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微课程设计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08 11:30:33

微课程设计论文

微课程设计论文范文1

1.1AutoCAD教材实用性不强,虽然现在大部分教材是以项目为主体,但内容比较单一,让学生对着教材进行操作,无形中给学生带来文字理解上的压力,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厌学现象比较严重。

1.2AutoCAD内容多,操作性强。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集中讲解后,学生进行上机操作时,学生往往已经忘了不少的内容。“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2]。微课程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时间短(一般在5-10分钟),内容精简,主题突出。

二、AutoCAD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2.1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学生利用微课教学视频,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兴趣。

2.2老师把教学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制作成微课程教学视频,突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反复学习来加强理解。

2.3把微课教学视频放入学院网站,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或无线Wi-Fi,利用PC端或移动客户端随时随地观看微课教学视频,打破学习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三、AutoCAD微课程设计

3.1微课内容的选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CAD制图能力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且通过绘图员考证,把教学内容划分为:AutoCAD用户界面、绘制平面图形、图形编辑、图层、标注、图块、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等多个项目。通过典型案例的选取,采用项目法来组织教学。3.2教学目标的设定。通过图层的微课程设计,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就非常的明确。1)掌握图层的建立、使用和管理方法;2)掌握在图层上设置线型、颜色和线宽。

3.3教学过程的设计。图层的微课程,内容突出,为了使微课程的思路清晰,将本次微课设置成3个环节,总时长约为10分钟。1)导入环节。微课程因为时间短和内容突出,所以导入环节采用从实际出发来引入问题,向学生展示一张比较简单图纸,并提出如何将图纸中的粗实线、细实线、中心线和标注放入不同的图层来实现图形的便捷管理,引入环节大于占1分钟左右。2)操作演示环节。本环节是本次微课程的关键部分,采用操作演示,使学生掌握如何新建图层并给图层设置不同的颜色、线型和线宽,中心线图层绘制中心线,在粗实线图层绘制可见轮廓线,细实线图层填充剖面线,在标注图层完成图形的标注。并演示图层的隐藏和冻结功能来说明使用图层的优点。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实例,使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所学习的内容,该环节大约占7分钟左右。3)收尾环节。在该环节有针对性的讲解图层使用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同时除本项目所展示的图纸外,预留学生练习图纸,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该环节大约占2分钟。

3.4微课视频的制作。本次微课视频可以直接使用CamtasiaStudio6.0+PDF+Zoomlt进行录制,其中CamtasiaStudio录制屏幕,PDF展示图纸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屏幕画笔ZoomIt辅助视频录制。

四、结束语

微课程设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道路勘测设计;微课;选题;教学内容;教学组织

“微课”是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经过教学设计,整合各种教学素材(文字、公式、图片、视频等)制作而成的主要供学习者课堂之外自主观看的教学资源。它以时长为5~15分钟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门学科的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热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操作技能等)而设计开发,辅以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借助手机、计算机以及网络设备等、传播和被使用。它是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技术和手段发展的产物。因其方便观看、时长短、文件小,易于被学习者接受,也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移动终端上进行学习。优秀的微课能集教育性、趣味性、简短性于一体,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充分发挥多媒体视听觉的吸引力而紧紧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有效传授技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帮助学习者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并有益于课堂教学。良好的教学设计能为微课的制作打下坚实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微课设计为例,从选题、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要求、教学组织要点等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1微课的选题

微课的选题应根据微课特点进行。首先,根据微课时长短的特点,应选择简短具体的内容作题目。切忌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其一,选择某个具体的重难点讲解。例如“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要求”“无中间带公路绕内边线旋转超高值计算”“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力的平衡”“竖曲线要素计算”等。其二,选择知识点进行比较。例如“越岭线三种展线方式的特点比较”“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比较”“山岭区几种路线的比较”。其三,选择某个兴趣点阐述。例如“路线设计中的协调性”“横断面类型的适用性”“缓和曲线的取值要求”等。这些题目都比较细而具体,能在5~15分钟内把问题讲清楚。但如果选取“道路设计的控制要素”“圆曲线设计”“竖曲线设计”等题目,则包括的知识点太多,不适合制作一个微课。

2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设定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时应对学情进行分析,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第一门专业主干课,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和综合性强等特点。课程的学习者是大三的学生,作为大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均较强,学习目的较明确。因为刚接触专业课程,专业概念不清晰、工程应用训练较少、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欠缺,所以对工程实际有浓厚的兴趣。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道路线形设计和勘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从事线形设计和勘测方面的工作。在上述课程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于具体的某个微课选题再进一步分析学情。例如,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后续内容是什么。知道学生需要看什么、需要听什么,如何表达会让学生明白,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例如,是突破重难点,或是区分两个易混淆的概念,或是强化知识点的联系,或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或是突出知识点在工程中的应用等。

3教学内容要求

3.1教学内容完整

围绕微课的选题组织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做到有内涵和外延,有抽象和具体,有讲解和练习,有起承转合等部分,体现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2教学形式多样化

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定义、原理及应用以文字、声音、图片、动画、实例视频等多种方式集中在微课中呈现出来,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有吸引力。

3.3教学线索清晰、逻辑性

强微课的内容要围绕选题按照某个线索有层次地展开,做到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有确切的逻辑关系。再次,教学内容详略得当。重点难点内容要浓墨重彩,相关背景内容点到为止。举例子不贪多,而是要挑选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罗列论据要准确、精而简、不会引发新的疑问。

3.4科学性和通俗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深奥的理论用浅显的事例和简短的话语表达出来,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上升到抽象的理论,然后再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

4教学组织要点

4.1切题

微课切入主题应快速、准确。常用的切题方式有:

(1)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主题;

(2)从图片、漫画、音频、视频、新闻报道引入主题;

(3)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快速引入主题;

(4)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5)设置一个疑问或悬念进入主题。

4.2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采取适应的教学方法。

(1)举例法:使用图片、案例等实例将内容直观化、具体化,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2)类比法: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经验来解释、引申到类似的新事物和新方法,通俗易懂。

(3)比较法:将相反的或相近的事物加以对比区分,多方面多角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问题驱动法:创设任务情境,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使他们从被动听到动脑想、动手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5)强化法:对重点、难点、易错点适度强调、重复、总结来引起重视,加深学生的印象。

4.3语言、声音和画面

微课的讲解应亲切自然、吐字清楚、简单明了。应采用中等偏慢的速度,约每分钟260字左右。微课的屏幕显示画面应与解说声音同步,画面图像应稳定清晰、布局匀称,画面背景宜平淡柔和、营造轻松的视觉环境。画面中文字应少而精,主要用于描述关键的概念、标题、标识、说明等。对于教学的重点内容,可通过添加下划线、加粗字体、变化字体颜色或添加动画效果的方式加以提示,引起学习者的注意。画面中的点缀物、动态效果适当,不宜太多,避免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可以辅助使用导航条目,使微课内容的逻辑路线更加清晰。应在关键教学内容或容易引起语音听觉混淆的地方添加字幕。应恰当使用镜头语言,或使用画中画效果强调重难点,或变换教学场景和远近景,并添加转场效果,避免视觉疲劳。在片头、片尾处添加背景音乐,增加感染力。

5微课教学设计示例

本文选取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中“动力冲坡”为题。

6结束语

微课是“互联网+教育”下的新兴事物,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将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不仅拓展和延伸了课堂教学,还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处于“微时代”的教师应该积极投身微课的开发建设中,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制作出优秀的微课作品,使其在课程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洪静.“互联网+”思维下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技术探析[J].技术与应用,2016(18):142-144.

[2]王大慧,许宏庆,卫功元.“食品微生物学”微课的开发设计与制作[J].微生物学通报,2016(4):775-779.

[3]夏冬生,于彦,朱公志,金蓉.工程力学微课设计和制作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73-76.

[4]杜锦丽,申继伟.大学物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3):100-103.

[5]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95-96.

微课程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微带天线;M+N+K模式;课程设计;创新课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79-02

一、引言

《微带天线》课程是为电磁场无线技术专业和电波传播与天线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是在学习《电磁场与电磁波》、《天线原理与设计》等课程基础上,结合无线通信领域的具体需求,深入学习和探究微带天线和阵列的理论与设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1-2]。为了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迅速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水平,《微带天线》课程的教学采用原版英文教材并辅之以英文讲授。在前期的双语教学中对教材选择和部分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但多集中在如何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等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待改进[3]。学时分配多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对应用性的课程设计及课外学习没有相关的学时分配。

为结合学校教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对《微带天线》双语课程进行M+N+K模式的改革探索,即教学方式按照M(课内学时)+N(课程设计)+K(课外学时)进行。目前《微带天线》双语课程是32学时,30学时理论学时,2学时习题学时。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经验,可调整相应课时安排,即课内学时28学时,课程设计4学时,课外学时4学时进行课程改革探索。下文将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M+N+K模式进行相应的初步改革探索和实践。

二、M+N+K教学模式

1.存在的问题。《微带天线》是一门理论丰富、实践性强的课程,主要涉及微带天线辐射与接收的基本原理,微带天线的基本分析方法,圆极化微带天线分析与设计,典型微带天线及阵列的基本特性等内容。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对数学基础要求高;内容复杂且抽象,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在工程领域中应用性强。基于上述课程的特点,结合近年来双语教学经验,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是教学内容多,更新不及时。在学时较少的情况下要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微带天线发射与接收原理,各类微带天线、天线阵的分析方法与设计原理等知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时教学内容多年来变化不大,对新技术的更新不及时。部分学生对全英文教材、教案及教辅材料理解有困难。

二是理论教学偏多,与实例结合较少。由于微带天线分析不可避免涉及较多数学知识,如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程等。教学中一般会通过大量的推导,获得天线的辐射特性,加之学时有限,和工程运用中的实例结合讲解不够充分。

三是缺乏实践与创新教学内容。由于理论分析占据了较多的学时,结合实践的课程设计很少甚至没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创新课题更是没有开设,这样很难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出对《微带天线》双语课程进行M+N+K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即教学方式按照M(课内学时)+N(课程设计)+K(课外学时)进行。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创新的机会

2.课内学时-M。M+N+K模式中的M对应28学时的课内学时。首先,由于理论学时比之前减少4学时,同时需要动态增加新技术教学内容,因此必须对已有的内容进行必要的精简。例如在学习线极化微带天线时,可以只介绍矩形贴片天线分析与设计,而把圆形贴片天线的分析与设计调整到课程设计中,这样既减少了理论学习内容,又增加了实践动手的环节;又如在学习圆极化微带天线时可以将圆极化微带行波天线的分析与设计调整到课外学时中,这样可以利用课外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在保证基础理论和重点部分学习的前提下,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应用需要,适度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吐故纳新,及时动态更新课程内容。由于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会不断出现新的微带天线形式、新的分析方法和设计理论,所以必须保持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例如增加智能天线、MIMO天线、超宽带天线、可重构天线等教学内容。在学习了基础理论和重点技术后,学生对无线通信领域的新技术兴趣浓厚,因此,为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多开展讲座形式的前沿技术介绍更能吸引他们的关注。讲座中可以预设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让他们在思考中提升专业水平。

再次,学习仿真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具备仿真分析的能力。目前相关用人单位需要具有研发能力,具备多种仿真软件应用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将如Ansoft HFSS、CST、ADS等仿真软件介绍给学生,并让他们学习使用[4]。教学实践表明,在讲授了相关内容后,通过仿真软件,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基本原理,掌握分析方法,还可以通过直观的三维结构和多种性能分析图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积极性。

最后,针对双语教学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对英文教材内容进行分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丰富多媒体教学课件,适度增加动画与视频教学资料,如天线的三维方向图,动态电场和电流分布图,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开展互动式教学,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做出合理规划,事先做好与学生互动的方案,让被动的接收变成主动的思考与总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课程设计-N。M+N+K模式中的N对应4个学时的课程设计环节。《微带天线》课程是一个与无线通信领域应用结合紧密的专业课程,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在完成了32学时的理论学习后对理论分析比较清楚,应用范围和实例也有一些了解,但对于如何将理论分析真正应用到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却不甚明了。

因此通过教学改革,增设了课程设计环节,希望通过实践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5]。实践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学是为实践服务,实践是目的,教学是手段,从而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特点。

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及其延伸内容,设计了多组实践课题,包括微带矩形天线、微带圆形天线、正交馈电微带圆极化天线、单点馈电微带圆极化天线、微带行波梳形天线等8种不同天线设计。其次,让学生自行组合,每组3~4人,选择好题目后组内人员分工合作,完成资料收集与分析、设计仿真、性能分析、撰写报告等工作;授课教师和多名研究生组成辅导团队,进行过程辅导。最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做口头陈述,介绍各自的设计方案与性能,教师对设计结果进行讲解和评价打分,并按比例记录入最终成绩。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完整的参与课程设计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精神都得到了良好的改进,实现了课堂学习与实践应用的较好结合。

4.课外学时-K。M+N+K模式中的K对应4个学时课外学时。结合学校开展的创新教育,将课外学时设置为创新课题,让学生自愿组合参与其中,提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6]。许多研究型大学已经开始对本科生参加科研的探索,将教学重点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转移到以研究、探索为基础的教学上来,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探索者,实现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目标。

首先,从教学内容出发,调研科技研究发展的前沿动态,设计了多组创新课题,如可重构微带天线设计,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微带天线设计,基于异向介质的微带天线设计等。创新课题属于开放式课题,只给出研究的方向,具体的性能要求需要学生从最新的科技资料中寻找并确定。其次,在自愿参与的原则下,学生自由组合成研究团队,完成背景资料收集与分析、确定设计的具体要求和指标,进行设计与仿真优化,制作天线实物,开展相应的实验测量工作,并撰写研究报告。教师进行过程辅导,最后对各组研究情况做评价和打分,并按比例记录入最终成绩。

本科生参加创新课题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最新的科研动态,这对于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很有帮助。

三、结束语

本文从《微带天线》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采用M+N+K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将课内学时(M)、课程设计(N)与课外学时(K)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初步探索与实践,实现了课堂学习与实践应用的良好结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课程的教学改革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完善,使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才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素萍,吴伟.“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1,(8):108-109.

[2]高喜,于新华,刘小蓉.试论《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中的研究性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166-167.

[3]唐红艳,骆无穷,杨鹏.《微带天线》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4):225-226.

微课程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会计微课程 开发 应用

随着“翻转课堂”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普及,微课程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的特性,非常适合于非正式学习和移动式学习。与此同时,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模式也发生着深刻变革,MOOC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在线课程和微课程得到了有效地开发与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水平。

一、微课程及会计微课程概述

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 Roy A.McGrew 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 提的一分钟演讲,标志着“微课程的”诞生。而现在备受关注的微课程概念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 David Penrose在 2008年提出的,他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将成为一种知识挖掘框架。另外,Morris认为Penrose所提出的微课程概念是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一种开放式课程,有可能成为今后全新教学模式,Open Education也指出微课程将是今后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内,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在2009年率先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他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黎加厚(2013)在《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给出的“微课程”定义是:微课程是指10分钟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随后,众多学者专从不同角度论证微课程的概念和特征,但还没有权威的概念。依据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会计微课程的概述,笔者将会计微课程的概念界定为:会计微课程是依据我国会计准则、财经法规制度和会计理论,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按照教学标准和要求,融合情景案例与图示的一种专业化、情景化和可视化数字资源的小课程(刘胜辉,2016)。

二、会计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根据微课程的特点和应用技术要求,本文以杨平波教授主编的湖南大学出版社《会计学》(2015年1月第2版)一书中“实收资本账务处理” 为例,介绍会计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

(一)设计准备阶段。

1.微课选题。会计微课的选题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课程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比较适合作为“微课选题”,且微课取名简洁有吸引力,才有利于学员产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企业筹资业务中“实收资本账务处理”是会计学课程中业务核算的启蒙性章节,显然是重点选题之一,本文以此为“选题”来介绍如何设计与开发微课程,有一定的代表性。

2.微课开发路线。微课的开发路线有多种。主要有:(1)采用PPT软件自带的“加载项”菜单中的“录制”功能进行录制;(2)采用拍摄设备进行录制,教师可采用手机视频、专业摄像机、IPAD等设备进行录制;(3)采用微信公众平台制作图文型微课程等方式;(4)采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录制,这是目前相对使用简便、录制快捷、功能齐全(含屏幕剪辑、语音旁白、录制PPT、字幕和媒体导入)、录制效果较好,是比较受欢迎的一款录制工具;(5)其他录制拍摄方式。

3.微课设计开发思路。(1)微课教学内容(见下页表1);(2)媒体与脚本设计结构(见下页表2)。

(二)微课录制阶段。本文以采用第4种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方式,来简述微课的录制过程。

1.视频录制。执教者准备好教材后,打开教学PPT,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打开Camtasia Studio中的“录制屏幕”录屏后,点击“REC”开始录屏(如图1所示)。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如图2)。讲解时,执教者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PPT素材来实现对知识点的充分讲解。录制时,注意语速不要过快,吐词要清楚,录完时即按STOP结束。

2.视频美化。视频录制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录制完后,执教者根据创新性教学需求,可对D像、声音进行适当的调节,确保视频画面清晰,声音纯正无杂音;还可穿插音频或对视频进行适当剪辑,添加标注、媒体音乐、字幕及语音旁白。以上程序完成后,点击SAVE后进行大小聚“焦”,然后进入“生成向导”,点击生成MP4格式的视频。如果仍对视频录制不满意,可以重复以上步骤进行重录和编辑。

(三)微课检测阶段。执教者检测自动生成的MP4格式微课视频效果后,如有需要,则可在Camtasia Studio软件中加载该视频进行下检测,以便修改。

1.对微课选题的检测。会计微课通常选择某一重点或难点问题作为选题较为合适。“实收资本”的账务处理是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第一环节,是学生接触会计核算的第一个知识点,学生易感兴趣。本文针对“实收资本”的账务处理这一主题,讲解了如何录制10分钟左右的时间视频,从情景案例导入,到案例分析与小结,层次分明地介绍了相关内容,学生理解掌握度较高,印象深刻。

2.对PPT课件的检测。会计微课PPT课片应符合教学主题,清晰美观、有视觉震撼力;课件字体、字号得当,颜色搭配协调合理,便于观看;PPT数量要与教学内容安排相符,10分钟左右的微课一般对应8―15张PPT较合理,少则不能详细展现所有内容,多则让人有繁杂之感。

3.对视频画面的检测。微课视频要求画面清晰,录屏全面。微课视频录制最好选择一处安静且光线充足的地方,经过后期美化,确保视频动画效果与授课节奏协调一致,课堂教学流畅,以便于学生在线听讲。

4.对教学语言的检测。教学语言应规范、清晰,节奏适当,避免口头禅的出现。一般来说,教师语言表述专业、准确,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则更佳。

5.对教学风格的检测。教学风格是会计微课的一个亮点,如何在短时间表现出非凡出众风格是微课致胜的关键。因此,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执教者一是要多参考现有微课技术与形式,认真探索自己微课的方式与布局;二是设计好微课片头,以吸引学员学习;三是适当地录制教师身影,表情、肢体语言及表达风格。四是对有些实操环节,可嵌入动画或实务视频,类似于电视电影画面情景,这样教学的趣味性更佳。

三、会计微课程教学的应用优势

(一)微课程形式多样性。刘胜辉(2016)谈到湖南省首届微课大赛提交的作品共有11 689件(含财会类微课60余件),微课作品形式多样,各显神通,百花齐放,主题突出,重难点集中,专业知识严谨,视频教学画面各具特色,形式各有千秋。会计微课形式由于多样,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如使用在传统教学课堂上,也可以通过录像和远程视屏来进行会计实务教学以及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满足了部分学员的自主学习需求。

(二)微课程资源可共享性。会计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对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应用型人才质量、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平时枯燥的会计理论知识难以提高学生兴趣,如果教师能有效开发或应用质量较高的会计微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平台,将微课资源得到远程共享,这无疑对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互动效果有很大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还可解决国内会计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平均现象,让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会计从业人员得到更好的会计专业教育,促进当地会计教育的发展。

(三)微课程应用广泛性。会计微课程在学校领域内应用广泛,张姝梅(2015)谈到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其短小精干,知识与技术传授效果颇好的优势,让越来越多的学员所接受,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热点;刘胜辉(2016)也论述了部分高校在讲解会计学课程的实收资本账务处理时,接受投资如果改用“形象地嵌入设备、专利技术、材料和货币资金等图片+PPT”的微课教学视频方式教学,则更具有亲和力和专业性。除学校外,会计微课程在各种社会培训与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中,也逐渐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上市”,可大大节约学员人力、物力与精力。

(四)实现学习主动化与个性化。会计微课程是借助“网络平台”开发的在线课程,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在线移动学习,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且可自主选择和随意控制学习进程(马红梅,2014;刘胜辉,2016)。微课的应用使得会计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着力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实现了学生学习主动化。目前新开发的会计微课程,越来越突出财会类学生个性化特点,使学习者根据自身的个体化差异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内容可重复循环使用,达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微课教学的主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均要求学员自律性较高。

四、结论及展望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新的网络技术环境不断进步,会计微课程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自主学习方式已被学生所接受,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个人学习需要。

首先,会计微课实际是在线开放性的网络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运用了移动设备硬件和现代网络和视频、音频制作软件技术,把传统的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代替,实现了学习个性化和主动化的转变,扩展了学习资源共享性,是目前一种很受青睐的重要学习方式。

其次,会计微课程的开发应立足于实际。微课的开发应根据实际课程内容情况设计和开发,把握好重点,不要片面地追求形式。微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微”, 一般确保内容在10分钟左右能讲透讲清,注重微课前后的衔接,逻辑层次要分明。因此,微课在设计时,要合理地挑选主题,微课正文,片头和片尾的媒体、脚本设计应尽可能将细化、美化和专业化。

再次,会计学课程理论性和实务性都很强,其完整性决定了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宜于分拆成微课形式来展示,因而微课教学模式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笔者认为微课程内容很细很小,对于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能起到较大帮助,但其“微”的特点也是最大局限性,暂时不能满足学员全面系统学习,只能作为某一知识点的补充学习或个性化学习。因此,微课开发应注重多元化,合理定位主},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目前我国微课资源有限,特别是专业性的微课程更是稀缺,急需通过教育、教学科研部门和学员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耦合能力,进一步加大微课开发与制作,推出更多更优的专业微课程供学员学习。J

参考文献:

[1]KellyCzarnecki.DigitalStorytelling in Different Library Settings[J].LibraryTechnology Reports,2009,(10).

[2]Shieh,Davi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Education,2009,(55):26.

[3]吴茵.微课程在开放大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创业基础》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4.

[4]马红梅.微课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5]张姝梅.基础会计课程微课开发与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

微课程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微机原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87-02

生物医学工程主要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涉及生物材料、人工器官、医学仪器设计、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方法等,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南京邮电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专业方向,在学校构建以“大信息”为主干的学科专业体系的背景下,基于信号与信息处理强势学科的支撑,通过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专业集成创新实验平台,凝练专业特点与优势,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现代电子医疗仪器很大一部分采用了基于微机的虚拟仪器设计方法,因此微机原理课程在电子信息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微机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体现专业特色,结合特色专业与生物医学工程集成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我们重点对微机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将基础实验融入理论课学习过程中,加强综合性专业特色实验。在实验设计中注意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前后衔接,并配以相关的开放实验,形成课内课外的综合实验体系,以达到同时提升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学习的效果。

一、微机原理课程与生物医学工程

微机原理课程知识点多、实践性综合性强。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在于使学生能够较全面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16/32位微机系统的原理;能够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微机接口的基本原理。需要配备丰富的实验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能力。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我们将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总体目标设定为掌握基于微机的虚拟医学仪器的设计方法。

一般电子专业的微机原理教学会配置与理论课时相当的独立实验课程,而由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属于交叉学科,专业课程多,总体课时的限制造成微机原理课程的实验课时配置较少,相应的实验内容也较为简单,综合性不强;另一方面,实验的设计也是沿袭传统微机原理实验的方式,没有很好地体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色,很难达到原定的课程教学目标。

二、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主要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微机原理课程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的改革,包括课内实验、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以及开放实验体系均进行了重新规划与设计。

1.课内实验改革。针对实验课时较少,以及理论教学与实验脱节的问题,我们通过将教学场所从教室改到实验室,在每次理论课教学中都加入了短时间的随堂上机实验,针对该次教学的理论内容设计实验,将实验融入到理论课程中。微机原理的理论内容较为枯燥,单纯地讲述和教师演示的方法不能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而通过随堂实验的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刚学习的理论知识,并且可以很大地提高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通过随堂实验,学生在理论课中得到了基本的实验训练,掌握了基本的编程技能,在专门的实验课时中,我们即可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内容,如心电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实验。该实验利用了实验室已有的微机原理实验箱,以及为《生物医学传感器》和《医学仪器原理》课程配置的医学电子教学综合实验箱,实验内容综合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A/D数据采集以及串口通信等课程知识点,利用随堂实验完成的软硬件功能模块,综合设计实现了一个简单但相对完整的基于微机的虚拟医学仪器,很好地体现了综合性与专业特色。

2.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微机原理课程作为生物医学工程集成创新实验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验设计中还需加强前后知识体系的衔接,与之相关的专业课程包括《生物医学传感器》、《医学仪器原理》以及《医学信号处理》等。通过对这些课程实验的统一设计,建立完整的实验体系。如我们以心电图信号为线索,在《生物医学传感器》课程中设计了心电传感器实验,在《微机原理》课程中设计了前述的心电信号采集系统实验,在《医学仪器原理》课程中设计了心电放大器设计实验,在《医学信号处理》中设计了心电图分析实验。学生通过这样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验课程学习,不仅能够更深刻理解各门课程的理论内容,并且能够掌握电子医疗仪器设备的较为完整的实际开发过程。

3.开放性实验体系。开放性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手段,有助于形成适应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的合理培养模式,符合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类型、结构的需求,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则是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作为课内实验的补充提高,以及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体现,依托微机原理课程及实验平台,我们构建了一系列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开放实验。开放实验课题,由指导教师结合科研工作,设计具有一定实用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集成创新实验课题,学生自由选择,作为课程实验的有益补充与扩展,形成课内课外的综合实验体系。

实验过程中我们开展任务驱动式实验教学,提出明确而适度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注意难度与工作量适度,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能力差异设置不同的任务,防止因任务难度过大学生无法达成任务而造成积极性受挫、放弃任务的局面。另一方面,合理分解任务,提倡学生间的协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在有限的时间内以互相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深化对开放实验课题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结论

实践证明,微机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以及专业集成创新平台的建设,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系统地接受科学思维方法、科学发现模式的教育和培训,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满足了行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艾信友,代冀阳,赵德,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性研究[J].科技资讯,2007,(15):247~248.

[2]王俊,马千里,董育宁.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信号处理课程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4):98~98.

[3]胡晓飞,曹正林,王俊.信息时代《生物医学传感器》课程教改探索[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8-21.

微课程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中听障学生;微课;开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关心支持特殊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残疾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应和普通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学资源和平等的教育。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及技术的更新变换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如何让特殊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课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与技能点而精心设计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微型视频资源课。当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能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已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事实,但实践应用中仍面临多种问题与挑战需要我们加强研究解决,因此,笔者将研究主题锁定在“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上,力图研究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通过什么策略或方法,设计和开发符合听障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微课?(2)设计与开发的微课该如何有效应用于听障学生课堂教学,进而提高听障学生信息素养以及课堂学习效果?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国外研究现状

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调研发现,国外直接对应的高中听障学生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笔者扩大范围搜索了国外教育视频资源在听障学生的教学应用的研究。

国外的研究分为开发与应用两方面,在教育视频资源的开发方面从开始的关注听障教育节目的质量逐渐向关注听障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需求以及注重教育视频字幕的设计方向转变。比如Golos等 在2010年的研究中认为听障学生可以通过基于美国手语的教育视频探索从学习语言到探索科学、参与社会及数学学科等领域。Colwell(2005) 等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视频材料提供字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成绩。Margaret S(2001)等人 通过研究结果显示,阅读理解水平依赖于对字幕的理解,在有字幕环境下,聋生能较好的理解节目。Anderson-Inman等人认为对重点的学习词汇,通过插图或概念图提示学生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以及学习的效果。澳大利亚聋人电视节目认为字幕应该突出设计在底部,并且字幕的颜色、大小的设计应符合一定规范,方便聋人的观看,比如,可设计白底黑字,或者黑字白底等。

而国外在听障学生的教育视频应用方面,注重为聋人提供视觉的教学媒体与服务,注重听障学生的操作技能,协作交流能力的发展,注重教学平台的建设以及注重教学视频资源在听障学生教学应用的评价以及应用效果研究。

2.2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cnki,谷歌学术等渠道搜索国内高中听障学生微课的开发策略与应用效果的相关文献,发现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从听障学生缺陷补偿的角度,研究微课的开发策略。如王冠 认为现行的教师采用口、手同步讲解课堂教学内容的形式会造成听障学生接受信息的遗漏,因此,依据可视化基于高职听障学生的认知理论、听觉性认知缺陷、补偿教学理论及听碍学生教学法设计了可视化微课设计开发模式。

2.2.2从微课的设计制作角度,研究障学生微课的开发策略,如金肖健 认为微课能让原本枯燥的手语教学变得更有意思,符合聋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提出使用录播教室,数字视频摄像机配合普通教室,数字视频摄像机配合笔记本电脑三种符合听障学生微课的开发模式。

2.2.3从微课教学应用的角度,研究微课的开发策略。如高媛媛 在一对一效应,全纳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下设计语文课程的微课,提出聋校学生的微课在微视频设计过程中,艳丽的色彩和动态的画面是对听障学生视觉的利用,在一些概念性的词语加上手语注释或字幕,可以给学生与以往不同的视觉刺激。

综上所述,本研究整合国内外面向高中听障学生微课的开发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以教学设计理论、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理论,特殊教育理论以及缺陷补偿以及潜能开发原则为指导,提出了面向高中听障学生微课的开发策略。

3面向高中听障学生微课的开发策略

借鉴已有的微课,依据微课开发的微型性,实用性,学习者为中心以及资源完整性的原则,依据教学设计理论、电视编导与制作理论、缺陷补偿以及潜能开发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听障学生的学习特点、微课学习环境、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的特点,本文提出面向高中听障学生微课的开发策略。

3.1访谈调查研究,确定主题,满足学习者需求

通过对聋校微课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聋校微课资源针对语文、数学以及生活科目的较多,针对信息技术科目的较少,针对培养听障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协助下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较少。高中听障学生的阅读能力,认知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信息素养也相对低年级有更高水平,从课程目标要求出发,微课的选题应该满足促进听障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解决其日常生活的需要,因此微课可以选择听障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较多的技术工具类课程主题,以满足听障学生学以致用的要求,从而确定选题。

3.2 听障学生为本位,目标导向,确定重难点

手语与文字语言的区别,导致聋生所写的书面语非常不通顺,高中甚至大学的聋生所写的文字材料都会出现语句颠倒,语句不通的情况 。聋生的认知能力普遍偏低,高中聋生也不能准确恰当地选取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并且他们对知识学得快,忘得也快,聋校高中信息技术课没有统一的课程大纲,因此,本研究参考广州市聋人学校Photoshop课程的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本研究微课的教学目标,并确定操作步骤为重点,修复工具的原理为难点,采取对一些抽象的专业名词进行多次解释的方法,加深听障学生的记忆。

3.3依据微课理念,缺陷补偿原则,组织学习内容

微课的理念是以小见大,用微课堂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当的让学生动手做 。教育学上的缺陷补偿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障碍学生身心特点,综合使用一切有利因素,通过多种途径替代、促进、改善或恢复因障碍而造成的功能性损伤,从而促进障碍学生充分发展的活动过程 。面向高中听障学生的微课的开发,应结合微课的开发理念,以及高中听障学生的学习特征,设计符合他们学习需求的微课。

3.4.学习者为主体,技术包装,设计多样表现手法

3.4.1依据缺陷补偿原则,融入亲切手语表达

高中听障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使用手语进行交流中,手语以手形、手的位置、手的运动方向、手的朝向以及面部表情等手段来表达其语意,有自己的语法体系 。因此,在以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中,融入手语表达,能够拉近与聋生的距离,吸引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补偿他们听力上的缺陷,是激发高中听障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良好方式。

3.4.2以听障学生为导向,视频添加字幕

在高中听障学生的教育中,字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8-19岁的高中聋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相当于8-9岁的健听生的能力,他们能阅读简单字句,能看懂字幕的提示,因此,字幕能替代声音帮助听障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培养其在对语言符号的强化和感知,并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微课中加入字幕提示满足听障学生的学习需求。

3.4.3步骤讲解,操作演示,重复模仿

根据调查显示,高中阶段的聋生的模仿以及表演能力比较强,他们喜欢操作性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可以通过重复模仿教师的操作从而习得知识。因此,通过操作演示,重复模仿,能够提高中听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3.4.4多种资源辅助,提高学习效果

微课除了主要的视频资源外,还包括其他辅助学习的资源,其中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等。微教案有助于高中听障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但是微教案的设计应浅显易懂,尽量通过插图其他方式来表现课程计划,因为这样他们可自主了解课程要求,微练习检测听障学生学习的效果。

3.4.5平台整合,注重资源可拓展性

最后,把所有制作的微课整合到一个平台里,平台设计界面精美,导航清晰,简易操作。课程学习网络平台注重资源的可拓展性,方便资源的更新及下载。

综上所述,整合面向高中听障学生微课的开发策略,如图1所示。

4结语

本论文研究建构了“需求分析,确定主题,满足学习者需求―听障学生为本位,目标导向,确定重点―依据微课理念,缺陷补偿原则,组织学习内容―学习者为主体,技术包装,设计多样表现手法”的面向高中听障学生微课的开发策略,以期为后续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和策略的支撑,高中听障学生属于特殊教育群体,是需要重点关心关怀的对象。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形象生动,短小精焊、主题突出的特点,特别适合应用于听障人群。在高中听障学生群体中应用微课开展教学将有力地促进特殊教育领域教与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Lipton DS,Goldstein MF,Fahnbulleh FW, Gertz EN Social Sciences Innovations Corporation,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 .1996,5:370-8.

[2]Colwell, Chetz; Jeffs, Anne; Mallett, Elizabeth. Initial requirements of deaf students for video: lessons learned from an evaluation of a digital video application. Learning, Media and Technology.2005, 6:201~217.

[3]Margaret S. Jelinek Lewis and Dorothy W. Jackson,Television Literacy: Comprehension of Program Content Using Closed Captions for the Deaf,J. Deaf Stud. Deaf Educ. 2001,6:43~53.

[4]王冠.可化微课模式对高职听障学生专业课堂教学补偿性的研究.湖北函授大学报,2014,06:125~126.

[5]金肖健.微课程在聋校的建设与运用.现代特殊教育,2014,04:22~23.

[6]高媛媛.“微课”对聋校语文教学的启示.现代特殊教育,2014,03:50~51.

[7]熊雪婷.聋校高中信息技术课运用网络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硕士论文.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8]百度百科.微课,http:///link?url=bxD8 R1bpXYBc1FgyeTrsueXHHtWGyVqUbpupHkWdLe2rKvZUF3O5xSIsVTsLtmCNOcjP_i2iSymTu-7KWUyxya,2015-09-28.

[9]吕晓.学前听障学生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博士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12.

[10]季筱桅.电视手语新闻现状与对策探究.理论观察,2012,5:119~120.

[1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12]李运林,徐福荫主编.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3~285.

微课程设计论文范文7

摘要:随着信息的发展和设备研究的进步,教学方式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不能满足现代的学生需求,因此逐渐出现微课教学。微课教学是指短视频教学,针对的教学内容简洁精炼,适合在课堂上使用。微课能够引用的教学内容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引用内容的丰富性符合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引入微课,能够促进课程的授课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课程的质量提高,能够促进我国网站开发与设计的发展,促进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操作型微课;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TP393.09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09-02

网站的开发与设计能够体现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水平,能够促进我国和国外的信息交流。随着网站开发与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趋向学习网站开发和设计课程,随着学习趋势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相继开设这门课程。改进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校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微课的特点,研究操作型微课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的运用优势。

一、微课和网站开发设计概述

(一)操作型微课概述

微课是指碎片化的学习内容,通常以教学段视频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微课具有视频时常较短的特点,一个微课视频大约在五到八分钟。传统的授课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下降,降低学习效果。微课由于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包含的知识量相对较少。一般一个微课视频针对一个知识点内容进行讲解。

微课分为讲授类,问答类,演示类以及练习类等,不同类型的微课,能够使用不同情境下的课堂教学。例如操作型微课,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适合用在计算机或是机械等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课堂。

网站的开发和设计课程,不仅要向学生讲清楚网站编程的原理,还需要学生进行网站编程设计的联系。在实践练习过程中掌握编程需要的程序语言,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

(二)网站开发设计概述

网站的开发设计包括网站的设计和运行程序的编写,在完成开发后需要对网站进行调试。一般开发网站用Dreamweaver 开发 Web 应用程序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可以自己创建自己的网站。例如用自己开发的网站软文或是广告,网站的开发设计更加大众化。

初期接触网站设计的程序语言的学生,由于实际编程经验积累不足,不能很好的运用教师所教的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教学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三)网站开发设计现状

网站设计与开发的教学中存在一些因素,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应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枯燥,教师采用强制灌输知识的方式向学生讲授课程,由于处在被动学习角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被调动。

传统的授课按照课本规划的教材进行,有时课本规划的授课顺序不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导致课程缺乏模块化科学化的授课顺序。课堂气氛是引导学生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的主动创造性不易被发挥出来,导致学生的创新性下降。而网站设计与开发,需要设计人员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设计的网站才能够独树一帜。

传统的授课方式大多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操作能力不加要求。对于《网站设计与开发》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授课方式会导致学生缺乏经验的积累。

二、操作型微课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的运用优势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使用操作型微课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态度,能够快速的对知识融会贯通,理解并运用知识。操作型微课属于一种新型课程,短视频属于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由于视频的新奇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被调动。

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沿用40分钟授课制,长时间的听课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产生精神疲劳的感觉,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搭配短视频授课,在缓解老师讲课压力的同时,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换教学方式的授课方法,减轻学生的视觉以及精神疲谧刺。

(二)增加教学资源

使用操作型微课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能够增加教学资源。由于教学设备的限制,传统的教学资源多在书本之上,对书本外的资源引用较少。操作型微课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利用播放短视频向学生授课。短视频是由教师在课前制作好的,包含的内容丰富。例如短视频可以包括一段时事新闻,可以包括一些网站开发设计案例等内容。引入课外的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层面了解。教师在课堂上如果不更新教学资源,导致教师的教学设计较为不成功。学生们不满足传统的教学资源,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多结合现代化发展,如果老师无法回答,会降低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提高课堂氛围

使用操作型微课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氛围。对于短视频教学,可以根据视频包含的知识点设计一到两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且积极讨论,能够提高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对于问题的讨论,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和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培养学生和教师的默契程度,能够提高对学生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微课在不断的发展和应用中,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为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机遇。使用操作型微课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加教师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课堂氛围。微课提高了《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网站开发行业提供人才,促进了网站开发行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微课程设计论文范文8

关键词:交互式;微课程;设计;开发;创新

信息技术手段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界的改革,现代技术的先进特性和优质教学课程资源的网络化整合,带来了新型的微课程资源,它以多媒体技术为媒介和载体,具有支持在线移动学习、问题聚焦、切入精细而完整的特点,成为“微时代”来临的前奏,为教育技术界所广泛讨论,基于多媒体制作软件之下的交互式微课程开发和设计,可以全面推动教育变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以多媒体为载体的交互式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原则

1.1学习定位要明确

在交互式微课程之下,要明确学习者、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定位,确定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并对多媒体微课程的工具使用进行明确,以实现不同环境的学习,从而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1.2微小知识模块展示原则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的相关理论,学习者的知识容量和知识架构是有限度的,对于学习者的微课程学习资源提供,要以认知负荷理论为基准,对学习者提供短时间段的呈现,并以较小的知识模块加以聚焦设计,从而在微课程对学习资源的切割与分解、组合的状态下,实现系统化、结构化的小模块学习。

1.3交互性原则

交互式的课程教学在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下,呈现出人机交互的友好界面,其包括教学资源、模拟训练资源、学习测验资源等,在这些教学资源的设计中,通过交互式的体验,实现课程知识的系统化和固化。

2交互式微课程设计软件应用研究

以多媒体为载体的交互式微课程是通过多种信息媒体的组合实现的,融合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微课程具有实践操作、示范演示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取不同的多媒体制作软件。

3交互式微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创新研究与案例分析

以多媒体为载体的交互式微课程的微视频内容设计与开发创新,符合泛在学习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它注重课程的内容分解设计和微视频设计两大部分。

3.1课程内容的分解设计

它是对课程结构的系统分解设计,包括分解设计和关联设计两个层面,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内容的完整性,可以在课程内容分解设计的同时,保证学习内容的连贯性与思维的逻辑性统一。它可以利用灵活多样的工具或菜单实现作品的设计,是对课程知识点的深化和升华。例如:在《MSOffice高级应用》课程中的“幻灯片交互效果设置”中,就对动画设置和幻灯片切换效果进行了设计,在课程知识内容模块分解的基础上,保证了微课程开发的整体性与流畅性。

3.2课程内容的微视频设计

微视频设计在与课程知识整合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微脚本设计、知识模块设计、微视频展示设计等不同模块,这些课程内容的设计体现了微课程的诸多要素内容。其中:微脚本设计是微课程的关键和摘要,知识模块的微视频设计则融入了课程知识内容,以此为基准进行教学过程的实现。而微视频的展示方式则要运用屏幕录制软件,进行微课程的效果展示。如:缩放、剪辑、音量大小等。以《MSOffice高级应用》课程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动画设置与制作为例,进行交互式微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3.2.1导入动画对象设置

采用Prezi演示文稿软件,以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课程演示,在这一软件应用下,实现物体的拉动、旋转等动作,将动画对象设置微课程知识进行细化和分解,设置五个不同的知识点内容,即:添加对象的动画内容、自定义路径动画、动画效果设置、动画窗口设计、动画设置的复制,这些知识点的背景和主题等都可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进行调整设计。

3.2.2动画对象设置的微课程制作

对PowerPoint演示文稿动画对象设置的知识点进行微课程制作,要进行具体而详细的脚本设计,脚本设计包括主题、课程内容及目标、教学课题的引入与教学过程的展示与评价等,下面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题目《采一朵玉兰花》为动画主题,进行具体的微课程制作。

4结语

交互式微课程开发与设计要以多媒体为载体,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多资源的整合和开发,以学习者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资源的创新设计,以简单实用为原则,将课程知识模块进行细化和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保持课程知识模块的系统化和连贯性,利用多媒体软件,引入课程知识教学,以相关知识点为素材,进行脚本设计,然后将课程脚本内容与微视频资源整合,实现微视频的录制、编辑、作品展示等内容,提升交互式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创新应用效果,实现微课程资源的交互、深化。

参考文献

[1]栗春璐.微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分析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2]菅春叶.国内外微课程的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微课程设计论文范文9

【关键词】微课程;化学;O计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微课程作为一种可以扩展、优化教学资源的模式正逐渐在高中教学中得到应用。本文作者就以“质子守恒式”为例,谈谈自己对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及应用的体会。

一、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要点

1.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刷微博等方式在移动设备上获取信息。以此针对学习资源相对较少的情况来进行相关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变。其次,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还应当在时间、内容和模式上有所突破,从而能够给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需要,能够使得微观课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显得更加的活跃。

2.知识结构完整可靠

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应当确保其内容与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可靠性。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微型课程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此外,微型课程最早的形式是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更为集中的学习体验。根据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将教学视频与其他教学载体进行有机结合,在不到10分钟的微课程中对于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充实,因此该教学模式实际上更加适应现代快节奏的、内容精、容量小的新型课程。

3.支持多种学习模式

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应当能够支持多种学习模式。众所周知微课程是一种学习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够支持网络学习、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高中化学教学的知识较为复杂并且包涵了许多相对独立的、系统的知识碎片。因此只有通过诸多信息平台的有效支持,才能够显著的提高微视频教学中的音频、文字与图片质量。

4.可实现个性化教学

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可以有效的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实践。微观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是更加灵活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因此这意味着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可以用于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情境中去。其次,微型课程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对于基本概念和学习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学习,并且可以解决之前教学中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二、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流程

1.选择教学主题

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通常来说微型课程的开发过程主要包括了设计、编程、教学、问题准备、视频处理、教学内容思考、教学流程修改和辅助软件下载等多个部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课程形式和方法如何微观课程设计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实践性。因此这需要高中教师能够从宏观上和微观上突出课程的总体研究方法,并且渗入课程设计理念,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突出微课程设计的优良特性,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的优势。与此同时,教师在选择教学主题时还应当做好课程设计的整合,从而能够在文献分析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课程优化。

2.明确课程结构

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离不开对于课程结构的明确化。高中教师在课程分析的过程中应当对于知识结构和教学难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其次,教师在明确课程结构时还应当对于微课程设计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的解决课程难点与关键点。

三、以“电解质溶液中的质子守恒的书写”为例的高中化学微课程应用

以“电解质溶液中的质子守恒的书写”为例的高中化学微课程应用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以下从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活动、教学模块等方面出发对其进行了探讨。

1.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微课程应用首先应当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式的书写一直是高中化学中必考的内容,也是学生倍感棘手的一块内容。本节微课程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质子守恒的原理和书写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质子守恒的基本原理是水电离产生的c(H+)和c(OH-)相等。我们常见的做法是直接写或者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式相减得到,但这些做法往往耗时耗力,学生被这些内容弄得精疲力尽。所以,本节微课的内容是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介绍框图法书写质子守恒的技巧。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注重将抽象的理论与直观的图示和实验等进行结合,从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教学内容,最终可以起到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效果。

2.教学要点

高中化学微课程应用应当紧紧抓住教学要点。有些人认为有些老师对知识理论缺乏深刻的理解,内容知识的讲解和方法的传授往往只留于表面。因此化学教师在把握教学要点时一方面应当对于教学内容的模块有着清晰的认知,对教学材料、教学线索进行充分的挖掘,并且要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和认知特点,突出教学的要点和难点。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来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一直是高中学习化学的学生最难理解的内容之一,而质子守恒式的书写又是其中学生最大的绊脚石之一。因此本节微课针对这些情况结合了图示,数形结合的来讲解质子守恒式的书写,破解难点和要点,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将抽象的化学理论可以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化学知识。

3.教学活动

4.教学模块

高中化学微课程应用需要对于教学模块进行合理的切割、分配。通常来说化学教师可以按照五步走来进行微课程设计。对于电解质溶液中的质子守恒的书写这节微课我们首先可以将其微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质子守恒的原理、我们传统的做法、框图法的做法。例如,根据化学教师的微课程设计,其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的差异来进行有差别性的知识讲解,从而能够在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的同时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高中化学教师在分配教学模块时还应当着眼于帮助学生了解关键的教学知识与化学概念,从而能够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突破化学学习中的困难。与此同时,化学教师在教学模块安排时还应当根据微课程设计的五个步骤来进行必要的独立设计,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于教学资源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共享,这对于微课程内容的完善、修改、优化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四、结束语

微课程合理的设计与应用能够使高中化学教学资源得到优化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程教学的研究,更好地寻找出更加适合微时代的全新教学方法与模式。

【参考文献】

[1]惠海涛.利用框图法,巧写质子守恒表达方式.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