谓,不变的是师生们共同形成的“求是”学风,延至今日,已逐渐升华为“求是精神”,并成为这所大学的精神瑰宝。该大学现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4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1个。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重点大学,同时也是九校联盟(C9)的成员。更是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始建于公元976年,一千余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著名学府,历经了宋、元、明、清的时势变迁,屡兴屡毁,屡毁屡兴,“千年学府,弦歌不绝”,是曾经的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如今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仍然在进行高等教育。2009年开始,岳麓书院面向全国招收历史学本科生,使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书院现有历史学、哲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专业3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9个。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涵盖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哲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如今的岳麓书院在宋明理学、中国书院史、湖湘文化史、中国礼制史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并致力于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基地、中国书院研究基地、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北3公里的峻极峰下,原名嵩阳寺,创建于公元484年,因坐落于嵩山之阳得名,1035年更名为嵩阳书院。它与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历史上嵩阳书院以理学著称于世,以文化赡富,文物奇特名扬古今。宋学的“洛学”创始人程颢、程颐兄弟,以及司马光、范仲淹等人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有一部分就是在嵩阳书院撰写的。到了清代末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经历千余年的书院教育退出了历史舞台。直至2009年,古老的嵩阳书院才再次焕发青春,中原一重点大学在整合自身历史学院和其他人文社科院系有关资源的基础上,重建了嵩阳书院。新的嵩阳书院以弘扬中华文化、中原文化为主,以培养国学人才、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发展专门人才为己任。

阳明书院

1535年,贵州巡抚都御史王杏,在贵阳城东建成一新书院,取名为“阳明书院”。明末,书院遭战乱毁坏。1673年,巡抚曹申吉在原址重建。1735年,贵州巡抚元展成奉旨拨帑银一千两,选定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阳明书院作为贵州的省会书院,增建学舍五十间,于是年改名贵山书院。同时,聘请饱学之士担任山长(院长)和宿儒执教,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为教材,购置经、史、子、集各类书籍一千余卷,供士子阅读。自此,贵山书院成为黔中书院之冠。它师资力量雄厚,经费充足,治学严谨,成为贵州培养人才最多、办学条件最好的书院。如今的“阳明书院”已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教育部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14所高水平大学之一。现有1个农药学部级重点学科,2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3个国家重大项目博士后工作站。

泺源书院

泺源书院位于山东济南。1733年由山东巡抚岳濬奉“省会之地仍各建书院,以作育人才”的御旨,在都指挥使司旧址改建而成。1748年巡抚准太经理该院,制定《训课条规》,提出“为学莫先于立志,为学莫要于寡欲,为学当敦实行,为学当秉虚衷,为学当勤讲读,为学当慎交”等要求。学者沈起元、翰林院编修匡源,曾在该院讲学。后经3次重修,成为清代山东规模最大的书院。1901年更名为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清朝政府创建的第二所国立大学。该校取齐鲁文化营养,不仅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享誉甚高的人文学者,以及像《文史哲》这样备受关注的学术阵地,并且在数理研究上也取得了令世人仰慕的成绩,跻身于中国著名学府的行列,成为教育部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被《大英百科全书》列为中国著名大学之一。

晋阳书院

晋阳书院建自前明。1530年,山西按察副使陈讲,在侯家巷西段的瓜菜地上,辟建院舍,开办了“晋阳书院”,招收城中学士、仕子讲读于此。1903年,筹办山西大学堂的机构,购得书院东段200余亩瓜菜地和居民住宅,与晋阳书院和令德堂合并,成立山西大学堂。早期的山西大学堂在文化上中西合璧,在教学中文理并重,办学思路开阔,育人理念先进,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三晋大地百年文化科教的重镇。如今的“山西大学堂”已成为拥有11个学科门类,72个本科专业,18个双学位专业,165个硕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37个),16个专业硕士点,75个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9个博士后流动站的全国重点大学。并有光学、科学技术哲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2012年还入选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9

前我国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的学科建设与教育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关于学科定位与学术创新

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科定位在我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科发展定位存在缺陷。1998年教育部修订本科专业目录,在文学门新闻传播学类下设置四个本科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而教育部1997年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却只在文学门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设置两个二级学科新闻学和传播学。这样的学科定位是其他专业没有的,其他专业都是本科专业设置个数小于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个数。如文学门下的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设置“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古典文献”五个,而研究生专业设置“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八个二级学科。编辑出版专业在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二级学科设置上的倒置,抑制了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科发展和学术发展。如此以来,我国培养的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只有本科生,而没有研究生。我国也就只有编辑出版专业本科生教育而没有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为了弥补设置缺陷,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就在自己业已获得的不同学科专业(如图书馆学、传播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中自行设立与出版相关的研究方向,招收研究生进行培养。较早设置编辑出版学研究方向的学校有河南大学、武汉大学等。目前,被教育部认可和备案的出版学类研究生专业名称有两个:一是从属于管理学门类的“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一级学科中的“出版发行学”;二是从属于文学门类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中的“编辑出版学”。其中,前者授管理学博士或硕士学位,后者授文学博士或硕士学位。这一变通使得“编辑出版学”研究生教育得到“正名”。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培养出版学本科生的高校尚没有与出版相关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所以这些高校也就不具备自主设立“出版学”研究生专业的资格。因此,目前绝大部分高校仍然是在不同的二级学科下以“借鸡下蛋”的方式培养出版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就目前我国“编辑出版学”这一本科专业名称而言,也值得商榷。编辑、出版、图书发行三者研究成为一体,可以直接用“出版学”来概括之。就专业定位而言,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在“文学门类”下直接设立与“新闻传播学”平行的“出版学”一级学科,授予本专业文学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二是在“管理学门类”下直接设立与“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等平行的“出版学”一级学科,授予本专业管理学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三是将“出版学”定位为“新闻传播学”的二级学科,授予本专业文学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四是将“出版学”定位为“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的二级学科,授予本专业管理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五是在国家总体学科设置改革方案中的交叉学科门类中直接设置“出版学”学科,根据各培养单位培养目标,授予本专业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上述几种方案,前两种对出版学的成长最为有利,它给了出版学足够的发展空间,能够完全按照出版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确立培养目标、组织课程体系等,但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的难度相对较大。第三种方案沿用了1998年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对“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的定位,它保证了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在专业定位上的连贯性,是一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相对容易通过的方案。第四种方案,在2002年的研究生专业备案制度中曾得到教育部的认可,而且由于本方案是在管理学科范畴内组织出版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授予的是管理学博士或硕士学位,也得到了出版业界和学生的认可,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案。而第五种方案依赖于我国下一次学科专业设置的改革。根据有关会议讨论或考查被选方案,我国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将有可能进行较大的变革。但具体改革方案出台还有待时日。

总体而论,我国关于出版学专业的学科设置不尽合理,没有系统化的从学士到硕士、博士的学历学位教育,未能为出版学的学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导致在我国出版业快速发展繁荣的情况下,出版学学术创新未能实现足够发展。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开设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的学校有45所,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这些学校有的是专业高校、综合性大学,有的是理工科院校、师范院校或其他类型的院校。就编辑出版专业隶属的院系而言,有的学校设在新闻学系或传播学系,有的设在管理系,有的设在中文系、科学技术系,甚至有的设在艺术系和少数民族语言系。每一所院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科背景也都大不相同,而恰恰是这些多样化的特色,使编辑出版专业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编辑出版的实践需要与工作特点,编辑出版学培养是知晓各学科知识、具有广博知识素养的“杂家”,而不是某个知识领域的专家。关于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培养,现在许多学校都是这样一种培养模式,即:学生大一入学先在其他院系如历史系、哲学系、中文系、英语系等学习,两年以后择优选拔有编辑出版专业志向的学生,再加强编辑出版专业知识的学习,毕业时拿两个学位。这样做,学生毕业时不仅可以避免缺乏其他专业背景知识的劣势,同时增加就业的能力。是否还有更好的培养模式,应该引起高校管理者与高等教育研究者重视。

关于教学计划的骨干课程设置原则

政治原则。编辑出版事业不仅有很强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而且有很重要的政治功能和管理功能。在设置本专业骨干课程时,要注重政治原则的贯彻,要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从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出发,落实人才战略的基本要求。

实践原则。编辑出版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设置骨干课程一定要贴近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编辑出版工作的实际,不能因师设课、因人设课,更不能过多开设空洞无物缺乏联系实际的课程。

分层次原则。在坚持专业导向、学科定位的前提下,分层次设置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的骨干课程。大致可以分为:第一层次是公共基础课程、第二层次是专业基础课程、第三层次是专业方向课程。第一层次开设有政治、语言文学、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等方面的公共课程,可以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一同学习;第二层次开设出版学原理、编辑学概论、书刊发行学、选题策划学、编辑出版史、书刊编辑的理论与实务、现代出版技术、出版法规与职业道德、出版经营管理、版权与图书贸易等。第三个层次课程设置可以根据不同学校本专业的侧重点设置不同的课程,作为专业方向课程,如:以编辑为重点的,要加重文化知识、语言修辞和必要的古文等课程;以培养发行人员为重点的,要突出营销、市场调查、图书宣传和广告等课程;以培养经营管理为重点的,要注重成本核算、企业管理、人才管理等课程。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课程大致也依据以上原则来设置。当然,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各高校也十分注重实践环节、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校会给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安排20周左右的专业实践:包括编辑业务和出版业务方面的初级实习与毕业实习等。比如,在学习市场营销等课程的时候,不仅要学习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还要在课余时间做一些图书的市场调查,写出市场调查报告,并适时总结。有些同学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的时间到报社、期刊社和出版社实习,从采写、组稿、校对等基本工作做起,慢慢积累自己的编辑经验。甚至有的同学还参与出版社的选题策划活动,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得到河北省教育厅首批百名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人:刘邦凡)的资助]

参考文献:

1.省略/bbs/73490/messages/1496.html.

2.邵益文:《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需要总结和提高》,《出版科学》,2005(5)。

3.萧东发、杨琳:《出版产业变革呼唤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大学出版》,2005(3)。

4.方卿:《关于我国出版专业高等教育定位的思考》,《出版发行研究》,2006(4)。

5.仝冠军:《论编辑出版专业高层次教育的必要性》,《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