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校图书管理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6 15:40:54

学校图书管理论文

学校图书管理论文范文1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改革发展与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本文简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概念,针对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管理创新措施,以期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和服务职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问题措施。

高校的图书馆一直是高校师生获得文献信息的基本来源,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馆藏总量和服务质量也一直被视为衡量大学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发展图书馆情报事业的保证。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的运行特点,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通过管理创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其焕发无限生机,才能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和管理创新的概念。

1、高校图书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法,优化配置图书馆系统的各种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以期完成图书馆为全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并且使服务的提供者—馆员亦获得一种高度的士气和成就感的活动。

2、高校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企业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以促进企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可以更好地体现现代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科研、教学充分服务的功能。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封闭式的管理体制。在宏观上,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对图书馆事业和工作进行管理协调,各系统图书馆习惯于各自为政的分散型管理形式,使得缺乏宏观规划、管理、调控的能力;在微观上,实行的却是严格的行政监控,图书馆缺乏必要的管理自,造成图书馆失去了管理的灵活性,继而束缚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手脚,也压抑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积极性,致使图书馆管理模式僵化。

2、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重视不够。

我国长期以来对图书馆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图书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还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根本谈不上网络化。

3、管理创新人才匮乏。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知识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靠关系走进图书馆的。学历层次低,工作只能简单应付,图书馆专业人员呈下降趋势。在信息服务中,缺乏信息、英语、计算机管理人才,更谈不上高层次创新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活动中,应真正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使读者能够公平、公正、自由、方便地利用和获取各种文献信息,平等享受各种服务,真正体现“图书馆是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场所”

这一宗旨。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强调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竞争的机制,指导馆员对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以馆员价值的实现促进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落实。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就是要通过这种的服务理念,多想读者之所想,多为读者提供方便。

才引进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外部大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服务部门,它要实行的许多重大的策略和措施必然会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制约和影响,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学校对图书馆人事管理改革的支持。另一方面要争取学校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资金投入,使他们明白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知识层次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为高校图书馆吸收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努力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管理迫切需要一大批职业道德品质好、情报意识强、专业技术硬、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网络技术的专门人才,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德才兼备的良好素质。

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对馆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等有机结合起来,使馆员的知识不断拓宽和更新,以适应现代图书信息服务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总之,管理创新是图书馆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紧迫的课题。我国的图书馆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如何改善管理进行管理创新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管理的创新,全面实施管理创新措施,高校图书馆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才能不断增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才能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魏建功:《论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创新》,《图书馆学刊》,2003年第1期。

学校图书管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和谐管理理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

现阶段,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成为了很多业内人士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而作为现代管理思潮之一的和谐管理理念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受到了各地管理者的青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高职院校中应用和谐管理理论,势必成为一种主要的发展趋势,对推动图书馆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一、和谐管理理论

和谐管理理论如今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管理、政治管理、社会管理等等方面,它是和谐理论在管理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其基本思想是指如何在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一种和谐状态,从而达到整体和谐的目的。

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和谐状态能够帮助很多事情圆满的解决,是一种相对美满的状态,而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中,只有协调好人与书、人与人、书与书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为读者进行服务,实现图书馆的功能,也才能更加促进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应用和谐管理理论不仅仅只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对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和谐理论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的应用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现状

近些年来,由于资金、人力等等方面的因素限制导致我国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变得非常落后和陈旧,馆内的文献大多品种单一,并且数量很少,内容又过于老旧,而随着高职院校的学生不断增加后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读者们的学习和参考,产生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我们都知道传统的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它比较注重对书的保存和传承,因此在选书过程中更加注重书的本身价值,这就使得其忽视了社会和读者对当前社会信息的需求和变化,忽视了其实际的用途,加剧了图书馆不和谐的状态。

(二)高职院校现代图书馆建设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高职院校现代的图书馆在建设中更加注重了人的因素,开始以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且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广大读者们对当前文献信息的多样化的现实需求,更加注重文化知识在现实社会的传播和运用,同时,在图书馆的管理方面,也开始更加人性化、和谐化,具体来说,这种和谐管理理论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图书馆服务理念 更加人性化

图书馆的价值体现于读者对它的利用之中,如何吸引读者并满足其需求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目前很多院校中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对读者非常冷淡、无视其需求,使得读者们对此非常反感,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更新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增加人文关怀,一是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改变其以往冷漠的态度,为读者营造一个舒心、愉悦的阅读环境,二是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增强自身业务水平和素养,在读者查询和寻找图书方面,尽可能为其提供全面的信息,使读者能够收获想要得到的书本和知识,做好本职工作。

2、加大高职院校图书馆投入力度

高职院校的和谐发展当然包括其内部图书馆的和谐发展,因此,应该加大对图书馆的经费和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保障图书馆的专业化。

首先,加强图书馆的图书质量和数量,满足读者需求,受扩招影响,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使得学生们在图书馆想要借阅的图书经常出现短缺,因此应该多增加对图书的经费投入,根据读者的需求而提升书馆图书的质量和数量。

其次,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方面,应该尽量选择文化水平高、综合素养好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加大原有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快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以适应和谐管理的需要。

3、打造特色文化 增强人文气息

人文精神是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它需要通过人文知识、人文科学的学习和熏陶后内化而成,而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是指图书馆在实践、理论研究和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以满足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作为图书馆活动的宗旨。因此,高职院校现代图书馆的建设中应该多增加人文气息,立足本校,结合时代教育精神以及图书馆综合方面,打造一种具有其院校特色的文化精神。

4、与时俱进,向现代化方向转变

如今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甚至是每时每秒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我国的众多高校为了能够与社会同步,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也在不断的增加新专业和新课程,这就需要学校的图书馆一定要及时更新信息,与时俱进,在做好图书馆的现代化转化和发展战略的同时能够及时引进新知识,和学校的发展接轨,并促进学校课程的开设和实施,在采购图书过程中,尽量以读者需求,学校需求为主,建设一个能够全面满足院校需求者的综合书库。

5、制定和谐化的管理制度

在高职院校的书馆内部管理中,应该制定一个和谐化的管理规定和制度,根据员工的文化层次、擅长技能、年龄、性别等等方面为其分配合理的岗位,做到人与岗位相匹配,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同时,还要注重建立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使书馆的员工和读者都能够在和谐。舒适的环境下工作和学习。

三、结 语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必将越来越重要,打造一个现代化的特色图书馆已经成为如今的当务之急,这需要高职院校和社会共同的努力才能完成,我们应该认识到和谐理论的应用为高职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因此,应该加大实施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革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综合功能,以此来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丹,席酉民.和谐管理理论的基础:和谐的诠释[J].管理工程学报,2001(3):69- 72.

学校图书管理论文范文3

图书馆教育研究 李宁

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新的发展契机 陈小慧

社区图书馆(室)建设略论 兰秀丽

21世纪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 韩汝英

社区图书馆建设初探 李红真

加入WTO以后图书馆发展战略的新思维 张玉娥

论当代高校图书馆功能之转变 袁慧

合并后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的科学化管理 程爱金

试探图书馆的领导思想 李祁平

高校图书馆合并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和问题 杨保国

现代图书馆结构转型中管理模式的创新 沈丽萍

论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中的重点访谈制度 储济明

网络环境下采访工作的新特点与优化 余侠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版权保护 崔增辉

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结构及质量评价 徐海燕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 聂祖良

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馆藏建设刍议 王彩芳,崔荣

试论书目数据的质量问题与控制对策 马骏

《中图法》第四版语言文字类目评析 陈海东

古籍书目数据的特点与回溯建库的准备 陈玉红

国外原版音像资料的著录 郑琳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非规范执行例说 龚景兴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职能及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屈文

基于用户信息活动的智能数字图书馆研究 周密,董其军

电子阅览室及其功能建设探讨 沈国弟

数字图书馆对人才的需求及其对策 张蕊

浅论图书馆网页的制作 周荣

图书馆开发和利用电子图书的新思路 陆志民

利用Internet获取建筑工程信息资源 陈红月

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与服务的创新 郑岱霞

公共检索管理中人的能动作用 贾成娟

搞好上图剪报服务部的几点体会 夏敏

加强期刊管理提高期刊利用率 龚月新

图书馆业务重心的转移--咨询化趋势浅论 高墅

知识服务--21世纪信息服务的主流 李麟

数字环境下合理使用与图书馆工作浅析 梁新华

论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合法使用 李淑荣,周秀霞

论如何充分发挥特藏文献作用 魏凤英

90年代我国图情人员继续教育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郦金花,吉卫红

论网络化对馆员心理的影响及其对策 彭爱琴

入世后的图书馆员素质 张丽虹,赵丽伟

新技术环境下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 高航

网络环境下我国期刊管理理论研究发展趋势 王景文,安秀芬

图书馆定义之我见 王学进

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认识误区 沈光亮

经济发达地区发展乡镇图书馆事业的思考 王茹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创新之表现 王鲜萍

试论图书馆品牌价值的战略实施 陈新

从文献管理到知识管理--图书馆基本功能的嬗变 郑翠珍

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机制的构建 施强

浅论地级市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 薛晓枫

全面质量管理在高校图书馆期刊部的应用 任爱平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刘军

图书采访策略的实践性探讨 郑福根

论试用电子资源的选取与优化管理 胡永生

浅淡随书附盘的管理 沈忠祥

计算机类图书采购策略的探讨 稂丽萍

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张丽,郑鑫

构建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的服务品牌 潘杏仙

论基于网络化合作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徐红燕

试论新世纪县级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 杜新民

《中图法》第四版中交叉学科类目的编列与分析 鞠福琴

关于图书附注项的著录问题与相关意义 王建华

图书馆合并后进行书目数据合并的难点及建议 刘秀华,周媛

《中图法》电子版在OPAC分类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董素音,丁琳

OCLC分析 崔雁

西文会议录的著录与检索 王韬,何小明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策略与方法 崔旭,邵力军

浅析网络信息检索中的问题与对策 杨青,王瑞菊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利用与检索 张爱林

海南省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探讨 李哲汇

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探讨 陈亦伟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业务涉及到的著作权问题 甘清瑛

图书馆不朽的心脏--人文主义 潘梅

网络传播对大学生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的影响分析 张淑田

网络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 王知津,闫永君,Wang Zhijin,Yan Yongjun

图书馆评价活动初探 徐建华,Xu Jianhua

基于多元知识结构的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胡阳,陈添源,Hu Yang,Chen Tianyuan

新形势下图书馆学专业生存与发展对策研究 师迅东,熊燕,李晓华,Shi Xundong,Xiong Yan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考 阙宁南

高校图书馆投资收益问题与改革完善途径 沈黎萍,Shen Liping

新型阅览室应用交嵌式组织模式研究 纪绍平,Ji Shaoping

现代化图书馆物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孔繁胜,Kong Fansheng

国外数字图书馆评价研究与实践述评 王咏梅,Wang Yongmei

构建服务主导型数字图书馆的用户信息库 钟惠燕,Zhong huiyan

数字图书馆区域性建设发展研究 王杰英,田辛玲

博客技术及其在图书馆网站建设中的应用 王恒军,沈秀丽,Wang Hengjun,Shen Xiuli

数据挖掘及其在现代化图书馆中的应用 李志明,胡森树,Li Zhiming,Hu Senshu

浅议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外文文献采访 于卫平,Yu Weiping

信息技术时代中文图书采访机制研究 曾星媛,Zeng Xingyuan

区域性公共图书馆中文电子资源采购共享的可行性分析 于爱君

试论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专题特色库资源的深度开发 李治森,Li ZhiSen

"巴特莱法则"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最优化 欧阳瑜玉,姚建芷

网络学科信息资源组织的相关标准与规范 史淑君,Shi Shujun

个人化服务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 何洪武,He Hongwu

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对策研究 过仕明

基于科技查新项目的专题情报服务 沈洪杰,沈洪伟,Shen Hongjie,Shen Hongwei

光盘型影视电子资源著录实践 陈锐

国外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的翻译歧义性问题研究综述 张素芳,Zhang Sufang

关于MARC著录中6--字段相关问题研究 李博昭,Li Bozhao

关于CNMARK中检索点著录的探讨 朱文涛,Zhu Wentao

学术信息开放存取及其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陈代春,曾湘琼,Chen Daichun,Zeng Xiangqiong

中文图书计算机著录难点解析 邱轶

2000~2005年图书馆精神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刘晓霞,Liu Xiaoxia

学校图书管理论文范文4

《中图法》第五版中的同书异号和异书同号现象分析

现代图书馆建筑艺术与生态文化

汉南区图书馆开展“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

浅议文献加工工作

全面质量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之相得益彰——《高校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评析

图书馆团队有效性的思考

网络阅读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终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倡导全民阅读,强化少儿阅读服务工作

浅谈少年儿童图书馆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养成好习惯

培养图书馆意识应从娃娃抓起

区级公共图书馆如何构建服务网络

浅谈区县图书馆地方文献的集藏和开发利用

合力推进全民阅读 用阅读塑造城市精神——“武汉市2011年全民阅读活动”4月23日在武汉图书馆拉开帷幕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基于若干高校的调查数据分析

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管理

从读者视角看胡适对图书馆藏书的利用

新环境下地方文献工作之我见

浅议图书馆服务五原则

浅谈图书馆古籍数字化

试论军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

“文化共享世博行”大型图片展走进军营

武汉图书馆业务应用系统升级实践与探索

关于图书馆网站新书推荐栏目的探讨

武汉图书馆“名家论坛”网上直播系统的技术实现

浅谈以用户为核心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论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

略论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航库的建设与发展

图书馆在改善青少年阅读现实中的优势与作用

试论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

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管理

关于信息时代大学生阅读取向与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思考

吴红科学发展与质量兴馆

论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

医学图书馆员应深入诊疗第一线开展信息服务工作

当代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趋势与走向

图书馆政务信息公开查询部门如何为社会弱势群体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大力做好弱势群体服务工作

从图书馆流通部门的读者投诉原因分析中寻找人员管理方案

少儿图书馆特色服务研究

将学校图书馆建设成为课程改革的新课堂

少儿图书馆如何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中发挥作用

基层图书馆工作

共享工程与图书馆分馆建设

知识管理的新视野——高校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

提高本科学位论文质量与完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为高校图书馆管理注入新鲜血液——谈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业余管理员制度

武汉远城区首家盲人图书室揭牌

试析图书馆联盟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开拓知识服务

利用数字图书馆培养研究生信息能力

因地制宜建设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关于武汉市蔡甸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的调查报告王发勇

硚口区图书馆开办社区共享工程培训班

从读者分层论视角看图书馆服务热点

“农家书屋”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开展读书活动 营造书香社会

城区公共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探析——武汉市江汉区图书馆延伸服务实践李路

如何保障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浅析汉阳区图书馆现状

论网络环境下创新思维如何在图书馆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于武昌区、街、社区图书馆(室)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图书馆、档案馆、方志馆网站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比较

对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学校图书管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创新措施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重任,同时也是高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多媒体技术、现代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以及为读者提供的服务等的转变,高校图书馆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建立既适应当今信息时展又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图书馆管理机制。管理创新不是简单地维持正常运作,而要统筹安排好各个环节,使之合理、高效,并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它既能注重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强调了发挥高校图书馆员的潜能,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分析

1、 管理体制封闭。

从管理理念上,目前高校图书馆还只是把它定位为教学单位的辅助部门,缺乏统一的宏观规划、管理和调控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实行了严格的行政监控,缺乏必要的管理自主权,继而束缚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手脚,管理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图书馆管理模式僵化。

2、 强调“以书为本”的管理职能

一直来,高校图书馆以书为本、重藏轻用的思维定势根深蒂固,形成了集中管理、静态管理、单功能服务的管理组织结构。由于图书馆功能划分过细,许多高校图书馆按采访、编目、外借、阅览、咨询服务分设部门,甚至还按照不同读者对象或者学科、语种、出刊时间长短等划分为多个不同阅览室。更有许多学校图书馆为了追求管理方便,人为限制读者求知行为。这种机构的设置和管理制度必然制约着图书馆的业务运作,无法适应图书馆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3、 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工作效率不高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能够提供给馆员从事的主要工作还停留在借借还还、守摊子的层面上,参加文献深层次开发和科研活动的机会十分有限,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图书馆的工作不需要什么技术和能力,常常作为学校其他部门下岗人员所安置的场所,导致图书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单一。。更由于没有教学科研的竞争压力,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以及待遇等原因,致使一些馆员不思进取,工作缺乏热情,消极应付,造成图书馆工作效率低下。

4、 服务形式守旧

无论是服务者还是被服务对象,长期以来都已习惯于图书馆提供的物流形式,对目前的单一无偿服务、以纸本为主的封闭管理、以藏为主的工作流程予以认同。认识不到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赋予图书馆新的职能和深层次的服务要求,许多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根本谈不上网络化。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1. 图书馆管理理念创新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在高等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收藏的文献,在学科特点、学术价值和专业范围方面都有特定的要求,同时文献信息资源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加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拓展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为教师、学生提供了理想的科研、学习环境。因此,只有进一步进行管理创新,才能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务。必须严格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要将该理念贯彻落实到实际的服务工作中去。。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管理过程的协调和调控,进一步引进、开发人才,积极引入人员奖惩机制,实施人性化管理,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

2. 图书馆管理制度创新

明确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部门按职能划分,借,阅,参的分类趋向合理。由于传统的人事编制体制,导致图书馆员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不平衡。对图书馆员管理要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实行规范化着装、规范化语言和规范化馆员的行为举止,制定人性化的读者管理制度。建立员工定期培训和晋级制度,激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的热情与创新精神得到最大的释放。

3. 图书馆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基石。要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的优势和网络功能,做好网上资源导航的用户培训、网上信息检索服务,包括编制网上导读系统索引等。加强网络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下载、,把虚拟馆藏变成现实馆藏。及时编制和建立馆内的文献信息数据库,尽可能把馆内的印刷型文献转化成电子型文献,又把电子型文献加工成可下载的数据库,供读者通过阅读器进行阅读。图书馆还应根据个性化的要求,为读者提供一条龙服务,帮助读者解决利用图书馆和查询文献信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要动不动就罚款、停借,人为的制造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矛盾,让读者满意的观念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

4. 馆员队伍管理创新

不断加强图书馆员业务素质的培养提高,适应现代化图书馆所需,加强图书馆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图书馆员要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才能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资料,解答各门学科领域的知识性咨询。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多媒体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氛围和环境,为优秀人才提供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使人才的个人能力随着图书馆的发展而不断成长,加大薪酬的激励成份,从而提高服务人员对组织工作的认同感,增强图书馆的导向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为此,应注重创新薪酬体系的设计,使图书馆事业在人才的支撑下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壮大发展,作为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任重道远。高校图书馆只有加强管理创新.才能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图书馆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跟上历史的潮流,才能在高校的发展中立足和提升,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从而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春玲.论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J],经济理论研究-2010(3)

[2] 张 敏.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J],商情-2009(30)

[3] 孙 嘉.浅谈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3)

[4] 徐凤英.论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转变[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5] 黄 萍.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J] 管理观察-2009(23)

学校图书管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评估 现状 问题

高校图书馆评估,是高校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部门使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高校图书馆工作进行全面地、系统地考核和评价的过程。 如何对高校图书馆做出评估是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对高校图书馆评估的研究十分有限,学者对此关注较少,至今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操作性强的评估体系。对评估方法也较少研究,缺乏有效的定量化方法。鉴于此,本文对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高校图书馆评估研究现状

目前对高校图书馆评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估理论、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方法上。

(一)理论研究

近几年,国内学者对高校图书馆评估理论的研究和探讨较少,通过数据库、Internet检索表明,大量文献主要是对实际的评估工作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进行探讨,而对评估的基本理论的研究略为不足。有限的研究中关注的重点已从图书馆本身的条件向服务的实际效果转移,体现了评估理念的进步。有代表性的如下:

1.成东娥把图书馆评估的概念界定为:为实现特定的图书馆目标,基于对图书馆存在及运动的科学发现,对其特定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信息全面进行客观描述,依照一定的准则体系,进行多种类型的价值判断,努力探索其发展途径,并作审美观照的过程。

2.潘寅生从经济学角度、管理学角度、图书馆学理论角度阐释了图书馆绩效评估的基本理念。

(二)指标体系研究

在高校图书馆评估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评估指标的选取最为关键,不同学者、研究机构所采取的指标体系有所不同,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目前,在关于图书馆评估体系的前沿文献中,我国学者对指标及其指标体系研究较为全面。

1.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从办馆条件,文献资源建设,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读者服务和科学管理五方面对高校图书馆进行评估。下设19个二级指标和60个三级指标。其中,办馆条件包括管理体制、队伍建设、经费和馆舍,文献资源建设包括馆藏、加工整序、保存维护、资源共建,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评估包括硬件、读者服务工作包括基本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信息素质教育和读者评估,科学管理评估包括规章制度、民主管理、业务统计、学术研究。该征求意见稿设置的指标比较全面,对高校图书馆评估具有普适性。

2.杨勇较好地结合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实际情况,新增了关于应用评价的项目。将高校图书馆的评估分为利用条件的考察和利用效果的考察,引入人均指标和对适用性、使用效果、成本效益的考察。将馆舍及设施、开放程度、资源及加工、经费、设施及软件平台、工作人员和读者、规范性及安全性、信息咨询与服务、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和协作、用户教育、校外教育列为二级指标,相应构造了47个三级指标。

3.高淑怡认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功能、方式及内容均发生了很大变化,评估指标也应从以硬件为主转到以服务为主的标准上来,提出的5个主指标分别为科学管理、文献资源建设、网络化及数字化程度、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教育的环境及效果。相应的二级指标是科学管理,文献资源建设,网络化及数字化程度(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程度、整体性的网络联接及服务、远程信息获取与传递、国际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数字图书馆建设)。

(三)评价方法研究

我国学者结合应用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等相关学科,提出了许多评估方法,运用于图书馆评估或针对具体的评估内容有目的地选取某种方法,或尝试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主要有:

1.徐兴余引入序数排列法对图书馆办馆水平进行评估。即用成对比较和九级分制法确定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用模糊合成算法确定参评图书馆的模糊综合评估向量,用聚类系数极大化法确定参评图书馆的所属序数。从而客观地评估图书馆水平。

2.吕顺利运用模糊数学中综合评价法评估高校图书馆。确定因素集合和评价集合,计算各层次各因素权重,通过评价隶属矩阵对高校图书馆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上述方法成功地适用于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的情况。从实际的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看到,各个指标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会出现某些指标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支配的情况。国内现有文献没有对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给出的评价方法也没有具体计算。

二、高校图书馆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对高校图书馆评估进行了研究,评估理论不断发展,评估体系不断完善,评估方法不断丰富,但还是存在以下不足:

对评估理论研究和探讨略为不足,研究人员少、科研成果少,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也缺乏完善、系统的评估理论,多是对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缺少原创。对评估理论中的数理论证研究较少,缺乏实践必需的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

从指标选取来看,侧重于对投入指标的选取,如办馆条件、经费投入、馆藏资源等,而对产出指标,即图书馆利用其资源提供服务的效果重视不够。对于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选取,前者是多种多样,而对后者的选取却不多。

对高校图书馆评估的方法研究较少,运用也不多,有效的定量化方法缺乏。而且对高校图书馆评估方法的具体运算研究不够,缺少数理论证。

三、结论

在分析了国内高校图书馆评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评估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至今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也缺乏有效的定量化方法。高校图书馆评估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涉及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对高校图书馆评估的许多研究尚待深入和突破,进一步的工作有待展开。

参考文献:

学校图书管理论文范文7

关键词:高校;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更新发展迅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方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的图书馆储藏信息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以及人们发展需求,将大量时间浪费在对信息资源的查找方面是不可取的。在这种大背景下,不受时间、地点、空间、借阅等条件限制的一体化个性信息服务,由于具有信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极大的节省人们查找信息资源的时间,方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查询到需要的信息,被人们所期待。这是传统的图书馆所不及的,也是单纯档案部门的工作无法实现的。所以,将信息资源有效整合,是快速实现信息共享的有效手段。图书馆和档案馆作为高校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走一体化发展之路,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一、高校档案、图书实现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全面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的进步和发展,通过互联网查询所需要的信息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到档案馆或者图书馆查询信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对于原始档案信息、系统理论方面的知识以及参考资料的查询非常不便。然而,从宏观角度来说,图书和档案管理工作从本质上说都具有专业性和服务性的特点,都具有为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保障的职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图书和档案信息都具有为不同读者和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能,信息在利用的过程中才能发挥其价值,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会反过来促进图书和档案发展的一体化。

(二)实现资源共享,节约成本

数据库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工程,为充分发挥高校图书和档案的价值,将图书和档案纳入高校的数据库是重要举措。第一,将两者有机结合建立数据库能够实现信息资源与文献资料的共享、方便管理,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更好的服务;第二,网络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建立一个完善的检索体系和检索平台,将图书信息、档案信息电子化,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使用网络链接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另外,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实时更新,为早日实现图书档案的一体化提供条件;第三,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积极使用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将图书、档案有机联系,加快图书信息与档案信息的电子化和专题化建设,加强信息网络服务,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的发展和科研需要。

二、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图书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信息意识缺乏、计算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缺乏对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引入,限制了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步伐;第二,硬件条件不足且更新缓慢,远远达不到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要求;第三,没有认识到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重要意义,缺乏长期的规划和管理。

三、实现档案、图书管理一体化的有效依据

图书、档案的共通之处是建立图书、档案信息一体化的有效依据,两者的共通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图书和档案在检索方法、组织方式、加工处理、保护与管理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利用方面的共通点为实现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创造了条件。从本质上说图书、档案都是通过为用户提供信息和材料的方式服务的。除了共通性之外,图书和档案又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特性。比方说图书是对文献资料的总结、归纳、整理和编撰,所含信息量丰富、内容齐全,包含所有学科,系统性强、理论性高,一般情况下是对客观事物或者客观世界中客观规律的描述,探讨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档案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可靠性的特点,一般就是对人类信息活动的客观记录,因此,图书和档案具有很多共通之处,这为档案、信息一体化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两者各自的特性又有利于优势互补充,将图书、档案信息的作用和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四、高校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措施

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自建数据库的发展较快,自建数据库通常都是以高校自身图书档案管理的特殊性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很多高校的自建数据库包括自行开发的报刊、文摘、书本、学位论文、教师论文等;部分高校将档案管理的工作划分到图书管理名下,虽然与一体化的管理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在具体做法上已经开始融入数据库的建立,统一化检索、统一化管理、统一化服务;还有一些高校利用图书和档案优势互补的特点,将连着的特点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本校优势和特色,将特色资源的开发范围进一步扩大,比如说建立学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历史发展资料和图书数据库、教师论文数据库等,客观上促进了高校图书档案管理的一体化。

综上所述,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要实现图书、档案管理的一体化还具有很大难度,图书、档案管理的一体化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数据库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为图书、档案一体化的建立提供了条件和基础,相信不远的将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高校图书和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最终会实现。

参考文献:

[1]苏雪梅.新形势下乡镇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新论[J].兰台世界(中旬版),2013(10).

[2]金娟.信息时代高校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构想[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3]钟均志,李凤莲.高校档案、图书、情报不能一体化管理――与王芊同志商榷[J].机电兵船档案,2012(14).

学校图书管理论文范文8

关键词: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研究

现阶段,我国的高校图书馆正处于一个改革与发展的时代,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中,理论与实践都需要得到发展,这才能更好的满足高校和读者对图书馆的基本需求,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机制。尽管在现阶段,学科服务仍然是图书馆管理环节中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而且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也正在运行中,但就目前而言,并未出现一个完整的基于知识管理之上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机制。因此,探索研究一个被广泛运用的学科服务机制尤为重要。

1.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机制分析

所谓的学科服务机制包含了两个方面:①学科服务机制的系统结构;②其运行的机理,除此之外,学科服务机制的本质则是学科服务系统中的内部联系、本质功能、运行机理。对于学科服务而言,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是其针对的主要对象。学科服务机制需要在知识管理的理论引导下来开展工作,从而更好的确保高校图书馆管理者能够以学科服务机制做理论指导,并为将来的学科服务工作提供辅助,可引导学科服务活动更好地进行,为读者服务。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通常是指图书馆内部与知识传播与应用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因此,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机制就是对图书馆内部学科服务活动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同时,知识管理基础上所开展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机制还需对图书馆内的知识进行管理,包括知识的生产与获取过程、知识的组织、知识的储存等等,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机制也是对学科服务知识库的一种探究。基于知识管理的学科服务机制不仅体现在知识管理在学科服务运行机理中的运用,还体现在学科服务系统中的运用。高校图书馆运用知识管理,不仅能够突破目前图书馆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落后被开发的现状,还能够为此提出相适应的管理方式,以此来实现图书馆的全面变革。知识管理作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能够能够对以知识资源为主的图书感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来构建与之相对应的知识库,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地服务。所谓的馆内资源包括了物资资源、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其既有显形的资源,也有隐形的资源,而开展图书馆资源有序化管理过程中,图书馆中的纸质文献资源是其需要进行管理的主要内容,并且将该种资源进行数字化,以此来达到有序化的目的。而数字化的建设主体包括书目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等。工作人员再对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馆藏化管理,并做好相应的评价与加工工作。图书馆的相关人员能够运用资源的有序化来开展馆藏资源的分类工作,从而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也能够用户方便用户利用这些资源。知识管理能够帮助馆内员工加强与馆外读者的交流与共享,并对相应的图书知识资产进行有效的扩展,更好地实现知识管理的实时化、动态化管理。

2.在知识管理基础上开展图书馆学科服务机制的重建

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历程中,衍生出了一套综合性原理,即所谓的知识管理,其涉及社会科学、技术及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创新与共享是其核心。该理论可以借助系统理论观念来开展管理工作,并不断推动组织的完善与发展。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后,我国现阶段的高校图书馆工作从理论与实际阶段都转换为知识阶段的研究,现阶段的图书馆管理正朝着以知识为核心的学科体系发生转移,且以知识为核心的学科服务机制处于不断建设之中。从实际的角度来看:①资源的增长将会使图书馆工作不能在文献与电子信息层面上长时间的停留;②在信息获取途径的不断增加,图书馆的地位遭受了一定的威胁,引发了图书馆的生存危机。此时就需要在知识管理的基础上来进行图书馆学科服务机制的重建工作,更好的满足时展需求。

2.1知识管理在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实际应用

实际上,学科服务机制是高校图书馆能够深入开展知识服务的重要举措。若要做到令知识管理应用到图书馆学科服务,则需利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来归纳图书馆的各式资源,并在知识管理的指导下,通过对用户的基本需求来进行探究,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学科资源的分类和归纳,更好的构建与之相对应的学科知识库,然后还可以借助学科平台来对其服务内容进行有效的展示。另外,还可以借助科学的管理方式来实现对非文献资源的有效管理。

2.2知识库的建设与学科资源的整合

学科资源整合主要是借助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对其内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并且将其中一些分散且单一的知识资源整合归纳成以学科来进行分类的知识体系。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学科资源的整合需要以科学的方法作为指导,只有通过建立全面完整的学科知识库,才能够将文献馆藏资源与信息资源相结合,并将这些学科资源通过图书馆相关人员提供给读者与用户。

2.3学科服务平台建设

在高校图书馆开展相应的学科服务是基于知识管理的、对高校图书馆知识进行传播的一种管理体系。这种传播的管理体系能够参与并构成图书馆的整个运作流程。学科服务建立起的平台能够以学科资源导航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现,这样既可以对高校图书馆中的知识资源给予全方位的呈现,又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通过学科服务平台,用户可以以更快捷、精准的方式获取到自己的所需信息。

3.结束语

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构建一个科学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机制能够帮助高校图书馆在新环境下可持续性地发展,开展学科服务机制不仅是单一的管理模式,而是一个具有通用性与普遍性特征的管理模式。除此之外,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发展与创新,更好的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因此,知识管理的方式为搭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杜杨芳.现代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与服务工作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11):152~154.

学校图书管理论文范文9

论文摘要: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导入知识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可实现的职能,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及时地获得所需知识,有效组合、利用知识,加快知识管理步伐已是生存、发展的关键。

l知识管理的涵义

虽然学术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已经从理论深入到实践,但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邱均平教授提出如下的观点:对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以从狭义的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所谓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而广义的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管理领域,不仅管理对象多样化,而且管理角度也是多面的,知识管理的出现被誉为“一场新的管理革命”。从知识管理的概论表述来看,它包涵了两层含义:首先,知识管理的对象有两个方面,以有形知识为表征的显性知识和存在于人脑中的隐性知识。

其次,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对知识进行单一地创造、获取、加工、存储和传播,更重要的是能合理地应用知识,挖掘知识的隐形潜力,共享隐形知识成果。同时知识管理是通过实践把显性知识吸收成为个人隐生知识的内在化过程,最终实现知识的创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对信息资源及信息资源有关的智力资源所进行的管理,其目的是通过提高图书馆自身的管理效率来达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高校图书馆导入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2.1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校作为创新的主体,是创造知识、知识创新的重要机构,同时也是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而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保障部门的图书馆,是知识提供和信息服务的源泉,需要在其内部实施知识管理,积极开展知识传递、实施信息教育和开发智力成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发生了变化,文献知识单元服务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如果固守于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和经验,只会束缚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引人知识管理模式才能为图书馆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传统的信息管理只侧重于信息的收集、加工、整合、存储和传递等基本职能,仅局限于为人们提供显性知识的管理与服务,而对如何激发人的创造性,对人所拥有的隐性知识的挖掘和管理手段不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导入知识管理,以信息技术为管理手段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知识积累、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

知识管理的实施可使高校图书馆及时了解知识流向,掌握知识动态。在当今社会中,由于现代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和虚拟化,使用户在很大程度上无需图书馆员的介入,便能随时随地的进行信息的检索、查询和存取等,传统的高校图书馆要在竞争上保持优势,而不被时代淘汰,就应发挥其自身的资源、技术和管理优势,及时对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进行知识处理,使广大师生用户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急需的情报资料。

2.2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其服务宗旨是满足读者的各种信息需求。知识管理的本质在于把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信息的利用者、信息与信息产生的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注重对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和传递进行管理的同时,更创造了一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与平台,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正是现代化高校图书馆赖以生存并发展的根本。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校图书馆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重组和参考咨询等工作都需要一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来完成。但由于传统的高校图书馆被定位于教辅机构,因而很难留住有技术的高级人才,而且它的管理方式是以物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制度为执行准绳的“硬”管理,严重忽略“以人为本”的“软”管理,这就严重影响了馆员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的发挥,抑制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加上人才培训制度的不完善,令馆员们的继续教育得不到重视,从而导致了一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少。由于图书馆人才结构失调,管理手段还未全面转向自动化、现代化和网络化,这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阻碍信息和知识的交流和传递。面对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图书馆在知识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对其管理机制、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新的整合和创新,以增强图书馆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

3高校图书馆导入知识管理可实现的职能

知识管理模式可以使高校图书馆实现有效管理,它的实际操作和运行过程中具有可行生。因为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分,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也相应表现为对信息资源管理和对智力资源的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成功地实施知识管理,可以充分激活“人”与“技术”这两大管理要素,可以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激活,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组合,其中尤其对人的智力这一核心要素的挖掘最为关键。

3.1高校图书馆导入知识管理可以实现激活知识沉淀的职能

高校图书馆传统业务工作主要表现在对文献的组织,即根据相关载体的知识内容,对文献单元进行描述、揭示;而知识管理中的知识组织则是对传统文献组织的拓展和延伸,它以知识单元为加工对象,对文献的主题内容进行揭示的同时更加注重揭示文献所载的知识单元,使文献知识的随机存取和组织存储功能得到强化,为读者提供一个有序化的知识服务体系。知识管理能使高校图书馆工作范围由“文献流”的组织拓展到“知识流”的组织,对有序化馆藏文献、整合零散知识点起到重要作用。

3.2高校图书馆导入知识管理可以实现挖掘网络潜力的职能

开发网络资源是目前高校图书馆获得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和信息的最主要途径。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知识管理的手段将分散在网上的那些无序和分散的海量信息,通过开发、整理、分析与鉴别的手段变为有序信息,把有用、有价值的知识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传递给用户,使知识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另外,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本校馆藏建设需要以及相关学科的设置情况挖掘一切可利用的网络资源,并且可以结合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组织能力,开发专题数据库、学科虚拟馆藏和学科导航等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的效用。

3.3高校图书馆导入知识管理可以实现人本管理的职能

人本管理是实施知识化管理、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把人的智力和创造性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及组织的重要资源,通过激励、调动和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成员达到预定的目的。高校图书馆要实现管理的合理化,首先就是要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管理者的潜能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为用户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体现高校图书馆“读者第一、服务第一”的办馆理念,实行知识管理是当务之急。 3.4高校图书馆导入知识管理可以实现构建共享平台的职能

随着知识传递手段的日趋成熟,知识不再局限于某个单一的馆藏,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显得尤为必要。高校图书馆想取得发展,必须通过多种渠道的协同发展,以形成一个互补互惠、相互促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并通过网上信息服务等手段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在知识的存储和传播上,可以利用知识管理的手段对数据库技术、文献检索技术、智能、网络技术等实现合理组织,保证知识的充分共享。

4高校图书馆导入知识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近年来随着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模式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不少高校图书馆也从多方面着手尝试知识管理的实践,但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还面临着显性知识数字化程度不够,隐I生知识难以扩充,缺乏学习和共享气氛等因素的制约。要完善和加强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必须采取措施来促进图书馆的知识转化和创新,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全面实行打好基础。

4.1对显性知识资源的管理

目前,高校图书馆显性知识资源主要包括馆藏文献资源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管理途径如下:

4.1.1充分开发馆藏文献资源。在建设好本馆数据库的同时,对馆藏特色资源(主要是地方特色和学科特色)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网络在一定限度内实现资源共享。

4.1.2积极挖掘网络资源。由于网络资源海量、无序,而且良莠不齐,这就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鉴别、选择、整理、组织、加工,使之有序化,例如,建设具有与学校学科特色的学科导航制等。

4.2对隐性知识资源的管理

4.2.1图书馆员的智力资源的管理。图书馆员的智力资源主要是指馆员个体所掌握的知识及所积累的经验,这是图书馆的宝贵资产,应受到重视和共享,作为高校图书馆必须构建学习和共享的图书馆文化。在具有学习和共享的组织文化中,馆员能主动学习新知识,主动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与他人共享,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能力。

4.2.2读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让读者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可以建立兼职的学科馆员制度,鼓励具有学科背景的教师读者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建立学生代表制度,在广大学生读者中选拔自愿者参与到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充分挖掘学生读者的创意和想法。

4.3对显性、隐性知识的综合管理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就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收集、整理、存储使用,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

4.3.1建立和完善高校图书馆知识库。建立知识库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将图书馆知识资源以知识目录的形式进行描述,以元数据进行处理。它将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加以存储,同时还将个人的知识库转变为组织的知识库,为知识的共享创造了前提。组建的知识库是显性知识的集合,除了馆藏资源以外,特别要重视收集馆员在工作中创造的知识成果和来自读者的知识和信息。知识库系统有效运作依赖与传输网络和运用系统,这样使知识充分发挥其效用性成为可能。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采用新技术来完善自己的知识库系统。

4.3.2营造知识共享的内部环境。知识的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营造尊重知识和知识共享的内部环境是知识管理的目的、手段和条件。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知识和信息充斥着整个生活的每个角落。如何去激发和挖掘信息,如何把系统化的知识进行最大程度的共享?才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高校图书馆解决这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管理员工的隐性知识,图书馆应努力创造一种激励机制和对员工的评价标准,以馆员在整个图书馆知识创新的贡献为基本标准,对那些在知识的学习和共享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员工进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