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集锦9篇

时间:2023-03-10 14:46:57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高中生物;分层教学;挑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240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我校属于偏远地区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个体间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逐渐增大。仍采用传统的“齐步走”方式进行授课,对班级内的中等生可能是适合的,但是会严重阻碍班内优生和后进生的发展。优秀生“吃不饱”,而后进生“吃不消”,结果导致尖子生冒不出,差生又跟不上。为落实我校“给每个学生以希望,让每一个体都发展”的办学理念,近几年来我校生物备课组尝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经过几年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是,分层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挑战教师的耐心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分层教学的基础,学生分层的客观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分层教学目标及其效果的实现。

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前教师要充分掌握学情,不仅要记住所教的每位学生的姓名,还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和知识储备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更为合理的分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测试成绩等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每位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尤其是后进生,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

可见,要做好分层教学,教师就要投入更多的课余时间,付出更大的耐心,关注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多交流,和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心理状况。

二、挑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实施分层教学就要做好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及作业分层,教师作为分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对生物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高考大纲。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要求,结合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而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生物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授课分层是关键。实施分层授课,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对所授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了如指掌,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好针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沉着应对由于分层教学而导致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

最后,分层练习要精心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练习,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又要有促优、补差性质的“分”,同一练习内容,可分层要求。既要有提升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也要有提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适合中等水平学生的练习巩固题,还要有落实基础知识的简单练习,使各层次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中都有事可做。

可见,要实施分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还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在备课上要多花时间,多下工夫,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挑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学习潜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这种人为地把学生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会让后进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造成学习上的消极态度。课堂分层授课,课后分层练习,会让部分学生感觉自己常常受到教师的冷落和歧视,得不到信任,久而久之,他们丧失了进取心和勇气,甚至自暴自弃,还有可能产生对优生的仇恨心理,对优生偶然一次失败,幸灾乐祸,甚至恶语中伤。

优秀的“尖子生”课堂上反应速度快,理解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常会得到教师的信任,教师总认为他们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笔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优生把自己摆得过高,偏向对疑难问题的钻研,不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解决较简单问题时“眼高手低”。

可见,在分层教学中要实现各层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还应积极组织各种能够促进学生团结、增强凝聚力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淡化学生之间的排他心理。

四、挑战相关部门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方式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实施分层评价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表现自我,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但是,高考制度作为教育评价方式的带头大哥,仍然是靠成绩说话,一考定终身,因此社会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最终学校也只能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目前来说,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而得不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认可,不能大范围推广。教师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部分班级逐步尝试分层评价,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使学生的观念、能力和追求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影响,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教学活动的需求,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反思性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师所选择的最佳途径。

一、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反思

教师在课前需要认真备课,优化整合教材,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在分析必修三“通过激素的调节”内容的时候,教材中有构建血糖调节模型的教学任务,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人体血糖调节的过程。但是对于高二学生而言,即使不借助形象直观的模型,也能很好地理解血糖调节的过程。教师在课前的反思,有助于精简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反思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师在课堂上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教学内容。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反思。例如,在讲解“细胞呼吸”的时候,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因为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堆积而导致肌肉酸痛,那为什么当时感觉不到?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以这个问题和学生展开探讨,最终让学生明白: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乳酸堆积都需要时间,因此当时不会感觉到酸痛,这称为延迟性疼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是必要的。

三、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反思

课堂教学活动是动态的过程,可能会出现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从而与教师在课前设置的教学过程产生较多分歧,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地进行反思,找到其中的症结。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后,在心中反思如下问题:这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合适;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为什么会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与预期设置不同的情况等。

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及时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教学相长自是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乔春艳.高中生物教师的反思性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理论专业基础 教学基本策略 教学反思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高中课程的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新课程形势下,一个称职的高中生物教师,绝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生物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生物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生物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生物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在新课程背景下,首先,生物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中心,而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其次,一些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虽然希望与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交流,但往往在课堂上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组织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比较肤浅。最后,探究教学往往流于表面化,缺乏学生的真正参与。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因此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丰富生物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生物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现教学过程智能化、现代化,使生物教学跳出文字和教室,使学习成为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就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或网上咨询,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现代高中生物教学充满着时代气息,它不断更新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赋予生物课堂教学以更广阔的空间。

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生物教师应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生物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生物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作评课;课后与授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生物学科来说,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很多。

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学反思对生物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生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生物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4

一、开展生物实验教学

实验是生物学科的命脉,缺少生物实验的生物科学是不完整的。纵观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历程可以看出,高中生物实验开展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表示:“教学时间不多,教学内容比较多,生物实验太耽误时间了。”教师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生物实验实践活动开展,使得高中生物缺少灵魂,为学生学习生物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重视生物实验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开展生物实验反思评价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加深学生对重点生物知识的理解,逐步提高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水平。

现以“细胞中的大分子”为例,这一章涉及到一个实验――检查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依据实验要求准备实验器材:双面刀、试管、试管架、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破片、吸水纸以及显微镜。其中,还原糖的实验步骤为:在试管中注入组织样液2ml,再向试管中加入2ml斐林试剂,将试管利用水浴加热,煮沸2分钟,观察整个实验的过程会发现组织样液无色,加入斐林试剂之后样液变成蓝色,而加热之后,样液由蓝色变成红色。所以,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是: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有学生实验结果不正确,再次回顾实验过程发现,学生使用的斐林试剂不是现配的,且不是由斐林试剂甲溶液和乙溶液混合而成。发现这一问题之后,学生再次进行了实验,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最后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由此可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要求合理开展生物实验活动。为了保证生物实验活动有序开展,教师需要在进行实验之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向学生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点。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有序进行实验,及时纠正问题,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重视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确保生物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其二,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无论如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再以“细胞中的大分子”为例,对于“检查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生物实验中的鉴定蛋白质,在试管中注入组织样液或者蛋白稀释液2ml,再向试管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最后向试管中滴4~5滴双缩脲试剂B液。观察实验得出结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有学生对于实验中先滴入双缩脲试剂A液再滴入双缩脲试剂B液不理解,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可以将顺序颠倒,于是将顺序颠倒进行实验发现:溶液呈蓝色,没有办法得出正确结论。学生向教师提出了这一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验进行分析:先加氢氧化钠是为铜离子和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环境,如果混装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使实验失败,如果先加硫酸铜,会使溶液呈蓝色而观察不到现象。

由此可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存在“为什么”的思想,这就说明学生实验过程中在思考,将思考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用实践证明疑问,将疑问落实到实践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生物实验反思评价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反思评价,传统生物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对实验过程的反思评价,实验结论对于学生的影响不深,不利于学生对教学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会对提高学生生物水平形成不利影响。开展生物实验活动,重视生物实验反思评价,解答学生实验中存在的疑惑,就可以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生物课程有利于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使得其以科学视角去审视现实生活,了解生物制品与人类的关系,从而规范其生活习惯,是促进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课程。同时,在参与生物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其合作精神,创新能力,思维视角将会得到锻炼,有利于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由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的调查情况

1.1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教师访谈为辅

1.2调查对象:本校四个生物课程开展班级的230名学生,分别为高二4班,6班,18班,9班四个班级

1.3调查有效性:参与调查问卷的学生人数为230名,收回的调查问卷数量为230份,问卷的回收效率为100%

1.4调查内容: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从学生是否对于生物学有兴趣;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机是什么,学生生物学习的态度如何,生物课程的有效性这四个方面来设置。

1.5调查流程:明确调查内容,制定调查问卷-随机选取四个生物课程开展班级-开展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收集问卷,总结访谈内容-得出调查结果-开展教学反思-查缺补漏,制定对应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二. 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结合上述调查结果现实,本校高中生物教学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详细来讲:其一,教学理念守旧,传授式教学现象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填鸭式的教学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兴趣越来越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越来越差,严重制约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其二,教师基础知识薄弱,课堂趣味性丧失,学生兴趣越来越低。教师基础知识不夯实,在知识讲解,技巧阐释时出现错误,课堂氛围死气沉沉,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其三,教学目标不清晰,重难点不明,教学整合性不强。教师往往在课堂内容安排随意性大,多数处于混乱的状态,不利于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界定,给予学生带来困惑;其四,教学内容单一,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教师一味的以教材为主线,很少开展现实的结合,使得学生在理解抽象问题时出现困难;其五,教学考核方式不科学,一味强调应试教育,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数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师都片面的追求学生生物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在此阶段中自我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反思

综上调查结果显示,我校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现状不同乐观,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开展改善,保证各项措施都能够有效的改善高中生物教学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化

切实的依据目前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大纲,保证对于每一节课的知识点,能力点做到深刻的理解,积极探析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制定符合实际的生物教学目标。

3.2保证教学策略的合理性

我们知道,生物教学内容的不同,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保证其教学效果的实现。对于教学策略来说,应该从强化学生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提高生物知识的思考能力出发,不断尝试全新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任务。

3.3尊重教学主体的能动性

积极改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实践操作等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发散其生物思考神经,保证其在课堂上的积极活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4保证教学内容的优化

重组教学内容,规避以教材为主线的教学思维,积极引进先进的生物知识,开展生物教学内容的优化,以教学大纲为标准,不断延伸生物知识的领域,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

3.5开展探究式学习方式

开展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利用好教材的小栏目,课后习题,以此为依据开展改编,实现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活动;其次,积极收集生物感性材料,使得学生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去理解生物知识;再者,积极开展生物实践活动,保证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机会,使得其感受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最后,积极利用类比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去比较生物知识点的异同,从而加深其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

3.6调整生物知识考核制度

生物作为高中的辅助课程,其本身就容易被人忽视,再加上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使得很多的学生开始丧失生物学习的兴趣。由此应该积极改善生物课程的考核机制,建立其以考试和考核双向的机制,使得学生开始重视生物实践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的学生其实对于生物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往往会因为考试制度,课堂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不合理,使得其慢慢丧失了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对于此现象,我们应该开展全面的反思,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策略,从而保证高中生物教学效果的发挥。尤其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教学工具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我们应该积极利用这样的先进技术和工具,开展集娱乐,教育为一体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工作,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锐. 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网络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 曲波.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我国生物课程改革实施到今天,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是每一位教育者耳熟能详的,但在真正的课堂中是否能体现呢?下面我以在实验课堂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如何上好实验课浅谈几点教学反思。

一、分好实验小组

实验小组是实验课中的活动单位和评价单位,因此,科学划分这小组是成功的生物实验课的关键。分组前应向班主任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等因素,然后再进行划分。本校实验室一共有28张实验桌,分为四大组,一般前后桌4人构成1小组。每个小组中有小组长(主要负责督促小组成员预习,组织成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共同研究拿出具体方案并监控整个实验进程)、监督员2人(监督实验过程中的纪律、动手、合作情况,并负责对成员的活动作出评价)、记录员1人(记录共同研究方案过程中的奇思妙想并最后形成方案以便交流)。每个实验中要明确各个成员的责任,轮流担任各种不同的角色。这样,学生不再只是面视教师,也可以面视同伴,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从而使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既有师——生交流、生——师交流也有生——生交流。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全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二、以学生的兴趣来做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错,没有兴趣,学生是被动的参与,或是不愿意参与,而如果有了兴趣,他将能主动参与其中。所以,实验课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的兴趣。

正巧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第一个实验是必修1中——使用高倍物镜观察几种细胞,我就利用此实验去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验前的一个星期,我就告诉学生可以自带生物材料来做实验,想观察什么就带什么来,学生高兴极了,都在积极的准备着。终于到了上实验课的时间,只见学生手中拿的时应有尽有,有的是蔬菜类的,有的是水果类的,有的是家里鱼缸里捞来的水草,有的是外面的树叶、野花、小草,有的是发面的酵母粉,甚至还有的是自己的头发等等。我用了简短的15分钟对实验做了要求和解析,并告知学生桌面上还有老师准备的永久装片,可以对比观察各类细胞。学生开始动手操作,他们都在争先恐后的制作临时装片,积极的在显微镜下观察,明白了不透光的物体无法直接利用显微镜观察,掌握了不同生物细胞的相似和不同。

三、加强实验课前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每节实验课的前一周我便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此时我会及时提出该实验的特点及往届学生在完成实验时可能出现困难的地方,使学生明确实验的原理、步骤的同时,提出本小组的相应的探究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后写出相应的方案,并相互进行评价,力图有所创新,提高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实验过程中真正让学生独立操作

在学生独立操作阶段,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五个方面:一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操作能力;二是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操作机会,例如可以课后开放实验室让操作未熟练的同学能有机会单独操作;三是实验中,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决,而是要注意启发点拨,让学生自己处理解决。四是要对学生某些错误的操作动及时指出,保证练习动作的准确性;五是评价学生的操作水平不单针对某个学生而且也要对整个小组的水平进行评价,促进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

五、引导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程序和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不单是通过实验结果来证实课堂知识,也不单单是为了学会某种仪器、器具的使用方法,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和掌握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培养研究生物学的能力。一个较复杂的实验程序是设计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往往要经过几十次以至上百次的反复探索。所以,学生实验中,不能单纯用实验指导进行“按方抓药”,出现结果就完事大吉。而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个处理的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因此,在实验中,应根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不同,由教师讲清,或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使学生既知道实验方法怎么做,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7

1.复习内容的调整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加强学科内综合: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概括、综合、归纳形成知识链,进而构成知识网。例如我们可以将教材知识结构重新组织,分成这样几个单元: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甚至可以问题的形式组织教材,如:生物体是如何构成的?生命活动是怎么进行的?生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亲代与子代有什么联系?等等。(2)加强学科间的联系。(3)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关注生物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所谓生物学的热点,主要是指哪些影响最大、人所共知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而不是指偏、难、怪的内容。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等等。理论联系实际则是指将生物学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例如:无土栽培与植物的矿质代谢、癌变与生物的变异、环境与生态学知识、光合作用与粮食增产,等等。(4)加强探索性实验。

2.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教法要灵活多变,要彻底抛弃一讲到底、一练到底的教学形式,多采用讨论式、引导式、过程式的教学。在学科内综合的教学中,可多采用引导式教学。例如,复习细胞分裂就可以采用引导式,什么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有哪几种方式?每一种方式有何特点?细胞分裂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何意义?细胞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何联系?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一步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串成链、连成网。在一些跨学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热点的内容中可以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在探索性的实验教学中应多采用过程式的教学。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我们都要把落脚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基础来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高三的复习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识图、实验设计和操作、求同存异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因为这些能力在高考中常会考查到。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这种方法远比语言表达更加充分。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多媒体,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同时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

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地使用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首先需要解决怎么用的问题。对于一些公开课、评优课来讲,多媒体的使用有些已走向了极致,动画、色彩、声音等,能用的都用上了。

我认为这样的课是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只具有表现与展示的功能,带有作秀的成分,或只适合于少数课例,若普遍地应用,教师难以投入巨大的制作成本(指时间与精力)。如果运用现成的课件,则其运用的针对性必然要打折扣。我认为,多媒体课件只是替代板书与挂图,而且既定的程序限制了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发挥,当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设计不一致时,教师就必须强行将学生拉回到既定的设计中来,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下去。鲜活的课堂教学也就因此变得机械刻板,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无从谈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也就难以得到落实了。

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还应注意把握使用的时机。例如,对于一些生理过程的教学,如果教师一开始便出示动画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和机会。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教师开始就将其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那么学生的实验就成了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就成了一种形式,但学生却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相对于得到的,学生失去的是更重要的科学素养构成的训练。

三、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生物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一种学习过程和方法,教材中有许多的发现都是通过科学家的探究得出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既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又可以使其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学会科学的精神。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克服几个问题:

(1)要探究的问题跨度不能太大。比如有关恩格尔曼的实验学习过程中,探究问题“恩格尔曼的实验有什么巧妙之处”?把这个问题进行简化和分层成绩个小问题:①从材料的选择上看,有没有巧妙之处?②恩格尔曼实验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③实验的结果显著吗?这样学生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兴趣,能够有所进步和发展。

(2)教师不要干涉太多:有些教师担心时间过长,担心回答不符合预期,分组不具体、分工不明确等,对学生的探究和方法的掌握造成影响,应该把主要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和分析。

(3)提供有效背景:例如“细胞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探究中,给学生一个任务:鉴定这包奶粉是真是假。并提供相关知识背景资料:①全脂奶粉含有蛋白质、脂肪和蔗糖等成分;脱脂奶粉含有高蛋白、低脂肪、糖类等成分。②假冒脱脂奶粉有两种:一是用全脂奶粉冒充脱脂奶粉;二是用淀粉冒充。请设计一个你认为合理简捷的实验方案来检测某奶粉是否为假冒的脱脂奶粉。这样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对问题结果的知情就会一步步去研究,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确定方法步骤。

四、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

1.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2.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最后,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8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效率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67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与多个学科都有联系,实用性很强。高中生物和初中生物有很大的区别,想要学好、学精只靠记忆是行不通的,所以老师要让学生调整心态进入学习状态。高中生物相对物理和化学来说是比较简单的,老师要让学生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自己学习还有空余的情况下接着深入,让自己在生物学习中收获乐趣,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对高中学生的生物水平要求也有所提高,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生物的实践应用性较强,基于这一点老师应给课堂持续注入新鲜血液,提高课堂效率并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从多方面入手让课堂效率变得高效起来

高效的课堂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还要有老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中的发挥引导。所以老师要在自身的素质提升上多下工夫,并在每堂课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老师可以采用下面的一些措施来提升课堂质量。

学生在初中都接触过生物,所以老师要提前对初中知识网络有个基本的了解,以便与高中内容衔接,不让新知识的传授显得突兀,同时要让学生走出生物只需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误区。理解才是最好的记忆,学生应在牢记知识点的前提下加以理解,对此老师的教学模式也应有所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只会引起学生的厌烦,老师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不是一味的灌输也不是把答案给出就完事,老师要清楚一点,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探讨机会。

(一)问题的设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老师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稍作指点,让他们保持清晰的逻辑条理完善自己的回答,要多创造能让学生发现问题并用理论知识去应用解决的条件,让学生在体会到成就感之余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并能积极地配合老师互动。同时要鼓励学生勇敢提出自己的疑问,不被教科书和老师的讲解束缚住自己的思维,多反思才能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课间,教师应该多在学生之间走动,这不仅可以了解近期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教学进度,还可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放下心中对老师的畏惧,使其不论是在课堂还是课间都能畅所欲言。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学习细胞膜的流动性时,可以联系到主动运输、胞吞胞吐、受精作用、细胞融合、卵裂、递质的释放等;学到植物的顶端优势时可以联想到主动运输,进而回顾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打破学生的定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去启发学生的思维,老师的提问可以从逆向出发,注重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

(三)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比如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是为了减少遗传病发的几率;吃的食物太咸会产生喝水的想法,大量出汗后应喝一些盐水,关于水、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在课堂开始时老师可以通过抛出一两个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着进入课堂。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

一些知识点可以通过动画的放映来讲解,例如神经递质在突触中的传递,这样比老师的口述要直观清晰得多,并且动画音频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习题的练习

每讲完一个章节,老师应布置相应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最好是在课堂上组织全班一起,将题目在多媒体上呈现出来,让学生共同思考,这样他们在周围同学的感染下,自己也会主动去思考问题。而作业的批改和评讲不要拖沓,尽早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让他们及时纠正,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效果。老师讲题时要保持思路清晰,备课时要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出解决该题的做法,这样从侧面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老师可以在自己的语言用词上下工夫,也可以多组织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放松紧绷的弦,让自己的思想得到更好的展现。还可以把课堂与娱乐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学习减数分裂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老师可以叫几个学生来扮演染色体,把复制――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等各个阶段进行详细演示,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记忆。

(七)要求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

老师要教导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因为有很多知识是老师补充总结的精华,并且学生把自己感觉模棱两可的重难点记录下来也方便以后回顾研究。考试之前翻阅一遍更能有效地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图解题能力

现在的高考试题中,图表题占了相当一部分比重,而学生又普遍存在识图粗心大意,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或思考问题不全面等现象。对此,老师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

老师从最基本的做起,先要把书上的图形分析透彻,因为许多题目就是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学生只有在基础坚实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去解决难度大的题目。其次传授学生一些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例如遇到坐标图类,要牢记“三看”:一看坐标轴,纵轴和横轴分别代表什么以及各自的单位;二看特殊点,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交叉点、与横、纵轴的交点。三看曲线的走势,看每段曲线的变化是上升,还是下降或保持不变。面对遗传系谱图时,首先判断显隐性,再判断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演算。

分析图形时先要仔细审题,勾画出题干中的关键字词,并带着疑问去分析图,然后联想自己学过的相关知识理论,看是否能解决该题。图像题目中隐含的信息较多,所以老师要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不要被无用的信息干扰;还要能避开出题人设下的陷阱。有些问题中暗藏着解题的信息,读题要认真不可轻易忽略,牢记答题要规范准确,不要图快捷而省字。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9

1 现代的教学手段不一定体现科学的教学模式

【场景1】在高一年级的“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这节新授课上,一些教师在安排具体的教学流程时,经常先演示CAI复习细胞结构,提问线粒体有什么功能,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1)哪个阶段产生CO2;2)哪个阶段产生水;3)哪个阶段产生热量最多……然后利用表格请学生比较有氧呼吸3个阶段在场所、反应式、反应产物等各方面的不同,最后幻灯小结有氧呼吸过程、特点、意义。无氧呼吸也用相似的教法。

【反思】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在平常教学过程中甚至公开课教学中经常看到。虽然这堂课教师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但是他们的教育思想是否先进呢?在整个课堂上,学生是跟着电脑步步走,实际上是跟着教师的设计步步走,学生的一切行为离不开教师的操纵,多媒体更多是作为帮助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和充当板书的作用,上课依然是讲解为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观念没有改变,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

2 越生动、完美的课件不一定越能优化课堂

【场景2】在高一年级的“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新授课时,导入新课是这样设置的:先展示植物生长过程、动物的捕食,接着是影片播放运动场的精彩场面,特别是刘翔奥运镜头,配合歌声、诗词配乐、激动人心的场面和热裂的鼓掌声,之后介绍日本富士山湾的萤火鱿、台湾的萤火洞。学生津津有味地看了18分钟左右,才提出与本节有关的问题。在导入新课时,共用了14幅优美的动画、影片。

【反思】目前CAI教学很受热捧,不少教师一哄而上。并且很多教师就在这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大量声音、图像、影片、动画甚至三维动画等技术,一味追求新奇、刺激,以迎合学生好新鲜的味道,看起来热热闹闹,新颖别致,让学生大开了眼界,课堂气氛非常精彩,结果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教学目标不明确。一堂课下来,学生似乎在观看一场精彩录像,对教学内容知之甚少,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场景3】一些教师在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中经常采用这样的方式:边讲解减数分裂的过程——第一次分裂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边结合播放制作很漂亮的动画模拟同源染色体如何联会、什么是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又是如何分裂分离,动画模拟整个减数分裂过程细胞形态的变化、行为变化、模拟DNA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一些教师在教学“DNA分子结构”时也是边了解DNA化学成分——一分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马上多媒体展示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图;讲解DNA的分子结构特点后,立刻展示二维甚至三维的DNA的双螺旋结构图形,特别是DNA的双螺旋结构做得科学、准确。

【反思】这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本身科学、精确、形象、美观,技术水平高。看起来能很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难点,化微观抽象为直观形象,也活跃课堂的气氛。但是整个课堂没有留给学生思考和思维的空间,没有引导学生自己构建数学(曲线)模型、物理模型。多媒体的演示可以说粗暴地侵占学生的再创空间,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容易让学生对图像产生依赖而成思维的惰性,反而给课堂带来负面的影响。笔者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这一方面深有感触。这样的教学对知识的传授很好,但对能力的培养确实不行。

从上面教学案例可以看出精彩的课件存在一些不足:1)可能导致主次不分,无法实现教学目标;2)扼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3)占用教师时间。许多教师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花大气力把工作重点放在课件制作上,放弃了对教材的深度挖掘,费尽苦心却适得其反。

3 加大课堂容量不一定真能提高效率

【场景4】这是一节高三复习专题课,内容为“有关细菌病毒的热点问题的复习”,课前先用多媒体抛出有关“非典”“禽流感”等相关信息八则,对这些信息没深入分析,只是说这些都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有关,接着复习细菌、病毒的结构、代谢类型、增殖方式等知识点。大大小小复习的知识点共21点,其中幻灯片用了30张左右,用来展示问题、回答问题、利用图表帮助分析问题、对知识进行对比归纳总结。

【反思】初看这节课,似乎很符合高三年级生物复习课特点,增加信息量,拓宽知识面,提高课堂的容纳量,加快教学节奏,但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先看对信息的处理上,本节只是一味地增大信息,在提供一些信息后,只让学生阅读完这些事例,简单说明都与细菌病毒有关,引入复习知识点,对信息没有评价、分析、思考。在信息时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很重要。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以及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这节课提供了不少信息,或者说罗列很多事例,时间用在看材料,学生只是停留在接受信息层面,谈不上分析信息、处理信息,更没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根本达不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作用。

4 多媒体模拟实验不能完全替代动手实验

【场景5】高一年级的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不少教师利用多媒体模拟整个实验步骤、实验的现象。特别是质壁分离及复原的过程,用多媒体准确形象体现细胞失水过程,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的动态过程,复原过程也是如此。整个过程比实际实验更清晰、完美。

【反思】现代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可以把学科实验中一些原本由于时间、空间限制难以操作、难以观察的抽象的微观或危险的生命活动过程模拟出来,把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课堂教学。然而,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模拟的实验如何真实、科学,都不能解决一切,更不能越俎代庖。

1)只通过模拟的实验,学生失去动手的机会,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无法提高。

2)模拟实验步骤完全按教师的思路进行,实验的结果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结果。如果亲自动手去操作,实验中可能出现一些特殊的现象,这是激发学生去观察、分析、处理、探究的良好契机,是培养学生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种主要手段。

3)生物课的趣味性,实验是一个主要原因。许多学生喜欢生物课的原因是因为生物可以经常做实验。如果用课件来替代实验,其趣味性将大大减弱。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科学需要用事实说话。要让学生懂得通过实验来验证或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以上这些都是多媒体无法取代实验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基础地位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