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政治教师职称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11 17:15:03

政治教师职称论文

政治教师职称论文范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称评定 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职称评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点及存在问题

(1)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体对象是教师。教师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意愿和自身成就被他人承认的愿望是较强的,由于教师工作业绩的体现往往要经过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得以印证,因而教师往往容易将自身职称的高低作为自己从教成绩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认可程度。现实中,教师工资与职称又是紧密挂钩的,评上职称,工资随之就能兑现,也是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

(2)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对象是“失败者”。未能评上职称的人本来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心理上的“不平衡”,客观地说,思想政治工作只能会给“失败者”带来些许心理抚慰,不会为之解决太多的实际问题。因此,其表面上存在着“非互利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容易处于被动状态。

(3)职评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阶段性。从时限上讲,职评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时间短、人员广、密度大等特点,处理不好,易于激化矛盾,容易留有后续的不良影响,且直接影响当前的其他工作,为下次的职称工作种下矛盾的根结。

(4)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说服”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种“说服”又不完全等同于劝说,单纯的劝说不利于解决教师心底的真实想法,单靠“说服”,又不能佐以其他行政手段,本身就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只要求教师“讲敬业、讲奉献、顾大局”,是不能以理服人的。只能先讲清政策、讲明道理,使对方理解,然后解开对方的思想疙瘩,使之放下思想包袱,安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目前,天津市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文件依据仍然使用2001年出台的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文件,尚没有专门的应用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评审的相关文件制度。职评政策的实施,是一个逐步完善规范的过程,需要在实践的检验中得到印证和改进,职评政策的制定是基于绝大多数教师的普遍情况而定的,它不可能涵盖所有特殊情况的解释。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完全用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审定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这对高职教师显然是有失公平的;再者由于受职数名额的限制,各院校总是存在着甲上乙下还是乙上甲下的问题,而综合评价二个孰优孰劣,则更是一道难题,没有形成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标,难以服众。目前大多数院校在进行校内推荐时,都是由校内专家组成评委会进行评审推荐,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但归根到底脱不开人对人的综合评价,多数人靠“印象”,这就不可能完全排除人的主观性的存在。

2 如何做好高职教师职评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职评工作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发挥职评工作的能动性,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为此,我们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一是要围绕着师资队伍建设的主线,思想政治工作得力,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如果处理不好,首先影响的也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搞好职评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要遵循一般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外,还要考虑其自有的特性,把握好几个原则。

2.1 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客观公正的原则。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更要遵循公正原则,坚决贯彻职评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开原则,对参评人一视同仁是搞好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各院校要组织申报人员认真学习有关职称工作的政策、规定和各系列的评审标准、条件,严格执行评审程序,增加职称工作的透明度,公开各院、系、各部门或各学科的岗位设置和岗位数额,公开空岗职数,阳光操作整个推荐过程,接受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督。但对群众提出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该反映的反映,该解决的解决,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观点公开,态度明朗,不回避矛盾,不推诿问题。这样,有益于群众接受,有益于思想沟通,有益于问题的解决。

(2)“与人为善”的原则。教师未能评上职称,心理上或多或少有些失衡,产生一些不满,也许还很激烈,说一些“过头”话。这些都应视为很正常的事情,是可以理解的,作为校方,应该宽容,应当冷处理,应当采取“与人为善”的态度。这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要允许人家宣泄。此外,我们也应当自省一下有无工作欠细之处,工作方法是否过于简单,缺乏艺术性。应当换位思考一下,理解他人的“不平衡”。思想政治工作要细,但不要回避矛盾,要善于亮明自己的观点,既要缓解对方情绪,又要维护执行政策,遵守程序的原则,帮助教师认清问题的根结所在,帮助教师调节情绪、心态,使之由“不平衡”逐步“平衡”。

(3)不许愿、不留尾巴的原则。教师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的是执行职评政策,强调职评工作的程序是围绕着一个“评”字,是评定,而不是指定。作为校方最应当忌讳的是许愿,这包括评前的许愿,也包括评后的下次职评的许愿。许愿虽然有时可缓解暂时的矛盾焦点,但每年师资结构、入围人员情况及指标职数均是动态和未知的,提早的许愿会给其后面的工作留下了尾巴和忧患,增加后面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4)功在平时的原则。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是每年阶段性的工作,工作量、工作人次相对较为集中。这对于校方来说是很牵扯精力的,往往处于被动,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功在平时”。将职评工作中所需做的思想政治工作分解在日常的思想工作中去,分散矛盾焦点、做好人员分析和预案,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不要等到开评了再去做,要根据教师、资历、业绩、师资、学识水平诸多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主动地做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让每位待评教师,对职评感到既有把握,又有奔头,让大家明了职评成否,关键在自身的工作实绩。

2.2 搞好职评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需注意的问题

(1)事前准备工作需细。职评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事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到位,这包括:一是职评工作政策的学习、研究要到位,作为院校职称工作各级机构及人员,不但要学习职评政策条款的内容,以保证执行贯彻不走样,同时也要研究其政策的根据与由来,以便在作思想政治工作时成竹在胸。二是对职评工作的安排要到位,评审程序要规范,防止工作失慎使思想政治工作被动。三是对职评申报人的情况分析要到位,明了各参评教师的优势与劣势,知道其努力发展方向,便于思想政治工作时思路清晰,底数明了。只有把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做细做好,才更容易赢得教师的信任感,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

(2)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群策群力。单纯依靠主要校领导或职称工作部门人员“单打独斗”的思想政治工作决非上策,要群策群力,共同作好这项工作。这不只包括部门领导、中层干部、职工代表、工会委员,也包括一些普通教师,形成一定的舆论氛围,大家都从自身不同的侧面去做思想工作,有利于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3)要对未评上职称的教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限于有意见的教师,同时也绝不可忽略其他人员,更不能忽略未被评上的教师。这不仅仅只为统一大家的思想,形成舆论氛围的问题,更是要使未评上职称的教师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要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使职评工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功能发挥实效,引导教师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职评工作应有的成效。

(4)上推下卸,不是思想政治工作,而是添乱。职评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时是有一定难度的,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僵局的情况,使基层学校领导进退维谷。此时,切不可采用上推下卸的办法以求脱身之术。例如,对未能入围的教师讲“上边政策就是这么定的”,对被评下来的教师说“群众都不选你我也没办法”之类的托辞。这种办法非但不能解决对方的思想问题,反而倒会加剧对方的心理失衡,这就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也使自己处于被动。所以,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决不能上推下卸,而应理直气壮地解释清楚,帮助申报人员查找自身存在差距与不足,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推卸掉责任,不但不能“讨好”对方,只会让申报人对校方的评审决定产生失望,这种失望肯定要影响该同志的积极性,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产生消极影响。

教师职称评聘关系到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学院的改革、发展与稳定, 良好的职称评审推荐制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可以激励教师提升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搞好教师职称评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能帮助我们顺利地完成学校教师职称评定的工作,而且对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稳定起到了深远的意义与作用。

参考文献

[1] 黎水文.思想政治工作后继乏人的思考[J].林业勘察设计,2001(2).

[2] 陈发.如何加强人民银行系统思想政治工作[J].黑龙江金融,1998(3).

[3] 郭清海.浅谈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工作论坛,2000(1).

政治教师职称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 政治学习 变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230-01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高职院教职工政治学习是教职工接受党的理论教育,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高职院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措施。

但是,在当今社会经济背景以及高职院教师群体结构特点及新形势下教师成就归属等因素的影响下,传统的政治理论学习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比如学习方法陈旧,仍然是学文件、读报纸、传达会议精神等旧有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造成教职工被动学习的多、积极进取的少,对政治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政治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削弱了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在2010年中共中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七章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密切结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定期分析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分别不同层次,采取多种方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因此,我们结合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政治学习工作现状,就目前高职院教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的特点、教职工思想现状以及政治学习改进的有效策略作了分析与研究,希望以此推动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益开展,为学院全面发展打好政治基础。

为准确把握当前高职院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动态及学习现状,我们于2011年对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的教师来自文理兼顾的不同系部、学科,不同年龄段、性别、职称和党派、教育背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教师队伍结构和政治思想现状

我院由中职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教师队伍较过去十年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高级职称、高学历及党员教师比例都有大幅提高,说明我院教师的整体素质较高。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教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普遍认同,对现行社会体制是拥护的,能够积极投身于党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社会形势下,教师收入普遍偏低,使一些教师在精神上有一定的失落感,难免会对教育理想产生怀疑,对自身政治素养的追求有所放松。再加上教科研工作量要求、教师年度考核、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职称晋级的评审条件和竞争,使大多数教师普遍感到现在当教师真的不容易,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以来,直接导致教师对待政治学习的态度变化:已经或多或少地逐渐放松了对自我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要求,对政治学习兴致不高,或者学习深度不够、浮于表面,或者以工作太忙为由干脆不学。

2 教师政治学习分析与思考

就目前我院教师政治学习存在的问题,结合进一步与教师之间的深度交流,笔者分析认为有如下问题。

2.1 政治学习缺乏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系部或党组织大多采用集中式政治学习,一般都是系部主任总支书记、支部书记或支委、工会小组长组织学习,多以学文件、传达会议精神为主要方式,长篇累牍,往往教师在学习中习惯于“左耳听,右耳冒”,完全没有深入内心,更谈不上思想上的一致。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够,参与度不高,久而久之使得教师对待政治学习热情不高,要求也逐渐降低,只要安静地听讲即可。

2.2 政治学习内容大多注重“理论”,忽视了“联系实际”

有些政治学道理讲得太多,给人的感觉高高在上,与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无法联系在一起,那么在教师看来,学习的只不过是一份文件,无法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

2.3 政治学习缺乏长效机制的监督

目前,教师政治学习只注重形式,或者成为一种负担,只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上级任务布置了,教师们学了做了就算完成了,学得好不好,思想有没有统一,认识有没有跟上,没有进行跟踪督促,那其实就相当于间接放纵了。

3 政治学习变革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再三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时代变了,政治学习的方式、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只有创新政治学习的方式、方法,才能提升政治学习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快高职院的持续发展。

首先,文件、报纸可以读,但是需要增加读的趣味性。学文件不能照本宣科,被文件所累,我们要善于整合和文件相关的信息,比如文件精神的背景和政策与价值导向,引导教师全面地看待文件所涉及的内容,多在理论联系上下功夫。在学习过程中,还要能够搞活气氛,允许诙谐幽默, 允许会上争论,不搞“一言堂”,真正让教职工在活动中用心学习和思考,让教职工体会到政治学习的快乐,而不是负担。

其次,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与教职工工作的联系,能够回答教职工在工作中提出的疑问或问题,能够通过学习向教职工传达他们关注的有关信息,只要在学习内容上找到与教职工的共鸣,就一定能大大提高教职工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此外,在学习方式方法上,要注重创新。不拘泥于一种方式,可以几种方式结合,多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比如时下流行的微博、空间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平台。在组织工作上也可以创新,由员工或小组轮流组织,更能体现出主观能动性,容易产生一些新意,使思想政治学习成为一项活跃的活动。

最后,建立完善的长效的学习机制。有很多政治学习内容,不能单纯用一个会议、一份学习心得简单了事。有没有真正地学懂,不是看文章写得好不好,也不是看会议组织得好不好,而是要看真正落实得好不好。比如如何体现党员在工作中的先进性,如何用科学发展观开展学院的改革与建设,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实际工作问题,这些具体工作的实施,都能从政治学习中找到答案。领导干部要融入教职工当中去,随时发现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变革中的新问题,保持和广大教职工的联系,通过政治理论的指导帮助教职工理智、客观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职工政治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的思想不能一成不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政治素养,紧跟时代步伐,建立起一支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面,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院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何士荣.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的实践方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6).

政治教师职称论文范文3

关键词:教师参与;大学治理

忽视教师参与治理:大学行政化治理危机的表象与实质

我国大学治理长期以来备受批评的是过于行政化。在行政权力的浸染之下,一定程度上行政领导者成为学术权威,学术事务由行政领导主导,即所谓“行政学术化、学术行政化”。这一“跨界混搭”使得大学学术与行政不分,导致大学的行政管理事业高度发达,学术生产和学术发展不得不屈居于很多发达国家之后。为此,不少专家学者、政协委员纷纷提出大学应该“去行政化”。一时之间,有关大学党政领导应不应有行政级别、校长是否应退出学术委员会等争论十分激烈。但喧嚣过后,一切都又归于平静,大学行政化依旧,原有的大学治理结构仍未被撼动。究其原因,是在探讨大学行政化治理危机的过程中,人们大多情况下只盯着大学的行政级别、大学校长的学术委员会席位等表面因素,而忽视了对作为大学学术组织特性主要载体的教师参与大学治理问题的讨论。

理应与“去行政化”此消彼长的“教师参与治理”,在政策文本、学术争论和公众讨论中,大多情况下被等同于“教授治校(学)”“民主管理”。在政策文本中,我国公办大学的治理结构被描述为“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明确了“治校”与“治学”权的主体。学者们通过对国外大学治理结构的研究,提出了“教授治校”或者“教授治学”等主张,并为教授到底应该“治校”还是仅限于“治学”而争论不休。

然而,大学里不仅仅有教授,一般教学科研人员也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利益相关群体。考虑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术断层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的学术职业现状,这些学术职称和资历都不高的大学教师在学术视野、学术追求以及学术情怀上并不一定逊色于教授。忽视他们的话语权不仅不公平、不合理,更有可能造成对大学学术发展不可弥补的损失。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经验,人云亦云地谈教授治校、教授治学,而忽视其他大学教师参与治理的权力。可以肯定地说,当前的这种讨论在将“教师参与大学治理”高度技术化地窄化处理为“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这一做法在模糊教师作为一个整体的治理权的同时,也使大学去行政化的讨论失去价值引导,陷入碎片化了。

“教师参与大学治理”是指教师作为重要主体或者主体之一参与大学事务决策的结构以及过程。教师应不应该参与大学治理?哪些教师有权参与大学治理?在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过程中,如果回避这一问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目标。教师参与治理对于大学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我们如果将大学教师仅仅当做是“高级知识打工仔”,而不是大学的主人,他们就不会有强烈的责任心去完成教学科研的神圣使命,师德沦丧、学术诚信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逻辑的产物。相反,如果教师自认为且被视为是大学的主人,受到尊重,他们的士气就会转化为现实的学术生产力和创新力。无数的大学发展案例已经证明了这一规律的存在,无需赘述。

关于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必要性,我国高等教育专家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例如:潘懋元认为,“教师以其在学科或专业领域的专门修养成为高等学校的三个职能活动的主体,对学科、专业领域的事务应当拥有主要发言权。” [1]张德祥认为“高校的学术人员、教师应该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特别是学术事务领域的决策。”[2] 李如海认为,“教师参与学校的政策制定和决策,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士气、工作热情和对自己职业的满意度。”[3]

大学行政化治理危机的“解药”不应被窄化为“教授治学(校)”和“民主管理”,而应是教师参与大学治理。“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理应作为一个概念受到学术界和决策层的充分重视。这里的“教师”指“全体教师”,其范围大于“教授”,不仅包括获得了较高学术职称的“教授”“副教授”,也包括讲师、助教等仅获得较低学术职称的教学科研人员;“参与大学治理”在这里不仅指参与大学事务的决策,也包括参与咨询和审议;“大学事务”不仅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发展与学科建设等学术性事务,也包括大学治理、运营管理等非学术事务。可以看出,“教师参与大学治理”是一个比大学去行政化、教授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等更为上位、也更为宽泛的概念。在制度设计上,应跳出“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窠臼,从“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当前的大学治理制度安排。此立则彼破。完善的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制度一旦确立,行政化治理危机也必将化解。

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制度供需严重失衡

当前,我国大学党委领导和校长治校的格局已经形成,教授治学和民主管理的目标尚未实现。在正式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政策文本中,对“教授治学”和“民主管理”的制度设计通常是以组织机构的功能和运行等话语来表达的。例如:在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涉及此项内容的只有一条,即规定高等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有“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的权力。在2015年12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修正案第四十二条中,进一步细化和强化了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的权力,在审议权和评定权之外,又增加了“调查、处理学术纠纷;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按照章程审议、决定有关学术发展、学术评价、学术规范的其他事项”,但仍然没有明确学术委员会的人员组成是行政领导还是学术权威、谁有资格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内容。

一些大学自己制定的章程对学术委员会职权的规定更加具体,且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高等教育法关于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身份不明确的缺陷。例如:《北京大学章程》规定“学校学术委员会是学校的最高学术机构”,明确学术委员会有权讨论决定教师职务聘任的学术标准与规程、审查评定教师职务拟聘人选,有权对违反学术道德行为,可以依职权直接撤销或者建议相关部门撤销当事人相应的学术称号、学术待遇,并进一步规定了“学校学术委员会实行定额席位制,由选举产生的教授委员、学生委员以及校长与校长委派的委员组成。校长与校长委派的委员不超过委员总数的15%”等内容。

包括教授在内,大学教师与行政人员被称为“教职工”,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行使民主管理和监督权力。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这里的概念用的是“教师”,而非“教授”。

上述法律、条例、章程等从文本层面规定了“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制度设计,将学术委员会和教代会作为承载该理念的重要组织机构。除此之外,还在每所大学设置工会作为教职工利益的代表机构。有些大学的学院设置教授会,负责学院层面的学术决策、教师职称聘任与晋升等。这些组织机构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对大学治理的参与,促进了大学治理的民主化。

尽管有了上述改进,人们还是对这些制度规定不甚满意。据笔者所带的研究生对一所大学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教师、党政管理人员、学生都认为现行高等教育法在保障教师学术权力方面欠缺力度;只有极少数人认为学校层面的学术管理机构为“运行良好,没有问题”;教师认为当前学术管理机构在制定学术政策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其程序规制、组织机构、人员构成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无论是党政管理人员还是教师均认为校级教代会、工会没有发挥治理作用,学院层面学术管理机构和民主管理机构的运行情况不够规范。

制度文本的落实过程在很多情况下也成为教师参与大学治理权力消减的过程。在很多大学,学术委员会由校行政领导把持,教职工代表大会沦为大学校长牢骚会,工会成为福利组织,教授会成为临时性职称评审机构。大学事务的决策主要体现了学校党政负责人的意志,而不是教师的意志。在很多大学,教师除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基本上能够拥有自之外,在招生计划方案、限额科研项目和奖项申报、教师聘任与晋升等重大学术决策方面,无论是参与决策的权力还是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实质性权力都十分有限,学校重要领导遴选、重大财政决定等重要决策领域难以见到普通教师的身影。尤其是没有行政职务、职称级别低、入职时间短的教师,就更没有话语权。与这一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调查显示:90%以上的教师愿意参与大学治理,几乎所有教师都希望拥有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决策权,近半的教师希望拥有学位授予标准、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学术规范、教师聘任和晋升、学术组织设立及成员决策、学术评价、教学设备添置这几个方面的决策权。

一方面,是教师对于大学现行决策制度安排的不满;另一方面,是教师对于参与学术决策的强烈需求,揭示了我国大学治理制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状,即关于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制度供给远远小于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需求。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制度供需的严重失衡,是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必须克服的重要障碍。

完善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制度的建议

王英杰教授认为:“大学要有制度化的措施保证教师(主要是没有行政职务的教师)参与大学一切重大决策(如预算、人事和规划等)的制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大学治理的学术之翼,与行政权力共同托起大学远行”[4]。完善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制度需要学术界、决策层以及媒体等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就目前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引入“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概念,讨论教师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大学治理的权力。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承认全体教师的治理主体身份,而不是只有教授才有权参与大学治理,其他教师只能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无论是教授还是其他普通教师,其治理权威都不应该仅仅限于参与学术委员会,进行学术决策,或仅仅是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而应是对大学一切事务都享有适当的参与决策、咨询或审议的权力。

第二,理念是制度设计的先导。为此,就大学治理结构以及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制度设计目标展开公众讨论,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明晰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核心价值追求,并形成各利益相关主体共同认可的大学治理价值理念。民主管理和监督不是大学治理的唯一目标和价值追求。事实上,相对于民主化,大学治理的核心目标和价值应是改进大学人才培养和科研质量,提升大学的学术生产力和竞争力。要着力推动大学形成学术至上的质量治理文化,使其成为大学治理的核心价值观。

第三,优化大学学校和学院层面的决策机构和民主管理机构的组织职能、岗位设置和管理,将教师参与治理的权力落到实处,避免形式化或福利化。组织架构不等于治理结构,避开治理主体去谈大学治理的组织机构设计无助于大学形成完善的治理结构,也无助于大学形成学术至上的健康的质量治理文化。法律和制度文本在明确相关决策组织和民主管理机构职能的同时,至少还需要明确在这些组织中,哪些人享有哪些明确的决策、审议和咨询等不同程度的治理权力。在这方面,高等教育法没有明确,一些大学的章程虽进一步明确规定了这方面内容,但还不够具体和明确。在“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架构中,应进一步明确地赋予全体教师参与高校学术和非学术事务决策的权力。这种权力可以因为教师学衔的级别而有所区别,但不应在任何一项决策中将一个群体整体排除在外。

第四,完善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制度构建过程应是大学学术和行政合作博弈的过程。要打破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非合作博弈的现状,努力促进学术人员和行政人员之间的信任,最终实现“共治”。

第五,在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改革过程中,应注重透明决策和公共辩论,以提高各相关治理群体对大学事务决策的明智判断能力。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1YJA880108)、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JYB003)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93.

[2]张德祥.关于“高校决策模式改革与教学科研-组织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2(6):5-6.

[3]李如海.美国教师参与决策研究述评[J].江西教育科研,1997(6):68.

政治教师职称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23-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各地方及高校结合自身特点,根据《意见》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本课题以上海市高校为例进行调研,探究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成长支撑体系建设状况,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状况概述

课题组在对上海市10所高校的调查中,主要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群体,范围包括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专职和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深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面上调研主要对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等10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学历层次、职称分布等情况,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规模比例和基本结构特征,对其中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队伍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深度调研主要针对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等6所高校年龄在40岁以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群体,内容涉及基本情况、工作经历、工作时间、职业压力、生活压力、对学校的认同、状态满意度等方面。

1.队伍规模比例和结构特征。在规模比例方面,截至2014年12月,上海10所高校共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358名,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28名,青年教师的比例为35.75%。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教师总人数为1496865名,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866880名,青年教师的比例为57.91%。由此可见,与全国层面上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总体情况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总体比例低于其他学科的总体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加大吸收、培养、凝聚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力度。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比应为1∶350~400,在调查的上海10所高校中,共有本专科学生总数约138202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本专科学生的师生比例为1∶386.04。但是各高校之间存在不平衡,不同高校的情况差异很大,有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人数较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甚至达到1∶1000,专任教师教学任务量非常大,依靠机关管理干部和辅导员来兼课现象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在结构特征方面,本次调查10所高校的35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博士205人,硕士124人,本科及以下29人;12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中,博士70人,硕士56人,本科及以下2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为57.26%;青年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为54.69%。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教师中,博士285353人,硕士535784人,本科675728人,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为19.06%。在全国层面上与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总体情况进行比较,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层次高于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的平均水平。本次调查的10所高校的35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76人,副高148人,中级及以下134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62.57%;12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2人,副高33人,中级及以下93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27.34%。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181501人,副高432356人,中级及以下883008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41.01%;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青年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9597人,副高122225人,中级及以下735058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15.2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全国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总体情况相比,一方面,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的平均水平;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职务结构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青年教师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方面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学科研和思想观念状况。在教学科研方面,我们发现,高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在科研经费、学校对教师学术工作的支撑保障、教学管理制度的满意度较低,这反映了多数青年教师在事业起步阶段急需资源投入予以支持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也提醒学校在设计教学科研的管理制度时需要更加注重青年教师的特殊情况。在调查指标中,“我的科研经费充足”的标准差也相对较高,表明青年教师拥有科研经费的情况有一定的差异性。而青年教师最认同的表述为“教学工作能够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表明他们主观上比较普遍地具有投身于教学工作的愿望和理想,这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学校应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思想观念方面,青年教师对于“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感到很自豪”的表述比较认可。这体现出他们大都对自身的工作具有认同感。学校若能以此作为开展青年教师师风师德建设的切入点,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引导,激发青年教师的内在活力,将自身的主观体验转化为投身于科研攻关和教书育人的热情,将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3.培养培训、成长支撑环境和工作文化氛围状况。在培养培训方面,青年教师对于学校所开展的培养培训工作还有着更高的期待。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思政理论课青年教师对“我能够获得较多的进修机会”、“我觉得学校对青年教师培养成效明显”这两项评价不高,反映了青年教师需要学校给自己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并从中得到成长和收获的合理需求,学校需要加强对于支持青年教师发展的各项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在成长支撑环境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学院的环境影响。在这部分调查中,青年教师对其中四项指标评价都较低,分别是“我对目前的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感到满意”、“我所在学院(系)帮助我制定了清晰的生涯规划”、“我觉得我的工作量是科学、合理的”、“我对学校的职称晋升和考核评定制度满意”,反映了青年教师对学校进一步改进相关政策和制度的诉求和期待。

在工作文化氛围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最认同“我和同事们能够愉快共事”,并且这一指标的差异性也最小,表明青年教师大都能够与身边同事进行较好地沟通和相处。对学校和学院来说,创造良好的团队氛围,使青年教师能够在工作环境中保持愉快的工作心情,也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和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仍然存在缺编现象,150~200人的课堂规模在高校中成为常态,部分高职院校和独立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甚至达到1∶1000。水平不一的兼职教师过多,教学过程和效果不佳,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取科研项目的渠道少,科研经费也比较紧张,使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优秀教师流失。从学历和职称结构上看,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缺乏高学历高职称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从学缘结构上看,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源单一,“近亲繁殖”现象严重。此外,部分教师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背景,理论功底不扎实,知识结构不完善,不能完全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教学和科研职责。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对共产主义认识存在偏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缺乏自信,在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下,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不强,甚至在授课时误导学生,影响和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发挥。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至上,缺乏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尚未完善。教育部的5号文件虽然已经从宏观设计到具体操作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理念、思路、政策和措施,但由于各地方和高校在执行时重视程度不够,使现有政策大打折扣,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高校在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上不够重视,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经费投入不足,青年教师地位和待遇偏低;部分高校缺乏公平合理的聘任制度和人才引进渠道,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缺乏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部分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标准单一,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不够完善,青年教师缺少科研创新动力。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第一,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和培养培训制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聘任方面,一是应按照、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的要求,以不低于1∶350~400的师生比例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解决专任教师课时重、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等问题。二是高校应秉承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招聘模式,避免来源单一和“近亲繁殖”现象,从而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促进学术创新。三是高校聘任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背景、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结构,能够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教学和科研职责。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方面,一是要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社会实践、学习考察等活动使青年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二是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通过在职或脱产培训、教学竞赛等增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三是要注重青年教师政治素养和师德师风的提高,通过政治学习、师德培训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

第二,改革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首先,要加大课题申报、科研基金方面的经费支持,起到利益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利用公平、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激发青年教师的内在创新和科研动力。其次,高校还应当进一步推动科研管理和教师评价机制改革,改变单一的科研评价体系、人才评价和晋升制度,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全面考核机制,真正建立起以能力、贡献、标志性成果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青年教师投入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再次,应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全面考核机制,包括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师德、科研成果等,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级、奖惩的依据,避免出现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同时,对青年教师建立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第三,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和学科创新环境。一是要引导和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激发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其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使命,提高其职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二是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心理和思想予以关心,不仅在客观条件上提供支撑,更在主观思想、情绪上进行引导、疏导,在有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注重充分沟通,营造人文关怀和人性尊重的文化氛围。三是要把学术研究无落到实处,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大胆创新,探讨和研究社会现实的前沿问题,激发青年教师学科创新的内在动力,营造良好的学科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教社科[2008]5号.2008-09-25.

[2]陈萌,姚小玲.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12):84-87.

[3]陈雪斌,秦敬德,李月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以广西为例[J].高教论坛,2012,(8):10-12.

政治教师职称论文范文5

 

一 三本高校思政课师资现状

 

三本高校是相对于传统一本、二本高校而言的,它是按我国高考本科层次录取批次和录取顺序排在第三位置的高校,主要包括多数独立学院、多数民办高校,少数本科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等,近年来经教育部批准,也有部分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可在本科第二批招生。三本高校建校时间虽不长,但近十年来发展迅猛,许多三本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万人以上。高校在扩张的过程中难免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如师资、校园文化等软实力发展滞后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上也有所体现。

 

三本高校在我国发展历史不长,但相比较而言具有后发优势及其办学特点,该类学校诞生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的认可。三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首先是专业化。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基本都是本专业毕业,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能力。其次是年轻化。从各高校情况来看“70后、80后”的年轻教师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力军,在各高校因教师数量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外聘教师。第三是高学历。从各高校思政课教师学历来看基本都是硕士以上,也有不少学校引进一定数量的博士生充实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层次较高。此外,由于学校和教师相比办学历史长的学校而言比较年轻,师生间容易沟通交流,关系较融洽。

 

但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确实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诸如少数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弱化、学术研究功利化、职业认同的困乏、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等现象。三本高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上升通道相对狭窄、师资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

 

1 师资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本高校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任务繁重的问题。师资力量问题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师生比过低。2008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要总体上按不低于1:350~1:400的比例配备。许多三本高校出于办学成本考虑,自有师资难以达到此标准,有的三本高校常年聘请外校教师或退休教师兼职,自有教师不足在三本高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样是万人规模的高校,有的学校思政课专职教师十多人,有的学校思政课专职教师只有几人规模。据官方在一次会议中透露,某民办高校仅一名专职思政课教师,授课任务依靠大量外聘教师完成。由于师生比的原因,三本高校存在着思政课教师教学任务偏重,教学班额偏大,教师压力大的矛盾。

 

2 师资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

 

师资结构主要体现为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三本高校建校历史不长,新进年轻教师是主力军,少数年长教师多为退休返聘教师或兼职教师。在职称方面,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教师多,高级职称教师少。师资结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科建设和发展,传帮带作用得不到良好发挥,科研实力相对较弱。现有师资结构影响到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

 

3 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总体上来讲三本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年轻、充满活力、专业素养和学历都比较高。但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均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在教学上,有的教师业务能力还不强,学生到课率、抬头率不高。有的教师责任感不强,不是将教师职业作为一项神圣的职业,权当一个饭碗。教师职业不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深的意义在于教师本身这一职业的社会价值。

 

4 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稳定

 

队伍不稳定主要源于对三本高校的办学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的认同危机。部分思政课教师对“民办高校”这种办学模式缺乏安全感。三本高校属于社会力量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投资方和学生学费。由于办学经费所限,教师工资待遇不像一般的公办一本、二本高校来自国家财政拨款,为节省办学经费,使得教师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不相匹配,有的教师担心未来高校竞争激烈,学校的生存发展会出现问题。这种新的办学体制也使得有些教师存在着打工心态,进而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学校的认同和职业的认同。在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师觉得学科被边缘化,不受学校重视,成就感缺失。与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比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尤以总量不足和队伍不稳定表现得突出。[1]

 

二 三本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在某次湖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时讲到,当前高校最受欢迎的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不受欢迎的课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笔者深有同感。在同一所高校上同一门课程,通过学生评教数据比较发现,不同的教师受学生的欢迎程度是有差异的,有的差别还比较大。这说明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2014年9月教师节来临之际同志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谈到,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2]思政课教师要经常照镜子,以好老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提升自我。此外,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身份具有特殊性,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其主体素质应该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教学能力、科研素质、学习转化能力和人格魅力等方面。

 

一是思想政治素养。思想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素质的核心。教师必须首先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有的教师甚至自己都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何谈让学生信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应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是上好思政课的基本前提。“如果教师口头上是马克思主义,行动中是非马克思主义,言行不一,就会失去对学生的影响力。能否做到言行一致直接关系到思政课教师自身的形象,决定着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进而影响教学效果。”[3]有少数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摇摆不定,在讲台上的表现可想而知。笔者在一次交流学习中得知某高校思政课教师因为授课出现政治方向性问题被学生反映后遭校方辞退。虽是个案,亦当汲取教训。

 

二是专业能力和学习转化能力。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这几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专业知识是思政课教师的核心能力,教学能力是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中介力量,科研能力则是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延伸,科研反过来促进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思政课教师需要有较强的学习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不断接受新鲜事物,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吃透教材,善于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三是责任心。思政课教师应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生则要担负起关心、爱护、关注他们成长成才的责任。谈到,老师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教师的责任心是自我成长的关键,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关键。责任感越强,表现出来的是对学生的越关心,和学生走得就越近。这种责任心来自于内心的信念,来自于对学生的受,来自于对社会、对千千万万个家长的责任。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有责任为家长培养好孩子,千千万万个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我们有责任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同时也只有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学校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进而永续发展。如果教师能将学生视为己出,我们的责任感自然会大大增强。

 

四是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来自于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外化的言行和亲和力。思政课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言行一致、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思政课教师应作好表率起到引领作用。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是好的,但也出现了道德沦丧的个案,比如功利性过强,在职称评审中有的教师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评审弄虚作假。有的高校教师论文作假,请人。这不仅败坏了教师队伍的形象,而且给学生传递着负面信息,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极坏的负面影响。

 

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需要具备几种情感。一是归属感。归属感是扎根学校,献身教育事业的基础。当前民办高校教师具有不稳定性。相比公办院校,民办高校教师在身份待遇等方面难以得到部分教师的认同。二是认同感。认同感主要是指对学校的认同,对教师职业,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认同。职业认同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心理基础和内在动力,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对学校的认同在于要坚定对学校未来的发展的信心,不论是哪一层次的教育,它们都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都是在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只要学校办学质量过硬,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它就能立足并获得长远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业的认同来自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的判断。国家培养人才是有标准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仅是教育的目标,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德和美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的方向。同时学生个体的发展,要立足于社会,要成为社会所悦纳的人必须思想道德水平较高,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国家、社会乃至家庭都需要的职业,其价值一目了然。三是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的敬业精神源自于他们的责任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责任。思政课教师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才能潜心教学和研究,才能正确认知自身价值,在教书育人中实现人生价值,收获幸福,才能不断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及障碍。

 

三 提高三本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的对策

 

高校思政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是关键。只有紧紧拧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思政课建设才能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才能实现思政课建设创新发展。[4]对于三本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的提高应主要从三个层面着手:国家、学校、教师自身,即进行三级培养。

 

1 国家培养

 

三本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出了贡献,国家和地方应加大对三本高校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让三本高校师生享受更加公正平等的待遇,将三本高校师资培训纳入高校教育发展规划。比如类似近年来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理论素养、教学能力等多方面提高都很大,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各层次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及教师培养工作,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督导和专项检查,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各省市都有督导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但检查之后对所发现的问题如何督促整改落实是关键,如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学时、师资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及实践经费,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谁来督促落实成了难点。

 

2 学校重视

 

当下社会存在功利化的教学趋向,学科建设方面注重专业建设,轻视人文社科课程建设。受当代社会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有些学校在思政课建设和投入方面偏少。国家和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是有标准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培养人才的总标准。学校应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工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师发展等方面给予平等对待。同时完善退出机制,不适宜思政课教学岗位的教师能够顺畅地退出,引进新鲜血液。完善思政课教师在岗培训和在职深造体系,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也应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加强理论探讨和学习,积极进行教研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推进实践教学,办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势。

 

3 自我提升

 

教师个体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内在动力,提升素质关键在教师自身。教师素质的提升不仅是学历上的提升,其本质是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自我提升的必然途径是终身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陈占安教授谈到,教师应该对基本理论有深刻理解并达到学术研究的层面,只有深刻理解了理论,在讲授时才能自信、自如和自由。[5]三本高校的教师教学压力相比一般高校压力要大一些,他们教学任务普遍较重,缺乏搞科研需要的兴趣和时间。但不论如何,高校教师都要重视科学研究,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这样我们在授课时才会更自信、更自如、更自由。同时教师自我提升要寻找榜样,学习榜样,多学习优秀教师的研究方法和教学方法,彰显榜样的力量。

政治教师职称论文范文6

[关键词]角色转变 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146-02

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首先将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中,并形成角色理论。角色理论是用角色来理解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即按照人们的地位、身份,并根据人们对角色的理解、期望和要求等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后来,角色理论被引入教育领域,于是教师角色概念由此兴起。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由于时代的变迁,教育活动关系不断变化,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发生改变。个人学成后从事教师职业,即从学到从教的角色转变,这次转型成功与否决定着教师的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多为学术性研究生,面对新工作环境和多样化学生,心理难免有些沮丧,影响正常工作。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调查和分析,可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参考建议,有利于其成长和发展。为积极推进人才强校工作,本文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新进青年教师为调研对象,从其入职满意度、工作信心、发展规划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总人数为113人,提交有效问卷为97份。尽管教师岗位不同,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可知,高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情况主要存在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教学经验和信心不足,以及缺乏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一、高职青年教师现存问题及分析

(一)职业道德淡化,认识高职特点不足

近44.3%青年教师认为当前信息化发达的时代,学生已为成年人,具备了自己独立的是非判断能力,教师对其影响程度较小,没有太必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做到身正示范。36%的青年教师认为高职院校在办学条件上不如普通本科高校,41.2%青年教师认为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有明显区别,比如在生源质量、教学氛围中,但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及校企合作缺乏了解,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也有待于提高。

高职青年教师多为学术性人才,专业水平高,而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薄弱。由于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在办学方针和培养模式的差异,使得这些青年教师对职业教育特点缺乏认识,不了解高职教育除了具有高等性,还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因为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的多样性,要求高职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要高、能力要强,同时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院校特色或专业建设要求相结合。

(二)教学经验短缺,从教信心不足

61.8%青年教师认为所教学生知识基础不牢,不了解专业基础知识,课堂教学目标难以达到,使得课程教学难以按预期开展。师生教学不相长,丧失了其原有的教学热情和激情,为了完成工作量艰难开展工作,原有的桃李芬芳的梦想暗淡下来,致力从教助力学生成才的信心不足,这也很容易造成教师思想的懈怠。

高职青年教师从学生到学校,没有全面了解高职学生特点,没能完全掌握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加上社会生活经验不足,还存在着自身角色定位转型问题,难以较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同时面对高职院校一般的教科研条件,再加上个人生活压力,极有可能会影响到其积极的思想情绪,如不能正确地排解和疏导极有可能影响正常工作。

(三)缺乏职业规划,个人发展前景忧虑

绝大多数青年教师认为教师发展的主要渠道就是评职称,而评职称需要论文、课题、班主任管理等条件。入职以来青年教师多忙于备课、上课,还要忙着考取教师资格证等证书,这些都是被动安排和不得不做的工作。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本身职称低,获得课题立项的可能性小,没有课题支持也难以发表高质量文章,致使多数教师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对将来的发展比较迷茫。再加上生活压力,很容易造成教师身心疲惫。

二、高职青年教师发展路径探讨

(一)加新进教师培训和素养教育

新教师入职教育培训――完成校内专项培训,了解院情院史、政策与规范、教书育人与廉洁自律等,促进新进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新教师高教理论培训――组织新进教师参加省教育厅岗前培训,完成《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四门课程学习并取得合格证书,促进新进教师尽快掌握高职教育规律。新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开展教学团队内“一对一”“传帮带”活动,为每位新教师配备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负责新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培养工作,促使新教师尽快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新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新进教师全部安排进企业实践锻炼6个月以上,通过担任班主任或兼职辅导员的方式,促进新教师尽快了解高职实践教育的内涵。

修订完善高职院校一系列师德教育文件,进一步指导和推进师德建设。通过开展教师礼仪培训、师德报告会,启动“教师素质年”活动,开展以“爱”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从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入手,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正确处理学校发展、个人发展和学生发展关系入手,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从转变教风和学风入手,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从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廉政建设入手,引导教师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学术观。完善激励机制,每年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举办师德标兵事迹展;在教师聘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形成督促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开展“师德”“师风”等活动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师德建设,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通过开展“教师素质年”活动,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养首位,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并将之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连年开展“三育人”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利用校园电视台、学院学报、校内宣传展板等广泛宣传师德标兵、先进个人的优秀事迹,营造“崇尚师德、树立良好教风”的优良环境。要坚持学术研究无、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通过设立师德师风信箱、开展学生评教等活动,健全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在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年度考核、职称评审中突出师德师风考核,并将师德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个人档案。突出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教师礼仪系列讲座、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教学沙龙等形式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和道德素质。

以校企合作和集团化办学为基础,开展双师培养和认定工作,着力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选派青年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服务社会水平,进而选拔为骨干教师,提高其综合素质。在骨干教师基础上,选拔优秀教师为专业带头人或科研带头人,推进人才强校工作,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教育

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于提高青年教师发展党员质量。青年教师是高职教学科研的主力,要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基层党支部是党员学习教育的场所,基层党组织应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支部设置方面,要根据青年教师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按照便于有效开展工作的原则,为此党支部应当建立专业组或教研室,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科研业务等相结合,来提高工作的实效。新进教师进入高职院校,必将面临一些新问题,开展学习教育和思想引导,必须针对问题而进行。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找准各自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研究不同的推进措施,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切实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

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青年教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优秀老党员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来影响、带动新党员教师,激发每一位新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提高素质能力,从而端正思想作风,解决思想和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四)拓宽教育渠道和内容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丰富方法、拓宽途径。要善于利用社会实践、师生互动、网络教育服务等多种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鼓励青年教师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责任。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选派青年教师挂职锻炼,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推动青年教师深入基层参加生产劳动,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志愿服务。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要健全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完善有关聘任、管理和考核制度,落实相关待遇。要创新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青年教师对自身网上言行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网络教育服务平台,提升运用网络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要通过主动服务和嘏关怀,使高校青年教师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让更多的高校青年教师敢于有梦,坚定理想,潜心学术。如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与青年教师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关注,及时发现并切实解决青年教师存在的困难;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渠道,支持并引导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涉及青年教师切身利益的决策,要充分听取青年教师意见。

三、结语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建设,青年为基。创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党员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工作归属感;有利于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的长远发展;有利于高职培养德才兼备、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专门人才;有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使党的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由此可见,创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党员思想政治工作是高职教育乃至中国教育的必须。

【参考文献】

[1]张俊超.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周国华.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2015(06).

政治教师职称论文范文7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课程建设目标模糊,实施步伐相对滞后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包括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内容、主要措施等。不同的学校应有不同的总体规划。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机械地套用普通本科学校的模式和其他课程的建设模式,不同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不能共用一个建设模式。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使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体系的选择,与普通本科相差无几,课程建设目标不明确,没有走出一条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适应高职教育规律的课程建设之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高职院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失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整体化、系统化的思考,课程建设的步伐既落后于本科学校,也滞后于高职其他特色专业建设。

2教学内容缺乏创新,不能凸显高职特色

教学内容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重要中介,教学过程是教师采取一定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反映和倡导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目前,全国范围内统一规定、使用统一版本教材。高职教育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教材版本与普通本科相同,不能适应和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同时,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主动地结合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要求等现实进行取舍,在讲授教学内容时脱离高职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简单机械地传递教材内容,忽视高职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授课对象的心理特点,缺乏对教材内容个性化的演绎和创新,没有研究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具体可行的办法。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研究影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严重制约课程开发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大多为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讲授、多媒体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以听讲为主要方式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育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单一陈旧。教学手段是教学效果的关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陈旧表现为:一是“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是掌握教学资源的权威;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二是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作用。三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有效性不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技术培训有待加强。教学方法单一机械,课堂以“灌输”为主,缺少互动交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理论性、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的特点,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难以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

4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学管理不够规范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中有自己的突出问题。表现为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分较为复杂,理论水平相对不高,没有学术带头人,加之部分教师缺少对教材认真领会和专研,不注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无法做到通过自己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来感染学生;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表现在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和科研水平有待提高,初中级职称多、高级职称少,课堂教学多、科研成果少。教学管理不够规范,表现在教学设计不统一,教研活动不正常,教师进修培训无计划,科研成果不突出,实践教学计划难落实,教学质量管理无具体措施等。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措施

1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全面推动课程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由教育部统一制定。现实中,理论教学多、上课人数多、实践教学少、教学课时少,教学效果不明显。基于这种情况,必须适应时展要求,完善课程体系,从课程建设入手,对课程结构进行再设计。以必修课为核心,以选修课为补充,突出热点问题,积极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凸显特色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三门必修课程为核心,以《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礼仪修养》等为补充课程。构建由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整合型课程框架结构,融合多学科知识,既符合现代课程建设的要求,又能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和满足大学生求知多元化的需求。

2深入优化教学内容,彰显高职教育特色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这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关键。面对社会的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等各方面的变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尤其要围绕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断优化、组合、拓展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应当贯彻“05新方案”的文件精神,充分体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他们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注意各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相互协调,避免重复。选择那些符合高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心理状况、情感需求、未来职业等方面的特点和要求的教学内容,注重“创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选择那些贴近时展和社会现实的教学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广泛关注社会各个领域的热点问题,尤其是与高职教育密切相关的事件,并及时将鲜活的素材融入教学内容中,激活教材内容,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使其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

3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立足高职办学宗旨

教学中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教学方法而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灵活多样、循序善诱,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模拟教学、演讲辩论、专题讲座、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社会服务等。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全面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教学手段而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步推广多媒体网络同步教学,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影像、图片、声音、文字等符号全新的呈现出来,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建立自己的教学网站,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设计、制作、组织各种栏目,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时时选择学习内容,同时,能够通过网络平台与老师沟通交流,接受教师的指导。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格规范教学管理

“办学之道,师资为本”。首先,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既需要理论功底扎实的专任教师,又需要了解高职专业特色、为专业建设服务的兼职教师。在专任教师方面:要按照实际情况合理核定专任教师编制,严把教师准入关,大力引进高层次、高学历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才。在兼职教师方面:可以聘请企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行业标兵等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实践指导老师”。其次、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要采取访问学者、攻读学位、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措施,全面拓宽培训途径和培训内容,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格局。制定明确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学水平。再次,加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选拔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制定培养方案,使他们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带头人。通过“精彩一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精品课程申报等平台,促进他们的成长。积极鼓励他们攻读博士学位和晋升高级职称,使他们尽快在实践中成长为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最后,加大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硬件建设,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感。要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在经费投入、人员配备、办公场所、进修学习等方面做到与专业教师同等对待,为他们的教学科研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政社[2005]5号.

[2]李祖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6(8).

政治教师职称论文范文8

1.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数年来,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在不间断的进行着,但重业务、轻政治,重师能、轻师德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而已。中华传统美德和师德得不到传承,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得不到加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不能维系,使教师的道德观念迷失了方向。

2.社会转型期大环境的冲击。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有所发展,但许多制度尚不健全,一些负面的思想意识对人们有所影响。在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无形资产价值逐步显现,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授者,作为部分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其待遇水平达不到相应水准,教师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震荡。部分教师思想开始松懈,理想情操失落,道德观念下降,服务意识淡薄,育人观念欠缺,一切向钱看,把教师职业仅当做谋生的手段。

3.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高校设计的一些制度存在不合理性,与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评优、职称评定、进修选拔过多的强调学历层次、科研成果、的数量、评优次数和评优等级等指标,并未把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作为决定因素之一。从而使得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学历及科研论文上,把实践教学当做任务来完成,无视教学成果的好坏,更谈不上关爱学生。

二、推进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1.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学习。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成长为具有远大理想的人,因此教师应当是当代政治思想的自觉拥护者,故而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用高尚的理论武装自己。当前,重要的是继续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高校教师队伍,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学习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法》等一系列重要文献和法律法规。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单列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理论修养。

2.关注教师的生活、事业发展,实现与教师职业的价值。人们的道德规范,归根结蒂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在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物质利益需求增加,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不能仅靠高喊口号,必须与教学实践、教师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高校为教师提供广阔的舞台,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广大的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有效地实现自身的价值,真正地感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把加强师德修养内化为教师内在需要。同时高校要关注教师的利益需求,认真解决教师的职称评审、工资晋升、职务津贴等实际问题。发自内心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扰。在为教师的服务工作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政治教师职称论文范文9

严复科,1958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79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初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的教学,担任学校的教研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等职。从教28年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和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在自己的本质岗位上作出了突出的成绩,深受学生爱戴、家长欢迎并受到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显着,富有特色。

一、重视政治思想道德建设。能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法律法规,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依法执教的能力,在实践中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和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教师职业但做自己终身的事业去实践、去追求,努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正是自己的努力,在糖厂子弟学校任教期间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双文明先进个人”、“自学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XX年度被十四中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二、重视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自工作以来,能坚持钻研业务知识,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经过自学于1990年前先后取得大专、本科学历,于XX年取得了中学高级教师资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严格依法执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认真钻研教材,潜心研究学生,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力求科学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积极主动的接受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能坚持“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力求向课堂45分钟要效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28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先后担任过8届初三毕业班班主任并担任数学教学,他所带班级及所任学科成绩在黄羊片位居前列,1996年以来担任初中毕业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连年取得中考好成绩,在黄羊考片分别名列前一、二、三名。XX年前,在糖厂子校工作期间先后三次被评为“优秀教师”称号,今年被十四中授予XX/XX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在教研工作上也取得了相应的突出成绩。他本人撰写的论文《人生价值浅谈》于1990年被评为省轻纺系统优秀论文,并在全国西北、西南轻纺系统政研会上交流发表,《国有企业如何解困》一文发表于1999年《甘肃经济日报》,《浅谈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一文发表于1999年教育部主办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

三、注重作风建设,提高管理能力。近年来在学校(!)行政、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履行岗位职责,坚持依法治教,坚持以制度管理,所担任的学校政教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赢得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好评,学校综合治理工作也取得了突出成绩,近三年连续被黄羊镇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本人也被学校评为XX年度“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总之,严复科同志作为共产党员,人民教师,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忠诚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要默默地耕耘,无私地奉献,孜孜地追求,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为教育事业奉献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