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河道整治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19 16:37:58

河道整治论文

河道整治论文范文1

第一类为带有成套性的技术这包括石质急流滩、石质汉流滩、沙卵石滩、支流河口和日调节电站下游航道整治技术.这些技术的共同特点是从滩性分析方法入手到整治原则确定、整治措施选择等,较为全面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第二类为计算方法和分析方法,这包括消滩水力指标的确定方法、泡高计算公式、泥沙矢里输移公式、乘峰通航计算公式、块石稳定结构计算公式、水面线计算的改进方法等等

第三类为专项技术.包括散抛石坝防冲毁措施、土工织物在山区河流航道整治中的应用和山区河流水面线计算软件等。

成果应用于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中线起步工程广西段贵州段、赤水河航运建设工程、汉江漩涡至安康航运建设工程为这些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成果的应用对于规避西部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失败风险起到关键作用、对于保证航道整治建筑物的安全起到关键作用、对于延长航道整治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起到关键作用。

技术创新程度

就山区河流中各种类别的滩险以及支流河口、日调节电站下游河段的航道整治技术进行了全面研究.形成了具有成套性的创新技术,特别在支流河口整治技术、日调节电站下游滩险整治技术、石质汉流滩整治技术、整治水位确定方法、整治线宽度二维计算、一坝整治短过渡段浅滩坝位确定方法、坝头局部冲刷坑预测方法、通航汉道需加大分流量和锁坝高度的确定方法散抛石坝的水毁机理和防毁措施、沙卵石位置函数、泡水成因和泡高计算、水面线计算改进方法和计算软件、消滩水力指标针算、反映床沙位量特性的泥沙起动流速公式及泥沙推移质输沙率公式、泥沙矢量输移公式、三维河流泥沙数学模型、电站下游不满足设计航深延续距离的估算公式、乘峰通航的调度计算公式、流速安全系数的概念、丁坝坝头块石稳定结构的计算公式、坝体渗流条件下丁坝回流长度计算公式等实现全面创新。

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

项目的研究成果同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相比总体为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汉流滩整治的流量负反馈原理、支流河口段航道整治技术、日调节电站下游的追峰通航计算方法和整治技术、整治线宽度二维计算、散抛石坝水毁机理、沙卵石位t函数概念等都处于国际的前列。项目的经济等指标也位于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土工织物应用、散抛石坝防毁措施、支流河口整治技术实现干支直达等经济社会效益突出.投入产出比超过10.而且对保护环境不受大的人为破坏十分有益。

技术创新对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作用

项目所研究的技术可以明显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提高工程建设的成功率及至消饵失败风险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减少工程的维护费用这对于提高水运工程的投入产出比、增强水路运输在交通行业的地位非常有益。已获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及对未来交通持续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项目研究成果投入工程建设后到目前为止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约为365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约为5.6亿元。技术的使用对于节约工程建设成本、减少工程维护费用、延长工程使用寿命、保护环境等效益十分显著.同时对改善贫困山区的交通、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研究项目所依托的工程均位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山区.区内多民族共居.资源丰富.经济落后.交通不便.而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则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条件发展内河航运打通沟通东部地区通江达海的水运通道.充分发挥内河航运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和优势,对加快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推进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环境、自然和资派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形晌:

由于水路运输依靠的是天然河流.不占用耕地.特别是航道建设属于弱环境影响建设工程,项目研究成果中利用河道内的沙卵石充坡土工织物用作坝体材料可改变目前的石料开采.更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有益;同时项目的研究成果着眼于河流航道条件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采用最少的工程获得最优的航道条件.由此对环境、自然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十分有利。

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

利用河流发展航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符合环境对人类活动的要求.而项目的技术创新成果极大提高了水运行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竞争力。项目大幅度提高了山区河流航道整治技术的诸多方面.解决了诸如列入规范的汉流滩整治技术、散抛石坝的水毁问题、泡水的治理问题、整治线宽度的二维计算问题等等.这些技术的进步对于学科的发展进而对工程建设的技术推动都已经产生非常积极的效果。

河道整治论文范文2

>> 城市河道整治管理探讨 城市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结构探讨 城市河道整治中的景观设计探讨 河道生态整治的探讨 刍议建设多功能河道对城市发展大格局的重要性 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分析 论城市河道景观的整治 城市河道整治的几点思考 城市排涝河道的整治及措施 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方法分析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探讨 试论水生态修复与城市河道整治的相关工作探讨 探讨生态护坡技术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坡结构探讨 城市河道整治对策研究 对城市河道护坡整治的思考和建议 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的生态水修复 生态护坡技术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浅谈城市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管理 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融合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适应多功能的城市河道整治探讨 适应多功能的城市河道整治探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河道已经不仅仅是防洪抗涝的主要途径,还开始具备了生态和水环境的载体,成为重要的城市景观。综合考虑了景观需要、水环境载体和防洪抗涝的功能,很多城市开始进行河道整治。传统的河道整治多是以防洪抗涝为重点工作,忽略了水环境的协调和美观,本篇论文就以工程案例探讨了适应多功能城市河道的整治,全面考虑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景观,实现综合价值,提高人居质量。 关键词:城市河道;多功能;整治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河道随着社会的变迁开始具备了更多的功能。不仅能供水兴利、防洪排涝,还成为了城市的水景观、水生态、水环境的主要载体和构成因素,直接决定了城市的人居质量和城市面貌。对于河道的整治实现了河道传统功能和城市景观的综合需求,适应多功能的城市河道建设是现代城市河道的关键问题。 1.城市河道整治现状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的污染。根据99年我国的环境公报显示我国城市河道普遍遭到污染。国控河道的63.8%都是劣质水质。城市的工业化发展越快,规模越大,人口越多,河道的富营养就越严重。以上海为例,主要的河流都遭到了氨氮等化学成分的污染,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又由于城市河道具备了环境保护、防洪除涝、航行运输和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功能,城市河道的整治始终都在进行中。传统的城市河道整治只是关注了水土保持和防洪除涝等实际应用的功能,开展了河道的疏浚和护岸等工作,造成了河道的渠化和断面形式的单一,很多走向笔直的护坡结构也是过于坚硬,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新时代的人们对于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城市河道开始了两岸的绿化,并且多数护岸结构都是仿照园林景观和休闲广场的形式,既保护了河道两岸,又美化了周围环境。而且,当今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开始反思对于河道自然环境的破坏,逐渐开始了河道的回归自然改造。自90年代开始,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都开始了人工河床硬质材料的大规模拆除,建设生态河道已经成为国际上的大趋势。我国的水利部门也已经开始了河道生态化和景观化的初步尝试,上海新家浜已经设立了生态护岸,不仅增加了河道周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且改善了水质,提高了滨河的自动回复能力。 2.城市河道整治的平面布置

在城市河道的整治过程中,必须要整理出基本的思路: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处于人口密集地带的城市河道水利建设不仅仅要满足于基本功能的需求,更要达到资源功能、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协调一致,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利用好水体的自然特色,构建出和谐美好的河道生态环境。基于这种思路,以广州某河道为例,结合河道的地形地貌,河道的平面布置基本可以分为四个段位:

第一段:河道的长度为1.93千米,自然形成了蜿蜒曲折,而且大小弯道比较多,这段河道要尽量地保持河道的中心线,将弯道进行适当的处理,扩大水面,行成了两处人工湖,与此同时,一定要保留河岸的自然植被,降低河道的水流速度、避免河水对河道的冲刷。也通过植被来净化沉淀,提高下游的水质。

第二段:河道的长度为0.5千米,这一段河道的整治主要经由当地的村民来管理,多年来形成的断面是规则的矩形,河道中心线也是基本顺直的,这条河道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所以必须要保持当前河道的走向不变,全面考虑道桥的出口和河道设计的平顺链接,对局部的位置要进行适当地调整。在保证实际效能的同时,建成人工湖。并且布置成园林景观。

第三段:河道的长度为1.87千米,这一段河道主要位于规划公路的过程中,土壤的腐蚀性相对较大,为了确保生态的要求和岸坡的保护,在既防冲的同时又适应草木种植的普通草砖、干砌块石和亲环境的植生块的方案等等,最终选择出最优的方案。

这是我们结合了具体的情况分析了河道的平面布置,在很多城市河道的设计过程中,都必须要遵循科学的设置原理,合理地进行布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城市河道在治理过程中能够满足多功能的需求,实现城市河道的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 3.适应生态城市的河道整治 生态城市的建设可谓是源远流长,真正开始发展起来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并且逐步由最初的城市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发展成为了城市的自然生态观、经济生态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形成了一种综合的城市生态理论。城市河道和滨河地带的建设在城市生态化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城市的文明发源地和各类用水供给源,同时也是鱼鸟、两栖动物和微生物的集散地,城市河道的生态建设在城市中散发出了独特的魅力。自2000开始,城市河道兴起了绿化建设的高潮,并且城市河道整治的方向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紧密相连,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河道的生态治理,改善水质,美化环境,协调好人与自然、工业与自然、河道与景观的关系。城市河道的整治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工业的发展加重了废水向河道的排放,20世纪的泰晤士河含氧量几乎为零,许多鱼类基本绝种,将近三十年的整治终于恢复了合适的清澈、改善了泰晤士河的水质,水中的生态系统也就逐渐恢复了。所以,城市河道的建设必须标本兼治,既保证了环境的美观又要保障水中生态环境的完整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城市河道的景观设计

为了适应城市人们的要求,城市河道的建设也开始了绿色景观的设计,绿色景观的设计原则主要就是功能的结合。既要满足除涝泄洪的要求,又要保护河道的自然环境,还要美化周围的环境建设。保证城市河道建设的生态科学性,遵循的整体规划,构建市民的亲水空间。实现配置的艺术性,在三维设计中,结合地域的风土人情营造出景观的意境,着重表现出当地的区域景观特色。城市河道的建设一定要符合经济的合理性,尺度的规划一定要以河道为主轴线,纵观整个河段的绿化景观。

河道整治论文范文3

关键字:城市生态河道治理模式设计理念存在问题相关措施发展趋势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it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appeared to reduce space area is reduced, the water narrows and discharge capacity of river city, and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wastewater discharge, so that the river water quality in the worse, the people have to take concrete measures to build river flow, but this is not a long wa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governance mode of ecological river, it must take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 This paper started from the design concept, the river current model of governance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discusses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mode of city river harnessing and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city ecological river; governance model; design concept; problems; measures;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关键部分,在空间上可以作为区分城区与自然区的过渡地带,在形态上可以为城市的布局增添生动性,由此可见,城市河道的治理与维护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城市生态河道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防洪标准较低、河道淤积、水面减少等,这些都会制约城市的发展,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城市河道的维护。下面本文就从四个方面论述城市生态河道治理模式的发展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 城市生态河道治理模式的理念及治理现状

城市生态河道治理模式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建立起生态河道治理新模式,并以此为理念进行河道治理。首先需要强调“人水和谐”的理念。城市生态河道的治理体现了人类在充分运用自己的能动性去改造自然界,并力求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达到维护生态环境长期平衡的状态,实现人水相亲的河道治理目标,这也代表了今后治理模式的一个发展方向。

其次要以“蓄洪涵水“理念为核心,这就要抓住一个要点即顺其自然。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一定要尊重河道的形态,周围的环境以及起伏多变的河床,充分利用其自然形态的优势进行治理,能够有效的抵御洪水的破坏力。

再次需要把握联网治理的理念。河道的治理工作不能分段进行,单独治理,而是要将整条河道实施综合治理,这样能够综合的考虑上下游的情况,做好规划,使整个水系像一个网状一样相互连接,保持河道通畅。

最后生态河道的治理模式还需要讲究美感。河道是动植物气息的场所,在进行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保证其周边动植物的多样性,充分展现生态河道治理模式的观念。

城市生态河道在治理的过程中遵循了人水和谐、蓄洪涵水以及讲究美感的治理模式,在保证河道畅通以及增强抵御洪水破坏能力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部分治理者也能够充分的利用河道的自然形态进行治理,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毕竟是少数,很多情况下河道的治理出现了人为化的现象。以上本文简单的论述了城市生态河道在治理过程中的现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下面本文就着重从问题出发进行论述。

二 城市生态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河道的治理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城市河道治理往往片面的强调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忽视了生态治理的重要性,致使河道越治越窄,水面减少,河道中的许多生物也失去了存在的空间,这样打破了原有的平衡,造成生态破坏。

城市河道治理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为化色彩严重。河道的治理多采用硬质护坡,这样一来就不利于周围生态环境的发展,造成两岸植被的破坏,打破了生态平衡,也丧失了周边本应有的原貌;同时由于河流的滨水区是一个边缘地带,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河岸带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破坏,呈现出人为化的现象,单调且丧失了自然特色。

近年来,人们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通过改变河道系统实现自身利益需求,这样引起了河道本身形态的变化,加之在治理过程中缺乏合理的措施,河道的生态问题成为现在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

三 城市生态河道治理的相关措施

上文中简单的论述了一下在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生态问题成为治理工作的关键,加强城市生态河道治理至关重要。城市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就是要在确保河岸的工程具有行洪排泄防止河岸被侵蚀的基础上,以重建河道周边生态系统景观为主要目的的治理模式,创造出“人水和谐”的生态河道环境。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城市生态河道治理。即在充分尊重河道原有形态的前提下,确定河道主流的中心,避免使用截弯取直的方式进行治理。治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以及上下游的情况。要拆除混凝土浇筑的河床,允许自然侵蚀现象的发生,然后运用透水性能较好的卵石或者沙土等材料进行保护性的修护,从而形成河床。对于洪水冲顶的部位需要加强防护措施,稳定提防,而非冲顶的部位则进行清淤工程。

其次需要下大力度进行生态措施的建设,使城市生态河道治理的模式深入人心。为此,可以建设绿色生态护岸,改善传统混凝土护岸的封闭环境,在充分考虑排洪的前提下,加大了生态治理的因素。而在护岸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建成以自然草皮为主的护坡,采用复式断面的生态护岸。在岸坡砌护的过程中要使用透气和透水性能较好的材料,保证其渗透性,实现河水与河岸之间的调节。

最后河道治理中的景观建设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实现城市生态河道治理模式的关键环节。河道治理过程中的景观建设,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利用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将其完美融合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最终形成一个有较强的水体自净能力的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生态河道治理的良性健康的发展。

四 城市生态河道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滨水是城市发展中最为宝贵的空间,而城市生态河道建设已经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要紧紧把握生态这一核心进行河道的治理,以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实现河水的自我修复。

城市生态河道治理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其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治理要朝着保持河道舒展化和流畅化的方向发展,使河道的整治顺其自然,疏堵合理;其次城市生态河道治理要朝着维护河道断面的自然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合理利用河流的空间资源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和人们的生活需要;最后要实现河道治理中护岸的景观化和生态化,为维护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在城市生态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把握住生态治理的方向,对于河流各个河段的水岸建设既要体现特色,又要结合各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创造出具有人文特色的河道治理环境,但不能够忽视的是,在进行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历史或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教训,融合当地的河道特色进行治理,逐步恢复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功能和其本来的面貌,使整治后的河道能够充分体现生态的特色,能够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促进城市的发展,这是今后城市生态河道治理模式的发展大趋势。

结束语:城市河道的治理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握核心的治理理念,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生态河道治理的良性发展。在实际的河道治理过程中依然存在这一定的问题,本文也简单的论述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保证城市生态河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本文也指出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城市生态河道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费成效 黄百顺 顾娜 城市河道治理模式发展趋势研究探讨 江淮水利科技,2011年第02期

[2] 王振 张玉兰 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河道整治措施探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17期

[3] 韩黎 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河道整治论文范文4

我省素有*水乡的美称,丰沛的水量,多山的地貌,形成众多的河流。全省河道总长6万余公里,其中省级河道1843km,市级河道2823km。自北至南有苕溪、运河、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和螯江等主要水系,以及浙北和滨海地区的平原河网水系。平原水网纵横交错,具有滞洪调蓄、引水灌溉、交通航运等综合功能。全省有12660km2地势低平的河网地区,区内水网密布,每平方公里有河道1.5-3.9km,河网总长度打40000km以上。最大的平原河网是杭嘉湖东部平原,省境内流域面积6481km2,占全省平原河网面积的一半以上。*省平原河网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素称“鱼米之乡”,虽然土地面积仅占全省面积12%,而人口和耕地却占30%和和5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70%,是*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河道水域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河道的自然功能被弱化、异化,河道淤积问题突出、水体污染严重、行洪排涝能力不足、水面率不断减小,水景观遭到破坏,尤其是平原河网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迫切需要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建设。

二、近年来河道疏浚整治工作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安全、舒适的水环境的需求日益突现,全社会要求进行河道水环境整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各地政府采取措施,开始进行局部的河道整治建设,绍兴、嘉兴、宁波等部分经济发达市、县的河道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995年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小流域治理和河道疏浚工作的通知》,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各地的河道疏浚进行补助,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积极开展河道疏浚工作,河道疏浚取得一定进展。199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全省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决策,全省掀起大规模城市防洪工程建设。通过城市防洪建设,人们对河道水环境综合功能的认识有了提升,规划设计理念不断更新,城市防洪建设结合河道整治,水环境面貌得到初步改善。但是,以往的河道整治取得的成绩,无论在工作范围还是工作深度上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我省河道水环境面貌,河道水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仍然严峻,水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突出问题。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河道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道整治必须从传统河道单一目标整治向多功能、多目标的综合整治转变,从城市河道整治向城乡河道全面综合整治推进。

三、*河道建设工作进展

*河道建设是建设安全、舒适的水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已被列入本届省政府工作报告,并被确定为生态省建设十大重点工程之一。20*年7月,省政府与11个市(地)政府签订了生态省建设目标责任书,确定全省目标任务为五年建设清水河道10600公里。为加强*河道建设的领导,省水利厅于20*年底专门成立*河道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下称“河道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20*年是*河道建设的第一年,河道办积极组织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推动工程建设。

1、全面调研,找准*河道建设难点问题

为充分了解当前全省*河道建设的工作进展,摸清*河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河道办用近3个月的时间,对全省所有的县(市、区)进行了全方位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研究对策,积极当好参谋。

2、积极行动,全面落实20*年度建设任务

根据“生态省”建设确定的目标任务,20*年计划建设清水河道2000km。在各县(市、区)上报年度建设计划的基础上,我厅于年初下达20*年度全省第一批建设计划1764.6km。截止20*年6月底,全省已开工建设河道1345.8km,已完成建设河道895.3km,完成投资23.2亿元。为全面完成20*年度建设任务,下半年我厅将下达第二批计划300km左右。从全省调研的情况来看,各地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很高,为加强领导,已有一部分县(市)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截止20*年6月底,全省已有34个县(市、区)成立政府河道整治领导小组。

3、统一部署,指导督促各地编制河道整治规划

规划是龙头、是蓝图、也是灵魂,对于河道整治这样一项系统性强,需要多行业、多部门协作进行的综合水利工程,更是统一领导和干部队伍思想的有力工具。20*年全省水利规划工作会议,我厅对河道整治规划进行了总体部署,会议要求各地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河道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省水利厅和省计委联合下达“关于开展全省河道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并随文印发《河道整治规划编制导则》,通知要求高起点规划,并综合考虑环境、景观、生态等因素,以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综合整治目标。目前,全省各县(市、区)河道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大部分县、市的河道整治规划处于审查报批阶段,并已有部分县(市、区)完成规划审批工作。

4、明确目标任务,制订分年度实施计划

根据我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步骤,并与生态省建设的总体部署相适应,确定我省*河道建设的20*—20*年第一期建设目标:全省第一批实现现代化的县(市、区),完成主要河道和乡镇所在地河道,多数村所在地河道得到初步整治;全省第二批实现现代化的县(市、区),完成主要河道和乡镇所在地河道整治,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所在地河道得到初步整治;全省第三批实现现代化的县(市、区),完成二分之一的主要河道和乡镇所在地河道整治,经过五年的努力,全省初步形成较为配套完善的防洪排涝河道体系,使全省县级以上城镇和重要镇所在地及部分经济发达村所在地河道呈现出良好亲水人居环境,初步展现*水乡风貌和韵味。

根据上述目标,我厅以浙河道办[20*]2号文要求各县(市、区)在编制河道整治规划的基础上,制订*河道建设分年度(20*-20*年)实施计划,并以政府名义上报我厅。在各县(市)上报的基础上,我厅将根据一县一图一说明的原则,组织编制全省*河道建设分年度(20*-20*年)实施计划,作为指导今后五年的清水河道建设基本依据。编制工作将于9月底前完成。

5、规范建设,制订技术要求和建设管理办法

我省开展全省性的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堪称全国首例,目前尚无现成的参照经验,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建设管理上,都会面临很多新的课题。河道整治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需要确立“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建设理念。同时,河道整治涉及面广,内涵丰富,既有基本建设项目,又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实行规范、高效、针对性强的建设管理,需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建设管理办法。20*年7月底,我厅组织召开了全省*河道技术研讨会和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对全省河道整治建设理念进行总动员,并对《*省*河道建设技术要求》和《*省*河道建设管理办法》进行了专题讨论,广泛征求各地的意见。我厅将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正式印发,将其作为今后*河道建设的规范性文件。

6、建立*河道统计报表和宣传制度

为规范*河道统计报表工作,加强各地河道整治工作的宣传和交流,我厅专门下发文件,建立统计报表和信息宣传制度。

四、当前*河道建设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河道建设是我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工程面广量大,综合性强,投资巨大,挑战性很强,尤其在启动阶段,如何起好步,开好局,十分关键。必须认真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症下药,为工程的顺利完成铺平道路。根据全省调研的情况,以下几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十分突出:

1、领导重视程度各地不平衡

*河道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工程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城乡水环境,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工程。它与城市防洪、千里海塘、千库保安不同,主要解决的不是水安全问题,而是水环境问题。在某些地方政府领导看来,清水河道建设不是“帽子”工程,只是“面子”工程,无须放在突出位置。河道整治综合性强,涉及行业部门多,协调工作繁杂,单靠水利部门在资金、政策处理、配套工程实施等诸多方面困难重重,建立一个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机构,统一协调,十分必要。截止6月底,除34个县(市、区)政府已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外,大多数县(市、区)的*河道建设仍以水利部门为主。还有一小部分县(市)的地方领导畏难情绪较大,困难想得多,办法想得少,“等靠要”思想严重,工作主动性不强。

2、资金问题是关键

*河道建设是一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资金需要财政投入发挥主导作用。工程估算总投资250亿元,分五年实施完成,平均每年需建设清水河道2000km,投入资金50亿元左右,占20*年全省水利建设总投入的50%以上,资金投入强度很大。目前,省级预算内资金每年安排用于河道整治的仅5000万元(包括小流域治理),仅占年度总投资的1%。近年来我省经济保持高速发展,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各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安排的水利建设资金增加相对较少,加之近年来各地千库保安、枢纽工程、城市防洪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压力仍然很大,*河道建设资金紧缺问题非常突出。

从建设内容看,*河道主要整治对象是城市河道的延伸段以及乡(镇)、村所在地河道,且大部分为乡镇村所在地河道,难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难以通过市场筹措资金,需要依靠镇、村级经济的支撑,而全省村级经济普遍薄弱,乡镇又无独立财政,能用于河道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农村税费改革已在我省全面推行,各种集资、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和以资代劳被逐步取消,按项目出台筹资政策也不符合有关规定,农村水利建设只能用“一事一议”的方式来进行。镇村河道整治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通过改善水环境创造土地增值效益的难度很大,因此仍需要县级以上财政加大补助力度。

从全省调研的情况看,各地的积极性还是很高,工作措施也比较到位,但同时对省里的补助政策期望值也相当高,如果省政府不就资金筹措问题出台相应的政策,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会受到很大打击,完成这项工作的难度会相当大。资金问题是保证*河道工程顺利实施并高质量完成的关键。

3、清水河道,难在清水

实现“水清”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单靠水利部门无法实现,必须由政府协调解决。当前要实现“水清”目标,难度很大,主要困难有几个方面:

(1)城镇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许多地方没有建立较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工业废污水、生活污水处理率相当低,大部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增加了水体污染负荷。化肥、农药大量低效率使用,大量营养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加重水体污染。

(2)我省面临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对环境质量提高的双重压力。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污染总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担心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投资环境,对水污染防治的要求不高。

(3)水资源实施分割管理,导致在水污染防治方面部门职责交叉,责任不清。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过松,以罚代治、处罚过轻等问题,直接影响污染者进行水污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截污治污是实现水清目标的根本措施,但由于归口管理部门不同,很难做到与其他河道整治措施同步实施。

(5)水资源区域管理模式的不利影响。地方政府对上游地区的水污染防治提出较高要求,而对下游地区的利益总是放在次要位置,甚至忽略。

(6)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河道水环境的保护,除了硬件设施建设外,与社会的文明程度休戚相关。在加强保护河道水环境宣传,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同时,需要建立河道保洁制度,实施长效管理。

通过河道清淤、河岸绿化及其他整治措施,对改善河道水质具有明显作用,但从根本上讲,截污治污是改善和保持河道水质的根本措施。在污水处理率得不到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仅仅通过河道整治较大程度改善河道水质几乎不可能。

4、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

河道管理长期以来是一个薄弱环节,不少地方的农村河道仍处于失管状态。要巩固*河道建设成果,需要建立河道长效管理机制,落实河道管理经费,提高管理效率。

五、对策和建议

1、加强领导,突出重点

*河道建设投资大,难点多,为了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思想,必须突出其重点地位,建议省政府专门成立统一的领导机构,加强领导。同时,建议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河道建设的通知》,对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明确:

(1)明确目标任务,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

(2)各地建立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机构,统一协调工作。

(3)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合作,共建*河道。

(4)明确资金筹措办法。*河道建设资金由地方自行筹措为主,省里给予适当补助。地方城市维护费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必须切出一定的比例用于*河道建设。对由于河道整治产生增值收益的土地,各地必须安排一定数量的土地出让收益用于河道整治。对与河道整治结合进行土地整理产生的土地指标,应从指标转让收益中,切出部分资金用于河道整治。省里视财力可能,设立河道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对河道整治工作出色、成绩显著的县(市、区)给予适当奖励。

2、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宣传是做好工作的先导,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领导重视,社会各界支持,广大百姓参与的重要途径,把宣传工作贯穿于*河道建设的始终。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口号叫响,使之形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宣传导向和舆论氛围上下功夫。从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开始,宣传整治方案,吸引群众参与方案比选,提出建议和意见。抓好典型河段建设,做到市市有典型、县县有典型,通过典型河道建设,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整治前后明显的对比,使更多的人感受到*河道的建设效益。千方百计利用新闻媒体制造舆论氛围,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开展类似“人大代表看河道”,“政协委员看河道”之类的活动,吸引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通过代表和委员们的呼吁,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动这项工作。

3、拓宽渠道,筹措资金

*河道建设工程资金需求大,必须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才能确保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

(1)发挥财政投入的主导作用

98年以来由于减轻企业负担和农民负担的宏观政策影响,水利社会筹资比重明显下降。河道整治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工程,尤其是乡镇村河道整治,难以通过市场吸引投资,因此需要财政投入发挥主导性作用。按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建议省政府设立*河道建设专项资金,按照2%的补助比例,五年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省级财政对各地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对成绩显著的平原地区给予重点奖励,同时继续保持对山区小流域治理的扶持。省财政投入所占比重虽然很小,但能起到重要主导作用,引导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

(2)推广“以地换资”经验

全省城市防洪建设中,我省有不少地方实行了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切出一部分用于城防工程,对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城市河道整治对于带动周边土地的升值也具有直接的重要作用,绍兴、余姚将土地增值的一部分用于治河,实际上是对河道资源经济价值的挖掘。因此,应该充分推广城市防洪建设和部分县市河道整治“以地换资”的成功经验。

(3)充分利用河道资源进行开发性筹资

拓宽河道整治和开发经营相结合的路子。桐乡、嘉兴利用河道淤泥制砖,龙游、金华等地公开招标、拍卖河道采砂权,遂昌、文成、松阳等县拍卖或协议出让水电资源开发权,舟山将部分河段水面养殖权承包经营,均取得较好效果。河道具有纳污净化功能,可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排污权制度和排污权市场,实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在上海,排污权交易市场已经有10多年的试点经验,取得了很大成功。我省嘉兴市秀洲区也已开展这方面的尝试。

(4)改革水利投融资机制

更多地研究利用市场,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水利上来,我省有条件的市县,可以通过盘活重组水利存量资产,切出一定量用于房产开发的土地或者以土地转让一部分收益作为担保,争取利用更多的银行贷款,进行*河道建设。在城市防洪建设中,嘉兴市和余姚市等成立了水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向银行借款和还贷的机制,实现“政府行为企业化”和“水利融资市场化”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水利建设。各地应在投融资改革方面加大探索和实践,不断创造新做法和新经验。

(5)广泛发动社会捐资

在千里海塘和城市防洪建设中,企业、社会捐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河道建设同样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扩大影响,在经济富裕的县市动员企业、社会踊跃捐款,同时也可采取舆论报道等各种方式给予表扬、记载。上虞市的小越镇新宅村、苍南县的金乡镇发动富裕起来的村民捐款,进行河道综合整治,取得了较好效果。

4、加强协作,全社会共建

*河道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需要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清水河道建设不能光靠水利部门,必须发动全社会共建*河道。水利部门作为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拟订具体实施计划,把好河道整治规划和设计方案的审查关,确保河道建设满足*河道建设技术要求。从全省调研的情况来看,河道整治可以与其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

一是与园区建设和房产开发相结合。当前,全省各地正在兴起新一轮的园区建设,出于园区自身给排水、环境、排涝等功能需要,河道整治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其纳入其园区建设成本。杭州等市探索出台房产开发和河道综合整治相结合的有关政策,反响良好。

二是与其他基础设施相结合。城市河道整治,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争取安排一定比例的城市建设资金用于河道整治。通航河道可以把航道整治和河道综合整治结合,截污、排污是河道综合整治的组成部分,应统筹研究,综合规划,配套实施,各部门出资,可由河道整治建设单位统一组织实施,也可由水利、城建、环保、航管等部门分别负责实施,从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综合效益出发,确定组织实施的综合性方案。

三是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相结合。河道整治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应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专项资金中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河道建设。

5、标本兼治,实现“清水”

实现“水清”的整治目标,需要标本兼治,各部门加强协作。建议在各县(市)政府统一协调的框架内,各部门分工负责,明确目标责任。截污排污工程与河道整治必须统筹规划、配套实施,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率。

从近期来看,河道整治要在综合整治上下工夫。综合整治措施包括水面保洁,禁倒垃圾、禁填水域、水体搞活、截污纳污等方面。水面保洁要做到突击清除和常年保洁相结合,阶段性地开展大规模“三清”活动。大力推广河道淤泥制砖,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加快疏浚进度。全面落实水面、河面保洁工作,严格禁止向河道等水域倾倒垃圾。同时水利部门应积极研究通过引配水工程改善河道水质的可行性,实施“配水冲污”工程,解决近期河道水质问题。

从远期来看,必须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和完善水污染治理的良性机制,坚持“污染者付费”的原则,依靠全社会力量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排污权制度和排污权市场,提高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使排污总量控制的目标得到实现。同时,要加强法制、严格管理。要明确责任,制订政策,加强监督,严格执法,通过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使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

6、建管并重,长效管理

河道整治论文范文5

【关键词】城市建设,河道,治理规划,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城市河道对一个城市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整个城市圈子的防洪排涝的作用,同时,也是整个城市经济文化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城市的发展和规划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城市河道进行整理和规划是对河道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的基础和前提。伴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和变化,在进行城市河道规划整理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城市河道的地质地貌,水文等多种情况有十分可观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更要从城市河道治理的基础上,兼顾好河道的生态功能功,环境功能等方面,如此,可以在确保城市河道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基础上,综合实现城市河道在防洪排涝,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而,加强对城市河道的综合整理和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河道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建设挤占河道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河道空间减小,水面缩窄,河道行洪能力降低。

2.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实施建设滞后,河水污染严重,如北辰的淀南引河、丰产河,两岸小作坊聚集,污水未经治理即直接排入河中,河流水质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城市污水集流系统完备之前,河道仍然承担排放污水的功能。因此,水的问题常常影响城市环境。

3.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河流水量减少,人为干预严重,导致天然河道大量丧失,生物的多样性条件被破坏,天然食物链脱节,导致河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5.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内地表被大量的混凝土、沥青等硬质铺装,导致不透水地面增加,地表径流量的增加,洪涝害频发,给市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加高培厚堤防,修筑混凝土河床和浆砌石岸墙等增大河道过流能力。

三、加强城市河道整理规划的对策分析

1.河流的平面布置规划

(一)最好不要建丁坝,对确定需要建丁坝的地段,其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最好控制在三十度以内,这样建成的丁坝阻水很小,既能保护城市用地和自身的建筑物,又能防止挑流时影响对岸,同时对堤坝的安全、稳定有利。

(二)对河道弯曲形成的浅滩、沙洲可以适当缩窄河道断面,用抽心束水归槽的办法来增大流速,减少推移质淤垫河槽。面就是处理好整条河流的平面、断面和挡水面之间的关系。平面上可实测二千分之一以内的地形图进行布置,以达到整体效果;断面上既要确定河床断面即堤距,又要拟定河堤护岸的断面型式,还要提高堤防护岸迎水面的防冲能力。就是要达到治理河道的整体效果,结合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改造项目来统筹规划,协调布置,互不干扰,分步分项逐步实施。做到规划与治理后的效果一致。总的来说,平面规划应在努力维持现状河流的条件下,针对满足防洪排涝、生态景观等要求进行综合规划,避免过度裁弯取直、缩窄河道等做法,尽量保持河流现状所特有的、丰富的多样性环境。具体主要体现在遵从自然和现状的前提下,规划河道主流中心线的走向,充分保证河流堤内和堤外的预留空间。

2.河道的横断面规划

在城市河道整理规划中,要综合考虑到城市河道多方面的功能,比如排洪,排涝,灌溉和航运,甚至是旅游等功能,河道的这些功能都是城市河道整理和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河道的整理规划中,由于河道功能的不同,因而要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设计不同的河道断面形式。在此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到整个河道的过流要求,设计标准的断面,在河道可以进行扩宽的基础上尽量扩宽,在需要预留一些河道槽蓄能力的情形下,一般而言,需要设计规划一些具有丰富内容而且用地面积和用地空间相对十分开阔的断面。

在进行城市河道整理规划过程中,对河流断面的规划设计需要满足河流标准过流能力的要求,如果河道因为其他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一定程度上让河流的过流能力受到了限制或影响,那么需要对合理你的基本断面设计进行调整和规划,总之,需要使得河道的各方面的功能都能够得到最为协调的发挥。同时,在进行河道规划整理过程中,要本着生态水利的规划理念,在综合考虑河道在防洪排涝等方面的基础功能的同时,也要兼顾到河道在生态环境,旅游景观,航运等方面的社会经济效益。

3.河道的护岸工程规划

城市河道整理规划过程中,河道的护岸工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进行护岸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到水利学对水面线的计算情况和河道内部自然状况,在此基础上,要最大程度的营造出一个既有利于河道功能的正常发挥,又有利于生物自然生息繁衍的生态环境,以及一定程度上创造出具有观赏价值的城市景观。

在河道护岸的设计规划过程中,河道堤身的结构和河道的型式要做好选择,要在综合考虑到城市河道周边的建筑材料,河道整理和规划技术,交通状况等多方面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遵守安全合理的施工基础上,尽量做到经济实惠。同时,在进行河道护岸设计施工过程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尽量减少对河道自然特性的改变,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少一些混凝土、石护坡,如此,可以更好的保护城市的天然河道。

4.河道辅助建筑物规划

在进行城市河道整理规划过程中,河道的辅助建筑物也是其中一些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整理规划中,河道的辅助建筑物主要包括一些闸,桥涵,站,检测站以及各种河道管理设施。在进行河道辅助建筑物规划时候,要在综合考虑到河道辅助建筑物基础功能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使得其最为基础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要综合考虑到河道辅助建筑物周边的生态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使得河道辅助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从建筑物的造型,色调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和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相互协调,使得这些河道辅助建筑物既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又能够和协调的融入到城市河道周边的人文,自然景观中来。

四、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步伐越来越快,城市河道规划整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会对整个城市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在进行河道整理规划过程中,从设计阶段和具体的工程实施阶段都要能够综合考虑到河道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从河道周边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出完整有效的整理规划方案,既能够满足河道治理的基本要求,又能够使得河道的整理规划促进整个城市社会的生态文明,促进整个城市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朱丽向 对城市河道治理规划问题的探讨 [期刊论文]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9年2期

[2]-于卫红,于冠瑞 与洪水和谐相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防洪规划[期刊论文] 《城市规划》 ISTIC PKU CSSCI -2007年4期

[3]-董其敏,李新林 城市河道治理规划问题之研究[期刊论文] 《技术与市场》 -2011年6期

[4]于卫红,崔毅 城市防洪规划的理念转变--从改造到适应[期刊论文]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6年2期-

河道整治论文范文6

稳定 对策建议

【论文摘要】:历史上黄河入海口流路是在三角洲的扇形范围内自然变迁的。随着长期的治河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河口流路的变化是可以人为地干预和控制的。1949年以后进行了三次人工改道,特别是在1976年改用清水沟流路是成功的。但是,随着黄河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进入河口地区的水量成大幅度减少趋势,致使河道向海域输沙的能力也大大减弱,逐渐导致尾闾河道不断萎缩,过流断面不断减少,拦门沙发育减慢甚至向海口内入侵。为此,长期稳定清水沟流路是河口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关系到黄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和黄河的长治久安,意义非常重大。对此,笔者就新时期如何稳定黄河口入海流路,拟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仅供同仁参考:

1坚持调水调沙,实现河口减淤疏浚

实践证明,黄河水利委员会通过8次调水调沙,对防洪、治河、减淤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是有很大的效益,特别是对黄河下游的河口河道来讲,起到了巨大的减淤疏浚作用。因此,调水调沙作为河流治理的工具是具有生命力的,效果是良好的,但是,在看到有利方面的同时,也应切实考虑和解决好对河口地区不利方面的问题:

1.1调水调沙的运用应解决多目标、多效应的协调和实现。通过调水调沙,在实现河道的减淤冲刷,保持水沙通畅下泄的同时,也应通盘考虑河口地区的防洪工程设施的防洪和能力,入海流路的稳定问题。这是稳定黄河入海流路的重要途径之一。

1.2就黄河口而言,其冲淤演变的方向和特性不紧紧受制于来水来沙条件,同时还要受到海洋动力条件的影响等,因此,在进行调水调沙运用时,还应考虑海洋动力等其它相关条件。这样才能对稳定黄河入海流路,使其发挥更大的功用。

1.3应加强水文、水情和河床演变趋势预报工作,对于稳定黄河入海流路,调水调沙是实行年度调节还是多年调节值得商傕。只有通过对水文、水情和河床演变趋势的科学预测,并结合考虑其他各种影响因素,才可能实现调水调沙的科学决策。

2提高河口防洪抗凌能力

河口的防洪抗凌能力是关系到能否稳定河口入海流路的又一重要问题。近年来黄河口的来水来沙量一直在减少。水少沙多使主槽淤积以及河口侵蚀基准面位置继续下移,河槽进一步萎缩,输沙能力进一步降低,致使河口段主槽平摊流量减少,同流量的水位抬高,过洪能力减小。由于水沙条件恶化,河道断面形态又出现了对防洪十分不利的二级悬河,滩地横比降增大,中常洪水也可使河势发生改变,形成横向流或者顺堤行洪,威胁堤防安全。所以,应进一步加固和完善堤防和河道工程,对黄河大堤进行加高加固,加快淤背区建设力度,使悬河变为地下河。同时选择适当河段,采取挖河疏浚、束水导流、护滩保槽、稳定河势等措施,从而达到减轻河口的防洪压力,稳定河口入海流路的目的。与此同时,冰凌也是造成不稳定黄河口入海流路的又一重要课题。来水量减少,封河水位低,开河时更易形成冰坝,因此,充分发挥水库防凌运用模式的作用,抬高封河水位和降低开河期的下泄流量。应采取在开河期要有实现分水防凌的条件,利用齐河北展宽工程、垦利南展宽工程和东平湖等都可以用于分水防凌措施。

3加强河口治理的科学研究,为稳定黄河入海流路提供理论支撑

众所周知,稳定黄河入海流路必须要有理论支撑。因此,加强河口的治理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由于黄河口演变规律错综复杂,受许多内在条件和外界因素制约和影响。为此,必须正视河口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这一基础工作。

就目前而言,一些急需的系列资料尚不具备,制约了河口治理方案的探索和改进。利津断面至入海口有112公里的距离,利津站的水文特征值难以代表河口段的河道情况,无法据此对河口冲淤变化做更为科学的分析。因此,有必要在丁字路口附近建立一个水文站,搜寻整理并分析入海口附近的水沙资料。其次搞好黄河河口河势、拦门沙等情况的观测及近海海域地形测量工作,大力开展黄河河口演变规律及综合治理措施的研究,为今后的河口治理工作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只有这样才是综合治理黄河河口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为了更有利于黄河河口的研究与治理工作,建议尽快启动“数字河口”工程建设。

4实现河口统一管理和依法管理

稳定黄河入海流路的重要环节,还得靠完善可行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河口治理的各项工作由黄河河口管理局、胜利油田和东营市共同管理,工程投资也由三方筹集。多部门共同管理对河口综合治理与开发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如今,黄河河口治理将面临新的挑战,为了黄河三角洲和东营市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不允许有重大决策出现偏差。因此,黄河河口治理必须纳入统一的管理渠道,只有进行统一管理,才能保证河口治理的有序进行。但由于河口治理与黄河流域的整体治理密不可分,河口来水来沙量的调控是河口治理成败的关键,而黄河全流域水沙又是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同一调度的,因此建议,成立由黄委会牵头,地方政府、胜利油田以及海洋局、环保局等相关单位参加的河口管理体制。与此同时加大法治管理,实行以法治河,此举也是黄河河口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已有的相关法律对河口的一些特殊情况针对性不强,加之不完善、不具体。虽然在河道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面都已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但有时在各法律之间又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操作难度大。建议尽快制定《黄河河口管理法》,实行黄河河口的法制管理,笔者相信,只有法律、法规作支撑,一定能够有效对河口的综合治理发挥重大的作用。

河道整治论文范文7

关键词山区;航道;整治;工程;技术;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untry's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 and implement mountain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en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waterway transport has a low cost, high efficiency, a notable feature, so promote the mountainous river channel regulation building has a more significant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some of the key technical problems in the mountain rivers and Waterways Rehabilitation.

Keywords mountain; path; remediation; works; technolog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由于山区河流本身有着流急滩险的特点,水流挟沙量大,暗礁多,水流紊乱,河床演变快,所以较平原地区航道整治困难,技术性强,另外,我国山区河流航道整治起步较晚,发展潜力大,在山区河流航道整治方面, 我们需要总结一系列整治技术理论和经验, 这对于加快发展内河水运,提高山区航运质量,促进西部经济建设,实现“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内河航运发展宏伟目标, 意义重大。

1、山区河流航道整治的特点与基本原则

山区河道水力运动复杂,水位陡涨陡落,河床地形变化快,水文特征有其规律性与普遍性。水流险急、流态紊乱的河域在洪水期的挟砂冲淤下容易形成浅滩,浅滩在宽广河床的急弯和礁石群处更易形成,是影响航道畅通的主要因素,山区河流航道整治也主要是针对浅滩的整治。以汉江白河至丹江口航道整治工程为例,汉江此段航道由于礁石分布较多且弯道密集,沿线形成了多处险滩,造成了航道在枯水季节根本无法通航,部分浅滩主航槽在洪水季节变化极大,汛前主航道在左汊,洪水一过,主航道已经改在了右汊,这样的情况在山区河流很常见。

山区河流航道整治的基本原则主要是要保证航道在枯水季节的航深与航宽,保持水流流态平顺和航槽稳定,使其在设计水位能够达到设计通航效果,工程内容主要以清淤除障、固滩沉排、切咀炸礁以及布置整治建筑物为主。

2、山区河流航道整治工程的布置

要有效治理险滩,改善山区航道水流运动,满足航道稳定安全要求,首要任务是要做好航道整治工程的布置设计。整治线和主航槽布置应该在自然航道的基础上调整,整个河道的整治线特别是航槽边线应全流域考虑,上下游平顺对接,挖槽位置应尽量布置在深水区域,以减少工程量和投资成本。礁石在山区航道中对通航安全影响非常大,对主航槽区域的礁石要设置炸礁项目予以清除。宽航道一般水流较缓,在洪水期极易形成淤积,此处航道除对淤积部分设置挖槽外还应布置丁坝群进行束水归槽,以起到稳定航槽的作用,对岸坡和河滩的脆弱部位,一般要设置护滩和护岸项目。在航道整治线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曲率半径问题,曲率半径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执行,不宜过小,自然河道拐弯处如果曲率半径过小尽量不要进行裁弯取直,以免增大坡降,增加水流速度。对复杂河流要设计多种布置方案进行比选,不论采用哪一项布置,都需要结合水文水流运动及河床演变特性综合考虑,才能达到预期的整治效果。

3、山区河流航道整治工程的技术要点

3.1丁坝工程技术要点

山区河流筑坝宜选用散抛块石丁坝群方案,一个滩段的丁坝群布置一般要根据地形和河床走势均衡设置,主要目的是束水归槽、挑移主流、理顺主流运动趋势以达起到稳定航槽的目的,丁坝坝头应该设置在整治线上,坝根与岸坡自然对接,对于砂质易冲河床与脆弱岸坡,应结合护滩和护岸工程进行综合治理。

现阶段,布坝原则与平原河流类似,但其挑角较平原河流布坝时小,且多以下挑坝形式布置,挑角一般在50°~70°为宜。山区河流丁坝基本上采用块石筑坝、梯形断面的结构,构件尺寸和坡比设计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并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对于水流湍急、水流量大的山区河流丁坝的坝体抗滑稳定计算和块石稳定计算尤为重要。由于坝头受力最大,受力影响也最为复杂,所以设计时应该取坝头处断面或其他典型断面进行计算。抗滑稳定性主要受动水压力和坝体自重下滑力的影响,应根据受力公式精确计算以选定安全经济的坝体尺寸。块石稳定性主要受块石粒径大小控制,与河流流速关系最大,所以计算之前要做好水流观测以确定每个坝址处的水流速度。

筑坝施工宜选在枯水期进行,汛期应加快备料,以保证枯水期的抛石进度。对水流稳定,坡降不大的河道汛期也可以利用船载块石进行水上抛石作业,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施工工艺,做好护底防冲和块石漂移的综合考虑。

3.2水下钻孔爆破技术要点

山区河流礁石分布广泛且基本处于水下,水下炸礁在山区河流航道整治中非常普遍。炸礁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航槽内的水深达到设计水深,所以炸礁边线和炸礁深度是施工控制的重点和难点。现在水下爆破采用的炸药一般是防水乳化炸药,导爆管起爆,水下炸礁施工设备主要利用钻孔爆破船和抓斗式清碴船。

水下爆破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形勘测,根据测量数据分析水下礁石地形和礁石厚度,以做好施工展布和布孔设计。采取电力起爆时,可以采用并串联方式, 也就是将4~5 排炸药并联成一组, 并把各组再串联在一起,起爆体宜采用威力大、感度高、防水的乳化CLH炸药,起爆体宜装2发并联电雷管,或装两个起爆管雷管,水下起爆的雷管宜选用防水8号金属雷管,炮孔装药长度小于3m时装一个起爆体,大于3m时宜增加起爆体,其位置应均匀布置。爆破过程中要做好封航和交通管制,炸药起爆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和地震波对周围建筑物很不利, 这就需要在爆破网络设计中,通过毫秒延期雷管实现微差爆破。面对特殊的水下爆破环境, 单次起爆用药量的计算就成为水下钻孔爆破的关键技术,这一技术对用药量与安全距离的数学关系进行了严格规定, 并对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等级以及与爆破点的距离等因素进行了全面考虑,并要求对每一个爆破点的用药量进行精确计算并通过施工不断进行调整。

河道整治论文范文8

例》以及州政府下发的《州砂石资源开采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为全面落实州政府关于砂石资源开采秩序专项整治的精神,正确处理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的原则,我县集中时间,集中人员,从6月1日起到7月30日,对县内河道采砂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使无证开采、乱采滥挖、破坏浪费砂石资源和在开采中毁坏农田、道路,影响河道行洪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遏止。合理划定河道采砂的地段、范围、期限及开采量,实现依法开采,依法管理,建立规范的河道砂石开发秩序。

二、整治范围

无证(照)、伪证(照)超范围、持过期失效证(照)开采砂石资源的行为;以开采砂石资源为名探采砂金的行为;强买强卖等扰乱砂石资源市场秩序等行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砂石资源开采行为;严重影响全县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推进的违法违规开采砂石资源等行为;砂石材料乱堆乱放,危及河道、交通要道和生态环境等行为。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6月1日-6月10日)

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和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行政许可法》、《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州砂石资源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宣传省、州、县有关文件精神和政策,树立广大干部群众的砂石资源国有和依法采砂意识,为专项整治活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6月10日-7月10日)

1、清理整治:从县水务局、国土局、公安局、林环局、交通局等14个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联合执法工作组,由水务局牵头,会同有关乡镇,深入全县进行清理整治。

对无证违法采砂的,一律予以取缔关闭,拆除设施设备。并按要求对河道进行恢复。

对已超过开采砂石范围、持过期采砂许可证开采砂石资源的,责令停止采砂,并按要求恢复生态环境,补交相应的砂石资源管理费。

对以开采砂石资源为名采砂金的,责令停止探采,没收非法所得。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罚款。

2、规范和要求:按指定范围及深度采砂,采砂区河床要求平整,上下段河床连接要形成一定的坡降,河道采砂过程要随采随填,不能造成深潭,确保行洪安全;设定禁采区和禁采期,标明禁采标记的河段不得采砂,违者按有关法律法规论处。国家建设项目所需的砂石须经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在不影响防汛泄洪的前提下,分时段、分区域进行开采。桥梁上、下保留100米为禁采区。距离堤脚、河岸左右5米为禁采区;每年的防汛时间为禁采期,具体防汛时间由当年的防汛情况而定。

(三)规范管理阶段(7月10日-7月30日)

在前两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专项整治行动经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不定期巡查制度。由各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小组,进行不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防止死灰复燃,杜绝违规违法开采活动。二是建立定期联系会议制度。各相关单位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行为。三是建立群众举报制度。水务局、国土局、公安局、环保局、安监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监察局、地税局、工商局、文旅广新局等单位公开举报电话,广泛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形成专项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四是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完善全县砂石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河道采砂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有关乡(镇)政府要严格落实领导负责制,确定一名领导和工作人员负责配合抓好河砂开采秩序清理整治工作,抓好辖区内河道砂石资源日常管理,切实把河道砂石资源保护好、开发好。

(二)明确职责分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是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主体,按照职责分工开展整治工作。

水务局: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协调;负责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各类砂石场的清理整治,依法对河道管理范围内非法采砂行为进行查处。

国土资源局:负责对河道管理范围外各类砂石场的清理整治;依法对河道管理范围外的非法采砂行为进行查处,负责对以采砂为名非法开采砂金行为进行查处。

公安局:负责维护专项整治秩序,依法打击违法采砂等犯罪行为。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监督各类施工企业是否使用具有合法采砂资格企业提供的砂石骨料。严厉打击使用违法砂石的行为。

环林局:负责采砂企业或个人环境保护合法性审查,做好采砂生产活动的环境监测,依法查处造成环境污染的采砂企业或个人。

安全监督局:负责对河道外砂石开采企业或个人安全生产合法性审查,依法查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砂石开采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监察局:负责对专项整治行动中政府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对整治行动中发现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规行为依纪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工商局:负责对企业营业执照上经营期限是否在有限期内、项目、经营范围是否超范围进行检查。

地税局:按照税收征管法规定,加强税收征管,负责组织征收地方各税。

文化旅游和广播影视体育局:负责此次整治行动的宣传报道,及时跟踪报道整治行动进展,营造良好的宣传声势和舆论氛围。

国税局:按照税收征管法规定按照总金额的3%,负责征收税收沙石增值税。

发改局:按照《价格法》及其相关条例规定,负责征收价调基金工作。

交通局:负责砂石开采点及砂石堆放点对交通、公路影响行为的处理,打击非法和超载运输违法行为。

各乡镇和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密切配合,采取联合执法、集中整治、公开处理等措施,坚决打击违法采砂行为。对拒不停止违法开采行为和干扰、阻挠清理整顿工作的,坚决从严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工作中,要合理确定整治重点,重点查处无证开采、非法开采、掠夺性开采的采砂业户,重点打击抢占砂场、垄断市场、无序竞争的痞霸行为,打击清理整治过程的违法抗法行为。力争通过整治,规范采砂市场,形成良性竞争,保证河道砂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河道整治论文范文9

【关键词】中小河流 生态修复 对策

湖南省河流较多,广泛分布,其包括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5KM以上的河流就达到了5341条。仅仅以长江洞庭水系为例,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95%以上。其中流域面积大于在3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24条,而200平方千米的更高达5040条。总起来说,这些河流绝大部分都是省境内河流,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0%以上。约有2\3的中小河流达不到规定的防洪标准。许多中小河流存在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严重等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并拿出实施方案进行对症下药。

1中小河流现状总论

湖南省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地、丘陵地质,因此按照自然形成原理,湖南中小河流大部分都是属于山丘型河流,并且极大部分都是天然河道,并没有经过改道和局部处理,其中浅丘河流弯道很多、流断面积小、淤积非常严重,主要分布在湘中和湘东北地区。按细分省内其他绝大部分都属于山区河流,河道陡且坡比较急,两岸冲刷非常的严重,自动修复能力较弱。中小河流的堤防由于品质问题、技术问题、人员问题大多不符合标准、达标率较低、防洪效果不理想。

2湖南中小河流普遍存在的问题

2.1水利管理薄弱

湖南各地方未设置专门的河道管理机构或者管理岗位职责不到位。即使有也因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或资金而形同虚设,致使湖南多数中小河流长期缺乏规范的管理及治理,任由河床随泥沙淤积而逐渐升高,沿河滩涂发育。同时管理的松懈也放任普通民众及沿岸的工矿企业进行侵害河流健康的经济行为。

2.2民众水患意识不强

湖南关于水患防洪等知识宣传不到位,中小河流多数分布在为落后的山区。由于地形限制,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居民修建房屋或其它建筑物时倾向于河道。同时将生活垃圾向河道倾倒使河流遭受污染,在农村地区,沿河滩涂发育农民又在滩涂上开垦耕地,使河道进一步缩小。近年来极端气候的影响,多地引起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巨大损失,而沿岸居民不了解洪水灾害的机理,不知如何避灾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2.3整治的前期工作滞后

因为资金投入不足和政策上长时间的忽视。湖南大多数需要及时治理的中小河流关于防洪规划所需的基础资料不全或者呈现出一片空白。少有河流常年设置水情观测点和水文数据采集点,同样也缺乏地形地质和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除开个别河流外,湖南中小河流治理的前期工作总体滞后。各河流的基本情况,治理目标、治理任务模糊不清。

2.4防洪标准低

湖南大约有2\3的中小河流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还有很多中小河流处于不设防的自然状态。王越等也在对中小河流治理技术的探讨中提及全国绝大多数中小河流治理滞后、大雨大灾、小雨小灾频繁发生。陈鸿飞则指出有些整治过的河流也因整治时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缺乏专业技术的支撑,致使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在极端气候的影响下,突发性强降雨或降雨历时过长,都可能引起严重的中小河流洪水灾害,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5投入严重不足

湖南省中小河流数目众多,治理所有的河流所需资金数目巨大。按照湖南省河流分级管理的原则,中小河流的治理主要在地方政府。可是各地方政府财政相对来说不太雄厚,长期以来,中小河流治理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致使资金严重不足,治理任务繁重。治理资金及治理任务繁重,都使中小河流治理任务艰巨。

3湖南中小河流的治理及生态修复研究

3.1中小河流治理目标与治理手段

依据国家宏观指导,中小河流治理的目标如下几个方面:一方面重点中小河流和重点河段的防洪能力得到增强;二方面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所涉及的主要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农田等防洪标准有较大提高;三方面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流域或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得到初步解决。在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的大环境之下,湖南省的中小河流治理目标与国家宏观指导保持一致。在根本性的手段上应遵循自然生态理论,采用生态修复的手段,尽可能将中小河流修复实际当中,以达到影响最小、修复最佳的办法。

3.2中小河流生态修复探讨

3.2.1中小河流生态修复的起源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einrichHaeckel)首次提出了“生态学”的概念之后,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近现代以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学科的发展使生态学理论的发展进一步得到扩展和应用。生态学已从最开始狭隘的唯心主义哲学慢慢向一种全新的哲学方式转变,这种方式赋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被广泛认可并应于多种领域。如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人文、社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等。“中小河流生态修复”就是生态哲学衍生出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小河流生态修复在形式上可以称为绿色化修复,甚至可以直接用生态化的手段来赋予其外在的特点。

3.2.2运行过程遵循生态学的规律

中小河流生态修复生态观点认为:中小河流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环境、当地水文、生态环境等生态因子构成的能量和信息乃至流通、交换形成了动态的生态系统。系统内的各个因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交叉渗透、融汇贯通的生态系统。共同承担着传递、分解、加工和建构的任务。因此,中小河流生态修复生态的观点认为生态平衡是中小河流生态修复生态的核心问题,良性的中小河流生态修复状态,应该是一个多元化因子构成的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共享系统、互动系统。系统内的各生态因子在进行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中,可能本身存在个体差异导致生态失衡,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因此通过调节环节内的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循环,从而达到系统各个因子之间的高度适应、协调统一状态非常重要。

3.2.3中小河流生态修复策略

十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在这个背景下,中小河流治理的重点虽是防治洪涝灾害。但也要重视生态文明、文明施工、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自然环境中,水生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空间丰富度、流速分布多样、滨河植被生长条件、生物通道通畅度、生态系统受干扰度、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治理方式有传统探究的思维定势:要么从人的主体的层面着手,过于强调极端的主观性,过于重视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么从中小河流的客体层面着手,偏向极端的客观性,对人的受动以及主动性缺少正确认识;要么从环境的外部因素着手,偏向外部因素的决策性,没有重视自然自身的转变性以及影响力的生成性。就算在中小河流生态修复系统中加入环境因素,也只是简单的将环境当成治理的辅助条件在生态修复中加入。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从生态学的视域来看待整个中小河流生态修复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大中小河流生态修复的过程,是一个多元化影响因子相互作用的过程,对于生态化过程的完善,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有必要对其进行细致和系统的研究。

3.2.4中小河流生态修复运行宏观的保障

一方面中小河流的问题其本质是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为此湖南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中小河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并在健全的中小河流制度下建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机构的任务,加强河道的管理,防止“治后复发”。对河道的管理,石晶晶提出要做好建后管理,保障中小河流治理效果在时间上延续。规划要牢牢跟随治理目标坚持治理的各项原则,做到综合、统一和专业。依据《水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按流域或者区域进行统一规划。规划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考虑两岸群众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河道的治理范围,治理任务类别。针对民众水患意识不强,湖南地方政府机关对中小河流的法理中,根据河段采取了合理的措施,以实现治理的规划目标。二方面资金管理是中小河流能否成功治理的关键。湖南政府机关首先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既要拓宽融资渠道又要合理使用资金,各级地方政府忙完善建立资金配套投资机制,陈健美提出地方上的水利局要进一步加强资金筹措力度,加强管理,抓住国家政策,明确本地资金配套比例,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方面的投入。充分发挥各项专项资金的作用,坚决抵制因资金缺少而出现的不良工程,深化投资计划管理。

4结语

湖南中小河流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河流进行生态修复还需进一步的研究针对性地提出,防洪减灾的治理措施,专项规划建设布局和项目安排时要优先安排已有前期工作基础的项目和对生态修复理论的理解和认知,由此产生正确的行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