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对外汉语硕士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2 17:33:46

对外汉语硕士论文

对外汉语硕士论文范文1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践课程

“汉语国际教育”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res”,简称MTCSOL。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治影响的日益扩大与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急剧增加,对汉语教师的需求也持续上升。为了适应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解决对外汉语教学教师严重匮乏的问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4月3日发出通知,决定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作为一门强调实践和应用的专业,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在探索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为推进汉语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汉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专业素质,必须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践课程建设概况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特点

(1)高度综合的前沿学科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是一门高度交叉、高度综合的新兴前沿学科,具有汉语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重学科的综合属性,而且要求有实践环节的训练。另外,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复合人才,不仅要能够承担汉语教学的任务,还要具有较强的汉语国际推广以及文化推广和交流的能力。

(2)复合应用型的人才培养

与对外汉语专业不同的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这些都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促进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全面推广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除了要对汉语及汉语教学进行研究之外,更多地承担着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国际推广,推动汉语教育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教学转变。

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分析

根据《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规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根据《方案》规定,设置了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5大类),教学实习。其中,5门必修课程基本上能够保证培养对象对汉语和文化的教学内容、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和基本教学能力的养成;而语言、教学、文化、教育和方法等五大类23门选修课以及在外语和实习方面的具体要求,则不仅细化和深化了必修课程的内容,也延伸和丰富了教学内容。

在这里,笔者想强调一个问题,就是实习和实践课程之间的区别。实习是研究生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进行教学实习,更多的像是一种社会实践,而非本文要强调的实践课程。

3、实践课程建设概况

目前中国的高校中,有多所高校都建立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关于实践课程的建设,这些高校都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作为国内首批建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校,该校在实践课程的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学校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能力体系(而不是单纯以知识体系)确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以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围绕着汉语教学能力、中华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力争全面实现教学内容从语言、文化本体到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根本转变。在教学模式上,推广案例教学,在国家汉办的大力支持下全力建设全球范围的国际汉语教育案例库,并进一步探索探究式、思辨型、充分互动和研讨的案例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努力构建并形成了从听课、评课、说课、试讲到顶岗实习的一整套实践实习体系。

虽然各高校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建设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由于《方案》缺乏对实践课程的规定,各高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普遍在实践课程的建设方面有所欠缺。除此之外,由于各高校都根据自身的条件及需要探索和建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实践课程,在整体上缺乏统一性,没有形成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践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问题:缺乏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应用性认识

虽然在我国,专业硕士的产生和发展已经有较长时间的积累,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尤其是文科性质专业,仍然是沿袭了学术型专业建设的模式,缺乏专业硕士应有的实践能力培养。很多报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学生可能大多数也只是对中国语言与文化有兴趣,作为学习者,其自身也忽视了其作为重实践应用的专业对学习者实践能力的要求。

2、体制问题:缺乏系统的实践体系建设

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原有的教育体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革。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学而空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对实践教学能力重视度明显不够,没有真正的实践基地,更不要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整个实践体系的建设。

3、课程安排问题:缺乏对实践课程的安排和保证

从对课程设置的分析中可明确看出,在《方案》的规定下和实际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都没有对实践课程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使得实践课程缺乏制度上的保证。其次,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本身的丰富,加之该专业生源的多样性,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因此在理论课的安排上,为了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课程占到了很多且集中的课时。这样一来,老师和学生都会将很多的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上,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压缩了实践课程。

4、经费问题:投入不足,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师资保障

目前,很多高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术型硕士的培养上,给予了很多的课题经费,希望通过课题的建设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的名誉和竞争力,这样一来专业硕士在实践课程建设过程中经费投入就必然会不足。另一方面,开设汉语国际教育课程的高校大多还未形成一个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的师资力量,很多课程由汉语专业老师、语言学专业老师等教授。这既反应出高校师资的不足,也反应出各高校对于专业硕士建设不够重视。

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践课程建设策略

1、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建立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正确认识

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当然也包括其他所有的专业硕士,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除重视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外,要注重对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积极参于各种实践课程和项目。对于教师和学校来讲,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制定一套单独的培养计划,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中,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

2、各高校要转变教学管理模式,建立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

学校要对整个教学管理的模式进行改革,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乃至所有专业硕士的实践课程进行系统的完善。在实践课程的建立上,可以采取合作教学的模式,建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与在校留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实践。在这样合作教学的环境中,学生不仅锻炼和提高了汉语教学的能力,更能逐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此同时在校留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汉语水平,可谓一举两得。各高校可以通过这种教学管理上的转变,逐步将这种教学模式固定下来,建立实践基地,完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实践课程体系。

对外汉语硕士论文范文2

【关键词】中国文化课;课程设置;建议

一、选题背景

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使得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升,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汉语热持续升温,主要表现为学习人数高增长、学习目的实用化、学习领域多样化。然而,目前我国对外汉语师资人才的培训模式无法适应海外汉语教学需求,缺乏独立的依托性的学科,开设的课程比较狭隘,主要分布在中国语言文化、外国语言文学等领域,没有正确处理好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不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不利于培养综合性的汉语推广人才。为了解决汉语国际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知识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培养满足世界各国汉语学习和汉语教学需要,我们必须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文化课程进行调查研究。因此,进一步完善文化课程的设置,使教学课程更加科学合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这次课程调查研究,系统的分析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文化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这不仅区别了单纯的语言知识教学,也明确本专业课程设置的方向,为今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

2、实践意义

由于对汉语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存在大量问题,不符合汉语教学人才发展的培养方案设置和实施,所以就要求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突出重点,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符合中华文化传播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的课程设置往往对培养者的文化素质不重视,所以科学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必须提高对文化课程的设置。不仅满足汉语教师人才培养需求,而且提高了教师的自身文化素质。因此,调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十分必要【1】。

三、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此次问卷共发放225份,其中华科,武大,湖大各50份,华师75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30份,其中华科23份,武大19份,湖大24份,华师64份,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精确地分析和整理。

四、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1、汉语教学学习者目标分析

分析学习文化课程目标,可以推测出学习者的不同动机。根据托马斯教学心理学理论,将学习动机分为内动机和外动机【2】。从上表可以看出,内动机占64.6%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学习中国文化是源于内动机,即学习者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为了丰富自身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学习者加强了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外动机只占35.4%,不是主观因素在起作用,而是由于外部因素―进行外语教学。所以要学习文化知识。

2、培养对象的知识背景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学生基本上是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所以培养对象对各类文化的认识有一定的差异。从表格中可以得出,文化风俗占比重最高43.0%,如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所占比重比较高,这是由于风俗文化与日常生活比较密切,学生可以不经过课堂学习就掌握了。而文化知识所占比重次之占29.1%,主要是文学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这些都是通过课堂或者教材系统学习得到的。文化技能所占比重相对最低27.9%。总的说,无论是文化知识、文化风俗还是文化技能学生都十分重视,所以要重视对培养对象综合能力的培养。

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内容的分析

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中的文化传播和才艺展示两门文化课的内容进行对比,文化与传播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对于传播的技能比重较少。而才艺展示注重文化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技能训练的比重。

4、汉语教师教授方式分析

对汉语教师传授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无论是文化传播课还是才艺展示,都注重用语言传递和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而对实践训练不够重视,比重教小。所以,对汉语教学今后要注重对实践技能的训练,提高培养对象的实践能力。

5、汉语教师的思想品质要求分析

从上表中分析可以得出,作为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中国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才艺基础,更重要的要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三个方面均衡发展缺一不可。

6、课程的专业培养方式分析

从表格中我们分析得到,现在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课程培养方式基本符合要求,但是仍然存在潜在问题,培养方式与要求背离。

7、通过汉硕课程学习收获结果分析

通过上表,我们分析认为通过汉硕课程学习,学生收获了不同结果。其中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收获不大,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了解了中国文化知识,剩下的对教学方法、中国才艺有了解。说明课程存在严重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8、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开设的文化课有哪些缺点

(下转第50页)

(上接第47页)从上表中,我们看出,汉硕课程在各个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实践,所占比重达38.0%,学生自主动手能力比较欠缺;其次,老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枯燥,所占比重27.0%,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程设置建议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原则

①知识性原则。知识课程是核心课程,所以要尽量覆盖汉语教师所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应包括语言、文学、历史、民族风俗以及汉语作为第二教学等知识。②技能性原则。技能课程的设置应作为对知识课程的补充。包括中国功夫、舞蹈、音乐等方面。汉语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不仅要具备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会一些才艺技能。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兴趣,保证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③实践性原则。实践课程是能力的实际操练,培养学生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是对之前知识课程所涉及理论知识的补充,是在了解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的实际操作,这种实际操练在实践课程中体现。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建议

第一,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文化课程所占的比例要略低于汉语语言教学。在课程设置的时候,不能过于重视语言知识教学,而忽略中华文化的教学,要适当拓展文化课的教学领域。第二,开设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课。设置文化对比课程,培养文化差异意识。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避免由于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产生文化冲突,能迅速融入异国文化中。第三,开设跨文化交际课。一方面教师到海外大多会出现“文化休克”;另一方面教学对象也会对汉语及教师产生某种程度的“文化休克”,这双层“文化休克”,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汉语教学。所以,开设跨文化交际课是必要的。第四,开设教师技能培训课程。对于国际汉语教师,教师的技能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包括设置仪态训练课程和开设心里素质课程。汉语教师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言谈举止。如果教师行为举止懒散邋遢,那就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很难树立自己的权威,严重的时候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仪态训练课程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在异国教学中,教师由于文化休克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里压力。所以有必要设置一些关于心理素质的课程,让教师全方位的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第五,开设实践课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学生都是实用性人才,所以设置实践课程很重要。可以组织学生开设文化讲座;也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

几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使得全球产生了汉语热。派往海外的汉语教师人数逐渐增加,为了适应这种形式,进一步完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局限性,并提出建议,鼓励高校以培养教师的能力为主,设置合理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胡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对外汉语硕士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孔子学院 教学管理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重心从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向汉语加快“走出去”转变。现在国内一共有200多所大学参与创办孔子学院,全球一共建立了358所孔子学院和503个孔子课堂。随着海外孔子学院数量的快速增长、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教学任务愈发繁重的同时,对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是否具备优秀的教师队伍、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根据汉语国际教育的自身特点和需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管理促发展,提高海外孔子学院教学质量,推动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1 建立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制度

在国内高校中,教学管理工作主要由各级行政人员承担,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专业的设置、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协调、教学质量的控制与评价等等,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往往处于被管理的角色,因此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目前,海外孔子学院没有专设教学管理人员,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外派教师参与到教学管理实务中来,协助中方院长确保孔子学院教学工作的顺利运转。

结合孔子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建立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制度,强调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只作为教学工作的承担者、处于被管理的角色状态,充分发挥教师精通专业知识、熟悉教学活动过程、了解教学实际等方面的优势,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孔子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

2 建立志愿者教师培训考核制度

随着海外孔子学院数量的不断增长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志愿者教师的需求量仍然很高,国家汉办每年都会选派大批志愿者赴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任教。志愿者教师队伍的持续扩大和频繁更替,在为海外孔子学院教学工作注入了活力与生机、推动了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严把教学质量关,我们应该规范对志愿者教师的管理,尤其要加强对志愿者教师的培训与考核,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志愿者教师多从国内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为主的研究生层次和中文专业、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为主的本科生层次中选拔,虽然他们在国内参加了短期培训,但实际教学经验的缺乏是他们最大的弱项。鉴于此,我们要建立志愿者教师的培训考核制度。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对志愿者教师进行上岗前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与方法,对志愿者教师的培训应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国家外派教师担任,通过这些资深教师的传、帮、带,规范志愿者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也使他们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有所进步和提高。其次,要明确规定适时吸纳志愿者教师参加海外孔子学院组织的教研活动。规定志愿者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不仅会增强志愿者教师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而且会使他们和资深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地进行交流,交换各自的教学体会和经验,提高教学认知水平,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当然,作为管理者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克服困难,推动这一规定的落实。

3 建立教学过程管理制度

在建立和实施教学过程管理制度中,一要注意将教学过程的管理规定与教学效果的管理规定相衔接。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按照科学的原则,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二要将严格管理与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统一起来,既要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又要根据孔子学院所在国的文化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在管理取向、方式和政策中为教师和学生发挥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创造足够的空间。

4 建立教学质量反馈制度

对教学质量的反馈意见是监控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料。建立教学质量反馈系统,不仅要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教学质量监控员,及时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而且要建立能全面听到各种反馈意见的机制,及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采集各类不同意见。建立教学质量反馈系统还要包括对反馈意见的处理机制,能及时处理各种反馈意见,包括及时的汇总,准确的分析,正确的对策,适时的回复等方面。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反馈、不断调节、不断改进的反复行进的动态过程,促进教学稳步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 建立接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习制度

为提高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倾力打造合格的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需要的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专门人才,从根本上提高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整体教学质量,海外孔子学院应该利用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建立接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习制度,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提供海外实地实习的机会,为他们将来走向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提高今后整体海外汉语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海外孔子学院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构建联盟,每年由孔子学院负责从培养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选拔优秀学生赴海外进行教学实习。第二,实习期间,由孔子学院为每位学生安排指导教师,监督实习的全过程。孔子学院在落实此项制度的过程中,应注意发挥指导教师“导”的作用,即请他们在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和方案,使学生能及时获得相关的教学信息,及时理清思路,端正方向,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调整、矫正课堂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克服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此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第三,实习结束后,由孔子学院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出具实习鉴定,评选出优秀学生推荐给国家汉办作为储备师资。

总之,要确保海外孔子学院的教学质量,就要依靠充满人文精神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建立全方位的管理制度体系。教学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是海外孔子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孔子学院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并将影响着整个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进程。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20112210)资助;天津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基金(125y085)资助

参考文献

[1] 许嘉璐.继往开来,迎接汉语国际教育的新阶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5).

对外汉语硕士论文范文4

这是14日华南理工大学校方对外通报的情况。据称,该泰国留学生题为《赴泰汉语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研究》的论文获得“2011年度广东省优秀学位论文”,此为该校历史上首次有留学生获该项荣誉,这种获奖情况在广东优秀学位论文的评选史上亦不多见。

中国内地学术界一般观点认为,汉语志愿者到国外若出现不适应,该情况会随其在异国时间的延长而减弱;但林德成研究表明,情况并非如此。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安然为林德成导师。她说,该论文以两个“优秀”的结果顺利通过盲审,并参评广东省优秀学位论文。在此基础上整理出的论文报告已得到中国国家汉办重视,双方联合深入研究,为汉办志愿者工作提供依据和帮助。

林德成来华留学前曾在泰国普吉岛一所高校任职,其工作常与中国赴泰汉语志愿者打交道。

林德成说:“此前与汉语志愿者的交往中留意到,他们或多或少存在文化上的不适应,于是产生对该问题深入探究的想法。”

据他介绍,其在2008年到中国攻读硕士学位后,把想法告诉安然教授,得到很大支持,并将该课题作为硕士论文选题,设计专门针对赴泰汉语志愿者的调查问卷。

对外汉语硕士论文范文5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海外实习 专业发展

一、引言

自2007年起,我国稳步推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简称MTCSOL)研究生教育,呈现方兴未艾之荨8米ㄒ抵荚凇芭嘌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专业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07),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并将专业实习视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环节。专业实习一般有海外实习和国内实习两种方式,海外实习主要是赴海外教学单位进行汉语言文化教学的顶岗实习。较国内实习而言,海外实习教学对象数量较多,学生能在非汉语环境中体验不同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更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

近年来,如何充分发挥海外实习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国内和海外实习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概括(如:张小玲,2013;汪雯婷,2016;吴方敏、陈颖,2016);一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研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遇到的普遍问题等,这部分研究多集中于对某校的海外实习模式或者某一项目进行个案分析(如:肖国珍,2014;沈玲等,2016;冯康静,2016)。总体而言,现有研究缺乏对海外实习外在影响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海外实习结束之后的跟踪研究。

本文以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组织实施的赴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志愿者项目为例,以参与该项目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该专业学生参与海外实习的基本情况以及实习结束后的发展变化,从而探索海外实习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具体影响。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选取2011~2016年参加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习生为研究样本。基于样本质量和调查对象信任度两个方面的考虑,本文使用目的抽样的方法进行测量。在调查问卷的设计方面,主要借鉴国内外针对海外实习的相关文献和社会学研究方法,将问卷分为基本信息、海外实习前的准备、海外实习具体内容、海外实习对个人综合影响、对专业能力的影响、对就业选择的影响等6个方面,采取在线问卷与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4份,回收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81.25%。

(一)基本信息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所涵盖的志愿者项目,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孔子学院项目和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项目为主,且以2014~2015年和2015~2016年这两个批次为主(占总体数量的76.92%)。从学生参与海外实习时所在的年级来看,以一年级和二年级为主,其中二年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3.85%,超过一半。

在询问调查对象是如何获知海外实习项目时,回答通过“所在学校公示通知”而了解并参加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5%,说明学生参与海外实习的渠道主要是学校,且保持一种“学校――学生”的单向形式。另有15.38%的学生是通过“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官方网站”了解到信息。

在回答“是否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这一问题时,仅有7.69%学生的答案是“毫无经验”。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在出国之前,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过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这与上文提到的一半以上学生在二年级时出国有着密切关系。

在询问调查对象参与海外实习的最初动因时,有46.15%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能力”,不足一半。而在其他动因中,比例最大的是“扩展国际视野”(32.69%),其次为“提高英语水平”(13.46%),两者相加也是46.15%。也就是说,在参与海外实习之前,许多学生并不是抱着“提高专业能力”的想法报名,而是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提高其他能力。

(二)海外实习基本情况分析

从教学时长来看,大部分学生海外实习期间的课时量很大。有48.08%的学生表示,他们每周的教学时间在10~20小时之间,另有23.08%的学生每周教学时间在20~30小时之间,两者共占到总体的71.16%。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工作量比较大,参与教学的时间很长。

从岗位性质来看,学生在海外实习期间,受当地政策和规定所限,多承担助教职责,在工作中要接受所在教学单位的指导和监督,并辅助当地教师进行教学。这种辅助工作的具体形式则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定。有些教学单位汉语教学需求量较大,当地原有教师资源不足,实习生承担的教学任务比较多,甚至可能要承担多个教学单位的教学任务;有些教学单位需求较小,实习生的实际教学任务比较少,独立教学时间也比较短。在本文所调查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项目中,由于当地汉语热不断升温,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教学资源仍不同程度缺乏,因此大部分实习生都能有独立教学的机会,而未参与独立教学的仅占总体的9.62%。有42.31%的学生表示独立授课的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有38.46%的学生表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更多,能够独立进行当地教学工作。这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习锻炼,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从教学对象来看,实习生的教学对象普遍年龄偏小,集中在小学和初中。在调查中,有29人次表示主要教学对象为小学生,有22人次表示主要教学对象为初中生。总体来看,低于15岁的教学对象占总体一半以上。

从教学内容来看,由于当地语言政策和相关规定的影响,统编教材较少,大部分教学单位采用自主设计的教学材料。本次调查中,有28人次表示,在海外实习期间,实习生主要采用自己设计的讲义进行教学。这对学生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海外实习综合影响分析

依照研究设计,本文从海外实习对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影响、对专业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就业选择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采用分级打分的方式针对海外实习对个人综合能力的影响进行统计。我们要求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感受,从“-5”到“5”对综合能力的多个方面进行打分,5分为积极影响最大,0分为无影响,“-5”为消极影响最大。通过这种设计,我们将海外实习的影响以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大部分学生对海外实习的综合评价很高,认为海外实习对自己的个人能力起到的积极影响远大于消极影响。例如,对全部6项打分在3分以上的学生占总体的81.73%,而打负分的仅占1.60%,且负分仅出现在职业发展规划和用人单位态度两项上,最低分为-3分,并没有达到最大消极影响。

具体来看,从横向上比较,在最高分5分的项目中,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个人品质、国际视野、团队协作,比例分别为53.85%、44.23%和28.85%,而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并列第四位,比例为26.92%。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海外实习在个人综合能力上起到最大积极影响的是个人品质和国际视野,而非专业能力。

从纵向上来看,在专业能力这一单项里,既没有负分也没有0分,有40.30%的人打了4分,26.92%的人打了5分。这表明,所有调查对象都认为,海外实习对专业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积极影响很大。

此外,在职业发展规划这一单项中,不仅有3.85%的人打出“-3分”的消极分,3.85%的人打出“-1分”的消极分,还有21.15%的学生认为海外实习对这一项毫无影响。也就是说,有28.85%的人认为,海外实习影响偏向消极,没有对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起到帮助,甚至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其职业发展规划。这是其他单项都没有出现的一个结果。

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海外实习的作用持积极态度,且这种积极影响主要集中在个人意志品质与专业能力的提升上。同时,海外实习的消极影响较小,仅有部分学生认为与其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无关,或者有一些阻碍作用。

为进一步分析海外实习对专业能力的影响,本文要求调查对象就海外实习前和海外实习后的专业能力变化进行对比打分,即根据个人经历,从0~10分对自己进行评估,0分为最低分,表示缺乏这方面能力,10分为最高分,表示这项能力自我评价最高。具体结果见表2和表3。

从表2来看,调查对象对参与海外实习之前的自我评估加权平均分在5.2~5.5分之间,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总体上有一定自信。另一方面,m然没有打0分的情况,但5分及5分以下的人数比较多。其中“组织课堂管理能力”一项比较突出,打分在5分及以下的共计27人,占总体的51.92%,说明有大约一半的人认为,在参与海外实习之前,自己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比较差。而打分集中在6分及6分以上的项目中,则是“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这一项人数最多,共计36人,占总体的69.23%。

从表3来看,调查对象自我评估在海外实习之后有明显的提升,加权平均分在6.98~7.87分之间,最高一项“跨文化交际能力”为7.87分,对比表2,是提升最大的一项。此外,没有2分及以下的情况出现,甚至在“组织课堂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两项中还出现了10分的最高分。这说明,海外实习之后,学生的专业能力总体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最突出的是“组织课堂管理能力”一项,打分在5分及以下的人数由之前的51.92%下降到1.92%,而“汉语课堂教学能力”“汉语课程组织设计能力”“师生沟通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也比较明显,分别从原来的48.08%、48.08%、46.15%和46.15%下降到5.77%、5.77%、7.77%和7.77%。而7项能力中打分为6分及以上的人数都超过了总体的80%,说明大多数人都认为在海外实习结束之后,自己的专业能力取得了明显进步。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表2中“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两项得分相对较好,而在表3中得分进一步提高,并出现了最高分。

总之,参与海外实习项目的学生在实习前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其中对基本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最为突出,其他能力相对较弱;实习之后,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这种提高综合体现在教学能力、课程组织设计能力、师生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多个方面。这种能力提高不仅是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提高,也体现出从中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而高级水平不断完善的特点。

(四)海外实习对就业选择的影响

在海外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发生了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实习结束之后,这些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等,也值得关注。本文采取从0~10分打分的方式,要求调查对象从自身选择出发,对他们在进行就业选择时所考虑的具体因素进行重要性评估,0分为完全不在意,10分为重视度最高。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在进行就业考量时,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但仍然存在一些共性。总体来看,“个人兴趣”和“薪资水平”是学生比较重视的两个方面,打分在6分及以上的分别为38人和44人,占总体的73.08%和84.62%。最不受重视的是“用人单位与本专业的对应情况”,共计23人打分在5分及以下,占总体的44.23%。这说明,有大约五分之二的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对专业对口并不太重视,而是更看重其他方面。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展专业实习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海外实习模式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学生以国内高校推荐为主要渠道,经由国家汉办派遣,进入以中小学为主的当地教学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实习中,学生在当地教学单位的指导与监督下,大部分都能够独立进行教学,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海外实习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且表现在多个方面,尤其在锻炼个人意志品质、扩展国际视野、提高专业能力方面表现比较明显。此外,由于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有所不同,学生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专业能力的发展上也存在不同。对比参与海外实习前的状况,学生在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最为突出。

第三,海外实习对学生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部分学生认为,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客观限制,海外实习对其职业发展规划存在一些阻碍。

第四,尽管海外实习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面临就业时,专业对口的优势并不突出。许多学生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工资待遇和个人兴趣。

参考文献:

[1]冯康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育实习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渤海大W2014级为例[D].锦州: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国务院学位办.关于转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2007,(77).

[3]沈玲,李步军,袁燕,钟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海外实习教育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2).

[4]汪雯婷.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全方位、多渠道教育实习形式初探――以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2).

[5]吴方敏,陈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3).

[6]肖国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状况调查报告――以广西师范大学赴泰实习生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对外汉语硕士论文范文6

关键词:硕士生 科研能力 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增幅甚至达10倍左右。结果,硕士生的基础、学风均有所滑坡。如何使硕士生在毕业后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层次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英美文学专业为例,初步探讨如何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这一问题。

一、引导硕士生继续保持刻苦、认真的学风

当前,不少人上硕士研究生只是为了拿张文凭,以便找份较为理想的工作,而不是为了从事研究,因而,读研期间的学研态度非常散漫。在一年多的课程学习期间,一些硕士生上课经常迟到,甚至经常旷课。硕士生的许多课程属选修课,一些授课教师为了吸引足够的学生上自己的课,平时出勤管理和期末成绩考核都不严格,个别学生甚至数月或整年不上课,期末考核仍然过关,甚至还能得不低的成绩。遇上出勤管理较严的老师,一些硕士生为了出去代课或打工挣钱,甚至还找无关的人“替其上课”。基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在酝酿毕业论文开题的半年里,更多的硕士生外出代课或打工,把开题的事儿抛到脑后;待到开题前三五天,才慌忙到优秀硕博士上看别人的毕业论文,把某些论文改造成自己的论文框架――开题报告,蒙混过关。开题后近一年时间里,一些硕士生要么代课或打工,要么忙着考各种证书,而且在最后半年多的时间里,又四处跑着找工作,很少查阅与毕业论文相关的资料,也不认真考虑论文写作,直到离答辩前一个月左右,才开始上网搜索别人的论文,以拼凑自己的论文;结果拿出的英语论文语言错误到处都是,内容观点或站不住脚,或逻辑漏洞百出,更有甚者,一些人的毕业论文绝大部分是抄来的……

针对如此的读研风气,硕士生导师在其指导学生入校之日起,就应严格要求,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其珍惜读研机会,鼓励其继续保持准备考研阶段的刻苦、认真的学风,并让其明白,若不踏踏实实地学习,达到最基本的学业水平,毕业时连按时拿到文凭也会成问题。其次,导师要根据所指导硕士生的研究方向,给其推荐一些必读书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与所带的硕士生就其最近学习的内容、研读的书籍等进行座谈。这样不仅可以适时地答疑解惑,避免一些硕士生“常年见不到导师的面”的抱怨,又可以督促硕士生,让其不敢偷懒,以避免一些硕士生该毕业了导师推荐的书还“没来得及”看的现象。第三,导师不仅自己上课要加强考勤管理,而且要与其他授课导师经常沟通,了解所指导硕士生的课堂出勤情况,及时发现个别学生经常缺课的原因,以便及时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四,导师要至少提前半年开始指导硕士生的毕业论文开题,在开题之后一年左右的毕业论文写作时期,要督促其继续认真查看相关文献资料,尽早动手写论文,并经常了解和帮助解决他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五,相关授课教师和培养单位要严格硕士生的课程考核、开题和答辩管理,使任何不合格的硕士生都不能毕业,以对下届硕士生起警示作用。

二、指导硕士生拓宽知识面,奠定扎实的研究基础

在本科阶段,许多学生只满足于学习几本相关教程,考研时,又只是反复复习几门必考课程,因而成为硕士生后,知识面非常有限。有的导师在其硕士生入校后,就给其确定了明确的研究对象,仅推荐了与其毕业论文直接相关的书籍,完全忽视许多硕士生实际上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缺乏全面、透彻的了解这一事实。就英美文学专业来说,不少硕士生连“什么是文学”都说不清楚,别说用英语就是用汉语写文章也不完全能写通顺,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完全能恰当运用。鉴于此,硕士生入校后,英美文学专业的导师应引导其拓宽知识面,奠定扎实的研究基础。应让硕士生清楚,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史哲“不分家”,研究文学有看不完的书籍;同时,应围绕“英美文学”既是“英美”的文学,又是“文学”,且是“西方”的文学这一特质,给硕士生推荐一些必读书籍。这些书籍可涉及以下类型:

第一,英美文学背景知识类。包括外国文学史(或欧美文学史);世界文化史(或文明史),英国通史(或文化史),美国通史(或文化史);西方哲学史,西方美学史。这类书籍导师可鼓励硕士生读英文版的。

第二,文学原理、文学批评方法、文学理论史类。这类书导师应要求硕士生读英文版的,例如Rene Wellek等所著Theory of Literature,Jean Paul Sartre的What is Literature?,I. A. Richards的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Wilfred L. Guerin等所著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Richard Harland的Literary Theory from Plato to Barthes,Raman Selden等所著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英美作家从小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西方文化(包括文史哲)的影响,较全面地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和西方文论史,可以深化研究者对有关作家、作品的理解。而较全面地了解西方现当代文论,可以增强研究者的洞察力,为评论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提供适宜的理论基础。

第三,中国文学作品、中国文学史、中国美学史(或文论史)类。鉴于国内绝大多数外国文学论文是用汉语写作和发表的,倡导英美文学专业的硕士生读一些中国的文学作品、文学史、文论史,不仅可以使其开阔视野,加深对文学的认识,提高文学欣赏水平,而且可以使其具有较好的文学功底和汉语文学水平,使其在文学鉴赏和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第四,与导师的研究方向相关的文学理论和作品类。比如说,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般就要给自己的硕士生推荐较多的女性主义批评论著,及女性主义经典文学作品和最新作品。硕士生多看一些与其导师研究方向一致的书籍,研究方向或毕业论文选题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或接近,将有助于导师发挥其特长,提供更多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三、培养硕士生的科研选题和进行研究的能力

一些硕士生毕业论文该开题了,还没找到题目,让导师给找题目;题目确定了,却不知如何写,反而轻信“天下论文一大抄”的谬论,东抄西拼,整篇论文没有自己的观点。为此,导师应从以下四方面努力:

第一,引导硕士生在了解背景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一个切入点,然后围绕这个点有针对性地、以批判的眼光去看书。比如说,引导硕士生把英国或美国文学的某一体裁的某一个作家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以便集中精力,阅读该作家的代表作、其传记、可行的文学理论及相关文献。同时,要提醒硕士生摈弃“印在书本上的话都是完全正确的”观念,看书时要敢于质疑。如果硕士生对某一作家的作品以及相关文献非常熟悉,又具有质疑精神,他们就会发现,他人的相关评论并非“定论”,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自己有很多的话可说。

第二,要告诫硕士生,他们所选定的研究课题应是自己有独到见解可陈述的――要么是没有人研究的作品,要么用独特的视角去研究经典性作品,但无论如何,要有一些新发现,要得出一些独到的结论。这一点以第一点为基础――只有集中精力,基本读遍某一特定领域里的相关文献,才能掌握该领域的国内外动态,确定既富创新性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第三,引导硕士生进一步广泛地收集、有效地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除从本地图书馆和从网上收集文献外,导师可告知硕士生从我国的国家图书馆收集资料的便捷方式(实际上,不用去北京,就可通过一些机构,获得相关材料的复印件);如果导师的科研经费较为充足,也可资助硕士生通过“卓越亚马逊网”直接从美英两国购得最新英文原版著述。要建议硕士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于收集来的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一部分需反复细读,大部分只需有选择性地阅读,比如说,可通过相关著述的“索引”,查到并阅读和自己研究内容直接相关的页码的内容。阅读文献时,对他人的观点应始终秉持“批判扬弃”的态度:面对有瑕疵的论断,可做些修正,从而提出自己的论点;对自己同意的观点,可拿来引用,但要作为自己提出更高一层论断的论据。

第四,鼓励硕士生在鉴赏作品和研读文献的基础上,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练就既能充分论证、合乎逻辑,又做到条理清晰、不乏文采的文学论文写作能力。要正告硕士生,搞科研、写论文,只要能提供充分的证据,在真理面前,没有长幼,没有尊卑,在文学欣赏和批评领域更是如此。要基于反复细读所研究的文学作品的感悟,并以相关参考文献为佐证,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然后就是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过程――此即论文写作。论文要做到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层次分明。同时要建议硕士生,既然学文学专业,自己写论文时就要发挥平时阅读英、汉文学作品所积聚的文学能量,尽量使论文文笔流畅,且不输文采。

总之,硕士生招收院校、负责培养的院系、所有授课老师,尤其是责任导师,要努力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严格管理,善于引导,使硕士生能继续保持刻苦、认真的学风,拓宽知识面,奠定扎实的研究基础,培养独立地进行选题和从事研究的能力。通过这样有针对性、有步骤的耐心、艰苦、综合努力,硕士生才能培养较强的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毕业后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 聂珍钊.“中国的英美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闭幕词[J].外国文学研究,2004(5).

[2] 束少军.弱势族群的崛起与中国学者的学术自觉――记全国英语文学研究高层论坛[J].当代外国文学,2013(1).

[3] 王宁.文学研究疆界的扩展和经典的重构[J].外国文学,2007(6).

对外汉语硕士论文范文7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法院、检察院、司法、政法委、公安等政法部门人员,人大系统干部以及有关部门从事法律实际工作者;报考中国政法大学与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联合培养的考生,同时必须具备高级法官、高级检察官资格或具有处级(含)以上行政级别的法院、检察院行政管理人员,并经所在单位政治部门推荐。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大学200人,*大学100人,中国海洋大学65人,*大学50人。

二、教育硕士(Ed.M)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和其他中等学校的文化基础课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省、市、区、县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教育系统中有相当于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师范大学300人,曲阜师范大学400人,聊城大学150人,鲁东大学150人。

三、工程硕士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一)20*年*月*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二)20*年*月*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集成电路工程或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省招收工程硕士的高校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大学、*科技大学、济南大学、*理工大学、*建筑大学、*轻工业学院、*大学、*理工大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招生限额自定。

四、工商管理硕士(MBA)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大学50人,中国海洋大学200人,*经济学院40人,*大学40人,*财政学院55人。

五、农业推广硕士(MAE)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具有农业推广与农村发展相关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可以报考:

(一)2009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二)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

*省招收农业推广硕士的高校有中国海洋大学、*农业大学、*农业大学、*理工大学、*大学,招生限额自定。

六、兽医硕士(VMM)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具有动物医疗、动物检疫、动物保护、畜牧生产、兽医执法相关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可以报考:

(一)2009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二)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

*省招收兽医硕士的高校有*农业大学、*农业大学,招生限额自定

七、公共管理硕士(MPA)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人员。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大学145人,中国海洋大学90人,*师范大学60人,*大学80人,*财政学院55人。

八、公共卫生硕士(MPH)

20*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热爱公共卫生事业,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身体健康,从事公共卫生及有志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在职人员。

*省招收公共卫生硕士的高校有*大学,招生限额90人。

九、会计硕士(MPAcc)

20*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从事会计或相关领域实际工作2年以上的在职人员。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中国海洋大学35人。

十、体育硕士

20*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具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或者20*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具有“运动健将”以上运动技术等级的在职人员。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体育学院60人。

十一、艺术硕士(MFA)

2009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具有艺术创作实践经验;或者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有5年(含)以上艺术创作实践经验并获得省部级以上创作或表演奖励者也可报考。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艺术学院30人。

十二、风景园林硕士(MLA)

2009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具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保护、建设与管理相关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

*省高校目前没有招生资格。

十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

2009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热爱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外语水平高,普通话标准,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或有志于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外语专业毕业的在职人员、回国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大学30人。

十四、翻译硕士(MTI)

2009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具有良好双语基础的在职人员。

*省高校目前没有招生资格。

十五、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从事教学工作满2年的高等院校基础课、公共课(含“两课”、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专业课教师以及高职、高专院校教师。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在高等学校从事一线学生工作满2年的专职辅导员,经所在单位学生工作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推荐,可报考“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专业。

今年,*高校只在“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专业招生。招生限额为*大学20人,中国海洋大学10人,*师范大学10人。

十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20*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2年以上教学工作,教学水平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的在职教师;或者20*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在省、地、市级职教教研室(研究所)从事3年以上教研工作的研究人员。

*高校的招生限额为中国海洋大学45人,*理工大学70人。

对外汉语硕士论文范文8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留学生;高校;来华留学

扩大中国高校外国留学生规模是中国教育部的方针,也是中国教育开放政策和科技现代化的显著成果。与1978年(1200名留学生)相比,2015年中国高校留学生增长了330倍(见图1)。外国留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在全世界绝无仅有。

过去,中国只是国外教育服务的消费大国,是国外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国。2015年,中国接收的外国留学生总人数占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对很多人来说,中国成为国际教育的领军者之一,是出乎意料的。

在中国,留学生只有面授形式,几乎一半的留学生为学历生(获得本科、硕士、博士毕业证和学位证),近10年学历生增长了2倍(见表1)。

中国政府奖学金是吸引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学历生人数增加的原因之一。亚洲是中国高校教育服务的主要消费方,亚洲留学生所占比例在2006-2015年间增长了1/3(见图 2)。

目前,中国775所大中专学校以及研究所有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其中15个国家为主要生源国,占所有外国留学生的比例超过60%。人数最多的是韩国、美国和泰国,近年在中国留学的学生人数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为泰国和巴基斯坦(见表2)。

中国的外国留学生留学地域分布非常广泛,每个行政区都或多或少有留学生。吸引留学生的两个主要地区为北京、上海,这两个城市拥有全国1/3的留学生,此外还包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辽宁、山东、湖北、黑龙江等。

留W生的主要专业为文科(以汉语为主),但近10年来,工程技术、商务管理专业留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加(见图3)。

经过对中国高校俄罗斯留学生的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俄罗斯留学生只有几百人,21世纪初才到千人,之后逐年增多(见表3)。

目前,中国250多所高校都有俄罗斯留学生,分布在21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近年来中国吸引俄罗斯留学生的主要区域仍为东北地区(黑龙江和辽宁)以及北京和上海(见表4)。俄罗斯学生人数增速最快的是辽宁省(主要在沈阳),人数最少的是青海(西宁)。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的俄罗斯留学生也极少,宁夏和的俄罗斯留学生多是语言进修生。

与其他外国留学生一样,大部分俄罗斯留学生是学汉语的,且近10年俄罗斯留学生的这种专业选择依然占主体(见图4)。相较于2006年,2015年选择商业管理、工程技术、法律、医学、教育和教育学、文化艺术学科的俄罗斯留学生人数比例有所增加,人文社会学科的人数比例明显减少。俄罗斯留学生很少选择学医,教育学方向也基本是体育专业,俄罗斯人最不感兴趣的专业是农业。

俄罗斯留学生的类别及其人数比例基本上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相同,但也有一些差异。总体来说,为获得学位证书来留学的俄罗斯人比较少,攻读博士学位的特别少――2014年共有213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辽宁以及北京和上海。进修生和语言生人数较多,但与2007年相比,2014年俄罗斯留学生中硕士人数大幅提高,进修和语言培训的人数减少(见图5)。

中国俄罗斯留学生所选专业的情况从表5的数据中可以表明。大部分人学汉语是进修,其中包括来华1至2个学期进行校际交流的学生,或在语言培训班学习的学生;相反,选择财经管理专业的则基本都是长期学习的学历生;工程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人数几乎一样多;人文社会专业和法律专业的硕士生最多;艺术文化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短期留学生数量几乎相同;选择师范教育专业(主要是体育)和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多为高学历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和短期培训生;医学专业(中、西医)主要是短期培训生、本科生以及硕士生;自然科学几乎只有硕士生和博士生,该专业博士生比例最高,为25%;管理、工程技术以及法律专业的俄罗斯留学生士生人数最多。

中国的俄罗斯留学生主要集中在18所高校里,其中11所为北京和上海的高校,7所为其他省市的高校。在这些高校中有1/3的俄罗斯留学生接受学历教育和各种形式的培训(见表6)。

笔者分别于2006年和2016年对中国高校②的俄罗斯留学生就其对中国的学习和居住条件以及中国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做了两次调查。

参与调查的俄罗斯留学生几乎涵盖了俄罗斯的全部主要地区,欧洲占44%,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占33%,远东占23%。来自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乌兰乌德、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区以及阿穆尔州的受访者最多,其中后三个区的受访者更愿意在离他们较近的中国东北地区学习。

从性别上看,2016年的受访者中37%是男性,63%为女性(2006年受访者情况也大致如此)。2006年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20岁,2016年为25岁。留学生留学前的受教育水平不尽相同,2006年大部分留学生留学前没有完成大学学业,而2016年则大部分已接受过高等教育。

2006年和2016年大部分参与调查的俄罗斯公民在中国接受过语言培训(不超过2个学期)或作为交换生到中国学习过。有些进修生则是为了到中国搜集资料、准备毕业论文以备回国答辩,也有大学毕业后来进修的。近1/10的受访者为学历生,均获得中国奖学金,在中国完成系统的学习周期,其中大部分为本科生,硕士生较少,博士生则更少。

参与调查的大部分俄罗斯留学生学过汉语(2006年75%,2016年58%),其中包括汉语专业学生(未来的翻译和汉语教师)③,其他文科专业背景的留学生也很多:2006年,国际关系、东方学、中国历史、哲学等专业为9%以上,经济(包括世界经济)、商务、贸易以及管理(国家管理)、区域学为11%,社会文化和教育学为2.5%,自然科学(物理、地理)为1.2%,科技信息为1%;2016年,以上文科专业人数占比分别为5%、25%、5%、2%、4%。

关于受访者了解留学高校的渠道,2006年的调查显示,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的留学信息渠道来自之前曾出国学习的人,还有1/3的人从互联网获取留学信息。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信息渠道:派学生到中国学习(语言培训)的原学校、机构或公司和中央或地方教育管理机构。

近10年,俄罗斯留学生选择中国高校的动机(原因)没有实质变化。决定因素仍为朋友、熟人、亲戚、(受访者原)俄罗斯学校教师的推荐(建议);其次是俄罗斯学校、教育管理机关选派或得到中方邀请;居第三位的是中国高校的知名度和声誉(见表7)。费用④相对便宜也是具有较大吸引力的因素之一,因为到中国学习的俄罗斯学生大部分来自收入不高的家庭。

中国高校的基础设施和学生公寓⑤的条件近10年有了很大改观,这在俄罗斯留学生调查问卷中有所反映: 对住宿条件非常满意的留学生占比翻了一番(从25.9%到52.3%),完全不满意的减少了4倍(从19.8% 到4.5%)。

经过对比2006年和2016年的调查发现,俄罗斯留学生对中国高校为外国留学生准备的食堂、咖啡店、小吃铺、医疗服务、运动休闲条件的评价明显好转(见表8)。

外国学生的个人安全问题是国外学习舒适度的一个重要指标。2006年和2016年调查显示该项指标满意度提升很多(见图7)。

调查问卷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属于对外国人非常友好的国家。受访的俄罗斯人中很少有人在留学期间遇到不友好和民族主义问题,没有人遇到暴力或袭击,这足以说明问题(见表9)。2008年中国就建立了外国留学生安全保障快速处理体系,说明地方政府对此非常关注。

学生内部由于民族问题或其他原因引发的矛盾(不友好)不是出现在俄罗斯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而是出现在俄罗斯学生(特别是莫斯科和远东的一些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弗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与其他国家(非洲、欧洲国家)学生以及俄罗斯同胞(通常是来自俄罗斯不同地区的学生)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学生之间。

据调查结果,俄罗斯人在中国学习和居住期间的交际圈很广, 但接触最多的不是中国人而是其他留学生,以及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老乡(见图8)。

语言是俄罗斯留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不仅日常交际必须懂汉语,学习也必须掌握汉语。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近10年来已得到很大提高(见图9)。

关于如何提高语言水平,受访者给在中国学习的俄罗斯留学生提出了建议,以下列e其中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建议。

――刚来的前几个月最好找志愿者,他们可以帮助新同学熟悉城市、校园,安排宿舍,买电话卡,熟悉学习方面的基本问题(辽宁大学汉语专业学生)

――了解是否可以参加各种组织包括体育组织和其他组织。要建立伙伴之间相互学习的体系,彼此间相互支持,并不断扩大社交圈(北京大学汉语专业学生)

――尽量多与中国人会话(四川外国语大学汉语专业学生)

――我语言学得不错,在莫斯科学习的知识不够;需要多实践,包括与中国人会话(浙江大学语言生)

――多进行会话实践,看中文电影(因为在俄罗斯学习汉语的学生发音不好)(黑龙江大学经济专业学生)

――与中国高校中的俄罗斯教师多沟通(大连外国语大学应用语言学学生)

――少用俄语交际(内蒙古呼伦贝尔大学汉语学生)

――如果学生打算攻读本科、硕士或博士学位,那么最好与中国学生一起上课,这样,其汉语水平就会比俄罗斯学生单独上课提高得更快(沈阳理工大学经济专业学生)

――多组织由中国学生和教师一起参加的活动。学历生有选修课(艺术、书法、文化等),语言生没有(天津理工大学语言生)

――要特别关注会话技能和在中国可能出现的标准的生活场景(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班学生)

――建议利用智能手机中的翻译软件TrainChinese,这对我很有帮助(海南热带海洋大学汉语语言班学生)

――不少于2 年的进修(复旦大学中国近代史专业学生)

――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学过汉语的独联体国家学生发音较差。所以,在初级阶段就必须与中国人多会话,提高汉语水平。要知道,就不明白的问题向中国教师刨根问底,甚至使他们怒不可遏也不可耻(北京科技大学管理专业学生)

――要花时间与中国人进行口语实践。选择的专业要与在俄罗斯学的专业相匹配,自学专业词汇。否则读硕士学位时大部分汉语材料看不懂(大连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学生)

――增加课时;找中国朋友进行口语实践;限定班级学生人数,最好为8~10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汉语学生)

――多交中国朋友,多交流,尽量多说多写,找用汉语的临时工作,这样可以迫使自己提高汉语水平(东华大学学汉语和历史的学生)

――中国教师的监督需更加严厉,需要安排更多的课程,要留家庭作业,考试与学习的课程内容相联系(北京语言大学世界历史专业学生)

――应该选派具有初级或中级汉语水平的学生去中国进修,那样才更有效果,同时,必须提升俄罗斯汉语教师的质量和专业水平(大连外国语大学进修生)

――必须提高俄罗斯高校汉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实施有效的教学新方法,更新教材,缩短语言班的学习时长,提高强化作用;要强调教学过程中的翻译技能;更主动地吸引中国教师参与教学过程(临沂大学学教育经济和管理的学生)

――在俄罗斯完成基础教育,大二、大三后再派到中国学习专业(进修);严格监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尽早确定工作单位,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胶东大学国际关系进修生)

必须指出的是,完全不懂汉语或只懂一点汉语却希望在中国学习并获得文凭(本科、硕士或博士)的外国人,包括俄罗斯人,通常要补习两年汉语(至少达到HSK3级)。没通过HSK考试无法进入中国大学学习,获取文凭。汉语专业学生以及根据政府间协议或校际协议学习的学生除外,特别是来中国伙伴院校读本科的俄罗斯学生不需要参加考试。

对学汉语的人而言,学校所在地的方言⑥很重要。如同一位香港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的俄罗斯留学生所说:“应该多关注汉字。在香港学普通话是没有成效的。普通话培训班少,价格贵。香港大学有外国留学生汉语培训班,但每周只有1至2次课,每次一个半小时。这不足以掌握一门新的语言,况且香港人还说粤语,在学校里与中国学生交流也用英语,也就是说,课外是没有实践的。”

注释:

①指科研交流、高级进修,指有(副博士、博士)学位的人。

②2006年共243人参与调查。来自俄罗斯的38个城市,其中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别尔哥罗德、喀山、顿河拉斯托夫、叶卡捷琳堡、托姆斯克、伊尔库茨克、巴尔瑙尔、乌兰乌德、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雅库茨克、布拉戈维申斯克、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纳霍德卡、斯帕斯克-达利尼等。调查问卷是在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和留学回国的俄罗斯留学生的帮助下在中国完成的。2016年共142人受访,来自俄罗斯的25个城市,其中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伏尔加格勒、下诺夫哥罗德、基洛瓦、克拉斯诺达尔、顿河拉斯托夫、皮亚季戈尔斯卡亚、叶卡捷琳堡、克麦罗沃、比斯克、布拉茨卡娅、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托姆斯克、乌兰乌德、赤塔、比罗比詹、布拉戈维申斯克、阿穆尔共青城、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等。调查问卷主要由学成回国的学生在网上完成。

③专业汉语或汉语进修都至少要修四门课程,包括精读、口语和语法必修课以及选修的中国文化、期刊阅读或写作。

④中国高校的外国留学生学费因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不同,本科学费为1100~4500 美元不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费为1500~5300美元;进修特别是短期进修和语言培训的费用要相对便宜很多。

对外汉语硕士论文范文9

关键词:反义相成词 本体研究 汉语教学

反义相成词是由两个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的单音节词素组合而成的合成词(如“高低”“死活”“买卖”等)。无论是形式构造,还是意义内容,这类词均有其特殊性。在形式上,其特殊性表现为构成该类词的两个词素在意义上存在相反或相对的关系;在意义上,则表现为该类词的词义与其两个构成词素的意义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近三十年来,关于反义相成词的研究主要围绕这两方面的特殊性展开,切入点则往往从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两方面着手。

一、反义相成词的本体研究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者们就开始对反义相成词展开一系列的本体研究。其研究范围之广,研究程度之细,令人佩服。通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分类,我们发现其研究视角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反义相成词的专题研究,二是反义相成词的系统研究。

(一)反义相成词的专题研究

从不同角度出发,反义相成词研究可以有很多切入点,这就形成了一个个关于反义相成词的专题研究。有的学者在某一部古代文献中,考察反义相成词产生之初的规律;有的则将研究视角放在反义相成词的形式或意义上,以探求其形式上的特殊性及词义与词素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者集中研究反义相成词中的副词,探究其意义上的变化及产生的语法作用。

1.古代文献中的反义相成词研究

魏达纯(1998)研究了《颜氏家训》中的反义词素并列现象,指出了反义词素并列后有的可以成词、有些则只能成为词组的事实。这其实反映了反义相成词产生之初的面貌,其中的词组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有可能词化。

汪梅枝重点考察了《论衡》中反义相成词的使用情况,指出《论衡》中存在同词素异字序的反义相成词,又从历时的角度与现代汉语中的相关现象作对比,阐明了二者在字序上的差异。此后,作者又发文(2015)比较研究了《论衡》与上古的反义相成词,发现《论衡》与上古的反义相成词既一脉相承,又推陈出新。这种历时比较的研究,深刻地揭示了反义相成词从古到今的发展演变规律,即字序由不固定到固定,词组经词化最终成词。无论是形式上还是意义上,反义相成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反义相成词的意义和形式研究

意义层面,金硕(2007)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以及“概念要素分析法”,对反义相成词的词义发展进行了比较细致地归纳分析,揭示了反义相成词词义在构成词素义的基础上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深层次的变化;钱夏玲(2013)摆脱以往研究的框架,将研究视野集中到反义相成词的全称量限方面,指出反义相成词的词义在很多时候具有抽象概括性,是两个构成词素意义的上位概念,具有全称量限的特征,如“大”和“小”的意义都是比较具体的,但“大小”一词则是对“大”和“小”之间共性的一种抽象化概括,指“大小”的程度。类似的还有“快慢”指速度,“深浅”指深度,等等。这就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索了反义相成词的词义发展演变规律。

形式层面,杨吉春(2007)利用计量统计的方法,从语法、声调、意义三个方面分析了反义相成词的外部结构。他认为反义相成词两词素的排序与声调和意义的关系紧密,而与语法无关,同时指出义序的作用大于调序。这种量化的方法,使人们对反义相成词的形式构造规律有了直观和清晰的了解。

3.反义相成副词研究

张谊生在《现代汉语副词探索》一书中探讨了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性质、功能和成因。不仅从共时平面角度考察了反义相成副词的构成类别与表达功能之间的关系,而且注重考察反义相成副词在汉语各主要次方言区的分布情况及近代汉语反义相成副词的形成历史。张进一步讨论了反义相成词意义虚化的动因和个性特征,认为具体义素的脱落和使用领域的扩大是反义相成词意义虚化的首要步骤。另外,分界消失、词义融合、语境吸收和重新分析等因素也是导致反义相成词词义虚化的有效机制。这本专著虽然只有部分章节涉及到了反义相成副词,但其研究的视野和角度无疑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傅杰(2006)一文从语法角度探讨了反义相成词作状语的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反义相成词作状语的基本类型及其作状语的理据,认为反义相成词作状语能够达到很好的修辞效果。任磊(2012)则重点研究了反义相成词中表示无条件关系的13个语气副词,并将其分成无特殊语义和有特殊语义两类,进而考察这两类词在语义及语用方面的特点。黄哲(2014)将研究对象进一步细化,只研究反义相成副词中表情态义的一个副词“高低”,不仅指出其整体词义超出了“高”和“低”这两个反义词素的意义之和,衍生出了表周遍性的意义,而且重点探讨了该词在河南南阳方言中的用法,并将其与其他方言、普通话及近代汉语中的用法作对比,尝试探索该类反义相成词的共性特征。此外,作者还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反义相成词进行了研究,指出隐喻和转喻是反义相成词意义构建的两种机制。

(二)反义相成词的系统研究

谭达人(1989)从构成条件和意义特点、在词汇及语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是不是词这三个方面研究反义相成词,认识到义序和调序制约着反义相成词词素的排序,同时认识到复合词的词义在构成成分意义的基础上会有引申、概括、抽象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有不同的程度,可分为不同的等级。谭达人关于词形和词义方面的系统论述为后来的反义相成词研究奠定了基础。

郭奕晶(2000)从《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中搜集例词,详细分析了反义相成词的类型、特点、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产生及发展、作用等方面的内容,认为反义相成词的产生符合汉语词汇由单音词变双音词的趋势。另外,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修辞的需要也促成了反义相成词的产生。该文深刻认识到反义相成词在丰富现代汉语词汇和增强汉语表达力方面的作用,这是其他研究很少涉及的。

陈晓燕(2004)除探讨了反义相成词在结构和意义上的特点、影响词素排序的因素之外,同时注意到了利用一组或两组单音反义词构成的四字格短语,并对其结构类型进行分类,这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这一时期对反义相成词展开深入研究的学者还有齐红飞、张谦、王冠、曾丹等,他们都对反义相成词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一致认为双音词的大量产生、汉民族的思维认知特点及行文修辞的需要是反义相成词产生的三个原因。另外,他们也都以不同的标准对反义相成词进行了分类。

除上述散见的文章以外,本世纪前10年还产生了一部系统研究反义相成词的专著,它就是杨吉春的《汉语反义复合词研究》。这部书系统而全面地讲解了反义相成词的产生发展、结构特点、词化和虚化、意义的演变等内容,是一部涉及面广、论述详细的研究反义相成词的专著。

二、反义相成词的汉语教学研究

韩丽丽(2008)首次提出“非偏义反义复合词”这一术语。通过对二百多个非偏义反义复合词进行深入研究,发现这类词的词素在生成词的过程中意义会发生根本性的质变,因此不能依据词素的意义推测词义,这就给第一语言非汉语的学生带来了理解和使用这类词的困难。在揭示该类词的词义在语义生成过程中的变异特征并运用义素分析法全面分析这一特征形成的深层原因之后,作者首次提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的途径。这是将反义相成词的理论建构与汉语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王敏兰(2013)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现代汉语中的反义相成词。通过大量词例来说明反义相成词构成词素间的反义关系类型,并从反义义场的角度将其分为绝对反义、相对反义、关系反义和换位反义四种,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汉语教学。方颖(2014)依据《HSK考试的词汇等级大纲》,结合反义相成语气副词的语义、语法、语用等角度,深刻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时反义相成语气副词的教学策略。

三、反义相成词研究的新视野

综观三十年来汉语学界关于反义相成词的研究,不难发现,学者们大都将目光集中于反义相成词产生的原因、反义相成词词素排序的不均衡性(“死活”可以说,“活死”不能说;“出入”可以说,“入出”不可以说)、反义相成词词义与构成词素义之间的复杂发展演变以及反义相成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而没有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其实,关于反义相成词还可以有新的研究视角。这种反义对举组合成词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双字格,在四字格成语中也很常见,如“出生入死”“前因后果”“深入浅出”“喜新厌旧”等等,这类成语中所蕴含的规律也是值得探究的,而以往很少有研究涉及。此外,我们已经知道一些反义相成词的词义与构成词素义相比,抽象化程度往往较高,如“大小”指“大小的程度”、“远近”指“远近的程度”等;而另一些反义相成词的词义则会有很高的遍指度或泛指度,如“贵”和“贱”组合成“贵贱”一词后,便会激活一种“无论如何”的含义(他嫌太远,贵贱不肯去),诸如此类的还有“好歹”“高低”“死活”等,再如“寒暑”不再单指冬天和夏天,而是用来指整个一年,“首尾”也泛指“从开始到末了的整个过程”。为什么有些反义相成词具有较高的抽象化程度,而有些则具有较高遍指度或泛指度,这其中的差异应该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以往的研究只看到了这种差异的存在,却没有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四、结语

反义相成词以其形式和意义上的特殊性得到了很多学者的青睐,相关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关于反义相成词的命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术语,搜集到的资料里就有诸如“反义复合词、反义相成词、反义复词、反素词、极性对立词、反义语素复合词、对立词、反义连文词”等纷繁复杂的叫法,然而却都指同一种词汇现象。反义相成词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未来应该在统一名称的基础上,立足于新的研究视野,探索反义相成词更多的规律。

参考文献:

[1]魏达纯.《颜氏家训》中反义语素并列双音词研究[J].东北师范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2]汪梅枝.《论衡》与上古之反义相成词比较研究[J].时代文学,

2015,(1).

[3]金硕.反义复合词词汇化过程中的语义发展[D].石家庄:河北师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钱夏玲.现代汉语反义复合词全称量限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杨吉春.论汉语反义复词的外部结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7,(9).

[6]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7]傅杰.浅谈反义语素复合词作状语[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6,(4).

[8]任磊.现代汉语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逻辑分析[D].上海:上海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黄哲.浅析反义复合情态副词“高低”[J].语文知识,2014,

(11).

[10]谭达人.略论反义相成词[J].语文研究,1989,(1).

[11]郭奕晶.反义相成词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0.

[12]陈晓燕.现代汉语词汇中反义语素并行构词现象说略[J].盐城

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13]杨吉春.汉语反义复合词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4]韩丽丽.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语义变异特征及教学难点解析

[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5]方颖.反义复合语气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6]王敏兰.论现代汉语反义复合词及其教学[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