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艺术鉴赏课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01 10:06:21

艺术鉴赏课论文

艺术鉴赏课论文范文1

关键词:戏曲鉴赏 课程教学 改革

在大学生戏曲鉴赏课程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需求,马克思曾说过:“‘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因此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尽可能多地接触到艺术教育,这样对今后的人文素养都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辨别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戏曲鉴赏课程的特点

观赏,即是观看赏析。观赏包括欣赏与鉴赏两个层面。欣赏戏曲是领略,玩赏戏曲的艺术风采,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从中获得愉悦和,欣赏戏曲是一种审美享受。鉴赏,则是一种深层次的欣赏,它不只是领略、玩赏、感受,而且要更深人地思索、削析、判断。如果说欣赏只要能知其然就可得到满足,那么,鉴赏还要知其所以然方达目的。因此,鉴赏较之欣赏能获得更高的审美情趣和精神享受。欣赏戏曲与鉴赏戏曲不只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问,过去,把高级戏曲观众称为顾曲家,就是这个道理。在艺术学中,一般都用鉴赏来论述。戏曲鉴赏与各类文学艺术鉴赏一样,是一种情感活动与思维活动融合而成的精神活动。戏曲还不同于文学、美术等文艺门类,其艺术只在演出时才会呈现,而演出必须有观众即鉴赏者,事实上也绝不会有没有观众的演出,因此,没有观众也就等于没有了戏曲。

二、大学生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都比较薄弱

由于高校扩大,学生人数比原来生源相比素质都参差不齐。高校大学生通过戏曲鉴赏课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学生进行戏曲鉴赏时也要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由于平时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特别是戏曲细胞不太浓厚的学生更需要进行鉴赏实践活动。传统的戏曲演出方式有三种类型:堂会演出、广场演出、剧场演出。这些演出方式与中国的民间风俗及经济条件有极大联系。与之相对应,传统的戏曲鉴赏方式也有堂会鉴赏,广场鉴赏、剧场鉴赏三种类型。

(二)师资不足,课时有限

在这种形势下,对高校大学生采用同戏曲专业的学生的教学课型模式是肯定不现实的,一般戏曲专业的学生,本身就懂戏曲,而作为非戏曲专业的大学生无法达到专业水平,但需要在一些基本技法和基本的鉴赏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掌握程度就可以。主要是由于师资和课时问题,作为选修的课程,戏曲鉴赏本身需要的课时就多,如果压缩课时进行讲授,肯定达不到很高的水平。

(三)许多教师的教学习惯、观点有待转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大学生的戏曲鉴赏课程教学,不仅要搞好戏曲鉴赏课程主课的教学和戏曲鉴赏课程文化的渗透,同时还要能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如戏曲方面的基础学科的学习,对于高校戏曲鉴赏课程教学过程教师由于对大学生的特点有所掌握,认为他们不需要太多的去进行深奥内容的学习,因此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懒散,能不教给学生的尽量不去教,只是进行一些浅显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知识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把握轻重,或者难以真正的融入这些知识中去。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戏曲鉴赏课程教学而言,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将来大学生面对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大学生戏曲鉴赏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要为大学生的戏曲鉴赏课程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大学生戏曲鉴赏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戏曲鉴赏课程的教学条件

由于有一些高校条件缺乏,设备相对落后,用多媒体教室来进行戏曲鉴赏课程的讲授的一般很少,主要PPT模式来进行戏曲鉴赏课程教学,这样教学的效果肯定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高校学校加强戏曲鉴赏课程教学的硬件设施,让戏曲鉴赏课程教学真正是戏曲鉴赏课程教学,让高校大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真实戏曲鉴赏课程戏曲表演出来的艺术效果。

(二)戏曲鉴赏课程教学教材与学生的接受程度相适应

高校戏曲鉴赏课程教师在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除了了解各类作品的难易程度,可以把程度大致相当的各种作品搭配在一起使用,还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现状,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教学时要从浅到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戏曲鉴赏课程教学,而不是一味地去盲目拔苗助长,急于改善学习效果,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在一般情况下,业余学习戏曲鉴赏课程的大学生一般都需要使用大约一年的学习时间来完成的,对这门功课来说即使是专业学习戏曲的学生还需要至少6个月左右。这个规律具有一般性,而不是特殊的情况下。当然,在特定的情况下,每名学生是不同的,大学生学习需要多长时间具体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天赋和实践的时间花费在戏曲鉴赏课程上决定。对于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遵循普遍的教学规律,将是一个更安全的方法。

(三)戏曲鉴赏课程教学中不同体裁的戏曲作品要进行搭配

在教学中相互搭配使用不同体裁的作品,要抓好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要正确掌握好各种体裁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二是准确把握各种不同体裁作品之间难易程度的差别和一致。通常按剧种分为昆剧、川剧、豫剧、京剧等,按时间可以分传统戏与现代戏等。教材就是根据以上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编排的,这样的编排跳跃性大,同时,戏曲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在学生不具备相应戏曲知识、学习兴趣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实际需要来灵活搭配程度相近或大致相同的各种不同剧种的作品。教师在应用中可以根据每个学生链的不同情况和教学进度的实际需求灵活运用,酌情予以增减。

(四)提高高校戏曲鉴赏课程教师的专业素质

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戏曲鉴赏课程教师,要有基本的专业水平,这样才不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大学生在戏曲鉴赏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掌握个中技法,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是造成教师和学生沟通不当,而直接满堂灌给学生,很容易形成一些假象。

四、结论

对于初学和接受能力稍弱的高校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演奏能力还处于很低的水平,这时候教师要做的除了教会他们的基本演奏技能外,还要培养他们实践能力,结合戏曲鉴赏课程的实际教学,更多地去欣赏一些戏曲,这样才会有鉴别的能力,相信经过不断地学习,大学生会达到他们预期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郑传寅,柯凡.关爱戏曲艺术 传播戏曲文化——《戏海飞鸿》读后[J].戏曲艺术,2005,(04) .

[2]毕玉娟.谈戏曲进入高校艺术课堂的重要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8).

艺术鉴赏课论文范文2

关键词:独立学院影视鉴赏课程教学改革

影视艺术教育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美育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强调和凸显,影视鉴赏课程也逐渐走进了大学课堂。为了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民生学院自2011年起面向全院师生开设了影视教育课程,这其中包括了影视鉴赏、微电影欣赏、影视欣赏与心理健康等多门影视通识教育课程。由于影视艺术的大众化特点和影视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寓教于乐的特点,使得影视鉴赏类公选课在我院学生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普遍的欢迎,产生了良好而较大的反响。但是当前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存在着看片积极、听课消极,学生欣赏趣味与老师大相径庭,课时少、影片观摩数量与质量满足不了学生的观影需求,教师指导学生能力急需加强、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为切实实现本门课程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一)改变影视鉴赏课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影视教育在信息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影视鉴赏课在教育观念上整体比较陈旧,应当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实际,在突出素质教育思想性、时代性和前沿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影视教育在信息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

对于大学生而言,并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因此观看电影对他们而言更多的是接受和认知,通过接收和认知,提升自身的鉴赏感知。高等院校开设《影视鉴赏》课程,既不是无用的,也不是要培养出艺术家来,而是要切切实实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发艺术创造力,提高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影视鉴赏课教学应当主动承担起促进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层次,使其具备应对高品位艺术性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教学活动把那些沉湎于娱乐性影视作品的大学生引领到正常的审美情趣中来,自觉地进行理性的观赏和思索,多一些文化关照,多一些有文化价值的审美愉悦。通过观赏影片,增加大学生的生活阅历,展现多彩的生活图景,让艺术作品的艺术感召力转化为人文精神的源泉。

(二)创建特色教学内容,完善影视鉴赏课程的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作为课程目标的第一载体,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要素,应容纳丰富和适当的教学材料。创建特色教学内容,丰富、完善影视鉴赏课程的内容体系是影视鉴赏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必由之路。

1.注重经典作品和影视发展史的点线结合,彰显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影视是一门年轻的艺术,从诞生至今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通过电影史和经典电影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电影艺术的认识,既要拓展影视发展史与影视作品鉴赏的比较研究,将影视鉴赏放在正在进行的影视发展“现在时”中进行学习、评鉴,又要侧重研究时代潮流与文化发展,将只有百余年历史的影视艺术放在其生长孕育的大环境中,更能比照出其思想特色和艺术成就。

2. 兼顾经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艺术与通俗、公益与商业等作品,彰显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时代气息。电影的艺术和技术处在快速的发展和变化中,因此关注电影最新发展动态,指导学生分析当下的电影现象、鉴赏最新的电影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联系学生实际,吸纳学生资源,师生共建特色教学内容;

将学生“自拍自演、自拍自导”的作品引入课堂,既贴近了学生实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又使课堂妙趣横生,丰富了教学内容,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运用现代教育教育技术和网络平台,建设高效高容量的网络教学平台。

影视鉴赏课如果离开现代教育的支撑,就会变得单薄、没有生机。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技术,使教学内容丰富、有序。

(三)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

影视鉴赏能力的获得和提高需要建立在鉴赏大量优秀作品的基础之上,学期初,即可根据教学内容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影片推荐给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多看作品,有目的性的选择影片欣赏。同时,在课堂教学之外拓宽学习途径。通过电影社团、微电影社团以及学生普遍运用的qq群、论坛、空间、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搭建观影的平台,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之外更进一步的感受影视作品的影视魅力和人文关怀。

在影视鉴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采取横纵向比较法、讨论法、观摩鉴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注重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启发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把影视学习和鉴赏同文化批评相结合,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尝试写作影视评论,尝试进行剧本制作、场景布置、现场表演、画面拍摄、后期剪辑等过程,让学生把学来的电影知识、电影语言、对美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不仅有机会用实践来检验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表演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设计个性化的课程考核方式供学生选择,实现教学考核的多角度、多方位。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看事物不能只看一面,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也应当如此,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衡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既考虑学生的考试情况,也要兼顾学生在课上、课下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如:课前的准备工作;课上及课下自主学习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影视评论的整体写作能力;团队合作中的协作能力;实践中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不能再将期末提交一份影视评论作为唯一的考核方法,因为它既不能考察出学生的真实能力,也不能将影视课程的教学落到实处。

其实,要真正讲好这门课,真正发挥影视教育通识课程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作用,我们就必须加强影视审美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影视审美的指导。只有让学生学会应用正确的影视鉴赏方法,能够系统分析影视的各种表现手段和意蕴、风格,才能在学生和影视艺术之间架起一座审美理解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聂芳,关于影视鉴赏教学的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月;

2.罗丽娅,关于影视鉴赏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月。

艺术鉴赏课论文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影视鉴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067-02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信息化成了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影视鉴赏课程既是一门艺术课,又是一门美育课,是让学生在了解与影视艺术有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影视艺术特征的基础上,掌握影视艺术鉴赏的主要方法,通过影视鉴赏实践提高学生的影视欣赏品味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艺术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影视艺术是一种视听艺术,需要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呈现教学信息。因而,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影视鉴赏课程教学中来,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一、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呈现的方式日益多样化,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形式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形式,多媒体教学形式逐渐普及,教学信息的传递已经不只是单调的教师讲述和板书,而是利用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来共同呈现。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用于学科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初表现形式,也是目前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呈现信息的优势,自己编写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用丰富多彩的图片、生动形象的图像、言简意赅的文字,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影视鉴赏课程的开设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影电视的发展历史,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理论,掌握影视鉴赏的一般方法,培养影视审美情趣,提高影视审美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动力。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影视鉴赏虽是一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但在影视鉴赏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是看片积极,听课消极。其主要原因是理论课的讲授枯燥乏味。在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信息呈现优势,使单调抽象的信息呈现变为多样有趣,生动形象。比如影视鉴赏课程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中电影的诞生原理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单纯用语言讲述,抽象难懂,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让学生理解电影的原理,在PPT中插入诡盘、走马盘、活动视镜、马奔跑的电影胶片等图片,以及马奔跑的FLASH逐帧动画等,化抽象为直观形象,清晰地表现电影诞生的原理,使学生在轻松的图片和动画欣赏过程中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针对学生看片积极,听课消极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把影片欣赏和理论讲授结合起来,运用丰富的影像资料,以及教师生动的讲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由观摩影片片断引出影视鉴赏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影视语言的学习。比如在讲授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中“敖德萨阶梯”、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最后一分钟营救”,结合影片向学生阐述电影蒙太奇的概念和剪辑技巧;在讲授好莱坞类型电影时,可以把各个不同类型的好莱坞电影如《与狼共舞》、《摩登时代》、《雨中曲》、《蝴蝶梦》、《克雷默夫妇》等影片的经典片段串联起来进行讲解。通过经典影片的观摩,学习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了解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方法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也切合初次学习影视艺术鉴赏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影片的观摩,确保了这门课程既有理论讲授而又不单调枯燥,使学生影片欣赏的过程中,既学到了影视艺术知识,又掌握了影视鉴赏方法,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影视艺术鉴赏课程潜移默化的美育功能也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环境,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

艺术鉴赏课论文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 美术鉴赏 美术教学

一、高中美术鉴赏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美术鉴赏教育的单一化影响

中国的传统美术教育在现代教师观念中的植根很深,难以在短时间内作出改变。传统高中美术鉴赏只是单纯地讲解课本知识,学生凭借想象来完成整个教学活动,而现代社会中,多媒体的发达,网络技术的普及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觉欣赏的平台,利用声音、图像、动画等等多种方式的教材能够使得死板的课本活跃起来,可是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很多教学者将多媒体的教学工具当傲“放大版”的课本,没有将视觉、声音等信息引入课堂,没有做好学科间的整合教学,使动态的教学只能变成了“静止的美丽”。

2.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内容缺乏适应性

美术鉴赏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性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资源、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这些理念对中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论是接受程度或者是以前的认知教学经验,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教师的适应性。教师作为课堂和学生学习进步的引导者,教师的不适应性是新课改顺利推行的极大桎梏。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主图,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改要求将教师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提问和了解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传统美术鉴赏课上难以想象的状态,造成教师在授课上没有完全掌握方式,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3.学生、家长对美术鉴赏认识的误区

中国的教育是以考学为主,家长的传统思想渗透在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注重孩子的考试得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注重美术教育,甚至认为上美术鉴赏课是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在家长的影响下也是一门心思想考高分,取得名次,升学的压力、舆论的压力使得学生在上美术鉴赏课时难以提起兴趣。

二、高中美术鉴赏新课改中问题的对策

高中美术鉴赏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素质的课程,以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塑造学生的完备人格为主,丰富了高中的课程,挖掘了学生潜能、发达了学生心智,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元素之一。传统的美术教学鉴赏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死板的规定好的,对鉴赏的要求是有严格界定的,不利于学生丰富知识和发散思维,在新课改中,对美术鉴赏放宽了要求,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提倡学生在课堂是主体地位,提倡个性的发挥和思维的无限发散,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视角、多方面的了解艺术、欣赏艺术,并且有心而发的了解、尊重艺术。

1.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启发学生对美的欣赏

美术鉴赏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需要大量的图片和历史资料引用,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将网络上搜集的美术作品制作出一个美术欣赏幻灯片,将各种艺术信息汇集整理,利用网络的搜索资源,补充课本上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利用多媒体教学要避免只将多媒体当做图片“放大镜”,图像、声音、动画甚至电影都可以是很好的教材,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和兴趣,鼓励学生自由讨论,甚至可以请学生分小组制作幻灯片,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学习中去。

2.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组织教学活动的进行,学生做作业巩固知识,在这其中教师一直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整个环节都是教师的指挥和主导,没有学生的参与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这种教师主体的教师方式是应试教育下的结果,在以素质教育为倡导的教育制度下不适应要求了,更何况是美术鉴赏学科。因此应将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改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一个活跃的气氛,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将课堂带到教室外,带学生到博物馆、画廊、展览馆进行欣赏,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探究鉴赏的方式,感悟艺术的魅力。

3.从改变家庭教育思想出发,提高美术鉴赏的重视度

通过各种渠道和宣传手段,改变父母“考大学才是唯一出路”的旧观念,提升美术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总之,要改变以前对待高中美术态度冷淡的问题。展示学科魅力,让学生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提升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了解学生心理,由兴趣人手;充分利用大自然这天然的艺术源泉进行艺术教育,组织学生远行,户外采集等活动来提升学生兴趣;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状况组织开展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手段,保持学生的美术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学习和探索艺术,学生和老师共同感受、学习和鉴赏美术,而不只是做美术活动的旁观者,而要更深地认识和学会欣赏艺术,提高美术学科的地位。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鉴赏作为陶冶情操,提升审美素质的学科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这是美术鉴赏学科的改革史上的机遇和挑战。高中的美术鉴赏课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美术鉴赏课的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全新教学理念的提出,将美术鉴赏课综合现代教学方式、创造性和趣味性,改变美术鉴赏的教育模式,都是立足科学,加强学生的欣赏水平,对发展美术鉴赏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的举措。

参考文献:,

[1]袁文文,视觉素养培养在中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实践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王林哲,李德才,新课程改革与教师适应性研究[J],高校教育研究2008.

[3]王磊,关于现阶段高中生对待美术课态度问题的思考[J],教师-理论研究,2009.

艺术鉴赏课论文范文5

高中美术鉴赏当代艺术内容教学研究所谓的当代艺术是指在当今环境下含有批判性质的艺术,从字面中可看出,当代艺术也就是与当前环境共同发展的艺术,其本质是通过对将人们的生活与艺术相结合,将艺术拉到现实之中。因此当代艺术应当被大众所认知,如今在我国对教育进行改革的条件下,在高中美术欣赏中加入当代艺术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当代艺术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现状

(一)学生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差

在当今高中的教学中,由于我国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美术课往往只是作为高中教育中的一门辅修课程,并且不计入统考范围之内,因此高中学生对美术鉴赏课并不持有足够的重视,往往在美术鉴赏课中出现瞌睡等情形。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首先,在学生在步入高中之前,虽然在初中也开设美术相关课程,但是在初中阶段美术课程更多的是以对美术教师以及其他作品的临摹,同时教师在教学之中更多的是纯技法,加之初中阶段并不重视美术教学,因此导致学生在步入高中时美术鉴赏的学习并不能有效衔接。其次,除美术特长生以外的其他学生对美术鉴赏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高。再次,学生对美术鉴赏教学持有反面态度,并且学习敷衍性较大。

(二)教师素质较低

首先,目前我国大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相对较为落后,同高中其他课程教师来说,一些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之中过多看重技法以及作品,忽略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甚至认为当代艺术的教学与美术教学没有任何关联。其次,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美术教师同其他教师相比,缺少学习与进修的机会。再次,教师缺少创新意识,在美术鉴赏教学之中往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高中美术教师往往是一些美术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多接触的是专业技能训练,对当代艺术缺少必要的了解。因此导致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只能通过宣读教材的方式进行教学。最后,由于目前美术鉴赏课程在我国高中教学的开展时间相对较短,缺少教学经验,缺乏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进而导致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之中对当代艺术的教学出现较多问题。

(三)教学管理的不重视

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科的教学质量,而美术鉴赏教学从目前来看,在高中教学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首先,对美术教师的管理与使用不科学,往往出现将美术教师安排到其他方面工作之中,导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失去原本应当拥有的地位。其次,学校对美术教师的培训以及对美术鉴赏教学的质量与评价不重视。再次,美术鉴赏教学并没有纳入到高中教学成绩的评价之中。

二、当代艺术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对策

(一)开拓学生审美视野

在当代艺术的相关理论之中,明确提出了当代艺术与当代的文化中的文化话语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当代艺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要提高高中学生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学校就应当进一步通过有效手段提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当代艺术的认知,当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细微变化,都在反应人们对审美观念的改变,审美更是与人们对艺术以及艺术活动的认知有着直接联系。

(二)提升美术教师的素质

教师是学校进行教学中的重要因素,教学目标的实现的前提是教师。因此搞好教育,培养优秀的学生就要加强教师的素质,尤其是美术教师的素质。学校应当全力培养学术性的美术鉴赏教师,培养美术教师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把握美术鉴赏教学规律能力,拥有较强现代艺术欣赏能力和有较强教学理论能力。通过培养,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师的表达与动手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保证美术鉴赏教学的艺术性。而作为美术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自身的学识与经验,通过不断对各种理论与当代艺术的学习,进一步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提高艺术教学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地位,促进学生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三)提高学生水平,制定科学教学目标

在目前我国以应试教育作为教育体制的前提下,学校对美术鉴赏教学管理的不严格造成了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忽略,不了解当代艺术。因此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美术鉴赏的教学目标。在美术鉴赏教学目标中,目标的制定应当清晰明朗,其教学目标应当具备:一对美术鉴赏教学的范围以及内容等难点进行确定,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二是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当明确采取分步教学的方式,将当代艺术融入到美术鉴赏之中。三是通过明确提出学生所要到达的水平,从而为教学提供检测依据。

参考文献:

[1]秦剑.绘画与摄影在互动中的流变[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林.美术批评方法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英]里德著,吕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艺术鉴赏课论文范文6

【关键词】 美术鉴赏;挖掘学生;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2

艺术是一门充满情感和创造的学科,文艺鉴赏课作为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已不能像中学的文学艺术课那样仅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而要帮助学生增加对文艺美的理性认识。同时,尽管它是非专业教育,不承担培养专业文艺人才的任务,但因其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所以,“文艺鉴赏课是一门能力课,而不仅仅是一门知识课”。它与很多重在掌握知识点的文科课程不同,不能采用灌输式的教法,满足于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知识和技能,忽视对学生独立的认识、体验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根据其教学目标和学科特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激活审美潜能,提高审美能力就成为重点。只有保护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投入地去体验艺术,发现和探究艺术的魅力和规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美术鉴赏》课程的的意义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我们无私地爱美,我们欣赏它,喜欢它,如同喜欢我们亲爱的人一样。”艺术浓郁的情感性可以带给人以精神的享受,使人身心愉悦,但同时艺术所具有的多义性和抽象性又使人在欣赏时无法畅快淋漓地把握,人必须在掌握一定的艺术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审美,这种审美才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才能让人了解和领悟艺术的深层意蕴,获得一种理性和情感的满足。

艺术是一门充满情感和创造的学科,文艺鉴赏课作为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已不能像中学的文学艺术课那样仅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而要帮助学生增加对文艺美的理性认识。同时,尽管它是非专业教育,不承担培养专业文艺人才的任务,但因其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所以,“文艺鉴赏课是一门能力课,而不仅仅是一门知识课”。它与很多重在掌握知识点的文科课程不同,不能采用灌输式的教法,满足于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知识和技能,忽视对学生独立的认识、体验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根据其教学目标和学科特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激活审美潜能,提高审美能力就成为重点。只有保护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投入地去体验艺术,发现和探究艺术的魅力和规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美术鉴赏》,侧重必然要求参与式的教学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走进艺术

我们知道,艺术鉴赏过程要经历三个层面,即艺术语言层、艺术形象层和艺术意蕴层,在艺术语言层的欣赏中要求学生要掌握一些艺术的鉴赏语言,比如欣赏绘画,就必须对它的线条、色彩、构图等语言有所了解;欣赏音乐,就要对它的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语言有所了解等。在这个层面上,如果教师以讲授为主,就很容易枯燥,我们不妨打破书本上教学内容的限制,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突破口来创设情境,设计教学。同样,在艺术形象层和艺术意蕴层上也是如此。三者的关系是递进的,但在欣赏时却完全可能交叉,甚至统一。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启多种感官欣赏

与艺术作品对话,只有充分敞开,才能充分接纳,这种状态最有利于对作品的欣赏。那么,如果能创设出一个适当的情境,就可以充分打开学生的感官和心灵,使之与作品“碰撞”,从而发掘出作品最丰富的内涵。比如,欣赏托赛利的小夜曲,学生很容易听出了“优美”的感觉,但这是一种表层的情绪体验,不应满足,还要继续引导,开启他们的联想功能。教师可以设问,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早晨、下午还是晚上?雨天还是晴天?周围幽静吗,为什么?这样,学生进入了情境,激发了进一步倾听的欲望。当学生推想这个音乐描写的形象可能是早上(因为有鸟鸣),也有可能是雨后(下雨时鸟不可能出来),像在山中(周围非常幽静)等等,就可以启发他们开启多种感官进行欣赏。音乐不仅可以用来听,还可以嗅(嗅到清晨的清新空气)、感(静)、甚至看(画面感)。

充分调动听觉、嗅觉、视觉、触觉等多项功能的复合欣赏,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同时激活了他们以往的艺术积累、人生阅历,心灵渐渐敞开,更加细腻、丰富起来,这不仅有利于他们迅速理解艺术语言,而且为他们开始与作品进行深层对话做好内在的准备。

2、善用类比,设置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文艺理论的教学,一直是难点,也是比较枯燥的。如果理论是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而得,则理论的学习就有趣多了,知识掌握得也牢靠。比如,在讲音乐欣赏时,西方音乐流派及其风格比较枯燥,也不容易理解,我举了其中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大师的作品进行对比,实际上就把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与古典时期的音乐,以及古典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都进行了对比。我先放了三位大师的三首曲子的片断,然后问学生,假如有一群蚂蚁爬过,三位大师中,谁会说:“慢点,别着急,哦,好,从这边过。”谁会说:“咦,看你往哪边跑,哈哈,再来一下,对,有创意!”而谁会坐在蚂蚁爬过的地方思考,并要它们继续奋斗?当学生欣赏后,被问题激发了思考,于是不难指出第一个大师是巴赫,第二个是莫扎特,第三个是贝多芬。我就进一步引导他们说出原因,并把知识点融在推理中记忆,学生很容易就把握了这些重要的西方音乐流派及其风格。

用类比的方法,巧妙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看书,领会艺术语言,作出相应的判断,是学习理论的捷径。因为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艺术理论的过程。在解读艺术语言,理解艺术形象,领悟艺术意蕴时,教师可以转换思维,寻找切入点,不一定直接点题讲述,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寓教于乐,避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提升审美能力。

(二)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

在文艺鉴赏的过程中,由于艺术的情感性和多义性无时无处不在,因此造成鉴赏的个性化、多样化,如果强求一律,势必违反艺术的规律,但如果放任自流,又无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因势利导,从学生鉴赏的具体情况出发,甚至从课堂上出现的意外出发,巧妙地引导他们思考,进一步把艺术鉴赏推向深入,乃至达到融美育、智育、德育教育等于一体的境界。

1、鼓励学生表达感受、见解、质疑,使之深入探究

要提高文艺鉴赏水平,对具体作品的独立鉴赏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让学生热情地参与进这一过程,因此,要鼓励学生充分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甚至质疑,使之深入探究。学生在问与答中,也可以看到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取长补短,逐渐提高能力。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开口。

比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我先放音乐,再让学生畅谈感受,肯定每位同学感受的合理性。有个学生问了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听完‘抗婚’一段,我已经没有心情再听最后的‘化蝶’了,心中注满了悲伤和沉重,已经感受不到最后一段音乐的美好;同时,从故事的结构上看,这个故事也讲完了,所以,最后的‘化蝶’部分是不是多余了?”这个学生的感受很“另类”,但很合理。我立即肯定了他的感受有其合理性,并将这个问题交给学生们回答。大家议论纷纷。经过讨论,大家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观点,‘化蝶’给人以希望,符合传统的审美心理,否则作品岂不是太灰色了,令人绝望。我随即结合这个问题,深入剖析相关的文艺理论,指出:‘化蝶’的存在是因为《梁祝》采用了西方奏鸣曲式结构,属呈示―展开―再现三部分中的再现部;而且,它也与展开部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刚愈显其刚,柔愈显其柔,进一步加强了整部作品的悲剧色彩。这样一分析,对这一作品的鉴赏又加深了。同时,我又说明,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作品都要采用这一结构,在处理上允许体现不同的风格。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经过多次艺术的探究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鉴赏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解放思想,善于质疑,是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前提。

2、巧用课堂中的意外,使学生学会正确思考问题,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艺术鉴赏课论文范文7

一、高校影视鉴赏课的现状

高等院校的影视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影视鉴赏课程进行的,我国影视教育进入大学课堂是20世纪80年代,由于当时开展影视教育的高校数量较少,而且仅仅面向部分系科和专业的学生,所以导致影视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直至1985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高等院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情况和意见》,这才使电影普遍地、大批量地进入我国高等学府,正式地列入高等教育计划,这也对我国影视教育课程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当前经过广大从事电影研究和教育的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再加上影视教育学科的优势,高等影视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初具规模,很多高等院校已开设了影视鉴赏、影视艺术概论等影视教育课程,我国高等影视教育虽然在蓬勃健康地发展,但还是存在着教学内容缺乏统一性、教学方法单一性、教学创新点不足,教学观念陈旧等诸多问题,有待改革和创新。

二、影视鉴赏课程定位及意义

影视鉴赏课是普通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视觉与听觉相结的过程。通过欣赏影片使学生掌握影视的基础知识,还对影视传达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都有进一步了解,通过影视鉴赏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鉴赏的方法,掌握影视评论的基本写作要领及写作技巧,并通过对中外优秀影视作品的鉴赏,拓展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与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塑造大学生高尚的人格,丰富的感情,完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全方位的优秀人才。

三、影视鉴赏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任何教育都应该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高校开设影视鉴赏课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发艺术创造力,不能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训练方式,不能再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根据影视鉴赏教育的发展规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影视鉴赏课程的性质以及特点,要改变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应采取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传授方式,强调生动活泼的审美体验,重视启发式、合作式、互动式的教学,应该“习、感、读、研、作”五环高效有序地协作,从而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摒弃被动的听课方式,例如在讲解之前放映一至两个影片,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引出所讲解的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积极表达自己对影视作品的感受,在互动中激发灵感。使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其感染力和冲击力会更大,能让学生身心放松,使其潜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使其受到鼓舞,实现该课程指定的教学目标。

1.创新与改革。影视鉴赏课程内容较为复杂,涉及面较为广泛,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对于了解认识影视,提高影视艺术的欣赏水品有着重要的意义,影视鉴赏这门课程以分析经典电影作品为主,但也要掌握大学生这个青年群体求新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分析经典电影、解读经典段落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最新影视动态,教师把最新的影视动态介绍给学生,这对解读当下电影所体现的文化审美趣味,指导分析当下电影的现象更有现实意义。比如近几年刮起的电影仿戏之风,前有香港演员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到现如今的《西游记》新版,以及张艺谋根据曹禺《雷雨》拍摄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诸如此类的影视信息的介入无疑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兴趣,更能引发学生的探讨以及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在教和学的互动中多层面,多视角的对某题展开讨论,也能让学生在探讨中启发心智,领会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

2.教学设备与内容的改革。影视鉴赏课是视听结合的课程,教师可以针对影视艺术特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讲授影片可以把《出水芙蓉》《雨中曲》《音乐之声》等影片串联起来进行讲解,谈及电影蒙太奇剪辑时可以对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的最后一分钟营救联系起来加以阐述,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另外,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电影画面讲解电影理论知识,边看边分析。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各高校的投影仪等多媒体器材等设施还基本健全,这为影视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影视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网络技术资源的利用已成为新趋势,建立共享的多媒体影音室也应在不久的将来走进校园,为学生提供便利。

3.加大师资力量的改革。针对高等院校承担影视鉴赏教学任务的大多数是从事语文教育以及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师这一情况,可采取以下方法解决。一是每年有计划地安排现有的教师去进修专业理论知识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二是创造条件加强各院校教授影视鉴赏教育课程的教师的联系,可以采取定期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学习沟通。三是可以考虑引进影视专业的社会人士以及电影创作人或导演进行辅助授课,另外学校还可以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艺术鉴赏课论文范文8

2003年4月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美术鉴赏系列内容,指出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各种现象的活动,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

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与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的区别:1999年出版的缩印本《辞海》对“欣赏”与“鉴赏”这两个词做了如下解释:“欣赏”就是领略,玩赏;“鉴赏”就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

由此看来,“欣赏”与“鉴赏”这两个词在程度上有区别,鉴赏包含鉴别和欣赏的意思,而欣赏一般并不包括鉴别的意思,只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鉴赏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它高于一般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和欣赏。当然,在教学中两者有时交叉进行,不是完全分开的。

二、美术鉴赏在审美教育中的意义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以一些美术家的美术作品为教学内容来进行的。所以,美术鉴赏在审美教育中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可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其对美的认识

高中美术鉴赏是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由于美术作品的直观形象性,易被学生接受,能引起学生心理的愉悦。在对其鉴赏评价时,是学生思维最自由的时刻,就像黑格尔所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所以,在美术课程中开展一些美术作品的评价,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美的标准和判断原则。如学生看到春景时,想到的是春天的美景和人们在春天里活动的各种景象;看到梵高《向日葵》作品时,在老师对其色调、布局、笔触运用等方面进行鉴赏后,学生在充分地了解梵高的基础上,想象到向日葵的内在涵义,即象征着充满活力的新生命,同时也象征着梵高热爱生命,渴望生活的情感;再如学生对有关劳动作品鉴赏后,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和伟大,认识到劳动不仅可以改造世界也可以创造世界,再通过作文形式写一些认识体会,进一步认识到美与劳动者之间的某些联系,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意识,提高对美的认识与理解。从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的角度来说,它可以促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获得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

(二)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艺术,提高民族荣誉感

众所周知,中国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且具有独特的风格。中国艺术是以线条为主,讲究诗、书、画融为一体。早在1949年出土的两件战国帛画中的线描人物的形象,从略施色彩的绘画技巧来看,至少在2000多年前我国艺术水平就达到了一定高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艺术的绘画门类和形式也在快速发展并日益壮大,成为和西方油画艺术并驾齐驱的世界两大艺术体系。如国画整体上分为三大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而三大艺术又可以细分出很多类别。它不仅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为之自豪的民族艺术,具有传情达意、表言立志和其他艺术所不能替代的艺术特色。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这一教学内容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美术学科的内涵,使美术的学习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学习。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来说,它加深了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尊重并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所以,加入一些绘画故事或历史发展的讲述或评价,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艺术,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美术鉴赏课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性

在美术作品分析中,关于绘画作品中的构图、造型、色彩、笔触、肌理这些绘画专业术语。有些教师一讲到构图就必谈“三角形、S形”,一讲到色彩就必然分析“环境色、光源色”,这种“专业课”也许只有美术专业的学生才会听得懂。而面对着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

(二)随意性

与此相反,有的教师低估了高中生以自己的眼光分析、鉴赏甚至批评美术作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艺术家的生平津津乐道,甚至讲一些秘闻轶事。分析作品却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这种主次不分,不求质量,只求热闹的故事会式教学,只是让学生走近了作品并没有进行剖析,学生当然无法发表对作品的见解,也无从获得鉴赏作品的能力。

(三)标准化

有些教师在作品分析中往往坚持课本或自己认同的一种观点,通过不断的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无疑是给作品贴上了标签,也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

(四)模糊性

与此同时,美术鉴赏课也有一片模糊区域,教师在分析诸如抽象作品、意象作品、印象派、后印象派等流派作品时往往束手无策。用什么方法来构建通向这些作品的桥梁呢?是美术史为这些风格流派所下的概念定义,还是课本上简单笼统的描述?是艺术家生平中的怪异举止,还是拍卖行中创下的惊人天价?

四、美术鉴赏课新思路

(一)明确教学任务,增强审美意识

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是适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体悟美术作品的精神含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达到益智增识,提高文化修养、艺术素养和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在学生的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

由于美术教科书中提供的资源大都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面对这些信息,学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而生活中的相关资源却很丰富,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美术教师可以进行挖掘、筛选,并加以合理运用。通过在学生身边挖掘这样的美术资源,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美术鉴赏学习,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尝试去了解与分析一些正在发生的美的现象。

(三)要不断充实教师自身的知识含量和储备

相较于原先的教材,新课改后的教材更突出了知识性和理论性的结合。那么作为教师就应广泛地涉猎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丰富自我。首先要将中外美术史论理解透彻、梳理整齐,只有自己清楚了,在授课的时候才能将需要的知识点举重若轻、更有选择性地传授给学生。除了这些基础知识,新课程标准不仅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与其相关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查阅资料获取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名家名作背后的故事,将这些穿插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画家所处的时代和他的思想情感,从而更深刻地对作品加以理解。无论如何,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才能适应并胜任高中美术教学,这是创新美术教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四)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美术鉴赏作用于不同的个体,表现出不同的鉴赏效果。美术鉴赏虽然是一种艺术再创造,但由于学生各自的生活阅历、学识素养、审美趣味、价值观念等存在差异,他们在进行美术鉴赏时,必然表现出各自的主观色彩,赋予不同的个性特点。这种差异性表现在爱好的多样性和鉴赏结果的差异性两个方面。面对一件作品,有的为之动情,有的则可能无动于衷。同样一幅作品,学生对其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学生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艺术素质越高,立场和观点越接近正确,对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的理解就越深入。对于那些艺术形成和思想内容较为复杂,或者格调低下、思想庸俗的美术作品,也能予以鉴别,并加以正确的批评。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尊重个体间的差异性,承认这种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其个性。

(五)让学生在文化情境中学会鉴赏

人类艺术从来就是多元文化相互影响的结果,没有一件艺术作品能够脱离人文、科学而独立存在。艺术家在创作一件艺术作品时,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秘的意蕴。美术是一种文化,是精神层面的追求与体现,也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之所在,她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渗透文化的涵义,让学生在文化情境中学会鉴赏美术作品。

(六)以多重感官刺激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多种感官(眼、耳、鼻、舌、身)把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中枢而形成的,如果在教学中能有效调动多种感官并用,就会提高学习效率。美术鉴赏虽然主要依靠视觉感知,但是如果引入其他感官的刺激,会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多方位感受。例如,凡•高《向日葵》中大量黄色与橙色的运用,仿佛让我们触摸到温暖的阳光,感受到太阳的气息。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这一个通感再现的活动,即让学生用色彩表现不同味觉,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色彩除视觉外更丰富的表现力。在美术鉴赏课上,不可能像绘画、雕塑课那样去完成作品,因此教师可以尽量利用学生身边能取到的材料,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小创作来让学生完成。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动手制作、创作,同样也是让学生接受多感官信息刺激的过程。

(七)改进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了学习活动,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上课时,教师出示鉴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抛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画面。另外,鉴赏与实践相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八)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鉴赏教学

现有的美术鉴赏教材中所展示的作品有限,并存在印刷质量不高、画幅小的等不足等问题。这些教学中的矛盾,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解决的。然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欣赏到更多更美的物象,为其审美素质、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引进具有高效率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整合,才能在有限的45分钟里完成美术欣赏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添加音乐。

有时候为了烘托气氛和导入课题,可以在课件的开头和结尾添加音乐,但应尽量避免在讲课过程中使用背景音乐。因为国内目前高中大都采取班级授课制,极少能为教师提供麦克风和扩音设备。而使用背景音乐如果音量控制不当的话,非常容易掩盖教师自身的声音,使学生尤其是后排的学生听不清楚台上的教师到底在讲些什么。

2.课件中的链接按钮应简单而不花哨,尽量避免使用音响效果。

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力求完美,运用了许多漂亮的链接装饰,有的还喜欢在链接上加按键音效果。但事实上这么一来很容易喧宾夺主,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课件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图片,少添加大篇幅文字说明。

我们运用课件,目的就是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直观化、感性化。所以在课件中添加大幅文字完全是画蛇添足,只能让学生分出更多的精力从大屏幕上阅读原本从课本上就可以读到的东西。

艺术鉴赏课论文范文9

关键词:美术鉴赏;视觉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41-01

一、高校美术鉴赏教育

近代中国学校教育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美术教育的面貌。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全方位塑造人才的目标,美术鉴赏课借此契机,在各大普通高校开设,成为实施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关于美术欣赏的研究逐渐增多,教育家和艺术家们都各自提出主张看法,系统性的论述了美术鉴赏的含义和性质。

基于视觉文化的美术教育是美国艺术教育界在“视觉文化”理论研究背景下,近年来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在当代社会中,图像已经浸染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审美态度。面对视觉文化所带来的种种冲击,美术鉴赏教学的大环境也在发生改变,如何正视视觉文化与艺术的关系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二、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美术鉴赏教育

(一)视觉意义发生了变化导致了人们对美术鉴赏教育的误读

随着读图时代及消费文化的到来,观看的方式、场所以及手段都发生了转变,数字图像的出现改变了原本与摹本的关系,直接导致了对艺术崇随着读图时代及消费文化的到来敬感的消失,展示性与消费性成为图像存在的主要价值。这种娱乐性和消费性使审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普及,大众得到了过去只有少数人才能得到的审美体验,充分享受着各种形式的文化大餐,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美术鉴赏的意义产生误读,审美感悟不仅仅是达到大众娱乐和消费的目的,而是通过艺术鉴赏体悟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精神和美学意义,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批判意识和反思精神,所以当下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必须导入基本的价值理念和审美准则,用以防范视觉“浅阅读”所造成审美趣味的走低。

(二)视觉文化趋向多元化对美术鉴赏教育的影响

现代媒介技术所带来的视觉读图时代,已经导致了新的艺术形态的崛起和传统艺术形态的更新。各种网络教学模式的兴起也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这就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师生教学模式.教师的权威性被彻底颠覆,各种资源的轻松获取,使学生们得到了书本上得不到的信息和知识,因此传统美术鉴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如何建立一种更丰富、更吸引人的互动教学模式成为新的课题。

三、视觉文化的兴起对美术鉴赏教育的挑战

(一)视觉技术的运用将促使美术鉴赏教学理念和方法上的转变

网络技术在学校的进一步引用,将对传统教学方法带来更大的冲击。随着虚拟学校、网络图书馆、公共数据库等网络资源的出现,教育的标准化、普及化将十分容易达到。美术鉴赏教学中那种耳濡目染式的感化式教育将离我们越来越近,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将面对网络资源的没有经过筛选良莠不齐的不足,这影响着艺术教育的质量,抑制了艺术教育的个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图形话语是一种流行于全球且又无需翻译的语言,审美多元化导入美术鉴赏课程,对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产生着积极的作用。鉴赏教育应该积极的建构一种新的有弹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培养正确审美观念的同时学会更大范围地兼容并蓄,更多层面的发散思考。

(二)学校美术鉴赏教学将如何调整姿态

全球化进程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视觉文化传播的多元化背景下,可以通过各种官方的非官方的渠道获得的知识,使得知识形态逐渐走向平面化,零散化,艺术还能否作为有生命的有机整体而存在。如何在无国界的视觉体验中以理性的态度面对外来的文化。如何在保持学院的人文精神品格的同时培养出适应新时期艺术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