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现代科技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30 10:38:49

现代科技论文

现代科技论文范文1

[关键词]现代科技革命企业管理人才素质现代管理技术

一、前言

现代科技革命的内涵及时间上如何划分等,至今尚有不同说法。美国阿尔温·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认为,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两次文明浪潮:农业社会和工业文明时代。美国预测学家奈斯比特在其《大趋势》一书中,将工业社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纺织机械化和煤炭炼铁、蒸汽机和炼钢技术、电动机和内燃机、电子技术阶段。除此之外,还有二次产业革命论、三次产业革命论、四次产业革命论等提法。以美国科学家科塔莱克为代表的四次产业革命论,认为前两次产业革命与三次产业革命论基本一致,将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核技术、计算机、半导体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视为第三次产业革命,把新出现的科技与产业发展高潮视为第四次产业革命。本人基本赞成科塔莱克的观点,只是第四次产业革命应该是当今的光电子、激光、千亿次大型计算机、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尽管各种说法不尽相同,但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次革命称之为现代科技革命。

二、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

1.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紧密结合

科学革命侧重于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性进展,技术革命则是强调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的改进和更新。历史上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往往是是相互分离的。比如蒸汽机技术的发展大大早于蒸汽机理论即卡诺循环理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当今是科学与技术高度渗透的年代,例如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计算机,就无法从事科学理论研究。再如生物工程不仅是一个技术方面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科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

2.科学与生产一体化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没有单独的科学活动,一些简单朴素的科学知识直接来自于生产活动,随着生产活动的专业化和分工的出现,科学活动从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二者距离越来越大,到20世纪中期,科学出现工业化、群体化的趋势,对生产的依赖日益增强,一方面,科学成果的获得往往取决于能否生产出先进的科学仪器和实验设备,另一方面,科学成果能够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出现了科学与生产新的一体化。

3.影响深远的信息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信息革命,这是区别于以往任何一场科技革命的标志。现代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信息革命,或者说是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革命,这场革命的实质不是减轻人的体力负担,而是人脑的延伸,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现代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成就之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地球村、信息高速公路等新名词的出现无不说明这场革命是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影响的信息革命。

三、企业管理中的科技革命

1.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是协作劳动生产的。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这里的指挥就是管理。从朴素的管理思想到现代的管理方法,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科学技术革命一样经历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是从18世纪80年代开始到19世纪末,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就是企业资本所有者,一切凭经验办事,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科学管理阶段是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出现了单独的管理者阶层,对过去积累的管理经验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管理进入了现代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学说有马斯洛的“需要学说”、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学说”、麦格雷戈的“X学说”,还有后来的Z理论和权变理论;第四次科技革命即信息革命使企业管理进入了最新阶段——信息管理阶段。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飞速发展,带来了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的巨大变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是信息加工传递的过程,所有管理活动都是基于信息的管理。GarterGroup咨询公司总结了MRP(制造资源计划),提出了ERP即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近年来,诸如客户关系管理(CRM)、业务流程再造(BPR)、物流与供应链管理(SCM)、知识管理、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等管理理论已应用于管理实践。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已被多数企业重视并付诸实施,信息化的实质就是以信息技术等手段支持的企业管理革命。

一些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也总结出了大量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杰克·韦尔奇,1981年接任通用电气公司第八任总裁,在20年的通用领导生涯中,韦尔奇提出了无边界行为等200多个管理名词概念,推动通用公司各类主要指标达到两位数增长,连续四年被《财富》评为“全美最受推崇的公司”,连续四年被《金融时报》评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1979年,在一次管理会议上摩托罗拉执行总裁ArtSundry拍案而起:“摩托罗拉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的产品质量低劣!”Sundry提出了6σ质量管理法,当绝大部分美国公司还在认为质量会浪费美元的时候,摩托罗拉率先认识到提高产量、提供最佳产品实质上会降低成本,随着流程质量的优化,质量管理投入转化为每年最低限度8亿到9亿美元的巨大回报。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大胆创新,打破旧的业务流程模式,进行海尔业务流程再造,此举加速了海尔国际化进程,在十几年的市场竞争中,海尔立于不败之地,归因于先进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人们称海尔的各种管理方法为“海尔模式”。

2.现代科技革命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与生产形成一体化,新的理论不断应用于生产活动,企业管理对企业生产活动起到监控、协调和指挥作用。历次科技革命使企业规模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再走向集团化、国际化,企业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导致企业管理不断随之相适应,管理手段、管理工具的更新是管理者从现场退至后方,从局部管理到全局管理,从手工管理到办公自动化。新一轮企业技术创新浪潮推动了企业管理向职业化、知识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其原因在于:现代科技革命使得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导致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技术创新势在必行,技术创新必将推进管理创新。

现代科技革命缩短了科学与技术的时滞,加速了企业生产与科学一体化的进程,即使是高度抽象的科学理论,只要它正确地概括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某些中间环节或中介,很快就能运用于生产实践,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科学与技术的短时滞要求管理思想的解放与创新,一些旧的管理模式、经验阻碍了生产,就必须吸收和借鉴新的管理思想,避免管理者之间的管理思想“代沟”。

现代科技革命使企业的资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和知识逐步取代了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而日益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资源,加速了企业管理由原来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具有学习能力的人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正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企业资源结构的变化要求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

现代科技革命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过程趋于复杂化、自动化、连续化,过去关于生产管理的方法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要求。计算机控制的生产过程使得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特点日益明显,柔性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等生产方式使得制造和管理贯穿在一起,大量尖端技术的运用加速了企业管理自动化的进程。

四、结束语

现代科技论文范文2

1.1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1.1科技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科学技术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尤其是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更是迅速,导致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调整会更加复杂与严峻,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市场调研,不断探索最新的科技,并且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增加砝码,最终促进企业的综合实力,比如格力集团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发展,最终成为中国500强企业。

1.1.2科技创新与进步是现代企业生产元素结合的中介与手段。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权,我们分析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如论是成本优势的竞争还是差异化优势的竞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元素,因此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企业会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需要科技创新与技术来支撑,也就是说企业资源的整合与重组必然会改变企业生产元素,进而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必然会提高企业的科学技术含量。

1.1.3科技创新与进步支撑现代企业的管理。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其对企业管理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一是科技创新与进步提升了现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就不能获得长期发展,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掌握世界上最核心的生产技术等,进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二是科技创新与进步改变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除了具有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之外,还需要具有科学的管理模式,而企业通过科学创新与进步,会提高企业的管理由重视资源消耗管理向以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模式转变。三是改变了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通过科技创新与进步企业的投入与产出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创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实现了企业以最低的生产投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目标。

1.2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

1.2.1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现代企业践行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企业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最终目标就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比如有的企业在国家发生重大灾害的时候,其想到的并不是如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是如何发灾难财。而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与进步可以规范企业的发展模式,引导企业正视自己的社会价值,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

1.2.2科技创新与进步实现了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企业要想发展好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整合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资源,通过不断的整合与配置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时一定要围绕企业的成本管理规律,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使科技创新在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最大的效能。

1.3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现代企业经济实力的提升。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现代企业经济实力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与进步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力,如果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就说明企业的生产能力强,其获得的经济报酬就高,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企业的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关系,企业的科技含量高,就会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二是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企业必然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企业如何与国际上的企业进行竞争是我国企业管理者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世界上任何企业发展的不二法宝,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会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我国企业向世界500强方向发展。

2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提升现代企业管理的具体对策

2.1制定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2.1.1培养优秀的企业管理的人才。企业要想实现科技创新与进步,就必须要为科技创新与进步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而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保障科技创新的基础,但是企业的管理制度建设与改革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持,因此要想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先进化就必须要大力培养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一是,现代企业要积极与高等院校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利用高校资源为企业培养具有高端知识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二是,现代企业要借鉴与参考国外先进国家企业管理经验与成果,提高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2.1.2完善与改革企业管理体制与制度。现代企业要通过完善的管理体制,优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形成严格的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与质量。企业要根据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明确企业的管理权限,制定清晰的规章制度,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在企业中的应用。

2.2建立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市场服务体系

2.2.1为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统筹资金。发挥科技创新与进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为科技创新与进步需要企业大量的资金,而企业受到自身发展的限制,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为此国家相关部门要为企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比如我国建立的融资担保政策、鼓励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上市、建立企业贷款风险基金等。

2.2.2建立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信息化平台。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需要企业为其提供一个成熟的信息平台,因为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将科技创新与进步应用到企业的每个管理环节中,比如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借助计算机工具实现会计的电算化,同时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手段的民主化,使得企业的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2.3强化政府的监督职能

现代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它需要企业不断地创新与改变,因此企业要想实现科技创新与进步除了在资金、管理手段上入手之外,还需要一个外在的监督机制,也就是政府部门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

2.3.1制定财税激励政策。基于科技创新与进步对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国家要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与进步的支持力度,首先财政部门要增加对科学创新的支持力度,对具有科学创新的企业要给予资金支持,通过财政资助、贷款扶持等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其次税务部门对科技创新企业实施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比如对投资中小创业风险投资的企业,可以实施投资收益免税或者按投资额比例抵扣税收的优惠政策。

2.3.2增加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一是,在企业引进科技产品时提供优先选择的待遇,对经过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生产的科技产品,纳入政府优先采购的范围,建立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来激励企业引进科技,形成创新概念;二是,政府对企业增加科技创新人才,扩大人才基金使用范围,以及第一次在本国或本市兴办高新技术的国外优秀企业,财政部门将给予专项奖励。

3结束语

现代科技论文范文3

1.1学习者个人特征因素的影响一些较难或无法改变的个性特征,缓慢持久地影响着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他们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经济压力较大,身体欠佳等问题。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各方面的支持,很难有成功的学习。学习者的教育背景、心理背景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效果。我国远程学习者的集体观念比较强,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不太适应远程教育方式。他们大部分是在职成人,面临着角色转换,容易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吃力。学习者当中的大部分希望通过远程教育改变现状,学习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如果学习的难度超出他们的心理预期,且文凭不是特别必需,或者有其他更容易获取文凭的途径,他们就会选择辍学。

1.2学校方面的因素学校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师、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网络课程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教师的远程教学的教学技能,教学模式、对远程教育的态度和热情等,直接影响教师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远程教育中的教师与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远程教育中的教师除了需要有较好的面授技巧外,还需具备在线教学的技能、网上课程设计的技能。但是调查中发现学员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并不高,很多教师只是将传统的讲授生硬地搬到远程教学中,缺乏与学员的互动等,其远程教学技巧明显欠缺。如果远程教育缺乏对学员的持续关心和支持,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导致学员流失。同时,许多网络课程未考虑学习者的个人特征,没有围绕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课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清晰程度、难易程度等缺乏远程教学策略的运用和必要的学习指导,以致影响了学习者对远程教育的态度。

1.3其他因素的影响由于目前技术的局限性,师生交流的频率、广度及深度都还达不到理想状态,学习者得不到同步的感受。同时,远程学习者的学历得不到社会广泛的认可,使学员失去学习热情,失去重要的外部激励机制,从而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2远程教育辅导策略

2.1导学策略在学习初期,教师要把课程平台的特点、功能和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介绍给学员,督促学员认真学习课程指南,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及时解决学员的疑难问题。教师还要把课程最常遇见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答案)提供给学员。教师应提供学习进度表,方便学员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教师应充分发挥BBS的教学功能,引导学员对学习目标进行讨论;还应充分抓住面授的机会,对学员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给予解答;利用各种形式,采取优化组合的办法,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员进行指导。为了诱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把图、文、声并茂的教学资料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将教学内容的多重感官刺激综合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学习者运用协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法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习者实践真实的学习情景。按照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序优化地串联起来,制定良好的教学方案,适应远程学习者的特征。把人性化设计应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鼓励学习者情感的交流。

2.2助学策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习难度逐渐增加,教师应向学员提供各种帮助,使得学员克服各种障碍。教师向学员持续提供资源支助,来促进学员的学习。教师应对学员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完成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学员不再感到孤独,产生和谐互助的精神体验,营造了学习的氛围。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向学员提供先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论坛的作用,开展学员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交互活动,使学员的问题得到及时解答。为了提高学习者对老师和课程的认同感,加强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例如通过论坛的及时沟通,业余时间的交流等,使教学中情感的缺失尤其是时空分离感能够最小化。另一方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者多方面的自立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及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能力等。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使学习者的心理健康,为其排忧解难,重视和学习者建立友好的关系,帮助他们化解不良情绪。

2.3促学策略教师应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帮学员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网络学习计划不同于传统学习计划,具有无规律和无条理的特性,这个特点很容易使学员偏离学习主题。教师应依据学习进度,对学员进行时时提醒,方便他们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学员应依据反馈信息和学习目标,对学习活动进行调控与监控。把学员主动自学、教师授业解惑、同学之间交流沟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学员才能更高效地学习。加强培养学习者的协作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一方面结合各自的优势,相互学习,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加强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避免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孤单感,让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为此,要适当地建立学习小组,把小组讨论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3现代教育技术在学习支持服务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的定义为“: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远程教育的主体是学员,他们利用多媒体的课程学习材料等教育资源进行自学,教师辅导和同学合作学习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学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在学习中心接受面授辅导,通过电话咨询以接受辅导。除此之外,学校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教育技术以实现双向通信,从而为学员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比如,学校举行各类音频会议,利用专题讨论组、QQ流平台以及电子邮件实现学员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双向通信和交流。

4学习支持服务具体功能的实现

为了支持学习者的远程学习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各构成要素相互配合为学习者提供以下功能:

4.1为学习者提供硬件环境硬件环境是实现双向沟通的各种通信设备,是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物质基础。学校投入许多资金来建设硬件环境,占所有投资的很大一部分。学校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完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各种功能。

4.2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学校为学习者提供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网络教学课程和网络上的其它教学资源。网络资源中有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比如远程图书馆。全世界的图书馆通过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查阅图书资料。

4.3为学习者提供辅导学校为远程学习者提供教学辅导的基本功能为:课程内容的讲解、辅导和答疑;学习方法的指导;实践性教学环境的指导;组织学员讨论问题。把时间管理作为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让学习者成为自我时间管理的主体。教师辅助学习者的时间管理,同时也是其他因素和条件作用的媒介;让技术成为学习者网上学习环境的重要支撑和时间管理的必要工具。

4.4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评价学员学习效果是检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准。教师要及时把作业或者试卷的批改结果反馈给学员,使学员能够尽快发现薄弱环节,以调整学习步骤,改进学习方法,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5总结

现代科技论文范文4

问题一:多多益善,走入“泛滥成灾”的误区

多媒体技术广泛而深入地走进小语课堂,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蔚然成风,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课堂:有的老师根本不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不管学科特点,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整个教学过程成了幻灯片的播放与讲解;有的学校大部分课程都排在多媒体教室,学生一天下来少者要听三四节课的多媒体教学,学生每节课都始终盯着屏幕,仰着脖子当观众,语文课几乎成了录像放映课,老师成了放映员,也成了鼠标的仆人,教学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策略】把握学科特点,提高学习效率

北京师范大学王鹏远教授指出:“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用多媒体、网络……关键是看技术用得是否恰到好处。”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其重要的学科特点。语文的教学任务就是要落实好听、说、读、写等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语文教学,不能因为在语文科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而抹杀了语文的学科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固守多多必定益善的错误思想,盲目地,不切实际地,加大课件的使用率,加长课件的使用时间,而远离“语”和“文”两字,忽略了学科特点。

以下是两节关于《荷花》一文的教学。

案例一:执教老师在教学时通过课件描绘出一幅幅未开、待开、盛开的荷花动静结合的美丽画面,并配极优美的乐曲,同时又展现重点段的内容,学生看画面听音乐大声朗读文本,学生入情入境体验,情绪受到感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案例二:执教老师教学此文前,花了很多工夫,广泛收集资料并做成了专题学习网页。学生在网上一会儿欣赏荷叶的风光,一会儿查询荷花茶的生产工艺,一会儿听《荷塘月色》……气氛可真热闹。交流时,学生把荷花的生长过程讲了半天,唯独没有涉及对文本的理解感悟,缺失对语言文字的推敲,感悟不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案例一的整合过程中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找准整合点。而案例二有意无意间美文赏析课变成了荷花知识课,导致学生丢掉课本,抛弃语言,专心看精美的课件和课文的补充资料,显然这是违反语文学科的特点,也违背以认识教材为基础的语文学习规律。

问题二:追求美感,走入“华而不实”的误区

我们发现部分老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加入大量的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资料,把课件装点得美不胜收。教师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导致学生上课时,一味看课件中的图案和动画效果,而无暇关心教师的讲解和知识点,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受。更有甚者,其课件中的动画和声音跟本课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学生如雾里看花,听者也心烦意乱,这样大大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别提对知识点的理解能起到作用。

【策略】明确整合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是利用多媒体这一辅助手段,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益。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在小语课堂中,课件的设计和运用要充分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凸显辅助手段,服务于课堂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材料,强化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语文能力。

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整堂课只是在课始时通过课件展示了诗人宋小明的诗歌《你是这样的人》配上的照片,别无其他。通过老师饱含感情的诵读,有效渲染课文的情感基调,使学生对有了大体的了解,为学习整篇课文架起了一座桥梁。又在课末,再次借助课始的整合方法,反复诵读,渐渐地,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公仆形象永远树立在学生心中。如此整合,目的明确,方法可谓极其简单,却收到极其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三:主次颠倒,走入“喧宾夺主”的误区

信息技术集声、光、形、色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人机交互的信息环境。于是很多语文教师便以多媒体为中心,为课件而教学,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小。由此出现了教学目标偏移,课堂成了技术和资源的展示,学生成为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旁观者,学习的主体地位部分性缺失,兴趣也逐渐减弱。难怪很多老师在听了这样的语文课之后都会感叹:我们的语文课已越来越不像语文课,越来越没有语文味了。

【策略】重视学习主体,提高学生素养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学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他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应是为了服务于教学,即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者,信息技术只能是起了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设计主体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代科技论文范文5

现代化农业科技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现代化科技作为最主要的管理手段,对农业发展重新进行规划管理与定义。现代化农业科技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不可逆潮流,尤其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化技术快速普及与发展,几乎所有东西都离不开这2种介质。农业生产如能得到提高,农产品的供给也能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大体平衡,以此来改变结构性、区域性相对过剩这种局面。现代化农业科技管理讲求的是效率与管理模式。国内在发展农业时最常用的管理是,以计划经济运行体系为主的管理模式来对农业发展进行管理。这种模式只适用于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的农业发展,在我国实行以市场经体制为主以来,旧的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体制要求下的发展需求。比如,行政管理效率低、管理制度不健全、行政机构过度庞大、管理人员过多、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等。实行现代化农业科技管理有助于对农业进行统一管理。所有有关农业发展或者农产品信息方面的最新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实现即时共享。

2现代化农业管理的优势

什么是现代化农业、怎样建设现代化农业,这是新时代新阶段“三农”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进入新时代以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于农业的理解并非只是抽象的,而是一个非常实在而又具体的概念。现代化农业管理,是新时展农业时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农业发展史上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人们在意识到对现代农业的研究理论日益深入以后,对建设现代农业的实践要求也随着理论研究的逐步加深而有所提高。现代化农业管理就是伴随着农业理论的深入而提出的客观要求。现代化农业管理是一个动静结合的概念,它结合了现代主流意识和现代大众的需求,通过这两者在农业发展上的客观反映进而实现科技在现代化农业管理中的运用。现代化农业管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它能够迎合现代主流意识需求,为此提品与服务,透过现代化科技和管理,在生产方式上做出适应的调整与变革。现代化农业管理通过高科技技术来实现人性化,把最原始透过人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高科技的便利性来进行解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的效率更高。现代化农业管理具有较高的前瞻性,因为它是市场调节中得来的产物,所以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和资源配置的原理。通过现代化农业管理,人们能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搜集市场上的数据,把市场上所反映出来的现代意识和需求传递给农民,农民可以通过市场上的反馈得到第一手资源信息及时做出调整,从而提高整个农业管理水平的层次。

3如何运用现代化手段去管理农业科研项目

缓解农业资源与人口压力的矛盾,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透过高科技和管理创新手段来实现农业生产系统上的整改。比如袁隆平所研究出来的超级杂交水稻。袁隆平在研究超级杂交水稻的时候利用到电脑的便利性对水稻的生长情况和数据进行适时的登记与管理,从而了解到水稻的生长状况与习性,为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运用现代化手段对农业科研项目中进行管理有助于使传统农业更好地过渡到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这里还涉及到农业制度的变革。可以透过现代化手段去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比方说有一款新型可投入农业生产中的机器面世,如果需要及时对这款农技产品进行推广,传统的推广模式是很难带动市场效应的。如果可以结合互联网方面的优势,再运用现代化手段去对其进行推广,将很大程度上把这款新型农技产品的知名度打响。互联网最强大的功能在于它的即时性与传播速度快,而且它还能同步实现用户反馈。作为农技产品,最重要的就是客户的反馈,客户及时反馈信息能让其他用户作为使用前的借鉴与参考。在农业科研项目中也是同等的道理,对于科研项目的推广也是可以透过借鉴互联网的优势来对此实现广而告之,引起市场上更大的反响。

3.1现代化手段在管理农业科研项目中的必要性

现代化手段在农业科研项目中可以为此提供更多的同行信息检索与收集。在研究一项新的科研发明时,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借鉴,为此提供数据的原始积累,如果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依靠透过书本上的采集或者报刊上的收集,这是非常贫乏的。因为报刊和书本都存在着一个共性,它们具有延时性。科研成果从来就是在不断的被中又重新的确立,确立以后再。所以在如此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只有依靠互联网提供的即时信息才能更好地完成对资料的收集。而且现代化手段大部分都是依靠高科技为此提供原始动力。在优化管理上大部分的运作方式都是依靠电脑、互联网为之提供技术支撑。

3.2如何结合现代化手段在农业科研项目中实施管理

关于如何结合现代化手段在农业科研项目中实施管理。先要意识到电脑的重要性与互联网的便利性。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两者可为农业科研项目提供最强大的服务系统技术支持,才能对此加以学习。现代化手段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科技的发展,要切实做到结合现代化手段在农业科研项目中实施管理,必须掌握一定程度的电脑运用操作及对互联网有一定的认知度。

4结语

现代科技论文范文6

经过了一个世纪的政坛风云与官制兴革,人们回首发现:“科举竞争”无论是与我国古代的世卿世禄、察举征辟,还是与外国古代的贵族制、军功制与“奴官”(如近东的所谓马木路克制)制相比,都要合理得多。而科举废除后,我国军阀时代与后来的官制也未见得优于、甚至常常是劣于科举。另一方面现代文官制中的考试制度却有许多类似科举的程式。因此为科举制“平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了。当然,对照现代文官制的实践,要挑科举制的毛病也是轻而易举的。诸如考试内容的陈腐、参考资格与考试规则等方面用现代眼光看也并非绝对公平。而当时的官吏铨选中除考试外也还存在着其他非竞争性因素,如世袭、恩荫、荐举、捐官、特授、奴官(太监外任或清时满洲包衣外任之类)等等。但是如果不以现代文明标准苛求前人,则应当说在前近代世界上的确难以找到一种政治人材选拔方式其“公正”性与效率能超过我国科举制度的成熟期。而且成熟期科举制度在严肃科场纪律、实行规范竞争方面的确是我们现行的考试制度所不能及、更是“察举征辟”色彩浓厚、身份与“关系”背景强烈的我国现行干部制度应当借鉴的。

撇开贵族政治(它一般与非中央集权的“软国家”相联系)不谈,历史上凡属中央集权的“硬国家”,无论中外,都有赖于高度科层化的职业官僚政治。印度莫卧儿帝国的曼萨卜达尔(mansabdar)体制有33级官阶,从“十人长”直至“万人长”,都是由朝廷自上而下征召、提拔或降黜的官吏。古罗马基础上建立的拜占廷帝国也有复杂的罗戈瑟特(logothete)文官体制,正是靠了这种体制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拜占廷帝国才得以与特马(军区)制下军官贵族化倾向以及村社的地方自治倾向相抗衡而维持着国家行政管理职能,使帝国在内忧外患频仍的几个世纪中得以延续。所有这些官僚体制都有赖于一套中央铨选,考核与“雇用”官员的程序。但是,曼萨卜达尔体制的原则是“军而优则仕”,军事官僚的色彩远过于文职色彩。作为高级“国家雇员”他们脱胎于莫卧儿早期的雇佣军,其成员多为外国(印度以外的西亚、中亚伊斯兰地区)冒险家,缺少文化自律。因此尽管曼萨卜达尔体制以官僚决定薪俸极高而闻名于史,国家对他们也一直拥有任命与考核之权(如所周知,这两点即高薪与考核是当前人们谈论最多的反腐败方法),但这一体制的腐败速度与程度仍然极为惊人,可以说决不下于我国传统的科举官僚体系。[1]

拜占廷的罗戈瑟特官僚体制文职色彩浓厚,而且对于具有政教合一特点的拜占廷东正教帝国来说,这一官僚体制既保持着独立于教会系统之外的世俗性,又具有一定程度的意识形态(宗教)自律。国家对文官的考核内容则包括罗马法之类的实用知识。然而罗戈瑟特在地方行政上的效能受特马军事贵族的制约而十分有限,而且由于政治贵族化的发展,官僚的作用日益减退,到14-15世纪罗戈瑟特大都已成为无权的虚衔。另一方面由于罗戈瑟特多是低薪乃至无薪职,又执掌征收赋税之权,因而腐败也非常严重。最后,这一文官体制的消亡也就成了拜占庭国家灭亡的先兆。[2]

与这些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相比,我国的科举官僚体系在文职化、科层化、合理化等方面显然更胜一筹。以科举为“正途”而又以儒家学说为科举考试内容的做法把政权的世俗性与意识形态灌输自然地融合为一体,是我国传统政治的一大创造,它比政教合一体制与纯粹的雇佣官僚制都更有利于传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更是在专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扩大统治基础的有效办法。我国的传统中央集权体制延续得远比莫卧儿印度或拜占廷帝国为长久,这与科举官僚制胜于曼萨卜达尔或罗戈瑟特之类的外国传统官僚制是不无关系的。而如果以科举制奠定基础的隋唐为界划分我国历史的前后期,也可以看出,后期中央集权国家的凝聚力与稳定程度要大于前期,这与官僚铨选制度由察举征辟到科举考试的演变也密切相关。

当然也必须指出,科举制植根于我国的具体土壤,它与其他土壤上萌发的制度间具有某些不可比性。科举制有赖于单一民族或多民族国家中主体民族在人口、发展水平与文化认同上的巨大优势。象拜占廷、印度那样民族与文化成份高度多元化的国家是难以发展出类似制度的。而他们那种形态的官僚制或许是维护这种传统多元化国家中央集权制度的最佳选择。

二?从制度层面看科举:“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

以考试选拔人材,从技术上讲无可非议。纵使它不应成为唯一的选拔方式,也至少应当是选拔方式之一或者是主要方式。起码在入仕之际并无政绩民望可考的情况下,选拔依据在逻辑上不外乎三者:即知识性考试,身份(门第、出身与其他先天性等级)以及个人与机构的随机性荐举。而考试比论身份“公平”,比荐举“客观”,这本属常识,并不是需要在学术上详加论证的深奥之理。现代文官制度中的考试制与我国历史上从察举向科举的过渡,与其说是谁学了谁,不如说两者都更多地是基于这种人类价值基础上的常识与逻辑。而它们在实行中遇到的阻力也不是因为其优点在学理上难于发现,而是因为它妨碍着某种既得利益体系。

但对于一种政治制度而言,人材选拔毕竟是个技术性问题,而政治制度的核心在于统治的合法性基础。而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科举制与它以前的世卿制、察举制以及外国的罗戈瑟特等官制一样都是以传统型或卡里斯玛型权威作为其合法性基础的。因而它们与建立在法理型权威基础上的现代文官制度、民主国家的文官制度仍有本质的区别。从这一点上来说,提出所谓“选举制好还是考试制好”的问题来就十分荒谬。民主政治中的选举是解决统治合法性问题的,它与作为人材选拔拔术的考试制并不是一个层面的事物。从某种意义上说,芸芸众生在总体上看是平庸的,为他们中多数意志所左右的选举结果也往往是平庸者而不是“英明领袖”或圣明君主当选。那么民主制意义何在?就在于它确立了统治者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之授权这一原则,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统治的合法性基础问题。这样的“统治者”以考试选拔公职人员,就与传统帝王以科举引“天下英雄入吾彀中”[3]有了本质的区别。即使后者的科场纪律比前者更严更“公平”,即使后者在技术上可以为前者所效法,这两者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制度的规定性反映在技术上,就形成了现代文官制度与古代科举的一些重大区别。一般地说,现代民主国家的官员实行政务官与事务官分途:政务官(掌权者)直接或间接由选举产生,与政党共进退;事务官(办事者)多由考试录用,按业绩或年资晋升,具有职业化、专业化特点,不受政党进退的影响。而传统科举官僚体制恰恰相反,这类体制谈不上政务官与事务官的严格区分而只有“君臣”之别(严格地说只有皇帝是“掌权者”,而百官都是为他办事的“臣仆”或奴才),但通常中央及地方的各级政要(即现代一般列为政务官的阁员、议员与地方主官的古代对应者)都由考试出身而非经选举。反而是各衙门的办事员即所谓刀笔吏者流并不通过考试,而是由种种不规范途径产生:有由正官“自辟僚属”者,从社会上招募者,经各种关系推荐者,甚至还有“学而劣则吏”、专以科场淘汰所余充之者。在明代后一途径居然成为定式,即“生员入学十年,学无所成者及有大过者,俱送部充吏”。[4]而他们在现代文官制中的对应角色正是考试录用的主要对象。?

“政务官”不经选举,“事务官”不经考试,这样一种与现代文官制度完全相反的现象当然不是出于科举制设计者的考虑欠周,而是由政治制度本身的专制性质所决定的。“政务官”不经选举则不对选民负责,难以建立权力约束机制。“事务官”不经考试则会难免素质低劣,“天下之吏,既为无赖子所据。”[5]于是在统治合法性与办事效率两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缺陷。一方面“政务官”不可一世,往往“官逼民反”,另一方面“事务官”蝇营狗苟,衙门陋规泛滥,明清时常有“衙蠹”之称。这显然不是通过强化科场纪律所能解决的。考试选官在技术上确有优点,但它本身并不能解决制度性问题。相反,制度的败坏却能够歪曲这一“技术”。因此尽管到明代科场纪律已经空前严密:“会试:御史供给收掌试卷;弥封、誊录、对读、受卷及巡绰监门,搜检怀挟,俱有定员,各执其事。”“试日入场,讲问、代冒者有禁。……文字中不许自序门第。弥封编号作三合字。……试士之所,谓之贡院;诸生席舍,谓之号房,人一军守之,谓之号军。试官入院,辄封钥内外门户。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l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l官。”然而科场中的腐败现象仍然是层出不穷:“其贿买钻营、怀挟请代、割卷传递、顶名冒籍,弊端百出,不可穷究。而‘关节’办甚。事属暖昧,或快恩仇报复,盖亦有之。其他小小得失,无足道也。”[6]

尽管如此,科举官僚制最大的弊病还不在科场,而在官场。即如黄宗羲所说:“今之取士也严,其用士也宽”。所谓取士之严,指士林出路仅有科举一途,造成严重的人材浪费;所谓用士之宽,指一旦考上即易于“ 进”,致使“在位者多不得其人”,官场气大坏。他由此叹道:“取土之弊,至今日制科而极矣!”[7]

黄宗羲所处的明末,有识之士对科举制的评价已如此恶劣。其在两百多年后的清末变革之潮中之被废除就不难理解了。今人对“废科举”持批评态度者往往责怪清末以来在“西化”之风影响下一切求变的“激进主义”,实则科举名声的败坏早在清末“激进主义”兴起以前、甚至早在国门未开、国人尚不识西学为何物以前就很严重了。今人往往奇怪于当时的中国放着那么多的积弊不改,甚至连男人的辫子也尚未剪掉,便急急忙忙地废除了科举制这个据说是“类似于现代文官制度”的宝贝。其实人们如果注意到反科举的思潮兴起于“西化”之前,也许就不会奇怪了。历史不能假设,但倘无西方入侵,科举制在中国自身的轨道上是否就能一直运作下去,也未尝不是个问题。明末时从皇帝到社会上就已对“制科之弊”怨声不绝。崇祯皇帝因此提拔了非进士出身的陈新甲、孙元化、陈启新等人委以尚书、总督、巡抚等要职,并“为拔贡、保举、准贡、特授、积分、换授,思以得度外之士”。但专制之制不改而考官之技已失,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欲得胜于科目之人,其法反不如科目之详,所以徒为纷乱而无益于时也”。[8]这段历史几乎可以说就是200多年后废科举后果的预演,它既说明了专制政治不变而只拿考试一法开刀,后果必然不良,也表明了在专制政治下被严重扭曲了的考试选官法本身的危机。对此如果只埋怨清末“激进改制”坏事,也是有失公正的。?明清时代科场纪律制定得如此严密,何以科举制仍会败坏呢?我以为黄宗羲的一段话道出了症结所在,虽然这段话他并不是专就科举而言的: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敛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惟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9]

为什么“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原因就在于这是一种“藏天下于筐箧”即置天下于一家之私囊的立法。科举制败坏的根源就在于此。今日重新评价科举,这一点是不应回避的。

三?从政治哲学层面看科举:“大共同体本位”与对个性的禁锢

上述黄宗羲的话还可以引起更深层的思考。这段话表明:中国的传统统治者,乃至传统中国人,并不象表面上声称的那样相信“性善论”。他们对人的“自私”与人性的阴暗面可以说是无时或忘,并为此处心积虑地设计“防人”之法。这种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奇特景观是那些只从儒家圣贤之言来考察“传统”的人难以解释的。明清科场规则之严密,常使今天的科举肯定论者大为赞叹。然而又岂止科场规则,传统中国的“防人之法”达到极高水平的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科场防弊达到了每个“考生”派一军人给盯着的地步,官场防弊则达到了本省人不得在本省为官的地步,这就是明清两展得登峰造极的回避制。那时除了世袭的土司和法定必须由孔家人任知县的曲阜一地外,全国各地的县官都必须来自外省,甚至本省其他府、县的人也不行,以防同乡结党为弊。就是这些外省人还不能久任,而须频繁调动,以防任职日久形成关系网。对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国家也常持以怀疑的眼光,尽量限制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区之间依附关系的发展。甚至对于儒家意识形态极力褒奖的家族组织,专制国家也不象表面声称的那样欣赏。从北魏的废宗主而立三长、明初“浦江郑氏九世同居”被皇帝疑忌为“以此众叛,何事不成?”而险遭杀身之祸,直到清代一些地方官府“毁祠追谱”,抑制宗族势力,专制国家对“强宗右族”的疑惧与礼教对大家族的褒奖始终并存,而且前一因素的实际影响往往超过后一因素。[10]

实际上这一切都可以归之为我国政治文化中以“国家(王朝)本位”来排斥在实践上则崇刑废德、扬忠抑孝、强制分家,鼓励“告亲”,禁止“容隐”,不一而足。《秦律》中关于“妻有罪,其财界夫”,“夫有罪,妻先告,其(妻)财不收”、奴婢“盗主之父母不为盗主”的条款,明确承认父子夫妇各有其财。而秦人世风,则有所谓’借父l,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踞;妇姑不相悦,则反唇相讥。[12]这里亲情之淡漠,恐怕比据说父亲到儿子家吃饭要付钱的“西方风俗”尤有过之。人性险恶,险恶的人抱成团更难制驭,因此国家应当使人际关系尽量自上而下地“一元化”,即皇帝——官僚——吏胥——下民,而任何横向关系如“朋党”、宗族、同乡等等都应减弱到最低限度。

以后的历代王朝一方面“独尊儒术”,一方面“汉承秦制”,其统治精神多少都具有“儒表法里”的性质:王道其表而霸道其里,德治其名而刑治其实,看似吏的儒化,实为儒的吏化。历代帝王不论口头上怎么讲,实际上对“法、术、势”的重视远超过四维八德。由汉到清的中国基本上仍是“大共同体本位”的,而不是小共同体本位、更不是个人本位的。像古希腊的德莫、古罗马的父权制大家族,中世纪欧洲的村社、行会、教区这类具有自治因素的“非国家”组织所享有的地位,在传统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与西方相比,这种传统秩序与其说是“家族主义”的,勿宁说是“国家主义”的。

科举制度就是这一特点的产物。从科举考试的内容看它似乎有明显的儒家色彩,然而这一制度本身应当说主要是法家传统的体现。事实上,更能体现儒家性善论与宗法伦理的选官制度应当是由道德偶象式的地方元老举荐“孝廉”、“贤良方正”为官的察举制度。这一制度被废弃并代之以“冷冰冰的”科场角逐无疑是极权国家权威对宗法权威、“法术势”对温情主义占优势的结果。而学界对此似乎尚无足够认识。另一方面,这种选官制度与中世纪西方贵族制的区别也正是“大共同本位”与“小共同体本位”之别的反映。

我们知道,现代化进程的本质内涵是有个性的公民及公民个人权利摆脱传统共同体的桎梏而崛起。而在缺少中央集权专制政体的中世纪西方,“大共同体”长期处在不活跃状态,人的个性发展的主要障碍来自采邑、村社、行会、家族公社等“小共同体”。这些“小共同体”在近代化过程中所受的冲击,与我国法家传统对“小共同体”的否定往往在表象上颇为相似。这就给人以一种印象:似乎古代中国的某些制度是惊人地“现代化”。象科举考试选官制度、回避制度与“现代文官制度”的相似就是如此。类似的还有由于极权国家对于臣民间横向依附关系的限制而形成的民间人际关系“自由化”表象。我国很早就存在着臣民之间的“自由租佃”、“自由雇佣”和“自由买卖”,而很少有西方那样的采邑农奴制以及自治村社对个人的束缚。如果不考虑专制国家对臣民的桎梏,那么我国人民似乎很早就生活在“自由”之中了。

然而这当然只是一种幻象,因为在我国历史上,采邑、村社、教区、行会之类“小共同体”权力的不发达,并不是公民个人权利的发达所造成。相反地,它意味着专制国家这一传统的“大共同体”权力的膨胀,它不仅使公民个人权利无由产生,连“小共同体”的权利也被压抑。它“平等地”剥夺了一切人的公民权利。与其说这样的社会不存在着不自由的农奴,勿宁说不存在的只是“自由的”农奴主,而所有臣民都是专制国家及其人格化体现者(君主)的“普遍奴隶”。关于这一点,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水浒》式造反—“庄主”带领“庄客”(或者说是农奴主带领农奴)造专制国家的反—— 成了最好的注解。

? 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科举制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体现出它与现代文官制度的最本质的区别。这两者都具有排斥“小共同体利益”的功能,因而在技术上可以十分相似。但前者是从专制国家即大共同体本位的角度排斥“小共同体”,后者却是从公民权利本位即个性本位的角度排斥“小共同体”。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象黄宗羲那样具有鲜明的个性倾向的中国式“启蒙思想家”在抨击科举制之余,会主张恢复仿佛是更为落后的察举征辟之制:这与社会上的人们宁投“庄主”为“庄客”也不愿做天子爪牙之下的“编户齐民”是一个道理。

?现在不少论者从技术上指出科举考试仍不如现代文官制“平等”,这自然是可以讨论的。但我认为这并非问题的关键:公民个性本位还是“大共同体”本位才是根本的区别。科举考试即便再“平等”,只要它是一种排斥个性的“平等”,那么它就并无现代性可言,而只能一种天下臣民“平等”地作为皇上奴才候选人的制度。严格地说,它与天下女子在容貌面前一律“平等”地供皇上“选美”的制度并无实质区别。

在前近代社会中,束缚个性发展的共同体桎梏是多种多样的,而个性发展的进程往往不可能一下同时摆脱所有的桎梏而一步跨入“自由”状态。因此,个性发展的一定阶段就可能表现为桎梏性较小的共同体权利扩张、对主要的共同体桎梏形成消解机与制衡机制。西欧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市民与王权的联盟”就是这样。在“大共同体”不活跃的西方,公民权利在一定阶段上与“大共同体”的体现者结盟,联手反对“小共同体”的桎梏,反对领主权与村社陈规,就成为一种积极的进程。而在市民权利成长起来后,便会转而向王权及其所代表的“大共同体”发起挑战,追求个性的进一步解放。

而在传统中国则相反,“大共同体”的桎梏比“小共同体”强得多。因此如果说在西方王权(它在本质上并不是一种市民社会因素)在一定阶段上可以有助于市民社会的成长,那么在中国,或许公民权利在一定时期却需要与某种“小共同体”结盟。我们知道“庄主经济”对于市场经济的根本价值而言是一种落后现象,但正是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庄主经济”色彩的乡镇企业,在冲破大一统命令经济的蕃篱、推动中国走向市场机制与人的个性解放的特定阶段上却发挥了重大作用,从这个角度上看,清末对科举制的否定也许仍不失其积极意义,尽管“废科举”之后出现的替代物并不令人称道(犹如“庄主经济”或王权也并不是市场化进程与市民社会所追求的东西一样),尽管我们现在还要为摆脱这些替代物、实现政治人材选拔方式的现代化进行艰苦的努力。[13]

总之,公务员任职资格考试作为选拔官员(主要是初入仕途的事务官员)的技术手段,如果不是最好的,至少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科举考试在这方面的确能给人以不少启示。但这一技术手段受基本政治制度(主要是统治合法性的产生机制)制约,正是由于这种制约,科举官僚体系在“官”无选举、“吏”无考试这两点上都根本迥异于现代文官制度,它的积弊及最后被废除都有其内在原因,并不能全归咎于“全盘西化”或“激进主义”。最重要的是:科举官僚制的政治哲学基础是强调“大共同体本位”(君国本位)的传统法家政治理念(因此我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所谓儒家文化及其相关概念,诸如性善论、家族本位与“德治”理念等在“中国传统”中的实际地位,至少它与书本上的地位大异其趣)。它与以个人本位(在法理上即公民权利本位)为政治哲学基础的西方文官制由于都排斥“小共同体本位”(家族、社区或利益集团本位),因而可能会有某些技术上的相似。但两者在深层次上的根本区别却可能比它们各自与“小共同体本位”的距离更大。因此,绕开深层次的变革直接借助于那些技术上的相似而从传统官制跨入现代文官制度,恐怕是一厢情愿的空想。在科举制退出历史舞台百年之后,客观地重新评价这一制度并在技术意义上借鉴科举制是完全必要的,但作为历史问题我们不应借弘扬所谓“保守主义”而完全否定“废科举”,作为现实问题我们更不能指望仅靠考试取官就能解决政治体制现代化的出路。

注释:

[1] R.C.Majumdar, H.C.Raychaudhuri and K.Datta, An Adranced History of India. Macmillan,1978.PP.549-556

[2] W.E.Kaegi,Byzantine Empire:Bureaucracy. N.Oikonomides,Logothete.Bath in Dictonary of the Middle Ages.Vol.2,PP.471-475;Vol.7,P.642.

[3] 《唐摭言》卷一。

[4] 《明史》卷六九《选举一》

[5]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吏胥》。

[6] 明吏》卷七0,《选举二》。

[7]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

[8]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

[9] 《明夷待访录·原法》

[10] 参见秦晖:《宗族文化与个性解放:农村改革中的‘宗族复兴’与历史上的‘宗族之谜’》,《中国研究》(东京)1995年8月号,28—31页。

[11] 《韩非子·备内》。

现代科技论文范文7

代号

专业

名称

4月18日(星期六)

4月19日(星期日)

课程 代号

上午 (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代号

下午(14:30-17:00)

000004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6217  人机工程学  04490  室内设计原理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6219  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0104  财税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67  财务管理学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106  金融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76  国际金融  00078  银行会计学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67  财务管理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79  保险学原理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110  国际贸易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45  企业经济统计学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97  外贸英语写作  00101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00096  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00099  涉外经济法  00100  国际运输与保险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02  世界市场行情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5844  国际商务英语

020177  投资理财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15  英语(二)  00067  财务管理学(**加试)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258  保险法(**加试)  00103  证券投资学(**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250  投资学原理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8019  理财学  04762  金融学概论

08591  金融营销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53  质量管理(一)  00015  英语(二)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0204  会计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60  审计学  00158  资产评估  00162  会计制度设计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0210  旅游管理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98  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00200  客源国概况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58  市场营销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99  中外民俗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213  企业财务

管理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46  中国税制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60  审计学  00158  资产评估  00157  管理会计(一)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208  国际财务管理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222  物业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5831  房地产财务管理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8264  房地产市场与营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400  物业服务经济概论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404  物业管理国际质量标准  030106  法律  00230  合同法  00227  公司法  00167  劳动法  00015  英语(二)  00249  国际私法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58  保险法  00226  知识产权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5678  金融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233  税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30107  经济法学  00231  市场竞争法概论  00257  票据法  00258  保险法  00015  英语(二)  00249  国际私法  03349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169  房地产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5678  金融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917  仲裁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19271  外商投资企业法

19270  商法概论  030302  行政管理学  00318  公共政策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6  西方政治制度  00015  英语(二)  00320  领导科学  00319  行政组织理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34  社会学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322  中国行政史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1848  公务员制度

00261  行政法学(替代原0092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040102  学前教育  00398  学前教育原理  00883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401  学前比较教育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02  学前教育史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0108  教育学  0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00469  教育学原理  00449  教育管理原理  00453  教育法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468  德育原理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00472  比较教育

040120  基础教育(中文方向)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683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04578  中国小说史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4577  中国通史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41  语言学概论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  040202  思想政治教育  0047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00479  当代资本主义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34  社会学概论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481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00312  政治学概论  040302  体育教育  00498  体育统计学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97  运动训练学

00453  教育法学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499  体育游戏  050104  秘书学  00320  领导科学  00261  行政法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523  中国秘书史  00524  文书学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312  政治学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527  中外秘书比较  00511  档案管理学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25  公文选读

00526  秘书参谋职能概论  050105  汉语言文学  00037  美学  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540  外国文学史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41  语言学概论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50113  汉语言文学教育  00037  美学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540  外国文学史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453  教育法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1  语言学概论

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  050201  英语  00087  英语翻译  00830  现代语言学  00832  英语词汇学  00603  英语写作  00600  高级英语  00831  英语语法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840  第二外语(日语)(选考)

00841  第二外语(法语)(选考)

00842  第二外语(德语)(选考)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206  英语教育  00087  英语翻译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832  英语词汇学  00453  教育法学  00600  高级英语  00831  英语语法  00838  语言与文化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603  英语写作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050302  广告学  00037  美学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选考)  00015  英语(二)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选考)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662  新闻事业管理(选考)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8001  CI原理与实务(选考)  00040  法学概论(选考)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18002  广告经营管理学(选考)  00244  经济法概论(选考)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50305  新闻学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659  新闻摄影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015  英语(二)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658  新闻评论写作  00662  新闻事业管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660  外国新闻事业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50412  环境艺术设计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6217  人机工程学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6219  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70102  数学教育  02009  抽象代数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01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  00453  教育法学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02194  工程经济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238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02245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02243  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2200  现代设计方法  02241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02324  离散数学  02326  操作系统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331  数据结构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325  计算机系统结构  02333  软件工程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4737  C++程序设计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0705  电子工程  02194  工程经济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2365  计算机软件基础(二)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354  信号与系统  19280  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356  数字信号处理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0707  通信工程  02194  工程经济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373  计算机通信网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2363  通信原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356  数字信号处理  02364  数据通信原理  02365  计算机软件基础(二)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19128  分组交换工程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0709  计算机网络  02331  数据结构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335  网络操作系统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379  计算机网络管理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49  网络工程  04751  计算机网络安全  03142  互联网及其应用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742  通信概论  080719  计算机软件  02324  离散数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7311  多媒体技术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18016  软件开发方法  04737  C++程序设计  07844  人工智能导论  08674  计算机网络基础

080806  建筑工程  02439  结构力学(二)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440  混凝土结构设计  02198  线性代数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442  钢结构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347  流体力学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2446  建筑设备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404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2447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448  建筑结构试验

080825  土木工程  02439  结构力学(二)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8  线性代数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442  钢结构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347  流体力学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404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448  建筑结构试验

080902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02439  结构力学(二)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8  线性代数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459  水利工程经济与经营管理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82208  计算机信息管理  00910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142  数据结构导论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628  管理经济学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02375  运筹学基础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3173  软件开发工具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2378  信息资源管理

04737  C++程序设计  04757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90102  农学  02539  化学基础(**加试)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677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  00015  英语(二)  02672  作物育种学  02666  普通遗传学(**加试)

02680  农产品加工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678  农业推广学

现代科技论文范文8

关键词: 自主创新 《自然辩证法》课程 案例应用

《自然辩证法》课程是高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课程。2012年高教版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的编写,增加了“创新型国家”这一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针对这一内容,除了采取传统授课方法外,更适宜采取案例教学法。从学习理论看,案例就是库恩所称的“范例”,具有情境性、具体性、易迁移的特点。因此,从课程目标和定位看,《自然辩证法》课程在这部分内容的案例应选取与科学研究相关的典型范例,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在该内容的教学设计上,我国科学家的自主创新案例有助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自主创新的内涵

同志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几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1]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强。自主创新的实质是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核心技术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其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2]从广义上讲,基于本土科技知识进行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成果,都可视为自主创新的范畴。本文所探讨的科技自主创新案例主要聚焦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当代自主创新,即我国科学家在继承传统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的科学技术资源和方法,解决了现代科技问题,并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作出独特的原创贡献的案例。

二、我国科学家自主创新案例应用的可能性

案例教学以案例的收集为出发点。中国具有丰富的传统科技资源,几千年的科技传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思想与方法,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科技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李约瑟的鸿篇巨制《中国科学技术史》,洋洋洒洒七大卷三十四分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整理研究挖掘历经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未全部出版完成,便是中国古代科技资源极其丰富深厚的一个明证。李约瑟对此感慨道:“随着时间的流逝,证明这是一个绝对的金矿。古代和中古时代的中国科学成就,一再表明足以使人眼花缭乱。”[3]面对这座“金矿”,一些当代中国科学家的自主创新已经有力地显示了传统科学在当代的巨大价值,这些资源至少通过以下两种类型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可能。

1.传统科学思想方法解决现代科学问题的案例。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案例是数学家吴文俊的自主创新工作。吴文俊在深刻领域与继承中国传统数学的基础上,融合西方数学和当代计算机技术,一举解决了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问题,开启了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和强烈时代气息的新的研究领域――数学机械化,并被广泛运用于智能计算机、机器人学、计算机图形学、工程设计等多个不同领域[4],在国际上形成了自动推理与方程求解的“中国学派”[5],为此,他在2000年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此外,还有翁文波提出的包括可攻度性方法和干支法等信息预测理论与方法在天灾预测中的运用,任振球特大自然灾害触发机理研究及预测,徐钦琦提出阴阳大年生物进化论[6]等,这些丰富的科学文化遗产已然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科学原创力,为《自然辩证法》课程提供了丰富案例。

2.利用传统科学史料研究现代科学问题的案例。这方面的典型案例不甚枚举。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利用历史文献资料收集冰川进退、湖泊冻结、动植物分布等资料,采用数学方法加以分析,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对气候波动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这种气象学历史研究方法开创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中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天文学方面,席泽宗发表的《古新星新表》,充分利用了中国古代在天象观测资料方面完备、持续和准确的巨大优越性,考订了从殷代到公元1700年间的90次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纪录,使之成为这方面空前完备的权威资料,为超新星这一天文学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开创了新局面[7]。近几十年来,利用中国古代的天象纪录研究超新星遗迹、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哈雷彗星的轨道演变等许多问题,也逐渐成为热门课题,如英、美、日、韩等国都有人在研究[8]。另外,在李四光、竺可桢的编制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势必在当前的地震科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科学家自主创新案例应用的教育意义

《自然辩证法》课程作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课程,除了使学生梳理正确的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其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中国、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的沟通作用,这是新版教材将“树立科学技术战略观和科学技术创新观”纳入教学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中国科学家在当代自主创新的案例教学,课程目标将以更具现实性和启发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把以上几方面的沟通作用较为集中地凸显出来,有利于体现《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科学功能、历史功能。同时,通过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案例教学,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以小见大的效果,其意义颇为深远。

1.融合研究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教育。自2010年8月教育部出台《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新课程试点工作方案》后,《自然辩证法》课程由原先理工类硕士生必修课调整为不分学科、专业均可学习的选修课,同时课时也有所调整。在新的课改方案下,课程面对的是人文类和理工类的研究生,根据该课程的本身特点和学生的培养目标,《自然辩证法》课程应搭建起科学与人文的桥梁,“通识”教育的内涵更加凸显。硕士研究生是高素质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精神资源。我国科学家自主创新的案例涉及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古代及现代的科学思想,具有融合科学素养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

2.引导研究生树立自主创新意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的课程,《自然辩证法》课程面对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关注中国背景下现代化建设中的科学技术自主创新问题,有助于使学生对科学技术的中国道路形成自觉思考,增强使命感和自觉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近些年的自然科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获奖的科学家个人或科研团队,并透过他们解读当前科学发展的新特点和动向,学习他们在研究时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不仅贴近研究生的科研实际,还可帮助他们树立科学技术战略观和科学技术创新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吴文俊、竺可桢、席泽宗等老一辈科学家对传统科学的创新案例,不仅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仍具有巨大价值,还在国际科学界为中国科学赢得了尊重,对研究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现实的科技创新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借鉴中国传统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解决现代的科学问题,使他们重新认识我国的科技资源,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在课程中,以案例为切入点带动整个教学,通过生动的讲解,再配合图片再现、视频观看、分组讨论等方式充实课堂,可以达到良好效果。中央电视台十套《大家》栏目推出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特别节目《荣耀中华》,便是一个很好的视频素材。

4.提高科研创新的方法论自觉。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新的时代需要我们认真发掘中国传统科学的资源。在分析案例后,要进行必要的方法论总结和提升,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方法论自觉。例如吴文俊案例的方法论在于突破西方中心论下的科学观,以历史主义恢复古代数学的规范,但同时又不拘于本土知识传统,而是在此基础上,以西方数学为观照,以当代科技发展为创造性转化的发酵剂,融会中西,贯穿古今,为中华科学的复兴开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通过案例的方法论解读,有利于学生树立起自主创新的意识和方法论自觉,在现实的研究工作中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有利于在当代的科技中对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形成文化自觉,保持开放的姿态,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适应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能力,为文化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准备与基础。

四、注意问题

案例教学重在分析。案例教学绝不是一些典型案例的简单罗列,也不是简单地播放和观看录像。录像、图片、文字、讨论等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启示,教师应进行必要的引导与深化。因此,案例教学应在案例的分析上下工夫,真正做到深入解读,而不流于形式,起到“解剖麻雀”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对吴文俊的案例进行分析时,必须围绕三点展开分析和讨论:一是在传统科学文化的教育内容上,应在与西方数学比较的前提下,讲清楚中国传统数算法化、机械化的特点与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问题;二是在自主创新方法论上,讲清楚吴文俊使用的历史主义原则对古代数学的研究、以西方数学作为优秀文化资源和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创新转化手段的自觉性;三是在意义阐发上,讲清楚吴文俊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和当代启发。只有凸显这几点,案例教学在上述几方面的教育功能才能很好地体现,才能真正发挥案例教学举一反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M].人民出版社,2006:6.

[2]郭贵春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306.

[3]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李约瑟博士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论文和演讲集(1944-1984)[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2.

[4]张维.不断创新的著名数学家――吴文俊[J].自然杂志,2007(4).

[5]吴文达.吴文俊的数学机械化理论及方法[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1(1).

[6]李世.科技创新与中西文化互补之我见――六个典型实例的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05(4).

[7]李正风.中国科学家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概念、特征与方法[J].南京社会科学,2012(4).

[8]席泽宗.科学史十问[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8:5.

现代科技论文范文9

专业名称 4月14日上午 4月14日下午 4月15日上午 4月15日下午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金融(专科) 00073 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金融(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74 中央银行概论 00060 财政学 金融(专科) 0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4729 大学语文 金融(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45 生产与作业管理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0146 中国税制 04729 大学语文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会计(专科)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会计(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会计(专科) 00146 中国税制 04729 大学语文 会计(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 00164 劳动经济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66 企业劳动工资管理 00020 高等数学(一)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市场营销(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市场营销(专科)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7 消费心理学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市场营销(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4729 大学语文 市场营销(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电子商务(专科) 00893 市场信息学 00892 商务交流(二)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889 经济学(二) 电子商务(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898 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 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 00902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电力市场营销(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7 消费心理学 06141 电力销售与管理 电力市场营销(专科)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045 企业经济统计学 06138 电力市场法律法规选读 06142 多种经营管理 电力市场营销(专科)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电力市场营销(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物流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5364 物流企业会计 物流管理(专科) 05361 物流数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劳动和社会保障(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313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采购与供应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5364 物流企业会计 05728 采购谈判与供应商选择 采购与供应管理(专科) 05361 物流数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采购与供应管理(专科) 05734 商业组织与过程 销售管理(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7 消费心理学 销售管理(专科)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 00054 管理学原理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销售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律师(基础科段)(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919 刑法原理与实务(一) 00920 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 0092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律师(基础科段)(专科) 05679 宪法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7 法理学 法律(基础科段)(专科) 00247 国际法 00245 刑法学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4729 大学语文 法律(基础科段)(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7 法理学 法律(基础科段)(专科) 05679 宪法学 行政管理(专科) 00292 市政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77 行政管理学 00040 法学概论 行政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07 现代管理学 04729 大学语文 行政管理(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前教育(专科) 00384 学前心理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387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00012 英语(一) 学前教育(专科) 00394 幼儿园课程 00385 学前卫生学 00392 学前儿童体育 00383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413 现代教育技术 0039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04729 大学语文 学前教育(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97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小学教育(专科) 00405 教育原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15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 00012 英语(一) 小学教育(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406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00417 高等数学基础 00416 汉语基础 小学教育(专科) 00413 现代教育技术 00418 数论初步 小学教育(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小学教育(专科) 06764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秘书(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510 秘书实务 00034 社会学概论 秘书(专科) 00854 现代汉语基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40 法学概论 秘书(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秘书(专科) 04729 大学语文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 00024 普通逻辑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31 心理学 00012 英语(一)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 00429 教育学(一)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06 写作(一)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 00535 现代汉语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 00633 新闻学概论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英语(基础科段)(专科) 00595 英语阅读(一) 00794 综合英语(一) 00522 英语国家概况 00795 综合英语(二) 英语(基础科段)(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英语教育(专科) 00429 教育学(一) 00794 综合英语(一) 00031 心理学 00795 综合英语(二) 英语教育(专科) 00595 英语阅读(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522 英语国家概况 04729 大学语文 英语教育(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6764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广告(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635 广告法规与管理 00636 广告心理学 广告(专科) 00633 新闻学概论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4729 大学语文 广告(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室内设计(专科) 00708 装饰材料与构造 00688 设计概论 00692 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 室内设计(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视觉传达设计(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688 设计概论 00692 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数字媒体艺术(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7206 摄影摄像技术应用 00012 英语(一) 数字媒体艺术(专科) 07887 平面设计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数字媒体艺术(专科) 07891 数字媒体视频编辑 05422 版面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专科) 08720 艺术欣赏 冶金工程(专科) 02049 物理化学(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5669 炼钢原理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冶金工程(专科) 02183 机械制图(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1 炼铁学 冶金工程(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9538 炼钢学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 02183 机械制图(一) 02234 电子技术基础(一) 02185 机械设计基础 00012 英语(一)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 02205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 04729 大学语文 计算机及应用(专科)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2198 线性代数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0012 英语(一) 计算机及应用(专科) 02318 计算机组成原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计算机及应用(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30 电子技术基础(三)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计算机及应用(专科) 04729 大学语文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专科) 00429 教育学(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31 心理学 00012 英语(一)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专科) 00431 教学设计 05197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小教) 05199 程序设计语言(小教) 04729 大学语文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200 电脑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小教)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专科) 06764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网络工程(专科) 00911 互联网数据库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0012 英语(一) 网络工程(专科)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4730 电子技术基础(三)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网络工程(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7129 java语言程序设计 02205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网络工程(专科) 04729 大学语文 网络工程(专科) 07186 软件技术基础 交通运输(专科) 02570 运行组织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569 运输设备 00020 高等数学(一) 交通运输(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1 铁路运输综合业务 02571 铁路站场 交通运输(专科) 05204 铁路财务管理 04729 大学语文 机车车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6353 机车车辆热工基础 06354 铁道机械设计基础 机车车辆(专科) 06357 机车构造原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6358 机车车辆制造及修理工艺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