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集锦9篇

时间:2022-08-04 02:56:16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1

一、目标任务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打造、三产融合、分步实施”具体要求,对区级园区开展星级评定。原则上,每年评定五星级园区1个,四星级园区1个,三星级园区1—2个。

二、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主要分为基地建设、设施设备、产品加工、农业新业态、质量品牌、科技支撑、组织方式、保障措施8个大类,建设标准详见《区区级现代农业园区认定评分表》(附件)。

三、组织实施与认定激励

(一)组织实施。区级园区的星级评定工作在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第一年度考评申报工作从2021年12月开始,2022年1月底前评定结束,以后年度按此安排。

(二)申报程序。每年12月,各乡镇按建设标准要求向区农业农村局申报区级园区,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区级有关部门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实地考评并形成考评报告,经综合分析提出区级园区星级建议名单,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议,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区政府命名授牌。

(三)申报材料。各乡镇向区农业农村局提交《区现代农业园区申报书》,对标编写自评报告,提供区级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推进方案、建设规划、明确承担园区管理职责机构的文件,以及自评报告相关佐证材料。

(四)等级划分与财政补助。区级园区依据《区区级现代农业园区认定评分表》打分评级,分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3个档次。每年由区财政统筹安排资金进行奖补,其中:五星级补助100万元,四星级补助60万元,三星级补助40万元。对于晋级的区级园区,区财政给予奖补,其中:由三星级晋升为四星级的补差20万元,从四星级晋升为五星级的补差40万元,从三星级晋升为五星级的补差60万元。降到三星级以下的,取消命名并摘牌。

(五)评定数量。区级星级园区评定实施期限为5年,第一年原则上评定数量为3个,其中三星级1个、四星级1个、五星级1个,以后每年根据申报情况确定评定和晋级数量。

(六)评分模式。对区级现代农业园区每年1月底前进行星级考核,实行考核总分制,入围分数为85分(含),其中三星级园区考核总分需达到85分(含)以上,四星级园区考核总分达到90分(含)以上,五星级园区考核总分达到95分(含)以上。若当年对区级园区的考核分值均低于85分,则当年星级园区评定空缺;若只有1个园区达到入围标准,则评定1个;若入围园区个数超过当年评定个数,则从高分取到低分。同时鼓励各乡镇发展粮油产业,对区级粮油产业园年度考核总分酌情加3—5分。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及区级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作,形成有效合力,共同推进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各乡镇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应工作制度,出台本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建设标准、完成时限等。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2

关键词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优势;制约因素;发展思路;建设途径;浙江杭州;余杭区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337-03

余杭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濒钱塘江,从东、北、西三面呈弧形围绕杭州主城区。区域为有多种地貌类型,既有平原水乡,又有山地丘陵,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农业自然条件非常优越,适宜水稻、茶叶、水果、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生长。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深化,全区土地流转面积快速增长,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应运而生,余杭区也逐渐成为社会工商投资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热土。根据浙江省政府提出的农业“二区”建设思路和余杭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实现农业“三化”目标,在对全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制约因素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有利优势条件,明确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发展原则,提出了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服务措施等有效途径来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使全区农业转型升级,逐步向“规模化、企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1 余杭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余杭区农业进一步加快了转型升级,努力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农业园区经济,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提升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13年底,全区已建成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2家、特色农业精品园6家、区级特色农业园区24家和优势产业功能区95个;建成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3个、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3个,为加快余杭区现代农业的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为进一步明确全区产业发展重点和园区建设布局,2013年始,余杭区在全省首次完成了《余杭区现代农业园区布局规划》编制。首批规划布点33.33 hm2以上园区132个(其中66.67 hm2以上园区91个),总建设面积1.25万hm2,计划总投资41 770万元,并遴选建设精品园区30个左右。从产业角度分为产业类园区74个、综合类园区40个、粮食生产功能区18个;从建设类型又分为园区改善提升45个、面积0.4万hm2,园区提升扩建62个、面积0.6万hm2,新建园区25个、面积约0.25万hm2。规划明确了“一核、两翼、九大板块”的空间布局,以“8+1”特色主导产业为构架的九大板块,建立园区动态调整机制,设置园区的准入和淘汰制度来实行长效管理。

2 优势分析

2.1 地理位置优越,农业产业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余杭区作为与杭州主城区距离最近、覆盖面积最大、地形地貌最为丰富、文化资源雄厚、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市郊区县,近年来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得有声有色。围绕杭州建设大都市、世界休闲之都的需要,积极拓展长三角洲旅游客源市场,着力把农业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余杭文化发展结合起来。同时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落户余杭区,使余杭区成为杭州市主城区主要菜篮子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周边农业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决定了余杭区今后在生态有机型、休闲观光型和科技示范型等现代都市农业方向发展。

2.2 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基础较好,有利于园区企业化经营管理

全区耕地流转面积已达到2万hm2,流转率已达73.55%,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已经走在全省前列;规划内园区已累计流转土地面积0.82万hm2,占园区规划总面积的65.3%。据调查,全区经营耕地面积2 hm2以上的农户共2 693户,经营总面积1.04万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7%,全区备案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5家,全区农业龙头企业137家,其中部级1家、省级4家、市级75家、区级57家。其中,农产品加工类88家、市场流通类9家、种养生产类34家。132个园区中由单个农业企业经营的有87个,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经营的34个,“企业+农户”模式经营的11个,专业大户或农户经营的6个。

2.3 工商资本投资比例逐年增加,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由于余杭区独特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到这块热土开发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主逐年增加,截至目前由工商资本投资已建和在建的农业园区62家,其中如浙江森禾花卉苗木基地、宇航梦园蔬菜园区、渔佬大休闲农庄、恒泽渔业、香草文化园、西子农林科技园、利川生态休闲园等20余个园区初显成效;2013年先后有印尼穆利雅集团海外投资机构(中国)公司和台湾农训协会、中国平安集团不动产有限公司与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等逾20批客商前来实地考察洽谈农业项目,并已成功引进诸暨海亮集团投资的余杭有机农业产业园项目。余杭区现代农业在众多工商资金的投入下展现了新的活力,2013年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企业当年完成总投资达74 500万元。

2.4 政策环境和扶持导向明确,为农业园区招商引资和发展壮大提供利好条件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3

[关键词] 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 建设 基础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18-01

一、园区规划布局及启动建设情况

全县完成盘县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盘县“哒啦仙谷”休闲农业观光园区等14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规划设计,规划总投资113.79亿元,现完成投资16.55亿元。

1.省级园区。一是盘县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园区规划总投资11.3亿元,规划面积24.2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4.8万亩。规划特色精品种植面积2.47万亩、农产品加工基地850亩、休闲观光区1.497万亩。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244亿元,带动就业2000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6000户,实现农民增收1.24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5亿元。二是盘县“哒啦仙谷”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园区规划总投资15.8亿元,规划面积7.2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1.2万亩。园区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4.7亿元,辐射带动产业产值达6亿元,带动农户11500余户,户年均增收1.6万元。现已完成投资4.38亿元。

2.市级园区。一是盘县老黑山核桃产业园区。园区规划总投资4.6亿元,规划建设核桃基地10万亩,园区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核桃2万吨,实现年产值3亿元,带动农户46000户,可解决就业5800人。目前完成投资1.3亿元。二是盘县设施农业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2万亩,其中核心区0.2万亩,规划总投资2亿元。建设马铃薯商品基地核心高产示范区1万亩、设施蔬菜0.6万亩、精品水果0.5万亩。建设特色种植业产后预冷、包装库和速冻蔬菜加工中心1个,净菜加工中心1个,发展畜禽养殖等。项目建成后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目前完成投资0.52亿元。

3.县级园区。一是盘县红果智能农业观光园区。主要建设内容:基础设施、智能观光农业种植、观光酒店、生态餐厅、儿童乐园、葡萄酒庄、建设农业观光旅游地产。二是盘县板桥水塘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园区主导产业为蔬菜、花卉苗圃、中药材。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7.85亿元,现已完成投资0.69亿元。三是盘县特色杂粮示范园区。规划特色种植业功能区6220亩,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3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畜牧业产值1.22亿元。现已完成投资0.69亿元。四是坡上马铃薯种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5万亩,规划总投资1.2亿元,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0.6亿元。现完成投资0.15亿元。五是盘县旧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园区位于旧营乡和羊场乡,园区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91亿元。现已完成投资0.45亿元。六是盘县红果城郊休闲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总投资2.1亿元。现已完成投资0.13亿元。七是盘县沙淤高山花卉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88万亩,预计总投资10.51亿元。现已完成投资2.1亿元。八是盘县淤泥岩博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园区规划面积4000亩,规划总投资8.379亿元。项目达产后预期年总产值为4162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0.89亿元。九是盘县高原画廊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主导产业:红米15000亩、蜜源植物5000亩、蜜蜂养殖10000箱等,配套加工厂建设。现已完成投资0.35亿元。十是盘县红果益民农业观光园区。主导产业:精品水果、中药材、蔬菜种植,特色畜禽养殖,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等。现已完成投资0.2亿元。

二、园区经营发展效益情况

截止至目前,盘县14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产值8.75亿元,销售收入5.23亿元,带动农户42600户,带动农户增收2.56亿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8600人。其中两个省级园区实现产值2.58亿元,销售收入2.12亿元,销售利润1.04亿元,带动农户23120户,带动农民增收1.22亿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9430人。

三、园区组织管理及运行情况

1.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盘县成立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农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农业局抽调6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园区涉及的相关乡镇成立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具体人员负责。

2.盘县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为切实加强农业园区建设,盘县成立了农业园区管理机构,普古农业园区管理委员和两河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领导班子已确定,其余办公室正在组建中,推进园区工作有序推进。

3.加大技术指导力度。为确保园区产业项目健康发展,县农业局明确4名副局长分别负责盘县“哒啦仙谷”休闲农业观光园区、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盘县老黑山核桃产业园区和盘县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并抽派18名技术骨干进驻园区进行蹲点指导。

4.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县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2.园区融资困难。

3.园区土地流转难度大。

4.园区建设用地难予落实。

五、下步工作打算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4

一、农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xx街道办事处辖3个管理区、17个行政村、6500多农户、农业人口23061人,总耕地面积1391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056元。

2、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①耕地、淡水、生物资源相对匮乏。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事业的蓬勃发展,先后有20余家项目在**建成投产,鹅庄管理区全部规划为市开发区,所辖土地主要用于工业项目发展;神洲生态乐园、济南鲍德冶金石灰石有限公司、**煤矿矸石热电厂等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也占用了较多的土地资源,使辖区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相对紧张,发展现代农业的空间相对狭小。②农业基础薄弱。xx一直是传统的工业强镇,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经营为主,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农产品附加值低,现代农业基础比较薄弱。③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不强。受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当地村民普遍存在重工商、轻农耕的思想,有个别村的个别户甚至存在土地撂荒现象,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阻力较大。

3、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①道路畅通,交通方便。辖区内309国道横穿东西,244省道纵贯南北,驻地位于垛庄、曹范等乡镇出入市区的交通要道,即将建成通车的济莱高速路横穿**南部山区并且开有路口,明埠路、埠翟路、埠旭路以及各条乡村路网相连,交通十分方便,为人流、物流的集散创造了条件。②距中心城区近,工商业基础雄厚。**位于济南半小时经济圈内,距离明水中心城区10分钟车程,容易在信息、技术、市场、理念等方面接受大城市的辐射影响;**工商业较为发达,驻地工商个体户达到600多家,从业人员7000多人,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③招商引资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契机。济南植物园于去年国庆节前夕建成开园,其规模和植物物种数在全省都位于前列,为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提供了良机;银鹭食品项目近期在**开工建设,为开发种植粮食作物,加快小杂粮、蔬菜、果树等基地建设创造了条件。④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地下企业”到“地上企业”的转变和由“黑色产业”到“绿色产业”的转变,逐渐摆脱了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开创了生态旅游、机械加工、商品物流等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了25以上的增幅,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按照强项提升、弱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全力开启**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局面。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垛庄水库低压灌溉工程效能,维护好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渐扩大水浇地面积,稳步提高粮食总产量和亩产量。在巴漏河沿岸各村建设提水站,并修建一系列的蓄水方塘,做好雨季蓄水,计划5年内扩大水浇地面积6000亩,使水浇地总面积达到12870亩,占耕地面积的62。进行科学施肥测土施肥试验,大力推进一池三改工程,多施用有机肥,不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单位土壤的产出率,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农民增收工程。以产业调整为动力,进一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依托银鹭集团,发展订单农业2000亩。大力扶持培植金燕肉鸡深加工项目,形成年加工肉鸡10万只的规模。打造品牌农业,培育一批富有**特色的有机绿色农副产品,做大做强牛羊肉、小杂粮批发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每年新增规模养殖户10户;每年递增奶牛10头以上,争取到2016年,奶牛养殖量达到200头的规模;建设标准化蛋鸡养殖场一处,达到每年产蛋量700吨的规模。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农户在庭院中种植花卉、食用菌或从事小型加工业;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5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问题;建议;永州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指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或优势特色产业,发挥规模种养优势,进行“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全产业链开发,实现绿色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由一级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水平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农业农村部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从2017年开始连续4a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都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这项工作作出了系列的部署,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带动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现有关于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文献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一方面主要关注农业产业园的规划建设,该类研究认为农业产业园的成功必须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张晓慧[1]认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要注重从产业系统、空间系统和景观系统复合的视角对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规划设计,才能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进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赵燕[2]指出农业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应该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园的定位与功能,并且要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重点改造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从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开拓市场,并增产增收,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主要关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模式。王丽娟等[3]归纳出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有合作社主体型园区、园区发展公司主体型园区和企业集聚主体型园区这3种模式,并且指出不同的发展模式有不同的绩效。张攀华[4]总结出现代农业有7种常见的盈利模式,分别为高效农业生产型、农产品加工型、科技研发型、流通服务型、高端农产品定制型、品牌农业型和休闲创意型多功能盈利模式。湖南省永州市将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提高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实施“农业园区升级战役”,为加快补齐全面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的短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笔者从永州市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工作实践出发,就市县级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了初步探讨。

1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发展现状

2006年11月,永州市第一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始建设,园区规划总面积9.87万hm2,园区核心区设在冷水滩区伊塘镇,示范区为周边岚角山、上岭桥、竹山桥、邮亭圩、接履桥、菱角塘等6个镇,2008年3月被批准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2010年被科技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11年被农业部认定为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湖南省唯一承担了2类示范项目的部级园区。2014年,湖南省启动实施了“两个‘百千万’工程”(“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决定培育扶持10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永州市抓住机遇,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组织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按照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与申报标准,对全市11个县区、2个管理区、1个经开区的农业产业园进行创建指导,到2016年永州市共认定省级以上农业园区46个,其中湖南省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11个(优质稻类4个、蔬菜类2个、茶叶类2个、油茶类3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26个(粮食类1个、蔬菜类5个、水果类6个、茶叶类2个、中药材类2个、畜禽类6个、水产类2个、休闲农业类2个)、湖南省现代林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9个(花卉苗木类1个、林产加工类2个、木本中药材类2个、经济林类1个、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利用类1个、林下经济类1个、森林旅游类1个)。2017—2019年,永州市大力实施农业三个“百千万”工程(“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品牌强农、特色强农、质量强农、产业融合强农、科技强农、开放强农行动)。2017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纳入了全市“六大战役”之一的“园区升级战役”中实施,出台了全市“农业园区升级”三年(2017—2019年)行动计划,组建了专门班子,制定了年度工作实施意见及考核办法,要求每个县区每年确定一个基础条件好的农业园区作为重点进行全面提质升级,每年新创建一个333.3hm2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招商引进一个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启动市级、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认定。通过开展规划布局升级、产业发展升级、基础设施升级、经营主体升级、管理服务升级等5大行动,促进了农业园区建设升级、提质、增效,农业园区建设加速发展。冷水滩现代林业产业园、新田林产工业示范园成功升级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冷水滩区道地药材和江永县香芋产业集聚区创建为“湖南省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祁阳县现代农业示范园获评2017年度湖南省农业科技园区。全市新增认定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23个(粮食类1个、蔬菜类5个、水果类4个、茶叶类3个、中药材类1个、畜禽类6个、水产类1个、休闲农业类2个)、湖南省现代林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8个(油茶类3个、林产加工类1个、木本中药材类1个、楠竹类1个、林下经济类2个)。2017年起,永州市还启动和推进了市级、县(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和认定,市农业部门联合林业、畜牧水产、财政部门出台了《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示范园认定管理办法》,明确了申报程序、认定标准和奖励办法。3a来,共创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市级示范园49个(粮油类1个、蔬菜类7个、水果类12个、茶叶类4个、中药材类3个、畜禽水产类16个、休闲农业类6个)、现代林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15个(油茶类4个、花卉苗木类1个、林产加工类3个、木本中药材类2个、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利用类1个、森林旅游类4个),累计带动创建县(区)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262个,实现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乡镇全覆盖。

2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体制机制不够顺畅

2.1.1没有专门管理机构永州市农业园区除永州农科园和江永县桃川洞名特优新产品开发区设立了专门的管理委员会外,其余均没有设立固定的专门机构和职能部门来从事农业园区的管理工作,均由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自行管理,建而不管的现象较为突出。

2.1.2园区工作难以协调农业园区建设牵涉到农业农村、财政、林业、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建设过程中部门间协调难,项目审批环节过多,办结时限过长。承担园区建设管理的农业农村、林业、科技等部门缺乏一个由政府统一授权的管理与协调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园区工作的开展。

2.1.3后续管理有待加强部分政府部门人员认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企业主体要争取的产业项目类短期工作,存在“要点支持项目就完了、应付应付过关就行了、把任务推给企业就完事”的思想,对园区后续管理缺位。有个别农业园区主体在园区筹建阶段,为争取政府财政奖补,建设积极性很高,待有关部门认定后几乎没有后续行动,尤其当园区主体资金链断裂后,园区就成了烂尾工程。

2.2园区主体投融资难

2.2.1财政投入有限近年来,中央、省财政支持农业园区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奖扶政策,认定为部级和省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都安排了奖补资金,但市县区财政没有专门引导资金,涉农资金整合投入园区建设的力度不够,不能满足农业园区发展需要。

2.2.2融资贷款困难园区创建主体以弱小和弱势的农业企业或农业合作社为主,经济实力不强,农业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普遍面临前期投资较大、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农业园区土地多为流转土地,土地经营权目前还不能抵押贷款,即使有可供贷款作抵押的资产,县区一级也没有评估资质的中间组织,导至园区建设融资困难。

2.2.3项目投入有限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园项目数量有限,且申报门槛和产业类别要求较严,市县级农业园区缺乏项目和奖补资金支持,如永州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奖补政策只覆盖两区两管理区内范围,县区的各项奖补大多停留在对“一县一特”产业规模的奖补,未能上升到园区建设和带动发展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创建主体的积极性。

2.3土地和人才支撑乏力

2.3.1土地流转不易园区建设主体在土地流转时要与大量农户打交道,做思想工作,协调矛盾,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乡(镇)、村协调服务不够,造成土地流转难。规模化生产对集中连片土地要求较高,资源稀缺,土地租金也水涨船高,加大了园区建设成本。

2.3.2建设用地审批难园区很难得到建设用地指标,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也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且报批手续繁琐、周期长。2.3.3园区用工难农业园区季节性用工较多,且劳动环境差、强度大,加之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多,导致部分园区用工难。

2.3.4专业人才缺乏农业园区普遍反映缺乏企业管理、农业科技研发和农产品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大中专院校专业人才入园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在园区定居工作的意愿不强,专业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2.4园区创建水平不高

由于园区规划滞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与园区发展规划没有进行有效衔接,配套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少,现有园区多以种养业为主,农产品加工、物流服务等都未配套完善,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较低。永州市农业园区虽然数量较多,但普遍园区规模不大,达到省级及部级现代产业园创建和申报条件要求的不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还未实现零的突破。2.5园区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农业产业园分布较广且在田间地头和山岭,尽管园区面积较大,但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投资大,园区主体因融资限制,基础设施配套大多薄弱,特别是交通条件不便的山区产业园基础设施更差,严重制约了园区的达标和升级。市直管的永州农科园在跑项争资融资方面只能依靠园区所在地县区组织申报,水、电、路、讯、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限制了园区进一步发展。

3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3.1建立工作推动体系

3.1.1提高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重要性,持续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示范的引领作用,梯次推进、分级负责开展县、市、省、国家四级产业园建设工作,制定出台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实施方案,立足现有农业园区发展规模和产业布局,以部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培育创建为重点,抓好扩容提质升级,努力使园区成为优势特色产业的集聚区、乡村产业兴旺的引领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区、产业扶贫的带动区。

3.1.2建立工作体系要将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帮助园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将农业园区工作纳入党委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兴产业工作组的职责范围,并做好服务保障,成立农业园区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总调度及日常工作。将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纳入全市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实行定期、不定期专项督促抽查,年终进行考评。

3.1.3强化政策服务各级政府要做好规划引领、机制创新、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等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出台本地农业产业及农业园区发展的扶持政策,农业项目向农业产业园区倾斜。要借鉴经开区和工业园的建设经验,赋予现代农业产业园同等享受用地、用电、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保险、科技人才、财政支持等优惠政策。

3.2健全多元投融资机制

3.2.1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建设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先建后补。

3.2.2组建农建投资公司县区农业建设投资管理公司可作为主要经营管理和战略投资管理机构,负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工作,探索为园区内的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提供抵押担保、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有效途径,加强信贷支持,解决园区建设融资难问题。

3.2.3吸纳社会资本参与要像建工业园一样统筹规划生产设施,统筹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鼓励社会资本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地方财政将对基础建设完成好的给予一定的奖补资金。鼓励各类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进入园区投资建设。

3.2.4引导农户入股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园区建设,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共享受益。

3.2.5财政适当奖补园区创建申报认定标准要因地制宜,省、市、县(区)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数量控制要适宜,市、县(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也要制定奖补政策,对达到创建标准并予以认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给予扶持。

3.3多模式解决农业园区用地问题

3.3.1完善土地承包管理制度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资金合作、订单农业等方式参与农业园区建设,让园区所在地的村级集体组织、农民分享园区建设成果。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有序流转,鼓励村组自愿囤积成片土地,整体对外“招拍挂”(招标、拍卖、挂牌),对自愿要求土地整体流转的村组,政府优先进行水、电、路“三通”基础设施建设。

3.3.2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现有的县、镇(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的作用,及时收集、土地流转信息,为经营主体做好土地流转服务。

3.3.3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意见,促进土地向农业园区新型经营主体集中。落实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优先协调解决农业园区二、三产业建设用地指标。

3.4加强园区人才队伍建设

3.4.1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教育部门参照免费师范生培养使用办法,培育一大批农口专业技术人才。政府及涉农部门要为园区与各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搭桥联系,结对帮扶,对园区内符合条件的管理、科研、营销等专业技术人才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以本县在外读书的大学毕业生为重点对象,尽快招聘一批“进得来、留得住”的年轻人才。

3.4.2发挥农技人员的作用建立农技干部结对帮扶制度,按照园区需要提供种养技术、检验检测、“三品一标”认证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结合各种技能培训,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发挥“田间学校”功能,开展各类农民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民技术骨干。

3.4.3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项目对园区内创业的主体进行培训,输送他们到有关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学习,为园区的发展培训固定人才。

3.5推动农业园区提质升级

3.5.1抓主导产业,提升优势产业质量突出本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科学确定和发展园区主导支柱产业,以规模种养基地为依托,做到生产基地相对集中连片,突出一业主导、一园一品。

3.5.2抓基础设施,完善园区全产业链做到水、电、路、讯设施完善畅通,主干道硬化绿化美化,机耕道和渠系合理配套,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完整,农产品加工、储藏、检测和物流装备齐全,生活管理区实现景观化,整洁优美。做强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园区产业基地,形成对二三产业的有效支撑。发展全产业链,推动园区经济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卖风景”“卖服务”转变。

3.5.3抓园区装备,推进标准化生产努力提升园区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完善农业生产设施及仓储物流、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服务等设备条件,以科技支撑实现信息化、标准化。全面落实农产品全程质量监管措施,建立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规范),实行标准化生产,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园区产品实行“身份证”管理、“一品一码”赋码标识、“三品一标”全覆盖。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6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坚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不动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继续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突破,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上已经由探索起步阶段进展到持续发展阶段,呈现竞相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最近,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参观了利州大石、朝天羊木、苍溪三井、元坝平乐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会领导、代表对园区建设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展现的强大生命力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赢得了普遍赞誉。经过三年来的探索,我市初步走出了一条山区、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树立了一批“可看、可学、有效益”的典型。毫不夸张地说,我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实践,已经在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索了适应山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土地零散、环境不一、地貌多样、资源分散一直是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我市客观分析农业发展面临的自然约束和资源约束,顺应自然,整合资源,确立了适应山区特点的“建园区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路子,探索了“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模式。这一路子和模式,既适合山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土地、资金、技术等农业资源集中度低的特点,又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合理构建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赢利三者统一。这一路子是多年来我市农业工作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市农业发展思路、理念的大转变,是农业增长方式的大转变,是抓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的大转变。

(二)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和城乡环境面貌的逐步改善。农业园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基础设施改善。通过几年的发展,各类农业园区通过对田、林、路、渠、库等的综合治理,把一大批农田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土肥沃、生态环境优良”的标准化农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由于在推进园区建设中,把产业发展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村建设、观光旅游相结合,促进了城乡环境面貌大改观。按照“一个园区就是一个观光景区”的建设理念,各地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区。部分县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aaa级景区打造,园区建设有效拓展了农业功能,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三)加大了对农业的资金整合投入力度。现代化的园区必须有多元化的投入相配套。全市各地为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一是千方百计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把土地整理、农综开发、以工代赈、扶贫、新村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国家项目打捆使用,集中投入园区,激励了企业投入,带动了农户投入,形成了以国家项目资金为导向,企业、业主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改变了过去因投入分散造成的有投入,投入不大,有效果,效果不好的状况。核心示范区按照亩平投入不低于1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投入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启动建设的3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3.2亿元,整合社会资金15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8亿元。

(四)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园区的成败关键在于先进科技的武装程度,在于高科技农业产业的发育水平。各地把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起来,寻求科技对生产和产业的支撑,园区联合大专院校开展科技研发、推广。目前全市大多数农业园区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试验、引进、示范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配套、组装、集成了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川农大、省自然科学研究院、中茶所等分别在猕猴桃、茶叶、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园区建立了专家大院、科研所。已建的31个园区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200多个,新技术50多项。先进农业科技在园区的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农科教结合,提高了农民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从而使园区逐步成为现代科技的孵化器、建设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培育现代农民的主阵地。

(五)初步建立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园区的生命力,取决于能否按照市场的要求,运用管理工业的先进理念,实现企业化运作。各地按照政府扶持、部门支持、企业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园区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模式,构筑市场化运行机制。全市园区基本形成了“集中流转,多元经营,股份合作,风险保障”的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了“大园区+小业主,大基地+小庭园”的园区带动农民增收机制。各地不断创新“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苍溪县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联办园区机制。利州区建立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中心(站),建立土地流转基金,有效保障农户和经营业主双方利益。各县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风险保障机制,政府和企业(业主)共同出资建立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降低农民发展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目前,全市各级财政和龙头企业已筹集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3100余万元。

(六)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样板工程。农业示范园区是一扇窗口,把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经营观念、管理方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展示在人们面前,提供了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现实样板,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进步。苍溪三井、白桥,利州大石,元坝平乐、紫云,朝天羊木、平溪,剑阁木马、剑门关,旺苍木门、南阳,青川板桥、三锅等园区分别带动了猕猴桃、茶叶、烟叶、食用菌、蔬菜等优势特色产

业的发展壮大。在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上,我点评苍溪县三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时指出,该园区可以用“一大、二高、三好”六个字概括。一是大气魄、大面积、大规模;二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三是示范效果好、推动力好,领导称好,群众叫好。三井园区有三点值得其它园区学习,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的建设,把产业、新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和城乡环境打造统筹规划、统一建设;二是强力整合,大力投入,利用园区建设平台,整合所有资源和项目,以整合的理念,解决了农村、农业发展的投入问题;三是不断创新机制,特别是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发展模式,探索循环农业发展、低碳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每个县区都有这样的好典型,元坝昭化、平乐园区结合旅游资源优势,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开发旅游业,大力推动农产品入超市;利州大石园区充分利用城市近郊区的优势,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城市蔬菜供应基地、科技示范普及基地和市民休闲观光景区,形成了“服务城市,致富农户”的园区建设新模式。在全市农业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14万亩,茶叶产业基地26万亩,核桃产业基地50万亩,烟叶产业基地 9万亩,青川黑木耳产业基地3000万棒(袋),油橄榄产业基地14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了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效益增加。总之,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推进,给生产经营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给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创造了新的亮点,促进了全市农村大发展、农业大提升和农民大增收。能够形成这样好的局面,得益于:一是加强领导,强力持续推进;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三是整合资源,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四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探索新的机制和模式;五是强化督查督办,逗硬考核。

在总结农业园区建设经验、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既要看到园区在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也要看到有的园区规模小、带动力不强,特别是个别县区谋划迟、启动晚、推进慢、上半年等、下半年赶等问题;二是既要看到企业化经营对园区建设的推动作用,也要看到园区运作机制需进一步探索,责权利关系、投资主体和收益分配等有待进一步明晰,生产者和经营者缺乏积极性等问题;三是既要看到园区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的效果,也要看到个别园区目标定位不明确,优势特色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经济效益还不高等现实。全市园区建设不是一年、二年,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需不断提升、巩固完善,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为此,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发展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的互促互动。

二、加快进度,提升质量,全面完成今年园区建设目标任务

从总体规划来看,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20__-20__年为探索起步阶段,20__-20__年为持续发展阶段, 2013年-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今年到20__年,是我市园区建设持续发展时期,是完成50个万亩园区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在去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上,提出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的“六强化、六提升”的工作思路(即强化规划引导,提升园区生命力;强化产业基础,提升园区竞争力;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园区承载力;强化农民主体,提升园区带动力,强化统筹结合,提升园区集聚力),得到市政府马华市长高度认可,要求按照这样的工作思路不折不扣的落实,希望各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参考执行。关于园区建设,今天我主要强调五个方面。

一是在项目实施上要加快进度。今年,市上提出了新建园区扩规模,已建园区增效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的工作目标。目前,离年终仅2个月时间,各地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抢时间,抢进度,又好又快推进园区建设,力争今年新建的10个园区早见成效,已建园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园区运行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农民持续增加收入,全面完成园区建设目标任务。已实施的项目,要加快工程进度,严格工程质量,保证资金投入;个别未启动的项目,要加快启动。要继续坚持项目责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要继续坚持督查督办制度,坚持县区已经形成的周例会、周通报好的做法。

二是在特色产业上要做大做强。特色是构筑差异性竞争的必备条件,是广元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广元七绝”是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分析广元农业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遴选的一批具有广元独特优势的农产品,受到农业专家的高度赞誉和市场的热烈反应,各地一定要在明确园区定位的前提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建设模式,特别注重与“广元七绝”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专业化的规模优势,区域化的特色优势。

三是在设施装备上要提升水平。先进设施装备是园区先进性特征之一。要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加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电网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园区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进一步改善园区生产条件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结合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等工程,采取工程、农艺等多种措施,加大园区耕地地力培育。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扩大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施的应用,提高生产设施化、精准化生产,集中建设一批设施农业示范点,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拓宽补贴范围,加大主导产业先进适用机械的应用,提高园区生产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完善产后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园区的设施装备水平。

四是在科技运用上要加大力度。要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开展试验示范,总结筛选出适合当地的设施农业技术、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与控制技术、新型种植模式等,着力提高科技应用水平。要以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开发利用农业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农业资源管理和动态监测、决策咨询,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整体实力。深入推进农科教合作,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技术,加强现代农业职业农民、创业农民培训,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发展质量效益。

五是在机制创新上要力争突破。突出加大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机制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农户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的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继续完善园区投融资机制、风险保障机制、科技创新推广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增添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活力。

三、高度重视,科学统筹,做好20__年园区建设规划

20__年以来,全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统筹规划的原则,组织大学、院所编制完成了《广元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已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全市园区建设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评审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实践证明,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以规划统领园区建设,可以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解决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低水平和随意性,是我市用工业化理念、现代农业理念抓农业发展的集中体现,是我市自然农业向工程农业转变的标志,对推进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要早谋划,早确定。尽快确定20__年新建园区。市园区办要加大园区选址、产业的指导力度,各县区要根据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科学论证,慎重

决策,根据“三沿三有”的原则(“三沿”,即:沿江、沿路、沿城,“三有”,即:有基础,有产业,有项目),确定出20__年新建园区。二是务必继续坚持“市上统筹,县区主体,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依托院校,专业规划,统一评审,批准实施”的规划编制评审制度,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加快编制进程,不断提升规划质量和水平。目前,还有少数县区没有确定20__年的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单位,这些县区要于近期及早确定,力争今年11月底完成县区20__年园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初评工作,12月进行全市统一评审,20__年1月全面启动新建园区项目。三是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规划的组织管理,加强规划培训和交流,健全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评审机制,完善规划编制评审标准、程序,确保20__、20__年园区建设规划顺利进行。四是要进一步提升规划理念,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明确思路目标。园区规划要与“十二五”发展规划,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相衔接,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把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统筹规划。同时,要提出“十二五”园区建设规划,促进园区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严格标准,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园区建设年度考核工作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7

关键词:江门 现代农业园区 问题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农业园区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各地的各种形式农业园区的发展为当地的农业增产、农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农民收入增加等带来的积极效应,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农业部部署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立足不同的工作基础、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在全国重点打造一批符合区域实际、发展理念超前、物质装备完善、科技水平先进、经营方式创新、新型农民培养成效显著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基于这样的形势下,作为广东省重要农业地区的江门,依据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和基础,在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自2010年加快了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步伐。

一、江门现代市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全市建成各级农业园区17个,其中,部级农业园区1个,省级农业园区5个,市级农业园区1个,县级农业园区10个。农业园区建设面积17.8万亩,涉及种植、养殖及加工等类型。

1、 江门市现代农业园区分布状况不均衡

江门行政区划包括三区四市,现代农业园区布局不均衡。园区数量和占地面积来看,开平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最快,园区数有9个,园区占地面积占江门总园区面积的81%,;其次是江门市新会区,园区数有4个,园区占地面积占总园区面积11.5%;恩平市有2个,鹤山市和江门市蓬江区各有一个园区。而在江门地区农业产值最高的台山还没有1家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

2江门市现代农业园区类型多样,投资主体多元化

江门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紧密结合当地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特色,利用有力的园区发展政策支持,借助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品牌、市场、资金等优势。在农业园区组织形式上,有政府推动型的,如唯一的部级农业园区项目――开平市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区、

省级的有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江门市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绿色有机设施农业核心技术示范园、新会区先进生态农业技术示范园等农业园区,这些农业园区借组各级农业财政支持、当地政府积极引线搭桥,吸引各种农业投资力量,主要发展当地具有优势的种植业;有当地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如开平市裕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恩平基龙实业有限公司良种家禽养殖园区,主要采取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这些农业园区利用当地的农业优势和企业的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以种养业或养殖型为主。

2、 以发展绿色、有机的生态农业为特色,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江门地区现代农业园区在规划之前就已明确了园区农业一定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摒弃传统农业重产量、轻生态的做法。通过园区规划及项目的实施,本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取得极大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进一步提高,如开平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区,在已有的蔬菜产业发展基础上,在开阳高速两侧建设绿色有机蔬菜示范区,推行绿色有机的标准化生产。江门地区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为市区及珠三角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粮、绿色肉、绿色菜、高档鱼、特色果”,极大的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3、 现代农业园区经济效应和辐射效应明显。

作为江门地区唯一一家部级的现代农业园区,开平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区自2010年建立以来,大力发展粮食、蔬菜、畜禽产品、淡水产品,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2012年开平粮食产量22.95万吨,较2009年的粮食产量增长了11.41%,水产品、肉类、蔬菜产量分别提高27.81%、11.61%、11.38%,养殖业发展的重点生猪肉类产量提高了17.85%。产量的增长带来产值的增加、农民收入的提高,从2009年到2012年,开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7004元提高到10320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1.65。恩平基龙实业有限公司良种家禽养殖园,在该园区项目的带动下,当地养鸭、养鸡等家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园区年产值也有6000万元,带动农户1000多户,每户农户年均增收1700多元。

二、江门市农业园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体制和机制问题(管理体制不健全,机制不灵

本地大部分现代农业园区是按照本地政府部门意图建立起的,其管理体制带有行政特色,园区信息沟通不畅,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影响园区生产和经营的正常运作,造成园区建设发展缓慢。并且在建设过程中,硬件建设多、软件建设少,尤其缺乏比较完善的、适合园区发展的管理经营机制建设。

2资金投入和园区土地流转问题(园区发展生产要素投入不足、园区发展资源约束问题)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不足。目前,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持、金融贷款和企业投资。如江门地区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中,除江门恩平基龙良种家禽养殖园区、开平健之源农业园外,其余园区均未得到过省级园区专项资金扶持。而由于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高风险,很难吸引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资金投入不足,并且主要是将投入主要应用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上,在农业园区农业科技人才、市场经营人才吸引和培养方面明显不足,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后劲不足。另外,现代农业园区用地问题日益彰显,由于土地的问题很容易造成政府和农民之间、企业和农民之间、政府和企业间的矛盾。有些农业园区为了实现园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需要土地增量,但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使得企业根本无能力解决,如基龙实业有限公司良种家禽养殖园区的凤山鸡场与民主家禽出口良种场,是经国家检验检疫部门批准的供港澳家禽注册饲养场,但由于受到活鸡出口配额的限制,该公司每年出口到香港的活鸡仅有1万多只,出口数量无法大量提升,销售容易受到市场价格的干扰,因此,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是他们发展的方向。但是用地问题却使该项目难以实现。

4江门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化程度较低。

江门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发展规模较小,产业链处于初始阶段。产业链环越往下沉,产业发展的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高附加值越明显。但目前本地的园区农业主要以鲜活农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从事农业深加工、精加工和精细加工的园区少之又少。由于大多数现代农业园区以政府投资为主,政企不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在园区真正建立起来,园区农业品牌建设意识不高,收益主要来自于生产简单加工,品牌附加值不高。

三、推动江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1.明确农业园区发展目标,准确定位

根据江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明确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发展目标,根据各地农业生产和农业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园区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发展路径。发挥各地园区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相关农业技术变革的先导和示范效应,需建设一套完整的园区管理制度,以此促进园区内外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要实现园区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和目标,园区建设中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模式,如开平市合民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是江门、开平两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被引入到示范区后,示范区打造健康畜禽养殖基地,通过龙头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改变农户小规模分散的传统养殖方式,普及现代化生态养殖技术,深受养殖户的欢迎,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水平。

3因地制宜的推出现代农业园区运行绩效评估体系

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现代农业园区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能全面、客观、及时地反映和评价江门各农业园区目标实现程度、各项工作的建设落实和运行效益,以便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的管理。具体实施方案:借助农林经济管理方面的专家团队,通过实地走访江门农业园区、发放调查问卷、组织专家和行业协会座谈等方式,在了解佛山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基础上,深入其问题及影响原因,借鉴省内外部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先进经验,构建“江门农业现代化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评价体系对江门现有农业园区进行合理评估,加大政府对运行状况良好的江门农业园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在政府主导和参与下,创建为农业园区服务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投资”的长效合理的投融资机制和技术扩散机制,争取做大做强一批园区,并通过一批重点工程和项目带动,加快建设一批高效农业核心产业基地和农业园区,并依托基地和园区,不断放大优势特色产业。而对于那些运行状况欠佳的农业园区,则责令其整改再评估。以此来全面提升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园区在促进佛山现代农业和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创江门农业园区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邱敏,覃志豪,张景卓,王义,钟国活.江门市农业区域布局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4),56-60.

2. 王建平.科技创新与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8

关键词: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园区建设;调研

现代农业也就是运用现代化、工业化的管理理念对现有的农业资源进行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优化配置,依托高科技投入,以实现农产品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追求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高度融合的新型农业发展形态。

2005年,武功县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以建设大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标志,截止目前,武功县现代农业建设已取得了长足发展,成果也比较显著。实践证明凡是建成农业示范园区或农业产业化聚集的地方,产业发展的状态比较稳定,发展态势比较强劲,效益明显提高;凡是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的农业园区,各类生产要素越是加快聚集,配套服务体系越是完善,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推广速度越快,产业竞争力越强。可以说,农业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机制创新、技术先进、设施一流、管理科学、效益显著的农业发展新载体。

1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1 存在的主要问题

武功县现代农业产业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通过几年的运行实践,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县上虽然成立了武功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委会,也设立了办公室,但是目前只是忙于大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无暇顾及指导其他园区建设,各乡镇村组和企业大户各自为政、自行随意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统一要求、合理布局、准确定位园区建设功能和产业类型,达不到高点起步、高标建设、高效运转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要求;二是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市场前景看好的项目,因资金问题无法上马,特别是需要配套的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因无投资渠道不能及时到位,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三是配套服务滞后,各乡镇及涉农部门对园区的服务跟不上,建设环境欠佳,导致园区企业发展步履维艰。四是园区建设规模小,发展水平低,产业链条短,企业没有与农民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不能很好适应市场需求;五是园区企业运行机制不活,经营管理方式有待改进,有些园区在产业项目选择上不够准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没有与当地主导产业相结合,导致高投低产,经营困难,效益不高;六是部分园区建设科技含量不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参与程度低,园区内部缺乏科技与管理人才,生产经营方式粗放,没有很好地发挥示范带动和引导作用。

1.2 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以下对策加以解决。加紧制定武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长远发展规划,完善各项配套发展措施和扶持政策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经成为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制定武功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长远规划,统筹协调,策划包装一批具有武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领武功农业向着更高更快目标迈进,就成为当务之急。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把扶持资金集中起来,引导解决产业规模偏小、偏散的现状,大力发展专业镇村,实行区域化布局,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全县建成一批区域化、专业化、特色化的现代农业园区。新建武功镇优质小麦良种繁育示范园区、苏坊镇特色观赏植物苗木繁育示范园区、武功县苏绘手工布艺产业示范园区、武功县馨绣手工布艺产业示范园区等,加快形成若干个具有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抓好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每年争取申报省级无公害基地6个以上,面积3万亩以上,规划实施苏坊镇特色观赏植物苗木繁育示范园区、武功县苏绘手工布艺产业示范园区、武功县馨绣手工布艺产业示范园区等5个以上规模示范园区建设。

多方联动筹措发展资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需要的是现代化的农业装备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点,没有现代化元素的农业园区不成为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因此继续围绕优质猕猴桃、优质核桃苗木繁育、手工布艺、优质良种、优质面粉、设施蔬菜、清水莲菜等特色农产品开展农业招商,首先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其次鼓励群众投资承包,进行园区建设,再次大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投入园区建设,也可通过抢抓机遇,包装项目,争取国家、省、市立项投资扶持。

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协调农业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对龙头企业的信誉进行评估,对信誉好的企业,核定授信额度,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及时发放贷款,为企业在农产品收购其间提供资金保证。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9

为加快我镇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根据《商南县农业农村局〈关于报送相关资料的紧急通知〉》的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立体高效、循环生态、效益优先、示范带动”的原则,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带动能力较强、运行机制灵活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建设达到“三个先进”,即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农业经营模式和农业技术集成;达到“三个一流”,即一流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实现“三个一体”,即园区集土地、资本、技术、项目、人才于一体,集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功能于一体,集产业发展、示范展示和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势产业积聚发展、现代农业特色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现代农业先行区。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布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二是坚持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等的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规划的衔接性、风格的独特性、经营的规模性、功能的多样性和建设的分布性相融合的原则,与区域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统一。

三、目标任务

突出加快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园区化建设,围绕我市优质粮油“十百千万”工程和特色种养“三圈、五带、十园、百区、六大产业集群”工程建设,在目前全市拥有千亩以上特色种植、万头以上生猪、100万只以上家禽和百头以上奶牛等257个特色种养小区范围内,2009年度全市重点培育100个市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至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现代特色种养小区发展到500个,其中市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到200个。

四、标准条件

被列为市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需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具备一定的种养规模。①特色种植园区:特色经济作物园区(含露地蔬菜和水生蔬菜)核心示范基地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区域性规模5000亩以上;大棚蔬菜园区(含草莓和食用菌)核心示范基地集中连片500亩以上,区域性规模1500亩以上;②特色养殖小区:特色畜禽养殖核心示范基地年生猪、奶牛、肉羊、肉禽存栏出栏量分别达1万头、200头、400头和10万羽,区域性年存栏出栏量分别达5万头、800头、2000头和100万羽;③特色林木园区:苗木花卉和经果林核心示范基地面积分别达1000亩和500亩,区域性规模分别达3000亩和1500亩;④生态休闲观光园区:以种养为主的生态休闲观光园区,核心示范基地主导产业集中连片达300以上,区域性规模达1500亩以上;以苗木花卉和经果林为主的生态休闲观光园区,核心示范基地集中连片面积分别达500亩和300亩以上,区域性面积分别达1500亩和1000亩以上。

2、符合产业发展导向:围绕合肥市农业产业布局指导意见明确的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园区建设。作用。

6、实行挂牌示范:园区统一对外树标立牌,挂牌示范。

五、申报和验收程序

市级现代特色示范园区实行申报制,有经营业主提出申请,填写《合肥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申请表》一式三份,经所在县区农委会同林业、畜牧水产、财政部门,于2009年5月10日前推荐上报,市农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组织审查验收。验收时根据各类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验收标准(另行制定下发),采取百分制计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评选100家为市级现代特色示范园区,经公示无异议后下文公布,挂牌示范。验收时提供的文字材料包括项目实施书面总结,有关凭证、协议、合同以及县区有关部门提供的证明材料和初验意见等。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合力推进园区建设。市由市农委牵头,林业、畜牧水产、科技部门参与,定期会商,合力推进,加强园区基地建设和检查督促,明确园区建设具体责任人,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园区建设有序进行。各县区有关部门全力支持配合现代特色示范园区建设,形成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建设上下联动机制。

2、配套优惠政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市将根据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与实施重大项目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相结合,整合有关项目资金集中全力扶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精心包装一大批农业招商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域。

3、有明确的实施主体:核心示范区主要建设单位或实施主体为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场和种养大户等。

4、具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园区所在地的土壤、水分、大气等环境因子应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

5、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好,特色种养小区比周边同类生产效益高出10%以上,有效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市将根据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与实施重大项目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相结合,整合有关项目资金集中全力扶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精心包装一大批农业招商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