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休闲农业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6 15:41:20

休闲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范文1

1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1.1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从休闲农业的内涵定义可知,休闲农业项目一般涵盖了农业产业项目、文体功能项目、酒店项目、环保项目和管理项目等6个子类。

1.1.1农业产业项目

2007年,我国相关部门和学者就提出了“以产业带休闲、以休闲促产业”的发展理念。各地的成功实践证明,农业产业是休闲农业持续发展、长久发展的依存基础,是根之所在。农业产业项目也是休闲农业企业建设的重点内容。此类项目包含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以生产优质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和游客需要为目的。(1)种植业项目:休闲农庄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的大宗农产品和精细化种植的特色农产品生产项目,主要栽培蔬菜、花卉苗木、特色谷物类粮食作物和药用植物等。此类项目需投资建设生产大棚、沟渠、田畦、简易道路、喷滴浇灌设施、沤肥池、农机具、生产和照明供电设备等。(2)养殖业项目:休闲农庄建设的集约化、一定规模的畜禽和水产品养殖场,主要养殖4大家鱼和经济鱼类,畜禽和经济动物,以生产肉、蛋、奶和鱼等特色产品。此类项目需投资建设养殖厂房、鱼塘水面、栏舍设备、饲料设备、兽药医具、通风(增氧)设备、废物收集和处理设备、生产和照明供电设备等。(3)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休闲农庄建设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既满足市场对加工产品的需要,又向游客提供农庄自己生产的净菜、肉品和酒类产品等。此类项目需投资建设加工用厂房、加工设备、生产和照明供电设备及“三废”处理设备设施等。

1.1.2庭园景观项目

庭园景观是休闲农庄的基本构成,是提供游客观赏休闲摄像等的主体项目。农庄景观设计应结合自身环境、人文特点进行规划设计。笔者推崇休闲农庄庭园景观建设应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特色,农作物、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水塘奇石和园中道路布置考究,进入园中让人曲径通幽、浮想联翩、流连忘返。此类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亭台楼阁、水塘、水沟、道路、奇石、花草树木和景观灯等。

1.1.3文体功能项目

此类项目是休闲农庄为满足客户精神文化的多种需求而建设的集休闲娱乐、健身拓展、教育体验、影视摄影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的项目。休闲农庄一般根据自身经营服务的需要,有选择地建设。这些项目之间大多具有关联性,或在功能上具有配套性,难以人为区分和割裂开来。为便于理解,笔者将其简单归结为以下几种。(1)休闲娱乐项目:此类项目主要建设可供游客、唱歌、游戏、足浴、按摩、垂钓和烧烤等服务的设备设施,让客人在闲暇中充分放松自我。(2)健身拓展项目:此类项目主要建设羽乒网排球场所、体育健身器材,以及室外散步、跑步的道路。健身项目尽量利用天然场所和便道,让游客感受到野外的氛围享受。拓展是用于训练人的体能、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的运动项目,这项起源于西方的运动在我国近年来备受推崇,因而发展很快。休闲农庄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计建设攀爬、踊跃和射击等内容。(3)教育体验项目:此类项目主要建设农业品种园、展示展览园,配备生活家具,通过举办农耕文化、实物展示展览,或者由游客参与农业生产、加工过程,还可以由游客到农庄居家生活数日,以学习传统农业生产知识,感受农庄的恬静,体会参与的快乐。近年来部分农庄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农产品种植园、养殖场的信息实时传递给顾客,让顾客实现远程体验。(4)影视摄影项目:此类项目融会了较高水平的人文设计理念和创意理念,通过建设特色化的庭园景观,营造各种特色景观,给人以美感,提供人们婚纱摄影、影视拍摄和照相留念的场景。(5)文化传承项目:休闲农庄将一些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整理开发、创新创意,展示表演给游客,以保护传承传统地方特色文化。

1.1.4酒店项目

(1)餐饮项目:此类项目需要建设厨房、餐厅,以提供休闲农庄特色化饮食。(2)茶饮(咖啡)项目:主要建设游客品茶(咖啡)、休息和洽谈的场所。(3)住房、会议项目:建设游客休息、住宿、会议和会见的场所。

1.1.5环保项目

休闲农庄各生产部门和游客会产生一定的废物、废水和废渣等,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必须进行专门处理。为此需要建设废物收集系统和处理排放系统。此外,休闲农庄大多远离城市,需要建设取水、净水设施,以保证自身用水需要。

1.1.6管理项目

此类项目是休闲农庄为实现内部各部门有序运转而建立的管理设备、管理制度、管理软件、产品和服务营销等的总称。(1)管理设备:主要是建设管理所需要的电脑控制系统、电话及对讲呼叫平台、车辆等必需的管理设备。(2)管理软件:为实现人员、设备和制度的有机集成专门开发的农庄管理软件。(3)产品和服务营销平台:为推销休闲农庄的产品和服务而建设的订制、销售和服务的软硬件的总称。(4)管理制度:为实现设备场所的有序运转,调动管理者、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而设计的各种管理制度。

1.2休闲农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找出休闲农业建设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对湖南长沙、株洲和湘潭20家休闲农业企业的实地调查和3年的跟踪发现,休闲农业项目在建设和经营中遇到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自身管理的多重因素的影响。笔者据此编制了休闲农业项目建设问题树,如图1所示。

2休闲农业项目投资风险识别

伴随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农庄数量大幅上升,每年都有大量新项目上马。在现实中经常可见,有的休闲农庄项目运作成功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也有的项目决策失误而带来了经济损失。正确发现和认识休闲农业项目投资风险,才能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处理。通过以往经验的总结和未来发展规律的分析,联系图1中休闲农业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休闲农业项目面临外部和内部双重风险。

2.1外部风险

2.1.1政治风险

主要由于政府管理职能薄弱、政府过分干预和政府换届等问题所导致的风险。该风险导致法律风险、宏观经济不确定风险、金融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变动[2]。

2.1.2宏观经济不确定风险

主要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转型缓慢、增长乏力,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下降等问题所导致的风险。主要表现为通货膨胀风险、利率变动风险和居民消费下降风险。

2.1.3政策风险

主要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监督不到位,政府政策变动,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调整,行政许可与非行政许可项目的变更,惠农政策的执行偏差等所导致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税收风险、行政事业收费风险、用地风险、信贷风险、用电风险和取水风险。

2.1.4市场风险

主要由于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招工难、交通阻塞、消费收费标准过低和客户消费不确定等导致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原材料成本风险、用工成本风险、交通不畅风险、产品市场萎缩风险和游客减少风险。

2.1.5不可抗力风险

由于项目地自然灾害、动植物传染性疾病流行、城镇化推进带来周边环境变动所导致的风险。

2.2内部风险

2.2.1质量安全风险

主要有休闲农庄提供的农产品农药(药物)超标、含有有毒物质和产品变质等导致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主要表现为食物中毒风险、产品质量纠纷风险。

2.2.2资金风险

由于投资者资金链条变化、国家金融环境的变化导致资金紧张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融资高成本风险和信用风险。

2.2.3环境风险

由于周边治安较差、休闲农庄排污导致环境污染,周边居民反响强烈,影响正常生产经营。主要表现为周边居民干扰风险、破坏农庄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

2.2.4运营风险

由于管理能力不足、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发展战略不切合实际、人才流失所导致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战略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人才流失风险。

3休闲农业项目投资风险评价

3.1风险评价方法

休闲农业项目投资风险采用专家调查法,调查涉及休闲农业企业10人、从事休闲农业规划实践的专家5人、从事相关教育研究的人员10人、省市县休闲农业政府主管部门人员5人,共30人,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对休闲农业项目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等进行调查统计,保留小数点1位。据此,制定了风险评价分析表1。从表1休闲农业项目风险评价表可以看出,影响项目风险的关键因素集中在发展战略、政策变动(主要是用地、取水政策)、周边建设环境变动、融资高成本和环境污染所致的风险,发生概率也较高,属于一级风险,应予以重点管理;影响较其次的因素是信贷、用工、农药(药物)超标、周边居民干扰和人才流失所致的风险,是项目建设中的二级风险,应经常关注。

3.2风险监测

风险监测与控制是指识别、分析和规划新生风险、追踪已识别风险和“风险清单”中的风险,重新分析现有风险,监测应急计划的触发条件,监测残余风险,审查风险应对策略的实施并评估其效力的过程[3]。风险监控及其他风险管理过程是项目生命期内不间断实施的过程[4]。休闲农业项目具有投资主体多元性、投资内容多重性和预期收益多变性的特点,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面临的风险也较多,休闲农庄投资者应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汇总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以保证项目建设和预期收益目标的最终实现。

3.3风险管理对策

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在项目生命初期的实施阶段实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大幅度地节省整体项目管理过程的投入,同时实现对正式过程和非正式过程有效的应用[5]。休闲农业项目风险管理是对项目主动控制、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首先是将影响休闲农业项目的风险归类。其次是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确定风险层级,跟踪监测和控制。最后是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纠正措施,采取规避、减轻和承受等应对办法。根据休闲农业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3.3.1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休闲农庄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路径举措的总和。发展战略失误,将对休闲农庄生产经营产生重要不利影响。对于此风险,应对措施是规避,即休闲农庄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充分调研,结合当地资源、经济发展现状、居民消费能力、投资者的经济能力和决策实施能力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近期、长期发展规划,并能长期坚持、有序实施。

3.3.2政策变动

休闲农业项目需要占用一定规模的农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用于建设规模化的种养场、加工厂房、庭园、接待设施等临时建筑和永久建筑。休闲农庄日常生产生活用水需要从当地取得。基于用地、取水政策出现的变动,将会直接导致生产经营的停顿,风险影响极大。休闲农业项目应规避此风险。建设项目前应掌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规避与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和当地经济文化生态建设的冲突。流转土地,改变土地的用途和经营方式,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办理相关手续。地下取水或水库河流取水应办理相关许可,不影响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

3.3.3周边建设环境变动

休闲农庄经营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周边生态植被破坏、出现工业污染源都会使经营陷于困境。对此风险,应对措施是规避,主要措施是建设选址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未来规划建设情况,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周边单位的协调,防止经营环境的恶化。

3.3.4融资高成本

休闲农业正常融资成本都在控制范围,此风险主要是投资者在无法取得银行信贷时,为缓解资金紧张采取民间融资的方法,支付较高的利息。一旦资金不能按时归还,将导致债权人追债。对此风险应对措施是规避,即农庄融资应到正规金融部门,结合自身能力和建设资金的需求进行融资。3.3.5环境污染休闲农庄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水、废物污染周边水质、土壤,导致周边农民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生活、健康受到影响。对此风险应对措施是规避,休闲农庄工作人员应树立环保意识,建立“三废”回收和处理系统,处理达标才排放,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4结束语

休闲农业论文范文2

休闲农业在体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休闲农业发展呈现一片祥和的状态,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其暗藏的问题也得以暴露,因此怎样解决当前休闲农业发展,探究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发展途径,也已然成为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在体验经济视野下,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当前休闲农业企业积极与旅游集团合作,两者合作共创佳绩,这种合作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旅游业的业绩,也开辟了休闲农业旅游路线[4]。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14年1月,福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达到24个,同期增长了5个,在良好的发展趋势下,福建省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休闲农业的类型上,从全国整体休闲农业发展方向上来看,休闲农业逐渐向规模化与多元化方向发展,转变了从传统单一的发展模式。当前休闲农业的发展类型包括,观光果林,体验式渔业、农业生产、农业采摘(收获)、民俗文化休闲体验、体验式茶业等多种类型。

(二)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休闲农业在快速发展背景下,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包括休闲农业项目开展不合理,众多农业资源利用呈现不合理状况。在当前的休闲农业相关活动中,各项项目的展开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农家乐”等活动难以得到创新,致使旅游资源浪费,休闲旅游在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将会出现缓慢增长的状况。休闲旅游脱离农业文化。农业发展依附于农业的生产与劳作,在长期的农业活动之中,逐渐形成众多农业文化,例如传统的采茶歌,之所以农业艰苦的生产体验得到众多群众的喜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农业文化的依托,在农业文化的渲染下,休闲农业才得以发展与壮大。但是从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来看,休闲旅游脱离了农业文化,各项休闲农业活动并未体现出地方特色,对于农业文化发掘力度仍显不足[5]。休闲服务水平难以达到实际需求。市场需求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而休闲农业作为服务行业,服务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消费者前来消费,一方面希望得到质量较好的服务,一方面希望在实际的体验中得到人生与生活的领悟。但从当前的休闲农业发展来看,农业本属于第一产业,而休闲农业则偏向于第三产业,在这种跨维度上的转型中,农民的素质并未得到及时的转型,即使农民自身具备朴实祥和的形象,但是对于服务行业,与服务相关知识,农民仍然处于欠缺的状态,因此导致当前休闲服务水平难以达到实际顾客的需求。

二、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提升途径

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呈现出的相关问题不可忽视,本文认为想要提升休闲农业发展途径,需从几下几方面着手。

(一)统筹全局,合理规划

在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发展逐渐呈现出疲软的状况,基于此,应着手于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查找当前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分析其原因,统筹全局工作,之后对休闲农业进行规划。在当前休闲农业中,不难发展休闲农业与其相关的各项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旦出现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将会牵扯至当地整个经济的发展。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将休闲农业与当地经济相结合,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正式休闲农业发挥的地位,统筹全局,运营周边城市发展带动休闲农业的进步,在政府国际的大力支持下,合理利用当地的相关农业资源,创新休闲农业各项活动。改变传统农家乐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体验,例如可根据游客情况,在农家乐的基础上,结合游戏的方式,将游客进行分组,设置多个游戏环节,让游客既可体验到农业项目,还可在劳动中,体验游戏的乐趣。还可利用周边旅游资源,建设相关的旅游景点,例如可组织游客到周边乡下、森林、湖泊等地进行旅游,增加相关的旅游项目,为游客更好的体验自然生活。但在开发相关旅游项目的过程之中,要注重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可持续性的开发,在享受自然资源回馈的基础上,保护和爱护自然。

(二)加强农业文化建设

农业文化是农业在千百年迁徙与演变过程中凝结的智慧结晶,因此对于农业文化的建设与开发,可帮助休闲农业提升其发展绩效,扭转其发展困境。加强农业文化建设需着手于农业文化的特征,打造当地特有文化的特色。在体验经济视野下,充分挖掘特色农耕文化,在进行农耕文化建设过程中,可进行相关充农耕景观建设,例如农业体验园、农业观光园、农业培育园,明确各个农耕景观的作用,并对其中的农业文化进行接受[6]。例如转基因农产品,有些城乡人士虽听闻过转基因,但并未真正了解,因此可在观光中进行讲解,让人们了解到转基因食品的功效,转变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看法。在进行农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当地特色农业文化。例如采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在茶中可领略人生与感悟人生,而采摘茶时,也体现着一定的茶文化,例如采茶对于时间的要求,不同茶种对于茶嫩芽的要求与采摘手法也不同,在采茶中,一些民族要举行相关的活动准备,如服装准备、采摘工具准备等。这些活动准备中,各项项目的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应充分保护这些特色的民俗农业文化,与此同时,在建设文化时,也可利用周边城市,建立产业群效应,培育自身休闲农业品牌,以便于扩大当地休闲农业知名度,促进休闲农业更好的发展。

(三)定位于市场需求,提升服务水平

市场需求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休闲农业的正常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应积极定位于市场需求,转变其自身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在发展过程之中尤其注重提升休闲农业的服务水平。休闲农业在规模化发展中,需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即使为小型农家乐品牌其相关的经营人员也需进行服务教育,让顾客体验休闲农业生活,并非自租旅游,应在游客观光或体验过程之中,做好相关介绍与帮助工作。在当前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负面旅游信息屡见不鲜,对于休闲农业来说,亦是一个巨大考验,而分析其核心问题完全可以将其归类至服务领域范围当中,因此休闲农业旅游要想得到有效发展,重要的手段便是全面明确市场需求定位,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尤其着重注意儿童与老人的安全问题,在采摘的过程之中防止儿童与老人受伤,也是休闲农业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让游客既体验到回归传统农业的乐趣,也需让游客感受到现代化的生活体验,以便于在体验经济视野下,更好的提升休闲农业发展。

三、结论

休闲农业论文范文3

目前,虽然我国有较多乡村在发展农业旅游,且不少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较多都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统一部署,特别是中小城市附近的乡镇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多问题。

1.1旅游特色缺失

人们走出户外是希望看见不一样的田园景观,体验别致的田园生活。但是现有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缺乏特色,同质化比较严重。目前郊区推出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多是“看农家生活、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虽然这些都异于城市生活,但如果处处都一样、次次都相同,也难以吸引游人,所以项目总体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就会下降。

1.2旅游景点分散

目前,休闲农业旅游的模式多是小打小闹,而且处于比较分散的自由发展状态。所有的农业资源都分散在各自乡镇,缺少合作,各自为战。同时景点的知名度尚未展开,这些都成为发展的瓶颈所在。

1.3规划难以实施

旅游项目的前期投入较大,且成本的回收需要较长时间。在现今较多实施的项目中,由于资金问题,前期规划的深度不够,难以指导项目的实施,且缺乏宏观意识和远见。由于缺失规划,各类用地参差不齐,必要的公共设施又比较简陋,整体布局杂乱无章,乡村道路建设缺乏远见,整体风格难以形成,难以给游客留下好的印象。

2川店镇双店村休闲农业旅游规划

2.1旅游基地概况

荆州川店镇地处荆州古城西北隅,毗邻荆门、当阳两市。人文景观奇特,享誉三楚。三国遗址、越王勾践剑、虎座鸟架鼓就是川店悠远而深渊历史文化的见证。全镇版图面积164km2,耕地面积4930hm2,人口3.49万。双店村位于川店镇中部,毗邻川店镇政府,被荆川公路贯穿,位于川店镇政府确定的荆川线旅游服务经济带,是荆州城区到熊家冢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优越。项目基地处在丘陵地区,地形有一定的高差起伏,地质地貌条件良好。基地内大部分为农田,中心有两片较大的居民区,一片为原有的居民点,一片为还建小区,小区东北面有一片较大的水域。荆川公路沿线以及基地东南面有两片较大的林地,整个基地被水渠环绕。荆州市旅游规划将长江北岸的八岭山地区及长湖地区作为荆州古城游览区。主要景点有荆州古城、楚纪南城遗址、八岭山国家森林公园、荆州水利文化景观及沙市都市观光风景。荆州城区的旅游影响将通过熊家冢的吸引作用辐射到川店镇,将给川店镇的农业观光旅游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力发展荆川线沿线的农业观光服务,将使双店村成为向观光游客展示川店镇新农村风貌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成为去熊家冢旅游的一个休息娱乐场所。

2.2旅游开发策略

2.2.1文化策略川店镇文化深厚、人杰地灵、享誉三楚。熊家冢的开发为川店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旅游成为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支撑点。熊家冢的旅游服务事业正在有条不紊地发展,一定能带动周边旅游的发展。川店镇有香樟、土鸡、鲤鱼等一些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农村土特产。这些地方特色文化都为发展旅游创造了条件。

2.2.2环境策略休闲农业旅游具体类型较多,在规划过程中力求打造休闲种植业为主题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农业观光园是一个集吃、住、玩、游、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体验园。而这些活动的开展需要一个充满自然生态气息的环境,因此优美环境的塑造是决定农业观光园建设成败的关键。园区环境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保持原貌,适度改造。游客来到农村观光,主要是来体验农村生活的趣味,找到一种返璞归真之感,因此,园区环境的塑造应该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适度地进行改造,体现出一种原汁原味的农家旅游乐趣。双店本身被开发改造较少,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在环境方面有巨大的优势。第二,注重细节,突出创意。观光园的档次除了表现于自然景观的整体效果外,更表现在一些细节之处,不论是花草的放置,还是亭桥的位置,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景观的设置需要注重创意,既能体现农村文化风貌又能激发人的创造力。第三,有机联系,共生共融。每个区块的环境要有有机的联系,从一个景观节点到另一个景观观节点要有衔接和过度,使游客舒适方便地穿梭于各个景观流线。

2.2.3建筑策略从市域范围来看荆州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三国文化和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已经融入了荆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很高的文化认同感。从镇域范围看,川店镇有熊家冢古墓,传统文化同样占主导地位,这些都决定了双店村农业观光园的建筑形制和风格应遵循古朴的原则。观光园公共建筑的建造应当在尊重当地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适当融入现代元素,避免过度的商业化削弱乡土文化的吸引力。

2.3功能分区

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原有地物地貌,借鉴现代休闲创意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模式,规划组织各个区块的功能,使之有机联系形成一个自然连贯的旅游流线。将休闲创意农业园区分为:入口接待区、有机蔬菜种植区、瓜果采摘区、林木观光区、生态渔庄、民生民俗体验区、新农村住宅区、农家乐餐饮区、传统农业观光区、精品农业生产区等10个区块。在毗邻荆川公路的地方设置入口接待区。在进入观光园中心的主要道路两边设置瓜果采摘区。在原来有林地的位置设置观光林业区,有水塘的地方设置生态渔庄。对原来住宅集中的地方进行适当地装修改造,设置民俗民生体验区。将观光园末端的住宅区修建改造成休闲农家乐餐饮区。荆川公路另一侧的大片农田区域设置成传统农业观光区和精品农业生产区,作为二期发展备用地。

2.4效益分析

2.4.1生态效益规划的实施对于基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有明显的作用。特别是生物物种共生模式及生物能多层次再生利用模式在莲菜种植中的运用,将对规划区内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既丰富规划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又有利于周边山水等自然要素的保护与利用。同时,通过生态农业与旅游服务的联动开发,推动规划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条件。

2.4.2经济效益无论是生态农业经营模式,还是旅游服务业发展经营模式,都是适合规划区整体经济发展的合理选择。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将有效地解决规划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问题,提高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值;同时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丰富和提升规划区的产业结构,成为规划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器,为规划区带来更多的产品效益,也为当地村民增收带来可靠保障。

休闲农业论文范文4

休闲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利用大城市的科技优势和工业优势及其紧邻市的区位优势,来发展多种功能复合农业产业。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的需要,也可以促进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的解决,总体而言,休闲农业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功能。休闲农业是从生产活动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来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所以休闲农业的发展也必须涵盖了基本的农业生产活动,使休闲农业也有生产活动。第二,生活功能。休闲农业发展的质量不仅游客的生活,而且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在一定程度的标准。休闲农业的发展,一方面使长居的城市人休闲放松,是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一个好地方,它使人得到快乐的心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农村和农民发展休闲农业是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相应提高。休闲农业区环境得以及传统习俗和文化遗存到客观的保护。第三,生态功能。休闲农业的发展有赖于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农村地区,同时,由于发展休闲农业已经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使人们更加注重休闲农业的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客观的保护生态环境。第四,教育功能。休闲农业依托各种农业资源和农业的发展,也具有很强的参与性,游客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旅游过程中的了解,并能对农业生产和农村风俗习惯不同的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休闲农业区为游客提供教育,科学的和有趣的基地,城市居民,特别是年轻人是一个很好的受教育机会。

2寿光市休闲农业发展分析

2.1劣势

2.1.1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缺乏专业人才

通过对寿光市的休闲农业经营者的调查和访谈得知,寿光市休闲农业人才缺乏现象比较突出,从业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民、无业者,经营管理水平缺乏专业化,对风光不能进行专业、系统的介绍,另外,卫生管理有待提高。

2.1.2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

目前,寿光市农民对开发休闲农业的积极性普遍较高,政府有关部门也适当地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来促进寿光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但这些政策法规还处在初步的探索阶段,相关政策、法规和培训体系等还不够完善。

2.2机遇

2.2.1休闲农业需要进一步增长

客观地说,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山东和寿光市经济水平虽然是最高的,但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和实现普遍的清明,五一,中秋节,国庆节,春节和其他“小长假”制度,提高人们的休闲时间,使人们的希望旅行和概率的生长。此外,城市进程的加快,也使人们更强烈的主观需求产生向往自然,返朴归真,休闲农业一定能满足这些人的需求很好,这使得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

2.2.2国家和自治区、市政府对休闲农业的重视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提出了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拓展农村非农就业收入的空间,与地方党委和政府把休闲农业的要求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增加资金的快速发展力度的政策支持,引导。山东省已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和目标,寿光市等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农业观光和休闲发展的措施和相关规划文件。

2.2.3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在环渤海地区率先崛起的目标要求的大好机遇,加大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抓好境内所辖的224.6公里省级干线公路的畅通,合理配置通道和枢纽资源,逐步形成了完整统一的综合公路交通畅通新体系。

2.3威胁

2.3.1其他类型旅游的威胁

山东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枣庄台儿庄古城、济南万达城市综合体、青岛方特欢乐世界、海泉湾、恒隆广场、德州齐河泉城极地海洋世界、烟台亚沙会等 “。泉城济南”、“、仙境烟台”“、中华泰山天下泰安”“文化济宁”“、走遍四海还威海”“、亲情沂蒙”、聊城“江北水城”、德州“中国太阳城”、莱芜 “航空运动之城”等一批城市旅游形象品牌的出现,更是对休闲农业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2.3.2城市发展对休闲农业的威胁

在加快城市的过程,目的是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第一,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使农业土地大大减少,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资源在更大程度上优化配置和内涵增长,发展受阻;其次,由市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化将面临着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这是城市和非农业污染发展无公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压力,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压力的影响;再次,农业作为一个产业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会被削弱,因此,它依赖于在区域经济发展资金的分配,休闲农业产业人才,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竞争,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

3发展对策

3.1开展休闲农业星级评定

为了更好的发展休闲农业,山东农业部门可以结合起来,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企业(景区,景点)星级评定工作。由山东区农业办公室,联合旅游部门,有关专家和山东休闲农业企业设立(景区,景点)星级评定委员会,比照标准,一些风景评价,结合农业特点,山东休闲农业企业(景区,景点)形成的自己的星级评定系统。根据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为五星,山东农业旅游示范区为四星级为标准,通过类比,有部级风景名胜区设置标准对比,制定星级休闲农业企业(景区,景点) 评价标准。

3.2实施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应制定出台应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发展休闲农业。例如,可以通过增加政府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休闲农业企业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休闲农业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的实施,特别是新成立的休闲农业企业可能在初始阶段,使其得到一定的保护。同时严格休闲农业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执法人员的相关部门进行检查的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于无心的错误休闲农业企业第一次惩罚系统。它也应该是优惠的土地政策的实施,不影响该区域的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的前提下,土地使用审批应以休闲农业项目倾斜。

3.3创新投入机制,挖掘农业功能,加强产业联合和区域合作

政府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大量农民参与休闲农业生产、管理,以引导农民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休闲农业,让农民得到实惠,使农民创造认同感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并得到他们的支持。此外,还要引导工商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旅游企业参与建设与合作、合作、独资股份等,实现多元化发展。加强现代市场的概念产品的开发,对旅游产品概念和品牌概念的完整性,产品开发的重点应放在生态功能的开发,识别出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提供娱乐场所和项目,把重点放在农业科普教育功能,发展教育,应该重点文化传承的功能开发,继承和发展农业文化。

3.4打造精品,树立品牌,加强宣传

寿光市休闲观光农业要充分利用绿色文化本身,进行农业体验旅游、观光农业科技旅游、农耕文化、民俗旅游等旅游项目,一步一步,扩大影响,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制定的标准,住宿、餐饮、环境保护建设标准,安全设施和建筑设施,采取一些提高公众的健康,保护环境,食品卫生的安全生产措施,规范经营行为。创建品牌,赢得“特殊”,以“新”取胜,打造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一些参与性强,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体现农村特点的农业活动。培养管理团队提高休闲观光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管理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集中精力、财力和物力资源,以及一些可以看到、学习、有典型的效益,并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相关的资源,打造一批休闲农业旅游精品线路。

3.5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

企业,政府,学校应加强休闲观光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应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为区域休闲农业区培养专业人才,特别是在农业, 旅游管理人才,满足休闲观光在寿光市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高端休闲观光农业专业人才的地区以外,积极引进人才,良好的休闲农业规划和管理工作,企业也可以通过在景区的管理和设计的优惠条件以外的地区引进。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和学者,对主要运营商进行定期组织各种休闲观光农业企业集中学习和培训,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和学习型组织的这些学员休闲观光农业开发区外部区域,扩大经营视野,提高专业素质和水平。然后通过这些学生回到他们各自的商业企业,促进企业其他从业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休闲农业论文范文5

1.1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大量浪费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所谓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将农业资源和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的过程,它将农业的活动看成是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流程过程,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降低资源消耗以及浪费的问题。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和关键是实现农业发展的生态效应,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资源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效应。

1.2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低碳经济时代下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说就是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农业资源的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积极生产绿色环保农业产品。坚决制止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积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积极发展良性的农业种植方式,实现农产品的附加效益。

1.3发展有机农业经济

所谓有机农业经济主要是指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依据生态学原理以及生态自然发展规律等,在具体生产实践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而是积极使用有机物质,实现自我循环,运用天然植物性的农药和杀虫剂以及物理法和生物法等措施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且建立农作物的轮作体系,利用秸秆还田、施用人畜粪便等措施提升土壤肥力、保持养分循环,促进农业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有机农业经济能够将农业生产发展归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中去,因此属于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且能够降低农药和化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有机农业通过使用人畜粪便以及生态系统自我循环的方式,还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有利于实现绿色环保型农业产品。积极推进有机农业的发展,还能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和贫瘠化的问题。有机农业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农民劳动收入,且有机农产品符合国际市场农产品的要求,能够促进农产品的出口,进而也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最终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4运用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应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积极引入现代化科技技术。通过培训农民的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增产增收,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广泛使用,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及时了解市场上关于农产品的信息,降低农民盲目跟种而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局面,从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1.5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

农业经济不仅仅具备了食品保障的功能,还应该具备原料供给、生态保护以及观光休闲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城市生活压力日趋增加,城市居民更加趋向于走向自然、回归田园旅游、放松生活压力、增进朋友感情的的生活方式。因此,农业生产发展模式不能仅局限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还应该积极推进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能够拉近城乡居民的关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还能够积极培养城市儿童尊重农业生产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都市休闲农业还能够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结语

休闲农业论文范文6

2009年12月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确定海南的五大任务之一是建成中国热带高效现代农业基地,这是根据海南区位与资源禀赋条件作出的科学决策。全球地处热带的国家和地区有30多个,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8%,但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国土省区,面积占国土面积仅0.42%,恰恰是中国最为稀缺的国土资源。海南人均耕地面积0.06公顷,低于全国平均的0.08公顷,更显弥足珍贵。热带国土积温高,光照长,雨水充沛,气候温润,作物四季生长,植物生物量大。依托热带国土的热带农业,包括热带水果、热带经济作物、热带花卉、热带水产、热带林业以及冬季瓜菜、南繁育种等种植业,都是中国市场紧俏产品。海南已成为中国冬季大菜园与大果园,每年输往内地冬季瓜菜500多万吨,热带水果200多万吨,热带水产100多万吨(含出口)以及相当数量生猪、鸡禽等。海南还是中国天然橡胶、椰子、胡椒、槟榔最大产地,咖啡、糖蔗、红茶、剑麻、腰果等重要产地,这些都是市场紧俏无公害产品,为海南农民创造了巨大经济收益,吸收了大批劳动力就业,对海南省GDP作出重要贡献。海南热带高效农业比较优势,还表现在商品率高、专业程度强方面。据2011年统计资料,海南农村家庭人均出售农产品数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蔬菜高出全国平均135.3公斤,在全国名列第三;水果高出全国平均56.51公斤,也排名第三;水产品(海淡水产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1.6公斤,在全国名列第一。海南第三产业比较优势体现在海南作为中国热带海岛省区,优越生态环境和丰富旅游资源,为开发热带滨海旅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条件,建设成为中国度假休闲旅游胜地。2011年海南省接待国内外旅客3061.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6.04亿元,占全省第三产业的28.37%,占全省GDP的12.92%,突显海南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在全国范围具有重要优势,成为建设国际旅游岛依据。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要依托自身区位与资源条件,选择比较优势产业,扬长避短,参与全国市场竞争与分工合作。在大力推进海南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能放弃海南热带农业比较优势,片面追求加快城镇化进度,人为制造农民“被进城”假象。也不能为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而放弃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兼顾城镇化发展与发挥热带农业比较优势相协调,稳妥安排,有序推进。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批劳动力现场操持。在农业生产诸多环节,如垦植播种、中耕除草、剪枝套袋、打药除草、田间采摘,灌水施肥、胶林开割以及投喂饲料等方面,都必须大批劳动力。因山地或丘陵作业条件制约,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

即使今后海南城镇化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海南热带农业仍然是重要产业和基础产业,规模不会因此而缩小,只会向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升级转型,从业人员相对减少一些。海南产业结构态势表明,海南仍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阶段。三次产业中农业从业人口292.14万人,占从业人口总数459.22万人的63.62%,是三次产业中从业人口最多产业,折射出海南作为农业大省严峻现实。海南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不相协调,预示着海南实现城镇化要经历较长时段,不能照搬内地。海南生态环境优势主要在广大农村与山区,热带森林是海南最大碳汇载体,热带农业的经济林和各种农业植被也是贮碳吸收器和缓冲器,是海南实施绿色崛起所依托的生态资源,也是开发休闲农业的旅游资源。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依托海南热带农业与热带林业资源的休闲农业的持续经营,直接体现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海南第一产业优势与其劳动力结构相适应,需要保持相应劳动力在现场劳作。城镇化建设与产业结构态势相协调推进,需要发展农业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村建设,避免农村衰落,产业空心化。因此不应把城镇化率当作评判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唯一标尺,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工程。提升城镇化率不能大干快上,也不能搞一窝而上,运动式推进。必须统筹进行土地流转、城镇户籍、教育医疗、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配套改革。既要有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又要开辟市场融资渠道。推进城镇化面临复杂问题,因此贵在尊重村民主体地位,不强求统一模式,也不宜追求单纯进度,审慎推进,探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

2海南城镇化及其休闲农业为主产业支撑建议

城镇化建设要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要与就业统筹考量,要与社会服务协调发展。海南要走非制造业为主导,构建农产品加工业为依托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贯彻利用生态优势,不污染环境,产业构建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相结合思路。推进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农民流入城镇居住,农民变居民身份。首先要转移人口在镇区有工干,住得下来,有经济收入并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留在农村人口,重组优化生产要素,实行集约化经营,使农业生产与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高涨。休闲农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中国已有农家乐休闲农业单位150万家,农业休闲园区1.8万家,年接待游客人次约4亿人次。海南休闲农业发展也方兴未艾,成立了“海南休闲发展局”,统一管理休闲农业发展事宜。截止2011年10月,颁布的海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单位共33家,近年来又有新的发展。经农业部审定,海南有5家休闲农业单位入选5星级。海南休闲农业规模逐年壮大,产业类型日趋丰富,品牌影响不断扩大,产业效应初步显现。根据海南省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确定,全省总体上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考虑。做大做强海口、三亚、琼海、儋州、五指山重点城市建设,强化各个县城幅射作用;加快风情小镇建设步伐,打造重点特色村庄。

目标是2020年全省打造50个特色鲜明的风情小镇,100个风情村,10个旅游名镇,20个旅游名村。全省以省会及县城为中心,以风情小镇、旅游名镇、旅游名村为基础,打造海南新型城乡一体化格局。城镇化推进要以人为本,建成海南人民幸福家园,全国人民旅游度假胜地。城镇化必须与农产品加工业紧密结合,利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契机,构筑为海南旅游业配套服务的新型城镇体系。热带农业与旅游业是海南比较优势产业,两强整合,联动发展,派生出休闲农业旅游新业态。旅游业是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产业,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事半功倍作用。实际上开发滨海观光度假旅游、森林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旅游、购物旅游有就地出口(销售)风景、就地出口(销售)商品、就地出口(销售)文化功能。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达成农民由农产品生产者向旅游商品供应者、旅游产品服务者转变。传统农业资源就地转化为旅游资源,粗浅副产品就地形成旅游商品。推动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培育农村市场经济机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升级,促成农民持续增收。乡下人进城观光,城里人下乡休闲,城乡互为产品、互为市场,带动城乡之间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合理流动。因此在推动海南城镇化进程中,必须紧密围绕休闲农业配套服务,构筑产业发展框架。实施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传统种养业,在城镇区内开发为农业服务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形成种养业、加工业、运输销售业三次产业联动推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为休闲农业增添新活力。海南热带农业不同于内地温带农业,其地域性特色鲜明,产品丰富。构成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体系,在广大农村开发包括:天然林林业、生态种植业、生态畜牧业、土特产品、特种动物养殖、水产养殖在内的特色种养业。依托上述农村种养业产品,在城镇开发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各种加工厂,不但为城乡市场提供消费品,而且也为旅游业提供各种旅游商品。

休闲农业论文范文7

模式一:农业生产过程利用。浙江千岛湖乘坐机械船休闲观光园那巨网捕鱼,水花飞溅,群鱼狂舞,景象壮观,很快成了千岛湖旅游的一张金名片。每年游客能看到巨网捕鱼次数达到150次上下,仅船票收入就达到300多万元。同时,由于生态优良和游客的共同参与,该景区的鱼也成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热销产品。

模式二: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对有条件、有特色的农田进行精雕细琢,赋予它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使其成为市民休憩的家园。大连市的农民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迷宫图案种玉米,长成的玉米迷宫吸引了大批游客;北京市大兴区包装了150多个各类蔬菜园、瓜果园和花卉园,以休闲体验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有10余条,每年接待的中外游客达100多万人次,总收入近6000多万元;南京农业嘉年华举办螃蟹节、梅花节、葡萄节等20多个农业节庆活动,促进了农产品销售,提升了当地农业旅游的知名度。

模式三:农业生态功能的开发。北京市门头沟区在煤矿和非煤矿山关闭后的废弃地发展蘑菇栽培,将废弃的采石坑变成一个景观湖。建成休闲公园、果园和特种养殖基地,发展干鲜果品、食用菌等特色经济,实现了生态修复与改造环境、发展经济有机结合,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修复示范基地。

模式四:农业生态环境的利用。上海奉贤每年4月上旬前后举办菜花节,除了观赏“油菜花海”外,还推出了田园爱情派对、菜花写生、奉贤农副产品展销等24项主题活动,让游客真正感受到田园闲趣。

模式五:农业废弃物和农产品的创意利用。用废弃的鱼骨或农作物秸秆作画,编织手提袋、动物、宠物篮等。麦秸工艺画已经成为不少地区的地方特色旅游商品。模式六:农产品奇异化生产。培养特大南瓜、方型西瓜、饲养袖珍宠物、特种颜色花卉以及其它具有特种极端品质的农产品等。随着休闲社会的来临,休闲经济会飞速地增长,定会带动从业队伍快速壮大。由于我国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要求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专业类人才紧缺,在强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鱼龙混杂现象相当普遍,造成了休闲农业市场严重的混乱局面。除了管理体制、相关法律、法规滞后,人才匮乏是造成该产业人才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

一、高校开设休闲农业专业的必要性

1.休闲农业自身发展需要。近年来,全国各地根据市场需求及时优化调整农业发展定位,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积极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农业新形式,农业正在由单一提供农产品转变为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发展旅游文化等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休闲农业借助创意产业理念,融入农业生产生活。随着我国农业转型和新型农业系统的构建,休闲农业实践为我国农业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休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渐成趋势。休闲农业的蓬勃兴起急需专业类人才的培养与之相匹配和适应。

2.社会发展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迅速兴起,使得我国社会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全面发展,并在21世纪初向发展型目标迈进。在今后数十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中国人民对包括休闲、观光等在内的自我个体现实需要将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然而,要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还必须具备其它几个重要的条件:其一是社会的政治目标。这一点无疑已有确切的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这一政治目标的强有力的支撑;其二是社会休闲文化的发展认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对外融合的推进,休闲意识不断地与国际接轨,休闲文化积累丰厚,有着极为丰富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并且与中国的传统哲学、伦理道德、审美观等交织在一起,为中国民众所喜闻乐见。休闲农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势必得到空前的发展。

3.传统农业专业调整改造的需要。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农业发展学科,培养不同程度的农业专门人才,而且对已经设置的学科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重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口径,适应我国农业发展和转变过程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但是,以往的改革大多为数量和内容上的变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专业为中心的高校培养模式,学生的创造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实践和发挥,导致学生实际工作适应能力较差。在西方,高校农业类专业口径较宽,涵盖体系比较完善,不同的专业课程之间相互渗透,课程所学知识与实际农业发展水平和应用紧密相连,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学到全面、新颖的农业专业发展现状和将来发展趋势。

二、休闲农业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内容分析

1.理论教学方面。如何将休闲教育与农业学科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各式休闲教育在我国已经蓬勃开展起来,比如休闲体育教育学、休闲社会学、休闲经济学等等,而休闲农业教育的发展比较滞后。相对于大陆的休闲农业教育,台湾之所以发展休闲农业教育比较好,是因为随着休闲农业的不断发展,需要有专业的人才熟悉休闲农业的管理、经营及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指导现实工作。有效的将休闲学科教育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不仅仅要从理论上增加休闲学科的相关内容,加深对休闲产业的理解和认识,还要从实践的角度认识发展休闲产业的目标和要求,使得学生从思想的高度对休闲产业学科有一个系统、全面、详细的了解,同时,对休闲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趋势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真正实现通过体验式的教学环节实践这一积极、动态休闲方式的学习,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休闲农业课程学习意识,为将来步入休闲农业管理这一领域打下认识与技能的准备。农业专业课程已经开展了多年,但是休闲农业的发展在国内属于刚起步阶段,因此在理论教学方面还需要深入地联系经营、管理理论,实现农业课程的休闲化特点转变。这也是实现高校农业课程开放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需要积极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从简单的说教教育逐渐的发展成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仅仅从理论上理解所学知识,更从实践的高度去认识所学内容。

2.实践教学方面。休闲农业课程目标是制定教学内容的根本出发点,应该全面地服务于学生身心对于专业的发展需求,从实践出发,突破以知识灌输为教学为主的旧体系,建立以增强专业技能,把握知识前沿理论,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与就业本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依据休闲教育的需要,休闲农业课程的理论课教学内容应以休闲教育的相关知识为主体,实践课的内容则首选休闲特征和体验特征突出的休闲农业模式和典型的地区为体验基地。因为只有广泛参与休闲活动,才能促使学生在充分的“休闲体验”过程中,不断感悟休闲、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农业发展的无穷魅力与光明前途,从而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和休闲观,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休闲农业教育课程的结构设计。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与配合,即讨论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休闲农业教育课程新体系的建立必须从学校农业教育、休闲教育整体的角度去考虑。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休闲农业体验纳入到农业学科课程的改革中去思考。体验类项目的教学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所以,课外和校外时间都被纳入到休闲教育的视野中。休闲农业学科的课程设置可分为多层次:(1)低年级(大一至大二)阶段以开设常规型教学课,课程内容以农业学科教育、休闲教育课程、经营、管理理论学习为主。具体课程可根据授课时数前后相继,衔接安排,也可平行安排整体推进;(2)三、四年级则主要开设综合活动课,内容按照实践要求、结合学生爱好为依据,这一改变使得高校农业教育得到拓展,给学生留下更大的发挥和学习空间;(3)鼓励课堂内部知识向实践的转化,积极主动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使得传统以学生为辅逐渐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指导者、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和积极性。4.休闲农业教育课程的重点内容。休闲农业专业课程的重点是介绍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不同地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产业的特点、休闲农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各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理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发达国家和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以及如何高效地进行休闲农业方面的管理等等。

三、结论与建议

休闲农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保护

 

大连安波镇以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为契机,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与《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围绕构建“生态安波、休闲安波、好客安波、和谐安波”的目标,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把安波打造成为“北国温泉之乡,大连休闲之都”。,休闲农业。

一、大连安波镇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SWOT分析

(一)安波镇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优势(Strengths)

1.组织领导优势

安波镇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认真做好创建特色旅游乡镇工作,成立创建领导工作小组,镇党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制订了《安波镇创建特色旅游乡镇工作实施方案》,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安波镇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休闲农业积极性高,广大村民积极支持和响应镇政府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措施,这是安波发展休闲农业的最大优势。

2.旅游资源优势

安波拥有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别具一格的休闲农业资源。安波是国家3A级自然风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65%,空气中健康负离子含量比市区高8—10倍。安波不仅拥有闻名遐迩的亚洲第一温泉、辽南顶级的滑雪场,还拥有部级森林公园—鸡冠山公园,此外,辽南名刹报恩寺、碧流河水库、七道房水库、千年银杏树也别具特色。安波土质肥沃,没有污染,盛产各种绿色农产品,旅游商品特色明显,种类丰富。安波的野菜、卤水豆腐,家养猪肉、笨鸡蛋等深受游客的欢迎,成为炙手可热的农家土特产。这些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为安波发展温泉旅游、滑雪旅游、购物旅游、休闲农业等休闲农业产品奠定坚实的基础。,休闲农业。

3.交通区位优势

安波南距大连机场150公里,西距沈大高速公路30公里,东距黄海大道30公里。大连至安波一级路(兴唐线改扩建工程)一期工程已经通车,缩短了大连和安波的距离,节省了大连至安波的行车时间,将安波纳入到大连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内,提高了大连市民赴安波旅游的便利性。安波镇周围环绕巍霸山城、老帽山、碧流河水库等景区,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助于安波旅游区与周边景区在旅游线路安排上的空间布局与整合,形成旅游开发上的“光环效应”。

4.基础设施优势

自从2001年安波温泉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以来,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安波旅游区已建有大小酒店70余家,拥有床位4000多张,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上亿元。鸿源温泉山庄、安波滑雪场等旅游项目的建成和使用,提升了安波旅游的档次。滑雪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已进入尾声,安波旅游超市和两座星级旅游厕所的建设已经完成。多个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的建设,完善了整个旅游区的旅游功能,提升了接待水平。

(二)安波镇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劣势(Weaknesses)

目前,安波镇社区居民发展休闲农业的思想观念还不够开放,积极性还不够高。,休闲农业。休闲农业规划还不够科学,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休闲农业产品特色不够突出,差异性不够显著,旅游产品整合营销力度不够。,休闲农业。休闲农业专业人才比较缺乏,产品策划与创新水平低,旅游工作人员服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低,社区居民合作意识比较淡薄。这些问题成为安波镇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困难与障碍。

(三)安波镇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1.政策机遇

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二是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确定为生态旅游年,推出“国民休闲计划”;三是辽宁省开展“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四是大连市开展特色旅游乡镇创建活动。上述这些国家政策扶持奠定了发展休闲农业的良好外部条件,给投资者以最大的信心支持,为安波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

2.经济机遇

2007年,大连市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大连城市旅游吸引力增强,为安波镇发展休闲农业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大连市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开展为安波镇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东北三省无障碍旅游区建设也为安波镇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机遇。

3.市场机遇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民众对旅游扶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旅游需求日益提高,旅游动机日趋强烈,旅游已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农业。近年来,大连城市居民休闲消费意识不断增强,休闲旅游成为生活必需品,乡村休闲旅游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倍受市场青睐。这为安波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创造了很好的市场机遇。

(四)安波镇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面对的挑战(Threats)

1.经济挑战

景区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安波温泉旅游度假区北有营口市熊岳温泉旅游区,西邻瓦房店龙门汤温泉旅游度假区,东靠庄河步云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南有铭湖温泉旅游度假区,如此近距离的同类型产品,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除此之外,休闲农业淡旺季的影响也比较明显。

2.社会挑战

旅游市场变幻莫测。首先,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城市居民旅游动机减弱。第二,随着出游经历的丰富,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旅游目的呈现出多元化与个性化。人们对休闲农业不满足于一般水平的观光和游览,而逐渐希望能在游赏过程中得到更深刻的体验和享受,这是安波发展休闲农业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另外,旅游经营成本提高、城乡文化冲突也是安波发展休闲农业威胁因素之一。

3.环境挑战

随着休闲农业的深入开展,乡村景观城市化倾向日益明显,乡土特色逐渐减弱。,休闲农业。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增加,废气、污水的排放量增大,加剧了乡村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如何处理好“金山”与“青山”之间的矛盾,是安波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命题。

二、大连安波镇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构建“生态安波”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安波镇党委和政府要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推进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来抓,按照创建大连科学发展示范旅游区的要求,树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观,对安波乡村修仙旅游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以“绿色水都原生态,魅力乡村嘉年华”作为规划的基本思路和理念,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倡导环境友好型旅游,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建设 “四化”,即净化、绿化、美化、文化,适度硬化,避免城市化,促进安波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又好又快,实现“生态立镇”。

(二)突出特色,创新产品——构建“休闲安波”

差异是休闲农业的动力,特色是休闲农业的基础,文化是休闲农业的灵魂。安波在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要坚持“温泉兴镇”,突出温泉旅游特色,塑造休闲旅游品牌,完善休闲产品体系,提升休闲体验品位,增强安波乡村休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安波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朝特色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叫响“观光到大连,休闲来安波” 这一“后奥运”旅游宣传口号,做足“山、水、农、商”文章,实现“休闲强镇”。

(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构建“和谐安波”

为提高安波休闲农业管理水平,推动安波休闲农业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镇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对休闲农业的行业管理力度,制定休闲农业管理办法,从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规范休闲农业发展。根据大连市旅游行业服务标准,制定和完善《安波温泉旅游服务规范》、《安波农家乐服务规范》等地方旅游行业服务规范。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标准和要求,对安波旅游区的主要道路和旅游线路,进行命名、立牌;进入旅游区的主要路口和游览中心位置,增设旅游指南;规范公共信息符号,为游客提供方便;修建迎宾大道、停车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规划要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制度,根据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制定保护利用的规章制度和游客的行为规范,减少旅游经营对环境和文化的负面影响,促进安波休闲农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实现“管理兴镇”。

(四)营造氛围,热情服务——构建“好客安波”

休闲农业的基本要求在于让游客花钱买到心情舒畅。能否让游客心情舒畅,关键在于乡村人文环境的好坏。为此,安波镇党委和政府要增强旅游意识,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培养社区居民的东道主意识和友善意识,为休闲农业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热情好客的乡村人文环境是依靠鲜活的民俗文化和浓厚的乡土气息长久积淀形成的。坚持人性化的服务原则,提供温馨的人文关怀,积极倡导“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让每一位 “安波之旅”的游客都能体验和感受到安全、安心、安逸。发展休闲农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造福农民,惠及百姓。因此,安波应该坚持农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基本原则,让广大农民能够主动参加到休闲农业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经营活动中来,实现“旅游富镇”。

参考文献

1.邓蓉.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休闲农业发展[J].北京农业学院学报, 2008(3).

2.方世敏.休闲农业品牌化发展初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

休闲农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乡村休闲农村转型经济发展

休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休闲将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乡村休闲尽管尚处于自发的萌芽状态,但其蕴涵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已展示出强劲的发展趋势。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乡村休闲成为我国目前农村经济转型和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机遇。本文选择从乡村休闲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着手,重点阐述乡村休闲的方式、农村经济转型的方向以及乡村休闲在农村经济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和着力点。以期能够丰富乡村休闲产业的理论体系,起到对乡村休闲发展的指导作用。

农村、乡村与休闲概念的释义

(一)农村与乡村的概念

大多数学者把“农村”和“乡村”视为城市的相对面,并不区分“农村”和“乡村”在用词上的差异。学者袁镜身先生在《中国乡村建设》一书中也把“农村”和“乡村”合二为一进行论述,认为“乡村,是相对于城市的、包括村庄的集镇等各种规模不同的居民点的一个总的社会区域概念。由于它主要是农业生产者农民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所以又通称为农村”。

从字面意思理解,“乡村”和“农村”的区别可能在于认识的角度不同。“乡村”是从生活和居住的角度来看,表明乡村中的聚落,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而“农村”可能更多地是从生产的角度来认识,意为从事“农事活动”的人群聚落。“乡村”聚落的居民未必是农民,而“农村”聚落的居民则一定是农民。很多城里人居住乡村,他的身份可能依然是城里人;而很多农村居民居住在城里,他们所从事的活动也与农业生产活动无关,可他们依然被视为农民。本文为了论述的方便,将不对乡村和农村的概念进行严格的区分。

(二)休闲的概念

对于什么是“休闲”,理论界已有许多界定: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著名的休闲研究教授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受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于光远先生在《论普遍有闲的社会》中指出:“休闲是人们对可以不劳动的时间的一种利用,它是人的行为,是可以自我做主的”。

从语义上讲,汉语中的休闲包含两层含义:休,停止劳作,休假,休息;闲,闲适、悠闲的状态。本文更倾向于休闲是一种面对生活的状态与心态,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自主选择地从事某些个人偏好性活动,并从这些活动中获得惯常生活事务中所不能给予的身心愉快、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与发展。真正的休闲不是消遣,不是打发时间,而是在休闲时间里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总之,休闲是人的生命状态的一种形式,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追求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人类生存状态的较高目标。

乡村休闲方式

乡村休闲产业。乡村休闲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的综合性产业,当然,这里所说的乡村休闲,并不一定是在村庄里休闲,也不仅是指已经发展起来的乡村景点景区,而是一个包罗范围较广的环都市乡村地带。这个地带与城市保持有一定的距离,环境主体是生态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尚未或很少侵入,大体上保留着山水和田园生态面貌,交通条件一般较好。乡村休闲以其乡村性、平民性、参与性和体验性,适应了人们对原生性和生态性的要求,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喜爱。

乡村休闲方式。由于乡村消遣、乡村旅游、农耕体验和其它“发生在乡下”的乡村休闲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一种生产活动,休闲消费者所获得的只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远非传统意义上的“产业”所指,“经历”和“体验”产品供给是相关厂商群的彼此相互协作、有机组合的“共同产品”。因此,乡村休闲产业至少包括乡村旅游产业、乡村娱乐产业、休闲观光农业、乡村休闲度假产业等。近年来,不断增长的乡村需求强力促进了乡村休闲的发展,目前乡村休闲的内容形式主要包括乡村旅游、采摘农园、农家乐、体验农园、乡村娱乐、农家美食等。具体来讲,主要表现为:大城市附近的农家乐;高科技农业体验观光园;农业新村,特点是经济发达、乡村城镇化,在发展中有意识地使本村成为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古村落的开发,如江西安义的古村群、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等;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如桂林的龙胜梯田;乡村娱乐和休闲度假。

事实上,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乡村休闲方式,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农村经济转型方向及问题

所谓经济转型指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体制转型,即从高度集中的计划再分配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二是结构转型,即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型。经济转型是由供给约束向需求约束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形态的变化。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主要表现是:经济增长由供给约束转变为需求约束,由资源约束转变为市场约束。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改革开放30年来,在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运行机制下,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但也必须看到,农业的发展还主要体现在数量的增长上,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而且农业发展由过去的资源约束变为现在的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可以说当前面临的挑战更大。要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改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使农业向质量和效益型转变。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而乡村休闲则是当前农村经济中最具附加值的产业之一。加强乡村休闲的发展将大大促进农村经济的高效、优质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整体的发展进程。

乡村休闲在农村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和着力点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产业,乡村休闲能促进一、三产业的紧密结合,在发展中具有立体式的乘数联动效应:可以使农民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扩大就业;能使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跨越流通环节适时缓解农业产业化中购销体制不畅等诸多难题;能有力地推进乡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乡村环境等。

乡村休闲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休闲是农村地区扶贫的重要突破口,而且可以推动广大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乡村休闲能够充分发挥和挖掘农业资源的价值和作用,发展乡村休闲能把农业的生态环境、农村民俗文化和空间环境等无形资产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因此,顺应时展潮流,强化市场导向功能,摆脱传统的单一种植业开发模式,运用现代手段和技术,发展乡村休闲,可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另外,农业经济不能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而产供销一条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乡村休闲的发展在促进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可打破产业界限,有助于形成产供销、服工农、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和购销渠道,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休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乡村休闲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需要的劳动力多,其基本的服务工作对员工技能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或是经过一定的岗前培训就可以胜任。而且乡村休闲产业的关联度高,它与餐饮、娱乐、交通、建筑、食品、旅游工艺品等产业密切相关,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转移,农民的就业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缓解。

乡村休闲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休闲的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以提高游客进入旅游目的地的便利性,因此必须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譬如道路交通、通讯、医院、商店等基础性设施。乡村休闲的开发将进一步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状况,逐步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乡村休闲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要维持乡村休闲市场的持久性,就必须注意并保持乡村生态系统的持久性。乡村休闲把发展生产、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内涵结合起来,它的生产要素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乡村环境,遵循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准则。通过乡村休闲的规范开发,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农业、农村发展的过程之中,更好地创建清洁、优美的乡村环境,维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乡村,使整个农村成为物产丰富、风景秀丽的生产基地和生活乐园。

乡村休闲推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发展乡村休闲,可以将先进的文化和观念引进农村地区,有利于打破农村地区信息闭塞的状态。在与外来游客交往的过程中,当地人民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视野逐渐开阔,思想道德素质得以提升,这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契机。乡村休闲产业是服务产业,又是文化产业。如果没有视顾客为上帝的服务精神,就难以立足于市场,更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发展乡村休闲产业还可以培养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服务顾客的文明意识。

乡村休闲方式与农村经济转型之间的关联性可见图1所示。

结论

综上所述,乡村休闲的发展缘于旅游者的消费动机所形成的新的类型和休闲市场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乡村休闲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发展乡村休闲,能够实现农村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罗书林.发展我国休闲产业的必然性研究[J].苏州工职院学报,2008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