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测试技术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7 17:59:43

测试技术论文

测试技术论文范文1

TDR技术其实是在雷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首先,雷达的工作原理是由无线电发射机来发射能量脉冲,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来测定该脉冲能量在被测对象上反射的回波时间来定位的。与雷达相似,TDR系统的工作原理也是这样的,因此常被理解为一种闭合回路的雷达。主要是由信号发生器激发出以电磁波的行驶在同轴传输线以及测试探头中传播的电脉冲,如果在传播的途中遇到抗阻不连续面时,势必会发生反射现象,反射波形被数据采集器进行采集,最后再通过反射波形分析得到介电常数、电导率反射系数等等信息与数据。TDR主要由电源、数据采集器、信号发生器、同轴传输线与路由器以及测试需要的探头等基本部件构成。TDR系统中的信号发生器所产生的电池脉冲,就是在同轴传输线中进行传播的,其传播符合麦克斯程。

2.TDR测试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主要应用

2.1土体含水量测试

2.1.1含水量测试的理论

对于岩土工程中的土体含水量测试,TDR测试技术主要是通过分析反射波形的方式来确定被测土体的介电常数的情况来确定。通常情况下,水的介电常数为81,而相对于土体颗粒的介电常数而言要大得多,因此,我们常常通过判断土体的含水量来确定土体的介电常数,这样一来就使得介电常数的测试成为了获得含水量的有效工具。在这方面,使用最为广泛的土体介电常数与含水量的经验公式为Topp,具体公式情况如下:苓=4.3x10-6Ka3-5.5x10-4Ka2+2.92x10-2Ka-5.3x10-2这其中苓代表的就是土体体积积水量,Ka就是介电常数,这样的经验公式就是在土体介电常数与土体体积含水量之间建立起来的一定联系。而就近几年来使用的规范的公式主要是来自美国purdue大学研究提出,如下面公式所示,该方式主要也是以土体介电常数为基础,主要体现的就是介电常数与质量含水量以及土体干密度之间的联系。

2.1.2含水量的测试方法

但随着进一步不断的研究,我们发现了电磁波在相对更高含水量的粘土或者污染土等高电导率中传播的时候,会因部分电导损失而导致电磁波的严重衰减现象,造成探头末端的反射消失,最终导致难以确认波在探头中的时间而无法计算介电常数。通常来说,测试土体含水量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利用土体介电常数测试含水量也称两步法,以及根据介电常数与电导率来测试土体含水量的一步法。土本身的介电特征与土体的电磁场的极化性质密切相关,而且极化类型的产生还与外加电场的频率有很大的关系,因此,TDR测试仪运行在频率范围内会发生电子位移极化、离子极化等等现象。所以在利用TDR测试技术是应充分考虑各个影响因素。

2.2地下水土污染勘察

2.2.1采用TDR测试技术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业生产与化工产品事业几乎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而伴随而来的还有非水相流体、重金属离子等含有严重污染物的对土壤与地下水造成破坏的污染等问题,此类型的污染区域较大、离散性较高、迁移深度也比较强,因此这也成为当前急需治理的问题。对于前面提到的污染情况,一般的治理方式就是采取现场钻孔取样带回化学分析的方式,从而来确定污染的分布区域与污染程度。虽然这种方法比较准确、可靠,但花费的时间太长,取样困难,因此TDR技术准确、快速、经济等优点已被用在治理污染场地上了。

2.2.2TDR测试技术的具体应用

针对水下的水土污染测试来讲,一般主要对离子型的污染土和NAPLs污染土进行电学性质上的研究,与前面提到过的原理相同。主要也是通过测定介电常数与电导率来获得土介质的孔隙率,利用这种方式就能很好的测试离子型的污染物勘察,还能保证其准确度与快捷性。另外,针对NAPLs污染土的污染物测试得出,在一定含水量的状态下,NAPLs污染土体积的含量逐渐增加时,介电常数是有变化的,但电导率几乎是不变的;而当NAPLs污染土体积一定时,介电常数与电导率会随着体积含水量和NAPLs污染土体积的比例增大而增加。这两种方式都是验证TDR技术用于地下水污染勘察发挥的主要作用。

3.结语

测试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软件测试;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赵晓君(1979-),女,河南南阳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学院,讲师;黄艳(1976-),女,河南信阳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学院,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轻工业学院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01-02

随着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软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实现也越来越复杂,导致软件中存在的缺陷数量大大增加,这些缺陷将会带来各种损失,甚至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如何保证软件质量已成为所有使用软件和开发软件的人们关注的焦点。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用来验证软件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功能的唯一有效方法,是保证和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为适应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满足软件测试人才的大量需求,目前已经有许多大学在软件工程专业添加软件测试课程或者添加软件测试专业方向。

软件测试专业包含多门专业课程,有“软件测试理论”、“软件测试技术”和“软件缺陷管理”等,其中,“软件测试理论”课程重点为初学测试的同学讲解测试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软件测试基本理论、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等,在多门专业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软件测试理论”教学现状

“软件测试理论”课程重点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因此整个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初学软件测试的学生,首先要向其讲授相关测试理论,使其建立系统的测试理念。

但是学测试的学生大都是理科生,喜欢操作性强的课程,“软件测试理论”课程的理论性太强,需要背诵很多概念性的知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2.测试方法和技术案例实际应用价值不足,学生很迷茫

测试方法和技术是“软件测试理论”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仅靠老师的讲解和书本上的案例很难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测试技术的内涵,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会产生迷茫: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在具体的项目测试中,应该怎样应用这些知识?没有实际的项目案例做支撑,学生会失去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

针对上面的问题,本文提出将项目驱动法应用于“软件测试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在进行项目实践的同时,根据需要学习软件测试相关理论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牢固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术能力,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项目驱动法

项目驱动法是目前中国教育领域中一种比较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所谓项目驱动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1]这里的项目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不同所包含的涵义也不同。在“软件测试理论”课程教学中,项目即指一个已经开发完成的软件测试工作。通常,项目教学都是实践导向的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

在项目驱动模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项目经验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以项目实施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把课程相关的知识点的讲解融入项目操作的每个步骤中。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做组织和指导工作,学生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处于探索知识的情景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达到有效地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深入化的目的。

这种模式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老师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同时,学生通过一个具体项目的实践,感受到了真实项目管理的思想和团队协作的必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项目实践能力。拥有真实项目的实践经验使得学生在择业时拥有很大竞争优势。

将项目驱动法应用于“软件测试理论”课程教学中,在课程理论教学中加入一个完整的项目测试实践环节,通过项目实践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先做,遇到问题,再学,解决问题,再做,获得经验”的学习过程,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软件测试实践,同时也学到了“软件测试理论”课程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这样,既解决了软件测试理论课程理论性太强的问题,又解决了测试方法和技术案例实际应用价值不足的问题;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软件测试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软件测试理论”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理解软件测试理论与原则;掌握主流测试技术和方法,熟悉测试用例的编制、熟悉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熟悉软件测试过程中各类技术文档的编制规范,并能灵活运用测试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一个具体项目软件,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如下手工测试流程: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撰写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进行测试环境配置和测试数据准备工作、执行各种测试,撰写缺陷报告、跟踪并修复缺陷、进行测试评测,最后提交测试总结报告,达到软件企业对测试专业人才的要求。

2.教学内容

“软件测试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软件测试基本理论、软件测试基本技术、软件测试过程和软件测试工具。[2]

软件测试基本理论包括软件测试、软件缺陷和测试用例的基本概念,测试的目的、测试模型、测试分类和测试流程。

软件测试基本技术包括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其中白盒测试包括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动态测试又包括程序插桩、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黑盒测试包括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法、判定表法、场景法等。这些基本技术都是在进行测试用例设计时使用的。

软件测试过程是指执行测试的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软件测试工具有多种:功能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和测试管理工具等。

四、项目驱动法的应用方案

1.项目的设计

实施项目驱动法,首先需要设计项目。项目的设计与选取直接影响到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软件测试理论”课程项目的选取与其他课程又有所不同,学生要进行的操作是对现有的或者已经开发完成的软件的测试工作,因此在设计项目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项目是现有的软件或已经开发完成的软件,软件中有部分明显错误,有部分隐藏错误;明显错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测试积极性,隐藏错误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测试。

第二,项目具有典型性,代表大部分软件的共性。通过该项目的测试,学生可以掌握大多数软件的测试流程和测试方法。

第三,项目中有多种情景元素,符合使用多种测试技术和方法,有助于学生在进行项目测试的同时,学习使用多种测试技术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第四,项目大小和难易适中。每个项目组的人数控制在3~5个人,设计的项目能使学生通过努力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根据以上原则,本课程目前选择的项目是《企业薪酬管理系统》。

2.项目驱动法的实施

本课程通过让学生进行企业薪酬管理系统完整的测试流程实践的同时,讲解测试需求编写、测试计划编写、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环境配置、测试执行、缺陷跟踪和管理、测试报告撰写等内容。课程授课方式主要是分阶段讲解测试过程和测试要求,每一个阶段开始,老师先讲原理,选择部分内容做例子进行讲解,然后学生比照例子跟着做;阶段内容完成时,学生提交完成的文档,老师选择典型的问题进行讲评,然后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内容,如此类推直至测试结束。

企业薪酬管理系统测试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本课程课时为60学时,根据图1系统测试流程图安排,基于项目驱动法的“软件测试理论”课程安排如表1所示。

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项目的测试流程进行,测试流程为:先获取项目测试需求,撰写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提交缺陷报告并跟踪修复缺陷,最后提交测试总结报告。课程结束,要求学生提交项目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包括多个文档,整个流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必须有撰写规范的文档提交,如: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执行报告、缺陷报告和测试总结报告等等。

测试报告既体现了教师项目教学的结果,也体现了学生对测试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通过评价学生作品,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改进项目驱动教学的教学安排,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对象和教学特点,把真实项目引入“软件测试理论”课程课堂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从项目的需求评审、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缺陷报告、测试评测到测试总结一个完整的测试流程,交给学生组建测试团队,按照流程进行任务分配和管理,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测试工作。通过一个完整项目测试流程的完成,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使学生在掌握软件测试的各种测试技术和基本流程的同时,积累了一定的项目测试经验,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测试技术论文范文3

 

新起点 

 

祖静,1932年9月生,祖籍河北省抚宁县,教授,中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工学会会士,荣誉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美国IEEE高级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兵器工业劳动模范、山西省科技功臣等称号。 

1955年祖静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或许从踏入学院的那一刻,祖静的命运就与后来他一生从事的事业紧紧相联,然而人生的路途却并非平坦,从1958年开始,由于错划右派,祖静开始了长达21年的“流放”生涯,在这21年里,他几乎把全部收入都用在了购买科技书籍和杂志上面,做了30多项重要的技术革新。 

1979年10月,落实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47岁的祖静重新回到大学教师的岗位,来到太原机械学院任教。他铆足了劲儿,想为“憋”了21年的能量找一个能发挥的方向。那时,我国的兵器技术还处于画(设计)、加(加工),打(打炮)的落后状态,新兵器研制周期长,成本高,性能难以提高,关键之一是缺少先进的动态测试技术,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1980年,他把目光瞄向了动态测试这个方向,下决心要为我国在测试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也为学院在国防科技领域争得一席之地。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和当时院系领导的支持下,我国第一个兵器测试技术专业诞生了,祖静花了3年时间跑兵器工业部主管部门和进口业务部门,为这个专业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进口仪器设备。 

刚开始,这个专业只是进行教学和一些简单的科研准备工作,并没有“实战”演练过,难免有人对这个专业“评头品足”。1984年初,原兵器部研制的一种涉及到兵器部4个局的产品在初样试验时达不到技术要求,部里指定太原机械学院通过测试查找问题所在,学院里大多数专家认为他们当时并不具备完成这项工作的能力,但祖静和同事们力排众议,大胆承担重任,通过靶场实测,找到了症结所在,圆满完成了这个测试任务。这次胜利,鼓舞了教研室全体人员,也让怀疑的声音戛然而止。通过这一次测试服务,学院第一次有了科技服务的收入,祖静他们用这笔收入在教研室搞起了改革试点,也为系里办起了系级计算中心。同年底,祖静走上了学院院长的工作岗位。 

从1982年开始,祖静一直梦想把测试仪器直接放到被测体(如飞行的弹丸)内或被测环境(如发射过程火药燃烧着的炮膛)中,在被测体运动的过程中直接测取其动态参数。担任院长后他紧紧依赖他的课题组成员和研究生来实现这个梦想,白天忙院里的行政工作,晚上和节假日一头钻进实验室和大家一起打拼,往往工作到凌晨两三点,从来没有节假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几年的耕耘,终于结出硕果。1989年,由他负责研制的在火炮膛内直接测取发射时的膛压的”电子测压蛋项目通过部级鉴定,这是一种新一代膛压测试仪器,它采用了先进的电子存储技术,直接放到被测体内,不需引线,钻孔,自动测量,精度高,鉴定委员会认为这一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测试技术领域的一项空白,1991年该项目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成为山西省高校得到的第一个国家发明奖1995年他负责的“弹载全弹道动态参数快速存储测试装置”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同年,他负责的“石油井下电子测压器及油井模拟实验装置”项目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祖静和他的课题组还获得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各项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兵器,航天、航空、舰船,石油、汽车等各个领域。 

 

学科领域的奠基人 

 

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祖静和他的同伴及学生们总结出存储测试系统的组成原理,各种被测对象的运动规律,特殊的测试要求及测试系统必需具备的采样策略,研究存储测试系统的状态设计方法,为减小体积。功耗及高的性能指标先后研制了4代6种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SoC单片系统,1990年在第一届全国电子技术应用研讨会上祖静提出“存储测试技术”这个名词并加以论述,以后又陆续在国家一级学会的学报上展开论述了“存储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1995年祖静的学生、课题组主要成员张文栋以“存储测试技术的设计理论”为题发表了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该论文入选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以后张文栋又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同名专著。当一批批学生成长为行业专家的时候,当我国存储测试技术逐步步入先进行列的时候,祖静教授无疑已经成为我国存储测试技术的奠基人。 

把测试系统植入被测体内或被测环境中,在被测对象实际运动的过程中实时实况地测取其动态参数,是国防科技发展的一种特殊需要。例如飞行或撞击硬目标过程中的导弹或弹丸,发射过程中的火炮膛内。爆炸过程的爆轰场和冲击波场,行驶过程中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发动机及传动部件,也包括某些民用工业过程,如几千米深的石油井下射孔压裂的过程,车辆碰撞的过程等等,都需要把测试系统放置到被测体内或被测环境中在其运动的过程中直接测取其动态参数,测试装置在被测环境中必然受到与被测体相同的恶劣环境力的作用,将强烈地影响到测试装置的性能,还会混杂许多非常强烈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恶劣环境力还经常损坏测试系统,所以,业界对武器动态测试常常评价为“测不到,测不准,不可靠”。而常规关于动态测试的研究都是把仪器置身于被测环境之外,研究剧烈变化的信号的获取和处理方法,对测试仪器的考核评估都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没有考虑环境力对仪器性能的影响,更没有考虑测试系统在恶劣环境下的存活性和可靠性。为了研究恶劣环境下的信息获取科学,把恶劣环境下的动态测试变成“测得着,测得准,使用方便,靠得住”,在大量高难动态测试实践的基础上,祖静提出“新概念动态测试”的概念,研究把测试仪器直接放在恶劣的被测环境中所必须面对的各种问题。“新概念动态测试”研究适用于各种严酷要求的采样策略、技术、装置和体系结构;研究测试装置的微体积,微功耗、微噪声和高可靠性高存活性问题研究环境力对测试系统性能的影响及在模拟的恶劣环境下进行校准和校正的方法和技术,动态参量的溯源性校准理论和技术以及环境因子校准技术,使动态测试具有高的可信的精确研究测试装置的存活性、可靠性及可靠回收技术针对国防和工业界的需求研制了系列化的植入式动态测试仪器,并得到了普遍推广应用研制了一批专门的试验校准设备,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概念动态测试实验室。 

从2002年起祖静在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发表有关新概念动态测试的论文,2006~2008年连续3年在美国国家标准局主办的计量科学研讨会年会上主持“动态参量校准”分会场并发表自己的论文。“新概念动态测试”是恶劣环境下的信息获取科学,已经在大量国防科技及民用科技领域中发挥作用,已经成为国防现代化的尖兵。“新概念动态测试”在科技界广泛的争论声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验校准技术体系,逐渐地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认同和支持,进一步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工作50多年,祖静一贯强调从实际出发,研究解决现实生产和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实质,找出主要的矛盾,研究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解决主要的矛盾,他广泛参考国内外的类似案例,但并不为别人的案例所束缚,而是要结合自身情况走出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能够实现的创新之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不断地用已经掌握和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不断地总结和创造新的理论,也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我。 

每当被问及取得一项科研成果的感受时,祖静教授总是强调团结的重要性。他常说,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首先要能团结人。而对于年轻人,他总是爱护有加,在课题组管理上,成果出来了,需要排名次,年轻同志、干得最多的排在前面,对有能力独立工作而又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他帮助其确立科研方向,工作上压担子,鼓励他们超越老师,在条件成熟时鼓励他们“分巢”出去,打拼出一片自己的天地,由祖静教授带出来的弟子张文栋,陈安世、马铁华、郑宾、张志杰、陈鸿、李霆等人都已经成为新的领军人物,在各自的学科方向上做出了新的重大的贡献,有的已经成为部级的科学家,祖静看到弟子们一个一个超越自己,感到无比欣慰,他自己常常自豪地说:“学生一定要超越老师,这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1995年,祖静教授离开了学院院长岗位,继续担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从事他所钟爱的学术和科研工作,并不断取得新的科研成果,他先后荣获光华科技一等奖和山西省科技功臣称号。 

 

因材施教的好导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祖静教授一直以一种传道者的精神培养人才。作为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带头人,祖静教授对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组织课题组提出并建立完整的存储测试技术理论:进一步提出和发展了“新概念动态测试”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概念动态测试实验室,开发出系列化的各种植入被测体或被测环境的动态测试仪器系列,以及各种模拟实际应用环境下的试验校准设备,满足了国防及民用科技日益增长的动态测试要求。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交流论文40余篇,其中被EI、ISTP、SCI收录7篇。 

多年来,在学科建设中祖静教授一直致力于建设和发展学科,培养青年人。对青年教师,祖静教授因材施教、因事选材,针对不同人自身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的所擅长的教学,科研领域,做到人尽其才,优势互补。从帮助他们解决疑难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师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他都尽心尽力。现在,学科上已形成的各个明确的研究方向,其学术带头人都已成为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学者,每个方向都已形成稳定的人员梯队,每个骨干都有自己固定的研究领域和优势项目,每位成员都树立了正确的教学科研思想,在学科梯队中找到了自己的准确定位,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在祖静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的弟子们也迅速地成长为新的领军人物。祖静教授的第一个弟子张文栋教授已经成长为部级的中年科学家,现任中北大学校长,张文栋教授领导的科研群体已经成为部级先进科研群体,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祖静教授强调以课题组成员组成一个导师团队来指导研究生,课题组(动态测试与智能仪器研究室)集体对研究生负责,明确每一个研究生的导师和副导师,有一个教授管理研究生的日常事务和考勤,以及负责对研究生的助学金和奖惩管理。 

对于博士生,他强调实践和创新。对于有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博士生,他让他们在自己已有的方向上完善和创新:对于还没有明确方向的博士生,帮他们确定一个方向,找到自己的创新点,并努力通过学习和科研实践去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创新点,带他到一个能够自己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他的博士生都有自己的创新和自己发展的领域。 

课题组每年招收30名硕士生,祖静主张让他们在科研项目的实践中学习和提高,用课题组的科研费给每一个硕士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的条件和环境。祖静强调现在是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硕士生,他们每一个人都将到人才市场上去找到自己的工作,他关心在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国际上科技发展的趋势,从中总结出我们的学生需要补充哪些知识和技能,总结出培养硕士生的趋势和方向,对于培养计划中缺少而又被市场所需要的知识,通过老师补充讲授和科研实践使研究生得到锻炼。他们所培养的硕士生理论知识全面,受到老师们从事科研实践的熏陶和从事科研项目的锻炼,在市场上是“抢手货”。他们培养出来的硕士生一般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有不少还考上名牌大学的博士生,受到用人单位和所在大学的欢迎。 

测试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虚拟技术;测控技术;网络研究

1引言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模拟测试,在新时代的今天,运用虚拟技术方法,充分运用资源以减少资源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结合互联网与虚拟技术的配合,对测控技术进行测试,从而将用户之间的信息进行整合与运用,能够更好提高测控技术的研究效;并且互联网技术的特点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系统测试更加的方便,能尽快满足系统的测试要求,获得测试的结果。现代虚拟技术正是基于互联网的前提下,对测控技术的应用研究发展方向不断转变为分散和远程的特点,测试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在现代虚拟技术的基础上,对测控技术的应用研究是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设计和研究,从而寻求能够有利于测控系统的方法,寻求有利于测控技术在现代虚拟技术的创新之处。

2现代测控技术概述

在现代测控技术的研究中,计算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源于计算机在测量和控制方面的优势,以及它能够准确的对现代测控技术进行有效的计算。计算机的应用对现代测控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全方位实现测量和计算,形成数据信息的共享,推动着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1]。

2.1测控技术现状介绍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呈现着快速发展的态势,不断的应用在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当前,现代测控技术是一套综合的系统,包含测量与控制,智能化的发展从而实现自动管理。不过我国的技术发展水平还比不上其他先进的国家,测控技术水平的发展状态也没有其他国家优秀,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创新,尽快提升测控技,形成独特的研究体系。

2.2测控技术背景与发展方向测控技术的发展需要互联网技术等一系列科学技术的支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测控技术的发展将会向着多元化方向。使用者可以自由的学习和运用测控技术,对工作的内容有效的了解,如此能够更好的把握测控技术,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未来测控技术除了向多元化发展,还会更多的开放用户,不断的融入市场。当前,科学技术的引入是现代测控技术发展的一大支持,它极大的促进了测控技术的发展,这一点上文也有所提及。信息技术的不断丰富,使得测控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现代测控技术朝着智能化发展,这些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现代虚拟技术)的发展,它将是现代测控技术

3虚拟技术下现代测控技术设计

互联网的到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也慢慢步向远程化,所谓远程主要是基于互联网这一有利优势。测试技术系统主要包含虚拟技术、数据信息的远程采集以及通信三个方面的网络化测试,在现场将虚拟的测试设备与网络连接在一起,通过互联网使用者能够通过浏览器对其进行操作,从而能够远程控制现场,进行数据信息的远程采集和通信。虚拟测试系统主要有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服务器以及虚拟仪器和数据库进行现场测试,将数据库和服务器以及监控管理组成服务器单元进行数据收集,不同的用户共同组成客户,图1是虚拟测试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测试设备与数据库共同组成了现场测试服务器,每一个测试设备都是独力的,并且数量很多,它是测试的数据来源;现场测试服务器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以及进行数据的传输,对使用者的测试和运用的用处很大;并且它与客户之间形成紧密联系,对测试结果进行汇总[2]。通常若干台电脑组成服务器端,它是测试系统的主体,不仅将使用者与数据库之间的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流,还对现场测试服务器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并对使用者进行管理和维护,从而保障测试的正常运行;并且服务器端存有大量的数据库,用于对使用者信息进行比对,更好的对测试系统进行分析,以此不断完善测试系统。

4虚拟技术在现代测控技术的运用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更加的便捷了现代测控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也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它广泛的运用在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生产全球化,往往需要通过虚拟技术在地球的一端对另一端的产品进行测试和分析,在生产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也提高了测试效率[3]。不仅如此,现代测控技术的运用不论对工作或是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以后对测控技术运用会更加的广泛,也更加的频繁。测控技术的运用在军事国防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远程对各项武器装备进行有效的检测,能够快速有效的对武器装备进行保养和维护,这对国家安全有重要的作用;在航天飞行的测控,对航天仪器进行有效的测量,从而获得最新的数据信息,实时保障航天英雄的安全;运用现代测控技术,实时了解农作物的生产状况,从而有效提高生产产量。而现代虚拟技术对测控技术的极大提升,不论是以上哪方面,都可以先进行虚拟技术的模拟,从而有效的把握测控进度,这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保障安全,提高效率。图2测控技术的运用分类5结论本文在现代虚拟技术的基础上对测控技术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对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背景进行相应的介绍,并以此验证现代虚拟技术对测控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现代虚拟技术的运用离不开它,同时也间接推动了测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课题中,对虚拟技术的框架进行简单的设计,它存在于互联网并运用互联网的多元化和智能化对现代测控技术进行有效的交流和研究,其所表达的优势尤为明显并在文末做出介绍。

参考文献:

[1]HanY,GaoQ,LiX.ResearchontheApplicationofModernPowerSystemBasedonAutomaticControlTechnology[C]//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odelingandSimulation.2015:25-28.

[2]LiuCJ.ResearchonApplicationandDevelopmentofCompetitiveSportsSimulationBasedonVirtualRealityTechnology[J].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011,179-180:1063-1068.

测试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软件测试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静(1969- ),女,陕西兴平人,河北北方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操作系统与软件测试;赵志升(1965- ),女,河北张北人,河北北方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软件工程、数据挖掘。(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35-02

软件测试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与软件开发齐头并进的专业技术。软件测试工程师承担产品功能、性能、可靠性、易用性等全方位测试,保证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保证企业信誉,是当前IT业界需求量骤升的热门人才。目前我国软件产业在产品功能和性能测试领域仍然存在着严重不足,软件测试的广度和深度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培养大量的具备专业素养和高层次技能的测试人才,更好地推进我国测试行业和测试技术的长足发展,是高等院校必须担负的职责。

一、国内软件测试专业教育现状

自2000年软件测试技术在我国兴起至今十余年,软件测试人才随着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专业的软件测试机构、测试网站及测试技术培训机构等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已经逐步设有本科阶段软件测试方向的专业。2011年11月,由教育部主办的“2011年高等学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论坛”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对国内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及测试领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1.社会培训模式与现状。当前国内业界一些知名网站主要承担起测试人才的培养职责,如51testing、达内科技、北大青鸟等,为测试行业输送了大批动手能力较强的测试人才。针对性很强的短期教育模式是社会培训的特色。培训机构通常按照助理级、初级、中级和高级测试人员安排培训内容。诸如北大青鸟等规模较大的培训机构引进欧美的混合教学模式,采用“理论知识+分模块项目实践+全真项目实训+职业素质训练”的模式,形成一个科学并且实用的培训体系。培训机构通常设立自己专用的教学平台,通过网络远程授课与集中化分期分班授课方式,在半年到一年的较短时期,培训出上岗快、操作熟练、针对性强的应用人才,而且很多学员直接通过测试工程师面试,并在后期工作中累积了较深厚的测试经验,成为测试领域的支撑力量。培训课程主要内容涵盖操作系统管理、网络应用与Web编程、数据库管理等专业课程,实训环节应用主流的测试工具,如Winrunner,Loadrunner,Rational Robot等。着重于实用性的项目实践和开发是培训机构与高校教育的最大区别。参加这些培训班已成为目前大学生岗前培训的主要途径。

2.高校专业教育现状。软件测试技术要得到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不能仅依靠社会办学,高校系统化的专业教学体系能够为学生奠定一个更加扎实和科学的专业基础,并对测试技术本身的学科化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三年来,软件测试技术作为专业课程逐渐在多所高校开设。目前,多数高校将“软件测试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设置,交叉课程主要为“软件工程”。当前一些高校开始申报软件测试专业,但是软件测试技术的学科化发展目前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1)缺乏丰富的理论支撑。软件测试目前仍是发展中的计算机技术,专业论著少,适合于高校的教学材料非常有限,并且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不规范统一,论点少并缺乏依据,实验指导教材匮乏等问题。另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相辅是理论体系的必要部分,测试技术与计算机领域诸多技术关联,相互结合教学是当前教改面临的问题。(2)目前通用性测试平台仍未完善发展与普及,在高校中缺乏结合教学实验内容的通用的实践平台,实验环境单薄。多数高校停留在泛泛讲授几个热门的测试工具的阶段,缺乏成熟、实用的测试环境来实践完整的测试项目。(3)教学模式上存在严重缺陷,专业培养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规范性和随意性。主要表现在:实践课程比例小,测试项目实例缺乏;理论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理念和手段陈旧,脱离测试技术发展的实际与市场应用;不重视对学生从事软件测试职业素养的培养。尖端技术的学科化发展是高等院校的职责,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是高等教育最为核心的问题。

3.当前推进测试技术应用的其他途径。除了专业公司培训和高校培养外,当前软件测试行业的发展还依赖于多种良好途径:校企合作、技术沙龙、测试专业微群、社会信息辐射等。新兴技术发展需要社会传播产生的广泛影响力来推动。以MPD(亚太软件研发团队管理)峰会、51testing等领衔的线下技术沙龙活动和巡回演讲,聚集了很多高端的测试人才,相互学习交流,积极推进软件测试行业的发展。一些较有影响的网络微群提供测试技术的交流和分享,如软件测试、敏捷测试、落地微群等,大量的测试人员和测试工程师提供测试过程管理、测试工作总结等资料,有很强的借鉴性。

软件测试行业的人才匮乏仍然是当今的重要问题。依照行业需求,软件测试人员配备应是软件开发人员的2倍,而目前我国软测人员与开发人员比例却仅在15至18之间。以高等院校专业教育为主,实现多种途径的人才培养是当前软件测试行业的当务之急。

二、高校软件测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需要设置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关系,并合理安排与协调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建设科学完整的软件测试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一个需要多方考证借鉴和不断探索完善的工作。

1.课程设置。软件测试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对专业素养要求很高。在测试模式、测试方法上与软件开发的模式、开发平台直接相关。学生必须对操作系统、软件的逻辑结构以及物理存储过程、操作实现方法达到一定深度的了解和掌握,对于硬件的拓扑结构、物理结构要也需要尽可能多地熟知。在软件测试行业,对优秀人才的要求是拥有高敏感能力、高发散能力、高分析能力,而这些都是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前提的。建设软件测试专业课程体系,应契合技术发展、学科发展与从业需求。经过多方考证,下表所述课程囊括的专业知识对于高层次的自动化软件测试技术的掌握必不可少。

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关联性很强,一些专业课程可以相互结合教学。比如语言类,Shell等可以结合到UNIX/Linux操作系统课程中,HTML/XML可结合到.NET以及网络技术等课程中,PHP融入Web服务器配置等专业选修课程教学中等,避免专业内容交叉而造成的重复教学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软件测试的思想广泛地渗透到所有的专业课程中。如在各类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课程中引入单元测试的思想,在软件工程课程中强调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增强软件质量管理意识。当前微软、苹果、惠普等软件公司都推出完整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平台,从硬件、操作系统、集成开发环境到用户应用软件,基本上提供一条龙服务。以微软为首的测试框架开发也日趋成熟。高校需要从专业建设角度考虑,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汲取众家之长,将尖端技术和主流应用平台作为专业教学内容,在有限的学时之内统筹安排,让学生形成一个专业学习的整体思想,做到知识累积层次清晰、得到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随着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课程设置需要不断更新调整,既要考虑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又要考虑市场需求和研发需求。合理选择、科学地纳入新知识到专业课程中,是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的无止境的工程。

2.教材选择。教材选择应当宽口径,除了主要教材之外,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助教材和资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这方面要学习西方高等教育的模式,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分期、分阶段大量阅读与课程相关联的专业资料,并汇总论点和典型实例展开讨论,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逻辑分析能力和探索精神。另外,教材选择应把握专业技术的最新发展,与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社会培训资料等结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例如有经验的测试工程师撰写的技术开发、测试报告与测试总结等书籍资料,是完善和填充教材的重要知识源。

3.实验教学规划。(1)实验教学内容,应包括两部分:测试框架应用和测试项目实践。前者是指基于实验室配置的测试框架,选择针对操作系统或者客户端软件、网站等的服务性能测试案例,编写一些通用的测试脚本,在测试框架上实现完整的测试流程。后者是指选择实际的软件测试项目来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在测试项目实践中,需要提供给学生被测试的软件系统代码以及软件开发综述,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书、详细设计书等文档,便于学生真实地模拟实际工作中的测试流程。项目实践中,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分别设置测试经理、测试负责人、测试人员等角色,依照测试用例设计、测试任务管理、测试计划实施、测试过程监控、测试日志与测试报告管理环节,安排角色各司其职,协同完整测试项目,并对被测软件系统做出质量评审,撰写格式规范的质检报告。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常用测试工具,如单元测试工具NUnit等应用,提升学生的项目管理经验和软件测试技能。(2)实验教材选择:实验教材选择应参考社会培训机构的项目实训资料,选择基于主流测试平台的项目实例教程,并结合测试技术的应用发展现状和高校测试环境,广泛筛选辅助资料,设置测试项目,丰富实验教材的内容。(3)实验环境配置:搭建面向高校教研的通用测试环境。当前各类测试平台及测试工具不断推出,种类繁多,但针对性较强,应用性能受到限制,缺乏可被广泛普及的通用型测试平台,导致测试过程缺乏通用性和稳定性、测试标准设定和测试价值评估无法明确等问题。建立一个通用测试环境对高校的实验教学和专业研究十分必要。通用测试环境应囊括软件测试管理平台、回归测试平台和性能测试平台功能。提供软件的文档审查、安装测试、功能性测试、易用性测试等测试项目,并能提交形式内容规范的测试报告。通用测试环境搭建需要高校结合专业研究项目实施二次开发。

三、面向从业需求的教学改革

1.注重面向市场应用的课程体系改革。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应以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标准,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知识+应用+研究”的混合型课程体系结构,为学生从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担负起科技职能,并进一步从事测试技术开发与研究奠定基础。软件测试课程体系改革应基于不断发展的测试技术以及社会测试岗位的能力需求,从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测试技能、项目分析能力、探索开发能力等全面素质的高度进行必要的整合和重组,把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依据,组建模块化的课程结构。

2.注重面向从业需求的教学实践改革。面向从业需求,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很多高校与自己的合作企业签订培训合约,建立人才基地,共同开发软件和培训人才、交流人才,是教学结合实际应用的最佳模式。围绕着以企业需求为目标进行实验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项目流程中对软件测试的完整过程与实施细节、管理机制与管理措施进行全面的了解,提高测试能力和积累测试经验,便于学生日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在专业技术岗位发挥人才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高等教育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不能忽视对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专业素养、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实践与实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相互协作能力,提高将来从事测试行业的职业素养。应结合社会对软件工程师的岗位需求,设立面向毕业生的专项系列讲座,为学生提供面试技巧培训、竞争意识培训、沟通与协作技巧培训和就业指南等,是极具实效且必要的教育内容。依照国外标准,软件测试工程师应与架构师处于同一等级。从事测试行业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综合的个人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真正实现高端的自动化测试。

[参考文献]

[1]朱少民.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钱丽.以就业为导向的软件测试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科技信息,2012(1).

[3]顿煜卿.软件测试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4).

测试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试验检测 公路工程 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160-01

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是公路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路建设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竣工验收质量评定工作中的作用,严把质量关,推动公路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1 试验检测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公路建设质量控制手段,试验检测工作采取科学定量的方法进行测试,并借助各种科学检测工具,通过科学测试的产品或项目进行评估,对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要求做出最后的判断,以达到合理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除了充分地利用当地的原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外,工程试验检测也起到了快速推广并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作用。因此,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将不仅对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时间、降低项目成本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的技术进步。

2 积极有效地做好试验检测工作

“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是我国当前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三方相互协调共同提高试验检测工作。随着形势不断发展,现有的法规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公路建设工程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对原来的公路工程建设法规需要进一步改进,以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使公路工程质量控制摆脱制度混乱的困境,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循。同时,试验检测机构还需加强管理,明确检测项目内容、业务范围内相关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工作规范等的技术文档,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操作。针对企业内部,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个人责任的质量体系,重视并实施质量自检,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的责任,责任分工到人。

2.1 建立健全质检机构

试验检测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能包括按照工程项目或产品的标准要求进行科学检测,并根据成果判断项目或产品质量状态。因此,检测机构要进一步改进试验检测机构的工作体系,制定相关工作细则,配置合格的检验检测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计量技术和监督局计量认证以及交通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并在规定范围内进行试验检测工作;针对技术人员,经过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举行的交通运输行业主管相关的培训,由相应的资格批准;技术总监应具备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目前,我国公路工程质量试验检测机构具备一定规模,与国外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各方面工作,按照科学合理化原则,逐步走向专业化、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2.2 制定健全的试验检测工作细则

根据工程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制定详细的工作规范,以确保每一个步骤按要求严格执行。详细工作细则包括:(1)技术标准、规范、检测方法、操作流程范等;(2)检测项目、测量参数大小及允许变化范围、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3)检测仪器设备的名称、类型、量程、精度、分辨率;(4)检测人员组成和检测系统框图;(5)校准检测项目及结果;(6)对检测仪器和样品或试样、环境条件的基本要求,并允许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化;(7)在检测过程中异常现象的处理及意外事故处理;(8)检测结果计算和分析。

2.3 建立健全工作管理制度

一个健全的工作制度能够得到贯彻执行,体现了一个单位良好的管理水平。为了确保检测质量,从全面科学管理角度出发,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达到基础性工作管理系统的建立。如:岗位责任制、标准物质及检测设备管理制度、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制度、技术资料档案的管理及保密技术、实验室管理制度等,加强实验室管理,以确保试验检测正常进行工作期间的检测工作,使公路建设有关单位在检测工作中一步步到位。

2.4 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为了提高公路工程质量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之上,就要解决一些施工单位存在技术水平较低,试验检测人员缺乏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试验检测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掌握试验检测的基本理论并熟练检测操作技能的基本理论,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理论知识讲座或选定人员到有关专业院校进修学习,开展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作为有关技术学术问题的讨论研究,提高试验检测人员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做到持证上岗。

2.5 试验检测操作方法及数据处理

在试验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当前标准的操作方法的规定。采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试验进行检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试验人员在满足业主要求及规定的频率基础上,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试验次数,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试验检测获得数据须按照误差理论和修约规则进行取舍,以获得准确的试验检测结果。由于试验检测工作采用随机变量方法,因此要根据数据统计特征与分布规律等进行分析处理,以得到更可靠的试验检测数据,准确地映施工质量。

3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3.1 工程材料质量控制

施工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向监理单位提供所使用材料产地或质量认证证书以及其他信息文件的证书。针对工程所需材料,按照有关试验检测要求进行技术检验,经检验通过后才可以使用。除常规测试以外,根据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非常规测试,以确保该材料满足施工技术要求,禁止盲目施工。

3.2 施工工程控制参数

施工控制参数,主要是指导施工、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数据。这些参数的准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公路工程质量。因此应当重视,并严格按照规程,通过试验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以确定参数,并设法消除试验误差.提高试验准确性,以确保试验检测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3.3 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试验检测系统,建立临时工地实验室,并配备相关试验检测设备和人员,施工方坚持“自检”系统。监督方面,真正发挥作为政府监督作用,并及时采样和评估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有关政府部门对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的严肃性、公正性、权威性。

3.4 加强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是工程试验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间交工验收的结果,集中体现了一个分部(项)工程建设成果,客观直接反映了该项目的质量问题和缺陷。经验收不合格项目,必须返工处理。通过试验检测数据,严格控制项目验收质量,努力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4 结语

随着高等级公路迅猛发展,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已经不言而喻。笔者认为,试验检测,作为检验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对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推动施工技术进步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艳凤.试验检测是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的关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测试技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室内试验;现场原位测试技术;监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31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岩土工程中,对于岩土质地的测试是基础,它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的好坏,同时也是工程利益最大化的关键。无论对于工程的施工技术选取、步骤、进度安排等都是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岩土测试也和工程管理息息相关。岩石和土工检测的重要性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岩土测试技术的发展发展经过了一个复杂精度低到简单高精度的过程,到今天形成了一原位测试方法和监测技术为主的现状。

2 室内试验现状与发展

岩土测试在工程中一般只重视岩土的力学参数测试,这关系工程建设的方案和成本。最先采用是小应变试验,是由Burland在1989年提出,此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方法一般应用在隧道工程、开挖工程、土质墙体建设等领域。在试验的方面发展了弯曲元试验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利用土质的电阻率特点,初步建立了吸力和电阻率的相关关系。洪振舜等人采用了改进的轻型固结仪进行了试验,在实际工程中扩展了Burland的关于软土的固有压缩曲线的适用范围。温度作用下黏性土的力学特性课题是岩土测试方向的重要课题。测试装置发展出现了可控温度的测试仪器,从而出现了等温三轴试验、等温固结试验等。例如:陈正汉利用热恒温箱和常规的三轴仪与压力室,对不同温度下非饱和膨胀土变形的特性进行了相关试验。近些年的科技发展检测技术日新月异,室内试验可以满足大部分的要求,在土工新材料、新用途上有了长足发展。

3 原位测试技术现状与发展

3.1CPT技术

原位测试技术的优点突出。第一不用采样,能够省去采样土壤,可以克服扰动的影响;第二能测试大范围的、大量的岩土特性,结果准确;第三时效性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原位性测试是指在基本保持原来的含水量、天然结构以及应力状态下,对地基土物理力学特性指标进行测试。主要是通过数学理论公式处理,以此来估算出力学指标,进而确定岩土工程状态。一般工程采用的技术包括CPT、BAT、TDR三种方法。

原位测试技术主要的方法是CPT技术,它的优点:不需采样、方便快捷、干扰小、数据多、费用低廉等,广泛应用在高等级公路建设等大型工程中。国内外的CPT技术的发展涵盖了大致四个时代。第一1932年至1948年的机械测试年代,它的主要特点是:简单、经济;主要缺点是套管和钢杆存在摩擦、易进泥土等都干扰了贯入阻力测量值的准确性。第二1949年至今的电测试年代,其主要利用地层阻力引起空心柱体形变,导致柱体的电阻变化,从而影响电压变化的原理,实用起来很简单。但其缺点是:造价高、电缆噪声干扰数据大。第三1970年至今的电子式测量,其主要采用探头中的电子装置测量信息,通过电缆传输到采集系统。其主要优点是抗干扰性强;自身不足是每一个探头都需要独立的线路,限制了探头个数的扩展。第四1985年至今的数字式时代,数字式是在电子式上改造的,每一个探头都有独立微处理器、模数转换电路板、温度补偿等结构,通过一条电缆传输信号,扩展了探头数目,同时也实现了多参数测量。

现在CPT技术发展迅速,探头的种类、原理都有很大的创新,出现了海上CPT技术。在我国岩土测试中一般采用上世纪中叶的单桥静力触探和双桥静力触探技术,近几十年内没有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的CPT技术。近期东南大学进行了相关的课题研究,正在积极的同世界先进技术接轨。

3.2 BAR技术

BAR技术是由他的发明人瑞典科学家在上实际80年代提出的并且用其名字简写命名的,它应用于专业测试地基原位孔隙压力以及固结系数和渗透系数,此项技术在欧洲和美国应用十分广泛,我国在九十年代有浙江大学引进并且应用到了工程实际中。

BAR系统的主要构成有:滤头、玻璃容器、电子压力传感器、控制系统以及其他辅助设备。具体的工作方法是主要分析测试地域的水压和玻璃容器的水压正负关系,从而计算出固结土的原位渗透系数。另外其对于地基水平的测试过程,主要利用滤头贯入,引起超静孔隙水压消散,在这个工程中采用特制的圆柱形空腔和一维的固结理论分析求取水平固结系数;同时还能够取得水的样本,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原位测试方法。

3.3 TDR技术

所谓的TDR技术中文的翻译为时间域反射测量技术,它是有其他的应用技术拓展到岩石和土工测试中来的,最早的此类技术应用在物体的定位和轮廓确定。其技术的主要核心就是利用电磁波反射原理的遥测技术。具体的设备主要部件有探头、同轴电缆、计算机系统组成,一般应用于土体的含水量、以及和其相关的电导率等。对于监测岩土的形变、含水量等很有效。在应用方面美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标准;近几年研制出了新型的性价比高的探头,能够在大型室内模型试验应用,在以后的岩土监测应用上十分有市场。

4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

在线实时监测技术在土工测试技术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其自身的位置也在土工测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些年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大大推进了岩石和土工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光纤监测技术是当下土工监测技术的主流,基本上的取代了大型项目中人工监测的。首次利用光纤监测技术是在1989年由Mendzez应用在混凝土结构中进行监控,此后发达国家纷纷采用光纤监测技术,大大发展了此项技术,使得光纤监测技术日益成熟。与此同时,我国光纤监测技术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但是正在赶超国际先进技术。国内的监测技术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以及部级的重大项目中。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哈尔冰工业大学欧进萍院士和苑立波为代表的两个方向应用,前者主要建立了海洋平台健康监测系统,后者主导了各种桥梁的监测系统,例如山东滨州黄河大桥、南京长江第三大桥等等。另外三峡大学教授蔡德带领的团队对三峡相关项目应用了光纤监测系统,获得了一定的研究价值。总体上我国的光纤监测技术发展晚,但是正在以飞速的步伐赶超世界的顶端技术。

5总结

岩石和土工测试技术,随着电子科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先进。现阶段大有有前途的是原位测试技术和实时监测系统,相对室内的试验和模型试验有着自身独特的优越性,是我国今后主要发展的方向;但是对于室内试验和室内模型试验在有些特定的环境中仍然有其巨大的价值,也应该不能放松。在我国土工测试技术发展上要突出原位测试技术和监测技术的重点,同时相应照顾传统的方法,有侧重的发展本土技术核心,使得相对落后的国内技术尽快接近国际先进技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正银,魏汝龙,郦能惠.土的基本性质与测试技术[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3-11.

[2] 宰金珉..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M].中国建筑出版社 第一版.2008-11-29.

[3] 李广信. 土的基本性质与测试技术[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8.

[4] 廖红建,赵树德.岩土工程测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09

测试技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 软件测试; 项目驱动; 教学模式; 测试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3-62-02

0 引言

软件测试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软件测试的工作贯穿于整个软件产品生产过程的始终,是保证软件质量的有效手段。软件测试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掌握软件测试和软件质量的基本理论、常用的测试方法和自动化测试工具,能够编写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完成软件初步测试。

目前软件测试行业人才严重不足。据企业专职软件测试人员分布调查,27.5%的企业目前没有专业的软件测试人员,43.5%的企业软件测试人员的数量在1~10人之间。为了适应行业人才需求,国内高校纷纷开设软件测试课程。但软件测试在国内高校中尚属一门新兴的课程,缺少对不同开发方式和应用场景的软件测试方法介绍,学生对软件测试过程缺乏完整的认识,学习主动性不高,甚至认为软件测试是一门文字性课程。如何进行软件测试教学方法调整以适应业界需求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学情分析

软件测试是对软件形成过程中的文档、数据和程序等内容进行测试,而不仅仅是对程序进行测试,这需要学生对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系统的分析设计,软件的开发技术等有一定的了解。

在还没有完全理解软件工程相关理论时,就开始进行软件测试课程的学习,会导致学生对软件测试理解的偏差。例如,认为软件测试就是找出软件项目中的错误,是简单而枯燥的工作,因而只重视开发技术的培养,不重视甚至忽略测试技术的掌握。

1.2 教学材料分析

软件测试方面的书籍大多是翻译的,而且多是培训用书或介绍软件测试工具的书,而能够满足高校软件测试课程的教材较少。在当前市面上的软件测试教材中,大部分也只是阐述空洞的理论,附加简单而又陈旧的工具介绍,这些理念和工具很多已经被业界淘汰,这样的教材难以适应当前市场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

软件测试工具较多、范围广、不易把握重点,而大部分测试工具如:LoadRunner、WinRunner、JUnit、C++Test等都是英文版本,工具书较难读懂。教学过程中没有相关的软件产品供学生测试,以验证所学的理论,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3 教学方法分析

传统教学手段是以课堂教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教师授课时主要是在分析一门课程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讲授一门课程的知识点,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知识点。传统教学法过于理论,学生往往在学了一堆理论知识后对如何测试实际项目还是很茫然。虽然传统教学法在某些教学环节也会给出一些实例或小项目,但是对于整个课程来说,这些实例或小项目是孤立的、彼此没有联系的,以至学生掌握的知识也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缺乏对课程的整体把握。

1.4 考核方式分析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检测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学生考核体系基本以闭卷形式的终结性考核成绩为主,以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等组成的平时成绩为辅的考核方式。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重,考核内容相对片面,注重的是软件测试基础理论知识,对软件测试应用知识的能力考查不够,过分注重书本知识而忽略了软件测试综合应用能力的整体考查。

2 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测试教学法探索

欲改善上述局面,就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线,把软件项目的整体思想纳入到本课程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项目测试经验,掌握项目测试的流程,增加学生对课程目的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建构既是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和知识的改造和重组,综合形成新的知识建构。该方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当前所学知识。

2.1 软件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项目是项目驱动教学的核心,整个教学过程都始终围绕项目展开。项目设置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项目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2.1.1 项目具有典型性

项目教学法中应选择以解决身边的现实问题为背景材料,从熟悉项目着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项目能覆盖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如: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系统的分析设计,软件的开发技术,从源头上保证知识的完整性。

2.1.2 项目规模、难度适中

项目教学法中选择的项目规模和难度都应适中。如果项目规模和难度过大,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难度大,学生不容易完成。项目规模和难度过小,则涉及的知识点少,不能反映学生对软件测试用例设计的理解程度。因此,设计的项目应保证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这样可以树立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1.3 项目规范

由于软件测试是对软件形成过程中的文档、数据、程序,以及所有相关文档进行测试,所以被测软件应该是按照软件工程思想设计开发的,每个阶段的工作都应当在文档中体现出来,文档撰写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

项目来源:

途径1:所在学院的每门课程都有多名教师建立的课程群,测试案例可以由教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教师提出要求,选择典型的作品充实案例库。

途径2:从毕业设计中选择,大四的学生都要作毕业设计,教师可以从其提取一些典型系统,充实案例库。

途径3:来自学生科研项目,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申报科研项目,教师可以收集其优秀作品,充实案例库。

途径4:来自校企合作项目,教师在和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时,在合同允许的情况下,将开发系统作为实际案例,充实案例库。

2.2 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测试教学法实施

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测试教学法实施是在学生已完成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践,并有一定的编程能力的基础上设计的,涉及两种活动流:教学流和测试流。

⑴ 教学流

由于软件测试课程的知识点前后关联关系不大,教师在教学流过程中,不必在讲清楚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再进行项目的教学,可直接面对具体任务进行教学。在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项目的方法时,将相关联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各阶段的理论知识同时,完成软件相应的测试活动。

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流按照项目测试流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软件测试基础、软件测试技术和软件测试管理。

第一阶段,学生主要进行部分软件开发和相应产品的静态测试。在开发的过程中通过规范的开发文档和测试文档,给学生展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软件测试是紧密伴随软件开发过程而进行的活动。

第二阶段,主要进行测试设计和实现。软件测试中对具体项目常常有多种测试方法,教师可只讲解其中最实用的方法。其他方法的应用作为讨论、实验、课外作业的形式由学生完成,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本阶段的教学应只包括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讲解,其过程应该精练,以便为学生学习提供广泛的空间,为学生顺利完成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主要进行测试管理和报告。通过测试用例管理工具、案例以及规范的软件测试报告的介绍和展示,让学生深刻认识软件测试需要规范的测试管理过程,软件测试中测试需求、测试用例、测试业务组件、测试计划、测试执行、测试结果、缺陷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⑵ 测试流

基于项目驱动的测试流是由教师给定多个项目,并提出测试要求,教学过程中将团队测试的思想贯穿始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测试。每个小组由1个项目组长、1个测试组长和3个测试组员构成。小组内部责任明确,选择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学生担任项目组长,负责制定测试方案、任务分配和人员协调工作。选择有较强学习能力和技术能力学生担任测试组长,负责分析软件需求、获得测试需求、制定测试策略方案、确定测试方法。小组内每个学生必须完成最基本的任务,即测试用例的设计、编写、执行和维护等各项任务。

测试流执行过程中,学生探究性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知识运用中掌握实践技能。通过任务的实施和完成,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应用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性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测试流执行过程中,教师为项目组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资源,引导学生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关注学生开展项目的全过程,严格要求按照项目的具体实施流程进行,比如软件测试项目必须按照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和测试结果分析来进行,每个阶段的工作必须撰写规范的技术报告。

测试流的最后阶段,教师组织各测试小组进行课程设计答辩。答辩时,组间相互评价,从文档规范性、测试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测试技术应用的广泛性等方面选出最优测试小组。最终经过教师对学生单人考核,结束本次测试流教学。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流、测试流两种活动流,将软件测试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该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测试过程形成一个整体认识,符合软件工程系统化思想。由于软件测试相关理论还在不断完善,实验理论、实验方法手段、实验技术正在飞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完善软件测试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龚宇辉.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

130-131

[2] 张向宏.软件测试理论与实践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 聂长海.关于软件测试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科学,2011.38(2):1-3

[4] 程茂,温静,吴玉洁.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测试技术论文范文9

[关键词]高温深井 试油 测试 技术

中图分类号:TE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359-01

由于油田勘探技术的进步,油田开发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展深入, 高温深井等特殊油气藏相继被发现。油井地温大于150℃ ,油井地层压力大于70MPa. 或井底压力大于(110MPa)的,通常称作高温高压深井。高温深井具有作业风险大、难度高的特点,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其试油测试技术也显得日益重要。本文针对高温深井的特点,对其试油测试技术进行了探析。

一 高温深井试油测试的难点

1.1 对试油测试工具要求高、操作难度大。

受深井的高温、高压的影响,井筒液体性能、工具材料性能、管柱与测试工具密封性能、电子压力计等都受到极大影响。管柱、配合接头在高温高压深井中, 极易发生变形、挤毁、破损、断裂,存在施工操作难度大、风险大的特点。

1.2 高温深井的试油测试设计难度大。

测试设计需要进行可行性的论证, 钻井过程的全程跟踪, 协助甲方修正钻探方案等。高温深井试油测试在计量体系、专业设计软件、试油设计计算辅助软件上存在空白, 因此试油测试设计难度大。

1.3 高温深井试油测试的工艺复杂,

在测试过程中, 需要克服高温、高压等造成的困难。在测试过程中, 测试管柱的承压强度、高温高压深井施工要求、储层保护、防止地层垮塌出砂等都要一一考虑。需要进行的试油测试工艺包括井底、井口压力温度的预测,井下工具受力的分析,优选压井液密度、工具操作压力、排液求产方式、测试工作制度等测试工艺。

1.4 对安全屏障的性能要求高。

为节流降压控制地面压力、防喷、防止硫化氢等腐蚀泄漏,做好现场的安全检测与控制, 压井液、封隔器、井下测试阀、安全阀、井口设备及地面流程等要具备极高的安全性。

二 高温深井的试油测试技术

2.1 井下试油工具配套技术

试油工具需选择适合高温高压深井的测试工具,满足耐高温、高压和防硫等要求。在技术上可用RD测试、插管封隔器测试一封堵的一体化工艺等, 从而提高试油测试的效率。

2.2 地面侧试流程设计

按高产气、高硫化氢含量、井口高压等状况配套地面试油设备, 配套设备需防硫设计。使用地面自动化控制计量系统,具体包括高压防硫三项分离器、热交换器、蒸汽锅炉、ESD安全控制系统和地面数据采集系统和地面数据采集系统等。地面测试流程设计主要包括主测试流程、辅助测试流程、主生产流程、双翼生产流程、套管放喷流程、正循环压井流程、反循环压井流程、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安全应急系统等。

三 测试管柱技术

对试油管柱进行力学分析和强度校核,具体应考虑下钻、加压、射孔、开井测试、关井等工况。试油管柱常用的有,MFE测试管柱、APR测试管柱、MLT测试管柱。

3.1 MFE 测试管柱

MFE测管柱根据上提与下放管柱控制井底测试阀门的开关。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和维护简便,井底测试阀门的位置在测试时可以在地面清晰的判断。缺点是上提高度根据“自由点”显示来判断,上提高度难以准确控制,易损坏换位机构、提松封隔器等。

3.2 APR测试管柱

APR测试管柱是通过环空加压与泄压控制井底测试阀门的开关。其优点是不需动管柱,开井和关井操作简便,对于高压深井测试操作安全:由于孔径大,流动的阻力小,利于解除地层污染,成功率高。缺点是在低产井测试中,地面难以判断井底测试阀的开、关:在高压井中,球阀难以打开:测试的要求高、成本高、工作量大。

3.3 MLT测试管柱

MLT测试管柱是在MFE测试管柱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在MFE具有优点的基础上, 有下列改进;首先, MFE测试管柱中的液压锁紧和钻挺等由机械锁紧取代,机械锁紧的使用,使上提拉力作用于机械锁紧上,防止了封隔器的提松,保证了封隔器的严密。其次,测试阀换位机构进行了更新,不但换位更加灵活,强度也增高,延长了使用寿命。如在上提不到位的状况下下放管柱,换位凸耳与换位槽拐角出现碰撞,在凸耳的斜面作用下,换位凸耳向左转动换位,解决了MFE测试管柱易损坏换位机构的问题。

四 防硫化氢技术

硫化氢应力腐蚀和电化学失重腐蚀特点,可采用以下防硫措施;首先,地面设备、井下工具、油管等需防硫:其次,配置碱性压井液:第三,采用联作一体化试油管柱,一体化管柱可完成射孔、测试、酸压等工序,可减少起下管柱次数,防止硫化氢溢出:第四,硫化氢检测仪器需配齐全:第五,制定相应的防硫化氢泄露应急措施。

五 增产措施技术

选择交联酸、清洁自转向酸、闭合酸三种酸液体系, 采用前置多级注入转向闭合酸压工艺术。前置液降温并压开裂缝, 交联酸使裂缝深度进一步延伸, 清洁自转向酸起到均匀酸化,闭合酸增强缝口刻蚀效果,实现以造长缝与均匀酸化的立体改造目的。

六 储层保护技术

具体要根据泥浆、盐水、甲酸盐无固相液压井液的特点, 按相关技术要求优选入井液,以达到保护储层、测试管柱和套管的目的。测试液垫采用低密度盐水和氮气垫,压井液采用高悬浮、弱碱性泥浆,射孔液采用无固相液和冻胶隔离。

七 地面防冻堵技术

地面防冻堵技术包括以热交换器、高温蒸汽发生器为主的高效加温系统, 以高压保温同心管为主的高效保温系统,通过二级节流降压和化学注入避免地面流程系统发生冻堵。

八 流程安全紧急控制技术

首先,采用紧急关闭系统,随时可以实现一键关闭测试流程:其次,采用多组安全阀系统,在压力突然升高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瞬间泄压:第三,采用紧急报警系统,在温度和压力异常时,或者硫化氢和天然气泄漏时,即刻报警。

九 结论

近几年, 伴随着我国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试油测试特别是在深井方面的数量也只一直在持续的增加中。因此, 根据深井自身的实际特点, 选择最为合适的试油测试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阐述了如何在利用现有软硬件的基础上, 怎样更好地发展高温深井的试油测试先进工艺技术。

针对高温深井试油测试中对测试工具要求高、操作难度大, 测试设计难度大、测试工艺复杂、对安全屏障的性能要求高等特点, 在高温深井的试油测试工作中应重点把握好井下试油工具配套技术、地面测试流程设计、测试管柱技术、防硫化氢技术、增产措施技术、储层保护技术、地面防冻堵技术、流程安全紧急控制技术等,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宋吉水,张国亮,刘绍轩,等射孔对套管杭挤强度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8,12(05):117-118.

[2] 龚建萍深井试油测试工艺技术[J].内江科技,2010,11(08):245-246.

[3] 刘建强,王瑞丽.试油工艺技术在浅井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 2009,14(05):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