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集锦9篇

时间:2022-12-09 10:54:34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范文1

我院从2004年即开设了软件测试方向,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本文对我院的软件测试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能抛砖引玉,与同行交流。

1两年制软件测试方向课程体系的特点

两年制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的特点主要有:

(1) 学制短,只有两年;

(2) 目标是培养实用型软件测试技术人才;

(3) 要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

上述特点决定了软件测试人才的课程体系的特点:

(1) 方向即专业由于学制短(两年),除了第四学期的毕业实训,实际上真正上课时间只有三个学期。所以软件职业技术人才不能像本科生培养一样,到大三才分方向,而必须从入校就开始分,所以软件测试方向实际上是按软件测试专业来培养。

(2) 开发与测试兼备一个合格的软件测试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和软件开发人才的基本素养。所以软件测试方向的课程除了测试课程外,还要掌握软件技术的基本课程,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以及至少一门主流程序设计语言等。

(3) 课程紧凑、课时多由于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讲,软件测试方向的学生要学习更多的课程,所以课时就多,课程安排紧凑。

(4) 实用性和实时性作为实用型软件测试人才,学生必须掌握当前主流的测试工具、实用测试技术和方法等。所以课程体系必须要具备实用性和实时性。

2课程的设置

在设置课程时,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经过2004级和2005级两届学生的培养实践,针对培养效果,进行了一些分析和课程改革。目前2006级的课程设置是在掌握基本的软件技术基础知识和一门主流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上,开设了“软件测试技术”、“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测试管理”等软件测试专业课程。

主要专业课程设置见表1。

从功能上讲,课程的设置可以分成5个部分,对应学生不同层次能力的培养。

第一部分程序设计能力、工程化开发思想的培养。该部分的课程主要包括VB、Java、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工程等,主要是软件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使之具备软件技术人才的基本素养,同时软件工程等培养学生工程化和规范化的软件开发思想。采用Java作为主要编程语言,将另一主流语言C#作为选修课,体现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在编程的课时和基础训练上和软件技术专业编码方向的学生一样,设置的原则:首先是一个软件测试人员必须具有基本的编程能力和经验,才能更好地搞好软件测试工作。第二是根据当前软件企业的人才需求考虑学生的就业,因为河南省绝大多数软件企业规模都较小,设置专职的软件测试岗位的较少,程序员通常又是测试员,所以使学生既能编程又能测试,拓宽就业渠道。

第二部分软件测试基础知识。主要是“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侧重于测试理论和技术的掌握、搭建测试环境、测试工程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编程的同时,掌握对应的测试技术概念和基本知识。为进一步的实际项目测试打下基础。该部分对应有2周的一级集中实践课题,进行基本的测试训练。

第三部分主流测试技术和工具的掌握和使用、实际测试能力的强化和提高。对应的课程是“性能测试与功能测试”,该课程主要是结合实际的软件项目,介绍主流的测试技术和测试工具的使用,但并不只是性能测试与功能测试。该部分对应有3周的二级集中实践课题,分组进行实际的测试训练。

第四部分测试项目管理能力培养。主要课程为“软件测试管理”,培养学生工程化的测试思想,学习主流测试管理方法和工具的应用。该部分对应有3周的三级集中实践课题,训练项目的测试过程管理和测试管理工具的使用。

第五部分综合测试能力培养,即毕业实训。该实训为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到软件企业或实训基地参加实际的软件项目开发和测试,进行实境实习,综合地运用所学的测试和编程技术。

3实践环节

培养过程的实施可以归结为“夯实基础,强化训练”,夯实基础即培养基本的编程能力和掌握基本的测试技术。强化训练即强调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实际的软件项目进行测试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主流的测试技术和测试工具的使用。

为了加强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正常教学的实践外,我们还在第1~3学期分别设置了一级、二级、三级集中实践课题,并要求软件测试方向的学生要与软件编码方向的学生组合协作进行,专门负责相应的软件测试工作。使学生感受到测试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其协作能力。一级和二级实践课题主要为验证型,三级实践课题则为设计型。

第4学期为毕业实训,采用实地场景教学,对实际的应用项目进行测试,角色模拟,项目驱动。该阶段从测试需求分析开始,一直到测试总结报告的撰写,贯穿一个完整项目的开发和测试整个过程。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和综合利用的强化。

各实践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体系。

集中实践环节安排见表2。

4测试工具的选择

由于软件测试工具较多,而两年制课时太紧张,所以只能学习常用测试工具的使用。我们选用的主要自动化测试工具见表3。

通过测试工具的使用,可以加深对测试原理和理论的理解,掌握主流的测试技术和方法。

5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软件测试人才作为刚兴起的职业技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相信这些问题也是其他院校在培养软件测试人才时遇到的共性问题,我们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不断改进。

(1) 对口就业较难

主要原因是我国“重开发,轻测试”的现象过于严重,很多软件公司没有专门的测试部门,测试工程师太少,开发人员兼作测试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但并不是说我们的培养方向不对,这正说明软件测试工程师职业还没形成规模,正在兴起时期。据2006年12月国家信产部“2006中国软件质量年会”公布,软件测试人才为2006年最紧缺的人才之一,在上海、北京等地,软件测试工程师已成为“地位高,待遇高”的“双高”人才。企业规范化需要规模和过程,软件质量问题将成为软件企业能否继续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产品测试的重要性,所以软件测试工程师属于朝阳职业。

当然我们也采取了有效措施,如在前期强化基本的编程训练,使学生既能搞开发,也能搞测试,提高就业的灵活性。

(2) 教材少

软件测试作为一个新的专业(方向),目前还没有成体系的软件测试系列教材,所以在选教材时只能选与教学大纲内容相近的教材或技术书,或自己编写讲义。但给讲师授课带来许多困难。当然要很好地解决该问题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众多同行的共同努力。

(3) 测试项目实例缺乏

由于测试项目都属于公司内部资料,一般很难获得,不像通用应用程序模块一样在网上可随意找到。对此我们组织设计了一些测试案例,同时从合作的软件公司获取了一些实际项目案例,使学生能在实境中实践。毕业实训时大部分学生则直接到软件公司进行实地实习。

(4) 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开始时师资力量较薄弱,我们采取的措施有:挑选有实际项目开发经验的老师来授课、从IT公司引进专业测试工程师、将有一定测试工作经验的老师送出去加强培训等。另外还不定期聘请IT公司的测试专家来做专业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软件测试过程;测试文档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软件测试人才严重匮乏,人才缺口达到30万,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软件测试人才教育相对滞后。但实际上,很多学习了软件测试课程的学生却找不到工作,业内专家称之为人才的“结构性过剩”[1],因此,滞后的原因不仅仅是教育机构开设软件测试课程时间的滞后,主要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与实际需要的差距产生的滞后。随着外包开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在代码和文档方面的规范性、技能和工具的熟练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些要求正是软件测试人才教育的薄弱环节。如何顺应市场需求,培养出企业所需的软件测试人员,成为《软件测试》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软件测试》课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软件测试人员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各大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及IT培训机构纷纷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各种软件测试的教材也相继出版发行,但教材中技术实现的内容较多,对常用的软件测试文档书写介绍很少,对自动化测试工具基本也是简略介绍其功能。在实验教材方面,目前还没有配套的软件测试实验教材问世,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是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大量的项目开发经验和完整的系统案例作为支撑,就难于用恰当的实例来解释相关理论,更难设计出实用有效的实验内容,导致在校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

二、《软件测试》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商业、法律、医学领域培训中,随着案例教学法的推广、成熟,案例教学法受到其他专业领域的重视。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事件情景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与知识为导向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为最终教学目的。

“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软件测试思想和基本理论,熟悉多种软件的测试方法、相关技术和系统的软件测试过程,学会编写测试规格说明书,测试报告,并学会使用几种流行的自动化测试工具,从工程化角度提高和培养学生从事大型软件的测试技术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用系统的工程化的案例作为理论课教学载体和实验课教学的实施对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基本理论,并通过实验掌握测试的技能和技巧。

三、案例教学法在《软件测试》课程中的实施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实际工作中企业对“新人”的培养模式及实际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若干系统案例对学生进行测试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以“经验者”的身份进入人才市场参与竞争。

(一)根据学生特点规划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缺乏整体项目开发经验,我们主要针对初、中级测试工程师设计教学内容。而针对高级测试工程师和测试管理者担当的工作,比如测试计划的制作、各种设计的验证、测试评估和总结,需要经历初中级测试工程师的实战,积累大量经验才能承担。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只在理论教学中简单讲述,不在实验教学中安排实验内容。

(二)根据教学阶段选择案例素材

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方式选择如下三个案例进行教学:

(1)选择经典案例设计的“被测软件系统”作为软件测试基本技术的案例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

(2)选择以C/S模式实现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作为软件测试过程、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文档书写相关内容的案例。

(3)选择以B/S模式实现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作为面向对象测试、网站测试的案例。

在理论课教学中主要以“被测软件系统”、“小区物业管理系统”作为案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网站测试和面向对象测试相关的内容以“图书馆管理系统”作为案例进行讲解。这样,进行完理论教学,学生对案例系统的功能基本了解。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提供给学生在测试中需要的代码、开发规范、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书、概要设计书、详细设计书,具备了以上资料,便可模拟实际工作模式,将理论教学中讲述的测试技术和测试文档的书写方法运用到案例的测试实验中。

(三)模拟实际项目完善案例系统

现有的软件测试教材,通常会在最后章节给出一个案例,对该案例利用教材上介绍的各种测试方法针对性地进行测试用例设计。但是,教材对案例的描述基本只限于项目背景介绍、子系统介绍、子系统性能及可用性要求方面的内容,基本没有提供可运行案例系统的代码,同时也缺乏必要的供测试使用的文档。大量的案例参考书中,有可运行的系统代码却没有测试必须的较完备的文档。实际工作中,软件测试过程与软件设计周期有相互对应的关系,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分别对应软件设计中的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系统设计和需求分析。因此,要完成一个系统的较完整的测试过程,不仅要提供被测系统的完整代码及数据,还必须提供全套的设计文档。

针对以上三个案例系统,我们首先补充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书、部分模块(单元)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书,力争陆续完成整个系统的完整设计资料,以供学生测试使用。

(四)针对测试技能训练设计缺陷案例

为了检验学生的测试技能,在不同的实验中,人为地在案例中设计针对性的缺陷,锻炼学生检测故障的能力、故障描述能力以及跟踪定位缺陷的能力。在测试技术实验中我们人为制造各种缺陷,让学生通过白盒及黑盒测试技术去发现缺陷,并学会根据不同的软件设计选择最佳的测试技术进行有效、高效的测试。在软件测试过程实验中,人为拆散系统,让学生自行设计桩模块及驱动模块,搭建单元测试环境;提供给学生零散的单元模块及概要设计书,让学生利用集成测试策略实施集成测试。

(五)选择适当测试工具进行案例测试

教材上简略介绍了十几种测试工具的功能,但实际使用方法缺乏资料。在教学中,我们选择代表性的CodeReview、Nunit、QTP三种工具进行代码检查、面向对象测试、录制测试过程及编写测试脚本,帮助学生掌握常用工具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测试工具的实现原理,启发学生从不同的侧重点去思考测试自动化工具的设计及实现方法。

四、后续教学改革构想

(一)教学进度的调整

计算机课程的实验教学,通常和理论课同步或迟后几周进行。对于“软件测试”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如果与理论课同步进行,前期的实验内容安排就缺乏理论支持,如果比理论课迟后几次,即在讲述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后开始实验教学,就可以将各种测试方法融入实验中进行。但由于软件测试过程及技术、测试文档书写相关内容还未讲述,实验内容的安排显得孤立,没有整体感。为了让学生体验软件测试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实施过程,将理论课讲述的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完整的案例中进行实验,就需要系统地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再结合实际案例系统地进行实验。

以后的教学中,拟打破传统的周4学时,即理论2+实验2的排课模式,将一个学期分为理论上半学期,实验下半学期,上半学期周4学时用于结合案例进行理论教学,下半学期周4学时针对理论课讲述的案例进行实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进行系统的软件测试实验。

(二)相关课程连贯教学

软件测试课程是伴随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而诞生的,在此之前,软件测试隶属于软件工程课程进行教学。由于软件测试伴随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软件测试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必须贯穿于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拟采用课程连贯教学法,通过编程语言课程、软件工程、编程实训课程、软件测试课程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同案例、跨学期的方法进行连贯教学,即在某一编程语言教学中引入案例,进行案例片段程序的讲解,在软件工程课程中进行系统设计,在实训课程中实现案例,在软件测试课程中进行测试的一系列训练。这样,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关联起来,了解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软件项目开发的流程,让学生通过两至三学期的时间去消化几门课程的同时,体会一个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五、结束语

各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都相继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计算机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也给软件的测试带来了挑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行业发展的前沿,提出软件测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同时,教师应尽可能参与实际项目开发,为理论及实验教学积累实用真实的案例资源。

参考文献

[1]刘德宝.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教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北京阿博泰克北大青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行业规则和行业经验手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软件测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15-02

软件企业已经逐步从“手工作坊”式的运作模式发展为工程化开发,企业的规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4年9月底,累计信息产业部认定软件企业达到9968家,登记的软件产品达到20192个。目前,通过CMM2级以上的企业超过了100家。其中,通过3级的有50多家,通过4到5级的有9家[1]。基于面向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方向的转变,软件企业需要大量软件工作者从事基础工作。软件生产如同传统产业的流水线作业,需要大量软件测试人员按照规范测试整个工程。一名合格的软件测试工程师,不仅仅要有扎实的测试基础,更需要具备进行自动化测试的能力。针对这些第一线从事软件测试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

在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这些高校的专业培养计划与方案中,基本都设置了《软件测试》课程[2]。通过《软件测试》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软件测试领域的基本职业活动,掌握软件测试的技能以及相应知识,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对高职学生而言,这样的课程设置无疑明确定向未来的职业角色。然而目前,在软件测试教学开展中仍然面临大量实际问题需要相关教师来关注和解决。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际,就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研究与探讨,提出了教改思路,并给出了一些实际的改革方案,以期提高软件测试的教学水平。

1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高职《软件测试》课程培养侧重,主要在于尽快让学生接触软件测试的基本职业活动,缩短了学生进入职业角色的适应期。然而,事与愿违,目前大学软件测试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1.1教材

目前市面上涉及软件测试方面的教材质量良莠不齐,种类繁多。大部分教材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偏重理论,测试工具方面实验指导内容普遍偏少,可操作性差。测试实例设计存在不规范性,测试项目多为简易应用程序,距离实际项目差距很大。

1.2重开发轻测试

软件测试课程多为计算机专业必修课,但是学生普遍存在重开发轻测试的偏见。很多学生认为软件测试就是简单的找茬,一项纯粹辅助软件开发的工作,技术要求低,内容简单重复,效率低。

1.3重理论轻实践

软件测试课程需要将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实践性较强。然而,教学过程中知识结构往往不够合理,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指导。高校计算机教师通常侧重基础理论知识,忽视测试自动化和测试管理等相关高级层面知识,很少为学生提供较完整的测试项目实操方面的知识。

另外,课程最后的考核方式往往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核内容侧重零散的基础理论知识点,而无法体现综合的测试实操能力。这样无疑导致学生对软件测试课程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看法。

1.4测试案例单一,重功能测试轻其他种类测试

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测试系统简易单一,不是图书馆管理系统,就是学生作业难度的电子商务网站。学校往往缺乏时下的测试项目实例。测试项目大多属于公司内部资料,获取不易,不像通用应用程序一样可以随意搜索。

通常的软件系统测试不仅仅需要功能方面的测试,而且还需要很多其他种类的测试工作,比如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这类测试难度往往高于功能测试。然而,教学过程中的软件测试实验,往往集中在QTP等软件测试工具的简单录制层面,缺少系统的性能等其他种类测试的实操和分析能力,导致学生产生“软件测试等于功能测试”的错误认识。

1.5自动化程度低

一名合格的软件测试工程师,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软件测试技能,而且必须熟悉主流的自动化软件测试工具。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自动化测试工具往往作为锦上添花的教学内容,只教授简单的使用知识。学生对各类测试自动化工具明显掌握不够,测试脚本编写能力不足,测试自动化程度低,进而测试效率也必然很低。这样不具有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必然不具有职业竞争力。

由以上分析可见,我们必须对测试课程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软件测试课程更加符合满足现实职业需求的发展需求,促进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快速发展。

2 教学改革方案

多年来高职学生的软件测试课程现状不容乐观,各式各样的教学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针对我院学生的软件技术水平及现有教学存在的弊端,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思考,就教学改革提出以下措施。

2.1 开课阶段选择

就原则而言,C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编程课程是软件测试课程的先修课程。高职院校通常选择在第二学年开设该课程,这是因为学生已经经历过了相关程序设计课程,编程能力和专业理解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建议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前对学生进行软件测试理念的灌输。例如在相关程序设计课程中,要求学生对教材程序示例和习题进行测试,并且对测试用例进行点评。同时即可挑选一些综合素质程度较好的学生提前学习。面向这些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厚,重点介绍软件测试入门知识,可以适当降低软件测试理论难度,引导进行自动化测试。

2.2教材选择

就高职学生而言,他们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很多同学对软件测试课程存在偏见。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选择使相对直观且简单、理论性略弱,操作性较强的教材,以便教学难度适中,提高教学的质量。另外,教材不要单纯是枯燥的理论阐述,最好搭配丰富的图表和多样的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建议不要恪守教材,应该尽量量体裁衣。根据专业培养方向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材内容和授课方式。例如就软件方向学生而言,补充实用性的技术,例如强调一些针对某种具体语言的专业测试工具。

2.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软件测试

如前面所述,学生对软件测试职业存在很多偏见,需要教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例如针对很多学生反映“软件测试不如软件开发”的问题。教师应将软件测试和软件开发职业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从事软件开发职位的人员往往需要某种具体编程技术,而且不轻易改变。发展趋势是要求人员技术逐步深而精。于此对照,软件测试职位则要求人员技术广而泛。测试人员往往需要完成产品线上多个子产品的测试工作,测试范围涉及文档、代码、平台环境等多个对象。后期,功能测试工作一般要求自动化,而且需要开展性能、安全等多种测试项目,工作挑战性和难度并不逊色于软件开发。

另外,教师可以授课过程中,适度介绍就业前景,引导学生多关注软件测试行业的发展动态,建议学生访问例如CSDN、51Testing技术论坛,使学生了解与国际前沿同步的知识。总之,让学生摒除偏见,明晰软件测试行业的职业要求和个人发展空间,进而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职业认知程度。

2.4适度选择理论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进程

在软件测试课程授课过程中,我们探索应用型课程结构,使软件测试实现“理实一体化”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加以调整,适度选择理论教学内容,以软件测试基本理论为基础;与此同时,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进程,重视培养学生实操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分为理论讲授、上机实验、实训三个部分。全课平时课时64学时,每周4课时,前两个课时授课,后两个课时上机,理论授课与上机实验穿插同步进行,两者相辅相成;学期期末设置为时一周的实训,以期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效果。

首先,课堂教学打好理论基础,主要介绍软件测试基本概念、各种测试技术和方法、测试用例的设计、软件测试项目的组织和管理等相关知识。讲授过程中,向学生案例教学,组织学生讨论测试方案;其他类型的测试,与功能测试并重。根据时下软件测试发展趋势,选择主流工具进行讲解,掌握软件的使用,简要介绍其他工具。整个软件测试课程分为10个学习单元,授课安排详见表1。

通过上机实践,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首先,安排一些基础实验,仅限简单操作性范围,设计与教学相配套的上机实验内容,包括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等。这样帮助学生掌握测试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解。之后,遵循尽量接近行业使用的原则,适度选择主流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实验。另外,安排性能测试工具上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测试结果,提高其解决性能问题高含金量技能。相关自动化测试工具和重点知识点的使用详见表2:

2.QTP检查点

3.QTP数据驱动\&2\&性能测试工具\&1.LoadRunner的使用

2.负载数据分析\&3\&C#程序单元测试\&1.VS2010环境下单元测试\&4\&Java程序单元测试\&1.Junit的使用\&5\&C程序单元测试\&1.Cunit的使用\&6\&Selenium的使用\&1.Selenium测试脚本的录制回放

2.Selenium+Junit的使用\&]

实习在学期末集中进行,为时一整周,培训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将学生编为几个小组,按行业实际将他们分配角色,选择一个实际的软件测试项目来开展测试工作。该过程中,强调学生的测试专业技能,让学生掌握各种测试方法的实施,熟悉测试项目的工作流程。另外,现在我国软件测试业务已经扩展到各个行业的软件系统,学生在校期间只能接触通用软件系统。未来能够通过校企合作,扩展测试对象,希望能够引进结合地方经济、具有行业特色的软件系统,让学生实操测试技术。

2.5作业和考核方式

软件测试课程实践性较强,为了更加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建议采用更加灵活的作业,比如在课后设置思考题。课程考试方式可以改革为报告形式,要求学生对某项流行软件产品提供测评报告。

2.6 积极开发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为了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我校积极开发与软件测试相关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近些年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就业情势不容乐观,计算机相关校企合作工作难度不小。但是出于深化软件测试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率和测试行业相关率,在院系领导的努力下,与酷派、丝路等软件公司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学生通过进入工学交替的实习实训岗位,参与到企业项目测试实践过程中,切实提升学生实操能力,逐步成为技能型人才。

3 结束语

软件测试行业的发展,给软件测试课程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针对软件测试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教改思路并给出了一些实际的改革方案,力求切实提高学生软件测试实操能力,以期提高软件测试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20年中国软件大盘点万家企业60万从业人员[EB/OL]. .

[2] 杨鹏. 高职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 杨鹏,贺平. 高职软件测试专业的构件与探索[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

[4] 王利娥,朱新华,李智. 项目驱动下的《软件测试》课程立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范文4

每所高校的在读生大多都在两万人以上,这个庞大的数字要求学校管理不部门必须对高校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给予专门的管理,而且高校体质测试工作涉及学校教务处,宣传部,后勤部,财政部等机构。这就需要制定专门的管理程序,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器材设备,很多高校在体质测试管理中缺少对体质测试的宣传,报栏很少有关于体质测试的会议和宣传海报,学生对于体质测试的知识认识少;高校体质测试还缺少专业的人员主持测试工作,有很多高校的体质测试老师是该校在读的体院研究生,鉴于他们经常参加比赛熟悉测试工作就让他们担任测试老师,这就很容易造成测试的不规范性;有的高校体质测试缺少正规的办公场所,很多工作找落实不到确定的负责人,这就造成管理的混乱,不利于高校体质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体质测试的设备质量欠佳,数量不足

很多高校的体质测试工具都是一次性购进足够的器材,然后很多年不更换一次,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中的磨损,意外的破坏以及在存放过程中由于天气的潮湿阳光的暴晒等保管不当,导致很多仪器失去其原有功能,造成测试误差。有很多高校把测试设备的管理分配被老师个人,定期进行报修和更换,报修和更换程序又很复杂,很多老师为了避免麻烦,能不去报修就不去报修,长时间以来,器材的小毛病酿成大毛病,学生的测试成绩发生偏差也未能引起注意。仪器的数量不足,又是高校体质测试的一大障碍,很多高校都存在着学校测试仪器不足,很多学生为测某个项目要排很长的队伍,不仅测量数据不易管理,仪器设备也损坏的比较快,更会影响测量成绩。学校对于这一问题需要下拨资金给予补助。

体质测试的机会少,每次测试的数据量过大

在各大高校一般在大一和大二年级开设大学生体育课,这样在每年期末的时候都会对学生的体质训练结果进行测试,但是对已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有很多同学忙于工作、考研、毕业论文等事宜,人员比较分散,不利于集中的测试,很多大学对于大三大四学生根本就没有设置体质测试项目,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的体质测试主要集中于大一大二阶段,据了解,在很多高校,大一一开学就让学生选择好要学习的运动项目,期末考试时仅就所选项目进行考核,而对于综合的体质考核整个大学阶段只进行了一次,就是在大二下学期时,这时学生的大学体育将画上句号,学校会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的测试,因此,学生的体质测试在大学阶段只有一次,数据就没有对比性。

同时,高校体质测试都是全体学生同时进行,学生数量如此之多,就容易导致测试的不精确性,测试的随便性,很多测试甚至都成了走程序,例如有的老师不负责,就让学生自己填写自己的身高体重,这就不能保证真实性,这一问题有待改进。

测试成绩管理不当

很多高校体质测试都是分配给每个老师,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各项测试,由于测试的人数之多,很容易导致测试结果登记中出现差错,加上仪器的偏差,测试成绩的真实性就更不能保证,碰见某些不负责任的老师,甚至任命学生代表来管理学生成绩登记,这就会造成学生的修改自己和好友的真实成绩的作弊现象,加上测试的集中和数量之大,成绩的管理很容易出现问题,这需要管理者给以重视。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范文5

您是否发现如今大多数的功能测试产品太过于依赖编程,以至不能在您的小组中被广泛采用?

测试工作主要由公司技术人员执行,有时在业务专家和质量工程师之间由于沟通失误和不同的工作侧重点的原因,是否常常导致测试一再被重复,消耗了大量的时间?

是否在上线之后才发现缺陷的存在,而并非由功能测试小组首先发现?

美科利新近推出的业务流程测试(Mercury Business Process Testing?)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它基于不同行业的需求,让熟悉行业业务的人员走向测试前台,和技术人员一起,顺畅高质地完成软件的测试工作,简化了软件测试的流程,缩短了软件测试的周期。

它基于不同行业的需求,让熟悉行业业务的人员走向测试前台,和技术人员一起,顺畅高质地完成软件的测试工作,简化了软件测试的流程,缩短了软件测试的周期。

美科利业务流程测试是第一款全面的、基于角色(role-based)的测试自动化系统。同时也是第一个基于Web的测试自动化解决方案,其设计的出发点是让没有任何编程知识的业务专家也能创建、数据驱动并执行测试自动化。

业务流程测试在技术上被证明是一种“图表驱动(Table Driven)”或“关键词驱动(Keyword Driven)”测试。这种新一代的测试方式在测试规划中引用了最佳实践,为测试规划、测试维护和执行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同时,业务流程测试系统以角色为基础,使非技术型业务专家无需编程或记录脚本就能定义测试案例。业务专家通过一个基于Web的界面来公布需要采取哪些步骤,使用哪些数据,从而定义测试流程。

通过采用测试框架方式实现测试自动化,QA工程师则将工作重点放在调度和利用自动化测试资源上面。

美科利业务流程测试系统使用户能在应用开发的生命周期中尽早地展开质量检测工作。

该系统最大好处在于,通过使用一种“关键词驱动测试”的新技术,用普通语言来描述测试案例,极大简化了测试的创建。该技术使测试资源建立时不再需要脚本记录和编程。

通过业务组件技术,业务流程测试使测试资源的维护工作流水线进行,手动和自动测试定义都可以使用可重复利用的业务组件定义。这些业务组件将测试维护集中于容器(Repository)中。

此外,系统生成Word格式的测试计划文档,这些文档以业务流程测试所开发的测试定义为基础。业务流程测试位于在Web基础上的企业级技术平台的最顶端,和美科利质量中心全面集成,易于使用,具有多等特性,支持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范文6

关键词:软件 测试 自动化 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6-0234-01

软件测试技术从传统的手工测试逐步发展为现在的自动化测试技术。手工测试往往需要技术人员付出大量的精力和体力,是一项工作量极大的过程。如今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软件领域的竞争趋于白热化,软件正在向着复杂、尖端、多元化方向发展。大量的软件程序开发出来,仅依靠效率低下的手工测试已经远远不能达到人们的需求。为了适应市场,自动化测试被开发出来,自动化测试的诞生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是测试用例的生成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软件测试的发展方向。

1 软件测试自动化基本概述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人们就对软件测试就行了研究,至今己有50余年的历史。测试顾名思义就是对所开发的软件产品进行检查、评审和确认等过程,是对软件产品质量所进行的自检和自评。

(1)软件测试的概念。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其工作一般是事先安排好工作计划,然后较为全面系统的进行测试工作。是对软件产品进行的自检。该活动伴随着软件开发的每一步进行。通过软件测试,可以检测出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或者潜伏的各种错误或者缺陷,从而为开发者提供数据依据。

(2)软件测试的种类。软件测试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比如按软件开发过程可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及验收测试;按软件动作可分为升级变更的测试、重现故障测试、己有功能的测试、回归测试、兼容性测试及恢复测试、安装/卸载的测试等等;按测试方法,又可以分为黑箱测试及白箱测试;按用不用借助软件,可以分为手动测试和自动化测试。

(3)典型的软件测试问题。由于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项目存在风险性,在项目晚期才能真正降低;项目进度不易预测,加之项目负责人对所开发软件实际状况的了解程度不够,造成管理上的问题。开发经费较高,如果在测试过程中错误没被监测出来,后期的软件错误修复费用会极高,同时也会造成整个项目的延迟,可能会导致开发项目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据统计,近些年由软件开发失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几百亿美元。

(4)自动化测试。测试自动化作为一种测试技术,通过设定的机制,可以自动对被测系统进行测试。测试自动化以较低的费用、彻底的测试、较高的产品质量作为目标。实现软件测试自动化的趋势己经不可逆转了。自动化测试主要采用自动化工具提供的测试脚本对目标应用程序进行测试。自动化测试具有速度快、测试效率高、可靠性强、测试覆盖率高通用性强、风险低信任度高、完成手工测试不能或难以完成的测试等特点。虽然自动化测试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其不是万能的,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2 软件测试自动化关键技术

(1)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技术。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是实现自动化的关键所在,靠人为以及手工的方式产生测试用例是较传统的方式,花费时间较长且质量不高,会有人为因素造成一定的错误,而自动生成的测试用例就可以避免此问题的生成。目前有面向路径的测试用例及面向功能的测试用例两种技术。面向路径的技术是针对程序的内部结构的,需要对程序的逻辑路径达到一定程度的覆盖,是基于覆盖的测试用例生成技术,通过覆盖程序中所有路径,找到程序的中隐秘的错误。面向路径的方法主要有动态法、静态法、随机法及动态法。面向功能技术是以规格说明书作为支持,并根据说明书的需求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面向功能技术可分为基于模型的、基于代数的以及基于有限状态机的等。测试用例自动生成相关算法主要有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及粒子群算法。目前混合蛙跳算法在测试用例自动算法中也开始使用,此方法是一种全新群体智能算法,结合了模因算法和粒子算法两者的优点。

(2)捕获/回放。自动化测试使用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捕获/回放。技术人员通过对脚本进行捕捉回放,完成脚本的录制工作。其主要记录内容为所开发软件的系统结构组件,以及所开发软件对测试的具体操作步骤。测试结果一般是以文本格式存放。捕获/回放一般有三种特定级别,即操作系统级别、硬件级别和进程级别。

(3)自动化测试模型选取。自动化测试模型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即合并式、独立式及顾问式。其模型主要是为了在组织中实行自动化测试服务。合并式模型:主要工作有设计、开发、执行以及提交等。测试自动化工程师会参与到手工测试人员的每一项工作中,辅助其完成测试工作。独立式模型:一个核心的测试自动化组负责进行自动化测试项目生命周期中的所有活动。这个小组要完成从自动化测试套件开始设计到间的所有任务。在顾问式模型中,负责给手工测试工程师培训关于测试工具,测试方法的知识并为执行和巩固活动提供基础设施。

无论选取哪个模型,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工作效率,提高软件检测过程的自动化水平。专门的测试自动化工程师被分配到每个测试项目中和手工测试人员一起工作,共同分担着测试自动化项目的相关活动。在整个测试流程中,自动化测试工程师与手工测试工程师对需要进行自动化的测试用例进行研究讨论,对原有的手工测试用例进行拆分使其符合自动化测试的需求。

3 结语

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软件错误以及潜在缺陷的过程,是保障软件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软件自动化测试是软件测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完成许多手工测试无法实现或者难以实现的测试。对软件测试自动化关键技术的分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傅兵.软件测试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02).

[2]林平荣.高校软件测试自动化教学平台的搭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8).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范文7

关键词:高速公路;试验检测工作;分析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specific methods of doing the expressway engineering materials well, engineering entity quality control; and puts forward som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Keywords: expressway; test work;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高速公路检测试验工作是工程质量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基础技术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控制工程质量的信息源泉。

1 重视试验检测仪器准确性和材质稳定性

试验检测仪器系统性误差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例子不胜枚举。作为一名试验检测工作人员,一定要经常检查承包人以及检测试验设备是否通过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定,标定是否过期,还要经常性检查标定后的仪器设备的准确性,比如测量用的水准仪、经纬仪,以及全站仪等;混凝土拌和楼使用的电子计量装置是否准确按计量显示的数据进行配料;预应力混凝土张拉设备是否通过标定,标定是否过期,以及已送检的混凝土外掺剂,特别是膨胀剂的效果是否稳定;要经常进行效果验证性试验。这些检测仪器和材料只要有一个存在问题,都可能造成较大的工程质量问题。

2 重视试验人员和检测设备的到位率

目前,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可以说,各承包人的试验检测人员及设备到位率普遍较低,或投入的设备、人员质量不能满足工程检测需要,这就势必造成检测试验工作不到位,检测试验频率严重不足,检测试验基础资料的缺、乱、差,进而严重影响检测试验工作在质量控制中的绝对权威性。

3 重视检测试验程序的有效性

试验检测程序是实现试验检测工作对工程及原材料质量达到可控状态这一目标的必要前提。对于原材料,要求试验检测人员必须随时掌握工地原材料进场品名、规格、批次、数量、用途,这是做好原材料质量控制、保证原材料试验检测频率的最基本的条件。由于长期来承包人的不重视,监理的监控不力,业主的认识不清,致使原材料质量控制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特别是地材(砂石材料),更是处于一种一级应付一级的低级监控状态,试验检测人员甚至都不清楚检测频率应是多少,抽检频率够不够;对于工程实体质量控制,也是检测一回事,签认计量又是一回事,造成试验检测这一最有力、最直接的控制手段形同虚设。那么,监理怎样才能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呢?

3.1 加强检测数据管理

现场工作人员,如未见承包人、试验工程师签认的原材料,不得同意用于任何工程部位。现场工作人员在各分项、单位工程开工前,首先检查的就是原材料质量保证书、项目部试验报告,特别是试验工程师签发的检测报告是否具备;现场工作人员未见项目部试验员到场,未见试验工程师签发的《混凝土浇筑申请清单》和《混凝土配料通知单》,不得同意混凝土拌和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各专业监理工程师未见试验工程师签发的混凝土、钢筋、路基土石方密实度检测报告,不得进行《中间质量检验认可报告单》的签认;各现场工作人员、专业监理工程师未见驻地高监签发的《中间工程质量检验报告单》,不得进行任何工程计量单的审签。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基本可以在监理内部做到层层把关、层层落实、层层监督的内部约束机制。只有做到哪一层出问题就追究哪一层责任,才使“监理签字依据性可靠、

资料逻辑性符合”,也才使工程实体质量处于可控状态。

3.2 加强台帐管理

工作人员要紧紧围绕原材料质量“动态可控性”这一基本原则,要求承包人材料部门、承包人项目部试验室、试验工程师、现场监理工程师加强协作,共同控制原材料质量关。第一步要求承包人材料部门在原材料进场时,供货部门提交材料检验合格证书(质量保证书)、厂方检验报告,同时做好进场材料台帐,填写《材料检验报告单》,并及时提交承包人项目部试验室,同时复印一份给试验工程师,以便试验工程师按抽检频率做好抽检工作,做好《原材料抽检台帐》;第二步是承包人工地试验室按通知单内容登记《进场材料试验检测台帐》,并按试验检测频率到现场进行取样试验,同时通知试验工程师到现场进行平行取样抽检,试验工程师提出试验报告送项目部材料部门、工程部和现场监理工程师(口头通知,原件留监理实验室)。为防止承包人项目部材料部门拖延不报,或随意累计上报或漏报,监理要求承包人材料部门实行“零通知制度”,即每天必须以书面形式向承包人工地试验室和监理试验工程师通知当日进场材料。没有进料的也要通知。

3.3 加强督促检查

督促检查的内容主要有:材料部门、项目部试验室、试验工程师进场材料台帐是否一致;进场材料台帐与试验报告、试验原始记录是否一致;材料部门进场材料台帐是否与材料数量结算原始凭据一致;各批次、规格、产地、品名、材料合格证、质保书、厂家检测报告是否齐全;试验检测项目和频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进而检查监理试验抽检频率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等等,使原材料质量完全处于动态可控状态。

3.4 转变思想观念

试验检测监理工程师应正确认识试验检测在工程质量监控中的双重角色:一是试验检测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实体及原材料质量进行科学的检查鉴定,其出具的检测数据具有法律赋予的权威性,是对所有参建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工作成果的检验,从这一意义上讲,试验检测监理工程师具有监督角色;二是试验检测是工程质量监控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从这一意义上讲,试验工程师又具有“工具”的特性,现场监理工程师随时都可以通知、要求试验工程师到施工现场进行工程实体、原材料验证性检测试验,这就是“工具”的角色。因此,驻地高监要求各试验工程师,包括项目部试验人员要认识到这两种角色,也只有使试验工程师认识到自己的“工具性角色”,才能搞好其与专业监理工程师之间的协调关系;也只有使试验工程师认识到自己的“监控性”角色,才能提高自身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主动性,

并达到充分发挥自身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权威性。

3.5 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

例如路基压实度要求是95%,检测出的单点压实度全部达到95%以上,但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数据统计评定,代表值低于压实度标准值的,压实度评定为0分,主要原因也可能是单点试验数据离差性较大,如果监理要求该路段作返工处理,未免过于教条与原则。正确灵活的处理方法应该是检查一下标准试验是否具有代表性,填筑土方土质的不均匀性是否较大,确定是否需要补做标准试验,以便重新计算单点压实度值,再重新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评定该路段的压实度或者干脆增加评定组数进行评定。再如,施工规范要

求桥涵的基础、墩台等无筋或少筋结构物的混凝土设计坍落度采用1cm~3cm,但如果不考虑实际施工方案、实际地理位置、施工环境的限制,教条地一律照搬照套,势必影响工程的正常开展,比如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混凝土只能采用泵送,或采用灌车运送,显然1cm~3cm坍落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工程监理过程中经常遇到。

作为一名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学习,注重积累工程问题的处理经验,提高自己掌握规范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蒙林,付春玲,王淑清.老集高速公路试验检测质量管理[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06, (01).

[2]赵月平.浅析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5,(03).

[3]李朝惠,吴克文.公路试验检测管理工作探讨[J].交通科技, 2003,(03).

[4]朱锦华.道路工程试验检测浅谈[J].上海公路, 2002, (02).

[5]王振铎,王伟.提高试验检测准确性的措施[J].工程质量, 1999,(03).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范文8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测试;测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76-03

一、高职院校英语测试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摸索阶段进入现今蓬勃发展时期,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有创新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对我们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英语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新的挑战。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1]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中指出我国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专业知识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也就是说,大力开展英语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今后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心。

英语测试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是评价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途径;另一方面则是真实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其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科学有效的测试才能为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英语测试制度改革已然成为高职院校测试制度改革和深化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高职院校现行英语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但英语测试改革却明显滞后。现行的高职英语测试制度已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要深入探究其问题的根源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青年英语教师,笔者根据自己的一线教学经验及参与相关课题进行科学的研究取证,现总结如下。

(一)完善高职院校校内英语测试

学校考试属于教育测试,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使用的、服务于教学目的的测试[3]。英语教师应当明确学校考试的特性,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考试的命制。

1.测试形式应灵活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考试多以闭卷、笔试的形式安排在每学期的期末。这种期末“一锤定音”式的英语考试,既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也不能客观体现教师的教学进程,更不能考查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或直接经验的收获。而且由于形式和方法过于一成不变,英语考试中“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多,口试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察少,统一考试多、因材施考少”[4]这四多四少的现象日益严重。

刘润清和韩宝成指出,语言测试有多少目的,就会有多少种测试类别。也就是说,设计任何测试,不能按照一个模式进行,测试的目的不同,考试的形式、试卷的内容和要求自然不一样。因此,我们应明确每一次测试的目的、结合所考查语言项目的特性,灵活选择测试形式。如,想了解学生在词汇或语法等基础知识方面的阶段性学习情况可采用听写、提问等随堂小测的方式;想对学生英语读、写技能进行考核,则可采用提交英文读书体会、撰写英语论文、设计调查报告等形式;想测试学生听、说的能力,则可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这样既能测试出学生真实的学业水平又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了个性化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考试的厌惧心理。

2.考查内容应宽泛化、考试题型应多样化

由于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并未设有专门的英语测试小组,所以出题人仅为任课教师个人,考查范围则主要针对教材、以授课内容为主、个人倾向性较重。题型上又多以客观题为主,尤其是单项选择题,与要考查的语言能力内容不相匹配。此外,基于评分难、考试流程不易操作等各种原因,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测试通常被忽略。这就导致了考试根本无法全面评定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水平,更没有起到应有的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交际、创新能力的培养。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建议,首先要拓宽考查覆盖面,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本着来源于实际、立足于应用的宗旨,把学生在专业领域内涉及的实际问题引入到考试中来。如,商务英语专业报关时英文书面材料的写作,既考查了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又加强了与专业的联系,提高了专业知识的英语应用能力。其次,题型上根据适合化、多样化的原则选择客观题型、增加半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如问答题、材料分析论述等无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题目,以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最后,以真实性为原则听说结合,增设英语口语考试。无论何种语言的学习其最终目标均是在实际交际中的应用,对于专业性突出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加大英语口语测试力度,既可以改变聋哑英语现状,又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融合度。如模拟医院查房、配药情境,测试护理专业学生能否在该环境下与医生、病患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3.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

教学评估分为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前者是指在一个教学阶段完结时,以定量测试手段,评价学习者该阶段学习情况的教学活动[5]。现为我国大专院校所普遍采用的方法,如期末课程考试。但是这一评估过于重视教师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过于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考查,忽视学生实际交际运用、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查。与之对应的形成性评估则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强调过程性和采集信息的多样性。

因此,为避免单一评估模式带来的片面性,高职院校应建立两种评估模式相结合的英语测试评估体系,即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纳入考核范畴。如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随堂小测、作业等,与期末考试各占学期总成绩的一半。又如,对学生英语口语进行测试时,课堂上的问答、小组讨论以及任务活动中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评价都将纳入到总体评价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评价全面,而且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测试数据分析应用科学化

当前,高职院校对于英语测试数据的分析处理仍采用较落后的传统方法。卷面以百分制居多,阅卷工作及数据资料的整理均由教师手工进行,质量分析也仅限于及格率、平均分等,流于形式。低质量的测试数据分析,既不能全方位体现教师的教学成果、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也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取得更大的进步。

由李莲英和王金生[6]等人对国内英语测试研究的统计分析,不难看出,测试的理论不断更新、测试研究也涌现出新的方法和思路,但是对测试数据分析与应用的研究几乎为零。这就要求我们应用现代化手段和先进的软件,借鉴国外测试数据分析的理论与方法逐步使英语测试的数据分析与应用科学化、现代化、准确化、高效化更好地为英语测试和英语教学服务。如,可借助有强大图表功能的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即“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或者易于操作的Excel表格来实现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生成的英语测试成绩分布图,就可以实现从纵向比较同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进展情况,从横向对本班学生之间、各班级之间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实现数据分析对英语测试、英语教学工作的支撑、促进作用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推进作用。

在众多影响测试数据分析准确性的因素中,阅卷的公平、公正性值得探究。客观题的评阅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来完成以减少人工误差;主观题的评阅,由于没有相对标准的答案,则可借鉴中、高考评分方式,即同一主观题由多位教师进行评判,取平均分为最终得分。这样可从一定程度上保证原始数据的公正性及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5.组建专门的测试小组确保测试内容专业性、真实性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英语课程为非专业性的公共英语,任课教师为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少数院校另设有由专业课教师进行授课的专业英语课程。也就是说参与测试题编纂的多为公共英语教师,他们往往不具备所教授专业的专业知识,因此在进行英语测试时多偏重于语言的运用,缺乏对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下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综合运用的考查。

因此,这里笔者建议采用合作测试模式即专业人员或专业学科的专家和语言教师共同承担英语测试的工作。由至少一名专业课教师和至少一名语言教师组成合作测试组,从确定测试目标、选择考查内容、筛选题型到试卷的编写、测试的执行,专业人员都全程提供协助和指导,语言教师担任具体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可以帮助语言教师切实地了解学生目标语言使用的环境而语言教师则可以使专业教师更了解学生面临的语言困难,不仅能够确保英语测试的专业性、真实性,也为今后英语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专业英语标准化考试

田剪秋[7]指出英语考试分为通用英语考试和专门用途英语考试,而专门用途英语考试则可分为学术英语考试和职业英语考试,其中职业英语考试又可细分为通用职业英语考试和专业英语考试。专业英语考试是针对各行各业的专用职业英语考试。

现今,国内外英语考试种类繁多,中国考生和教师较熟悉的剑桥商务英语考试(BEC)、托业(TOEIC)和博思考试(BULATS)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通用职业英语考试。我国在校的高职高专学生必须要参加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也属于此类考试。而在国外比较有影响力的专业英语考试有澳大利亚的医药卫生行业英语测试(OET),美国护士资格考试(CGFNS),剑桥考试委员会的法律英语测试(ILEC)和金融英语测试(ICFE)以及欧洲空管局的空中交通控制英语考试(PELA)。这几项考试主要涉及四个行业领域且起步较早,尤其是OET是较早的大规模专业英语测试。我国虽也相继出台了针对金融和IT业的三项大规模专业英语考试,但是远不及上述考试的影响深远涉及面广。

作为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国家,我国却少有自主研发设计的标准化专业英语测试,既不利于专业人才技能的鉴定,也不利于专业英语教育的推动,更不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进步、科技的创新,各行业迅猛发展,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因此,应借鉴国外已成规模的专业英语测试模式,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由专业的考试机构组织建立专业英语标准化考试,随着考试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的发展逐步拓展到更多专业领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三)英语测试改革实施的保障因素及后续思考

无论是校内英语测试的改革还是建立专业英语的标准化考试,首先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政府将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其次,有赖于各院校之间的积极响应、精诚协作,开展专业交流、合作,资源共享。最后,取决于英语测试改革最切实的执行者――教师,能否摆正心态、转变思想、敢于实践、大胆创新。

测试制度的改革关系到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要想发挥其“指挥棒”的作用,将高职高专教育引向培养会学习、能思考、爱应用、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轨道上,就应不断更新理念、转变思想,深化测试制度改革,实现测试制度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然而仅对英语测试进行变革却没有其他与之相呼应的教学体系,如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合理的课程设计、科学的课程安排、恰当的授课方式,高质量的教材,那么高职英语测试改革也是难以推行进而成功的。因此,在深化高职高专英语测试改革的同时,更应对相关的英语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进行深入探索,只有各个方面都稳步发展、共同进步,才能真正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J].教育部政报,2000,(5).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3]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刘云秋.高校英语考试改革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176-177.

[5]王振亚.现代语言测试模型[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范文9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现状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不能再追求知识体系的面面俱到,而是要理论实践相结合,从专业实际应用出发,在内容上突出以工程实际项目组织教学,并对知识的结构按照搭积木的形式重新构建。可以将“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分解为2个模块多个项目。2个模块就是模拟电路模块和数字电路模块,每个模块设置多个项目,项目的设置可以分为简单项目和复杂项目,其中简单项目是每个学生必选的,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再选做复杂项目。教学过程就是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锻炼动手能力。例如,对于模拟电路模块,可以选择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放大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低频功率放大器、电子镇流器等项目;对于数字电路模块,可以选择表决器、抢答器、彩灯控制器、数字钟、交通信号灯控制器等项目。

二、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行动导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活动主线、能力本位的理念。围绕设置的教学项目,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或任务为驱动,师生共同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实现完整的项目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同时锻炼了技能。以直流稳压电源装配与测试项目为例,学生在完成该项目的过程中,实现了二极管、三端集成稳压器相关知识的获取,同时锻炼了学生利用万用表、示波器对电子元器件、电路工作情况进行检测的技能。

2.分组教学法

将学生按照能力高低相互搭配进行分组,每组不超过5人,选拔责任心强、学习基础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织各个小组的组长建立电子技术“课外活动小组”。“小组”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活动,活动地点是电子技术理实一体教室,每周活动次数由任课教师统一组织安排。活动内容主要是提前对下一步的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训练,包括正确掌握实训仪器使用、帮助教师做好授课准备、辅助教师完成设备维护与维修等工作。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往往遇到一点问题便请教老师,有的学生甚至只能靠指导教师手把手地教,才能完成实训任务。由于学生多、指导教师少,一方面令指导教师特别劳累,另一方面使得好多学生在课堂结束后根本没有收获。有了“课外活动小组”,情况就改善了许多,在每一堂课前,“小组”都要进行活动。他们首先将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技能操作做一遍,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尽快掌握教学的基本目的、要求、规律、特点和方法,以及项目操作当中存在和可能出现的故障现象等,并学会排除故障的方法。在课堂上,他们便可以以组为单位担任“小教员”,帮助指导教师辅导其他同学完成项目操作。这样有了这么多的“小教员”后,一方面能使指导教师从烦琐的给学生解决问题中解放出来,更好地给予学生深入性指导;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开发学生自身资源,提高了学生动手的积极主动性。学生与学生之间易于沟通和交流,在这些“小教员”的带领下,人人不甘落后,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对于直流稳压电源装配与测试项目,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提前发放的工作任务书和项目操作单进行项目操作,针对遇到的问题,鼓励小组内的组员之间、组与组之间开展广泛的讨论;以教师为主导,在项目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整个工作节奏,及时讲解和演示存在共性的问题。

3.引导文教学法

在项目教学中,为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避免不必要的教师干扰,要把过去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材料转化为声像制品,开发指导学生独自完成学习—工作过程的引导材料,供学生自主决定参考,这些引导性的文字材料就被称作引导文。引导文用于在方法上指导学生行动导向的学习过程,工作小组依据引导文来回答引导性问题、编制提示描述或制定工作计划和检查单,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例如,对于直流稳压电源装配与测试项目,在进行项目教学前将该项目的相关资料提前发给学生,这些资料可以包括:①任务要求与技术指标。例如要求装配一个输出电压为5V、输出电流为1A的直流稳压电源。②学习目标。通过该项目的学习,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会用万用表、示波器等测量仪器对相关电子元器件或电路进行测试。③配套的指导性材料。可以是电源变压器、滤波电容、二极管、集成稳压器等电子元器件的使用与测试说明,也可以是质量监控单、工作进度计划、工具和材料需求表、劳动安全规程和操作说明书等辅材料。

4.计算机仿真教学法

如果每个实训台能够配备一台微机,就可以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教学。在学生完成项目或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单元电路进行设计、组装、测试,在实物操作前可以在微机上利用multisim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电子元器件等材料消耗。例如,在直流稳压电源装配与测试项目教学中,首先利用multisim软件对二极管整流电路、电容滤波电路、集成三端稳压电路进行仿真练习,利用虚拟仪器练习对电路指标进行测试,从而加深对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三、改革考核方式

选择合理的考核方式是“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教学改革的关键。传统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人轻集体等弊端,所以要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课程的考核可以分为平时成绩、实际操作和理论考试三部分,期末总评中分值所占比例为3:3:4。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出勤、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等日常学习情况。实际操作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测试,过程考核成绩主要参考教师在项目操作过程中的考核记录;对于期末测试,从每个项目中选取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构成实操试题库,每个学生都要从试题库中抽取一个题目进行实操测试。理论考试分为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在每个项目教学结束后要安排单元测试,通过抽签的方式,每个小组选取一名学生对项目知识点进行测试,测试成绩作为小组的集体成绩;期末测试采用笔试的方式,主要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