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业新技术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6 15:40:31

农业新技术论文

农业新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业高新技术;政策;农业现代化

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合称“三农”问题,有人把“三农”问题概括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其实,“三农”问题不是三个问题,“三农”问题归结起来是一个问题,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穷”,邓小平同志早在1985年就一语道破天机。讨论“三农”问题的本质,就是要找到三农问题的“穷根”。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制度结构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传统社会,离开了政府推动、政策和制度引导,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将只能是步履蹒跚甚至寸步难行。

一、农业高新技术的含义

所谓农业高新技术,是指能广泛用于农业领域的,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产生深刻影响和重大推动作用,并能形成新型农业产业的高技术和新技术。包括国家科技部认定的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7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相关内容。但目前具体应用于现代农业,主要指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酶技术和发酵技术等)、农业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农业应用和各种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网络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包括各种温室技术、无土栽培技术)、节水农业技术(改善地面灌溉系统和滴、微灌、喷灌技术)、核技术(用于农业育种技术)、现代农业机械技术(带电脑程序控制)、农产品精加工技术、遥感遥测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激光技术(激光平地)等。

二、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的必要性

1.传统农业的经济增长潜力有限

传统农业是一种技术状态和资源要素水平长期内大致保持稳定不变的农业状态,经过世代适应,各种生产要素已达到最佳配合,但由于其物质和能量的低层次循环,其内部发展的潜力有限,由于其生产工具以手工操作为主,劳动力、畜力、土地等传统要素是其主要生产资源因子,新生产要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微乎其微,从而造成了土地生产率及劳动生产率的双重低下。概而言之,传统农业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传统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产业;

第二,传统农业的技术停滞不前;

第三,传统农业中的劳动者文化素质差;

第四,传统农业对外部环境依赖性较强;

第五,传统农业是一种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由此可见,传统农业不能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2.现代农业与农业高新技术相辅相成

现代农业是一个由市场导向的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群体。从农产品生产过程看,农业关联产业群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各行各业。产前主要是农用物资的生产与供应,如机械、肥料、种子、饲料、农药、农膜、电力及其他物资;产中主要是直接与农业生产耕作或为之服务,包括耕作、播种、施肥、收获等环节及植保、病虫害防治、卫生防疫、种苗与繁殖等;产后主要是农产品的流通与加工,如收购、运输、保鲜、加工、销售等。这个围绕着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庞大的产业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与农业生产形成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它们相互之间又及时传递各种市场信号,并以科技进步成果、市场供求信息和各种物质力量支撑着各个环节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农业已沿着资源投入、生物生产和经济增值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基本上是把平面结构的农业转化为空间结构的三维农业。是按三维农业的概念,把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项内容及其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基本形式显示出来。

3.高新技术对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人多地少,落后传统农业一直是困扰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因此,引入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改造传统农业的强大动力。为了使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有一个带动性的突破,全国各地在实施“九五”农业科技计划中,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重要内容。

我国目前已陆续启动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一批以转基因品种、生物农药、生物肥料、胚胎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逐步实现了产业化。据农业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00多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正在从事转基因农作物培育与应用、组培苗木、工厂化栽培和养殖、设施农业、基因工程疫苗等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开发,这将为农业产业升级和技术换挥重要作用。经过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一些科技型企业长期的研究、开发和探索,我国在农业高新技术方面特别是生物技术领域已获得一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一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先后在水稻、玉米、油菜、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组织培养、转基因蔬菜、棉花、家畜胚胎工程、克隆牛羊、转基因猪、重大畜禽疫苗、种苗脱毒快繁技术等领域获得成功,其中,一批成熟技术已在产业化方面开始起步。

由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对于实现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探索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的新的途径,迎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到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具有积极意义。

三、政策探讨

1.认真实施科教兴农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

认真贯彻《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精神,坚持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装备农业,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把农业发展尽快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积极推进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加快发展农业科技产业化。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离开农业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仅为45%,而发达国家(地区)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80%甚至更高。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与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逐步建立起先进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高效率转化科研成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

3.调整农业科研的方向和重点,重视提高产量,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从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转向为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服务,从资源消耗型技术开发为主转向资源节约型技术开发为主。以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和适销对路的动植物新品种为重点,大力开发优质农牧渔业新品种。加强对农业产后加工、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大力开发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以提高农业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为重点,加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力度。技术推广要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有偿和无偿服务相结合。鼓励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企业及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从事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实行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鼓励有条件的农业科研机构逐步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机构,一部分科研机构可以转变为农业科技和信息中介咨询机构,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4.进一步加强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

大力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通过农业广播学校、电视大学、专业技术培训班、职业高中、远程教育、函授和农民夜校等形式,广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做好农村科技普及工作。扩大“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农技电波入户工程”的实施规模,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

四、小结

解决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我国各地政府应重视和支持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将其列入本地经济和农业发展规划,并筹集和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开发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和研究机构。预计在未来五至十年内我国农业现代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将会有大量高新技术成果进入农业领域,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示范、推广而达到产业化规模,为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提供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蒋和平:著《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7月.

[2]杨靖中: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论文集》,1998年8月

[3]康曼华:著《科技进步与农村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12月.

[4]许毅:三农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5]白跃世:《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

[6]贺雪峰:《三农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7]张景顺王树进: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农业技术经济,2002(4).

[8]王大中: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产业化[J],中国软科学,2001(1).

农业新技术论文范文2

1.1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制适应时展需要

针对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困境,部分基层推广单位将公益性技术推广与经营性技术推广相分离,将无偿农业技术推广与有偿农业技术推广相结合,并通过试行技术承包、技术推广与经营服务结合的形式,来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改革。部分农产品主产区开展了以高等院校、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各种专业化服务组织为主体,以市场为根本导向,以完善服务自制建设、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2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近些年,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不断实践与经验总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技特派员制度。该制度以农民的实际科技需求为重要依据,由政府或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挑选出工作认真、吃苦耐劳、业务水平高的专业人才到农村担任科技特派员,在科技和企业及农民间建立一个直接联系的平台,以在满足农民科技需求的同时有效调动农业科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1.3探索新型推广组织形式

促进农业科技与农民和企业的直接对接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各地便相继开始涌现出农业科技园。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推动了农业科技园的形成,而农业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及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此同时,还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并逐渐塑造出了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对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发展趋势

对我国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既是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我国是一个气候多变、地域辽阔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类型多样,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这便决定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必然要朝着多层次、多类型、多种体制共存的复合型农业推广体系发展,这也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国应将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视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重点,对农业技术推广体制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状况调整、完善推广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建立起高效、快捷、灵活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教育间的联合,并促进不同地区,不同专业间的合作,以将推广成效进行不断的提升。除此之外,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能让广大农民采纳并接受新农业科技的工作方法,将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与组织化程度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进行结合。例如,利用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来组织农民切身参与到推广的过程中;又如利用项目带动推广模式,以促进区域发展和农业开发为根本目标,将水利、农技、信贷等部门整合在一起,为农民提供系列化的推广服务等。

3结语

农业新技术论文范文3

自2005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建设理念和模式都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突飞猛进,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的相关政策及工作部署,针对本地区农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乌鲁木齐市政府实际,积极推进乌鲁木齐地区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其中,乌鲁木齐市南北郊区、乌鲁木齐县、高新技术开发区及达坂城等重要农业区在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及农牧局领导下,将围绕标准化模式生产、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和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提升为契机,不断探索农业的转型之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农业技术,以点带面,以面带片辐射和扩散,大大推动了全区城郊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1.1加快技术集成与示范

围绕蔬菜、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集成配套一批先进、适用、成熟的技术和成果。扶持龙头企业及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创新,提高种植、养殖技术水平及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1.2加速农业科技转化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整体优势,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加速农业科技向农业生产力转化。以“设施农业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为课题,规范全市农产品种植户和养殖户的生产模式,全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部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要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根据农业部的相关要求做好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鼓励种植户和养殖户开展三品一标的认定工作;规范种植和养殖的生产技术规程,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可靠,提升农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竞争力。

1.3强化农民科技培训

结合全民素质培育工程,采取外聘知名专家学者,内选农技人员的方式,组建一支常态化的全民素质培育专兼职讲师团,通过举办农民培训班、田间指导、电视讲座、远程教育网络咨询会诊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农民勤劳致富能力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同时,依托职教中心、农广校、农民大讲堂等平台,大力开展农民技能轮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和农民中的技术带头人,科学有效地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结合本地区旅游资源,进一步利用旅游环境,充分利用当地农家乐组织促进各地游客进行参观旅游,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4充分利用项目资金

充分利用国家农业部、自治区发改委、科技厅、农业厅、畜牧厅及水产局、乌鲁木齐市发改委和科技局的农业科技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强乌鲁木齐地区现代农业建设。

1.5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加大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酒店、重点超市等销售点的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2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业新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农业机械;技术手段;应用;发展前景

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逐渐提高,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经济的发展需要基础的支持,农业就是我国的基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随着近几年我国农业的发展,很多高新技术也被运用到农业的机械设备中,使农机设备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有效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在农业的生产中使用高新技术还能够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保证农机相关机械的正常运作。

1农业机械技术的应用分析

1.1计算机技术

这里所说的计算机技术主要指的是计算机视觉技术,这一技术最早被运用在农业机械上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主要运用的是计算机技术中的视觉技术,利用这一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对农产品的品质质量进行分级别检查。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以图像处理为基准,随着图像处理以及视觉模拟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不仅可以用来检查农产品的品质,而且还可以用来对农产品进行播种、收割。虽然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我国农业技术领域的应用时间还不是很长,在实际的使用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出现,但是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必将会改变传统的农业作业模式,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1.2网络信息技术

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机械上的应用是非常成功的,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为农业的生产提供高精度的监控,而且还能够对农业生产中出现病虫害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测,然后根据定位系统来进行田间作业。

1.3液压技术

液压技术主要依靠的是微电子技术和工业传感技术,在数据的采集上,运用液压技术主要完成的是能量的转换和匹配,其目的是为了让农业机械的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让机械设备的相关系统特征可以得到完善,让机械设备的可靠性能够得到提升,这也很好地符合了环境保护的相关标准要求。而大部分的农业机械都是采用内燃机作为原动力,所以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工作负荷,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电液控制手段来完成负载与原动力之间的匹配情况,尽可能地减少功率传输过程中出现的损失,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系统的工作效率。

1.4人工智能技术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端技术不仅在大型的企事业单位中被运用,在农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较有成果的就是美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出激光拖拉机、机械的内部导航装置,等等,这些装置可以对拖拉机的运行方向及所处位置进行实时的测定,在了解地区土地信息之后,再制定合理的土地种植方案、农药及种子的数量,等等。

2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趋势

2.1推广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发展

目前在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上,已经开始运用机电智能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这使得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科技含量有了极大的提高,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而且也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

2.2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提升

只有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才能够确保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保护生态环境奠定基础,如回收农业生产的废弃物,普及无害化的处理设备,运用无害化技术来处理废水可以有效地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而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使用有机肥料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大力发展节能型动力机械设备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农业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2.3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监督水平

要想提升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还要从规范设计的基本要求出发,全面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在质量提升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农业产品的整体造型和外观,农机设备的耐久性也要经得起考验。选用与农机设备相配套的发电机及元件,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在农业机械设备完成安装之后,还要对其进行试运行,只有保证了设备各项指标都正常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的投入使用,这也是提高农业机械产品可靠性的前提。

2.4加大政府的补贴力度

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农业机械的技术推广,做好农业机械的培训工作。国家还要将拖拉机、插秧机等农机具作为农具购置补贴的关键,普及农业机械知识。这样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2.5确保农业机械技术的安全生产

关注安全监督管理及装备的创建工作,加大农业机械的安全投入,以便更好地满足农业机械工作安全监督管理的需求。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将农业机械的安全检验工作纳入到各级县市政府的财政预算当中。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高新技术正在逐渐地被运用到农业的机械设备中,这些机械设备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农业的整体生产水平,而且还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很好地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也必定是智能化的,所以要求操作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全面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国农业机械的智能化。

作者:徐家亮 刘晓鹏 单位:黑龙江省克东县农机安全监理站

参考文献:

[1]陶乐然.长春星宇小区新技术应用[C]//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06.

[2]刘蒙之.传播新技术与国家发展———一种政治经济学的观察[C]//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2006.

[3]张仁江,田莉.制造业企业新技术采纳:动因、路径及障碍分析———基于T公司的纵向案例研究[C]//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2011.

[4]胡札进,姚尚斌,徐七三“.双低”储藏与四项储粮新技术的综合应用[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2003.

[5]柳旭.浅析电视空间新技术对审美体验的影响[C]//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2010.

农业新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涉农产业;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

国务院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些都离不开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到底应该如何培养,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今年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申报成功,下设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湖南农业大学也将技术创新管理课程作为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故此,引发了涉农产业技术创新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涉农产业对技术创新管理人才的需求,应该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推动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获得核心竞争力。那么如何从涉农产业和企业的需求入手,培养好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拟从分析培养现状入手,然后,从涉农产业的需求并结合农业院校的优势资源对涉农产业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式进行阐述。

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检索各大期刊数据库发现,目前直接开展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研究的较少,仅有国内学者汪传雷等在《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探索》中指出,对其搜集的22所设有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专业硕士点的高校课程设置进行整理发现,有77.3%的高校开设了技术创新管理方面的课程,位居榜首[1]。为了能够充分剖析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为涉农产业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专门从技术创新管理的研究内容和技术创新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对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1.1技术创新管理研究内容为了对技术创新管理研究内容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主要通过对技术创新管理领域的书籍篇章布局来梳理技术创新管理的研究内容。国内学者吴贵生在《技术创新管理》一书中,阐明了技术创新的理论,内容涉及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技术选择、研究与开发、新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技术转移与交易、技术信息与知识产权、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组织管理等[2,3]。2011年编著的《技术创新管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之路》在阐述了创新的概念、类型、作用、运行规律和管理的基础上,对中国企业独特的创新之路和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理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中国产业和企业创新案例来说明其观点[4]。国内学者赵晶媛在《技术创新管理》中,系统地阐述了技术创新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内容,论述了技术创新战略管理、项目管理、过程管理、风险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介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及其各自特点、技术创新的测度与评估、技术创新能力与培育、技术创新组织与激励,为技术创新管理者提供一整套的管理方法和实践操作技巧[5]。国内学者雷家骕、洪军在编写的《技术创新管理》中,将技术创新管理分为了四个模块:第一模块,是技术创新的基础理论,包括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技术创新的模式与发展;第二模块,是技术创新的实现过程,包括前景性高技术的获取与破坏性创新、企业的生产及工艺创新、企业创新中的技术整合、企业的市场开拓与服务创新;第三模块,是企业创新的管理,包括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要素;第四模块,是技术创业,包括创新的特殊实现形式———技术创业[6]。国内学者周寄中在《科学技术创新管理》中,先按管理科学的四大管理职能,从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对科技创新管理的对象展开论述,依次包括:国家科技计划、科技创新战略、科技活动组织、科技创新与成果商业化过程、科技创新的评估控制与激励,然后,从当今科技创新管理的五个重要方面进行剖析,主要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市场和技术中介,智力资本、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产业、企业技术竞争力,以及国家创新系统和科技创新文化[7]。1.2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既包括专门的学位教育,也包括继续教育和相关培训等。但是从目前查阅的资料来看,尽管有些地方开展了技术创新管理的培训,但是由于资料不够全面和具体,因此,仅通过对专门的学位教育了解一二。设有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专业硕士点的高校网站,仅有中科院大学对技术创新管理培养的目的、要求,以及主要内容等列出[8]。主要讲授技术创新管理的研究进展,以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原则,整合技术、管理和创新政策等知识,培养既熟悉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理论性评价与研讨为主,辅以有针对性的案例。学习要求主要有4点:①掌握技术创新管理和创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②通过案例讨论熟悉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流程和实践;③能够针对企业创新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提出优化和改进建议;④初步具备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建新企业及进行创业企业管理的能力。由于其采用的是周寄中老师的《科学技术创新管理》一书作为教材,因此,其教学内容与书中内容保持一致。综上所述,随着技术创新备受瞩目,技术创新管理也愈发受到重视,但是关于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内容却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体系,这自然也体现到了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上。

2涉农产业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伟大目标,从当前涉农产业对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实际出发,结合农业院校的资源优势,摸索出符合涉农产业需求的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模式。2.1涉农产业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涉农产业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结合涉农产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由于不同的产业对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既有共性,又有所区别。对于涉农产业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必然要围绕涉农产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需求来开展好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设计。但涉农产业和企业对技术创新管理的需求分别代表了中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需求,如何将这两个层面的需求转化为培养内容,需要对涉农产业和企业两个层面的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并发现其内在联系,以形成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二是,如何将农业院校资源优势转变成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的优势。技术创新管理是要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其培养内容和方式都具有独特性。如何把农业院校已有的涉农资源优势转变为人才培养优势,需要在对涉农产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农业院校的学科门类和专家资源丰富等优势,通过涉农产业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使更多的农业院校的专家资源、平台资源等走进涉农企业,更好的支撑本地社会经济发展。2.2涉农产业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定位首先,根据涉农产业技术创新管理人才需求对培养进行定位。在涉农产业中选取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作为样本,研究涉农企业对技术创新管理人才的需求趋势,然后,对已开展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的机构,进行调研了解技术创新管理人才的培养效果和职业发展趋势,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管理人才需求趋势及职业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明确涉农产业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提供可行性保障。根据从食品产业和生物产业部分企业了解的情况来看,企业需要的技术创新管理人才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能够提升企业内部研发管理的人才,二是,能够从外部引进技术并在内部实现产业化管理的人才。从企业需求定位来看,培养内容将主要涵盖研发管理和技术转移的内容。然后,积极借鉴已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培养机构的经验,对培养方式进行定位。通过对农业院校技术创新管理培养情况和培养资源进行分析,然后,再与综合性院校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培养有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农业院校开展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的比较优势。同时,对国内外技术创新管理培养的背景、内容和效果等进行分析,预判农业院校开展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非常,在培养对象的选择上就要主要选择那些有一定技术背景的人,或者对技术管理有一定经验的人,在培养形式上除了必要的理论传授以外,需要更多的配以研讨、实例分析和技术创新管理模拟等。最后,充分发挥农业院校资源优势,使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融为一体。依据院校的资源特征、技术创新管理人才需求趋势和就业趋势,以及院校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的比较优势和发展趋势,采取避强定位的方法,差异化地对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进行定位。依据农业院校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定位,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农业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以建设一套符合农业院校特点的涉农产业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湖南农业大学的动植物科学领域、农业科学领域的ESI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4个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全国前十,这说明学校在这些领域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涉农产业的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学科专家团队的力量,聘请这些专家为学员讲授科研的历程,研讨与企业合作的经验,让学员通过生动的案例掌握技术创新管理的精髓,同时,也帮助学员聚集一批专家资源,全面推动产学研合作。

3结语

上述关于农业院校开展涉农产业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全国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培养的资料仅通过网络进行搜集,没有专门向各个机构索取;二是,涉农产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需求仅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对若干业内人士的访谈形成,没有通过调查问卷进行大范围调研。今后还将在这两个方面,对农业院校开展涉农产业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作者:史敏 罗建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汪传雷,乐亚鸣.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探索[J].中国市场,2013,(17):88-93.

[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之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赵晶媛.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雷家骕,洪军.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农业新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创新能力;内部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支持能力;Delphi-AHP法

0、引言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本文以下统一简称“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农村遍地开花,合作社作为“小农户、大市场”的连接体,担负着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37万余家合作社,入社成员占全国农民的10%。200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国家强农惠农政策逐步向示范合作社倾斜,但强农惠农政策在合作社中该如何分配?政府评建示范合作社的依据是什么?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合作社发展的催化剂,科学客观的评价合作社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1912年哈佛大学教授美籍奥地利经济学者熊彼特在其巨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以来,经过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统计学家的共同努力,创新理论不断完善。创新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最近三十年,国内外学者特别关注有关企业技术创新测定与评价理论以及研究方法的研究。国外研究创新的代表人物很多,研究特征有以下4方面:一是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视角多样化。代表著作有:拉里(1981)以组织行为学的分析视角,把技术创新能力定义为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与技术和信息获取能力的综合;巴顿(1992)以创新行为的主体为研究视角,把技术创新能力定义为技术人员与高级技工的技能,技术系统的能力、管理能力以及价值观。二是把创新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作为测度的重要指标。如企业R&D投入就经常被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的测度参数。三是关注企业创新的主要方式。如克拉克(1985)提出技术创新应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方面分别来测度。四是重视创新调查。如1992年经合组织出版《奥斯陆手册》,随后进行欧共体创新调查活动。国内学者近些年对于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非常多,学者们基于经营过程、投入产出、不同发展阶段和系统等不同的视角研究技术创新能力。

目前,创新理论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但对于合作社这样特定组织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在目前国内外研究不多。基于此,本文利用创新理论,结合合作社的特性,分析合作社技术创新的特点,构建合作社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和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模型。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政府评建示范社,有利于各级政府科学的监测与评判合作社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制定适合合作社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提供科学、量化的依据,有利于合作社发现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优劣势。同时,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将为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在不同合作社得到合理的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我们可以给予更多的补助和扶持。

1、合作社技术创新能力测定模型设计

1.1 合作社技术创新的特点

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我国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其中也明确定义了合作社的企业性质。徐旭初(2005)”在其论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立法的制度导向辨析》中指出:确认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性质是企业或是社团或是特殊企业,归根到底还是应看归入哪一类能使之更好地服务“三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确认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特殊企业比较有利于其发展,有利于其更好地服务“三农”。本文的观点赞同把合作社看成一种特殊的企业。

合作社的技术创新同一般企业有着共同点,具有风险性、外部性、时间差异性和一体化等特点,但是合作社作为一种共营企业,加上合作社的产品(一般是农产品、手工制品、奶产品等)特点,其技术创新特点与一般的企业(IOFs)又有很大的区别,合作社技术创新具有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短暂、对政府政策高度敏感和以公共部门创新引导自主创新等特征。

1.2 合作社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模型的设计思路

本文确定合作社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模型设计的基本思想为:将企业技术创新理论和系统理论有机结合,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趋势,结合合作社的特性,分析合作社技术创新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构建合作社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和测度模型。在本文构建的指标中,以合作社自身创新能力指标为核心,创新支持环境能力指标为支撑。选择指标主要考虑合作社的特性、调研数据的可得性、涵义明确、口径一致,同时需要反映出合作社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潜力等因素。在构建指标的过程中,坚持科学性和实用性、独立性和逻辑性、系统性和可比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等系统的原则。

①合作社内部因素分析。紧扣合作社的特性,合作社内部的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市场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了合作社的创新水平。创新投入能力包括人力和财力两方面的投入,直观的反映合作社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情况,是衡量一个合作社技术创新潜力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创新产出能力是合作社的投入资源的转化的价值形态,反映出合作社实际创新能力;创新市场能力反映出合作社与市场的对接能力,合作社的产品要在市场上比别的产品更具有竞争力,需要在市场营销能力方面有所创新;创新管理能力,合作社作为以农民为主体,自愿组成的农民互助组织,管理能力同合作社理事长的个人的管理水平、合作社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有很大的关系。

②环境因素分析。合作社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同合作社所处的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从全国范围内来说,合作社发展的比较好的省(市),如江苏、浙江和上海,这些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很强,区域内农业技术市场的成交量和需求度都比较高。在国家唯一一个农业示范区――陕西杨凌,该区域内合作社的外部创新环境支持能力特强,当地的合作社依托区位优势,能率先享受到农业高新科技成果。所以,我们在分析合作社技术创新能力时,外部环境的支撑力量不可忽视。

1.3 指标体系构建

遵循上述合作社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模型设计的思路,根据合作社的特点及企业创新理论的思想,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的合作社创新技术能力的评价指标系统。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由9位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多年研究农村合作组织的教授组成的专家队伍通过德尔菲法来确定,使用1/9-9/1指数标度法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见表1。

1.4 指标选择说明

①创新投入能力。创新投入能力主要分人力投入和财力投入。技术人员数量包括外聘的技术指导专家和合作社内部的技术人员及大学生村官,在合作社中具有大学文凭的人员是相当稀缺的。开展新技术培训的次数,合作社对社员的培训直接影响新技术在合作社内部的推广。研发资金投入,作为合作社,特别是示范合作社,是有研发费用的。先进生产设备能够有利于农产品延长保质期或者反季节供应等。新品种引入费用,对于合作社技术创新中,能否采用新品种直接关系到合作社产品的收成与收益。

②创新产出能力。“三品一标”认证,在合作社中很受欢迎。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进行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无公害产品以及地理标志认证是农产品在市场上获得良好销售的一个很好的保障。标准化生产是合作社社员生产区分其他非社员的一个重要的特色,有利于创建国际级、部级、省级、市级或县级等品牌。

③创新市场能力。一是网络销售,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或建立自己的网上销售平台;二是参加各类农展会,提高合作社的品牌的知名度,以最直观的方式打入市场。合作社生产的特色农产品,在投产之前的市场调研能力非常重要。把合作社专职销售人员作为市场创新能力的一个指标是因为大部分合作社都没有自己专职的销售人员,但专职销售人员对于合作社市场创新有很大的作用。

④创新管理能力。我们从制度和管理人员两方面,选择管理规范化程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创新激励机制、理事会成员人数和理事长对创新政策的认可度这几个指标。

⑤农业科技环境能力。一个区域内的农业科技环境直接影响这个区域的合作社的创新能力,合作社一般没有自己的科技成果,但合作社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每万人农业科技人员从业人员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数和农业专利数,这些数据一般都可以从一个地方农业统计局获得。

⑥农业市场环境能力。由农业技术市场成交量和农业技术市场需求度两部分组成。一个完善的创新市场环境的支持有利于合作社的新品种、新技术等的来源,同时市场能加速农业技术市场流动,也能更好的表明农业技术市场的需求度。

⑦农业金融环境能力。包括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农业技术创新费用中风险资金的比重和农业技术创新费用中金融贷款的比重等3个三级指标。

2、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问卷包括合作社内部创新能力的4方面: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市场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主要采用与合作社理事长或会计面对面的访谈。受调研区域的限制,调研的合作社都处于山西运城市,对所有的合作社来说,外部创新环境支持能力的差别不大,所以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主要考虑合作社内部创新能力。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调研的合作社来自不同的省(市),面对不同的外部创新环境,将更有利于我们研究的完整性,这也是我们以后要深入研究的内容。

本文数据的时间跨度为2010年整年,把一年作为一个时间周期,是因为调研的合作社不管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一年基本上能涉及到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先进行了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采用无量纲化计算公式:Xij=(Eij-Esj)/(Emj-Esj)其中Eij当前项数值,Esj为本指标中的最小值,Emj为本指标中的最大值。这样处理之后,所有的数值都处于(0,1)之间。

2.2 模型测定结果

采用德尔菲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所调研的运城市百强示范合作社中的20家种植业合作社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证测定和评价。测评结果见表2。

2.3 结果讨论

①整体来说,20家合作社的内部创新能力都不是很强,内部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最好的富硒大枣指标值也仅为0.6923,没有达到0.7。主要原因是现阶段合作社还处于初创期,无论是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市场还是创新管理等方面都还不完善。富硒大枣合作社内部创新能力排序第一,其他各方面能力排序也基本保持在领先水平,这与该合作社的创新理念有关,合作社在建立之初,借款投资30万元用于富硒s0D大枣生产技术的引进与推广,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信息、开拓市场、技术技能培训、标准化生产、制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指标标准、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的认定认证、病虫害防治预警机制等服务,联合科研院所,引进新科技成果、新品种,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②合作社内部创新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20家合作社相比较而言,内部技术创新能力较强(指标值在0.6以上)的有富硒大枣、友臻板枣、花南果品、惠丰果品、望发果蔬等5家合作社;内部技术创新能力一般(指标值位于O.4~0.6之间)的有伍姓蔬菜、金禾小麦、绿丰葡萄、春云药材、俊辉韭菜、晓峰玉米、寅寅苹果、无核葡萄、鹏飞山楂、晋江石榴、忆君山楂、建山果业等12家合作社;技术创新能力较差(指标值在O.4以下)的合作社为忠定苹果、聚源核桃、汇丰种植等3家合作社。

③创新市场能力相比其他几个指标的数值偏低。这与合作社注重生产忽视市场有关,合作社的主体为农民,传统的农民都是注重生产,但是很少去思考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该如何销售才能获得更高的价位。由于合作社的销售渠道仍然依靠传统的销售方式,销售渠道窄、销售渠道长、费用高,影响了农产品销售和社员增收。合作社面对市场应敢于探索新的销售渠道。

④创新投入能力大于创新产出能力。这说明合作社创新的投入和产出并不成比例,投人的多,产出的少。原因可能是因为创新投入带来的产出往往具有滞后性,同时也说明合作社创新潜力大。

⑤创新管理能力相比较其他几个指标的数值都要偏高。20个合作社都具有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化程度高,有相应的创新激励制度,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对于创新政策拥护程度很高。

3、结论

农业新技术论文范文7

会议交流内容

1、设施园艺工程装备与技术,包括:设施结构优化与配套装备开发,温室覆盖材料(保温、耐寒)开发、温室节能新技术与新能源利用,多功能、小型化、实用型设施专用设备等;

2、设施园艺作物高效安全栽培技术,包括水肥高效利用、温光高效利用的株型调控技术等;

3、温室环境控制与数字化管理技术,设施作物与设施环境模拟模型;

4、非耕地日光温室建造技术、非耕地设施作物专用新品种及其安全、优质、高效产业化生产技术;

5、工厂化育苗技术与植物补光灯节能技术。

参加人员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理事、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以及论文代表和从事与设施园艺有关的科研、教学、生产、企业、管理、技术推广等有关人员。

有关事项

(一)会议时间与地点

1、会议时间:2014年7月(具体日期见第二轮通知)

2、会议地点:新疆乌鲁木齐市翼龙大酒店

(二)会议日程

第一天: 全天,参会代表报到。

第二天: 上午:大会开幕式及大会报告;

下午:论文(专题)报告及分组学术交流;

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

第三天: 上午:论文(专题)报告及分组学术交流;

下午: 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察。

第四天: 吐鲁番规模化育苗基地考察

(三)论文征集

本次会议将征集与设施园艺相关的创新性学术研究论文与专题综述,主要内容为我国设施农业温室工程及高效生产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设施环境工程调控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稿件经专家评审后,优秀论文将在《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正刊刊发,其余合格论文将由《新疆农业科学》(增刊)刊发。来稿注意事项如下:

1、“专题综述”和“研究论文”撰写格式及注意事项参见《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投稿指南的相关要求(附件1);

2、被《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录用稿件按编辑部规定收取版面费;

3、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管理者、生产者、研究生等踊跃投稿,稿件请2014年1月15日前以word版格式发送至会务组电子邮箱(不接受纸质版论文)。

(四)报名及参会方式

1、因7月份为新疆旅游旺季,为保证会议与住宿安排,请与会者于2014年 4月1日前将会议回执表(附件2)、会议交流材料以及准备在会议上进行推广的新技术、新产品等有关材料以传真或Email方式发至会务组。

2、会务费待定,住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3、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展示。会务组联系方式:

马彩雯(0991-4550053,15999101958,)

张彩虹(13565822531,)

于秀针(18935922981,)

传真:0991-4500174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

农业新技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 热点 述评

[分类号]S126

1 引言

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研究活动也几乎同步展开,近几年来研究日渐风行,相关论文越来越多。为促进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对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一次梳理和总结。鉴于“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的同质性以及为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展开论述,并在全文统一采用“农业(村)信息化”这一描述形式。

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篇名”作为检索项,以1979~2009年作为检索时间段,采用“农业”、“农村”、“林业”、“牧业”、“渔业”、“养殖”、“种植”、“农作物”和“农产品”9个关键词分别组配“信息”这一关键词(组配逻辑为“与”)的方式进行检索,删去重复和非信息化内容的文章后获得文献9 330篇,将这些文献按照主题归类(见表1)。不难看出,自2003年“金农工程”实施以来,论文数量出现较大幅度增长,接近历年论文总数的2/3,笔者以“金农工程”开始实施的时间为起点,总结和分析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2 关于农业(村)信息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农业(村)信息资源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其内容来看,包括农业(村)的资源环境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生产信息、科技信息、教育信息、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管理信息等。从其范围来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农业信息资源是指农业信息本身,广义还包括与农业信息活动相关的设施、设备、人员、组织和资金等多种要素的组合,这进一步拓展了农业(村)信息资源的内涵。

农业(村)信息资源的丰富内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开发利用的难度。高秀英指出,农业(村)信息资源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很强的战略性任务,是一个多阶段的发展过程。我国实践已走出一条先“修路”、后“造车”、最后出台“交通规则”的道路,即第一阶段建设渠道;第二阶段开发资源;第三阶段完善环境。但目前三个环节都不够成熟,存在诸多问题,典型的观点有:①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农业信息发展的需要,数据库建设缺乏系统规划;②农业信息资源在种类、数量、深度、广度及其管理上处在一个低水平运作状态;③农业信息重复建设严重,信息处理和使用成本居高不下;④现行农业信息资源采集指标体系不健全,标准化严重滞后,法律建设薄弱等。笔者认为,农业(村)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在信息资源开发投入、信息传播渠道和信息利用环境三个环节并行发展,鉴于农业(村)信息资源分布的分散性、信息人才的缺乏、用户信息素质较低、信息渠道不畅等特殊性,农业(村)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临着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农业(村)信息资源整合是倍受关注的问题。有学者认为,我国农业(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基本解决,以农业(村)信息资源有效整合为核心的“最初一公里”问题已成为新瓶颈。关于整合内容的研究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个难点,李道亮从数据库与涉农信息平台整合、信息服务场所与信息传播渠道整合、信息服务业务与服务队伍整合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总体来看,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性的农业(村)信息资源整合框架,在整合方式或方法上,建设涉农网站和信息平台是被广泛认可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3 关于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

关于农业信息技术的理论研究很少,发展与应用研究居多。有人认为农业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应用学科,是农业科学和信息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的新领域;也有人认为农业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

农业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历程、现状、障碍、对策以及应用类型、应用领域等是前述统计文献反映出的主要研究内容。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从国外引进遥感技术被认为是“首开信息化农业的先河”;80年代初开始了农业专家系统研究;90年代国际互联网出现后,“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相继开通,同时引进了世界四大数据库并加强了自身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建设;“金农工程”实施以后,研究及应用进入全面发展阶段,3s技术成为热点,精准农业被普遍关注。另外,随“可持续农业”、“循环农业”的提出,光技术、生物技术也崭露头角。目前,农业数据库、农业信息网络、自动化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农业信息技术都得以应用,涉及农业信息资源传播共享、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流通销售、农民生活、农村教育等诸多应用领域。

近年来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与深度明显提高,但整体应用水平还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①因为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缺乏或不深入,致使某些农业信息技术的运行原理和应用路径在实践中不明。②因为既有研究成果转化成本较高,使得研究与应用相脱节。由于农业信息技术类型多样、应用领域宽广,研究很难形成系统性。笔者认为,构建我国农业信息技术框架体系已迫在眉睫;农业信息技术将呈现“应用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三网融合”的技术架构将成为新型农业(村)信息化的重要技术支撑;电子商务将丰富农业(村)信息化的内容,并提升其水平。

4 关于农业(村)信息服务及其体系的研究

早期所理解的农业(村)信息服务基本等同于“农业(村)信息工作”,即指政府面向农户开展的信息收集、传播工作。近年来学术界对其理解更为全面,涉及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主体、服务对象等。关于农业(村)信息服务手段和服务主体,学者们的理解基本一致,服务手段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主体指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包括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种植大户、农村信息员等。关于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学术界的理解存在差异,狭义理解的服务内容指农业信息内容的提供,广义的则泛指农业信息提供与传播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活动;狭义理解的服务对象主要指最终受益者――农民,也可以包括作为中间受益者的服务主体,广义的则指“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

信息服务模式是农业(村)信息服务研究的重点问题。一般认为,农业(村)信息服务模式是由组织模式、服务内容、传播渠道、利益分配机制和支撑保障体系等要素通过一定的内在运作关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学者们总结出的我国目前存在的模式类型较多,较有代表性的如王川提出的服务站、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民之家、网上

展厅和网上劳务咨询等模式;我们比较赞同、王文生等归纳出的七大模式,即政府主导推动、行业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自我服务、批发市场辐射扩散、龙头企业一体化带动、专业信息公司或网络有偿服务、科技大户和经纪人示范传递、国际合作扶贫等模式。

信息服务是农业(村)信息化的归宿,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农业(村)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和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其建设意义、目标,总结和分析其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方面,系统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笔者认为,对农业(村)信息服务体系的深入研究,必须结合农业信息服务的实证分析,从实践中总结并提炼出关于农业(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内涵、结构、运行机制等内容,并探讨发挥农业信息服务作用的长效机制。

5 关于农业(村)信息产业及产业化的研究

农业(村)信息产业是信息产业渗透到农业(村)领域所形成的一种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信息技术作用于农业(村)的必然结果。张兰英、尚杰给出了较为全面的定义:“农业信息产业指以农业信息作为基本资源,以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基础上,制造出有效的信息产品,建设优质的服务体系,为农业、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逐步形成综合性、系列化的现代农业信息产业体系”。农业(村)信息产业化则是形成农业(村)信息产业的具体过程,反映农业(村)信息产业的规模程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张峭指出,农业技术产业化分为商品化和产业化两个阶段,商品化阶段是将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转化为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商品,即走向市场;产业化阶段是将商品经营成巨大产业,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我国农业(村)信息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化水平还很低,如何发展农业(村)信息产业?较有代表性的对策如:要“以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业为发展龙头”,继续“进行结构调整,使农业信息产业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结构等方面更趋合理”,逐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融资体制”,着实提高我国农业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服务业和信息咨询业是农业(村)信息产业的核心,有学者专门探讨了其发展对策,认为应当走政府支持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要实现“两个战略性转移”,即从以依靠政府推动为主向以依靠竞争为主的转移以及从资源向管理、从重硬向重软的转移,同时要把“管理创新”当作未来优势竞争力来培育。

笔者认为,鉴于“三农”问题的特殊性以及农业(村)信息化的特殊性,农业(村)信息产业的发展应该走政府主导、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协同发展的道路,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和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农业(村)信息产业服务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村)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6 关于区域农业(村)信息化的研究

该主题下的文献所研究的区域范畴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按经济区域或地理区域划分;第二层次按省(直辖市、自治区)级行政区划分;第三层次按省级以下行政区划分,包括县(市、区)、乡(镇)乃至村。从各层次区域的论文数量来看,第一层次有95篇,第二层次有733篇,第三层次有452篇。忽略第一层次的论文,将第三层次的论文归并到第二层次,得到的论文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结合表2分析,我国区域农业(村)信息化研究具有以下特点:①我国32个省(市、区)都已开展农业(村)信息化及其研究;②总体上呈现“东强西弱”的研究特点,即研究东部地区的多,研究西部地区的少。刘世洪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我国区域农业(村)信息化水平差异做过定量分析,认为排前5位的省市依次为上海、北京、广东、河北、浙江,排后5位的是云南、宁夏、贵州、青海、,其中上海农村信息化指数为259.15,是的971倍;东、中、西部地区总指数分别为143.80、84.92、59.28,差异明显。

农业新技术论文范文9

关键字:扎佐镇;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管理措施;问题;建议

引言

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以丰富、权威、实用、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信息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农业科技网络书屋是基层农技人员交流学习的平台,可用于指导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种养殖服务。

1政府统筹布局,科技引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可以指导产生直接、现实的生产力。农业科技发展也离不开技术的指导,农业科技网络书屋是广大农技员与农民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一条便捷之路,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建设推广以来,省市县领导高度重视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提出要求并强调重点是抓落实、强技能、提服务、为农户的指导思想。

2服务对象精准,措施得当

贵州省修文县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机械化作业程度不高,如何发展农业是全县领导干部与农户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扎佐镇农业实行分类分级、模块化管理,通过抓重点、抓带头人的科技示范模式,提高广大农户种养殖水平。找准服务对象,方法措施得当,利用企业与种养大户的示范作用进行宣传推广。

2.1农业企业

修文县主要农业种植项目有猕猴桃、蓝莓等产业,农技推广人员深入企业宣传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理论与技术学习,要求企业技术人员注册账号进行学习。如深入“7不够”猕猴桃企业与管理层、农技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在做好政策法规宣传的同时进行业务理论学习,并在该企业召开全县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学习现场会,提高农业企业的重视度,切实做好科技进企业、养殖大户与农户,提高科学种养殖技术水平。

2.2农技专业协会

深入修文县扎佐镇大兴村朱世国养牛基地与交易市场,根据该协会的特点,进行业务指导,重点针对牛、羊等大牲畜的防疫处理,进行专业的业务指导尤其是对“口蹄疫”疫情的指导,还包括应急预案编写,对出现疫情的上报程序、处置方法等。对养牛专业协会进行培训,推广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平台,宣传病虫害防治措施等。

2.3农村种养殖大户

修文县是猕猴桃种植基地,根据猕猴桃种植面积大、范围广等特点,深入扎佐镇香巴湖村周珍平户,对猕猴桃种植方法进行技术指导,尤其是果树病虫害防治、育苗、嫁接等。通过对种养大户点对点的扶持,达到点对面的推广效果,利用大户的宣传作用,鼓励广大农民加入到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群体中来,便于农业网络科技书屋的推广。

3功能实现精准,群众受益

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三农”服务信息,及时推送到农户手中,根据种养类型等特点对农业法规、科技新技术、新设备等进行分类管理,建立了各种类型企业的分论坛,促使农业科技功能精准实现,确保农户与企业得到实惠,做到了不落下“一户一企”,农企对未脱贫的农户采取种养技术支持与就业等形式进行帮扶。

3.1推广个性化“三农”服务信息

县农业局牵头,乡镇农业服务部门具体落实,扎佐镇农技推广人员集合农业科技网络书屋进村入户宣传个性化“三农”服务信息,如企业定制猕猴桃价格信息与新设备、新技术资料,农户定制猕猴桃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知识等。3.1.1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信息平台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为企业提供新知识和新技术等服务。通过平台的“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等信息,猕猴桃企业“7不够”公司引进“猕猴桃”检测新设备,用于检测猕猴桃糖分含量、大小等信息。扫描二维码查看产地与农药施用量等信息有利于猕猴桃监管信息化,确保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3.1.2宣传农业政策法规信息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定期农村政策法规与惠民政策等信息,使农民与企业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加法律意识,提高防范水平。依据企业与农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不定期地通过平台推送农业政策法规知识,对农业企业宣传国家土地政策,对农户宣传土地政策、法律法规等,如近期“非洲猪瘟”等政策的宣传,使农民与企业了解到相关国家政策与专业知识,学到了人畜不共患的知识,避免了群众恐慌。

3.2农资、农产品供求信息

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掌握了农资、农产品供求信息,农民就掌握了农业经济发展主动权。通过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平台农产品的供求信息与价格,搭建销售平台,促进农产品流通。修文县鼓励个人与企业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如香巴湖村周某通过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平台了解到猕猴桃售价信息后远销到新疆与青海等地区,售价翻了一番。修文县支持农户通过“农村淘宝、京东电商”等平台销售,促使猕猴桃等农产品“黔货出山”。

3.3在线互动与发放纸质资料

通过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平台的论坛在线互动等形式,方便农户、企业与专家进行在线技术指导。不定期到各村进行农业科技资料电子播放与纸质资料发放,鼓励农民和企业通过平台学习猕猴桃等农作物种植技术,形成企业与农户自主学习、“线上与线下”交互学习的模式。

4建设成果与方法

通过“新媒体平台,干部下乡”等方式推广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便于修文县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与农业科技知识宣传到组、户、人,修文县农业坚持以国家农业政策与科技推广为导向,农户与企业受益为根本进行发展。

4.1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进村、寨、户宣传

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进村宣讲政策法规机会,组织村两委专题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结合当地实际,重点宣传政策与种养殖技术方法,通过技术交流与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

4.2农技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交流,解决技术难题

农技人员驻村开展技术培训,对村民反映较集中的问题进行实地指导。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技术交流,如开展果树嫁接技术、牛羊等病虫害防治知识等竞赛,研讨技术难题,提出建设性方案。

4.3考勤与考核相结合,提高服务水平

把学习情况纳入年终考核范围内,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要存留GPS定位和视频照片等资料,做到月有总结、年有计划。将技术服务纳入工作量的考核中,技术指导结束后需农户或企业签字确认,督查机构不定时进行入村和电话核实,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不走形式,提高服务水平。

5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农业科技网络书屋是进行科技信息知识传播的一个平台,懂技术与专业知识的综合人才可以对其进行充分利用,而基层乡镇农技部门存在农技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懂专业不懂计算机技术等问题,个别农技人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因此要加强农技人员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使用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督促科技人员下乡进行技术指导,从思想上做工作、技术上做指导、行政上进行追责,提高农技人员工作活力与积极性,落实农业科技服务“三农”工作。

5.1科技发展迅速,农推人员专业与技术滞后

受知识、年龄、技术等因素影响,农技推广人员技术与知识相对滞后,与先进科学技术无法协调。扎佐镇通过农业网络书屋采用“新带老,新老结合”等方式进行“一对一”帮扶与集体技术培训等,邀请高校教师进行技术培训或招募年轻大学生和志愿者等帮助老同志学习计算机技术,对“教与学”二者进行双考核,如没有教会老同志,要追究教学新同志的责任,并给予警告,提高双方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互动学习工作的有效开展。

5.2改变被动学习,提高主动学习积极性

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政治理论素养学习。农业推广人员要日有学习笔记、周有总结、月有汇报。在政策引导下改变学习方式,利用好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平台,督促学习专业知识。结合考核要求农技人员不定期汇报猕猴桃价格信息、果树病虫害防治与种养殖信息等,从思想上重引导、工作中抓落实,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6意见建议

6.1政策支持,加大扶持力度

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主要针对西部广大贫困山区,贵州是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当地农业科技知识水平,切实做好脱贫工作,建议县农业部门在通过网络书屋搞好农业政策宣传与专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同时,在工作经费上予以倾斜,促使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6.2整合平台资源,提升认知度

基层工作人员的手机APP平台多且杂,如禁毒知识、统计问卷、扶贫云等,多数平台只是基于上级考核要求流于形式。因此,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只有增加实用性、个性化知识定制功能,才能得到更广大农户的认可。整合平台资源,提高使用率,加强专业性,如关于某地区猕猴桃的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使农户切实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提升平台认知度。

6.3及时更新资料,加强针对性

农业资料更新及时,针对性强,专家在线解答、回帖及时才更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满意度,如关于非洲猪瘟等的专业知识,基层广大畜牧防疫人员由于知识结构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建议专家应在平台上及时更新防疫知识,以解答用户的疑问。资料应具有针对性和区域性,以更好地服务网络书屋用户。

6.4开展知识竞赛,持续建设好云课堂

在平台上开展知识竞赛活动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网络书屋的使用率,但本质问题并没有解决。最具核心的问题是农户与农企没有得到实惠,用户在云课堂中不能根据地区找到相应的学习专栏。因此建议云课堂建设应按照地区进行分类,大类与小类之间的专业知识要有针对性,不能够泛泛而谈,如“蓝莓”与“猕猴桃”种植技术等在云课堂中可设专栏,并且根据各地实际建立专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