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连锁经营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3 15:10:03

连锁经营论文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1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对策;运行

一、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界定及优势

(一)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界定及我国的模式分析。经济型酒店又称为有限服务酒店,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便宜,其服务模式为“b&b”(住宿+早餐)。对于国内外对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却不十分明确,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是指价格低廉,设施简洁、安全、干净和性价比高的一种酒店业态模式。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是经济型酒店运营的主要方式,是使酒店企业经营规模化、组织化、现代化的有效方式,即是经营同类酒店的若干个企业,在同一总部管理下,按照统一的经营方式进行共同的经营活动,以求得规模优势和共享规模效益的经营形式和组织形态。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如今在欧美国家已是相当成熟的酒店形式。经济型酒店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具有低投入、高回报、周期短等突出的优点,“莫泰(motel)”、“如家快捷”、“锦江之星”作为国内经济型酒店的三支主要力量,其扩张速度惊人。同时,美国的“速8”、法国雅思集团的“宜必思”也相继进入国内。从沿海到内地,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如今拥有强大网络平台支持的连锁酒店也日趋成熟,如七天连锁、城市便捷连锁、汉庭连锁等。但在其蓬勃发展的光环背后,还存在着许多不乐观因素。国有宾馆的改制,规范化的政策法规引导,服务软件的提升,管理模式的升级……,许多问题不容忽视。但不容置疑的是,经济型酒店必将由幼稚走向成熟,将在中国酒店市场上占据特殊的重要位置。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从经营模式看共分为直营店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战略联盟模式、兼并收购模式,发展初期则以标准连锁的直营店模式,目前多采用特许经营模式,但从长远来看,将逐渐向兼顾战略联盟和兼并收购的模式发展。

1.直营店模式。直营连锁是资产所有者独自投资、直接管理的一种经营模式,一个企业最初的发展方式。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在进入一个区域时,往往采用标准连锁的直营店模式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宜必思等经济型连锁酒店最开始人市时均以直营店模式拓展市场。直营店模式最开始的投入较大,但却有利于统一的管理,可以积累稳定的资产,有利于酒店企业的形象塑造。

2.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是指特许权拥有者授予特许权经营者一种获得许可的特权以从事经营的行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规模扩张需要走低成本战略,特许经营模式对于酒店总部而言,只需将规范化的管理方式、经营技术及经营理念通过受让或转让给加盟者,就可以实现规模扩张。对于加盟者而言,只需支付一定的加盟费用就可直接套用酒店成功的经验和技术,降低投资风险。目前,国内运作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已经逐渐向特许经营模式转化。

3.战略联盟模式。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要改变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状,需要集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酒店资源和优势,形成战略联盟经营模式。建立经济型连锁酒店战略联盟更有助于了解市场形式、风险共担、资金、经验、技术共享,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降低运营成本。

4.兼并收购模式。兼并收购模式是另一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可以促进酒店发展,扩大经营规模,有效降低进入壁垒,并获得原有酒店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各种资产、企业经验和市场份额。兼并收购模式主要适用于发展成熟、规模较大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目前国内并不常见,如家快捷这样的品牌连锁酒店曾采用过这种经营模式。

(二)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分析

1.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以控制成本实现竞争优势。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很明显,采取统一的采购系统、订房系统,批量采购,降低酒店的固定成本投入,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资金优势,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企业知名度,实现竞争优势,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目前,我国有实力的经济型酒店都选择了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莫泰。

2.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因设立网点众多而贴近目标市场。在旅游和商务集散地,经济型酒店的存在,使连锁经营模式在布局上具备绝对的优势,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网点众多,统一标识、统一品牌和形象,可以更贴近目标市场,有利于了解宾客需求,制定针对性强的经营战略,最大限度地聚集顾客群。

3.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借助信息资源共享降低运营风险。我国经济型连锁经营酒店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通过连锁酒店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立中央预定系统和免费的预定电话,各分营店之间可以共享客房数据库和客户信息档案,通过分析客户信息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客户需求,可以有效稳定客源,进一步降低连锁酒店的运营风险。二、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运行分析

(一)特许经营模式的运行。经济型连锁酒店在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时,正确选择特许经营的方式是关键。目前,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最常用的特许经营模式是特许转让,特许方提供品牌、生产及经营中必须遵循的方法和准则以及产品、技术方面的培训,确保业务有效运行。经济型连锁酒店特许经营实施的第一阶段是品牌推广,要求连锁酒店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自己的经营特色、经营理念及特殊经营技能,通过DM单、网站、媒体等渠道扩大酒店的宣传,吸引加盟者;第二阶段是加盟者资质的审核,酒店总部在接到加盟者申请后,还应委派饭店管理专家对加盟者资质进行检察和考核,重点考察从业经验、资本金及经营理念与酒店是否一致,并严格按照有关章程经总部审批后方可考虑吸纳;第三阶段是履行加盟义务,应进行店面选址、统一装修、管理技术传授、人员培训等工作,统一品牌,统一标识,并对加盟者深入传授统一的服务理念,形成以品牌和网络为主要纽带的联盟;第四阶段是建立一整套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系统中包括物流配送体系,良好的预定、采购集团培训体系,真正实现连续的规模经营,同时还应建立客户管理系统,真正形成品牌共享、客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

(二)战略联盟模式的运行。我国经济型酒店战略联盟的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联盟方式,根据治理结构的不同建立战略联盟,可以进行股权联盟和非股权联盟,股权联盟最常见的做法是建立新实体或者通过股权投资和相互持股的方式共同经营。非股权联盟是一种合作联盟,联盟方只保持合作关系,不需要建立法律实体;根据在价值链环节上的不同位置建立战略联盟,可以进行竞争对手联盟和顾客伙伴联盟。经济型酒店之间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开展竞争对手联盟运作模式可以加强酒店之间联合,扬长避短,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顾客伙伴联盟是以全方位、立体式的一条龙服务要素来组织服务流程,将“服务营销”的内涵延伸到每个环节,向顾客提供超值的个性化服务。

(三)兼并和收购模式的运行。兼并和收购模式是我国经济型酒店实现集团化发展后的趋势,经济型连锁酒店开始时都是单一品牌、单一细分市场的企业,形成规模发展后,对其他经济型酒店进行兼并和收购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多采取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与联合两种运作方式。横向并购是在经济型酒集团之间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或同地区酒店之间的并购,提高市场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并为酒店的所有者退出行业提供了一个机制。纵向并购与联合是经济型酒店与提供互补产品的企业,如旅行社、旅游交通企业、旅游商业企业、旅游景点等之间的并购与联合,这种模式直接关系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形成纵向生产服务的一体化,有利于相互沟通与融合,获得共享和互补效应。

三、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制约因素

(一)奈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限制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目前,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对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运行非常不利,经济型酒店在连锁经营的过程中往往重形式而轻实质,即只注重店名、装修、标识上的统一,而在管理体制上仍沿袭单店操作模式,各店顾各店,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和客户需要信息方面的共享。正是这种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使许多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有名无实,无法得到充足的市场份额,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规范、有效运行。

(二)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制约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高效运行。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经济型连锁酒店规范化运作,增强自身实力,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许多经济型连锁酒店仍属于国有企业或大型民营企业,缺乏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产权不分、权责不明,管理随意性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得总店、分店之间关系复杂,组织结构混乱,管理层分工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有效性。

(三)自身实力不强的企业现状阻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高速运行。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不足、分店扩张缓慢的局面,但无法解决实际困难,一些连锁酒店自身实力不强的现状短期内很难根本改变。

(四)专业化管理人才缺乏的现实制约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长期运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应势而生,经济型酒店人员配置非常精简,组织结构层次少,要求员工技能多样,一人多岗、一职全能的要求让许多服务人员摸不到头绪。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其经营的直接因素,既懂连锁经营又懂酒店运作的专业管理人才非常稀缺,一些连锁经营者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方法,且不注重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特点和顾客群定位,无法达到连锁经营的真正目的。

四、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理论依据分析

(一)劳动分工理论与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劳动分工理论研究劳动分工是如何影响劳动生产率,并继而影响经济效益的。实际上,经济型酒店的分工策略就是一种劳动分工,通过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酒店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型酒店的发展。

(二)规模经济理论与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规模经济性理论研究的是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规模提高而逐渐降低的规律。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集中度较低,单体酒店规模较小,经济型酒店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积累或资金的投入设立新的单元,扩大规模,实现连锁式经营,同时经济型酒店还可以通过兼并、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来扩大规模,形成一体化的企业集团,以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三)旅游经济理论与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根据旅游经济学理论,如果生产大量的适合现阶段国内需求的经济型酒店产品,则需求弹性会变大。同时,经济型酒店要持续发展,还必须研究消费者行为,通过细分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客户对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忠诚度。

五、保障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有效运行的对策

(一)针对市场空白点,坚持走专业化经营道路。针对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现状,经济型连锁酒店应善于抓住市场空白点,坚持走专业化经营之路,创造发展机遇,并借鉴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应坚持走专业化道路,添加安全、清洁、方便、温馨服务要素,及其他增值服务,力求使顾客在经济型连锁酒店中享受到星级酒店的服务,努力打造服务无限、设施齐全、价廉物美的标准、统一、独特的经营模式。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2

关键词:连锁经营知识运营系统

连锁经营日益成为零售业、服务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商业模式,而加盟连锁更是可以将连锁总部的成功运营模式与加盟者的资本相结合,以较低的资本投入和风险,短期内大幅度提升市场份额。我国许多知名企业也不断摸索通过连锁经营实现低成本、低风险、高速度地战略扩张,许多中小企业和个人也是积极投身加盟连锁,在此过程之中,连锁总部或加盟者遭遇失败的案例十分常见。连锁扩张是一种成功商业模式不断进行自我复制的过程,在品牌、设备、店面、管理等诸要素复制的背后实质是知识的复制,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探讨加盟连锁的得与失,并给出相应建议。

连锁经营的知识经济性

许多连锁经营的著作都对连锁经营的经济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不少学者认为规模经济是连锁经营的一个优势所在:当零售或服务企业开店数量较多时,研发成本、广告营销费用、谈判费用、仓储运输成本、管理人员工资、配送中心运营费用等等开支可以由更多门店和更高的销售额来承担,此外,连锁总部凭借巨大的采购交易额还可以获得砍价优势。按照这个逻辑,开店越多,连锁机构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越富有竞争力。在这种思路下,许多连锁机构把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断定为门店数量,大量吸纳加盟店以求突破临界点,一个大错误产生了。

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企业经营规模足够大时,多种固定费用被更多产品分摊,单位产品成本降低,同时因巨大的交易量会形成买方垄断或卖方垄断,因此产生了高额利润。经济学中的芝加哥学派有认为企业的市场份额、经营规模不是高额利润的来源而是结果。企业是因为自身系统比竞争对手更富有效率,而在市场上不断得到肯定,从而不断提高销售额的。因此,加盟连锁的战略逻辑应当是:卓越的商业模式——连锁总部的高速扩张欲望与加盟商的投资需求——高速扩张——市场份额扩大、规模经济形成,因此,富有效率的单店运营模式与连锁运营体系的设计、开发、定型才是加盟扩张初期的优势基础,规模经济是连锁经营的一种重要竞争优势,但只是一种派生优势、次级优势,往往在连锁系统发展已经成熟和壮大的中后期,这在很多连锁机构中都被本末倒置了。通过世界著名连锁机构麦当劳、希尔顿、沃尔玛的发展都可以发现,其连锁总部与样板店富有效率首先获得巨大成功,而后吸引投资进行扩张,进而逐渐获得规模优势,并非先作大后作强,而是先作强后作大。

不是规模经济,连锁扩张的经济合理性何在?笔者认为是知识的经济性。知识是当代最富有价值的生产要素,与其他各类生产要素不同,不同在于:相对于知识研发的巨大成本,知识可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复制,知识不会因使用而损耗。但是有价值的、可以预期带来现金流入的知识是稀缺的,我们通常笼统的认为加盟连锁需要支付一笔品牌许可费用,以为连锁总部的价值就在于品牌,这是错误观念,纯粹的品牌并不能为我们带来预期的现金流入,同时,在实现大规模扩张之前,连锁总部的品牌并不能号召消费者。实际上,企业以品牌这个概念笼统地称呼了连锁总部所有将输出的、有价值的无形资产。知识可以低成本复制,但是知识的创新却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研发费用高,开发周期长,风险巨大,而且知识一旦创新,许多知识可以以专利、商标等方式申请法律保护,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这就意味着连锁总部可以以知识资产复制来控制大量加盟商的资本并转移投资风险,而加盟商通过知识复制迅速地、低成本地掌握了一种被验证有效的知识,因此,知识复制是连锁经营的第一经济理由。

连锁企业的复杂知识系统

许多连锁总部一旦开发了一种新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便匆忙拓展加盟连锁业务,实际上,如果连锁总部不能形成一个难以复制的复杂知识系统,纯粹的服务流程、商业模式等知识本身无法申请专利保护,那么,加盟商在加盟期满立即独立成为竞争对手就经常会发生,其他企业也会通过模仿、人才挖掘等方式迅速模仿并展开竞争,许多有潜质的连锁总部在发展前期都会遭遇这些问题,进入发展成熟期的连锁总部可以凭借品牌号召力和规模经济阻止模仿者的攻击,但是如何在发展前期防止模仿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某些连锁总部可以独占某些生产要素(如某项必需设备的技术专利)或得到政府授权,这种连锁在早期拓展中可以一定程度防范复制,但多数不具备这种进入壁垒的企业如何保证对手难以复制而自己又能成功复制呢?连锁总部的知识必须是一个复杂知识系统,是一个持续进化的知识系统:

连锁总部必须拥有一个跨职能、跨组织的被有效整合过的复杂知识系统。一般对手可以轻易地进行某个领域的知识复制,然而面对如此的复杂知识系统,模仿难度极大。有时对某一单一的“知识碎片”进行模仿,该知识在缺乏其他相关知识支持的企业环境中,是无效的知识,例如单纯对肯德基食品技术进行模仿,而未获取其作业管理方法及信息管理系统,食物质量是无法保证的。另一方面,一旦连锁总部拥有的是一群知识,即使对手可以一一模仿,显然,模仿所需的时间和成本都加大。因此,连锁企业必须是多种相关知识有效整合后的一个复杂知识系统,只有总部自己拥有这些知识及自我复制的能力。

连锁总部拥有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交织的复杂知识系统。许多连锁总部认识到连锁发展就是自我知识复制的过程,最近几年,国内许多连锁机构加强了对门店运营手册、选址手册、开店手册、CIS系统手册等显形知识的整理和编写,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对隐性知识重视不够,在连锁总部积累的知识中,有许多知识属于存在于员工头脑之中、并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些知识由于无法或难以以书面形式出现,传播范围与质量大打折扣。日本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共享、固化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较为领先,野中郁次郎1991年11月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知识创造型企业》一文,这非常值得连锁企业借鉴。连锁总部对企业内部尤其是样板店的隐性知识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分析企业内部存在何种隐性知识,由哪些员工掌握?通过何种路径向加盟店传递这些知识?这些都是加盟店对连锁总部样板店进行无知识损失地完全克隆的关键问题,关系到连锁成败。

连锁总部拥有专家知识支持系统。优秀的连锁机构往往拥有庞大的专家知识支持系统,加盟店对某些知识的需求是偶然出现或随机性质的,但是掌握这类知识往往对人的专业要求很高,总部可以拥有一个专家团队,各基层门店有该类知识需求时可以向总部求援,这种做法有两种好处:一是代价高昂的专家团队费用由总部直接承担其费用,而各门店间接分摊,降低运营费用;二是专家团队处于总部之中,对防止企业的核心知识扩散起到积极作用。

连锁总部拥有知识进化的能力。许多连锁机构具有不断自我完善的知识进化能力,连锁总部开始形成最核心的企业商业模式、技术诀窍等知识,随着业务拓展和竞争对抗,连锁总部在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将企业知识的创新引向各业务细节,框架性知识、核心知识有了细节知识的补充,连锁系统才开始日益成熟,因此,许多连锁机构非常注重进行组织内部的知识创新、挖掘和对外部企业标杆行为的学习。

连锁企业的三个知识运营系统

连锁总部向加盟商销售的是一个复杂知识系统,实现低成本高速度地业务扩张和无形资产对大量有形资产的控制,如果连锁总部提供的知识缺乏价值性、容易复制和模仿,那么,高速扩张是不可能的。连锁企业要实现知识资产的高收益,三个知识运营系统缺一不可:

知识创新系统。连锁企业如果在知识上没有创新性,那么,连锁扩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连锁总部必须具有持续的知识创新系统,这个系统不仅需要提供最初连锁机构的商业模式和工作流程等基本知识,而且要能在竞争对手模仿的情况下,不断进行知识创新,拉大与对手的距离。连锁总部知识创新活动必须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许多连锁企业管理表现出高度刚性,对基层门店的操作确实应严格控制,但是总部必须有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创新活动由总部专家团队有计划地进行,一部分创新是专家团队内部研发的成果,研发成功,再向各基层门店复制,而更多的创新应当是学习的结果。在创新问题上应当放弃集权思想,并非总部才能发现和推广好的工作方法,各基层门店员工以及竞争对手时常有一些更富有效率的工作方法,总部专家团队更为重要的任务是最佳实践方法的采集、评估、优化与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提升知识质量。

知识复制系统。好的知识被创新出来后不一定在整个连锁系统中能够得到运用,尤其当许多知识以隐性状态存在或多种知识互为因果、相互交织时,总部向门店复制知识的难度就更大了。蕴含在设备、服务设施、标识、门面等硬件中的知识的复制可能最为简单,由总部负责生产并安装,许多操作手册、规章制度等显性知识只需要拷贝和复制即可,而许多涉及机密或体验性质的知识往往是隐性知识,它们的复制是复杂的。连锁总部可以通过样板店实习、参观、座谈、培训、非正式组织交往等形式进行隐性知识复制。

知识保护系统。欧美许多连锁企业有完善的知识复制系统,但他们更加注意对知识的保护。知识是根据一定的重要程度被确定传播范围的,即使加盟店也不能得到所有知识。日常运营知识对加盟店是必须的,而选址、谈判、开店、培训、评估等知识只需要总部掌握,否则加盟商很容易转变为直接的竞争对手。在利用专利、商标等法律方法进行知识保护的同时,对不受法律保护的各类知识也需保护。许多连锁企业已经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重要知识的培训无书面材料;针对各类操作手册有保密制度、保密协议;将重要知识蕴含在机器、软件、布局等等之中,使用者掌握使用方法但不掌握其知识原理;公布需要隐性知识作支撑的显性知识,通过多种方法维护创新性知识的独占使用,使连锁总部和加盟者获得高额收益。

参考资料:

1.赵曙明、沈群红著,《知识企业与知识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敏著,《现代企业知识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史东明著,《核心能力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忠元、向洪著,《学习资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5.[美]托马斯·M·科洛波洛斯、卡尔·弗雷保洛著,陈岳、管新潮译,《知识管理》,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3

1.营销管理理念缺乏创新当前,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受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营销管理意识相对较为薄弱,营销管理理念缺乏创新,仍存在着相当一部分连锁经营企业对营销管理还缺乏正确科学地认识,将营销错误得理解为产品的推销,缺乏对营销环境的深入分析,尤其缺乏市场营销理念,仍沿用“产品生产与产品推销”为主的营销理念,导致部分连锁经营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偏低,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2.品牌形象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部分连锁经营企业在其营销管理实践中,缺乏科学的营销管理策略,品牌营销策略尚未充分确立起来,加之品牌运营经验不足,品牌管理意识薄弱,使许多连锁经营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之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缺乏规范性,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过分注重市场行为的短期效应,而对品牌的投入需要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致使大部分连锁经营企业对品牌建设力度都相对较低。

3.营销渠道尚不完善多数连锁经营企业都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策略在营销管理中的作用,但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IT投资相对于国外企业而言,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尚无一套系统的管理体制,致使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相对缓慢。同时,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在其经营管理实践中,还未建立起完善的销售网络,销售网络点通常仅局限于大城市的商业中心,而城乡地区的销售网络点却乏善可陈,导致多数连锁经营企业的消费市场覆盖面较窄。

二、连锁经营企业营销管理的优化策略

1.更新营销理念,开拓潜在连锁市场在现代化市场背景下,连锁经营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强化营销管理,树立现代化市场营销理念,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产品设计,提升产品服务层次,创新产品设计,从而充分发挥企业的产品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同时,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还应全面收集产品的反馈信息,从而实现产品的进一步完善,提升顾客的满意度。连锁经营企业要积极转变传统的“以产品生产、销售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树立起“以服务质量为中心”以及“以消费者满意为中心”的营销观念,着力提升连锁经营企业的竞争优势。

2.实施品牌形象战略,优化企业形象在2007年,率先在电气零售行业中采用明星代言的品牌策略,使苏宁品牌具有市场化与年轻化的特点,为其市场扩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当前,苏宁积极转变品牌形象建设策略,实行“幸福”品牌战略,积极打造起顾客服务周到的市场形象,最终树立起值得信赖、规范经营的一流企业综合形象,造就了苏宁品牌产品的成功。可见,在某种程度上,品牌就是连锁经营企业的生命,在未来的连锁市场竞争中,品牌竞争必然成为市场主要的发展趋势,为此,制定品牌形象战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是连锁经营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3.加强信息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对于苏宁而言,信息化也是其核心产品之一,并将信息化作为其神经系统,积极建立了系统综合化的网络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监控、语音等多种功能。并以SAP/ERP系统为载体,辅助运用B2C、B2B、CRM、TMS等系统,实现“消费者、供应商与职工”的综合化信息管理,在提升其生产效益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在采购与销售中,充分重视信息化采购系统与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全面增强了其核心竞争力。基于此,在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中,应积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提高连锁经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保障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并获得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4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旅游购物是旅游产业走向集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还与人们快速增长的文化产品需求有密切的关系.但目前我国旅游购物认识不够等诸多因素制约着旅游购物的发展,促使国内旅游购物业远落后于外国发达国家旅游业.针对此种情况结合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理论框架,构建合理的、适合的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框架,从而有效实施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可以达到提高我国旅游购物水平,促使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对此,本文就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框架及其应用进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框架;应用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124-02

近些年,我国旅游业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和进步,有效的促进了我国GDP的增长.尽管如此,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旅游购物发展效果不佳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国旅游购物市场产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相应的旅游购物受到一定的影响,促使旅游购物业难以向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基于此种情况,加强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框架的合理构建,从而促使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可以有效的、科学的应用,这将有效的改善我国旅游购物现象,为促进旅游业发展、提高国家经济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笔者就国内旅游购物业发展现状、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理论框架、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框架、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的应用这几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于改善我国旅游购物业现状有所帮助.

1 国内旅游购物业发展现状分析

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购物业已经却得令人瞩目成就,促使旅游购物产品多元化、旅游购物生产企业不断增多、旅游购物场所多样化、旅游购物行业细分产业规模.但我国旅游购物业依旧面临一些问题,致使旅游购物业无法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旅游购物业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1 旅游商品单一,缺乏特色

由于旅游商品定位于具有旅游特色的商品,其在生产和包装等方面一定要突出当地旅游特色,这样才能将商品与其他商品区分开来,成为一项具有纪念意义的商品.但目前我国旅游产品不仅缺乏旅游特色,还存在商品品种单一的情况,这使得旅游商品吸引力低,难以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致使旅游商品销售效果不佳.

1.2 旅游购物市场不规范

在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旅游购物市场中有多种旅游商品,加大了旅游购物市场竞争,这使得不良销售手段存在于旅游购物市场中,严重影响了旅游购物市场秩序,致使旅游购物市场不规范.

1.3 旅游购物物点空间布局混乱

为了促使旅游商品可以有效的销售,通常需要进行旅游购物点空间布局,设置旅游商品销售地点,服务人员在销售地点负责旅游商品相关业务,如讲解旅游商品、物流旅游商品等,促进旅游购物更好的实施.

2 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理论

为了促进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框架的有效的建设,需要的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理论支持的主要内容为:

2.1 旅游购物及相关理论

所谓旅游购物是指旅游者为了旅游或在旅游活动中购买各种实物商品的经济文化行为.支持旅游购物包括购物旅游行为及相关的行为的理论为:

2.1.1 旅游商品.像旅游纪念商品、旅游日用消费品、旅游专用品等旅游商品的购买可以促进旅游者的旅游更加有意义.与此同时,旅游商品的销售,可以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当地旅游,对于发展当地旅游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1.2 旅游购物行为.经过心理学、行动学、经济学等相关科学的研究,可以确定旅游购物行动属于冲动购买.而促使旅游者具有购物动机的主要因素是追新求异、追求价值、纪念收藏、礼品馈赠、文化体验等五类.这充分的说明了,旅游购物行为具有仓促、即兴、模仿等特点,难以形成稳定的、可靠的旅游购物活动.

2.2 连锁经营及其相关理论

2.2.1 连锁经营.所谓连锁经营是通过对若干零售企业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规范化经营,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流通方式.连锁经营方式的实施,可以将商品进货和销售有效的分离,进而促使旅游商品经营可以简单的、标准的、专业的进行,提高商品销售水平,促使旅游商品销售向诚信化、效益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2.2.2 连锁经营效应.理论经济学中说明了连锁经营方式的支撑理论为规模经济理论、专业分工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此种情况下,旅游商品连锁经营方式可以通过集约经营和分散销售的方式来销售商品,促使旅游商品在旅游购物市场中合理的分散销售,这大大促进了旅游商品购销,促使旅游购物业不断发展.

3 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框架

基于以上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理论来构建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框架,可以促使连锁经营方式更加有效的、科学的实施,对于促进旅游购物业不断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3.1 实施旅游购物连锁经营管理

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的有效实施,可以间接实现规范化效益,增强旅游购物经验企业整体水平,促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更好的发展.当然,实现这一目的,首先需要有旅游购物连锁经营管理的支持.利用旅游购物连锁经营管理对连锁经营前期旅游购物市场调研、类型选择、经营战略、品牌设计等基础工作进行严格监督与控制;对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时期旅游商品信息、销售、物流等方面进行规划和管理,为有效的进行旅游商品分散销售创造条件.

3.2 构建旅游购物连锁经营物流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具有多种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不同连锁经营方式对应的物流管理也存在一定差异.企业要想有效的推行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在确定企业连锁经营方式类型的同时,需要采用相适应的物流管理方法,从而促进旅游购物连锁经营可以与物流管理相匹配,促进旅游产品更好的销售.但需要注意一点,无论采用哪种物流管理方法,都要依照唯一原地采购和相对集中配送的原则,科学的、合理的实施物流管理.对此,加强构建旅游购物连锁经营物流管理系统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旅游购物连锁经营物流管理系统具体构建的主要内容为:首先,旅游购物混合连锁企业应当综合企业实际情况及旅游购物连锁经营要求,就旅游购物混合连锁进行科学、合理的物流布局,促使各个连锁经营分店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其次,为了促使旅游购物混合连锁经营能够有效的运行,结合物流布局图,科学的规划各个连锁经营分店物流采购工作,提高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水平.

4 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的应用

因所经营的旅游商品不同、差异化范围大等特点,使得不同种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应运而生.尽管所有的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都具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要目标客户以及消费群体紧紧围绕在一起,但各种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应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笔者就几种基本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的应用进行分析.

4.1 旅游购物单品连锁

所谓旅游购物单品连锁是指旅游购物连锁企业在各个地区的连锁店内只进行单一旅游购物单品的经营销售.从我国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发展来看,旅游购物单品连锁经营是相对比较传统的、古老的一种连锁经营类型,其可以跨区域的进行旅游单品销售,并且不用担心各地区旅游单品出现差异,这大大提高了旅游购物单品的销售效果.例如某地区特产茶叶可以运用旅游购物单品连锁经营方式来进行销售,可以将特产茶叶这一旅游单品推广各个地区,进行茶叶单品销售.

4.2 旅游购物多品连锁

旅游购物多品连锁是在同一旅游文化内涵主题下,推出多种旅游商品,并将这些旅游商品分布到旅游目的地的连锁店,促进多种旅游商品销售.相对于旅游购物单品连锁来说,旅游购物多品连锁扩大了旅游商品经营范围,可以促进连带旅游商品销售,提高旅游产品销售量.例如以某一旅游主题连锁经营翡翠的同时,进行玛瑙、玉器、奇石的经营,可以刺激消费者消费,提高旅游商品销售量,为旅游购物连锁经营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需要说明的是利用旅游购物多品连锁经营方式进行各地区旅游商品无差异销售,并且不开展可持续的经营发展策略,旅游商品的价格容易贬值,这将会给旅游购物连锁经营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所以,科学规划旅游购物多品连锁经营方式,提高其应用性是非常必要的.

4.3 旅游购物综合连锁

即旅游购物连锁企业通过分布于具有广泛辐射性的旅游客源集散地或旅游商品集散地的连锁店,经营销售属于不同旅游文化内涵主题下的多种品类的旅游商品.将不同旅游文化内涵主题下的旅游商品融合在一起,并广泛的分布在各地区商品连锁店中,这样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旅游产品销售.旅游购物综合连锁经营方式的实施,促使旅游商品经营范围更加广泛,旅游商品种类繁多,可以大大提高旅游购物水平,促进旅游购物业发展.

5 结束语

在我国旅游购物市场产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旅游购物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致使旅游购物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效果不佳.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基于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理论,实施旅游购物连锁经营管理、构建旅游购物连锁经营物流管理系统,从而促进旅游购物单品连锁、旅游购物多品连锁、旅游购物综合连锁等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有效应用,促进旅游购物连锁经营企业发展,旅游业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国兰,杨燕,姄王庆.浅谈乡村旅游连锁经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12).

〔2〕李萌.旅游购物品开发与经营创新探讨[J].商业时代,2007(18).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5

关键词:经营方式,连锁经营,连锁业

 

一、中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零售业最重要发展是连锁化,连锁化是当今世界的零售业和中国零售业已经实现的普遍的经营方式与组织方式。世界各国的连锁商店,按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可分为三种类型:正规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80 年代中期连锁经营开始嫁接入我国的商业,而连锁商业的发展是90年代以后,从区域范围看,连锁经营已沿海辐射到内地,从大城市扩展到中等城市;从业态来看,连锁经营已遍及超级市场、便利店、仓储商店、百货店、专业店以及大众快餐等多种业态。中国的连锁业从无到有,发展规模迅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中投顾问的数据显示:2008年,连锁行业销售额与店铺数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其中,连锁超市、百货、便利店、家电、药店等各业态销售增幅均有增长,而通过新开店铺等外延方式拉动各业态平均10%的增幅。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1999亿元,“连锁百强”门店总数达到120775个。但是也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一)、部门、地区分割导致连锁商业发展无序,企业布点难以合理。连锁商业受体制的制约难以跨区域经营。中国现行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地区所有的管理体制和部门所有的企业体制,对发展商业连锁经营起着制肋作用。我国的各级政府、各级部门从本地区、本部门的角度出发,对连锁经营高度重视,但缺乏统一计划、统一经营,造成了连锁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影响了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

(二)、连锁经营类型单一,连锁资金不足、门店少,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我国的连锁业绝大多数是在原有的中小企业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规模小,底子薄,资金不足。决定了其无法分担连锁组织系统的各种管理费用,使许多连锁公司处于亏损与勉强维持的状态,难于支持大局。且我国目前发展的连锁企业,多数采用正规连锁方式,成员门店都是总部投资和租用。在我国还没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连锁企业本身的产权制度不十分明确,门店的产权关系更不明晰。,连锁业。由于门店的效益与职工切身利益联系不够,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整个连锁效益。

(三)、连锁配送规范化程度低。我国由于缺乏连锁配送效益化的权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中的不讲实质,只图虚名的连锁形式。造成了连锁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商品配送系统不完善。许多连锁企业做不到统一进货,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和服务方式。基本上有些连锁企业总部与分店之间没有建立任何的经济业务联系,其结果当然无法取得连锁经营所特有的批量大、价格低的优势,更谈不上实现集约化、规范化经营了。

(四)、连锁企业管理滞后,经营管理水平低,管理人才不足,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中国近年来连锁商业发展迅速,已经运行了几十年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都需要重新构造。而连锁形式的不规范,管理水平的不适应及管理人才的不足已成为连锁商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连锁企业领导的经营观念陈旧,没有认真研究连锁商业的经营管理规律与特点,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低;尤其国内许多连锁企业不重视培训,人员素质与服务水平较低,各分店服务项目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突出。

二.我国连锁业的对策

(一)、针对我国的发展的依据,产权与企业目标方面的不足。

1.政府方面的对策:

(1)、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框架,促进连锁业的集团化的发展:首先,.政府在贷款、税收网点建设等的方面给予扶持。如在贷款上,在资金方面与银行协商给予基准利率专项贷款或部分赔息贷款;在税收方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减免或返还税收以增加连锁企业起步的能力与还债的能力;在网点建设上,简化各种审批的手续,提高连锁店的“规模经济”的扩展效益。其次,在宏观决策上要制定区域性连锁企业的标准,完善地区性的连锁制度。最后,加强立法,破除体制障碍,培育中介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等,真正建立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连锁经营组织。

(2)、明确连锁店的法律地位。政府对连锁店的产权与法人地位进行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总店与分店的产权、责任、利益等一定要清晰明确,才能增强企业承担风险意识,极大调动总店、门店、员工的积极性。

(3)、政府组织相关的专家对国内外的连锁经营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对国内的连锁业的经营范围与效益进行科学的指导。力求提高整个社会的连锁能力。

2.企业本身的对策:

(1)、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可以建立行业间的紧密型、半紧密型或松散型的联合经济组织,发挥合作与合同关系的作用,增强中小型企业的连锁实力;也可以进行业内的兼并,互相参股集中资金发挥连锁优势。

(2)、针对我国大型的“规模经济”效益差的问题。,连锁业。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连锁业的类型是正规经营,该种经营受资金的钳制,难以达到规模的突破。应积极地向特许经营方式转变,减少主导企业的压力,发挥加盟店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发挥连锁的“规模经济”效益。尤其是自由连锁经营方向的转变。争取跳过一级、二级的批发商,直接与厂商或制造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科学地进行配送模式的选择,提高社会的配送效益,实现规模经济的经营。

目前配送模型的类别分为企业自建配送中心,企业与物流公司联合建立配送中心和配送业务外包第三方公司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各有特色,企业要审时度势,综合本企业的实际的财力,慎重地选择。必须本着企业与配送中心实现“双赢”的局面,充分的结合自己本店的经营的现状与自身的条件,去科学地选择自己的配送模式。

(三)、认清消费观念的变化,引进新的营销观念,施行差别化与个性化的服务策略,培养行业专家与专业员工,促进连锁业的现代化的“规模经济”的实现。

1.树立新的营销观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打开国门后,我国人民受世界的影响很大,老百姓的生活与消费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消费者现在开始注重产品因素在内的整体“服务质量”及商品的时间甚至是生命价值。消费者能利用各种发达的电子信息等的形式去了解商家,产品甚至是服务。“货比三家”理性的购物意识,加上社会的生产力的提高,商品供过于求,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传统的营销的观念已不适应这种商业的发展,世界营销界提出了一种顾客价值的营销模式。因此,国内的商家针对这种变化应做出的对策是:(1)尽快地转变自己的营销观念,丢掉传统的交易的营销观念,引进顾客价值营销观念,努力在价格,质量,售前、售中、售后以及附加服务方面增加顾客的忠诚程度。(2)建立顾客有关资料数据库,注重服务营销与关系营销的结合,真正地做到重视顾客的长期价值的实现,这才能永久地拥有市场。

2.服务理念的培植。

据国内的权威的机构的调查,消费者认为购买消费品的第一因素是质量能否保证,售后服务是否及时;第二因素是外观是否吸引;第三因素才是价格。连锁商家在企业的基本硬件的齐全的情况下,在原有的人员的基础上,发挥其服务的优势,不仅成本不增加,反而能事半功倍。因此,企业针对服务的对策是:(1)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培养忠诚顾客。什么样产品服务才能让顾客感到满意?购物前,顾客自己对产品或服务都有一个期望值,若产品或服务低于这个期望值的话,顾客则不满意,等于则仅觉物有所值,高于能使顾客满意且回头率极高。商家就必须在售前中后了解顾客需要什么,增加实现实际价值与顾客的期望值的差额,使顾客满意,忠诚顾客就培养出来了。,连锁业。,连锁业。(2)实行个性化与差异化的服务策略,如沃尔玛的微笑服务,超级服务,“10英尺态度”,“太阳下山”规则等。国内的商家要根据自己的经营的特色制定出属于自己的服务策略。(3)彻底改变“无商不奸”的形象,注入“人情味”的服务理念。能做到“顾客没有想到的,我们替他想到;顾客想到的,我们替他做到。”的服务宗旨。(4)树立绿色营销理念,提高企业的绿色经营的形象。

3.培养高层的管理人员的现代企业家的管理理念,培养基层人员的专业服务。(1)引进新得营销观念,聘请营销与管理专家当企业的顾问,提高企业的高层的营销与管理素质。(2)企业的高层领导要懂得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形成一种能调动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管理门户完全开放的经营管理的机制。,连锁业。(3)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公正的考核机制,严格的约束机制与有效的激励机制。,连锁业。(4)采用上岗培训与岗位实践相结合,企业培训与社会培训相结合,转移技能学习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提高员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赵世勇、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J]、商业企业管理,2000(2):16

[2]查志强、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对策[J]、商业企业管理、2000(5):44

[3]程礼芬、关于中国连锁经营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5(1):266

[4]杨春丽、鲁天鑫中国连锁经营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5):1-2

[5]魏华飞、张晓林连锁经营中的供应链蕾理模式研究[J]、管理、2007(7):104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6

关键词:连锁经营,竞争优势

所谓连锁经营,是指在流通领域中,若干同业商店以统一的店名、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经营方式、统一的管理手段连接起来,共同进货、分散销售,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实质是把现代化的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发展连锁经营,可以改变我国商业中陈旧的经营观念,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改变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方式,完善经营机制,为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可以促进大流通、带动大生产,改进传统商业,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从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

我国的连锁经营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1993年,国家有关部门将发展连锁经营提升为有方向性的流通体制改革措施,进一步促进了连锁企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国家统计局于2002年建立了《连锁零售企业统计(半年报)》。从已有的统计资料看,连锁经营在流通中的地位不断增强,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一、连锁经营的模式

连锁经营根据联结纽带和联结运作方式的不同,共有三种经营模式,这三种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全球绝大多数连锁业的主流。

1、 直营连锁(正规连锁) 指连锁公司的店铺均由公司总部全资或控股开设,在总部的直接领导下统一经营,总部对各店铺实施人、财、物及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统一管理,以利于统一调动资金,统一经营战略。直营连锁是大型垄断商业资本通过兼并、独资、控股等途径,发展自身实力的一种形式。作为大资本运作,利用连锁组织集中管理、分散销售的特点,充分发挥了规模效应。科技论文。

2、特许经营(合同连锁或特许加盟连锁) 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特许经营以经营权的转让为核心,特许连锁店与总公司间的资产相互独立。特许者通常是大生产企业或批发企业,被特许者是中小企业。

3、自由连锁(自愿连锁) 连锁公司的成员店均为独立法人,各自的资产所有权关系不变,在公司总部的指导下共同经营。各成员店使用共同的店名,与总部订阅有关购、销、宣传等方面的合同,通过大量集中采购,统一经销,获取低成本经营的利益。在合同规定的范围之外,各成员店可以自由活动。根据自愿原则,各成员店可自由加入、退出。科技论文。

二、连锁经营的特征

连锁经营一般是指在核心企业的领导下,采用规范化经营同类商品和服务,实行共同的经营方针,一致的营销行动,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的有机结合,实现规模化效益的联合体组织形式。其中的核心企业称为总部、总店或本部。各个分散经营的企业叫做分部、分店、分支店或者成员店等。

连锁店大都从单店向多店发展,通常是单店的经营成功,具备特色,再向多店发展,但从多店走向连锁店的成功案例很少。这是因为多数的企业经营者无法体会单店、多店和连锁店三者之间的差异,从而形成很多误解。单店是指独立从事经营管理的店铺,大多具有一定的特色,偏向于特色经营。多店指在资金、人力的支持下,再加上多店的经验,发展多店铺经营。但是多分店之间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可以说是多个单店的集合。往往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便无法突破瓶颈。连锁店:这是一种不同于单店和多店的经营体系,具有多店铺的特点,但是与多店相比,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的划时代革命。

与单店、多店相比,连锁经营在概念上具有五个鲜明的特征: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的企业识别(CIS)、统一的商品服务、统一的经营管理、统一的扩张渗透。拥有这五项特征才算具备了连锁经营的基础。才能真正成为连锁店,充分发挥连锁店的魅力。

1、 统一的经营理念 举凡经营观念、顾客服务、工作价值观、公司的精神文化皆透过严密的筛选和教育,使全体的经营观念一致。我们必须知道:任何一个成功的连锁企业,一定是一个独特的文化团体。经营理念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经营方式、经营构想等经营活动的根据所在,连锁商店,作为一个成员店,无论规模大小、地区差异,都必须持有一个共同的经营理念。

2、统一的企业识别(CIS) 企业的经营理念一致了,还要在众多的店中建立统一的企业形象。使看得到、感受得到物体和行为皆要在每个店一致化,包含招牌、装璜、标准色彩、外观、物品陈列、布置、制服旗帜、收银台、名片、标识卡、意见箱等硬件及礼节、口号、招呼等行为语言,皆能识别出企业的味道。使消费者容易识别,更重要的是使消费者产生认同感。

3、 统一的商品及服务 连锁商店店内的商品陈列、标价、促销等和所提供的服务皆一致化,各店铺的商品按照统一的规划摆放、组合。操作规范一致化,不管哪一家店均大同小异,使消费者对连锁店形成稳定的预期,即使顾客去任何一家消费都有相同的感觉;消费者无论到哪家店铺,都保证可以享受到连锁商店所提供的一致的商品和服务。

4、统一的经营管理连锁业强调标准化、一致化,管理制度就是维护标准化的工具,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标准化经营管理制度系统。管理整个连锁系统的是组织,规范的是管理条例,组织制度使得加盟者的差异减少,不因个人的世界观不同使其加盟企业经营方式有所差异。连锁商店接受总店统一管理,实施统一的经营战略、营销策略等。

5、统一的扩张渗透连锁企业的总店和分店的扩张渗透战略必须一致,也就是说它们扩张和渗透的方向,深度,广度,速度都必须统一。

三、连锁经营的竞争优势

连锁经营有其自己的经营模式,相对于单店和多店有“五个统一”的鲜明特征,使连锁经营店整体作为一个大的企业,具有了规模经营的各种优势,同时由于各个门店实行分散经营,有具有小店的渗透优势。

1、优化资源配置 连锁经营将众多分散的经营单位连结在一起,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运作,使其商圈和辐射半径要求尽可能多地接近顾客群,从外延上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又通过统一店名,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广告,统一管理,统一核算,达到一定规模资源下的最优化分配和效率的最大化,从而实现整体的经济效益。这些都是单店无法与之比拟的。

2、强化企业形象 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连锁经营企业通常选择统一的建筑形式,进行统一的环境布置,采用统一的色彩装饰,设计统一的商徽、广告语、吉祥物等,这种形象连锁是一种效果极佳的公众广告企业要实现规模效益,就要在各地开设分店不同地区的顾客,反复接受同一信息的刺激,久而久之,会由陌生到熟悉,再到认可,进而发生兴趣。统一着装,包装物上统一印刷图案,这些都能给顾客一种整洁、规范的感觉,使顾客愿意光临,而且通过顾客无意识的宣传,提升厂企业在公众心目中形象,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奠定厂坚实的基础

3、提高竞争实力 连锁经营的各分店在资产和利益等方面的一致性,使得连锁企业可以根据各分店的实际情况投入单体零售商店无法比拟的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施经营战略,可以对原先独有的销售措施、广告策划、硬件设施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使整个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同时,灵活的经营管理又使连锁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方法、经验能迅速有效地在各连锁分店内贯彻实施,这些都大大加强厂连锁企业的总体竞争力。

4、降低经营费用、提高经济效益连锁经营企业以顾客自我选购、自我服务的经营方式为主,减少售货劳动,因而雇员相对较少,节省资金成本,节约场地费用。在连锁超市中,商品明码标价,顾客可以自由挑选,顾客节省购物时间,也节省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加快顾客的流通速度,增加客流量。科技论文。总之,连锁经营与单体零售商店在总成本费用上的差距很明显。

5、研究、开发、培训的优势连锁经营由于研究、开发、培训的费用可以由许多的门店共同承担,开发的系列技术可以通过设立自己的培训部门,使开发成果可以在整个连锁体系内推广,因而可以享受连锁经营所带来的研究、开发、培训的规模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单位商品销售的其他投入成本。

6、学习上的优势 连锁企业可以把自己各个门店中最成功的经验在整个连锁系统中推广,以丰富的开店经验不断的开出新的门店,这要比一个第一次开店的企业要节约时间、精力。 通过复制成功的经验模式,实现连锁企业的扩张。

7、引导生产领域 商品流通业原本是依附性很强的行业,但连锁企业遵循市场和消费的导向,通过配送中心承担批发职能,加强商品流通中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并配合品牌总经销、总,有机地组合生产、消费与流通行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快速汇集大量的市场信息,准确反映消费动向,协助生产企业进行产品的设计,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使生产与消费紧密挂钩,不致出现浪费生产资源和货物奇缺等情况,改变了传统的批零关系和产销关系,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不再被动,而是具有很强的主导性和竞争性,引导着生产领域。

8、连锁经营的物流优势(1)物流的系统化,连锁经营物流系统是由采购、仓储、流通加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六个功能构成,这些功能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各自特定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运行、共同产生出新的总功能,这个总功能再去协调各个子系统,从而使各子系统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保持协调一致,在发挥各自特定功能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总功能,实现商品的流动。(2)物流的合理化,连锁经营物流的系统化是其物流合理化的基础,而物流合理化则是整个连锁经营物流管理所追求的目标。首先,物流合理化可以降低物流费用,减少商品销售成本其次,物流合理化可以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物流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3)物流的标准化,物流是一个大系统,这样一个大系统的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和系统内部各环节的有关联系是系统能否生存的首要条件。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物流标准化能加快流通速度,保证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从而较大地提高经济效益。(4)配送中心,配送是指以客户的需求为先导,围绕商品组配与送货而展开的接受订货、预先备货、配货装货、准时送货等一系列服务的总称。配送中心是承担物流专业化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这是因为连锁经营的集中化、统一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配送中心来具体实施的,通过配送中心的作业活动,不仅可以简化门店的活动,从而降低连锁企业的物流总费用,而且还能实现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的增值,并向门店提供增值服务。

连锁经营凭借其竞争优势,彻底改变了世界零售业的经营观念和面貌,业态和业种多元化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富有活力、发展最迅速的一种经营方式。

参考文献

[1] 戴遐海. 我国零售连锁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对策[J]. 经济论坛, 2007,(05) .

[2] 何波. 中国现代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竞争力分析[J]. 世界经济情况, 2006,(14) .

[3] 刘颂. 我国连锁零售业竞争力分析[J]. 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2) .

[4] 胡国良. 中国连锁企业快速扩张的路径与风险分析[J]. 江苏商论, 2007,(10) .

[5] 徐印州. 广东连锁商业发展试析[J].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 2004,(02) .

[6] 夏春玉,张闯,钟春仿. 中国百强连锁企业区域分布与区域扩张战略的实证分析[J]. 财贸研究, 2006,(03) .

[7] 罗剑宏,孙尉栋. 连锁经营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市场研究, 2007,(09) .

[8] 童长凤. 谁在领跑中国连锁经营[J]. 西部论丛, 2007,(05) .

[9] 姜达洋. 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 连锁与特许, 2006,(04) .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7

[论文关键词]连锁经营连锁物流体系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淮安连锁经营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淮安发展连锁经营业的对策建议。

一、淮安连锁经营业发展现状

从总体情况来看,淮安连锁经营行业发展水平还很低处于初级阶段突出表现在本土连锁经营企业少、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县(区)之间不平衡从业态渗透方面来看国内外大型连锁企业纷纷落户淮安,其商业业态涵盖百货商场、超级市场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以及折扣店等,其中,以肯德基、时代超市、苏宁电器为主的连锁业态为淮安连锁经营业的发展提供了标杆作用,连锁专业店遍地开花更是加速了淮安地区的连锁经营业的发展从区域布局上看,连锁经营在淮安市中心稳步发展。

并逐渐向郊区、县辐射,初步形成了经济商业固+区域物业住宅区”集中覆盖格局,连锁企业区域布局集中并逐渐拓展不光在主城区的淮海广场、乐园街等商圈有连锁企业抢滩布阵,在广大县区、城郊、农村地区.一些连锁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网络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连锁性的药品超市、农资超市、日用品超市等.将连锁经营的触角伸到了偏僻遥远的乡村田头,从行业分布方面来看,由连锁餐饮、食品向中小型服务专业及专卖店延伸,从连锁模式来看淮安当地连锁企业品牌极少,直营连锁模式对促进淮安经济发展的作用尚没有体现出来目前基本上以特许加盟模式为主,自由连锁尚没有在淮安发展。

二、淮安连锁经营业存在的问题

1淮安连锁经营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作为连锁经营的核心环节暨连锁物流体系的建设相当滞后.淮安市连锁物流规模小.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综合运输网络、仓储配送设施、信息网络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没有进行系统地规划和建设。

2淮安连锁经营的行业分布面窄小。目前.淮安市连锁经营业发展的行业分布面显得比较狭窄传统的医药、超市、餐饮业等分布较广连锁酒店、现代办公连锁等新型行业涉及不深仅在闹市区零星出现,而在图书、家政家装汽车销售等领域尚未涉及。

3淮安连锁经营业整体规模偏小本地连锁品牌影响小。目前,淮安连锁业整体规模偏小本地连锁品牌如江苏淮扬府现有连锁直营酒店13家、淮安市济生医药连锁有限公司35家门店不少连锁企业如淮安商联等本地品牌,只有3~4家门店尚未达到国际连锁商店协会对连锁定义最低11家以上零售或饮食店铺的规定.本地连锁品牌影响较小。

4淮安连锁经营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落后,专业人才缺乏。在淮安市连锁企业中,时点销售(POS)、电子订货系统(EOS)等技术运用仍处于低层次技术升级慢、科技含量低、综合水平不高,连锁总部对区域分店的管理能力和调控体系未完全建立等等。目前淮安市从事连锁经营管理的人员大多属于零售业管理人员,管理中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人才在总量和结构上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缺口。管理技术和人才的缺乏造成了淮安市相当一部分连锁企业有连锁其“形”而无连锁其神”,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差。

三、淮安发展连锁经营业的对策

1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淮安市政府可以在政策上引导顾客,加强对直营连锁、加盟连锁等连锁经营模式的宣传加大对连锁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确定重点发展领域为连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应积极培育、扶持各类连锁协会等自律性组织,使其真正发挥行业内部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作用。针对现状对连锁经营企业进行法律支持加快相关立法工作,反零售企业垄断法、大店法制约外资企业的收购行为。加大融资力度。

在连锁网点的布局方面,建议淮安市政府把连锁经营的发展纳入商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予以考虑。中心城市的商业发展规划必须考虑各类不同零售商业业态的有序发展和有机结合,并把发展连锁作为重点进行宏观指导。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旧城改建及居住小区的新建应为连锁企业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并把连锁网点的布局、业态结构的发展、配送中心的建设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来对待,在营业用房设计、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地考虑连锁企业的特殊需求。通过多种渠道.多方位地鼓励本地企业发展连锁经营模式,建立淮安本地连锁经营品牌。2大力发展本地自由品牌。积极发展自有商品品牌,引导淮安本地连锁企业注重自有商品品牌的发展和经营,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进行设计,实行定牌生产。发展自有商品品牌收益高.效果好,也有利于树立连锁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8

论文关键词:经营方式,连锁经营,连锁业

一、中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零售业最重要发展是连锁化,连锁化是当今世界的零售业和中国零售业已经实现的普遍的经营方式与组织方式。世界各国的连锁商店,按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可分为三种类型:正规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80 年代中期连锁经营开始嫁接入我国的商业,而连锁商业的发展是90年代以后,从区域范围看,连锁经营已沿海辐射到内地,从大城市扩展到中等城市;从业态来看,连锁经营已遍及超级市场、便利店、仓储商店、百货店、专业店以及大众快餐等多种业态。中国的连锁业从无到有,发展规模迅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中投顾问的数据显示:2008年,连锁行业销售额与店铺数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其中,连锁超市、百货、便利店、家电、药店等各业态销售增幅均有增长,而通过新开店铺等外延方式拉动各业态平均10%的增幅。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1999亿元,“连锁百强”门店总数达到120775个。但是也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一)、部门、地区分割导致连锁商业发展无序,企业布点难以合理。连锁商业受体制的制约难以跨区域经营。中国现行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地区所有的管理体制和部门所有的企业体制,对发展商业连锁经营起着制肋作用。我国的各级政府、各级部门从本地区、本部门的角度出发连锁业,对连锁经营高度重视,但缺乏统一计划、统一经营,造成了连锁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影响了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

(二)、连锁经营类型单一,连锁资金不足、门店少,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我国的连锁业绝大多数是在原有的中小企业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规模小,底子薄,资金不足。决定了其无法分担连锁组织系统的各种管理费用,使许多连锁公司处于亏损与勉强维持的状态,难于支持大局。且我国目前发展的连锁企业,多数采用正规连锁方式,成员门店都是总部投资和租用。在我国还没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连锁企业本身的产权制度不十分明确,门店的产权关系更不明晰。由于门店的效益与职工切身利益联系不够,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整个连锁效益。

(三)、连锁配送规范化程度低论文格式范文。我国由于缺乏连锁配送效益化的权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中的不讲实质,只图虚名的连锁形式。造成了连锁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商品配送系统不完善。许多连锁企业做不到统一进货,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和服务方式。基本上有些连锁企业总部与分店之间没有建立任何的经济业务联系,其结果当然无法取得连锁经营所特有的批量大、价格低的优势,更谈不上实现集约化、规范化经营了。

(四)、连锁企业管理滞后,经营管理水平低,管理人才不足,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中国近年来连锁商业发展迅速,已经运行了几十年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都需要重新构造。而连锁形式的不规范,管理水平的不适应及管理人才的不足已成为连锁商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连锁企业领导的经营观念陈旧,没有认真研究连锁商业的经营管理规律与特点,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低;尤其国内许多连锁企业不重视培训,人员素质与服务水平较低,各分店服务项目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突出。

二.我国连锁业的对策

(一)、针对我国的发展的依据,产权与企业目标方面的不足。

1.政府方面的对策:

(1)、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框架,促进连锁业的集团化的发展:首先连锁业,.政府在贷款、税收网点建设等的方面给予扶持。如在贷款上,在资金方面与银行协商给予基准利率专项贷款或部分赔息贷款;在税收方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减免或返还税收以增加连锁企业起步的能力与还债的能力;在网点建设上,简化各种审批的手续,提高连锁店的“规模经济”的扩展效益。其次,在宏观决策上要制定区域性连锁企业的标准,完善地区性的连锁制度。最后,加强立法,破除体制障碍,培育中介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等,真正建立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连锁经营组织。

(2)、明确连锁店的法律地位。政府对连锁店的产权与法人地位进行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总店与分店的产权、责任、利益等一定要清晰明确,才能增强企业承担风险意识,极大调动总店、门店、员工的积极性。

(3)、政府组织相关的专家对国内外的连锁经营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对国内的连锁业的经营范围与效益进行科学的指导。力求提高整个社会的连锁能力。

2.企业本身的对策:

(1)、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可以建立行业间的紧密型、半紧密型或松散型的联合经济组织,发挥合作与合同关系的作用,增强中小型企业的连锁实力;也可以进行业内的兼并,互相参股集中资金发挥连锁优势。

(2)、针对我国大型的“规模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连锁业的类型是正规经营,该种经营受资金的钳制,难以达到规模的突破。应积极地向特许经营方式转变,减少主导企业的压力,发挥加盟店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发挥连锁的“规模经济”效益。尤其是自由连锁经营方向的转变。争取跳过一级、二级的批发商,直接与厂商或制造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科学地进行配送模式的选择,提高社会的配送效益,实现规模经济的经营。

目前配送模型的类别分为企业自建配送中心,企业与物流公司联合建立配送中心和配送业务外包第三方公司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各有特色,企业要审时度势,综合本企业的实际的财力,慎重地选择。必须本着企业与配送中心实现“双赢”的局面,充分的结合自己本店的经营的现状与自身的条件连锁业,去科学地选择自己的配送模式。

(三)、认清消费观念的变化,引进新的营销观念,施行差别化与个性化的服务策略,培养行业专家与专业员工,促进连锁业的现代化的“规模经济”的实现。

1.树立新的营销观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打开国门后,我国人民受世界的影响很大,老百姓的生活与消费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消费者现在开始注重产品因素在内的整体“服务质量”及商品的时间甚至是生命价值。消费者能利用各种发达的电子信息等的形式去了解商家,产品甚至是服务。“货比三家”理性的购物意识,加上社会的生产力的提高,商品供过于求,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传统的营销的观念已不适应这种商业的发展,世界营销界提出了一种顾客价值的营销模式论文格式范文。因此,国内的商家针对这种变化应做出的对策是:(1)尽快地转变自己的营销观念,丢掉传统的交易的营销观念,引进顾客价值营销观念,努力在价格,质量,售前、售中、售后以及附加服务方面增加顾客的忠诚程度。(2)建立顾客有关资料数据库,注重服务营销与关系营销的结合,真正地做到重视顾客的长期价值的实现,这才能永久地拥有市场。

2.服务理念的培植。

据国内的权威的机构的调查,消费者认为购买消费品的第一因素是质量能否保证,售后服务是否及时;第二因素是外观是否吸引;第三因素才是价格。连锁商家在企业的基本硬件的齐全的情况下,在原有的人员的基础上,发挥其服务的优势,不仅成本不增加,反而能事半功倍。因此,企业针对服务的对策是:(1)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培养忠诚顾客。什么样产品服务才能让顾客感到满意?购物前,顾客自己对产品或服务都有一个期望值,若产品或服务低于这个期望值的话,顾客则不满意连锁业,等于则仅觉物有所值,高于能使顾客满意且回头率极高。商家就必须在售前中后了解顾客需要什么,增加实现实际价值与顾客的期望值的差额,使顾客满意,忠诚顾客就培养出来了。(2)实行个性化与差异化的服务策略,如沃尔玛的微笑服务,超级服务,“10英尺态度”,“太阳下山”规则等。国内的商家要根据自己的经营的特色制定出属于自己的服务策略。(3)彻底改变“无商不奸”的形象,注入“人情味”的服务理念。能做到“顾客没有想到的,我们替他想到;顾客想到的,我们替他做到。”的服务宗旨。(4)树立绿色营销理念,提高企业的绿色经营的形象。

3.培养高层的管理人员的现代企业家的管理理念,培养基层人员的专业服务。(1)引进新得营销观念,聘请营销与管理专家当企业的顾问,提高企业的高层的营销与管理素质。(2)企业的高层领导要懂得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形成一种能调动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管理门户完全开放的经营管理的机制。(3)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公正的考核机制,严格的约束机制与有效的激励机制。(4)采用上岗培训与岗位实践相结合,企业培训与社会培训相结合,转移技能学习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提高员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赵世勇、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J]、商业企业管理,2000(2):16

[2]查志强、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对策[J]、商业企业管理、2000(5):44

[3]程礼芬、关于中国连锁经营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5(1):266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9

关键词: 连锁经营 专业能力 实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在高位运行,连锁经营这种商业态势也迅猛发展,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7年连锁行业调查显示,2007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达到10022亿元,同比增长21%,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105191个,同比增长58%,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调整后门店增长17%。一般而言,新开一个连锁店需要人员从数十人到几百人不等,而且要高中低各层次人才配备齐全。可见,我国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为满足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运而生。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因此,突出能力培养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与关键,本文就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探讨其专业能力的培养。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

依据连锁企业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征,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各类现代连锁经营企业的一线服务岗位及基层管理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其岗位(群)为:大型商场的中高级营业员;商业连锁企业门店店长;商场商品部业务主管及柜组长;连锁企业仓储配送中心的一线操作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连锁企业总部管理人员、业务员及分店信息管理员。

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合格的高职连锁经营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可以理解为社会性能力,即常说的关键能力或通用技能。这部分能力要求对所有不同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来说都是应该具备的,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方法能力,包括(1)注意力;(2)分析能力;(3)解决问题能力;(4)判断能力;(5)抽象能力;(6)准确性。二是社会能力,包括(1)责任心;(2)独立能力;(3)执行能力;(4)团体能力;(5)交流能力;(6)合作能力。三是学习能力,包括(1)求知欲望;(2)自学能力;(3)收集信息能力;(4)系统思考能力;(5)创新能力。基本技能就是专业能力,所谓专业能力是指运用专业技术完成某种特定职业岗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三大核心技术是商品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和信息技术。其中商品采购技术包括交易制度、业务流程、商品策略、定价方法、促销手段的制定等在内;物流配送技术包括总部配送、社会配送、配送中心配送等不同配送模式条件下的配送方案制定和执行;信息技术包括POS技术、数据分析技术、连锁经营技术等等,这些都是专业特色极为浓厚的经营管理技能。可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上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比传统流通业更高、更专的要求。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具有的起点高,科技含量大及实践性强的特征给连锁专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在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课程设置体系中没有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

我国高职现行的课程体系设置和传统本科很相近,课程设置结构也是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三段组成。从课程名称来看,也强调专业的宽口径和通用性;从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来看,基本占到30%左右,这与高职所应具有的培养模式显然有较大的出入。

(二)教学环节中没有突出对学生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或学院培养条件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环节上往往喜欢多讲理论,在教学方式上多数也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上,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更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动手操作。

(三)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突出高职实践性技能的考核要求。

现阶段存在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考核主要还是停留在一张试卷就终结的考核方式。一张试卷的考核方式已经落后于现今电子商务时代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技能操作要求。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途径

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特点和笔者的实践经验,职业技术院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应努力尝试以下方法:

(一)建立模拟实训室。

模拟实训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可使学生熟悉连锁企业管理众多岗位使用的信息技术,从而增强感性认识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理论、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模拟实训室除包括实验台和传真机,还包括软件设施,例如购买连锁企业进销存管理软件让学生扮演进货、存货、销售、配送方案及销售分析等各种技巧,体会连锁经营管理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很多公司出于竞争的考虑,对关系商业秘密或经营核心部分的岗位不愿意外人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连锁经营管理应用性人才能力的培养。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学生超市的建设对专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必不可少。学生超市实践教学的特色在于是真正的实践,而非实验室,为保证能力培养质量,应完全按照正常公司的运作来要求学生。超市的正常经营与管理工作全部由学生来做,教师只负责监督管理,遇到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根据学生超市的部门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主要有:新商品市场调查、商品采购、促销策划、仓储管理、财务管理、新生培训及人员管理、收银、理货、经营分析等项目。

(三)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主要赴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校外实训基地除了无偿提供实训场所外,还提供富有实践经验的零售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或指导学生实习,使经过实训的学生,其工作能力能适应企业用人要求。

(四)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

传统的一张试卷的考法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考查有极大的局限性,事实上,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来说,卷面分数高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专业能力强。既然抱残守缺,不如选择能反映实际能力的考核方式,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将课程考核放在岗位中进行。如采用岗前考核、岗中总结和岗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考核:通过学生超市和校外企业,在学生正式上岗、实行顶岗作业前,以学为主,在现场各岗位上跟班学习,从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定期考核,以确定能否上岗;每周要求学生进行工作总结,作为学生岗中实训及学习过程的考核。每一组别的同学根据各部门学习情况,选择一个课题,在部门学习结束后共同完成该课题,由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对课题进行评审,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五)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模式

积极与当地连锁企业合作,创建工学结合模式,即半工半读的形式,即上午学生进行顶岗,企业支付学生劳动报酬,下午由连锁企业总部在每星期组织一至两次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每个门店也将在下午组织一至两次理论学习和案例学习,并对本周工作进行讲评,增强学生对实践工作的理解,以更好地服务于实践。通过这种做、学统一的方式,把课堂办到企业经营服务第一线,把实践当做最好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在实践中发展专业能力。

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保障

(一)教师较强的职业教育理念及较高的职业理论水平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首要条件。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核心,教师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真正懂得高职理论的教师,才能围绕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形成进行教学设计,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加强教师的高职教育理念与高职理论的学习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

(二)“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必备条件。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从事连锁企业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内容应突出基础理论,同时又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这就要求高职营销专业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是高职教育成败的关键。

(三)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

高职院校对连锁经营管理学生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有保证实现这个目标的平台,即必须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近年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建立了商务仿真实训室、会计实训室,在校外与雅家乐集团、时代超市、盐阜人民商场的合作,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梁平.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