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测试工作方案集锦9篇

时间:2023-01-26 13:18:36

测试工作方案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1

关键词:软件测试;案例教学;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近几年专业性的软件测试机构和组织迅速发展,随之带来了专业软件测试人才的旺盛需求,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正成为新的热点。然而,软件测试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有许多软件工程教材中关于软件测试的章节只介绍软件测试的理论方法,即使有案例也只是简单说明,并没有介绍软件测试的具体方法和实现过程,这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软件测试的条条框框而不懂如何活学活用。为此,我们尝试进行改革,引入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措施。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比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以及沟通合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可操作的软件测试案例为中心,让学生能在教学中体会实际的测试过程。

首先,一个好的测试案例所包含的内容必须完整,应包含测试目的、特殊的硬件要求、特殊的软件要求、特定的配置、执行测试的描述、测试的预期结果或成功条件。

其次,根据测试的分类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 对于单元测试案例,主要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这类测试案例主要验证模块接口、模块局部数据结构、模块边界条件、模块中所有独立执行通路、模块的各条错误处理通路。掌握白盒测试/黑盒测试方法以及单元测试的用例设计;通用代码编程规范、伪码写作规范的检查;基本的代码静态检查方法与工具运用;代码覆盖率检查方法与工具运用;OO程序单元测试方法与过程;针对内存泄漏的检查;掌握测试覆盖分析方法和测试用例最小化的运用。

 对于功能测试案例,用于鉴定执行后启用的功能。这类测试案例验证软件是否提供了基本的单

元功能、是否提供集成后的功能,以及是否提供解决方案设计中指定的其他功能。

 对于Web测试案例,Web系统是当前网络环境下最多的应用系统,其主要内容设计为Web性能测试项目解析、性能测试流程、测试规划与设计、性能测试需求分析、用户事务分析、Web资源分析、网页元素细化等。

 对于集成测试案例,主要包括针对结构化软件和面向对象软件的集成测试,独立开展集成测试用例设计和用例执行。具体分为基于结构化程序的集成测试方法和基于UML图的面向对象的集成测试方法。

 对于系统测试案例,掌握常见系统测试类型的基本测试方法,独立设计系统测试用例,运用手工方式或测试工具完成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压力(负载)测试、配置测试、易用性测试。

再次,教学案例的具体应用。我们根据难以程度,将测试案例大致可分为简单的基础性实验案例和综合实验。简单的基础性实验案例主要包括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软件测试最基本的一些方法。综合性的实验案例,特别是较大型的软件项目测试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理解软件测试技术和各种具体的测试方法,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增加软件项目测试的综合经验。

通过综合性实验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大型软件测试项目的工作流程和实施细节,掌握各种软件测试方法在大型项目中的应用,体会软件测试的规律;了解软件测试项目的管理,熟悉软件测试项目中人员的管理、产品的管理、软件测试案例的管理以及缺陷的管理;能够进行比较复杂的白盒测试或自动化测试,为从事要求较高的软件测试打下很好的基础。

2项目驱动

软件测试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规范的实施也是以工程的方式开展或进行。因此,最好的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是通过项目的活动及过程来呈现问题,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析问题,以及通过工程过程解决问题,通过项目阐明技术方法与策略的运用。

项目的复杂性通过分解得到局部的单一性和简单化。项目包含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逐步实现的内容和过程。软件测试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技术学科或工程体现,贯彻项目教学法是该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最好形式。通过项目教学,可落实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系统化原则、目标性原则、整体优化原则以及规范化原则。项目教学使教学内容的构建紧密围绕课程总体目标展开,项目组成具有针对性强,目标具体明确、步骤清晰的特点。它按照组成技能教学内容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使各部分内容有所侧重,互相衔接,

软件测试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软件测试技术”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强调案例教学法,强调实践教学;课外实践,强调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包括毕业设计;企业实习,和多个企业建立关系,供学生实习软件测试。

3常用自动化测试工具使用

在理解软件测试自动化原理基础上,掌握业界常用的

Rational、WinRunner、LoadRunner、Junit、Panorama等系列测试组件的运用。在制定的测试策略中应用测试自动化工具开发、编辑、运行和调试自动测试脚本程序,建立测试过程、生成测试报告,分析测试结果,理解测试工具如何进行对测试数据进行自动评估分析,掌握测试工具如何对测试文档生成和利用。如表1。

4结束语

我们对软件测试的教改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普遍欢迎。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使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师们也普遍反映“软件测试”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钟元生. 软件测试实践教学特色的构建实践[J]. 电化教育研究,2006,162(10):62-65.

[2] 张小进,陈雄峰. 软件工程课程改革探索―软件测试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引入[J]. 高等理科教育,2006,70(6):91-94.

[3] 贺平. 软件测试课程开发[J]. 计算机教育,2006,(12):53-56.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2

关键词 UML;系统测试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8-0212-02

0 引言

系统测试在西门子是一种有明确定义的程序,用以保证功能按要求实现。然而,许多软件中,它还是一个手动的过程。测试设计者典型地导出他们的测试数据,也就是基于许多原始资料的必需的系统输入和预期的输出信息,包括文本使用规范和商业程序标准。然后创建了由一系列单独步骤组成的测试程序,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测试者依据系统手动操作执行。自动化测试执行环境在任何时候都是很有用的,因此测试者们应该将这些句文测试程序转化为执行测试程序。 我们的测试方法目的是使测试设计、生成和执行尽可能的自动化和程序化,以便编制一个更加系统、有效的系统测试程序。我们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模拟系统行为

通过模拟撤销或半自动转化现存文本使用规范为适当的UML模块,我们相信可以改进测试设计阶段的效力。通过可视化捕捉系统和其用户之间的互动流程,可以抽象、演变、传达一种更好、更完整的测试设计。它可以使设计者识别并简单证明一种比原来编写复杂的、使用文本的程序描述更多样化的测试设想。

2)产生测试程序

使用以上外在可视的系统行为模块,能够更容易地手动或自动创建出一系列的测试程序,使得测试推导更为系统有效。我们的测试方法的另一优点是引入了有关系统功能的测试充分性或测试覆盖的概念。测试者现在还可以更好的量化他们的测试效果。

3)执行测试程序

程序自身的自动测试执行有助于减轻错误倾向和繁重的回归测试工作,然而在我们的测试手段中,测试步骤可能潜在的导致创建大量执行测试文件。本测试方法最主要的优点是它可以鼓励测试执行者在初始用户界面测试捕捉设计和创建测试文件或测试片段模块程序,这些程序可以促进再次使用原始文件和简化文件维护。一旦被捕捉和参数化,这些片段模块就会在测试生成过程中组合成完整的测试文件。

1 UML中的模型系统行为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通过模拟系统的动态行为描述了UML应用案例和行为图表的应用。为了更好的传达本方法的观念,我们利用图例进行了说明。

1.1 使用案例规范

当使用案例图表可以有效地表示各种独立案例之间的相互作用时,使用案例规范和行为图表使测试设计者能够分别使用文本和可视化捕捉系统和用户之间的控制交流。

使用案例规范以表格的形式得以详细描述,并且提供用户刺激和系统测试步骤中的响应的描述文本。这些在成功设想和其他过程中都有描述,本文还提到了相关使用案例的命名问题,详细地使用案例应该贯穿测试的全过程。

当文本使用案例文件创建特别是使用文件模版时直接运行,当涉及到复杂案例和测试设想时这些文件很快就变得难以控制,这些复杂案例和设想包括多元的和嵌套的选择流程。随着复杂性的提高,测试设计者可能会在从这些文件中提取他的测试程序过程中忽略重要的测试设想。一种更简明的抽象、演变和传达的测试设想通过行为图表得以描述,因而,我们提供UML编辑工具帮助用户快速将现存文档转化为UML行为图表。

1.2 行为图表

行为图表是可以通过划分“泳道”,很好的反应用户输入和系统响应。第一对泳道显示了典型的测试设想、交互作用流程或适当的路径,其余的泳道表示了其他供选的通道。

下面描述的测试要求代表了大量的在整个过程中产生的和功能存储界面获得的首先影响测试生成过程的图表注释,还有许多可选择的和有代表性的没有出现在图表的我们也一一标出。

2 相关研究

使用UML自动生成测试案例的研究在近几年已经广泛地开展,许多文献讨论了与面向个人和辅助系统成员的自动测试程序的生成和执行相关的程序,这些程序更适用于单位和整体测试。

我们的方法中列出了更多的讨论UML应用于系统测试的文献和集中研究基于图形用户界面(GUI)测试程序生成的文献,包括西门子公司研究的早期的缺少目的性的非正式的操作指南等。

例如Beer等描述了面向GUI测试的整体设计和自动测试案例生成环境(IDATG),IDATG支持案例生成是基于:1)模型描述特定的用户任务;2)模型捕捉用户界面行为。这一工具也支持基于商业捕捉-释放工具的测试案例执行。Menon也发展了相似的环境,包括测试生成、存储、执行、Oracle创新和回归分析特征。

后两种方法和我们的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在我们的案例的目标是通过GUI使系统功能和商业标准更为有效,而不是尽可能多的测试和存储用户界面功能。因此,为了测试案例生成,我们不仅需要开发行为模型,而且需要应用强大的数据模型技术(通过使用TDE完成)。更进一步的区别是我们在测试生成中使用UML行为模型,而其他两种方法则使用自己定义的模型符号。

3 结论

我们的方法得益于使用COTS工具,如Rational Rose、测试模型和成熟的内部工具,如TDE。他们共同为我们在预期的本技术的应用效果实验研究持续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研究还确定了未来研究的主题:首先,我们要改进测试案例生成步骤地性能和文件执行的可靠性;第二,更加精确的数据存储的测定技术的应用也很重要,特别是当我们想要改进测试数据创建和数据在测试文件执行中的应用过程时;第三,适用特定的测试设想来检验系统的商业规范性,这些规则详细指定了对系统的限制,他们可以通过详细的使用概要更有效的检验其规范性。最后,我们为更进一步的编写和简化行为图表、获得更简明的系统测试模型建立更好的执行机制。

参考文献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3

本文针对软件测试课程的教育现状,结合软件测试的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从面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出发,提出了以案例式教学为主导,走教学产业化发展的软件测试改革方案。

关键词:

软件测试;应用型人才;案例式教学;教学产业化

随着我国IT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因此软件测试人员成为当前IT业界亟需的热门人才。面对软件测试人员紧迫的需求形势,应用型人才培养单位应该扩大软件测试人员的人才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

一、《软件测试》课程教育现状

我国软件测试技术发展已有十余年,但IT市场对于测试人员仍然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势态。目前国内高校对软件工程专业几乎都会开设软件测试课程,甚至有些高校已经设置有软件测试专业。2011年11月,教育部主办了“2011年高等学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论坛”,对测试人才的培养及测试领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1]。高校系统化的专业教育体系为学生奠定了扎实而科学的学科基础,并对软件测试技术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利弊相依,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软件测试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上还是会存在以下不足。

1.重理论轻实践在传统的软件测试课程设置中,大多采用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上机时完成实验操作的教学方式。实验的目的只是为了检查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实验题目大多比较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地与当前的最新技术或最热门的应用相结合,使得学生的测试知识体系过于单薄。

2.重学生个体知识积累,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在软件工程中的重要性无须多述。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工程中重要一个环节,贯穿于整个软件生命周期,测试人员与系统分析员、软件设计师、程序员、维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必不可少,良好的团队协作才能有助于项目的进行,有助于高效、正确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少引入分组协作的环节去锻炼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更不能设计出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的沟通场景,不能满足学生在项目中去加深理解、巩固提高的需求。

3.重即有知识,轻科学创新一直以来,软件测试课程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受到重视并不多,课程结束后并没有延续测试知识的后续课程。因此,学生不能在后面的学习和实践中进行总结提升。知识在母体中是要经过消化、适应、转化、演进、创新、融合、活化,而后才称为组织的“行动知识”,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产生知识发酵效果。

二、《软件测试》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

软件测试是一门应用型较强的学科,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一个合格的软件评测师除了要掌握即有的测试理论和软件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对软件测试行业的深刻理解,必须具备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包括编程技能、数据库、网络、中间件等知识的系统掌握,必须具备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软件测试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发现并排除软件中潜藏的错误,最终把一个高质量的软件交给用户,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要做好软件测试,测试人员不仅需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理解客户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完成功能测试和界面测试,而且要能理解软件系统的实现原理和各种使用场景,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能使用测试工具完成相应的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等更具挑战性的任务[2]。从这个角度看,一个优秀的测试工程师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三、《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以上可以看出,当前高校对于测试课程的不重视,以及当前的软硬件设施及教学方法都不能满足对应用型测试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为了适应软件产业发展对测试人才的迫切需要,实现软件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发展,针对软件测试课程调整培养方案,展开深入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十分迫切和必要。

1.加大师资力量,构建完善的软硬件测试平台教师素养的提高是软件测试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此前,国内对软件测试并不重视,致使国内软件测试人才短缺,大部分高校内虽然有计算机系,但多以重开发轻测试,测试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数量都远远不够。因此,不仅要重视对教师测试专业技术的培训,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也应该认真开展软件测试教学研究,构造专业的软件测试教学团队。作为一门实践性较高的课程,软件测试必须建议专门的、完备的实验教学体系和环境。目前,高校普遍缺乏软件测试的软、硬件环境,致使学生无法通过项目实践来深入理解和提高测试相关知识和技能。

2.运用案例教学,丰富软件测试项目实战案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总是对最新、最流行的项目和案例感兴趣,陈旧的案例既不能满足当前市场上对测试人才的技术需求,又不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兴趣。运用案例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丰富案例素材,保持案例的“鲜活性”与“生命力”。高校可以采用历年本科毕业设计中运用了流行的技术、难度适中、功能较为完整的应用作为软件测试课程的测试案例,不但可以保证素材的延续性,也使得学生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有所提高。

3.加强校企合作,走教学产业化发展之路[3]企业需要人才,高校为企业输送人才,校园中学习的技能最终要接收用人单位的考验。所以与软件企业合作,建立对口的学生实训基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软件测试技术的掌握与提高离不开项目实战,让学生在真正的软件工程过程中从事测试工作,不仅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软件测试在整个项目中的作用,掌握测试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小结

软件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验证软件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重视软件测试应从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出发,高校应加强面向企业需求的软件测试改革,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测试方法和技巧,让企业需求促进和推动高校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赵志升.软件测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1):136-137.

[2]朱少民.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4

关键词:智能手机;蓝牙;WiFi;指标测试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1-0049-03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自从谷歌公司推出开源的操作系统Android之后,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加入Android手机开发的阵营,Android手机的出货量呈现爆炸性增长。蓝牙、WiFi是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对于生产厂商来说,蓝牙、WiFi模块的测试成为其生产工艺流程中重要的一环。作为智能手机的必备模块,蓝牙WiFi模块能否正常使用直接影响着智能手机的质量。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对蓝牙、WiFi模块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测试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生产厂商来说,测试意味着降低返修率和成本。该文通过对蓝牙、WiFi模块的研究设计了一种自动化的测试方案,该测试方案利用上位机(PC)、测试仪表(安捷伦N4010)、测试工装、屏蔽盒可实现对基板和整机的测试。

1 测试原理简介

1.1 蓝牙模块的测试原理

蓝牙模块包括连接到主机设备的无线电(硬件)和堆栈(软件),协议是构成堆栈的一段代码。本测试方案主要是对硬件性能的测试,不对协议进行测试。

蓝牙测试采用信令测试方式。测试之前通过执行测试脚本使蓝牙模块上电,模拟其工作状态,蓝牙工作在2.4GHz。测试时,对蓝牙的发射机模式和接收机模式进行测试,在发射机模式下需要进行输出功率、调制能力、载波的初始频率误差、载波频率漂移的测试;在接收机模式下需要进行最大输入电平和灵敏度(包括单时隙灵敏度和多时隙灵敏度)测试 。测试过程中仪表和被测设备之间进行信号传递,测试结果的判断由仪表完成,测试完成后仪表返回测试结果。

1.2 WiFi模块的测试原理

WiFi模块是串口或TTL电平转WiFi通信的一种传输产品,内置无线网络协议IEEE802.11协议栈以及TCP/IP协议栈,能够实现用户串口或TTL电平数据到无线网络之间的转换。

WiFi模块的测试采用非信令测试的方式。在测试方案中需要用到PC,PC的作用是利用测试软件控制测试仪表和显示测试结果。测试时通过脚本实现WiFi驱动的加载、发射机模式的开启、关闭和参数设置、接收机模式的开启、关闭。发射机模式下需要测试的指标有:平均输出功率、中心频率误差、EVM测试、载波频谱测试、码片/符号 时钟频率容限、载波抑制中心频率泄露。接收机模式下主要测试接收灵敏度。

2 测试脚本和PC端测试软件

2.1 测试脚本

测试脚本(shell脚本),脚本中包含一系列的指令序列,当脚本执行后即依次执行测试脚本中的指令完成对测试模块的初始化及参数设置的工作。测试脚本使用shell语言编写,编写完成后将其保存为.sh 文件打包在系统中,测试时通过串口或ADB发送指令执行测试脚本。

测试脚本时在产品的研发阶段设计的,经多次测试无误后内置在Android系统中,可以再/system/ect/目录查看。

2.2 PC端测试软件

2.2.1测试软件的设计原则

为了使该测试方案具有通用性,所以该测试软件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第一,可扩展性,针对不同的产品可以添加和删除相应的测试项;第二,易操作,能够使产线工人快速上手操作,降低培训成本;第三,分区显示测试结果,并显示测试步骤;测试时基于所有的测试项综合最终的结果显示“成功”或“失败”,同时,每一项的测试结果也要显示在特定的窗口中,产线生产时可以不予关注,但当产品测试出现问题后有利于研发人员查找并解决问题。第四,稳定性,因为生产时的测试量非常大,所以对测试软件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2.2.2 测试软件的概述

该测试软件是基于VC++ 6.0 平台上MFC编写的。该软件的界面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配置文件加载菜单、设置菜单、测试项显示区、测试结果显示区、测试LOG显示区。

该软件的作用是作为一个主控端控制测试仪表和被测设备并显示测试结果。测试之前,该软件通过仪表的控制接口,可以完成初始化仪表,更改仪表的测试模式等操作。在测试的过程中,该软件通过串口或ADB发送指令给被测设备,CPU响应之后执行测试脚本,使被测模块进入的相应的测试模式,完成如加载WiFi驱动、蓝牙模块上电等操作。

软件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设置要测试的项目,该功能通过加载不同的XML格式的配置文件来实现,当不同的产品的测试项不同时,可以通过修改XML配置文件来实现针对不同产品的测试,加载XML文件后显示如图1所示。

3 测试系统的设计

3.1 设计原则

该测试系统可用于工厂生产测试和研发测试。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第一,稳定性,该系统的稳定性是保证测试顺利、高效的基础,仪表和PC间的通信介质采用GPIB线。第二,避免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工厂的环境比较复杂,而测试结果对周围环境的要求较高,所以在设计时应考虑如何避免周围环境的影响,第三,易于搭建。

3.2 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该测试系统由PC机、测试仪表、被测设备(综合测试工装和屏蔽盒三部分组成),PC和测试仪表通过GPIB线进行通信,PC机和被测设备之间通过串口线或者USB线进行通行,仪表和被测设备之间通过射频电缆进行通信。现将各个组件的详细功能介绍如下:

PC机: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XP系统,运行起主控作用的测试软件,通过GPIB口控制仪表,通过串口或者USB口控制被测设备,在测试完成后显示测试结果。

测试仪表N4010:模块各个参数的是否达标的判断者。将测试结果返回给PC机并显示在测试软件的结果显示区域,通过射频电缆接收和发送被测设备发出和需要的信号。

综合测试工装:基板端测试必备的治具,采用探针方式使基板正常开机工作并通过射频电缆将基板发出的信号传递给仪表。

屏蔽盒:整机装配完成后,要在无线状态下测试蓝牙WiFi模块的性能,用来判断整机天线安装是否正常。测试时,将整机放入屏蔽盒中通过串口线连接PC,屏蔽盒通过射频电缆与仪表相连。

3.3 测试方案的实现

3.3.1 测试流程图

主板贴片完成后,首先要进行主程序的烧写,然后再进行蓝牙、WiFi模块的指标测试。测试流程图如图2所示。

4 总结

该方案中软件配置文件的加载可以使用动态链接库实现,其优点是:可以用许多种编程语言来编写、节省内存、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应用程序的本地化、利于解决平台差异。

该方案已经用于智能手机的生产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对产品的质量控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建光.蓝牙射频指标及检测方法[J].中国无线电,2009(5).

[2] 万东,杜阳.WiFi射频接收性能的测试方法[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5).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5

关键词: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迁移;测试;应急方案

1工程概况

深圳1号线分两期工程完成,一期监控系统主要有EMCS系统(设备监控系统)、SCADA系统(电力监控系统)、FAS系统(火灾报警系统)三个系统,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立服务器、数据库及HMI。而二期工程采用ISCS系统即综合监控系统,它与一期监控系统有很大的不同,二期综合监控系统深度集成EMCS、SCADA、FAS三个系统,同时与ISDS( 综合安防系统)、PIS系统(乘客资讯系统)、PA(广播系统)、CLK(时钟系统)、AFC(自动售检票系统)、PSD(屏蔽门系统)、TSDS(列车安防系统)、AT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等十一个子系统互连。既然EMCS、FAS和SCADA 3个系统需深度集成,则必须将其原中心工程迁移到新系统中。

一期工程EMCS、SCADA采用MACS-SCADA2.0平台,二期工程则采用功能更加MACS-SCADA 2.1平台,二期工程在完全保留了一期的数据库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综合监控系统的界面、操作风格,更好的满足了用户对集成系统和互联系统的使用需求。

2 工程迁移前期的准备工作

2.1备份及准备工作

在迁移工程实施前,对一期每台计算机上的工程文件及配置文件都进行备份。保证在迁移过程出现异常时能快速的恢复到原来的运行状态。

2.2新硬件及软件的安装与配置

在控制中心搭建两台服务器(冗余配置),作为新版中心工程的报警服务器和历史服务器,安装MACS-SCADA 2.1软件,并配置相应的软件环境。同时搭建两台调度工作站,作为新版中心调度工作站,安装MACS-SCADA 2.1软件,并配置相应的软件环境。

2.3网络设备的安装与配置

在控制中心搭建2台新的核心交换机(冗余配置),作为新版中心工程的服务器和工作站的网络接入设备,并配置服务器和工作站相应的网络环境。通过跳线将一期核心交换机和新交换机连通,作为新版中心服务器获取一期IO数据源的数据通道。在新的综合监控系统网络中应先期进行双网切换性能测试,以确保双网的通讯畅通。

2.4防病毒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在控制中心安装1台网络防病毒软件服务器,在新版中心服务器和工作站中部署网络防病毒软件的客户端,保证新的网络接入设备都能够配置最新的防病毒系统。防病毒软件要求要求安装企业版的,并需测试防病软件与综合监控系统软件的兼容性。

2.5实验室验证

在中心工程迁移工作实施以前应先在实验室进行测试,包括页面组态、参数配置等工作,需要对所有的修改工程进行逐一验证,保证修改的正确性、准确性。同时在实验室环境中充分考虑现场环境的特殊性,及其对迁移工作实施的影响。

2.6迁移前进行典型站模拟测试

在实验室测试成功后找一个典型站进行迁移测试,目的是为了对OCC迁移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对下一步全线迁移详细设计做出指导。主要包括: EMCS模拟迁移、SCADA模拟迁移、FAS模拟迁移、系统功能模拟迁移等。

2.7 历史服务器内历史数据的导出及导入功能测试

从一期的历史服务器上采用数据库分离技术将一期目前的历史数据文件导出到一个移动硬盘中,然后拷贝到新中心的历史服务器上进行恢复。恢复完成后,启动新中心的历史数据库功能,并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确保恢复成功。

3 迁移的实施

3.1 一期中心工程的迁移

将一期中心工程的所有页面(如图 1所示)全部修改为二期续建的页面样式(如图2所示),将原来的图形内容放置其中,但并不改变一期图形的内容,同时保留一期所有的信息窗口、控制面板,基本保留一期的操作习惯。而报警、事件、趋势功能统一采用续建的页面和功能。特别要注意的是中心特有的全线汇总页面的迁移,由于是在其基础上添加续建的车站内容,但续建的控制设备和数据结构都有所改变,涉及的内容较多,所以这部分内容的迁移最复杂。

3.2一期车站工程及中心工程配置的修改

对于一期工程车站工程及中心工程只作部分参数性的修改,可以看作是一次升级操作。修改完成后需要对所有的工作站、服务器重启一次。

需要修改的内容有:工程ID号;文件服务器设置;历史服务器设置。

3.3迁移过程的注意事项

迁移工作需在夜间运营结束后进行,在中心依次远程登录车站的服务器、工作站,对车站工程进行修改,并重新启动车站服务器和工作站。然后修改中心一期的服务器和调度工作站工程,并重新启动中心服务器和调度工作站。待一期全线工程全部启动成功、功能恢复后,可以对升级后的一期综合监控系统观察几天,确认运行稳定后,再运行新搭建的两台中心服务器,以及调度工作站,按车站分批将一期车站接入新系统,与原一期的中心服务器和调度工作站并行运行。对迁移后的管理功能、监视功能、控制功能进行初步测试、验证,保证可以交付给运行人员进行日常的使用。

4 测试方案

4.1 新控制中心各项功能测试

在新版中心成功运行起来后,即可进入OCC迁移试运行阶段,由运营人员在日常的操作使用过程中对新中心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验证。具体测试内容主要有:

4.1.1管理功能测试

管理功能测试的目的是通过测试保证系统公共功能的全线有效性,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和日志等。涉及到的设备有一期车站IO、续建车站工作站和续建OCC服务器,在线下可以先完成模拟测试,然后经主管部门批准后,由技术人员对各车站的功能进行现场测试。现场测试的主要内容有:

1)日志功能测试

操作日志功能测试:在中心的几台操作员站上进行一番模拟操作,例如用户登录、退出,设备操作(开闸、合闸)。然后进入日志查看页面,验证刚才的操作是否有正确的日志记录;报警日志功能测试:在新中心的报警服务器上模拟触发几条报警(新的MACS-SCADA软件支持此功能),然后进入日志查看页面,验证刚才的报警信息是否有正确的日志记录。

2)报表功能测试

使用移动硬盘中将一期目前的报表组态数据复制到新中心的操作员站上,待历史服务功能成功运行后,即可以在新中心的操作员站上对报表功能进行测试,在目前历史数据时间范围内选择一个的有效的时间段来生成报表,测试生成的报表是否符合要求。

4.1.2监视功能测试

监视功能测试的目的是通过测试保证系统对设备状态和系统信息获取及显示的全线有效性,包括设备点和系统状态等。涉及到的设备有一期车站IO、续建车站工作站和续建OCC服务器,在线下可以先完成模拟测试,然后经主管部门批准后,由技术人员对各车站的功能进行现场测试。现场测试的主要内容有:

1)报警功能(含报警音响)的全面测试

选择几个能触发音响报警的报警点,在新中心的报警服务器上进行模拟触发,然后验证报警音响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2)数据刷新的实时性测试

数据刷新的实时性可以通过在操作员站上切换页面,通过对页面从进入到显示数据完毕的时间来进行测试。

4.1.3控制功能测试

控制功能测试的目的是通过测试保证系统对设备管理和控制操作的全线有效性,包括设备控制和系统联动等。涉及到的设备有一期车站IO、续建车站工作站和续建OCC服务器,在线下可以先完成模拟测试,然后经主管部门批准后,由技术人员对各车站的功能进行现场测试。现场测试的主要内容有:

1)遥控的单控方式测试

在获取地铁运营的许可后,可由地铁运营的相关操作员对现场设备进行遥控操作,以验证遥控的单控方式。

2)程控功能测试

在获取地铁运营的许可后,可由地铁运营的相关操作员进行程控操作,以验证程控功能是否能正常执行。

5中心工程迁移后的运行方案

5.1 并行试运行

OCC迁移后首先进行试运行,采取的新旧系统并行运行方式,一般试运行周期为1个月。

5.2 单独试运行

通过离线和在线单独对新的OCC系统进行管理、监视和控制功能测试和试运行后,新系统达成以下要求时,原一期的服务器及工作站可退出系统:

1)功能测试完成并通过,达到一期系统和续建合约对一期迁移的功能要求;

2)性能测试完成并通过,达到一期系统和续建合约对一期迁移的性能要求;

3)冗余测试完成并通过,达到一期系统和续建合约对一期迁移冗余要求;

4)符合系统大联调的运行要求。

5.3 正式运行

原一期的服务器及工作站退出系统后,OCC迁移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6 应急方案

在中心迁移的实施过程中,制定了应急后备方案。这样可以确保在迁移主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时,系统可以平稳过渡或回切到正常工作状态。保证了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6.1车站级应急方案

车站级应急方案的目的是为在迁移过程中,车站级系统出现问题时提出的解决方案。在对车站工程进行升级前,对车站工程做好充分的备份,包括工程数据、工程文件、配置文件等内容。一旦升级失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6.2中心级应急方案

中心级应急方案的目的是为在迁移过程中,一期OCC系统出现问题时提出的解决方案。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针对原中心工程的升级,一个是针对中心工程迁移。在对中工程进行升级前,对中心工程做好充分的备份,包括工程数据、工程文件、配置文件等内容。一旦升级失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若OCC迁移失败,或者是在试运行的运营期间出现问题,由于新旧中心是并行运行的,可以在原来的一期调度操作员工作站上继续进行控制操作。若新中心的运行引起了原中心运行的不稳定,可以立即断开新旧中心之间的网络连接,或者关闭新中心的服务器和调度工作站。

7 结束语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6

[关键词]工程案例测试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102-02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合理地选用测试装置并初步掌握静、动态测量和常用工程试验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号的分析与处理、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及特点、简单的测试系统和常见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等。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内容涉及机械、电子、物理、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多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课程在讲授过程中知识点比较分散,理论推导复杂。同时该课程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只有受到应有的实验能力的训练,获得关于测试的比较完整的概念,才能初步具有处理实际测试工作的能力。加以随着现代生产和工程科学研究的发展,新原理和新技术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使得课程的内容进一步的增加,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该门课程,是我们任课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基于该课程的特点,为适应我校涉海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笔者通过将工程案例导入到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培养模式偏离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一直沿用的研究性人才的培养模式,注重于概念、理论以及数学推导过程的学习,教学方式多采用“满堂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视野多被局限于书本内,对于工程实际运用所知甚少,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也就是说,学生从教学中掌握了“某种系统或方法可以用”的问题,而对于“如何用”,“应用效果如何”等问题则不是很清楚。尤其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等课程,表现更为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缺乏积极性,学习效果不是很好。

(二)实验实践环节弱

在学习过程中,虽然设置了一定课时的实验,但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验证具体的传感器的一些性能,加以校内实验室很难提供大型实验系统或设备,使得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创造性,很难掌握完整的测试系统的整体思路和对动态数据的实时测量方法,而这恰恰是工程实际应用中最重要的。

二、工程案例导入

所谓工程案例导入,就是将真实工程案例引入教学过程形成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将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借助各种手段搬到课堂上来,通过对测试现场的介绍,总结、梳理、扩展,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一)工程案例的选择

工程案例来源于工程实践,这对于长期工作在高校的教师来说,一般不容易获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为地方企业服务科技服务过程中、与地方企业共同研究科研课题过程中、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均能获得。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首先自己走出去,当好工程实践和学生教学的桥梁纽带。

在获得大量的工程案例素材后,就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选择案例。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关系到案例导入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笔者一般在选择工程案例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工程案例与学生所学基本理论的结合程度;工程案例是否可以进行拓展,更多地将所学理论包容进去;是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等因素。

(二)工程案例的具体导入过程

下面以船舶轴功率的动态测量为例,介绍如何将工程案例导入“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实际教学中。

首先提出问题: 船舶轴功率测量的工程意义?如何测量?测量原理?测量系统中选用那类传感器?测量效果与精度?能否满足实际工程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逐步寻求解决的办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明确了船舶轴功率测量的工程背景后,根据船舶轴功率测量原理,船舶轴系轴功率测量是通过间接测量轴系的输出扭矩和转速得到轴系的功率降,即分别测量扭矩和转速,再求得功率。测量系统组成图1所示:

图1电阻应变式轴功率遥测系统

从测量系统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工程案例基本涵盖了课程的大部分内容。传感器的选择:采用四个电阻应变片组成惠斯通电桥,将轴上产生的扭矩形变转化成应变片阻值的变化。转标传感器借助轴上固定的永久磁铁将转速转换成电脉冲信号;信号的变换与传输:电阻应变片的阻值变化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给发射机,发射机将电信号转化成无线电的形式,通过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发射出去,接受机收到该信号进行相应的转化并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送到数据采集器中。会同转速的脉冲信号共同传输到便携电脑中;虚拟仪器的应用;显示记录装置等。这样就使得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进行了有机的串联,变得立体化,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测试现场的一些图片、视频、测量实际数据的展示总结该测量系统的特点。将知识进行有效的扩展,例如:还可以采用什么类型的传感器对轴转矩和转速进行测量?信号是否可以用有线形式传输?测试系统是否能满足其它工程现场的实际工况?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好地建立起分析实际工程问题的思路和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 结语

结合我校培养涉海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实际需要,将工程案例导入到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结合工程案例,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将工程案例导入到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笔者也从工程案例的选择、导入、讲解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工程现场的知识,提高了教学能力。

当然,在工程案例的导入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不可能将全部教学内容融入几个工程案例中,可能会留下一些知识死角;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了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同时是否会弱化了基本理论和原理的把握等。这就需要我们灵活把握,积累经验,多和学生交流沟通,让他们真正地掌握好该门课程。

[参考文献]

[1]熊诗波,黄长艺.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3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7

关键词:专家系统;自动测试;程序集合

中图分类号: TP18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我国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后,许多科研院所开展了各种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活动。现在已形成5个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智能应用示范区扩大到23个,各地开发的本地化农业专家系统近200个。目前专家系统的研究正在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农业专家系统软件的质量则成为开发者与使用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农业专家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开发手段、开发方式多种多样,导致软件复杂度急剧上升;开发人员、开发部门的软件开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测试手段、测试方法严重滞后。进行手动对农业专家系统软件进行测试将极大的降低软件测试的效率,而且测试的质量也难以保证。采用自动测试成为一种必然。

为了更好地测试农业专家系统软件,进一步提高农业专家系统软件测试床的测试效率,本文研制开发了一个软件自

动测试工具,用来衡量农业专家系统软件的质量优劣。

1农业专家系统软件自动化测试

我们主要从软件设计和程序编码的角度对农业专家系统软件进行系统分析,从而确立自动测试的目标,提出相应的自动测试策略,建立农业专家系统软件自动测试的框架。

1.1关于程序集合

农业专家系统软件的开发手段与开发方式多种多样,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模拟技术等都融入了农业专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同时,VC、VB、C#和Java等一大批开发语言正逐渐成为农业专家系统软件开发的主流编程语言。在开发农业专家系统软件的过程中,农业专家系统的通用性、可移植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面向对象技术,软构件技术正逐渐成为提高软件开发效率的重要开发手段。

由于农业专家系统软件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为了缩短开发时间,提高开发效率,软件开发人员经常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程序的编码。

采用功能模块这种编程方式进行程序设计与开发,主要是因为程序编码的工作量巨大,必须由多个软件开发人员根据软件设计规范分头实施,这种将一个大的应用程序划分为几个小模块的构建方式,有利于软件开发小组内部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这些功能模块从软件编程的角度看,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直接嵌套在农业专家系统软件中;另一类具有独立性,即:经过软件的代码编写,并对它们进行软件的编译之后,以*.exe或*.dll为后缀的文件形式存在,一般被称为程序集合。

本文主要针对程序集合进行自动测试。下面主要讲述程序集合的特点,以及其在农业专家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图1简单表达了程序调用过程。在程序编码过程中,这种编程方式是大量存在的。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用户的输入数据或系统事件产生的输入数据,通过程序集合中提供的接口传入,在程序集合中进行相关的处理,并输出结果。

从农业专家系统软件编程的角度看,这种程序集合的编程方式被广泛地运用在推理机、知识库、模型库的开发过程中,而推理机、知识库、模型库是农业专家系统软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推理机、知识库、模型库运行机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农业专家系统软件一般都包含有推理机、知识库、模型库,它们包含了大量的农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并且通过软件编程技术手段,把农业相关领域的知识按照一种合理的表示方法将它们移植到计算机中。当使用者需要使用这些知识处理问题时,一般以发送信息的形式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进行运算,并得到一个对应的运算结果。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返回结果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后面继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成败,进而导致整个农业专家系统软件运行的成败。返回结果是由推理机、知识库、模型库中相应的数据和算法的逻辑运算实现的。因此,必须对推理机、知识库、模型库进行大量的测试,即:通过发送信息,观察返回结果来发现它们存在的数据和算法的逻辑运算错误。

从软件编程的角度对推理机、知识库、模型库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推理机、知识库、模型库中都包含有大量的处理实际功能的程序集合,大多数的程序集合的开发都遵循面向对象的软件编程技术规范。即:每一个程序集合都包含一个或多个类,每一个类中又包含多个方法,而且具体功能的实现又主要通过这些方法的调用运行去完成。程序集合中信息与数据的交互通过接口(在程序编码中表示为公共属性的方法函数)进行传递。

例一:

上例简单的展示了程序集合内部实际的程序编码方式。可以看出:一个具体功能的实现,主要通过方法的调用来完成,每一个方法的内部由大量的程序代码组成,通过程序代码的运行完成一个具体功能的运算操作过程。其入口是方法,方法以接口的形式与外界进行联系,这些接口由一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参数变量组成,提供给用户向其发送信息,从而进行相关的运算;出口是方法的返回值,用来向调用者返回结果。因此,在这样的层次中,程序集合所包含的类中所有的方法都是需要进行测试的对象单元,即:通过对方法的测试,查找其编程中产生的逻辑算法是否存在错误。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整个农业专家系统软件的安全性、健壮性和可用性,就必须对程序集合进行足量的测试,以保证软件的质量。

1.2程序集合自动测试

农业专家系统软件中程序集合的编程特点决定了测试这种类型软件的难度大,工作量大,需要测试的对象多,测试工作复杂繁重。而对程序集合这种软件系统进行自动测试将有助于达到其提高测试质量,增进测试效率的要求。因为:

1) 自动测试具有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2) 自动测试可以执行一些手工测试困难或者不可能做的测试;

3) 自动测试可以发挥计算机的巨大优势。

软件的自动测试就是要做到在最大限度的减少软件测试人员的负担下,提高测试的效率,提高测试的质量。

1. 3自动测试策略

对程序集合的自动化测试,概括的讲就是根据程序集合接口的特点,向其输入相应的测试数据,并自动运行,对其运行完毕后的返回值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程序集合中的问题,发现错误、缺陷,便于进行修改。

农业专家系统软件的自动化测试,其最终是要通过建立自动化的测试工具来实现。在研制、开发自动化测试工具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测试的内容,对测试框架进行细致、周密的考虑,使尽可能多的测试过程通过自动测试工具来完成,尽量减少手工测试的步骤、过程,即:实现自动化测试的最大化。

1) 自动获取被测试对象信息

通过对农业专家系统软件的分析,可以发现:农业专家系统软件中包含多个程序集合,每个程序集合中又包含有大量的需要被测试的方法,每一个被测试的方法又由一到多个变量组成数据输入接口;因此,自动测试工具如果能自动捕获这些“关键”测试信息,并以此为依据产生测试案例,将会提高软件的测试效率。这是本论文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

2) 自动生成测试案例

根据捕获的被测试对象的信息,根据软件测试人员的测试需求,自动产生完整、精确的测试案例。测试案例自动存储在测试工具的案例库中,为被测试程序经过修改后的重新测试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料。

3) 自动创建测试脚本

如果为每一个被测试对象、每一个测试案例都编程一个测试脚本,这将大大降低测试的效率,也违背了自动化测试的初衷。因此,根据被测试对象的特点,自动生成测试脚本,而无需软件开发人员手工编程,将会提高软件的测试效率。这是本论文所要解决的另一个关键技术问题。

自动创建的测试脚本应包括以下主要功能:自动连接被测程序集合、根据已经捕获的被测试对象信息自动产生驱动程序编码、自动启动被测试程序集合、在测试过程中,跟踪、监视被测试程序的运行,收集产生的错误信息和实际的返回值。

4) 自动测试策略流程

实现自动测试策略的流程如下:

• 自动获取被测程序集合中的信息;

• 自动产生测试案例;

• 自动生成测试脚本;

• 以测试脚本驱动被测程序集合,进行测试,并进行结果的自动比较与分析。

(1) 被测程序集合提交给自动测试工具之后,自动测试工具具有自动获取被测对象的功能,即:自动测试工具可以自动搜索被测程序集合中所有的方法,并把搜索到的方法的方法名,方法中包含的变量名,变量类型清晰的显示出来,便于下一步的操作和运行;

(2) 测试人员选择一个方法作为被测试对象之后,自动测试工具可针对所选择的对象特点,自动产生测试人员所需要的测试案例;

(3) 之后,自动测试工具根据产生的测试案例,自动创建测试脚本并自动执行测试脚本,对被测对象进行自动化测试;

(4) 在自动测试过程中,测试脚本一方面把测试数据传入被测方法中(通过接口调用的方式);另一方面,测试脚本时刻监视被测程序集合的运行,并把测试结果输出,显示测试结果,便于查找缺陷;

(5) 自动测试工具可自动存储使用过的测试案例、测试脚本;当进行回归测试时,可直接使用这些以前已经使用、生成的部件,从而提高了测试的效率。

由于需求、规格和代码的不断改变,增加、删除或修改代码都需要测试,代码的改变和进化通常是持续的,有时开发者并不了解发生的所有改变,因此,只有进行测试才能确认代码的改变是否有效,新的或者修改的功能只有通过测试验征后,才能集成到系统中,从而确保这些改变不会导致系统崩溃。例如:对公有类接口和组件接口进行测试,以确保修改后的编码不影响接口协议。

当被测成员不太多时,进行手工测试,手工编码测试脚本还比较容易,但对于有许多类和成员组成的程序集合,手工编码所有的测试脚本将会耗费大量时间,而且,为了精确编码测试脚本,需要研究被测程序集合的每个方法。

测试工具的测试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而是连续执行,并能把揭示的缺陷及时通知测试人员。这对于自动测试过程是非常有用的,而且使回归测试也更易于管理。一方面,测试工具基于存储数据完成单元验证测试;另一方面,基于预定方案,可以重新运行产生的测试脚本,实现回归测试,从而判断修改后的应用程序能否满足需求。

2系统运行实例

2.1新的测试

“新的测试”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 自动获取被测试对象信息(包括:被测试的程序文件名、类名、方法名、变量名);

(2) 确定每一个变量的取值范围;

(3) 确定需要生成的测试案例的数值;

(4) 确定测试期望值的范围。

2.2测试案例显示

本界面显示“即将”生成的测试案例所包含的内容。软件测试人员可以修改、添加、删除测试数据,从而使测试案例满足测试的需要(如图4所示)。

2.3结果显示

自动测试完毕后,自动测试工具把测试的结果显示出来,便于测试人员进行分析、处理。

3结语

针对农业专家系统软件的特点,提出针对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的程序集合进行测试的测试方法与解决对策;并以自动获取测试对象信息、自动生成测试脚本为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在C#.Net开发环境下实现了软件自动测试工具的开发。

通过大量的实际程序测试的实践证明,按照本文提出的软件测试方法使得对农业专家系统软件的软件测试工作由盲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8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吉林省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吉林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指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工作管理包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落实、技术培训、土壤样品采集、分析化验、制定配方、配套试验、资料整理、组织管理、经费来源与使用等。第三条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工作管理必须按本办法和《吉林省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执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结合各地实际,制定适合当地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方案。第二章任务落实第四条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安排在商品粮基地县,以中西部粮食主产区和增产潜力大的地区为主。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内每三年轮回一次。第五条测土配方施肥实行全省统一管理办法。“十五”期间每年测试土壤样品10万个,指导施肥面积1000万亩。第“十一五”计划力争每年测试土壤样品20万个,指导施肥面积2000万亩。第三章分析化验第六条各县(市、区)土壤样品的化验任务由本县(市、区)农技推广部门独自完成。部分县(市、区)暂时承担土壤样品化验有困难的在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同意的前提下,指定在同等水平的土壤肥料测试中心或化验室完成分析化验任务。在分析过程中加入标准样进行质量控制。第七条土壤样品必须在当地农技推广部门保存一定的时间,便于对以后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第四章管理第八条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吉林省财政厅成立由主管农业生产的副主任(厅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组织、督促、落实以及工作经费的协调、审计工作。下设测土配方施肥办公室在省土壤肥料管理总站,负责日常工作管理、技术指导、检查验收工作。(市(州)、县(市、区)二级农委(农业局)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行政区域内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同级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单位负责技术指导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并逐年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第九条成立以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为核心,以各市(州)土壤肥料工作站(农技推广中心)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全省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指导工作,县级土壤肥料技术推广部门负责土壤样品分析化验、配方指导等工作。第十条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土壤肥料技术推广部门要将任务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到位,按计划组织落实,按进度安排任务,按成效进行考核。第十一条每年秋季农作物收获后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干燥、分析化验等工作,次年春播前完成施肥卡的发放任务,5月底前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工作,7月中旬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进行中期检查,9月末组织测产、验收,11月末进行全年工作总结。第十二条编制测土配方施肥专用软件,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行计算机程序化管理,建立计算机专家咨询系统。每年将土壤样品测试结果输入计算机,打印出配方施肥指导卡。第十三条严格执行统一试验方案,试验由专职技术员按照农时定点亲自完成试验任务,认真做好田间记载和试验记录,做到工作态度求真务实、试验结果真实准确。第十四条每个县(市、区)建立一个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示范区要求成片面积较大,示范区内加大土壤样品测试密度,同时有对照区、测土配方施肥配套试验等有关内容,并在示范区内树立标牌。第十五条各县(市、区)要对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农户建立技术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技术方案、工作方案、试验方案、测土配方施肥基本情况表等资料。县(市、区)级有1:10万测土配方施肥任务图,乡镇有测土配方施肥分解落实表,村级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名册,农户要有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卡。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将取消项目资格:(一)不具备独立开展土壤化验能力的地区,包括缺少必备的测试设备或却缺少从事分析化验任务的工作人员;(二)缺少指导测土配方施肥的专业技术人员;(三)工作中出现重大人为失误;(四)工作指导不力,不严格执行《方案》和《试验方案》;(五)存在挪用资金、非专款专用等严重问题。第五章人员与培训第十七条土壤样品分析化验、配方方法、参数确定的主要负责人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从事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五年以上、工作认真、科学严谨,熟悉农业生产以及具备计算机应用的能力。第十八条为提高从事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人员的素质,保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质量。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将适时组织有关学者与专家对各级从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第六章经费第十九条测土配方施肥所需经费,主要用于土壤样品采集、分析化验、配套试验、资料汇总等。第二十条省财政厅在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制订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方案的基础上,按预算级次,将测土配方施肥专项经费逐级拨给市(州)、县(市、区)财政部门,再由财政部门拨给承担测土任务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或土壤肥料管理站。第二十一条各级农业主管单位要协调有关计划、财政等部门,以专项事业经费等形式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此项工作正常开展。第二十二条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为专项经费,必须用于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从中截留或挪用。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每年将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区进行审查,对违规违纪县(市、区)将取消其次年该项经费的预算和拨款。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9

关键词:软件测试;高职;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6-6433-02

Curriculum Design of Software Testing Professional of Vocational Colleges

YU Hai-hong

(Nanjing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8, China)

Abstract: Software testing is the key to 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which is throughout the software life cycle. At present, software testing professionals are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whether quantity and quality. Based on this status,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software testing professional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o bring up rapid induction talent of the software testing for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 software testing; vocational; curriculum design

1 课程设计背景

软件应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小到生活中的家电、电子消费品,大到国防、航天、医疗领域的精密仪器,软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随着软件功能的增强和应用的扩展,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软件的质量和生产率难以适应发展需求,已经成为软件企业规范管理和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绊脚石。

1.1 软件测试的重要性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软件工程规范了软件开发的过程,是生产最终能满足需求且达到工程目标的软件产品的保障。软件工程中提出了软件生命周期的概念,将软件开发分阶段有序进行,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得以保证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软件质量正确的内涵包括三方面,完整的需求、正确的代码和最少的缺陷。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这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是软件质量的安全副驾驶。通过必要测试,软件缺陷数可至少降低75%,而软件的投资回报率能达到350%。软件测试工作对软件项目的重要性,从今天诸如微软这样的软件巨擎的人员架构上就可见一斑。如今,在微软内部,软件测试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的比率一般为1.5~2.5左右,即一个开发人员背后,有至少两位测试人员在工作,以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1.2 软件测试现状

目前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机构认识到测试的重要性,并且成立了专门的测试机构,如QA小组,并且配有专门的测试人员。软件测试的过程也由最初的后期调试上升到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测试的重要性和规范性也不断提高。

软件测试的方式也开始由手工向自动化测试方向转变,自动化测试工具在测试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诞生了很多自动化测试工具,诸如:QTP,Winrunner,Loadrunner等等。软件测试的蓬勃发展在促进质量提升的同时,也将软件产业带进发展的新时代。

1.3 软件测试人才供给不足

据前程无忧招聘网统计,目前,国内120万软件从业人员中,真正能担当软件测试职位的不超过5万人,软件测试人才缺口已超过20万并向30万大关急速挺进。在中华英才网近期的2010十大热门职业中,软件测试工程师也位居三甲之列。

2 课程设计目标和原则

高职教育的内涵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再培养成本低,能够快速切入工作领域的蓝领人才。也就是说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应用能力的实用性人才。

软件测试工程师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高级测试工程师。高级测试工程师不但需要掌握测试与开发技术,而且要对所测试软件对口的行业非常了解,能够对测试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2)中级测试工程师。中级测试工程师要能编写测试方案、测试文档,与项目组一起制定测试阶段的工作计划、能够在项目中合理利用测试工具来完成测试任务。3)初级测试工程师。初级测试工程师的工作通常是按照测试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测试,检查产品是否有缺陷。

根据高职学生的能力特点,应该把高职学生定位在初级和准中级测试工程师,具有一定的设计方案的编写能力,能利用测试工具完成一定的测试任务,并能够执行功能测试。整个课程的重点是软件测试岗位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软件测试基本概念的建立;软件缺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测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用例设计;典型测试工具的应用;对于典型系统的测试方法。

3 课程设计

基于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工作性质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在高职院校开展软件测试方向课程,应分为三步走:第一,掌握一门软件开发语言和一种数据库应用技术,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概念。开发语言的逻辑都是相通的,关键是通过对某一门语言的学习来建立软件开发和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概念。第二,了解软件开发的过程,软件测试贯穿于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只有对软件开发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软件测试的工作开展起来才会更完整,更有效,更加节省成本。第三,掌握一种自动化测试工具,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庞大,测试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越来越规范,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职高专类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动手能力,特别是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方向学生的培养,单单靠课堂上有限的理论课程是很难建立对系统开发和测试的直观认识的,所以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实训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必须有所保障。基于以上分析的这些特点,设计如下培养方案,以下设计每个环节都分几个方向,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

3.1 认识测试环境

学生首先应该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对当前比较流行的操作系统和简单的网络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测试环境这一环节的内容属于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如表1。

3.2 培养编程思想和数据库应用能力

无论从事软件开发还是软件测试,都必须掌握一门开发语言和数据库应用技术,来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和对信息系统这一概念的理解。编程语言基础众多,结合学院软件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本文仅提出了.Net方向和Java作为参考。如表2。

3.3 软件测试的巩固

要成为合格的软件测试工程师,首先要对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有所认识,因为软件测试贯穿于整个软件生命周期过程中。无论做软件开发还是做软件测试,在当前都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所以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在软件行业显得非常重要。如表3。

3.4 通过实训项目提高测试能力

了解软件测试的管理组织模式与实施过程。能运用所学的软件测试技术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报告发现的缺陷,并给出测试结果和质量分析报告。这个模块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实际的信息系统之上进行,通过实际项目掌握实际工作中开发和测试的流程,使用相关工具,提高测试能力和积累软件工程师经验。如表4。

4 小结

软件测试工程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耐力和毅力,所设计的课程内容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也要尊重当前的市场需求,所以本文只是宏观上的设计,鉴于教学实践的积累,软件测试专业的课程设计会被不断的充盈和完善,反过来,这种宏观上的课程设计为具体的授课提供依据和指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