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成人教育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3 15:08:53

成人教育论文

成人教育论文范文1

(一)关于成人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

在全部文献中,有7篇关于成人远程教育课程设计的研究。课程是指成人教育机构和部门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陈联、芦丽君认为课程设计是成人远程教育质量和生命的保证。成人远程教育课程设计要面向学生的特征和自身定位,应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多维性、差异性、整体性和服务性。①曾兰芳分析了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机构中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的远程教育机构应该在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借鉴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领域在面向成人学习者的课程开发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设计应来源于真实的工作情境,反映学生的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②尚亚丽则认为成人学习者在年龄、知识水平、专业背景、工作背景、地理位置、学习环境、学习动机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设计者应尽量考虑成人学习者的特征,使网络课程能够在符合成人的学习规律的同时,尽量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要。③

(二)关于成人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研究

网络信息技术的日臻完善与进步,成人远程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成人受益于远程教育。但随着成人远程教育的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成人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仍在套用传统教学形式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模式。④潘正权、杨纪生认为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必须从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出发并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在远程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估三方面入手,确定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原则。⑤刘丽珍则认为开放教育教学设计的文化特色,是电大教学文化近三十年的沉淀与积累的成果,具有融合性、多元性、应用性的基本特征,电大的教学是开放远程教育的模式。因此,教学设计的文化特色又有开放远程教育的教学与学习机制形成的特点,应具有先进性、可获得性、灵活性、包容性等特征。⑥

(三)关于成人远程教育的教育模式研究

目前,随着我国成人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原有的设施、师资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成人接受再教育的迫切要求,现有的函授、夜大等教学模式也不能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构建适合成人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陈燕、袁婷认为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四要素即课程设置和教材选定、教学资源、技术环境平台、考核和评价机制。⑦成秀英研究发现成人学生对远程教育模式存在适应性困难,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提出改革人才评价标准、强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提供多种方式学习指导,提高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效。⑧姜莉认为可以尝试引入PBL模式来优化远程教育教学,提高远教内容和设计的针对性、强化教学交互性、提升学习自主性等方面的作用。⑨

(四)关于成人远程教育的教育质量研究

成人远程教育的效果、质量,一直是众多学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目前我国成人远程教育存在办学水平良莠不齐、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效果偏低等问题。蒋光祥、王凯兵认为摆脱传统课堂束缚,跨越时空限制的成人远程教育具备了诸多优点,但并没有取得其应有的声誉,学习者甚至有被人疑为“水货”的尴尬之困。⑩杨志刚提出了提高成人远程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一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开发远程教育资源,三是建立智能化的教学辅导系统,四是强化作业、提交、批改系统的功能。輯訛輥楚绪朝则从树立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理念,建立优秀的网络教师队伍,提高学生在线学习质量,构建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等方面,探索了保障远程教育质量的策略。

(五)关于成人远程教育的功能研究

部分学者对远程教育在成人实践活动中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发现成人远程教育有优势也有弊端。曹玮认为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过去传统教育的时空局限,具有生源广泛、学习安排灵活、经济效益高、可以实现区域性平等的优势,是成人学习深造的重要途径之一。輱訛輥亓凤琴认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对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终身教育是势不可当的历史潮流,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远程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依托。輲訛輥詹李宏认为但就目前的状况看,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存在许多难点,农村成人教育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发展远程教育是解决农村成人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輳訛輥成人远程教育有其特定的优势,却同样存在弊端,例如忽略教学过程的控制,疏漏环节较多;缺少了实时的监控机制,远程教育学习在给成人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学习过程缺少了实时的监控和互动;丧失了公信力,成人远程教育入学门槛低、考试简单,不需要参加全国计划内的统一招生考试,只要通过各高校网络学院的入学测试即可。

二、本世纪以来我国成人远程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我国关于成人远程教育的研究涉及众多方面,研究内容颇为丰富,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一)研究的针对性不强

本世纪以来,关于成人远程教育的研究涉及课程、教学、模式等多方面的问题,可谓丰富多彩。然而深入思考可以发现,研究内容过于宽泛,对象的针对性不强。众所周知,成人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受到职业、社会地位等多方面的影响,具有不同特征和需求,目前我国成人远程教育的研究对象缺乏针对性。经过检索我们发现在成人远程教育研究中,针对教师、农民、妇女等群体的研究较少。学者在进行研究时往往忽略了成人学习者的职业性,研究的结果虽然揭示了一般规律,却解决不了特殊问题。不管是课程与教学设计探讨,还是教育模式研究都没有突出主体对象的特点,显得大而空,缺乏实质性的成果。

(二)评价研究的缺乏

教育评价是引导成人远程教育发展、规范成人远程教育实施的有效手段,评价研究是成人远程教育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关于成人远程教育的评价研究未受到重视,导致成人远程教育活动难以走向规范化。评价研究的缺失使成人远程教育偏离了发展目标,压制了成人远程教育参与者的积极性,降低了教育效果和社会认可度,使成人远程教育面临着尴尬境地。随着成人远程教育的不断发展,对教育效果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应当受到关注和重视。

(三)研究的实践性较低

总结以往的文献可以发现,关于我国成人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较多,应用研究偏少,研究的实践性较低。学者们更注重远程教育的特性、原则、功能等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忽略了对目前成人远程教育的现状调查、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以及对策探讨等。关于我国成人远程教育的实施情况、社会满意度的考察也较少。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准,也是修正和丰富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式。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为成人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持,任何一项科学的研究都应该以服务实践为主要任务,缺乏实践性将导致成人远程教育研究脱离成人学习者的现实需求。

三、推进我国成人远程教育研究的策略

(一)明确研究对象的特征,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对成人远程教育而言,不同的成人群体应当具有不同的培养方向,其教育目的应根据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因此,明确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提高研究的针对性,是推动我国成人远程教育研究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成人教育对象的职业、性别、所处阶层等方面的划分,来进行分类研究。例如,教师群体的远程教育研究应该注重教师的年龄层次、教学技能、教学经验等各方面因素,还要考虑教师群体的社会影响力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提高研究的实效。对于女性群体的研究则需要明确女性的身心发展特点、生活环境、社会角色等多方面内容,根据女性的实际状况,开展特色化的女性远程教育研究。而关于农民远程教育的研究,应当结合社会政策,考虑农村的设施条件,结合农民自身素质来研究课程、教学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农民远程教育研究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二)开展教育评价研究,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成人远程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成人学习者的发展变化及教育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成人远程教育评价的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上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目前国内对成人远程教育评价的研究较为缺乏,即使有也只是停留于成人远程教育“成本———效益”的分析上,对办学效果、资源利用效率、毕业生质量等指标进行比较评价的研究鲜有提及。在成人远程教育过程中,学习者和授课者处于时空分离的状态,成人远程学习者学习的学习动力较小,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人远程教育的效果得不到科学监测,教育过程的控制和把握难以实现。成人远程教育评估研究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积极开展教育评价研究,应当侧重评估方法、评估内容以及评估主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使成人远程教育走向专业化、制度化、特色化。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完善的研究体系

成人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成人高等旅游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旅游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已经成了各国旅游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持续的旅游教育基础之上。由于学历教育所获知识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接受成人教育因此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捷的方法之一。成人高等旅游教育是我国旅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旅游教育凭借其周期短、办学形式灵活多样、传递信息快、教学内容实用、适合在职人员学习等优势,得到空前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其质量的提升。

一、新时期成人旅游教育的任务及特点

(一)任务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成人旅游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1、对已经走上旅游岗位及想从事旅游工作岗位或重新就业劳动者,进行旅游专业知识的岗位培训,使他们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和实际能力等方面达到该岗位的规范要求。

2、对已经走上旅游工作岗位而没有完成初等、中等教育的劳动者,进行基础教育。

3、对已经在职而又达不到岗位要求的中等或高等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文化和旅游专业教育。

4、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行继续教育。

5、为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对成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的教育。

(二)特点

1、终身化。当前人类科学知识以几何级数增长,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使人们接受一次性教育所拥有的知识不足以终生享用。对个人而言,学校毕业仅仅意味着全日制学习阶段的终结,就业之后仍将需要终身不断地接受教育和培训。

2、网络化。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网络教育成了当今成人教育的主流之一。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内容、类型、传播范围和传递手段等方面都与传统信息资源有显著的差异,它融合了现代教育中先进技术和实用性的理念,具有超越时空性、可延展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的优势。基于网络教育的这些特点,越来越多的各阶层人士选择网络教育作为其中的一种学习方式。

3、社会化。成人教育受到各国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不仅政府与企业直接举办各种成人教育,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及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举办成人教育。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参加各式各样的成人教育,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使成人教育全民参与社会化。

二、成人高等旅游教育质量的现状分析

(一)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与市场脱节

在接受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学生群体中,少部分是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学历愿望的在职学员。其他大部分学生,一部分学生是对原有职业不称心,希望通过旅游专业学习后再择业,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应届高中或中职的毕业生。他们选择旅游专业是仅仅凭借主观感觉,他们对旅游行业的职业范围及行业服务性质的认识是相当模糊的,他们无法将“旅游产品”与为客人提供周全的服务联系在一起。而且在这个受教育过程中,专业技能课程偏少,管理课程居多,从头到尾灌输的就是一种管理思维,这就无形之中给学生造成误解,愿意从基层做起,不愿从事艰苦而更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基层岗位工作,这在饭店管理方向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层工作经历,即使有幸“居高”,能不能“临下”尚存在太多的未知。

(二)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成人高等旅游教育强调的是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而目前成人高等旅游教育多数师资是毕业于普通高校,“出了校门又进校门”,或“半路出家”,从其他专业“转行”的,没有行业背景或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真正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或来自于企业的“双师型”师资相当少,师资存在着数量上基本满足,而质量不达标的现象。虽然有的院校聘用了在企业担任高级管理职务或具有技术职称的经理及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援课,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不能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力量。而从国外院校师资队伍的情况看,发达国家从事旅游教育的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普遍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有的几乎达到100%。

三、成人高等旅游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一)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

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为提高成人高等旅游教育质量,按照一定的运行规则围绕教育质量评价这个核心而设立的各种机构和进行的各种活动。

(二)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观

围绕“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如何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劳动技能,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我们应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观。

1、发展的质量保证体系观。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应从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任务出发,培养合乎社会需要的人才,应立足科技的发展,不断吸纳最先进的科学知识,采用先进的教学的模式、方法和手段,使教育质量达到时代的需要。

2、社会导向质量体系保证观。作为一种和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的高等教育类型,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质量应该充分满足企业与社会的需求,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合作教育与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的重要指标之—。

3、人本质量保证体系观。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的倾向,求学者的学习目的,学习追求日趋丰富和多样。我们的质量保证体系要以人为本,秉承传统、锐意创新,以满足不同类型“教育服务消费者”的需求。

(三)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原则

1、以参加教育的学员为关注焦点。成人高等旅游教育保证体系应以参加教育的学员为关注焦点。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旅游专业人才为出发点和归宿。紧紧围绕学员特点,因材施教,提供多种途径的学习渠道,以各式各样的方式服务被教育者,让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方式,教育要贴近学员。教材、教学方法都适合成人学习的特点。2、成立质量管理领导部门。旅游业是大产业,大产业需要大教育,因此,从国家层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成人高等旅游教育资源,设立一个全国性的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管理协会,定期举办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交流会议,指导全国的成人高等旅游教育,对各个成人高等旅游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进行监督,实现准入准出制度。各个成人高等旅游教育机构成立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教育质量小组。其主要职责是进行质量决策,并对质量事故进行认定和处理。教育质量小组的成员组成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包括专任教师、学生、评估专家、合作企业代表以及学校的主要领导等。同时,建立必要的组织、规章和运行规范,加强质量监控。

3、全员参与。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质量管理应该社会化。动员社会的力量,教育机关、办学单位、用人单位、学生、媒体等都是成人高等旅游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参与者,对教育的质量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群策群力,献言献计,广泛监督。推动社会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4、过程管理。成人高等旅游教育是一个过程。学员的选定,教材的选编,教育方式的确定,学员的实践,后继的再教育,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通过对过程的观察、管理、控制可以提高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质量。加强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过程管理至关重要。

四、完善成人高等旅游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这是成人高等旅游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成人高等旅游教育应以增长学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学员的工作能力,培养学员的对旅游工作的爱好为出发点,了解社会的需求,学员、专家、教育机构、用人单位等共同制定科学可行的质量目标。

(二)课程设计和开发

在课程的设计上应当基础课、专业课和应用型课并重。优化课程结构,从课程类型上改革传统的单一学科课程,课程建设要不断吸取现代教育理论的新观点,以适应新形势。保持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专业特色,明确主干课程,尽量做到少而精,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厚基础,宽口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标准选择课程设置,增加操作课学时,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应用水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推行学分制,使学生根据自身理论基础,有选择的学习。

(三)教材选用

直接采用或者将本科教材改名换姓照搬用作成人教育用,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很显然是行不通的,应从成人教育学员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开发和编写教材,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既要促进成人高等旅游教育教学需要,又要能满足学生自身对知识的需求。

(四)教育资源管理

1、目前开设成人高等旅游教育的教育机构很多,办学条件参差不齐,重复办学的现象比较突出,教育同质化,很多地方成人高等旅游教育重创收,轻教育,造成教育资源严重浪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此加以整治。对达不到办学要求的学校就当淘汰,合并一些同质化严重的办学机构,可考虑建立联校模式,教育机构联合办学。

2、成人高等旅游教育院校应重视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可以更多地使用多媒体网上教学等远程教育手段,以适应现代化社会高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的需要。利用多媒体学生灵活索检专业知识,教师从传授知识变为指导学生学习,而学生则由被动听讲变为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学习。成人高等旅游教育机构可以建立相关的实训室、实训基地,以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师资力量

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切实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来说,需要更多的与旅游行业接触,可以安排其到企业实习、挂职,业余时间参加各种行业培训。通过内培外引和聘请专家、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多种途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以期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六)成人高等旅游教育学员的考评方式

成人高等旅游教育应当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按出勤率和考试成绩来考核普通高校的做法。但因成人大部分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学习的,有时候会与工作时间冲突,势必造成无法准确出勤的现象发生。期末考试成绩往往只反映了成人学习掌握程度的一个侧面。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能力是否通过教育得到了提高。成人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方式与高等学历教育有所不同,高等学历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并且是着重于纯思维方式的培养;而成人教育以引导学生训练预测未来的技能为主,着重于创新思维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邱梅生.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02(1).

2、“电大系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

3、钱皓.成人教育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高教),2008(2).

成人教育论文范文3

一、建立培训市场的理论依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培训定义为:为达到某一种或某一类特定工作或任务所需要的熟练程度,而计划传授所需的有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训练。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的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所说的市场,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场所,而且还是一种运行机制或调节手段,市场的本质体现了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在培训活动中是否存在交换关系,培训活动是否具有产业性质是能否形成培训市场的关键所在。

(一)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

一个市场的形成,最主要的条件为是否存在着买方和卖方,买方和卖方之间是否存在着交换关系。

从培训活动的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活动,交换存在于这个活动当中。

首先,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是培训领域交换的利益实体,是培训需求的一方,即买方。培训机构是办学实体,是提供培训的一方,即卖方。在培训活动中,受训者必须交纳一定数目的培训费,从而使资金流向培训机构,同时也使受训者获取了参加培训的权力。经过培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加了在社会竞争的能力,这是培训活动中存在的一种交换关系。

其次,培训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与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实现的。在当今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工作者的劳动仍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教师通过自己智能和体能的消耗,向学校和学生提供了服务,同时也获取了相应的报酬,实现了劳动价值的交换。

再次,发展教育事业是国家的基本职能,国家每年都提供大量的教育经费,通过设立培训机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满足社会需求。国家及地方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推行或举办大量带有公益性质的培训和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所开展的培训。国家通过教育投资,开发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综合国力。国家既是培训活动的投资者,也是培训利益的获得者。

可见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国家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换关系。其中国家、社会、个人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教育资源的需求者;培训机构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产品的生产者。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供需交换和价值交换,为完成这种交换必然存在一个市场,通过市场,使社会、教育部门和个人之间实现价值交换和供需交换。

此外,教育交换与物质交换相比,教育交换更为复杂,有其特殊的规律性。首先,教育培训活动与一般商品活动的目的不同,教育不仅具有经济功能,同时还有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教育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为目的。第二,教育培训交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交换。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在人才形成的过程中,虽然教育起了巨大的作用,但人才并不是教育的独立产品,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培训者不属于培训机构所有,培训部门也不能把受训者作为自己的产品拿到劳务市场去出卖。

总之,培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培训机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必然与社会其它系统发生交换关系,这种供需和价值交换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培训市场就是完成这种交换的场所。

(二)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

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是由它的资源消耗性,生产性和可经营性所决定的。

1资源的消耗性。

开展培训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师资和教育管理者、教育经费、时间与空间等,这些教育资源在培训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消耗。

2生产性和服务性。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受训者的素质。经过培训的人,会导致个人价值的增长,一旦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便会创造价值。在实际生活中经过培训的人比未受训的人就业机会更多。

3可经营性。

培训机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绝大部分办学机构自负盈亏,自主办学。培训机构的生产和经营就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结合来创造价值,发展壮大自己。

承认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并不是把学校当企业办,并不是只强调经济规律,而不顾教育规律。它的实质在于明确教育部门与社会其它部门的交换关系,社会上的任何部门要想得到教育服务,就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培训机构要想在社会上发展壮大,就必须接受社会的选择,培训机构要有经营意识,要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与教育培训市场紧密联系,既然教育培训是产业,就得进入市场。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就是要通过市场的调节,来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培训市场的概念界定

市场体系是一个大系统,是由许多专门市场组成的,培训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的大市场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所具有的产业性质和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的存在体现了市场的特征。只是由于我们没从本质上去认识它,因而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又是交换关系的总和,也是一种运行机制,它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因此,我们对培训市场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狭窄。目前很多问题正在争议之中,给培训市场下一个定义确实比较困难。从一般的表面概念上界定它,培训市场是以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的提供和需要为交换内容的市场。从深层次界定它,是指培训活动的运行机制或运作形式,是围绕着培训所发生的交换关系的总合。

培训市场本身也是一个小系统,它是由培训信息市场、培训教材市场、培训生源市场、培训师资市场等构成。

培训市场既可以作为单独存在的市场,又可以作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场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科技市场成熟与完善的标志。

三、培训市场的本质

揭示目前业已形成的培训市场的本质,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深化和具体化。具体地说,现阶段培训市场本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商品--市场"层面

精神商品与物质商品一样,都凝固着人们的一般劳动,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从使用价值来看,参加培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以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价值,增强竞争能力。从交换方式来看,知识与技能进入市场后,最简便易行的方式是以"货币"为手段进行交换。要想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得交费参加某一培训机构的学习,这些现象的存在充分表明了知识与技能等教育产品已具有"商品货币"性质了。

(二)"不完全"--"不成熟"层面

在一般市场中,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但在培训市场,有时却不能执行,有些类型培训的学费并不反映教育成本,也不反映教育价值和效用大小,学费并不完全成为调节教育供需均衡的杠杆。

竞争是市场运行的动力源泉,是市场的最基本特征。然而在培训活动中,国家为了全社会共同利益对某些培训项目进行某种程度必要的垄断和干预;某些行业本身就具有垄断性,使培训市场中的竞争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程度内。

培训市场从萌芽、发育到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对培训市场的认识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事实证明,现阶段的培训市场不论从性质作用意义上,还是从程度范围上看,都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在培训市场的界定不明确,发育不平衡、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得力,一些培训机构收费不合理,个别学校教育质量低劣,甚至还有以学经商的现象存在。上述种种原因表明,目前培训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虽已初步形成,但是不成熟、不完善。

四、建立培训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结构的变革,市场体系的发育,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这一系列现实背景,是培训市场得以启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育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教育体制总是与经济体制相适应,一旦经济体制发生变化,教育体制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深化。这一重大变化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化,也对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理所应当地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成人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联系最紧的一种教育类型,经济领域中的一些基本运作方式,同样适用于成人教育领域。其中建立成人教育科技市场、成人教育生源市场、成人教育人才市场、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等一批成人教育市场,是成人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成人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才能使学校面向社会办学,同时也使社会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学校的活力和动力才能得以增强,才能更好地发挥成人教育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这是培训市场得以形成的动力与源泉。

其二,劳动人事用工制度的改革为培训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是我国企业制度的重大改革。这一变化促进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以往那种国家包分配,用工终身制等劳动用工制度必将被聘任制、合同制所代替。企业有权选择职工,职工也有权选择企业和工作岗位。需要学习,要求培训已成为职工获取新的工作,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工资、职务晋升的必要手段和途径。这种培训是个人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自愿地参加,在经济学上称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当个人经过投资,而获得了收益成为可能,个人才会到培训市场寻找培训信息,参加培训。所以说,只有职工真正拥有了选择职业、企业和工作岗位的自时,职工培训市场才能形成。

其三,建立培训市场是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人教育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学校缺乏办学自、奉命办学、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和发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来规划和设计成人教育,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转变行政管理职能,下放权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办学的实体,建立以竞争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优化结果为目的的运行机制(市场体制),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这种背景下,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必然,它的出现可以使成人教育按市场的需求办学,使市场调节成为管理成人教育的重要手段。

五、北京市培训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主客体

据统计,北京市目前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84所,成人中专校142所,各类民办教育机构2136所,此外还有近3000所乡镇成人学校、村办文化技术学校和培训中心。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培训体系。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各类成人培训机构中接受培训。可见北京市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卖方市场和一个潜力很大的买方市场。对于这个客观现实,我们只有正视它,承认存在,研究规律,因势利导,促使其不断发育和完善。

(二)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专业设置

目前北京市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所开设的课程大体分为四类,即文化补习类、外语类、艺术类、职业技术类。

文化补习类的主要对象是准备参加各类考试的人,如高考补习班,成人高考补习班,自学考试辅导班等;外语类主要以英语、日语为主;艺术类主要包括书法美术绘画、器乐声乐、舞蹈体操健美;职业技术类主要以美容美发、烹饪、服装剪裁、装璜设计、计算机操作、家政、家电维修、财会和汽车驾驶等。

当前,北京市培训的市场化趋向明显加强,除文化补习仍保持相当的热度外,职业培训越来越面向劳动力市场需要,面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变革的需要。培训方向明显呈现以下特征:

(1)职业培训的专业多为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专业;

(2)办班方式灵活多样、讲究速成,见效快。

六、关于促进北京市培训市场成熟与完善的几点设想

(一)做好建立培训市场的基础工作

1认真搞好办学体制改革,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前提。必须切实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政府对教育事业包揽过多的状况,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应在政府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举办,或由社会各方面和公民个人联合举办"的精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社会力量办学,欢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外友好人士来华合作办学或单独办学。

2落实培训机构的法人地位,保证培训机构的办学自,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内在基础。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为培训机构的发展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外部环境,促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办学实体,使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指导下自主办学。就目前而言,培训机构应享有招生自、设置专业自、制定收费标准的自、用人自和对外交流权。

(二)建立和完善培训市场体系

1加快筹建我市培训信息市场。目前北京市培训市场体系还不十分健全,其中培训信息市场是较为薄弱的一环,应加紧筹办,发挥其培训中介机构的作用。以市成人教育培训中心为中介,建立全市成人教育培训信息网,把企事业用人单位、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普通教育培训机构纳入信息网,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咨询服务,使之逐步完善。

2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培训市场开放的范围,目前首先应开放政府计划调节之外的培训领域--即社会培训领域。其次是系统内、企业内部培训,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逐步使中小企业内部培训的任务由社会培训机构承担。

3在培训市场的组织方式上。组织与筹建培训市场时,要坚持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以无形市场为主的原则。在交换过程中应由目前的相互依附关系转向契约关系,使在培训市场中各方的利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三)加强对培训市场的宏观管理与调控

1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应当转变职能,由传统的行政指令性管理转为制定政策,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行的调控体制,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成人教育论文范文4

(一)情感方面

人的情感是构成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因素,情感的趋向可以影响人对事物的判断。在一般的成人思想教育中往往忽视成人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其教育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大致相同,机械式的传授,完全不考虑学员的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方面几乎完全忽视。学员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就会消极对待,没有学习的热情,因此,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在对成人进行思想教育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员的情感需求来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思想教育教学奠定基础。针对农村的学员,因为其知识水平普遍偏低的限制,因此,在进行成人教育时,要特别注意学员的兴趣与情感,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无意识方面

无意识因素在思想教育中也占很重要的作用。有意识的教育往往过于死板,影响教育的效果。在无意识寓于有意识中,在无形中对学员进行教学,可以采用暗示和熏陶的方式对学员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可以利用惩罚的方法来促进学员的学习风气,运用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指导学员学习。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不但要重视课程的完成,而且还要重视影响完成的因素。比如:校园的文化环境对学员思想的影响,要进行选择性的教育,帮学生选择正确的文化影响。

(三)个性化方面

人的性格是非理性因素中的重要内容。每个学员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对事物的认识也都不同,因此,对成人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也就是个性来进行个别教育。对学生正确的思想趋向要给予肯定,对于学生的错误思想趋向要给予纠正。每个学员的性格都不是完美的,因此,教师要利用学员的优点来发掘学员的潜力。对学生的缺点可以慢慢引导,帮助其改正。尤其是对于农村学员来说,地区的因素也是塑造性格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来进行思想教育。

(四)自主性方面

人的自主性是学习效果得到实现最重要的因素。自我意识是自主性形成的基础。自我意识决定了人需要独立和受到尊重。因此,在对成人进行思想教育时,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要平等对待,互相尊重,教师要以学员为主体,树立平等的观念,尤其是对农村成人学员进行思想教育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其知识水平的有限,教师不能因此而歧视学员,要有耐心,循循善诱。教师在对待学生时,也不要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就特别对待的情况不要出现。也对学生尊重,这样才能在思想上体现学员的自主性,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五)体验性方面

要想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课堂的氛围或是学习的环境都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一个紧张的学习气氛具有双面性,这个度的问题是不容易把握的,过于紧张的气氛不利于学生学习,会引起学生的负面情绪,精神紧绷;而太不紧张的气氛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这样就会使学生没有学习的斗志。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营造一个既不过度紧张,又不过分轻松的课堂氛围。善于调节学员的情绪和心情,使学员乐于学习。

(六)结语

成人教育论文范文5

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工作的对象是机械设备,现代机械设备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机械产品,而是机电液一体化的集成产品,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对机械制造模式及机械产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4,5]。因此,在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中,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培养满足机械需求的高等机械工程类人才。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为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基本内容。第一步,广泛调研,了解社会对机械工程人才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能力的需求;第二步,确定机械类专业人才在机电液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架构机械类专业学生机电液综合能力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

(一)教学改革方法及创新点

专业建设包括课程整合、实验、实习、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等内容。教学改革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图1所示。

(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我校机械专业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模式沿用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其特点是:分学科设置课程,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一般五年一次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重点是整合并建设课程群,使课程体系具有科学性、特色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①夯实基础,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零件、计算机绘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工艺等;②反映专业特色,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有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液压与气动、微机原理、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机电传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③宽口径,如机制方向选修课包括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编程与Mas-terCAM、精密制造和特种加工;机电方向、数控方向选修课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特种加工、数控编程与MasterCAM。这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创造性。④实践性环节,基本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课程有机械制图测绘、C语言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电工电子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⑤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有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科技小组、社会实践等。这充分考虑了课程的实用性。

二、探究式教学法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探究式教学法(Inquiry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6]。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组织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动。目前,我校成人教育机械专业有本科及专升本。为了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大工程背景的工学结合的要求,学校在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三、机电液课程设计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

我们把机械类专业的课程设计,即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两周)、液压传动课程设计(一周)整合成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三周)。整合成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的特点是它是机电液课程的综合复习,三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在具体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时,由于课程设计时间的限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探究内容与探究难度,要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进行设计,逐级推进,系统安排,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能完整地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机电液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布置任务:设计一小型混泥土输送泵车或混泥土搅拌机;具体要求:根据功率大小,设计机电液传动系统;同学们确定设计方案。课题小组一般4~5人为一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决定学习的重点内容,老师起指导作用,直到完成课题,解决问题。重点是强化实践环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一步,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讨论,查资料,确定设计方案,涉及的内容有机电传动、液压传动、传感器的应用、电路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机智能系统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等。第二步,学生分析项目任务后,开始查阅资料并复印部分论文,涉及的内容有机电传动、液压传动原理、传感器、产品样本等。引用别人的成果、学习别人所做的选择,这个过程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第三步,确定方案。方案确定需要教师和全课题组同学的参与、讨论、定夺。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设计任务谈谈对该任务的理解、已做的准备工作和将要实施的设计方案,如采用机电传动系统或液压传动系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确定设计方案并说明采用方案的理由,并将此方案展现给大家进行评判。这是同学们广泛听取和采纳别人意见的过程,这个过程确实使学生感到收获很大。

四、结论

成人教育论文范文6

(一)成人道德社会化的内涵

成人道德社会化是指成人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合乎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成人道德社会化包括中年期与老龄期的继续道德社会化。由于中年期是人格成熟、事业发展的收获期,社会又是中年道德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中年期的道德社会化。

(二)成人道德社会化的内容

成人道德社会化主要包括家庭婚姻道德社会化、职业道德社会化以及社会公德社会化等方面。家庭婚姻道德社会化是指成人运用社会道德准则的统一要求,来规范家庭婚姻行为及协调家庭成员关系的过程。它的一个主要任务是使家庭成员明晰社会对他们的道德期望,并尽可能的去实现这些道德期望。职业道德社会化是指成人形成与自身职业有关的职业道德标准和与之相符合行为的过程,如职业作风、职业态度等的社会化。不管是服务业还是金融业,各个领域的职业道德都逐渐被趋同化,以适应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时代精神。社会公德社会化是指成人将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内化,并以此支配自己行为的过程。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社会公德来调节社会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三)成人道德社会化的特征

一是与未成年人不断接受道德教育以内化为自身所有不同,成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将已具备的道德观念、道德准则外化为行为。二是成人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们可能既是子女又为人父母,既从事着某一职业又作为学生在校进修,因而他们道德社会化的内容更加繁杂,道德社会化面临的压力也更大。三是作为社会的主体,成人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职责主要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因而他们的道德社会化相对更为突出。四是由于成人在年龄、职业、生活经历、受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他们道德社会化的具体内容、方式及结果的差异性也较为显著。

二、成人道德社会化面临的困境

成人道德社会化的完成有助于增加社会所需要的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成员,也有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从而使得社会的道德秩序能够更好的维持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原有的计划经济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迈向现代工业社会,从落后的穷国发展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这些变革所带来的震荡,导致社会各方面发生急剧变化,其中道德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呈现出的新特点使成人道德社会化面临着一系列困境。

(一)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存在偏差

所谓道德观念,是指“由善和恶、荣和辱、正义和非正义等概念组成的道德意识的最基本形式。是人们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对具体道德现象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认识”。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自愿自主的、涉及他人和社会利害的、能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包括善行和恶行,即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偏差主要表现在成人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道德观念,知荣辱、明是非,但在道德行为的具体实施方面有的成人却不能与道德观念同步。比如,遇到抢劫、偷盗等违法犯罪行为时,在道德观念上,人们可以明确判断出抢劫、偷盗属于违法行为,应当见义勇为,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当涉及到具体的道德行为时有的人难免有些犹豫不决,寄希望于他人,期待他人能够挺身而出。也有少数人明知插队等一些事情不文明,但是为图一时方便,往往违背自己的道德意愿。成人的道德行为在受自身道德观念支配的同时,又受到社会道德状况的直接影响,如看到老人摔倒,本应该毫不犹豫地将其扶起,但近来做好事反遭讹钱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成人往往避而远之。这种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不协调、不统一,正是由于成人道德观念的理想性与道德行为的现实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造成的。

(二)道德取向趋于功利化

总体而言,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三种类型的价值观。一是我国大力弘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价值观,与传统上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正其义不谋其利”、“大公无私”一脉相承,属于主流价值观。二是个人主义价值观,即在不超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底线的情况下,“先己后人”、“利己不损人”。三是违背社会公德的“个人至上”、“损人利己”的价值观,这是一种异化的价值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受多元价值现实的影响,有的人信奉“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等主流价值观,对物质利益过度追求,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为了牟利甚至不惜违背社会道德。这一点在食品行业尤为明显,防腐剂、瘦肉精、地沟油、速生鸡等问题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另外,现有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对道德行为的约束力不够,市场秩序还有待规范,这也助长了一些人道德取向的功利化倾向。

(三)道德情感有所缺失

道德情感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好恶、爱憎、信任、同情等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它具有评价、调节和向他人传递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等作用。个人的道德情感一旦形成,就会积极地影响其道德选择,而这种道德情感一旦扩展为社会性的情感,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社会道德风尚。道德情感的缺失有其客观原因,如由于住房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住进高层小楼,不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办公中十分普遍,它们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悄悄的改变人们的交流模式,使得人们从面对面的交流转变为以计算机为中介的网上交流。尤其对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工作生活压力过大,往往将网络作为排遣孤独、宣泄不满的渠道。长期以往,他们在与现实的人和社会接触时容易产生障碍,造成道德情感逐渐萎缩和淡化,容易出现沉默寡言、孤僻冷漠、不谙世事等现象。

(四)道德标准和评价主观性增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价值选择更加多元化,因此对道德标准和评价突破了以往的固定模式,有了更多的自我看法。加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跨地区文化差异大、人们从事的职业各式各样,一旦出现争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样就很难再用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来评价相同的事物和行为。由于人们往往依靠个体的主观判断,观念稍有不同,便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增加道德社会化的风险性,微博上经常爆发的“口水战”即是道德评价标准混乱的典型代表。

三、成人教育促进成人道德社会化的策略

(一)鼓励成人参加道德实践,促进道德的“知行合一”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区之内,社区文化对成人道德社会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区成人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内既有的资源,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成人开展不同类型的知识讲座,通过典型案例、典型人物的讲解,强化成人的“慎独”精神,使他们即使在个人独处时,也能够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避免出现违背道德的欲念、产生违背道德的行为。社区广场、文化馆等作为传播社区文化的场所,对社区内居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居民可以自主选择,在上述场所中娱乐自己、表现自己和充实自己,因此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加强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弘扬主流道德文化、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来提升成人的道德意识。此外,社区内其他与成人有关的组织,如村委会、居委会、妇联等,可以通过评选“文明家庭”、“好媳妇”、“模范职工”等活动,强化道德行为的榜样力量,推广社会所认可的榜样形象,鼓励成人主动参加道德实践,促进成人道德的“知行合一”。总之,成人只有将内化了的社会道德规范外化为道德行为,道德社会化才得以实现。

(二)加强道德宣传,提升成人的自我道德意识

由于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是进行社会道德教育的最佳途径。在电视、网络上可以定时播放一些有关道德的公益广告,在公交站点、商场等成人较多的场所设立公益广告牌,在热门手机软件如微信上建立有关道德的公众账号,通过宣传传统的道德价值取向,提供正面角色参照,引导人们辨证地对待“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从而树立正确的个人利益观和财富观。通过教育使个体意识形态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相吻合,克服个体私欲,促使个体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提高个体的理性判断能力和综合素质。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栏目,通过传递我们身边的大爱,感动了亿万同胞,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心灵。其他类似的节目也在提升成人自我道德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利用网络课程和传统学校成人教育课程,促进成人道德社会化

传统学校的成人教育课程多集中在提升成人的知识与技能方面,对成人情感的关注有所欠缺。近年来微课、慕课等网络课程的兴起,成为弥补学校课程不足的重要途径,网络、计算机的普及又为其提供了契机。网络课程开发者可以与成人教育工作者合作,以现有的成人教育理论知识为指导,走进成人的“生活世界”,切合成人生活实际,针对目前成人道德情感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开设专门的情感品质培养、道德情感调节等课程。课程形式可分为直播和录播,以满足不同成人的需求。课程内容要重视对成人心理健康的教育,还要教授成人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心理学方法,挖掘成人情感底蕴,指导成人对自身道德情感进行完善。此外,所开设的课程应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居敬”、“内省”、“省察克己”、“积善成德”,使成人的意识形态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相吻合,帮助成人克服个体私欲,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提高理性判断能力和综合素质。传统的成人教育学校或机构要紧跟时代的变化,在教学中给予成人更多相互交流的机会,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成人确立并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道德原则,帮助成人确立合理的道德标准;引导成人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标准,调整和理顺多方面的道德关系,构建严整周密的适合社会生活各领域需要的道德标准;引导成人理性对待周围的一切人、事、物,不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评判他人的道德行为。成人教育学校或机构还应多组织一些群体性活动,帮助成人在人与人的融洽相处过程中熏陶自身的道德情感。

(四)构建灵活多样的道德评价机制,促进道德观念和评价标准的规范与整合

成人教育论文范文7

(一)目标的一致性

治理理论认为,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是确定一致的目标。“治理是由共同目标所支持的”。治理的各参与主体都有自身的目标追求,这些目标的指向是多元的。治理就是要在多参与主体间通过协商、互动,构建起各参与主体都认同和支持的一致目标。因为,“目标的一致性,可以减少成员之间冲突的数量和强度,进而改善组织的总体协同”[2]。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参与主体包括成人教育班主任、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生、成人教育任课教师、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等。这些参与主体有各自的目标和利益追求,但在增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活力和工作能力,提升成人教育质量这一目标上是一致的。这种目标的一致性,构成了成人教育各参与主体共同建设班主任队伍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二)过程的互动性

过程的互动性是治理的基本特征。“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治理过程,不是权力的单向运动,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商、合作、认同和达成共同目标等方式来实施组织既定的目标。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必然要求各参与主体保持持续的互动。这种互动体现在:班主任队伍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进行管理经验分享、工作体验分享等;成人教育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互动,学生把学习体验反馈给学生,班主任把管理心得传递给学生;成人教育学院与班主任之间的互动,学院把成人教育政策法规、规章制度传递给班主任,班主任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学院;成人教育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之间的互动,任课教师把课堂情况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传递给任课教师;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和成人教育学院之间的互动等。这种成人教育管理过程不断的互动,是推动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本条件。

(三)方式的协调性

方式的协调性是治理的必要条件。治理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参与治理的各主体树立协调的观念,保持有效的沟通,根据治理进程,进行不断的协调,从而为治理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使治理目标的实现。协调能促使治理各参与主体在治理进程中步调一致、思想统一、目标明确。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同样需要采用协调的方式进行。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构成非常复杂,以退休返聘为主,学历不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成人教育学院要多和班主任沟通协调,以让班主任真正理解和支持成人教育的管理制度、既定目标。同时,在成人教育进程中,各方参与主体要加强沟通协调,通过协调,统一想法,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达到成人教育的目标。

二、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需要治理理论的原因分析

(一)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多参与主体性需要治理理论

班主任队伍成员、成人教育学院、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任课教师、成人教育学生等参与主体在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但他们要彼此帮助、互相依赖、互为依托,呈现出明显的多主体性特征。成人教育班主任是队伍建设的主体和对象,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需要每一名成人教育班主任主动适应成人教育现代化的趋势,认真学习现代成人教育理论,注重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和工作能力。成人教育学院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指导者和管理者,承担了明确队伍建设方向、规范队伍建设内容等工作。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任课教师、成人教育学生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外部参与者,是成人教育班主任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多领域性需要治理理论

1.队伍内部建设需要治理理论

队伍内部建设包括班主任素质建设、班主任设置建设等。在队伍内部建设过程中,既需要班主任队伍上级部门的指导,也需要班主任成员之间通过持续不断的交流、分析、互动,达成队伍建设的一致目标。

2.队伍外部建设需要治理理论

队伍外部建设包括密切联系成人教育学生、任课教师、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等。在队伍外部建设中,需要班主任和相关主体保持密切联系,通过沟通协调,为培养优秀的成人教育学生贡献力量。

3.队伍文化建设需要治理理论

在队伍文化建设中,需要队伍内外密切合作,把为学生服务、实现国家成人教育目标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三)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构成的复杂性需要治理理论

从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现状看,队伍老龄化严重、管理观念陈旧,队伍整体学历不高,专业知识欠缺,服务意识不强;考核与激励措施不足,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等。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构成复杂性特征,要求以治理的思维和视角考虑问题,通过持续的沟通协调,不断吸纳班主任的想法,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让班主任在队伍建设活动中获得自我成长。

三、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思路

(一)培育各参与主体的治理观念

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增强队伍凝聚力,培育出优秀班主任。这一目标既是班主任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根本价值所在。如果各参与主体没有对这一目标达成共识,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无法实施,可以说,目标一致观念是治理观念的首要因素。要达成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目标,互动协调是关键。具体包括:一是建立互动机制,在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具体问题上,各参与主体保持持续互动,为达成一致目标奠定基础;二是建立协调机制,对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各参与主体要积极协商,通过不断沟通、协商,修正错误观念,达成一致目标。这种互动协调观念是建立在目标一致观念基础之上的,是治理理念指导下的互动协调,这与以往独立推进的互动协调有根本的区别。

(二)构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治理机制

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治理机制建设。“机制是指社会有机体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机制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一定的运作方式,使组织发挥更大的整体性作用。

1.要构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活力机制

一个优质的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活力机制,应该是队伍富有活力和极强的工作能力;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富有前瞻性;其他参与主体的意见富有启发性。

2.要构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育人机制

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育人模式发挥作用不能单独依靠班主任自身,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要发挥成人教育学院、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任课教师、成人教育学生等参与主体的作用,构建一套以成人教育班主任为主、借助其他参与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育人机制。

(三)搭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网络治理平台

成人教育论文范文8

成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导向作用。通过教学效果评价能够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教师课程教学进行方向性引导,评价目标、评价指标及评价方式都是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努力的方向。此外,通过教学评价,还可以引导教学改革的方向。二是诊断作用。通过评价,可以找出成人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评价反馈,帮助师生改进教学中存在问题,改善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评价,可以对师生的教与学进行鉴定。对教师而言,鉴定其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能力的高低、教学潜力的大小等;对学生而言,鉴定其学习能力、学业水平、发展潜力等。三是激励作用。通过评价,可以对成人课堂教学效果展开奖惩,激励师生努力工作和学习,从而在成人课堂教学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一般来说,公正科学的评价,可以提高师生的积极性;反之,不公正的评价可能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

二、成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存在什么问题

成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评价制度建立问题。我国的成人教育进行了许多年,培养了许多成年人,但是很少有单位建立起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制度。全日制本科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了,只是还不完善和不科学。但是,全日制本科教学评价制度并没有延伸到成人教育中来。没有建立起成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制度。国家教育部对于本科教育有评估机制,但这种评估机制极少涉及到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成为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机制中的“漏网之鱼”。其次,成人受教育者也很少在乎课堂教学质量,多数受教育的成人都将成人教学看成了一种形式,认为成人教育就是拿钱换文凭。正是由于教育管理者和受教育者都不重视成人课堂教学效果,导致成人课堂教学质量下降,成人教育的意义正在失去。因此,现在首当其冲是将全日制本科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制度引入成人教育中来。此外,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缺乏技术支持。同全日制本科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技术不完善一样,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技术同样不完善。无论是评价反馈机制、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的主客体等评价要素都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

三、如何开展对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一)确立评价原则

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做的是确定评价原则。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能引导我们设计一个相对科学的评价方案,使评价方案具有可操作性,评价结果能被很好地运用,能促进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一个有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应该有以下原则:一是导向性。使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能够成为成人教育教学工作评价的依据,提高成人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抓手,成人教育教师教学工作努力的方向。二是敏感性。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能够将教学效果好与不好的教师有效区分开来。三是可靠性。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不同评价者对该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具有一致性,评价结论应该基本相同。四是准确性。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内容应与成人课堂教学工作内容密切相关,与成人教育的导向目标密切相关,评价指标要素和评价内容密切相关,这是评价取得成功与否的界线。五是可接受性。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只有得到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支持才能推行。六是实用性。应有效控制评价成本。评价体系的设计、实施和信息利用都需要花费时间、努力和金钱,学校使用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收益必须要大于其成本。

(二)选择评价方式

目前,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较多,如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有:观察法。俗称听课。观察法是在教师授课过程中,通过直接观察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等的评价方式。这是主要的评价方式。测量法。通过测量来了解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测验法。通过测验掌握学生的体育理论掌握程度。问卷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访谈法。通过座谈了解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记录法。通过查阅档案掌握教学效果。不同的评价对象,其评价方式可以不一样。对于学生,以网上评价、开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对于教学管理者,以听课、教学课件等检查、座谈(与学生座谈和与教师本人座谈)等方式展开评价;对于专家,以听课、座谈(与教师本人座谈和与学生座谈);对于自己,以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价。

(三)甄选评价者

教学效果到底由谁为参与评价?一般来说,评价者的选择应具备这样的条件:有时间参与评价;有能力参与评价;有动力参与评价。从这个角度来看,成人教育中,学生、同事、教师本人、教学管理者、相关领域的专家均可以成为评价者。

1.教学管理者

教学管理者符合甄选标准,且一直是评价者中的主流,他们具有权威性和单向性,主要进行优劣认定,但与被评价者缺乏交流。

2.相关领域的专家

相关领域的专家熟悉教育规律,也符合甄选条件,在教育评价中也具有权威性。

3.学生

学生与教师相处时间长,感受深,是评教的主体,也符合甄选条件。通过打分、座谈、问卷、征求意见等方式开展评教。

4.同事

同事也符合甄选条件。因教师间相互了解,评价较为客观。5.本人自我评价是不可忽视的一种评价主体。控制好,能够获得较为客观的评价结论。而且,鼓励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参与评价的重要途径。非常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但它们的权重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学生评价应占到10%、专家应占到40%、教学管理者应占到30%、本人占到10%、同事占到10%。

(四)设计评价指标

我们经过调研,并结合多年体育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体育教学效果评价主要内容有三大块:一是教学准备,赋予的评价权重为20%。主要的观测点有五个: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和教学设备等。这五个观测点的权重分别为:0.1、0.2、0.2、0.4、0.1。二是教学过程,赋予的权重为30%。主要观测点有三个: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等。这三个观测点的权重分别为:0.2、0.3、0.5。三是教学效果,赋予的权重为50%。主要观测点有四个:学习习惯、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生满意度等。这四个观测点的权重为0.3、0.3、0.2、0.2。这里需要解决的有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设计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评价指标及多项二级指标?二是为什么赋予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这些权重?针对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因为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必须覆盖教学全过程。因此,对教师教学来说,要合格地完成教学过程,就必须对课堂教学有充分的准备,自然教学准备就成为教学评价要素;同时,教学过程的掌握是一个关键的评价要素;而教学是否合格,更重要的是看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认为,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这三方面来看,基本上覆盖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对指标权重设定展开了调查,调查问卷经过了效度和信度检测,调查对象选取了30个左右的一线教师、教学管理者和少量的学生。经过调查回收统计,然后得出了上述权重。事实上,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教学效果是教学是否达到目标的重要考核指标。因此,我们赋予了它50%的权重。这符合经验判断。同时,教学效果是否好,关键看教学过程执行情况。如果教学过程执行到位,教学效果一般较好。因此,我们赋予了它30%的权重。教学过程执行得好,实际上是教学计划做得好。也就是教学准备充分。因此,我们也赋予了它20%的权重。这些同样符合经验判断。

(五)完善评价制度

1.建立评价实施机构

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专门机构来负责教学效果评价。只要在成人教育学院中专设一个机构来负责此事即可。相对来说,成人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机构的设立相对简单,只要将全日制本科教学效果评价机构的工作内容进行延伸,将评价对象涵盖成人教育即可。也可以直接在教处务下设一个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办公室来专门负责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只有这样,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行为才会经常化、制度化。该机构的职能是教学效果评价、相关制度拟定、评价标准确定、评价信息公布、评价结果申诉与调解等。

2.建立评价配套制度

要使评价科学合理,配套制度建立必不可少。它包括:完善听课制度。听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评教的重要手段。因此,应组织一支由各学科专家组成的听课专家队伍。要全面听课,要抽查性听课,要针对性听课。并且要规范听课程程序,科学记录和评价听课内容,有效反馈听课信息。完善备课制度。推行统一备课,成人教育主讲教师备课审批制度。辅之教学主管部门听课制度和资深教授督导制度。完善后续检查制度。对在校学生来说,在低年级时实施评教,在高年级后进行后续检查评价;在校生实施评教,学生离校后进行后续检查评教。参评专家可以分成两批。参加初次评价的专家,后续检查时回避。完善评教申诉机制。如果评价结果与教师自我感觉相差较大,允许申诉,为此须建立学校教学效果评价仲裁委员会,对有歧义的评价结果进行仲裁。完善评价反馈机制。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有利于评价结果好的员工更好地总结经验,以利于以后做得更好;也有利于评价结果不好的员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发挥评价的教学导向功能。完善评价者培训制度。教学评价专业性强、政策性高,这需要评价队伍能够客观公正,科学理解并能正确运用评价方法。因此,需要对培训者定期展开培训。不培训不上岗。

四、结语

成人教育论文范文9

1.1人本管理模式人本管理模式的生成和发展包括前期和后期两方面。前期的人本管理模式主要是人际交往关系的管理,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长于五六十年代,主要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主要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体现人本管理,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出发,重视学生的个人品格、创新能力、专业学识,人格健全和自身素质的发展,以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要求,首先体现在人本管理的思维模式上,着重强调把学生作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中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目标,把学生作为主要代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中的人本管理,侧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体现在人本管理的价值观上,即重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院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等各方面因素。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保持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可以组成整体的、具备凝聚力的成人教育气氛,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生价值的满足。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善于激励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1.2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特征首先,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生有强烈的求学意识,可是由于大多数的成人教育学生都是就业工作者,而且大多数是基层的工作人员,大多数在工作中有许多的困惑,很多感觉到自已本身的知识不充足,就会形成强烈的求学意识。其次,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生社会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的,可是文化理论知识匮乏,这些学生来自各个行业,很难保证上课的时间,而且大多数成人教育学生已经成婚,为生活所困,很少有时间去学习新知识,学习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最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生的思考能力虽然比普通的学生强,相反他们记忆力却较差,尽管他们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与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年龄大多偏大,记忆力又比普通的学生差,学到的知识内容也会很快忘记。

2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2.1不注重人本管理一些普通高校不注重人本管理,现实教育工作中还是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重视社会效益。一些普通高校忽视了教学质量,大多数的高校都是只注重普通的高校学生而忽略了成人教育学生,对成人教育投放的教育资源非常少,只是简单地敷衍日常的教育教学。

2.2成人教学模式单一化大部分担任成人教育工作的教职工,多数是普通的专业教师,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去深入琢磨成人教育的规律和特征,而且也不会创新地参加成人教育的教学工作,大部分都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忽略了普通高等成人教育的特征和个性。成人教学模式单一化,会伤害到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他们的学习要求很难满足,使得教学模式倾向于僵化。

3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设立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管理体系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以学历为主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一种新模式,让学生最后能取得学历是高校成人教育学生和学校的最终目标,在某些程度上成人教育模式已经远离了教育自身的宗旨。因而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的应用中应当设立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管理体系,进一步使教育管理体系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学为主要核心,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课程应当确立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教学模式。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传统教育定义“教育是有组织和接连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修正为“教育被认为是造就学习有组织的和接连不断的交流活动”。依据这个定义,教职工作为学习活动中的咨询者、引导者和交流者逐步替代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学组织工作者和领导者。这个角色的转化体现了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的变化。

3.2灵活设立专业课程和招生体系满足考试要求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延伸学生的学习周期,并学习国外的“进去容易,出来难”的教学模式,给予想要寻求深层面学习的学生鼓励。此外依据社会市场的就业要求来灵活设立专业课程,在各方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那些求学欲望较强的青少年,成人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要恰当地放宽学习制度,改变教育政策和模式。比如招生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以及废除年龄的限制。通过灵活变换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来促使高校成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成人学生的最基本的权利;经过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体系的改善使得教育模式更具开放性与综合性,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随意选择适合自已的成人教育模式。灵活设立专业课程和招生体系,可以增加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活力和动力。

3.3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管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校要生成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管理体系,营造师生之间的平等、共同发展和完善的教育氛围,加强学生必要的知情权、决定权以及参与权。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设立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管理体系和注重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以此扩展教育模式和学习的范围,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化,进一步促使师生之间相互学习、自由探讨、平等对话、共同进步。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构建与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体系。根据国家和学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管是哪一类教育管理模式,都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人品格、创新能力、专业学识,人格健全和自身素质的发展,尤其要加强创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方面的培育,将学生培育成复合应用型的人才。

3.4推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的改革根据相关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调查中发现,造成学生上课出勤率降低的根本成因是传统的教育题材和课程模式。促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变革是学习者以及学习化社会需求的重要准则。首先,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变革要以全力培育整体发展的终身学习者为目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不需要再继续遵循以知识和能力为本位的陈旧思想模式,要重新建设学生个人品格、创新能力、专业学识。其次,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课堂变革的内容应当重视教学方式的综合性和开放性。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知识内容应该与社会相适应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因素的变化相结合,加强教学科目知识的现代化气息,不断扩大学生在学习上的范畴和视野,并培育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的取舍撇开社会生活经验以及专业知识外,还要让成人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不同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相结合,以建设学习方式为基础模式,提升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随时随地满足成人学生在学习上的要求,要求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活动要进一步网络化、立体化,具备持续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特点。促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成为一个能够接受所有人的并且具有弹性的、可以自由进入的学习系统。为了使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迈向更高的阶梯,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付出不懈的努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目前还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因此作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创建者,首先要对这些不足加以关注,不要一味地重视创收,而不尽力提升教学质量,这样只会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缺乏实用性。同样也要号召国家对这些不足加以关注,监督每个地区的普通成人高校进行教育变革,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不但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应用型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就业技能和思维能力。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