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双语课程教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7 16:38:16

双语课程教学论文

双语课程教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文学概论;双语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75-02

一、文学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早在2001年,我国教育部就提出,今后本科教育20%以上的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尽快与国际接轨。十几年来,国内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有一些与西方文学、西方文化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非常适合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例如外国文学、西方文论等专业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文学概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其中涉及大量源自于西方的文学概念和文学理论,也适合采取双语教学的方式。目前,国内各大高等院校使用的文学概论教材,以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为代表,普遍以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中的“文学四要素说”为结构依据,围绕文学本体论、作品论、作家论、接受论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除了纳入中国古代文论的诸多优秀成果之外,还借鉴西方文艺理论,大量引入了一些重要的西方文艺理论概念和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观点。在文学概论的日常教学中,如何使用双语教学,以更好地达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已经成为国内高校进行文学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国内高校文学概论课程使用英语的教学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以英语专业为依托,在课堂上完全使用英语教学。这种模式对英语能力要求较高,无法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文学概论课程通常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英语使用能力方面,存在着阅读能力与听说能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阅读并理解西方文艺理论原著,但在课堂上直接使用英语授课,学生在听力上的接受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障碍。第二种模式是用PPT课件上的英文内容进行辅助,实际上仍然主要用汉语进行教学,这种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成了对教材的翻译,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语互动。如何解决《文学概论》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教学改革课题。

本文旨在总结以往文学概论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案,以促进《文学概论》的双语教学。

二、文学概论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从目前国内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来看,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大多还是采用母语教学的形式,即便在尝试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的院校,文学概论教学采用的也是母语为主、外语为辅的形式。之所以没有采用完全外语教学的范式,一方面,考虑到师生外语能力以及运用外语熟练程度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在于双语教学不同于语言教学,在语言教学中,语言仅仅是教学目的[1];而在双语教学中,教学的目的则是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是学习和训练语言。

在文学概论的双语教学实践中,目前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第一,双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目前国内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其人员构成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留学归国的“海归”,另一类是在国内接受教育成长起来的中青年教师,这批人是目前国内双语教学的主力。双语教学不但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外语功底和外语听说能力。“海归”教师符合这个条件,但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对双语教师的需求。在国内成长起来的中青年教师缺乏外语培训,更缺少国外语言环境的浸泡,其双语教学能力要弱一些。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双语教学师资方面的薄弱,与本专业主要师资力量的专业背景有很大关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大多出身纯粹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背景,极少有外语专业背景,也很少有留学或者国外长期访学的经历,这就导致了外语语言能力的缺陷,在使用外语时,往往是长于阅读理解,短于演讲辩论。外语发音不够清晰、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第二,学生之间外语能力差异较大。在运用外语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方面,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读写技能发展较为均衡,外语能力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听说能力上。一般而言,来自发达地区、大中城市的学生,听说能力稍强一些,来自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听说能力就要弱一些。在课堂上,由于学生们的听说能力参差不齐,使用外语材料授课就受到很大制约,外语材料使用得多了,听力程度差的同学反应不过来,外语材料用得少了,程度好的同学又吃不饱。

第三,教学设备与教材问题。在高校双语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发挥着非常便利的辅助作用。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实现了普及,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存在着重购置、轻维护、轻管理的倾向。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购置,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目前高校在这方面的投入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在多媒体的管理和维护方面,有些地方就存在问题。在一些学生和教师流动性较强的教室,周边设备的损耗现象比较严重,常常出现麦克风发不出声、投影仪灯泡烧坏的情况。由于教学楼内众多教室上课时间集中,多媒体控制室工作人员又很少,出现问题之后,一般无法立即解决,这就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另外,在文学概论双语教学专用教材方面,国内还是一片空白。国内没有现成的双语教学教材。在目前的文学概论双语教学中,教材使用是一个大问题。既没有引进国外的优秀教材,国内也没有做出编撰双语教材的尝试。学生依据的往往是国内较有代表性的文学概论教材,教师则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制作教学课件来实现双语教学材料的充实。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文学概论双语教学的尝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比较棘手,但我们也不是无计可施。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双语教学实践,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文学概论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还是大为可期的。

第一,师资力量问题的解决。我们注意到,新加坡的双语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学习的范例。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师近一半是外籍教师,他们来自教育水平发达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全都来自著名学府,教师以英文授课。由于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资源,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1]。新加坡援引国外名师的做法值得我们效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内高校的财政状况足以支持、或者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引入外籍教师,以改善国内的教学水准。以我国高校之多,学生数量之巨,外籍教师的引入不可能占据高校教学的主流,但是却可以借此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经验,带动国内双语教学的水准。

除了积极引进外籍师资之外,还要大力培养国内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层次学历教育制度的完善。目前高校中,青年教师成为本科教学力量的主体。这些青年教师大都具有硕士、博士以上的学历,具有良好的外语功底,具有培养和提高的潜力。完全可以通过留学、国外访学或者短期语言培训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双语教学能力。

第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双语学习中的语言障碍。学生在学习双语课程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语言能力。由于语言环境缺乏,高校学生在外语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能力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一般而言,学生在运用外语时,听说能力要滞后于读写能力。在没有充分预习教学内容的情况下,课堂教学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外语听说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很少有课前进行预习的。学生是否愿意自觉进行课前预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一个好的教师,凭借其渊博的学识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有效地说服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此外,由于目前双语教材付之阙如,教师还应当给学生提供充实的双语教学材料,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第三,编撰双语教材,充分利用教学设备,革新双语教学手段。教材问题的解决,有两种思路。一是引进国外的原版教材,二是自编教材。国外的原版教材价格偏高,考虑到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直接引进不太现实。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由国内知名高校牵头,自编双语教材。这样编写的教材,能够贴近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接受能力,甚至比直接引进教材更有优势。

在多媒体设备已经普及的条件下,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制作双语教学课件,补充与专业相关的双语资料,提纲挈领,聚焦文学理论知识要点。多媒体教学能够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片等媒介手段,有利于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互动的形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2]。

此外,新媒介的发展日新月异,双语教学完全可以利用公共电子邮箱、飞信、Q群、微博等现代通讯交流手段,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辨难答疑,作为网络双语教学平台的补充。

四、结语

使用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专业能力,与世界知识体系接轨,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言,双语教学是时代的需要[3]。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够课前做足准备,照顾到非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实际水平,充分发挥多媒体以及Q群、电子邮件等现代通讯手段,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就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通过完善双语教学,帮助学生养成使用双语资源的习惯,丰富学生的专业资源选择,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无论学生将来选择进一步深造还是直接投入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工作,都会有极大的助益。

参考文献:

[1]李晓娣.新加坡双语教育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4,(2).

双语课程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双语教学;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122―03

1背景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和网络化的进程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大大增加,当代大学生需要更高的英语水平,来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在此背景下,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显得更加重要,中英文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双语教学直接学习英文原版资料,因此,“双语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峡大学作为湖北省省属高校,开设的信息管理类专业课程,包含有经济类基础课程、计算机类基础课程以及管理类基础课程,这些类型的课程的教学,强调动手能力和主动思考,教学中可以借助案例教学方法,更直观、生动的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采用国外的教材和案例,能够更快的接触先进的技术和案例,因此,结合实际情况,本校对有较高英文水平的国际班学生采用双语教学方法。本文结合国际交流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班级《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谈谈信息管理类专业双语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为同类型课程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实践依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双语教学发展

从国外双语教学的经验来看,各个国家的双语教学具有自身的发展历史和教学特点:美国主要是为了同化新移民,将英语作为目标语言来进行双语教学的;法国则是因为多元文化的存在,家长呼吁而自发形成的,以英语和法语作为目标语言来开展双语教学的;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实施英汉双语教育政策的国家,从而保护了民族的融合。这些国家多是由于民族融合等政治目的或社会需要,而开展的双语教育和教学活动。与之不同的是,我国高校开展英汉双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适应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2我国双语教学实践现状

我国教育管理部门虽然对高校双语教学十分重视,出台了很多指导性意见,但缺乏相应的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袁平华认为,我国与加拿大在双语教学上的差异表现在我国没有相关的双语教学法律文件,而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在我国也需要加强,此外在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方面,我国目前也只处于效仿阶段,缺乏创新。

作为多民族国家,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与国外的双语教学有区别,也与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不同,我国有56个民族,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家,但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与美国、加拿大等多移民国家的双语教学目标完全不同。以新疆为例,李文涛、李儒忠研究了我国双语教学的发展现状认为,双语教学的发展对民族教育事业有极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新疆的“双语教学”是广义上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其他如青藏高原地区的藏语/汉语双语教育、蒙古地区实施的蒙语/汉语双语教育、吉林省延边地区实施的朝鲜语/汉语双语教育,也基本是类似这样的情况。

王斌华认为我国采用英语(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成为汉/英双语人才,而不是为了将外语替代母语或成为第一语言。因此我国的双语教学其性质是“添加性”双语教学。王昕昕回顾了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工作开展的现状,发现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十分重视和支持高校双语教学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政策,而我国双语教学的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语言目标和思维目标三个方面。

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重点高校都开展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现在在学生中广受关注的“MOOC学院”网络课程,“网易公开课”等在线课程也有大量以英语为教学语言,附中文翻译的课程,学生接受英语教学的资源日益丰富,接受程度也有所提高。同时,由于高校对本科生英语水平的重视,本科生英语学习时间较多,接受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一味的为了提高英语水平而忽视了专业内容的讲授,把专业课双语教学变成了英语课,也不是双语教学最终的目标。

2.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方法在管理类课程中是教学效果十分显著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方式灵活,深受学生的喜爱,这几年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十分常见。小班教学的方式十分适合进行案例教学方法,如果是班级人数较多,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方法是,教师选择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讨论之前,教师要提出预设问题,为学生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掌握知识、总结规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拓展到实际生活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4项目驱动法

项目驱动法是信息管理类常见的教学方法。该方法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再通过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具体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开动脑筋,用理论指导实践,再以实践加强对理论的理解。三峡大学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这些年来一直坚持设置课堂实践环节,强调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项目驱动法已经成为该课程的常规教学方法。

3三峡大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背景

3.1学生背景

三峡大学《管理信息系统》双语课程针对的学生对象是国际交流学院“2+2”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该班级学生9名,他们将在2年的国内学习后,去英国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因此,对这些学生来说,英语是他们国际交流和未来在国外接受教育和从事实践工作的必要工具,他们也已经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也有较多的英语课程,可以接受双语教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来说,双语教学方式可以方便教师直接讲解英文案例,并根据专业需要,从案例库中选择与课程相关的案例,或补充网络资料,进行讲解。

3.2教材选择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最终选择的教材是全英文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第11版)(清华MBA核心课程英文版教材)》著者:肯尼思・C・劳顿,简・P・劳顿。之所以选择该教材,原因在于:(1)案例丰富且新颖,有关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案例非常具有借鉴意义;(2)随书附赠课程教学英文PPT和英文习题,方便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案和教学PPT的修改,节省了工作量;(3)教材经典,许多高校的经济类和管理类都选择该教材的英文原版或中文翻译版作为教材,学生在英文阅读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自行进行中英文对照;(4)案例讲解详实,深入浅出,作为原版教材,案例的讲解十分详细,且作者有丰富的信息化实践经验,这些丰富的经验都体现在了教材中;(5)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学习,对技术操作介绍的内容较少,而对管理信息系统原理和实例介绍较多。因此,现在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选择该教材。该教材在我国有中文翻译版本,同样附有详实的案例,适合非双语教学的班级使用。

4教学方法的选择

4.1教案的设计

设计教案时,既要考虑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特点,也要考虑到双语教学的特点。在教学时,主要的目标是:以案例教学为主,概念和理论的讲解次之;以主动思考为主,教师灌输次之;以动手设计为主,理解背诵次之。由于教材内容较详实,案例也较多,必须在设计教案时,提前考虑到上课学生的专业和已经掌握的预备知识,据此对案例进行筛选,挑选出流程更清晰,讲解更清楚的案例,并在学生学习案例时,给予有专业针对性的讲解。

《管理信息系统》共40个课时,理论课课时32节,实践课课时8节,其中理论课主要用于讲解案例、分析案例,按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前选择了5个经典案例。这些案例分别涉及到企业信息化的背景、特点;企业信息化可以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企业流程再造;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技术与管理的关系;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设计、数据流程设计和业务流程设计。这几个案例覆盖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比较重要的几部分理论和概念,也涉及到了动手实践的实例,易于理解和指导学生操作。

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要先设计好问题情境,问题可以有引导性,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案例揭示了企业中在管理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结合理论,是否可以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如果在实践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通过信息化的方式给出解决方案。通过引导,让学生回到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在教案设计时,合理利用课程实践时间,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调查一下目前他们所接触到的酒店管理工作中,使用的信息系统有哪些类型,解决了什么样的管理问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果学生目前对酒店的实践了解不多,可以引导他们从网络上进行调查。

4.2双语案例教学

目前有些双语课的讲授方法是英文PPT,英文教材,中文讲解,因此双语的教学主要停留在书面表达。但由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因此课程讲授也采用部分英语与中文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进行基本原理的讲授,然后布置案例给学生作为阅读内容,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案例之后,由学生讨论、并用英语讲解案例,教师再进行点评。学生阅读和讨论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教师积极的参加学生的讨论,但不参与发言,只提出问题,并作出适当的引导。最后的教师点评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明确概念。

4.3项目驱动法相结合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方式,教学中采用了课程教学与项目驱动法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方法是要求学生在课后思考,与酒店管理相关内容相结合,进行酒店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课程设计。提出系统目标、系统数据流程设计和业务流程设计等,并在课堂上用中文或英文进行讲述,教师进行点评。

实践证明,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法,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加强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各种概念和方法。学生从酒店管理的专业出发,分组自行提出了酒店客房管理信息系统、酒店大堂管理信息系统、酒店网上客房预定系统这三个系统的构想,画出了系统业务流程图,将他们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方法有效的结合在了一起。

5经验与不足

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双语教学在信息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案例,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非常高。但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是有一些需要注意和提高的部分:

(1)双语教学法更适合小班教学的方式。人数少,更方便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和大胆的讨论。教材中的大量案例,需要精读之后,结合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讨论时提出疑问,由教师进行引导。老师只负责引导和总结,在学生讨论时,老师可以参加其中,坐在学生中间旁听,适当引导,打破讲台和课桌的界限。如果在大班(40人以上)开展双语教学方法,最主要的困难将是课堂氛围的调动,教师无法完整参与到所有的讨论中,当然,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分组讨论需要提前考虑到分组的大小,小组人数多少合适,教师要在教室增加走动,尽量能顾及到每个小组的讨论进度。

(2)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改革。为了适应双语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方面必须做到:对教材熟练程度要十分高,对案例的选择要经过比较丰富的准备,根据学生的具体专业来进行选择;对课堂讨论的引导要有的放矢,引导时走到学生中间,以平等的姿态,促进学生参与讨论。

(3)师生的英语水平都要达到一定的程度。由于该课程针对的是2+2教育模式的学生,该班级的学生在本科期间要出国学习,已经有大量英语预备课程,本身英语听说能力较强,因此双语教学得以顺利进行。而目前大学生英语水平总体上良莠不齐,全面推广双语教学在三峡大学仍存在实际的困难。教师本身也必须具备较强的英文听说能力,备课准备必须充分;在备课时,可以写教案的英文逐字稿,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目前《管理信息系统》在面向国际班的小班教学开展了双语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整体上说,在所有工商管理类的所有本科班级推广双语教学,并非不可行,但还需要创造很多条件。教案和教材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目前还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评价体制和评价标准。

(5)需要选择标准化的原版教材。在教材方面,《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第11版)》是一本英文原版教材,教材基本可以做到“原汁原味”,通过使用这本教材,也可以打开学生的国际视野。但如何选择案例,并与三峡大学学生的英语水平相适应,让学生在实践时觉得教材有借鉴意义,不会觉得离现实太遥远,这需要备课教师进行精心的准备。

总之,想要达到专业课双语教学的良好效果,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配合,将双语教学当作一种有效的接触新案例、新技术的手段。教材要尽可能的选择原版经典教材,案例要尽可能贴近实际;要有科学、统一的教学评价机制,制定标准化教学大纲,教师可以进行标准化备课,从而真正做到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思考。能够实现以上这几点,相信信息管理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可以得到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解庆欢.英语浸入式环境下理科双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2]袁平华.中国高校双语教学与加拿大双语教育之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06,(05):3943.

[3]李文涛.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12.

[4]李儒忠.新疆双语教育的界定[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04):510.

[5]王斌华.中外比较:双语教育的界定、属性与目的[J].教育发展研究,2005,(11):4953.

[6]王昕昕.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7]陶小青.强化英语实验双语探索多语――新世纪上海外语教育改革探索[J].上海教育,2001,(17):35.

[8]方莹.论高校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106109.

双语课程教学论文范文3

1 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由机械制造大国向机械制造强国的迈进,如何扩大和深化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快速吸收国外机械行业的先进知识与理念,成为我国面临的一大难题。为适应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势,教育部明确提出各高校需开设5%~10%的双语课程,以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与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为我国机械行业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优秀创新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1]。为实现这一目标,把英语教学和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实施双语教学,成为有效方法之一。此外,实施双语教学对解决目前就业难的问题也是十分有效的,尤其是精通一门或多门外语的“双语专业人才”供不应求[2]。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一门培养大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思维的机械类课程[3],是工科生由公共课转入专业课学习的基础课程。对机械设计基础采用双语教学,其首要目标是课程的国际化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理论及其在外文文献中的规范化表达。学生通过原版教材能够深入了解国外先进的工程理念和应用成果,大量接触本专业词汇及特定表达,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知识的外语表达能力[4-5]。

2 做好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学的对策

“机械设计基础”不同于一般公共课,它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强,与实践结合紧密[6]。简单的将中文教学内容转变为英文教学的传统双语教学方法,并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研究“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改革传统双语教学模式,成为摆在“机械设计基础”授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1 提高重视程度

“机械设计基础”双语课程是一门文理兼备的课程,既具有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等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又具有较强的外语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既需要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高学生设计与创新技能,又需要学生重视外语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所以,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这门课开设的意义及所面临的困难,提高对该门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视程度。

2.2 双语教材建设

好教材是教学进展顺利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目前的双语教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根据国内优秀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翻译而成,侧重基本概念及定理的演绎推理,方便外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对照中文版教材学习。另一类为国外优秀原版教材,以国外知识体系为基础,侧重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内容涵盖较广,适合外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学习。

在选择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材时,一方面需要考虑学生对机械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教材应该保证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等相关内容;另一方面,考虑学生对专业术语的外语表达能力,教材应该突出学生需要掌握的机械外文词汇、术语与表达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与学术论文撰写能力。高校应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要求,参照国内外优秀教材自行编写双语教材。

2.3 双语教学内容探索

在机械设计基础双语课程教案设计及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所授专业与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将机械知识与专业外语学习结合,合理调整与安排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重点突出

机械设计基础双语课程内容多且课时有限,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精简讲授内容,突出机械知识难点与外语掌握重点,将部分内容改为辅导内容,这既有利于学生课外掌握外语知识,又有利于课堂上理解重点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中英文比例灵活调整

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在掌握机械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应用外语开展学习与交流。授课重点在于机械知识的讲授,并非纯粹的纯英文授课,学生接受专业知识能力受其外语水平制约严重。教学过程中应平衡好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之间的矛盾,不能过分追求英文教学比例,推荐采用60%~70%的外语授课比例。具体授课过程中,开始阶段用中文解释内容重点与难点,避免学生因畏难心里而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随课程内容深入而逐步提高英文比例,到教学中期英文授课内容提高到80%比例[6];后期课堂可采用全英文授课,让学生循序渐进适应英文授课。

2.4 不断创新双语教学手段

适宜的教学手段能使师生协作,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考虑到学生对英文讲授的理解速度慢,课堂教学应减少理论推导,灵活运用模型展示、多媒体技术、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兴趣,持续保持课堂专注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1)模型演示

模型演示有利于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直观认识,深化对英文描述的理解,生动形象的教具演示来阐述抽象的机构理论知识,更便于专业知识理解与英文记忆。

(2)多媒体技术

在描述机构死点问题时,教师利用含有英文讲解的飞机起落架视频演示,不仅具有了模型演示的形象直观性,也非常有利于学生课后温习与掌握。

(3)学生讲课

大部分机械理论体现在生活实际中,应鼓励学生观察并用英文描述与机械有关的常识。每堂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英文讲解与机械相关的生活现象,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2.5 改革考核方式

目前仅有的期中与期末两次考试成绩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由于机械设计基础双语课程知识量大,需要学生课外花费较多精力来消化课堂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平时不学习而最后突击考试。所以,加大平时成绩比重,将课后作业、课堂讨论、实验报告、课外论文等纳入考核范围,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通过对学习过程与应用能力的综合权衡,公正考核出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真实水平。

2.6 双语教师队伍的建立

双语教学一方面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另一方面要具有较高的英语授课水平。双语教师队伍的建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聘请国外优秀教师前来授课,但国内外教学模式的差异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一种是组织年轻教师进入国外高校观摩学习,提高教师双语教学水平,并吸收国外优秀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为教师提供双语教学学术交流活动。

双语课程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通信专业,双语教学,方法

 

二十一世纪大学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是国际化,双语教学是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是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通信专业。双语教学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对非语言学科进行教学活动,以达到该学科的教学目的。我国双语教学的主流是采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即学科知识的英汉双语教学。双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的使用能力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在这里,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目前在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教学中采用的较多,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但在普通本科教学中还不多。随着我国加入WTO,各行各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逐步加快,我国迫切需要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1]。在这样的一个大气候下,我们提出对通信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的探讨。

1通信专业采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通信专业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前沿专业,技术更新速度在各门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各种新术语层出不穷,学生如果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则必须有过硬的专业外语水平。通信专业英语课,基本上是阅读一些英文专业文献的片断,老师将原文翻译成汉语,再讲句式或篇章结构和专业词汇,学生关键词汇都难以解读,既然听不懂,就更张不开嘴,不能现场提问,对新技术报告的接受层面也停留在很低的水平,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缺乏学习热情,课程结束后也很少有人再重温。

在通信工程专业的一些主干专业课程直接使用最新的 ,时效性极强的英文教材,实施 双语教学改革 ,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以及满足企业对优秀人才的渴求,有效提高毕业 生的专业水平、英语水平、专业素养 、国际化的视野,培养出满足国内通信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跨国通信公司在华拓展需要的既精通通信工程技术又精通英语的高素质通信工程人才。另外,双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使他们在阅读来自国外的英语论文或访问相关的英语网站的时候能够从容应对语言障碍[2]。

2 通信专业采用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开设双语教学前夕对2002级通信专业106人进行光纤通信双语课程教学问卷调查。,通信专业。通过这次调查和我们平时的了解,主要存在一下问题:

从学生方面来分析,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约有60%的同学上课比较认真,在课上和课下与教师的交流较积极,对该课程的掌握得较好;而约有10%的学生不仅英文底子较差,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也不好,因此在思想上对外文教材授课有抵触情绪,有的甚至公开地表示反对使用外文教材,这一类学生即使用中文教材也同样会存在很大的问题;还有30%的学生英文基础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两者缺其一,学习起来不是英文看不懂,就是基础知识缺乏,而导致理解困难。即使在较积极的60%的学生中,仍有许多同学感觉学习较困难,这跟通信专业的课程本身有关,通信理论本来就比较抽象,内容牵涉的面较广,学习起来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加上英语不是母语,阅读起来速度较慢。

从老师方面来分析,教师的外文教学水平虽然较高,但存在诸如中英文板书是否太慢,教学速度把握是否适中,专业词汇的处理是否得当,抽象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的是否紧密等。

从外文教材的选用问题上来看,在调查中,有49%的学生认为教材比较合适,57%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采用外文教材比较困难,对教材的评价有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不够合适,普遍的看法是教材内容太多,不利于初学者掌握。

3通信专业采用双语教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1)教学课程和教学时间的选择

对于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不适合采用双语教学。主要原因:一是国外教材内容相对较少;二是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变化不大,技术更新问题不太突出;三是低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偏低,课堂接受能力和课外复习能力较差,如果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少又学得不好,势必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所以选择专业选修课程作为双语教学课程比较合适,目前发展较快的光纤通信系列课程和移动通信系列课程是可以考虑采用双语教学首选课程。

从教学时间的选择看,最好不要在大学一年级采用双语教学,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只略高于高中的英语水平,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均较差,而且词汇量也少,如果这时候实行双语教学,会感到困难重重,教学效果比较差。,通信专业。最好在大学三年级开始安排进行双语教学,此时学生已经完成大学英语的教学与训练,有了较好的英语基础,另外已经学过专业英语,掌握了大量的专业词汇和科技文献的外文表述手法,这时采用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说困难相对要小些,可避免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并可引导学生逐渐把兴趣转向专业方面[3]。

(2)双语教学的模式

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双重性的,其一是获取学科知识,其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4]。从这两个目的出发,双语教学应该逐步采用如下模式:

培养对英语认知感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对英语阅读的第一感觉总是要翻译成中文,然后理解其意思,在接触通信专业的新技术词汇的时候应尽量避免这样的过程。理由很简单,很多通信专业的新技术词汇还没有确切的中文翻译,因此给学生培养第一英文印象很重要,也就是看到英文可以直接用英文解释其意思,而不再翻译到中文理解。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师和知识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知识的关系,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学习过程就成为了教学过程的重点,教师在课上提出课题,学生课下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下次课上用外语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最后再由老师给出正确答案,同时布置下节课的讨论内容……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用外语来思考、陈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时自然地学习英语。

此外教学中应注意正确处理好外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关系,必须明确双语教学不是单纯地学外语,而是应重点掌握专业知识,切忌将双语课变为普通英语课的翻版。开展双语教学时,由于口授课程时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在授课前必须吃透整本英语原版教材的内容和语言难点,充分做好备课工作,一是传授专业知识:二是解释难以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

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必须小班开课,以此保证学生与教师的充分交流,特别在通信专业的专业课程中,由于很多新技术词汇的出现,必须要发动学生展开讨论,以确定新词汇的确切意义,单纯依赖老师的理解很可能出现偏差和误导。因此双语教学对师生互动性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课程,必须保证师生间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英语能力。另外学生的英语能力要尽可能的一致来保证授课的可操作性。

(3)双语教学的教材选取

双语教学非常强调教学资源的保障,外文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但国外教材内容选编思路和编写形式与国内教材的风格完全不同,国外教材既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5]。国外教材知识较新,反映了学科前沿,内容层次分明,概念叙述详细。但国外教材在一些内容上说明得过于详细,反而觉得累赘,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看起来厚厚的国外教材不仅内容少,而且缺乏深度。由于国外教学模式更加侧重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课外阅读大量的资料,以此充实学习内容,因此在采用双语教学的时候,必须注意到原版教材的局限性,必须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现有能力的课外阅读材料,或者编写适合目前学生水平的双语教材,使学生能够按照原版教材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又能增加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

(4) 考核方法的改进

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考核标准,学生的最终成绩包括三部分:平时成绩、笔试成绩、实验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率、上课纪律、作业、平时测验以及课堂讨论。,通信专业。笔试考核题目可以采用英文命题,但对普通院校的本科生要求用英文答题显然有些不切合实际,因此回答不要求用英文或英文只占小部分比例,也可采用开卷的考核形式,但题目应该比较灵活。实验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设计能力,可从实践应用抽象出题目,每个人题目互不相同,每次由若干人参加考试。,通信专业。制定详细的评分办法,包括操作时间长短、考题难易程度、考场应变能力。,通信专业。

(5)授课师资的培养与改进

当然要真正上好一门双语课程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其中最困难的就是主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水平。首先推荐双语教学师资的条件应该是除了具备一般教师应有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目前许多高校双语教学师资紧张的情况,可对现有教师进行不同方式的相关培训,如在职教师国内培训、在职教师出国深造等,主要针对他们的英语口语和专业英语进行提高培训。还可考虑从国外引进双语教学专家,另外学校的教务部门还应该采取相应的辅助策略,如经常地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多种规模和形式的双语教学研讨会、观摩会、比赛等活动;建立双语教学的激励机制,提高双语教学教师的待遇,例如可在评职称时对双语教师给予倾斜政策;可将双语课程的教学工作量提高到其他课程的2-3倍,对编写双语课程教学大纲、多媒体教学课件等也可适当记入相应的教学工作量。

4 结束语

总之,我们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阻力,但是只要大方向没有错,需要做的仅仅是实事求是地改进方式方法,循序渐进地推进双语教学。我们相信,只要统一思想,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实现与国际教育接轨的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开放型、开拓型、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世纪优秀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再思考[EB/OL].http://www.being.org.cn/unique/dw2.htm, 2004-05-20.

[2]杨玲,成运,刘建闽.关于在通信工程专业进行双语教学课程改革的探讨[J]. 电脑知识 与技术,2009, 5(12): 3179-3180.

[3]刘井利.多媒体技术双语教学初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4):77-79.

[4]王莉颖.双语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探析[J],教育科学,2002,(6):33-35.

[5]张慧,杨同忠.将双语教学运用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改初探[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9):60-61.

双语课程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212-02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同时,河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围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我校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是强调学生国际化视野及国际化适应能力,计科专业卓越班在专业课程内容设计上,更加注重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本文以笔者在计科卓越班所开设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探讨研究在大学专业课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方法。

一、在高校进行双语教学是必要的

目前,有许多学者对双语教学提出诸多质疑。有学者认为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在双语教学中怎么能把专业知识学好?如果先入为主地认为学生用母语学习专业知识比用双语学习更易接受,也许在短期内看是这样的。但是长远来看,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追踪国际最先进科技文献的能力,要有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向同行展示的能力,更要有进行专业性国际技术交流的能力。所以,在高校中开设双语教学是必要的。当然,专业不同、各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双语教学理念不应该有统一的模式。

二、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实施

专业课的双语教学除了受到师资水平、学生语言水平、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影响之外,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用和教学中灵活的英汉应用比例是直接影响双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1.合理的课程选择――双语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1)避免在低年级开设专业基础课的双语教学。专业基础课对专业内的其他课程来讲具有基石作用,这类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专业课是否能正常进行。所以专业基础课要以学生尽可能掌握为前提,不能盲目选择进行双语教学。尽管我们认为双语课的开设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专业知识、具备跟踪最新知识的能力,但是培养这些技能是要有计划进行的,不能本末倒置。(2)避免开设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果专业课程理论性较强,势必会牵涉到大量的英文论述和表达,学生就会陷入大量的英语语法和词汇的理解中。什么样的专业课程适合作为双语讲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被选为计算机专业的双语教学课程,主要基于下面几点考虑:首先,该课程并不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掌握对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的学习并不像《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一样有直接的影响,毕竟在后续课程中大部分算法的实现还是用面向过程的C语言来实现的。其次,该课程不是专业理论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理论的同时需要大量编程验证。而程序设计语言不分国界,所以实践部分的学习是没有英汉语言之分的。不管是用C++完成的面向对象程序,还是用C完成的面向过程程序,归根结底所有函数的实现都是结构化的程序设计。C语言中基本编程能力的培养也为本课程的双语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谨慎的教材选择――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只有英文原版教材才能够用地道的纯正英语陈述科学知识。教材的选择要符合专业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的要求,教材内容的针对性、难易程度、适用性和规范性都不容忽视。我们选用《Small C++ How to Program》英语原版教材,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1)教材中对面向对象的三大基本特性――类、继承、多态的概念描述非常清晰易懂。所有特性在一个案例中滚雪球般逐渐加入,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2)该教材是《C++ How to Program》的精简版,包含了该课程所要求的所有相关内容。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购买教材的费用,如有进一步需要还可以参考完整版教材,从而保证学习内容是连贯的。(3)教材中没有繁杂语法的实例。在简单的实例中体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主要特征,防止学生陷入复杂的语法现象,干扰主要学习目标。(4)该教材有标准的中文对照版。我们从来不认为双语教学就要禁止学生参考中文资料。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参考各类资料,排除理解障碍,从而不会影响整个课程进度。(5)配套的实验资源科学、完备,包括实验前的预习题目、实验后的巩固题目。实验内容与课本后的习题或书中的例子紧密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专业不同,课程不同,选择教材有不同的考虑。这里我们仅以这门课为例,讨论在教材选择中的一些基本原则:符合本专业的教学规划和要求;反映本专业领域的新进展;简明、清晰、有条理;英文原版教材首选。以笔者的经验,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不如放弃双语教学。好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对双语课程更是如此。

3.灵活的英汉应用比例――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在双语教学中,英语和汉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鉴于目前大多数学生的读写能力往往高于听说能力,在教材和课件环节,我们用全英来强化双语教学的目标。在作业和实验环节,除了用英文描述设计任务之外,其实英文负担并不重。高级语言是没有国界之分的,大家都使用相同的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由于多数学生的听说能力相对不高,在课堂讲授环节,根据授课内容、学生反馈等灵活调整英汉比例。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英文讲授比例。教材基本上分三大块:C++过程化编程、C++基于对象编程、C++面向对象编程。过程化编程部分主要介绍C++中一些常用的语法现象,由于学生已系统学习过C语言程序设计,所以这部分课堂上英语讲授比例较高,大致在80%左右。课堂提问与讨论也鼓励大家尽量说英文。C++基于对象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对学生来讲是全新的概念,在这一部分会降低课堂讲授的英文比例,大致在50%左右,甚至更低。在重点、难点环节,我们更多地用汉语来讲解。双语教学的前提应该是以掌握专业技术技能为首要,一味地追求全英文讲授势必会降低教学质量。经过多年实践,学生也比较认同这样的讲授方式。

当前大学双语教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不能否认双语教育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双语教学的开展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合理地选择课程,谨慎地选择教材,研究和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这样才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教学更好地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鲁靖,邓晶.高校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质疑[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5,(2):55-57.

[2]H.M.Deitel,P.J.Deitel.Small C++ How to Program[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双语课程教学论文范文6

摘要:本文结合“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及对双语教学效果产生怀疑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了成功实施双语教学的思想、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双语教学;计算机科学导论;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目前双语教学的三种模式

严武军将双语教学划分为简单渗透型、穿插型和全外语讲授型三种模式,但他并未研究教材和授课语言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实践证明,合适的教材是影响双语教学实现最佳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根据教材和授课语言,将目前高校中的双语教学分为三种模式:中文教材,讲课用英语;英文教材,讲课用英语和中文;英文教材,讲课用英语。

应该指出,不管是严武军的双语教学模式还是我们提出的模式都忽略了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对双语教学的影响。实际上,在“导论”的双语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来制作英文课件,将国际上“导论”的有关最新进展有机地加入到课件和双语教学中,并深深体会到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将真正缩短我们在教学上与英语发达国家的差距。因为不管是国内的教材还是国外的教材都往往反映有关领域中几年前的状况,甚至国内某些教材的内容可能反映的是有关领域十几年前的状况。

2双语教学的若干问题及探讨

一些高校进行着一种全外语授课的双语教学,这种教学可能只能由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实施,但这不是双语教学,而是单语教学。双语教学的真正含义在于双语,过度强调英语,而没有积极发挥母语在双语教学中作用,就背离了双语教学的初衷。

另一突出的问题是双语教学因人而设,教学计划设定时并没有把双语教学纳入统一的系统发展中。目前尚未发现有高校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体系,实现本科四年的“双语教学不断线”。例如,我们计算机系几年前就开始实施双语教学,但仅仅是响应教育部开展双语教学的号召,让个别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实施双语教学。而老师把实施双语教学作为校级教改项目,项目完成了,双语教学也就结束了,并没有达到通过持续的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用英语水平的目的。正是如此,近两年双语教学正在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的申请中逐渐消失,这也可看作人们对双语教学效果的怀疑的直接后果,也可看作是没有建立计算机双语教学体系的直接后果。当然,这一问题也可能与教学经济学有关,因为实施双语教学将使任课老师比普通教师付出更多得多的代价(包括时间)。在教学市场化的今天,如果这种代价不能得到合理的补偿,双语教学的实施将难以为继。

第三个突出的问题是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的关系。有的学者认为用原版教材就可实施双语教学,这忽视了“双语”的作用。既然是双语,就可以合理地同时使用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使二者互为辅助和补充。例如,在“导论”的双语教学中,我们以中文教材的内容体系作为选择英文教材和通过互联网选取国际上最新教学资源的基础,一共使用了10本原版教材和一本中文教材。

3“计算机科学导论”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程,在是否应就该门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问题上,很多教师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导论”作为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接触的第一门比较系统地阐述学科基础和方向的课程,只有通过母语学习才能牢固掌握,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而大一新生刚刚入学,本身对计算机缺乏了解,外语基础又相对薄弱,开设双语教学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不仅会使学生无法形成对学科的初步系统了解,而且可能会挫伤学生学习后期专业课和外语的兴趣。

还有的老师主张双语教学应该在高年级进行,他们认为当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时,双语教学的实施才有效果。这个貌似正确的理由值得商榷。想一想,我们的留学生到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学习,难道他们一开始就可以听懂那里大学老师的讲课?否!本文第一作者在德国和澳大利亚的学习经历证明,起初这些学生甚至听不懂教师上课时所讲的90%的内容,只能采取“听不懂,也得听”的方法,秉持“坚持下去,必有成效”的原则,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才逐渐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所以,学生听不懂是一正常现象,但必须鼓励学生听下去,不如此,学生将永远过不了“听不懂”这一关。因此,对大一的学生实施双语教学是可行的,也是为了早日突破“听不懂”这一关。东北大学的调查也表明:58.2%的学生认为一、二年级开设双语教学课程较好。这也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学生对于双语教学开课时间的要求。另外,从笔者担任“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授课的经验来看,高年级同学因为普遍已经通过取得学位所要求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甚至六级考试,对专业英语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动力。授课中也有学生反映应尽量将专业英语课程安排到低年级,以使专业英语的学习与非专业英语的学习互相促进,让学生有动力地去学习;同时低年级接受双语教学这种模式养成进行双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之后,会使高年级的双语教学更容易开展。

4教学实践

我们在“导论”双语教学的实施中则强调“一个解放, 三个面向”,也就是学生应解放思想、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世界。

(1) 教材选择与教学内容的确定

我们选择了GJ.Brookshear的《Computer Science:An Overview (8th Ed)》和翟中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科学导论(第2版)》作为基准教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2个部分:计算机与计算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网格计算;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图形学和可视化;智能系统;离散结构;社会和职业问题。

教学内容框架确定之后,我们又对每一部分进行筛选,一方面去掉某些过于琐碎的内容,另一方面利用Internet上的资源对教材中某些已经过时的内容进行了更新。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制作了“导论”英文电子讲稿(PPT)并打印、分发给学生。每个英文讲稿的开始是学生的学习目标,结尾是本次课程的小结,并包括了关键专业词汇的中英文对照。

由此,整个教材构成了三位一体、互为补充的体系:课前学生可以中文教材为基础进行预习,大致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以及专业概念的中文表达;课上教师以电子讲义为主用双语讲授所涉及内容的基本观点、技术、理论和新概念;课后学生又可详读英文教材和英文电子讲稿将课上内容进一步扩展。

(2) 课堂教学的组织

除了通过提问与回答、讨论、演讲、演示、一对一辅导、仿真、角色表演、游戏等方式来创设互动的、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外,我们又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

① 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引入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部分可以是与所授内容相关的计算机的杰出人物轶事或成就介绍,也可以是相关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实例,还可以是与内容相关的外文电影片断。不管哪种形式都以引入新内容为目的,因此宜生动而简短,足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又不会过多地占用本已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

② 使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教学内容,以此创造一种宽松的、自然的环境,使学生处在一种自然的氛围之中,不知不觉地主动融入双语教学,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互。同时在授课时,对简单的概念和内容的讲解基本上用英语,而对新的、抽象难懂的内容,视情况同时用中文和英语。

③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使用自己制作的英文电子讲稿,它相当于基准教材和其他10个原版教材的浓缩版,注重基本概念、原理以及新思想的介绍,注重向学生阐明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能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去做。由此可以减轻课堂教学的负担,易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琐碎零散的知识片断,也能保证有足够时间实施灵活的互动式双语教学。

④ 注重用现实的材料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这些材料可以是某个项目的文档资料、某个软件的帮助文件、某种设备的使用手册或者取自专业技术网站或报纸杂志的新闻资料等等。通过这些材料使学生了解到以后工作时外语的用武之地,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动力。

(3) 突出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

实践课程主要安排了认识电脑和自己配置电脑、操作系统基本操作(以Windows为主)、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的使用、Internet基本操作、Access、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多媒体软件Flash以及其他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内容。由于时间有限,我们采用了基于案例的实践课教学。每堂实践课先由教师简单介绍软件的功能和基本操作,然后布置几个相关任务由学生自己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学生通过相关帮助文档或网络获取所需的资源和帮助。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任务的完成也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和成就感。除此之外,我们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基本上每次实践课都要求学生结组完成任务。

(4) 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双语教学效果的考核应该区别于单语教学惯用的试卷考核,应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由于双语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因此我们将学生课堂教学中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实践课上完成任务及与同伴合作的情况、课外搜索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的情况和期末试卷的考核结合起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评定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来,进一步提高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5致谢

衷心感谢河北师范大学校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数信学院领导的鼓励和指导以及董东和赵书良副教授的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计算机科学导论”的双语教学就不能顺利实施。感谢李金红、崔会卿、井伟明等同学的讨论,没有他们的支持,本文中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策略就不可能出现。

参考文献

[1] 胡立源,卜荣欣. 计算机基础双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J]. 计算机教育,2007,(23):73-74.

[2] 严武军. 师范院校计算机人工智能双语双语教学的方案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07,(23):93-95.

[3] 何明霞. 高校双语教学“羊群行为”分析与发展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2007,(9):59-60.

[4] 张萍,陈继荭,何丽平. 以学生为本稳妥推进双语教学[J]. 中国大学教学,2007,(11):36-38.

[5] 赵艳红,邵定宏. 计算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探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07,(8):25-26.

[6] 滕小瑛. 双语教学的探索和体会[J]. 中国大学教学,2005,(7):31-32.

[7] 翟中. 计算机科学导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 王斌华. 中外比较:双语教育的界定、属性与目的[J]. 教育发展研究,2005,(11):49-53.

[9] 林永成. 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8):36-40.

[10] 江爱华. 高校双语教学的背景、表象与对策[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95-98.

[11] 陈肖慧. 从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馈看双语教学[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0-71.

[12] 董宇欣. 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9-81.

[13] 杨儒贵. 谈谈双语教学的课程和教材建设[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78-279.

[14] 唐仁芳. 外语教学中如何发挥母语的积极作用[J]. 中国大学教学,2005,(11):48-49.

Exploration and Reform of Bilingual Teaching for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Sun Zhao-hao, Huang Wen-ya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16 China)

双语课程教学论文范文7

医学院校课程改革主要缘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在最初的单一研究、精细分析、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出现了多学科高度综合、融合的基本态势,既要求在医学理论构成上融合,又要求在诊断治疗技术应用上融合[2]。按照医学发展的要求,将更多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互相融合,从而要求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随之变化。因此,医学院校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改革也要适应整个医学专业课程的整体进步。这样,课程改革要求熟悉国内外新科技的动态,不断地掌握新的相关科学技术,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双语教学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利用双语教学和专业的融合,既能充分发挥双语教学方式对学生掌握专业英语词汇的促进作用,又能提高学生查找原文学习资源等实际能力。

本文结合笔者几年从事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和双语教学经验,浅析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教学现状及实现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途径。

1.

课程设置

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立于1986年,由神经工程、医学仪器、物理医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向构成。针对自身学科特点,“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体系提出理论联系实践,因此课程学时包括36学时理论课程和18学时实验课程。由于“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含有较多定理、公式、变换以及算法,因此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必然分配较多学时;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工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实践环节必不可少。

2.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包括教材语言和授课语言两方面。使用原文教材能够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掌握原文专业知识的表述。但由于语言等文化差异,全部利用原文教材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合理删减原文教材重组后编写方式较为适宜。专业教师知识丰富,但英语授课尚有一定难度。当前高校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许多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或留学归国人员具备“外语+专业”的基本条件。这将有利于双语教学,而且也易实现教学相长。

3.

教学方式

双语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文献的阅读、翻译及写作能力。增加师生的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开展小应用讨论,并轮流推选代表发言,鼓励英文口头报告;课下布置相关文献题目,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鼓励用英文撰写报告等方式。

4.

同行学习

双语专业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扎实的外语基础。但是双语教学或偏重英文教学并不容易,因此加强双语专业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的相互学习,进而提高双语专业教师双语教学的素质和水平,提高英语专业教师理解其他学科专业术语的能力。

5.

双语课程教学论文范文8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结合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以培养软件外包服务人才为特色的办学背景,对Linux系统与编程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探索、改革和实践,阐述Linux系统与编程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对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外包人才;Linux;双语教学

1 背景

2001年,教育部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使其达到总课程的5%~10%。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要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课程的数量。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大连工业大学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中国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快速发展对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毕业生除要具备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运用能力。目前北美的软件产业软件外包业务中80%的外包业务在印度,主要原因就是印度工程师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2009年,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第五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特色定位为企业提供优秀外包人才。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质量工程”建设的要求,以特色专业建设为背景,以面向企业外包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大了对部分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尝试。专业课实行双语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第二语言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获取最新学科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加强对国际行业规范和标准的理解有很大帮助。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技能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2 Linux系统与编程课程双语教学的优势

对普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教师在选择双语教学课程实践时,应考虑到学生基础的差异和课程之间的差异,要从易到难。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Linux系统与编程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有自身特有的优势。

2.1 课时安排

地方普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由于缺乏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加之英语基础偏弱,过早使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此,在大学二、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专业基础双语教学比较合适。在大学的第五学期,学生刚刚通过英语国家四级考试,英语基础有一定的加强。另外,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学生通过计算机系统概论、C语言、数据结构等课程的学习,对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Linux系统与编程课程开课学期设置在第五学期,时间设置理想。

2.2 课程内容

Linux系统与编程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兼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在专业和人才培养中具有自身的核心基础性。研究表明,专业基础课程是开设双语教学的最佳选择。可以开设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Linux基础知识、Linux的编辑器、Linux下shell编程和Linux下的C编程,这些课程实践性较强,有大量的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原理,进而理解原理的一般性英文表述,锻炼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另外,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虽对商业版Windows操作系统比较熟悉,但对开源的、占据服务器市场大份额的Linux操作系统有所期待,因此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2.3 课程特性

Linux起源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得到全世界各地计算机爱好者的自发维护,因此,关于课程的所有核心知识、参考资料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存在于世界各地服务器。另外,系统本身的联机帮助文件、内核信息、文件系统都是英文内容,对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让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英文资料,进而掌握英文专业术语和词汇,都有很大的便利。

3 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1 教材选取

目前普通高校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选择直接引进原版的外文教材,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认为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引进的原版教材信息量大、语言纯正、逻辑性强、内容较先进,但是,国外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只是某个人或某些人对该学科的认识与看法,特色有余而完整性不足,不能完全紧扣教学大纲并满足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

Linux系统与编程课程在选用教材时,特别选取A Practical Guide to Linux Commands,Editors,and Shell Programming 和 Beginning Linux prog-ramming,3rd Edition作为课程教学参考原版教材,教学过程中对原版教材内容进行了取舍。取舍时,学校考虑到学时限制和英文授课效果,对其中难度较大的内容进行了缩减,而对一些最新知识的更新,比如内核等信息,采用网络下载的形式进行了补充。

此外,考虑到普通院校双语教学初学者的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原版英文教材自行编写了适合本校学生的中文讲义。该讲义内容简单、明了、针对性强,当学生在学习英文原版教材出现问题时,学生可以借助中文讲义理解课程内容。双教材方式符合普通院校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帮助学生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课程专业知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3.2 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

1)授课方式探索。

目前专业课双语教学授课方式可分为3种:(1)全英文授课;(2)用中、英文1:1比例授课;(3)用英文板书、课件,中文授课。

作为普通高校的学生,大部分英语听说能力并没有达到熟练的水平,而且Linux系统理论知识抽象性强,讲解过程中如英文所占比例较高,将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困难。因此,在授课过程中,PPT课件全部为英文,90%使用中文进行讲解,尤其对专业词汇,如file system、partition、process、pipe等,要用中文详细讲解。

2)教学方法改革。

该门课程第一轮双语教学时,由于学生对英语抵触,专业知识吸收得不够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教学方法的调整。

首先,调整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由于教学内容通过英文进行表述,学生在接受知识点时相对较慢,我们采用的解决方式是将教学内容中简单、操作性强的知识点(如操作命令)作为作业或实验调整出课堂教学,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的知识难点和重点在课堂进行重点讲解。同时,课程进行过程中通过跟学生座谈和作业批阅情况,了解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进度,对重点、难点内容适当放缓进度。该方式既能保证双语实施的教学效果,又能保证专业知识被准确获取。

其次,同步实践,锻炼能力。Linux系统与编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授课过程中我们采用机房授课形式,即同步实践,教师理论讲授结束,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边学边练,训练实践能力。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的教学方式,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实践能力增强。另外,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面对全英文的操作系统、编写Script和C程序时的英文出错提示,学生可以借助英文帮助文档和参考文献进行分析调试,从而解决问题,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更多的专业术语,同时对外文文献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双语教学教学效果明显。

最后,启发思考,互动教学。课堂教学摒弃“灌输”形式,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老师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说”、主动表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编程部分讲解时,教师给出程序需求描述,通过What、How和Why的形式进行启发,鼓励学生自己分析算法,编写程序,并与教师一起分析调试,这种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训练其逻辑思维和编程能力。

3)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的教学资料依托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以网络课堂的形式提供下载和共享。网络课堂设置模块包括:课程教学大纲、原版英文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课程实验、作业,以及分类的Linux相关最新知识分享。教学资源多数为英文内容,包括作业和实验。为锻炼学生的英文文献查阅的能力,作业布置一律采用英文形式,鼓励学生通过Google获取参考,并用英文进行解答。

4)考核机制设置。

双语教学成绩评定区别于普通专业课程,除了考核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外,还要评价其专业英语的提高程度。

Linux系统与编程课程双语教学考核成绩分为4部分:平时、实验、作业和期末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占10%,重点考核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英语表达能力;实验成绩占10%,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业成绩占10%,重点考核学生对英文文献的查阅和外文知识获取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全英文试题,重点考核对整门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 双语教学的思考

Linux系统与编程课程经过3年的双语教学实践,学生反馈专业知识掌握良好,专业词汇量明显增加,英语阅读能力有一定提高,但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英语的听说训练不够,学生在课堂羞于“说英语”。

对于普通高校的双语教学,教师采用全英文授课、提问,学生用英文回答问题仍是一个难题,需要继续探索,考虑循序渐进地改善课堂大比例中文教学的形式,逐步提高英文的授课比例,还要探索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有自信地在课堂主动“说英语”,从而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2)双语教学师资建设要加强,应定期培训学习。

“双语教学”的教师一方面要讲授学科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需要较高的外语水平,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保证双语教学效果,教师应通过短期出国进修、出国攻读学位、外语学校短期培训等方式进行培训学习。

3)正确引导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对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仍存在质疑,认为专业课本身抽象、难理解,使用双语教学加大了学习难度。此时,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从而能够使其主动地获取专业知识并锻炼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5 结语

针对软件外包服务人才的需要,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是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途径。Linux系统与编程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继续进行有益的尝试,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为培养计算机行业国际型应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立志,戴秋莲.面向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以5-5-3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141-144.

[2]冯晨昱,李桂山.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11):67-68.

[3]张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若干问题探讨[J].高教研究,2007(4):27-29.

双语课程教学论文范文9

师资问题一直被视为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国外长期的双语教育实践表明,双语教师的受教育程度、语言能力、教学能力、教学策略、价值观、信仰、教学态度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学业的成功与失败。侯映霞等(2011)认为双语教师应具备的特征为:①知识特征(英语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双语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技术学知识);②能力特征(双语接收和表达能力;课堂组织策划能力;合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③素质特征(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而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师除具备以上能力外,丰富的酒店管理工作经验尤其是海外酒店管理集团的工作经验也必不可少。然而这样二元文化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在目前高校少之又少,尤其在西部地区。从某种角度说,好的师资是推进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改革进程的最大动力。为了培育优秀的双语教学师资,以下方式可得以借鉴。

1.对外引进。由于各高校进人机制不同,因此在引进专业教师人才时往往遇到诸多干扰,但考虑到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引进人才时要更看重双师型人才,对于具备海外相关学历与工作经验的人才,可以适当降低其他标准,比如博士学位门槛。这样才能够引进最适合的双语教学人才。

2.依托行业培养。各旅游院校应该充分发挥校企资源优势,对承担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在职培养。选派青年教师进入国内发达城市的国际品牌酒店进行实习锻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赴港澳台地区或国外学习锻炼。这种培养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英语水平,同时丰富了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教师知识与视野的更新。目前,全球十大酒店管理集团均有管理培训生项目,如希尔顿集团的HiltonElevator,万豪集团的VoyageProgramme,进入这些项目学习锻炼不失为一种选择。同时,酒店管理集团内部的学院也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与教学水平的学习平台。

二、教学环节设计

有关教学环节设计问题的探讨回归到了教学语言的中英文比例问题,而这一回归是建立在双语教师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教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不能搞一刀切模式。过分强调英语教学,往往导致课堂教学成了英译汉,改变了专业课的根本性质。相反,过分强调了专业化,又会使英文流于形式。因此两种语言的巧妙结合与自然融入应取决于课堂教学环节,尤其对包含实操的实践类课程而言。我们不妨做以下的分解设计。

1.课堂板书与课件。上文提到的教学指南、参考书籍与文献及讲义都是英文资料。因此建议课堂板书与课件与之配套使用英文。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专业术语简单,尤其是实践类课程,理论知识体系清晰,这是实现板书课件英文化的前提。同样的概念与知识要点在三个不同地方反复用英文出现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印象与记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使用专业写作用词,而这些措词在教材与参考教材里都可以精确查到。

2.讲授语言中英文结合。在上课初期,学生对于课程体系与上课环节不了解,不建议全篇或者大部分使用英文授课的方式。虽然双语教学要体现英语的重要性,可载体毕竟是专业课程,把酒店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始终应该放在首位。在课程设计中理论部分的专业术语可以尝试英文导入,但具体解释与衍生可以辅以中文,但此时的中文讲解并非简单的翻译。

3.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在课堂互动当中以英语为主,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用英文思考的习惯,提供课堂使用英语互动的机会,由浅入深。以教师在复习办理入住(CheckIn)流程时为例,请学生用英文以关键词的形式回答问题即可。教学中常用的互动方式包括Presentation(报告),Dis-cussion(讨论),RolePlay(角色扮演),根据内容来选择不同方式独立或小组完成。

4.实践课环节。不同高校对课程的设置不同,如本文作者所在高校对于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设置实践课环节,实践课在前厅客房实训室讲授。建议实践课环节采用全英文授课形式。基于实践课是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操作,密切结合酒店工作的标准与程序(StandardandProcedure,以下简称S&P),而这些相应的S&P在学生的酒店英语课程中都有讲解,因此学生在实践中使用英语完成工作流程是可以实现的。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