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集锦9篇

时间:2023-08-12 09:15:18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范文1

关键词:成人教育 网络教育 质量问题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53

1 成人网络教育对于成人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成人教育不同于大学学历教育,它的学习者具有年龄不限、心智成熟、时间零散、地点分散、目标明确等特点。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成人教育的质量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因此,提高成人教育质量,促进成人教育发展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当高度重视的工作。

鉴于成人教育学习者具备成人特有的特征,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必须要符合成人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需求。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搭建成人网络教育平台是创新成人教育教学模式的新方法,计算机网络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从而让更多的成人能够参与成人教育。成人网络教育拓展了成人教育的空间,取代了传统的教室,通过虚拟的教学中心让更多的成人学习者参与学习,开辟了新的教育空间。同时,成人网络教育利用了网络教育的教学手段和途径,让教学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另外,成人网络教育有助于推动学习社会化,通过互联网络可以为成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

2 现阶段,成人网络教育存在的质量问题

成人网络教育需要依靠成人网络教育平台,搭建成人网络教育平台成为了开展成人网络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成人网络教育平台能够实现教学信息传递在时空上的多态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的便捷性、师生教学互动的多样性等方面的内容。现阶段,我国在成人网络教育方面建立的平台或系统较多,大多数能够适应成人学习者的特点,满足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有待解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2.1 教学模式单一化

目前,大多数成人网络教育平台都支持课型模式和自学型模式两种教学模式。课型模式仍然以教师授课为主,由教师安排学习内容,学生被动接受。自学型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选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这两种模式都来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对于成人网络教育来说,教学模式显得比较单一。

2.2 学习资源不足

一些成人教育机构为了省钱,大多通过购买现成的教学资源来充当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具有明显的统一性,不利于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成人教育机构不能够保证学习资源的及时更新与升级,导致学习资源的落后,缺乏实用性。

2.3 网络教学范围受到限制

现阶段,一些成人教育机构为了确保成人网络教育平台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采用将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在教育机构内部网络的办法,让能够访问教育机构内部网络的学习者可以参与学习,而在教育机构网络外部则无法使用该平台,这就直接导致网络教学的范围受到了限制。

2.4 成人网络教育平台的维护成本较高

成人网络教育平台的正常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护,通过日常维护来对学习者和教师进行管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信息资源保护措施等,无形中增加了成人网络教育平台的维护成本。

2.5 课程安排不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

目前,成人网络教育的教学课程仍然是以相关学科课程为主,忽视了成人学习者个性化的课程需求,不能充分调动成人学习者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成人网络教育的可持续化发展。

3 解决成人网络教育质量问题的对策

针对我国成人网络教育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3.1 建立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新型成人网络教育平台

成人网络教学平台研发人员要充分考虑成人网络教育的特性,结合现有的成人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研发出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新型成人网络教育平台,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3.2 建立学习资源共享与更新机制

学习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人网络教育平台的教学质量。成人教育机构必须要充分考虑成人学习者学习的需求,建立科学有效地学习资源共享与更新机制,激励学习者共享学习资源,对现有的学习资源进行更新,确保学习资源的实用性。

3.3 打破成人网络教育平台的区域限制

网络教育本身应当具备不受时间和区域限制的特点,因此,成人网络教育平台研发团队要重视对构建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理念的使用,扩展成人网络教育平台的适用范围,为广大成人学习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重视运用新兴网络技术来提高成人网络教育平台的性能,节省平台的维护成本,促进成人网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4 重视社会性软件在成人网络教育平台中的运用

社会性软件在成人网络教育平台中的运用,不仅能够使成人网络教育质量提高,还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个性化的特征。社会性软件本身具备一定的技术特征,能够得到社会广泛接受。社会性软件的技术特征能够满足成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要,还能够帮助成人学习者充分发挥其个性,激发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社会性软件来弥补现阶段成人网络教育平台的不足,使得成人网络教育更加人性化。

4 结束语

成人网络教育是为广大成人学习者开设的一种继续教育,对于推动成人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成人网络教育还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成人教育机构要充分考虑网络教育和成人学习者的特征,运用新兴网络技术研发出适合成人网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平台。

参考文献:

[1]曲宏毅,韩锡斌,张明等.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进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6,(5):55-59.

[2]汪启富.薛理银,姚志红.远程学习导引[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振环,强伟.成人网络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21-122.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 行为规范 法制 道德 教育 

www.lwwzx.com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日益完善,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①由于大学生的文化层次及他们所掌握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水平都相对较高,决定了他们网络社会主力军的地位,主导着网络文化的潮流。

网络时代所构筑起的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但是,由于互联网的“虚拟”特性,现实世界中的法律、道德规范在这一全新社会空间中几乎无法发生作用,而适应网络空间的新规则尚未有效建立,导致网民在思想上形成了网络是个“无规则、无道德空间”的错觉,他们网络行为规范意识淡薄、网络是非观念混乱,现实生活循规蹈矩的人一上网就处于肆无忌惮的“规则任意”状态,引发了大量网络失范行为。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在总体上高于其他网民群体,但其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形,文化修养、自律能力等综合素质还不高,因此其网络失范行为不仅不比其他群体少,而且失范行为的智能化程度更高,手段方法的技术性更强,违法犯罪的后果也更严重。

所谓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是指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切违反道德和违法犯罪的非理性行为,行为程度和性质从网络失德到网络违法直至犯罪。如滥用信息技术制造传播信息垃圾和计算机病毒;编造虚假信息对他人进行诽谤或制造社会混乱;利用网络进行欺诈、诈骗;浏览、下载、传播黄、赌、邪信息;窃取他人商业秘密或公开兜售、抄袭他人论文等智力成果,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非法侵入、攻击或破坏他人信息系统等。这些现象在大学生网民中的普遍程度令人吃惊。②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学生对上述行为缺乏最基本的是非认知和价值判断。比如在制造电脑病毒,破坏他人电脑系统后还到处宣扬,以为荣耀;有的学生破译他人密码,侵入他人网络后还要留下“到此一游”的标记以炫耀自己的“才华”;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电脑“黑客”充满崇拜并渴望自己能成为“黑客”。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不少大学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大学生网民既可能是网络健康文化的主要创造力量,也可能是网络不良文化的制造者和受害者。

产生大学生行为网络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大学生自身素质如是非辩别力还不强、自我控制和约束力较差等主观原因;也有各单位网络安全防护意识薄弱、管理措施不到位而给了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以可乘之机等客观原因。还有国家相关网络法律法规滞后、网络空间的许多行为无法可依等宏观原因等。但笔者认为,高校对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忽视是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得以发展、加剧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我们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严重滞后于对大学生的网络技术知识教育,正是网络技术的普及与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二者之间的脱节使得这种网络空间“无规则、无道德”的认识长期得不到纠正。一些高校对新形势下网络环境中法制与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内容研究不够,实践不多。有的教师对网络空间十分陌生,根本无法知道学生在干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因此对大学生网民中出现各种问题无法作出快速机敏的反应,教育内容、方法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更谈不上前瞻性。可以说大学生上网一直缺乏有效的正确引导,这种教育的缺位,导致了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的缺失。

因此,如何搞好大学生网络法制和和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是新时期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校应将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经常工作。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正面教育仍是主要方式。他们不仅在网络技术课程中结合了行为规范教育,还单独开设了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如美国许多大学就对学生开设了“伦理学和国际互联网络”的课程。

但是,当前中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无论是网络法律规范教育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都非常欠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教育中忽视网络文化和规则的教育。目前我国大学开设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课程中,极少涉及网络道德与规范问题。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新技术带来的文化和规则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行为是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行为不仅应当受到道德规范的调整,同时还必须受到法律的控制,才能使之有利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网络行为也不例外。道德与法律都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支柱,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也必须从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两个方面入手。

(一)网络法制教育

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民主法制传统、人民法律修养较差的国家如何建设法治社会?邓小平关于加强法制的根本问题是教育人的思想可谓高屋建瓴。邓小平早在年就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他的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法制教育在建立法治国家的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网络法治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我国自年以来先后制定了一批信息网络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虽然仍存在着立法滞后、笼统含糊、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但在信息网络领域并非无法可依。《电子签名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出版管理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规、规章的颁行,基本建立了我国的网络管理法体系。年修订的新《刑法》第条至第条还分别就侵入计算机系统、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和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其他犯罪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年新修订的《著作权法》也对网络侵权问题作了相应的规定。即将制定的计算机犯罪、网上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将进一步完善网络行为规范。另外,公安部、信息产业部、新闻出版署等部委也分别就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有关事项制定了相应规定。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等。

然而,由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许多大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有.%的大学生对我国网络管理方面的法规不了解,另有.%的大学生听说过但不清楚细节。许多大学生对网络违法犯罪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他们并不把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看作是一种犯罪,而仅是一种智力“游戏”或者技术上的挑战。一旦实施成功,犯罪者会得到自我满足,把自己看作“网络英雄”而以此为荣。其他同学也将他们视为“人才”,投以崇拜的目光。所以,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家,要实现法治,法制教育是最根本的。现实社会规范如此

    

,网络领域规范同样如此。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的目的,一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特别是增强网络空间的权利、义务观念。要教育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法律、法规,以杜绝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任何科技(包括网络技术)成果的运用都是有限制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法律。网络空间作为社会的重要领域,正在受到日益严密的法律调整,对网络世界的破坏就是对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二是要培养大学生网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网络法律规范是网上自我保护的重要武器,要帮助学生明辨在网络社会中由于主体的匿名隐形而导致的合法与非法、有罪与无罪等问题,提高对网络陷阱的识别能力,使学生掌握和正确运用基本的网络法律武器,以维护自己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

道德作为启发人们内心觉悟的无形力量,是国家强制力无法代替的。网络空间中道德的规范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道德不但是网络立法的基础,也是网络法律规范实施的思想保障。良法推行于世,首先要依靠社会成员的普遍自觉遵守,如果广大的网民和网络工作者都不遵守,再好的法律也只是徒增法治成本而已。如果在网络文化中有成熟的道德体系,在一致认同的规范和标准衡量下,一个群体或个人的网络行为会自觉地服从社会的整体利益,从而将网络社会的权利、义务与责任集成于新型的网上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则网络失范行为的数量和程度都会大大地降低。大量事实表明,法律虽然在预防和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方面能发挥强有力的作用,但一方面立法的速度赶不上网络发展的变化,许多领域无法及时得到法律调整,总有不少网络失范行为是游离于法律之外的。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的特点也使法律在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方面力度有限,存在着侦破难、取证难等客观困难。即使在号称“网络王国”的美国,计算机犯罪的破案率不到% ,能定罪的则不到%。故从道德层面上维护网络秩序是十分必要。

所以我们在进行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时,必须处理好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关系,在进行网络法制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网德网风”教育,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发挥网络法制教育与伦理教育在预防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中的作用。使伦理道德成为网络文明最坚实的深层依托。

进行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首先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要走进网络,了解大学生上网情况,对网络失范行为进行认真分析,掌握基本规律,再结合传统道德规范要求,提炼和总结网络道德规范。积极倡导“爱国守法”、“诚信友善”、“文明自律”等网络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大学生在网络空间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使大学生们认识到,任何借助网络进行的恶意破坏行为都是非道德的或违法的,网络活动中应当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自觉遵守网络规范,以道德理性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增强对网络毒素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不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随心所欲,忘记了起码的行为规则。比如严守网络秩序,不抛信息垃圾,不传播黄色下流的图片,不利用网络搞恶作剧、放电子炸弹,网上聊天语言要文明等,共建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NextPage]

三、开展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一)选择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全新领域,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考虑到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特点,在教育途径和方法的选择上,笔者认为应当遵循如下几个教育原则:

其一,网络化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网络行为规范教育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逐步实现法制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教育方式,而是将其作为另一种教育手段和途径。只有使法制与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化与学校其他多渠道教育形成相互借助、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结构,才能共同构成一个虚拟与现实、无形与有形、显性与隐性相互交融的立体法制与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增强教育的实效。

其二,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大学生网民是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较高的特殊群体,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独立思维和自我教育能力。他们厌烦了内容陈旧、形式枯燥、盛气凌人式的道德说教,渴求与教育者进行平等双向交流与对话。教育者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创建一个能将培养目标内化为个体自觉意识的宽松和谐、自由有序的教育环境,利用网络技术消除法制与思想道德教育中成人化标准、理论化形式、课堂化模式的弊端,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但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均未完全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而必要的正面灌输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在灌输教育中也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单一的由教师“单人独奏”为师生“合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三,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相结合。互联网极大地张扬了大学生的个性,也为更好地开展个性教育提供了可能。网络时代的思想教育,就是要改变以往按统一的标准、内容、形式、方法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教育模式,正视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共性指导下寻找多样化的个人发展,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和谐与完美。

其四,引导自律与实施他律相结合。一方面要大力倡导文明上网的伦理规范,通过教育引导上网者的自律。另一方面学校要依照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管理。

(二)加强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网络行为规范的正面教育

高等学校要将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纳入大学教育的总体规划,采取多种形式,使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取得实效。

.调整高校法律与思品课的内容和结构,增加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

网络发展要求将网民行为规范教育纳入正规思想教育轨道。在高校,“两课”仍然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新形势下要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对各种不良现象和诱惑的判断力、抵抗力和免疫力,用逐渐成熟的眼光看待社会,就必须将网络行为规范的教育纳入“两课”教育教学之中。要对现行的法律基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收集、利用大学生网络失范的典型案例,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合法性、道德性教育作为大学生法制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教育课程中有机融入网络规范意识的教育。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范文3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措施

一、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所具有的正面意义

1.思想教育的形式得以丰富

第一,快捷、时效以及广泛的传播性能,对于现代思想教育的信息传播挣脱传统意义上的时空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网络是一项双向交流媒介,可以使学习者在思想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教育的互动,实现主体思想上的融合、统一。第三,多媒体网络教育实现了教育管理模式多样化的发展,突破了传统教育管理的局限性。第四,信息化网络管理,有助于提高信息交流、学习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师生双方的和谐相处。

2.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

教育资源的共享是教育与网络相结合机制下所形成的一大优势。学校通过将大量的思想教育内容和校园文化信息上传于网络当中,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自觉的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从而将教育管理与学生管理更好的融为一体。此外,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和及时性,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到最新的知识理论,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

3.思想教育覆盖面的扩大

据调查信息显示,通过网络途径来进行信息获取的占大学生信息来源比重的二分之一以上,因此通过网络信息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可有效促进思想教育覆盖面的扩大。加之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数量逐年加大,辅导员比例逐年下降,传统面对面、人对人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开放的交流环境,网络教育的出现无疑对弥补现代思想教育的不足具有积极的影响。在网络这一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上,不但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可以不在受到时空的限制,而且学校在思想教育工作上的经费成本也将随之大大降低。

二、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不利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与身心健康的发展

网络是个交流的间接平台,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感情的联络具有一定的间接性,人的真实信息往往是不被暴露的,从而导致个人神秘感的产生,使得人们在网络的空间里可以将个人感情进行随意的宣泄,并在网络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及存在感的满足。然而,现实世界与网络虚拟存在着极大的差别性,当一个人在现实的世界中获得不了在网络世界中的同等满足感时,他们往往会选择逃避现实,而将重心更多地倾向于网络的虚拟。因此,网络成为了一些人逃避现实的理想去处,长此以往,现实与虚拟的角色将在个人意识中被混淆,大学生将在虚拟的世界中不能自拔,导致行为的失调和心理的错位。

2.降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可控性

在高校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思想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适当指导与灌输,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思想的动态易于被教师及时的发现。因此,在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理论宣讲、读书读报、收听广播等成为了思想教育的主要采用模式,其中可控性是这些采用上述模式的一个共同点。通过教育者对教育素材的选择、加工,使得受教育者能够集中持续的接受到内容特定的、意义明确的思想教育信息,从而指导受教育者思想和行为的转变。然而,在网络中受教育者并非以真实姓名来进行信息的交流互动,使得教师无法掌握具体的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指导带来了困难。同时,网络是一种自由化、自主化的学习空间,受教育者并不会完全按照教育者所提供的教学设计进行学习,从而使得教育过程趋于复杂。

3.威胁了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

随着自由网络信息的不断渗入,大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信息的学习中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使得教师教育成为了其信息接受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降低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权威地位。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知识来源的提供者和权威性的角色,学生离开教师的指导则就意味着其失去了学习的方向。

三、网络时代如何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1.思想教育观念的树立应符合时展要求

明确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价值意义。首先,充分认识到网络是现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又一主要途径;其次,网络思想教育的变革并不只是教育模式表面意义上的转变,而是教育思想、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的变革。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教育时,应重视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的更新,以适应现代网络教育发展的需要,要对其背后所隐藏的现实情况进行深入发掘研究,将网络与现实紧密的融为一体,促使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

2.培育专家型思想教育工作者队伍

传统的思想教育理念和经验已不适应于网络教育环境的实际需求,教育工作者应从自身出发,切实转变形成为一支专家型思想教育工作者队伍。(1)思想教育者角色应从主体者向引导者转变。(2)提高自身的网络知识素养和技能,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奠定必要的职业素质基础。(3)构建联通网络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成为网上网下互动枢纽的关键点,将网络教育与现实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4)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需要,不断调整、创新、丰富自身的教育形式、手段、内容等,充分发挥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性。

3.建立健全现代网络思想教育的管理系统

随着网络思想教育的普及,为更好的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教育的学习,应建立健全现代网络思想教育的管理系统。思想教育网站的建立与管理,应以现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学习需要为基础,在对其进行知识的教育和普及的过程中,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及时把控和正确引导。

4.营造良好的思想教育网络文化环境

首先,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机制来引导网络活动的开展。强化网络监控的力度和范围,净化网络信息资源环境,对于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教育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应主动及时地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和解决。其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和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和谐真诚的人与人的交流为出发点,以文明生活为导向,以健康成才为目标,广泛组织以思想、文化、学术、娱乐和社会实践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从而使现实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反作用于网络环境,促进网络与现实的互动,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周寰.点击网络文明[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1.

[2]李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3,(5).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范文4

一、把创新理念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创新发展,主要是指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诸如理论滞后、缺乏价值关怀以及教育方式和途径缺乏创新的问题,因此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创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要不断创新。要在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中,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新概括,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加大网络强国战略的人才储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社会中,人们较多关心“有没有能力做”,而不考虑“应该不应该做”,使得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倾向于技术性,进而导致网络行为不规范和网络心理不健全,并反过来以自身的理念挑战现有的人文价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在理念上不断发展创新,吸收信息时代的新鲜观念,强调人文的优先价值。积极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深刻智慧健全、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完整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要坚持创新。加大力度,利用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平台,开拓新的以手机为主要媒介的教育途径。新建思想政治教育类APP,或者利用微信客户端公众号推送思想前沿的对大学生影响深刻的文章、访谈和视频等。

二、把协调理念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协调的任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协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教育者的协调,大学生与互联网的协调等。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性与人文性、知识性与价值型、主导型与互动性、自由性与控制性、传统性与创新性都是需要协调才能共同发挥作用的。正是这些方面都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协调理念才凸显其重要。

要协调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必须树立协调观念,其中,最基本的是要具备整体概念。不偏一隅,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部分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教师与学生问题的协调上,明确分工,填补网络话语鸿沟;加强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和慎独思想形成,优化网络技术环境以协调大学生与互联网之间的矛盾;既要注重知识教育,更不应该忽视价值性地人文关怀。

三、把绿色理念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待绿色理念,就是要着眼长远和根本,优化互联网的环境,确保互联网上的对国家发展、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负面信息清理干净,对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出现的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消极影响的一切文字、图片、视频毫不留情地清理并进行责任追究。

要做好绿色理念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普遍认同和贯彻:一是要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努力构建完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运行机制,力争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目标时,全面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和管理运行机制有章可循,切实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规范化水平。二是加强法制约束网络空间传播内容和行为。对一些负面的舆论和其他不利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追究责任人,加大惩治力度。

四、把开放理念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封闭往往意味着落后,开放才能赢得生机。开放理念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老师同学的帮助、家长的支持。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开放的胸襟面向世界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深刻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看,也必须以开放的理念对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过的问题和教训,从中得到启迪;以开放的理念对待大学生、家长的期待,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项成果都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垫脚石;以开放的理念对待不同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容的实践探索,主动学习对大学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以开放的理念借鉴国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论、新内容、新模式,在观点交流碰撞中相互学习,得到启发,使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优秀。

五、把共享理念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这一共享理念也应在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指导作用。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群体,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这一环境下也不断共享网络资源,与大学生共境;在网络世界里不断丰富自己,提高网络媒介素养,能很好地使用网络语言,与大学生有效沟通;进而,转变教育观念,与大学生平等对话;最重要的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网络环境中,利用教育实践加强理论研究,伴随大学生同行。

五大发展新理念是一个辩证发展的整体,各部分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共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重要指导作用。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吸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精神,为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补充新鲜血液。一言以蔽之,五大发展新理念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精神滋养,要以此为契机深入思考和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深化,使理念创新真正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动力支持,为教育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范文5

论文关键词:网络;道德教育;高校

当代大学生作为“网上的一代”,网络将在他们的生活中占重要位置。据cnnic统计的一个数字显示,中国网民数量达到3.2亿,仍保持全球第一地位。将来网络是造福于人还是祸害于人,取决于他们如何利用这一工具。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社会结构,它对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播起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并且蕴藏着无尽的潜能。但网络作用不是单一的,在它广泛的积极作用背后,也有使人堕落的陷阱,这些陷阱产生着巨大的反作用。

对于网络建设与应用走在社会前列的高校,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意识到虚拟社会化进程中所凸现的网络道德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网络道德教育的涵义

道德是人类理性的表现,是灌输、教育和培养的结果。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指各高校以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向大学生传授网络道德规范,并使其逐渐将规范内化为自身网络道德需求,从而自觉指导和约束自己网络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识水平,防止网络行为失范,规范网络行为,最终促使大学生形成高尚完美的网络道德品质。

2、网络道德教育的特征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的开放性、互动性和趣味性

网络道德教育是一种真正的开放式德育。无形、无界线。以计算机数据库为中心,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网络连通家庭、社会各个角落。教育工作者和相关专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加大对德育信息的开发力度。加强对德育信息的理论研究。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精品课程,建立学校、社会网上德育信息资料库,方便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德育信息选择和学习。

网络道德教育具有互动性。通过现代化多媒体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可以通过e—mail、电子公告板、qq等来相互传递信息,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由于这种交互的不可见性,更容易使受教育者说出自己真正的思想观点。教育工作者可以就某一热点问题开辟网上聊天室或者组织大学生开展网上辩论,增强大学生交流意识。提高大学生对非主流意识的免疫力。

网络道德教育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它是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三维动画及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网上课堂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学生可通过德育课件来感受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网络德育也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学校活动中变得轻松自如。

2.2网络道德教育途径的多面性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者既可以借鉴传统教育途径,利用课堂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引导,抢占教育先机。在课堂教育外,利用大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自主网络道德教育: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应用网络传播及时性、交互性特点,开设网络伦理网站,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推动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博克、bbs、qq等网络载体,加强与大学生网上的沟通和交流。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传统教育相比较,具有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点。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途径的多面性,是当代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又一特点。

2.3网络道德教育文化的多元性

网络文化极大地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同传统的传媒舆论场相比,网络舆论场实际上已具备了与之相抗衡的实力,在某个时段、某些场合甚至还有压倒性优势。拥有数十万、数百万、数千万“粉丝”的网上领袖,有能力在舆论场上兴风作浪。一个主观故意的群发胜短信,也可以挑起小小的是非波澜。网络越是发展,社会结构的脆弱性就越大,社会风险的治理成本也越大。如何认识、把握、管理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十分关注、又十分棘手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参与到网络多元文化中,倡导一元性文化。包容多元性,唱响主旋律。

2.4网络道德教育对象的广泛性、自主性

从理论上讲,网络文化基本上是一种没有门槛、没有限制的文化交流与沟通,可以而且能够实现全民参与。在网络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互动的参与者,没有身份和地位的高低之分。在中国文化史上,还从未有过如此规模庞大的网络文化大军。这支网络文化大军的参与者每年保持10%一20%的增长速度。在此,我们可以说,网络文化第一次实现了文化的人人参与,全民参与。具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

由于网络道德教育对象在网络空间中身份的隐匿性。成员的数字化,而导致教育工作者无法真实有效的监控教育对象网络活动和道德表现。因此,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效果就难以量化,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于大学生如何将外化的教育内化为网络道德信念。大学生处于成年而未成人的特殊年龄阶段。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而自控力又较弱。在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世界时,要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需要强烈的自控力。事实上他们难以做到。因此,网络道德教育对象自主内化的能力较弱。受环境的制约很大,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又一突出特点。

2.5网络道德教育结果的预见性

网络仿真实验可以预报其结果,德育仿真实验可以根据某一德育内容,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而设计的模拟现实的一种德育活动。由德育管理者和教育者针对某一主题设计虚拟社区,让受教育者进人社区活动,根据活动者不同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导出最终结果,这样受教育者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

2.6网络道德教育的能动性

在网络上开展德育工作,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感受的德育内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和强迫他们去受什么教育。这样更容易调动他们的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更容易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也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

3、新时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网络时代擞师已由过去的施教者转变为教育和学习的参与者,其作用更多地应侧重于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创新、去发展。新时期的高校管理教育工作要扩大网络的积极影响,减小网络的消极作用,有的放矢地做好大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

3.1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影响。

大学生既是网络信息的接收者和使用者,也是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和者。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人文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打牢思想根基,提高自制力,就显得异常重要。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网络法制观念,遵守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形成高尚鲜明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开拓创新的意识,善于用人文思想去影响和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

3.2运用校园网络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

大学生对一些校园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喜欢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进行交流,这给管理教育者提供了一个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的好机会。要在校园网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论坛、个人博客、学术网站等,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文化传播、生活现象、等进行交流和讨论,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

3_3更新管理道德理念,做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网络益友。

网络时代,师生互为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互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主动贴近学生,积极寻求与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心理上的贴近和心灵上的沟通。要与学生平等、民主地共同讨论,帮助学生提高对各种网络信包的鉴别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要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做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网络益友。

3.4健全相应机构,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力度。

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网络信息管理机构’通过安装信息过滤软件,设置网络黑名单等手段,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在学生社团中设立网络秩序和网络道德宣传监督部门,及时清除网上垃圾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自觉抵制网络垃圾。要完善规茕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限制对某些网络信息的调阅,实现对特定信息的监控,规范网络行为,打击网络犯罪,实现网络管理制度化与规范化。

3.5帮助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范文6

【关键词】思想政治生活化;网络境域;教育方式

在全球化的今天,互联网带来一场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并以锐不可当之势席卷全球,渗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不仅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的重要方式,也是交流情感、沟通思想的重要平台。互联网虽然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带来巨大方便,也为腐朽思想、不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温床,对学生的社会认知、政治信仰、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等产生了不良影响。因而,应将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网络学习、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网络交际等之中,深入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网络境域

现实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育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为导向,立足于现实生活,并在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的教育模式。将虚拟的网络生活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先进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引导网络生活,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但是当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却并不乐观,许多学生忽视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师缺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一)学生对网络生活的认识不够。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中,网络给学生的学习、生活、交际等带来很多方便,比如,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各种专业知识和新闻信息,通过淘宝、京东、当当等网站进行网上购物,通过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进行娱乐活动,通过QQ、BBS、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等进行交流沟通。虽然网络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带来巨大方便,但是过分沉湎于虚拟的网络生活,可能会影响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比如,有些大学生对虚拟的网络生活缺乏认识,整日沉湎于网络聊天、网上购物、网络游戏等不能自拔,并因此而耽误了学业,影响了身心健康。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生活相脱节。

当前,网络空间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色情、暴力、封建迷信、拜金主义等不良文化泛滥,这些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比如,网络游戏导致许多学生荒废了学业,网络色情让许多学生胡思乱想,丧失道德,网络聊天使许多学生沉湎于虚拟的网络生活,等等。为了占领互联网这个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许多高校都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网等,但是这些网站内容陈旧、形式单调,点击率不高,甚至形同虚设,并未发挥宣传教育的功能。此外,许多学校并未深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未对沉湎于网络生活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或思想教育,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尽人意。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不专业。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不仅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教育平台和宣传阵地,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新困难、新挑战。比如,学生获取理论知识、政治观点、价值思想的渠道更为宽广,许多学生不再满足于单调、枯燥的理论说教与思想灌输,而是借助互联网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和思想观点;学生的平等意识、独立意识、批判意识等明显增强,不愿接受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等等。但是,许多思想政治教师缺乏网络知识技能与网络生活体验,不了解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不会用思想政治网、多媒体、微信、博客等网络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不尽人意。

二、生活化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陶行知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就是生活,只有从生活中来并回到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生活已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生活结合起来,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1]

(一)引领学生的精神生活。

互联网是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信息的崭新窗口,是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平台,对促进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社会交流、文化繁荣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也存在许多色情、庸俗低俗、暴力迷信、的不良文化,这些不良文化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价值观形成。因而,需要以网络生活为教育背景,以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为基本内容,通过多种方式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正确的政治信仰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的人是生活的主体,“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可见,个体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学习语言、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的社会化过程。在当代社会中,网络是人们获取知识、了解社会的重要工具,也是人们娱乐休闲、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网络学习、网络交际、网络购物、网络娱乐等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网络生活结合起来,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的实践路径

(一)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必然选择。因而,应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1.思想政治教育应关注网络生活。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网络交际、网络新闻等使网络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娱乐、社交、休闲、工作之中,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形式,并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教育人、引导人、改造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理应顺应时展的潮流,将网络伦理、网络文明、网络政治等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网络生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积极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2]

2.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网络生活。

网络具有匿名性、交互性、平等性等特征,网民能够摆脱身份、地位、性别、年龄等外在条件的限制,以真实的自我参与网络活动,这有利于形成新的社会关系,提高网民的社会化程度。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学生上网时的思想、行为、需求、心理等出发,选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使受教育者自然而然地认同教育目标、接受教育内容。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应采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情感渗透,而不能用“填鸭式”教育法进行灌输,这样才不会引起受教育者的抵触与反感,收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引领生活。

现代社会有着节奏快、变化快的特点,一种时尚与潮流很快会被另一种时尚与潮流所取代,网络在推动时尚潮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改变着文化娱乐样式、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未来学家托夫勒说过,“随着互联网及相关概念进入寻常百姓生活……今天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从这样一个时代特征出发,那么我们就会失去阵地、失去空间、失去人民”。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网络生活为坚实的依托,利用和开发充满生活气息、具有教育引领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引导广大网民的网络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用“善的生活”引导“非善的生活”,“前进的生活”引导“落后的生活”,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生活结合起来。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网络生活、网络心理和网络需求,不能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网络生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网络生活相脱节。因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从学生的网络生活节奏出发,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比如,可以加强校园思想政治网、班级微博、校园BBS、官方微信等网络平台建设,借助网络平台宣传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网络思想政治网站,创新网站的内容与形式,或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库、专题博客等,以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可以将思想政治课堂搬到网络空间之中,通过虚拟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或者针对某个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此外,可以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聊天室、BBS、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结合起来,建立健康积极的网络社群,在网络交流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态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网络娱乐之中,比如,将优秀的音乐、影视作品等上传到校园网上,通过这些积极向上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可以与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一些优秀的网络游戏,通过这些高质量的网络游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网络购物中,可以将《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上传到校园网、校园微博上,引导学生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以在校园网、思想政治网等网络平台上开辟购物讨论区,引导学生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培养学生科学的消费观。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离不开一支教学经验和网络知识丰富的教师队伍。因而,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网络技术培训、网络教学比赛、考察学习等方式培养教师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培养高素质、懂网络、有经验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此外,教育者也应树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多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网络生活,积极探究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由之路。因而,应从学生的网络生活出发,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方法路径,深入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娜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

[2]王梅.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现状与对策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6

[3]王璐,宋元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价值及其实现[J].鸡西大学学报,2011,1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范文7

论文摘要: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给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面临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薄弱、网络道德教育不成熟等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网络技术的快速更新、变化,网络道德教育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可以从介入课堂,加强课堂教育引导力度;深入课外,发挥课外教育资源优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联手,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监管约束;倾注人文关怀,培育学生网络道德“慎独”意识等途径加以实践探索。

高校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如何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道德教育,科学引导与合理监督并举,建立起学生的网络信息道德行为定势,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行为准则,以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及原因

(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

1.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薄弱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针对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规范和引导,并在这一过程中彰显其价值。但很多大学生对网络道德问题缺乏应有的认识。如有调查显示:有16%的大学生网民对网上的传闻和性内容感兴趣;有29%的大学生网民对黑客表示崇拜,更有40%多的大学生网民表示有机会想试一下黑客行为,网络文明工程已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了几年,但仍有25%左右的大学生网民对此不清楚,更有7%的大学生网民认为此举可有可无。近年来,在网络犯罪案件中,在读大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网络技术违法犯罪的案件也屡见不鲜。更令人吃惊的是,在这些教训中,很多大学生并不是有意为之,而仅仅是出于好玩、好奇等心理。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薄弱到何等地步。

2.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不成熟

在传统道德教育上,高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实际行动中游刃有余,教育效果显著。面对网络道德教育这一新兴事物,高校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精力,从本世纪以来教育部及各高校相继出台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相关措施可以得到印证。然而在网络道德教育实践中事与愿违,由于网络的特殊性,网络道德教育的效果甚微,这就极大挫伤了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深人推进,高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网络道德教育上撤离。时至今日,很多高校意识到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的开展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还未建立起有效、合理、完善的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机制。

(二)产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的原因

1.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给师生带来巨大挑战

网络具有的开放性、多元性、虚拟性等特点,深深吸引了当代大学生,引起了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与幻想的大学生的雀跃欢呼。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等改变着大学生原来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习惯于在网络上浏览信息、娱乐休闲。在这其中,也有不少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陶醉于网络虚拟世界。网络带给大学生的诱惑是前所未有的。网络时代的到来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多数教育者自身对网络并不精通,甚至知之甚少。在网络带给世界的疾风骤雨式的变化面前,他们中有些人甚至还没有意识到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与必要。面对网络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的新的影响,原有的方式、方法效果不佳,无所适从。教育者教育观念的老化、教育手段的落伍使得教育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技术自身的多元化、多样化是造成当前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的原由之一。

2.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网络道德教育流于形式

当前我国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发展时间不长,经验不足,还比较稚嫩,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缺乏与电信公司等社会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与合作。一方面,高校绞尽脑汁想在网络道德教育上有所突破,但仅靠校方的积极主动、老师的说服教育,很难对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进行全员、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监督,从而使得网络道德教育的效果难以巩固。另一方面,网络道德教育不像其它道德教育那样有完备的、有效的监管措施,整个社会都参与进来,这样导致是网络道德教育流于形式。网络时代,网络道德教育对社会成员,特别是教育部门、技术部门、监管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传统时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自担负不同的责任,而网络的无孔不入,则要求三者更紧密地结合,加强交流与合作。

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实践探索

面对网络社会、网络时代的巨大挑战,如何对大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接受和遵循网络道德规范的要求,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道德教育介入课堂,加强课堂教育引导力度

课堂教育仍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实践也反复证明课堂教育的效果显著。网络技术发达的国家对网络道德课堂教育的重视程度高,起步早。在上世纪}o年代,美国许多大学就专门开设网络道德或网络伦理课程,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网络道德行为。当然,德育功能并不是通过一门课程或一次活动就能有效实现的,我们更应注重通过整体的教育来实施德育。我们可以将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引人现有的德育课程体系中。例如,可以把“两课”作为网络道德素质培养的切人点,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层次的特定主题的讲授用于网络道德教育方面;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课程中适当加人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此外,在计算机基础等与网络有关的课程中,也可以渗透与网络道德有关的教育内容。通过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加强课堂教学对网络道德的教育力度。

(二)网络道德教育深入课外,发挥课外教育资源优势

大学生活不仅在课内,课外也有广阔的天地。近年来,大学生课余生活不断丰富。除了平时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之外,每年社会相关团体、学校、系院都还会组织各种赛事和多种多样的各项活动;寒暑假也会组织“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是大学生们了解社会、增进知识和友谊的窗口与平台,也是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好机会。可以利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对同龄人或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进行调研,通过图片展、宣传报道等形式引起大家的关注,进而发起倡议从自身做起,同学间互相监督,注意自身的网络道德行为,为净化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可以把网络道德教育引人到科技活动之中,通过让学生参加个人网站、主页和应用软件的设计制作,参加与网络有关的科技活动把学生使用网络的热情引导到学习、成长和成才的方向上来。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联手,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监管约束

网络时代,学校教育无疑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平台。但大学生上网时间和场所自由度很大,单靠一种教育主体的力量,难以达到最优效果,应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合力度,特别是加强学校与电信部门等网络技术、网络运行相关部门的合作,对接人高校的光纤网络安装过滤软件或是监视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大学生接触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控制大学生上网时间等。高校还可以通过与公安部门合开展网络法律法规在校园的宣传活动,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加强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增强警示作用。此外,全社会也应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对公众及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全方位多渠道地形成网络道德教育的浓厚氛围,使大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内容,逐渐形成并强化网络道德意识,增强网络道德知识与修养。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范文8

关键词:资助工作;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困境;对策

【分类号】G649.2

关于资助工作与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研究,目前学界主要关注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注网络信息化对大学贫困生资助的促进作用,例如裴九雄的《网络信息化的大学生资助新模式》[1];二是关注在资助工作中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史凌芳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析》;三是关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比如祁承勇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研究》。

以上关于资助工作与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研究文献中,一是研究在资助工作中利用网络信息化的研究已开始出现,但数量很少;二是关注在资助工作中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多,但涉及网络思政教育的少;三是关注网络思政教育的多,涉及资助工作的少。这些相关文献说明直接涉及资助工作与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研究非常少,很有必要对此进行探究。

一、概念界定

为了本研究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界定相关概念。关于贫困大学生的概念界定。对此目前并没有统一意见,主要散见于一些文件中,如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贫困大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和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不足以支付其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费用(主要指学费、生活费、住宿费和书本费等费用)的学生。”借用以上界定,本研究中的贫困大学生也即指高等学校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或在支付教育费用上有困难的在校大学生,其衡量标准是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就读学校所在地当年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大学生。

二、网络已成为许多贫困大学生表达权益的重要途径

1.贫困大学生网上表达权益的特点。一是快捷性与便利性,具有随时随地表达权益的特征;二是开放性与多元性,可以表达各种利益诉求;三是及时性与无限制性,不但可以及时表达利益诉求,其他人也可以不受限制接受这种利益诉求;四是交互性与多样性,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五是全球性与广泛性,利益诉求影响之广,受众人群覆盖之大前所未有。

2.网络已成为贫困大学生表达权益的重要途径。目前,网络发展越来越快,大学生受网络文化影响也越来越深。随着贫困大学生权益意识的逐渐增强,以及网络表达权益诉求的特点所在,使网络天然已经成为了贫困大学生表达权益的重要途径。

3.贫困大学生表达权益的现实对高校资助工作的消极影响。由于部分贫困大学生存在自卑感、空虚感、落寞感、挫折感、意志薄弱、人际关系障碍、主动性差、缺乏自立自强精神和价值观趋于功利化等特征,导致他们会在网上一些不实的言论,严重伤害高校的资助政策和资助工作。

4.资助工作视角下的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贫困大学生网络表达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是应该予以支持和谅解的,也应该予以及时支持,以免问题扩大化。但由于贫困大学生自身利益观、功利性、心理缺陷及价值偏差的存在,使他们在表达利益的正当性、合理性与真实性时,很可能会使人产生一定的误解,并造成一定范围的负面影响。

三、资助工作视角下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

1.现实教育目的与理论教育目的相悖离。就资助工作来讲,它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服务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大局。因此,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理论目的也应该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这一大局。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会更多从稳定的角度、从掩盖家丑的角度、从息事宁人的角度进行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这严重违背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本来面目和价值所在。

2.实然教育主体与应然教育主体相悖离。在现实贫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往往资助教师、学生处教师和辅导员等会作为思想教育的主体。而网络思政教育主体已经与现实思政教育大相径庭,它的主体往往具有相对性,“教育者、大学生和网络环境三方中的任何一方,均可作为教育活动的承担者作用于其他两方,相对于其他两方成为主体。”

3.真实教育效能与理想教育效能相悖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努力使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实现育人目的”,这应该是检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标准,也应该是检验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理论效能。然而,由于教育目的、教育主体等的局限性,导致教育效能仅在于针对具体事件,解决一时问题。

4.实际教育途径与应然教育途径相悖离。就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途径而言,实际工作中与线下教育并无本质区别,主要是通过批评教育的方式开展,并没有寻求到与应然教育途径更契合的方式开展教育。同时,如何将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相结合,如何将教师教育转化为学生自育,还没有很好的途径。

5.现行教育方法与应有教育方法相悖离。在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中,很多人仍然采用线下灌输的方式进行,认为线下教育能解决一切问题,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应用于线下思政教育都已经行不通。如今,网络思政教育已经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界限,拓展了思政教育的领域与内容,教育的方式也理应被更合理的新的教育方式所取代。

四、强化资助工作视角下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厘清教育目标,强化教育理念。学校以育人为根本,贫困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也必须遵循这一宗旨,充分发挥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培养人、塑造人、感化人的功能。必须深入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把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道德品质融入网络思政教育,将资助育人与网络思政教育紧密结合。

2.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育人,这决定了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加上网络思政教育应然主体的相互转化性,就更有必要调动贫困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他们自我教育的良好状态。

3.创新教育载体,更新教育方法。“资助工作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都会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起到促进作用。” 高校资助工作者要善于通过创新网络思政教育载体和方法,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将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结合起来,将日常教育与网络教育结合起来。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范文9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在线开放课程

一、引言

当前,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工学矛盾大,学生到课率低,教学组织困难,考试流于形式;优质教师资源紧缺,在函授站学习的学生很难听到主办院校名师授课;函授站许多专业招生规模小,教学成本高,教学环节难以有效落实;函授站点分散,教学督导困难,教学水平参差不齐。[1—2]互联网因其具有随时随地、高效快捷、媒体丰富、资源共享、交互性强等特点应用日益广泛深入,深受大众喜爱。许多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特别是自2012年以来,MOOC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迅速发展壮大,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更是前所未有。利用互联网开展成人高等教育是解决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已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2—4]自1998年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以来,先后有68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这些试点高校绝大多数是名牌高校,在利用互联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宝贵的经验,有了这些资源和经验,再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就比较容易。地方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主体,占全部高校的90%以上,承担了大众化教育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在成人高等教育方面也重任在肩。然而这些院校却鲜有参加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即使参与也是作为68所试点高校的校外学习中心,在利用互联网开展成人高等教育方面没有太多的资源和经验积累。另外,地方高校与那些参加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名牌高校相比,在办学层次、办学目标、师资结构、网络设施、经费数量、管理模式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直接学习这些高校的经验和使用其资源会有很多问题,因此,大力开展地方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模式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即是笔者在河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开发”(编号:Z9900454)的支持下,围绕地方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展开的研究,并结合石家庄铁道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改革进行了应用实践,期望研究成果对同类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二、地方院校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面临的主要任务

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面临的主要任务包括教学平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等。

(一)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网络教学平台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及网络链路等,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5]近年来,地方院校都建立了性能良好的校园网,其规模和水平尽管难与重点大学相比,但也都能满足学校日常教学和办公的需求。经调查,很多院校对外提供的网络服务不多,校园网服务器及存储设备负载很轻,网络出口上行链路使用率很低,因此,大部分地方院校可依托校园网构建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平台的硬件系统。如果现有校园网不能满足需求,通过升级改造校园网或云服务器租用也可以很快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中的系统软件属商品化或共享软件,本文不做讨论。应用软件是网络教学平台的核心,下文如无特指,所提网络教学平台均指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软件。网络教学平台应能为各类用户提供满足其教学行为的功能设计,包括教学资源的组织管理和使用以及教学行为的组织管理、实施和监控等。平台中的用户可分为三类: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教学资源的组织和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监控、教学基础信息管理、授权管理等工作;教师主要负责网络课程资源的维护、教学计划、网络导学、作业管理、测试管理、网络答疑、成绩管理等工作;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在线学习网络课程,阅览教学计划和导学信息,完成作业和在线测试,参与课程论坛,查阅成绩以及其它各类教学信息等。网络教学平台可采用三种方式构建:购置、租用、自建。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具体选择哪种方式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下面从平台功能、可维护性、可扩展性、自主性、技术要求、建设周期、资金投入七个要素对三种方式进行比较。

(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经过近十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特别是MOOC、微课等新型课程的出现,人们对网络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建设流程也更加清晰,在线开放课程不再是精品教学团队的展示,也不再是传统课堂的搬家,而是需要根据课程内容、授课对象、在线教育等特点进行重新设计和制作的全新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首先要确定课程资源建设规范,包括课程资源的组织结构、数据类型、文件类型、命名方式、制作标准和要求等内容。在确定课程资源建设规范时,应考虑教学资源交换与共享,尽量与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兼容。[6]同时,课程资源建设规范还与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数据结构有关,二者必须兼容。在线开放课程的基本资源应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指导、内容结构(章节目录)、课程讲义、多媒体课件、教学微视频、作业、习题及解析、拓展资源、参考资料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内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方式主要有自建、购买、转化三种。自建方式就是学校组织课程建设团队,自主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购买方式就是到市场上选择适合本校使用的在线开放课程;转化方式就是将已有的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等课程资源进行一定形式的转化处理,使其达到使用要求。无论哪种方式,都应该遵循课程资源建设规范,否则可能无法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正常使用。三种方式各有利弊,自建方式投入大、周期长,但课程适用性好,有助于锻炼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网络教学的能力水平,且学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学校的优势特色课程建设;购买方式投入少、见效快、课程水平高,但学校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公共课程及学校非优势特色课程建设;转化方式省时省力省钱,但因课程主要内容很难按新的规范要求实现,其适用性差,适用于短期内没有时间和精力建设的课程。受时间、师资、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地方院校在实施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初期,三种课程建设方式可能都会采用,但从长远看,应逐步加大自建课程比例。

(三)规章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规章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中的主要流程和关键环节规范化、制度化,使教学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规章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出台《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教师工作规范》《学生在线学习管理规定》《教学管理工作规程》《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规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对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和学习行为进行指导和要求,为网络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还应该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进行相应的修订。(四)人员培训尽管大家对网络教学的概念并不陌生,但要实施网络教学,必须对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函授站人员等进行相应的培训,如对管理人员要进行网络教学管理工作规程培训、对教师要进行网络教学教师工作规范和在线开放课程设计与制作培训等,培训时既要学习文件,又要结合教学和管理平台进行实际演练。培训时机的选择因培训对象而异,如对教师的培训可放在课程开始建设前和网上开课前、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可放在相关工作会上、对学生的培训可放在学生报到后等等。除现场培训外,还可以将培训内容制作成在线课程放到平台上,供各类人员学习。

三、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改革实践

石家庄铁道大学为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属地方院校。学校以铁路交通相关专业为特色,面向全国招生,毕业生主要服务铁路交通工程单位。学校依托自身优势特色专业面向社会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现有在籍学生12000余人。受行业特点影响,我校成教学生遍布国内各交通土建工程项目一线(有不少还在国外),工学矛盾极大,面授全勤率不足30%;我校函授站也是遍布全国(30个函授站分布在19个省市),教学成本高,督导难度大。原有函授和业余的学习方式已无法适应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现状。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我校于2013年初正式启动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利用3—5年的时间,我校成人高等教育主干专业课程全部实现网络教学。

(一)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设计开发成人高等教育综合管理平台;设计开发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出台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相关文件;依据网络教学模式开展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平台、课程资源以及相关文件。

1.综合管理平台研发及应用

成人高等教育综合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为学校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相关人员提供基于网络环境的在线管理服务功能,包括学籍管理、教务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系统管理等,为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教师、学生、教学计划、课表以及其他管理信息,是网络教学平台运行的基础。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综合管理平台采用自建方式完成。由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研发团队,建设周期10个月,于2014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平台搭建在校园网中心机房,使用校园网出口链路,目前各项功能运行正常稳定。

2.网络教学平台研发及应用

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平台采用与综合管理平台同样的建设和运行方式,研发团队主要成员不变,建设周期8个月,于2014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平台根据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模式及业务需求,设计实现了能满足各项要求的全部功能,这些功能覆盖了同类商业软件的主要功能,目前各项功能运行正常稳定。平台最大的优势是与综合管理教学平台无缝衔接,自主性强,可维护性及可扩展性良好。

3.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

2014年初,我校启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重点建设150门在线开放课程。截至2015年7月,我校已完成课程立项建设50门,有36门课程已在我校校园网上(访问地址:jjxy.stdu.edu.cn/)。经统计,这些课程(仅视频)共录制完成1692个微视频,讲授时长42300分钟,存储容量达140G。预计到2016年底,我校可以投入正式使用的网络课程将达到100门以上。

4.网络教学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

新的教学和管理模式需要新的规章制度去引领和规范。为此,我们对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了完善,主要包括《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规程》《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规程》《成人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规范》《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教师工作规范》《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学生学习管理暂行规定》《继续教育学院班主任工作规程》《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暂行规定》等。

(二)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的效果

2014年9月,随着我校自主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上线试运行以及第一批8门网络课程的建设完成,我们选择2014级成人教育专升本在本部面授的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两个专业进行试点。经过1个学期的在线学习,学生圆满完成了6门课程的学习任务,普遍反映在线学习很方便,教师讲课效果好,教学视频可反复观看,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在总结经验、完善教学平台功能设计、细化操作流程和管理规范的基础上,2015年3月,我们在本部2015级成人教育学生中全面推广使用网络教学模式组织实施教学,并选择1个函授站进行试点,同步开展网络教学。本学期共开通网络教学课程20门,覆盖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会计学、交通运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个本科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2个专科专业,学生在线学习人数达1072人,平均课程登录10000人次。其中,《大学英语I》登录64400人次,《高等数学》登录56000人次,《大学计算机》登录25000人次。截止到6月20日,全部课程均已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

四、总结与展望

成人高等教育现有的函授和业余学习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网络教学可以让所有在籍学生享受到来自主办院校名师的讲授,可以有效解决部分函授站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必须解决好教学平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等关键问题。地方院校在这方面往往经验不足。近年来,石家庄铁道大学开展的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还不够成熟、教学平台功能还不够稳定、优质教学资源还不够丰富、教师对网络教学的方式还不太适应、学生在线学习时还有不少“挂学时”和“凑积分”的现象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更应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加大投入、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模式,不断丰富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成人高等教育取得更大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顺行.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3):139—140.

[2]王志国,崔亮,马水东,张文丽.基于网络化教学创新地方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5,(1):32—35.

[3]张养力,吴琼.成人教育网络教学平台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1,(5):84—85.

[4]刘剑青,王小飞.美国高校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发展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5,(6):61—63.

[5]杨林,韩庆华.面向成人高等教育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13,(20):98—100.

[6]冉利龙.远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15,(5):55—60.

[7]李杰,刘洋,王紫业.医学院校成人教育网络助学的实施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5,(8):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