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3 11:03:42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微课;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微课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以微课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能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增强沟通,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1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药物制剂技术是高职药学专业、药品生产专业都必须要学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药剂学理论指导下研究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的一门学科。本门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分散,内容枯燥乏味,但实践应用性较强,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采用“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1偏重理论教学,学生积极性不高

我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总学时108学时,理论课54学时,实训课54学时,根据前期课改已将课程设置为12个项目,59个任务,近千个知识点。课程知识体系复杂,诸多理论和定义晦涩难懂,加上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导致他们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求知欲望,给平时的教学带来很多困难。

1.2信息化发展滞后,教学模式不够先进

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虽然也利用了诸如启发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手段,但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较少,教学模式和手段不够先进。

1.3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脱节,缺乏联系

我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理论教学中简化了教师的讲授过程,实践教学中具体剂型制备流程较长,剂型种类繁多,且实训设备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很多学生因为理论知识欠缺、操作不熟练导致药物制剂制备失败,知识和技能学习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微课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针对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现状,为使其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将微课引入课程改革[1]。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微课主要应用于云端学习、课堂教学、实训指导、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等方面。

2.1微课在云端学习中的应用

信息化时代,教育目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发展能力。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满足不同学生课程知识学习的需求,通过云端丰富的教学和课程资源,结合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按需学习,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根据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特点,我们调研药物制剂技术各个技能考核点,组织教研室教师讨论分析,确定适合互动教学的微课制作方案。教师再根据方案拍摄微课视频,清晰明确地展现药物制剂各种剂型的制备流程,并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上传至教师的云端空间,学生可以通过云端自主下载观看学习。课堂学习前,教师可以在云端建立讨论组,学生将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在讨论组中提出来,既可以由组内学生互相讨论,也可以由教师负责解答。比如在学习阿托品的制备时,学生可能对等量递增法的概念和特点不理解,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会主动提出等量递增法与打底套色法的区别是什么等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灵活自主的移动化云端学习体验中,实现了跨越时空限制的移动学习、自主学习,更因为微课的主题明确、内容聚焦、终端多样化的特点,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学习、泛在学习。

2.2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既可以作为视频文件,也可以加工嵌入教学课件中,指导课堂教学,在备课、课堂讲授、课外辅导中得到应用。在备课阶段,教师将药物制剂技术中各类剂型按技能抽考点分别制作成讲授型微课视频,比如技能抽考点“胶囊剂的装量差异检查”,学生在课前可以预习胶囊剂的特点、分类和制备流程,重点和难点在于胶囊剂的装量差异和片剂的重量差异是有区别的,使学习有针对性。在课堂讲授阶段,在新课导入和重难点教授时,根据技能考点将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设计成相应问题和情景,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比如基础模块的技能考点“进入洁净区的洗手消毒”,微课中可以利用洗手的调查结论入手,即“80%的人洗手洗不干净”这一结论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将“七步洗手法”循序渐进地展现给大家,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在课外辅导阶段,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典型问题开设专题讨论,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查找资料、反思总结,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3微课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药物制剂技术的实训教学占整个课程教学的很大比例,也是这门课程的关键部分。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欠缺,对药厂制药设备又相对陌生,因此很难掌握药物剂型的制备流程和设备操作规程。利用微课可以方便学生课前课后学习实训操作原理、步骤和操作规程。比如我们在制作技能考点“空白片的制备”微课时,通过引入复方阿司匹林片的处方,介绍了复方阿司匹林片的处方设计,特别是阿司匹林的不稳定性,帮助学生理解片剂的制备流程和注意事项。在制作技能考点“旋转式压片机冲模的拆卸”微课时,利用国内广泛使用的ZB35-B压片机作为实训设备,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药厂实际设备,有效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4微课在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中的应用

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微课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对专业教师来说,也能促进其教学研究、业务水平的提升。专业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需要团队分工合作,这本身也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由于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知识日新月异,专业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保证自己可以胜任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比如笔者连续参加湖南省首届、第二届微课比赛,通过团队合作、微课制作和教学实践,分别获得了两次二等奖,达到了与省内外其他教师进行教学方法交流的目的,与同行互相学习,不断积累,不断进步。

3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实践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药物制剂技术》教材的设计和开发,必须做到知识技能点紧扣实践、重点难点突出,而且要迅速抓住要点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以一种主动的学习态度投入学习中[2]。“互联网+”教育是信息化技术和传统教育的深度融合。微课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教学资源,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网络平台,实现了移动和泛在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教学促进每一位专业教师的素质发展,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对于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云坤,罗翀.浅谈微课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4(25):186-187.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物理化学 药剂学 教学改革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31-02

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我校开设该课程的学期为大二下学期,它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尤其和药物制剂学联系甚为紧密,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就必须结合药学专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并进行适当的课程整合。

1 物理化学与药剂学联系紧密

物理化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物化难记、抽象、难学、难于掌握和理解。调查发现学生觉得难学、枯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在教学的过程中,物理化学教学中缺乏与药学知识的密切结合,学生在学习物化知识后不能学以致用,因此,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兴趣。实际上物理化学中涉及的很多知识点,都与药学专业的很多专业课有着紧密的联系。药剂学是所有药学类高校都设置的重要学科。在药剂学科研方面,药物有效期测定、新剂型的开发等所依据的基础理论必须以物理化学知识为前提,因此,物理化学是整个药物制剂学的重要基础,目前有很多物理药剂学教材几乎有接近半数的内容是关于物理化学的知识。因此,把物理化学知识纳入到药剂学学科中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这也体现了当今时代学科融合交叉的特点。

2 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如何使这门枯燥的课程变得有趣、生动,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物理化学与药剂学的融合是极为重要的。近年来我校一直尝试教学方法改革,在物理化学与药剂学这两门课中也尝试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PBL、TBL、双语教学等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改革中坚持以物理化学教材为基础,并结合药剂学教材以及大量文献资料,构建“发现探索问题―查阅文献资料―解决问题― 究其原因―得出结论―再发现问题……”的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结合物理化学和药剂学专业的实际情况作了如下尝试。

(1)教学资源整合。新编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新编教材:《药剂学综合实验》Ⅰ―物理药剂学实验;将药剂教研室和物理化学教研室教师,实验人员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强大的教学团队,实行集体备课,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由专业课教师对该门实验课进行理论导入,基础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实验室空间扩大,新增了大量设备,实现设备共享。

(2)课程内容整合。学生通常认为物理化学理论性强很抽象,主要是是由于热力定律贯穿于物理化学的各个部分,该部分内容如果理解不够透彻很难学好这门课程,而药物制剂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药剂学专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其他课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另外我院学生高等数学为考查课,学生学习不深,基础薄弱,也导致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和药剂学吃力,因此,不能以纯化学专业学生的标准来衡量药剂学专业的学生。所以基于学生的基础和专业我们必须要优化教学内容,授课时遵循如下原则:①对于较为基础的理论,采用讲授式,其中融入大量实例,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使得学生易于理解。②降低理论深度,着重讲解物理化学和药剂学衔接较多的内容,对于应用性较少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鼓励深入学习,做到因材施教,强调思维方法,针对药学专业特点,合理筛选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在讲授相平衡的时候开始从相律、单分组、完全互溶双液系统和部分互溶、完全不互溶的双液系统在到二组分固液系统以及三组分系统的相平衡[1]。这些知识点在药剂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采用教授启发式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该部分内容。实验课同样如此,为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物理化学和药剂学的实验课必须要进行融合。例如:物理物化中化学动力学[2]内容是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稳定性的理论基础。授课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室条件给学生出实验讲义上没有的动力学实验题目,再由学生独立进行资料的搜集、设计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做实验,得出结果后再次进行分析总结并写出实验报告。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为了使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学习更符合学习的规律,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分析探讨物理化学实验和药剂学两门课程将其中有着广泛和密切联系的内容融合到一起,具体内容见表1。

(3)制定新的考核方案。原来的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理论课的一部分满分20分,整合后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满分100分。考核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分值分配如下:预习报告5分,课堂实验操作20分,实验报告20分,英语专业词汇考核5分(随堂考口试),每个实验都按照该标准进行,最后取平均分做为平时成绩;期末考核分两部分其一是操作,学生当场抽签确定自己的考核内容,40分,这样学生会把这门课程系统的复习,便于总体掌握两个学科的关联,其二写一个该课程的心得体会或者某一个实验的小论文或者PPT:10分(例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测定实验做完以后,写一个关于表面活性剂的小论文或者将小论成PPT)。

3 整合后效果

整合后物理药剂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使学生将物理化学知识与药剂学知识紧密联系到一起,使得物理化学课程真正的对药学专业学生起到指导作用,对于一些很多综合性问题,学生要课下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因此对学生的查阅文献及对有用资源分析整理的能力也有一定提高。经过两个学期教学方法改革,我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改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加强物理化学和药学融合的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物理化学教师与药剂学教师共同的教学宗旨,为达到这一目的,任课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此外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和研究所的药学研究人员及药厂工作人员交流,时刻关注药学和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沿,为物理化学和药剂学两门学科能更好的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 校企联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一系列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我国医药工业将进入世界经济体系,直接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对药物制剂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知识的制剂类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发展的要求。医药生产企业需要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知识,又懂得现代制药工程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一、药物制剂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

从近几年产业对药物制剂专业的人才需求来看,优秀的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短缺,产业急需大量有实践经验和开发能力的应用型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医药制造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扩大了疑难病症的研究领域,为寻找医治危及人类疾病的药物和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医药产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对药物制剂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知识的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发展的要求。医药生产企业需要高校药物制剂专业培养既精通制剂工艺,又擅长制药设备的制造与维修的复合型人才。现有的教学内容难以符合药物制剂专业为制药业、药品流通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目前,我国高校所设药物制剂专业大都偏向于理论知识的灌输,与实际应用存在严重脱节现象。我国医药企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其中生产一线高级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医药生产企业的制药设备现代化程度高与药物制剂专业实验室实验制剂设备陈旧之间的矛盾;由于部分专业教师缺乏企业相关工作经验与实践性很强的药物制剂专业不相适应,传统的药物制剂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已不能适应社会对药物制剂人才的需求。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在质量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药物制剂专业课程设置脱离行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与企业交流探讨不够;(2)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育问题突出,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不多,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3)师资建设跟不上教学需求。教师更新知识的速度跟不上产业的发展,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引导学生创新思考的能力;(4)学校与企业结合不够,学生到企业实习困难,难以获得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及工作经验。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培养合格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对药物制剂实践教学形式与内容进行改革研究并付诸实践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校企联合培养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必要性

1.校企联合办学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药物制剂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提高我国药物研发与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工程技术水平,增强我国制药工业实力,赶超发达国家制药工业水平是高等教育药学院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各应用领域的技术突飞猛进,与高校的不符合社会的实际应用,内容陈旧的理论教育矛盾渐现突出,大量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大量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高等教育与企业结合、与市场经济结合是必然的选择,高等教育与社会实际生产的再次结合,不再是形而上学,而是有机的结合,不是人为的结合,而是“自愿的”、水到渠成、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结合。高校的出路就要自然而然地选择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适应社会,面向社会,面向应用与企业联合。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剧了市场竞争,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否具有创新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社会对人才选择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就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高校努力探索的课题。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培养创新应用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2.校企联合培养是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药物制剂是研究药物的制剂设计、制备理论、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与药品实际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对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多年来,药物制剂实践教学一直沿袭传统形式。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学生主要完成一些基础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进行检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基本上是“照方抓药”,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过程死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无法融教、学、做于一体,也无从体现工学结合,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起不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培养合格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对药物制剂实践教学形式与内容进行改革研究与相关企业联合共同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3.校企联合培养是增强高校办学能力,提升办学水平的需要。学生的质量代表着一所高校的办学能力,只有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将有负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固有的职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只有适应社会需求,创新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积极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创造条件,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是大学生面对竞争的必然选择。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高校联合企业的能力,反映了其办学能力的大小;增强办学能力,提升办学水平,就必须增强其联合企业的能力。通过产学合作教育,校企之间开辟了信息沟通、交流的渠道。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如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践教学的实施等,最大限度地确保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质量与企业要求的一致性。校企联合培养是增强高校办学能力的需要。

三、校企联合办学相关问题的探讨与实践

1.建立校企联合办学的课程体系。在联合办学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专业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进行改革;在满足教育部制定的药物制剂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校企合作原则。将企业需求纳入培养计划,即将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岗位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内容作为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根据企业需求修订公共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根据在企业实习的计划和要求改革和更新课程内容,同时根据企业特点设置新的课程和人才知识结构特色,形成一个基础扎实、知识新颖、结构合理、理论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有特色的性的新课程体系。以校企共享资源为平台构建药学结合模块化创新课程体系,利用学校强势专业和人力资源优势,借助于企业的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经验,产教联姻,形成“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企业促专业”紧密合作的经济实体。

2.企业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全程实施。校企双方通过对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建设研究,确立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性质与内涵,人才培养计划,探索校企联合培养药物制剂专业应用人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教育新模式,探索出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药物制剂技术人才的方法与途径,解决专业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创新能力的需求及教育部专业培养目标,研究制定药物制剂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双方共同执行新的教学计划、技术培训计划和实习计划,研究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规划,合理优化课程设置和实习教学体系。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全程实施。

3.校企联合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为建立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药物制剂专业学科,培养了一支既懂药学知识又具有扎实制剂技术知识的师资队伍为适应跨越式发展和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支既具有应用性人才培养能力,又具有产学研合作能力的应用性教师队伍,以学校师资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依托,组建服务于企业、学校的“产教结合”教学科研团队。学校“双师”优势与校企产品开发相结合,全方位推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学校要构建教师的教学业绩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研产结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激发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所教课程,针对性的选择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校企合作的效果,鼓励教师主动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将参与企业实践的成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和年度考核的评价内容之一。制定相关的合作章程,签订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学校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优选权、保证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学历和业务进修给予支持:企业保证给予学校技术、设备、人员上的支持,保证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保证提供学生实习,就业的机会。制定相关章程,签订协议,形成契约机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共同育人”目标的实施。校企合作是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总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资源最优化配备极具现实意义的方式,而要走出校企联合目前的困境,就必须坚持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相结合、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品质培养相结合、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多方调研,科学定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方共赢,为社会发展培养多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康敏,刘光明.校企合作有利于人才的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7(2)

[2]刘霁堂,陈丽莉.高校与企业合作技术创新模式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7(6)

[3]马廷奇,杨元妍.以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J ].现代教育科学.2007(3)

[4]罗文华,邱家学,林英战.GMP实训模拟系统[J].药学教育.2007:23(6)

[5]张永敬.加强医药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高质量医药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

[6]张炳生,陈志刚,王正洪.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6(1)

[7]雷庆,赵闵.高等工程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7~15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微课;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微课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以微课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能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增强沟通,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1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药物制剂技术是高职药学专业、药品生产专业都必须要学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药剂学理论指导下研究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的一门学科。本门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分散,内容枯燥乏味,但实践应用性较强,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采用“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1偏重理论教学,学生积极性不高

我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总学时108学时,理论课54学时,实训课54学时,根据前期课改已将课程设置为12个项目,59个任务,近千个知识点。课程知识体系复杂,诸多理论和定义晦涩难懂,加上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导致他们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求知欲望,给平时的教学带来很多困难。

1.2信息化发展滞后,教学模式不够先进

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虽然也利用了诸如启发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手段,但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较少,教学模式和手段不够先进。

1.3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脱节,缺乏联系

我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理论教学中简化了教师的讲授过程,实践教学中具体剂型制备流程较长,剂型种类繁多,且实训设备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很多学生因为理论知识欠缺、操作不熟练导致药物制剂制备失败,知识和技能学习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微课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针对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现状,为使其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将微课引入课程改革[1]。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微课主要应用于云端学习、课堂教学、实训指导、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等方面。

2.1微课在云端学习中的应用

信息化时代,教育目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发展能力。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满足不同学生课程知识学习的需求,通过云端丰富的教学和课程资源,结合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按需学习,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根据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特点,我们调研药物制剂技术各个技能考核点,组织教研室教师讨论分析,确定适合互动教学的微课制作方案。教师再根据方案拍摄微课视频,清晰明确地展现药物制剂各种剂型的制备流程,并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上传至教师的云端空间,学生可以通过云端自主下载观看学习。课堂学习前,教师可以在云端建立讨论组,学生将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在讨论组中提出来,既可以由组内学生互相讨论,也可以由教师负责解答。比如在学习阿托品的制备时,学生可能对等量递增法的概念和特点不理解,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会主动提出等量递增法与打底套色法的区别是什么等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灵活自主的移动化云端学习体验中,实现了跨越时空限制的移动学习、自主学习,更因为微课的主题明确、内容聚焦、终端多样化的特点,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学习、泛在学习。

2.2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既可以作为视频文件,也可以加工嵌入教学课件中,指导课堂教学,在备课、课堂讲授、课外辅导中得到应用。在备课阶段,教师将药物制剂技术中各类剂型按技能抽考点分别制作成讲授型微课视频,比如技能抽考点“胶囊剂的装量差异检查”,学生在课前可以预习胶囊剂的特点、分类和制备流程,重点和难点在于胶囊剂的装量差异和片剂的重量差异是有区别的,使学习有针对性。在课堂讲授阶段,在新课导入和重难点教授时,根据技能考点将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设计成相应问题和情景,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比如基础模块的技能考点“进入洁净区的洗手消毒”,微课中可以利用洗手的调查结论入手,即“80%的人洗手洗不干净”这一结论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将“七步洗手法”循序渐进地展现给大家,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在课外辅导阶段,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典型问题开设专题讨论,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查找资料、反思总结,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3微课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药物制剂技术的实训教学占整个课程教学的很大比例,也是这门课程的关键部分。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欠缺,对药厂制药设备又相对陌生,因此很难掌握药物剂型的制备流程和设备操作规程。利用微课可以方便学生课前课后学习实训操作原理、步骤和操作规程。比如我们在制作技能考点“空白片的制备”微课时,通过引入复方阿司匹林片的处方,介绍了复方阿司匹林片的处方设计,特别是阿司匹林的不稳定性,帮助学生理解片剂的制备流程和注意事项。在制作技能考点“旋转式压片机冲模的拆卸”微课时,利用国内广泛使用的ZB35-B压片机作为实训设备,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药厂实际设备,有效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4微课在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中的应用

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微课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对专业教师来说,也能促进其教学研究、业务水平的提升。专业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需要团队分工合作,这本身也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由于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知识日新月异,专业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保证自己可以胜任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比如笔者连续参加湖南省首届、第二届微课比赛,通过团队合作、微课制作和教学实践,分别获得了两次二等奖,达到了与省内外其他教师进行教学方法交流的目的,与同行互相学习,不断积累,不断进步。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课程体系改革 中医类院校

【基金项目】贵州省2010年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黔教高发【2010】242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44-02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我校四年制药物制剂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包括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和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两部分内容。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药物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治疗作用。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方法,定量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即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释这些数据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的科学[1]。通过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分析候选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可为以后的临床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实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基于本校是高等中医类本科院校,要突出中医药特色,结合近几年来我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教研组总结与分析了课程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1.课程任务

基于我校是高等中医类本科院校,药物制剂专业培养的是具备中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因此,本教研组确定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研究方法,为今后从事药物质量评价、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或新药研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教学内容

我校于2008年才在本科生中开设该门课程,由于学时较少,由开设之处的54学时变成36学时,而且受总学时数的制约,尚未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因此,本教研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并初步编写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生物药荆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大纲、实验讲义。

2.1调整理论课内容

专业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四年制药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将生物药剂学中影响药物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因素的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中口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重点讲述;药物动力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隔室模型、临床给药方案设计及药物动力学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重点讲述单室模型中药动学参数的计算以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将其他内容作为自学内容或简单介绍,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生物药剂学部分与药剂学、新药研制与进展课程紧密衔接,简化重复部分,重点讲解制剂处方设计、制备工艺优化的原则,并引用一些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研究的最新报道,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某些中药剂型的制备工艺、辅料选用、作用机理认识更加清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开放性实验增设实验教学,并用科研成果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具备合理设计制剂处方、科学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科学制订给药方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从事制剂研究和应用工作奠定基础。实验课是巩固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在许多大中专院校已开设,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校受总学时数的制约,未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对是否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已在2007级药物制剂专业进行问卷调查,82%的学生认为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很有必要。因此,本教研组将符合教学规律的本校教师的一些比较适合的科研成果,列入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开放性实验中去,在2010级药物制剂专业进行了探索,通过开放性实验的形式,初步建立并探索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如开设了芍药甘草汤灌胃后小鼠体内芍药苷的血药浓度测定实验,三中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测定实验等一系列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开放性实验。

3.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填鸭式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挫败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积极推广先进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设置悬念等教学法,增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多提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针对性的去思考,同时在某些章节让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在老师引导下开展讨论,这些使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1加强相关课程内容间的联系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多学科的集合体,知识面较广,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荆学以及数学等部分教学内容。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针对课程要求引导学生复习相关学科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对现学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口服药物的吸收”一章中的内容“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时,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解剖生理学与药理学的相关内容;结合中药药剂学中软膏剂与栓剂的知识,讲解“非口服药物的吸收”一章中“皮肤给药”与“直肠给药”的教学内容。

3.2增加实例教学内容,充分运用观代化教学手段

生物药剂学部分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以讲解为主,学生感觉难度较大,难以理解。为此,应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实例教学内容,如在讲解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影响因素时,适当引入药理学中所学具体药物的体内过程与使用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如在讲解体外溶出度研究时,引入研究实例三中盐酸小檗碱体外溶出度研究等。同时下载一些相关的具有中药特色的硕博论文,把所讲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加深记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靠老师口授以及黑板、粉笔和挂图、幻灯等,难以使学生从不同侧面和角度,真实、立体、直观地认识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行为。而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动画模拟现实的能力,使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原理、真实的实验过程等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把握概念、原理的实质,从而使生物药剂学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4.改革考核方式

摒弃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考核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历次作业、分章小测试、课题表现等纳入最终成绩评定,确定学生的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教研组认为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改革后比较适合中医类院校药物制剂专业的教学,但也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如未开设实验课程,仅靠开放性实验难以满足本门课程更深入的学习,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的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逐步建立成熟的实验教学,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同时推动我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 教学方法 图解法

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大众化,给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更多人有机会接受本科教育,但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在就业中遭遇尴尬。在探索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同时,学者们提出了“绿色人才培养模式”。所谓绿色人才学术界基本都认同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替代词,即立足长远、全面发展,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应用[1]-[4]。结合作者所属专业――制药工程专业考虑,绿色人才培养不失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要培养出厚基础、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宽口径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5][6],作为大学绿色人才培养主要方式之一的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物药剂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是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制药工程专业的限选课,该课程内容理论内容多、概念抽象,对学生造成学习和理解困难。要对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此提高绿色人才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绿色专业素养。

一、有效整合教材内容体系,增强教学思维逻辑感

生物药剂学课程教学的教材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刘建平主编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制药工程专业的生物药剂学限选课学时多32学时左右,在紧扣教学大纲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必须有效整合教材内容体系,增强内容衔接的逻辑性,采用绿色教学方法,即以合理的教学思维安排教学内容,而非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生物药剂学着重研究内容之一是影响体内过程的因素,针对影响因素进行的制剂设计。教材在”口服药物的吸收”、“药物分布”、“药物代谢中”等章节的安排上基本是首先介绍各过程的影响因素,其次是适合各体内过程的制剂设计的分节介绍。教学中,为有效利用有限的学时和增强讲课的逻辑性,笔者在各体内过程的讲解中强化因果关系,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以“口服药物吸收”为例,讲解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之一生理因素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直接把针对生理因素影响吸收过程的制剂设计方法BCS分类系统及典型应用例子介绍给学生。运用此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意义即“设计合理的剂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的理解,并适时地向学生渗透了制药工程专业思想和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社会任务,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能力,这就是所谓的绿色专业素养。可见课堂教学奥妙神奇,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布置学生专题制作演讲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的目的是尽量让学生做到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不仅要求学生记住相关理论,掌握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握在理论和知识背后所渗透的思想[7]。在生物药剂学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上布置一些学科领域范围内的参考题目,如生物药剂学的发展简史或专业趣事等专题或由学生自选主题,课后由学生分组进行查阅资料,并制作成PowerPoint文件,各组选取同学进行课堂5分钟的讲演,并由学生选取的5~10位学生代表和教师进行现场打分,作为期末成绩计算的考核项目。此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首先以分组进行的专题查阅和讨论方式增强了团结协作能力,其次以自主的文献查阅和总结方法提高和拓展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而且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因为学生专题制作中确实为教师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好的素材。

三、图解教学法

生物药剂学课程是一门结合药理学、药剂学、生理学的交叉学科,涉及知识面较广,一些学生感觉理解难度大,产生厌学心理,尤其是一些概念较抽象,硬性的讲解不但不会达到授课目的,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解教学方法,将空洞的语言表述转化成直观图,会达到令人意外的效果。如在讲述“表观分布容积”概念和意义时,笔者将药物分布的几种情况以实例做成了柱形图,如下图。图解与实例的结合很好地说明了表观分布容积的概念和意义。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过程之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绿色人才培养过程中值得探索的途径。《生物药剂学》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其教学效果对人才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在教学方法上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有效地整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思维的逻辑性;合理布置学生专题制作演讲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运用图文并茂的直观图解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图 表观分布容积意义图解法

参考文献:

[1]王学东.利用分层教学培养绿色人才.考试(教研),2011,7:10.

[2]崔亮,马增强.知识经济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77-80

[3]赵国霞,李山东.高校绿色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探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5:16-17.

[4]王亚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绿色系统模式.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102-104.

[5]李华,梁政勇,胡国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制药工程技术人才.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2:42-43.

[6]燕方龙,赵琳静,任新锋,等.地方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化工高等教育,2009,5:29-32.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范文7

Abstract: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environment teaching staff is the key factors of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ity. The using and manufactureing situ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harmacy and pharmaceutical factory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been surveyed in order to consistent teaching content to enterprise post. The teaching content training resources and teaching staff also have been adjusted and optimized according tothe mainl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duct of Jiangsu province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of major co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reform.

关键词: 中药专业;理实一体化;研究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ity;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212-02

0引言

近年来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中药产业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工艺设备更新和管理方式不断改进,对中药职业技术人员的规格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药专业作为培养在中药生产、经营、使用、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必须对江苏省的中药产业进行调研,并在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与当前中药产业对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才能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

1中药专业的教学现状

1.1 讲述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近年来由于高校连续扩招,“普高热”持续升温,初中生人数减少,各职业类院校出现了学生生源锐减质量下降现象。讲授一直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缺乏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探索。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僵化,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言。教学模式存在着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互不相干、互相割裂、自成体系等矛盾。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二者截然分开,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及时转化为技能,不能学以致用。在理论教学时,教师多用简单的挂图、多媒体图片对学生进行讲解,缺乏操作展示,学生往往对所讲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学起来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差。在进行集中技能训练时,一方面由于时间上的滞后性,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忘记较多,另一方面由于课时和师资的限制,最终导致技能训练效果差。

1.2 中药专业实验实训资源缺乏系统性整合,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中药专业显微实验室设备陈旧,操作台老化,空间狭小;中药专业高级工所要求的400种中药材尚无统一的确定依据,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实物进行认知学习;标本室标本老化,不系统,陈列混乱;中药鉴定技术实训室缺乏,严重制约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一体化”教学是高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实现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它既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一体化,也要教室与工作岗位一体化、实习指导教师与理论教师一体化。因此,加强对江苏省中药产业的调研,合理整合现有实验、实训资源,科学规划好新校区的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制剂中心、中药饮片厂、中药房等实训场所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1.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成熟,教学目标不规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和实验指导教师身份的分化,造成两位老师产生教学依赖现象,理论教师认为理论讲不了的由实习解决,实验教师却只负责操作训练,导致教学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另外中药专业教师课程分化明显,教师往往只重视所承担课程的学习,缺乏其他课程的学习和技能,教中药学的教师不认识中药,教鉴定的对中药化学、制剂又不熟悉,这样更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体系的形成。

2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主要措施

2.1 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学校有针对性地在苏南、苏中、苏北选择10家医院的中药房进行调研,对各医院中药饮片使用情况进行排名和统计分析。10家医院的总计使用中药饮片为628种。统计中药的重复使用情况,10家均使用的有373种。我们在基础技能形成阶段统将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品种统一为422种,将中药材品种目录按照根及根茎类、茎木树脂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草类、菌藻类、动物类、矿物类等进行分类,并按照功效排列,并确保在在专业技能形成阶段统所学习的制剂均为江苏省各制药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主成分均包含在422种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之中,进而统一了中药专业核心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品种。以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中药制剂技术等核心课程为突破口,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研究。结合当前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学制优势和学生的特点,从课程标准、教学方案、教材、教学资源、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开展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教学改革和优化。编制与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校本教材。紧扣中药专业相关岗位技能要求的实际和中药现代化生产的前沿;删除了原有教材中与就业岗位关系不密切,或已遭淘汰的内容;增加有助于提高当前中药专业学生中药化学综合技能的项目内容。在中药方剂、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药用植物知识等课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开展多种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可喜成果。培养的学生在各种技能大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2 整合和优化实验实训资源学校组织教师利用暑假分别到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考察,为我校实验实训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和新校区标本室建设收集资料,并积极听取同行的建议。本课题选择我校实验实训资源相对薄弱的中药鉴定实训室进行理实一体化改造。在学校教学用房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把整个图书馆五楼的空间腾出来,投入20余万元资金,进行改造。建成了目前实训室、标本室、教室一体化的中药鉴别实训室。学生学习、实训的环境大为改善。学生在用中药标本、药用植物图片、中医药文化橱窗营造的一体化教学环境中学习中药鉴定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医药文化。我们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同时,结合中药专业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用中药饮片和药用植物标本进行工艺品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同行和媒体关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由“做中学,学中做”到“做中创,学中乐”。

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开展“一馆多能”的中药标本馆研究与实践。按照建设的功能定位和总体要求,结合调研参观国内相关院校中药标本馆的成功经验,将我校中药标本馆建设在新校区图文信息楼六楼,建筑面积2133平方米。定位为对教学、科研、科普和交流发挥重要作用,教学、实训同步进行的一馆多能实训区域。道地药材标本区含全国、江苏及连云港药材分布介绍图;墙面有标本制作流程图等。陈列标本含腊叶与浸泡标本区、中药材标本区、中药饮片标本区、方药与中成药标本区、中医药文化展示区、中药数字化展示区等。发挥教学功能培养学生技能;构建科研平台促进教师提升;提供普及基地弘扬中医药文化;开辟交流窗口扩大社会影响。

2.3 从新教师开,抓一体化教师培养我校每年对新引进教师都有在教学、教法、科研等方面系统化的培训,我们课题组在充分分析全校专业教师年龄、职级、专业背等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药专业年轻教师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凡是新引进教师都要同学生一起参加高级工的考核。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要求中药炮制、中药鉴定、药用植物等任课教师参加中药炮制与配置工、中药调剂员的高级工鉴定,而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中药制剂技术的教师参加中药制剂工和化学检验工的高级工鉴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教师动手能力差和专业面窄的不足。

2.4 针对不同课程开展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在整个中药专业的各核心课程开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研究,革新学生课业的方式和内容,采取完成方案设计、进行小组专题实验、组织专题实验答辩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培养。采用日常考察法、笔试口试结合法、方案设计考核法以及专题实验考核法以及行业专家参与学生考工考级等多种评途径相结合的方式,从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分析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辨能力、职业素养等多个维度全方位、立体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讨论

3.1 教学内容是实施中药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一体化教学内容要求教学内容与产品对接,在核心课程中统一中药品种。中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是中药调剂岗位和中药制剂生产岗位。无论是在调剂岗位还是制剂岗位,学生所面对的都是中药产品。调剂岗位是在医院或者药房调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而制剂岗位是在药厂的车间里生产中药。中药专业的核心课程无不与中药的生产、加工、销售、使用有关。中药产品是贯穿中药专业核心课程的主线。本研究对江苏省现有中药品种的调研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中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422种中药材及饮片、25种剂型,824种中成药对中药专业的教学内容整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学校专业设置的变化,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还将有所变化。

3.2 教学环境是实施中药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一体化教学内容要求教学环境与岗位车间对接,在教学环境引入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中药专业的一体化教学环境主要有药用植物园、中药饮片厂、制剂中心、中医药博物馆组成。中药饮片厂、制剂中心在空间布局、设备摆放、管理制度等要与药品生产企业相一致。营造药品生产企业的环境和文化。而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等实训资源在既要在展示内容上要与江苏省的医药产业相对接。同时还具有教学、科研、科普、科技服务等多种功能。本研究仅是对新校区的实验实训资源进行了规划和准备,如何发挥新校区一体化实训环境的多功能作用,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业文化,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3.3 师资是实施中药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灵魂一体化师资要求教师与车间主任对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近年来,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用人机制也非常灵活。从制药企业引进了一部分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这些人在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中带来了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一大批青年教师走上了教学岗位。但是多数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都不成熟,因此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创造更多的深造机会[1][2]。采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高学历教师的引进力度。

参考文献: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药剂 中职 仿真教学 仿真软件

笔者根据药厂、医院药房实习工作及中职教学的经验,从专业理论课以及技能实训课对仿真教学促进中职校药剂专业教学建设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1对中职药剂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1专业理论课。中职卫校药剂传统专业理论课一般设有《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基础》《药剂学》等。笔者根据几年的中职卫校药剂专业理论教学发现,纯粹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模式存在以下缺点:

(1)学生多为初中生,只学习了义务教育方面的数、理、化基础知识,且化学基础较差。

(2)药剂专业理论课中的生产设备与质检设备图为平面图,不能直观地反映出设备的立体形态,需要有丰富空间想象力才能理解图例,这就给授课教师和听课学生无形中增加了交流的难度。

(3)由于缺乏设备实物和教学模型,教师凭自己的理解授课,学生凭自己的理解听课,这就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1.2技能实训课。中职卫校药剂专业技能实训课的设置应使学生掌握药品生产、质量检验及调剂的基础知识;基本制药设备的操作规程;常用药检的理化性质鉴定操作以及质量检验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各种药品生产及质检仪器的操作原理、维护技巧与调试方法等。

中职学校药剂传统专业理论课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面临了以下问题:

(1)药品生产、分析仪器设备正在向着高科技性、高精密性、操作个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它的价格由几千元、几万元到现在的几十万、上百万元。对于普通中职学校,由于受到教学开支的限制,配置数量极少,甚至无法配置。而原有落后的实验仪器和死板的实验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由于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原有的仪器设备相对较少,仪器数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实验教学只能采用传统的小组一起实验的模式,难以实现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实验的目的。

(3)由于条件受到限制,教师对新仪器、高档昂贵仪器的接触和使用的机会比较少,从而缺乏实践经验。很难要求他们能够给学生传授较多的操作知识和方法、仔细分析新仪器新方法的优劣、深入论述试验参数的理论影响和实际作用。

2药剂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笔者认为,要改变中职卫校药剂专业教学现状,可以采用仿真教学方法,促进中职卫校药剂专业化建设,具体方案如下:

2.1优化教学模式。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合并,实现一体化教学,要实现该目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1提高师资水平。能力本位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师资队伍既能准确传授课程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药剂专业教师除了熟悉多媒体授课方式,包括课件、视频、挂图等之外,还应具备运用仪器分析实验仿真专业软件、GMP仿真系统等仿真软件进行教学。此外,药剂专业教师应经常外出培训,学习行业新发展及对人才的新要求。

2.1.2加强计算机软硬件建设。规划一体化教室,每间教室及每个实验室配备投影仪及计算机,配备药剂仿真实训机房,每台计算机安装PDF、CAD、仪器分析实验仿真专业软件及GMP仿真系统等专业软件。

2.1.3整合药剂专业课程。重新规划和编写药剂专业教学课程计划,以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引领教学,增加专业课程,删减文化基础课程,合并专业基础课程。

2.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培养在生产、经营和服务第一线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加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技能实训条件是适应新形势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中职教学改革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

2.2.1药品生产实训。药品生产实训应参照GMP要求配有仿真固体制剂生产线与液体制剂生产线,建设固体制剂仿真车间、液体制剂仿真车间以及原料准备仿真车间,仿真车间应配备以下设备,如混合搅拌机、压片机、包衣机、胶囊填充剂、摇摆颗粒机、铝塑泡罩包装机、安瓿拉丝灌封机等。使学生在仿真生产线上进行实训操作,从而熟悉药品的生产过程以及GMP的要求。

2.2.2药品质验实训。药品质检实训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与《局颁药品标准》建设仿真药品中心检验室,包括原材料检验、中间体检验及成品检验等,应配备一般理化性质检验的各种仪器设备,以及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旋光度测定仪、阿贝折射仪、溶出度测定仪、片剂四用仪、水分快速测定仪、注射剂微粒测定仪等等。使学生在仿真药品检验中,树立药品质量观念,掌握各种剂型药品的质量检验方法和原理。

2.2.3药品调剂实训。药品调剂实训应参照《药品管理法》与《处方管理办法》建设仿真模拟药房、仿真模拟药库,配备药品货架、药品调剂台、中药百子柜、戥称、算盘等设备。使学生通过实训练习,掌握处方的调配方法、药品的贮存要点、药品仓库的管理原则,学会开展药学咨询工作。

2.2.4仿真软件实训。引入仿真软件如仪器分析实验仿真专业软件、GMP仿真系统等,在药剂仿真实训机房内,学生一人一机通过实训软件反复练习实训内容,在不耗费材料和不耗损器材的前提上,熟练掌握了药品生产设备、药品检验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在这基础上,学生再进行实际仪器的操作,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3加强校企合作。中职卫校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从培养目标设定到教学的实施都充分融合用人单位要求和教育元素。学校在向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必须主动请求用人单位包括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医疗机构的支持和参与,企业要想得到实用型人才也必须主动关注和参与中职教育,向中职学校提出培养要求并进行教学指导与合作。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范文9

2、护理学,该专业毕业生过去多在医院内工作,现在,由于社会需求的扩大,护士工作范围已由医院扩大到家庭、社会、城市、乡村。护士除在各层医疗机构中服务外,也到幼儿园、老人院、工矿企业、机关团体,为健康人群.服务,进行预防保健工作。

3、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包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传播、文化娱乐等行业。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速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该领域的人才奇缺,这已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的瓶颈。

4、舞蹈学,舞蹈学。这里说的舞蹈学不是跳舞,而是以舞蹈为主的理论型专业,主要培养中外舞蹈史、舞蹈理论等知识,以及舞蹈教学或编舞的能力;未来可在文艺演出团体、艺术院校、大众事业单位等处从事舞蹈教师、舞蹈指导、艺术体操教练等工作。该专业毕业生有80%在学校从事舞蹈艺术教育工作,有18%在地市各级文化馆。

5、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科学,社会工作的体系已渐趋完善,国内大学该专业课程的设置也日趋完整。现实状况既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向社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好学校和专业可通过蝶变志愿查看。

6、学前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许多幼儿家长的共识。国办幼儿园越办越红火,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更是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一个幼儿入园收费三五万甚至七八万已经不是少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的幼儿一年的学费甚至超过了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