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教学效率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1 17:02:58

教学效率论文

教学效率论文范文1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那就一定要让教与学这两个因素更自然、更科学地结合起来,使“教”吸引“学”,“学”促进“教”,达到一种教学上的美的境界。下面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首先是重视教学中的引导。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否是衡量一节课成败与否的标志之一。因为,学生的大脑是一部精密的信号接收器,它在课堂上不断捕捉各种信号,即使是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信号也会引起他的注意。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也就是要强化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心理上自行排除其他干扰,自觉的集中注意力听好课,完成好课堂教学任务,以学有所得。为此,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在讲的质量上下工夫,既要讲得精,又要让自己讲的内容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具体做法是:在每讲一个内容之前,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到一种渴望得到新知识的状态,让学生对教师要讲的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就会使教师发出的“引导”信号与学生的大脑接受系统产生共振,成为学生思维的主体,排除其他信号的干扰,形成最佳的教学状态。例如:我在指导教学《论雷峰塔的倒掉》时,我是先用自己的话引入:“相信大家早已听过白蛇娘娘的故事,究竟造成白蛇娘娘命运如此悲苦的那个和尚法海下场如何呢?白娘娘可否能重见天日?课文里还有哪些情节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我们不妨来读一次课文,看看谁最快回答出这些问题。”学生听完引入之后,热情高涨,迅速阅读课文,希望能探究出一个个的疑问。又如教《哨子》这一课,我又先作这样的引入:“哨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用品,球场上、运动场上无不见它的影子,可以说它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东西,那么,我们这篇课文里的哨子是指这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哨子呢,还是另有所指,另有更深的意味?”学生听完我的话后,头脑中首先会出现生活用品哨子的影像,至于更深层含义,就需要从课文中去探求了,所以,学生很快就开始了专心的阅读。从以上两个例子来看,学生接收到教师的信号后,很自然就带着兴趣去读课文,希望自己能尽快地解开心中一个个疑团。有了这样的基础,课堂教学就能顺顺利利地进行,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合理安排时间。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学生时期是人的大脑最容易疲劳的时期。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就是要用积极的教学化解学生的疲劳。所以,在讲授课文时,一个内容不宜讲得太长时间(如内容实在太长,就可以把它分解成几个相关的小问题)。具体做法是:教师在课堂上作了一定的引导之后,就迅速地进入高潮,并注意讲清重点;同时,在学生还没有感到疲劳时,就应转入下一个问题的引导,让新的内容激起学生的新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又形成一个高潮,使学生克服前一个内容带来的疲劳,保持旺盛的注意力去迎接新的知识。例如:我教学《故乡》这一课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分清段落,归纳好大意,完成了这些内容之后,学生已经出现轻微的疲倦迹象时,即引入分析人物这个内容,分析人物我首先选杨二嫂这一角色,因为她外形滑稽,语言尖酸刻薄,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其言行中理解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在文中的意义。再顺其势去分析闰土这个人物,让学生找出杨二嫂与闰土的不同处,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先后变化,少年闰土与水生、宏儿的异同等,从而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忘掉了疲劳,课堂教学又可以顺利完成了。

教学效率论文范文2

闻乾

(杭州市第二中学 闻乾(特级教师))

说到语文教学效率,可以从《风景谈》的教学讲起。

《风景谈》是《白杨礼赞》的“姐妹篇”,它们被分别安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和初中语文第四册的 散文单元。这两个单元都以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为教学要求。《白杨礼赞》的教学除了要“理解象征手法 ”外,还涉及“烘托”、“对比”这些手法;《风景谈》的教学也要讲“烘托”、“对照”。如果再按老例介 绍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则又可能出现更多的重复。

高初中语文教学要求之间的这一类重复,恐怕远不止这一对“姐妹”。如果处理不当,高中三年的语文教 学,就有可能出现不少低层次的重复。这也许就是效率问题!

换一个角度说,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在初中阶段也应该有可能基本过关。如果初中阶段真能“基本 过关”,那么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做些什么、怎样做,倒是值得注意的了。

为了了解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程度上的差别,笔者利用当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在本校初三毕业 上了重点中学分数线的学生中抽了一个班规模的学生,外加本校高一、二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同时测试,并将 测试结果与本校当年参加高考的文科班学生的语文高考估分结果作比较,还与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统计分析与科 研处的《一九九五年全国普通高考抽样报告》所列的数据作了比较。

第一个印象是,这些初中毕业程度的学生其语文成绩与那些高中毕业程度的高考学生的差距,不如想象的 那样明显,有些方面还略超全国抽样的平均分值。(见下表) 题次 一 二 三 四 五 满分 30 20 10 18 12 全国(文) 16.58 10.06 6.07 6.22 6.81 全国(理) 16.49 9.93 6.56 5.94 6.76 本校初三 12.86 9.82 6.17 4.51 4.20

第二个印象是,高中三个年级的语文程度与学习的年限没有呈明显的正相关状态。(见下表) 题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初三 12.86 9.82 6.17 4.51 4.20 高一 14.24 9.05 6.60 5.90 6.26 高二 17.64 11.21 7.36 5.09 6.47 高三(估分) 20.08 11.80 7.24 4.35 5.88

这些数据不一定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至少可以引起我们对目前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些思考。

1978年3月16日,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谈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时说:“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 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一批评,曾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推动了广大语 文教育工作者的改革、实验。十多年过去了,应该说有了不少进步,但是问题依然存在。1993年10月26日,著 名的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写给特级教师林炜彤先生的信中认为,“效率太低”,还是我们语文教学一直存 在的“一个大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很多有识之士已经从语文教学的任务、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及师资队伍素质等不 同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想从“课堂教学质量”的角度来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课堂教学质量”,是指“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关诸要素的体现程度。

在布卢姆(B·S·Bloom)看来,决定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变量是:第一,认识的前提能力;第二,情感的前 提特性;第三,教学的质。(钟启泉《布卢姆的教学论及其现实意义》,《教育研究》1986年第9期)本文表述 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从属于“教学的质”这一变量又限定在常规的课堂教学范围内的一个概念,不包括各 种“课外”的教学活动。

哪些是体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一般以为至少有这样三个:一是目标达成度的增量最大。即教 学目标课前达成度为0(全员未达标),课后的目标达成度为100%(全员达标)。二是全体学生以最大深度参与 教学过程。三是以最少的时间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使教学过程高效化。

依据这三个必要条件,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理想化的课堂教学模型”。模型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想状态 ,我们也许永远达不到这一理想状态,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地逼近这一状态。因而,建立这样一个模型具有强化 必要条件的意义,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可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目标的达成度

语文教师难当,相当程度上就是难在目标不甚分明。如前所述,初中讲散文,高中也讲散文,处理不好, 学生就会觉得你不教我也知道一点,你教了我也不见得懂得更多。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突出存在的目标达成度问 题。要使每一堂课都有一定的达成度,就要注意目标设计的科学性。

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注意目标内容的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三个“有机结合”,即认知目标(知识、能力 )和情感目标(态度、兴趣、意志、品格等)的有机结合;智育目标与其它各育目标的有机结合;达成性目标 (课内可达成)和方向性目标(带有指向性、较长时间才能达成)的有机结合。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情感目标”,二是“达成性目标”。

关于“情感目标”。

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传统的教学只注重理智的发展, 而忽视人的情感学习。他说,“没有情感的知识不是知识”!因而强调“要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协同起来” ,以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既能用情感的方式,又能用理智的方式来行事的人”。有许多事实证明,一些 “智商”很高的儿童,长大后并不出色;那些“智商”一般,然而“情感智力”高的儿童,却能有所作为。著 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最近在《关于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对话》(《文汇报》1996.4.15)中提出了“语文学科作为一 门人文应用学科,应该是语文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这一命题。她在阐述“人文教育”(即从知、情、 意、人格、情感、性格、心理品质等方面入手的教育)的意义时,注意到了语文教学片面强调“认知目标”、 忽视“情感目标”这一应试教育的弊端,很有见地,值得一读。

关于“达成性目标”。

我们语文教学目前所多的是“方向性目标”。由于高考这一“指挥棒”的作用,国家教委考试中心所编的 “考试说明”受到大家重视,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考试说明”跟“教学大纲”的出发点不同,“教学是学生 从不知或知之较少到知或知之较多,从能力较低到能力较高的过程,而考试只检验学生学习的结果。”(“考 试说明”序)“教学大纲”指导我们的教学过程,而“考试说明”只实行终端管理。尽管“考试说明”中具体 规定了“考试内容”的五大方面共30条“目标”,但终究只是些“方向性目标”。这些目标不是30堂课可以一 一达成的。因此,我们要努力实现“方向性目标”与“达成性目标”的有机结合。结合得好,这些“方向性目 标”能产生正效应;结合得不好,就产生负效应。大量的重复的高考模拟训练就是片面强调“方向性目标”所 带来的负效应。

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达成性目标”,是实现第二个“有机结合”的关键。当然,要做好这一件事,很不 容易!但是今年的《人民教育》第2期刊出了报导“汩罗教育现象”的长篇通讯,其中介绍了汩罗市一个通过“ 组织行为”大面积推广的“目标教学”教改项目,就是成功的例子。

以上说的是,目标设计要注意目标内容的和谐性。此外,目标设计还要注意目标水平层次的合理性,即目 标层次要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目标的设计也要注意表述的明晰化,即尽可能用学生的外显行为表述目标,做到 达成目标可检测。其理自明,这里不一一阐述。

二、学生的参与度

全体学生以最大深度参与教学过程,这是学生参与度的理想状态。这种理想状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

首先,所有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达到高度同步、和谐。这是参与的广度。

(德)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如果在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处在消极地接受“奉送”的地位,就谈不上“参与”!这就是说,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 系,相信学生的参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去发现。有一种叫做“头脑风暴法”的教学方法,是美国 教育家奥斯本首创的,他为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而强调要设置这样一种氛围,那就是:“只求创见,不作 评价!”据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比常规的多两倍。湖南汩罗市的老师们从1991年开 始,在课堂上开展了“问号行动”。他们认为,一堂课上得好不好,重要标志之一就看课堂上产生了多少“问 号”,以及这些“问号”的质量高不高。这也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高明之举。

其次,从参与的深度来说,理想的状态是要让学生智力活动达到最高层次,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学生的参与,不是单纯地追求课堂教学活动的表面热闹,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作心智上的积极参与。布鲁纳 (Bruner)主张“通过发现来学习”,就是鼓励学生心智上的积极参与。这种心智上的参与,才是更高程度上的 参与,是本质上的参与。要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这样的高层次,需要设计好引导学生参与的问题,这些问题 应该是“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而不是“披着问题外衣的假问题”。因为“挑战性的问题”能使学生注意事物 各个有关方面,引导学生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因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有了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第三点,就是这种参与应能产生一种全体学生想继续学习,想深入一步学 习的效果。这是讲参与的后效。

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之后,适时地给他们加一点“困惑”,让他们觉得山外有山,还有新的不懂。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既然是“例子”,我们就可以运用类比法,让学生由这一个“例子”推 进到另一个“例子”;可以运用归纳法,由多个“例子”推进到一般规律的把握;可以运用演绎法,由已经掌 握的一般规律推进到新的“例子”……由此产生的“困惑”,就可能成为刺激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因素。比如 ,在学完《风景谈》之后,再学《天山景物记》,不妨运用类比法,比较一下两文的异同,体会一下“形散而 神不散”在特定散文中的个性表现,使学生觉得旧知识在新课文中有另一种面貌,因而产生“想继续学习”的 愿望。

三、教学过程高效化

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使教学过程高效化,是我们追求的又一种理想的境界。这种理想 境界的实现,有赖于三个问题的解决,

一是时间的利用率为100%。

布卢姆(B·S·Bloom)的掌握性学习策略强调时间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变量,他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每一 个学生的学习都能达到精熟的水平。根据布氏的理论,时间与学习程度成正比。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如此,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用了“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为什么还是学不好本 国语文?问题在于这“2700多课时”是否都是“有效时间”!

因此,提高时间利用率的关键是要去掉“无关时间”和“无效时间”。

“无关时间”,是指与达成教学目标无直接关系的时间。而“有关”的时间处理不好,也不一定就是“有 效时间”,例如,低层次的机械重复、过于显形化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在未把握学生程度的情况下,学生已懂 的,还讲;学生实在难懂的,也讲。表现在语文教学中,恐怕这“无效时间”特别表现在这几个“多”:教师 自己分析过多、自问自答的问题过多、按教材原结构原顺序原样式作程式化教学处理的过多、板书过多、给学 生以统配作业多……

二是选择最适合学生智力活动水平的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的包办性、划一性,只能压抑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只能吃“大锅菜”,没有选择的余地。

教学效率论文范文3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教育改革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其生命之树才能常青。例如:义务教材"笔算乘法"中的例题:"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重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教材在讲过"25×674=16850(千克)"以后,接着又给出"也可以这样列算式:674×25=16850(千克)".这是以往小学数学教材中从未出现过的解法。甚至有的学生这样做了,教者一概视为错误。其实不然,因为事物并非一成不变的,所列算式:"674×25"我是这样理解的:从674袋面粉中,每次每袋取1千克并放成一堆,则一堆重674千克,而重复刚才的工作,总共可得25堆,要求总重量,故列算式674×25=16850(千克),完全符合情理,而且在学生已经理解整数乘法意义的前提下,教材灵活地给出这一解法,正是对传统解题方法的一种突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就乘法应用题在计算上提供了新的天地,也可以说是一种"松绑".因此,教材不断地变革,我们的教学观念也相应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二、师生关系民主化

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师生关系民主化的体现。在学习面前,人人平等。在学校,老师成了学生最亲近的人,追求老师的爱,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将成为他们一切行为的动机和迫切需要。一般来说,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所教的那一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但要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他们要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要及时帮助他们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再次,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我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指导书写12时,学生对我的板书不满意,大胆地说:"老师,您写得不太漂亮。"我亲切地说:"谢谢你,那你愿不愿意告诉我怎么样写才能更漂亮?"学生说:"十位上的1斜一点就好看了。"我说:"那你允许我再写一遍好吗?"我在学生的期待中又写了一个比较漂亮的12,学生情不自禁地给我报以热烈的掌声。这种充满浓浓爱意的良好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

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开展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计算4+1=?。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1、2、3、4、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4、5);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4+1=5.我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此外,导入的方法也有很多,如游戏法、情景法、迁移法、故事法、比较法等。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最小公倍数》的导入,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报数"游戏开始:先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从而理解有关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如我在讲"圆的认识"时,采用动画引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这样开头:我想问一下,大家喜欢动画片吗?(喜欢)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想)请大家看屏幕,(出示课件)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呢?请往下看,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你能猜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呢?(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那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那你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这时老师停止播放,问:同学们,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牵引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论文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效率 提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69-01

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提升一直是广大基层教师十分重视的难题。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课时教学量小、学生学习吃力、教学负荷重和课堂效率低下等。语文学习作为学生所有学习课程的基础,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基础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日益增大。初中生的学习接触面还比较小,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学科是一门不需要重视的初中基础课程,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个系统的认识,表现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上,更不用说构建学识系统和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理所当然成了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的延伸,涉及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业余爱好等诸多方面。所以,如何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广大教师思考的重中之重。

1 强化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立体培养效果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逐渐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立体培养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他们不仅能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全面提升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能力训练。语文课程教学的灵活性,也预示着这门课程没有既定的定义和公式。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改变教学理念,逐步形成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全面强化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立体培养效果。教与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手段,逐渐形成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掌握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2 注重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兴趣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导入的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增加语文课堂的活跃性,构建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抓好新课导入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确保学生已进入课堂,就能身处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氛围中,而学生已经开始自觉地开始学习语文了。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语文课文,设计恰如其分的导入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工具进行课文展示,从而让学生身处具有动感和声感的情景之中。在一些课文的新课导入中,也可以采取讲述故事的方式,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悬念,开启学生学习之门,实现导入新课的目的。比如,在上《苏州园林》这节课时,我会精心选取苏州园林的图片,然后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真实图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3 设置“障碍”,巧妙设疑

在语文课堂上,有计划地设置“障碍”,巧妙设疑,通过对问题的争论,能够显著增加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能强化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增强对所思考问题的理解,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在特定的场合下,积极设置一些思维“陷阱”,让学生在发现错误、求证错误的过程中,体验到独立探索和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信心。比如,在进行《孔乙己》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非常想知道孔乙己的结局到底是怎么样的,教师就可以故意得出一个结论:“孔乙己已经死了。”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就会根据鲁迅先生文章中最后“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进行推断。这里面“大约的确”表达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不确定孔乙己是否已经死了。学生就会开始反驳老师给出的定论并不准确,从而展开课堂争辩。通过这种巧妙设疑,印发学生对结果的主动预测和思考,从而印发争论,并在进一步求索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强了学生对当时社会批判性的深层次思考,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4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喜学、乐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是一种非常实用且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喜学、乐学的效果。通过合理运用教学情境,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情景教学模式并不是自然产生的,这需要教师在认真阅读和分析后通过精心设计才能实现。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十分关系全体学生的成长,并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十分了解,充分认知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必要条件。基于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作为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一般而言,学习都源自于疑问,可见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要学生对问题有兴趣,就不怕学生基础差,最怕是那类默默无语的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要求,在课文导入中提出疑问,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在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主动学习。创设积极的语文开放式的情景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被限制或者被制约,这将使得学生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观念要适时转变,不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情境教学的精神内核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催发学生主体意识。传统的教学主客二分的对象化思维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以及教学实践的参与性,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升。

总之,随着新课标理念的逐步深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势在必行。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更加大胆地运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易于学生接受,受学生欢迎。这样一来,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方位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翠英.改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N].学知报,2011.

[2] 梅筱莉.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5):100-101.

教学效率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教学效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36-01

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新课改要求把教堂变为学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点往往表现得兴致勃勃,他们体验着思考的喜悦,获得知识的满足,发现真理的惊讶。由于老师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他们也更加喜欢老师,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促成教育活动的良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帮助下,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借助作用于视觉、听觉、肤觉等感官的图画、音乐、动作等,再现教材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语文课文中的某一角色,经历情感的体验,产生深切的感受,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还可以运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描述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保持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竞争中体现自我价值,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真诚地为学生服务,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二、教师提高语文专业素养

良好的语文专业素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备条件。高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只有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老师才能适应现在教学工作的需要。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努力夯实本学科的知识面,充实自己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一部分。一些学校学生之所以反感语文,还在于个别语文教师知识贫乏,学识干瘪,授课拘泥于教材,文学底蕴不厚,人云亦云,教学缺乏深度和厚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老师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才有可能上好一堂语文课。比如,语文教师需要掌握常用的古汉语、现代汉语知识,并加强文学名著的阅读,扩大自己的“内容”,这些语文知识的储备必将带来让老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自己说、读、写能力的锻炼。语文教师要懂得语言的奥妙,还要具备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学的魅力,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需要锻炼一副好口才。语文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呈现知识,主要来自于语言表达,这需要老师经常动口。无论讲解也好,朗读也罢,都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吸引学生的亮点。另外,语文教师写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对于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教师一定要抓住这块阵地,最好自己动手和学生一起习作,相信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练习写作的兴趣。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要调整心态,在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道路上,有的放矢、按部就班,相信经过努力,一个具备了良好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师一定可以成为学生百读不厌、书香四溢的大书。

教学效率论文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与语文教师的课堂组织形式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我们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组织过程,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活用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材是传授知识技能的主要载体,是教师预设教学方案的依据,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确,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立足于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活用教材,跳出教材,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统筹兼顾,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更深刻地理解文章诗词的深层含义。例如,在学习唐代杜甫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我们不能只从诗词的表面句意来理解诗文,通过全文的诗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只是看到作者漂泊生活是如何的穷困潦倒,心境凄凉,将现实的残酷尽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此教学,完全是死学教材,根本没有活用,为了使学生能够收获得更多,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作者其他的诗歌,并为学生介绍以一下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比如《登高》等等,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和政治遭遇再去品读诗歌,这样一来,学生更能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再结合屋漏、连夜雨、秋风破屋这些凄凉的语句,那么此时作者焦虑苦痛的感受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作者高尚的情感和伟大的思想品质更让学生心生敬意。

二、精彩导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场精彩的课前导入不但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激发内在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其中设疑导入法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通过预设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融入课堂氛围中来。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穿新衣服的感觉,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之际导入新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倍增。

三、发挥问题作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掌握提问的技巧和艺术,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首先,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既不能难度太高,也不能过于简单,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将问题的难度控制在学生能力范围只之内,可以适当加大难度,让学生“踮起脚”去收获果实,否则难度过大不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最后一课》这篇文章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拿文章的结尾部分作为讨论的内容:作者在文中写道,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粉笔字,以至于最后韩麦尔先生只能做手势,连说话的力气好像都没有了。写粉笔字是一件很吃力的事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思维训练的机会,在思维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的同时,实现知识内容的消化。

四、引入竞赛机制以鼓励参与互动

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抢夺第一的欲望,尤其是孩子。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开展班级比赛等活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在讲述朱自清的《背影》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以父爱为主题作一首小诗,不管他们的作品如何稚嫩,但却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创作热情,更能加深对文章《背影》中所表达父爱的深刻体会。优秀的作品可以在全班进行传诵,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教学古诗文之前,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述自己提前准备的古代故事,体裁不限,可以是寓言、典故或者三国等等,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自信心,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语文

课堂。

总之,教学活动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广大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保语文教学之树青春永在、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教学效率论文范文7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眼下是一个高科技竞争和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人才的激烈竞争,英语作为一种获取各种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已显得十分重要。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各行各业直接面对国际大市场,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越来越高,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

2、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大学英语是一门把语言内容转化为具体行为能力的课程,它潜意识地把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结合在语言的整体行之上,它是一种特殊行为和能力的结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愈加感到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交流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小学到大学,虽然教师、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但效果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

1).教师和学生就如何“教书”和如何“学习”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知识传授与学习,轻能力培养与训练,结果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再精彩,学生充其量只是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听,被动地记笔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形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其结果是教师愤然,学生茫然。

2).随着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能力也差。导致了学风方面的种种问题。

3).学习与运用脱节,导致了教学双方的消极互动,使学生经历了学习失败的消极体验,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使教学难以获得满意成效。

4).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手段传统单一,抽象化,程式化,缺乏语言学习的氛围,激发不起语言学习的兴趣。

5).教学缺乏研究,“重教学,轻教研”的倾向在教师中普遍存在。他们只注重埋头上课,不重视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总结和研究。

上述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对策

当前,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扭转大学英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局面,我们的思考与对策必须围绕“教”与“学”的问题展开研讨,应从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管理五个方面入手深化教学改革,从根本上实现“五个转变”。

3.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强调教学对象是“人”,而不是“书”,因此,我们认为转变思想,转变学习观念首先应从新生抓起,新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努力拼搏,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跨入大学校门,大学生活对他们来说,既新鲜又陌生。不少新生进入大学时有一种如释负重的感觉,他们想当然地认为“金榜题名”就是成功,再也不用像高中那样苦读了,从此可以松口气,在大学的学习中表现得松懈茫然。由于在中学阶段,学习在家有父母管着,在学校有老师压着,养成了一种依赖性。学习缺乏主动性,进入大学以后,情况都变了,他们需要独立地面对生活,面对学习,面对各种问题;更重要的是大学的学习更强调自主性,具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这使得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具体表现在:

(1)对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目的和目标不明确;

(2)学习的主动性差,对教师的依赖性强;

(3)英语基础差,语言运用能力弱;

(4)不知道如何合理支配学习时间;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于新生来说,入学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时期,过渡得好,为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把握好这一时机是完成中学向大学生活过渡的关键。抓好入学教育,帮助新生上好大学第一课至关重要,大学英语教师应围绕转变学生的观念,调整学习策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组织学生认真学学英语《教学大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要求每人针对自身的情况,制定大学英语学习目标和阶段学习计划;

(2)要通过摸底分级考试,摸清新生的“家底”,获取新生英语基础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因人施教。

(3)增强新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强调英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改变一部分新生把英语学习全部寄托在教师身上的依赖心理,对学生强调要做学习的“主人”,不要做学习的“奴隶”。

(4)积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调整学习策略,养成“课前预习——课上练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变“消极被动地接收知识”为“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

3.2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从重“语言知识”向重“语言运用”转变。

语言是社会交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语言只有在交际中、在使用中才有活力,才有生命(王奇民:2002)。掌握语言是通过实践逐步培养习惯的过程。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这一语言,也就是说运用是语言学习的归宿,同时又是语言学习成功的保证。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的基础,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知道并不意味着会用。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了几年英语,掌握了一些语法规则和数千个英语单词,就已学会使用这种语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精讲多练,一个动词、一个短语、一种句型要通过学练结合、考练结合、练用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通过以语言知识的训练为手段,培养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的实践反复证明,要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用法”与“运用”的关系,要认识到“用法”作为“运用”的必要组成部分,并不一定能保证“运用”,而“运用”则可以促使“用法”的掌握。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领会和摆正“知”和“行”、“懂”和“会”、“课堂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关系,实现从学“用法”到“在运用中”学的转变。

3.3坚持“互动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并非教而会之,需要大量的、反复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掌握,因为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性本质使英语学习有别于其他课程。就语言学习而言,“教”与“学”实际上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的结果最终得由“学”来体现,抓住了“学”,就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了“学”,就是明确了英语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以语言学习规律为基础的,它把学生从被动引向主动,从消极接收引向积极参与(王超英:2003)。语言知识尽管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但语言知识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转化为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使课堂变为交际活动的场所。教师应从传统的主导地位向指导地位转变,课堂教学应从传统的“单边灌输型”向“双边交互型或多边交互型”活动转变。通过平等参与和学生的主角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听读,提高学生的接受性技能;通过说写,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技能;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努力形成课堂教学的整体活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本领。我们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要有益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学会”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和被动性,而“会学”能使人终身享用,符合“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会学”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效果更佳,所以,教师要给学生送金子,更要教学生点金术,使之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只有“会学”,才能学好,才能创新,才能有所作为。

3.4坚持营造“多维度”的语言交际环境,使教学手段从“黑板-课本-录音机”向“多媒体化”转变。

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的不同主要在于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而语言环境是语言存在的条件,离开具体的语境,语言只能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王奇民:2002)。大学英语之所以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传统的“黑板-课本-录音机”这种单调、抽象、刻板的语言教学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讲,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环境的创造,一种能创造出激发、高昂、活泼的教学场景,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在“活化”的动态之中,使死气沉沉的课堂转变为生动活泼的舞台。多媒体技术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好教学手段,它能创造一种融真实性、交际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互动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然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许多工作要求教师“幕后”准备,教师需要学习,掌握诸如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备课量大,工作量更大。但是多媒体教学为改变教师“一言堂”的课堂局面带来了契机,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3.5坚持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制度,使大学英语教学从注重“目标管理”向注重“过程管理”转变。

有效的教学质量考核是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建立严格、科学和规范的教学管理保证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就必须强化发展性过程考核,通过这种教学过程的量化考核实施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教学工作的量化考核,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2)加强测试研究,实行教考分离;

(3)建立学生成绩档案,落实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

(4)强化教学研究活动,建立“周情通报”制度;

(5)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建立听课评教制度;

(6)建立教学质量考评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教金,奖学金。

实践证明:教学过程实行量化考核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精神,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效率论文范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阅读以及写作能力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中心目标,尤其是对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更是培养的重点,而若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识字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将识字做好,才能够进行阅读和写作,从而使课程中的知识能够更加易于吸收。与此同时,新课改的实施针对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也需要教师对识字教学进行重视,最终使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能够得到提升。

一、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1.能够为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做好基础

语文不仅仅是简单的表述,而是对各项能力的综合,其中,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便是其重要的内容,而在对语文文章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需要认识每一个字,才能够进行文章阅读,才能够理解文章的含义,而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识字之后才能够将文字组合起来进行创作。因此,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基础,应加以重视。

2.能够为其他学科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其他学科与语文之间是存在密切联系的,即使是英语教学也与语文教学之间脱离不了关系,通过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对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认识,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

3.能够为今后的学习创造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千般学识也需要从识字做起,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而若要对今后学习的能力进行提升,必须要针对一年级小学生进行必要的语文识字教学。除此之外,语文识字教学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素养,也是面对今后生活和学习的必要素质。

二、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1.通过多姿多彩的文字游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无论是识字教学也好,还是其他教学也罢,若要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汲取知识中富含的营养,必须使学生能够对教学的内容感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授课的语气尽量放缓,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并与教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尽量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负担,从而使学生形成轻松自然的学习状态。例如,在讲授《比尾巴》一课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期间对各种动物的尾巴进行观察,并制作标明汉字,使学生一眼辨识动物尾巴的同时,能够对汉字进行记忆和识别,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识字的主动性,从而使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

2.可借助简单的字及学生熟悉的字进行语文识字教学

我国汉字及语言博大精深,尤其是汉字方面,拥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并演变而成,其中不乏一些形声形色的字组,在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字来对稍复杂的字进行认识,例如:“千”和“仟”“人”和“仁”等,也可以通过熟悉的字进行字的变化,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字的印象。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列举几个结构简单的字,并且保证这些字所有学生都能够认识和熟悉,然后可在选取的这些字上各加一笔,组成新的字,从而使学生对新字进行认识,可以选择“大””日”“土”等字,加一笔之后可以组成“天”“目”“王”等字。

3.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识字

儿童时期,其想象力往往也富有创造性,有些识字的方法可能教师没有想到的,学生可以想到,因此,教師在进行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独特的识字方法给予鼓励,从而使学生能够提升识字学习的兴趣。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进行识字时,若与教师的方法存在重合,教师可在学生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建议,对学生的识字方式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提高语文识字的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能够善于掌握汉字的规律,使学生能够通过规律进行识字学习。

4.加强语文识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师在进行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识字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密切联系,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平时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汉字进行认识,并且还可以通过家长对学生的语文识字教学进行配合,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了解更多更为丰富的汉字内容,从而增加对汉字的认识。例如,学生在假期或是放学在超市、酒店等外部环境中,设计到的一些汉字,都可以向家长以及其他人进行请教,从而使汉字的认知量提升,进而能够促进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使用那种方法进行语文识字教学,都应该从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来完成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教学水平最大限度地进行发挥,最终提升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韦琴.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J].读书文摘,2017(25):22-23. 

[2]陈正卿.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课课堂效率的策略探析[J].新一代月刊,2017(5):90-91. 

教学效率论文范文9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课堂效率

1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 、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其教学方式与内容比较刻板,忽视了学生对语文课堂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来完成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不是要颠覆传统语文教学的理念,也不是为了单纯的使学生提高学习成绩,重点在于要加强学生在文学情感塑造与文学精神领悟方面的培养。同时,高效的语文课堂更要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入手,通过生动的课堂讲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愿望。初中生相较于小学生来讲,其逻辑思维能力更为细致周密,记忆力、注意力与领悟力更强,要利用这些优势来激发初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欲和求知欲[2]。所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要抓住学生特点,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性。笔者通过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对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 初中语文高校课堂的发展途径

2.1设计巧妙的课堂导入方式调动积极性

成功的课堂导入模式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有裨益,也可以使整节课程的教学更为顺利。目前,语文教学的课堂导入方式很多,有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方式,也有通过背景知识介绍逐层导入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自行创建理想的课堂导入模式,在融入个人的课堂讲授风格,活跃课堂气氛,积极调动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授《二泉映月》时,可以通过观看阿炳的塑像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人物特点,在与阿炳不幸的人生遭遇相融合,实现阶梯式的课堂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2 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声像并茂,可以将课本单一的文字内容通过多媒体方式以声音、图文、视频等方式表现出来,更能体现出语文教材当中文质优美的选段,在课堂教学中极富渲染力。同时,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朱自清《背影》的课堂讲授中,可以选取父子情深的图片配以音乐《再回首》来进行课堂教学,也可以通过电子书或PPT演示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声像并茂的课堂教学更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的流露出来,以这种直观的方式进行授课,可以很好的发掘文章的深蕴,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很大帮助。

2.3 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显现课堂活力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要汲取传统教学方法当中的优点,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融合,力求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目前,我国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阅读法、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等等。如在学习《春》这篇文章时,“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可以向学生提问何以“红”字居首?并且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与思考分析,引出“桃树、杏树、李树”的排列顺序,“红”在句首的原因是要与同在句首的“桃树”相呼应。通过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动脑思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课堂活力。

2.4 通过提高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表达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当中,学生只有通过积极的表达,跟着教师的思路才能让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高。对此,需要教师需要富有创新精神,精心设问并带动学生寻找答案,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提问频率,把握课堂教学当中的各个环节,并且通过总结归纳的方式强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记忆,这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动口与动手能力,如果学生积极的动口回答问题,没有动手做笔记,则很容易造成溜号、走神的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来让学生表达观点、陈述问题,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这样学生也更容易进入课堂学习的良好状态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 结语

高效的课堂效率应该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每一个教师教学的追求。没有高效课堂的支持,所有的教育改革都将是无源之水,缘木求鱼。[3]因此,在新课程教育改革当中,课堂的高效性必须作为重点得以体现。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创新,通过更新颖的手段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同时,也要不断反思课堂教学当中的缺点与不足,以寻求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非常重要,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摸索与积累,才能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因而,对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梁有刚.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