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药物分析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11-25 05:05:03

药物分析论文

药物分析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治疗前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出情况及其与短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关系。方法将60例初诊Graves病甲亢患者治疗前作为未治疗组(n=60),治疗后归为治疗组(n=10),40例非甲亢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40)。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血清ANCA及抗核抗体(ANA)。结果2例初诊未治疗甲亢患者ANCA-IIF阳性,10例治疗前ANCA阴性患者药物治疗6个月后及健康人群未检测出ANCA,患者与健康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血清ANA均阴性。结论ANCA与Craves病本身可能无关,以及短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能不诱发ANCA。

Thepreliminarystudyonrelationbetweenshort-termtreatmentbyanti-thyroiddrugandagainst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gens

XUHua,CHILian-xiang,WENXing-zhu,etal.DepartmentoftheFhirdSurgerythePeoplesHospitalofBao’anShenzhen,ShenzhenGuangdongProvicne5181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detectionofAgainst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gens(ANCA)beforeandaftertreatmentinpatientswithhyperthyroidism,andtherelationwithshort-termtreatmentbyanti-thyroiddrug.Methods60caseswithgravesdiseasebeforetreatmentwasuntreatedgroup(n=60),aftertreatingbyanti-thyroiddrugthese10caseswouldbeastreatmentgroup(n=10),40healthypeopleservedascontrolgroup(n=40).ANCAandANA(AntinuclearAntibody)weredetectedby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experiments.Results2caseswithgravesdiseasewhowerenewlydiagnosedwereANCA-IIF(+).ANCAhadnotbedetectedinboth40healthypeopleandthe10caseswhowereANCA-IIF(-)beforetreatingbyanti-thyroiddrugfor6months.ANAhadnotbedetectedinthese3groups.ConclusionANCAmayirrelevantwithgravesdisease,andshort-termtreatmentbyanti-thyroiddrugmaynotinduceANCA.

【Keywords】

Hyperthyroidism;Antibody;Antinuclear;Thyroidantagonists

国内外近10余年的报道提示抗甲状腺药物,尤其丙基硫氧嘧啶(PTU)可诱导产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并可导致自身免疫性血管炎[1,2]。后者虽然发生率极低,但若不予以重视将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他巴唑(MMI)是否诱发ANCA产生或促使ANCA阴转作用[3,4]?以及Graves病甲亢本身是否伴发ANCA[5,6]?结论不一。本研究对初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PTU或MMI)2~6个月进行观察,检测血清ANCA,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探讨ANCA与甲状腺疾病本身及抗甲状腺药物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内分泌科2005年6月至2005年12月初诊甲亢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除外患有其他可引起ANCA阳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等)的患者及合并严重感染或肿瘤的患者。将所有对象初诊未治疗时划为未治疗组(n=60),其中女43例,男17例,年龄12~54岁,平均(31.62±8.95)岁,再随机分配到PTU组(PTU治疗)与MMI组(MMI治疗),每组30例。因统计资料时抗甲亢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仅10例,均归治疗组(n=10)。50例不足6个月者,未纳入治疗组资料分析,继续随访所有研究对象2年,再进行资料分析。以本院2005年健康体检者40例(排除甲状腺疾病、风湿病及内分泌疾病,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内分泌疾病家族史)为对照组,女28例,男l2例,年龄20~65岁,平均(37.49±9.50)岁。

1.2方法于07:00时采非抗凝血5ml,室温静置30~60min,离心4000r/min,5min,取上层血清,-20℃以下冻存待测定各项指标。

1.2.1激素测定FT3、FT4、TSH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TPOA及TGA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测定。

1.2.2ANCA检测对所有血清标本用第1次ANCA国际工作会议制定的标准IIF方法进行ANCA检测。依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分为胞浆型(c-ANCA)、核周型(p-ANCA)及均质型(x-ANCA),添加猴肝细胞基质及人上皮细胞(Hp-2)区分P-ANCA与抗核抗体(ANA)。每次IIF检测同时用试剂盒内阳性和阴性样本进行阳性与阴性对照。

1.2.3随访每1~3个月检查FT3、FT4、TSH,血、尿常规,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于初诊时及药物治疗后6个月进行ANCA、ANA检测。

1.3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

2结果

各实验组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2/60)的初诊未治疗甲亢患者检测出ANCA(均为c-ANCA型),2例阳性患者因治疗时间不足6个月,尚未复查ANCA。10例治疗前ANCA阴性患者治疗后及甲状腺功能正常对照人群血清未检测出ANCA。初诊未治疗甲亢患者与健康人群(0/40,0.01%)ANC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血清ANA均阴性。TPOA及TGA分别在56.7%(34/60)的Graves病甲亢患者中检出,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

3讨论

自从1992年Stankus和Johnson[1]报道PTU诱发的表现为呼吸衰竭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高敏感性血管炎,以及1993年Dolman等[2]从PTU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发生小血管炎患者血清中检测出ANCA,国内外陆续报道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患者检出ANCA及发生相关小血管炎。所有报道均指出PTU治疗患者可检出ANCA,发生ANCA相关小血管炎。并因停用PTU后ANCA转阴或滴度下降[8],小血管炎的临床症状迅速缓解,推断ANCA检出与PTU有关,PTU是致病的重要原因。随后横断面临床对照研究均提示,PTU治疗患者ANCA阳性率明显高于MMI或其他方法治疗患者ANCA阳性率。前瞻性研究极少,仅有的研究亦提示:PTU可使ANCA转阳,无转阴作用[9],MMI使ANCA转阴作用明显大于转阳作用[10]。因相关研究少和研究样本小,以及缺乏MMI与PTU的前瞻性队列研究,PTU与MMI诱发ANCA有无差异目前尚缺乏前瞻性研究结论。横断面研究显示,ANCA多发生于长期药物治疗患者,尤其是治疗2年以上的患者,但亦有治疗时间仅数月(8个月)患者检测出ANCA。本研究因随访时间仅6个月,虽然无论PTU或MMI治疗患者均未检测出ANCA,以及无血管炎发生。尚不能定论抗甲状腺药物不诱发ANCA。正如国内外报道,可推断短期抗甲状腺药物诱发ANCA可能性较小。尚有待继续长期观察药物治疗对ANCA的影响。

目前横断面研究指出,初诊未治疗甲亢患者血清中亦可检测出ANCA,差异较大(0.0%~67.0%)。小样本研究结论不一,0.0%~67.0%[3,11]。大样本研究中,结论比较一致,0.0%~6.0%[5,9]。本研究ANCA阳性率为3.3%(2/60),与国内外大样本研究结论一致。可以推定初诊未治疗甲亢患者检测出ANCA可能性较小。各种研究结果差异较大除与有的研究样本量小有关外,可能与种族差异、实验检测水平、及试剂盒来源不一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提示ANCA与甲状腺疾病本身可能无关,短期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能不诱发ANCA。

参考文献

1SJStankus,NTJohnson.Propyhhiouracil-inducedhypersensitivityvasculitispresentingasrespiratoryfailure.Chest,1992,102:1595-1596.

2DolmanKM,GansRO,VervaatTJ,etal.Vasculitisand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utoantibodiesassociatedwithpropyhhiouraciltherapy.Lancet,1993,342:651-652.

3GumaM,SalinasI,ReverterJL,etal.Frequencyof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inGravesdiseasepatientstreatedwithmethimazole.TheJournalofClinicalEndocrinologyandMetabolism,2003,88(5):2141-2146.

4HoriY,ArizonoK,HaraS,etal.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utoantibody-positivecrescenticglomerulonephritisassociatedwiththiamazoletherapy.Nephron,1996,74(4):734-735.

5SlotMC,LinksTP,StegemanCA,etal.Occurrenceof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andassociatedvasculitisinpatientswithhyperthyroidismtreatedwithantithyroiddrugs:along-termfollow-upstudy.ArthritisRheum,2005,53(1):108-113.

6GumaM,SalinasI,ReverterJL,etal.Frequencyof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ingravesdiseasepatientsTreatedwithmethimazole.TheJournalofClinicalEndocrinologyandMetabolism,2003,88(5):2141-2146.

7WiikA.Delineationofastandardprocedurefor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detectionofANCA.APMIS,1989,6:12-13.

8TanemotoM,MiyakawaH,HanaiJ,etal.Myeloperoxidase-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positivecrescenticglomerulonephritiscomplicatingthecourseofGraves’disease:reportofthreeadultcases.AmericanJoumalofKidneyDiseases,1995,26:774-780.

9NohJY,AsariT,HamadaN,etal.Frequencyofappearanceofmyeloperoxidase-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MPO-ANCA)inGravesdiseasepatientstreatedwithpropylthiouracil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MPO-ANCAandclinicalmanifestations.ClinicalEndocrino1ogy(Oxf),2001,54(5):651-654.

药物分析论文范文2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药品费用控制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远远地超出了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的增长速度,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增长已成为大家所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药品费用是医疗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医疗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影响医疗费用急剧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医院的业务收入中有50%左右来源于药品,因而医疗费用的控制焦点之一就是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迅速增长。

控制药品费用迅速增长的关键是弄清楚药品费用上涨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造成药品费用迅速增长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合理因素即不可控因素,如人口增加和老龄化、疾病谱改变、慢性病增加、居民保健意识增加、药品成本提高等;二是不合理因素,如价格管理存在漏洞,医疗补偿机制不完善,以药养医、用药管理松懈,现行的医疗制度存在弊端和不合理用药等。

药品费用控制要从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即医院,付费方、需求方即病人等方面着手,重点是在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的基础上控制费用上涨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核心是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特需性。

目前国内外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如药物利用评价[1],药品价格控制,风险共担合同[2],制定基本医疗目录和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城镇职工医疗制度即费用共担[3],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这些方法对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一是它更多地考虑药品的价格,而忽视了药品的成本效果,因而其在控制药品费用短期上涨的同时,可能带来药品费用的长期上涨;二是它对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和需求方的控制带有一定的强迫性,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药物的经济学评价可弥补这一缺陷,它从药物的成本和治疗效果两个角度出发,综合评价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

一、药物经济学。

(一)定义: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是指药物治疗对卫生保健系统和人类社会所付出的成本和产生效果的描述和分析。具体地说,药物经济学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与其它方案,如手术治疗以及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如社会养老与家庭照顾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差别。药物经济学的服务对象包括医疗保健体系的所有参与者:政府管理部门、医疗提供单位、医疗保险公司、医生以及病人。药物经济学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

a

(二)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4种: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analysis,CMA),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和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CBA)。

1.最小成本分析:最小成本分析是在临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何种药物治疗,包括其它医疗干预方案的成本最小。它首先必须证明两个或多个药物治疗方案所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然后通过分析找出成本最小者。由于它要求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疗效、副作用、持续时间完全相同,应用范围较局限。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1lunwennet1net)2.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较为完备的综合经济评价形式之一,比较健康效果差别和成本差别,其结果以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比值表示。其特点是治疗结果不用货币单位来表示,而采用临床指标,如:抢救病人数、延长的生命年、治愈率等。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采用两种表示方法:(1)成本与效果比值法:成本与效果比值,即每产生一个效果所需的成本。(2)额外成本与额外效果比值法:是指如果给予一额外成本,是否能产生额外效果,成本效果分析虽然受到其效果单位的限制,不能进行不同临床效果之间的比较,但其结果易于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公众接受,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常用手段。

3.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是成本效果的发展,与成本效果有许多相似之处。从某种程度上讲,两者均用货币来衡量成本,并且测量结果也都采用临床指标作为最终结果的衡量参数。所不同的是成本—效果为一种单纯的生物指标,如延长寿命时间、增加体重、降低的血压数等。相反,成本效用分析中的结果却与质量密切相关,注意到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采用效用函数变化,即常用单位是生活质量调整年(qualityadjustedlifeyears,QALY),而非健康结果变化。可以进行不同疾病药物治疗措施的比较,是近年来受到推崇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然而,不同疾病影响病人生活的不同方面,通用的生活质量指标不能反映疾病的特殊性,因此,药物经济学研究界对于成本效用分析的合理性尚有争议。

4.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成本和结果均以货币单位测量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与成本效果分析所不同的是结果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它不仅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还具有普遍性,既可以比较不同药物对同一疾病的治疗效益,还可以进行不同疾病治疗措施间的比较,甚至疾病治疗与其它公共投资项目,例如公共教育投资的比较,适用于全面的卫生以及公共投资决策。然而,许多中、短期临床效果变化,例如患病率、死亡率、残疾状态难以用货币单位衡量,有关长期效果的数据资料很少或者很不全面,而且经济学家以外的临床医疗人员和公众很难接受以货币单位衡量的生命、健康的货币价值。所以,成本效益分析在卫生经济学以及药物经济学研究上的应用远远少于成本效果分析。

(三)实施步骤:药物经济学分析的实施需要10个步骤来完成:(1)明确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问题;(2)确立研究的观点;(3)治疗方案和结果的确立;(4)选择恰当的药物经济学方法;(5)结果的货币价值;(6)资源的区分;(7)确立结果事件的概率;(8)决策分析;(9)进行成本兑现或敏感性或增量成本分析;(10)结果表示。

必须明确药物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和研究观点。

药物经济学的观点可来自于社会、付费方、机构、部门、病人、任何或所有这些方的一个结合。其次,必须区分治疗方案和与它们相关的积极或消积的后果。选择药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将其治疗结果用货币价值来表示。药物获得成本与医疗成本包含在与临床效果直接相关的成本之中,也可来源于文献或者历史记载,也可以将其建立在合理的假设基础之上。

二、药物经济学研究在控制药品费用上涨方面的作用。

药物经济学不仅注重药物治疗的成本,同时也关注药物治疗的结果,因而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药物经济学的作用主要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指导新药的研制生产: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需求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质量。药品虽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但其仍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其需求同样的取决于药品的价值和质量(效果)。药品的成本效果(效益)越大,其需求量也越大。因此,对研制生产药品的厂商来说,必须尽可能研制生产出成本—效果好的药品,从而获取所需的利润。药品生产厂商可根据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作出是否生产某种药品或在遵循药品价格制定原则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药品的价格以提高药品的成本效果。

(二)用于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医疗用药报销范围:目前我国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主要是根据临床医疗需要来考虑的,即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济因素、价格因素考虑较少。该药物名录适用于全民,主要是指导和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基本医保医疗用药核销范围的药物遴选是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基础形成的。用药核销范围既考虑临床需要,又考虑经济等综合因素。其经济因素主要指药物的疗程价格,它没有考虑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其它费用,如检查化验费、住院费等;它也不考虑药物的成本—效果比或成本效益比,因而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目前国外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确定药品报销范围时,除了要求厂商提供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外,还要求厂商提供该药与国内治疗同样疾病的最常用药物或以适当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作为对照比较物的药物经济学结果,国家指导委员会将参考药物经济学的结果来作出是否给予报销的决定。

(三)帮助医院制订医院用药目录、规范医生用药: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开始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其基本思想是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降低医院的药品收入,使药品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一政策的推行,对医院的药品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医院尽可能使用疗效好、价格低的药物,即成本效果好的药物,将成本效果好的药物纳入医院的用药目录中,以便药物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医院将那些成本效果好的药物选进医院用药目录中。同时,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可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阻止不合理用药。

(四)确定药物的适用范围:任何药物都不是万能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对患某种疾病的某一人群有效的药物对另一人群不一定有效,其成本效果也是低的。例如,降胆固醇药物用于治疗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高胆固醇血症病人,是公认成本效果好的治疗措施,而用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则成本效果不佳。若将降胆固醇药物用于治疗许多没有危险因素的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则不但不能降低医疗费用,相反将引起医疗费用的上涨。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是特定人群特定疾病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因而其针对性较强,目的比较明确。

(五)帮助病人正确选择药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将逐步增强,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也将因此有所改变,不会纯粹是医疗服务的供方市场,尤其是药品服务,越来越多的病人将会自己到医药商店选择和购买药品。因此,病人对有关药品信息的需求将会增加,尤其是药品的价格、效果和成本效果。

病人希望得到成本效果比较好的药品,药物经济学研究可满足病人这方面的需求。

药物经济学可从多方面来控制药品费用的迅速上涨,在我国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给药物经济学在控制药品费用中的作用以一席之地。目前,我国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还刚刚起步,许多人对其还不了解,知之甚少,国家在制订《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没有完全考虑药品的药物经济学特性。因此从现在开始必须大力开展药物经济学的宣传和研究工作,并象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国家一样将药物经济学研究纳入有关的规定中,充分发挥药物经济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查仲玲1药物利用研究1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6,2:112.

药物分析论文范文3

有些利尿药会引起体内的离子钾丢失。它会引起虚弱、乏力、腿脚抽搐等症状。多吃一些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可以缓解钾的丢失,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把含有钾的溶剂或药片与利尿药一起服用来预防缺钾,像阿米洛利、氨苯蝶啶、螺内酯这几类药都具有保钾作用,它们可以自己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安体舒通一起使用。有些人在长期使用利尿剂之后也有可能得上痛风,但是这种不良反应不常见而且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利尿药也可以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控制饮食、合理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只要有医生合理的指导,血糖一般都不会升得太高,但也会有极个别的人出现减退的表现[1]。

2β-受体阻滞剂

醋丁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纳多洛尔、吲哚洛尔、普萘洛尔、噻吗洛尔会导致失眠、手脚发凉、乏力、抑郁、心率减慢还有哮喘样症状,也有可能引起减退。如果病人有糖尿病同时服用胰岛素,就应该对所出现的症状做密切检测。

3ACEI类药物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可以引起皮疹、味觉缺失、干咳等。少数情况下可以引起肾衰。

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这种药物偶尔可以引起头晕等症状。

5钙通道阻滞剂

地尔硫卓、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可以导致心悸、踝关节肿胀、便秘、头痛、头晕,总之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很大差异。

6α-受体阻滞剂

这些药物能够引起心率增快、头晕以及站立低血压。

7α、β联合受体阻滞剂

用此疗法的病人经常出现站立低血压。

8中枢激动剂

α-甲基多巴能使病人在起身站立时血压大幅度下降,如果血压降得太低则会使人有晕厥的感觉。同时也会出现困倦、滞缓、口干、发热、贫血等现象。男患者有时会出现减退。可乐定、胍那苄、胍法辛可以导致严重的口干、便秘或者困倦[2]。这些药物严禁快速停药,因为那样会导致血压快速上升并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9外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利舍平可以引起鼻不通气、腹泻、胃灼热,这些问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过改变用药剂量就可以解决。如果病人有失眠或抑郁倾向,这些药物就应该停用。胍那决尔、胍乙啶会导致一些人长期腹泻,如果患者接受长期治疗,这些症状会有所减轻。一般来说这些药物在病人站立时降压都过于强烈,以致于有些人会在早晨起床或突然站立时感到头重脚轻。如果病人出现上述反应,并且持续时间超过1~2min,坐下或躺下都不缓解的话,就应该减量或者停用一顿。同时有些药物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能使用,比如胍乙啶。服用这种药时要避开阳光和人群,因为在这些情况下会导致低血压。有些男患者还会出现减退[3]。

10血管扩张剂

肼屈嗪能够引起头痛、眼部周围水肿、心悸还有关节疼痛。一般来说这些症状都不太严重而且这种药很少单独使用。米诺地尔只用于那些顽固性高血压病人,它能导致水钠潴留和毛发增生。

【参考文献】

[1]陈文彬.临床药物治疗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8~109.

[2]高清芳.临床药师工作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35.

[3]顾振纶.心血管药理学新论(药理学新论丛书).军医出版社,2003:66~70.

药物分析论文范文4

[关键词] 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 R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126-02

《药物分析》(含中药制剂分析)是我国高校药学相关专业(包括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专业等)均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本校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精品课程。《药物分析》课程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不同于一般商品的药品具备强烈的质量控制观念,教会学生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明确的化学合成药物、天然药物、中药、生化药物及其各种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1-2],使学生能胜任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并能研究、探索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最佳最新方法。

2011年7月开始,广西教育厅启动了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教学研究项目,本校的制药工程专业和《药物分析》课程有幸被列为资助研究的专业及课程。借这个契机,本校对《药物分析》课程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考核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现将该教学改革的经验总结如下。

1 教学改革之前《药物分析》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1.1 重理论轻实验

《药物分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和实验教学两部分。但是,以前《药物分析》的理论教学偏重书本知识的讲授,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科性,与生产实际结合较少。另外,在最终成绩考核时,《药物分析》课程最终成绩的比例分配是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占30%,期末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70%,这也使学生偏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造成实验动手能力不够强的现象。

1.2 理论教学的内容存在滞后性,授课方式也比较呆板

《药物分析》的教科书都是以我国《药典》中的质量标准为基础,系统阐述各类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技术。我国《药典》是每5年更新一版,在新版本的《药典》中,对不少药物的质量标准进行了修改和提升,并引入一些新的药物和新的质量控制方法及项目[3]。但是教科书一般是在新的《药典》出版之后才根据其内容进行修订,待新的《药物分析》教科书修订好并运用到教学当中时,五年一版新《药典》的使用时间已经过半,导致了部分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另外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气氛比较呆板、沉闷,不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1.3 实验教学的内容设置不够合理

实验教学全部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做实验就是照着实验讲义按部就班,缺少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能力。实验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完全适应岗位的需求,学生的职业能力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直接影响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2 《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措施

2.1 理论教学改革

①依据新版《药典》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调整,使教学内容与新版《药典》内容同步;②鼓励授课教师参加课件比赛,在及时更新授课内容的同时提高课件质量;③改变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代之以灵活多样的适合该门课程特点的各种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甚至让师生互换位置,鼓励学生自制多媒体课件,走上讲台讲解与药物分析相关的某一专题内容,提高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效果,改变以往老师台上讲,学生被动听的呆板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 实验教学改革

根据《药物分析》课程的特点,将实验课分为三个层次:层次Ⅰ为原来“验证性实验”的常规技能训练[4-5],是在一个设计完整的实验框架下重新验证结果,验证实验结果是否能呈现原理所描述的现象,实验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这个实验;层次Ⅱ为“设计性实验”训练[6-7],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掌握某种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与运用技能,如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用于药物含量测定的实验中,要求学生对分析方法效能指标进行设计;层次Ⅲ为“综合性实验”训练[8-9],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及书本上没有的文献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项目的确定以及实验指标的建立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0],为学生进入毕业专题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2.3 考核方法改革

为了在考核方法中体现出实验课的重要性,改革《药物分析》课程最终成绩的比例分配:实验课占50%(其中平时实验成绩占30%、期末实验操作考核占20%),期末理论考核占50%。在实验课中增加一个期末实验操作考核,以强调实验动手能力在本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药物分析》开始授课之初,就向学生公开本课程考核的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将理论与实验并重地开展学习,从而改变仅靠期末突击背书通过理论考试就能拿到学分的学风。

2.4 师资力量建设

近几年,《药物分析》教研室通过引进高学历人才和鼓励本教研室原有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使本教研室师资的学历水平大幅提高,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达到总教师人数的60%以上,为保证《药物分析》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师资力量。另外,教研室还鼓励授课教师参加校内外的讲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提供了观摩和历练的平台。

3 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总结

通过对《药物分析》教学进行系统的改革,对《药物分析》这一区级精品课程进行了建设和提升,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更具有实用性。同时,既提高了授课教师的授课水平,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适应了新形势下社会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甄汉深,贡济宇.药物分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2] 杭太俊.药物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前言.

[4] 袁霞.验证性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大学物理实验,2012, 25(2):94-96.

[5] 杨丽萍,段凤海.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9):175.

[6] 卢琼,陈荟婷,尹立,等.开放式设计性实验教学对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当代医学,2010,16(10):160-162.

[7] 黄剑平,龚银香,童金强.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135-136.

[8] 黄大明,秦钢年.专业实验课综合性实验的创新设计与教学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247-250.

[9] 王书敏,丁武泉,于慧.开设综合性实验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2):55-57.

药物分析论文范文5

【关键词】药物分析;教学质量;《中国药典》

药物分析是建立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基础知识上的药学专业课程,是一门研究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学科[1]。其内容主要包括:药典的组成与内容、药品的质量标准、药物及其制剂的分析、鉴别及质量标准制定的基本规律、常见不同类别药物的分析方法等。药物分析在药物的研制中承担着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和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任务,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2]。因此,药物分析学科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

药物分析学科特点决定了药物分析课程涵盖内容的广泛性,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又要具备药剂学等相关知识,且在学习过程中要接触大量的化学结构、分析方法等繁杂而枯燥的内容。因此,为了培养合格的、能够胜任今后药品研究、生产、供应、临床使用及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的专门人才,对任课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药物分析的学科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初步探讨如何有效的组织和提高药物分析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1 树立药典在药物分析中的指导地位

《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标准,是国家药物领域及药物体制的最高法规,也是药物生产、流通领域的必备法典[3]。随着药物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以及医药技术的整体发展和进步,《中国药典》随之做相应的调整和完善。目前《中国药典》每五年更新一次,与之密切相关的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必须保持同样的更新和发展。药物分析学科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也决定了对药典等法典和规范的学习不仅是药物分析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胜任未来的药物分析工作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药物分析的教学实践中,《中国药典》要始终处于不可动摇的指导地位。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加强《中国药典》的教学力度。当前,药物分析教材中尽管有介绍药典概况的章节,但其仅仅局限于了解中国药典的基本结构及其沿革,掌握凡例中部分与药学相关的术语和计量单位等。对于初步学习药物分析以及首次接触《中国药典》的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很难理解《中国药典》的重要地位以及在药品研发、临床用药中的使用价值。大多数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药物分析课程后,仍然对《中国药典》理解不深入,更不用说掌握《中国药典》的使用方法了。因此,教师在理解吃透《中国药典》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将之逐章渗透,对主要药物类型的分析方法教学中,要有意识结合药典规定的实例进行,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掌握中国药典的相关内容,同时熟悉和掌握药典各部分的功能和重要性。

此外,为了开阔学生的药学视野,在授课中有意识的介绍国外药典对特定类型药物的分析方法,并将之和《中国药典》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既能掌握特定类型药品分析方法的原理、本质及优缺点,又可以初步了解和认识国际药学的研究领域,对培养合格的药物分析专门人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重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1918年首创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研究讨论一系列案例,并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使学生掌握相关课程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等[4]。作为国外企业管理教学中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因而也引起了国内企业及高校的关注。

前文已经提到,药物分析内容复杂,涉及到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药物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单纯依靠老师的照本宣科,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再加上药物分析涉及到大量的药物结构信息及分析技术,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教学质量。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药物分析研究的重点是药品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药品质量案例普遍存在,药品安全问题同样突出,这就为药物分析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通过引入和药品质量相关的案例,积极引导学生对药品质量控制的关注,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检测药品质量所需要的理论和手段。通过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专业基础。

3 PBL教学手段的应用

俗语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这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教学模式即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5]。采用该教学模式,可以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

比如,食品安全关乎国民健康,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可以引用一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结合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针对瘦肉精事件,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瘦肉精对人健康的危害是什么?(2)瘦肉精的化学结构及性质如何?(3)如何建立有效的检测瘦肉精的方法,以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等。通过上述问题的提出,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资料的收集及提取,引导学生从瘦肉精的结构入手,去建立合适的分析检测方法。完成上述工作后,学生会认识到瘦肉精的化学结构和书上的“苯乙胺类药物分析”相关知识比较接近,然后再鼓励学生以书上的知识为基础,提出他们认为的较为可行的质量检测方法。通过这种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知识归纳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要注意设置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探索问题答案的兴趣。同时针对中国学生怕出头、害怕失败及畏惧的心理,老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争取让全体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去,充分享受到讨论问题收获知识的乐趣。

4 加强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药物分析还是一门实验学科,药物分析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能够使用和监督管理药品研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备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药物分析实验课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药物分析实验,学生才能将理论知识在实验实践中加以运用和理解,同时通过实验实践,学生才能熟悉并掌握药物分析工作所要求的实验操作技能,并逐步培养独立设计分析实验的能力。

因此,在药物分析教学中,任课老师应当给学生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大纲和《中国药典》的实例选择合适的案例开展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药物分析学科的特点,使学生逐步理解实验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实验方法之间的联系。实验方法方面,要尽可能多的涉及药物分析中经典的方法,比如容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进一步完善学生药物分析的知识结构,提高对药物分析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药物分析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事关全民健康的大事,所以在具体的实验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强调药物分析实验所要求的严谨、求实、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首先从细节着手, 不论是分析仪器的清洗、实验设备的使用、实验数据记录等均要做出严格的要求,培养诚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5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现行的药物分析教材除了药物的制剂分析、药典知识简介及药品杂质分析外, 大部分章节是以药物的化学结构来分类的。从药物的化学结构出发,来分析药物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和分析检测方法,尽管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知识体系,但由于药物化学结构抽象、枯燥,再加上药物分析、仪器分析理论艰涩难懂,使用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难题。

使用动态的幻灯片及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药物的分子结构清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加深学生对药物化学结构的理解。此外,使用动画技术或通过超链接的形式,把药物分析、仪器分析的原理以动态或影像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把复杂、枯燥、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鲜活的、形象的实例。对于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和知识点,通过更改文字的大小、颜色以及增加醒目的标示予以提醒。

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切记,教师要重视课件内容的编排,哪些地方需要重点讲解?哪些地方需要动画展示?哪些地方需要影像表现?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切忌把课本上的内容简单、机械的拷贝到PPT上,然后再对着PPT照本宣科。

6 总结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药物分析的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应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学生的特点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把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同时,使学生明确《中国药典》这一法典在药物分析中的指导地位,然后以药典为工具,以具体的药物分析案例为出发点,通过实验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树立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改进药物分析教学效果,为培养合格的药物分析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杭太俊.药物分析[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5.

[2]马素英,杨丽娟.药物分析教学改革与实践[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3(4):499-500.

[3]俞捷,李维熙,林海涛.药典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3):74-76.

药物分析论文范文6

关键词:种子;中药;药性;成分;四气;五味;归经

中药一般都取材于动植物,其中植物在中药中所占的比例为87.5%,所以,在中药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从植物的特性入手,中药研究人员需要对药用植物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植物的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特性,这主要是因为植物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中药研究中,需要对种子类中药的药性进行了分析,这对新药研究有着较大的帮助。本文对种子类中药的药性进行了实验与研究,挖掘出了种子类中药更大的药用价值,这对中药的发展有着较大帮助,可以研制出更多的中药对各类疾病进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资料

在对种子类中药进行研究与分析时,研究人员根据《中国药典》的相关记载,选取了性、味、归经记载比较全的种子类中药,共417味。

1.2 方法

在对种子类中药的药性进行分析时,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通过建立Foxpro数据库,可以方便对资料的查询,只需要借助字符函数,就可以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查询,有着较大的简便性。通过统计发现,这417味植物类中药中以种子入药的有46味,在分析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从四气、五味以及归经方面对种子类中药进行分析,然后计算出种子类中药的药性比率,与植物类重要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计数资料精密卡方检验的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完成了研究中的比率比较。

2 结果

2.1 种子类中药的“四气”特点分析。种子类中药(共46味,下同)性平者比率高于对照组(417味,下同),差异显著(P<0.01),性寒者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种子类中药的四气特点分析结果

2.2 种子类中药的“五味”特点分析。种子类中药中五味呈甘性者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2。

表2 种子类中药的五味特点分析结果

2.3 种子类中药的“归经”特点分析。种子类中药中归经与对照组相比归大肠经者为多,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详见表3。

3 讨论

中药四气、五味作为其作用靶点物质基础的理论认识中药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每种药物的四性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相对而言。当人体出现阴阳偏盛偏衰的病态时,就有可能选择自然界中与其病性相反的药物来调节,这也是中药起源的基础。味越多,则功效也就越多。当然药物功效越多,其作用与机体不同途径的靶点就越多。中药药性之升降浮沉、归经是其作用靶点的具体体现中药的升降浮沉是药物作用于机体的趋势,归经是药物对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作用。药物的升降浮沉、归经与四气、五味一样,是通过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疗效而概括出来的药性理论。一般而言药物的作用趋势与所治疾病的病位相同,而与所治疾病的病势相反,即“同病位,逆病势”,以调整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或使药物作用于机体的不同的病变部位,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达到治愈疾病之目的。而且中药的升浮沉降之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古有“盐制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入脾等”的总结。这一点充分显示了中药应用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可为治疗临床疾病的复杂与多变更好地发挥作用。对归经理论的认识必须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结合起来,才可全面准确认识理解与掌握种子类中药的药性以及功效。在本文的样本实验研究中,对种子类中药的四气、五味以及归经进行了分析,这有利于了解种子类药物的药性,从而更好的将种子入药,研制出新的中药对疾病进行治疗。

中药是我国医学事业重要的研究项目,中药治疗各类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而且产生的毒副作用比较小,在中药中植物类中药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本文对种子类中药的药性进行了分析,为了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人员需要从植物的性、味、归经等方面入手,要了解种子类中药的四气、五味以及功能等特性,这样更好的用药,可以帮助种子类药物发挥出最大的药用价值。种子类中药有着较强的植物特性,研究人员要找出植物的规律,还要掌握中药药性的相关知识,还要利用专业的技术对中药进行研究。种子类中药有着植物化学成分,本文对46味以种子入药的中药进行了样本分析,与植物类重要的药性比率进行对比,通过研究发现,种子类中药有着植物特性,也有着中药学的特性,大多数种子类中药都属于平性,性寒类种子类中药非常少,种子类中药一般为甘味,而且多归大肠经。种子类中药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掌握其药用特点后,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这类中药。通过本次的实验与研究可以发现,对有关植物种子的药用特点的感性认识或主观印象基本一致,这提示对中药有关药性理论应当充分尊重,也说明种子类中药的某些共同的植化成分可能是产生有关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利用上述规律性通过植物化学等方面的对比研究有助于在植物中找到有效的药理成分,避免筛选的盲目性,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厚伟,窦彦玲,田景振,李峰,王振国.基于全电性离子色谱的6味中药药性的蛋白质分子标记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6).

[2]王普霞,周春祥.基于“证-药效-药性”观念及“药性本质多元”假说探讨中药药性本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6).

药物分析论文范文7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45-02

培养与医药企业发展相适应,具有较宽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分析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在药品生产企业从事原辅料、原料药、制剂的分析检验以及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监控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适应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要求,本课程组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标准,开发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本课程的建设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对于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建设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以药物检验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来组织课程内容

通过市场调研,以及对药检所、制药企业的走访,了解药物分析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校企共同确定以具体药物的检验任务作为课程教学内容,改变了原来学科体系的以讲授类经典药物的分析,以理论为主,在讲授完理论后再安排此类药物分析的实验。课程改革后,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设计维生素类原料药,巴比妥类原料药,抗生素类药物制剂,芳胺类药物制剂4种学习情境,25个具体任务为教学内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基本囊括了目前生产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容量分析法、光谱法、色谱法、基本涵盖了药物分析所涉及的检测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具体见表1。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模式的设计。①项目引领,以具体药物的质量检测作为实训项目,在此项目的引领下完成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构建。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课前准备—课上分组讨论、解析质量标准—教师提问、归纳,共同确定具体检测方案—教师讲授、操作示范—学生动手实践—检测方法以及结果评价—教师将此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和分析方法联系起来讲授、提炼相应理论知识和拓展知识—师生互动小结。学生通过对分析标准解析,理清了思路,操作过程严谨有序。从具体药物的检验过程中,深刻体会药物结构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分析能力的培养。②工作过程真实模拟,实训室完全模拟真实的药品检验场所,从检验工作每一环节的文件资料到实际操作,与药品检验工作完全相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性,通过解析后列出的实验用品清单进行准备,自己动手配制试药,配制的试药量,既保证够用又不能浪费,这一方面严格要求。增强学生的成本意识,改变其环保行为。便于学生日后工作中能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对于分析仪器,由于学校的仪器型号、工作软件与企业仪器的差别,所以要求学生注重仪器的构造、原理以及应用知识的学习,在仪器操作过程中,感受有关原理是如何在仪器中实现的。特别注重每一类仪器的整个工作程序的掌握,便于工作后尽快适应不同企业的仪器。

2.教学方法的运用。“原料药和制剂品质检验”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下面的主要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①讨论法,课堂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以五人为一小组,将课前准备的资料带到课堂互相讨论,对检验质量标准进行深入解析,并做好讨论记录。通过解析,确定执行标准的具体分析方案,包括一些不了解的药品的性质、毒性、称量,试剂的具体配制过程、试剂的用量、仪器、具体操作细节、实验注意事项等。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②实例法,从大家熟悉的日常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开始,以三聚氰胺事件的分析方法,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事件问题为例,引入实训项目,不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质量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③师生互动,实训前的质量标准解析过程,师生互动讨论,实训项目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总结和探讨实训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对药物结构和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作总结归纳,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课程考核,实现教学目标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过程性评价中,既有学生在完成具体检验任务中的自我表现性评价,也有对分析结果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的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自我鉴定。还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终结性评价中,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形式进行考核。闭卷形式主要考核学生有关药物分析基本理论、原理等。开卷形式主要考核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完成具体检验任务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学组织及学习效果评价都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围绕真正意义上的高职职业教育目标,我院的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内容、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香,梁颖,刘浩.高职药物分析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24(4):371-373.

药物分析论文范文8

关键词:生物药物分析 “专接本”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91-01

以生物技术和现代工程相结合为特征的生物制药是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生物药物分析》是生物制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研究与发展生物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科学。生物药物分析课程作为“专接本”生物制药专业的专业科,根据“专接本”学生的特点,应力求通过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及形式,使学生不断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物药物及其制品研究与质量控制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1]。在生物药物分析教学中,笔者针对“专接本”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课程教学,有效地提高了生物药物分析的教学质量。

1 根据“专接本”学生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生物药物分析》课程需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生化技术以及微生物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等有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总论部分主要包括生物药物的概述和生物药物分析方法。在总论教学中,因“专接本”学生对有关课程的基础参差不齐,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多数“专接本”学生具有药物分析知识,熟悉化学药物及其分析方法,比较容易理解生物药物分析方法。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主次分明地讲授重点和难点,不断进行巧妙设问,再结合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展现教学激情,热情洋溢地讲解知识内容,积极鼓励做笔记,加强教师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促进互动学习。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于在生物药物分析的学习要求既要具备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基础知识,又要有药物化学、生物技术等专业知识。同时生物药物复杂的结构及其性质、分析特点、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与功能等繁杂而枯燥的内容,大多数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困难,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在生物药物分析中许多技术和方法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采用部分内容由学生授课的教学方式[2],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药物的品种与应用日益增多。生物药物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加工、制造而形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治疗以及诊断疾病的药物。因此,生物药物的质量与人的生命安全攸关,质量好的制品可增强人们的免疫力,治病救人,造福人民;质量差的制品不但不能保障人民的健康,还可能带来灾难、危害人民。如许多基因工程药物(主要有重组蛋白质或多肽类、抗体、疫苗等),特别是细胞因子药物都可参与人体机能的精细调节,在极微量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显著效应,任何性质或数量上的偏差,都可能贻误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生物药物及其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十分必要。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药害案例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肩负责任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故在教学过程中,以国内外重大药害事故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教学视频向学生播放,说明药物控制质量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生物药品质量观念,强调生物药物分析课程学习重要性。

药物分析的基本任务是检验药品质量,保障人们用药安全、合理、有效。药品质量标准是药品现代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技术依据,也是药品生产和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内先后出版了九版药典,现行版是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国药典从2005年版开始,首次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写入药典,作为药典的第三部。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查阅2010年版《中国药典》,加强学生对中国药典的意识,融入中国药典知识于生物药物分析课堂教学之中。

2 合理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

在生物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选择清新自然而又不影响内容显示的模板,让学生在接受课程内容的同时,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讲授药物分析法部分内容时,加一些相关视频和图片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加深学生直观印象,更有利于对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内容上,拓展相关新的知识和研究进展,从而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

3 适当安排实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生物药物分析实验是生物药物分析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生物药物分析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而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适当安排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可以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综合训练。

4 因材施教,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专升本”学生的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高校“专升本”学生与普通本科生相比,具有目标明确、思想成熟、学习刻苦等的优势特点的同时,“专升本”学生面对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压力大、特殊问题多等问题[3]。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对不同标准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专升本”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调整适合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来保证本课程的通过率和达到“专升本”学生的培养目的。

总之,在“专升本”学生生物药物分析教学中应根据生物制药专业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突出生产实践应用,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忠山,王晓梅.生物药物分析课题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8):44-45.

药物分析论文范文9

拟定和调整临床个体给药方案是临床药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因此临床药师需了解各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需要知道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与药效、毒性之间的关系;需要了解药物和药物的相互作用;需要知道哪些药物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如何进行药物监测等。因此应根据培养目标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可分成三个模块,一是相关基础知识,二是分析方法,三是具体应用。在相关基础知识模块,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体内药物分析的意义和任务,体内药物分析的对象及特点;药物的体内过程;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常用生物样品与预处理技术。在分析方法模块,现如今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医院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故该模块以上述两种方法为主进行介绍。需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以及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在具体应用模块,重点介绍体内药物分析在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除此之外还可介绍在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应用。需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常规监测品种、监测流程;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类型、受试者的筛选,研究方法及结果的计算和评价;药物代谢的类型以及代谢物-药物、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原理及研究方法。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手段,因此需仔细筛选实验项目,尽可能选与临床药学实践相关的内容。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

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各有特点:基础知识比较枯燥,各分析方法的知识与仪器分析课程有重叠,具体应用内容较多,例子也多。因此在各个模块中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可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单,可以采用学导式和PBL教学法。教师结合本模块的教学内容拟定自学题目,要求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并形成一份报告,然后在课堂上讨论。最后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较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分析方法模块可采用单元教学法和范例教学法。将常用的分析方法(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法等)设计成不同的独立单元,在每个单元中选取一些典型的范例进行教学,教给学生经过精选的具有基本性和基础性的知识,并突出该方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特点。这些知识的典型性、代表性、开导性,使教学起到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迁移,使之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灵活应用相关知识的目的。应用模块可以采用范例和发现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范例,让学生对范例进行分析,发现范例中存在的基本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总结。该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方法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规律,以便在工作中灵活应用。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是理论教学的基本原则。

三、选择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但实验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巨大,只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才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临床药学专业中,可精选2~3个实验项目,一个与治疗药物监测有关,一个与药代动力学研究有关。整个实验项目要求包括实验目的、样品的采集、实验方法的建立与验证、实际样品测定和结果计算和分析几部分。学生按4~8人分组后,根据实验题目查阅文献,拟定、讨论完善实验方案后,根据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果,并以规范的格式书写实验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查阅文献、整理文献的能力,设计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

四、教师需增加临床药学实践或引入具有临床药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