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新媒体营销论文

时间:2023-03-16 15:42:45

导语:在新媒体营销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新媒体营销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系统整合;营销理论;实践

1整合营销的4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术性协调;第二阶段:重新界定营销范围;第三阶段:讯息技术的运用;第四阶段:财务与战略整合。广泛的IMC应为“整合营销传播需要有大构想去制定营销促销计划,协调各种传播机构,要求公司在了解包括促销的所有营销活动如何与顾客沟通的基础上,制定整体营销传播策略,消费者对一个公司及其各个品牌的了解来自他们接触到的各类讯息的综合(如媒体广告、价格、包装、设计、直接营销活动、促销活动、网上讯息、产品演示、甚至出售产品和服务的商店的情况)。IMC的目的在于使公司所有的营销促销活动在市场上形成一个总体,综合的形象”。

第一阶段的整合活动是将可控的各种营销传播方法加以协调从而形成一个连贯的、统一的整体,重点是加强传播活动的关联性、有效性及力度、深度、广度等,进入第二阶段其实是确认组织的“营销理念”的过程,要求从4P''''S切实地转到4C''''S,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的任务与使命,并表现在实际的营销传播中,即品牌建设。第三阶段IT的运用,即网络讯息技术的全面运用,包括数据库建设,公司网络讯息平台建设等电子商务手段的运用,在日益智能化、宽带化、个性化的未来,IT的运用可谓尤为重要。第四阶段是能有效评估顾客投资回报率及资源配置与企业战略方向、战略目标的关系。下面的整合营销“模式定位图”更为清晰:IMC最大的演变在于它实现了4P''''S向4C''''S的演变,基于此演变基础上,企业的一切行为而随之要求予以重心调整。即企业在做营销的时候,它的出发点已经不再是企业自身,而应该是顾客,那么也就需要从“互动关系”上做大量的工作,从而达到与用户最佳的沟通,从而获得最大的回报!

在这个方面,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汤姆·邓肯等人所做的研究,以及出版的专著《品牌至尊——利用整合营销创造终极价值》一书,应该是对唐·舒尔兹IMC理论及观念的一次提升!他把“品牌”放到了“整合”的终极价值,并且大量引入了“关系利益人”“关系互动”“价值范畴”“任务营销、资料库营销”等等新的理念来说明整合营销传播(IMC)是整合营销IM)的一个部分!

也就是IM拥有比IMC更宽广的内涵,但其理论的基础仍然是4C''''S,另外加上了“关系营销”的内涵——“成功的关系,塑造成功的品牌”,不管如何《品牌至尊》显然已经把IMC又向上推了一步,因为他已经开始试着用“综效”的概念来解释企业与其关系利益人的所有“品牌互动”。

2“互动关系”在整合营销中的作用

作为企业,如何与关系利益人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反应迅速的“互动关系”,这已经成为了系统营销的一个努力方向,海尔的五星级钻石服务,网络互动等等,都提供了建立“互动关系”的优秀范例。作为企业要尤其关注那些关系利益人自发性的未经整合过的,甚至负面、危机性的讯息,一个负面讯息的破坏力,是以摧毁几十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正面的营销讯息建立起来的效果,危机讯息更是如此,三株、巨人等等其衰败的加速,负面讯息及危机讯息可以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关系利益人建设很多企业采用了资料库的方法、电子商务的手段来予以整合,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像海尔俱乐部的形式也可谓对“关系建设”匠心独具。

作为一个企业,你要对所有关系利益人进行“互动建设”,这本身就需要“系统地整合”,就像海尔一样,海尔俱乐部可以培养一批忠诚度很高的、关系很密切的“铁杆支持者”,另外海尔的用户服务更是赢得“高关系分”,“用户永远是对的”“只要您拨一个电话,剩下的事由海尔来做”真诚到永远”这些出自海尔人内心的语言,说到做到的一贯风格。海尔的关系利益人建设已远远打破“整合营销传播”的范畴!科龙也在努力,但离海尔(包括系统性地操作,甚至已经渗透到每一个细节的操作)还甚有距离,正如海尔人所说“没有精彩的细节棚5有壮观的全局?”所以关系利益人的沟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靠几个环节是不足以持续而入木三分的!载体(环境):这个环境也是系统整合的一个部分,经济、政治、文化、竞争等等不同的环境,对于我们策略的选择,战术的运用影响巨大。

系统营销之所以把环境这个主题予以突出,我们以新兴的营销范畴便可略知一二,文化营销、绿色营销、网络营销、社会营销、全球营销等等,他们都是依托一个环境背景为核心出发点,可见随着全球化、新经济的不断深入,也随着环境变化的加速,而且更趋复杂,环境的主题已经不容忽视!SWOT分析法引入“营销整合”,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把握不断变化的环境,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何在?从而再去整合,否则事倍功半!甚至误入歧途走向消亡!3开展系统整合营销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大系统”概念,把企业内部系统与企业外部系统有机结合,有机统一,形成一个整体,不可分裂地对待问题。

(2)要有动态系统概念,长期、中期、短期相整合,历史的经验、目前的现状、未来的方向相整合,同时系统的重心是运动状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3)不能一刀切,以为是系统就一视同仁,系统营销必须依据环境的变化、产品周期的变化、企业定位的变化调整“整合的过程”。

(4)系统营销不是整个体系,所有组成系统的部分都参与营销,而是用系统分析、系统思考、系统动力等等原理、思路来“整合”营销,来发展战略,制定营销战术。

①经过设计的讯息:属于传统的传播讯息,包括广告、促销、面对面销售、销售宣传品、对外讯息、公关活动、赞助、包装及活动等等,甚至包括针对员工的一系列报告、墙上公告、通讯期刊等,也包括人事部的招聘广告以及经相关杂志、媒介撰写的文章或接受专访等。这一类讯息最好要不具有争议性,并与实际产品功能或企业实际行动相吻合,否则会造成信任危机,其实在如今这个“讯息泛滥”的时代,关系利益人对这类经过设计的讯息已越来越反感,企图躲避“讯息”追杀,而企业呢?也考虑到关系利益人对这类讯息表达的内容真实性会大打折扣,也往往夸大其辞,从而步入了企业与关系利益人对这类讯息信任度建设的恶性循环之中!②产品讯息:是指顾客和其他关系利益人由产品本身(如功能、外表、耐用程度等)、价格、设计以及其销售地点所推断出来的讯息;③服务讯息:主要指关系利益人与一定公司的顾客服务代表,如总机接待小姐、秘书、送货员和司机等的实际互动场面,服务讯息即来自于品牌接触点,品牌接触点也可以通过基本训练、再培训、适当的奖励办法、监督和强势的企业文化来加以控制。服务战略指导下的服务讯息已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也成为外部满意度建设的关键环节;④未经设计的讯息:是指有关品牌或公司的新闻报导,员工之间的闲言碎语,特殊利益团体的行动、贸易评论、竞争者的言论、政府或研究机构的发现,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等等。该类讯息,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它的影响力绝对不容低估,公司尤其要建立负面、危机等讯息的快速反应平台,以便为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好万全的沟通计划。

第2篇

新媒体时代节目主持的新探索、新对策

如今,我们已进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时代,以微博为代表的新的传播媒介异军突起,无疑使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媒体的主持人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媒体环境下转型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与能力,是摆在每个主持人面前的新课题。

一、探讨微博新时代现状、发展趋势及传统媒体转型的研究。上海台李志毅撰写的《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转型发展研究》和山东台王英、刘何雁撰写的《网络春晚,基于新媒体对春晚的反叛与合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前文通过PEST分析法对三大传统媒体之一广播的生存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并对比全球不同地区广播的创新趋势得出结论:由于互联网的普遍存在,地方广播应以品牌性内容为特色,走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新媒体发展既潜移默化又革命性地影响着媒体生态环境。

后文通过对十年“网络春节联欢晚会”的梳理,尤其是对网络春晚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美好特征的具体分析,指出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网络春晚是对央视春晚的补偿和反叛,但是当新媒体不足以支撑和构成门面的时候,网络春晚在博弈过程中出现了合流和融合的趋势,即网络春晚越来越像央视春晚,央视春晚也越来越多借鉴网络春晚。

二、探讨“微时代”主持人的责任与主持工作特点的研究。河南台刘颖在《新媒体时代主播的责任》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遇到新媒体,给话筒前工作的人带来了什么?文章认为新媒体的出现“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很多时候还引导着我们对社会的认知,甚至左右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不得不承认新媒体较传统媒体更加具有渗透力和影响力。”论文从公信力召唤需要电视新闻主播承担的责任——为受众传播正能量,更好地保持媒体的公信力;从正确的引导舆论需要电视新闻主播承担的责任——大力弘扬“真善美”,充分体现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主播应承担的责任——社会责任、历史责任、道德文化责任等几个方面作了深入论述,颇具现实意义和指导性。

又如上海台卜凡撰写的《“微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新特点及主播的工作技巧》和陕西台罗宁撰写的《广播媒体微博实践研究》,分别从不同视角论述了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主持人如何顺应“微时代”的变化发展,应采取的策略,颇有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前文通过节目多样化增强节目灵活性;增加记者现场报道,主播把控直播连线;微博成为平台,主播应该使用微博等几方面内容的论述,提出了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新思路,为主播应对新形式、新情况总结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并指出新闻主播不仅是微博的使用者,更是电视新闻节目改革的尝试者、先行者。论文对当今主播的实际工作及其运作开拓,无不具有借鉴与启迪意义。后文作者在结合微博传播特质的基础上,思考如何更好地借助微博平台进行各项任务的拓展。论文着重阐述了微博对广播的五大价值,即利用微博发现新闻线索,完成采访报道,实现有效互动,借助微博实现自我宣传,延伸广告客户影响力。如何巧妙运用广播媒体运营微博的三大法宝,即内容为王、形成特色、人情互动,充分使用传统媒体的想象空间,在前进中摸索、借鉴和创新,正确应对互联网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使得广播媒体在新的环境中有所建树。

三、主持人如何面对新媒体挑战进行应对的研究。如甘肃台李争艳撰写的《主持人如何应对微博、微信、新媒体的挑战》和陕西台马涛、王笑涵撰写的《置身“微时代”,掷声做营销——广播媒体的微博营销策略》。前文在阐述新媒体为传统广播发展带来契机和对传统广播影响的同时,着重论述了新媒体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素质能力的挑战。论文结合作者的主持实践,提出主持人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加强个人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总结出了自身的经验体会:主持人应正确把握节目导向,做好节目的“把关人”,主持语言应与时俱进,应借助新媒体提高影响力。后文着重论述了广播媒体的微博营销策略,作者从维护陕西广播微博的经验出发,认为广播媒体微博账号的维护,应该贴合广播这种声音媒体的特点,认真使用好以下三大利器,即谁说的——着力放大名人效应;说什么——着力受众想知道的信息;怎么说——着力研究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文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打造品牌广播是广播媒体营销策略的根本。

通过新媒体时代节目成功个案的透视,提出创新创优节目的新构想、新思考。新媒体时代的节目要出奇出新,要打造品牌,必须紧扣新时代的特点,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方能使节目如虎添翼。涉及这方面内容的论文有陕西台刘昕、刘临安的《浅谈广播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融合——以2011年金话筒获奖作品为例》;上海台王爽的《广播播客节目的探索——以东广新闻台〈今天我播报〉节目为例》,太原台张一帆、周小刚的《法制频道主持人的综合传播策略研究——在民意的传播中完成普法教育》,北京顺义台直守诚的《广播陪伴节目: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这些论文共同点就是出现一个“新”字,选题新、视角新、观念新,紧紧抓住新节目的新亮点,提出新思考,给人以新意与启迪,为创办新媒体时代品牌节目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其中,《浅谈广播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融合——以2011年金话筒获奖作品为例》从广播秒杀与网络媒体融合的大胆尝试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优优秒客族》获得成功的奥秘,透过时下网络购物常用的“秒杀”方式,将广播的“热线答题”和网络的“秒杀”两个元素提炼整合,创造性提出“广播秒杀”,从而使“广播秒杀”成了广播节目的全新形式,达到了1+1>2的传播效果。论文不只是停留在分析节目层面上,还进而提出了广播与网络联姻的几点冷思考,提出了广播与新媒体未来深度融合的新设想,从而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更好融合探索出一条更为宽广的新路子,意义不寻常。

同为广播节目研究,《广播播客节目的探索》一文对新媒体时代广播播客节目产生背景、特点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广播播客”节目的出现是形势所趋,该类型的节目打破了传统广播新闻节目专业化播报模式,听众由被动收听的角色变身为主动播报角色,可亲自报道所见所闻、所想所悟。这种以广播播客方式运作的节目类型增强了广播与受众的互动,是一种前景看好的广播节目新类型。

新时代主持人素质与能力的新解析、新构建

关于节目主持人素质与能力的研究,既是个老话题又是个新话题。说是老话题是因为它伴随着我国节目主持人的诞生、兴起到发展,始终是业界学界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热门话题;说是新话题是因为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主持人的功能作用不断嬗变,加之受众的审美情趣欣赏水平不断提升,必然对主持人的素质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参评论文中,有不少是关于主持人基本素质论述的,老话题也充满新意,从一个新高度、新角度与重新审视、梳理、阐述主持人的基本素质,同样给人启发。

天津台刘涛的《广播电视主持人如何让节目“声入人心”——浅析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江苏台朱玉华、丁宏的《“全能型主持人”生成之道》具有一定代表性。前文以“素质”为灵魂,以“声入人心”为坐标,提出观点与思考。论文从主持人的政治素养、人格魅力、文化修养、语言功底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主持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修养和实践的集中表现。”文中指出“政治素质是前提,是一切工作的保证”,在新媒体时代主持人要不辱使命,肩负起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神圣职责,强调人格魅力和语言修养的重要性,要使主持的节目做到“声入人心”。后文两位作者将“全能型主持人”的概念置于时代与社会的坐标上,置于时代与传媒发展的制高点上,置于个体与媒体的交叉点上,梳理了中国节目主持人发展轨迹,论证了“全能型主持人”产生的必然性、必要性,以及“全能型”的内涵、外延等,并从个体、媒体两方面阐明了塑造“全能型”主持人的条件、路径。作者在文中还就节目主持人“全能型”涵盖的内容提出看法,即语言表达能力、节目驾驶能力、采访写作能力、策划编辑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协调组织能力。

参评论文中还有针对微博新时代特点对主持人应具有的素质与能力提出新要求、新构想、新对策研究的。

如浙江传媒学院王一婷撰写的《微博舆论中主持人信息素养能力的缺失及对策研究》和甘肃台张彦撰写的《多媒体环境下电视主持人素养提升的关键》。王一婷结合微博时代特点的分析,阐述了主持人作为信息传播者,应该着力培养信息素养能力的必要性。并结合现状指出了微博舆情中主持人信息素养能力缺少的几个方面,即信息意识与态度的缺失、信息策略方法的缺失、信息伦理道德的缺失。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一、主持人要培养高效熟练地评价、选择信息的能力;有序地归纳、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二、主持人要学习、培养和提高个人合理创造性表达、使用信息的能力;三、主持人应着力培养高度的道德情感以及法律意识的社会责任。在微博新时代,着力培养主持人的信息素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因为它可以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理清头绪、辨别真伪、积极合理引导信息舆论方向,可以起到引导舆论健康发展,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这几点行之有效的培养对策,颇有指导性和现实意义。

张彦一文以新媒体时代的巨大挑战和冲击为背景,针对传统的电视主持人如何提升素养,寻求更大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知识功底、思辨特质、文化品味、品牌气度、和谐传播等五个关键点进行深入探讨。论文立意新颖,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论述深入,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第3篇

【关键词】交互式营销 手机广告 内容分析

2009 年1 月7 日,随着工业及信息化部相继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以及中国联通发放了3G 牌照,这标志着我国电信业正式进入了3G 时代。①2008年至2011年这四年期间,有不少学者对3G 时代背景下的手机广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分析。

在数字时代互动营销这个大背景环境下,本文对有关手机广告研究的文献资料加以梳理,并提出研究不足及创新之处。

一、统计分析方法

1、统计范围

本次样本选取的来源为CNKI中国知网2008年至2011年期间,发表在期刊、报纸、数据库中所有中文学术文献资料。

2、统计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采取内容分析法,为了得到全面详实的数据资料,由于CNKI包括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等,收录文献总量达4667 万篇,能够一次检索较为全面的学术信息,因此选此作为检索平台能较为全面的获取论文数据资料,也能基本客观的反映我国手机广告的研究状况。笔者选取了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作为检索平台,以“手机广告+年份(2008

/2009/2010/2011/年)”为检索式,在题名和关键词中进行检索,所得结果相加得到原始数据。

3、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计算机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在检索结果中排除重复的,以及与研究无关的论文后,对数据进行标记和分类统计分析。

二、统计结果内容分析

1、论文时间

自2008年至2011年,这四年也反映了3G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2008年,数最多,属于初探与摸索,很多都是浅议;第二阶段,也就是进入2009年3G 时代的到来,随着3G发展的日益成熟,对于手机广告的研究也日趋明朗化,许多观点已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倾向性;至第三阶段,2010年及2011年,手机广告在3G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已成为研究重点。

2008-2009年是手机广告研究的发展阶段,两年论文量共计有94篇,占总数的84%,2010年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明显下降,而到了2011年,发表数量又有了一个大幅度的增长。依据普赖斯的观点,即当学科进入大发展时期,文献量会迅速上升, 而当学科理论日趋成熟时,论文数量增长便会相对减缓,文献量有一个稳定期。

2、论文期刊源

2008年—2011年,四年期间共152篇论文分散在59 种期刊上,论文分布总体来讲比较分散。平均每种期刊上仅载文2. 69篇,依据核心期刊“80%累计法”,即80% 的论文应该集中在约20%的核心期刊上,而现在关于手机广告的相关研究论文的80% 分散在59种期刊上, 论文分布显得过于分散。

3、研究议题

通过文章梳理与研究,可以将152篇文章归为以下八个研究议题类别,其中以分析广告行业现状的文章数量最多,有33篇,占总数的21.71%,而手机广告的法律规范是2011年开始关注与研究的议题,但是的成果并不多,通过研究对比发现,手机公信力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议题,发表的论文仅为7篇。由此推测,之后研究方向可能以此类尚未成熟的研究议题为主。

4、论文角度

通过对这152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发现共有94篇文章,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手机广告,占总数的61.84%,而单纯从受众角度来进行研究分析的,只有28篇文章,占总数的18.42%,因此,今后研究应该更全面客观。

三、手机广告的不足及对策

通过分析,发现手机广告的研究已较为成熟,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手机广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及对策。

1、手机广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1)信息盲目发送,传播效果不好。 由于对手机短信广告传播规律的认识不足,导致了手机广告信息的盲目发送,引起受众不满。此外,手机广告往往是在一定范围内群发,其内容可能并不能让受众都接受,这些都会增加受众对于手机短信广告的抵触心理。

(2)广告形式单一,吸引力有限。目前的短信广告,主要形式是以文字为主,内容过于直白,诉求较为明显,而且也限制了广告的信息量。因此,相较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广告而言,手机短信广告吸引力有限。

(3)WAP 流量收费,制约手机广告发展。流量费,是指用户使用GPRS 接入移动梦网等WAP站点时,所产生的数据流量费用,接入费用以其流量为基准进行计算。②虽然运营商采取了很多套餐等优惠手段,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移动用户而言,除非包月,否则这笔额外的费用还是不愿意接受的,这也成为影响手机媒体广告业务发展的因素之一,制约了手机广告的行业发展。

(4)缺乏第三方监控,手机广告市场未规范。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设立相关行政机构,对手机广告进行管理,因此手机用户的安全存在隐患,并且缺乏第三方监控,而现行的《广告法》中也没有涉及短信相关安全法规,我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还在起草中,③因此使手机广告整体运营管理显得相对滞后,这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对策

(1)多做市场调研,重视用户体验。应该多进行市场调研,对受众群体应有精确的分析和定位,对于潜在的目标消费群体应有针对性地加以归类及关注,还可以建立相应的手机用户体验数据库,④将用户体验与手机广告内容定制相关联,减少对受众的干扰,使受众对手机广告的接受度提高。

(2)丰富手机广告的表现方式及推送渠道。应改变传统以接受手机文本短信为主的广告推送模式,丰富手机广告表现方式,增加多渠道推送方式,如手机视频广告、手机游戏嵌入式广告等,以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

(3)改变收费方式, 推出互动营销模式。手机广告的接受若产生流量费用,势必会降低客户阅读手机广告的积极性。所以,手机广告主应和移动运营商合作,改变收费方式,寻求新的互动营销模式,如看广告送话费等,进一步推进手机广告发展。

(4)增加短信验证服务,提升用户信任度。为了杜绝垃圾短信的骚扰,提升用户对于手机广告内容的信任度,手机用户可以对收到的手机广告进行短信验证,以辨真伪,对于虚假广告,可以及时举报。

(5)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规范手机广告行业的行为及经营方式,随着3G牌照的发放、核准制的制定,以及中国网络大规模的测试,这些将从政策层面上加速手机市场竞争全面升级。⑤因此,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将有利于未来手机广告行业稳定有序的发展。

(6)完善第三方“监、测、禁”职能, 推动手机广告健康发展。除了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外,还应当建立手机广告经营实名登记制。对于手机广告的,实行第三方监测,由于其是实名登记,因此对于用户所接受到的手机广告承担直接的法律责任,一旦传播虚假广告,被用户举报,第三方监测部门可以实行其“禁”的职能,严厉打击非法虚假广告,保护受众群体,推动手机广告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①刘君,《大众传播时代的多元化传播格局—传播学视野下的手机媒体影响力分析》[J].《北方论丛》,2007(3)

②许之敏、徐小娟,《手机广告的兴起与发展趋势》[J].《商业现代化》,2008(1)

③喻国明、张小争:《传媒竞争力产业价值链案例与模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④许政,《3G 时代手机广告十大趋势》[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7(1)

⑤那秋明、陈意,《关于手机商业短信息广告发展的法律思考》[J].《北方经贸》,2006(6)

第4篇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内有关“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文献的梳理,分析当前研究中的主要理论取向和主要议题,总结归纳以往学者对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 新媒体 广告传播 述评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广告载体,日益受到了广告主的青睐,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革新,新媒体广告业迅速崛起,相继出现了网络视频广告、富媒体广告、微博广告等多种广告形式。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广告造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使得广告传播具备了很多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和新特征。

近些年来,很多学者都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传播特点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对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大致的回顾与评价。

一、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研究总体情况

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 ,以“主题”为检索项,以“新媒体”并含“广告传播”为检索词,选择全部期刊不计年限,共检索到文章288篇。如下表。

从数量和时间上看,最早的研究始于1999年,2006年以前,该方向的论文比较少,从2007年开始,相关研究论文呈显著上升趋势。这种数量的增长与2007年我国互联网使用人数、手机用户数、有线电视数字化用户数的增加有很大的关系。2007年以来,“多样化、个性化、分众化、互动式、体验式”的新媒体广告传播成为了学界研究的热点。

从论文的学科归属来看,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传播学领域,研究的议题主要从广告信息的基本特征、广告受众的参与性、广告受众的选择性、广告传播过程的“再中介化”、广告的创意形式、广告营销策略等多种角度对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的特点进行探讨。

从研究方法上看,目前对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的研究,占主导地位的是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主要是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审视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的特点;实证研究主要是选取案例实证研究,比如选取“博客广告”、“网络口碑营销”、“整合营销广告”等经典案例来对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

通过对以往学者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的研究,笔者发现很少有学者专门选取“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的特点”这个议题来进行研究,大部分学者都是将新媒体广告传播特点作为论文的一个点来研究新媒体广告或者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策略。而在实证研究上,学者们在调查研究、实地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的运用上也是比较薄弱的。

二、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

1、广告传播内容:海量化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内容呈“海量化”的新特点,丁俊杰在《媒体新生态环境中的广告传播思想展望》一文中指出:媒体新生态中,海量化的特征体现在媒体商品层面。海量化的内容和平台化的传播渠道,为广告形式的更新和升级提供了土壤和动力。赵艺谦、周晓璐分别在《浅析新媒体时代广告传播新特点》、《浅谈新媒体广告》文章中指出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信息无可比拟的储存量和传递量,新媒体广告具有“内容广”的特点。新媒体的出现,给广告传播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使得广告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内容传播给受众,新媒体平台海量化的信息也给广告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2、广告传播速度:时效性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广告信息传播速度更加的快捷。以往广告传播需要经过广告策划、制作完成后再将广告到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平台。而现在,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样的传播格局,广告信息的传播完全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出去。例如病毒式营销、体验式营销、关系营销等。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的时效性,相关学者也提出了一定的见解。例如赵艺谦在《浅析新媒体时代广告传播新特点》一文中就着重强调了新媒体广告信息传播的迅速及时,同时,他也强调了新媒体广告信息“无处不在”的特点。

3、广告传播渠道:多元化、融合化、去中介化

陈培爱、闫琰在《数字化时代的广告传播》一文中提到了消费者接触媒介方式的新变化,使得广告传播方式也随之改变。广告传播手段越来越多样化、融合化。新媒体的种类繁多,这就使得广告主在选择传播媒介时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同的广告主会根据产品的特性以及既定消费者人群来选择适合产品营销的传播渠道。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不同媒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从而出现了更多的新媒体平台,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也造就了多元化的广告传播方式。例如网络与视频融合出现了网络视频,这样也就衍生出了植入式广告。

赵艺谦在《浅析新媒体时代广告传播新特点》一文中提到广告传播过程的“去中介化”,就是省去市场调研环节。笔者认为广告传播过程的“去中介化”不仅仅只是省去广告的市场调研环节,它也是一种“不需要大众媒体、不需要卖媒体”的全新的广告传播新趋势。

4、广告传播终端:移动化、整合化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终端的变化,许多学者都认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运用,广告传播终端有着移动化、整合化的趋势。例如丁俊杰在《媒体新生态环境中的广告传播思想展望》一文中指出终端融合是媒体融合的集中体现,未来平台化的多功能终端将成为主流。由此带来的媒体经营变化和受众使用习惯变化,将进一步带来广告传播的变迁。陈培爱、闫琰在《数字化时代的广告传播》一文中也谈及了广告传播终端整合化的观点,即广告信息的“融合性传播。”此外,该文还提及了广告传播终端移动化的特点,广告投放不再是固定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根据市场和受众来进行精准投放。

传统媒体模式下,受众接受广告信息是在固定时间接触固定内容,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可以全天候的,不受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接触任意的信息内容。只要目标受众出现在某个媒体终端,广告便会自动投放到面前,受众在获取了相应内容后,又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内容信息的分享。

5、广告传播对象:分众化、精准化

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的分众化趋势一直都是许多学者研究的议题。例如刘朝阳在《让广告传播进入新媒体时代》一文中指出“网友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元化的细分平台也是网络服务商的大势所趋。欧阳康、汪瑜敏在《信息化环境(ICT)下的广告传播与说服》一文中指出信息化环境下的广告传播具有小众化、个性化和多元化趋势,这种小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而且广告传播也从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变。李刚在《新媒体时代的博客广告》一文中认为大众传播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分众传播时代,表现在广告业上就是分众广告,即窄告、网络定向广告,科学地分众化投放广告,以更少的更准确的投入获得更大的宣传效果。

今天新媒体之所以如此受到广告主的青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新媒体本身具有能承载广告精准传播所带来的分众化、个性化、高效的传播优势,所以广告受众能够更容易接受广告信息并引起参与性的互动行为,从而达到广告的预期效果。

6、广告传播效果:互动式、体验式

在传统媒体中,广告的传播模式是单向性的强加式的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广告的传播模式已经由单向传播变为了双向传播,而且在传播过程中着重强调互动式的双向传播。现代广告的成功与否已经不再是仅仅取决于传播量,它更注重的是传播效果,即受众的参与性。

关于这个议题,邓超明在《新媒体时代,新广告运动》一文中指出广告的创意在于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特征,让观众参与体验并引起共鸣。欧阳康、汪瑜敏在《信息化环境(ICT)下的广告传播与说服》一文中指出“网络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容易实现互动性,广告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很容易进行同步和异步的双向沟通。”

结语

根据对相关研究文章的梳理,笔者发现学界对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的研究已经有不少的积累,研究的议题也比较多元化,但总体来说,很少有学者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传播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研究尚不深入,不成体系,未来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未来媒介发展趋势仍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为主流,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告的形式会更加多元化。未来的广告传播将会更加呈现出受众的参与特色。此外,以网络融合、内容融合以及终端融合为依托、以通信技术为专业平台、以多角色和精确定位为媒介传播形式,正以更为低廉的传播成本和生产模式进入媒介传播新的发展阶段。媒介融合也将成为广告传播的新趋势,媒介融合不仅会改变整个媒介的生态环境,也会改变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与行为,使媒介的运行环境发生质的改变。

参考文献

①丁俊杰,《媒体新生态环境中的广告传播思想展望》[J].《新闻前哨》,2011(1)

②赵艺谦,《浅析新媒体时代广告传播新特点》[J].《经营管理者》,2009(11)

③周晓璐,《浅谈新媒体广告》[J].《中外企业家》,2009(6)

④王琰,《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知识》,2012(12)

⑤张幼斌、李亚昕,《新媒体对广告传播模式的影响》[J].《现代广告》,2011(7)

⑥陈培爱、葛在波,《媒介融合时代广告传播的流变》[J].《今传媒》,2011(8)

⑦张品良,《媒介融合催生广告传播十大方式》[J].《现代视听》,2011(2)

⑧欧阳康、汪瑜敏,《信息化环境(ICT)下的广告传播与说服》[J].《广告大观》,2007(4)

⑨孙成,《论新媒体语境下的广告传播策略》[J].《现代视听》,2010(8)

⑩邱焱、尹幸颖,《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传播策略》[J].《新闻传播》,2012(5)

第5篇

摘要: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创新的学科,没有发展与创新市场营销就会裹足不前,缺乏生命力。伴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市场营销在不断的创新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以市场营销理论为研究对象的市场营销专业,其最大的特点也是要不断创新,培养满足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需要的创新型营销人才。市场营销专业两大基本特性是实践性和创新性,决定了其实施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的重要性。

一、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现状

创新是整个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李岚清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实际紧密结合,改变那种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必须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这种创新体现为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创新、教育政策和体制的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这一切的基础依赖于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突破与创新。

(一)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1.市场营销专业自身的特点要求必须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专业培养计划中明确指出,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商务策划、电子商务等深度理论知识,拥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从事工商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的中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就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研究、市场策划、企业管理、广告及公共关系、企业形象设计及品牌规划、投资项目分析及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市场可谓瞬息万变,只有具备适应市场变化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2.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国际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要求现代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对未来市场变化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敢于不断进行营销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加强,国内企业受国际竞争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经济一体化浪潮促使企业竞争国际化。既懂得国际企业运作的规则,又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人才才能满足这一发展趋势的需要。

3.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看,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成为“抢手人才”。随着国外公司的大量进入及本国企业的加速发展,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趋势是既要懂现代营销管理,精通国内外业务,又要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据对现有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统计,市场营销类人才的需求位居前5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该成为市场营销专业主要的教学目标。

(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

1.实践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毕业实习缺乏基本的经费保障,对实习基地的建设重视不够。以现有的毕业实习为例,四周实习课经费每生不足百元。从学院管理层而言,对学生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和过程管理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2.学院领导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鉴于市场营销专业的自身特点,我们增加了市场调查、营销实习等环节,但执行中缺乏学院必要的经费支持,且在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上受到歧视性待遇,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情。鉴于专业特点,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我们在大三增设了学年论文并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奠定先期的基础,这无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工作量的计算上按每生3学时对待,明显偏低,缺乏学院有效的政策支持。

3.缺乏实验教学的完整计划和系统的教学指导大纲。现有的实验设备特别是营销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虽然对校内开放,但学生用于非教学性用途,诸如打游戏、聊天、QQ等多,用于教学性的实验不多。这一方面是现有的实验课设计不合理,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的指导不足有关。现有的实验“软件系统”的建设不足,必要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软件匮乏,学院缺乏对实验室的进一步投入。

4.市场营销专业课的实验内容缺乏创新。拓展市场营销专业课的实验内容已是当务之急。从已增加的实践环节看,普遍存在着过程管理不严格,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经费支持及政策保障力度不够等现象。

二、市场营销专业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在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解决。

1.从教学改革入手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控制。对理论课内容及讲授方法进行创新,多用启发式,反对填鸭式,采用互动式,摒弃僵化式,切实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动脑、动手能力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专业及专业基础理论课要从教学内容的更新入手,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要处理好现代内容与经典内容的关系。既要高度重视基础理论,又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在不断摒弃陈旧内容的同时,在理论教学中贯穿必要的实践(实验)教学内容,使两者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2.要从教学方法入手,变一味的理论教学为引导式、互动式教学。鼓励高年级学生进行课程设计、问题研究、配合老师进行课题研究等多种主动学习活动。要鼓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不少于总课时的20%。

3.从构建全部的教学计划开始,设计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以创新、实践为结合点的全新课程体系,着重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应多渗透实践(实验)教学内容。

4.加强对课程设计、专题实习(实验)及毕业实习工作的指导。在总结以往实践课程开设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践课程的组织设计不太合理,特别是“市场调查”实践及“营销实习”存在重复性和惯例化,缺乏内容创新。为此,我们提出以营销课程设计的方式充实实践教学环节。

(1)第三学期开设“市场认知实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市场、了解市场营销、学会做简单的市场调查分析,并写出专题分析报告,将所学的统计学知识、计算机文化理论等运用于实践。

(2)第四学期开设的“专题市场调研”则是配合“市场调查与预测”理论课的教学深入进行的专题性研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可以针对某一特殊的产品、产业或服务市场进行专题性研究,从调查市场需求、市场潜力、竞争者状况等等项目开始,培养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第五学期开设的“营销策划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结合企业的营销活动从产品、价格、广告、促销活动等入手设计策划方案。从内容和形式上多样化,可以是针对某一产品的广告策划与设计,也可以是针对企业的CIS策划与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创新性的思维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案。

(4)第六学期开设“推销实习”,它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种营销体验,也是结合所学的“推销学”理论课做的一次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会感受推销工作的“四个千”,即“千言万言,万水千山,千辛万苦,千方百计”,让学生拥有面对社会的思想准备。

(5)第七学期开设“学年论文”,是根据营销专业特色开设的,实践证明也是非常成功的,是对学生进入大四后综合能力的锻炼。学生通过做学年论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查阅资料、解析问题、研究能力、思考能力等都得到了综合锻炼,在导师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进行专题研究。优秀的学年论文修改后还可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生既为毕业论文奠定了先期基础,又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6)开设“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展示。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得到实践锻炼,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培养了掌握各种工具、手段、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知识领域进一步拓展。在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中,应特别注意对选题工作的把握,选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题目要尽量新颖、专题化,尽量结合学科前沿和科研课题,并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以上方案实施的关键在于抓过程管理,抓每一项实习的深入指导与具体落实,配备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落实实习项目。

5.充分利用寒暑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及寒暑假期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或科学研究,特别是结合专业特点在工商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及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参加第二课堂、创意设计大赛、专题项目研究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依靠系团总支、学生会、科协等社团开展多样的课题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总之,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基础,通过各种改革与创新设计而实施的复杂系统,它需要在理论上突破,实践上创新,落实上深入,管理上严格,是本专业教师应努力追求的目标。

三、市场营销专业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实施的政策保障

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一靠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二靠实施这种计划的政策保障。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鼓励对理论教学手段与方式的创新改革,把传统教育中的成功做法与创新教育的新思想、新手段、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评价体系、师资考核标准等方面引导教师的教学创新,结合不同专业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彻底改变只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实验)教学的片面做法。为更有效地保证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的实施,应从以下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1.将创新与实践教学的实施状况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及师资考核标准中。评价一门课程的授课好坏,不单要看理论教学好坏,而且要看是否运用了鼓励学生实践创新的手段与方法。一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衡量授课好坏的一个标准。对那些敢于教学创新,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得当的教师,在优质课评选、工作量的核算、评优等方面给予支持。如对于那些使用多媒体教学,实践(实验)环节落到实处的课程在工作量计算上给予一定的鼓励。

2.由专家组对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实践(实验)教学环节的比例进行研究。对实践(实验)教学计划、具体内容的设计、实施的具体过程进行论证与督导。

3.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实验课教学软件的投入力度。就目前我系已建成的市场营销综合实验室而言,极缺专业课教学软件,为此许多该开的实验课难以开出。同时要大力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维护。目前学院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倾向,就是重实验室硬件投入,而轻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经费严重不足,实习基地建设资金极度匮乏已成为制约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应引起重视的是随着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以及用人单位“主宰权”的强化,是否接受毕业生实习人数被许多企业大打折扣,实习已经由接受方需求转变为供给方需求,为此不断维护与建设实习基地是市场营销专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就实习经费而言,日常开展的市场调研、营销实习等实践环节没有经费,毕业实习经费每生不足百元,连四周实习的基本开支都难以维系,且在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面缺乏有力度的支持。

4.本专业开展的学年论文这一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学院的有效支持,特别是在工作量的计算上,每生按3学时计算工作量明显偏低,难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包括其他的实践环节,如营销实习、市场调研等均按参观实习计算工作量,使教师的劳动付出与获得极不相称,这也是重理论课、轻实践环节的突出表现。要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建议教务处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量计算标准,并给予政策支持。

5.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参与工商企业管理与实践活动。鉴于市场营销专业自身的特点,可以允许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开展各种营销管理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设计、企业策划、市场调查与分析等活动,并根据实践成果减免学分。总之,大力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是本专业自身特点的要求。只有制定出科学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并强有力地实施这一计划的政策保证,才能真正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强的市场营销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2001-04-29.

第6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法,教学,体会

 

《经济法基础》(以下简称“经济法”)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营销等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学科。旨在通过对经济法基础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研究和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理论及有关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培养既要精经济又要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的角度,结合笔者的一些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合理设置课程

经济法的教学内容离不开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而目前中职学校所开设的法律基础这一公共基础课,一般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而经济法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却一般在二年级开设,时间上产生间隔,这无形中破坏了这两门课程的继续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前后照应不上。

法律基础的开设对日后学生学习和理解经济法课程有很大的帮助,但这两门课程应该有一个很好的衔接。经济法课程应开在法律基础课后,但间隔时间不宜太长。要同统计原理、会计原理等课程同步开设,以经济类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为后续。此外对不同专业和不同的教学对象应开设不同学时数的经济法课程。

二、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区分不同的授课对象因材施教,即使使用的教材相同,也应把握好不同的侧重点。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相同的教案轮流适用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这样教师就没有做到将学生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经济法课程涉及的法律、法规众多,在教学中不可能将全部的条文一一介绍清楚,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征,有选择、有重点的加以介绍。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应重点介绍各类市场主体、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重点介绍合同法等市场运行方面的法律、法规。论文参考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布置,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恰当的教学方法

由于中职学校会计、营销等专业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法学的系统教育,对于高度概括、原则和抽象的法律规范往往不易理解和把握,假如单靠教师一味的说教来讲解,学生会感觉十分枯燥,无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结合适量的案例会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案例教学是将案例讨论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增强学生感性熟悉,加深对所学法律条文的理解把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经济法教学的一大特色。案例多是为了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新问题,从四周的实际生活或者书刊报道中选取,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结合所讲内容,可以采用留思索题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讲评,由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教学将教学方式由单向转变为双向,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索新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具有深远意义。论文参考网。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积极探索其他新的教学方法,比如组织模拟法庭,通过控辩双方的辩论,锻炼学生对法律条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变黑板教学为电子课件教学,可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化教育设施有机结合,在教师的主导功能下,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经济法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几个案例需要分析,案例文字较多,在黑板上书写浪费大量时间,而采用电子课件教学可节省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此外,法律知识日新月异,发展较快,电子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六、评价考核采用多种方式

经济法课程在许多中职学校属于考查课,一些教师认为考查课就可以马马虎虎,写篇论文或留些作业题就可以结课。其实不然,考核也是一种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的途径。闭卷考试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写论文可以多查资料,扩大知识面。论文参考网。

为了督促学生学好经济法课程,教师应该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思索题或作业题,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热点新问题开展讨论,并围绕讨论题让学生写出专题论文,依据学生的作业和论文评定平时成绩。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索新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对经济法的把握和应用,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思索空间。学期末的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以选择题、判定题、案例分析为主,用于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情况,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记忆,为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经济法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破除习惯做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由理论研究型教师向研究型与实务操作结合型的教师转变,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第7篇

 

关键词:顾客 关系营销 酒店业 

 

 ”。结构性联系要求企业为交易伙伴提供这样的服务:服务对交易伙伴有价值,但交易伙伴不能通过其他来源获得这种服务。这种关系的建立是企业自身的行为,而不是仅仅依靠企业销售或者服务人员交际的态度和技巧。它分为企业与顾客(或客户)的结构性纽带和企业与企业的结构性纽带。

(1)企业与顾客的结构性纽带。企业与顾客(或客户)的结构性纽带是企业通过向顾客或客户提供独特的服务来建立起双方结构性的关系。如在厂家——商——经销商的销售体系中,厂家和商不仅仅充当向经销商提供商品的角色,而且帮助销售 网络 中的经销商特别是一些较小的成员提高其管理水平,合理地确定他们进货时间和存货水平,改善商品的陈列;向其提供有关市场的 研究 报告,帮助培训销售人员;同时建立经销商档案,及时向他们提供有关产品的各种信息等。

(2)企业与企业的结构性纽带。企业与企业的结构性纽带是指两个企业结成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在开发、研究、供应、人员等方面互相协作,以促进双方的共同 发展 。

因此, 目前 我国内资酒店企业关系营销改善的重点是:改善“协议”顾客折扣制定标准,开展企业间联合计划,改进对顾客认知管理,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拓展服务信息反馈渠道,正确对待和处理服务投诉等服务 内容 。酒店开展顾客关系营销不应只将眼光局限于酒店内部,酒店同行、行业协会、航空公司、 旅游 网站、政府、社会团体、媒体等单位也应纳入到开展顾客关系营销的体系中来。

五、结束语

从关系营销视角,我国酒店业市场营销的基本现状是:尽管对一些有形组织开展了一点社交层次的关系营销(二级关系营销),但总体上还只是在财务层次的关系营销(一级关系营销)上形成了一些制度,且很不完善。我国酒店业要完善财务层次的关系营销(一级关系营销),稳定发展社交层次关系营销(二级关系营销),开展结构层次的关系营销(三级关系营销)的策略。 

参考 文献 :

[1]berry, l. relationship marketing of services in perspectives from 1983 and 2000[j]. journal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2002, 1(1): 59-77

[2]gronroos, c. services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a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pproach(2nd ed.)[m].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2

[3]陈首丽刘为国:酒店营销策略设计与策划[j]. 统计与决策, 2003,(05)

[4]程棘邱慧:酒店核心竞争力探究——忠诚顾客的公关策略[j].黄山学院学报, 2004, 6(2): 61-63

[5]窦凤英:酒店关系营销策略探讨[j].商场 现代 化,2005,(25)

[6]郭喜明:建立内部忠诚——酒店内部关系营销新方略[j].市场周刊.商务,2003,(05)

[7]汲剑磊崔光虎:浅析顾客关系营销三层次[eb/ol]. /zhongguoyingxiao/guanxiyingxiao/116739291719399.html ,2006-12-29

[8]蒋晓川:论酒店企业营销竞争新策略[j]. 中国 科技信息,2005,(22)

[9]欧阳少娟王秀荣范武兵:关系营销在酒店[j]. 经济 论坛,2005,(18)

[10]王国秀:我国目前酒店营销的一些误区及其突破[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1)

[11]王秀玲:浅谈内部营销在酒店管理中的 应用 [j].台声.新视角,2005,(04)

[12]王旭:顾客关系营销 理论 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3]夏蔹岑成德:关系营销:酒店培育忠诚顾客的法宝[j].中外酒店,2004(1):54-56

[14]徐丹妮:酒店营销观念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06)

[15]杨菁:服务业中关系营销理论的运用及其模式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6]詹国新:崭新的营销观念:关系营销[j].商业文化,1999,(2)

第8篇

摘 要 自体育用品产业迅速发展以来,国内各运动品牌企业发展速度呈迅猛加速之势,其营销策略更是层出不穷,作为国内典型的特步也毫不例外。本文从特步媒体营销策略入手,针对特步公司目前营销状况,分析该公司加入新媒体元素后,其营销策略对于特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进而完善其公司的媒体营销战略。

关键词 浅析 特步 新媒体 营销策略

目前,国际体育产品正日渐涌入国内市场,势必给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带来新的冲击。特步作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典型代表,就新的营销策略,笔者认为正是借助知名媒体品牌合作,推广“时尚运动”的理念,使目标消费群体接触广泛的网络媒体,提高品牌影响力。

一、新媒体的营销策略

(一)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一企业或者经营性的公司为推广、推销其产品、服务等实施的一系列方式、方法、手段、思想等有形的和无形的内容的集合。

(二)新媒体

新媒体是在高科技术革命冲击下的一种前沿媒介,不再只拘泥于传统电视广告、报纸于一体的旧媒体时代的传播介质,它融合了网络、媒体、电视广播、新的APP软件。

(三)特步的营销策略

笔者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特步公司的营销策略,其公司采用重点突出自身产品的优势,独到新颖、吸引受众目光、提高营销业绩的策略来巩固自身的体育地位。而新媒体营销手段,无疑对其产品的销售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二、特步旧媒体的营销策略

对于隶属于福建地区的一家体育用品特步公司于2001年出现,刚起步的特步通过大量纸质媒体―报纸、杂志、海报等的发行来刊登特步的信息让内陆人知晓,为此打开了门路。随之,特步为了加大对品牌宣传不断运用媒体技术,强制性在电视节目上方插入简短精炼的宣传,但因为这种广告植入只有在人们忽略电视内容才会悉心品读并去关注特步,其效果不佳。

三、特步新媒体的营销策略

(一)特步微博、微信等的新媒体策略

特步专门开通官方微信、微博来积极推广其旗下产品,通过与粉丝私信互动从而加深人们对特步产品的认知,熟知特步产品的性能,为特步产品打开更加广阔的销售途径和市场。通过微博关注对粉丝发放奖励、微信朋友圈更新对转发者发红包奖励等,这点极大地提高了特步的知名度并为其本身获得了广大好评。

(二)特步动态广告宣传、综艺赞助的新媒体策略

特步公司讲求从战略角度出发去积极地推动产品营销,运用动态的明星运动广告来展现特步体育产品,扩大产品的知名度。而且在代言同时插入广告语对特步品牌加以定位的宣传,能够在消费者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立体育品牌的良好形象。同时,荧幕广告、综艺冠名策略增加潜在消费者,无形之中勾起很多观众的购买欲,这可以对其品牌的促销起到很好的推动效果。

(三)电视剧、电影的植入,加大了特步营销率

特步对当下很流行的电视剧和深获人心的电影中间接性的植入广告和图标,直接推动在市场营销中的效率。最近流行的《一生一世》电影中,可以清晰看到特步logo,这不仅是特步对电影内容的宣传,更是对特步品牌自身的宣传,不仅在与观众的互动上增加了信任感,同时提升了经济效益,对于特步这样的品牌企业来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四、特步新媒体营销策略的实施成效

(一)特步运用新媒体营销策略提高了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特步企业在2007年正式上市进入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开始大范围大规模的采取新媒体的营销策略,并在不超过5年的时间里成为国内体育产品业里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前三甲。加上2008年奥运会的契机,体育产业迅速蹿红,特步公司更是加大了对新媒体营销策略的大步推广,给特步带来了最直观的经济收入。

(二)特步新媒体策略带来更多的市场信息

特步利用新媒体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体育用品行业中发挥越来越有犀利的优势。新媒体传播给特步带来了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更加方便了特步的改善和调整。与传统的媒体方式相比,不仅在信息的传播上体现出高速准确的效果,而且在潜在消费者的影响中也起了很快的沟通性能,在科技中直接与消费者对话,加速了特步品牌特色。

(三)特步新媒体策略加速了品牌形成

特步积极赞助各类赛事,使得新媒体传播把特步推上了另一个高峰。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行业内不少体育品牌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为了应对竞争,特步在2009年还与天娱娱乐传媒公司签订协议,利用人气明星做代言人,冠名赞助快乐女生等知名艺人全国巡演,在最快速有效的时间里借助快乐女生的人气提高特步品牌的知名度。

五、结论与建议

(一)特步采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加深消费者对特步产品了解,为特步产品打开更加广阔的销售途径和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二)特步采用的新媒体策略,提高了特步的品牌影响力,赢得广大观众的信赖,拉动隐型消费者,促进特步营销。特步运用新媒体策略同时应注意其存在的弊端,有效地避免,并将新媒体策略的优势更加有效地放大,将对特步公司的经营创造又一新高。

参考文献:

[1] 董昆.论中国体育品牌的营销策略[J].中国经贸导刊.2010,(7):98.

第9篇

论文摘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引发着市场营销最深刻的变革。市场营销战略的发展呈现许多新趋势,主要是市场竞争国际化、市场营销个性化、市场营销虚拟化、客户主导化、媒体多元化、营销队伍精简化。

一、市场营销国际化

工业社会的市场壁垒随着互联网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而被逐渐打破,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将全球融合为一个巨大的时空界限更广阔的统一市场。社会的发展客观地把现代企业营销置于一个国际化的大环境之中。

企业融人了国际市场营销的潮流中,同在一市场条件下展开激烈竞争,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体制和策略都必须站在国际市场营销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调整和制定。每个营销主管必须了解和掌握国际市场发展的新动态,培养与建立全球化的营销思维方式以及战略实施组织能力。

全球性的战略联盟进一步加速了市场营销的国际化,特别是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和跨国公司之间的战略性联合,缩短了国际市场之间的差异和距离。尽管目前全球联盟仍未形成大规模发展的趋势,但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客观上为各种联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西方继航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联盟之后,市场营销战略的全球一体化增强了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市场营销个性化

市场进一步细化和个性化是未来国际市场发展的总趋势。国际著名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指出:未来“市场经营者将把注意力由集中于大的群体转移到寻找特殊的合适的目标。在这些目标所在处,有财富存在”。由于客户需求的特殊性增加,不同客户在消费结构、时空、品质诸多方面的差异自然会衍生出“特殊的合适的目标市场”,这些市场规模会缩小,但其购买力并不会相对减弱。目标市场特殊性的强化预示着客户行为的复杂化和客户的成熟性。

未来的客户虽然总体上倾向于和大众保持同质化的产品或服务消费,但由于他们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日益个性化的价值理念,因此需要更个性化的服务。根据单个客户的特殊需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是新世纪营销个性化的集中体现。互联网技术使信息社会供求关系变为动态的互动关系,客户可以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任何时间将自己的特殊需求利用互联网迅速地反馈给供给方,而生产方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了解和跟踪客户的市场反馈,并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市场营销虚拟化

现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取代了原有面对面的贸易方式。信息社会的到来改变了传统市场营销的运作模式,而且将市场营销竞争从一个物理现实空间转化到一个虚拟的空间,并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未来市场营销因素的组合是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组合。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与市场营销资源融合在一起,在信息营销虚拟社会发展的催化与影响下,产生新的市场营销模式—营销虚拟化:客户身份虚拟化,消费行为网络化;广告、调查、分销和购物结算都通过互联网而转变为数字化行为。客户通过互联网这个虚拟的购物空间确定自己的消费行为,标志着虚拟营销时代的到来。 四、客户主导化

未来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将逐步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不断创造更新更好的产品;市场营销管理的中心将从以往重业务的量的增长转向注重质的管理;营销目标将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转向开拓业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因为客户控制着信息技术,所以未来的市场将被客户支配。已发展成熟的系统,如免费电话号码、全球通用的信用卡、通宵送货服务等使得信息和技术被掌握在客户手中,而且这种情况在未来只会加强不会减弱。今天,客户能够接触到相关信息,可以辨认产品和服务,还能够在便利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购买。未来的市场是客户统治的舞台,是互动的以及不断发展的,它是互联网,也是电子商务的时代,其特点是便捷、快速、客户居统治地位。

五、媒体多元化

21世纪媒体的变化最引人注目,因为它们在影响市场和营销组合策略的同时,也透过形形的大众娱乐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媒体逐渐细分化和专门化,演变为依据不同市场、不同消费群体、不同场景的“小众媒体”,根据受众阅读习性、欣赏倾向和接受的程度,最大限度地为受众量身定做媒体。这样既可以满足特定消费群体个性化的媒体需求,同时,可提高媒体的效率。如果让媒体受众将接受广告视为一项乐于欣赏和阅读视听的事情,那么21世纪的媒体公司和广告公司就大有作为。21世纪的媒体究竟把广告带向何方,谁都不得而知,唯一一点可预知的就是,媒体选择会更人性化、更科学。

六、营销队伍精简化

世界的经济与技术正面临一个不连续的年代,在技术和经济政策上,在产业结构和经济理论上,在统领和管理的知识上,将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年代。21世纪信息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网络化和自动化。由互联网产生而带来的速度、效率的提高和变化的不确定性,使得工业社会建立的营销组织必须变革才能适应新的市场营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