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日本茶文化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0 14:46:43

日本茶文化论文

日本茶文化论文范文1

字同义异

追根溯源,“茶道”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人封演的笔记《封氏见闻记》,其中:“楚人陆鸿渐为茶论……有常伯熊者,又饮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说的是陆羽所著的《茶经》在780年问世时,书中记载了煮茶饮茶的二十四种器具,遂闻名退迩。许多人家中都收藏有一套。又有个叫常伯熊的人润色了《茶经》。使其更好地传播,使“茶道大行”。另外,陆羽的忘年交――诗僧皎然的诗《饮茶歌诮崔使君》也曾提出“茶道”:“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茶道”源于中唐,源于中国,这是确凿无疑的。但是。封演、皎然所说的“茶道”虽与日本“茶道”是源流关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相互等同。“唐人所谓的‘茶道’主要指茶的烹煮品饮方式及饮茶的风俗习惯,这更倾向于感官感受,它追求的主要不是精神上的‘道’,而是茶;而日本的‘茶道’则相反。它更倾向于宗教意味,追求的主要是精神之‘道’,而不是茶。”范增平说。由是观之,此“茶道”非彼“茶道”,中日文汉字字同却义异,不可望文生义。“这样的差异在许多方面也都有体现。”范增平进一步举例说:“比如‘佗’字,这个字在日语中是静寂、幽寂的意思,即日本茶道‘四谛’(和、敬、清、寂)的‘寂’,而它在汉语中是‘负荷’之意,又如古代名医‘华佗’。”

历史背景之异

若将“茶道”放到大历史背景中去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中日“茶道”之异是有着深刻的根源的。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著名茶文化专家丁以寿耙梳了中国茶道的发展轨迹,他认为:中国茶道有着自身的发展路向,有着不同于日本茶道的特征。“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宋,盛于明。明代是中国茶道的鼎盛时期,明代茶人还创立了茶道专门的活动场所――茶寮(茶室、茶所)。进入清代,中国茶道走向衰落。晚清、民国以迄‘’。中国茶道幽而不明。可以说。近二三百年中。中国茶道极其衰落,影响低迷。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茶道才开始复兴,目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他说,“唐、宋、明三代,先后形成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因而中国茶道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日本茶文化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茶饮”史话

 

茶与可可、咖啡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在这三大饮料中,只有茶的故乡在中国。种茶、制茶和饮茶都起源于中国。但茶叶在中国成为一种普遍的饮料,并进而走向世界却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岁月。

中国对茶的饮用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神农氏时代。相传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先祖神农氏创立了医学。为了帮助人们战胜疾病,他通过遍尝百草来识别和了解药性,寻找治病的药草。有的草会含有毒性。据说有一日他尝了72种毒草,中毒72次。但是他都通过饮用一种神奇的药草而化险为夷。这种神草名叫“荼”。“荼”就是后来的茶。茶在古代还被称为“茗”,“皋芦木”。从这个传说看,中国人开始认识茶树及其药用功能已经有5000余年的历史了。

从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我国先民发现茶也有二、三千年的历史了。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中就有了“采荼薪樗”的诗句了。意思是说农夫们采摘茶叶,砍柴为薪。世界上饮茶,种茶起源于中国,那么中国的茶树栽培和饮用又起源于那里呢?研究表明,它起源于巴蜀地区人文历史论文,即今天的四川一带。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认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东晋《华阳国志·巴志》上记载:“就丹、漆、荼、蜜……皆纳贡之。”意思是说古代四川向中原地区交纳,丹药,油漆、茶叶、蜂蜜等当地特产。从地名学来看,蜀国在古代又称为葭萌郡。葭萌是古蜀人对茶叶的一种称谓。因此葭萌郡的意思是茶郡之意,即生产茶的地方论文服务。历史记载,西汉时巴蜀一带便已经饮茶成风。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茶具出售。茶具的市场化正是茶饮普及化的表现,也是茶饮民间化、群众化的结果。

三国两晋时期,饮茶之风在中国的范围日渐扩大。特别是当时的文人更是把以茶待客作为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正是由于文人们的参与,中国的茶饮很快发展演变成茶艺,并进而形成独特的中国茶文化。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盛行,和尚坐禅破睡,饮茶发挥了独特的功效。因此各地的寺院开始大量种茶和饮茶。饮茶之风也就随之盛行开来,当时的人们称“茶佛一味”。唐朝时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也推动了茶饮之风在世界范围的流行和传播。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并且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有关茶饮的学术专著,陆羽的《茶经》就在这一时期问世。为了纪念陆羽在推动中国茶文化方面的独特贡献,人们把“茶神”的桂冠送给了他,并将他供奉在官府的茶叶库和民间的茶肆之中。自唐以后,茶饮之风不但在中国大行其道,并成了人们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而且随着各国商人,使者纷纷前来唐朝进行商贸和文化交流,而将茶饮之风也带到了世界各地。中国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确切讲来应该称为“丝茶之路”,因为茶叶也是当时商贸交流的重要商品。中国的近邻日本茶道之风更是盛行。据说唐朝时日本高僧最澄来中国求佛,回国时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进行种植并获得成功人文历史论文,从此日本人也开始有了饮茶的习惯,并将中国的茶艺技术发扬光大,形成了在今天仍然风靡全日本的具有大和民族特点的日本茶道文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中国人饮茶已不但是为了解渴、保健和提神,而是将茶饮当作一项高雅而又精致的艺术生活来看待。茶除了它的实用功效外同时也富有欣赏情趣,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能鉴别茶的优劣,更带有神思遐想和通过茶因所产生的情趣。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或浓或淡的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或与朋友对饮,不但能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还可以在细啜慢饮之中,得到美的享受,使精神境界提升到一种高雅艺术境界之中。正因为茶饮的这种功效它特别受到历代文人墨客们的青睐和追捧。也正是他们的参与,使茶饮已变成了国人的一种文化行为。品茶待客成了我们生活中一项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

日本茶文化论文范文3

缺陷之美

日本茶道虽追求精神上的“一心”,但却倡导面对现实生活的不完美,欣赏缺陷。比如,茶道中使用的茶碗,不论从造型到色彩等,常常可见到不均衡一致的陶瓷品,有的左右不对称,有的是釉没足色,有的更是表面粗糙。还有茶室中的花入或挂轴等茶道美术品,入眼的常常不是整齐划一的感觉,多是参差不齐。这种带有缺陷的美,却常有深度的魅力。日本茶道认为,缺陷的美,是一种奇数单一的美。就如中国书法中的行草,行云流水间的狂草,在不是正楷的忘形中,独自拥有一种看似不整齐规范的奇美。

简素之美

简洁朴素单纯的美,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第二属性。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禅宗的“无”,所以,茶道的简素,就是“无”的表现之一。比如,日本古来建筑中,神宫和茶室的建筑,虽然理念上都推崇简素之美,但神宫的简素和茶室的简素,却是同一概念下的两种简素。神宫的建筑是古朴、庄严、静穆,京都的桂离宫,东京的明治神宫,选材上用巨木和整齐的巨石等;茶室的建筑,则是简单、纯朴、寂静,选材上是就地取材,粗木简瓦搭成,诠释了一种脱离于寺院的俗世修心养性之愿望。这两种简素,都体现了日本禅学的美感。茶庭中只有常绿树木而无花草,茶室中的挂画,也多为水墨淡彩的山水之作。尤其是茶室中的木柱或横梁,看似毫无精雕细刻,却有种稚拙笨朴的素美,令人入目难忘。进入茶庭和茶室,举目所见,没有绚烂只有素雅,这种简单的素美的深处,蕴藏着枯淡的清寂之美。

枯槁之美

毫无感觉的空白澄明,枯老中的孤高,历经岁月沧桑的变迁,不论怎样的苍老,其中都有着无觉的静默之美。在茶室中,常常见到挂轴中的书法或画,墨迹淡薄难辨,或者老旧斑剥的茶盒等,虽然一目所见,有种枯槁之状,但却令人感悟一种枯中沉淀的力量,外表不再强大,内在却雄气的阳刚厚重之美。

自然之美

无心,无念,无意识。不论是茶师或茶客,在茶室中,相视深礼一敬时,彼此流露出来的平常心态,为自然之美。古来日本茶道文化中,视人为做作的行为不美。所以,从茶见到茶人的行为,皆追求自然状态。比如,使用的茶碗不需名匠之作,不需华丽釉彩。最好的茶碗,就是自然烧制的粗陶。这和现代的一些所谓茶道新风完全不同。刻意的完美,不是美,自然无心的美,才是纯美。

幽玄之美

中国的古诗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这和日本茶道提倡的幽玄之美,有着相同的意境。幽玄之古美,是一种无限深幽之处的无限意境之美。比如,在幽暗茶室中,简单的眼神和无言的会意,有种心领神会的幽深玄美。这种东方的含蓄之美,在茶道文化中达到极致。留白处的空阔意境,是一种自觉自悟的韶美,是一种非日常耀眼明灿的幽深玄阔之美。幽玄,不是阴暗沉郁之气氛,而是沉静中的寂落之美。

脱俗之美

踏入茶庭,走过碎石板路,进入茶室入座,这一过程,是一种短暂地脱离红尘俗世的忘我之境。放下尘念,远离喧闹,进入神清心宁的境地,这是日本茶道文化的一种忘我脱俗之美。日本茶庭的露地“石板路”,不仅仅是一条短短的路径,而是一种更多象征意义上的回归身心本我的回家之路。进入茶室前的净水洗手等动作,也是一种净心脱尘之举。茶道追求的脱俗之美,不是简单地脱离世俗红尘,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让疲倦的身心得以短暂的净化,再以清新的“我”回到日常俗世中前行。所谓的脱俗,不是表象的脱离现实的生存规则,而是令人在真实生活中,自然畅顺地融入世道。利休大师倡导的“心中一尺自悟”,便是对脱俗最练达的诠释。世人若能心中有道,胸中有规地行走尘路,便不易迷失本我,会走得更逍遥自在。比如在茶席中聚会的开始前或结束后,禁忌高谈阔论地炫耀财富和摆弄学问之谈。不论是茶师还是茶客,茶前茶后的交流,大多是轻语温句的情趣之事。脱俗,便是俗人在此一时,求得此一刻的清净俗念之愿。

日本茶文化论文范文4

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文化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在世界文明史上,各显风采,要想更内在地、更深刻地了解中日两个民族,不了解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文化,都难以全面地了解。因为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文化都蕴含丰富,充分体现了各自的民族特性。

日本茶文化源于中国的茶文化,然而,从最初的不断模仿到不断的改造并注入日本的民族特色,而最终成为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文化进行比较,以说明这两种文化所体现的民族性和在各自的思想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及不同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中国;日本;茶道;文化;渊源

一、茶文化的定义及研究目的、意义

(一)文化及茶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们生活样式的全部,是人们亲手创建的有形无形的成果的总和,每个民族、地域、社会都有自己的文化,通过不断的交流得以发展,尤其在哲学、艺术、科学、宗教等领域发展迅猛。文化由人类创造并推进了人类和社会的进步关于茶文化先学大家们有各自不同的定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茶文化以茶为载体传播各种文化,茶和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特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道是茶文化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现今的茶道追求修身养性,遵从礼法,日本饮茶起源于镰仓时代,后发展成诸多派系。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茶由中国传入日本,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日两国文化的象征,因此也可以说茶是中日交流的结晶和见证。研究日本茶道,对于促进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当今这个物质化世界,竞争更加激烈,人们的心理也容易失衡,人际关系紧张,而茶道中的“和、静、清、寂”正是当今世界所需要的,因此,提倡茶文化,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二、提出问题

茶道精神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可以从茶在日本的由来,发展及所传达的精神方面来考虑中国对日本茶文化的影响,此外,还可以考虑其作用和历史地位。

三、研究方法并收集资料

(一)收集资料。本文不仅有老师的细心指导,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有关茶文化的资料,以确认其中的人物、时间、历史事件都是正确的。

(二)研究方法。读很多有关茶文化的文献,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取素材,观点,发现茶的起源,发展和历史,探求茶文化的社会意义。

四、茶的起源及茶文化的发展

(一)茶的起源。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荼。”郝懿行认为饮茶始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西汉著名辞赋家王褒《僮约》“烹荼尽具”的约定,是关于饮茶最早的可信记载。《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一般都认为“烹荼”、“买荼”之“荼”为茶。《僮约》订于两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故中国人饮茶不会晚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西汉晚期。我们认为中国的饮茶始于西汉,而饮茶晚于茶的食用、药用,中国人发现茶和用茶则远在西汉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二)茶文化的发展。茶在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是东方民族不朽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發源地,也是最早发现、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茶,是文人异士会面必不可缺的一种东西。这些人能在茶中喝出友谊、喝出交情。中国人,自然谦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经,宋代的大观论茶,或明代的茶疏,一般人民将饮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没有什么仪式,没有任何宗教色彩。中国茶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是中国礼仪之邦的体现点之一。

从汉魏、两晋、南北朝开始以来,饮茶风俗从巴蜀地区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文化由萌芽逐渐发展。王褒是四川资中人,买茶之地为四川彭山。最早对茶有过记载的王褒、司马相如、扬雄均是蜀人,可见是巴蜀之人发明饮茶。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的。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五、日本茶道的发展

约于公元五世纪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公元805、806年,日本最澄、空海禅师来我国留学,归国时携回茶籽试种;宋代的荣西禅师又从我国传入茶籽种植。

据记载,中国茶传入日本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是奈良时代(六朝—唐),虽然这一时期没有记载文献,但是1422年的《公事根源》有记载,圣武天皇赏赐给僧侣遣唐使带来的茶叶,当时唐朝把茶叶当做药来使用,而这一点也被日本人所学习;第二期是平安时代(六朝—唐),日本佛教徒最澄和空海于804年和遣唐使一起乘船回到唐朝,最澄于805年回到日本,空海于806年回到日本,两人在传播佛教的同时,也带回了我国的茶叶。在当时的日本,茶属于珍贵物种,因此只有天皇、僧侣及贵族阶级等人才可以喝,庶民是喝不到的。《茶经》详细记载了茶的起源、制法、饮用以及茶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书:第三期是镰仓时代(宋),此时代有荣西去我国学习临济宗,同时,为日本带去了茶籽,茶的功效很容易被日本人接受,中国的陆羽被称作“茶祖”“茶圣”“茶神”,而日本的茶祖是荣西,他也有卓越的功绩。因此,这一时期随着茶产量的增加,能喝到茶的庶民也逐渐增加了。以上三个时期都是以抹茶法为主,而从第四期江户时代(明)开始更盛行煎茶法,江户前期,隐元禅师晚年应日本长崎兴福寺之请赴日弘法,从福建省来到日本,带去了当时明朝盛行的煎茶法,永谷宗円于1738年将煎茶法成功进行改良。现在饮茶成为日本人的日常,茶在超市和便利店都有卖,在居酒屋也经常喝乌龙茶。

茶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在日本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发挥,它并不是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吸收,而是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改造,最终形成了深含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文化,并成为日本的国粹,享誉世界。日本的茶道非常注重精神主义,有一种“脱离世俗别具风格”的精神表达。

六、儒教、道教、佛教和茶道

茶道文化是儒教、道教、佛教等诸家思想的结合,结合了唐代文化的特色,奠定了茶文化的基础,创造了茶道精神。其中,“和、敬、清、寂”形象地表达了茶道精神,“和、敬”表达主客心灵相通的意蕴,而“清、寂”则表达出茶院和茶室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即同事之间相互协作,和睦相处,“敬”即朋友之间的相互尊敬,“清”即身心清净,心无杂念,“寂”即普通,以平常心看待事物。

(一)道教和茶道。暂且不谈饮茶始于道教这种说法的真假性,在道教中,茶道实现了人生的艺术的完美结合,道教主张的“天人合一”“无为而治”思想和茶道的协调(也就是“和”的精神)相一致,中国的历史学家说道教思想是对道教“生于现世术”的回答,也就是说道家思想在现在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展开的。现在是无限移动的,处于相对性的主要地位,相对性对于调整来说是重要的,是具有艺术性的。道教和儒教、佛教不一样,道教会调整周围的生活环境,从生活的痛苦中看到美好的一面。

老子主张虚无当中存在本质的东西,可以说虚无当中包含着全部,也就是说在什么都没有的空间里也存在运动的可能;自己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可以支配自由不被践踏,那是因为整体通常是由部分来支配的,这种教育思想具有自我解脱的意蕴,这和茶道精神相同。

茶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表现形式,虽然可能会觉得茶室和日常生活中的有所不同,实际上那正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所有的事物和自己一体化,身处其中,过更加自由的生活,所以说日常生活和茶室没有区别,同处一个世界。

茶道的主流是包含着道教老庄思想的“禅”,茶道的全部理想,就是从“在人生微小的事情中学习到重要的东西”这样的禅的思想中得来的,道家思想为茶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禅就是其中真实存在的东西。

(二)儒教和茶道。镰仓时代日本传来了供僧侣学习的程朱理学,这是继佛教以后,接受了中国的儒学、老庄思想和道教的影响。日本人从镰仓时期开始,就集儒教、佛教和神道为一体,不久,在室町时代末期,儒教从禅宗当中独立,但是,实际上在接近国家安定期的江户时期开始扩展,江户幕府把程朱理学定位官方学说,朱子理学很受欢迎,随着儒学的发展,不仅程朱理学,古学派、折衷学派也积极扩展,据资料记载,儒学对武士道和茶道有很大的影响。

儒学思想是中国百家思想的纲领,也是茶道思想的主体。儒家思想中的“中庸”和“仁礼”被用于茶道,在饮茶的时候能够促进交流,创造氛围,增加友人之间的情谊,而且在烹茶的时候,可以进行自我反省,从而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世界。内省不仅可以增进理解,促进协调,而且还可以增进友好发展。在儒教中可以实现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调和,或者可以说实现个人和社会共同进步的理想,这就是茶道的基本理念。

(三)佛教(禅)和茶道。日本的茶文化由中国传播而来,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佛教的僧侣们,他们带着茶的种子和茶器回归,把茶作为药来使用,而且以他们为中心把饮茶传播开来,所以说,日本的茶文化结缘于佛教的传播。

佛教的修行可以达到净化精神的作用:而禪就是集身心于一体,达到无我无心的境地,所以说宗教是茶道主要的因素,茶道存在意义的根源,最明了的定义就是茶道是禅的化身。

茶道深受儒教、道教和佛教三种精神的影响,佛教中的禅给茶文化带来了巨大发展,融合儒教形成了茶礼来敬奉先祖,而且融合道教进一步发展。

日本茶文化论文范文5

在日本事茶的36年里,他辗转于多个地方,把他对茶叶的改革思路和对茶文化的认知传播到各处。即使个人的力量微薄,还是给日本茶叶发展带来了影响。他是日本的茶叶使者,他喜欢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他坦言,日本的茶文化还很薄弱。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向中国求教。20年时间里他来往中国80多次,保持着谦逊的学习态度,我们从他身上也学到了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在中国,他仍是一位茶叶使者,搭建起了中日茶人的友谊桥梁。促进了中日茶文化的交融。

最初是茶叶选择了他

小泊重洋的父亲是医生。他的出生地大分县,是一个与茶最没关系的县。上大学时。他在岐阜大学农学部修的是水稻病虫害防治专业。虽也是农业,可与茶叶依然没有关联。毕业后,小泊重洋被分配到静冈县农业实验所调查研究茶叶的病虫害防治,做的是与他大学专业大相径庭的事情,直到这个时候,他还没见过茶树、没碰触过茶叶。可是往后的工作却包含了茶树栽培、茶叶制作等与茶有关的各方面事情,等于是摒弃了大学几年所学得的知识,要从头开始学习与摸索茶叶知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了与茶结缘的36年时光。说到这里,小泊重洋先生百感交集。虽然最初是茶选择了他,但在遇到波折与困难时,他反过来选择了茶。

白天时候,我们和他一起参观了浙江余姚的茶园。他说,那片茶园的生态条件很好,他很喜欢。只要是走到茶园田间,他心里那种发自内心的工作兴趣就萌发了。回忆起1962年,他刚刚接触茶叶时候,日本普遍种植的是当地最传统的茶树——“在来种”,这种茶在日本明治时期就种在那了,市面上95%的茶叫做“薮北”,是蒸青绿茶。当时市场不景气,果农比较富裕,茶农比较贫穷,他所在的实验所就是个清水衙门,不过这样倒给他和他的同事们提供了安静、闲逸的科研环境。在实验所的这段时间并不长,却让小泊重洋对茶的认识与情感从无到有。虽然当时的茶叶与他们的研究并不受关注,但他守住了那段清苦的时光,因为有茶做伴。

一波三折,却不离不弃

日本静冈县的牧之原有一大片茶园,1869年旧德川幕臣开始着手开垦那里的茶园,两年后,失业的川越人、附近的农家开始种植茶叶,牧之原渐渐发展成为东洋最大的茶园,每在新茶季节时,如鲜丽的绿色地毯一面铺开,成为静冈县的一大景观。

后来。政府机构在牧之原成立了茶之乡博物馆,小泊重洋成了这间博物馆的馆长,这时候起他开始觉得茶越来越有意思了。当时全世界关于茶叶专门建设的博物馆只有两个。一个在中国杭州,另一个就在日本牧之原。在6年的馆长生涯中,小泊重洋想把茶之乡博物馆做成世界第一的茶叶博物馆,因此他对年轻的馆员要求非常严格,每个人都要学会一门外语。以便在国际朋友来此参观时能流利地向对方讲解。但是,很多人并不理解他如此严谨的工作态度,他的做法没有得到认可和支持。于是。带着万般遗憾,小泊重洋离开了茶之乡博物馆。

辞去了馆长之职后。小泊重洋选择回到学校。他在静冈艺术文化大学的博物馆进修硕士课程。毕业时发表硕士论文《茶文化与城市关系》,主要内容是谈如何用茶文化振兴城市。这个观点很新颖,他把多年来在茶叶方面积累的经验与心得都写进了文章里,得到了静冈县挂川市市长的认同与好评。当地政府采纳了小泊重洋的观点和建议,政策对当时的茶叶生产方式进行改革,生蒸茶与蒸青茶并举,打出茶叶品牌。但为此而成立的茶业部门委员会里却没有小泊重洋的名字。他对此的看法很乐观,至少日本的茶业有进展了,他投入的精力也是值得的。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日本袋井市的市长就看到了小泊重洋的光芒,邀请他到袋井市协助发展当地茶业。小泊重洋到中国宁波参加茶事活动,从“宁波茶文化促进会”上得到灵感。回到日本。便成立了“袋井茶文化促进会”。聊到此,他有些羞涩地笑了笑,“茶文化促进会”这个名字很好,便“抄袭”来用了。

茶文化是认可与包容

小泊重洋说,茶叶本身的研究比较狭长,茶文化的研究比铰广泛,有深度,所以他觉得在茶叶博物馆工作比实验所时候要有趣得多。他喜欢中国的茶文化。

十九世纪70年代后期,在西安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唐代的茶器和茶叶。受到邀请,他和日本的专家来到中国开茶文化研讨会,在这里,他的视野开阔了。觉得茶文化比自己想象中要丰富得多。1983年,日本静冈县与中国浙江省建立茶叶合作关系,小泊重洋更加频繁地来到中国交流茶文化。有80多次之多。

在与中国茶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小泊重洋受益匪浅。他很羡慕中国对“茶文化”这三个字的提法,不仅能涵盖茶方面的很多内容,也很确切易懂。相比之下,日本的茶文化界比较闭塞,仓泽行洋先生发起成立日本茶汤文化协会,让日本人感觉只是一个关于茶道表演的协会。范围狭窄。很多人不感兴趣,后来仓泽洋行先生也反思,要改成茶文化协会。再比如说,来中国参加有茶文化色彩的活动,从日本本土来的茶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少,茶艺师和制茶师的比重更大,把自己的茶文化推向世界的意识比较薄弱。他认为日本茶文化落后于中国,是因为组织制度太严密,限制了发展,过于流于表面的表演形式。

当问及“茶文化是什么”时,小泊重洋毫不犹豫地说“认可与包容”。他解释道。原始人的生活也许只有草叶与皮毛,但是并不能否认那个时候所产生的文化。喜欢红茶的人不要排斥绿茶,不仅是茶文化,在所有文化面前,不排他是很重要的。

日本人的茶道、花道、剑道等,都强调“道”的修养,要战胜对方,光只是想赢是不行的,茶道也是一天要练习几百次,点茶的程序才会完美。点茶时不能有杂念,产生“无我”境界,超越点茶程序才会发挥点茶的意义。现在太强调点茶的茶具如何昂贵,动作如何优美,违背了茶道精神修养的作用。

让茶的世界变得单纯

日本茶文化论文范文6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

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道有渊源关系。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

1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2 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便成了一种传统。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3 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土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日本茶文化论文范文7

【关键词】绿茶;文化;机遇

中图分类号:TS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184-02

中国饮茶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我国是茶的故乡,悠悠五千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从而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从此,茶从我国西南莽莽原始森林中走向世界。

一、日照绿茶的基本情形

多少年来,几乎所有国人都知道,绿茶产自南方。假如有人问山东属于南方还是北方,几乎所有的国人都会回答,山东属于北方。可偏偏属于北方的山东出产一种不错的绿茶--日照绿茶。所以,在气候、地理等条件都属于"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的山东日照,几乎是中国规模产茶最北的地方。世界茶学家一致认为,世界上有三大海岸绿茶城市,分别是韩国宝城、日本静冈、中国日照,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临近大海,地处北纬35度左右,生长环境独特,没有污染,茶叶质量很高。山东省日照市地处黄海之滨,自古被称为"日出先照之地",有"碧海、蓝天、金沙滩"之美誉美景。这里是国内南茶北引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地区。

在日照"南茶北引第一村"巨峰镇后黄埠村天润绿茶的近五百亩茶田里,现在依然可以看到当年栽种的老茶树。茶园后面是山,茶园前面是水,山环水绕,云雾缭绕,风景秀美。茶树旁就栽种有板栗树,日照绿茶的"板栗香"想必由此而来。四十年间,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验,这里先后试种了黄山小叶种、迎霜、福云二号。经过40多年的发展,物种的优胜劣汰,现在日照的五万亩茶树都十分抗冻、抗霜、出芽率高,加之现在的气候日益变暖,山东日照地区已成为山东省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地区,并有了"江北第一绿茶基地"的美誉。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空气质量及湿润海洋气候孕育了日照绿茶汤色黄绿明亮、栗香浓郁、回味甘醇、叶片厚、香气高、耐冲泡的独特优良品质,被誉为"中国绿茶新贵"。

二、日照绿茶的机遇与挑战

日照绿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是:中国茶叶市场巨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以及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茶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日照市是山东省唯一的"中国茶叶研究所北方示范区"并有千亩茶园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日照市政府立足实际、科学决策,把茶叶生产确立为农业特色经济的支柱产业重点培植,致力于建设"江北绿茶第一基地"。目前,日照拟建一个日照绿茶超级市场,引来天下客商,推广日照绿茶,并将建造日照绿茶茶博园,宏扬茶文化。同时,政府将配合有关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纯洁和规范绿茶市场。日照茶叶市场"有姓无名",品牌缺失。目前日照茶业市场上各种小型品牌鱼龙混杂,品牌知名度较低,影响力较小,这个时期便是做大、做响品牌的大好时机。同时日照绿茶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低,省外销量不大 。品牌意识模糊、市场竞争激烈,绿茶质量参差不齐。这些也制约着日照绿茶产业的发展。

政府在产品品质提升,尤其是茶园基地建设方面要多下功夫。日照绿茶地处中国最北的产茶区,还是世界三大海岸绿茶之一,茶树越冬期长,生长缓慢,内质丰富,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其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茶之王"。日照绿茶打开山东市场最重要的原因也是茶叶的内质好,滋味足,所以才能在省内市场击败西湖龙井,成为山东最主流的绿茶代名词。加强绿茶茶园基地建设,实现日照绿茶茶园基地统一管理是有可能实现的,而且极有可能成为国内有机茶基地建设的示范区。

为规范日照市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行为,打造和保护日照绿茶品牌,2005年7月10日,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了由市农业局和省茶叶质量监督检验站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制定的《日照绿茶》标准,2006年3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公告批准日照绿茶为"地理标志产品"。为打造好"日照绿茶"这一品牌,今后日照市茶叶的对外宣传、销售等一切活动,都要使用日照绿茶这个品牌。要实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和品牌监管,以稳定的质量保证品牌的声誉,以良好的品牌形象占有稳定的市场和稳固的消费群体。茶叶加工企业统一并无偿使用"日照绿茶"这个品牌,必须按照"日照绿茶"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以质论价,公平竞争。做好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及基地认证的组织申报。鼓励茶叶企业争创名牌,对获奖企业要予以表彰和奖励。要抓好日照绿茶专卖点建设,加强日照绿茶专卖店管理,推行日照绿茶专卖店自律承诺制。积极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国内各种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推销日照绿茶。

三、日照绿茶前景

日照绿茶无论产量、品质还是品牌,在山东乃至北方都首屈一指。然而,由于"南花北引"仅45年,日照现在茶文化多是在效仿南方,真正与本土相结合的茶文化仍未见雏形。茶文化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日照茶文化应与本地的山、海以及太阳文化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日照特色。日照的茶文化应该儒道并举、南北兼容,与大海相通,与太阳相系,既不失南方茶文化淡雅与细腻,又北方人文之豁达、豪爽与真诚,独具日照地域特色。茶叶起源于南方,而南方茶产区像龙井、普洱等都有着深厚的茶文化,日照绿茶必须有所继续。另外,日照是一个文化底蕴悠久的城市,日照绿茶植根于此,必须吸收本地文化的基因。日照的山海文化、太阳文化都可以与茶文化结合,共生共存。"人文的东西赋于物,就是文化。文化说到底还是人的文化,北方人的豁达和豪爽,可能在南茶中有所欠缺,但是北方茶中必须有所体现。"

日本茶文化论文范文8

第四届深圳秋季茶博会将于12月15日~1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在四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圳茶博会创下了多项行业第一:增长速度年均40%以上,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茶展;全球首个经过展会BPA认证的茶展,BPA认证统计数据显示,现场人流量、销售能力全球茶展第一。今年的展会面积近4万平方米,展位数达1900余个。据统计,目前展会招展工作已接近尾声,定展率已达90%以上,来自国内外69个名茶产区的700余家企业将汇聚一堂,贵州、台湾、江西、云南临沧、湖南安化等地抱团出击,并有斯里兰卡、马来西亚、韩国等海外展团定展。在招展工作顺利的同时,组委会在专业活动上不断开拓创新,将举办2011中国茶界领袖高峰论坛、茶艺交流赛、“茶王赛”名茶评选、珍品普洱茶拍卖会、茶品牌推介会等。

目前国内几乎每一个地方的茶博会都会有论坛,深圳茶博会作为一个专业茶展也不例外,但却在高端、特色和实效上做出了品牌效应。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但茶产业的商业化运营始终未能走在世界的前列,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和格局多变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茶企该如何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战略的转型,探索科学发展之路,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组委会通过精心策划,把握行业现状,结合时下经济发展大环境,以“茶道・商道・人道”为主题,以“关注全球经济,探索茶产业科学发展之路,解读中外茶文化相互影响”为议题,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引发对茶产业的思考,并拟邀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IBM全球企业咨询部顾问白立新、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等名家作现场精彩解析。

本届茶博会还将举办中日韩茶艺交流赛。中国的佛茶茶艺是博大无垠的佛理与博大精深的茶道的融合;武当道茶茶艺则依托世界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日本茶道源自中国,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让人在氤氲茶香中学习茶礼,陶冶性情;韩国的茶道精神则从渊博的和静思想中生根生芽……此次赛事的重点在于“传承与交流”,中国佛、道、禅茶艺文化与日本、韩国的茶道文化将在深圳茶博会的舞台上同时绽放!

为提升我国优质茶企的品牌知名度,加强国内外消费者对名优茶、高品质茶的认知和理解,为消费者的放心消费提供帮助,深圳茶博会组委会继去年成功举办首届名茶评选后,再次联合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同举办“茶王赛”名茶评选活动,广泛征集六大茶系、再加工茶、茶制品和特种茶等,由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技术质量检验,并精选多位著名茶叶专家、国家高级评茶师共同组成评选委员会,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和科学的态度,坚决杜绝任何违反上述原则的行为来对参赛茶样进行评选。获奖茶品将在本届深圳茶博会展前、展后及展会现场大力推广。

日本茶文化论文范文9

市委、市当局研讨决议今日召开这个发动大会,首要义务是发动全市上下一致思维,深化看法,落执行动,以临战的形态,丰满的热情,竭尽全力做好茶文明节的各项准备任务。刚才,市长宣读了关于成立中国茶都——第十八届国际茶文明节暨2011中国绿茶大会组委会的告诉,市长宣读了运动总体方案,但愿人人依照要求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思想要有新看法

茶文明节已延续成功举行了17届,经由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和持之以恒的探究立异,由开始的茶叶节到茶文明节,办节的理念不时提拔深化,节会的内在不时拓展延长,交流协作效果日益丰盛,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展。可以说,茶文明节已成为的一张靓丽手刺,曾经成为让走向世界、让世界调查的主要平台,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中发扬着越来越主要的效果。

经市委、市当局研讨决议,本年茶文明节仍定于4月28日—30日举行。运动方案已印发给人人,整个前期任务也正在扎实有序向前推进。与从前比拟,本年茶文明节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愈加凸起对外开放。人人从印发的方案和今日的会标中可以看出,本年的茶文明节已改名为国际茶文明节暨2011中国绿茶大会,进一步凸起了茶文明节的开放性。之所以定位更高,办更高条理的节会,首要基于两点思索:其一是我市茶财产近年来不时开展强大,“毛尖”公用品牌以31.7亿元名列全国农产物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榜第17位,位列茶叶类第一名,经过举行国际性茶文明节,有利于“毛尖”在更高条理、更大局限上扩展交流,提拔在国表里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其二是我市近年来城市根底设备日臻完美,对外形象不时提拔,延续荣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20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创业之城”等声誉,举行国际性茶文明节,既能进一步彰显城市魅力,又会吸引更多国内外客商及各界人士的存眷和参加,进一步丰厚和深化大招商运动,扩展招商引资效果。二是愈加凸起市场运作。对峙运用市场化的伎俩来办妥节会,是市委、市当局的一向立场,近年来虽多有要求,但获得的结果并不非常幻想。本年,我们与河南安健告白文明传达有限公司协作,由公司详细承办本届国际茶文明节,标记着我们在立异办节方法、提拔市场化办节程度上又上了新的台阶。三是愈加凸起文明主题。在本年的茶文明节上,布置有一项主要主题运动,就是中国•鸡公山“茶与世界”顶峰论坛。这个论坛将约请世界茶界一流人才、一流企业参加。经过这个论坛,我们将以“茶与世界——交流、沟通”为主题,建立世界茶文明交流平台、世界茶经济财产平台,与国际茶叶委员会、欧洲茶叶委员会代表,与首要产茶国世界知名茶叶出产供给商代表,国表里有名茶叶专家等展开交流,一起探究茶财产、茶文明开展偏向,促进中国甚至世界茶财产开展。

这几个特点决议了我们本次举行的茶文明节,该当是一届国际性的茶文明嘉会。办妥此次嘉会,不只可以进一步提拔的城市档次,展现魅力形象,扩展对交际流,扩展招商引资,更主要的是可以从中积聚成功经历,为我们未来举行更高条理的国际性运动打好根底。举行国际性节会,对我市来说尚属初次。这就要求我们必需以全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来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确保本届茶文明节圆满成功。市委、市当局对办妥本年的茶文明节高度注重,市委王铁书记屡次听取准备状况报告请示,提出了明白而详细的要求。各级各部分必然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沛看法到办妥本届茶文明节的主要意义,进一步加强责任感、任务感,以一流的规范、严谨的立场、过硬的作风做好各项准备任务,确保每个事项、每个环节都高效运作,协调推进,精准到位,满有把握。

二、任务要有高规范

今日曾经是4月1日了,间隔茶文明节揭幕缺乏一个月工夫。茶文明节的准备任务工夫紧、义务重、要求高。各级各部分必然要根据运动总体方案,明白目的,凸起重点,紧密组织,加速节拍,实在依照高规范的要求落实到位。

(一)茶事运动要办出程度。本届茶文明节集中布置了祭拜茶圣大典、“茶与世界”顶峰论坛、2011中国绿茶大会茶业博览会等多项茶事运动,应该说,这些运动就是我们本届国际茶文明节的主体内容,也是本届茶文明节的亮点和闪光点。届时将有境表里茶商、茶企业来参展,将有国际国内主要客人、知名茶叶专家学者等参与祭拜大典和顶峰论坛,这些人都是业界的专家,常常参与国际国内的大型运动。我们办节的程度怎样样,一看便知。近年来,我们也屡次组织一些部分和企业参与过国际国内的有关大型节会,经过观摩进修,对他们的办节经历也有必然的调查。我们要充沛借鉴这些好的经历和成功做法,将本届茶文明节办出程度、办出成效。在举行茶事运动的进程中,有一点需求强调,这就是举行茶文明节,我们只是建立了一个平台,前来参与、参展的茶商、茶企业都是对等主体,不存在当地的、外来的区别,谁都能“登台唱戏”,谁唱好了,谁就能主导上演。作为组织者、筹划者,我们的首要义务就是全力搞好各项效劳,尽最大能够供应便利前提。因而,必然要公道运作,要以开放的心态和广大的襟怀来组织筹划好各项茶事运动,确保办出国际程度。

(二)招商引资要务务实效。扩展对外开放,追求协作开展,是举行茶文明节的主要起点和出力点,也是权衡办节成效的主要内容。上一年以来,全市上下继续深化展开大招商运动,经营了一批重点招商项目,展开了一系列境表里大型招商运动,稳固开展了更多的协作关系和协作同伴。各县区和各有关部分要在前段任务根底上,有针对性地制订招商方案,把目的和办法细化落实到客商、到项目、到单元、到人头,借助节会平台,再掀招商高潮,扩展招商效果。当时要集中办妥三件事:一是抓紧挑选项目。各级各部分各单元要精确掌握当时国际国内财产转移趋向,注重研讨对接重点客商特殊是世界500强和国内大型央企民企的开展计谋,本着契合国度财产政策、契合当地财产规划、可以发扬比拟优势、对外商吸引力强的准则,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一批重点招商项目,集中进行推介。要进一步拓宽招商范畴,既要抓好工业项目招商,又要在城市根底设备、公共效劳设备、农业财产化、现代效劳业、新动力和环保财产等方面加鼎力度,全方位追求合伙协作。二是超前对接运作。市发改委、商务局和茶文明节组委会办公室等部分要实时供应参会重点客商状况,各项目业主单元在会前要定向搞好联络、增进调查,在会上展开一对一接触洽商,对综合实力雄厚、财产转移意向分明的协作同伴,要盯牢跟紧、抓住不放,组织专业招商力气跟踪洽商、对接,力图在较短工夫内谈成一批项目。三是加速转化落地。对上一年以来已签约的项目,特殊是在招商运动中达到的意向、和谈项目,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分都要一一排查,组织专门班子针对分歧状况跟踪落实、处理凸起问题,促使项目能在会上集中签约,尽快落地。

说到招商,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件工作,就是本年5月11日-14日省政协、省豫商结合会组织的“5+2”运动。这项运动与茶文明节运动一样,都是我们“请进来”招商的严重举动。三年来,经过这项运动,我市引进了一批好的项目,获得了必然成效。本年,这项运动将改动本来涣散在5个市还举行的做法,改为每年集中在一个市运动,集中调查、集中对接项目。依照预定方案,这项运动本年集中在举行,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推进大招商的可贵时机。我们平常出去招商,要支付很大精神才干请到一些客商,而经过“5+2”运动,一会儿集中这么多的客商来到,自动找上门来谈项目,可认为我们削减良多任务环节,节流良多费用。因而,各级各部分必然要高度注重这项运动,实在依照方案要求,把运动组织好,把项目对接好。这段工夫工作良多,特殊是正处在茶文明节的准备时期,对组织展开“5+2”运动,市里就不再专门召开发动会了,但愿各县区、各财产集聚区、市直有关部分高度注重,将搞好此次运动作为本年大招商的一项严重行动仔细看待,实在落实各项任务职责,实在做好运动招待方案,实在做好招商项当前期任务,实在搞好与调查企业的对联系谈。特殊是在前三年运动中,经由洽商已有意向,但尚未签约的项目,必然要跟紧抓牢,必然要完美充分招商项目相关材料,确保在本年“5+2”运动中获得严重招商效果。详细任务请有关部分抓紧依照日程组织好、展开好,力争经过“5+2”运动,使我们的大招商获得愈加丰盛的效果。除这两项运动外,招商运动还要持续增强,深化继续地加以推进。今日正好是4月1日,从今日起,我们要正式启动“41”招商举动,即每个财产集聚区在招商上要确定一个偏向,选择一个当地,继续一个年度,鼓起一个财产。会后人人要仔细经营,仔细研讨,实在举动起来,经过“41”招商举动,促进财产集聚区建立和项目建立再上新的台阶。

(三)言论宣传要气氛浓重。搞好宣传推介,进步知名度和影响力,是我们办妥国际茶文明节的一个主要环节。关于本年茶文明节的宣传任务,总体方案已有明白要求,但要进一步进步宣传结果,我这里再强调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在宣传方法上,要搞好面上宣传和定位宣传。面上的宣传,不针对某个单元或企业,首要是营建浓重的言论气氛,也可以说是造气势;定位宣传,就是一对一宣传,针对能够参与的参展企业和投资商,因企制宜,鼎力宣传本届茶文明节的主题、项目及盛况,宣传我市的悠长前史、绚烂文明,宣传我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资本等优势和对外招商项目,宣传我市优越的财产根底、优胜的投资情况和优惠的引资政策,进一步坚决他们到寻觅商机、投资兴业的决心。另一个是,在宣传渠道上,要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机连系。既要紧紧依托国度级主流媒体,还要注重借助收集延长宣传平台,充沛应用当局网站,开拓国际茶文明节专页,最大限制地添加信息量,还尽快完成与全国各大知名网站特殊是中文门户网站的链接,构成各类媒体竞相宣传推介的“叠加”效应,争夺最佳宣传结果。

(四)招待效劳要热情周密。招待效劳事关的形象。各责任单元、各招待宾馆要依据总体方案中宾客约请和招待任务的总体要求,制订具体缜密的招待方案,协调精壮得力有经历的人员,专门担任招待效劳任务,实在做到责任到人、协作到位、联络迟滞。重点是做好约请宾客的接送站、食宿布置、车辆保证、平安捍卫及引领伴随等诸多环节的招待效劳。对主要高朋,要布置专人担任全程伴随,包管宾客平安、有序、顺利的参与国际茶文明节的各项运动及市内运动,毫不答应纰漏应付,呈现效劳断档的景象。要以热情周密的招待、优质一流的效劳,让宾客快乐而来,称心而归。

(五)城乡情况要干净美好。持续对峙标本兼治,稳固扩展“六城联创”效果,营建疏通、干净、有序的优越城市形象。一要抓卫生保洁。重点搞好城市收支口、主次干道、大型运动场合以及车站、景区的卫生打扫。对城区街头巷尾、居民小区及城乡连系部的积压渣滓实时清算,不留死角。强化城市治理综合法律,果断改正和根绝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泼乱倒、乱堆乱放行为,务求骨干道和重点运动场合24小时保洁。二要抓疏通工程。在改善市容市貌的还,进步交统统行才能。深化展开交通次序整治,缜密制订交通组织预案,超前摆设大型运动的交通引导任务,包管节庆运动时期交通畅畅、平安快捷。三要抓美化亮化。增强对城区路灯、彩灯的维涵养护,实时更新损毁灯具,让城市夜景美起来。要搞好现有广场、绿地、河流及景区景点的绿化治理,大型运动场合、招待效劳宾馆及干道沿途要过量摆放鲜花,营建强烈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还,作为茶文明节揭幕式及祭拜茶圣大典的主会场和茶博览会的展馆,市百花会展中间必然要在4月20日前悉数完工,交付运用,确保茶文明节揭幕式和茶博览会如期顺畅举办。

(六)平安保证要满有把握。茶文明节圆满成功的首要标记就是平安。各有关部分要制订科学缜密的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必需确保在平安保证上不出任何问题。公安、消防、武警、安监、交警等部分要接纳强有力的办法,谨防各类平安变乱发作。等部分要仔细排查不不变要素,加大群众任务力度,把问题处理在萌芽形态,确保节会时期不发作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情。劳动和社会保证、民政等部分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养老保险金、赋闲保险金、下岗职工根本生涯保证费、城市居民最低生涯保证费的发下班作,确保人心不变、社会安宁。各级、各部分都要增强机关、企事业单元、街道、社区内部保安任务,增强对本单元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和平安教育,为国际茶文明节的顺畅举行发明一个平安、不变、调和的社会情况。

三、保证要有硬办法

国际茶文明节是触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一项综合性运动,各级各部分都要把思维和举动一致到市委、市当局的任务摆设上来,敏捷举动,落实办法,增强协作,亲密共同,一起把各项准备任务做扎实、做到位,确保茶文明节获得圆满成功。

(一)要增强指导。各级、各部分必然要高度注重,实在增强指导力气,特殊是首要指导必然要亲身上阵,靠前批示,对各项任务、各项运动都要亲身反省,做到心中稀有,实在发扬好统帅和批示的要害效果。除了做好组织协调任务之外,还要身先士卒做表率,亲身深化一线,深化现场,发现宽和决详细问题,包管要害环节不出疏忽、细枝小节不出问题,以精雕细镂的立场把各项任务做实、做细、做好。

(二)要明白责任。组委会办公室和各责任单元对茶文明节总体方案明白的任务义务要细化量化、层层分化,要落实到单元、落实到岗亭、落实到责任人,做就任务明白,分工科学,每项任务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去落实。各级、各部分的一把手是抓落实的第一责任人,对当地区、本部分承当的准备任务,必需亲身抓、负总责。

(三)要亲密协作。茶文明节的准备任务千丝万缕,每一项任务都是一个系统工程,触及到的单元和部分也良多,这就需求人人务必一致思维,增强协作。牵头单元要负总责,依据运动方案和责任分工,做好组织协调效劳,真正起到带头效果,把各项准备任务实在落到实处;责任单元要竭尽全力搞好共同,依据义务分工,找准本人的定位,高规范完成份内的任务;各项准备任务要做好上下左右的联接联络,完成无缝对接。各级各部分要实在把市委“说了算、定了干”的要求贯串于任务的一直,任何单元和小我不得推诿扯皮,不得讲客观找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