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创意思维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6 15:41:03

创意思维论文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1

当前商业性凸显的时代背景下,动画广告能否进一步得到广泛关注,取决于创意能否深深吸引着受众唤起认同感。动画广告,它突破了传统广告的思维模式与框架,它经过图形创意思维形式的艺术处理将信息整合,以丰富的情节、生动的特效画面、诙谐幽默的表现方式,使受众在放松的氛围中感受广告的魅力,体现出动画广告无限想象力和动态造型的特点。图形创意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即在意识中受到某种因素的启发后进一步思索和重组必要的信息,获取震撼人心的视觉形象。而创意思维作为图形创意的精髓和灵魂,逐步上升为增强视觉感染力的关键,在动画广告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得出,探索动画广告设计的创意思维形式不仅对于学生进行立体而全面的创意思维能力培养具有教学意义,而且对于实际的动画广告创作都具有实践意义。

二、创意思维在动画广告设计中的重要形式及其具体应用

以正确有效的思维方式作为引导,使创意思维得以实现,运用艺术特质将创意形象化,通过图形语意表达或再现,或重新诠释。才能使得动画广告更具深刻性、独特性和艺术性。创意思维的灵活性与多向性的碰撞是有规律可循的,突破单一的思维定式,借助并科学运用发散、聚合、联想、想象、逆向、连动思维等方法,将图形进行夸张与变形、分解与重构,从而创作出平面与立体之间的转换、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优秀动画广告设计作品。

(一)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许多心理学家经实验证实,发散思维是进行图形创意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思维方法。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所说,“发散思维几乎可以与创意并称,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创意。”发散思维也可以称为求异思维,属于图形创意的基本思维。创作者在设计中一定要保持思维的广阔延伸性,使思维的创造性不受到创作者自身知识背景、工作经验、功能固着以及习惯定势等等方面的约束和限制,大胆突破各种思维定势的障碍,甚至违背常理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创意点必将油然而生。发散思维只有恰当地与聚合思维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将其作用发挥。通常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在保持思路广泛的前提下,创作者搜集与给定命题有关的各类信息,漫无边际的发散后要善于正确认识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及其主要矛盾,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最后,创作者再汇聚信息,集中有价值的东西在思考和解答问题时,经过检验、修改、再验证,甚至被,创作者必须保持思维的独立性和判断性,在可行性设想范围内、筛选出最佳方案解决办法。如汉堡王针对销售业绩下滑现象,得出改变传统广告推广形式,应尝试采用动画广告形式,重新获得目标群体好感,树立广告品牌意识。食品快餐类消费人群大多以青年群体为主,动画广告简洁而生动的形式可以增强信息的可读性和理解度。在发散思维的指导下,决定以全新的模式在网络上推广其新的动画广告“听话的小鸡”,将传统的电视广告传播投向了与消费者的互动上。考虑到一般网络干扰广告在刚弹出的时候就会被受众过滤掉的因素,通过聚合思维的分析,将小鸡具象拟人化,随着输入的指令做出相应的新奇幽默动作表情,这样受众非但没有过滤掉它,反而很享受地成为传播中的一员。使得汉堡王成功地让鸡块汉堡获得热卖,据调查,有超过90%的互联网用户访问过该网站随即就去购买鸡肉快餐汉堡王。少量的媒介费用投入广告运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正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作用和价值的体现。

(二)联想思维和想象思维

联想,是创意思维的基础,根据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对一种事物的联想开始不断地由知觉与感觉的产生一系列联想的心理过程。我们由三角形开始联想,三角板——圆规——绘图——颜料——油画——风景——建筑等等一系列联想。根据联想线索的不同,可分为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因果联想,由此能够帮助我们在动画广告设计中完善精致画面。例如:米其林的广告策略是采用了主动的、有意识的联想思维来进行角色定位和设计,运用了图形创意中同构图形的设计方式。将工业产品轮胎拟人化,与具有亲和力的动画人物相结合,构建出米其林轮胎的最终动画形象。在动画广告设计中能够积极而有效的促进创作者的思维能力,使其在创意过程中善于运用联想开拓思维,将其融入到动画广告设计中去,从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而想象是创意的核心内容,它以联想为基础。以原有感性图形为基础并结合积累的知觉材料创造出新图形的思维过程。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其中创造想象是将认知经验和现实形态作为参照,对元素进行再设计,运用超越现实的形象传达视觉信息,以此拉开与现实的差距。例如,金纺动画广告是国内一款宣传洗衣粉的广告,画面主角采用布片缝制的人偶充当。从广告创意的角度看,创作者运用想象思维对布偶进行新构想,追求超越现实形态达到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的同时,它反而忽略了受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文化内涵,造成异类事物的感觉。那么,在动画广告设计构思中,想象能够有力并具有颠覆性地推动人的思维发展,但不论想象如何奇特与自由,归根到底还是来源于现实事物,创作者需要做到设计恰如其分,把握创意“度”,创意思维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必须紧紧围绕着主题思想来进行有意想象。

(三)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最具典型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创作者应把握诉求主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灵活运用逆向思维的创造性、辩证性与反常规性。打破思维定式,以一种不讲道理的思维方式,从全新的角度去进行思考,将头脑中的创意观念表现出来。某品牌壁纸广告,消防员被图案绚丽的壁纸深深地吸引,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消防任务,任由火势迅猛发展。并没有直接地通过连续轰炸地形式介绍壁纸的卖点,而是很好地运用了逆向思维,从反常规的角度展开构思创意记住了该品牌。例如,M&M巧克力豆系列广告片中的《快到碗里来》,正是运用逆向思维“纯与不纯”的创意点入手,向受众展示牛奶巧克力豆和花生巧克力豆的不同,这种思维形式是采取以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拉近与受众的情感距离,它巧妙地运用动画形象巧克力M豆夸张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和灵活的动作,与陈奕迅搞怪的形象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成功演绎了“快到碗里来”的产品品牌概念,让消费者对它产生喜爱之情,随之而来的便是,品牌记忆度的上升和品牌形象的提高。传递出出人意料的视觉效果。

(四)连动性思维

在艺术创作的领域中,需要推陈出新,连动性思维能够鼓励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归纳起来表现为横向连动与纵向连动。其中横向连动则对与本事物相近或相关的形象进行新的思考。本田汽车动画广告短片《手》Honda–Hands创意过程中,运用连动思维,将一个零件由此及彼地进行抽象概念的创意变化,将具象形象通过思维连动变成为抽象形象,再由抽象形象转换为另一个具体形象,形的巧妙连动使形象发生了相应的转移。利用内在的必然联系营造画面元素之间连贯流畅性和节奏感,将无形的理念由二维转化三维的视觉形象。

三、总结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2

关键词:初中学生;创新思维;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而语文这个学科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阵地。因此,作为语文教学的老师应该努力发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点”,使创新教育真正的在学生的课堂上得以实施,使创新教育之“锤”能够敲得准,敲得响,敲得巧。

伴随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主要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以便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来达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切实地开展创新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语文教学中,尽管教育界做了很多的讨论与改革,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没有改变原有的选拔、竞争式又呆板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是按照老师给定的答案进行思考,忽视了学生自主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新课改的要求及创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语文老师应该转换原有的思维和教学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加入审美教育的延伸,使学生体会到《春》中描绘的大自然之美,《再别康桥》中描述的对康桥的眷恋之美,《石缝间的生命》中赞扬的生命之美,《沁园春·雪》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之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的翅膀,将文中所表达的意境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充实,加以升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脱离开原有的只是为了理解老师的问题,为了向老师给出的答案的方向靠拢的旧的思维习惯,充分打开学生自主意识、创新意识。

二、充分把握学生的求知动力,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而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创新则需要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开发、思维。初中语文的教学,教师应重视和挖掘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课堂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想问题,问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让学生知道自己有问问题的能力和权利,不断地问与答中,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足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例如:教学课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中,根据当时国家的现状,以及一些人的片面想法得出的题目中提到的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作者论述的观点及方向研究、探讨,作者对这个说法的真实态度。再根据课本中论述的内容,加上自己的逻辑思维推理,用自己的大脑,一步一步的分析,在那个时代,在那样复杂的背景下,我们中国人到底有没有失掉了自信力,锻炼了学生线性的思维模式,及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熏陶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经常开展一些辩论式的教学,深化语文创新教学的改革,充分激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辩论式教学将听、学、读、写等能力并重,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教师单向的传播知识的原有习惯,变为全体学生与老师一起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促进了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辩论中有理有据,在充分论述自己的观点之外,还要能快速的做出对方不利点的回击,以便于自己的辩论能够成功。

比如:准备好两个相对的论文题目,《逆境与成才》《顺境与成才》,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先让学生回去收集相关资料,以做好辩论的准备。在辩论的过程中,先是陈诉自己方的主要论点及论据,而在辩论当中则是一个知识储备多少的较量,也是一个思维反应速度的比试,还有就是言语表达能力的对比,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的大脑能够快速的旋转,充分调动起想象力,逻辑思维重组能力,将自己的论点论述的更加具有说服力,也能将对方的论点的漏洞辨析的更加透彻分明。在整个的辩论当中,学生的整体的思维能力都得强化的提高,这都能促进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改变原来的固定知识的死灌硬背,应该把教学的重点转变到学生长远发展,注重其个人整体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品质的发展。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未来,自己去选择、去竞争、去创造,教师要做好一个引导者,灵活的组织者。让我们所有语文教学者不断地的摸索,不断地的改进,从而为新世纪的中学语文教学开创出一个更加优美的篇章,为青少年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谭正坤.初中语文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学研究

[2]刘军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新闻世界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3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问题意识;课堂形式;思维形式;创新意志力;社会实践

[作者简介]资检眷,衡阳师范学院讲师,硕士,湖南衡阳421002;阳印文,湖南省衡东县第六中学教师,校长,湖南衡东421431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4)01-0125-03

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谓创新“是指思维的主体高效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和方法进行独特的、新颖的、批判的、灵活的认知活动,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新的发现,产生新的认识成果的思维”。大学生是一个民族的中坚力量。而培养好大学生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无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重大。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是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到科教兴国和教育强国战略,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愈发深刻,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即人的才能和个性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新能力无疑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的目标要求。

(二)是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对社会现实问题感兴趣的重要路径选择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必然是学生注重问题意识的养成、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剖析、注重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究。学生会在思考的艰辛、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中得到享受,会在能力提高和自己意志力的提升过程中。激发自己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现实问题的兴趣和深入探究。

(三)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方面宣传灌输思想理论知识,与此同时也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结合思想理论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去探究现实问题的水平;必将有助于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探究社会现象的意识的养成;还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化等。这些都将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正效果,符合课程的社会价值要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举措分析

(一)教师必须注重自身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个保守、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不关注时政的思想理论课老师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应必须发挥自己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这方面给学生以正能量。

1.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富于变化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如能亲身感受到教师的开放灵活、富有独特个性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也就不会是那种墨守成规的书呆子,有自己的思考和思维。如导入课题,可以以一个案例导人一堂课的内容,可以是一个视屏引入课题。也可以是一个时政问题讨论展开课堂内容。教师决不能只是一种模式的教学,那样会导致学生思维定式,不善或懒于思考。

2.教师讲解问题要有自己的研究分析。这样的老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讲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作用。除了教材讲到的观点以外。笔者认为还可以谈到: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文化本身是人民的精神需要等。

3.教师要通过理论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原因及可行性对策分析。教师鼓励训练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就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

(二)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人类就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儒家的“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的信条应该摒弃。数学家希尔伯特指出:“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落之或终止。”同样。学生有问题意识充分地说明其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学科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通过问题这一媒介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和平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敢问问题。对热点问题不回避,尊重学生的发问和答问。如讲到“两个先锋队”,学生可能问到了下列问题:如我们党允许私营企业主人党是否是允许剥削分子入党?我们党的性质会发生变化吗?教师要敢于让学生问,当然更要能准确地做出解答。

2.创设积极的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可问。“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强烈的探究欲望。”如讲到社会主义本质论。教师一个发问:非公有制企业存在剥削吗?学生经过思考马上系列问题就来了,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违背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吗?国有企业存在剥削吗?

3.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主讨论问题与解决问题。结合学科特点,先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如分析某一理论产生的背景往往会涉及到理论依据、历史依据、时代背景、实践依据、主观条件;某地建设往往涉及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然后经常有意识地提出有交锋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解析问题。如将湘江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你认为现状是什么,前景咋样,你的建议是什么?

(三)教师必须丰富课堂形式。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思维活跃,此时的效率会很高,甚至倍加。利用该课程现实感强的特点,可采取多种形式。

1.小组讨论。与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贡献,学生讨论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如在这方面的不足究竟在哪:邓小平吸取了什么教训;讨论过程中学生加深了知识的理解。还有许多自己的发现。

2.分组辩论。社会主义改造“一夜回到解放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各组给出讨论稿,再互相评析。

3.漫画图片设计。如要求学生绘画设计“东方的莱茵河”、“全面小康的家乡”等内容,其设计的过程既是知识复习、积累,又是学生进行积极创新的过程,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4.讲演赛。如展开“我身边的最感动的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等论题的讲演。形式多样,学生主动参与,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发掘其潜能,提高其创造性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实践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眼看百遍。不如动手一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到的理论知识要在实践中运用得到检验和提升,通过实践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论知识的自觉性和内心信服性,与此同时实践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析问题。如讲授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求学生调查所在城市文化建设和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学生感受到了文化建设的成果和发展,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与课程有关的实践活动。如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可结合自己的经历写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有关的论题。如有的学生谈农村养老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写农村生态旅游解决就业问题,有的写企业资金进入农村实现油茶更新项目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问题,进而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此外,还有很多实践活动,如暑假三下乡活动、三月学雷锋活动等。

3.撰写实践调查报告。如学生写城市文化建设就涉及历史文化建设、群众日常社会文化建设、城市公益文化建设、非物质文化建设情况等。还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境况写城镇文化建设、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等有关论题。学生在实践调查和撰写报告中提升自己的创新性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切对创新成果起作用的思维活动,均可视为广义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主体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往往直接形成创新成果,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让其会思考,取得较好的的创新成果。其形式有多种,下面几种可在教学过程中参考使用。

1.发散思维。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如对于造成现在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除了教材的观点,学生通过讨论还可以找到系列现实因素。如税收制度不完善、社会救济制度的缺陷、制度的漏洞使一些人可获得灰色收入甚至黑色收入等。建设东方的莱茵河的举措分析,可从生态河流、文化河流、旅游河流、经济带河流等方面思考。

2.前瞻思维。敢想、大胆预测,才会有科学的发明和人类的进步。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步骤、十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理论都展现了前瞻思维的科学而又有创新性。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敢想,大胆预测,培养其创新意识。如建成小康社会语境下的我的家乡、创新国家语境下的创新技术展望、二十年后美丽的中国、统一后的中华民族美景等。学生展望的过程创新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3.对比思维。中国与印度的对比、中国建设五十年与美国建设五十年等。学生感受中国的发展快速。三十年前的中国与现实的中国,学生会体会到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理论创新等的重要性。

4.求异思维。它会让学生用怀疑的眼光、审视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现象,会促成他们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式,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真正做对社会有思考有贡献的人。如对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改革都从农村开始、家电下乡问题,自己的思考是什么,教师可训练学生作求异思考。

(六)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创新思维的生成,人的意识品质制约着创新行为的发展和创新成果的丰硕程度。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这些方面的给学生加以培养和训练。

1.创新的兴趣激发和保护。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探索都是理论创新的结果。鼓励学生创新,可让学生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中的《创新元素》部分,让学生欣赏神九神十的那些年轻科学工作者是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4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外语学习 社会文化理论 “学伴用随”

一、引言

创造性思维对于个人、民族和国家都非常重要,它是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正因为如此,不少教育家非常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提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要融入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李瑞芳(2002)将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两者结合起来,从它们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创造性思维涉及的相关因素,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一些具体操作方法。这些具体方法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使大家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外语教学中非语言内容。无独有偶,最近,文旭教授(2013)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倡导培养外语学生用外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力主在外语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他的研究是以脑科学及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反映了本论题的最新发展。此外,其他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创造性思维与外语教学结合的意义和实现途径。

显然,上述这些对于创造性思维与外语教育相结合的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当今的外语教学研究和实践。不过,他们似乎都把创造性思维培养作为附加在外语教学之上的额外内容,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综合素质教育的需要。这样把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看做是外语教学的增加负担,既不符合创新性思维的本质,也没能真正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积极作用。

二、创造性思维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从广义上来看,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主体有创见、有意义的,每个正常人都有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黄彩燕,2011)。我们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智能活动,它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在日常生活问题求解和决策等内容(程名 & 周昌乐, 2007)。由此看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同于一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它更大程度上是激活和发掘人类自身的潜能,将人们本来具有的能力进一步强化。

众所周知,语言的使用体现创造性。我们几乎每天都说出不少以前从来没有人说过的话,也听到许多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话,而且这丝毫不会影响听话人和说话人之间实现顺畅的互动交流。因此,外语学习过程离不开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外语的使用也需要激活人们潜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难理解,假如外语学习中,教师采用一些任务型、研究式和交际法等灵活的教学手段,提供学生大量的创造性思维机会,既有助于外语水平的提高,也锻炼和发挥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可见,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仅是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补充的培养内容,它还是可以充分利用的积极因素。外语教学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互为补充和相辅相成。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最近,有学者就以想象力为例阐述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外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并指出通过一定手段调动学习者的想象力,可以“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和“降低外语学习负荷”,强化学习动机(杜中全&杨延伟,2012)。因此,创造性思维对于提高外语教学效率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三、理论基础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创造性思维来促进外语教学,其理论基础又是什么呢?

宏观而言,二语习得理论有两大主要范式。一是以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为基础的二语习得理论,强调语言习得的内在性,采取的是基于规则的路径。二是与前者相对的范式,包括认知语言学、社会文化理论等语言习得观,总体思路是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视角,强调语言学习的互动性。最近,第二种研究范式取得了新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取后一种范式,作为研究基本背景,并以其中的社会文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二语习得中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互动。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互动不仅有助于外语学习,而且还是二语习得中的促发因素,学习者通过人际互动(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和内心对话(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Vygotsky, 1962,1978)。语言学习是在互动中完成的,强调了学习者的语言使用和实际体验。这种语言习得观反对枯燥的语言形式训练,也不主张句法规则教学,注重学习者根据实际语言情境或者是语篇上下文线索,运用语言完成交际活动,从而学会外语。在这样的语言使用过程中,语境意义需要得到激活,语言互动者之间才能开展交际活动,由此,外语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激活,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学习积极性也得到调动,最终实现可持续外语水平提升。

四、实施途径探索

尽管从理论上我们探讨了运用创造性思维促进外语学习的可能性和应用价值,但从理论落实到现实应用却并非易事。接下来,我们将以王初明教授的“学用相随”原则和“读后续写”方法为例,探索通过创造性思维促进外语学习的具体途径。

王初明一向主张从语言使用中学习外语,强调把外语教学或者学习过程置入话语情境中,注重语言中的语境,极力支持二语习得中的交互观(王初明, 2007,2008,2010,2011)。基于这样的理论背景,他提出了外语学习中的“学相伴,用相随”原则和“写长法”及“读后续写”等具体教学方法(王初明,2005,2009, 2012)。当然,他提出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虽然与我们前述的理论基础是一致的,但并非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直接相关。不过巧合的是,这些原则和方法却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紧密相关。本文认为,应用“学伴用随”原则和“写长法”和“读后续写”方法就可以很好地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外语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主要强调二语学习过程中多种变量的交互性(王初明, 2009)。这个原则从总体上主张调动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外语学习,因为语言学习必须在一定情境中展开。这个情境可以是语篇语境,也可以是现实场景。外语语言结构的学习和掌握是伴随着非语言变量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各种变量之间交互关联,通达联动,实现最佳学习效果。在这些变量之中,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需要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语境补缺,同时,说话人也需要根据语境变化,创造性地表达内容,交流思想。

根据王初明(2005),“写长法”教学具有五点长处,而其中一点就是“写长能够帮助学习者开阔思路,超越极限挖掘学习潜力”。写长作文需要调动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又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经过写长训练,能够增强信心,语言运用能力也可得到加强,反映了运用创造性思维带来的积极效果。

在某种意义上,“读后续写”是“写长法”的进一步发展。“写长法”侧重于输出,通过强化语言产出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而“读后续写”将语言输入和输出相结合,先阅读后续写,既有语言模仿训练,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创造性思维在语言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得到具体实现,达到可操作化。王初明指出,“读后续写”可以“释放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因为这种练习需要学生在理解阅读材料之后进行创造性地构思续写内容,离不开想象力的运用,而想象力对于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另外,在续写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创造性地模仿和使用语言”,只有创造新鲜的表达才能描绘或者阐述新内容(王初明, 2012)。

这样看来,将王初明倡导的“学伴用随”原则加以应用,并结合“写长法”和“读后续写”等具体教学法,可以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外语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双重目标。

五、结论

国内外语界大多意识到外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但较少有学者将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语言学习本身联系在一起。原因之一可能是外语教育者常常将外语能力默认为一种通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技艺,与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没有多大关系。本文将创新能力作为人类的一种普通能力来看待,将语言教育放在社会文化理论的视野中,认为语言使用需要以人的创新能力为基础,提出创新能力培养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并以王初明老师的“学伴相随”原则和“写长法”及“读后续写”方法为例,探讨了应用创造性思维促进外语学习的具体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 Vygotsky,L. S.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MA:MIT Press,1962.

[2] Vygotsky,L. 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3] 程名,周昌乐.创造性思维计算模型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7(01):136-138.

[4] 丁促进.英语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01):161.

[5] 杜中全,杨延伟.想象力与外语教学[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03):41-44.

[6] 黄彩燕.创造性思维方式及其在我国哲学发展的意义[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2-15.

[7] 李瑞芳.外语教学与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2(05):61-65.

[8] 田凌云.创造性思维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J].英语教师,2011(08):29-31,35.

[9] 外语写长法[J].中国外语,2005(01):45-49.

[10] 论外语学习的语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03):190-197,240.

[11] 语言学习与交互[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06):53-60.

[12] 学相伴 相随――外语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J].中国外语,2009(05):53-59.

[13] 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4):297-299.

[14] 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观[J].中国外语,2011(05):1.

[15] 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2012(05):2-7.

[16] 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173-174.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5

【关键词】创意文化;高职教育;创意思维;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063-02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我国高职教育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然而,在我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越来越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之下,高职教育发展面临一系列瓶颈。如何借鉴创意文化建设之机,在职业教育中探索出一条适合高等职业院校特点的新思路,是摆在当前众多高职院校面前的重大难题。

一、创意文化: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根本路径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从其内容上来看,文化既包括精神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括物质方面的内容,但无论哪一时期的文化,都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思维。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即源自个人创造力,以此为依托,通过对相关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就业机会和财富的活动。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为创意文化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渊源。从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创意文化的研究来看,针对创意文化的定义较多,虽然各位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创意文化的内涵进行了不同的描述,但其在本质上所揭示的创意文化内涵具有一致性,即创意文化是一种追求创新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在笔者看来,创意文化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并由此创造性思维所带来的文化产业收益,创意文化培育的前提就是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匮乏:高职教育创意文化实践的传统困境

从应然的层面来看,只有高职学生具备了创造性思维,高职教育创意文化实践才具备生长的土壤。但从实然的角度来看,高职教育中创意文化培育存在诸多问题,而其中最为核心的当属学生创造性思维匮乏。

(一)高职教育文化价值选择具有矛盾性

从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方法来看,其在学生文化价值选择方面存在双重矛盾,使得学生自身只注重机械化地学习技能,而忽略自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方面,注重技术文化,忽略科学文化。从高职教育的定位来看,其注重技术文化的教育是必然的,因为如果高职院校不能突出自己在技术文化培育上的优势,那其便无立锥之地。但问题就在于高职教育过于注重技术文化,而忽略科学文化,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高职院校的学术氛围不浓,学生不愿意过多地学习理论知识,导致与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十分薄弱。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这就是为什么当前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创造性思维匮乏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注重实用主义,忽略理想主义。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之下,实用主义一直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但也正是此观念,使得高职教育忽略了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理想主义,没有理想主义的个体是难以具备创造性思维的。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十分注重专业技术的传播,却没有注重对学生理想的培养,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忽略学生的兴趣、爱好、理想,自然就不能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开发。

(二)高职教育创意文化制度的欠缺

健全的创意文化制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障,但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制度没有充分体现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要求。一是高职教育层次低,阻碍着高职学生潜能的发挥。我国高职院校当前大部分被限制在专科层次,只有少部分院校可以开展本科教育,这不仅仅限制了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还影响了国家对高端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在低层次的学历目标培养之下,高职学生不会主动、积极地加强自我学习,这不利于自身潜力的挖掘。二是对高职学生创新的奖励机制缺失。长期以来,国家将科学研究奖励的重点放在了普通本科院校,而对于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并没有出台相应的奖励机制,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不愿意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自然其不能开发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高职教育创意文化实施主体教育方式落后

学生是高职教育创意文化的受众者,而教师就是高职教育创意文化实施的主体,只有教师在正确的教育理念之下,才能带领学生走上创新之路。从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在中专学校基础上建立的,这意味着高职院校无论是师资还是管理者,有很大一部分都曾经有过中专学校工作的经历。作为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中专学校无论在教育理念上还是管理方式上都远远落后于当前,但那一部分教师和管理者在长期的中专教育实践中却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模式具有传统、僵化的特点,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在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即以学生“专业技能”为中心,而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全面而综合的能力是其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土壤,而传统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和管理者教育方式的落后,直接导致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培育土壤的缺失,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创意文化实践活动。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6

创造性思维以不满足原有书本知识,总想“别出心裁”另寻新径为特征,见解往往出人意料,超出众人,亦更权威,因而更能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一反常规,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中极为宝贵的品质。

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思维活动中有时单独存在,有时并行不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应当求同、求异思维并重,不可偏废。

求同思维可以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材料加以比较分析,概括出一个相同的结论,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在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曾做过这样有趣的排列;课文除1、3、7段外,2、4、5、6段为描写荷塘月色和荷塘月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四个段落又是两两组合,即第二段先写荷塘四周,第四段再写荷塘内部;而写荷塘月色时,则在第五段先写荷塘内部再在第六段写荷塘外部。如果用a代替b;b、a的结构形式。无独有偶,这种a、b;b、a式又在议论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找到了相同的答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论点部分是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是指革命实践,为a;“对于历史科学”是指革命理论,为b。论证部分先举出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发现剩余价值和他在其它领域的发现三个实例论证b即革命理论,说明马克思逝世对历史科学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再从马克思重视实践、亲自参加实践论证a,即革命实践,阐述了马克思逝世对革命实践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样形成了a、b;b、a式。

这种思维得出的结论,独排众议,无异是富有创见性的。尽管这种创见性还不能形成一种规律。可贵的是不在于这种思维发现了什么,在于创造性思维的本身,可以拓宽视野,启迪智慧,丰富想象,活跃思维。

如果说,借助求同思维可以到达创造性思维的彼岸,那么求异性思维就是通达创造性思维的桥梁。

《孔雀东南飞》的结尾是悲剧性的,学生阅读后觉得有悖“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提出为什么不以大团园的结尾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以评价“孔雀东南飞”为题,落笔千言,各抒己见。有的学生从焦刘二人性格分析,认为焦为孝子,性格软弱,而刘虽识礼多才,但忠贞不二,悲剧性的结尾难以避免;有的学生从社会根源分析,认为封建礼教思想统治的汉朝,区区一个小吏难以冲破;还有学生认为诗中的主人公设计了诸如和婆婆分家、双双私奔、焦再娶刘再嫁等等结尾。最后的结论,都认为原诗的结局无法改动。这不仅证明求异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功效,而且同时说明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时,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是同时进行的,作用相同,目的一致,只是思维的形式不同而已。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许多因素相关,但首先不能脱离实践。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迫切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不断从外界获取信息并输入大脑,增加大脑的储存信息量,为大脑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材料,在储存、处理加工中,促进抽象能力、形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这些已有知识积累并对客观事物作出新判断时迸发出的智慧火花。离开语文教学实践,培养所谓创造性思维,无异是天方夜谭。

其次,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创造性思维不是孤立存在的思维活动,它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这三种基本思维形式密切相关。任何活动,都不能没有思维;而思维能力的训练,应当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指导下进行。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对创造性思维起作用的能力、特性和品质,教师也应当提供一切机会促使或推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现。否则,学生的思维活动就成了无计划的、放任的随意之举,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教育心理学表明,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愿意究根问底,倾向于不求符合已有的答案;这样的学生好独立判断,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教师此时应努力设置论争的场合、气氛等条件,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论争之中。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7

【关键词】TRIZ理论;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

0 绪论

在机械设计制造、土木建筑等工业工程中,图样是指导生产、加工和制造、检验等全过程最重要的技术文件之一。工程图样与文字、数字一样,是人们表达设计思想、交流设计意图、记录创新灵感的重要工具。因此,能够准确读懂图纸信息,熟练绘制工程图纸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一种技能。《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及相关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它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应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是同学们毕业后从事设计生产、科研项目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因此,如何开展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以使工程专业学生熟练掌握机械制图的理论和方法,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对于这一问题,TRIZ理论作为一种有效的发明问题解决算法,将会为我们提供很多的方法论上的启发。基于TRIZ理论,开展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实践,非常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1 TRIZ理论

所谓的TRIZ,是俄文单词“解决创新性问题的理论”首字母的缩写,对应的英文为TIPS ( 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它的中文意思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该理论是在1946年由前苏联著名发明家阿利赫舒勒及其同事提出的,其目的是把它作为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他们通过研究分析世界近几百万件高水平的发明专利,并综合运用了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后,建立起 TRIZ 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创新并不是灵感的闪现和随机的探索,它存在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和原则可以告诉人们按照什么样的方法和过程去进行创新并对结果具有可预测和可控制性。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以能动地进行创新并能预测创新。该理论进而阐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即将已有解决方法建立知识库,问题可通过选择类似的方法得到解决(类推)。而对于一些可能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创新性问题),也可以从现有专利中总结出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模式,通过应用这些方法和原则进行解决,同时反过来它又可以扩展类似问题的知识库。通过对这些规律的综合运用,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就大大加快了,与此同时,创新产品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如果将TRIZ 理论推而广之,运用到其他学科和领域当中,那么它对指导其他学科实现研究方法创新“自动化”,推进学科向更高更深层次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讨论TRIZ 理论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2 基于TRIZ理论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

工科类学生进入大学接触到的第一门具有工程性质的课程就是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它是本科新生的学科平台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这一课程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空间分析问题和空间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正确的思维引导方式是至关重要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将三维空间的几何模型在二维平面上表达,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初进大学,刚刚接触机械制图,空间模型以及三维到二维的转化的思维才开始建立,所以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导致作业无从下手,时间一长就会觉得课程比较枯燥,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如何将这些枯燥的原理以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讲授出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显得异常重要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建立空间的概念。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TRIZ理论作为一种极为有限的发明问题解决方法,正好适应了这一需求。教师在课程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中穿插TRIZ理论,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科学发明探索中灵活快速地掌握专业课程。TRIZ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可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就从空间逻辑思维的培养、TRIZ 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教学、TRIZ创新思维与空间问题解决 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空间逻辑思维的培养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想象力,要求学生对以往形成的物体,进一步加工改造而建立新的形象,要求培养学生的形象构思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而将TRIZ理论应用于课堂的创造性教学却是教与学、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并重,教、学、做三合一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而且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绘图技术,通过软件把自己的构思准确快速表达出来。而徒手绘图又可以训练学生对投影关系、投影规律的掌握和巩固,加强了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快速表达设计思想。逻辑思维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因此课堂中要注重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生动和的相对位置、组合体三视图、形体的表达方法,装配图等章节的内容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集声、像、动画和文字于一身,图文并茂,使得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交流式教学法转变为交互式、形象化的教学方法,这就可以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教学效率也会相应的大幅度提高。同时,运用多媒体工具演示教学,生动的Flas、视频等紧密地与绘图和识图相联系,既可以使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很好地训练,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也会使学生想象的难度大大降低。

2.2 TRIZ 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教学

TRIZ理论在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这首先表现在它成功地定义了空间几何模型以及内在的拓扑关系,快速确认和解决几何元素之间的联系和矛盾,而且它是在空间逻辑规律及思维发散的发展过程中运行的。因此,将TRIZ理论要点应用到课堂中,可加快空间思维的进程,提高模型建立的速度。具体来说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定义空间问题模型和待解决的拓扑关系;对复杂问题模型或复杂的几何拓扑关系提供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和更好的创意;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思维。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制图实践强调投影表达,制图表达唯一,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等练习,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去思考、建立不同的空间模型,进而获得不同的解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而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的是第一个阶段,思维发散可以使空间分析稳步有序地进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逻辑关系,学会空间分析方法。在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课程后,通过设置专门的工程制图实践训练,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投影制图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制图能力,并且能很好地从发散性思维进行收敛,正确分析空间几何问题。

2.3 TRIZ创新思维与空间问题解决

TRIZ理论中的创新思维方法有很多,教师在每传授完一个基础理论知识便可进行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可以采用TRIZ理论创新的具体方法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创新。九屏幕法就是一种TRIZ理论实践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具体内容是,从当前系统出发,找到当前系统的超系统和子系统;当前系统过去和未来;超系统和子系统的过去和将来。由技术系统、子系统、超系统以及这三个系统的过去和未来组成九个屏幕。这是是一种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在绘图教学中,在图形复杂学生难以形成正确有效的空间想象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尝试根据TRIZ创新思维,利用九屏幕法,考虑问题的超系统。比如多边形表示的平面,可以利用另有一种多边形表示,线段的延长线,这些都是当前系统资源的超系统,我们可以考虑应用超系统资源进行解题。九屏幕发是分析问题的一种十分有效地方法,可以使我们在分析问题之初便能牢牢地把握住解题的方向。可以将我们能够利用的解题资源全部分析出来,克服了传统思维方法的惯性,从而摧毁传统思维方式的屏障,使学生空间思维形成的进程大大加快,机械制图的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进而为以后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论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模式势在必行。机械制图课程作为工科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更应顺应这一趋势,以期实现自身形式和内容的改革。TRIZ理论为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将会一改传统枯燥僵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方法与内容的突破和创新,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而其他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否也可以借鉴这一经验,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秀娟,裴金萍.画法几何课堂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

[2]蔡萍,孔松涛,等.在工程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3).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8

新课改下的教学是全面创新的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改革语文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一、在质疑驳问中培养创新思维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质疑或让学生互相质疑,启发学生多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讲《愚公移山》后,我在肯定愚公移山精神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与搬家”、“移山与挖隧道”的看法。通过讨论比较认为移山不如搬家,但为什么课本写移山呢?学生质疑后领悟作者意在愚公移山的精神,使学生触类旁通,解决疑难,培养了其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来自质疑驳问。“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项链》时,当玛蒂尔德得知佛来思节夫人借给她的项链是假的时候,她的命运如何?学生众说纷纭,思维非常活跃。 学生天性好奇,对万事万物爱问什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或课本中的说法,针对问题去寻找一种独立的见解,甚至朝着教师讲的和书本写的不同方向大胆驳问。对此,教师首先应热情鼓励,积极支持,并随机指导。学生的观点独到,如果教师还是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在自己预选设计好的圈内打转,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就都会受到影响,思维的独特性会受到约束。反之,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往往能再次激起学生认识与表现自我的激情,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创新的成功。

二、在求异思维中培养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驳问,培养创新思维,还要促进学、思、疑、问、悟的有机结合。鲁迅先生曾把学习比作蜜蜂采花粉酿蜜,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身思维加工制作的过程。一个善教者正是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如教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我问学生:皇帝赤身游行大典之后,想起那个诚实小男孩的话,会怎么办?教《古代英雄石像》,我叫学生想象:石像半夜突然倒下来,碎成千万块,在倒塌之前,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敞开思想,各抒其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课堂上出现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在教学中发展求异思维,因势利导,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9

【关键词】研讨课; 新生; 思维风暴; 教学组织

作者简介:莫俊生(1963.04- ),男,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教研室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理论和人文素质教育;张廷慎(1985.06- ),男,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军事心理学与心理战;王 楠(1982.12- ),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学理论与应用。【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01-02

新生研讨课是一种面向大一新生而开设的以小班化教学为特色的研讨课程,旨在通过交流研讨营造一种活跃、开放的学术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心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思维风暴》作为我校唯一的一门文科类新生研讨课程,在选题上,与信息时代紧密相连,充分考虑信息时代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思维;在内容设置上,与军校学员未来岗位任职需要融会贯通,充分满足学员的知识需求、心理需求和价值追求;在教授方法上,与学员个性特点相适应,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下面就具体谈谈《思维风暴》新生研讨课的教学与组织:

1“思维风暴”的科学内涵

1.1“思维风暴”的概念界定。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风暴”一词,源于精神病学上的“头脑风暴”。头脑风暴原指精神病患者头脑中出现的短时间思维紊乱、产生各样的胡思乱想的现象。创造学中借用这个概念来比喻思维高度活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状况。

思维风暴是指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问题牵引引起参与者的思维迸发和思维共振,在碰撞中产生或提出更多的想法,以实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风暴是一种既体现个体独立思考,又体现团体合作创造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强化信息刺激,促使思维者展开想象,引起思维扩散,在短期内产生大量设想,并进一步诱发创造性设想。

1.2“思维风暴”的基本原则

1.2.1自由畅想,鼓励新奇。思维风暴作为创造学的一种手法,要求参与者自由的、无所约束的进行大胆的设想,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尤其鼓励奇特、怪异的想法或做法。如设计这样一道讨论题目,“假如人类有翅膀,……”题目本身比较荒诞、离奇,“人类怎么会有翅膀呢?”但是,正因为这样激起了学员展开想象,大胆思考,产生出了丰富多样、新奇独特的结论。

1.2.2谋求数量,以量求质。思维风暴作为一种大脑的核爆炸,要求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设想,目的是在风暴过程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结果,而暂时不去想这些结果如何,最终通过数量的累积,实现质的飞跃。

1.2.3可以补充,禁止评价。针对思维风暴的结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充,但在风暴过程中绝对禁止对别人的想法做出任何评价,特别是一些否定的、有异议的表达。针对回形针的用途,会有一些学生的想法很新颖但是实践操作性不强。对于这一点,在讨论过程中包括教员不允许任何人进行评价,后面回答的学员如有异议,只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补充。

1.2.4互相启发,综合改善。思维风暴过程中,学员可以把各自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交流。通过分享交流每个人所想的、所说的,互相启发,相互启迪,找到解决问题、处理事情的更佳方案。在讨论设计“新式作战靴”这一问题上,小组通过汲取个人发言时的灵感和启发,对小组的方案进行整合优化,最终设计出了集作战、通讯、娱乐为一体的新型作战靴。这正是思维风暴的意义所在。

2《思维风暴》的开课意义与教学目的

2.1开课理念。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学习到底为了什么?值得我们深思。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更多的应该是有所创造。然而,怎样完成创造呢?要会学习,学会思考,思考着去学,才能实现由学习者到思考者再到创造者的转变。可见,思维是关键。特别是现在,在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知识之学非常盛行,技艺之学甚是泛滥,而最为关键的思想之学却很低迷。这不仅与当前素质教育的大局极不相称,也与一个正在致力于伟大复兴、迫切需要理论思维的民族也极不相称。鉴于此,本课程的开课理念定为“展开思维翅膀,创造无限想象”,以期通过体验思维风暴,激发创新火花,打造创新思维结晶。

2.2开课意义

2.2.1高等教育上的意义,思维在一个人的智力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说过,人们解决世界的问题,靠的是大脑思维和智慧。智力的核心并不是知识,而是一个人的思维。一个人智力的高低,90%取决于他思维技能的高低以及他以何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只有10%取决于他知识的拥有量。所以说,大学之大,并非在于校园之大,排场之大,而应当在于思维之大。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冲刷而荡然无存,但在大学里培养出的思维能力却可以陪伴人的一生,是一个人终生受益的财富。

2.2.2军事教育上的意义,良好思维品质是军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支撑。军事技术的进步,武器装备的发展,战争形态的变化,必然引起军事思维方式的变革。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军事变革的节拍,我们必须变线性思维为发散思维,变要素思维为系统思维,变经验思维为创新思维。而我校又是培育我军军事信息英才的主要阵地,帮助学员打造良好的思维品质,将是主导信息化战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一环和重要支撑。

2.3教学目的

本课程旨在调动学员积极思考问题,开发思维潜能,突破思维障碍,培养学员的良好思维品质、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学员的思维水平和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实践能力。具体来讲:

2.3.1拓展学员思维空间,具有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本课程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打开学员的思维闸门,拓展学员的思维空间,让学员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够想象、敢于想象,使思维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并从中选择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

2.3.2培养学员发散思维,具有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军校学员是未来战争中的指战员,战场上的信息变化万端,真真假假,虚实相间,因此,对军人的思维方式有着特殊的要求。在研讨课中,通过问题的设计,培养学员学会发散思维,发现和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思维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2.3.3增强学员创新意识,具有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军事理论的创新,军事实践的改善,战役战术战法的具体运用,都需要我们敢于挑战权威思维,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在教学中,教员通过实施研讨活动,如怎样提高军事训练效果展开讨论,切实加强学员创新意识的培养,使思维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

3《思维风暴》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

3.1研讨内容设计。 本课程在设计上充分考虑新生学员和军人职业特点,突出趣味性、通俗性、活动性、启迪性,拟设计十个专题:1.走进思维风暴,打造创新思维优势;2.学习是为了创新;3.创造思维的视角;4.改变心力,增强活力;5.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创意;6.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火花;7.解放思想,挑战权威;8.反弹琵琶,走进新境地;9.思考生命价值,炫亮军旅人生;10.把心放飞,未来不是梦。

3.2教学组织。 本课程在教学组织上,主要采取“问题牵引、教员引导、学员主体”的方式,具体教学过程可分4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知识简介。首先由任课教员简要的介绍专题研讨所涉及的基本知识点,主要采取提要式讲解,提醒学员课下查询资料加深学习。这部分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第二阶段:活动体验的破冰之旅。通过2-3个短小的思维训练活动,让学员参与中来,体验思维的巨大魅力。通过借助寓言故事、智力游戏以及神奇事件,开启学员思维之门,激活学员思维之水,打破学员思维之冰。时间约为20分钟。

第三阶段:问题研讨。要求学员围绕所设计的问题谈看法谈想法,最后再分成若干小组,充分展开讨论。其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方方面面,具体到职业生涯规划、部队新质战斗力生成、心理战攻防、武器装备设想及未来军事指战员必备素质等相关内容。时间约为30分钟。

第四阶段:分享总结。这部分包括学员的相互分享及教员的总结讲评两部分。学员的分享不仅有对所体验的思维模式的感受,也有对现实问题的启发和指导,还有对自身成长的体会和感悟。教员总结方面,通过总结学员们的研讨活动,对相关问题加以引导,明确方向,并对学员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性、应变性和灵活性加以鼓励。最后布置课后思考题。时间约为20分钟,教员讲评一般控制在5分钟。

4《思维风暴》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以考查为主,根据学员平时作业、小组工作、课堂表现、书面报告、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考核成绩。

4.1考核计分依据。 课程考核计分的依据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课堂表现,是指课堂上活动的参与情况,讨论时的发言状态,主要有到课率、发言积极性两个指标;二是课堂报告,是指分享心得、交流体会的发言报告,主要有思想性、新颖性、独特性三个指标;三是作业完成,是指课下布置作业的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主要有完成率、实用性两个指标;四是课程论文,是指结课时的课程论文情况,主要有思想性、新颖性、独特性、影响性四个指标。

课程考核的方式主要以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为主,重点看平时课堂的表现和课后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最后由教员评定学员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避免了教条和刻板,有利于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

4.2考核计分形式。 课程结束后,教员依据课堂表现、课堂报告、作业完成及课程论文等评定学员的成绩,这个成绩是初始成绩,采取的是百分制。百分制成绩出来后,再换算成5分制,上交至教务部门。5分制是指将学员的成绩用“1、2、3、4、5”几个数字表示。其中,“1”代表“不合格”,“2”代表“及格”,“3”代表“一般”,“4”代表“良好”,“5”代表“优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