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6 15:39:53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范文1

【关键词】学做一体 职业性 实践性 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35-02

“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能够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应用,又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师讲解,理论知识教学比实践教学的比重要高很多,而且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之间联系相脱节,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能够更快地传授理论知识,使学生快速接收,并且在实践中享受知识的应用乐趣,实现教学模式的新改革,推进教学理论与实践融合。现就“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电子专业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一、“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内涵

“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是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教学理论和方法,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注重实践应用,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模式。“学做一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融入实践应用,在实践应用的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和做完美结合,不断强化学和做。这种学和做的一体化既巩固了学,又深入了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教学一体化。

二、“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在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中引入“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促使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体现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一)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如何培养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快速入手等这些问题不在教学目标之内。而“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会专门为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以职业规划为目标,以企业岗位的要求来学习技能和技巧。在真实的工作场景、真实的实操模型中,使学生掌握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技能和方法。

(二)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传输教学信息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不起来,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是理论人才,当学生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时,就无从下手。“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不仅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且侧重实践教学的应用,为大量的对口企业输送技术型适用人才。正是这种实践教学的开展,使得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学会了如何进行实践操作,学会了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如何应用理论知识,怎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正是因为“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该种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在“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是学生的角色,而且同时是一名企业员工的特定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做好学生的职责;在实践中,学生掌握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应用理论知识,做好企业员工的职责。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是一名教师的角色,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是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如何做好老师,又如何做好管理者,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是角色定位的改变,而且更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一次挑战和调整。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拘泥于形式,让学生一起参与到实践操作过程中,一起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队伍。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主体,但是在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的实践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在采用“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更是一名教授者和管理者,但是如何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是目前教师一体化的重要方向――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一体化。 (下转第49页)

(上接第35页)

可以通过教师专业培训,主要包括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培训,对实际操作实训课程的培训,管理理论与实践管理的培训等,促进教师实训能力的提升。也可以邀请专家或者企业专业人才到学校对老师进行授课,并采取奖励措施鼓励教师提升实践技能,进而成为专业技师。

(二)建设一体化教室。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场所便是一体化教室,它是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相融合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除了传统教学模式具备的讲台、黑板、课桌、电脑、投影仪等,还要配备专门的实训设备和相应的操作工具,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去动手进行操作,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三)开发一体化教材,使学与做的教学内容一体化。教材虽说只是辅助工具,但是如果没有一体化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就比较难地将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吃力。因此必须开发一体化教材,把传统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方法形象地描绘出来,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更直观地传递给学生。教材中的实践部分要根据企业对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学生的岗位职责进行编写,根据技师考试和实际操作来编写,使学与做的教学内容一体化。

(四)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起来,每个知识点的理论都要有相关的实际操作来进行实践。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要明确,实践应用的教学方法要明了,易学更易懂,在实践操作中完成知识的巩固和加深。

(五)评价方法一体化。评价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测的一个环节,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的检测。注重在实际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评价方法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知识的检测,二是实践操作的检测。以实践为主,约占80%,理论知识的检测约占20%。综合、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某一阶段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实践为主,理论实践相结合,体现中专职业教育教学的技能特色。

总之,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必须以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目标,“学做一体”化,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文平.“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人才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范文2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进一步加速,提升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变的尤为重要,学做一体化打破了传统的单科独进式专业课程体系,实行专业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中职数控专业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 数控专业实施学做一体化的必要性

大部分中职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 数控专业实施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措施

实施学做一体化教学首要设置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和市场就业的需求,按照就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同时,作为中职校,还不能忽视国家劳动、人事部门颁布的行业职业标准。所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推行学做一体化教学时,要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分为德育、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模块。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

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其中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模块实行学做一体化教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阶段性完成学做一体教学。如,在《数控编程与加工》是本专业核心理论和技能训练课程,对数控专业的学生而言,熟练地掌握数控加工操作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课程应在学生已具备较为扎实车工加工操作技能和相应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在实训过程中,充分地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直观教学和现场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施学做一体化教学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是落实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双师型”教师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和教学经验,又有生产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技能;既要了解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又要具有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及教研的能力。所以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做一体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实施学做一体化教学要建设学做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重要环节。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所以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心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为此,学校必须建立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要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增添实训实习设备,优化实训环境。学做一体化实习车间要为教学提供“教、学、做合一”的环境,为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保证学做一体化教学顺利实施。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范文3

[关键词]单片机 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35-01

传统教学与现代化的教学中,本质性的区别在于传统教学偏重于理论上的学习,而现代化的教学变革中,不仅重视理论性的学习,更加重视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单片机教学正是一种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课程,更加应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展开关于“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重点探讨了在单片机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开展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还能充分的利用所学习的内容将其应用在今后的工作。

一、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不足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可以看出,充分掌握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十分可取的,但是这也是其弱势所在,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如果一味的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那么难免会忽视实践性的应用,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是不利的,教师的作用并不是要将学习内容机械的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将理论与动手能力做到有效的结合,这也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单片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以实现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

(一)课程内容枯燥

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传统的单片机教学主要是以图片以及例题的讲解为课堂上的主要内容,教师在枯燥的讲解过程中,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涣散,思想不集中,久而久之造成课堂效果不佳的问题,并且教师仍然对这一问题无动于衷,如果在最初的学习中,学生就不能跟上学习的速度,那么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就更加难以跟上学习的步伐,并且单片机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一门学科,而是一种需要实践的学科,如果理论知识都难以掌握,那么又谈何而来动手操作呢?因此,就当前的形势看,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不够精彩,导致学生兴致不高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手段匮乏,缺乏互动

学习的目的并是单纯的学习,而是要将所学习的内容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因此,学生不应该为学习而学习,而是应该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一门有用的技能,教师与学生并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是通过教学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教师的讲解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那么就不能将教学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学生如果不能将自身的想法表现出来,教师也无法明确的意识到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了教学内容,因此,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是传统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手段来讲,教师所采用的单一的手段已经不能为学生所接受,因此急需得到改善。

(三)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单片机的学习是需要动手操练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所在的,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这却是教师经常忽视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的技能后,并没有在实践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没有在实践中掌握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造成教学的真正意义并没有达到,针对这种情况,主要是教师所选取的教学模式不得当导致的,学习的过程不在于多深多广,而在于是否能真正的掌握相应的技能,因此,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中所欠缺的,应该引起教师的警醒,尽快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单片机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

(一)“一体化”教学

建立起教学做的一体化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的演练,并且一边操练还要进一步的深化理论知识,做到二者之间的真正融合,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时需要教师进行细心的讲解,满足学生的求知心以及好奇的心理。频繁的进行练习有助于学生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学中以实际小的项目做引导,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培养了兴趣,而老师又潜移默化的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所以这种方法是学生“我要学”而不是传统的“要我学”。这种模式也可以大大利用学校的硬件设备资源,同时与社会需要无缝对接,学生在学校里练习的就是学生以后走到社会上企业需要的,进入社会就能做熟练工。学生在自己兴趣带动下学习,毕业后也能针对性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单片机这门课就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产品工艺》及《PORTEUS仿真与应用》等课程围绕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对目标岗位(群)的分析,逆推得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依据,以真实产品为载体对传统学科体系的知识点、技能点重新序化和重构。

(二)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单片机这门课程经过多年的改革积累,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目标,我院目前已经形成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在教会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设计单片机控制体统能力。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可进行项目或任务教学法,将项目分成若干个小任务,即包含知识点的理论知识,也包含知识点的应用。

(2)学生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主人翁精神,在一体化开放性的氛围中与实践结合起来,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更好的掌握相应的理论。

(3)在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改变原有的讲完基础知识后,在跟着做实验。打破理论课和实验课分离的思路,采用在多媒体教室讲授理论知识,边讲授便让学生动手操练的方法上课,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

三、结语

现在很多课程仍然沿用以前老旧的教育模式方法,老师教学模式化、单一,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也难有成绩,很明显当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已完全不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任务和要求。本文提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对一体化教学的思路和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1] 邢鹏康.《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内江科技.2011(07).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课程;理实一体;课堂设计

近年来,以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在高职学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地融合,很多高职院校都对实践条件进行了改造,例如,我院在于2012年暑期对传统机房和教室进行了重新改造,建设了理实一体教室、软件开发室和“校企联合开发室”等实训场地,为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条件。“Linux操作系统应用”课程被分院确定为理实一体课程。那么,什么是理实一体课程呢?理实一体课程的基本内涵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及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课程模式。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文献论述较多的是课程体系设计。而对于课程开发中的微观设计—课堂设计论述较少。本文以“Linux操作系统应用”课程教学中的“Shell脚本”教学单元为例,探讨理实一体的课堂设计。

一、课堂设计中的一些理念

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一次理论课,一次实训课,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训课是学生操练为主。实践证明,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来说,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要求,主要原因是理论课与实训课在时空上是分离的,学生往往表现出理论课上了然、实训课上茫然的现象。相当多数学生即使在理论课上听讲了,也不会深入思考,更缺少主动学习和拓展训练。因此,在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下,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实施理实结合、讲练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需要认识到以下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课堂设计是整个课程设计中的重点。要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每一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是教与学的“主战场”,高职教师应充分利用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教、学、做、测”等教学环节。

其次,要认识到课堂设计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做起来、动起来”。有些高职教师认为课堂设计就是用PowerPoint、WPS等工具软件做电子课件,把书本上的知识搬到幻灯片上,把原先在理论课中讲授的课件搬到理实一体教室讲。在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下,高职教师要改变这些阵旧理念和传统教法,把原先以“讲授为主”的课堂设计,转变为“以练为主”的课堂设计。

最后,要认识到需做好师生两个角色的教学活动设计。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以我为主,只设计“教师”的教学活动。在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下,除了要设计教师的教学活动,还要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进程。

二、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

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在讲授“Shell脚本设计”这一章时,在理论课中应首先介绍“Shell脚本”的学习目标,然后讲授脚本的基本概念和语法。在实践课中让学生设计调试一些的“Shell脚本”。实践表明,由于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枯燥的概念与语法,很难激发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那么理实一体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呢?

首先是让学生“跟着老师自己做”。如何让学生跟老师做呢?首先,教师要选择好情境教学中的载体。载体是学习情境的具体化。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单元的载体可以是案例或项目。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Shell脚本”,笔者精心挑选、设计了一些脚本。Shell脚本是Linux网络管理的范畴,案例一定要具有实际意义。然后,教师把脚本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编辑运行这些脚本,即所谓的“跟我做”。这里不是先教脚本的概念与语法,而是让学生直接应用脚本,使学生首先建立起对脚本的整体认识。脚本与脚本之间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部分,运行产生了结果,对比引发了兴趣,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其次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Shell脚本设计”这一章的实践性比较强,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如下所示:这些脚本文件有哪些共同之处?bin/bash有什么作用?echo命令有什么用,类型于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什么函数?read命令有什么用,类型于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什么函数?Shell脚本的变量需要先定义才能用吗?如何定义用户自己的变量?如何读出变量的值?等等。这些问题由老师精心设计,层层推进。实践表明,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提炼。笔者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操作、上网查询、团队讨论、分析思考这些问题。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调动和启发了学生,使他们兴趣盎然,在课堂上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整个课堂显得进度流畅、气氛活跃。可见,“问题驱动法”可以很好实现“学做一体”,培养学生思考、探索的能力。

最后是让学生“带着任务自己做”。通过前面的训练,学生熟悉了“Shell脚本”,那么第三阶段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编写脚本了。首先,教师可以给小组布置一些编程任务,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共同思考、讨论,一起商量、共同编写脚本。教师要适时分析、引导和点评。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随后,教师再给每个学生布置一些编程任务,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脚本编写,这就是所谓的“自己做”。教师也需要做好巡查、指导和点评的工作。实践表明,通过这样的训练,多数学生学会了通过编写脚本来解决网络管理问题。

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下,由于对“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等问题做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跟着老师自己做、带着问题自己学、带着任务自己做”,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理论知识与学生实践实现了完美的结合,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弱化“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深入思考“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灵活的方法,不断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2]陈辉.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实践教学理实一体化实施的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3]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微观设计研究[J].职教通讯,2011,(10).

[4]王慧.基于C语言程序设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探析[J].知识经济,2011,(18).

[5]吴复宇.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几点体会[J].交通职业教育,2011,(03).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 高等职业任职教育 “教学做”一体化 计算机课程教学

高等职业任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等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任职院校在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上做了不少探索,如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构建一套由理论到实践、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策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如何使教师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等,这些都是高等职业任职院校在课堂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坚持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原则,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计算机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理论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以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将学生安排到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上课,打破理论、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电子教室等技术,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听边操作,精讲多练、讲练做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较强优越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它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教学项目,通过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情境教学的氛围,在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使教学过程更有实效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以计算机多媒体机房为依托,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从“教学做”三个环节全面深入开展,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时间、空间上融为一体。

一体化教学的“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什么?二是教师如何教?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同时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要先转变观念,积极尝试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项目嵌入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体化教学的“学”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如何让学生学?二是学生如何自己学?现代职业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能力的教育,因此,重点要培养学生好学、乐学的优良学风和学习主体意识,不断完善学生的自主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途径逐渐多元化。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了解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教学资源及行业信息,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网上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一体化教学的“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做什么、如何做?二是学生做什么、如何做?“做”是学的出发点,也是教的基础和目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做事,还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创新,从而把事做到更好、更精。通过“做”,学生真正直接参与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与测试过程,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从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重自主、重交流、重实践、重创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通过制定、实施、评价项目,全面参与整个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能够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全英,刘素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研探索,2011(144).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5-0077-02

基金项目:本文系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电工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证研究”(编号:2012070619)的阶段性成果。

《电工学》课程是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理论性比较强,课程内容跨度又比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觉得比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得尤为重要。而且,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显然,对于这样的教学目标,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是不合适的,极容易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任务为载体,整合、设计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实施一体化教学,在做中教、做中学,让学生边做边学,对课程教学很有实效,能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落到实处。

一、教学现状的分析

1.教学方式单一。《电工学》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性与实验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概念抽象,公式较多,又与专业课和电工类实际工作结合紧密。在教学方式上,一人讲众人听仍是主要授课方式,无非就是教师讲,学生记,习题巩固,作业再巩固,实验应付了事,许多教师在授课方式上仍是老一套,没有去摸索一套适应现在学生、体现个性化的、较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应对。其结果势必造成教与学的严重脱节,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实验课时少。电工电子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高职教学体系中所占课时比例较少,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一般是包含在理论课时中的,这就使电工电子实验课时所占比例更少。另外,近年来高校扩招,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而实验设备没能及时跟上,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实验课的需求。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打破了理论、实践的界限,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以此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做一体化”是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在学习或工作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进入社会后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该教学模式的运用,对于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集教改成果优势为一体的先进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理论课教师与实习实训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即教师一体化;理论课教材与实习实训课教材构成一体,即教材一体化;理论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构成一体,即教室一体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育客体主体化和学习主体客体化,即学习主客体一体化。这样,使“教、学、做”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做”一体化实施的保障条件。为了使“教学做”一体化顺利实施,必须有合适的硬件设施和相应的教学资源。最基本的要保障以下四个基本条件:①实训环境:完善的实验室设备,保证每两名学生要有一个工作台。②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③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第一线教师编写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④改革考试方式,重视过程考核,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电工学》课程中的实施过程

1.加强基础建设。将实训教室与授课教室合为一体,真正作到“教学做”一体化。《电工学》课程实训环境设置可以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在实验室里安装投影仪,使实验室同时具有多媒体教室的功能,教师讲解后,学生马上可以动手实际操作。例如,教师讲完叠加原理的内容,马上可以让学生做实验来验证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使整个教学环境成为一体化格局。

2.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师队伍。教师是推进一体化教学的主体和关键因素,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教师。为了适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任课教师必须做到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际操作,这就要求组建针对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应真正具有“双师”素质,可以通过培训、深入生产第一线学习锻炼、与企业技术人员长期合作、参加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对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满足教学要求。

3.改革教学考核方法。合适的考核方案可真实评价学生的成绩,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一体化教学中,采用的考核形式应该是多方面的,不但要考核理论知识,还要考核动手操作能力。

(1)提高实践实训平时成绩的比例到40%左右,这样避免期末考试一卷定终身的评价机制,使学生平时实践能力表现与学业成绩参与到终结性评价之中。

(2)考核内容多元化。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并重的考核制度。坚持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的原则,不单单只考查学生理论能力,还要考核实践操作能力,实施理论加技能考核。《电工学》课程采取理论部分占40%、技能部分占60%的比例考核。理论考试以闭卷为主,或采用开卷考试、论文与答辩、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技能考试以过程式考核为主,或采用实验设计、课程设计、实际创作等形式,使得考试模式多元化,学生根据自我个性和实际在多样化考试形式中自主选择。

(3)根据实践教学活动给出等级分数,期末成绩就根据平时的每个项目的得分等级,取平均分数和等级。这样,使评价方式趋于全面合理。

4.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有所选择和侧重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开阔视野,启发思维。要以实验室为依托,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可以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小实验、小发明,如收音机的组装与维修,电子钟表、电子琴的设计,等等,这样可以给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一个施展个性的空间,从而让他们带动周围同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电工学》课程的改革成效

1.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解决了分段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上的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特别是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地利用了实验室,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保证了学生能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

2.能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五、结束语

根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和教学改革思路,我校对2011级电气专业《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尝试着将教室搬到实验室去,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任云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9,(01).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范文7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引言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主张: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理论,实质上便是在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应有机结合,教、学、做必须现一体化。而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思想,与我国当代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应有机结合的理念,可谓不谋而合。本文在充分借鉴前人教学思想、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练一体化”的模式,并详细探讨了该种模式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中的构建策略,现将具体的内容论述如下。

二、“教学练一体化”的理论概述

“教学练一体化”,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训练习结合在一起,创设一种集三方元素为一体的,融合性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如何教。教,是任何教学模式实施的第一步,在“教学练一体化”背景下,教师应首先解决好教的问题,即:如何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让教为后期的学与练打下基础。

第二,怎样学。学,是“教学练一体化”模式执行的第二步,这里的学,主要指的是理论学习,而如何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理论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则是整个“教学练一体化”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

第三,怎么练。练,是“教学练一体化”的最终环节,也是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学习实效性的关键步骤,为使教、学的前端效应,在练中充分体现,做好练的设计、实施和考评,是该步骤的核心。

三、“教学练一体化”模式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中的构建方案

(一)专业学习与岗位实践一体化

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以岗位适应能力强,专业实践能力硬为原则,让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岗位实践实现一体化发展,这也是“教学练一体化”模式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构建的第一步骤。在具体的实践中,院系和专业课教师可结合学情、教情,打造特色鲜明的一体化学习与岗位一体化模式。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多引入企业相关岗位的实践操作内容,打造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课程体系,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岗位实践实现有机结合。

例如,江西省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系,在日常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中,便引入苏州科技园计算机操作工、计算机装配工的岗位实践工作内容,学生在经过专业学习后,便能够直接进入到学院与苏州科技园定向的企业中工作,大大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与效率,让专业学习与岗位实践实现了一体化。上述实践案例,仅仅是专业学习与岗位实践一体化模式打造的一个缩影,总而言之,为有效践行“教学练一体化”,应首先让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岗位实践实现一体化。

(二)学校情境与企业环境一体化

让学校的教学情境,与企业的工作环境实现一体化,对于提升“教学练一体化”的真实感,以及教学实效性,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在日常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环境创设中,院系和教师应为学生打造企业化的教学环境,或直接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学习,以此提升学生“教学练一体化”的体验性。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两个环节入手,进行环境创设。

一方面,创设仿真环境。在日常的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基于企业工作场景的仿真环境,例如,教室情景的创设中,引入企业文化的氛围,实训室环境的创设中,引入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实训作品质量,进行岗位考核,以此凸显出专业学习、考核与企业岗位工作的无缝化衔接。另一方面,引入真实环境。在教学中,将学生带入企业,构建“双导师”教学体制,即:校内教学,由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师完成,企业学习,则交由企业中富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技术员、工程师完成,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企业环境场景,且能够学到实践性更强的专业知识,“教学练一体化”的实效性必然获得提升。

(三)学生身份与技工身份一体化

在角色身份上,也应尽量培养学生的一体化意识,无论是日常理论教学,还是仿真实践教学,或是企业真实教学,都应给学生灌输“学习既工作,工作既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学校的教学中,便能够感受到企业技工的岗位责任、考核制度、职业道德,逐渐实现学生身份与技工身份的一体化,增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方案亦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各级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可构建“身份耦合体制”,将校园文化、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规章制度进行有机耦合,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企业价值观、岗位工作理念,让他们感受到技工身份的真实性。此外,在班级教学中,可采用小组分工、协作探究的方法,并为每一名学生设定具体的岗位身份,例如,质检员、设计院、测试员、管理员、项目经理等,让他们带着具体的岗位身份,参与到日常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训中,并借鉴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业绩进行考核、管理,通过为期3年的专业学习,让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身份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实现教、学、练一体化效应的升华。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应注重“教学练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成长,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以一体化的模式,开创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新局面,提升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范文8

关键词:“学做―体”;电工电子应用;教学模式

目前,中职学校电工电子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一方面多数远离学生的实际认知接收能力、远离生产实际,另一方面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训教师注重实际操作,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脱节,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的最大特征是教学、求知、做事与技能结合在一起。

本文试探讨“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电子专业中的应用。

一、“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整合了教学资源,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实现了三个“一体化”。

(一)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

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及要求组织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真实(或仿真)的工作场景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实现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密切对接,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

(二)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一体化

将情境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改变教师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分离、学生课堂学习与实践操作脱离的做法,注重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模拟的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训练,在参与生产实践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三)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现教师与学生多重角色一体化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把教育对象视为在校学生,又视为企业员工;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把教师既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成为企业员工的管理者。师生共同参与到一体化教学过程之中,一起探讨理论知识和解决实践中的各种疑难问题,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交流,师生共同成为一体化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共建者,体现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的开放性。

二、“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同常规教学法相比,“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一)教师需要一体化

常规教学法的课堂组织者主要有理论教师、实训教师等,其分别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一体化教学的组织者主要是一体化教师,即理论讲解与实训辅导由一人承担。

(二)教学设施需要一体化

一体化教室是将理论教室、实训场所合为一体,既包括理论教学用的桌椅、黑板,也包括实训教学用的设备、工具,还包括电脑、投影、音响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三)教材需要一体化

常规教学由于分开编写教材,各教材之间难免会出现教学进度不一致、教学内容重复,有时各教材之间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给教学带来不便。而一体化教材能避免上述不足,易被中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接受。

三、“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

(一)培养一体化教师

教师是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类型界限在不断淡化,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在不断弱化,需要一批适应“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能够驾驭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可通过以下途径:1.组织教师参加出国培训、省骨干教师培训、示范专业负责人培训、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等。2.每年寒暑假派专业教师到国内大型企业实地学习。3.利用周六安排专业教师到实训室学习,请企业、行业专家到校授课。4.学校有计划地培训专业教师,鼓励教师通过技能鉴定成为技师或高级技师。

(二)建设一体化教室

一体化教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是实现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条件。因此,一体化教室应包括讲台、黑板、课桌、实训设备和工具、有的还有电脑、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三)编写一体化教材

教材是教学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没有一体化教材,就无法实现一体化教学。进行一体化教材的编写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应根据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例如,桂林机电工程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师结合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及“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考《电工上岗证》和《初级电工证》《中级电工证》这些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校本教材中,编写了《维修电工电子技术一体化》校本教材。

(四)实现质量评价多元化

考评是一体化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一体化教学在考评之前,教师应充分评估学生的实际能力,以防所编试题难度过大或难度过小,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一体化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应认真记录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这样打出的平时成绩说服力强。一体化试题中理论宜占20%,实训操作宜占80%,以突出职业教育的技能特色。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特征,它有效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和突破口,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蔚,刘原,管金云.“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方式的探讨[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6)

[2] .“模拟电子线路”的“过三关”[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4(5)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范文9

[关键词]服饰美学 设计实训 课程设计 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王琳(1964- ),女,天津人,天津职业大学艺术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天津 3004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123-0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服装设计或人物形象设计之类的专业。在实际教学中,服饰美学教育或倾向于美学理论,或倾向于服装制作,总不能达到既兼顾理论学习又兼顾动手能力的均衡状态。

要做好服饰美学教育,有必要明确一下服饰美学的概念内涵。“服饰美学”是关于服饰的美的学问,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衣服,起遮蔽躯干的功能;二是佩饰和随件,起美化躯体而不是遮蔽的作用;三是化妆,包括文身、美容等,起修饰和美化的作用。服饰美学是服饰教育与美学的交叉部分,是美育在服饰教育中的体现,是美学中实用美学部分。

一、当前高校服饰美学教育主要存在三方面的不足

1.基本理论教育难以系统和深入。服饰美学的基本理论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进行讲解:纵向的维度包括服饰美学的发展历史,如中国的服饰美学史和国外的服饰美学史,服饰美学发展历程中的各种流派和思潮,服饰美学变迁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关系等;横向的维度包括服饰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服饰美学和哲学、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和影响,服饰美学和社会思潮等。这些都是学生应该了解或掌握的,尤其是服饰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论及服饰美的内涵和形式。

这些内容中,有的科目可以采取专题的形式。如“人体形态美和服饰美的关系”,从服饰和人体及文化观念的关系角度探讨中西方形态美、人体美和服饰元素的关系,可以以一个阶段或一个知识点为重点,引领学生进入理论世界。“通过对这些基本的美学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首先让学生站在理论的高度对‘服饰美学’的基本理论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理解,这应该是整个服饰美学教育的关键和基础。”

目前的服饰美学教育中,这些理论知识只能蜻蜓点水,缺乏系统和深入,学生学起来一叶障目,难见泰山。

2.服装设计不能和服饰美学很好地结合。目前的服装设计课只是侧重动手操作,和服饰美学教育的理论学习“两张皮”,相互之间不能产生良性互补。服装设计对各种元素的运用离不开大量的模仿学习和借鉴,否则,设计就是无源之水。借鉴包括对中外的借鉴,也包括对古今的借鉴,这些都离不开史论的学习。

服饰美学教育应该贯穿在设计课的始终,它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课,它要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方法产生积极影响,并对学生设计发挥指导和激励作用。服装设计的学习离不开对中外服装美学史、中外设计史、中外美术史的了解,从中可以吸收到大量的设计灵感和素材。

此外,当今服饰设计不能从美学相关学科很好地汲取营养。服饰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相当广泛,如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符号学等均和服饰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它们的涉猎是服饰美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的关键。但学生们往往对直接动手的技能感兴趣,而对这些理论知识不当回事,这种倾向是不健康的。如,东方服饰较为保守、含蓄、严谨,西方服饰则大胆、随意、率性,风格的差异无疑是东西方民族文化特征和社会习俗对服饰影响的体现。如果对东西方文化和历史没有相当的了解,则很难做到准确理解服饰方面的这些差异。

3.忽视服饰美学教育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当前服饰美学教育闭门造车,关起门来搞教育,忽略了教育对人的影响。 “校园服饰文化是一种不同于大众时尚文化的特殊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所特有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时尚观念及着装观念等。透过学生的服饰,我们能感受到学生特有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大学生的着装风格应该体现出其应有的智性、素养、文明、青春等群体特征。而当前大学生的着装,大为青睐“酷装”,“各色掺杂的发色,曲直兼有的爆炸狮子头(姑且这样称呼它),大如书包的裤兜,露窟窿的牛仔裤都是年轻大学生的最爱,颜色也一改过去暗淡的灰黑,鲜亮橙色、粉色、蓝色、紫色成为新宠。夸张、独特、扮酷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特立独行,标榜自我的一种标志,这就是当代大学生所追求的个性与突出个人与众不同的品味。”可见,当前高校的服饰美学教育成果并未对校园服饰文化产生应有的良性影响。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做好服饰美学理论课的课程设计、课时分配和教材选择。在课程设计时,将理论课程和基本理论课程按照学年或学期做好分配。确保服饰基本理论知识能在系统性和深入方面做到位,课时的保证是最有力的手段。在做课时整体设计时,首先确定理论课和设计实践课的总课时比例,以55或46为宜。既防止专业教学因过多的美学理论学习而成为理论研究课,又防止因理论课时不足而成为纯粹的动手实践的“劳技”课。其次,确定好需要进入教学环节的理论课程,从纵横两个纬度选择合适的、能对设计动手能力起到切实指导作用的理论课。选择理论课程时做到精选,兼顾系统和深入,首选确保知识结构框架线和点上的课程,再选拓展知识面的边际性课程。

课时分配方面还需注意理论教学对整个专业学习的贯穿,而不能在某一段时间集中突击,和实践实训课皮肉分离,导致学生学理论时忽略实践,做实训时又忘了理论。

教师在选订或编写教材时,首先要选能对其他相关课程产生知识衍射作用的内容;其次要看内容设计的难易程度,偏重于理论研究的过难教材和偏重于普及性读物的过易教材均不太适合。在关键知识点上能深入进去,在知识脉络上又比较清晰,这样的教材较为适合。

2.做好服饰设计实训环节和理论知识点的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有两种结合方式:一是以理论教学带入动手实践。这样的方式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在理论知识点的关键环节上加入设计实训的环节,占用理论课的课时。目的是以动手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二是以设计实训带入理论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接近或等于工学结合,以设计实训为主,在关键环节上进行理论知识点的嵌入。目的是让理论知识对设计环节产生引导作用,增加学生的设计自觉。

在实训动手和理论教学的结合这一方面,要注意避免的一个倾向是理论学习和实训动手分成两段分别进行,这样会导致学生前学后忘,顾尾不顾首。

3.加强服饰礼仪和校园文化教育。服饰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观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校风校貌有着直接影响。服饰和礼仪又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可以说,服饰就是礼仪的外在表现之一。良好的服饰代表了良好的礼仪素养,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做好高校的服饰礼仪教育,可以从几个途径进行: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礼仪文化的内容,并作为日常衣着实践的重要环节,课堂上培育观念,校园里身体力行。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模范带头,从自身的礼仪文化做起。二是以活动推广服饰礼仪文化。通过开展服饰礼仪知识竞赛、主题演讲、主题晚会、主题征文比赛、主题走秀、主题倡议、主题设计比赛等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在校园里传播和推广服饰礼仪文化。三是将服饰礼仪纳入学生行为规范和日常守则,作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内容,甚至可以纳入学生素质考评系统,与学生评优挂钩,和宿舍批评、考勤管理等一样,对学生产生直接的约束力。此外,可以成立专门的服饰礼仪学生社团,在课堂内外对其他专业的学生开展相关的教育,从而推动服饰礼仪知识走出专业、走向普及。

总之,当前高校的服饰美学教育还存在种种有待完善的地方,尤其是非专门的服饰类院校。在艺术类学院里,服饰设计如果只是其中一个专业的话,文中论及的一些问题就更为明显。这或者有师资不足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课程的设计者和专业负责人要理清思路,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条件下,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使美学理论教学和设计实训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1]陈玉.服饰美学教育研究[J].设计艺术,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