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影像检查技术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7 17:59:01

影像检查技术论文

影像检查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培训;实践;理论;教学;医学影像技术;图像;教育

医学影像学涉及内容包括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对影像学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较高[1-2],如要求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发展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等,而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影像人才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3-5]。文章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共30名,遵义班30名,比较加强实操培训与传统理论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共30名,遵义班3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1名、女19名,年龄范围在20~26岁,平均为(21.2±0.5)岁;对照组中男13名、女17名,年龄范围在20~23岁,平均为(21.0±0.4)岁;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学生均自愿接受新教学模式及服从教学点管理;排除因个人原因要求退出者或违纪遣退者。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理论教学+临床实操强化培训:(1)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增加更多的临床病例与图片,保证理论教学中图文并茂;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分组、分部位、分系统进行每周一次临床实践操作。知识点回顾:每次实训课前复习任务,指导学生自行回顾过往学习的知识点,在实训课前抽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6]。示教片分析:教师选择标准的示教片,课堂上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示教片显示内容,强调不同影像学检查目的,解释检查步骤、如何达到检查目的?怎样保证摄片质量?等。示范操作: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教师在一边操作时一边讲解。学生实操体验:指导学生分组操作,2人一组,互相充当模特进行操作,按照检查要求,模拟影像学检查的全过程,包括呼叫患者—检查前沟通—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准备设备—设计检查—选择适宜参数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操训练[7-8]。(2)经验交流:实训课结束后让学生总结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人人发言,内容不可重复。经验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训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复盘,教师分享曾经遇到的特殊情况及处理方案,总结经验教训[9-10]。实训课后教师布置下一堂课影像学技术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查找资料;每阶段进行考核,总结技术经验。对照组采取传统理论教学方式,教师以理论教学结合校内实训为主,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安排实训课。

1.3观察指标

对比考核医院教学点与学校学生同试卷理论成绩,实习前统一技能项目操作考核对比,实习基地考核评价;按照影像技术专业实习规范化培训考核评分办法,满分100分,观察项目包括实操技能(15分)、图像质量(20分)、理论知识(60分)、问题答辩能力(5分)。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观察项目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一般:70~89分;不满意:<7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价两组培训考核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操技能、图像质量、理论知识、问题答辩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评价两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见表2。

3讨论

影像检查技术论文范文2

1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抓好落实

要提高超声诊断质量, 必须做好规范化建设, 建章立制。严格执行国家《执业医师法》、《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医疗技术操作常规》等法律法规, 持证上岗。设立完备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监督机制、故障应急预案、维修档案等质量管理制度, 使影像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有章可循。对各项检查以《超声技术操作规范》为指导, 规范操作规程, 对操作步骤、方法、程序、结果、图片质量、报告书写规范等检查设立绩效考评机制, 有效进行质量控制, 量化管理, 科学地统计、规范各脏器及常见疾病的检查范围。

2 学科基础建设, 人才是关键

2. 1 无论超声设备如何发展, 科室的持续发展, 取决于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及合理的梯队建设。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 人才的成长是一个晚成熟期。必须分析科室人员的构成及其优势, 做好职业规划及培养方向。从事超声医学工作的人员来源于临床医学及医学影像专业, 专业的不同, 知识结构会存有差异, 临床医学毕业生临床知识相对丰富, 但影像理论基础原理欠缺, 而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影像专业理论知识较为熟悉, 但临床知识存在不足。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有其不同的专业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优势。针对不同的人员采取不同的要求, 对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 强调临床技能的学习;鼓励参加医院临床知识学术讲座, 增加临床知识。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 强调超声基础理论知识及其他影像专业知识的学习, 打牢基础。活跃的学习氛围, 形成专业互补, 强化了综合素质提高。

2. 2 加强在职培训, 全面开展医学继续教育, 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提高专业技术。①打牢基础是关键, 对新入职影像专业毕业人员, 采取岗前临床科室轮转 , 学习临床知识, 拓宽视野, 建立临床思维方式, 了解临床不同专业超声检查的目的所在, 了解本院临床科室发展水平及开展的新技术;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 在了解超声专业的基础理论、超声解剖、仪器操作检查方法后, 采取到其他影像专业短期轮训, 了解其他影像专业特点, 诊断优势, 建立大影像概念, 充实和拓展思维模式。在强调理论培训的同时 , 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规范与提高, 要求大家勤于实践, 规范操作并不断熟练。②适时选派工作作风扎实, 安心本职工作, 有上进心的技术骨干到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医院进修, 进行系统的规范化训练, 并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及科室专业的发展需要, 选派参加不同的专题学习班或提高班, 将让个人的成长与科室的发展前景结合, 激励其发挥更大的工作、学习热情, 使科室人员“人人有专业, 人人有特长”, 既避免了内耗, 又提高了科室整体技术力量。③加强对外学术交流, 鼓励在职人员进行工作经验的总结, 撰写论文。撰写论文的过程也是对一个疾病深入学习的过程。中级以上职称的工作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全军或全国专业学术会议, 让大家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发展方向, 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 开阔视野。④聘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指导工作, 举行专题讲座等。以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 提高技术水平。

3 强化随访工作

超声诊断的正确性必须通过随访临床的最终诊断来印证。通过随访, 进行回顾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平时将个人随机随访与科室集体随访纳入常规工作, 统筹安排,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科室安排专人、专门时间, 下病区或病案室, 针对不同的临床科室、某个病种等进行统一的随访, 并统计分析随访结果,根据超声诊断阳性符合率指导科室的下一步工作;个人随访随机性比较大,尤其是个案,只有共享才能共同认识该疾病, 所以随访结果的回报交流, 共同提高尤为重要。完善的随访制度纳入科室质量控制体系,每月进行随访工作的检查与考核,才能确保随访顺利实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利用随访结果分析超声检查的符合率, 评价超声检查质量。如果超声诊断与病理或手术结果相符, 则总结经验,加深印象, 增强信心。如超声诊断与临床不符, 则分析误诊原因, 提高鉴别诊断水平。

4 规范化留图

超声检查中普遍存在存图的随意性, 尤其患者较多时。为了提高超声质量, 必须规范化存图, 与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切面, 应做图像储存, 记录并存档。图像质量要清晰, 掌握仪器各项物理参数的调节, 熟悉已设置的不同脏器专用软件, 根据个人习惯及患者条件, 调节图像在最佳状态。在眼球或产科检查时, 严格按照规定的安全声功率输出。对于异常图像保留相互正交的两个切面, 杜绝了以往随意性存图检查中因漏查器官结构而造成的漏诊, 对异常的动态变化和前后对照分析提供了直观的图像资料, 同时为处理医疗纠纷提供证据, 规范化存图使规范化检查真正落到了实处, 规范化存图成为超声检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 规范书写报告

超声检查报告书写质量体现了检诊水平。报告单作为一次检查的结论, 必须将实际情况用图文的形式报告给临床和患者。一般项目要齐全, 真实, 必须实名制。必要时, 加填仪器型号、探头类型与频率, 检查方法与途径(如:经直肠法)。描述检查内容时术语应科学化、标准化, 文字简练, 描述全面、客观, 严禁加入任何主观判断, 既不武断地以图像诊断疾病, 也不要过于随附临床资料, 杜绝先入为主, 先有结论再有图像描述的思维模式。超声提示或诊断明确提示物理学诊断, 除十分明确的病例外, 不做病理学诊断, 可以提示数种需鉴别的诊断。

6 树立服务意识

超声检查主要是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客观依据, 要树立为临床服务的理念, 多与临床医生沟通才能避免主观臆断, 其实与临床医生交流的过程也是学习临床知识的过程, 只有结合临床才能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才能谋求正确答案, 达到为患者负责的目的。

影像检查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泌尿外科疾病;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测;应用

引言

在影响诊断学领域近几年兴起了一项新的检查技术,可以把人体尿液中的水变成天然对比剂来达到“成影”的目的,这种技术就是磁共振尿路成像技术(MRU)。本文对某医院2001年6月到2004年12月期间,我们对某医院78例泌尿外科疾病中进行了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的患者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讨论,以下给出详细的过程介绍。

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有78例,其中男46例,女32例,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患者中先天畸形有37例,肾结核8例,肾盂癌5例,输尿管息肉3例,输尿管癌11例,输尿管结石9例,并且有患两种以及两种以上病的患者。

检查方法

患者在禁饮两小时之后再进行检查,并且在检查时需要憋尿。对于尿路梗阻患者来说,检查前不需要服用速尿,但是对于非尿路梗阻患者来说,在检查前20min需要口服速尿20mg。磁共振尿路成像技术采用的是1.5T超异型扫描系统,有线圈在体部呈现,患者的姿势取卧位,在仪器进行扫描时患者需要屏气, 簿层冠状面重T2加权水成像:半傅立叶采集单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R=1800ms,TE=100ms,层厚=3mm, 此外要根据患者的体格大小调整感兴趣区大小。厚层冠状面重T2加权水成像: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R=4400ms,TE=995ms,层厚平均90mm,感兴趣区大小与厚层冠状位一致,应包括双肾、输尿管、膀胱等脏器。

结果

检验结果中上尿路梗阻者8例,IVU检查示患者有肾积水,显影情况不良;有5例逆行肾盂造影(RPG)在显影上的显示不清楚;3例行MRU均能明确地显示出患者的梗阻部位。患者中输尿管结石5例,KUB、IVU等检测均明确诊断;但是在磁共振尿路成像上仅显示患者的梗阻征象,未能显示患者患有结石。尿路无病变有5例患者,其中中2例高龄、1例碘过敏者未能进行IVU检查,3例进行了IVU检查。6例MRU的显影显示情况良好,但不能完全达到IVU效果。膀胱癌4例IVU显示患者膀胱部分充盈缺损,MRU则能够清晰显示患者膀胱的占位及膀胱壁有无浸润现象。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2例,MRU清晰显示患者巨大膀胱及上尿路的扩张积水现象。

讨论

人体的尿液中是有大量的水的,并且质子密度也非常的高,T2驰豫时间较长,短T2弛豫是人体尿路周围的组织,然后通过重T2加权成像技术,可以把尿路中水的信号突显出来,让周围组织信号受到抑制,将原始图像进行后期处理以及三维重建,就可以让获得的磁共振尿路成像显示出满意的效果。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参数多并且还可以在任意方位成像,并且对人体组织的分辨率比较高,对人体基本无创伤,能够对反映形态学的改变,也可以把人体组织器官功能性的改变呈现出来,也可以提供一些生化过程的信息。

对于磁共振尿路成像的研究是在1986年开始的,当时Henning最开始将它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对各种尿路疾病的诊断不宜首选MRU,但当患者严重肾不全、碘过敏、IVU显影不良、逆行输尿管插管受限或可疑插管造成尿路感染时,可选用MRU技术,与传统的泌尿外科影像查抄相比,MRU用于尿路梗阻疾病的诊断有特殊的优势,MRU为非侵袭性查抄,患者无痛楚,逆行插管造影因未能找到输尿管异位开口而失败,尤其天赋性疾病有较多患儿亦能共同检查,开可重复检查以观察病情及评价手术疗效;此外还可以和碘剂对肾脏的影响进一步检查,检查过程中无需造影剂,不受肾功能的特殊的影响;特别实用于因肾功能差而IVP不显影的患者,并发感染时亦也能进行检查,并且能较好地表现尿路的解剖布局;MRU图像越清楚,尿路梗阻积水程度越重,对梗阻定位诊断精确率也越高。

此外,MR的水成像技术主要是利用了T效果,也就是重复时间加上特长的回波时间,让含水的器官有明显的显影的原理。流速比较慢或者是停滞的液体是MRU技术主要检测的液体,信号强度非常高,对于那些流动的液体来说,信号就比较差了,从而达到水成像效果。我们利用磁共振尿路成像技术可以对人体尿路还有肾的情况进行观察,不过肾盏的显影相对较钝。一部分老年患者在进行IVU检查时,对腹部的压力不能承受,而且还有碘过敏的人,所以说MRU技术运用起来比较方便。

结语

综上所述,MRU作为诊断尿路疾病的新方法,具有非侵袭性,无需造影剂,无肾功能依赖性,能较好显示尿路解剖结构,尿路梗阻积水程度越重MRU图像越清晰,对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越高等优点;也存在检查费用高、检查时间相对较长、不能明确显示肾功能、对有些尿路梗阻的病因不能做出正确诊断、对尿路结石有掩盖作用、对尿路解剖和病理改变细微之处的显示不如IVU清晰等缺点。因此对MRU在泌尿外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应正确估计,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山,张光,银燕飞,焦志友,刘跃新. MR尿路造影在泌尿外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08:47-48.

影像检查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2(b)-0103-04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生了重大转折,将高职教育明确定位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2]。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没有校企合作,就等于闭门造车[3]。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订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4]”。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中明确指出:“建立行业、企业和社区参与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5]”。

1 医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及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国内的一项有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现状调查显示,我国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学历结构各不相同,二级及以上医院以专科层次学历为主,中专和本科层次学历次之,硕士层次学历极少;而一级医院以中专层次学历为主,专科层次学历较少。现在岗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的学历以专科层次为主,占半数以上(达55.24%)[6]。不同级别的医院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需求各不相同,二、三级医院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倾向于高职高专层次毕业生,一级医院或私立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如体检中心)则倾向于动手能力强,用工成本低,性价比高的技术+诊断兼顾的复合型人才。

国内较多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不同程度存在诸如规格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不明确等现状,制约了该专业的发展与提高[7]。国家对医学影像教育不同人才的培养有明确的要求,即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层次主要培养医学影像诊断医师,能出具医学影像诊断报告;高、中职层次则主要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能从事医学影像技术操作但不能出具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在大多数三级医院普遍存在普通高校本科医学影像毕业生实际上兼任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职责的现象,占据了医学影像技术员的岗位,从而导致很多高、中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无法进入本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二级及以下的基层医院由于人事编制的限制等原因,加上其实际需要技术+诊断兼顾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较难得到满足。根据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高、中职层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设置并不符合二级及以下的基层医院的用人要求,因而出现了基层医院一方面大量需求高、中职层次医学影像技术+诊断兼顾的复合型人才的用人缺口,另一方面高、中职层次该专业学生又不具备医学影像诊断资质而不能上岗的尴尬局面。

截至到2010年,我国内地26个省、市、自治区92所院校开设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其中医学类高职院校43所,综合职业技术院校13所,本科院校开办高职36所[6]。一项涉及内地38所学校研究显示[6],各学校的学制设置以三年制为主(高中起点),少数学校为五年制(初中起点)、三年与五年制合招;2008年在校生总数为10 972名,2010全国计划招生学校92所,计划招生8810名,招生规模和在校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教师共750名,其中专任教师431名,兼职教师175名,外聘教师42名,双师型205名(占27%),专职实训教师91名(占21%);生师比为14.71∶1,其中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25.59,“双师型”教师与学生比为1∶53.89;所有学校均开设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放射物理与防护、超声诊断技术学、影像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核心课程;近半数学校对所使用的《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等高职高专教材满意或基本满意;拥有教学设备341台/套,其中超声仪154台,X线机103台,CR 11台,DR 7台,胃肠机30台,PACS 6套,CT11台,其他19台;实习单位对该专业实习生的满意度如动手能力和职业道德刚过半数,分别为52.63%和50.00%,实际操作能力满意度没有过半数,仅为44.74%。

我国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绝大部分采取的是“2+1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医院实习[8]。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高,实训教师人数明显不足,生师比不合理,实训专业设备不足、陈旧,不能充分保障实训开出率或实训质量,影响在校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职业道德训练和培养,专业教材尤其是校本教材建设滞后,专业设置没有地方特色,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不适应等问题[9]。主要原因是,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医学影像学已成为现代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已经形成传统放射诊断、CT、MRI、超声、核医学、介入放射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各级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更新换代非常快,新技术层出不穷[10]。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经费投入、实训条件等很难跟上医院的步伐,加上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价格昂贵,学校买不起,学校很难真正实现“零距离”教学,招生规模大,生师比失调,尤其是“双师型”教师与学生比,教师日常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深入临床一线[11]。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专业“院校合作”人培养模式进行有效尝试的高职院校较少(仅湖北职业技术学院[12])。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理论上讲,与兄弟单位――省直医院开展“院校合作”应该切实可行。但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开展“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仍属于粗线条的,仅仅是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超声诊断学、放射治疗学、医学影像诊断学等核心专业课程聘请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省胸科医院的临床技师、临床医生授课。理论和实践的比例是1∶1,一半实训课在校内实验室上,另一半在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完成。但省直医院向该专业免费赠送或低价售卖给了CT、B超等一批淘汰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供日常教学使用。

2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创新性“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13]。高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育属于医学教育的范畴。现代医学教育强调培养岗位胜任力为主线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岗位胜任力是指一个人经过专业训练后胜任特定岗位所具有的综合品质。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笔者认为该专业创新性“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选择最合适的合作医院开展“院校合作”

最合适的合作医院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既要具备较大的影响力,齐全的医学影像设备的医院;又有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且医院的门诊住院人数不要太多。因此,不应该选择中心城市三级医院作为合作医院,尽管中心城市三级医院具备前两个条件,但完全不具备第三个条件。二甲医院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2.2 同签订合作协议

确定好了合作医院后,学校教务处和医院医务科成立合作办学机构,充分明确院校双方的目标、义务和责任,合作的形式、内容和效果,共同签订合作协议。

2.3 “院校合作”

在行业指导委员会即卫生职业教育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卫生教指委)指导下开展工作。由卫生教指委牵头,对该专业进行论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制订课程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和方向)。通过选拔和测评将学生分为三级和二级、一级医院两个专业方向,再根据专业方向岗位胜任力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合理安排理论与实验实训的比例,对岗位进行逐层分解,建立不同的模块,制订不同专业方向课程标准,创建不同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两个专业方向的核心校本教材如《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超声诊断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和《医学影像设备学》等,且校本教材必须进一步突出不同专业方向岗位胜任力对职业技能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同要求,如三级和二级医院专业方向着重于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与使用,重点开发《影像设备保养与维护》等教材;一级医院专业方向着重于诊断,重点开发《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教材等[14]。真正做到“学校围着医院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

2.4 共同教学

将教学过程与临床工作有机对接。践行“做中学、学中做、做学一体”教学模式。基础知识课由学校教师完成,教学应本着够用的原则;核心专业课程由合作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技师、医师完成,专业课的教学应遵循实用、贴近临床的原则[15]。

2.5加强共同教学过程管理

加强共同教学的过程管理,努力提高合作医院技师、医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2.6加强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合作医院技师、医师定期在学校开展医学影像专业领域新技术、新知识专题讲座。学校教师参与合作医院临床实践的时间每年不少于一个半月,并确保其临床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7 建立一整套该专业人才培养评价制度

建立一整套该专业人才培养评价制度,主要是医院评价。学校通过一年一度的实习检查机会,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

3 问题与建议

要提高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必须改革“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15]。但是,卫生类高职院校“院校合作”普遍存在剃头担子一头热的问题,学校非常积极主动,但医院相对消极被动。为了使“院校合作”在机构、经费和制度上得到充分保障并长效运行,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 构建政府主导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学校和医院的事情,政府应该真正参与其中。目前现状是政府的主导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制订的宏观政策居多,地方政府的具体配套政策较少[16]。地方政府应该出台具体的配套政策,充分协调职能部门(如卫生厅/局、教育厅/局)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

3.2 地方政府应该主导建立院校“双向兼职”制度

即学校领导干部在医院兼任领导职务,医院领导干部在学校兼任领导职务,这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比较困难,但江西省萍乡市政府做到了。2009年,由萍乡市政府主导,萍乡市卫生局实施,萍乡市卫生学校与萍乡市人民医院、萍乡市中医院、萍乡市二医院等各大医院领导实行了“双向兼职”。学校聘请医院影像科室/中心的负责人担任学校系部(如医学影像系)副主任,医院聘请学校系部(如医学影像系)负责人担任医院影像科室/中心副主任。相当于前者,后者更具有可操作性。

3.3 积极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提供先进的医学影像仪器设备进行教学

三级医院在不影响正常医疗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提供先进的医学影像仪器设备进行教学,将一些不用、少用、闲置或淘汰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教学,接受学生见习实习。学校应该严格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为医院提供一定的培训费用。

3.4 分专业方向的订单式的人才培养

分专业方向的订单式的人才培养理论上非常好,但具体操作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对学生的选拔和测评的难度较大,二是三级和二级医院方向由于拥有较多的教学资源,存在侵占其他学生的教学资源的情况,三是可能出现绝大部分学生都竞相涌入三级和二级方向现象。而三级、二级医院尤其是前者需求量有限且选人用人机制相对不灵活,且普通高校本科医学影像毕业生占据了本属于高职毕业生的岗位;一级医院方向需求量大,应该主方向,但一级医院普遍存在待遇差且收入不稳定,生活条件相对艰苦,设备条件差等问题,绝大部分学生可能不买账,觉得低人一等。

综上所述,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并具可操作性的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重点强化构建政府主导的人才培养长效运行机制,建立院校“双向兼职”制度。在行指委的指导下,与合作医院共同构建课程体系,设计两个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核心校本教材,共同教学。真正实践以“合作教学、双向兼职、参与管理、订单培养、做中学、学中做、做学一体”为主要内涵的“融入式” 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妮娜.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22(2):142-144.

[2] 刘月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全国商情,2013,(15):85-86.

[3] 林雯,蒙启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轻工科技,2012,(2):136-137.

[4] 刘艳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12,(1):118-119.

[5] 韩晓磊,杨延平,刘齐元.高职医学影像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9-11.

[6] 孟群.中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4-128.

[7] 陶言诚.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及应用[J].职教论坛,2013,(23):65-67.

[8] 韩晓磊,杨延平,刘齐元.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2):221-224.

[9] 徐纪勇.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及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93-94.

[10] 唐陶富,魏冬云,何和清.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医药导报,2009,6(4):104-105.

[11] 李敬哲.创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31-132.

[12] 何伟,杨立明,廖建宏.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39-40.

[13] 丁书文.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9):123-124.

[14] 黄宏远,吴利忠,唐红梅.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1):91-92.

[15] 孔祥光.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14(3):43-47.

影像检查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C-0071-02

随着CT、MRI、DSA及PET-CT等各种先进医学影像设备的引进,各种影像学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新的影像技术问世,医学影像学在临床疾病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现代医学中新兴的、飞速发展的学科,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医学影像学教育的需要。如何使学医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把握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方向,是目前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新的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涌现,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形成新的理论。医学影像学由X线透视、摄影等传统的放射诊断学演变成涵盖了普通放射学、CT、磁共振、超声、核医学,甚至包括介入放射学等多门学科,并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医学影像学为临床提供了大量的影像信息,不仅能提供二维的传统图像,还可以提供三维、甚至四维的影像资料,以帮助临床医师判断器官的功能改变。现代医学影像学已不再单纯通过形态学表现做出影像诊断,已能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器官的功能变化,甚至能反映分子、生物化学水平的变化;影像学也进一步从单纯的疾病影像诊断向诊断及介入治疗方向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诊断能力的提高,使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医生已经离不开医学影像设备,离不开影像科医生。医学影像学博大精深,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解剖学、病理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多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相关,这就对医学影像学的授课老师和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扎实的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甚至分子生物学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知识。

二、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设备为单位的学科划分模式阻碍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甚至包括一些著名大医院的放射科、超声科、CT室、核磁室、介入放射科都是独立的,业务上相互间的交流很少,导致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割裂开来,形成了以设备为单位的几个独立的分支,每个分支的课程教学由相应科室的老师分别承担。放射科的教师讲授普通X线部分,CT、核磁室的教师讲授CT、MRI部分,超声科的教师讲授超声诊断学部分,介入放射科的教师讲授介入放射学部分。每位教师授课均按照概述、病理与生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程序进行,造成教师间涉及到的基础知识重复多,各种影像学表现之间没有联系。近年来,随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出现,原有的一些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及方法已逐渐被淘汰、弱化,而新技术需要不断地被普及、推广、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来。同时,又有很多疾病的影像学诊断需要各种检查方法、技术及各个学科之间交流、协作才能解决,如胃肠造影和胃部CT、MRI影像互为补充,相互间的影像信息补充能大大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因此,旧的、传统的以设备为单位的学科划分模式已经不适应学前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医学影像人才培养的需要。

2.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目前国内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都是老师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讲,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相对陈旧,表述不详或过于简单。实习课仍然是带教老师带着一大堆典型的X线片、CT片或MRI片采用投影仪,在课堂上一份一份病例进行讲授,讲每一个病例的影像征象,诊断及鉴别诊断,显示以二维图像为主,没有立体感,学生通过死看片子来了解、认识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超声(包括心脏多普勒)检查,X线胃肠造影、全身血管造影等动态影像资料大多以静态的形式展示,不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合医学影像学课程,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将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来。

3.考核方式单一。理论考试仍是很多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课程的唯一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多种弊端,导致学生只重视理论课,忽视实习课,理论和实践脱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为了考试成绩,死记硬背,忽视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出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准确判断能力。

三、改革与探索

1.建立“大影像”,按解剖系统、以疾病为中心综合授课首先应打破以设备划分学科的做法,医学影像科应作为统一的“大影像”实行亚专业分组,学可根据系统分为神经、胸部、腹部、骨关节等几大亚专业组,每个亚专业组都有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以该领域作为研究方向,进行临床、教学及科学研究,从临床、教学到科研均突出亚专业优势,从而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师队伍及教学内容。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要全面化、专业化,广泛学习、全面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和诊断技能。最后教学实行按系统、以疾病为中心的综合授课,各学组的教师分别负责最擅长的章节进行授课,每一位教师讲述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后分别讲述该病的X线、CT表现及MRI表现、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该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各系统的教学能力,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学会在临床工作中合理使用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一些逐渐被淘汰、落后的检查技术、检查方法可以作为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简单介绍;在临床工作中各种影像学的优势检查技术要作为主要内容详细讲述,使学生能掌握这些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来;一些新兴的影像学技术教师也应及时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与时俱进,紧跟影像学的发展潮流。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动画及一些高科技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动态效果、声像结合这些教学手段,学生更容易理解疾病的影像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同时应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临床实习等环节,建立设备先进的网络教室,使影像学实习课教学逐步由胶片教学转变为网络教学,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更贴近临床工作。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激动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产生疑问,引发探索,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其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每个章节理论教学完成后,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可提供几个临床典型的具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的病例进行讨论,如读片会,先提供这些病例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再展示所有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由每组代表对每个病例进行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改革考核方式突出综合技能考试的成绩是对医学影像学教学效果评价的最佳手段。理论考试不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唯一方式,应增加平时成绩、实际阅片能力考核。因此,应尝试新的考核方法,如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而且理论考试的内容应增加病例分析和影像检查综合应用题,病例分析读片成绩可占总成绩的20%,平时小考及出勤占10%。通过增加实际分析读片能力的训练与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不断总结、创新的能力,将所学知识正确、全面地应用于临床。这种考试方式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效果。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对从事医学影像学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努力,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适应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优秀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丁国旭,高杰.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6).

[2]文戈,张雪林,李颖嘉.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3).

[3]孙泓泓,白芝兰,王玲珠,等.医学影像学实习课教学改革的设想[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9,(5).

[4]刘东宇,宋玲玲.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影像检查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医学影像;规范化;临床诊断

临床医学影像技术诊断规范化是为了让医学影像临床诊断达到一个全新的标准,通过合理、有效的运用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对临床诊断水平做进一步的提高,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要求检查项目要根据现有设备和仪器条件合理的进行开展,在保证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以最短时间达到相应的水平,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临床诊断率,杜绝漏诊、误诊现象的发生,对患者的需求予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但就目前我国广泛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各地区医疗设备不完善,导致在不同地域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在水平和设备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即使是同一所医院也存在这多种型号设备搭配使用的情形。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医学影像诊断水平,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且易懂、易理解的诊断依据,对临床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诊断建设加强就刻不容缓了。

1 岳普湖适时提高医学影像操作人员素质

由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也在不断的淘陈出新,且更新的周期也明显缩短了,医学影像学作为高新影像学设备中的一员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设备的不断更新其运用知识范围涵盖的面积也就会随之增加。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其性能、工作原理会涉及到许多广博的计算机领域知识和工程学领域的知识。换个角度说,也就是要将开放的、多元化的医技理念融入传统的工作模式当中去。

新的医技理念的树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运用一切工作闲暇时间对自身英语的写、读、听、说、翻译能力进行稳步而快速提升。医学影像数字化设备的操作使用提示、部位选择、界面显示和投照方式加上后期的处理内容无一例外都是以英文显示为主,英语既作为一门基础也是医学影像规范化操作的工具,此外,随着我国的医学事业与国外的接轨,与国外的学术交流也会愈发的频繁,技术与设备的更新周期也会越来越短。只有坚持不懈的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才能做好图像处理功能等相关方面的应用和开发,科学、高有效的发挥新设备的作用。

1.2 增加自身学习知识领域,对一些有关计算机信息技术、IT网络的专业和通俗刊物进行筛选性的学习和阅读,了解一定的网络的运作模式,对医学影响技术中图像的摄取、删除、处理、传递、储存和打印等相关概念要做到彻底的掌握,并在与网络和编程工程师合作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2 医疗影像系统的组建

医疗影像科作为医院的医技科室,将患者和临床科室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可简单的理解为病人和影像室检查报告单的回复和临床科室申请单的请求。影响工作室从接收到申请到反馈检查结果报告单是要经历一个有序的过程。

建立和临床应用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有效进行,既可将患者的病历进行数据化储存,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诊断水平,从而减少医患纠纷,将公开、透明的理念渗透到就诊顺序中,使就诊服务更加人性化,从而进一步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提高,对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医学影像网路的建立使医疗信息共享真正的实现,让病人在不同医院所拍摄的X线平片、螺旋CT及核磁共振图像和诊断报告通过远程转诊或会诊到其他的医院进行咨询、诊断或治疗时仍可作为有效参考,不用对病人重复进行检查,既可以对医疗资源进行有效的节约,也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数字化的进程大大减少了患者从接诊到发报告的时间,将以往的二十四小时缩减到如今的二小时甚至半个小时,但是逐渐增长的工作量也是现在各个医院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尽可能的缩减患者的医疗诊断等待时间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为了能落实这一点,应尽量将现有设备的优势发挥出来,科学的将各个环节的耗时缩减到最小,利用信息的高效传递性,让每个环节运作流畅显得尤为重要。

3 规范医学影像诊断报告

3.1 规范基本程序 医疗文件中相对重要的就是患者的影像诊断报告,是主治医师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的一项重要根据。高质量的诊断报告既能充分体现科室的诊断水平,也能对整个科室的水平和发展程度进行代表。这就要求医学影像科室的操作人员要通过阅读病历,前面了解病情,进而实施观察,系统分析再结合临床进行对病情的鉴别、对照,综合得出报告作出结论。

3.2 规范基本格式 医学影像学中的诊断报告书的书写格式是一种固有模式,其内容必须能将符合质量要求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充分进行反映。当前国内业界的诊断报告书写形式种类繁多,长短与简单复杂程度也不统一。但是从质量的保证和控制的角度出发,医学影像的诊断报告书应有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即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部分;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的署名签字即一般资料部分;医学影像学诊断或印象部分;医学影像学表现或讨论部分和一般资料部分。

3.3 规范基本要求 为了能使报告的内容简单明了,要对书写进行基本的规范。将重要的内容或部分尽量靠前,并回答临床医师的各种要求;影像检查要进行征象的比较及必要的鉴别诊断;灶要进行必要的量化及形态影响特征现象描述;而后得出影像检查的结果,常规项目的一般项目不能缺失,有顺序的进行描述,分开主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保医师描述部分与临床诊断的结论一致。另外,字迹要工整,无语法语病,专业术语规范。

4 总 结

加强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建设已经成为未来医学影像学的主流发展方向,其紧迫程度需要我们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达成目标。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设备需求,调高临床医学影像的准确性,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可,为广大患者造福。

参考文献

[1] 李晨,杨德民,苗壮,等.超声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建立与临床应用[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12):1078-1080.

影像检查技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 X线计算机;肾静脉;断层摄影术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094-02

多层螺旋CT(MSCT)扫描速度快,每秒可以采集36幅,层厚仅为0.75 mm的图像,检查时间短,获取的影像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肾动脉血管成像临床研究比较多,但是肾静脉血管成像研究比较少。肾静脉是否存在解剖变异或栓子,是肾脏术前必须要掌握的情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血管成像的金标准,但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有创的,一般患者难以接受。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各种重建软件技术的成熟,使CT检查技术有了突破,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丰富精确的影像信息[2]。本研究探讨30例肾脏增强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探讨16层螺旋CT对肾静脉成像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搜集2006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行肾脏增强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6~72岁,平均48岁。

1.2扫描方法

采用西门子SOMATON SENSATION 16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对比剂:优维显300,注射速度3.0 ml/s,注射剂量1.5 ml/kg体重。腹主动脉自动跟踪技术,Triger 80 Hu,延迟4 s肾动脉期扫描,延迟30~45 s行肾静脉期扫描。扫描范围为膈顶至髂嵴连线水平,扫描参数为:120 kV,160 mAs,准直器宽度0.75 mm,重建层厚1.0 mm,重叠0.5 mm,进床速度12.0 mm/圈,旋转时间0.75 s/圈。卷积函数值B20f,FOV 160 mm,扫描时间为9.6~13 s,整个检查过程约5 min。

1.3图像后处理及显示方法

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erendering technology,VRT)、多层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仿真内镜(virtual endoscopy,VE)和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 ,CPR)等软件进行图像处理。

2结果

30例患者肾静脉成像检查均顺利完成,无特别不适。

2.1 患者组成

30例患者中,肾癌10例,肾囊肿8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肾盂癌2例,肾脏正常9例。

2.2患者的肾静脉结果

2.2.1肾静脉癌栓10例肾癌患者中,2例表现为肾静脉内可见明显强化充盈缺损,诊断为肾静脉内癌栓(左侧1例,右侧1例)。2例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

2.2.2肾静脉变异30例患者中1例患者左肾静脉走行在主动脉与脊柱之间,由主动脉后方跨过主动脉入下腔静脉。1例患者左肾静脉分叉包绕过腹主动脉后汇合入下腔静脉。1例患者双侧髂总静脉汇合位置较高,高过肾静脉水平,双侧肾静脉分别汇入髂总静脉。

3讨论

3.1比较影像学

目前评价肾静脉的方法主要有超声、DSA、MRI及MS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DSA检查作为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因其是有创性的,患者较难接受。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其获取的影像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3],对DSA检查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MRI扫描时间长,费用高,患者局限性大,对肾静脉的显示也受到MSCT的挑战。超声检查的限度是不能整体清晰显示肾静脉的解剖图像,检查结果受检查者的工作经验的影响太大。MSCT可以清晰显示肾静脉,检查时间短,患者禁忌证少,因此可以作为肾静脉成像的首选方法。

3.2图像重建后处理技术是显示肾静脉的关键

横断面图像上虽然可以观察到肾静脉,并可测量管径的大小,但只是一个断面的情况,不能直观地显示血管的形态。而MIP、VRT等则可以直观显示血管的形态和管腔。①MIP能获得与传统DSA造影检查相似的图像,并可以旋转观察,保存显示较佳的图像,容易为临床医生接受。可进行多轴位的转动,能最佳地显示肾静脉的形态走行,为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②VRT是最高级的三维容积再现技术,可100%利用容积扫描数据,能比较清晰显示肾静脉的三维空间关系。但是在肾静脉成像时是利用再循环的造影剂,造影剂浓度大大降低,周围软组织密度增高,CT值差异减少,VRT的效果不佳。③曲面重建可以将双侧肾静脉同时显示在一个平面上,图像直观。因此笔者在做肾静脉成像时常用MIP和曲面重建方法。

MSCT肾静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肾静脉有无变异及肾静脉有无栓子,应该作为肾静脉成像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惠民,于红.颅内血管病变CTA综合评价[J].临床放射学杂志[J],2003,22(2):97-100.

[2]吴国庚,周诚,叶晓华,等.多层螺旋CT肾动脉CTA的临床应用(附300例分析) [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714-716.

[3]Sandstede JJ,Kaupert C,Roth A,et parison of diferent iodine concentrations for 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f segmental renal arteries[J].European Radiology,2005,15:1211-1214.

[4]赵炳辉,陈祖望,周康荣,等.MRI动态增强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检查技术探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1544-1546.

[5]谢晟,邹英华,吕永兴,等.血管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16:136-139.

[6]王建华,王小林,颜志平.腹部介入放射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37.

影像检查技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 胃癌;数字胃肠低张双重造影;多排螺旋CT检查;手术依据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1003-01

胃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胃癌的诊断、分期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关系密切。本文就目前常用的数字胃肠低张双重造影和多排螺旋CT检查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45例,年龄45岁-82岁。男性37例,女性8例。患者以上腹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黑便或便潜血阳性,既往有慢性胃病史。术后病理分型,腺癌29例,印戒细胞癌8例,粘液细胞癌5例,未分化癌3例。

1.2 方法 数字胃肠低张双重造影:北京万东FY-81数字胃肠机,患者空腹6h-12h。肌肉注射654-2lOmg,口服产气剂一小袋(3g),待5min后,透视下连续吞服浓度为150-200%w/v的钡剂混悬液200ml。接着让患者取卧位做360°连续翻转3-5次,摄取多、多角度照片,俯卧位,俯卧左、右后斜位,仰卧位,仰卧左右斜位和立位或半立位。

多排螺旋CT检查:东芝Aquilion16排螺旋CT,检查前禁食12h,扫描前30分钟口服温开水500-1000ml使胃及十二指肠充盈,所有患者均进行增强扫描后进行计算机后处理重建(MPR),以3.5ml/s经肘静脉注入优维显造影剂100ml,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平衡期三期扫描,动脉期时间为25s,门脉期60s,平衡期120-150s,必要时延时5-10分钟扫描。

2 结果

2.1 数字胃肠低张双重造影表现 ①粘膜;明显粘膜破坏、中断或消失;②充盈缺损:呈不规则肿块向腔内突起;③龛影:呈不规则腔内龛影;④胃腔狭窄呈革袋状胃;⑤环堤征。

2.2 多排螺旋CT检查 ①胃壁增厚:胃壁不同程度的增厚,胃腔不规则狭窄、变形,胃壁内缘大多凹凸不平,侵及浆膜层时外缘轮廓多不光滑。②软组织块影:瘤体向腔内或腔外生长,表面凹凸不平,呈增厚软组织块影。

2.3 数字胃肠低张双重造影诊断正确39例,诊断错误6例,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正确42例,诊断错误3例,其中两种检查方法共同诊断错误2例。

3 讨论

3.1 数字胃肠低张双重造影 现代数字化摄影技术具有清晰的分辨率,可快速摄片,获得多幅图像进行动态回放,具有强大的图像反转和后处理功能,提高照片质量,可以观察病变处黏膜破坏、中断及胃肠道形态和蠕动功能的变化。而CT不能发现黏膜的变化,不能判断胃壁的柔软度和动度,造影操作简单、经济、无创伤,但它不能观察到病变的胃腔外蔓延范围以及有无周围淋巴结受累情况。

3.2 多排螺旋CT后处理重建(MPR)检查 以其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图像和极高的密度分辨率显示肿瘤内部结构来判断良恶性,但对黏膜显示差,可清晰显示胃癌的胃腔外浸润、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脂肪间隙、胃壁的改变、脏器转移等;可以明确侵犯胃壁的深度、向壁外蔓延的范围和远处转移,从而为肿瘤的分期治疗提供依据。

总之,数字胃肠低张双重造影,操作简单、经济、无创伤,对胃腔内的病变显示清楚,特别有利于胃癌黏膜改变及动态观察,病变显示率高;多排螺旋CT后处理重建(MPR)技术可观察周围病变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对其分期较准确。所以数字胃肠低张双重造影是诊断胃癌影像学检查的筛选,多排螺旋CT后处理重建(MPR)技术是胃癌影像学检查的补充,二者结合才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提高病变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尚克中,陈九如.胃肠道造影原理与诊断[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321-322.

影像检查技术论文范文9

关键词: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泪道阻塞;鼻泪管

泪道阻塞是导致泪溢的主要因素,在临床治疗中需要进行准确的判断,然后通过重建泪道或者疏通泪道达到治疗目的[1,2]。由于眼睛部位具有极强的脆弱性,并且结构复杂精细,因此需要通过安全无创的方式进行检查,本文研究了运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检查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与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35例泪道阻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19例34侧,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为(43.28±10.37)岁,女性16例27侧,年龄范围为13~57岁,平均年龄为(34.20±9.46)岁。经泪道冲洗法检查,患者泪道阻塞类型为:鼻泪管阻塞37侧(60.66%),其中单纯鼻泪管阻塞18侧,合并慢性泪囊炎19侧;鼻泪管狭窄15侧(24.59%);泪小管阻塞9例(14.75%)。同期选取23例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作为对照,其中男性16例32侧,女性7例14侧。

1.2方法 行磁共振水成像检查前使用生理盐水滴注双眼,具体方法为:使检查组保持坐位,戴无菌手套缓慢按压泪囊区,待检查者泪囊排空后,在双眼慢慢滴入生理盐水,2滴/min,共滴注10滴。采用GE Brivo MR355 1.5T核磁共振检查仪,使检查者保持仰卧位,采用标准头部线圈,检查前闭住双眼,并尽量保持眼球静止。采用三维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保持层厚为1.6㎜,矩阵为384×224,视野范围为180㎜×180㎜,扫描冠状位,设定扫描基线为额结节和前鼻翼之间的连线位置,扫描时间为2.5min。取得原始图像,进行逐层观测,确定感兴趣区,放大扫描信号,进行大强度投影检查,获取最佳图像。

1.3检测结果评定标准 运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检查泪道阻塞表现为以下方面,鼻泪管阻塞:泪囊充盈,鼻泪管显影不明显或者在近端有略微显像;泪小管阻塞:泪囊和鼻泪管显像均不理想;鼻泪管狭窄:狭窄段显示高信号影像。

2结果

泪道阻塞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均正常完成磁共振水成像,成功获取清晰影像。

本次研究中正常泪道磁共振水成像检查影像结果为:23例46侧健康体检者影像表现为上下泪小管以及泪总管都不能正常显影,鼻泪管显影清晰,可以观察到具有清晰轮廓的通道,泪囊与鼻泪管都呈高信号。

泪道阻塞患者磁共振鼻泪管阻塞37侧,其中单纯鼻泪管阻塞18侧,合并慢性泪囊炎19侧,阻塞部位远端都不能正常显影,合并慢性泪囊炎患者影像显示泪囊有明显的扩张,由于发生局部水肿现象放大了泪囊壁信号;鼻泪管狭窄15侧,影像观察泪囊无扩张,阻塞部位呈高信号;泪小管阻塞9例,鼻泪管和泪囊均无显影。磁共振水成像结果与泪道冲洗检查方法符合。

3讨论

泪道阻塞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溢泪,临床上针对这种病症形成了多种治疗方案,但是正确选择治疗方式的前提是对泪道阻塞类型进行准确的判断。常用的检查方法为泪道冲洗法,其诊查原理是使用冲洗针头向患者泪小管注射生理盐水,由于泪管堵塞部位不同或者狭窄程度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液体排除状况,据此得出诊断结果[3]。但是这种诊断方式在确定鼻泪管阻塞部位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在判断Hasner和Krause之间的阻塞时,单纯性的泪道冲洗法检查结果基本没有参考价值[4]。

除了基本的泪道冲洗法之外还有常规泪道造影以及核素泪道造影等诊断方式。这些诊断方式在反应病情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缺陷也非常明确,如Gd-DTPA泪道造影选用钆喷酸葡胺作为造影剂,这种物质进入泪道后容易被分泌液稀释,进而使各部分的造影剂不能均匀分布,影响成像。总之传统的诊断方式都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是它们具有的侵袭性、放射损伤、成本高昂等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推广设置了阻碍。

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检查泪道阻塞具有精确、安全、无侵袭等优势,它利用生理盐水代替传统的造影剂,这些生理盐水在泪道内成静态或缓慢流动状态,其横向弛豫时间T2较长,可以达到泪道周围软组织的20倍,因此呈现出更为显著的高信号,通过与周围软组织的明显对比,在成像上显得更为清晰。除了成像清晰外,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无需进行穿刺或麻醉,不会对眼部组织造成电磁辐射,因此最可能地避免了医源性损伤。

本次研究中,运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检查泪道阻塞成像分析结果与泪道冲洗检查结果相吻合,并且能够明显分辨出正常泪道与阻塞泪道的影响表现上的差异,对于阻塞的位置、狭窄情况等均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艾松涛,潘懿范,肖彩雯等.螺旋CT泪道造影在鼻眶筛骨折后泪道阻塞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3(04):387-389

[2]赵伟,陈丽丽,项道满.儿童先天性泪道阻塞临床分型对泪道探通疗效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2(35):2477-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