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教学语言艺术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3 15:10:24

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1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二、言之有德,文质兼美

言之有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在讲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水融地阐发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把知识教育、文艺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尽力做到文质兼美。

三、言之有理,领悟其中

“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四、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五、言之有启,探究反思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六、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七、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八、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九、言之有体,丝丝入扣

语言丰富多采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说明文,应多用说明介绍解释的语言,要朴实,有条理;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前一部分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后一部分写的是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深受约束的生活,两部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色彩截然不同,因而在讲课时,不论是范读,还是讲授,都要用两种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前一部分用欢快、活泼的语调,速度可稍快一点,后一部分用低沉、苦闷的语调,速度可稍慢一点。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地写作特点和主题思想。

十、言之有辅,生动形象

人们彼此之间传输信息,交流情感,除了靠有声的口头语言和无声的书面语言外,还可以借助人们的表情、体态、动作。这些体态语,能很好地辅助有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更好地突出重点。如教师讲授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和事件或课文时,假如能在情感、语气、语调、语速变化的同时,再辅之以或憎恶、鄙睨,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或辅之以相应的手势动作,则能加强语文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和传递,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

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2

1.教学语言逻辑严谨

政治理论课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首先要做到严谨准确。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一定要符合语言的逻辑规律和逻辑结构,把具有内在层次性和条理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在授课时,无论是阐述讲解还是分析论证,每句话都要进行推敲,每个概念和原理都要做到严谨准确,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主讲什么,次讲什么都需要环环入扣子,井然有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式地进行教学。同时,应该明确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思维规律,进而准确地使用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把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才能提高学生理论思维的逻辑水平。

2.教学语言流畅明晰

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许多理论热点、疑难点等问题需要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应在理论思考中廓清迷雾,明辨是非,进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明晰流畅且富有节奏变化的语言,能够有效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如果教师语速过快,就不能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就容易造成听课疲劳,难以实现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目的;如果教师语速低缓,没有抑扬顿挫的高低起伏,则容易削减学生的听课兴趣,昏昏欲睡。这就要求教师课前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教学语言,课上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调整节奏,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恰如其分地传情达意,力求创造声情并茂、悦耳感人的语言情境。

3.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传统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课堂作为理论灌输的阵地,把学生作为说教的对象,语调常常刻板单一,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政治理论教学内容抽象枯燥,学生不想听、不愿听的情绪一经产生,就会与教师形成隔膜,师生关系变得冷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抽象的知识表达出来,把社会时事热点问题引入课堂,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说话,营造平等、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想听、愿听、乐听,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4.教学语言饱含激情

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理论讲授常常占据了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时间,要让理论感染学生,就先要用理论感染教师自己。正如马克思曾说的,“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课堂语言的表达应该富有逻辑和激情,而不是苍白无力、平铺直叙,应保持一种高昂的激情状态,以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实现师生间思想的深度交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结语

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3

网络对高校思政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方面。从积极影响角度而言,网络激活学生热情,能够帮助其树立主体价值。网络时代开放平等成为主流思潮,主体的话语权不受其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借助网络丰富知识并改变思维方式。很多大学生借助于网络参与到公共事务,同时实现个人的发展。此外,在网络时代,信息呈爆炸式发展的速度,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便捷的交流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培养他们应用信息以及技术的意识,提高他们获取科学信息并加以传播的能力,最终拓宽了大学生信息来源以及渠道,丰富他们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在网络时代通过不断地创新网络语言,可以在虚拟空间真实表达自身思想情感,并且通过富有创意并且新奇的网络语言,来体现大学生的鲜明创造性。大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自我意识通过网络得到表达,从而灵活使用课内外的知识,来体现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另一方面,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不利的影响。网络文化弱化大学生对于主流价值观的高度认同。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学生的思维以及交往方式,并且超越时空界限。网络上话语主体日益多元化,并且激活其欲望以及想象力。网络的工具化以及利益性导致其内在价值缺失,从而引发大学生的异化。在网络上,话语暴力层出不穷,话语权也被滥用,各种不良信息以及话语冲击主流价值观,从而导致大学生形成浮躁心态,严重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精神浮躁,尤其是那些价值判断力以及抗诱惑能力比较弱的大学生,容易出现人生方向迷失以及价值选择判断错误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大学生理想以及信念,导致主流价值的边缘化。

2高校思政课提高语言艺术性的措施

第一,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语言艺术需要多一点文学色彩。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不应当是一板一眼的,同样能够富有激情。例如在讲解哲学原理的主客体统一这一问题中,就能够引用坡琴诗来说明在演奏优美音乐的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琴这一客体,同时需要人这一主体的动作,只有两者实现相辅相成,才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通过加入文学元素,同泛泛而谈比较而言,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思政课理论的意境以及学生想象力。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强调教学语言的文学色彩需要适可而止,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语言美学意味并营造教学氛围。

第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语言艺术需要多一点人情味色彩。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往往给学生以枯燥空泛以及说教的感觉,因此对于思政课的教师而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走进学生心里而让学生高度认同并加以接受。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师形象环节,思政课的教师要避免沦为僵化道德标本,其身上需要体现出人性的丰富内涵,兼具厚重的德性以及丰富的人性,这样的思政课教师才更加具有魅力以及说服力。此外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需要尽量将宏观东西微观化,并将空洞东西生活化,从而让思政课教学回归生活。最后是在教学语言方面,高校思政课的对象是人格意识较为独立的大学生,因此教师在表述的过程当中需要提高教学语言的人情味色彩,要展现出平等包容的心态以及人性关怀态度。

第三,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语言艺术需要多一点时尚味色彩。网络时代社会思潮飞速发展,并且大学生思维高度活跃,这就决定高校思政课的理论素材以及教学语言都应当紧贴时代的脉搏。很多高校思政课的教师不关注目前社会当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语言、新词汇以及新语体,同时也很少主动去留意学生感兴趣的那些话题,上课的时候总是陈词滥调,从而同学生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沟通障碍,这样一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保持开放学习的姿态,在网络时代以及学生面前不能落伍,需要主动掌握了解目前网络以及社会当中流行的那些热门词汇以及新鲜语言表达的方式,同时有意识地并且灵巧地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当中使用。不过在提高思政课教学语言时尚色彩的过程当中需要避免哗众取宠,要不然可能让思政课变得低俗。

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4

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过程。学生和教师是在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去获取知识,得出结论的。教师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的一把金钥匙。在课堂上,有效的师生互动十分重要,它关乎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课堂上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鉴于此,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让自己的语言尽量通俗一些,多样一些,然后再辅助于肢体语言,尽力去激发学生思考和回答的灵感。例如:提问学生时,你可以这样问:“你能帮我找出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吗?”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一样程度的问题。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我们可以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说长方形面积的公式吗?”对于智力较好学生可以适当提高难度,例如:“你对于这个问题还有不同的解法吗?”这种分层次多样化的提问,不但能让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而且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干,勤于动脑,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语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它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抽象思维是借助语言实现的,学生正确表达正是其大脑思维的梳理和条理化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和要求学生表述有条理,给学生足够大的思维空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想象,共同探究,在教师和自己互动中去思考、去感悟,并在问题讨论中各抒已见,展示自己的个性。帮助学生把别人的话听懂加上自己理解,然后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师要学会用幽默化的语言批评学生,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

教师批评学生时,语气要尽量婉转,语调要轻柔,结合具体问题淳淳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幽默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在讥讽他。这样,避免了学生的抵抗情绪。例如:有的学生上课爱搞小动作,你可以这样说:“小心,不要丢了东西哟。”如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可以问:“你梦见吃没堡了吗?味道怎样?”这样,课堂气氛在教师的调动下,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再进行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肢体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性语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数学语言应在逻辑性的基础上力求亲切,富有情感性。只有如此,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肢体语言的结合使用,会让这一效果更加完美。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说,人语言的魄力的25%来自于面部表情。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可以辅助肢体语言,进而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如:把摸一下学生的头表示鼓励,故意夸大表情让学生加深记忆等。

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5

语文教学是把课文中每一件具体生动的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每一句深入浅出的话,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渗透于学生的心田,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我在工作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原本可以讲得很生动有趣的课文,但由于教师不善于口头表达,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死板,学生提不起兴趣。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更应讲究语言艺术,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试着把语文课堂的语言归纳为规范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四个特征。

一、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普通话,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正确的发展。但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讲起课来或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或文白相杂,不伦不类,这种语言只会使学生觉得晦涩难懂。还有的教师夹杂着方言,教给学生的不是规范的普通话,致使学生长大后由于各种需要不得不为语音的不标准而烦恼。因此,教师的语言要规范,要使用普通话。

二、课堂语言的形象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规范,而且要形象。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转化为具体,深奥变得浅显,枯燥变得风趣。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春》,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用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格外形象、精彩。语文课就是这样,有时一个例子、一句比喻就能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

三、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作为一名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规范性和形象性是不够的,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对于生性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必须巧妙驾驭课堂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尽量使用充满趣味的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我曾听同事说,她听过一节语文课,由于老师的语言毫无生气,使前一节课还生龙活虎的学生一下子像霜打了的茄子。所以,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声情并茂、和谐动听,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才能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兴趣盎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使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竞选州长》一课时,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纽约州长见到马克·吐温后,极端仇恨,说道:‘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样啊!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这则小故事的引述,使学生忍俊不禁,在一阵轻松的笑声中感受了马克·吐温犀利幽默的语言特色。

四、课堂语言的激励性

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6

1.悉心指导,增添动力。

作为提高青年教师授课水平的一个全校性的教学活动,学校领导对此非常关心和支持。在讲课比赛的每一个现场,都能看到学校领导的身影。他们静静来到比赛现场,非常认真地听了有关教师的讲授,并在赛后对参赛教师的讲课效果做了精彩的点评。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校领导密切关注赛事进程,多次亲临教务处进行指导。各院系的领导不仅认真组织试讲、选拔,而且都始终坚持随堂听课,给了参赛教师极大的鼓励。

2.安排合理,井然有序。

任何一项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周密的组织管理。根据《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实施办法》的文件精神,教务处对竞赛事宜做了部署安排,明确了竞赛程序和相关要求。各院(系、部)根据强化过程、重在提高的原则,认真组织、谋划和落实。竞赛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原则上采取随堂听课的方式进行。预赛阶段的比赛在各院(系、部)开展,最终选拔出了23位青年教师参加决赛阶段的比赛。参赛教师涉及到全校13个院(系、部),参赛课程涉及到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整个决赛阶段的组织有章法、有秩序。在开幕式上,不仅有上届一等奖获得者的现场示范教学,也有部级教学名师和退休教授交流教学和科研的感悟和体会,给参赛者和组织者以启迪。比赛过程严格按照比赛规程有序进行,赛前有组织、赛后有评议、评后有反馈。参与观摩的教师认真总结,吸取经验,撰写心得体会。教务处安排有专人负责决赛全程的组织、协调和记录,并能对整个赛程进行及时报道,保证了竞赛活动有序开展。

二、参赛教师风采纷呈,课堂演绎别样精彩

各位参赛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说是各领、独具魅力,不仅仅体现了师道之高尚,更能使每一位参与者体会到教与学的和谐之美。

1.教学态度严谨认真,富有职业心、责任心、自信心。

教师职业是神圣的,课堂又是教师这一职业神圣之所在。在每次比赛现场,我们都能看到精神饱满、意气风发的参赛教师,他们服饰得体,仪态端庄,举止大方。课堂教学尚未进行,其稳重的师表已经给每位学子做出了表率。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是能对学生人生道路产生影响的知识。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讲授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很有责任心地、有意识地传授知识,使学生真正领会、掌握、应用所学知识,表现出来的是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讲课过程不仅是对授课内容的比赛,更是一场展示教师人格魅力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的表现必须要有自信,有自信才能引发出激情,才能淋漓尽致地“传道、授业、解惑”。各位参赛教师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激情和自信,而且大多数教师都具有亲和力,能将感情投入授课中并充分“享受”这一过程,课堂交流融洽、自然,教学气氛活跃、和谐,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效果明显。

2.教学语言优美生动,表达风格化、情感化、规范化。

“披文入情,情动而辞发”,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各位参赛教师的语言表达准确清晰、严谨精练、生动流畅,节奏感、逻辑性强,讲课规范有序、张驰有度,极富魅力,语音准确,语调正确,语句合乎语法修辞逻辑,用词恰到好处,准确无误地表达思想与教学内容。大多数教师语言表达都极富有情感,热情洋溢,抑扬顿挫,幽默风趣,显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从心理上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过程融洽、默契,整个课堂充满情趣与活力。有如小桥流水者,轻声慢语、娓娓而至;有如大河奔腾者,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有如绘画大师者,尽情泼墨、写意渲染;有如哲理名家者,构思严谨、环环紧扣。能恰当地运用表情、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对教学进行有机补充,意近旨远,词浅意深,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功能策略和交际策略,对学生进行启发暗示,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教学设计精彩恰当,具有合理性、逻辑性、层次性。

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对课程环节的安排设计,每位教师都独具匠心、风格各异。参赛教师在平时备课活动中,都分别在深入钻研教学大纲、精通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群、知识结构、板书利用、课堂练习与作业等因素,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诸方面进行了合理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好地把握课堂节奏,通过精练的回顾讲解,很流畅、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讲授内容,根据翔实的材料、清晰的条理、严密的逻辑,深入浅出,从多个角度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

4.教学内容充实丰富,体现知识性、专业性、前沿性。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竞赛课堂的教学内容上可以看出,教师要非常优秀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依赖于平时的努力;不仅要依靠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技能和经验。在理论课教学上,教师尽量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联系专业实际和生活实际,提出学生真正感兴趣且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增加一些带有探讨性、启发性的教学内容,通过具体实例的讲解,把学生的思维领入到实际生产中去,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

5.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突出统一性、适宜性、实效性。

在竞赛课堂中教师能采用诸如启发式、激励式、记忆式、问题式、参与式、案例式、研讨式等不同的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但也不是凌乱地、毫无目的地应用。在教学手段的选用上,广泛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制作精良,运用娴熟、自然。课件不是为了表现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而使用多媒体技术,也不是简单地将教材文字转化成电子文档,而是结合科研成果、工作实例,用图表、动画、视频、声音,生动形象地展示所要讲授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各位参赛教师并没有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紧密结合课程实际,将传统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交互使用,使“多媒体课件+黑板板书+教学模具”有机地结合起来,相映成辉,相得益彰。

三、评审专家工作细致,赛后评议客观公正

在竞赛现场,有一群听众特别引人注目,他们就是学校本科教学巡视组成员、讲课比赛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各位专家都是有着非常丰富教学经验的退休教授,虽然有的已白发苍苍,但依然是精神矍铄。他们本着对学校教育事业负责、对讲课比赛负责的态度,聚精会神听讲课、专心致志做记录。在每次比赛结束后,都分别进行了两场点评,一是由教学巡视员担任的竞赛评委会的点评,二是由各院(系、部)参与听课的领导和教师的点评。各位评审专家在赛后评议中陈述已见,对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分别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另外,为充分体现客观公正这一原则,评审专家在赛后还采取随机听课的形式,了解参赛教师的日常授课情况,以综合表现评定参赛结果。各院(系、部)除了客观点评外,以如何更好地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为出发点,院系领导亲临指导,青年教师踊跃发言,畅谈体会、感想和收获,汲取经验,思考如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学校搭建交流平台,共同促进教师成长

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7

在对幼儿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每个动作、神态均会影响幼儿的思想,幼儿会注意并模仿教师的动作,所以,教师的行为举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例如,如果在讲课时,个别幼儿东张西望或捉弄同学,教师可以边讲边走到幼儿身边抚摸他的头,幼儿就会安静下来,认真听课;但是教师如果采取斥责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产生副作用,在影响教学的同时还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因此教师的非语言教学远远胜过口头语言。

1.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情感十分强烈,并且有很强的感染力,非语言具有形象性、情景性、丰富性,可以更好调动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例如教师以一种振奋的精神进入教室,幼儿的注意力会让学生更加兴奋。

2.有利于突出重点,控制进程

幼儿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注意时间短,思维通常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课堂以直观形象的体态语言为辅,有助于补充有声语言的不足,使语言更有感染力和鼓动力,可以调节教学进程。3.有利于师生间的感情沟通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良好的非语言对幼儿的学习进行积极的引导,对师生的情感增进起到催化作用。教师用饱满的精神、亲切的态度,营造了愉快的教学气氛,帮助幼儿投入学习。

二、幼儿教师教学中的非语言类型

1.幼儿教师的眼神语言

幼儿教学中的眼神语言是指通过教师眼神的变化传递教学信息。幼儿的年龄较小,但也懂得根据教师的眼神判断一些事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眼神语言,给幼儿更多的鼓励,努力做到亲切、自然,不要目光呆滞、摇摆不定、闪闪烁烁,看窗外或看墙壁,或目光固定在几个人身上。

2.幼儿教师的表情语言

幼儿教学的表情语言是要通过教师的脸部和嘴部肌肉运动来传达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教师在课堂时要面带微笑,调节自己的心情,给幼儿亲切、和蔼、信任的感觉,开朗豁达,让幼儿成长的环境更加宽松、和谐。期间教师要面部表情丰富、适度、自然,切勿变化太快,也不能面无表情。

3.幼儿教师的手势语言

幼儿教学的手势语言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用手和胳膊的动作传达教学信息及情感变化。手势语言可以增强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弥补有声语言的缺陷,帮助幼儿强化记忆,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幼儿教学的手势语言的重点在于表达关键词,要自然得体、恰当准确、目的明确、节奏明快,一般手势的幅度不应过多过大,否则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也不能过小,否则无法引起幼儿的注意,所以,手势语言的运用要适时、适量、适度,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4.幼儿教师的空间距离语言

幼儿教师的距离语言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保持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交流,合理利用教师所处的角度和空间。幼儿和教师之间传达信息、交流感情都要用到距离语言,它是体态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感情具有依赖性,幼儿会对教师的亲近十分开心,会愿意听教师的话。因而在幼儿教学中教师给自身的定位、距离幼儿的远近直接影响教师和幼儿之间情感的亲密程度,还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5.幼儿教师的外表语言

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教学语言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用体现

一、前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课程,掌握语文知识的优劣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存在影响。而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则与教师的职业素质密切相关。对此,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拥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另外,还需具备一定的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必须是生动、具体以及具有活力的。高水准的语言艺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阅历,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美感,对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发挥重要作用[1]。

二、教学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1.教学语言的多样性有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语言的多样性特点,在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文体以及不同风格的文章时,小学语文教师应选择不一样的教学语言[2]。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选择具体、生动、形象以及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较为适宜;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选择明朗、深刻以及具有哲理性的教学语言较为妥当。又如,在讲述抒情文时,可选择华丽、深情、激情的教学语言;在讲述议论文时,可选择严密、具有力度以及分析、议论性的教学语言。

2.语言艺术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根据思维定律的理论得知,思维启动通常来源于惊奇以及疑问。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整体意识,不断提高其积极性。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提前编制好课间的问题以及预习的习题,使学生根据问题去阅读、听课等。另一方面,在讲课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注意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多提问疏导性、疑问性或者铺垫性的问题。与此同时,利用丰富精彩的语言艺术去感染及影响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其在教师的诱导下发挥启迪,努力寻求新的知识,掌握知识。总之,高水准的语文艺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阅历,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美感,使其领会到语言的美,甚至陶冶情操。

3.语言艺术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艺术是一门感性、抽象的艺术,不同于人类语言,但均具有表述的作用。语言艺术犹如一幅图画、一首歌曲,向我们陈述的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也体现了其存在的价值,它是一种精神的表述方式。教学语言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发展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工具,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语言艺术,包括表述艺术以及语言艺术。其中,表述艺术是通过人的体态动作以及面部表情来实现,而语言艺术则是通过听说、读写来实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完善自身的语言艺术表达,促使抽象、虚拟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及形象化,以增加其感染力,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及运用。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应合理利用丰富的语言艺术以引导及感染学生,积极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学习氛围,争取每个教学步骤的创造性、趣味性以及启发性等,从而促使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教学语言必须是生动、具体以及具有活力的。要想确保每节语文课生动、有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锻炼自身的课堂教学语言。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科学的语言表达技巧,并从中领会语言艺术的美,从而大胆尝试语文教学的改革。唯有如此,才能使语言的表达艺术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需求,也才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吕燕玉.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小学教学参考,2010(24):56—59.

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9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254-02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已被广泛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但是,有些问题日益突显。如:“丰富多彩且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影响了学科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为迎合学生偏好却忽略了课程教学目标;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互动等。”[1]那么,如何才能让形式与思想、技术与应用、理论与育人、教学方法与教学规律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倍增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对其课程进行艺术化处理。当然,这种艺术化处理不仅指课件设计层面的艺术化,更指教学理念层次的艺术化。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艺术的内涵

当前,理论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艺术的理解,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教学方法上的艺术;二是教学风格上的艺术。可以肯定,无论是教学方法艺术还是教学风格艺术,都忽略了教育理念的发展与创新对课程的决定性意义,回避或淡化师生的思想情感基础,师生被当作是传授与接收的机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艺术应以师生的思想情感为基础,以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为指导,以多媒体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为媒介,使其教学创新在酝酿、呈现和表达阶段实现有机协调,是教学的一种理想境界。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艺术强调的是教学创新在酝酿、呈现和表达阶段的有机协调;它是创造美、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它是政治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艺术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艺术源自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基于特殊的目标要求、面对复杂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艺术内在要求其应超越于技术,表现出活动主体的创造性,它抵制技术层面的复制,倡导艺术是不可复制的。而且,这种艺术化也内在地要求其要融入参与者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艺术内在于其活动的创造性,并且要融入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以思想情感为基础。以情感为基础要求信息的加工、处理与传输的艺术化形式。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已向我们揭示了传统的“灌输”教育的种种弊端。它不仅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在教室里扼杀了个人的尊严、价值”的行为[2]。因此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艺术化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倡导人文关怀、彰显个性自由的呼唤。

教学中,教育工作者面对差异化的教学对象,由于他们的专业知识背景、认知结构和非理性表达方式的差异,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也要求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表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同样的表达在不同的专业学生中会产生不一样的效应。差异化的教学对象使得创新性教学在任何环节都显得尤其重要。

对象的差异性伴有环境的复杂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尤其是隐性环境中存在着“隐性艺术化不够的问题”[3]。其实,不管是显性环境还是隐性环境,宏观还是微观,大家在其艺术化方面的重视程度都显得不足,环境之间相悖并存,甚至于相互冲突。有时,再“艺术化”的理论说教也抵不过一个社会事件的影响力,在教学探索中,很多教育者都表达过这样的无奈。可见,环境的复杂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育中应夯实其艺术基石。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艺术化的现实途径

基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艺术内涵的理解,依据其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提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艺术的深层理念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完善其艺术化理念呢?做好三方面的转化应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即在多媒体教学中应注重将教学理论转化为育人理念;将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将理论语言转化成教学语言等。

(一)教学理论转化为育人理念,呈现创造美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以,教育教学需要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当然,它在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时,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因此说,只有不断创新的科学教育教学,理论才能促使其长足发展。

面对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其解决之道应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应做个孜孜不倦的理论研究者,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持续不断地在教学中践行先进的教学理念。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育人,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其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重在育人是其应有之义,所以科学的教学理论转化为育人理念应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在多媒体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现育人理念的贯彻呢?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授课中第一要做到思想育人,即有意安排教学内容的理论碰撞,让科学的理论放射光芒。第二是辩论育人,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讨论或辩论,让他们做一个思考者而不是一个“留声器”。第三是实践育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道德与法律在实践中的意义和可能存在的困境,使他们对相关内容有更加丰富和直观的理解。如果这些育人方法能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激情,并能实现师生在教学互动中的情感交流,从而克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育人层面收效甚微的窘境。

(二)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实现内容美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学者和专家都提出了自己别具一格的解决方案,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不少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地方。据笔者了解,很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压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时的情况,拿“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学时讲,有的高校实际教学学时都不到三十个,用如此短的课堂课时,按课程体系,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主导与教学主体的良好互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事。那么,“按章教学”的教学思路能行得通吗?可以肯定地说, “按章教学”的教学思路对有的高校来说也是不切实际的[4]。所以,面对现实情况,教师应将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艺术蜕变是现实的必然要求。

教学艺术依赖于教学美的全方位呈现,而其中的基础是内容的科学美,同时,教学体系应建立在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之上。教师在应对实际课时压缩、教学要求提高的现实中,应深度挖掘所授内容的科学性;展现其艺术性;不断超越功利,追求并满足个性自由,充满激情地创造,实现教与学的和谐。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重新编排教材内容的内在合理逻辑,从而突破学时限制,使内容丰满,教学艺术充分展现,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基础”课中,我们可以将绪论第一节“适应人生的新阶段”,第一章的“理想与信念”和第六章第二节的“大学生择业与创业”的内容联系起来讲授。其联系的内在合理逻辑表现在:个人追求各自的理想与信念时必然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人生问题,学会适应,坚定信念,立足现实,是通往个人实现理想的必经之路。具体的课件制作可用“问题”(这里的问题是指大学新生常常会碰到的常见问题)来引导教学,“问题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也能为教学的艺术性做好铺垫。

(三)理论语言转化成教学语言,体现形式美

教学艺术呈现不仅需要科学美的内容,还需要语言美的包装。教科书中的语言是高度理论化、概括性语言,它们虽很严密,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也使许多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所以,理论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是一堂成功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运用其幽默、机智的语言,投入真挚情感化的教学语言,其合理运用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解教师刻板的形象;化解学生对课程枯燥乏味的错误认识,甚至能改变学生对课程地位的固有心理认知。

多媒体教学中的语言不仅仅指PPT上所呈现的文字,还应包括影视语言、教师配音和现场讲解等。所有这些语言都应与大学生知识结构和群体心理特点相吻合,语言应呈现时代性、青年化等风格。特别是教师课堂用语应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起码应做到言之有趣。当然,这种有趣性语言应建立在言之有理、言之可信的基础之上,其目的应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服务教学,而不是为了迎合学生或是为了投其所好。如:讲人生价值时可运用网络流行语“神马浮云”的语言形式来引导,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杯具”来提问等,可以说,这样的语言文字的呈现可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利于主题的不断深入;再如,讲爱情观时可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语言:“坐在自行车上笑,还是坐在宝马车里哭”来展开讨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值得一提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艺术化在深层次理念层面的实现与其政治性也是高度统一的。用艺术化的形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渔”的形式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为导向,以课程内容为枝干,以问题教学为枝叶,以理论升华为花朵,这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艺术之花才能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王东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多媒体课件应用中的四个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2]孟宪承. 教育哲学三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