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微企业融资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1 17:03:20

小微企业融资论文

小微企业融资论文范文1

各大商业银行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准备大力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以拓宽业务渠道并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核心,绑定供应链客户群时,却发觉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和一些有实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已经开始借助其自身的平台和多年累积的交易数据和客户数据占领了小微企业融资的一席之地。目前,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正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对众多供应链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和社会上的借贷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整合,并且为进一步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打下坚实的硬件设施基础和软件流程操作基础。互联网平台提供商比如以P2P为代表的拍拍贷和阿里小贷,一些规模较大的电子商务企业比如京东商城开发了其自有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其他主流的电子商务企业比如苏宁易购和亚马逊等也将自身的电商平台向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转化并逐渐开放,面临传统商业银行融资难的情境,小微企业更倾向于这种最新的融资模式并纷纷入驻这些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截至2012年,P2P网络贷款服务平台已经超越了200家,其平台Online业务的交易额度已经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而参与其中的投资者的人数也超过了50000人次。由于统计的仅仅是“线上”业务,加上无法准确统计的“线下”业务,交易总额的数量还将是“线上”业务的数倍。京东商城在2012年年末开始向广大小微供应商推出其供应链金融服务,并向各大商业银行取得总计高达5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包括:订单融资、入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委托贷款融资;京东商城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到2013年为止已经向广大小微供应链提供了近80亿元的融资规模。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的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基于P2P网贷和电子商务企业主导的小微企业融资,相比于已经出现的以银行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模式不同,其主要依附的手段是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技术如移动支付、大数据挖掘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依托其交易平台上庞大的交易数据和客户信息,促进商流、物流和资金流三流有效融合,通过出色的信息技术使得资金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更充分的使用,同时由于信息的透明性可以降低资金风险,形成面向供应链上游到下游的综合集成的金融服务,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闲散的资金,其信用保障则来自于平台企业的信用和相关部分的监管。而传统的银行为主导的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则侧重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的引入,即“1+N”模式,对处于供应链不同层次的企业提供以核心企业信用为担保的存货抵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服务,其资金来源主要来自银行雄厚的资金资本。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融入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操作理念的发展空间十分可观,特别是处于供应链纵向延伸方向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巨大的,且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灵活性和弹性,对于供应链垂直方向细分的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或专业化的互联网网贷平台开发较为快捷便利,能够满足供应链上小微企业的融资个性需求,这种模式将是今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之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具有更便利的特点,简化了传统银行主导的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信用评定等手续,其交易成本低、资源配置效率高等优势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由于互联网金融直接面向具有融资需求的广大小微企业,其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者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挑战,以往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收到了新兴模式的挑战,也为各商业银行的下一步融资服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如今各大银行也纷纷试水,改进传统的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是最早将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服务进行线上平台化的商业银行代表,除此之外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以及兴业银行等也开始将其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形成了以银行供应链金融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商业银行发展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同时,已经开始走向向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道路,由于电子商务平台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海量的线上交易数据,也构成了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估的信息基础,而银行所需正式电子商务企业所拥有的这些数据信息,两者供需匹配,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合作,比如京东商城已经进行了POP平台的发展,主要是为各大小微供应商提供短期贷款和其他融资服务。因此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已经成为未来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发展的趋势,且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诸多可行的供应链企业融资创新模式。本文提出若干具有可行性的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创新模式的发展方向。

二、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

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目的是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解决在其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其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资金流不畅或融资渠道狭窄所导致的核心企业自身的主营业务周转和公司运作效率的问题,让企业从上游的采购、生产等环节到下游的销售、回款等环节的每一个运作流程都能顺畅进行。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是关注嵌入小微企业供应链的各项融资成本和结算数据,根据这些成本信息对供应链的整体成本形成过程构造出优化策略方案,而此方案的组成则是由融资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以及具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共同在信息技术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平台上公共完成的。在由核心企业和小微企业组成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中,包括银行或者互联网金融平台商最关注的往往是供应链中最具资信的核心企业,而其所面对的服务对象则是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关系稳固的长期合作的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所依托的正是供应链中的大型产业集团,利用其对大量上下游小微企业的数据掌握能力和其自身对金融市场、金融行业的风险分析和控制的专业技能,对其所要进入的供应链融资项目进行系统而整体的分析和全面的风险评估,特别是在风险控制方面,互联网金融平台对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需要对核心企业的较为系统全面的资格审查,同时亦会针对供应链的上下游具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客户进行真实性的审查和涉诉检查。此外,互联网金融平台还会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要求核心企业为每一笔融资款项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并要求核心企业承诺承担连带担保的责任。根据互联网金融的不同范式,我们提出下列细分的具有可行性的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企业融资方案:(1)核心企业担保下的小微企业P2P网贷存货质押融资模式。首先,有融资需求的供应链企业需要在P2P融资平台进行初始注册从而成为会员。P2P网贷平台提供商可以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为担保(很多情况下,供应链核心企业本身即可作为P2P网贷提供商),在考察供应链企业的融资需求后,将供应链企业信息和核心企业的担保信息通过网络给放款人;或者平台提供商通过搜集大量供应链企业的融资需求信息,将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并为一单向银行提出融资需求并以各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作为担保。核心企业担保下的小微企业P2P网贷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主要的适用企业为交易信用较高的企业,这种模式本身也引入了核心企业的资信,对于信用较好的小微企业来说能够使其资金占用进一步减少,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业务线上化,信息较为透明,风险较小。(2)核心企业担保下的小微企业众筹存货质押融资模式。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利用互联网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此模式为更多小微企业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主要参考万科的房地产众筹模式,有融资需求的供应链企业在P2P融资平台进行初始注册后。P2P网贷平台提供商可以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为担保,在考察供应链企业的融资需求后,将供应链企业信息和核心企业的担保信息通过网络给放款人,其中放款人可以是需要购买此产品的客户,而放款人通过众筹购买此产品可以享受折扣优惠。这类产品适用于价值较高,使用周期长的产品同时能够使得交易的时效更强,周期更短,同时能够盘活企业资金,且整个流程线上化,信息透明风险小,同时终端客户可以享受较高的折扣优惠。通过核心企业缴纳保证金和承诺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形式,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供应链融资可以获得更加稳定和更加优质的供应商,避免在销售的旺季出现因为原材料或零部件供应中断而出现产品断货的尴尬局面,这些互联网融资创新模式实质上间接地提高了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销售收入和经营收益。

三、小微企业的互联网融资策略

相比于分散的单个中小企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在其他金融机构处获取较高的授信额度和信用评级,可以以更低的利率获得资金支持,同时利用核心企业担保来降低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既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新的融资渠道以弥补供应链中的资金薄弱环节,又能使互联网平台从金融增值服务中获得利润回报,实现多方共赢。(1)在核心企业担保下通过电子订单进行抵质押融资模式。担保方式主要是采用缴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可追加抵质押担保或第三方保证。交存保证金的具体比例按照申请企业的评级结果确定。供应链核心企业对与进行交易往来的小微供应商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小微供应商与核心企业进行交易后可以生成电子订单,由小微供应商通过电子订单在线上想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申请订单融资,互联网金融提供商对小微企业和其所在的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进行资信审核后可以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电子订单抵质押融资的还款来源为该订单的业务销售回款,属于自偿易融资。这种融资模式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的风险要点在于电子订单的可靠性和对订单产品价值的评估。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交易信用记录较好,产品价格较为稳定的小微企业。通过电子订单抵质押模式,小微企业可以减少企业资金占用。(2)小微企业P2P应收账款池融资。由于供应链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其经常向上游小微企业供应商延长账期,形成了小微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小微企业可以把应收账款通过转让或质押的方式转移给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平台提供商在对众多核心企业进行信用考核的情况下,并通过核心企业核对应收账款信息后为小微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对于同一供应链上的众多小微企业来说则是应收账款池融资。这种模式与明保理模式是相似的,其担保基础是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资信。由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其实是代替供应链核心企业垫支货款,对于那些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的供应链中的小微企业,这种融资模式较为适用。(3)在核心企业担保下向互联网金融平台申请委托融资款项。这种模式需要供应链核心企业和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的合作,有供应链核心企业向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资金,由互联网融资平台依托其积累的客户信息和数据项供应链上符合资信条件的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款项发放。这种模式中互联网金融提供商仅仅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合作伙伴而获得手续费等中间费用,风险较小。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核心企业提供了自由资金,担保方式则根据小微企业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同时供应链核心企业通过与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的合作可以掌控的小微企业的历史海量的交易信息和数据,也可通过信息对接直接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自己进行自由资金发放,较为灵活方便。这种融资模式类似于阿里金融,其通过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形式来向其阿里巴巴、淘宝以及天猫商城的商户来提供小额贷款。对于依附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小微企业来说,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得供应链融资的效率更高,能够迅速为其自身打通资金瓶颈,提升资金周转率并以此来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更加加固其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关系,使得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四、结束语

小微企业融资论文范文2

摘要:本文从筹资者、金融机构两个角度出发,运用资本结构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小微企业信贷理论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选择进行了分析。资本结构理论以及新优序融资理论主要侧重于定量研究;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则更侧重于动态定性分析,从动态的角度解释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最优融资源;麦克米伦缺口、信贷配给说和关系贷款说则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分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微企业 融资理论 融资选择

近年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商业银行信贷融资对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而言,仍然是最简单、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外部融资方式,在所有外部融资中所占比例最高。目前,小微企业融资信贷的理论较为分散,尚未形成一个体系学科,而且目前专注于研究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理论的文章较少。本文综合运用资本结构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小微企业信贷理论对小微企业信贷融资问题进行梳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一、资本结构的MM理论及其延伸理论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本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从理论溯源上来看,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是运用微观定量的方法来研究企业的融资决策。

(一)MM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研究的起点是1958年,学者莫迪利阿尼Modigliani和米勒Merton 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该文基于完美资本市场的假设条件,来说明资本结构(企业长期融资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按照是否考虑企业所得税,MM理论分为“无税MM理论”和“有税MM理论”。

1.无税MM理论。

命题I:在不考虑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无论企业是否有负债,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的价值无关。在这种情况下,说明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与其资本结构无关,仅取决于企业的经营风险。这个结论就是著名的“资本结构无关论”。其表达式为:

VL=EBIT/K=VU=EBIT/K

式中,VL为有负债企业的价值;VU为无负债企业的价值;EBIT为企业永续的预期收益;K为有负债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K为既定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

命题II: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随财务杠杆的提高而增加,即企业权益资本成本随负债程度的增大而增加,其表达式为:

K=K+风险溢价=K+(D/E)×(K-K)

式中,K为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K为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Kd为税前债务资本成本;D为有负债企业的债务市场价值;E为其权益市场价值。

2.有税MM理论。基于考虑企业所得税条件下的MM理论,最显著的特征是说明债务利息抵税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命题I:有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具有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债务利息抵税收益的现值。由于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扣除,形成了抵税收益,相当于增加了企业的价值。其表达式为:

VL=VU+T×D=VU+PV(利息抵税)

式中,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D为企业的负债数量,T×D又称杠杆权益。

命题II: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与以市值计算的负债与权益关系成比例的风险报酬。其表达式为:

K=K+风险报酬=K+(K-K)(1-T)(D/E)

1977年,Merton Miller进一步提出了同时考虑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资本结构模型,他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会降低无负债公司的价值。其表达式为:

VL=VU+[1-(1-T)(1-TS)/(1-TD)]D

式中,Ts为个人所得税税率;TD为债券所得税。

(二)资本结构的其他理论。MM理论的观点与当时理论界的主流观点相矛盾。因此,该理论一经发表就受到了激烈的批判。虽然该理论的一系列基础假设在现实中难以成立,但是它颠覆了原有理论研究的惯性思维,为分析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此后,理论界学者在MM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放宽假设,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大量研究。

1.权衡理论。权衡理论通过放宽MM理论完全信息以外的的各种假定,考虑在财务困境成本、税收、成本分别存在或共同存在等条件下,资本结构如何影响企业市场价值。该观点对MM理论的修正意义在于,指出负债为企业带来利息抵税收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陷入财务困境的成本。

Robichek(1967)、Mayers(1984)、Kraus(1973)、Rubinmstein(1973)、Scott(1976)等人都对权衡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考虑了财务困境成本现值和成本现值的影响后,其表达式扩展为:

VL=VU+T×D-FPV(预期财务困境成本的现值)

1984年,Bradley提出了“静态权衡模型”的标准表达,包括考虑税收优惠的破产成本权衡模型,并涵盖债务的成本观点和非违约状态中非债务矛盾的潜在损失。Kane和Schwartz是最初考虑“动态权衡模型”的学者。在2006年,Frank和Goyal代表性地阐述了“动态权衡模型”的中心思想。权衡理论有助于解释一些企业债务的难解之迷,如为什么有的企业负债比例很低而不充分利用负债抵税收益?为什么不同行业间企业权益杠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2.理论。1976年,Jensen和Meckling提出了理论。在资本结构的决策中,不完全契约、信息不对称以及契约关系方之间的利益冲突将影响投资项目的选择,引起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的问题,导致发生债务成本。由企业债务引发的成本和收益的变动,最终都会反映在企业价值上。理论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认可,因为它充分论证了单一依靠债权融资或者股权融资是行不通的,合理的资本结构应该是两者的合理搭配。在综合考虑了企业负债的成本和收益后,资本结构的权益模型可以扩展为:

VL=VU+T×D-FPV(财务困境成本现值)+ FPV(债务成本)- FPV(债务收益)

3.优序融资理论。1984年,Mayers提出了优序融资理论,最早将信息不对称理论与融资结构联系起来,改变了过去主要从税收、破产成本角度出发的研究视角。该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和被投资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采用股权方式融资的企业通常都会被公众认为发展前景不佳。因而,每增发一次新股都可能造成企业股票价格的下降。从而推断出企业筹资时对不同筹资方式选择的顺序偏好:当企业存在融资需求时,首先选择内源融资,其次选择交易成本较低的债务融资,最后选择股权融资。优序融资理论解释了当企业内部现金流无法满足净经营性长期资产总投资的资金需求的时候,更倾向于债务融资而不是股权融资。但该理论只是考虑了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行为的影响,来解释企业筹资时对不同筹资方式选择的顺序偏好,并不能解释现实生活中所有的资本结构规律。

4.其他延伸理论。近年,资本结构理论得到了不断发展充实,更多的影响因素被陆续添加进来,代表性的包括信号传递理论、激励理论、控制权理论、市场时机理论等。同时资本结构的研究更多与其他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包括行为经济学、法学、信息学等。一些关于企业融资的创新理论陆续被提出来,如马尔科姆・贝克、约书亚・科沃尔和杰里米・斯坦(2007)提出了投资者行为惯性理论,并且实证分析了这种惯性如何影响企业的融资方式。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理论界有了更多的共识,即从长期角度来看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更符合实际情况。艾拉・凯汉和谢里丹・蒂特曼(2007)提出,“通过研究企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数据(包括现金流、投资数量和股票价格的变化)与公司资本结构变化的相互关系”,并发现“这些数据的变化与权衡理论所预言的资本结构目标相吻合”。

二、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资本结构理论

以MM理论为代表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侧重于定量研究,而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资本结构研究则更侧重于动态定性分析,从动态的角度解释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最优融资来源。企业生命周期是企业的发展与成长的动态轨迹。从企业融资的角度,可以把企业的成长过程分为几个阶段。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逐步形成三个阶段、四阶段、五阶段、六阶段、十阶段等不同的观点。比如一种四阶段说将企业划分成种子期、导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1970年,Weston和Brigham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融资来源的变化,提出了企业金融生命周期的假设,将资本结构、销售额和利润等作为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主要因素,将企业金融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见表1)。

三、小微企业信贷理论

目前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商业银行是小微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提供者。很多学者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对此展开研究,形成了包括麦克米伦缺口、金融抑制、信贷配给说和关系贷款说在内的一系列理论。

(一)麦克米伦缺口。1931 年,麦克米伦成立的“金融产业委员会”在向英国国会提交的《麦克米伦报告》中提出,在英国的金融制度中存在着小企业融资壁垒:小企业即使可以提供担保,也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在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和银行的贷款供给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缺口,后来该缺口被命名为“麦克米伦缺口”。随后,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受到了学者的长期关注,英国学者Ray和Hutchinson认为,产生缺口的原因分为两种:一是由资金的可得性问题导致的资金缺口;二是由融资成本过高导致的资金缺口。赵江和冯宗宪指出还存在第三个原因,融资时限造成的融资约束。

(二)金融抑制。实证研究表明,世界各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麦克米伦缺口”问题。Mckinnon发现在发展中国家这种缺口尤为明显。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通常不够完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府把廉价的信贷资金通过正规的金融体系配给给政府希望优先发展的部门。这导致很大一部分企业无法从正规的金融系统获取融资,这部分企业只能依赖内部融资或从非正规途径的民间金融市场获取外源性融资,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金融压抑”。

(三)信贷配给。众多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从微观层面上看,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金融机构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原因。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安德鲁・维斯(1981)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中指出,由于借贷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很难从千差万别的各类贷款申请中有效分辨哪些借款人确实有能力及时偿还借款,哪些借款申请人有违约风险,哪些借款人届时根本没有还款能力,这就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为了降低风险,银行会把利率降低到均衡利率以下,鼓励资信高的企业进入,将资信低的企业限制在外,这种现象被称为“信贷配给”。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通过一定的“信贷配给”制度来实现竞争情况下的均衡状态。

从上述分析可以推断出:由于市场上各种类型的借款者的资质情况各不相同,当信息不对称情况存在时,必然有一部分借款人因为信息不能有效传递,而导致金融机构的不认同,无法从金融结构获得借款,尽管他们可能仍然能达到金融机构的放款要求、甚至愿意承担更高的资金成本,这种现象被称为“界定现象”。所以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提出贷款需求时,对小微企业持审慎态度,甚至不得不放弃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的正常信贷需求。因此,关于小微企业“信贷配给”的问题是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理论的重要部分。

布拉滕施佩格(1978)进一步明确了“均衡信贷配给”的定义。希尔德加德・惠特(1983)在斯蒂格利茨和维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扩展了信贷配给模型理论。贝斯特(1985)对抵押品的用途进行了深入探讨,泰勒尔(2001)通过研究指出,当道德风险存在时,借款主体自有资本的大小可以决定其借款能力大小。

(四)关系贷款学说。美国学者Berlin和Mester将银行的借贷方式分为两种类型:“交易型贷款”和“关系型贷款”。“交易型贷款”多为一次性或短期交易行为,信用需求不会反复发生。交易所依据的是企业的“硬信息”,比如财务报表、抵押品的质量和数量、信用得分等,这些信息易于表达、量化、方便传递。“关系型贷款”是以银行对借款人保持密切监督、银行重新谈判和双方隐含长期合约为基本特征。依据企业的“软信息”(比如业主个人能力、性格、口碑、品行、企业行为信誉等)对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进行分析。这些信息也称为意会信息,具有强烈的人格化特征,难以量化和传递。

“关系型贷款”作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有助于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抵押要求。因此,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如米切尔・彼得森和拉詹(1994)与青木昌彦(2001)都指出,为了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一些金融机构也发展了一种区别于传统银行信贷审批模式的“关系融资”的特殊融资模式。这种模式,注重通过考察中小微企业的“软实力”,来决定能否发放贷款。虽然如何判断软实力的高低存在中小微企业的相关信息碎片化、获得方式多样化、求证难度大、沟通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但是借贷双方通过深入交流和信息的不断积累,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艾伦・伯杰和格利戈里・尤戴尔(2002)指出,金融中介机构内部将会产生一个问题:放贷员工通过与中小企业长期直接接触,获得了大量的企业软信息,但却难以从放贷员工有效地传递给机构的管理层或者所有者;而小型的金融中介机构因为具有较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员工和决策层之间不会间隔太多级别限制,所以它们在关系型信贷中会产生较小的成本。金融机构通过获得中小企业的“软信息”,并建立起有效的基于“软信息”的评估和判断体系,从而突破传统的基于财务报表分析和抵押物价值的信贷审批模式,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能够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同时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

资本结构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影响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在资源总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合理筹集经营发展所需的资金,是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共同任务。采用科学的资本结构,合理地进行资本成本与资本收益间的权衡,将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X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4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小微企业融资论文范文3

关键词:小微企业 融资环境 融资能力 实证研究

一、引言

目前,温州大约有14万家左右的小微企业,为温州贡献了96%的工业产值、75%的税收和95%的外贸出口,并吸纳了80%的人员就业。可见,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有生力量。

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是指能够影响和制约小微企业融资选择与运行过程的各种内外部因素的总和,分为内部融资环境和外部融资环境。内部融资环境是指对小微企业筹资管理有重要影响的内部因素总和,如企业规模、企业偿债能力、企业科技水平、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企业对融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企业信用等。外部融资环境是指对小微企业筹资管理有重要影响的外部因素总和,如法律政策环境、金融环境、经济环境等。而企业融资能力是指在一定的经济金融条件下,一个企业可能融通资金规模的大小。融资能力是企业持续获取长期优质资本的能力,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融资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借着金融综合改革的东风,近几年来,浙江省和温州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法规、政策、措施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小微企业在此利好的外部融资环境下,其融资能力如何?小微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金: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在经济日益市场化、信用化和证券化的过程中,外源融资将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Barbosa和Moraes(2003)对巴西三类制造业企业(服装、家具和食品)的回归分析表明,企业规模、资产构成和经营周期是企业资本结构三个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企业经营风险、盈利性、增长率、所属行业、通胀率以及所有者的风险容忍度等,企业年龄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则未被发现。因此,本文认为影响内源融资的主要因素有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影响外源融资的主要因素有企业规模、资产担保价值、企业成长性和企业竞争力。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盈利能力与外源融资负相关。生命周期理论与融资次序理论的分析角度和方法虽然略有差异,但两种理论综合起来反映出:企业发展初期通常先使用内部资金,在内部资金不足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外部资金。Titman和Wessels(1998)、Booth(2001)也证明了盈利能力与外源融资负相关。

假设2:抗风险能力与内、外源融资正相关,用速动比率指标来表示,它衡量企业用速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也反映企业抵御风险和利用资金的能力。速动比率对融资的影响有两方面:首先,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资产越安全,越容易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而获得贷款;其次,企业营运资金能力越强,越容易通过自身经营获得内部融资,降低对银行贷款等外源融资的依赖。

假设3:企业规模与外源融资正相关。规模较大的企业较规模较小的企业信息透明度更高,经营风险小,符合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能够获得债权人较多的投资和贷款支持。

假设4:资产担保价值与外源融资正相关。由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果企业具有足够的可担保资产,对债权人而言,其所承担的风险会降低。因此,企业资产担保价值对企业外源融资能力具有正向的影响。Joseph E.Stiglitz和Andrew Weiss(1981)的均衡信贷配给理论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在考察银行与企业信贷博弈的过程中,引入了不对称信息和道德风险因素,提出了均衡信贷配给理论: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贷款对象倾向于能够提供充足、有效抵押的企业或项目。而中小企业难以提供足够的抵押和担保,因此较难获取商业银行信贷。

假设5:企业成长性与外源融资正相关。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债权人考察企业信用时,一般认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好成长前景的企业具有较好的信用状况。因此,企业成长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外源融资能力的大小。

假设6:企业竞争力与外源融资正相关。企业竞争力往往通过企业品牌竞争力、营销能力(可用市场占有率衡量)和荣誉度等来表现。银行等金融机构较容易获得企业竞争力的信息。可以认为,企业竞争力有助于提升企业外源融资能力。

(二)样本选择。本文以温州50家小微企业2009―2014年连续6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将2010―2011年的数据作为金融综合改革前的数据,将2012年的数据作为改革中的数据,将2013―2014年的数据作为改革后的数据,分阶段进行对比分析。

(三)模型构建。本文构建的模型主要为了分析影响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各项因素,并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在金融综合改革前后对企业融资能力影响程度的变化。Berger和Udell(1998)的研究认为,英、美等国的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仍是银行贷款。此外,根据Bernanke和Blinder(1992)的研究结果:银行贷款在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小微企业仍然将债权性融资作为最主要的外源融资方式之一,企业的融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债权融资比例。因此,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TDR)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企业的融资能力。其他解释变量如表1所示。本文设定的关于资产负债率和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模型如下:

TDR=α+β1ROA+β2QR+β3SIZE+β4CG+β5MBPM+β6GROW+ε

三、实证分析

从以上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总资产收益率由金融综合改革前的显著正相关到改革中的不相关以及改革后的显著负相关,说明改革前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越容易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从而获得外源融资,因此盈利能力与小微企业外源融资能力呈显著正相关。而改革后随着企业盈利能力的不断增强,可以依靠自身经营的利润积累和留存收益进行内源融资,减少对外源融资的依赖,因此盈利能力与小微企业外源融资能力呈显著负相关。

反映企业抗风险能力的速动比率(QR)指标,不管是金融综合改革前、改革中还是改革后均与小微企业外源融资能力呈显著负相关,即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越强,资金营运能力越好,越倾向于通过自身的经营获得内部融资,减少对银行贷款等外源融资的依赖。

企业规模在三个时期与小微企业外源融资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我们的假设相一致,即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获得外源融资。一方面,企业规模越大,可以进行多元化经营,规避经营风险,以获得稳定的资金流入;另一方面,企业规模反映了企业信息的不对称程度,规模越大的企业受到的关注程度越高,信息透明度越好。以上两方面因素都会使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增加了企业外源融资的数量。

企业资产担保价值由金融综合改革前、改革中的无显著相关变为改革后的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改革前、改革中,资产担保价值对小微企业融资没有太大作用,原因可能在于小微企业整体所拥有的资产担保价值较少,获取保证贷款的资源有限。2009―2012年50家样本企业平均固定资产比例为25.02%、25.75%、22.99%、22.29%,四年的指标值都在26%以下。小微企业一般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资产较少、负债能力较低,寻求担保比较困难,大多不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据调查,小微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高达23.8%,因无法落实抵押而发生的拒贷比例高达32.3%,两者合计总拒贷率高达56.1%。同时,由于融资市场上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尚未建立,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资金出借方不愿意将资金贷给小微企业。而改革后的2013年与2014年,资产担保价值与小微企业的外源融资能力显著正相关,原因可能是随着金融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对小微企业融资在财政、税收、公共服务、融资担保、企业整合重组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优惠,使得拥有较多资产担保价值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

反映企业竞争力的解释变量主营业务利润率在金融综合改革前及改革后与小微企业的外源融资能力无显著相关关系,这一结果与我们的理论预期不符。原因可能是借贷双方由于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银行等金融机构仅凭主营业务利润率这一指标不能全面了解企业的竞争力,使得这一指标的信号效应减弱。而改革中的2012年该解释变量与小微企业外源融资在10%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即企业竞争力越强,依赖企业的主营业务获取的利润越稳定,企业对外源融资的依赖程度相对减少。

企业成长性在金融综合改革前与小微企业外源融资能力显著负相关,即成长性越好的企业,往往盈利能力越强,也拥有较多的内部积累,其所依赖的外源融资程度越小。而该解释变量在改革中与小微企业外源融资能力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预期假设一致,即企业成长性越好,越容易获得外源融资。原因是恰逢2012年金融综合改革的热潮,国家、省、市和地方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和法规来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截至2012年末,温州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 706.66亿元,比年初增加191.62亿元,占全市企业贷款增量的30.9%,比年初增长12.65%,高于全部贷款增速2.99个百分点。发展前景较好、成长潜力较大的企业,其盈利较稳定,经营风险相对较小,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愿意向这类企业提供贷款。而在改革后的2013―2014年,企业成长性与小微企业外源融资能力无显著相关关系,原因可能是各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对盈利和风险控制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区域债务危机负面影响持续,银行普遍加强了风险控制,加之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小微企业经营业绩下滑,成长性变差,持续性与稳定性均不足,缺乏中长期发展战略导向和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导致大量小微企业并不符合银行贷款的资质要求,从而严重影响了其外部融资。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在金融综合改革前,对小微企业的外源融资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企业规模、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及企业成长性,改革中的影响因素是企业规模、抗风险能力、竞争力及企业成长性,改革后的影响因素是企业规模、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及资产担保价值。无论哪个时期,企业规模、抗风险能力均是影响企业外源融资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反映出资金供需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用资方通过较大的规模、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向外界传递出强烈的正向信号,以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而从外部融资环境来看,融资服务机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足,政府改革和监管的措施不到位,尚未建立民间借贷的统一监管部门,对民间借贷的动态掌握、流向监控、预警预防等方面监管缺失。如何改善现有的融资环境,使温州小微企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从根本上增强融资能力,从而走上良性循环的融资轨道,本文建议如下:

一是完善法律制度。Thorsten等人(2002)对54个国家企业层面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法律制度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有一种特殊的运行机制,只有在与企业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要素不断得到完善和强化的情况下,企业才能真正得到快速成长。所以,政府有必要完善法律制度以促进小微企业成长,尤其是通过制度变迁来加快发展小微企业。二是构建多元化的间接融资体系。通过培养壮大中小金融机构、催生和培育民间中小金融机构及组建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等途径为各类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建立完善小微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需加快培育社会征信服务机构,规范信用评级制度,强化小微企业的信用观念。四是不断提升内源融资能力。小微企业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内部积累,可以减少对外源融资的依赖。S

参考文献:

[1]温州金融体制改革再回首――温州市金融改革试点调研报告[R].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2014.

[2]黄华红.新形势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2014,(10).

[3]单娇,郭帅.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金融危机前后对比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2,(14).

[4]吴M,魏莎,陈天平.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中小企业的调查[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6).

小微企业融资论文范文4

关键词:微小型企业;非正规融资;社会资本

Abstract:Bystudyingtheoperationalcharactersandthespecialfinancingdemandbymicroandsmallenterprisesinprivateeconomy,thepaperprovesthatinformalfinancingrightnowisthebestwaytoraisesocialcapitalandthatsocialcapitalnetworkconnectsthefinancingchannelsofmicroenterprises.Theinformalfinancingbehaviorsofenterprisescannotonlymeetthedemandoffund,butalsosatisfytheneedofmutualaidandcooperation.

Keywords:microandsmallenterprises;informalfinancing;socialcapital

一、引言:关于微小型企业融资的文献综述

随着新交易中心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及产权制度的演进,分工的加深在越来越专业化和越来越小的企业之间发展,中小企业代表着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这一群体中大量存在的以超小经济规模形态为特征的企业组织形式——微小型企业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们为经济注入了活力,尤其是在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微小型企业多以独资或合伙制的家族企业的形式存在,自创业的第一天起,多种不利的因素就困扰着其发展,如资金严重短缺,技术落后,管理人才匮乏,再加上市场环境的高不确定性,其生命周期很短。根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的统计,有近23.7%的小企业在开业后的两年内消失;由于经营失败、倒闭或转产,有近52.7%的小企业在4年内退出市场。中国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3.5岁(许晓明,高健)。最近大量实证研究成果显示:融资问题始终是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约束环节。

目前,关于微小型企业融资分析多包含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中。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供给约束(Supply-basedfinancialconstraint)的最主要原因。Stiglitz和Weiss(1981)的研究表明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无法在众多的贷款申请者中甄别出哪些借款者有还款能力,哪些借款者无还款能力,这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金融机构贷款的质量严重恶化。金融机构为了自身的盈利和降低风险,不得不采取信贷配给政策。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严重,更容易受到银行信贷配给的约束。

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学者认为能否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核心。Bester(1985)提出引入贷款抵押这样的甄别机制。认为如果银行将贷款利率和贷款抵押同时纳入贷款合同,则这两项指标的不同组合就能够实现信贷市场上的分离均衡,低风险的企业将会承诺较高的抵押水平而享受较低的贷款利率,而高风险企业则与之相反,这就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影响;Holmstrom和Tirole(1997)进一步提出信息与抵押品是可以互相替代的;Berger和Udell(2002)提出通过关系型贷款(relationshiplending)解决银企关系中的“软信息”问题的思路,认为银行可以通过与小企业发展非标准化的、通过密切关系而达成融资交易的准市场行为,来降低小企业贷款成本,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国内学者中,林毅夫、李永军(2001)、李志(2002)和张捷(2002)等从不同分析角度提出用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来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思路;张杰(2000)、史晋川(1997)则提出通过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的“体制内”金融来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有众多学者提出通过政府供给担保来解决中小企业的抵押担保不足问题,其根本的出发点还是通过抵押担保来替代信息,实现对企业的筛选。

然而从国内实践看,仅仅立足于克服信息不对称所提出的措施建议效果不佳。首先,商业银行必须克服抵押品不足这个棘手的难题;其次,商业银行必须克服信息收集、处理、应用的高成本投入和低收益的矛盾。而且,由于银行破产制度和个人信用制度的缺失,关系型贷款很容易滋生寻租或合谋行为,使银行的资产受到侵蚀;最后,依靠政府信用担保机制,商业银行必须要克服道德风险。否则,设计糟糕的担保机制将削弱企业的还款激励机制,加剧赖账文化。微型企业不同于一般的规模公司制企业,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中小型企业,其自身表现出某些特殊性,上述问题就更突出。

本文认为:由于微小型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特征,决定了其融资需求的特殊性。兴起于大工业经济基础上的现代金融体系,并不适合微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微小企业正规金融市场往往是金融供给严重不足,信贷配给明显,事实上造成了“微型企业歧视”。而非正规金融不仅有助于解决微小型企业克服融资的供给约束,同时也克服了企业的融资需求约束(Demand-sidefinancialconstraint),促进微小型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二、微小型企业融资需求的特殊性分析

在不同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微小型企业有着不同的称谓:

美国将由贫困人口拥有与经营、员工不超过10人(包括不支薪的家庭成员)的公司称为微型企业;

法国把凡雇佣员工在9人以下的企业被称为特小企业;

日本把制造业中20人以下、商业服务业中5人以下的企业定义为零细企业;

1996年欧盟委员会将雇员人数9人以下的企业定为非常小企业;

我国将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均在5000万以下的统称为小型企业,但没有对微小型企业的类型划分。其实,若以规模来看,我国还有大量没有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脱离政府管理的非正规劳动组织,这些组织主要是微小型企业(莫荣,2001)。

微小型企业不同于一般的规模公司制企业,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中小型企业,其自身表现出某些特殊性,决定了其融资需求的特殊性。

(一)微小型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简单,企业管理的人格化现象突出,创业者的个人魅力往往就成为维系企业管理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企业家不仅运用个人的才能发挥着发现市场、创造市场、应对不确定性这些核心作用,而且还凭个人的品质和能力建立起一种分等级的人际关系结构,而这一人际关系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以企业家为中心,企业内部、企业间以及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形成了非契约型长期合作博弈关系。企业家个人及其控股的家族承担着企业兴衰的主要责任。也就是说,微型企业融资的基础是企业家个人及其家族的信用。微小型企业与所有者个人的紧密联系,从而也使企业家个人和家族承担了企业风险和隐性成本。当微小型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或追求技术进步而需要进行外源融资时,企业家个人及其家族的个人因素就成为资金提供者最看重的因素。

(二)微小型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基本上合二为一,大多数微小型企业具有家族性特征,管理的人格化现象突出必然带来的融资需求更加人格化。个人因素,包括所有者的目标函数、风险回避度、失败容忍度、避税考虑、控制权考虑以及知识水平等,都导致企业融资方式的因人而异,因人制宜。从制度需求来看,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信用受到极大的破坏,人们彼此间的信任度减低,缺乏经济合作的基础,选择以人缘、地缘、血缘为基础的合作方式远比建立在社会信用基础上的现代公司制要可靠得多;另一方面,受我国的家族文化的影响,人们在选择合作对象时,首选对象往往是最亲密的人,包括以血缘、亲缘、姻缘关系和以地缘、学缘、友缘关系为基础的、以长期固定规范为纽带建立的关系人。微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创始者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始终偏好掌有大部分股权,并保留高阶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正是这种偏好,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方式仅仅只局限于不影响其控制权的内部融资(如企业自身的利润积累和在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内,通过企业主拥有的社会资本进行企业内部成员融资或关系网络内外部融资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中的债券方式。因为,债券融资既可通过正式制度下的正式金融中介机构(如银行),也可通过某些转型经济中非正式制度条件下的非正式金融中介机构(如民间标会、典当行或钱庄等)。而外部融资方式中如出卖股权和引进战略投资者之类的权益融资,则由于可能导致经营者控股权的稀释或转移而被排斥。

(三)微小型企业活动更多依靠某种社会机制,如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宗族规制等非正式制度的制约和规范。从外部来看,由于地理接近性和产业专业化的特性,人们以各种各样的联系来传递商业信息和市场信息,各个微小型企业之间往往有共同的熟人、共同的交易网络和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互利、双赢,共同做强、做大是主要思维理念。通过彼此的长期博弈,大家就会对彼此的交往,有一种稳定的预期,一个互利的“合作解”成为人们的合理选择在这里,重复博弈中惩罚的可信度是维持合作博弈的关键(罗丹阳,殷兴山,2006)。一旦行为主体背信弃义,将会受到社会排斥、声誉丧失等严厉的非正式制裁。在企业内部,企业主及其核心层之间、管理层与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非正式制度表现为企业内部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平等关系。虽然企业的控制权属于家庭或个人,但资产的收益权和让渡权却平均或非平均地属于企业的全部成员;企业内的许多员工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相互间很熟悉,相互帮助是处事待人的基本原则。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文化上的力量仍然能够支持员工之间的交往和企业的运转。

(四)大多数微小型企业经营不稳定,风险大。与一般企业相比,微型企业具有经营灵活、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的优势,经营灵活性是中小企业的天然优势,但灵活性也意味着不确定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也有可能转化为劣势。不确定性意味着产品和市场的频繁转换,缺乏自己的品牌和稳定的主营业务等,对于稳健的投资者来说,这些灵活性特征将直接导致其投资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即风险增加。加上资产少、底子薄、抗外部冲击的能力弱,微小型企业有着较高的倒闭率或歇业率。这种经营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倒闭率,以及质押资产的不完备性,使银行和投资者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与微小型企业的经营生产特点相一致,微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资金需求规模小、周期短且要求服务快捷方便等特点。显然,现代金融体系在很多方面并不适合微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现代金融中介的优势是其规模效应,金融中介机构利用借贷两方面规模经济的好处,使交易成本得以节约。然而面对微小型企业分散的、多样化的且信息严重封闭的融资需求,正规金融中介的规模效应出现失效:一是中小企业信息无法进行标准化生产、交易和传递;二是大规模生产面对中小企业小规模需求发生“规模不经济”;三是标准化金融产品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灵活性、多样化融资需求;四是现代金融中介非人格化的角色定位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由此可见,正规的金融机构的门槛相对微小型企业来讲太高,一般情况下是无法或很难从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支持,因而只得转向以社会资本为基础非正规的融资途径。

三、非正规金融的界定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性

关于非正规金融的内涵和外延,目前理论界尚无一致公认的界定。总体上有两种大致的划分:一种是放在金融机构的功能性特征上,如规模大小、劳动密集程度等;另一种是从法律特征和金融监管上划分。相对而言,以后者居多,如体制外金融、非正式金融、非制度金融、地下金融等(姜旭朝,丁昌锋,2004)。此外,国内学术界常常将非正规金融称为民间金融(任森春,2004)。本文把中小企业非正规融资归结为未在金融监管当局监管范围以内的各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企业、居民等所从事的各种金融活动。具体包括:企业发起设立时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股本融资、内部员工股权融资、向原股东增资扩股、向外部特定投资者募股融资、在特定区域内公开募股;民间个人借贷、企业间直接借贷、企业间“转贷”融资、轮转基金、内部员工集资、社会定向集资、社会非定向公开集资;商业信用、民间票据市场融资;寄售商行融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融资等等。这些融资方式都是游离于监管机构的视线之外,也游离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以外,不受法定体系的约束,是企业根据资金的可获性和经营发展的其他目标自主选择和创造的融资方式。

而非正规金融的以下共同特征使其对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一是在克服金融活动的信息不对称和解决金融脆弱性方面有着正规金融不可比拟的优势。根据参阅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非正规金融往往发生在一个相互都很熟悉的社区中,每种形式的非正规金融都有自己特定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实施机制,并且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依靠资金供求双方的人缘、地缘关系获取关于借方的信息特征,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难题。

二是和正规金融中的关系贷款和人情贷款相比,非正规金融具有灵活方便、手续简便、快捷,预算约束硬化,借贷双方信息对称,契约成本低,服务态度好等特征,因此其贷款回收率较高。由于借款者和贷款者之间因长期和多次交易而建立起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不仅在抑制契约双方的道德风险方面具有效率,而且违规者还会因遭到社区排斥和舆论谴责而付出高昂代价。社区的约束力越强,成员之间合约的履行率就越高,并且借款者更重视偿还非正规金融贷款,以便与其保持长期稳定的借贷关系。

三是作为一种最重要的社会资本,“基于信任、制度、规则、传统惯例、习俗或投资于社会关系的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网络关系,可以为个人或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动力或方便”(王宣喻,储小平,2003)。企业和个人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融资关系促进了相互间的信任和依赖,使融资者和被融资者结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当资金的提供者限于关系人、内部人的圈子里时,资金提供者更看重企业的长期收益,不会因企业一时的失败而做出追讨债务、撤出资金等对企业不利的事情,甚至他们会尽自己所能进一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如当企业产生经营风险时,内部人和关系人会尽力封闭企业的风险信息,防止风险的扩散,企业也许会因此而获得新的生机。提供这些帮助并不是基于即时的回报,而是出于对未来长期合作、互助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的一种理性考虑。从股权融资的形式来看,资金提供者并不会对控制权提出多大要求。因此,非正规金融不仅有助于解决微型企业克服融资的供给约束,同时也克服了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约束。

四、微型企业非正规融资的环境基础与动力机制源于社会资本网络

社会资本的概念最早见于Hanifan(1916)对美国郊区学校社区中心的研究,然而这一概念在当时并未受到广泛的重视。直到几十年后,法国社会学家Bourdieu(1980)将这一概念推广运用到社会理论方面的研究,从而正式开启了对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大门。伍考克(2000)、弗泰恩(2000)、Fukuyama(1995)等人从经济学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他们注意到了“社会资本”工具性的一面,将社会资本看做是促成信任、合作与创新的一个关键因子。社会学家Coleman(1990)、Putnamm(1993)、波茨(1996)等人是从功能的角度来定义和研究社会资本,强调了社会资本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配置功能。研究切入视角不同,对社会资本的定义就不同,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可以把社会资本看作是一个共同体的人与人、人与组织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在长期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密切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对违规行为的惩罚机制和相互之间的高度信任,是可以为个人或组织带来收益的一种资源。社会资本有赖于成员之间联系程度、成员关系的稳定程度及小群体的意识形态三个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信用、组织性和社会联系。社会关系在根本上、长期上是平衡的,信用是维持社会关系平衡的一种长期交易。

社会资本网络不同于依靠市场建立的标准交易关系,也有别于同一正式组织中的层级关系。社会资本网络是企业间以经济交流为基础,包括文化、技术、制度、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社会资本的价值是通过社会网络来实现的。拥有社会资本的行为主体能够在对应的社会网络中取得自己所需的利益或价值。社会资本通过关系网络将个人的忠诚、制度角色的履行以及物质利益这些异质而又重要的因素联系起来。在组织的层次上,社会资本的产生有赖于组织内网络的结构特征、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和以共同目标作为行动导向的水平,它通过成功的集体行动来创造价值(张荣刚,2006)。

社会资本网络奠定了微型企业集群融资的环境基础。非正规融资活动与社会资本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社会资本网络作为一项持续的社会资本,它的实际运作是建立在过去信任关系积累基础上的。由于区域内亲缘关系和乡缘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在亲缘和乡缘关系基础上,不仅更能产生不可替代的集聚力,还能产生比一般的社会关系更安全的信用基础——共同的地方习俗和规范,这种信用基础支持了非正规金融的有效运作。同时亲缘与乡缘的信用效应放大了资金的集聚和流动效应。微型企业将那些偶然的关系(邻里关系、工作场所关系、亲属关系、选择性关系)编织入以自己为核心的社会资本网络之中,通过社会资本网络获取及时、实用的非正规金融资源,以节约通过正式渠道获取资源而耗费的交易费用。

社会资本网络引发非正规融资的动力机制。社会资源理论表明,资源不但是可以为单个经济主体所占有的,也是根植于社会网络中的,因为可以通过社会资本网络获取。社会资源是在社会资本网络中根植的,可摄取的,而社会资本则是从社会网络中动员了的社会资源。微型企业由于地理接近性和产业专业化的特性,微型企业集群出现,集群容易形成封闭式的集群网络,微型企业集群基于社会资本网络形成了密切合作、免费学习、互通信息、充分竞争的集群供应链系统,供应链不但可以媲美大型企业集团的CRM系统,而且根据生产需要彼此提供赊销、赊购、及时补救等帮助,大幅度降低了集群内微型企业的资金需求。

五、结论

关于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原因,不仅是由于正规金融约束和缺失而进行替代和补充结果,也是由于社会资本属性的存在,微型企业“自主自愿”选择的结果。非正规融资是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而自发形成和创造的,能够与微型企业业绩不稳定、信息不透明等特质紧密结合起来,并且有助于微型企业克服这些弱质。当然,非正规金融也有它自身的不足和局限,建立在共同文化基础上的信任和承诺关系可能使企业的资信状况具有隐蔽性,易形成风险事件,破坏金融和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应首先承认非正规金融在促进微型企业发展中无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认识其在微型企业信息采集、稳定微型企业经营方面的优势,充分认识非正规金融对于提高微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还款能力的重要性,为其存在的合理性奠定认识基础。其次,作为金融政策的制定者,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应改革现行阻碍非正规金融发展的规定,建立新的机制和制度,赋予其合法地位,将其纳入国家金融监管体系。通过非正规金融与现代金融制度的结合与互补,建立既立足于社会资本网络,又不局限于社会资本网络的微型企业融资机制。

参考文献:

[1]许晓明,高健.民营企业“死现象”及其防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6).

[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3]李志.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

[4]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2002,(6).

[5]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4).

[6]史晋川,孙福国.市场深化中的民间金融业兴起[J].经济研究,1997,(12).

[7]莫荣.发展小企业促进中国就业[J].管理世界,2001,(5).

[8]罗丹阳,殷兴山.民营中小企业非正规融资研究[J].金融研究,2006,(4).

[9]姜旭朝,丁昌锋.民间金融理论分析:范畴、比较与制度变迁[J].金融研究,2004,(8).

[10]张荣刚,梁琦.社会资本网络:企业集群融资的环境基础与动力机制[J].宁夏社会科学,2006,(1).

[11]麦克尔·伍考克.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一种理论综合与政策构架[A].李惠斌,杨雪东.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40-302.

[12]简·弗泰恩.创新、社会资本与新经济[A].李惠斌,杨雪东.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09-227.

[13]波茨.社会资本:在现代管理学中的缘起和应用[A].李惠斌,杨雪东.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03-311.

[14]Hanifan,LydaJ.TheRuralSchoolCommunityCenter[J].AnnalsoftheAmericanAcademyofPoliticalandSocialScience,1916,(67).

[15]Bourdieu,Pierre.LeCapitalSocial,NotesProvisaires[J].ActesdelaRechercheenSciencesSociales3,1980.

[16]Fukuyama,Francis.Trust:TheSocialVirtuesandtheCreationofProsperity[M].NewYork:FreePress,1995.

小微企业融资论文范文5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成因

一、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体不断得到发展,大、中、小各类型企业不断壮大规模,扩大竞争优势,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1世纪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尤其是珠三角、浙江等区域民营经济发展尤为迅速,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形态遍布这些区域各个角落,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要素是重要影响因素。而随着国家对企业融资门槛的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压力日益加大,融资问题对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提出较大挑战。

二、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快速发展起来并不断成为对国民经济做出贡献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在生产经营行为等方面仍存在较多弊端。正因为如此,国内小微企业也存在融资上的难点。下面,本文对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进行一定分析,从而剖析当前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小微企业的信息透明度比较低,大多数小微企业仅为个体商业户,因此在小微企业相关数据搜集方面遇到较大难题。[1]基于此,本文仅选取某一区域的代表型小微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良好,近年来小微企业不断崛起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和财政税收等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选取珠三角地区的代表性小微企业进行融资现状分析。

通过对珠三角地区402小微企业进行调研和归纳分析,本文认为该地区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主要由以下四个特征:

1.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比较强烈

通过调研的数据发现,珠三角地区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较高,若能得到相应的资金支持,则能帮助这些小微企业解决资金方面的难题。根据表1的结果可知,有61.94%的小微企业存在外部融资需求,仅有38.06%的小微企业无外部融资需求。在具有外部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中,有58.84%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规模在100万元以下,有41.16%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规模在100万元以以上。在无外部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中,仍有11.69%的小微企业实际上存在外部借款。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比较强烈。

2.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仍比较狭窄

通过调研的数据发现,珠三角地区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比较狭窄,难以充分利用多元化融资方式,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根据表2的结果可知,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主要通过民间借贷、天使资金等融资渠道进行筹资,特别是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中,从未发生借贷的小微企业比例相当高,100万元以下、100万~200万元销售规模的小微企业从未发生借贷的企业比例分别占到34.2%和35.8%。然而,在1000万元销售额以下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中,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所占比重非常小,而正规金融机构愿意发放贷款的目标企业仍为销售额较大的企业,500万元以下的企业银行融资的比例较小。

3.小微企业融资的门槛较高

目前,贷款利率相比过去已有一定程度增加,而且贷款者在放贷时对小微企业的条件也越来越高,愿意放贷的额度也相应减少。对此,笔者专门调查了样本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问题,结果发现有53.23%的小微企业认为融资成本较高。从小微企业融资的担保方式来看,年销售额低于1000万元的小微企业主要通过亲戚或朋友担保借款的方式筹集资金,特别是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中,通过亲戚朋友担保借款进行融资的比例达到57.8%。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比例相对较高,但银行金融机构为这些小微企业提供的贷款仍然属于抵押性贷款,无抵押担保贷款的比例相对较低。

4.负债型融资在小微企业融资结构中的占比较高

根据以往经验,我国小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远比大中型企业要高,而且在小微企业的负债中,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相对较高。近几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不断完善,促使小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其流动负债率仍未有改善,这样小微企业的融资结构仍显不均衡。虽然企业销售规模对企业的融资方式带来一定影响,但总体上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仍显单一,其中负债型融资的比重非常高,而权益性融资在小微企业融资结构中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这就加大了小微企业的财务风险。通过对珠三角402家小微企业调查发现,无论是何种销售规模的小微企业,其负债型融资的比重在融资结构体系中均占有最高比重,特别是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小微企业,各类贷款融资比重占到72.1%。单一的融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从前面样本企业的融资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呢?下面将结合理论和实际,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成因进行实证分析。

参考Stiglitz&Weiss(1981);黄晓红,王明珠,李小光(2010)等学者的研究,并以企业资金链为途径,结合小微企业资金运用的环节,本文按照原材料进厂阶段、产品内部生产阶段、产品外部营销阶段三个方面,设计了反映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影响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具体如表4所示。

根据表4的指标,笔者设计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对问题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法,在问项选择中包含“非常不同意”、“较不同意”、“不确定”、“较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赋值为1、2、3、4、5。调研对象仍为珠三角地区小微企业,对中选择样本也仍为前面分析小微企业融资难现状时选取的402家小微企业。

采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首先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得到KMO检验系数为0.736,大于0.5;Bartlett检验系数的p值为0.02,小于0.05,因此我们认为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是理想的。

对变量进行特征根提取,根据结果,前7项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5.775%,大于75%,且前7项因子的特征根都大于1,因此这7项因子能大致反映所有变量提供的基本信息。而在这7个因子当中,前4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相对较高(大于10%),因此这三个因子基本能反映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各项因子的成分载荷矩阵如表5所示。

综合表5和表6的结果可知,因子1的方差贡献率最高,属于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它在生产设备、收利方式、生产人员素质、采购原材料、产成品质量、商品销售人员这些指标上的载荷较大,其中,生产设备、收利方式和生产人员素质的载荷相对最高,因此该成分主要体现了生产设备、收利方式和生产人员素质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较大。

因子2的方差贡献率仅次于因子1,属于次要影响因子,它在商品销售、订单、采购原材料质量、生产人员素质这些指标上的载荷较大,其中,商品销售、订单、采购原材料质量的载荷相对最高,因此该成分主要体现了商品销售、订单、采购原材料质量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较大。

因子3的方差贡献率为11.817%,属于次要影响因子,它在产成品质量、生产工艺水平这些指标上的载荷较大,因此该成分主要体现了产成品质量、生产工艺水平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较大。

因子4的方差贡献率为10.276%,属于次要影响因子,它在采购形式、人员技术含量、管理体制、商品销售人员这些指标上的载荷较大,其中,采购形式、人员技术含量、管理体制的载荷相对最高,因此该成分主要体现了采购形式、人员技术含量、管理体制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较大。

四、结论

通过对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可知,虽然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强烈,但融资问题仍然较多。综合成因分析可知,原材料采购阶段的原材料质量、采购形式;产品生产阶段的设备质量、生产人员素质、生产工艺水平、人员技术含量、管理体制;产品销售阶段的销售人员技能、收利方式等指标都是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影响因素。

然而,我国小微企业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没有普遍做到采购标准质量以上原材料,采购方式也相对单一,导致在产品生产销售的第一关――原材料采购阶段就处于劣势地位。在产品生产阶段,迫于成本压力,因而缺乏高端技术设备和技术人才,同时缺乏一套完备的管理体制,导致产成品质量较差,从而影响企业信誉和知名度。在产品销售阶段,缺乏专业销售人才,也缺乏与金融机构等的沟通,因而无法建立顺畅的销售渠道。这些因素都是制约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为此,小微企业应立足自身基础,加强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销售各个阶段的设备、人才和技术投入,同时加强体制建设,做到层层把关,从企业自身层面不断解决融资问题。

参考文献:

[1]姜重安.对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和探析[J].金融经济,2012(9):139-141.

[2]何健聪.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实证分析[J].辽宁经济,2011(9):53-55.

[3]李志强.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与信息化对策[J].当代财经,2012(10):80-81.

[4]Stiglitz and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71: 393-410.

小微企业融资论文范文6

[关键词]小微金融;互联网金融;量化放贷;大数据技术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098-02

1 绪 论

小微金融是银行对比中小企业还要小的企业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规模小,资产轻,经营风险大等特点决定了传统的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并不适应其发展需要。

互联网小微金融业务的出现,将有可能在极大程度上满足我国目前小微金融需求的巨大缺口,服务于在传统融资模式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小微企业。

2 互联网小微金融的优势——以阿里金融为例

2.1 基于商业信用的贷款模式,大大降低融资门槛

小微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少,缺乏抵押物,很难满足银行设置的抵押条件。调查显示,82.5%的小微企业没有自己的厂房;有贷款的小微企业中使用过厂房抵押的小微企业的比例为9.8%,使用过机器设备抵押的小微企业比例为 6.9%,38% 的小微企业主曾使用私人资产作为抵押[1]。阿里金融通过自身B2B平台中中小企业的交易数据,为客户提供无担保、无抵押的纯信用贷款。

2.2 互联网模式打破小微金融的地域局限性,辐射范围广

虚拟网络具有的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和范围优势为依托于其的互联网小微金融提供了庞大的客户源,使它们无须投入巨大的成本来开拓金融业务与发展新客户,而只需要为不断扩大的电子商务用户群提供金融服务。这令互联网金融刚刚开始就已经走在了前面,而正是这些优势使其能够打破小微金融的地域局限性,拥有更广的辐射范围。

2.3 通过减少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信息成本和风险

信息不对称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一大难题。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金融风险,显著地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

阿里金融利用自身电子商务平台所积累的大量中小企业以及个体商户的交易数据,再结合海关、税务、电力等外部数据,引入数据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云计算处理,从而判断企业的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一定程度颠覆了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格局。

信息成本的降低以及风险的减小使得金融机构有动力为优质的小微客户提供信贷服务,因此信贷配给发生的基础不复存在。同时,运算力强大的电子系统将客户拓展的边际成本削减至几乎为零,“二八定律”成立的前提也随之消失,互联网金融的规模经济令金融机构能够从大量的所谓低端客户身上获取不菲的收益。

2.4 量化放贷模式,降低交易成本,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小微企业的信贷周期较短、借款规模较小,大多数贷款为流动资金贷款,具有贷款比较频繁的特点。

目前,阿里金融在阿里巴巴B2B业务、淘宝和天猫三个平台为其会员提供信贷额度在100万元以内的两种业务——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订单贷款业务,以订单为质押,为客户提供长期的流动资金周转,不仅为中小卖家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更有助于他们壮大业务规模,快速成长。信用贷款通过将各类信用进行量化处理来进行放贷,不仅能够与客户之间建立更牢固的信任,同时也帮助更多的小微企业规范经营,完善财务数据。

3 互联网小微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1 资金来源问题

从银行融资显然无法满足阿里小贷的长期发展需求。而此前阿里巴巴通过信托计划进行的融资尝试,又面临着信托成本较高的问题。

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资金流动速度快,能够产生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因此笔者认为资产证券化应为阿里小贷解决资金来源的最佳渠道。资产证券化产品可采用公开募集的方式,流通性强,成本低,可以进行大规模融资,帮助资金快速回笼并能够分散风险。产品则采用结构化分层方式,通过杠杆放大次级收益率、同时保障优先级投资者安全。交易结构如下图所示。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分级结构可以在控制产品违约率上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

3.2 高度依赖数据量化分析系统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高度依赖于数据量化分析系统,使得系统性风险成为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最大威胁。而不断地丰富其数据资源,及实地获取最新的数据信息,将有助于其减少系统性风险。

我国目前的征信系统尚不完善,信用信息非常分散。造成了信用信息资源的严重割裂与浪费,使得大量的信息资源难以发挥其巨大的商业价值。

4 大数据技术对互联网小微金融发展的作用

4.1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征信

大数据并非一个确切的概念。在这个数据量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大数据技术使得分析不再需要依赖人的主观判断和假设来进行,而是采用一种样本等于数据总体的分析模式来进行判断与预测,使得分析更准确,更快,更加接近事实的真相。

计算机技术所具备的强大的运算功能,使得征信成本大大降低,小微企业的信用数据将通过大数据技术得到极大地丰富,这些将成为互联网公司更大规模的进行小微金融业务的基础。

4.2 互联网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小微金融业务

目前互联网小微金融的业务竞争的关键还在于谁拥有更多的数据,伴随着未来大量数据的开发或者出售,竞争焦点的转移将有可能转变为谁能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挖掘这些数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一盈利模式,小微企业的融资将不再是一个难题,而是一项市场广阔、收益可观的业务。

5 结 论

本文以阿里巴巴小微金融业务为例,得到了关于互联网小微金融现状的一些结论,并提出了关于互联网小微金融发展的一些建议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

(1)互联网小微金融具有成本低,风险小,辐射范围广,资金周转快速,灵活等特点,其依托于数据与互联网所开创的量化放贷模式与小微金融业务的需求十分匹配,能够满足小微企业的长期融资需求。

(2)资产证券化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互联网小微金融企业所面临的资金来源问题,能够帮助其回收资金,进行更大规模的发展。通过对其证券化产品进行分级设计,由互联网小微金融公司认购次级产品,能够对其风险控制产生激励作用。

(3)互联网小微金融的量化放贷模式有着一定的系统性风险,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类数据,有助于其较好的控制风险。这需要政府部门完善各类相关数据的开发,加快小微金融征信体系的建立,这对互联网小微金融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大数据技术能够大幅降低征信成本,提高信用信息的准确性,互联网企业将其应用于小微金融业务不仅可以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更会推动小微金融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小微企业融资论文范文7

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概况

(一)小微企业及金融服务的定义

对于小微企业的概念,国内较早提出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于2011年联合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提出的,该规定认为小微企业作为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其内涵涵盖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彭凯(2011)提出又一种小微企业的定义,即主张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产品或服务种类单一、总体市场占有率低、局部小范围有一定占有比例、组织架构很小的企业组织才可以被认定为名副其实的小微企业。对于如何界定小微企业,不仅是关系到企业自身在金融市场上的定位和发展,更会影响到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倾斜度、执行效果和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的关键问题。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定义可缘起于刘兴赛(2010)用具体化、精确化的数据提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指一种有特定目标客户的贷款业务,这一概念的延伸发展可以说是与现阶段小微企业融资难和国内金融改革进入瓶颈期的现状同步的。目前,比较广泛的是小微金融服务不应仅涵盖贷款业务,同时也可以归纳为:面向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和发展需求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的以盈利或非盈利为目标的业务总称。一方面,不仅仅是资金需求,巴曙松(2010)就提出小微金融的发展对于小微企业而言也是企业制度管理和组织创新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不一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彭凯(2012)就在我国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的困难和对策的探究中提出建立专业性的政策性银行或金融机构来开展小微金融服务。

(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所面临的难题

与小微企业自身早期涌现时的快速发展、国家扶持政策相继出台的情况截然不同,进入发展期的小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供给缺口,融资难已经成为阻隔其进入更高发展水平阶段的障碍物。另一方面,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逐渐紧缩的信贷政策和经济回落期的求稳心理使得大多数商业银行在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的问题上十分谨慎。巴曙松(2012)提到中国的金融改革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集中表现在面向大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有了明显改进。但是商业银行在经济增速和小微企业盈利双回落的背景下普遍对小微金融服务持谨慎的态度,对于相关金融部门的激励则没有明显的反映。

除了融资难外,小微金融服务面临的问题也可以从其他几个参与主体即商业银行和政府的角度来探究。一方面,从商业银行角度,小微金融业务创新受到多方面的约束(尹群,2011)。小微金融业务也是其业务扩展和创新的试点,成熟度欠缺、员工培训和效益评估都需要投入,而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却是客观存在的(李文新,2012)。

二、小微金融发展遭遇瓶颈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分析

导致小微金融发展进入瓶颈期的原因可以从信贷政策不足、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等角度阐述。就信贷政策而言,国家近几年逐渐紧缩的信贷政策使得执行政策的商业银行对开展小微金融业务的谨慎度不断上升(马乃云,2012)。从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我国民间资本发展受到限制、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不够多样化,长期依赖传统银行借贷的融资方式则是小微企业融资的成本和风险的重要诱因。另一方面,面向小微企业融资、针对小微金融特点的金融业务和产品与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陈游,2010)。

(二)内部因素分析

小微金融发展遇冰的困境可以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资信状况、融资理念等层面来剖析原因。众所周知,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发展不稳定和议价能力弱等特点,这些无疑是生产经营的绊脚石,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银行对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依据。同时,这些明显的弱势还使得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呈现“短而急”的特点,这与商业银行常规的贷款审批程序时滞形成一种矛盾,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风险(汪卫芳,2012)。巴曙松(2010)也在不断重申积极调整金融结构,培育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促使不同的金融机构在小微金融服务中找到其定位,使金融体系状况与小微企业需求相吻合。

三、国内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发展措施探究

(一)市场和政府主体作用的相机抉择

如果把融资难从根源上简化成一个资源配置失效的问题来看的话,那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调控作用显得尤为必要。郑九歌(2012)在进行积极的信贷政策研究时曾经列出三大政府信贷政策对小微企业不利的因素,分别是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提供小微金融服务的小银行存在歧视、贷款指标分配以及贷款风险权重和资本占用系数的规定没有顾及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需要。傅智能(2012)在进行湖北省小微企业金融现状的调查时明确指出政府通常关注大型企业的原因“一方面与国企‘政企不分家’的传统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通过狠抓和支持少数大型企业来提高经济增速,也是不少官员改善政绩的选择”,而市场化也是提高效率的有力法宝。刘志锋和金铁鹰(2012)认为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即存在着垄断的性质,是低效率的,张庆丰(2012)在小微企业融资内因分析和对策研究的论述中,就提到完善民间借贷司法体系,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对于为小微企业与融资平台之间构架一座桥梁是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银行内部改革创新方面

何虹(2012)认为开展小微金融业务既是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有益于优化结构和培养客户群。在面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进行清晰的市场调研、筛选客户对于为特殊小微企业量身订造的产品和服务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陈勇俊(2009)认为在大数定律为理论指导下的授信模式中,进行集群项目的批量式开发是探究新型授信模式的关键。除此之外,武汉大学银行管理研究所(2012)在调查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国内小额贷款明显有逐年缩小的趋势,而且对象也并不是小微企业。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金融体系下的银行大多仍恪守着传统的角色定位即吸纳存款、发放贷款、争取利润,而在现今国内民间资本发展出现萌芽、股票证券市场逐渐规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定位只会限制商业银行在融资市场上作用的发挥和“企业-银行”双赢局面的难以形成。

(三)企业自身方面

在小微金融服务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自身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微企业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根据自身发展的改进是更新融资观念、完善经营管理和集群发展前景下的互助合作创新这三个方面。小微企业自身可以根据运营过程中不同类型资金的轻重缓急的程度来设计不同的融资对象,有区分度地进行融资,既节省成本又有比较好的成效(梁卓,2008)。同时,我国民间资本发展也受到了政府一定程度的关注和扶持,股票证券市场也初具规模,企业完全可以优化融资结构,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分散风险和降低成本。在以B2B网络融资模型的基础上创建的容纳民间借贷和第三方融资平台的P2B新型网络融资模式即从具体实践中验证了引入和构建多元化融资平台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孙明华,2012)。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服务对象主要转向大中型企业除了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之外,还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处于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法人结构不明朗等情况导致的资信状况不佳(刘争艳,2012)。

四、国内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研究前景展望

(一)现有研究的不足

在分析方法和理论支撑方面,国内学者在分析小微金融现状或进行其他定量分析时大多采用问卷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常规数理统计方法,而忽略了深层次的数学差值法和差异分析法在分析主体稳定性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在构建自己理论模型时,相应寻求的理论支撑大多集中在大数定律、行业供应链等于数学、金融紧密相关的理论,这也限制了研究小微金融服务的思路拓展。笔者认为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如交易费用、契约人行为等理论都可以作为学者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支撑。

在研究主体方面,随着国内金融改革的深入发展,不少国有银行的市场化试水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商业银行也涌现出不少成功的案例,学者大多关注大中型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小微金融服务。加之,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的形象已经根深蒂固,虽然有少部分学者也逐渐将研究视角放置于农村金融的研究上,如佘传奇和张羽(2012)就从制度变迁带来的负面结果与企业快速发展的不均衡、现有农村金融体系导致农村资金供给与需求失衡和企业的缺陷抑制金融供给等角度来分析农村中小微企业地位与融资不平等。但是,学者很少关注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和融资问题。另一方面,不少学者如林毅夫(2011)仍持着大中型商业银行不可以发展小微金融和国内民间资本市场极度不完善的观点,这使得关于小微金融的研究一度陷入瓶颈。

(二)未来研究展望

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笔者认为,以下可以作为未来深入研究的几点趋势。

1.继续关注城市商业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领域的进展的同时,村镇银行和专业化政策性银行关于小微金融服务的研究将会成为热点。不断发展的城镇化无疑会助推农村小微企业与经济的发展腾飞,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也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发展村镇银行在农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的特色作用自然会成为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在对国内目前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服务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商业银行本质上仍属于“经济人”的范畴,经济利益仍是其追逐的主要方向,加上我国实行的是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专业化、面向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银行的需求也摆在学者和决策者的面前。

小微企业融资论文范文8

【关键词】小微企业;科技;金融;转型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促进了民营企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迫使当前的小微企业面临着生存的转型挑战。如果小微企业裹足不前,在技术创新和降低成本等方面不思进取,则会被迅猛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的社会要求所淘汰,尤其是小微企业需要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优化企业的资本运作,构建科技型小微企业,与金融企业的能力合作必不可少,如何寻求积极有效的合作路径,达到双方共赢,使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顺利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小微企业融资的内涵及作用

一个企业的启动与发展是要有足够的资金为基础,没有资金所有的项目和计划都是纸上谈兵,雾里看花,即便有所活动也会中途搁浅。因此,充足的资金供给是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时常会被资金链断裂所困扰,迫使生产经营停止运行,失去企业的竞争力。小微企业要从各个资金供给渠道融入资金,诸如: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及商业信用等融资方式,融入资金后去维持生产经营及技术研发、扩大再生产等经营生产活动,带着充裕的资金优势面对纷繁多变的市场竞争,主动出击,积极应变市场的变化,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小微企业融资的约束分析及金融支持

纵观我国小微企业绝大部分都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信用贷款及融资理念的建立,财务管理不健全及经营状况混乱,透明度不高,缺少大型、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厂房设备抵押率低,流动资产流动比率高等特点,使得小微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特别是与金融机构存在着信息不匹配,银行方面无法得到准确的企业经营状况信息等多种因素,导致银行对资金的放贷存在忧虑而加剧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政府支持力度也因小微企业的信用制度不健全不能到位,最终造成小微企业的融资难以实现。

所以,要想使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企业从根本上要实行树立良好的信息品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开发先进的技术资源,引进一流的研发人才,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同时与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得到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地将企业从窘迫的经营环境中摆脱出来,使科技型小微企业立足于经济之林。

1、银行信贷与资本市场是金融发展的两种模式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而内源融资通常是在企业的创业初期,外源融资则是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后的主要融资途径,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内源融资难以满足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技术创新和优化企业管理的需求。外源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民间贷款、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小微企业最主要且不可缺少的融资渠道就是银行贷款。从银行放贷分析,银行要对企业发展的项目进行有效的、客观的监控,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有的放矢的分析,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实时的跟进,对资金需求情况和资金在创新项目中的运用、企业的盈亏状况等方面进行考察,根据可靠的项目进度及资金需求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为小微企业的外源融资得到有效的保证。

2、原创型与追赶型是创新的两种基本模式

不同的小微企业生产力不同,使得他们的技术领先程度各不相同,技术领先的企业风险投资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活跃,正面的影响显著,刺激企业技术发展的动力强,所以多数以直接融资的金融支持模式进行融资活动,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不断地追赶他人先进的技术企业则偏向以银行信贷的途径来完成企业融资活动,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对追赶型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政策,采用的是贷款机构为中心,辅助担保机构、风险投资基金等多类化、多层次的融资方式运用在金融市场中。对于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化管理形成一种产业结构变化的新兴产业,直接融资的优势显而易见,对资金短缺的问题可以快速便捷地解决;追赶型的技术创新与优化管理,采用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比较稳妥。

3、风险投资与R&D 是支持小微企业创新的投入方式

风险投资是将资金投向不定因素的高新技术和产业产品的新型研究开发领域,使研究开发产品成果尽快地转化为有价值的商品化,并形成一系列的产业化,从而得到高额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这种投资方式是不需要资产抵押、也不需要偿还的,尽管投资企业进行高新技术的研发失败,也不会使企业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这种投入方式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极大地催化了小微企业的成长。

R&D投入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企业为了增加产业的知识总量,并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产业链中,创造新的应用体系进行企业的创造性活动,这项投入可以体现企业的经济竞争实力,但是我国的现状对此项投入强度低,投入的结构也不合理,造成这项投入规模现状不容乐观。

三、创新与优化的理论构建

为了解决小微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还能提高其技术创新与优化的能力,在资本市场中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登上新台阶,构建新型的企业管理架构,风险投资与R&D双管齐下,让风险资本家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达到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成本,督促企业转型升级。

1、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源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技术发展不断进步,市场经济不断驱使小微企业自我修炼、蜕变而来的,纵观历史发展,根据小微企业的业务增长情况分为五个成长阶段,其中有三次质变,两次量变过程,与小微企业发展同步的金融需求也产生了波浪式增长趋势,经过科学研究者分析,结出小微企业转型金融需求的“波浪式增长模型”,为今后的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建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小微企业的业务增长第一阶段是创业阶段。在这个阶段,内源性融资是这个阶段的主要资金来源,由于没有相应的企业信誉、资产做保证,外部的资金筹集存在着巨大的困难。而企业发展资金的到位,使得企业金融从无到有,产生了质的变化,这是质变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是稳定增长阶段。随着小微企业的持续发展,生产规模不断增大,企业信誉及企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对企业资金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这个阶段中,企业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向银行信贷进行融资,取得企业经营性资金,在资金量的需求体现了量的积累,这是量变的第一阶段。

第三阶段是产业链提升阶段。企业发展要务实创新,不断挑战新的技术领域,抓住发展机遇,降低企业发展成本,实现新型的产业产能,都是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的目标。在这个阶段发展过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外源性融资占比加大,而且介入了直接融资方式,实现了质的飞跃,这是质变的第二阶段。

第四阶段是产业转型阶段。小微企业的产能壮大,业务扩展和产业链的攀升,在市场竞争中能力不断加强,但跟核心竞争力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原始单纯的业务技术在市场竞争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保留原有业务探索新的领域是小微企业势在必行的选择模式,也可以从多方面的融资途径得到企业发展资金来源。这是稳定发展的阶段,是量变的第二阶段。

第五阶段是产业集群转型阶段。经历了前四个阶段的小微企业基本上完成了原始蜕变,将同质性的小微企业进行有机的整合,在资金融资和技术扩充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是一个质的变化,是质变的第三个阶段。

2、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

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使小微企业在寻求金融融资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在质变阶段的金融支持。微型金融做为小微企业融资机构的供给主体,具备雄厚的战略资金,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看,剔除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风险投资存在的盲目性,丰富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及时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建立权利与义务相匹配的金融价值链对深化市场化改革,缓解资本市场的供求矛盾,转变小微企业生产规模,优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技术核心领域,金融机构对这类小微企业进行政策性倾斜,制定严谨缜密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授权体系,形成一个运行良好顺畅的金融价值链,环环相扣,实现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交易各项条件匹配,金融机构以足够的资金安排将企业的科技创新顺利地转化为具有竞争实力的实际产品,从而提升小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延长小微企业的生存生命周期。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甚至在金融机构体制中,设立了专业化微型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创新开了绿灯,同时遵循“需求追随”理论进行了论证,使具有高风险承受能力的盈余资金进入了小微企业的企业管理创新及产品优化管理过程中,采取了降低成本的举措,制定相对应的创新金融产品,通过互联网的金融平台,为小微企业的科技管理创新提供创新性的服务,有效地将资金配置用在小微企业资金发展的刀刃上,增加小微企业和金融的收益,实现双方共赢。

参考文献:

[1] 罗荷花,李明贤. 不同类型银行为小微企业融资的行为逻辑分析[J]. 经济体制改革. 2014(02)

[2] 邓路,谢志华,李思飞. 民间金融、制度环境与地区经济增长[J]. 管理世界. 2014(03)

[3] 李建伟.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异质性金融需求制度实证研究――基于金融排斥的视角[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4(01)

[4] 张振,朱斌.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01)

[5] 姚耀军,董钢锋. 中小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新结构经济学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视角下的经验研究[J]. 财经研究. 2014(01)

[6] 卢福财,张荣鑫. 民营银行的现实问题剖析及发展路径――基于顶层设计下的渐进式视角[J]. 财经科学. 2014(01)

小微企业融资论文范文9

尽管理论界对于绩效的界定一直在争论中,但是对于绩效的特征基本达成共识,那就是绩效是与工作目标相关的行为、结果和过程的多维体。早在1935年K.Lewin对场地论、团体动力学的研究发现,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动力场”中发生的,动力场包括人和环境两个部分,这就是著名的行为公式,即b=f(pe),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由此得出,环境是影响绩效的重要因素。

工作绩效影响因素研究一直是绩效理论与环境经济学共同研究的焦点。以往研究认为,影响个体工作绩效的因素主要有员工个体特质和心理定向两个方面,而对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较少。1990年Campbell[1]等人提出绩效影响因素理论,绩效受到决定因素和前件因素影响。决定因素代表产生绩效行为所必需的人的因素和组织因素,它是绩效的直接原因。而前件因素是导致每一种能力之不同的因素,它是通过对决定因素产生作用而间接影响绩效。受Campbell [2]理论启发,一些学者探索把对绩效结构与对绩效影响因素结合研究,提出绩效影响因素构想,并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3]。因为绩效的实现不能脱离所处环境,不同的环境导致差别的绩效。不论是组织的内环境(组织机制、组织结构、文化氛围等)还是组织的外环境(经济政治、社会制度、市场竞争状况等),都会通过影响员工的行为、过程和结果[4],进而影响员工和组织的最终绩效。

近年来,学界将生态系统理论和观念运用于金融领域,提出了金融生态概念,它强调金融体系的重构不仅着眼于金融系统内部在政策、制度和管理方面的改革和完善,还要加强外部环境的健全和建设。目前,学界尚未对金融环境作全面、详细的界分与实证。本文认为,金融环境随着金融主体与客体的变化而变化,微贷客户经理的行为活动与工作绩效是受组织、环境影响的,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的因素具多样性。如果将微观金融作为金融内环境,那么金融外环境就是宏观金融,它包括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制度。小微企业贷款所处的金融环境必须紧扣小微贷款特点和机理,突出现实来展开分析。近年来小微贷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商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渠道,国家宏观的经济金融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愈加明显。商业银行同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经济政策取向、政府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区域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影响因素构成了商业银行的外部金融环境。外部金融环境在影响商业银行整体发展状况的同时,也对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带来影响。[5]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拓展了金融环境的传统理论,探讨了小微企业贷款涉及的金融外环境。其次,本文探讨了金融外环境因素影响对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产生作用传导途径。本文在研究小微贷款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和金融外环境之间多种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中的中间机制及其中介效应。最后,本文为决策层培育小微企业发展、改良金融外环境提供了建议。图 1 描述了本文的研究框架。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微型金融离不开金融体系和经营外环境的支持,金融外环境包括微贷外部影响因素和外部支持因素。

1. 对单路径效应分析的假设

金融外环境中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与信用环境两因素可能通过小微企业活力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这种影响效应是单路径发挥作用的。

(1)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是反应一个国家经济运行是否健康的标志。宏观经济对金融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重要的影响,因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主要的三架马车即投资、消费和出口,三者对经济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可以使经济和谐发展,对小微企业能够起到利好作用。

假设1: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对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的正向作用是完全通过“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

(2)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本文中的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是指区域经济中的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政治原因,造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存在较大差距,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已成为客观现实。在一定的地域文化、社会心理和民众价值观念中,由于经济条件的综合性和多元性的影响,小微企业也深深带有了特定的区域性特质,这些特质造就了小微企业不同的发展状况和诚信理念。

假设2: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对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的正向作用是完全通过“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

2. 双路径、部分中介变量分析的假设

金融外环境中的经济政策取向和政府认同度能够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模型,同时这些影响因素也对小微企业正常经营产生有利或不利作用,这些利好或者负面因素会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

(1)经济政策取向。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取向就是国家针对经济增长的态势,以及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因素采取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方向。当然,经济政策取向采取的最重要的工具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政策的制定者不同、内容不同,效果的即时性和持久性也不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的,它们通过不同路径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

假设3:经济政策取向直接正向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是显著的;

假设4:经济政策取向对微贷客户经理的间接正向作用是通过“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

(2)政府认同度。政府认同度是政府和监管当局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大量小微企业是有活力的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公共性、社会性,它们不仅对经济总量、就业有贡献,而且由于其机制灵活,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有贡献。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就会逐渐成长为具有规模的中型或大型企业,将来对国家的税收和就业就会具有更大贡献。正是由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正外部性,政府和监管当局高度才重视和关注,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国家的政策支持表现在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优化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建立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以及法规创新方面,这些政策同样直接或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

假设5:政府认同度直接正向显著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

假设6:政府认同度对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间接正向作用是通过“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

3. 中介变量分析

发挥小微企业的活力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也是微贷实现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金融外环境,而其经营状况又会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产生利好或负面影响。所以,小微企业的活力也就决定了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小微企业的活力决定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也是其内生动力。

(1)市场竞争。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体现在集群发展、市场潜力和应对市场能力三个方面。产品和服务转向产业集群,小微企业通过集群化的发展,实现小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小微企业天生具有挖掘市场的潜力,从事的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科技含量,属于节能环保、战略型新兴产业和民生工程。小微企业能够积极开拓新市场,并且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具有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2)自主创新。小微企业的自主创新表现为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小微企业围绕战略改进内部管理,增强品牌意识,培育和壮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通过自主创新,小微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力度,就会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3)发展战略。科学的发展战略包括市场定位、竞争战略和组织制度。小微企业应该适应新形势,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走 “小而专”、“小而特” 的特色化道路,开发有自己特点的特色产品,在细分的市场找准位置。小微企业应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差异化发展目标和战略愿景。小微企业选择的组织制度应因时因地而异,因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过程和不同历史背景的企业有适合于自己情况的企业制度,适合的组织制度够降低总成本,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

(4)现金流。良好的现金流包括正常的销售现金流、持续盈利以及预测良好未来的现金流。如果小微企业销售正常,现金流能够支持正常流转,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比合理,盈利能力就较强,未来的现金流向好。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的,2012年第一季度选择一家全国性的中小银行为研究对象,该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全国分布有14家分行104个基层支行,其中东部3家分行,中部10家分行,西部1家分行。从其全国的分支机构选取500个从事专业小微贷款的客户经理为研究对象,样本具有代表性。本次研究共发出530份,共收回500份,回收率94.34%。在500份问卷中有470份来自专业小微贷款的客户经理,有20份来自小微企业贷款的主管,有10份来自分管小微企业贷款的高级管理人员。被试男性29%,女性71%。23岁以下和28岁以上23.2%,24岁至27岁76.8%。97%没有职称,工龄在1年以下和3年以上占16.4,2年至3年之间占73%,学历大学本科占94.1%,未婚64.2。

2. 变量的测量

(1)问卷的编制。由于国内、外很少见到金融外环境的实证研究成果,可供参考的文献又几乎没有,所以在编制量表时,条目收集过程非常重要。本文在访谈和半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关键事件法,借鉴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结合微贷工作绩效模型和传统金融环境的特点,收集尽可能详尽、全面的条目。邀请了3位长期从事金融工作的高管对开放式问卷的结果进行汇总,并在项目中重复进行合并。根据这些条目,结合文献、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有心理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和经济学博士组成5人项目组对项目内容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估,经过多次试测修改,形成了正式的量表问卷。

(2)变量的选取。①国民经济状况。国民经济状况包含3个子维度,共有9个项目,其同质信度是0.754。数据显示,“国民经济状况”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自变量国民经济包括3个因素,即投资、消费和出口。本文从宏观经济出发,从经济运行角度测量国民经济状况。②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包含3个子维度,共有9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872。数据显示,“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自变量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包括区域小微企业经济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量表根据区域小微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和区域信用环境编制。③经济政策取向。经济政策取向包含2个子维度,共有6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801。自变量经济政策取向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运用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量表根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问题出发,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角度测量经济政策取向。④政府认同度。政府认同度包含4个子维度,共有12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699。数据显示,“政府认同度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自变量政府认同度包括4个因素,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融资环境、税收支持和创新法规。⑤小微企业活力。小微企业活力包括4个子维度,共有12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791。数据显示,“小微企业活力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中介变量“小微企业活力”包括市场竞争,发展战略、自主创新和现金流四个维度。从小微企业内在因素出发,本文主要挖掘小微企业具有的活力首要条件来测量小微企业活力。⑥工作绩效。工作绩效包含5个子维度,共有15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699。数据显示,“工作绩效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自变量工作绩效包括5个因素,胜任绩效、促进绩效、可持续绩效、安全性绩效和尽职绩效。[6]

(3)研究工具与统计方法。本研究使用的工具Spss15、EXCEL2000、AMOS16.0和Lisrel 8.70软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的中介效应进行测量,并使用 16.0 版本的 AMOS 软件进行统计测量。分两步对假设进行测量。首先,使用测量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的效度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使用结构模型对假设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的拟合优度,然后以此模型为基准模型,与其它的非中介模型和部分中介模型进行比较,并判断假设模型是否最优。

采用回归分析对假设的中介作用做进一步测量。首先,以金融外环境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小微企业活力”为因变量,分析中介变量关系中的自变量和中介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次,探讨中介变量关系中的中介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层次回归分析,研究当控制“小微企业活力”后,金融外环境对工作绩效模型影响的强弱变化。

四、统计与计量分析

1. 测量问卷质量分析

对样本质量和相关分析用于验证变量之间相关关系,为后续模型验证性分析做好铺垫。表1显示变量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这与本研究的理论构想相一致。相关系数检验的结果表明,问卷是可靠且有效的,结果为假设的证明提供了初步证据。

上述采用主成份法对金融外环境的4个自变量、小微企业活力和工作绩效进行探索性分析,并对量表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为了证明模型存在中介变量,本文使用结构方程进行验证。首先,将金融外环境的4个因子和小微企业活力因子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其次,把小微企业活力的4个子因子视为一项指标,4个子因子作为问卷的条目,与其它因子作为所验证的观测变量。最后,按照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要求,对提出的构想模型验证,并比较竞争模型,确定最佳的匹配模型。见表2,结果表明6因子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2. 结构模型分析

由于金融外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 与“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 不是互为嵌套模型,因此不能放在一起直接比较,必须分别验证。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使用结构方程式模型对“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假设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对数据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684.40,df=290,x2/df=2.36,CFI=0.92,RMSEA=0.06,NNPI=0.92;“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构想模型的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751.10,df=290,x2/df=2.59,CFI=0.98,RMSEA=0.07,NNPI=0.95。接着,以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为基准模型,比较了另一个竞争模型,也就是部分完全中介双路径模型,该竞争选模型与基准模型互为嵌套模型,因此可以直接比较优劣。此模型是部分完全中介模型,作为第一竞争模型,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到工作绩效的直接路径。将这两对竞争模型的拟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完全中介此模型明显优于部分中介模型,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度为:x2=972.95,df=305,x2/df=3.19,CFI=0.80,RMSEA=0.11,NNPI=0.76;“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997.35,df=305,x2/df=3.27,CFI=0.74,RMSEA=0.23,NNPI=0.83。根据模型最简化原理,结构模型的结果显示: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与数据拟合优于部分中介竞争模型。本文把非中介模型作为第二竞争模型,这种模型与完全中介模型不是嵌套模型,因此不能直接比较。但是,通过检验其对数据的拟合优度,可以判定是否为非中介模型。非中介模型在完全中介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到工作绩效的直接路径,并删除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到“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路径。结果显示:此模型对于数据的拟合度较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度为:x2=1466.57,df=287,x2/df=5.11,CFI=0.55,RMSEA=0.37,NNPI=0.65。“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1,443.61,df=287,x2/df=5.03,CFI=0.43,RMSEA=0.29,NNPI=0.59。从三个模型拟合度指标来看,如表3所示,完全中介模型有较好拟合优度,因此是最佳模型。“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通过“小微企业活力”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验证了单路径完全中介模型,假设1和假设2得到初步验证。

笔者采用同样的方法,对“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假设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假设的部分中介模型对数据具有良好的拟合度,“经济政策取向”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863.58,df=222,x2/df=3.89,CFI=0.90,RMSEA=0.41,NNPI=0.76;“政府认同度”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1,456.99,df=367,x2/df=3.97,CFI=0.94,RMSEA=0.08,NNPI=0.74。本文继续以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为基准模型,比较了另一个竞争模型,也就是单路径模型,该竞争选模型与基准模型互为嵌套模型,因此可以直接比较优劣。此模型是部分中介模型,作为第一竞争模型,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从“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到工作绩效直接路径。将这两对竞争模型的拟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部分中介此模型明显优于完全中介模型,也就是双路径模型优于单路径模型。在部分完全中介模型中,“经济政策取向”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度为:x2=625.40,df=212,x2/df=2.95,CFI=0.92,RMSEA=0.07,NNPI=0.95;“政府认同度”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1,037.53,df =347,x2/df=2.99,CFI=0.98,RMSEA=0.08,NNPI=0.93。根据模型最简化原理,结构模型的结果表明,假设的部分中介模型与数据拟合优于完全中介竞争模型。本文依然把非中介模型作为第二竞争模型,这模型与完全中介模型嵌套模型,因此不能直接比较。但是,通过检验其对数据的拟合优度,可以判定非中介模型是否合理。非中介模型在完全中介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从“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到工作绩效的的直接路径,并删除从“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到“小微企业活力”中介路径。结果显示:该竞争模型对于数据的拟合度较差,“经济政策取向”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度为:x2=1,102.20,df=220,x2/df=5.01,CFI= 0.75,RMSEA=0.17,NNPI=0.56.“政府认同度”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1,862.19,df=363,x2/df=5.13,CFI=0.83,RMSEA=0.19,NNPI=0.63。从三个模型拟合度指标来看,如表4所示,双路径部分中介模型有较好拟合优度,因此是最佳模型。“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对工作绩效模型的影响有两条路径,一是直接路径,金融外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工作绩效;一是间接路径,金融外环境因素通过“小微企业活力”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双路径部分中介作用模型,初步验证了假设3、假设4、假设5和假设6。

3. 回归分析

本文在结构方程建模中采取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仅对提出多个假设模型的优劣进行初步比较,根据初始构想模型与观测数据的拟合情况确定最佳模型。下面本文根据Baron和Kenny(1986)的方法,对于模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进一步研究,采用回归分析进行检验。

采用回归分析进行验证。对金融外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相关效应采用回归分析进行验证。首先,在回归1中,“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对“小微企业活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回归系数为(β=0.273,p

“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相关效应同样采用回归分析进行验证。首先,在回归1中,“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对“小微企业活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回归系数为(β=0.221,p

图2展示了最终模型中所有显著的回归系数,结构方程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了金融外环境各个因素与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正向相关。影响效应呈现出复杂的路径,有单路径完全中介作用效应,也有双路径部分中介作用效应。

五、讨 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通常,商业银行经营离不开国家宏观经济大背景支撑,而小微企业活跃程度与国民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本文探讨了金融外环境如何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并对中间机制进行研究,对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扩大再生产可以促进经济加快发展,而投资是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这样大范围内的投资,在产业链上必将产生大批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也是大中型企业的补充,弥补市场空缺。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货币的流动性,给大中型企业带来生机,同时给小微企业带来活力,从而激发小微企业融资的需求。

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则形成了消费,消费需求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在三家马车中,消费是最主要的马车,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商业零售业、饮食业零售业和工业零售业中,分布着大批小微企业,有效消费不会使工业产品大量过剩,使大中型企业上、下游的小微企业维持合理的商品库存,促进其经营发展,保持社会再生产正常循环。在一定程度,消费是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维护零售市场的合理规模状况,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出口贸易是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出国外市场销售。出口贸易一旦形成,国内的资本会发生流动,资金会集中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生产更加专业化,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出口贸易进军国际市场,企业的单位成本不断下降,提高利润率,获得规模经济利益。围绕国内出口产业的小微企业很多,因为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大中型企业和与之相关小微企业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有利于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传播,从而促进小微企业在国内产业中的发展。

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状况直接表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并相互促进。经济增长会带来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增加,国民经济的良好状况对最终居民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都有显著影响,而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协调发展可以提高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增强小微企业活力,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

2. 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

中国的疆土幅员辽阔,区域小微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民众创新创业意识比较强烈,小微企业所占地方经济总量的比重很高,而且大多形成了一定产业集群。行业分布较为明显,在企业规模上,东部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同时,当地小微企业的有关协会组织数量较多,而且企业能够进入一个有序的、活跃宽松、自由竞争的经营氛围当中。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处于优质状态,这决定它们具有活力,具有活力的小微企业的融资行为也是健康的。区域经济的不同,区域信用体系运行的文化环境、体制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也反映差异。良好的信用环境能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和经济效率。因此,区域信用环境培育小微企业的活力和层次。

区域经济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成就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发展战略、自主创新和现金流不同的表现,由于区域性特质,增添小微企业不同的动力,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而且正向的显著影响。

3. 经济政策取向

财政政策一般运用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它是刺激或减缓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方式,不论采取积极或紧缩的财政政策取向,政府都要动用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对实体经济和居民收入的增减,以及市场不同程度产生影响,同时也要影响小微企业的正常经营。如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加大采购,需求旺盛,市场繁荣,小微企业快速发展;若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市场萧条,小微企业经营步履艰难。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的中介,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手段有两种即紧缩货币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动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信贷规模。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实体经济中的小微企业社会融资总量,信贷资金得到的容易程度和融资渠道的畅通也决定小微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如果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小微企业容易得到融资,现金流充裕,企业欣欣向荣;如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稀缺,融资门槛提高,小微企业很难获得资金,发展缓慢。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实施双管齐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实施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运行中的积极或消极因素在变化,企业稳定发展向好或向坏的势头也在变换,必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运用财政政策手段时,很快传导到实体经济中的小微企业,这一传导直接,效果明显,决定小微企业的活力。通过“小微企业活力”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间接正向显著影响工作绩效。实施货币政策后,货币的供给取向发生变化,也就是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发生变化,那么客户经理发放贷款的笔数和金额发生变化。客户经理执行政策客观存在一定的惯性,政策取向发生改变,执行政策也会带来偏差。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调控,必将给客户经理的执行效率带来不利因素,货币政策的实施会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这是直接正向显著影响工作绩效。因此,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取向直接和间接对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产生影响。

4. 政府认同度

政府切实加大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和规范小微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引导小微企业联合参与一些国有企业改革,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开采领域。允许小微企业、社会资金以资本形式进入国企改革;推进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办好资本市场中小企业创业板块;逐步建立中小企业监测体系等。无疑,政府放宽小微企业的准入门槛,可以延伸小微企业的经营范围,增大资产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给小微企业带来活力。优化融资环境着力解决外部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对微贷的抵押质押登记、评估、公证、担保等中介收费标准给予优惠,切实降低小企业贷款的外部成本。结合小微企业在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特点和融资风险,政府培育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担保公司等多种市场主体,逐步建立完善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政府优化融资环境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小微企业活力,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政府完善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体系。设立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落实和安排微贷贴息资金到位,实现政策向培育市场竞争力转移。放宽商业银行给予小微企业呆坏账核销政策,能够促进微小企业的发展。微贷是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但金融的创新必须符合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微贷创新设立的组织架构、独特技术、和授权机制都要得到监管当局的认同,因此决策层要创新法规,建立符合微贷的法规制度,从法规上认同这种小微金融产品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微贷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监管当局重视和关注小微企业,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融资环境和建立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都能增强小微企业活力,推动小微企业的健康经营,这些影响因素通过“小微企业的活力”间接正向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而监管当局创新法规传导过程比较复杂,金融外环境通过金融内环境影响组织架构、独特技术、和授权机制,再经金融内环境影响工作绩效。所以,政府认同度可以使金融内环境和金融外环境共同导致工作绩效发生变化,这是双路径部分中介影响途径。政府认同度与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呈现较复杂的传导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