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集锦9篇

时间:2022-08-25 22:54:04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文1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 财务报告 影响

会计数据在经过加工、整理之后以图表、文字的方式进行表现,属于一种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处理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以及财务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会计信息处理主要采取手工操作、机械化操作及电算化操作三种方式,其中电算化操作方式的利用,不仅促进财务核算系统更加成熟,并且逐渐改变传统的财务报告的弊端,推动财务管理报告体系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一、电算化会计给财务报告带来的影响

(一)电算化会计改变传统数据处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财务报告是事业单位核算中心的关键内容,电算化会计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数据处理方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会计人员基本素养。众所周知,会计工作是对事业单位发展现状的概述,不仅涉及众多内容,核算的过程复杂,并且重复性工作概率较高,在传统财务报告的处理之中会出现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另外,在为省局单位提供会计核算及财务监督的时候,如果采取传统的方式,需要多个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并且在对各服务单位与管理部门提供财务分析时,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整理与计算,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并且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出现各种错误。但是在利用电算化会计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历史数据进行查阅,随时输出报表,加快核算速度,减少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二)增强财务数据分析的时效性

财务报告中使用电算化会计能够克服传统手工方式所致的数据不完整现象。电算化会计分析系统能够对财务指标、财务报表及现金收支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更加简单明了,有效增强了财务数据分析的有效性与时效性。比如在笔者所在单位,通过采取电算化会计,在实施会计核算及财务分析时,利用一台计算机便可以对单位近几个月的收支情况及财务报表进行了解。

在传统财务报告之中,其报告内容多以记录会计核算的数据及财务分析的内容为主,不仅无法将复杂的运算过程简单化,并且难以及时生成财务报表。但是在电算化会计的应用下,财务报告能够按日编制,财务管理也实现了资源配置,打破局限,有效促进事业单位核算中心的创新发展。

(三)电算化会计环境中会计信息相关性得到提高

其一,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之中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相关性也得到增强,由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信息传递过慢或者滞后,则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气象部门中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能够保证信息的快速传递,并且能够加快财务分析与财务核算的效率,实现信息在各个部门的传递。其二,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信息具有大容量传递的特点,比如笔者所在气象部门需要根据会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核算,并且及时传递给各个部门,其中数据含量比较大,所涉及的数据包括各个方面,如果仍旧采取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则容易产生误差或者出现纰漏。其三,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之中,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及信息的传递性,根据实际发展需求为各部门提供特殊的信息。比如,财务会计人员根据相关要求编制会计报表及数据报表,或者针对某一个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核算,利用会计电算化,不仅查阅数据方便,并且能够利用相应的数据软件进行全面分析。

二、提高电算化会计在财务报告的应用策略

(一)积极加强技术性防范

从整体角度分析,电算化会计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会受到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影响,其系统容易被他人篡改,数据信息也会被不法分子修改或偷窃。尤其在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核算过程中,需要执行的程序比较多,会遭受黑客的侵袭,导致网络系统瘫痪,所以需要加强电算化会计在财务报告中的技术性防范。由于电算化数据处理发送的环节比较多,则需要采取加密技术或者程序控制方法,避免数据处理软件受到影响。另外,笔者认为还需要采取跟踪监测技术,实现对会计软件系统的监督与管理,从根本上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二)积极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电算化会计在事业单位核算中心财务报告之中的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增强了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仍然需要积极完善内容控制系统,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保证电算化系统内容的程序设定及数据处理、报表生成具备相连性。此外还要保证系统用户只对数据进行处理,不参与到物资财产管理及更快电算化会计系统活动之中。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一般控制与应用控制,并且应用控制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及输出控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积极实现数据在输入、处理及输出中的准确性。

(三)加强电算化财务报表的审计

电算化会计的发展趋势为网络化,事业单位核算中心在发展过程之中要充分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管理作用,并从事前审计、定期审计、事后审计三个方面出发,加强会计资料的全面性及权威性。在对会计信息内容与合规性进行审查的时候,需要采取三种审计方式,另外,由于电算化条件下对会计报告的日常审计能够很快实现,所以定期审计及事后审计需要侧重系统化审计,要从根本上保证会计报告的真实性。

(四)加强对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训

电算化会计人才在事业单位核算中心财务管理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核算中心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开展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训,并积极强化电算化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在对电算化会计人才进行培训中不仅需要培养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电算化程序设计等内容,还要将电算化会计专业知识与事业单位核算中心财务部门发展现状进行整合,培养电算化人才具备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监督能力、财务分析能力,为财务部门进行规划,从而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有效性。

三.结语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文2

体系构建原则

在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商业模式不断变革的今天,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助于企业战略以及经营管理,充分发挥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评价等职能,实现价值创造。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本质是服务于管理的会计,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要依托财务会计与业务信《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后,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企业层面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备受关注,本文试图从养老保险公司角度浅析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分别从管理会计核算体系、管理会计应用体系及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三个层面进行阐述,为养老保险行业的财务管理价值挖掘提供借鉴。决策需要。管理会计体系构建从目标上看,应围绕公司战略与经营管理目标来开展。从实施过程看,依托财务与业务的融合来核算,核算的深度与广度要注重成本效益原则。从评价标准看,更加看重资源使用的效率与质量。从会计人员来看,关注企业价值导向性,会计人员通过优化决策、控制成本、提高投资收益、战略税收筹划等为企业价值增值做出应有贡献。在商业模式创新、日常运营支持、资源分配与整合、战略决策支持、风险预警分析、数据挖掘等方面体现会计的价值。

管理会计核算体系

财务会计核算主要解决企业交易在财务环节的确认、计量、记录。管理会计主要解决企业交易在管理环节的确认、计量与记录问题。与财务会计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广泛地引入了非财务数据,并且促使财务与非财务数据的融合,满足内部管理需要。(一)非财务数据内容构建。以管理需求为出发点获取非财务信息,结合平衡计分卡,从客户、产品、内部经营、员工层面来设计。客户层面从客户服务能力(时间、质量、满意度)、客户获利能力(客户净利润、客户净投资、客户市场份额)、客户保持能力(客户保值增值投入、客户保值增值净利润)来构建。产品层面从业务类型、市场份额(行业、渠道、地区)、产品收益、产品定价、产品创新来构建。内部经营流程层面从工作标准化、工作效率(指令、资金、业务)、工作质量来构建。员工学习与成长层面从核心员工保留、关键人才引进、员工培养、文化建设来构建。(二)非财务数据标准确定。财务数据确认准确性依靠原始单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此外财务单据主要是发票,管理规范,来源统一。非财务数据确认则存在标准不统一、原始单据种类繁多、来源广泛等特征。在核算领域推行管理会计首先要规范非财务数据统计标准。养老保险公司日常经营涉及大量非财务数据,为了发挥数据价值需要在非财务数据采集、加工、整理、汇总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用统计制度进行规范,确保数据标准统一,并且在系统使用中固化到系统中,实现数据连贯统一。通过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实现统一源头、口径、路径统一。(三)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融合。大量非财务数据存在于业务系统,为了实现财务与业务数据的关联与统一,保证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的融合全面,必须要将全部非财务数据维度同步自动流转至财务系统,满足财务环节多维核算需要。实现财务数据在数据管理各维度、各颗粒度的精细核算。公司统计信息系统从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库将非财务数据进行抽取、加工和整理,同时从财务SAP系统抽取财务数据,实现财务和业务数据的多维查询。数据的融合离不开财务与业务流程的融合。一方面,业务角度信息需要通过标准、流程、制度将非财务信息第一时间进行采集,通过各方审核校验保证数据质量,另一方面财务角度需要对原始单据细化管理,确保财务信息多维核算。利用IT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共享。(四)管理会计核算方法运用。由于年金产品以及第三方管理资产产品定价明确、盈利模式清晰,因此管理收入核算环节与传统会计基本保持一致,养老保险公司管理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应用于成本费用核算环节。主要解决多维度成本确定、成本驱动因子确定、成本分摊等问题。1.多维度成本确定。多维度成本确定需要依托作业成本法,确定作业及作业链,将产品研发(产品设计、系统开发)、产品销售(投标、客户关系维护、宣传、合同签署)、运营管理(受托、账管、投管)-账户开立、资金到账归集、分配与记账。投资管理(投资资产投资户管理、投资资金运作管理、投资资金估值)、客户服务、后勤保障(人力、财务、办公、风控)等环节作为基本作业链,同时将地区、行业、产品、客户等多维度非财务信息进行集中一体化处理。实现各作业链多维度成本,为管理会计应用体系多维分析查询做准备。2.成本驱动因子选择与确定。成本动因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流程领域、文化制度与机制领域、项目领域、资金领域、技术领域。从企业资源要素来看,管理会计应用领域包括人力资源领域、材料资源领域、技术资源领域、资金领域、市场与客户领域、政府与政策资源领域。从企业管理层次来看,管理会计应用领域包括决策层应用、业务层面应用、执行层面应用。管理会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步推进,逐渐整合。(一)计划层面,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是从长期角度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及现状,寻求机会并管理风险,持续改善经营,增加创新与盈利能力。管理会计在计划职能应用应从战略层面和日常预算管理两方面考虑。从战略层面来看,管理会计主要应用中于战略决策领域、战略成本管理领域。在战略决策领域,管理会计通过内外部信息获取、加工与确认,外部竞争环境分析、利用科学模型计量与分析,为战略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在战略成本管理领域,管理会计对一定时期企业成本结构与成本动因、成本变化趋势进行计量与评定,为日常经营环节成本管理提供框架及边界。从全面预算管理角度来看,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的落实与细化。经过战略规划,企业的资金、人员、技术、材料等要素布局已初步确定,预算是对各个资源要素的计划,管理会计通过对经营状况多维度、全时段的确认与计量,开展目标比较与控制,推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二)控制与评价层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进行过程控制。在财务方面,开展作业成本法核算不同产品、地区、行业、渠道的成本与收入,待时机成熟建立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并通过与预算的比较进行控制。此外积极寻求成本驱动因素,科学核算成本,并将目标成本法、边际贡献分析等应用于盈利分析,提升创新产品的效益。在产品层面建立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养老保障产品、养老金产品分析,通过本量利分析比较产品线成本与收益及贡献目标值与实际值,并从地区、行业、作业、渠道角度控制业务部门和业务单元的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在研发层面,从软件系统需求分析、设计、研发、评价等环节做好前期论证,加强系统开发过程控制,确保研发成果与研发成本匹配,做好软件规划及预算落实。在员工层面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探索实现员工层面工作控制表、损益表、学习成长表。采取合理措施确保工作计划与任务落实,从文化与制度方面营造良好的员工成长环境,促进员工学习与成长。在客户层面搭建客户盈利性分析模型,对费率、客户结构、获取成本进行分析,监测客户满意度、客户投诉率、客户流失率。在内部运营维度控制业务运转效率,从中标、签约、到账、投资、待遇支付、计划终止、客户服务等方面控制业务运转进程,将无效作业消除并增加增值作业,促进效率提升。(三)预测层面,预测是管理的职能之一,养老保险公司的预测职能主要侧重于市场与业务、财务两个层面。在市场与业务层面,要与市场团队、研发团队紧密结合,进行市场分析、机会洞察及价格确定,与生产团队一起分析产品性能和成本结构,从会计角度提供决策支持和增值服务。不仅关注目标、预算、绩效评价等信息,还要分析同行业竞争对手优劣势及供应商及客户的经营状况及潜在的用户需求。在财务层面,预算控制、资金筹融资需求的确定、财务预警功能的发挥、目标成本的确定、收入预测、盈利预测、现金流预测等都需要发挥管理会计预测职能。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文3

1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新特征

会计信息化的实施,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从企业管理层面来看,会计信息化优化了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丰富了会计理论与实践,极大地提升了会计工作水平。与此同时,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也体现出新的特征。

1.1 可信性代替可靠性

可信性指的是财务信息的提供方所的财务信息能够使信息使用者信任的特征。可信性由有依据、合规范和可核实3个方面来提供保证。其中,有依据指的是会计人员提供的财务信息能够反映本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真实的财务状况,符合社会经济的运营情况,企业管理者不得有意唆使会计人员臆造财务信息,所有输入财务系统的数据都有其客观依据。合规范指的是在转化数据生成财务报告的过程中,会计人员所做的数据处理工作都是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工作规定的。可核实指的是对于同一经济事务的处理,不同的会计人员能够得出相同的处理结果,并且得出的结论能够做到可核实、可验证。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系统正是由以上3个方面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从而对会计信息的可信性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而可靠性所包含的真实、客观、准确等含义容易引起误解,用可信性代替它使得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真正能够成为可实现的质量衡量标准。

1.2 充分性代替相关性

充分性指的是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地反映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的相关情况。充分性由多角度、无遗漏和全透明3个方面来体现。多角度指的是会计系统应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来获取企业各方面反映财务状况的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无遗漏指的是会计系统必须全部提供所获取的信息,不得对外部信息使用者有任何隐瞒。全透明指的是会计系统在不损害企业竞争地位的情况下必须将其信息取得与处理情况全部提供给信息使用者,其中包括的具体方面有:报告信息的来源依据、会计政策选择情况、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等。通过信息收集、处理及报告披露3个环节,会计信息的充分性得到有力保证。而相关性要求有其固有的弊端,它容易导致信息使用者不能自主地选择决策相关信息,而充分性作为高信息质量要求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会计人员选择信息带给决策者的不利影响,而且也是实现会计系统独立进行会计信息收集与处理的必要前提。

2 XBRL披露信息的优势

XBRL自身具有的标准化特点以及与信息系统平台保持独立的特性,改变了互联网环境下编制财务报告,存储和传递财务信息的方式,作为技术手段改革了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

2.1 会计信息的快速搜索与转换

XBRL格式文件中所有数据都有对应的标记,并且能够互相连接相关信息,这样可以实现信息搜索的快速、精确。用户只需对搜索工具加以调整就可以找到需要的数据,这样就能轻易地将所需的财务信息导出到电子表格做进一步分析。另外,XBRL能够做到自动、清晰地转换信息。用户选择的企业财务信息,应用程序会自动进行计算和分析,并且应用软件能够识别每一个数据。通常情况下,财务报告会有不同的用途,而为了应对各种需要,XBRL应用下无需对其进行多次格式化,多数情况下财务数据一次输入即可,减少了多次输入造成的人为错误,同时降低了公司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

2.2 会计信息的格式标准化

XBRL提供的标准格式服务,统一了公司财务报表内的数据和表外说明,实现了财务报表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建立了不同的应用软件数据交换的标准格式。XBRL实现了在不同的会计期间、不同的会计准则制度下进行会计报表信息的转换、比较和分析,可以马上为用户更好地展示与其相关的所有财务信息,并进行更为清晰的列报。财务报表中XBRL标记的使用,为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这样就可以分析跨越多年份的财务数据。另外,XBRL作为一种纯文本的描述语言,使任何地域任何公司之间的商业信息交换变得更加有效,不同的财务软件信息统一到XBRL系统中,可以方便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交换。

2.3 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对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XBRL的优势体现在: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用户普遍的、特殊的信息需求,极大地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和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的情况发生,也减少了资本市场的损失。此外,因为采用数据模块化,给数据做唯一的标记,这就减少了数据固化问题,降低了信息使用者分析数据的成本。同时,XBRL技术的应用为实施异地远程审计提供了可能性,有助于审计向着提供咨询服务、为企业增加实际价值、改善企业经营服务的方向发展,进而提高整个审计行业的效率。

2.4 XBRL技术有效解决多头报送问题

XML因其纯文本格式的数据储存而提供了一种软硬件相对独立的数据共享格式,其可以运用于各种操作系统。XBRL通过运用跨平台的XML存储数据,实现了其数据跨平台的传输交换。在XBRL技术下,多头报送模式可综合归于一个XBRL格式的报告,由不同报告需求者自行选取其格式,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编制报表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

3 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环境下,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更高。基于XBRL技术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由于其特有的优势弥补了传统的财务报告在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及可理解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显著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3.1 会计信息内在质量提高

我们常用的文本格式有DOC、PDF、XLS等,以此格式的会计报告一般无法验证数据的准确性,而XBRL以其计算链接库验证所输入数据的计算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防止了数据输入时发生的错误,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内在质量。此外传统会计报告模式下,企业外部人员无法随时获知企业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情况,会造成“内部人 控制”的问题,利益相关者会指使会计人员编造有利于本企业的财务信息。但在基于XBRL编写、的财务报告模式下,经济业务发生后马上会通过网络自动传送给信息中心,然后由其及时对外公布,公司管理人员很难预测整个会计期间的业绩,而且会计信息一旦便不能随意修改,公司也不能在后期任意改动会计数据。采用XBRL技术手段处理的数据精确性较高,有助于各方监督、验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2 会计信息更为全面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三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采用标准化、通用化的传统会计报告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以XBRL为基础编写的企业财务报告一方面能够按照传统会计报告的模式生成相应的财务报告;另一方面因为其良好的信息开放性、可定制性和可扩展性,可依据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按照不同的表样自动生成对应的财务报告,随时为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进一步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和有用性。

3.3 会计信息提供更加及时

采用XBRL编制的财务报告,可以及时为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会计信息只有及时提供给决策者,才能充分体现它对决策的有用性和相关性。XBRL实现了实时互动模式,信息使用者可以按需获得会计信息。因此,信息使用者可以获得最新的财务信息,而不是等到一个会计期间结束时才能获知企业的财务信息,这样明显改善了企业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内幕消息”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时获取的信息正在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不仅包括总体信息,还有明细信息,既可以定量分析,也可以定性分析。

3.4 会计信息更具可比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五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可比性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纵向可比,要求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发生的交易事项,必须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并不得随意变更。为了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动趋势,信息使用者能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编制的财务报表。二是横向可比,要求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发生相同或相似的交易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要比较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财务指标,信息使用者还要比较不同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XBRL的优势就在于其分析主要有两种方式:内部历史标杆和同业比较。通过采用一致的、规范的方法来处理XBRL标注,特别是在所用解决方案能够提供标签建议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既准确又相关的数据。公司管理人员利用这些信息,能够更迅速地发现趋势;同时,投资者也能够利用这些分析,更深入地开展公司间比较。

3.5 会计信息互动反馈性提升

以XBRL为基础编写的财务报告具有更好的信息反馈性。XBRL提供了会计信息供需双方的信息反馈途径,信息供需双方可以进行互动交流。信息使用者不再只是会计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其不仅可以获取所需的财务报告,还可通过网络以提问或建议等方式把疑问或新的需求反馈给提供者,实现与信息提供者的互动交流,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反馈价值。此外,XBRL还提供了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会计报告系统,它可以很容易地扩展新的报告用途。其定义链接库和分类标准扩展部分使用户可以添加新的元素,并且能够根据需要定义或修改元素关系,满足了监管部门及内部管理者对报告的独特需求。

4 结束语

XBRL将网络财务报告的两个主要问题解决得很完美:一是财务信息的提供者,无须编制不同格式的财务报告提供给不同需求的信息使用对象;二是财务信息的使用方,不仅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到所需数据,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对财务数据进行转换,重复分析利用。XBRL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实现了软件、硬件独立的数据交流,并且财务数据可以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进行相互转换,满足不同用户的特定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郭红,马甜,陈炎炎.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经济师,2013(4):174-175.

[2]韩光强.现行会计准则下XBRL应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J].财会月刊,2010(6):84-86.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文4

采用预条码技术实施检验信息联机采集,与军队疗养院信息系统无缝连接,与医生工作站、护理工作站以及检验科全面集成,扩展了疗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预条码检验信息联机采集包括:检验申请、样本采集、检验报告和结果网上同步传递[1],检验信息共享与自动存储。

1实现功能

1.1样本采集门诊、疗区护理站在采集标本前扫描容器外已经存在的条码,将该条码分配给疗养员,形成与疗养员唯一对应关系。该条码包含患者的一般信息和所申请的检验项目,在整个标本流转过程中,均使用该条码识别标本。

1.2样本管理扫描条码调入疗养员基本信息,接收医生所开出的检验申请。门诊部分先交费,住院部分在检验科室确认后自动计价。核对实际分析的标本与疗养系统申请标本的一致性。将条码所携带的检验信息,包括病人信息、检验项目等,直接发送到检验仪器完成检验项目分析。通过计算机自动采集仪器已完成的检验结果等数据。支持一份标本在多台仪器上交叉检验的库位管理。

1.3报告单管理系统自动审核超出正常值或生命极限范围的检验数据,使用不同的报警标识提醒操作人员,自动列出该病人相同检验项目以前的检验结果。数据审核包括超出正常值、极限值、历史结果、严格约束、用户自定义约束条件等。

通过计算机打印标准化的中文报告单和当日汇总表。检验科审核确认后以电子方式发向申请医生,医生即可查看或打印检验结果。复查项目自动加上复查标志,此标志同时也出现在报告单上,方便提示临床医生,告知该检验项目已经复查。

1.4查询统计在指定条件下查询指定范围内的检验报告及结果,根据病人姓名、工作单号、检验仪器、日期范围、送检部门、检验项目等查询条件进行任意组合查询。在限定条件下统计指定范围内某一时间段内的工作量和收入情况,根据检验项目、送检单位、病人类别、检验仪器、开单医生等条件进行统计。

对于多次检验相同项目的病人,可以对这些项目进行对比分析,描绘出一条变化曲线,以便观察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趋势分析。专业统计分析,包括检验项目的阳性率、平均值、标准差、病人的动态趋势分析、多方位组合查询等一系列功能。

2应用效果

2.1安全可靠系统对操作员实施密码、权限限制管理,对系统的任何修改或删除操作均记录操作员和操作时间,以便问题查找或责任落实。数据库定时自动备份,防止系统软件错误或硬件故障对数据的破坏,有效地防止了人为或系统故障对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

2.2操作简便采用集成式管理方式,操作界面简便,操作员的绝大部分工作可以在一个界面中完成,所有操作均可以用键盘实现,所有功能均有快捷键实现。

2.3无缝连接独立完善的数据接口部分,可以很好地与疗养系统完全融合,实现各工作站检验信息共享[2],如门诊或住院疗养员的基本信息、医嘱信息、收费信息等。检验信息联机采集实现了患者信息、诊断信息、检验申请、样本采集及检验报告和结果的网上同步传递,检验信息共享与自动存储。

2.4自动校核对数据自动进行合理性分析,包括上下限、历史结果比较、用户自定义约束条件等,并自动在报告单上提示超过上下限的结果及复做的结果。

系统提供急诊标本自动提示、急诊报告立即通知等功能,使得急诊报告可以及时得到处理。

先进的报告单处理方式,可以打印报告单、总汇表,普通报告单、图像报告单、累计报告单、细菌报告单等多种方式的报告打印。

引入了参考值策略的概念,彻底解决了同一项目不同参考值的问题,通过参考值策略,可以根据性别、年龄的不同定义参考值,也可以根据不同样本或不同仪器定义不同的参考值,还可以根据不同试剂,对不同时间段定义不同的参考值。

可以对病人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生成病人趋势图,自动进行校验等。对检验数据质量进行全面分析监督,得到各类报表,如超出比例、超出上下限,并可以查看历史信息、复查信息。

3讨论

3.1扩展了疗养信息系统功能我们与上海齐效公司合作开发了疗养院检验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全面地和疗养院信息系统集成,实现了与多种检验仪器的双向通讯,不仅检验仪器的检验结果可以自动进入检验信息采集系统,而且可以将检验申请上传各仪器。检验信息采集产生的各种数据输入疗养系统,由计算机完成数据的处理、传输和储存,形成数据资源网络共享。还可以在医生站、护士站打印报告单,实现无交叉污染检验报告。

3.2提高了工作效率预条码管理实现了检验数据的实时自动接收、控制与综合分析[3],直接把样本放在仪器上开始实验,实验完成后,系统根据样本条码自动检索样本信息,实验室人员只需审核结果和打印报告即可。

我院检验信息采集系统运行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系统以条码作为标本物流的唯一识别手段,贯穿于标本采集、实验和报告生成的全过程中,检验单申请模块嵌入疗养系统医生工作站中,实现申请单电子化,将申请信息直接发送到门诊收费或护士工作站的住院医嘱中,同时供门诊模块、住院模块调用。预条码样本管理不仅优化了工作流程,而且消除了过去存在于此过程中的大量重复录入的工作,减少了人为操作环节,为杜绝“人为差错”提供了技术支撑,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检验报告的周期,节省了时间,为疗养员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3.3运行环境是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实验室数据是疗养员疗养期间的重要信息,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至关重要,系统的任何间断停止都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在做好机房、服务器、数据库安全工作的同时,应督促网管人员加强网络安全监控和用户权限管理,督促计算机终端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督促检验科人员做好检验信息维护。最好再配备一台检验信息联机采集备份服务器,以便应急使用,综合保障信息系统不间断运行。

参考文献:

[1]曹美琴,唐鸿建,江淑芳,等.预条码检验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5):38-40.

[2]周芮,王贵全,邵国光,等.临床检验信息系统的网络实施与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4):253-255.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文5

由安博测试空间技术中心/提供 摘要

测试报告是把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写成文档,并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为纠正软件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为软件验收和交付打下基础。本文提供测试报告模板以及如何编写的实例指南。

关键字

测试报告 缺陷

正文

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优秀的测试经理应该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最终的测试结果分析。

下面以通用的测试报告模板为例,详细展开对测试报告编写的具体描述。

PARTⅠ 首页

0.1页面内容:

密级

通常,测试报告供内部测试完毕后使用,因此密级为中,如果可供用户和更多的人阅读,密级为低,高密级的测试报告适合内部研发项目以及涉及保密行业和技术版权的项目。XXXX项目/系统测试报告

报告编号

可供索引的内部编号或者用户要求分布提交时的序列号

部门经理 ______项目经理______

开发经理______测试经理______

XXX公司 XXXX单位 (此处包含用户单位以及研发此系统的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0.2格式要求:

标题一般采用大体字(如一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

副标题采用大体小一号字(如二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

其他采用四号字,宋体,居中排列

0.3版本控制:

版本 作者 时间 变更摘要

新建/变更/审核

PARTⅡ 引言部分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提示:通常,用户对测试结论部分感兴趣,开发人员希望从缺陷结果以及分析得到产品开发质量的信息,项目管理者对测试执行中成本、资源和时间予与重视,而高层经理希望能够阅读到简单的图表并且能够与其他项目进行同向比较。此部分可以具体描述为什么类型的人可参考本报告XXX页XXX章节,你的报告读者越多,你的工作越容易被人重视,前提是必须让阅读者感到你的报告是有价值而且值得浪费一点时间去关注的。

1.2项目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系统简介

如果设计说明书有此部分,照抄。注意必要的框架图和网络拓扑图能吸引眼球。

1.4术语和缩写词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1.5参考资料

1.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东东。

2.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PARTⅢ 测试概要

测试的概要介绍,包括测试的一些声明、测试范围、测试目的等等,主要是测试情况简介。(其他测试经理和质量人员关注部分)

2.1测试用例设计

简要介绍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以及用这类方法(3-4句)。

提示:如果能够具体对设计进行说明,在其他开发人员、测试经理阅读的时候就容易对你的用例设计有个整体的概念,顺便说一句,在这里写上一些非常规的设计方法也是有利的,至少在没有看到测试结论之前就可以了解到测试经理的设计技术,重点测试部分一定要保证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用例设计方法。

2.2测试环境与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

提示:清单如下,如果系统/项目比较大,则用表格方式列出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CPU:

内存:

硬盘:可用空间大小

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

机器网络名:

局域网地址:

应用服务器配置

…….

客户端配置

…….

对于网络设备和要求也可以使用相应的表格,对于三层架构的,可以根据网络拓扑图列出相关配置。

2.3测试方法(和工具)

简要介绍测试中采用的方法(和工具)。

提示:主要是黑盒测试,测试方法可以写上测试的重点和采用的测试模式,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是否遗漏了重要的测试点和关键块。工具为可选项,当使用到测试工具和相关工具时,要说明。注意要注明是自产还是厂商,版本号多少,在测试报告后要避免大多工具的版权问题。

PARTⅣ 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整个测试报告中这是最激动人心的部分,这部分主要汇总各种数据并进行度量,度量包括对测试过程的度量和能力评估、对软件产品的质量度量和产品评估。对于不需要过程度量或者相对较小的项目,例如用于验收时提交用户的测试报告、小型项目的测试报告,可省略过程方面的度量部分;而采用了CMM/ISO或者其他工程标准过程的,需要提供过程改进建议和参考的测试报告-主要用于公司内部测试改进和缺陷预防机制-则过程度量需要列出。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描述测试资源消耗情况,记录实际数据。(测试、项目经理关注部分)

3.1.1测试组织

可列出简单的测试组架构图,包括:

测试组架构 (如存在分组、用户参与等情况)

测试经理(领导人员)

主要测试人员

参与测试人员

3.1.2测试时间

列出测试的跨度和工作量,最好区分测试文档和活动的时间。数据可供过程度量使用。例如 XXX子系统/子功能

实际开始时间-实际结束时间

总工时/总工作日

任务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总计

合计

对于大系统/项目来说最终要统计资源的总投入,必要时要增加成本一栏,以便管理者清楚的知道究竟花费了多少人力去完成测试。

测试类型 人员成本 工具设备 其他费用

总计

在数据汇总时可以统计个人的平均投入时间和总体时间、整体投入平均时间和总体时间,还可以算出每一个功能点所花费的时/人。

用时人员 编写用例 执行测试 总计

合计

这部分用于过程度量的数据包括文档生产率和测试执行率。

生产率人员 用例/编写时间 用例/执行时间 平均

合计

3.1.3测试版本

给出测试的版本,如果是最终报告,可能要报告测试次数回归测试多少次。列出表格清单则便于知道那个子系统/子模块的测试频度,对于多次回归的子系统/子模块将引起开发者关注。

3.2覆盖分析

3.2.1需求覆盖

需求覆盖率是指经过测试的需求/功能和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所有需求/功能的比值,通常情况下要达到100%的目标。

需求/功能(或编号) 测试类型 是否通过 备注

[Y][P][N][N/A]

根据测试结果 ,按编号给出每一测试需求的通过与否结论。P表示部分通过,N/A表示不可测试或者用例不适用。实际上,需求跟踪矩阵列出了一一对应的用例情况以避免遗漏,此表作用为传达需求的测试信息以供检查和审核。

需求覆盖率计算 Y项/需求总数 ×100%

3.2.2测试覆盖

需求/功能(或编号) 用例个数 执行总数 未执行 未/漏测分析和原因

实际上,测试用例已经记载了预期结果数据,测试缺陷上说明了实测结果数据和与预期结果数据的偏差;因此没有必要对每个编号在此包含更详细的说明的缺陷记录与偏差,列表的目的仅在于更好的查看测试结果。

测试覆盖率计算 执行数/用例总数 ×100%

3.2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缺陷统计主要涉及到被测系统的质量,因此,这部分成为开发人员、质量人员重点关注的部分。

3.3.1缺陷汇总

被测系统 系统测试 回归测试 总计

合计

按严重程度

严重 一般 微小

按缺陷类型

用户界面 一致性 功能 算法 接口 文档 用户界面 其他

按功能分布

功能一 功能二 功能三 功能四 功能五 功能六 功能七

最好给出缺陷的饼状图和柱状图以便直观查看。俗话说一图胜千言,图标能够使阅读者迅速获得信息,尤其是各层面管理人员没有时间去逐项阅读文章。

图例

3.3.2缺陷分析

本部分对上述缺陷和其他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缺陷综合分析

缺陷发现效率 = 缺陷总数/执行测试用时

可到具体人员得出平均指标

用例质量 = 缺陷总数/测试用例总数 ×100%

缺陷密度 = 缺陷总数/功能点总数

缺陷密度可以得出系统各功能或各需求的缺陷分布情况,开发人员可以在此分析基础上得出那部分功能/需求缺陷最多,从而在今后开发注意避免并注意在实施时予与关注,测试经验表明,测试缺陷越多的部分,其隐藏的缺陷也越多。

测试曲线图

描绘被测系统每工作日/周缺陷数情况,得出缺陷走势和趋向

重要缺陷摘要

缺陷编号 简要描述 分析结果 备注

3.3.3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残留缺陷

编号:BUG号

缺陷概要:该缺陷描述的事实

原因分析:如何引起缺陷,缺陷的后果,描述造成软件局限性和其他限制性的原因预防和改进措施:弥补手段和长期策略

未解决问题

功能/测试类型:

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差

缺陷:具体描述

评价: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就是这些问题如果发出去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PARTⅤ 测试结论与建议

报告到了这个部分就是一个总结了,对上述过程、缺陷分析之后该下个结论,此部分为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以及高层经理关注,请清晰扼要的下定论。

4.1测试结论

1. 测试执行是否充分(可以增加对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功能性描述)

2. 对测试风险的控制措施和成效

3. 测试目标是否完成

4. 测试是否通过

5. 是否可以进入下一阶段项目目标

4.2建议

1.对系统存在问题的说明,描述测试所揭露的软件缺陷和不足,以及可能给软件实施和运行带来的影响

2.可能存在的潜在缺陷和后续工作

3.对缺陷修改和产品设计的建议

4.对过程改进方面的建议

测试报告的内容大同小异,对于一些测试报告而言,可能将第四和第五部分合并,逐项列出测试项、缺陷、分析和建议,这种方法也比较多见,尤其在第三方评测报告中,此份报告模板仅供参考。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文6

    运输统计机构是实施运输统计工作的职能单位,是运输统计工作的承担组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统计工作量非常巨大,发挥统计职能的专职人员很少,基层统计人员基本是兼职,统计力量的薄弱与工作量的繁重产生很大矛盾。因此参照美国和欧盟的运输统计经验,在各级运输管理机关建立专职的运输统计机构,充实统计力量,才能完成繁重的运输统计工作。

    1.1国外运输统计机构的现状

    美国运输统计局(BureauofTransportationStatistics,BTS)的职责,是努力获取数据并客观地分析解释数据,这些数据有利于提高人们对运输的深入理解,将用来帮助政府决策和管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BTS致力于3项中心活动:创造、管理和共享运输统计知识[5]。(1)创造运输统计知识。运输统计局设计和管理运输调查,收集、解释来自于私人组织和政府部门组织的运输数据。(2)管理运输统计知识。运输统计局提取和编辑的数据来自于许多资料源,以提供专业、最新的运输信息。(3)共享运输统计知识。每个年度出版运输统计报告和有关分析报告,使得BTS的合作者以及私人和政府组织能够共享这些运输统计知识。欧盟统计局(Eurostat)是欧洲联盟的一个统计机构,它的任务是提供给欧盟高质量的统计信息。它收集和分析来自欧盟国家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并且在欧盟内进行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更为明确地实施和分析欧盟的政策。欧盟统计局主要统计的内容为:常规和地区统计;经济与财政金融;人口和社会发展;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农业和渔业;对外贸易;交通运输;环境和能源;科学和技术。欧盟统计局的框架为:法律;欧洲统计系统(ESS);统计委员会;在线共享数据系统(RSS)。欧盟统计局将交通运输统计和环境报告统计编撰在一个年度统计报告中。而且利用RSS系统及时更新每个成员国的运输统计信息。同时也不断出版新的有关运输统计数据分析,运输统计方法探索的出版物。

    1.2我国运输统计职能部门的现状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下设统计处。运输统计机构的级别较低,人员配备极少,难以应付全国繁重复杂的运输统计任务。主要是从各司局那里直接获取数据信息,加工整理的力量薄弱。各司局则从各省厅的对口部门内获得数据信息。基层的运输统计人员力量就更为薄弱。省级运输管理局综合规划处其中的一项职责是负责全省道路运输行业统计报表及抽样调查报表的下达、汇报及上报,统计工作很多是单人负责,最多配备一个帮手。各地市(县)的运输管理处(所)中的运输统计人员基本就是单人,而且多数是兼职,人员更换频繁。基层单位统计是统计数据的源头,基层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统计数据的质量。总之,承担公路运输统计具体工作的运输管理部门,从人员配置上很难满足运输统计工作的要求。

    1.3建立各级公路运输统计机构

    要建立运输统计工作的长效机制,必须对现有的统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交通运输部应整合综合规划司统计处的职责范围,将水运局的统计职能纳入统计处。建议在统计处内部成立道路运输统计中心、水路运输统计中心,分别负责全国道路、城市道路和城市公共运输以及内河、港口、远洋运输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管理、。省、市两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口成立运输统计处、统计科,分别负责本省、地市的道路、水路、港口运输统计工作,进行运输统计数据的逐级收集、处理、管理、上报工作。根据目前基层运输管理现状,县级运输管理部门负责协助统计工作,而运输统计主要由交通运输部和省厅、地市负责完成,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建议将交通运输部统计处的工作职责定为:①负责调查重大运输统计项目。如全国公路水路运输量专项调查[6]。②运输统计信息的收集。收集交通运输部各职能司局的运输业务数据;开展与交通运输部之外统计机构的合作,获得相关统计数据。③运输调查的组织。将涉及行业外的运输调查项目外包给社会调查机构,不亲自调查,而主要负责检查、监督调查工作,回收、处理、分析数据,调查结果。省级运输统计处和地市级运输统计科的工作职责是配合部里的运输统计工作,完成本省、市的重大运输统计项目;收集省运输管理局、地市运输管理处职能处室的业务数据;监督检查本省外包给社会调查机构的统计项目。这种统计管理模式除了尽可能保证运输统计工作的成效外,也可减轻基层统计人员因工作经验、兼职繁忙、工作调动等因素造成的基层统计工作薄弱的问题。

    2完善公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的运输统计指标分布于各统计报表制度中,随着社会和运输业的发展,指标体系需要完善和整合。发达国家运输统计指标完整而成熟,其中一些指标完全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每年出版年度运输统计报告,统计指标和图表完整,数据挖掘分析充分,统计信息得到了充分的共享。国内运输统计机关也应借鉴国外经验,出版中国的运输统计报告,真正发挥统计数据的价值。

    2.1美国交通运输统计指标体系

    BTS每年出版的年度《国家交通运输统计》,依照该交通运输统计报告,获得美国交通运输统计指标体系。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列出几级指标层。第一章交通运输系统:①交通基础设施;②汽车、飞机、船舶数量清单;③交通运输设施使用状况;④出行和货物运输;E.交通运输运行管理状况。第二章交通运输安全:①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安全状况;②航空运输安全;③高速公路运输安全;④货物转运安全;⑤铁路运输安全;⑥水路运输安全;⑦管道运输安全。第三章交通运输与经济:①交通运输与宏观经济;②交通运输与消费者支出;③交通运输业的营业收入、就业和生产率;④政府有关交通运输方面的财政收入。第四章交通运输、能源与环境;①美国和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耗;②不同运输方式的能源消耗;③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强度和使用效率;④空气污染;⑤水污染、噪音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7]。

    2.2欧盟能源与交通运输统计指标体系

    欧盟运输统计局每年出版年度《欧盟能源与运输的统计数字》,这里也只列出几级指标层,总体可以看出欧盟和美国的运输统计内容基本相同,不同点只是分类和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第一部分:常规统计数据。①常规统计数据;②GDP;③就业\失业率;④不同生产部门的产值比例和就业比例;⑤人口数;⑥欧盟成员国对外贸易:进口\出口;⑦欧盟与世界其他国家统计数据的比较。第二部分:能源。①总体信息;②能源概括性信息和供应安全;③能源产品税收;④电力;⑤能源产品价格;⑥成员国能源统计;⑦候补国家和其他欧洲国家能源统计;⑧世界能源消费统计。第三部分:交通运输。①总体信息;②货物运输周转量(欧盟27国以及不同运输方式);③旅客运输周转量(欧盟27国以及不同运输方式);④货物和旅客运输(非周转量统计方式:航空、水路);⑤交通基础设施;⑥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工具数量;⑦运输安全[8]。

    2.3我国公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

    截止2004年,经原交通部审批正式生效的公路交通统计调查项目一共10项,都是以报表制度的形式,由综合规划司等4个司局负责填报。现行的交通行业统计报表制度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不同报表的一些统计指标有重叠,容易出现数据“打架”现象;第二,部分指标内容陈旧,需要更新;第三,统计报表只有表,没有图,缺乏直观性;第四,不同统计报表数据的信息是分割的,没有一个平台将报表数据放在一起,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挖掘,数据的利用率低。发达国家运输统计主要集中在运输生产指标、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运输安全、运输与能源环境保护等若干方面。根据国情和数据可得性,借鉴性国外经验,完善丰富公路运输统计指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我国运输指标体系涵盖以上5大类统计指标。通过这些基本指标还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扩展指标。建议对现行的10项公路统计报表进行整合,将报表制度中的指标归类到5大类指标中,同时更新指标和添加部分新指标,形成更加完善系统的公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围绕指标体系由综合规划司统计处负责统计数据的分析、挖掘。定期月(季)度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分析报告,年度交通运输统计报告,难度高的报告可委托行业专家撰写。

    3落实运输统计信息联系制度

    运输统计所需要的数据涉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单靠运输统计部门实地采集数据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内外都建立了运输信息联系制度。发达国家普及的计算机技术和完善的法律规章,保证了制度的实施。我国的运输统计报表制度并没有完全落实,尤其是与企业的信息联系制度。所以,落实运输信息联系制度是实施运输统计的保障。

    3.1美国的运输统计信息联系

    美国运输统计局通常数据收集的类型包括:需要调整的数据资料的收集,与行政部门合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调查[9]。美国运输统计局已经与美国国家普查局、能源部、环保署、劳工部、商务部、联邦公路局、国土安全部等都建立了信息交换和联系制度。另外美国典型的运输信息报告制度如:国家运输数据库(NTD),公路死亡事故分析报告系统(FARS)等。这些系统都是通过互联网和数据库技术收集运输数据和信息。

    3.2加拿大运输数据库

    加拿大运输部所属的运输数据处负责数据收集、维护和传播与运输系统相关的数据。为了有效地履行收集这些数据的职责,开发了数据即时通讯应用程序。运输数据处选定实施的数据库项目包括:航空运输数据电子收集系统(E-CATS),运输项目字典(TOD),国家路边调查(NRS)[10]。其中连接重要航空公司和机场的ECATS系统的数据已经作为国家管理航空运输和安全的重要参考,NRS的数据是加拿大货物运输量和货物流向的主要数据来源。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文7

关键词:财务经济分析;财务报表;Office;VBA

1、引言

财务报表是对在某一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报告,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财务经济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分析为基础,体现财务活动与整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紧密联系,以经济核算信息为起点,以财务资金分析与财务能力分析为中心,运用专业评价生产经济过程诸要素对财务活动的,藉以考核企业过去业绩,评估财务状况,预测未来趋势,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依据的管理活动。但是,国内有一些企业仅仅把财务报表视为向工商局、税务局或上级主管单位履行报告义务的工具,忽视了财务报表对于企业管理层分析企业财务和经营情况、对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活动实施控制乃至决策的重要作用。即使是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上市公司分析其财务报表时,或者全部通过人工完成;或者借助于会计电算化软件所提供的一些财务比率,然后再通过人工形成分析报告;或者人工将报表输入至Excel软件,并设定公式出财务比率,再用Word形成文字分析报告。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会计信息对企业决策支持的价值。因此,在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设计自动化财务经济分析系统,提升企业及时分析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的能力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财务经济分析系统的一般需求

通过对财务经济分析系统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可将其一般需求归纳为几个方面。

(1)广泛兼容的数据获取能力

财务经济分析首先是搜集数据,而这些数据的可能来源非常广泛,既可来源于企业本身的会计与业务管理信息,也可来源于现有的Internet或办公信息系统的Office表格,或者是传统的纸介质文档。财务经济分析系统应该具有从各种来源中获取、分析数据的能力。

(2)公式运算和数据预处理

为了达到财务经济分析的目的,一般直接使用数据访问功能得到的信息不一定能直接用于统计分析,在分析之前还需要进行多种公式运算和预处理。虽然某些工作可借助于数据库系统来实现,但有些可能无法实现或实现起来相当麻烦,因而设计良好的统计分析系统应能对数据进行多种形式的预处理。

(3)方便灵活的分析能力

不经过分析的财务报表对企业管理并无多少价值,财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相关的附表构成。经济活动的原始数据经过会计部门按照有关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加工变成定期的报告,政府部门、股东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银行(作为债权人)和企业的管理层都应该从各自的角度企业的财务报表,最后形成关于企业的观点或结论。然而,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财务分析系统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很难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回报能力、偿债能力、管理效率和发展能力的优劣形成观点或结论,财务报表本身对企业的控制或决策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不同阶层、部门管理人员的管理需求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分析需求,财务经济分析主要是为辅助决策服务,但决策过程是由管理者发起的具有相当大的不固定性的智能活动,因而财务分析系统不仅需要有友好的、易用的界面,而且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可设计性,系统不仅应该尽量多地提供针对各种分析需求的分析模型,而且财务经济分析的最终用户能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设计扩展具有满足特定要求的分析模型。

(4)报表与图形表现能力

财务经济分析系统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采用多种形式的报表或图形来表达,因而财务报表分析系统应该提供方便易用的报表设计与数据的图形表现形式。

(5)数据分析与文档报告的高度集成能力

财务经济分析的结果大多是以报告的形式给出,而且现存的大量资料也有许多是以Office形式的电子文档存在,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与普及,作为从事企业财务经济分析的专业人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他们对Office软件或类似软件能应用自如。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人力资源,保护已有投资,财务经济分析应该能很好地集成现有的电子文档资料,而且用使用者熟悉的形式来表达。

3、基于Office的财务经济分析系统的实现模型与体系结构

Microsoft Office Excel作为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一方面,为报表所需要的界面表现形式多样化与用户可设计性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其内部提供的大量函数和第三方提供的可加载宏(Add-in)为基于Office的财务分析模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Office对VBA的支持使集成与组织这些模型与函数成为可能;最后,Office的模板技术不仅可以使具有创新能力的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成为企业财务分析人员共同的知识,而且能通过模板的不断积累形成形式一致的财务分析报告,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3.1、实现模型

Office不仅有强大的报表功能,而且数据处理能力也十分强大,只要为其增加访问常用数据库,如Access、SQL Server、Oracle、DB2等的数据访问能力,在数据访问的基础上,将返回的数据让用户可以在其中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排序、查询、编辑、打印、公式运算与统计分析等;Office的模板技术,不仅简化了财务经济分析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通过不断完善的模板库系统,可以提高财务经济分析的专业化水平,其实现模型如图1所示。整个模型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数据提取部分:主要实现从各业务处理系统生成的数据库中访问数据的功能;第二部分是业务处理或商业规则层:主要完成数据提取,并在获得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处理,在模型中表示为公式运算、财务经济分析与数据自动填注功能;第三部分是模板库:不仅完成界面的设计任务,而且实现模板的积累与共享。三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依图1中的流程方向最后形成高水平的、规范的财务经济分析报告。这三部分既可依据流程的方向依次顺序完成,亦可并行地完成其中的多个部分,最后再形成完整的财务经济分析报告。

3.2、体系结构

依据系统的实现模型,可将财务经济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进一步细化。

系统不仅为用户提供多种分析方法与模型、丰富的用户企业信息系统财务数据、同行业公司财务数据、行业标准和全面的财务报表分析工具等,而且还能使用现有的模板自动形成具有行业水准的财务经济分析文字报告,及时辅助企业进行财务经济决策。

4、主要关键技术

4.1、在Office中数据访问的实现

(1)连接数据库

在Office中访问数据库一般需要通过下面四种中的某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方法一:使用随Office一起提供的工具Microsoft Query

在安装Office时选择自定义安装,选择并安装Office工具中的Microsoft Query.在安装完成后进入Excel中,选择“数据/获取外部数据/新建数据库查询”,然后按向导的提示一步一步做,最后就可将数据返回到Excel中。这种方法是大家常用的,也是最方便的,但这种方法只能对远程数据进行查询,不能对远程数据进行增加和修改。

方法二:使用ADO(随Office 2000安装而安装)

这种方法需要VBA编程(下面方法相同),在Visual Basic编程中,我们经常用ADO来访问数据。ADO是Microsoft提供的针对各种各样数据源的新型高级编程接口,它支持大多数数据库操作,在Office 2000中ADO来访问数据是十分理想的方法。

方法三:使用ODBC加载宏

Excel 2000的功能是十分强大的,它自带了一个ODBC加载宏,只要在Excel 2000中引用这个宏文件xlodbc.xla,就可以通过它去访问我们建立的数据源。这种编程方法用着方便,也是一种好的访问远程数据方法,但是一般速度较慢。

方法四:直接调用SQL API

这种方法比较复杂,调试也比较困难,但运行速度快,在进行大量查询数据和自己在API调用方面比较熟练时,可以用这个方法。

(2)数据访问信息的处理

不论采用哪种方式连接数据库,关键的要素有两个:数据源与查询SQL语句。从通用的角度考虑,应该是每个对象(如Word中的表格、Excel的单元格)都能保存这些信息。因而在设计时要找到对象的某个属性,用它来保存有关数据访问的信息。例如,可选择Office中的批注对象完成类似的功能。

4.2、在Office中公式运算、模型与图形表现

Excel具有很强的公式运算与数据预处理功能,能实现表内、表间、表套之间的取数、审核与校验等,而且Excel中提供了大量的有关统计分析预测的函数,如函数FORECAST、GROWTH、LINEST、LOGESF、GROWTH等,另外还有大量的第三个工具或可加载宏(Add-in),这些都为统计分析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工具;而图形表现恰恰是Excel的强项,具有数据与图形自动同步等功能,并且提供了丰富的图形选项供用户动态设置。

4.3、在Office中特殊报表的处理

一般而言,基于Office实现严格意义的报表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主细表、分类汇总报表、交叉表等,这些报表大量出现于常用的统计分析系统中)。但是,在通用报表系统Excel环境中,如果已经获取了所有必要的数据信息,那么只需要进行适当的操作就可实现所有的报表。为了使这些过程自动化,可以在用于保存每个单元格数据访问信息的批注中加入适当的格式化标记,并通过适当的引擎对这些标记进行解析。例如,通过在批注中加入标记“EXCEL- GROUP:-GROUP”实现分类汇总报表;加入标记“{EX- GELGROUP:=SUM({})}”与“{EXCELGROUP:=AVER- AGE({})}”实现简单的统计;加入标记“{EX- CELGROUP:-GROUPASME;-CROSSTABCOL;-CROSSTAB- DATA}”实现交叉表;通过加入适当的标记实现对Excel中单元格的绝对或相对引用,并达到参数化SQL查询的目的。

5、需要进一步完善的

由系统结构可知,为了有效地发挥通用财务分析系统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务资料的有效收集以及分析方法和模型的选择。对于本的财务变化趋势分析主要依据企业本身的财务信息,但同业比较分析、国内外的比较分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在财务信息的收集途径方面,系统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不断扩充;而对分析方法和模型的设计与选择是财务分析专业人员智慧的结晶,财务经济分析系统不仅需要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应加强智能性,自动或辅助财务分析专业人员形成新的分析方法和模型。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文8

海洋环境监测报告编写完成后应立即启动审核程序,尽快完成报告的审核工作,报批准人批准后对外。一般来说,监测报告的审核程序包括以下几个工作环节。

1.1成立内部审核专家组由本机构具有一定资质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审核人员组成,也可聘任外单位的专家人员。

1.2报告审核根据监测报告性质和类型,一般可采取会议审核和咨询审核两种方式。对于监测内容较全、涉及专业面广的重要的大型海洋环境监测报告,采用会议审核的方式进行全面、详细和严肃的审查,会上充分讨论后最终形成书面修改意见,根据意见组织编写人员逐条修改,完善监测报告;而对于监测内容较少的小型监测报告,可采用咨询审核的方式进行内部技术审查,收集各审核专家的书面修改意见后,由报告编写人员按要求进行修改。

1.3报告批准与经过反复多次的慎重审核、修改和完善后,送报告批准人(一般为监测机构负责人或者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对外或者提交委托人。

1.4监测数据审核程序监测数据是高质量的海洋环境监测报告的前提和保障,是监测报告编写工作重要的基础资料之一。针对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则应按计量认证的有关规定要求实行“三级”审核程序。一审:由质量监督员(或科室负责人)对编制人员签字后的《检测报告》、原始记录进行审核。二审:由数据审核(或质控)部门对《检测报告》、原始记录进行审核,对不合格的《检测报告》或者数据记录应附修改意见后退回,并要求重新编制,必要时则应重新开展实验室分析工作、甚至重新开展监测工作。三审:由监测机构实验室授权签字人对《检测报告》进行最后审核,审核结果无误,签字后(并明示其职务)进行结果的报告。

2审核人员资质

审核专家组一般由3~5名具备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组成,能覆盖监测报告涉及的各专业领域,如海洋化学、物理海洋、海洋生物生态、海洋地质、海洋测绘等。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工作经历,长期连续从事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达8年以上;熟悉和掌握海洋环境监测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标准、方法;具备对监测结果作出相应评价的判断能力。监测报告批准人(授权签字人)应具备相应的工作经历;具备相应的职责权利;熟悉或掌握检测技术及实验室体系管理程序;熟悉或掌握所承担签字领域的相应技术标准方法;熟悉监测报告的审核签发程序;具备对检测结果作出相应评价、判断、分析和推理能力;熟悉和掌握海洋环境监测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标准、方法等。

3审核内容

3.1监测工作的规范性

监测方案设计是否合理和具有针对性,包括:监测频率、监测内容与项目、采样方法、站点布设、评价方法等;根据不同的海洋工程性质正确选取监测内容与项目,根据污染特征物正确选取评价因子。具体应以国家海洋局颁布实施的各监测技术规程为审核依据,如《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海洋倾倒区选划技术导则》《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和《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监测技术规程》等。

3.2监测报告的数据

3.2.1数据的可靠性采样分析人员是否持有上岗证;实验室分析仪器设备是否经过计量检定并在有效期内;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应优先使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指定方法,如使用非标准方法(仪器说明书、自行研究设计),在使用前应经过方法确认。以上均为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和提高监测数据出门合格率的必要条件。数据处理要符合方法标准规范的要求,按照规范进行数值修约和保留有效数字,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规定、名词术语应按标准规定的称谓。监测数据的计算公式、统计和评价方法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监测项目有未检出现象时应按约定的方法进行统计和计算,对可疑数据、离群数据和异常值是否按《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判别等。各项质控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如空白值、精密度、准确度是否都在技术文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3.2.2数据的相关性结合现场采样情况,分析在同一站位、同一次监测中,不同项目的监测结果与其相互关系项是否吻合、数据逻辑关系是否合理,从而分析和判断数据的可靠性。如某些研究表明,在海洋环境中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以及生化需氧量(BOD)3项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同一水样中COD>CODMn,COD>BOD5,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之和小于总氮浓度。充分利用各监测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使数据审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临界性数据要进行详细的审核,即对环境标准附近的监测数据进行全面细致的复查,防止由于小的失误,导致监测结果质的变化。

3.3监测报告的内容

各监测技术规程、导则等技术文件的规定均有具体的编写内容要求,如《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海洋倾倒区选划技术导则》《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和《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等都对报告的内容作出了规范性规定。但是,依据海洋工程或者监测工作的特点和监测的具体内容,可对个别章节和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对于监测报告内容的审核,应严格按要求执行审查,各章节内容必须严格要求做到与技术文件规定的报告内容一一对应,求全不缺;数据要翔实,分析要透彻,论述要求既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纵横结合,论证充分;各章节间应相互联系,前后不矛盾,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文字表述要求做到,文字简练,意思明确,语句通顺。

3.4测报告格式的统一性

监测报告的格式应按照各监测技术规程、导则等技术文件规定的要求统一编制,审核时按要求执行。监测报告文本外形尺寸为A4(210mm×297mm),封面各行文字间距应适宜,整体保持美观;封里1分行写清: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负责人、单位技术负责人、监测项目负责人、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等;封里2一般为监测机构的资质证书彩印件(A4规格),《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等大型报告还应有封里3(各专题报告名称、协作单位全称、负责人)和封里4(报告各个章节的编制人、审核人)。监测报告最后还应有附件、附录、参考文献等。

3.5监测报告与合同规范的符合性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文9

【关键词】 XBRL;审计教学;研究

XBRL是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目的而设计的以可扩展的标记语言为基础,也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XBRL自1998年在美国诞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我国,XBRL应用也不断发展。2010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财政部了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通用分类标准。两套标准的标志着我国以XBRL应用为先导的会计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XBRL为企业在互联网上组织、存储、传递和输出信息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XBRL具有跨平台使用和无许可证限制的特点,便于不同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和交换;XBRL对信息披露中所需的每个元素定义标签,根据财务报告标签与业务数据的对应关系,形成XBRL格式的文档,系统不仅收集财务信息,也很容易收集到非财务信息,解决了信息披露与数据采集一体化问题;XBRL以语意标记作为搜索索引,信息的有用性大大提高,信息检索更加精确、有效;XBRL是一种能对数据进行分类、综合和控制的元语言,保留了原始信息,集成与分解信息变得更容易,方便各类信息用户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再次开发和利用,拓展了信息分析的广度和深度。

XBRL的产生与应用,为企业信息系统整合与再造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XBRL所提供报告信息是未经验证的,且XBRL信息容易受到非法攻击,以XBRL编报的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存在着多方面的威胁,这将极大地影响XBRL的推广普及。通过对XBRL信息实施审计,能够克服XBRL自身固有的缺陷,向社会提供经验证的共享、真实、完整的信息,拓展XBRL的应用范围。

一、XBRL对审计的影响

XBRL的广泛运用,将对审计产生巨大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改变了审计环境

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得审计工作的对象――生产经营的不少环节,部分或完全实现了信息化。审计的前提是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而不同财会软件普遍存在数据结构、术语和编码不统一的问题,利用XBRL,通过编制通用接口软件,就可以读取基于不同财会软件的数据。同时,基于XBRL的不同审计软件之间的数据亦具有通用性,减少了数据重复输入及由此造成的差错,审计人员将有更多精力关注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执行内部控制和会计准则有效性等。XBRL对原始数据进行标记,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超级链接跟踪审计线索,自顶向下的考察数据源直至底层数据,增强了审计工作效果。

(二)XBRL数据生成过程的合规性成为审计对象之一

XBRL最核心的步骤是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XBRL分类标准。XBRL分类标准是根据XBRL技术规范对商业报告中的元素及其关系进行标记和描述的“业务词典”,相当于XBRL格式的企业会计准则。恰当的使用分类标准是实现会计数据标准化的基础,而XBRL本身并不能保证企业创建XBRL报告时使用的分类标准是恰当的。这就需要审计人员核查企业使用的分类标准是否符合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及相关扩展分类规范。

信息使用者使用XBRL软件提取数据信息,而不考虑信息编制的细节,企业则有可能对某些不利信息不进行标记或将其用特定标记进行标记。为了保证信息披露质量,审计人员必须验证企业是否对所有事项都已经添加标记,标记与数据映射是否正确,标记的变动是否经过授权,标记变动后是否与分类标准一致。

XBRL没有对其数据标签提供任何保护,不限制任何人生产和XBRL信息。XBRL信息能够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创建和篡改,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受到威胁。因此,对于XBRL财务报告,除了常规的审计方法外,审计人员还需要对企业使用的XBRL分类标准、数据完整性等XBRL数据生成过程的合规性进行审计。

(三)审计将是联网审计

网络环境下,审计人员面临的不再是传统的交易模式和经营管理理念,而是全新的网上空间,只有通过互联网进行联网审计,才能随时捕捉信息,即时提供审计信息,降低审计风险。联网审计模式下,建立一个大容量联网审计数据中心,将审计所需数据集中起来进行分析至关重要。联网审计数据中心建设首先需要解决连接各种网络的标准制订问题,对数据进行整体规划。XBRL统一了网络数据定义与格式,有关数据可以准确地在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数据库、不同软件之间传输和交换,审计人员可以迅速地获取信息、便捷地使用信息,联网审计的范围将逐步扩大。

(四)审计将是连续审计

利用XBRL将突破传统财务报告按期的模式,做到实时,在线披露。实时财务报告的出现,使得审计人员需要对所提供信息进行可信度和质度的连续审计,审计程序也将由结果导向程序向连续的过程导向审计程序转变,审计人员不仅要对结果进行验证,也要对输入的原始数据进行验证,这就需要使用持续性验证技术,如在线监控、嵌入式审计模块、集成测试工具、协同审计工具、例外报告软件以及其他计算机辅助验证技术等提供支持。

(五)为审计分析提供更丰富的数据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指导思想是战略观和系统观,审计人员不再只关注财务数据,而是将被审计单位置于广泛的经济系统中进行考察。XBRL能够较好地实现财务系统与单位内部管理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实现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的融合。XBRL数据一经创建及首次格式化,无须二次键入或重新格式化为任何特殊的报表形式,降低了处理、计算和格式化财务信息的成本,大大增强了审计所需数据的跨行业、跨部门多次可用性,为审计人员进行风险分析提供更丰富的数据。XBRL财务报告以标准格式保存明细交易信息,支持报告数据“往下挖掘”至相关明细信息,随着XBRL逐步推广应用及数据挖掘所需数据的原始化和大量化,信息分析的广度和深度将会不断增强。

(六)审计软件研发重点将发生转移

我国信息资源开发有余而利用不足,很多信息未得到深层次利用。由于基础数据主要基于财务数据,我国现行开发的审计软件分析能力比较薄弱。利用XBRL提供的大量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通过在审计软件中添加审计专家系统,将审计计划的制定、重要性的确定、企业舞弊风险评价、内部控制分析、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等大量审计工作交由审计专家系统完成,审计人员则可转向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审计专家系统以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优势,来求解领域内的各种问题,达到或接近专家进行深入分析的水平。

二、XBRL促进审计教学改革

推进XBRL应用,人才是关键。XBRL的实施将对审计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要求审计人员具较高的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包括熟悉XBRL分类标准、技术规范、实例文档的格式、存储、传递和信息输出的方式, 对审计所需电子文档和数据的可靠性、相关性、完整性进行验证;对与XBRL相关的信息系统控制程序和风险管理关键环节进行评估和鉴证;了解与XBRL相关软件工具的应用,具有较强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提取、分析能力和信息技术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

作为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专业知识及相关能力,主要还是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培养的。如何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强化对审计相关信息化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不仅对用人单位格外重要,也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强烈关注。审计教育要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环境,为日益拓展的审计职业界作准备,培养未来复合型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更新审计教学理念

从管理的角度看,工作内容变化,职业素质要求变化相当大。从XBRL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视角,审计教育的重点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把握未来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在复杂计算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解决问题能力,而不仅仅是计算机操作能力。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应该能够依托信息技术, 有效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帮助被审计单位改善组织运营效率,增加组织价值, 实现组织目标。

(二)扩充审计教学内容

审计课程的设置应该具有动态性和前瞻性,由只注重审计专业课程学习的一成不变的课程计划向复合型的课程结构转变。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逐步开设计算机审计相关课程,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课时,选择开设以下内容:计算机审计原理、通用审计软件讲解、信息化风险及其防范、财务舞弊案计算机审计重点、企业信息化管理审计重点、XBRL 知识及相关软件工具的应用、联网审计等。在学生掌握最新计算机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收集、转换、验证、整理、分析与运用各种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已有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创新。尤其要加强数据抽取及风险评估技术工具的应用教学,培养学生在海量数据环境下,识别关键风险点并从数据库中抽取合适的审计样本数据,建立适当风险评估模型的能力。

(三)在审计教育界和职业界间建立良性互动

目前我国企业、审计职业界和教育界之间没有一个固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审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阻碍了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为了推动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财政部拟订了首批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通用分类标准的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名单与要求。通过试行类似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选拔的办法,由财政部统一选取一批教学骨干到首批实施XBRL报告的企业、事务所参与XBRL报告改造的全过程,积累经验,为更好地进行XBRL教学工作服务,使审计教育界与职业界形成良性互动。

(四)成立与XBRL相关的审计课程教改团队

成立与XBRL相关的审计课程教改团队,解决授课师资不足的问题,其中包括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有审计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以及有审计实务经验的教师,共同完成课程开发和教学工作。XBRL教改团队成员要定期进行教学经验交流、项目合作、课题合作等。鼓励高校教师进行XBRL相关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精品课程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精品课程网络化建设能够弥补书本和课堂教学的不足,提供丰富的具有动态生成特性的课程教学资源,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推动课程建设具有促进意义。

(五)积极筹建XBRL模拟实验室

中科院研究生院是高校中较早开设XBRL相关课程的院校之一,于2003年建立XBRL技术实验室。目前正在筹备建立XBRL体验中心,该中心以XBRL培训、教学和推广为目标,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分类标准制定部分,财务报告的制作,以及形成实例文档之后的查询和分析功能。可以参照中科院的做法,在资金、师资比较充足的院校逐步筹建XBRL模拟实验室,使同学们对XBRL及其用途有更直观、形象的了解,加深对XBRL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刘玉廷.推广应用XBRL 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J].会计研究,2010(11):3-9.

[2] 张天西,等. XBRL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当代财经,2007(6) :10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