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01 10:06:23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免费师范生 职业规划 策略

【论文摘要】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构建与实施,是完善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体系的重要课题。应通过尝试构建统一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积极开展职业锚的认定,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设计、启动和重视大学各个年级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免费师范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效性。

一、建立统一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就是培养能立足基层、扎根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目前看来,在思想理论层面上,六所试点高校一直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但现阶段免费师范生培养仍处于教育探索期内,难免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国家应该组织专家,广泛论证,调查实证,建设统一的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结束目前各试点高校各自探索难免有失偏颇的现象。统一的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注重做好两个结合,一是入学教育与学业规划教育结合,二是学业规划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对免费师范生进行四年连续的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要有教师教育特色,具有连续性,分年级开设,目的明确,定位分明。课程内容设置活泼多样,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趣味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为了尽早结束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流于形式的现状,应该将其课程纳入教育培养计划,安排一定的课时量和学分。增强实践环节,以平时考察取代考试的方式,唤醒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育教师职业意识,尽早进行合理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

二、开展职业锚的认定,进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

免费师范生将来的工作对象就是个性不一、千差万别的学生,如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有效地教育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对每一个免费师范生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只有生动活泼、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面临一个用标准化的流程,创造个性化产品的两难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开展职业锚的认定,为培养有个性的教师服务。(1)积极倡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性格、能力倾向、气质类型、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测试和测评,帮助学生从个各方面重新认知自我,对自己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挖掘自身潜力,发挥优势。(2)开展职业锚的认定,设计多种成长路径,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施恩职业锚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锚所在,每个锚型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倾向和特点。每个人只有定位准确,才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取得与之相称的业绩,从而获得职业成就感。

各试点高校依据《《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中的规定,为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提供二次选择的机会,就是尊重学生个性选择的体现,有助于学生识别个人的职业抱负模式和职业价值标准。各试点高校要大力号召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创造锻炼机会,促使学生发现未来自己的优势所在,帮助他们认知自己的职业锚类型,究竟属于技术或功能锚型还是管理能力锚型,最终为免费师范生明确奋斗方向,建立自信心,从而有效地管理自我,造就富有个性、有核心竞争力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家服务。

三、重视大学各年级阶段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学业生涯是一个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阶段性的短暂历程。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四年的学业生涯是由一个师范生再到教师角色转化的职前培养过程。在四年当中的每个年级阶段,免费师范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预期。依据国家、试点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以及免费师范生在各个年级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构建免费师范生各年级阶段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业、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对学校教育培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构建免费师范生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坚持“一个中心”即服务以促进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力为中心,注重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学业完成、道德精神、素质能力、教师职业发展教育的持续影响力,形成大学生乐观向上、自觉践行的良好精神状态。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范文2

研究生教育是输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其培养质量关乎教育改革的成效,研究生个体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关乎国家命运和社会和谐。据统计,2005 年至2014年十年间中国研究生招生增长近72%, 其中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约占培养总量的50%, 研究生的持续扩招导致就业问题增加,其群体就业压力逐年攀升[1-2]。研究生的就业现状折射出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但主要反映出高校就业指导不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效不高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围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展开了部分研究,但研究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针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对较少,关于如何构建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仍鲜有涉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教授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 67.29%的学生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定位,但49.84%的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缺乏了解[3]。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对本科生有本质区别,不能照搬本科生的方法。其次,针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主要从国家政策或高校职业指导的宏观视角出发,没有细化到具体的方法中,对如何构建研究生教育体系指导作用有限。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重庆地区三所高校的理工科、文科专业研究生群体进行了调研分析,调查样本总量共计300份,有效问卷286份。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考查和研究,分析并创新性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无论对研究生群体的长期职业发展,还是国家的长远发展都意义重大。

一、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从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出发,帮助研究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教授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努力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的一系列活动[4]。19世纪初,以职业指导的形式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5]。20 世纪初,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出现在美国高校,60 年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概念开始细化为具体的教育政策,高校中产生了职业生涯辅导和职业生涯咨询的专业机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迅速普及和发展[5]。20 世纪90年代中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传入中国[6],它的引入和发展意义重大。

(一) 提高国内研究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注重研究生个体特点和发展需求,能充分发挥研究生个体的主动性,激发其内心职业生涯规划的激情和创业的雄心壮志。职业生涯教育能帮助研究生了解自身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意向,提升专业技能,熟悉行业领域,提高职场能力。文献[5]显示,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生,在职场的竞争力和自我职业规划调节能力,明显高于未接受类似教育的研究生,二次就业的就业率也远远高于未受教育的同类学生。所以,做好职业生涯教育是保证研究生就业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有效节约社会人力成本,减少研究生与其他求职人员的不良竞争,提高就业率,为国家、社会输出符合要求的各类人才。

(二)正确引导研究生的价值观,保证研究生的长远发展

在高速发展的当今中国,社会处于高速转型期,全球化和国际化速度大大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缩短了国与国、人与人的距离,研究生在强度和速度上都受到外来文化和多元思潮的影响、冲击。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入和发展,能帮助研究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有选择性地接受新文化、新思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负面影响。同时,帮助研究生规范其行为方式,理性分析其?业规划的发展需求,引导研究生正确判断是非,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研究生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针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不是很普遍,将其设置成专业课程的学校很少,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虽然国内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与行业发展相匹配

国内高校、社会、用人单位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淡薄,其主流思想认为研究生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较为成熟,专业技能强,职业发展前景更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其意义甚微。因此,长期忽视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合理、高效的指导方式和教育体系欠缺。

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没有形成以专业学科、研究生个体特色为基础,将职业生涯细化到匹配行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教育模式。研究生与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很大的差异性。相较而言,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相同点在于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障碍依然没有扫除,无法规避就业压力或择业的彷徨,在急需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而又缺乏相应指导的局面下容易违背初衷和意愿选择职业。差异性在于研究生专业学术上研究得更深,对应的工作面反而更窄,工作内容更精细。因此,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更加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教育模式,以匹配学科、行业发展。然而,当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仍然与本科生的就业指导一致,缺乏具体、详细的指导方法和现实经验,框架理论和“照搬”的做法过于模式化和形式化,更谈不上针对专业

的指导和教育,也缺乏相应的案例归总和分析,没有达到将其职业生涯规划细分到行业需求与用人单位需求相匹配模式的条件。这种偏理论、宏观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法激起研究生参与其中的热情,在缺失了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严重影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

(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重理论轻实践”

1.全程化的研究生职业生涯指导模式尚未形成

对研究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是一个具有连续性、长效性特点的过程,而我国高校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更关注对毕业班学生短期的就业辅导、面试技巧的培训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辅导内容偏重于为研究生提供招聘信息,以引导研究生择业和就业,对职业生涯教育系统的自我探索较少,单纯以提高就业率为目的,只考虑短期结果,而没有考虑研究生个体特点、差异性,以及对行业领域、职业的了解程度和步入职场后的融入度。这种常规的辅导模式仅仅重视研究生毕业前期突击性指导的信息给与,完全没有考虑研究生走向社会之后长期的发展,没有真正形成以整个职业生涯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更谈不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2.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性不强

我国研究生培养方式是导师全权负责制,研究生课题方向、科研内容、专业细分的方向通常由导师及其研究的课题决定。在学习阶段,研究生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大部分时间是看文献资料和做实验,这种象牙塔式的学习状态成为现阶段国内研究生学习、研究的一种常态,这种现象违背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实践性”特点。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停留在短期突击性就业指导层面上,仅仅注重择业的技巧、方法手段和技能技巧等操作性内容的指导,并没有在择业前期与实践结合,脱离了实践的检验,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初衷和预期达到的效果相差甚远。

研究生期望的职业生涯指导活动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生对实践活动的期待值最高,达到85.2%(图1),期望能提供更多实习机会的研究生达到70.2%(图2)。这也验证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的缺失和广大研究生对专业实习机会的迫切需求。

3. 从事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员不足,专业化能力欠缺

在国外,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已有严格的从业资格审核与认证体系,国内尚没有权威的培训和认证机构,培训和认证工作一般由市场化的培训公司来完成[7]。认证机构缺乏权威性,认证内容不成熟,必然导致所认证资格的含金量不高,指导效果相较国外而言大打折扣。其次,国内只有少数高校安排师资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培训和资格认证,得到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从业资格证的教师很少。研究生职业咨询途径选择结果显示,仅12%的研究生选择专业机构进行职业咨询,19%选择学院辅导员咨询,如图3所示。可见高校、社会机构对研究生职业生涯的指导欠缺,没有在研究生群体中树立起接受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的意识。

同时,缺乏适用于国内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师资队伍结构不良。从职业生涯师资队伍现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教师知识储备上,认为教师有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选择B的研究生比例为 42.5%,选择C的为 27.6%。在教师社会实践经验和职业指导、规划能力的调查中,选择C的研究生为31.1%,选择B的为35.5%,如表1所示。说明教师本身缺乏职业生涯指导的理论知识,并且在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结构、实践经验及指导能力上明显不足。

教育团队的缺乏和专业能力的欠缺,使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停滞不前,教育的实用性、针对性远远不够,不能有效发挥指导与?划作用,没有使学生获得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严重制约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三、构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对策

(一)重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各方主体参与体系的建立,并以开放的信息化服务作为技术支持

面对逐年增长的就业压力和因此引起的各类问题,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社会团体应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构建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视并参与到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同时开放研究生职业生涯信息服务,开辟新媒体技术为其答疑解惑和指导。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以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社会团体为依托,以信息化服务为技术支撑,构建金字塔式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如图4所示。

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社会团体可以相互合作,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研究生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开发出相关网站和系统。用人单位开放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给研究生,让研究生通过这种简单常见、易查询搜索的方式了解行业领域、公司背景、职位需求等情况,从而为研究生树立职业观念,从根本上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细化研究生群体,设置“2学年课程教育+1学年动态评估”的教育模式,构建导师团队专业化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细化研究生群体,全程对研究生专业技能、实践、价值观、思想、心理发展进行把控,顺应研究生特点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如图5所示。

1.按类别细化研究生群体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指导

目前,研究生生源背景更为复杂,如生源地更广阔,专业跨度更大,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同时研究生群体思维方式多元,个性鲜明。所以,应根据研究生基本情况及研究生的不同特点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反馈给导师,针对研究生的不同状况进行细分,如专业技能、生源地等,在教育辅导的三个学年内进行动态调整,分别设计侧重点,予以个性化、贴近需求的职业生涯辅导。

2.构建“课程教育+动态评估”的教育模式

当前我国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仅仅是作为讲座来开办,专门针对研究生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空缺。从图1中可以看到,研究生对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开设的期望值较高,为62.10%。所以,建议高校结合研究生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开设针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修课,课程设置时间为“2学年课程教育+1学年动态评估”,构建全程特色化“2+1”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从研究生入学即开展为期2学年的“理论(主体课程)+实习实践”课程教育,在第3学年添加“一对一跟踪式职业生涯的动态评估”,动态跟踪,实时调整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内容和方向。实践课程主要通过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实现,用人单位为研究生提供现场参观、考察、实习的学习机会,研究生通过实践,精准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高校为用人单位培养实践性复合型人才,以达到企业、高校、社会和研究生个体的多方共赢。

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设置为研究生学位必修课程,从而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始终,将生涯规划意识融入研究生思维中,使研究生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思考自己想做什么职业,获得什么技能。作为长期伴随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贯穿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在课程学习中答疑解惑,有序安排和解决各种问题,满足广大研究生的需求。

3.搭建导师团队,构建专业化指导队伍

导师是研究生专业学习、学术研究、做人做事等多方面的多重导师,不论是在理论学习还是职业规划方面都潜移默化地对研究生产生影响。从图3中可以看到高达63%的研究生在职业咨询选择时会选择向自己的导师寻求帮助,但现实中导师由于众多科研项目或其他原因,无法保证足够的精力和连续时间对研究生职业规划给与合适的指导及建议。现阶段导师与研究生的“导学关系”偏重于“学”而非“导”,导师一己之力无法满足当前研究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规划的双重需求,所以,在研究生职业规划的“导学”关系中,需要导师团队发挥其团队力量。

导师团队的构建除了配备专业性强、学科相近或交叉的“校内教授+校外企业专家”或“ 校内教授+校内教师”外,尚应配备学院教师和政府相关就业指导人员。院系教师了解研究生专业特点、研究生个体具体情况,能动态把握研究生的思维动态,政府相关就业指导人员了解职业需求和行业发展情况,可以邀请他们定期开设讲座,分享就业和行业信息,并协助导师和院系教师传授职业生涯教育方法。构建“专业技能强的导师+院系教师+政府就业指导人员”的导师团队更能共享信息,动态掌握研究生学业、学术、兴趣、职业需求等信息,最大化发挥团队力量,从“理论+实践+职业规划教育”的角度全方位构建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范文3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但是教师一般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在园林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该支持与鼓励学院教师逐渐成为“双师型”教师,或者可以从校外企业及社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补充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通过在公司的实际工作可以及时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技巧和行业的发展动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可为企业解决项目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加“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学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搭建“实战式”教学平台

为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搭建“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重要的是能使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紧密相结合。学校应该与园林专业相关单位广泛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我校与市建设局、规划局、林业局、设计院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实战式”顶岗实训基地15处,搭建了稳定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不仅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很快适应实际工作。通过这种固定和机动的两种教学方式,来发挥该平台的作用,固定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外实验室、实习、见习基地及“实战式”的顶岗实训基地,机动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体现在参与实际地方工程项目的建设。学校自己成立“园林专业规划设计创业中心”,申报园林专业规划设计相关资质,搭建稳固的“实战式”教学平台。近年来,在学院教师指导下园林专业学生共参与“张家界市林权调查”、“张家界三望坡度假公园规划”、“桑植县金科明珠绿化设计”等60多个地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学生在这种“实战式”平台的建设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为了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扎实的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基本功,突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具创新的思想,学校应该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我校每年定期举办“插花艺术设计大赛”、“手绘规划设计大赛”、“南方测绘技能大赛”、“计算机辅助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比赛,通过这些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们的艺术潜能,提升了艺术修养,为他们今后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3•执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专业教学的一个最后环节,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园林专业毕业论文推行双导师制,充分体现了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探索,通过创新方法和手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导师”制即由学校、企业各配备一名导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实践工程项目,共同选题,共同商定指导方案,共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我院园林专业推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并协助学院专门制定了实施双导师制的办法,聘请与规划设计类专业相关的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盆景式、经济师等13位专家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近年来,结合实践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共有80多项。双导师制的推行,不仅确保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得到提高,而且大幅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加强教研教改,编写特色教材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根据不同行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以任务为引领,活动为导向,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引导法、张贴板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同时采用档案袋评价法记录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促进学生职业成长.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高教司[2007年17号),明确提出从2008年起倡导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大多数中职学校在人学新生中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笔者根据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学目标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要教育学生立足人生,做好全面设计,分步实施。大要订出十年、五年、三年、一年计划,小要订出一月、一周、一日的计划。计划订好后,再从一日、一周、一月计划实行下去,直至实现一年目标、三年目标、五年目标、十年目标。

其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了解和评价自己。帮助学生在职业目标与本人能力之间寻求最佳匹配,以技能最佳化、性格最优化、兴趣最大化、环境最有利化等信息为依据,寻求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条件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更要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的任务式设计

以往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开设多是模仿本科院校,教材也大多是本科院校使用的原本或缩减本,教学大纲沿用专业教育模式,以知识传授和考核为主,教学效果不明显。2009年,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的现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分析,将专家提出的职业素质要求汇总成表,根据’f职业素质分析表“中的能力、态度、素养要求,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的编写方式,以任务为引领、活动为导向,重新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在内容安排上,共设置”自我认知:自己了解自己吗?”、”职业探秘:什么职业适合我?”、”社会巡礼:环境允许我做什么?”、”职场分析: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和’。如何调整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任务。每一个任务都设计了相应的活动,列出具体的活动要求,提供完成活动必需及可选的理论知识、心理测试、实践练习等内容,注重对学生学习、沟通、协作等能力的培养。在内容编排上,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配有大量的插图,并设置”实话实说”、”每日感言”和“教师寄语”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学习、愉快学习。下面以任务一为例详细介绍,见下表:

“自己了解自己吗?”活动内容及知识链接

转贴于 三、教学方法

通过开展教学设计研讨会、师生座谈会等进行教学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该课程的性质选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文引导法、张贴板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安排,积极开展自我分析与评价、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知,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1、课文引导法

课文引导法就是教师利用精心组织的(不是传统的课文)课文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索。学生通过阅读这种课文可以明确学习目标,明确了解应该完成什么任务,学会什么知识,掌握和使用什么技能,以及怎样去完成。在课文引导下,学生需要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信息,解答引导课文中的相关问题。

2、张贴卡片法

张贴卡片法是在张贴板面上展示学生或教师填写的有关讨论和教学内容的卡片,通过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小组进行相关问题讨论,将讨论结果和想法用关键词写在卡片上,并由教师、学生代表或学生自己粘贴在张贴板上,师生对卡片进行添加、移动、分组和归类,进行互动,进而得出必要的结论。

3、集体讨论法

集体讨论法是一种群体式交流过程,也是一种内涵丰富、挖掘潜能、智慧互补、集思广益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某一任务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评价、启发、补充,发现疑问,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如此循环,使学生得到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

4、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描写的情景,创造出形象鲜明的PPT画片,辅之以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师生就此进行一种情景交融互动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和对学生进行提问,尽可能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学习内容,使信息的获取最大化,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把课文内容与社会现实、情境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深刻和长期的理念。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范文5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准职业定位。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校大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个人的职业兴趣,根据自己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设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找准职业定位。大学生最终必将走向社会,他们只有在社会中寻求和争取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充分获得相对竞争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体现自我价值。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就业竞争力。我国高等教育还是以专业学科为体系,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尚未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在现有教育体系的前提下,可以以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突破口,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了解目前社会上的岗位需求,使学生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和用人单位需求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人才在市场上高流动性。使学生理性地评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给自己一个理性并相对准确的定位,使得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的“抢业”、“盲目择业”、“高违约率”、“高就业成本”等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克服用人单位缺少“想聘之才”,学生“无业可就”的现象,让大学生能充分就业,在就业过程中尽可能做到“人职匹配”,减少人才在市场上的流动性。

二、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相关理论研究滞后。当前引进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仅限于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职业锚理论、职业匹配理论等,缺乏深入、系统的消化和吸收,难以直接用来指导实践。缺乏相关对大学生心理、行为的深入研究,是职业规划理论缺少基础理论的支持。我国长期以来缺乏面向大学生的大规模、高质量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职业指导缺少实证的支持。

2.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落后。首先各校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门机构。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多由高校的德育教学机构或者就业指导部门,前者负责学生德育教育或者心理健康教育,后者则是各校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门。就业指导部门的大多数人员长期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大学生的就业及择业过程、就业形势政策等比较熟悉,但是没有受到系统的教育和培训,从而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3.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指导方法存在缺陷。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逐渐探索出了一些适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观念与方法,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不足。

三、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可行性

1.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学校领导必须重视,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设置、课程开设、教学管理、师资配备、组织测评等工作;其次要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专家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形式,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个人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2.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是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要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不仅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高校正常的教学计划,还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形成一个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在内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了解个人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及重要性,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

3.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首先应充分挖掘校内现有的师资资源,挑选专业知识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强培训,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师资队伍。其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自己的专业化队伍建设,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学校作报告,形成一种长期的、系统的指导模式。

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关键时期。使学生学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学会分析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将使其受益终生。

参考 文献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范文6

《城市规划概论》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探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城市规划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意义。国内高校的很多学者都对《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及手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研究高师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如何开展城市规划概论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了借鉴。

一、高师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特点

由于学校层次,办学历史及学科背景的不同,目前城市规划专业的设置不同,办学的形式也不同。在我国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以建筑学为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二是以地理学为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三是以测量学等为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对高师院校而言,近几年由于学科建设、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高师院校不断扩展学科门类,开办了很多非师范类的学科。城市规划专业也相应依托于传统的地理专业而在高师院校兴起。高师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有很多地理学的特点。培养计划中有很多地理类的课程,如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学等。而这些课程是其他以建筑类及测量学等背景发展起来的城市规划专业所不开设或很少开设的。相应的培养方案中也缺少了一些课程计划,比如建筑制图、建筑结构、交通规划等工程类和设计类的课程。因此,高师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主要侧重在城市或区域的分析环节,而城市设计环节相对薄弱。

二、《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特点

《城市规划概论》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城市规划相关学科,如建筑、园林、交通工程、景观设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城市规划概论》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有的理论过于抽象。本课程在教学中希望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城市,了解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过程,了解城市存在的问题。本课程在整个的教学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对后续的诸如城市详细规划、市政工程规划、村镇规划等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先导作用。

1.系统性。城市是一个包含着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城市中的各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相互关系。《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该门课程也是以城市为主线,从了解城市入手,将城市的各个影响因素和组成部分进行分解,逐一进行介绍。从而使整个课程形成一个系统。

2.综合性。《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的内容,包括城市定义、城市规划影响因素的分析、城市规划编制、城市规划实施以及城市规划中各个专项的规划设计,从内容体系上看,是庞杂、综合的且包罗万象的。同时在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工作的过程中,也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如涉及建筑学、地理学、道路交通、园林景观等学科的知识,从知识角度也体现出综合性。

3.实践性。《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的最重要的内容是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城市规划设计,这些理论是城市规划实践的指导,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城市规划实践。而从课程的教学过程来看,很多理论的介绍和方法的学习,又是从城市规划实践案例中总结而来的,因此,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三、《城市规划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1.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大部分高师院校该门课程采用的教材是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该本教材有712页,内容庞杂,信息量大。由于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受学时的限制,教师大多采用以讲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就变得少之又少。此外,该课程是专业必修课,主要的考核方式为理论考试,而实践能力的评价所占比例较少,使得实践教学被置于次要和被服从的地位,往往被学生认为是理论课外的自学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师资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师范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多以地理学为背景发展建设起来,开设的时间较短,属于新建专业。学校的师资也主要以地理专业教师为主,城市规划专业的师资薄弱。由于城市规划的实践环节并非一两位教师就可以完成,因此,若开展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就会成为一个制约因素,而现有的城市规划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有待提高。

3.实践教学的物质保证不足。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很多的设施和物质作为保证,学生进行设计前,需要对规划设计的地域有所了解,要进行前期的调研和后期编制环节,需要有独立的设计室,有各种城市规划编制资料作为参考,后期讨论也需要有挂图、投影仪等设备作为支持。但是目前,实践教学环节的前期调研很难成型,只能靠学生自行进行,学生也没有独立的设计室,只能自己找地方,这都不利于小组讨论形成方案。

四、《城市规划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1.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原来主要是理论教学的《城市规划概论》课程,加入实践互动的环节,将理论教学实践化。将传统的纯理论教学的《城市规划概论》课程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原来传统的理论教学环节,另一部分是在课程期中或期末加入课程实习的环节。理论教学的环节,注重实际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课程实习环节,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将理论与实际案例和地块结合,进行实际的规划操作,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

2.提高实践教学的考核比例。针对课程考核中实践教学占比较低的问题,可以将最终课程考核的比例设为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占60%,实践教学环节占40%。让学生明白实践教学环节不仅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很重要的。

3.采用案例教学法。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城市规划概论》课程教学,选择合适并且具有说服力的案例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以唐山师范学院《城市规划概论》课程教学为例,教学中选择的案例都是立足唐山本地区以及京津冀大区域背景,考虑到唐山市特殊的区域地位和城市功能,在教学中注意结合京津冀地区以及唐山本地的规划案例,采用案例导入等方式阐述理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实习环节的规划练习及研究专题的选择上要顺应服务地方的原则。

4.互动式教学。改变原来教师占主体的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布置好题目,让学生去调研,去查找相关文献及基础资料,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方案。在课堂上,由小组进行汇报,接受大家的评议和提问。最后的成果需要提交结论报告,作为最后考核的加分项。如在讲述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这一章时,先选择一个实际的总体规划案例进行讲述与学习。之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小组负责人,让每个小组也自由选择一个实际的地方,对该地方进行总体规划,最终制定出规划方案。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范文7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

要做好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要注重学生理念的培养,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设置,专业辅导人员的配备等方面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具体方法。构建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体系相互协调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指导体系。职业生涯规划关系着一个人是否能全面分析职业需求,培养自主规划与自我创业的能力,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学校就业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和持续发展。

一、理念、意识培养

很多国家从幼儿园就开职业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划教育,使他们的职业选择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结合社会需求做确的选择。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性理论。所以多数学生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和意识。意识最初只是零星的、片段的、不清晰的印象和意识。要经过在人脑中的不断认识、整理、再认识、再整理、最终才能达到统一。职业意识大概有这样几个发展阶段:第一,童年、少年时期的朦胧、幻想阶段。第二,青年初期的分化与发展,这一阶段主要是在中学时期。第三,青年中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阶段主要指大学时期。大学是同学们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期,由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晚,所以对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来说,这一阶段就成了形成清晰职业意识的关键,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有了职业意识对于学习期间的自觉性、主动性、计划性、目的性都有直接的影响,有助于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设计出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职业素质,以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从职业意识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形成职业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大学期间培养学生职业生涯意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二、构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体系

1.设置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

高职院校应设立专职的职业规划机构,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中心。要改变以往只局限于单一部门的指导,逐渐向依靠各方资源的多元化机制靠拢,即在高校中建立多层次的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这类机构应具备研究和实施的功能,能够针对大学生自身的特点运用科学的手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同时能够与本校的组织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2.建设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队伍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教师队。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指导实践来看,高校和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职业指导与培训工作的人员,大都接受过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目前我国各高校普遍缺乏专业专职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相关指导老师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还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缺乏有效的评价学生个性以及心理特点的手段,难以真正系统、专业地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指导。所以,高职院校要制定扶持学生职业规划的相关政策,专门拨出相应经费,在教师引进和进修方面舍得投资,以便保障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开展。另外,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是用来引导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最后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为目的的,是目前专业性很强的一种教学工作。因此,要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必须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1)教师队伍多层次化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教师队伍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专职人员,主要为专职的就业工作人员和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人员。第二部分为兼职人员,普通老师和辅导员,他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三部分为外聘专家,他们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集中讲座辅导。

可以将指导教师根据职称的高低和职业证书的级别为分水岭,把教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以及资深四个层次,这样建设了多层次、多梯队的就业指导队伍,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以及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委任相应层次的教师和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指导。

(2)教师队伍专业化

高校合格的职业指导工作人员不仅应该具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较高的思想素质、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更应该关心、了解、爱护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职业生涯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各高校应该鼓励指导教师进一步进修,提高他们的学历层级和专业知识的水平,并鼓励他们考取职业生涯规划师资格证书等,另外的解救措施就是还可以从外校聘请专家担任相关的兼职教师,组建具有较高掌握事业生涯规划理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让他们既能上课堂,也能够跑市场;既有理论水平,也要能做求职方面的辅导。

3.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各阶段教学计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要求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都设置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和活动应具有连贯性和衔接性。要做到三个符合,第一要符合大学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心理和专业学习的特点,第二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第三要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根据三个符合和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和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教育课程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模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应该是照本宣科的学习各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而是要在学习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了解和分析各种环境和影响因素,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方案。

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应该既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也有态度、理念的转变,是理论、实践、经验相融合的一门综合课程。

②要丰富课堂教育的模式。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外,还应加入团体辅导的实践教学方式。利用课件、网络等资源进行有关的演示、讨论和训练。这些资源新颖直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轻松的氛围中促进各种能力的自然形成。

③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模式。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兴趣和要求,设置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供学生选择。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列入正规的教学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列入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之中,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处在于,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帮助大学生将梦想、价值观、个人目标、行动方案协调起来,整合个人的优势与资源,向终极目标前进,因此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方式。

4.努力构建职业生涯规划的平台,主动谋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如何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增加与企业及其他高校的联系,并且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社会职业生涯服务机构之间、学校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网络,通过这个高层平台,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一个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通过高校、企业、政府等多方联合,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和职业发展的未来。具体做法如下:

①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主动走访用人单位,征求他们对人才培养的建议。

②邀请职业指导专家、人力资源专家进校,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经验分享、面对面咨询,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就业信息、择业技巧、职业道德、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准确定位,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实际。

③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校企合作机制。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作为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有益的职业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参与,对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以及人生的规划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言,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亲身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甚至所悟,都会使得刚走出校门的学把它作为职业规划的一个重要的参照物。

参考文献

[1]张竞乾,朱玉涛,谢帆.论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版,2006(6).

[2]柳建营,许德宽,郭宝亮.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赵北平,雷五明.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范文8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潮汕地区 二本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由于留学生及外籍人员稀缺、缺乏对外汉语教学对象,潮汕二本院校的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学生整体素质无法满足社会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缺乏外派汉语教师注重的教学经验、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水平,潮汕地区二本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难以胜任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同时,由于相关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生涯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对个人的发展计划缺乏明确的认识、个人职业定位模糊,相关高校职业生涯规划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职业生涯教育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缺乏专业的高水平师资、给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和服务过少,因此产生了盲目择业和对工作满意度低等问题。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学生、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方面进行努力。

1 潮汕地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方面

(1)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职业规划意识。从干预研究中可以了解到,潮汕地区二本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职业规划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在于职业规划意识的薄弱和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了解。所以相关学生个人首先必须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提高个人职规意识,进而主动学习相关职规的理论和技巧,才可能根据个人具体情况科学规划自身大学生活,提高成功就业的可能性。

(2)提高职业决策能力,科学确定职业目标。研究发现,相关学生职规现状不容乐观,就业不理想,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职业决策能力,没有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目标是一切行动的动力来源。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列出多种职业目标并在实践过程中做出选择,选择自身发展方向,进而确定诸如兼职、考证等短期具体目标。

(3) 树立科学择业观,端正就业观念。正确的就业观念包括要有平和稳定的心态,在择业时不能好高骛远、过于理想化,要冷静思考、分析现实和自身因素,寻找符合自身主客观条件的职业和岗位。打破地域观念,把就业城市扩大到除潮汕地区外的省内外城市,特别是对外汉语教育发展较好的城市。①

(4)加深专业了解,提高专业认同感和学习投入程度。了解是对事物产生兴趣的前提。潮汕地区二本院校的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要提高专业认同感,必须首先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意义、专业发展前景、就业情况等。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与个人的兴趣相结合,才可能提高专业的认同感。专业认同度高了,才有可能确定并坚持自身的职业目标,也只有提高了专业认同感,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才可能提高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投入程度。专业学习投入程度高了,这样个人的“内功”也深厚很多,这样也有利于保证个人的成功就业。

(5)掌握职业规划技巧,合理制定个人规划方案。潮汕地区二本院校的对外汉语学生应当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特点,一边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一边进行科学的个人职业规划。既要考虑个人因素,也要关注周围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客观评价自己,根据实际结合职业规划技巧做出相应的决策,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同时,要注意个人职业规划的几项原则:措施具体、阶段目标明确、目标和实施方案层层递进、有明确时间限制、可行性强、切合实际。

(6) 珍惜实践机会,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珍惜实践机会除了要学生利用好院系为其搭建的实践平台外,自身也要多创造条件,努力寻找适合自身的实习机会。国内外的对外汉语教师等对外汉语专业对口的岗位和机会很多,但也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

2 潮汕地区本科高校方面

2.1 配合人才需求,优化课程设置

潮汕地区二本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秉持“厚基础、宽口径”原则,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首先应该在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上精心安排,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精心选择,而且保证课程选择的多样性。

为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应增加职业教育相关课程。这样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日渐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进而掌握相关规划技巧。

2.2 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近年来,对外汉语本科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1)外派到国外当汉语教师或汉语志愿者,大部分到东南亚、北美等国家地区的有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进行教学;(2)担任国内各类汉语培训班的教学工作;(3)到对外交流部门,如文化部门等,从事中外交流工作;(4)到新闻媒体、报章杂志等机构从事新闻采编、文字创作等工作;(5)国内的中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所以为配合对外汉语专业就业的多元化,各高校应该调整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潮汕地区二本院校在培养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时候,既要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上有扎实的汉语言基本功,又要偏重实践教学,使其适应市场需求,使毕业生就业时既能从事汉语培训工作,又能从事翻译、文秘、文化传播、新闻采编等其他相关工作。在这方面,相关高校可以坚持“平台+模块”的培养方式,前两年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后两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定位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选修课程。②

针对韩山师范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要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应该加重实践教学的比例。一方面,院系要把实践教学时间拓展至整个大学阶段,而非停留于高年级,在各年级的理论教学中就必须穿插教学实践。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包括书法、汉语口语、试讲等技能性训练。同时,在课后安排形式多样的诸如教学设计比赛、教学辩论会、专业讨论沙龙、技能观摩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兴趣。另一方面,要开拓专业实习的形式。韩山师范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实习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所以为适应市场对对外汉语专业的多元化需求,应该开拓学生的实习形式。实习形式除到中小学进行汉语教学外,还可以到企事业单位和涉外部门从事培训、交流工作,进行“一对一”汉语指导。

2.3 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化,提高职业教育专业化水准

潮汕地区二本院校要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化和全面性,最主要是要建立职业教育的长效管理体系。该体系必须包括健全的领导体制、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严明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激励和保障制度等。而与此同时,建立一个健全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必须要有必要的资金投入。相关院校应该设置职业生涯规划专项资金,用于相关软硬件的购买、采购书籍、开设课程、师资培训、活动经费等,还得为职业规划教育提供专门的活动场所。高校的职业教育全程化教育还要求高校可以进行适当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干预。适当的干预辅导有利于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端正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强专业认同感,加深学习投入程度,提高职业决策能力,进而成功规划个人职业生涯。③

职规教育的全程化还要求高校要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过程进行跟踪监督,提供日常的咨询服务,确保学生的职业规划方案顺利实施。同时,要将职业发展教育理念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中。这就要求每一个科目的任课老师需要在讲授专业课程内容的同时向学生讲授其职业价值和实践意义,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其与职业的联系,认识到其对实际生活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本身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从事该专业的指导必须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逻辑学等相关知识,还必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巧。所以潮汕地区二本院校要提高其职业教育的专业化水准,具备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高校提供资金和条件招聘相关人才,同时为原先队伍中的兼职教师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全院上下必须形成校级领导牵头、就业指导部门、学生工作部、思想政治教育部和教务处等部门引导实施,各系专家、专任教师、行政人员共同配合参与的自上而下的工作队伍。

3 社会方面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指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一项系统工程,跟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密切,社会性很强,需要社会力量的多方支持。④政府及相关组织应采取措施,端正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的价值观。应该让家庭、用人单位、学生本人等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作用的意义,对成功就业正确定义,了解“先就业后择业”才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择业观,并弱化社会关系对成功就业的影响力。用人单位,特别是潮汕地区的,要摆脱传统落后思想限制,减少经验歧视、学校歧视等不科学观念,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平就业环境,协助高校引导学生科学择业。⑤

注释

① 舒晓丽,王贵林.潮汕地区师范院校学生就业压力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6):930-932.

② 耿淑梅.基于就业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4:68-72.

③ 夏海燕.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2.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范文9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规划;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195-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用人机制市场化、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等进程的深入以及社会整体就业压力的极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2008年末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使得高职生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一、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现有教材

2007年底,教育部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提出将职业规划课程纳入选修、必修课。近几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和相关机构出版了很多相关教材,很多有识之士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多来源于西方,目前很多教材主要是参照了国外的译著,教材西化,而既能“取其精华”,又能一切从我国高职院校实际出发,适合我国本土国情的“本土化”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教材还基本没有。

二、构建高职生职业规划课程的必要性

(一)学校需求满足能力不足

目前,学校已经开始关注职业规划教育,但实际投入较少,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师资严重缺乏,了解职业规划的教师不多,深入研究的更少;二是合适的教材严重缺乏,没有符合本校实际的自编教材;三是讲座零散,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谁都来讲职业规划,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四是对学生职业规划组织扶持力度不够。经费、场地难以保证,内部激励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与严峻的就业形势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不相适应,需要改变。

(二)学生的需求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表现在学习盲目性强、动力不足、自我定位不准确、对职业了解不够、有关职业发展的信息不多,对社会和周围环境认识不足,对前途消极等待或感到迷惘,缺乏对未来生活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准备等,而这些问题均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来解决。

三、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一)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核心是课程内容建设

高校根据自身特点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二)高校职业规划主要包含八个模块

同时,高职院校应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高校职业规划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具体说来,应包括八个模块的内容:有职业生涯基础知识模块、价值辨析模块、职业素质培养模块、探究模块、职业生涯设计模块、创业指导模块、就业指导模块、体验模块。

四、高职院校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原则与教学实践

(一)课程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建议使用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工具,包括职业测评、相关图书资料等;建议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

(二)课程教学原则

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面对的是高职院校学生,学生在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运用能力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要做到知行统一,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与多种德育渠道结合起来,发挥德育课教师在教师集体中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引领作用。注重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置于集体之中,发挥他律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

五、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职业化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职业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来完成:

一是在公开招聘专业职业规划指导教师的同时,对现有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心理咨询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使之成为职业规划教育的组织者、决策者、管理者和研究者。

二是对从事职业规划指导的辅导员队伍及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进行职业规划师的培训,使之成为学生职业规划的直接指导者和督促者。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