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测试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2-04-01 12:02:33

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范文1

【关键词】建筑幕墙测试;进度计划;网络计划技术

一、前言

建筑幕墙测试作为对建筑幕墙设计施工方案的验证,是必须在建筑幕墙现场施工之前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国内建筑幕墙工程验收的规定,依据中国国家标准(GB)进行四项物理性能测试的周期一般为3~5天。随着ASTM、AAMA等测试标准在幕墙测试项目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测试试件的选取、试件的制作、测试内容及过程均较以往有较大的改变,各个环节的复杂性、不可预见性明显提高,项目周期大大增加,甚至达到近60天,这对于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有直接的影响。通过引入科学的管理办法,来有效控制项目进度,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以期待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本文主要解决项目计划环节的问题,实施和控制环节的问题暂不讨论。希望本文能够为建筑幕墙测试机构项目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

1. 项目描述

首先要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对建筑幕墙测试项目进行项目描述,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目标、项目实施主体、交付物、项目工期、工作描述、工作规范、重大里程碑等。

2. 项目工作分解(WBS)

采用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技术(WBS),将建筑幕墙测试项目分解成为若干明确的具有可交付成果的子项目,这些子项目是用于完成项目工作的元素,使项目更易于识别和管理。如,建筑幕墙测试项目工作分解结构见表1。

在此分解结构中,“预测试”、“正式测试”、“报告编制”等还可以继续分解为更小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的可交付成果更加明确。

3. 项目分工

根据各子项目分工编制工作责任分配表,明确并且使项目成员了解各相关方以及项目成员在本项目中的责任。

4. 子项目工作时间的估算

根据建筑幕墙测试项目工作分解结构,依照项目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决定工作的先后顺序,运用时间估算方法估算建筑幕墙测试项目中各子项目的工作时间。

1)专家判断的应用:如,在测试项目中,支座定位及安装、建筑幕墙单元板块安装等工作都是由建筑幕墙施工单位完成。施工单位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对支座定位及安装、建筑幕墙单元板块安装等工作的施工时间估算应该是比较准确的。当然,这也是在现有人员配备的基础上得出的时间估算。如果需要赶工,在某些情况下增加施工人员是可以达到目的的。

2)类比估算的应用:建筑幕墙预测试和测试过程是一个根据已拟定的程序,顺序进行的一系列工作的集合。其主要依据测试标准的要求。在各标准中,对测试的时间或步骤都有相关要求,测试人员可以通过标准所述和以往的经验,基本上可以估算出较为准确的测试所需时间。

3)三个时间估算法的应用:由于建筑幕墙形式多样、千差万别,每一个建筑幕墙测试样品都是不同的,因此对于测试箱体改造(模拟主体结构的施工)工作每次都不同,复杂程度不同、工作量大小不同、精度要求不同等等。另外,如正式测试过程中,可能有许多偶然的事情发生,都会影响到测试时间的估计,譬如设备故障、停水停电等,即使是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也不能估算出较为准确的工作持续时间。因此,估算三种持续时间:乐观时间(to)、最可能时间(tm)、悲观时间(tp),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望时间和方差。

期望时间 te = (to +4 tm + tp)/6

方差 σ2= ( ( tp - to) /6 )2

例如,测试箱体改造的时间估算见表2。

5. 进度计划表

根据以上资料,将各个分解任务按照其逻辑关系与组织关系输入软件Microsft Project,得到建筑幕墙测试项目进度计划表(甘特图)。

三、项目进度计划的优化

通过网络计划参数的计算确定关键路径。如果关键路径时间无法满足项目计划工期的要求,则计划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满足工期的要求。

项目进度计划的优化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 在不增加资源的前提下压缩工期

在进行工期优化时,首先应在不增加系统资源的前提下压缩工期,有两条途径:

一是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通过改变某些活动间的逻辑关系达到压缩总工期的目的,将某些串联的关键工作调整为平行作业或交替作业。例如,将“试件安装”与“测试仪器准备”从串联工作调整为平行作业,“正式测试”时的各项准备工作可交替作业。

二是改变系统内部的资源配置,削减某些非关键活动的资源,将削减下来的资源调集到关键工作中去以缩短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从而达到缩短总工期的目的。

2. 平衡资源供应,压缩关键活动工期

关键路径的长度就是项目的工期,所以要压缩项目工期就必须缩短关键活动的时间。将初始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与项目要求工期相比较,会求出需要缩短的工期,通过压缩关键路线的方法进行多次测试计算直至符合项目工期的要求为止。

缩短关键路线上的子项目的时间是最有效的途径。但是必须注意非关键路线上的子项目的时间缩短后,是否令关键路线发生改变。

结论

本文探讨将网络计划技术应用于建筑幕墙测试项目的进度管理中,对其项目进度计划的初始编制、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对于建筑幕墙测试项目,涉及到的相关单位多,项目活动多,时间紧,项目活动之间又相互制约和影响,借助项目进度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对项目进度实施有效的计划和控制。

2)运用进度管理工具和方法,可以在建筑幕墙测试项目众多纷繁复杂的项目活动中较容易地找出关键路线和关键路线上的关键事件。只要抓住项目进度的重点,把关键路线上关键事件的活动时间控制好了,也就实现了对整个项目的进度控制。

3)进度计划制定过程中,项目的各子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组织关系的确定,直接决定了该项目进度计划的关键路径,要时刻注意关键路径是否发生改变,以便及时做出调整。

项目管理理论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其理论正日趋成熟,而中国的幕墙测试也才经历过十几个春秋,其体系和流程也在不断完善。将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应用到幕墙测试项目上,无论对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还是对幕墙测试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2007-2008年幕墙行业市场运行及投资分析报告[R]

[2]田丰春. 项目进度管理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14): 98-100

测试计划范文2

(普高招生考生适用)

 

一、测试目的

综合素质测试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具备攻读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的相关能力和素质,选拔出适合本专业学习的综合素质较高、具备一定专业潜质的学生。

 

二、测试内容

1.专业兴趣与潜力

要求考生对包装职业、行业现状、职业环境和职业道德有一定的了解,清楚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优劣势,对未来职业有清晰的规划。

2.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考生积极自信,能准确、流利表达对人、事物或价值观的看法,思路清晰,逻辑清楚。

3.人文素养、思想道德与心理素质

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人文知识与素养,对包装行业相关的案例或者问题能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同时要求考生心理健康。

 

三、测试形式、时间与地点

测试形式:面试

测试时间:2021年4月25日(周日),具体考试时间见考前公告或准考证。

测试地点: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金海校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海三道433号)

 

四、评分标准

综合素质测试(操作技能测试/面试)满分为100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  专业兴趣与潜力40分;

2.  语言表达能力30分;

3.  人文素养、思想道德与心理素质30分。

 

五、测试组织

成立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提前招生综合素质测试工作小组,由专业所在学院领导和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负责制定本专业综合素质测试的工作方案;负责组织实施综合素质测试;负责处理本专业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

学校纪检监察部门派员全程监督。一经发现考评专家在考评过程中有违反相关规定和其他违纪违规行为的,应当立即制止,情节严重的,应终止考评资格并提出进一步处理意见。监督人员不得干扰专家组正常的考评工作,不得对考评结果发表意见和建议。

测试计划范文3

1.1系统简介

本文所说的国家科技计划是指三大计划,分别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简称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国家科技计划预算管理系统是用于支撑三大计划经费管理工作的,它包含概算填报、预算申报、预算评审、预算拟安排、预算批复、预算书、中期财务检查、财务验收和决算九个子系统,涵盖了课题经费的整个生命周期。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973计划、863计划和支撑计划的预算管理系统是三个独立的系统,它们的功能类似,只是各子系统的流程和功能有细微的区别。

1.2系统测试特点

预算管理系统包含的九个子系统,除预算评审、预算拟安排和预算批复系统的功能简单些之外,其他6个子系统的流程和测试功能点都非常多,它们的功能和流程大同小异,我们以973计划的预算申报系统为例进行说明,973预算申报系统的填报流程如图2所示。图2只是973预算申报系统的填报流程,不包含预算申报系统的管理流程。如果对每个子系统进行全流程测试,那么对测试数据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每个流程的起点是,填报一套平衡关系符合上报要求的报表数据,如果需要N套数据,那么就要填平N套报表。973预算申报系统包含封面、课题基本情况表、课题参加人员基本情况表、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表、设备费———购置/试制设备预算明细表、测试化验加工费预算明细表、承担单位研究经费支出预算明细表和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自筹经费来源证明8个需要填报的报表,不仅报表内有需要平衡的审核关系,报表间也存在钩稽关系审核,所有这些需要平衡的审核条件有50条之多。填平一套报表,就需要平衡这几十条审核关系。如果升级测试的重点,不是报表审核关系,而是流程测试或者是后续功能点的测试,那么把大量的测试时间花费在报表填报以及平衡审核关系上,那就太不必要了。但是填平报表又是流程测试和后续功能点测试的前提,我们需要填平大量的报表以备后续测试,但又不想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填平报表上,于是我们将QTP自动化测试引入到测试中来,让QTP帮助我们批量造数。

2、QTP在系统测试中的应用

2.1QTP自动化测试脚本的实现

QTP自动化测试脚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取数脚本,实现了报表数据的取出、存储及导出功能。

2.2QTP的应用流程

QTP自动化测试脚本在三大计划预算管理系统测试中的应用流程,如图3所示。(1)填平一套报表数据。根据待测系统的报表,人工填报一套报表数据,并且平衡各种审核关系。如果测试对数据多样性有要求,那么可以多填平一套数据,也可使用之前已经填平的报表数据,这个根据具体测试情况而定。(2)QTP取数。打开浏览器,登录系统,找到已填平的课题编号,打开报表,点击报表上方的“编辑”按钮,使报表处于可编辑状态。然后打开QTP应用程序,打开并运行QTP取数脚本,脚本运行完成后,会生成一个Excel文件,里面存储的是从报表可编辑单元格中取的数据,以及数据的坐标等信息,这个文件是造数的数据源。有几套报表数据,就运行几次QTP取数脚本。(3)QTP批量造数。打开浏览器,登录系统,打开需要填报课题的空白报表,点击报表上方的“编辑”按钮,使报表处于可编辑状态。然后打开QTP应用程序,打开并运行QTP造数脚本,程序运行完成后,点击报表上方的“保存”按钮,一个新课题的数据就填报完成了。需要造几套数据,就按照流程,运行几次脚本即可。

2.3QTP的应用效果

QTP在三大计划预算管理填报系统测试中的应用具备几项优点:(1)三大计划预算管理系统的填报系统的报表使用的CELL控件,可以被QTP识别。(2)QTP应用就取数造数这个功能点进行,即使需求变更,也只是报表结构或者字段的变化,不影响QTP脚本的复用。(3)我们将各个系统不通用的部分,如登录系统、打开网页、新建课题等操作,不放在脚本中,而是由人工完成,这样不但提高了QTP脚本的通用性,还降低了QTP的维护成本。QTP自动化测试脚本具备的优点,使得该脚本在实际测试工作中,很容易上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好地辅助了系统的测试工作。人工测试与自动化测试相结合的测试模式,大大提高了测试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测试成本,保障了系统投入使用的进度。

3、结束语

测试计划范文4

1.1测试设计重点偏离使用QC软件测试发现bug统计,如表1所示。根据表1工作量统计,25人/日为5个中级测试工程师一周的工作量,但是根据测试用例发现的bug数量仅占bug总量的44.18%,该比例显示测试用例的设计重点严重出现偏离。需要在测试用例设计的方向上进行调整。

1.2测试过程不可控QC软件测试计划中测试执行阶段为2013.3.8-2013.3.27,执行三轮测试;实际测试时间为2013.3.23-2013.4.20,执行测试三轮,计划完成时间严重偏离,表2为原计划与实际计划的对比。表2显示测试计划进行了较大调整,计划截止时间比原计划延迟23天。延迟原因经分析主要为开发提交测试时间延迟,开发提交版本问题较多,测试计划安排不合理,在两轮测试间为安排开发修改bug时间等。想要解决该问题,不仅需要对测试过程进行管理,同时也需要对开发提交的测试版本质量进行管理。

2软件质量管理改进对策

2.1需求工程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不明确会带来需求的频繁变更,浪费了很多时间。针对此项问题,可对需求相关的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其需求管理结构图如图2所示。加强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的有机结合,不仅减少了需求的变更次数,还解决了工程师对需求不能理解到位的问题。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同样重要,只有两者互相配合才能做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2.2立项管理为了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高的价值,公司可通过立项管理流程进行立项管理,立项管理流程分为立项建议、立项评审和立项筹备三个阶段,其具体流程图3所示。

2.3测试流程管理针对测试流程中发现的问题,可对整体的测试流程做如下的改变:(1)测试部门可进行需求学习及需求讨论,对理解不清楚及有疑问的需求,由研发设计部门进行解答,研发设计部门不能解答的由其联系用户确认后作出解答;(2)需求确认后,针对系统功能和性能等指标,由测试工程师进行测试测用例的设计,设计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测试工程师根据需求进行测试用例的编写,另一方面测试工程师可根据用户反馈问题进行分析汇总;(3)使用QC功能测试工具对应用软件兼容性、操作系统兼容性进行测试,以便于使用测试工具完成多种环境下的功能和兼容性测试;(4)进行自由测试以便于对系统测试用例进行补充,分析测试用例未覆盖问题的原因;(5)定期分析缺陷库中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测试用例的修改。

3结论

测试计划范文5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 整合

008年7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2010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再次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总则第五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也可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这为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提供了依据。

一、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可行性

整合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应计划和实施控制设计及运行有效性的测试,以获得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发表意见,为财务报表审计做出控制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之间的各种联系使二者整合具有可行性。

第一,两种审计工作存在重合。内部控制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要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获得内部控制在足够长的期间内运行有效的证据。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也需要深入了解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并在仅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实施控制测试。对于拟信赖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要测试其在整个审计期间内的有效性。因此,单独进行两种审计必然会造成审计工作的重复和浪费,若将两种审计整合在一起,相互利用,可以减少审计工作量并提高审计效率。

第二,内部控制审计与报表审计的结果相互补充与配合。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在内控审计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形成相应结论时,应结合财务报表审计中控制测试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若财务报表审计的结果表明相关认定中存在重大错报,而现有的内部控制不能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则通常表明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另一方面,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也要利用内部控制审计中控制测试的结果。内部控制审计中发现的缺陷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做出的控制风险评估结论,进而影响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二、风险评估程序:财务报表审计以内部控制审计为依据

(一)财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是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第一个共同程序。财务报表审计中的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需要了解和评价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范围是与财务报表相关的方面;了解和评价的广度应以是否足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为衡量标准,如果达到了这一标准,注册会计师即可开始设计和实施下一步的审计程序;了解和评价的深度也基本限于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健全及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但其中不包括对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的确定;了解和评价的目的是判断是否可以相应减少实质性测试程序的工作量,以及用来支持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类型。

(二)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评估程序

内部控制审计中的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的目的是为了对内部控制本身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其范围涉及到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内容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并且还需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

(三)两种审计在风险评估程序的整合要点

内部控制审计的风险评估程序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广度和深度均超过了财务报表审计,在审计实务中,可以将两者在此程序需要完成的工作整合进行,即风险评估程序中财务报表审计应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审计所获得的更为广泛的信息,并从中取得进行下一步审计程序的充分依据,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工作量,避免重复劳动,进而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三、控制测试程序:内部控制审计为财务报表审计提供结论

(一)控制测试程序并非财务报表审计的必需程序

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评价来决定是否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如果被审计单位设计的内部控制本身是无效的,或者设计是合理的、但没有得到执行,注册会计师则不必实施控制测试,而是直接实施实质性测试;如果被审计单位所设计的内部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即认为内部控制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这样,就进入了两种审计的第二个共同程序,即控制测试程序。

(二)两种审计控制测试程序的区别

在控制测试程序中,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有三点区别:第一,内部控制审计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而财务报表审计仅仅对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与风险评估程序相同,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控制测试的广度和深度仍大于财务报表审计所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第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能够证明内部控制有效的高度相关的证据,对控制测试可靠性的要求较高,样本量较大且选择弹性较小;财务报表审计对控制测试可靠性的要求相对较低,测试的样本量相对较小且存在一定弹性。第三,两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要求也不同。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仅需将内部控制测试识别出的缺陷区分为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和一般内部控制缺陷;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严格评定,将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进一步区分为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重大缺陷会影响到审计意见类型。

(三)两种审计在控制测试程序的整合要点

注册会计师为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需要获取比财务报表审计更多、更广泛、可靠性也更高的审计证据。因此,内部控制审计的控制测试可以直接为财务报表审计提供审计证据甚至提供结论,财务报表审计对内部控制审计在控制测试环节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及得出的审计结论的充分利用,将使审计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财务报表审计实质性测试与内部控制审计控制测试:相互利用、相互支持

(一)财务报表审计

实质性测试程序对内部控制审计控制测试程序的影响经过控制测试,财务报表审计进入实质性测试程序。在这一程序中,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错报甚至重大错报,这将会影响内部控制审计中控制测试的时间、性质和范围。这是因为如果现有的内部控制不能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这些错报甚至重大错报,就意味着在错报相应的控制点上可能存在内部控制缺陷,这将为注册会计师进一步审查内部控制缺陷提供重要线索。

(二)内部控制审计

控制测试程序对财务报表审计实质性测试程序的影响在内部控制审计的控制测试程序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能为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哪些交易和认定重点实施审计指明方向,因为如果发现内部控制存在某项重大缺陷,则财务报表在相应的账户就可能存在重大错报,就会影响财务报表审计中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和范围,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对实质性测试的审计程序进行调整。

可见,财务报表审计的实质性测试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控制测试是相互支持的,两种审计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及得出的审计结论相互利用,能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质量。

五、审计计划的综合制定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的审计计划制定是以对审计程序的整合要点分析为基础的,因此在分析了两种审计的审计程序整合要点之后,具体阐述如何根据整合要点综合制定审计计划。

(一)两种审计方式审计计划制定的重点

为达到充分整合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应尽量由同一组审计人员实施,两种审计的审计计划也应共同制定。结合以上对审计程序的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程序和控制测试程序主要由内部控制审计完成,在内部控制审计计划中应详细制定这两项审计程序的计划,在财务报表审计计划中可以对这两项审计程序的计划简化表述,但应重点对实质性测试程序的计划详细编制。

(二)审计计划的持续修订是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

随着审计工作的推进,注册会计师要根据审计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对总体和具体的审计计划做出调整和修正。具体来讲,如果审计人员在内部控制审计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要缺陷,审计人员应及时修正财务报表审计的实质性测试计划。同样,如果在财务报表实质性测试中发现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也应该考虑该重大错报对内部控制审计计划的影响,考虑是否增加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程序,扩大审计范围,以保证审计发现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中的重大缺陷。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审计计划的调整和修正应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以保证审计计划能够对两种审计的整合进行起到重要的规划和指导作用,有效地提高审计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谢晓燕,张龙平,李晓红.我国上市公司整合审计研究[J].会计研究,2009,(09).

测试计划范文6

关键词:软件测试;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2-0000-01

Analysis of Software Testing Process Work Request

Yuan Zhengjiang

(Jiangnan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Guiyang 550009,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vided software testing into requirements analysis,software testing planning,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software testing and software testing summary execution phases,and the test process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re described.

Keywords:Software test;Process management

一、前言

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测试质量更加难以度量。为促进软件测试质量,应规范软件测试过程管理。软件测试过程包括:软件测试需求分析、软件测试策划、软件测试设计和实现、软件测试执行和软件测试总结等。本文对各软件测试过程的工作要求进行了阐述。

二、软件测试需求分析

根据软件测试任务书、被测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和设计文档,对测试任务进行测试需求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需要的测试类型及其测试要求。测试类型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接口测试、安全性测试、人机交互界面测试、强度测试等;测试要求包括状态、接口、数据结构、设计约束等。2.确定测试类型中各测试项及其优先级。3.确定每个测试项的测试充分性要求。根据被测软件的重要性、测试项目和约束条件,确定每个测试项应覆盖的范围。4.确定每个测试项测试终止的要求,包括测试过程正常终止的条件和导致测试过程异常终止的可能情况。5.测试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产品:软件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文档。

三、软件测试策划

根据软件测评任务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和设计文档、软件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文档等进行测试策划,策划一般包括:

1.确定测试策略。2.确定测试需要的技术或方法,如测试数据生成与验证技术、测试数据输入技术、测试结果获取技术。3.确定要受控制的测试工作产品,列出清单。4.确定用于测试的资源要求,包括软硬件设备、环境条件、人员数量和技能等要求。5.进行测试风险分析,如技术风险、人员风险、资源风险和进度风险等。6.根据软件测试任务书和被测软件的特点确定测试任务结束条件。7.确定被测软件的评价准则和方法。8.根据测试资源和测试项,确定进度。9.确定需采集的度量及采集要求。10.测试策划阶段的工作产品:软件测试计划文档。

四、测试设计和实现

根据测试需求规格说明和测试计划进行测试设计和实现,应完成如下工作:

1.按需求分解测试项。将需测试的测试项进行层次化的分解。2.说明最终分解后的每个测试项。说明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具体应用、测试数据的选择依据等。3.设计测试用例;测试用例包括如下内容。(1)测试用例名称和用例标识;(2)测试用例追踪。说明测试所依据的内容来源,并跟踪到相应的测试项;(3)测试用例说明。简要描述测试的对象、目的和所采用的测试方法;(4)测试用例的初始化要求,包括硬件配置、软件配置、测试配置、参数设置等初始化要求;(5)测试用例的输入。包括:每个测试的名称、用途和具体内容及其性质;测试输入的来源,以及选择输入所使用的方法;测试输入是真实的还是模拟的;测试输入的时间顺序或事件顺序;(6)测试用例的期望结果;(7)测试用例的期望结果评估准则。评估准则用以判断测试用例执行产生的中间或最后结果是否正确;(8)实施测试用例的执行步骤;(9)测试用例的前提和约束,如特别限制、参数偏差或异常处理;(10)测试终止条件。说明测试用例的测试正常终止和异常终止的条件;4.确定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5.准备和验证所有的测试用数据。针对测试输入要求,设计测试用的数据;6.准备并获取测试资源,如测试环境所必须的软、硬件资源等;7.必要时,编写测试执行需要的程序,如开发部件测试的驱动模块、桩模块以及测试支持软件等;8.建立和校核测试环境,记录校核结果,说明测试环境的偏差;9.测试设计与实现阶段的工作产品:软件测试说明文档。

五、测试执行

按照测试计划和测试说明的内容和要求执行测试。测试执行的要求如下:

1.如实填写测试原始记录,当结果有量值要求时,应准确记录实际的量值;2.根据每个测试用例的期望测试结果、实际测试结果和评估准则,判定测试用例是否通过;3.当测试用例不通过时,应根据不同的缺陷类型,采取相应措施:对测试工作中得缺陷,进行记录并实施相应的变更;对被测软件的缺陷应记录到软件问题报告单中;4.当所有的测试用例都执行完毕后,根据测试的充分性要求和有关原始记录,分析测试工作是否充分,是否需要进行补充测试;5.在执行测试的过程中,可根据测试的进展情况补充测试用例,但应留下用例记录,并在执行测试后,变更测试说明;6.测试执行阶段的工作产品:测试记录、软件问题报告单。

六、测试总结

根据软件测试任务书、被测软件文档、测试过程文档等,对测试工作和被测软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测试总结的要求如下:

1.对测试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测试是否符合过程管理要求,测试是否充分,是否满足用户要求等;2.对被测软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被测软件功能、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是否满足要求,对软件缺陷影响进行描述,提出改进建议等;3.测试总结阶段的工作产品:软件测试报告。

七、结束语

只有把每个测试阶段应完成的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最终的软件测试质量。软件测试组织都应制定适合自己的软件测试过程管理体系文件,确保过程管理规范,各阶段工作做到位。

参考文献:

[1]单锦辉,姜瑛,孙萍.软件测试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测试计划范文7

关键词:软件测试;黑盒测试;优化;策略;方法改进

中图分类号:TP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1)08-0069-03

0 引 言

黑盒测试是目前软件业界采用的主流测试方法,这种方法以业务应用为驱动,通过控制输入及其对业务的预期影响来判断代码实现是否正确。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测试方法。

1 黑盒测试常用技术及方法

黑盒测试方法主要运用于单元功能和性能方面的测试。其常用的技术方法有三种。

1.1 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值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使用最小值(min)、略高于最小值(min+)、正常值(nom)、略低于最大值(max-)和最大值(max)处取输入变量值。如果要进一步测试被测对象的健壮性,除了变量的五个边界值外,还要通过采用一个略超过最大值(max+)和一个略小于最小值(min-)的取值来看看超过极值时系统会有什么表现。如果被测对象是多个独立变量的函数,这些变量受物理量的限制,则很适合边界值分析。

1.2 等价类划分法

等价类划分法是依据软件的任务书、需求规格说明或设计文档,把输入数据范围划分为多个区间(即等价类),在每个等价类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数据设计测试用例。划分等价类是应用等价类划分的关键,既要划分出所有等价类,也要确保没有划分重复的等价类。等价类划分少了会导致测试不充分,等价类划分重复了会导致设计多余的测试用例。例如,对于if(int_DataA>=100 &&int_DataA

1.3 基于决策表测试法

决策表指以表格方式给出的可能输入条件和程序所的对应输出结果之间的严格的逻辑关系.基于决策表设计出相应的测试用例的测试方法即为基于决策表的测试法。该测试方法在所有功能性测试方法中是最严格的。

2 黑盒测试方法的优化

2.1 数值更改黑盒测试的思路

首先描述一下数值更改的几种设计思路和模式。一般设计员进行数值更改往往使用直接查找工程文件的方法。如查找到需要更改的数值,就直接使用新数值进行更改。多数设计员认为只要没有漏改数值,就不会有问题。但不幸的是,还是会被测试人员发现一些程序中的错误。本文将按照软件工程开发测试流程的八个模块进行分析,提供一些数值更改的思路。针对数值更改的设计思路和模式,相应的测试思路如下:

(1) 首先确定设计更改的需求是否达到目的;

(2) 确认设计更改点所处的功能模块的功能是否满足要求;

(3) 找出该更改点涉及的相关功能和接口;找相关接口要注意查阅相关的设计文档,如接口定义、通信协议、程序结构、芯片资料、设计标准等,设计人员的笔误往往集中在更改点涉及的相关接口;

(4) 确认更改点涉及部分的功能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5) 按测试要求做好测试记录并最后出具报告。

2.2 随机模拟法在黑盒测试中的应用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为了求解数学、物理、工程技术或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建立一个与求解有关的概率模型或随机过程,使它的参数等于所求问题的解,然后通过对模型或过程的观察或抽样试验来计算所求参数的统计特征,最后给出所求解的近似值。概率统计是随机模拟法的理论基础,其基本手段是随机抽样。对于那些难以进行或条件不满足的试验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极好的替代方法。在应用时,要先产生一种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序列,然后再设法转换成特定要求的概率分布的随机数序列,并以此作为数字模拟试验的输入变量序列进行模拟求解。其基本步骤:一是建立概率模型,即对所研究的问题构造一个符合其特点的概率模型;二是产生随机数序列作为系统的抽样输入,进行大量的数字模拟试验,从而得到大量的模拟试验值。产生随机数的数学方法,最常用的有同余法、平方取中法以及易位指令加法等;常用的随机数检验方法有参数检验、均匀性检验、独立性检验、组合规律检验和游程检验等;三是对模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计算频率、均值等特征值),给出所求问题的解和解的精度估计。设计测试用例要经历划分等价类和选取测试用例两步,首先要进行等价类划分,之后在此基础上通过随机模拟方法随机选取测试用例,这样可以使选取的测试用例组合覆盖程序的全部输入域,因而更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

2.3 基于需求的测试优先化方法

优先化方法一般基于以下四个优先化因子:

(1) 用户指派优先权(CP)是一个需求对于用户的重要性的度量,由用户为每项需求指派范围从1~10的值,值越高,优先权越高;

(2) 需求易变率(RV)表示基于一项需求在开发周期中被修改的次数,是对需求变更的估计;

(3) 执行复杂性(IC)是从开发团队的角度对需求实现难易程度的主观度量。一般按每项需求可接受的实现难易度给出一个1~10之间的值,值越大,所可能包含的缺陷数越多;

(4) 需求缺陷倾向(FP)可帮助开发团队从软件以前多个版本收集的数据发现易出错的需求,并找出实现这些需求的代码。缺陷倾向越大的模块,造成域失效的可能性越大。

优先化因子的收集与更新过程是:先由用户指定系统各项需求的优先权以及开发阶段需求的增加和修改;需求分析者记录需求和相关优先权,并记下需求的任何变动;接着由软件维护工程师修复缺陷,并将故障映射回受其影响的需求;开发者再对各项需求执行的复杂程度给出客观评价;测试者为每项需求编写测试用例,同时将需求映射到其测试用例并运行。最后记录用例失效,并将其映射到引起该失效的测试用例。

2.4 测试用例的分布策略

一般而言,针对一个软件的测试用例集是不可能穷尽的,只能根据各种原则选择部分典型的用例进行测试。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软件,最终可能需要数以万计的测试用例来对其进行测试,在测试用例设计之前大量的测试用例该如何进行分布才能达到相对更好的测试效果呢?

(1) 基于矩阵的首次分布策略

理论上,程序规模与测试用例的数量并非线性关系,因为程序规模越大,复杂度就越高,关联因素也越多,所以,对软件来说,这并不是单纯行数的增长。但是在工程中,为了便于实际操作,大多会简单将它们假设为线性关系。

为了把握好测试用例数目的合理分布,可采用矩阵式首次分布预测法进行分布。表1所示是以软件子功能作为矩阵的行,以功能测试的基础测试观点作为矩阵的列给出的矩阵法示意表。表1中的行列元素仅仅是举例说明。

(2) 基于分析结果的再次分布策略

如果是按照上述基于矩阵的首次分布策略单纯地实施完最初设计的测试用例就认为测试结束,那么测试就不能称之为完整的测试。而必须依据第一轮测试发现的bug的分布特征、bug的收敛趋势等分析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测试。在需要继续增加测试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基于分析结果的再次分布策略来确定增加部分测试用例的分布。具体实施方法是:根据功能点和基础测试观点进行bug的分布规律分析,将测试发现的bug数都正确地填写在表1的矩阵中,然后根据数字明确哪些子功能是薄弱点,哪些基础测试观点是bug最多的观点,根据软件测试中的80-20规则(80%的bug集中在20%的程序代码内),对于这些交叉点提高测试用例密度,并进行增加部分的测试用例再次分布。

2.5 基于输入输出关系的综合黑盒测试方法

这是针对黑盒测试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系统规格说明和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等附加信息,来确定输入参数之间的覆盖和约束关系,并对参数输入域进行约减;接着对各组进行处理,对各个组合中的输入变量进行两两组合覆盖,再对各相关组的结果进行水平拼接组合。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影响测试检错能力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提高测试用例的选择效果。

利用输入输出关系对测试用例集进行约简和优化时,首先对输入输出关系自身进行约简,然后进行关联性分析,并将其划分成若干个彼此独立的相关组;接着对各相关组分别进行,可仅对每个输出涉及到的输入变量进行组合覆盖,进而利用组内元素的关联性通过公共元素进行水平拼接,最后再把各个相关组的结果进行水平拼接。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可以产生数量最少的用例集。

利用测试用例集的约简技术和优化,可以大大地缩减测试计划,降低测试成本。利用已知的输入输出关系,通过对输入输出关系自身的特点(包含和关联)进行分析来对输入输出关系进行约简和分组,然后把每个相关组视为独立的输入输出关系分别进行处理,再对每个输出所涉及的输入变量进行组合覆盖,进而利用关联性把这些组合覆盖的测试数据进行水平拼接,最后再把各个相关组的结果进行水平拼接所样产生的结果不仅最接近最优解,而且时间复杂度也指数级下降,从而得到了较大的优化。

3 结 语

为了提高软件测试的质量和效率,本文针对黑盒测试中的软件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际操作总结出了针对黑盒测试的改进方法。实践证明,通过测试方法的优化,可使软件测试更加系统化、灵活化,其测试效率和质量都会得到明显提升。

参 考 文 献

[1]董晓霞.相邻因素组合测试用例集的最优生成方法\[J\].计算机学报,2007,30(2):200-210.

[2]COOPER Alan,REIMANN Rober.软件观念革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周伟明.软件测试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徐异婕.基于模型的有效测试用例设计—工作流系统测试实战\[J\].程序员,2007(4):76-79.

[5]李都.测试顺序选择策略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4):781-783.

测试计划范文8

2008年7月,财政http://wWW.LWLm.cOM部等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2010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再次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总则第五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也可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这为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提供了依据。

一、风险评估程序:财务报表审计以内部控制审计为依据

(一)财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是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第一个共同程序。财务报表审计中的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需要了解和评价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范围是与财务报表相关的方面;了解和评价的广度应以是否足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为衡量标准,如果达到了这一标准,注册会计师即可开始设计和实施下一步的审计程序;了解和评价的深度也基本限于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健全及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但其中不包括对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的确定;了解和评价的目的是判断是否可以相应减少实质性测试程序的工作量,以及用来支持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类型。

(二)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评估程序

内部控制审计中的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的目的是为了对内部控制本身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其范围涉及到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内容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并且还需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

(三)两种审计在风险评估程序的整合要点

内部控制审计的风险评估程序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广度和深度均超过了财务报表审计,在审计实务中,可以将两者在此程序需要完成的工作整合进行,即风险评估程序中财务报表审计应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审计所获得的更为广泛的信息,并从中取得进行下一步审计程序的充分依据,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工作量,避免重复劳动,进而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

二、控制测试程序:内部控制审计为财务报表审计提供结论

(一)控制测试程序并非财务报表审计的必需程序

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评价来决定是否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如果被审计单位设计的内部控制本身是无效的,或者设计是合理的,但没有得到执行,注册会计师则不必实施控制测试,而是直接实施实质性测试;如果被审计单位所设计的内部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即认为内部控制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这样,就进入了两种审计的第二个共同程序,即控制测试程序。

(二)两种审计控制测试程序的区别

在控制测试程序中,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有三点区别:第一,内部控制审计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而财务报表审计仅仅对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与风险评估程序相同,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控制测试的广度和深度仍大于财务报表审计所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第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能够证明内部控制有效的高度相关的证据,对控制测试可靠性的要求较高,样本量较大且选择弹性较小;财务报表审计对控制测试可靠性的要求相对较低,测试的样本量相对较小且存在一定弹性。第三,两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要求也不同。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仅需将内部控制测试识别出的缺陷区分为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和一般内部控制缺陷;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严格评定,将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进一步区分为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重大缺陷会影响到审计意见类型。

(三)两种审计在控制测试程序的整合要点

注册会计师为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需要获取比财务报表审计更多、更广泛、可靠性也更高的审计证据。因此,内部控制审计的控制测试可以直接为财务报表审计提供审计证据甚至提供结论,财务报表审计对内部控制审计在控制测试环节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及得出的审计结论的充分利用,将使审计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财务报表审计实质性测试与内部控制审计控制测试:相互利用、相互支持

(一)财务报表审计实质性测试程序对内部控制审计控制测试程序的影响

经过控制测试,财务报表审计进入实质性测试程序。在这一程序中,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错报甚至重大错报,这将会影响内部控制审计中控制测试的时间、性质和范围。这是因为如

果现有的内部控制不能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这些错报甚至重大错报,就意味着在错报相应的控制点上可能存在内部控制缺陷,这将为注册会计师进一步审查内部控制缺陷提供重要线索。

(二)内部控制审计控制测试程序对财http://wWW.LWLm.cOM务报表审计实质性测试程序的影响

在内部控制审计的控制测试程序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能为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哪些交易和认定重点实施审计指明了方向,因为如果发现内部控制存在某项重大缺陷,则财务报表在相应的账户就可能存在重大错报,就会影响财务报表审计中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和范围,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对实质性测试的审计程序进行调整。

(三)财务报表审计实质性测试与内部控制审计控制测试的整合要点

对于两种审计的整合来说,财务报表审计的实质性测试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控制测试是相互利用、相互支持的,将两种审计在这两个程序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及得出的审计结论相互利用、相互支持能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质量。

四、审计计划的综合制定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的审计计划制定是以对审计程序的整合要点分析为基础的,因此在分析了两种审计的审计程序整合要点之后,具体阐述如何根据整合要点综合制定审计计划。

(一)两种审计方式审计计划制定的重点

为达到充分整合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应尽量由同一组审计人员实施,两种审计的审计计划也应共同制定。结合以上对审计程序的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程序和控制测试程序主要由内部控制审计完成,在内部控制审计计划中应详细制定这两项审计程序的计划,在财务报表审计计划中可以对这两项审计程序的计划简化表述,但应重点对实质性测试程序的计划详细编制。

测试计划范文9

关键词: 英语语言测试 测试理论 测试方法

作为英语教师,我曾有过多次出题测试学生的经历,从随堂简单的小测验到正规的考试的命题,如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其实当时理解的所谓的命题不过是简单而机械地进行题目的拼凑与重组而已。在读完了刘润青与韩宝成编著的《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一书之后,我意识到以前自己所设计的测试是不科学的,根本无法达到测试的目的。大多数教师认为测试只不过是出题考学生,其实不然,测试是一门科学,设计试卷时应考虑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测试的目的、测试的结果、测试的信度与效度、如何衡量测试的结果等。

一、语言测试的概念与分类

测试,包括各种形式的语言测试,实际上是测量的一种形式或工具。通俗来说,就是拿测试这把尺子去量一量每个人的语言能力“有多高”。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必须保证这把“尺子”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测试的目的。语言测试的目的有很多种,比如用于分班、用于筛选、用于科研或调查等。为了适应各不相同的语言测试目的,不同类别的语言测试也就相应而生。当然,语言测试类别的划分也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平时大家所熟悉的编班测试、随堂测试、期中和期末测试是按照学习阶段来划分的,如果按测试的用途来分,则有水平测试、成绩测试、潜能测试和诊断测试。除上述提到的两种划分标准外,还有按考试方式、阅卷方式、对考试分数的解释等标准。了解语言测试的目的和测试类型只是第一步,还必须熟悉一些关于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设计出科学的试卷。和任何事物一样,语言测试也是变化发展的。在不同的时期,由于人们对语言本质和语言能力的认识不同,语言测试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与完善:科学前语言测试、结构主义语言测试和交际语言测试。

二、语言测试的总设计

在了解了语言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它的发展史后,我们可以在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如何进行语言测试的总体设计。总设计,顾名思义,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要考虑到很多因素,牵涉到很多方面。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语言测试的总体设计并不单单是教师的任务,既然是设计,肯定有一个设计小组,那么小组的成员基本上应该涵盖懂考务的行政人员、懂统计分析的专业人员和懂英语语测试理论的专业人员。当然,如果条件不成熟,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那至少要保证教师必须熟悉整个测试的设计流程和要求。每一个设计都要有一个计划,语言测试也不例外。制订好了一定的计划,相关的工作就可以开展了。在设计语言测试时,我们要先制订一个相应的计划,然后按照这个计划来展开设计工作。

设计语言测试的第一步应该是确定考试的类别。因为考试的目的不同,考试内容要求也就相应地不用,所以确定考试类别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考试类别确定后,就要考虑考试内容的问题了,一般来说考查的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能否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综合能力等。其实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测试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接下来就应该是确定考试的题型了,考试的题型应该符合测试的类别与目的,常见的外语测试的题型有多选题、是非题、配对题、填充题、听写题、写作翻译等。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与类别来确定相应的题型。

类别、内容和题型定下来以后,就应该考虑试卷结构的问题了。所谓确定试卷结构就是确定不同类型的题目在整份试卷中所占的分值与比重,当然分值与比重肯定要与考试的内容和测试的重点挂钩。最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制定考试细目表和编辑试卷了。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先找相关人员试做试卷,然后提出意见,最后进行试卷的进一步完善。

理论与总体设计完成后,就是如何设计各种题型,比如如何设计多项选择题,如何设计阅读理解测试,如何设计听写和翻译,等等。每一种题型都有它的发展史与利弊,在设计测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权衡各种题型的利弊,从而设计出最完美的组合最科学的试卷。

三、试卷的评估与检验

试卷设计的完成与实施并不意味着测试的任务的完成。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问问自己:这份试卷的质量如何呢?它是否符合语言测试的要求呢?所以测试的最后收尾程序也就出来了。在具体实施后我们应该对试卷进行评估与检验。对试卷的评估与检验一般要看它的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实用性及后效作用。效度是测试学里面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当然,它只是相对的。某一测试对于某一目的是有效的而用于另一目的就未必有效。所谓信度就是指语言测试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影响语言测试信度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当然,我们在进行评估时不能顾此失彼,要将信度与效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试卷做出评估与检验后,还应该对测试的成绩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所以,教师学习统计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四、结语

测试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科学,我们应该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语言测试的设计与实施。测试学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只有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让英语测试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Alderson,J.C.and B.North(eds).Language Testing in the 1990s.Macmillan,1991.

[2]Bachman,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3]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