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5-26 15:29:43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范文1

全球老龄化趋势和生活质量期望值的提高,使得全世界的社会保障和卫生保健服务工作面临重大压力,需要做出相应的应对。目前最主要的应对措施是建立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强调和发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和社区护理工作〔1〕。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老龄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社区老年服务从内容、规模到质量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较大距离〔2〕。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社区保健提出了更高的需求〔3〕。笔者曾赴芬兰访问,考察当地的卫生政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及老年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笔者综合考察和学习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对我国老年社区卫生保健工作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作一评述。

1 芬兰老年社区卫生保健的保障机制

1.1 芬兰是老龄化国家

芬兰以高新技术和发达信息社会闻名于世,国土面积约为33.8万km2,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面是俄罗斯,南临芬兰湾,西濒没有潮汐的波的尼亚湾。全国分为5个省和1个自治区:南芬兰省、东芬兰省、西芬兰省、奥鲁省、拉毕省和奥兰岛自治区。芬兰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其他欧盟国家,全国530万人口中65岁以上占15%,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1岁,男性为74岁。芬兰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较其他西方国家先行一步。

1.2 芬兰的养老保险制度

芬兰公民一生享有福利保障,是欧洲国家养老保险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芬兰根据新的养老金法,职工可以在63~68岁之间退休,养老金按职工工作年限计算。工作年限越长,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越多〔4〕。通常,工龄满40年的职工退休金相当于原工资的60%。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底,芬兰全国领取养老金者达到13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

1.3 芬兰的医疗保障制度

芬兰政府1963年颁布了“疾病健康保险法”,并规定由国家社会保险协会实施与管理。健康保险享受对象为全体公民及已获得该国国籍的外国移民,没有民族、年龄、经济收入及职业的差别。各地设有管理部门,每个健康保险享受人员都领有一个保险卡,患者凭卡在个人适当负担部分费用的前提下,可享受免费治疗或减免照顾〔5〕。芬兰许多公共性质的福利事业由国家、地方政府、社会福利事业团体经营。福利设施建设费、设备费等80%由国家和地方承担,其余20%由经营者自负盈亏。这种多元化的参与形式很值得中国借鉴〔4〕。

1.4 芬兰的卫生服务体系

芬兰全国5个省和1个自治区都设立省社会事务与卫生厅,主要负责管理和协调各省卫生保健服务和医院管理事宜。各市、镇、社区亦设有相应的卫生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地方卫生保健工作。在芬兰大医院与小医院互相配合支持,城市医院与农村医院互相协调共同发展,从而较好地保证了全国各地方的居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权利。芬兰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点普及卫生保健与预防,初级卫生保健网遍及全国各地,保证了城乡居民有均等机会接受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较好地发挥了医疗保障作用〔5〕。芬兰市政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和专家医疗两部分,地方税收、国家补助与使用者交费共同构成这些服务的资金来源。健康中心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设有住院部。住院部里的病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但是在一些地方,中心也提供短期急性病人住院治疗服务。除了住院部,市政社会服务部门还负责提供老年人家庭长期护理服务〔6〕。此外,为使老人在家中安度晚年,社会福利部门向老人们提供各种上门的家庭服务和卫生保健服务。

1.5 芬兰的老年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方式

探索和逐渐确立一种适合老人居家养老的方式和体制,强化对居家养老提供家庭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组织建设,并在财政预算上实行优惠政策;以居家养老、居宅看护为发展方向,构建“居家养老”模式,培训家庭护理员,负责看护老人、处理家务;普及托老所,提供短期入住、看护、治疗;政府出资修建特别养老院,为痴呆、卧床不起等体弱老人提供服务;强调开拓高龄者对社会的参与机制,发挥老人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特长,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强调社会福利的地方化和一元化,加强地方政府对老人福利的责任和职权;鼓励发展民间福利机构,推动老年保障社会化、多元化〔4〕。芬兰自1970年以来,形成个性化服务的社区护理工作模式,社区卫生护理服务中心进行持续性和合作性的护理。病人可以指名要护士,不仅是受过社区专业训练的护士,而且也可以是其他专业的护理人员,在病人确实需要时,全天24 h都能得到护理应答,允许胜任工作的社区护士独立开展护理。社区护士为家庭成员创造了积极参与照顾病人的机会,家庭成员可与社区护士交谈,从护士这里获得支持和信息,了解护理的目标,如何继续有效、具体地帮助病人〔7〕。家庭成员觉得自己的帮助能让亲属感到舒适、得到需要和想要的,居家护理产生了更高的满意度。从人际关系动力学角度,居家护理是对所照顾者表达关爱的一种途径。居家护理及家庭成员间的依赖性,家庭年老的被照顾者,护理负担,整体生活满意度,都与获得满足的资源有关〔1〕。

1.6 芬兰老年社区卫生保健的质量控制

1990年以来,芬兰公布的各项卫生政策,例如国家计划护理策略,21世纪优化全民社会福利和卫生保健方案,都注重病人和消费者的利益和愿望〔8〕。病人的满意度作为卫生保健工作效益的目标,社区卫生保健质量以及质量提高和临床工作质量管理的基础,日益得到重视和应用〔9〕。以病人导向的医疗机构卫生保健服务质量的测评得到研究和应用〔8〕。

2 芬兰社区老年人健康护理服务的各种措施

2.1 比卡健康服务中心的工作模式

比卡位于东芬兰,约6万人,约恩苏为比卡的首府,有4个健康护理中心,健康服务中心的服务模式为酒店式。Kuntohoul健康服务中心由健康中心、治疗中心、护理中心等组成。该健康中心有老年病中心(41人)与住院部(37人)组成。老年病中心20%的患者为战争受害者,在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的13名医师为兼职医师(当地医院的医师)。公民就诊先到健康服务中心。在国立的服务中心,公民见护士是免费的。见医师,前3次为2欧元,以后免费。健康服务中心的住院病人由医师指定入住院部。住院部由护士组成,无医师。入住院部的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不一,由医师制定诊疗计划。病人出现症状,24 h内与健康服务中心联系,3 d之内医师接诊,3月之内住院,3~6月手术。一般每位服务中心的医师分管社区2 000~2 500公民。患者先到健康护理中心,需要时再到当地医院,必要时转到大学医院。

2.2 库斯达庄园老年护理中心的护理项目

库斯达庄园是老年人服务中心,芬兰的第二大家庭护理机构,总共有600处场地。此护理中心专门研究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性科技服务工作和老年保健。社区的护理和恢复护理工作是此中心的重点项目。库斯达庄园老年人护理中心的护理项目包括:家庭护理(长期护理区及短期护理区),日常护理区,服务中心,中期护理区和治疗区。

2.3 芬兰的社区老年公寓

对那些希望居所单独,又能方便聚会的老年人,芬兰特别建立了一种不以赢利为目的,集居住、饮食、娱乐、健身和保健为一体的新型住宅楼作为老人公寓。通常情况下,每座公寓里都有受雇于住房股份公司的“管家”,实行专人负责,向老人们提供各种有偿服务。如果老人得病,医生会主动登门诊治。老人住在这里既不受打扰,相对独立,又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有安全感。在环境优美、设施便利的地点兴建老人集体住宅,然后以低收费的形式出卖或出租给老人〔4〕。

2.4 芬兰的社区老人服务和娱乐中心

芬兰≥65岁的老人中,90%以上喜欢在自己家里安度晚年。孤独是老人面临的一大问题。为此,芬兰在全国各地区建立起数百个老人服务和娱乐中心,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凡住在该地区的老人,包括外国老人都可以到这里来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中心餐厅专门为老人提供物美价廉的早餐和午餐,仅收成本费。老人可以在这里娱乐或制作工艺品。此外,还有绘画学习班、摄影爱好小组、合唱团、电影俱乐部等等〔4〕。

2.5 芬兰的社区老人居家护理工作

老人居家自我护理生活较公共机构的护理费用低,老人的持续居家生活对卫生保健有很高的价值。居家生活反映了老人自己对待卫生保健、疾病和生活方式的态度,改善了老人的生活质量。老人居家自我护理生活并不是从老年人生活中分离出来,而是与他们过去和未来生活密切相关〔10〕。芬兰政府和社会福利部门开展了老人家庭服务和上门卫生保健等各种辅助性服务工作。市政社会福利中心家庭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周上门服务1至2次,帮老人洗澡、购物、打扫卫生。卫生保健站的保健护士每周也来巡视探望。居家护理的上门服务主要内容有:体检服务、治疗性服务、验血和医学检测、其他护理工作。条件好的社区居家护理工作,还配备数字图像传输和固定图像传输〔11〕。对家庭护理人员每天上门护理超过3次,或需要24 h昼夜护理的老人,会被建议住养老院。老人也只需根据自己的收入支付很小一部分费用,其余由市政福利部门承担〔4〕。

3 芬兰老年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给中国的启示

3.1 建立完善的健康保障制度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芬兰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居民的健康保障制度。不仅在国家法律上明确了一系列政策规定,而且在资金上予以足够保证,这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性,也说明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服务体系的一项重大改革,应研究与制定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培养一支素质较高的全科医生队伍,促进全本地社区卫生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从另一侧面看,居民安居乐业,有健康的体魄,势必会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5〕。芬兰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以社区健康护理服务中心为依托,构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做法很有参考价值。

3.2 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借鉴

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慢性病的增加正成为一种全球趋势。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干预项目以社区为基础,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加强病人和卫生保健人员的交流,使患者和家庭、初级卫生保健团体以及社区支持者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通过与社区开展合作,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从而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引导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应对慢性病问题〔12〕。

3.3 发展养老行业与培养专门人才

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对高素质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新兴行业。与国外相比,中国在老年科学和教育方面严重滞后,多年来对老年学的研究和教育基本是空白,高等院校没有老年学课程,更没有老年学专业,老龄化需要的护理和照料人员严重不足。自大连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率先在国内开办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以来,陆续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辽东学院等几所学校开办了同类专业,办学层次多为中专或大专,为各级老龄产业输送老龄产业管理人员〔13〕。此外,还应从法律上确保人才的培养,给予这方面高级人才的优惠待遇,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项工作〔4〕。

3.4 老年社区护理的发展空间

老年社区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老年社区护理是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需求增加的最佳途径,它把治疗、健康教育和康复服务融为一体,起到了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是单纯的治疗,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3〕。人的健康问题中67%~90%均由护士作有效处理。老年护理研究应从生活质量、健康行为、护理教育等多方面着手,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是社区老年护理的宗旨〔14〕。调查显示,目前杭州市的老年护理工作中存在缺乏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机构、城区养老设施规模小、缺乏完善的老年护理体系、社区护理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等问题。老年护理的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现阶段迫切需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技术队伍业务能力的系统培训,大力培养一批老年护理事业的技术骨干,带动老年护理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15〕。

4 结 语

芬兰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了一条适宜自己国情的卫生策略,建立比较合理的区域规划,重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老年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尤为突出,走了上全民健康之路。国外的经验为我们认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护理现状,分析社区老年护理情况,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护理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并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的老年社区卫生保健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Kuuppelomaki M,Sasaki A,Yamada K,et al.Family carers for older relatives: sources of satisfac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in Finland〔J〕.Int J Nurs,2004;41(5):497505.

2 刘淑香,杨树娟,李 波,等.长春市城乡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与护理需求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8(15):15157.

3 王 校,卢爱工.老年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9):19512.

4 岳卉苓.借鉴他国有益经验,建设和谐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EB/OL〕.capitalmarkets.cn/zt/html080127513.html,20091007.

5 夏迎秋,陆文民.荷兰与芬兰的社区卫生服务概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3;14(2):613.

6 彭 珊,徐 利.芬兰的医疗卫生体系〔J〕.医院院长论坛,2006;5:614.

7 Laakso S,Routasalo P.Changing to primary nursing in a nursing home in Finland:experiences of residents,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nurses〔J〕.J Adv Nurs,2001;34(4):47583.

8 Hiidenhovi H,Laippala P,Nojonen K.Development of a patientorientated instrument to measure service quality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s〔J〕.J Adv Nurs,2001;34(5):696705.

9 Hyrks K,Paunonen M.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researchrelated problems (part 2).Is triangulation the answer〔J〕? J Nurs Manage,2000;8(4):23745.

10 Backman K.Model for the selfcare of homedwelling elderly〔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9;30(3):56472.

11 Lamminen H,Ruohonen K.The need for stillimage transfer during home nursing visits〔J〕.J Telemedicine Telecare,2000;6(5):2914.

12 李 想.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启示〔J〕.现代职业安全,2008;9(85):501.

13 孙颖心,张开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2):15767.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范文2

关键词:老龄化;中医;健康服务;对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大众对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保障生命质量的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强,因此对医学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随之产生了变化。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在培养中医药养老与健康服务人才方面的优势,主动思考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谋求中医药成人教育发展新出路,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福建省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需求的背景

(一)政策利好

(1)国家方面:国务院先后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提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社区要提高为老年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的能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更是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

(2)福建省方面:2014年福建省陆续出台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福建省健康服务业将重点发展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健康养老服务等8个重点领域,《2014年福建省中医药工作要点》提出,“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产品研发的同时,开展中医药与养老相结合的医养结合试点”。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频频出台,为加速老年健康服务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也必然会对高等中医药院校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

福建省的人口老龄化开始于1996年,截止到2014年年底,福建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9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3.03%;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9万,占人口总数的8.38%;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79.3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09%;空巢老人为109.49万人,总老年人口总数的22.07%。根据中国老年科研中心预测,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达到61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5.02%。福建省人口老龄化增长趋势愈发明显,必然形成老年人对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需求,并且这些需求还会继续增加。

(三)老人服务业发展

养老服务机构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平台。根据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情况》报告,福建省的养老服务机构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2010年,福建省投入27.1亿元用于扶持养老机构建设;2012年,福建省养老机构1181家,社会养老服务从业职工总数6252人,养老服务人员实训基地19人;2013年底,全省总共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896个。[5]随着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的加大,将来各级各类养老机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

(四)老年人康复需求增加

随着老年人的快速增长,老年人将成为整个健康服务业的主体人群。对在福建省城乡居住半年以上且65周岁及以上的1512名居民进行调查发现,老年人慢性病以及老年性疾病患病率高达85.78%,其中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骨关节病等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这些疾病恢复慢,病程长,并发症多,造成的残障或功能障碍严重,而中医药在治疗老年人慢性病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决定了社区、养老机构或是老年人家中需要相关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人员。

二福建省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员现状

(一)年龄结构偏大

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福建省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多以中年人为主,其中40-49岁,占总人数的50%以上,50岁以上所占比例约为28%,30-39岁所占比例约为15%,而年轻人员比例相对比较小,仅约占7%。虽然中年人在老年护理岗位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领悟,但与年轻人相比,他们缺乏养老服务基本理念、基本知识,老年人养老护理得不到保障。

(二)文化程度偏低

护工是福建省老年护理人员的主力军,她们多数是城市下岗职工或农村务工人员,文化程度只有初高中,基本上没有护理或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知识的限制,这些养老护理人员无法为老年人提供更高层次的养老护理服务,根本无法适应养老服务模式的转变。

(三)专业化水平较低

从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来看,目前,福建省养老服务团队的整体专业性较差,他们基本上没有或很少接受过系统的老年服务教育与培训,不具备老年护理保健和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多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来进行工作,所做的仅限于一般的生活照料,难以应对诸如精神慰藉、专业护理、心理沟通等较高层次的养老需求。

三国内外高校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一)国外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情况

(1)美国。早在1976年美国就有1275所大学、学院和社区学校开设了老年学、老年护理、养老服务与管理等学科。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老年护理人才梯队。

(2)日本。日本于1994年成立了老年护理专门学校,旨在培养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人才。日本不仅有老年护理培训的专门学校,长崎国际大学、东京福祉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也均开设有老年护理本科专业甚至还设立有相关的硕士、博士项目。

(二)我国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情况

在我国,从专业设置来看,全国大部分中医药院校,无论是成人高等教育还是全日制本专科专业,只有极少数院校开设老年学、老年护理学、老年医学等养老与健康相关专业。目前来看,福建省乃至全国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三个问题:①现在的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中,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中,开设老年健康服务相关专业的院校较少,人才培养规模很小;②人才培养层次不够多元化,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人才培养格局;③人才培养质量定位偏颇,有的中医药本科院校成人教育虽然开设有护理、康复等健康养老服务类专业,但人才培养多定位为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未能充分考虑到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四完善中医药成人教育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有计划的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这无疑给养老服务类专业的开设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因此,各医学高等院校要紧密围绕老年健康服务业的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从根本上改变现在基本上还没有养老服务类专业的现状。

(1)开设中医老年护理学专业随着老年人对健康和就医需求的提高,提高老年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显得尤其重要。老年人特有的体质和特有的疾病谱要求老年护理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在大健康服务产业背景下,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在养老保健、情志、给药、饮食与临床护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依托中医护理学科开设中医老年护理学专业,它不同于普通的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学专业更侧重于中医护理思想的渗透和中医护理技术的学习。

(2)加快中医康复医学发展步伐康复医学的目的在于促进身体伤残后的康复进程,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使病人受限或丧失的功能最大限度得以恢复。老年人康复治疗对于预防残疾、提高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可发挥其在医疗、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增加康复医学专业设置,主要针对专业养老康复护理人员,通过专业康复和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可在养老服务中对老人特别是对失能老人群体做到专业的健康指导、康复和护理服务,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提升。

(二)多元化补充非学历教育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基本职能。成人教育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窗口,是扩大高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形式,高校必须坚持行使服务社会的功能,多形式开展非学历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补充。

(1)面向城市社区和基层农村开展中医“治未病”培训中医药专业人员尤其是城市社区和基层农村的中医药工作者,“西化”严重,他们中大部分多使用中成药,不能完全胜任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的“施治”工作。中医药无论养生、保健还是医疗、康复都贯穿着早期干预的思想。中医“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更适宜于老年人康复保健需要。

(2)面向社会大众普及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一是走进社区,开展送健康,送知识活动,不断丰富广大老年群众预防保健及康复知识。例如,举办“老年人中医养生科普”、“老年人药膳养生”等保健知识讲座;推进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保健操在社区的普及。二是印制并发放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健康教育手册,并结合季节变化和五运六气中医理论,发放中医药养生处方。

当前,我国老年人健康服务业虽处于发展初期,但国家推进老年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态势已经逐步凸显。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和人才优势,从学历层面到非学历层面全面渗透,逐步推进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翠兰.高校如何培养适应老龄社会需求专业人才的探讨[J].老龄科学研究,2014(2).

[2]傅志红,黄华.人口老龄化及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以杭州市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117-120.

[3]许若晴,李珍,苏雁,童文琴.福建省养老服务业康复专业人才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4):123-124.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范文3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保健

1 社区老年人保健的目的:

①维持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②为老年人提供疾病的预防、治疗、功能锻炼等综合服务;③促进老年保健和福利事业的发展。

2 社区老年人保健内容

2.1 老年人健康问题:①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退行性变化越发明显,从而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②老年人身心疾病多发:老年人认知能力减退,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产生无用感,加上丧偶、退休、经济收入的减少、缺乏照顾和交流等社会支持,使得老人身心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

2.2 老年人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学会调节生活,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愉快地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

2.2.1 规律的作息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保持一定的节奏,合理安排一天的活动,对身体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2.2.2 合理饮食:老年人饮食宜清淡,每天都要吃谷类、蔬果、菌藻等多种食物,还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忌食辛辣类、油腻的食物,选择的食物尽量避免纤维较粗、不宜咀嚼的食品,牛奶、鸡蛋、豆制品都是最佳选择食物。家庭和社会应从各方面保证其饮食质量、进餐环境和进食情绪,使其得到丰富的食物,保证其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摄入充足,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减少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2.2.3 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是增进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和的重要因素,社区护士应该指导老年人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协助老年人做好个人卫生。

2.2.4 适当的运动:老年人参加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使各器官充满活力,对延缓衰老进程、延长寿命、提高健康水平、防治疾病、加速病后身体机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老年人运动锻炼不要过度,过度会导致血压急剧上升,促发心力衰竭。

2.2.5 充足的睡眠:老年人需要较多的休息,而且要分散于一天的活动之中,老年人的睡眠时间相对减少,每天大约6h左右,但要因人而异,注重睡眠的质量。

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状态能够修复机体并延缓衰老的速度。

2.2.6 保持排泄通畅:老年人排泄功能的正常与否与其生理、心理状态及生活状况密切相关。因此,社区护士应指导和帮助老年人保持排泄畅通。

2.3 注意安全:由于衰老,老年人可出现意识模糊、失去方向感、判断力减弱、记忆力减退及应变能力降低,老年人自我防御能力明显下降,对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显得更为迫切,社区护士应重视老年人现存和潜在的安全问题,如摔跤等,应注意预防和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和发展。

3 社区老年人保健措施

3.1 慢性病管理及预防: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高、危害大,慢性病管理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社区护士经过慢性病知识的培训,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社区慢性病病人的生活、饮食,再配合健康教育和适宜的干预管理,降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提高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自我保健意识。

3.2 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定期健康体检可使许多老年疾病在无症状期内被发现,促使老年人了解、关心自身健康,增强遵医行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疾病的预后。

3.3 健康档案管理:社区服务要求医护人员将社区老人健康状况的变化及时输入电脑做好记录,及时与社区医生联系沟通,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使社区老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能够得到连续性关照,充分发挥社区健康“六位一体”功能。通过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老年人社会、家庭及疾病的背景,便于评估老年人健康状况,为长期观察、连续追踪老年人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实施有针对性、系统性的保健计划和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3.4 开展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老年人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能力,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

3.5 进行老年人家庭访视:提高家庭的访视,向老年人提供完整、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范文4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心理保健;护理Community elderly mental health nursing analysisLu Ling

【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79-02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渐被引起广泛关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晚年生活愉悦舒适,是相关工作者重点研究的内容。加强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除可对生理及疾病改变产生的影响进行预防外,还可促使老年人更好的对社会及家庭问题进行处理,全面提高生存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体检的老年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保健护理,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年龄60-85岁,平均(71.5±3.5)岁。各种慢性病患病时间为3-24年,平均(11.7±2.3)年。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加强心理保健护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心理健康教育:社区护理人员多关心和体贴老年人,加强主动沟通及联系,使其与社会良好对接,保持有效沟通。同时就衰老的客观规律进行介绍,让老年人了解到机体的具体变化,丰富晚年生活内容,增添情趣。可介绍同龄的老人参加共同喜爱的活动,多行沟通,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发师生活乐趣,消除忧虑及孤独感,使其心理、精神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1.2.2疾病知识宣教:帮助老年人对各种生活问题及疾病树立正确的认识,就疾病的基础知识行个体化的、针对性的介绍,使老年人自我防护和保健能力增强,可从容正视疾病。同时接待老年人的态度需积极热情,使其建立正确的生死观,消除恐惧感,培养豁达的心态,使心境安宁,起到延长生命,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1.2.3和谐家庭关系建立:社会护理人员除常与老年人建立稳定联系外,还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向老年人家属行必要宣教,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照料、支持及关爱,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特别是有疾病伴发或失去伴侣的老年人,需给予更多的体贴,同时指导家庭对危机感有正确认识,使家庭环境轻松、温馨,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1.2.4加强综合素质:需向老年人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建立正确的养生保健理念。在智力得到有效锻炼外,还提高了自我照顾能力,使保健效果增强。同时可指导老年人对老年心理学、老年自我保健知识重点学习,运动多种调节情绪的方法,为心理健康提供保障[2]。

1.2.5饮食指导:老年人消化系统在年龄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也出现了系列衰退表现,胃部肌肉及胃内膜原有功能丧失,大肠运动能力显著降低,使老年人食欲不佳,易有便秘、腹胀情况发生,需加强饮食指导,向患者强调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多食水果和宣含纤维食物,以提高机体健康水平,保持愉快心态。

1.3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计理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活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3 讨论

老年群体渐在社会中占有较高比例,加之社会环境的变化,身心健康水平渐引起重视。社区针对老年人开展心理保健护理具有较重要的价值。社区护理人员需对各项技能及专业知识娴熟掌握,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及心理行为方式,提供针对老年人的全面、整体的心理健康服务,以使老年人可自我对心理问题进行调节,并提高舒适度,以最大限度的改善生活质量,保持身心健康。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活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综上,在社区针对老年人开展整体、全面的心理保健护理,可显著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改善其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范文5

【关键词】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相关因素

随着社会医疗设施的完备和医生医疗技术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悠闲,长命百岁也不再是愿望,老年人的年龄越来越大,社会上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社会趋于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赡养照顾、医疗护理等一系列问题,给社会以及年轻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面对社会老龄化,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确保老年人的健康保障,成为国家减轻负担所必须做的。

一、老年人具有自我护理能力的必要性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根据中国统计得知,估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接近于5亿的人口的年龄超过60岁。“国未富,民先老”,就是我国在经济没有发达的情况下,老年人寿命延长以及少生孩子致使中国现在所面临的巨大问题。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的不健全、社会医疗资源的有限,无疑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现如今,工作压力、住房压力以及子女抚养的压力,使得年轻人没有时间回家看看的情况愈演愈烈,年轻人的时间以及精力有限,对于亲自赡养父母会感到无能为力,家庭养老功能减弱。为了生计,不少人不得不放弃家庭、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空巢老人”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老年人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最应该得到我们的关爱和呵护,在国家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同时,社会相关人员应实行有效的协助措施,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在保障老年人最低生活标准的前提下,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与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相关的影响因素

(一)老年人的文化程度

自我护理能力也是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倘若老年人的文化水平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平,对于自我护理能力的学习与记忆就会更快些,更好的掌握自我护理的技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自我护理的知识。同时,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对于健康的定义理解较为深刻,也随时关注与自身健康有关的实时报道和知识,懂得自我护理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对于生活中的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有着一定程度的认知能力,能够正确的认知疾病,采取正确的态度与恰当的处理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意识的主动进行自我护理维持和促进健康。

(二)经济收入水平

经济收入高的老年人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的文化程度较高,对于自我护理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易于接受自我护理能力的传授,积极为维护和促进健康做努力。另一方面,经济收入较高的老年人不再为生计而奔波,不再为吃穿住行而发愁,不再为下一代人的生活而头疼,他们在生活方面保持着一种轻松的心情,同时具有较好的物质基础,为老年人提早进行自我护理奠定了基础,为老年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了选项,为老年人进行优质轻松的生活创造了条件。

(三)休闲活动时间

老年人退休在家,从忙碌的工作中清闲下来。由于年轻人的外出工作,“空巢老人”独守家中,长期的不外出,不与人交流,会加重老年人内心的孤单,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订阅老年报纸,听广播,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还可以使老年人从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中获得关于实时的新闻,了解当前社会的现状,与时代相接轨;还可以获得关于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加强老年人自我护理的意识与能力。老年人应该多出去走走,参加一些老年人俱乐部、老年人舞蹈队、老年人太极拳等等,多多接触一些同龄人,不仅可以交到朋友,还可以在大家平常的交谈中获得知识,增加自我护理能力。参加俱乐部,与老人们一起打牌、打麻将、下棋,既锻炼了脑力缓解衰老,又从中获得了乐趣;与老年人们一起跳舞、打太极、唱歌,既锻炼了身体纾解筋骨,又从中得到了喜悦,为自我护理奠定基础。

(四)老年人对自己健康的评估

老年人对自己健康评估不好时,就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一种无力感、拖累大家的感觉,从心底对自己“不中用”感到伤心挫折,同时对子女的依赖性增强,对自我护理有抵触心理,当子女因为工作忙而对照顾老人力不从心时,老人就会觉得自己的子女嫌弃自己而逐渐失去生活的信心,学习自我护理的能力下降。相反,老年人对自己健康评估良好时,对生活具有极大的热情,做什么事情都有激情,其自我护理能力就强。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自我感觉身体健康良好时,就对维持其自身健康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乐于学习和接受促进健康的方法,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同时通过积极的自我护理,老年人在面对疾病和突发事件时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平常生活中情绪稳定,使得其身心都达到一种良性循环,更好的激发人体免疫能力,促进健康。

(五)接受保护健康宣传的情况

老年人的文化程度和平常与友人的交流决定了其获取健康宣传的途径,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可以从书籍、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中获得关于维持和促进健康的信息,从而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同时,因为老年人出动不方便,活动区域受限,因此无论文化程度高低,老年人主要获得健康宣传知识的途径是社区医疗宣传人员集中宣传医疗知识,通过正确的宣传方式,可以增强老年人自我护理的意识,纠正其平常不恰当的生活习惯,还可以手把手的教会老年人自我护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静、张黎明、高莉等。武汉市城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老年医生杂志,2007,01。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范文6

【关键词】  社区护士  干预  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报道我国60岁以上老人早已超过1.3亿。老年人有其生理特点和病理特殊性,也有其特别易感和易患的疾病,指导老人们遵医用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老年病症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的主要途径。在老年病防治中,社区护士通过干预向老年居民宣传普及心脑血管等老年疾病的防治知识,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和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很多研究表明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人类的主要死因,如果不从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入手,防止心血管疾病就会成为空话。[1]

        各级政府和卫生管理部门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都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社区护理走进社区居民家中,正努力发挥着健康促进作用。为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面向社区走向健康人群,从对疾病的治疗到疾病的预防和康复,由对病人的个体的护理到所有社会人群,重点是老弱病残人群。本项目通过社区护理中加强心血管疾病防治干预前后对梅沙、盐田辖区60 岁以上人群问卷和访谈的对比对照试验,总结如何向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群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指导,向居民普及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干预,为的是发挥老年人强健身体、预防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面向深圳市盐田、梅沙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发出问卷225份,收回有效卷200份,其中男性85份,女性115份,年龄60岁-88岁,平均74.5岁。在有计划的进行干预指导三个月后向以上相同人员再次发放问卷。

        1.2方法  设计“老人心血管疾病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表”和“老年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状况调查问卷表”,由社区护士在社区护理心血管疾病防治干预前后分别向辖区居民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问卷,当场收集问卷。采集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数据资料用卡方检验和百分率方法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对辖区老人进行了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了解居民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掌握提升情况。

        通过社区护士健康教育宣传指导干预,老人心血管疾病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大有提高,成绩良好和成绩较差比较有显著意义(p﹤0.005 )。健康教育干预指导的目的是改变人们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社区护士用入户访问或电话访问的方法和居民沟通,通过反复指导干预努力改变老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逐渐接受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问卷结果表明社区护士的干预改变和提升了老人们的健康状况,提高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2]。

        2.2鼓励老人们参加户外休闲活动干预前后情况见表二,休闲活动没有对抗性,不存在胜与负的压力,户外休闲活动的乐趣使老人产生愉悦的心情,大大有利于老人身体健康。

        社区护士进行护理干预后老人们渐渐扩大了活动范围,增加了活动量。他们逐渐从室内活动转向室外活动,从社区内活动转向社区外活动。步行锻炼是对老人来说最合适的一项活动,参与人数较多,比例最大,护理干预后比护理干预前人数增加了13%。

        3  讨论  

        3.1社区护士对辖区老年人开展定期健康宣传,身体普查,给老年人建立动态健康档案。通过反复宣传倡导合理饮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希望通过积极的社区护理干预能帮助老人增加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具体干预计划如:指导老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人体血压易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增高,所以应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来松弛自己的精神状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指导老人们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起居有度。规律的饮食习惯可以让身体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另外要注意劳逸结合,争取多休息,包括精神上和身体上的休息。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可以让精神恢复饱满,也有利于下一步工作或事情的处理。如从事高度紧张的工作,更要适当地调节精神状态,在长时间工作后,可通过做体操、散步等方式来放松心情。吸烟被证明是脑卒中、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烟中含有尼古丁,可收缩微细血管,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且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而大量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则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还会使降压药物的效果明显降低,因此尽量劝告老人们戒烟和节制饮酒对防止心血管疾病有利。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消耗体内多余热量,促使新陈代谢良性循环,达到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的目的。体育锻炼强度因人而异,应量力而行。年龄较大者注意从小的运动量开始,逐渐增加,应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快走、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以运动后不出现过度疲劳或明显不适为限,鼓励老人多进行户外活动对维护身心健康有利。

        3.2社区护士定期入户随访,和居民聊天是病员喜欢的一种沟通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而且还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使不良的健康行为得以纠正。我院地处深圳市这个移民城市,地方方言种类繁多,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因素的影响,对于学习其它方言及掌握和接受普通话有一定的困难,造成了语言的沟通障碍,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梅沙、盐田居住多为客家人,要求社区护士学习掌握客家方言,便于和老人们沟通。有的老人不喜欢医务人员入户,社区护士就约他们出来体检,或以电话访问的形式与老人们交谈沟通督促老人重视心血管疾病防治,注意科学饮食和营养方法,指导老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告知老人们通过有益的社会活动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及广泛的人际关系减少患病的机会,反之负性情绪易加重或诱发疾病。对有社会孤独感的老年人动员家属和邻居对他们加强关爱照顾,鼓励他们参加社区活动。与老人交流时注意倾听他们的诉说,精神心理的满足对健康促进有利,能尽量降低生活中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社区护士采用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小卡片、幻灯、电视、宣传册等,图片和宣传册的字迹要略大一些,方便老年患者阅读。在通俗易懂地口头讲解的同时配合动作示范,对于文化素质较低的患者一般采取语言教育方法,口头进行教育讲课,解释,讨论和开导,还可使用视听教育方法如广播录音,电视等形式进行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教育。

        3.3社区护士要更新服务观念:卫生服务功能已从单纯医疗护理服务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康复转变;服务对象从为患者服务向为群体(家庭、社区)服务转变;工作方式从院内护理向院外、社区、家庭服务转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安宁美好状态,而不仅仅是免于疾病与虚弱。”[3]护理的根本观念是“为人类健康的生活而实施的照顾”,老年人是社区护理服务的重点人群之一,社区护士正是履行着“预防疾病,维持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专业职责,帮助老人们改变在身体保健中长期的被动地位,让老人们意识到人的身体健康不能完全依赖医生和药物,而是要主动创造良好的自然、社会、家庭环境,养成科学的饮食生活习惯,提高个人身心素质。全社会要重视对老人的关爱与支持,特别是对老人在精神、心理方面的支持。年轻人都比较忙,社区护士应指导老人的家属们多抽出点时间陪一陪老人,和他们沟通谈心,多给他们一些关爱体贴,鼓励老人参加社区活动,人际交往和情感的交流可消除不良情绪,满足老人心理需要,充实老人的生活情趣,让他们感到健康和舒心。

        3.4经常作护理干预效果评价,及时总结改进健康教育方法。如注意根据老年人个体特点,健康教育内容尽量简洁易懂,突出重点;对能自觉改进不良生活方式的老人给予及时鼓励以提高老人配合教育的积极性;针对不同文化层次采取相应的干预方案,视病人学习能力和接受情况,内容或深或浅循序渐进;对慢性病老人和心脑血管后遗症老人根据不同情况指导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提高老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病人不易掌握的内容进行循环重复教育以加深印象提高教育效果等。

        肥胖、食盐量过高、饮酒过度、寒冷及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已成为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对心血管疾病要注意平时的预防和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膳食平衡和适量运动,并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劳逸结合、心情放松,方可达到有效的预防作用提倡饮食清淡不吃过咸食物,戒烟酒或减少吸烟、喝酒量,适当参加社区活动,保持情绪乐观和适当参加运动等并通过健康宣教提高老年人群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知晓率和血压控制率,希望通过积极的干预能帮助老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 健康促进是人们为维持完好身体状态和开发健康潜能的行为,它是一种“协助人们改变其生活形态并朝向最佳健康状态发展的科学与艺术。”[4]社区护士重视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通过社区护士进行护理干预使社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大大提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逐渐得到纠正,达到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提高老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张萍等.社区护理论文产出定量分析及其建议[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1-683.

[2] 刘杰.健康教育对改变心血管病患者不良生活行为的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6):547-548.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范文7

【关键词】 社区护士 干预 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报道我国60岁以上老人早已超过1.3亿。老年人有其生理特点和病理特殊性,也有其特别易感和易患的疾病,指导老人们遵医用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老年病症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的主要途径。在老年病防治中,社区护士通过干预向老年居民宣传普及心脑血管等老年疾病的防治知识,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和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很多研究表明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人类的主要死因,如果不从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入手,防止心血管疾病就会成为空话。[1]

各级政府和卫生管理部门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都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社区护理走进社区居民家中,正努力发挥着健康促进作用。为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面向社区走向健康人群,从对疾病的治疗到疾病的预防和康复,由对病人的个体的护理到所有社会人群,重点是老弱病残人群。本项目通过社区护理中加强心血管疾病防治干预前后对梅沙、盐田辖区60 岁以上人群问卷和访谈的对比对照试验,总结如何向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群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指导,向居民普及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干预,为的是发挥老年人强健身体、预防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面向深圳市盐田、梅沙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发出问卷225份,收回有效卷200份,其中男性85份,女性115份,年龄60岁-88岁,平均74.5岁。在有计划的进行干预指导三个月后向以上相同人员再次发放问卷。

1.2方法 设计“老人心血管疾病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表”和“老年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状况调查问卷表”,由社区护士在社区护理心血管疾病防治干预前后分别向辖区居民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问卷,当场收集问卷。采集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数据资料用卡方检验和百分率方法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对辖区老人进行了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了解居民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掌握提升情况。

通过社区护士健康教育宣传指导干预,老人心血管疾病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大有提高,成绩良好和成绩较差比较有显著意义(p?0.005 )。健康教育干预指导的目的是改变人们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社区护士用入户访问或电话访问的方法和居民沟通,通过反复指导干预努力改变老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逐渐接受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问卷结果表明社区护士的干预改变和提升了老人们的健康状况,提高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2]。

2.2鼓励老人们参加户外休闲活动干预前后情况见表二,休闲活动没有对抗性,不存在胜与负的压力,户外休闲活动的乐趣使老人产生愉悦的心情,大大有利于老人身体健康。

社区护士进行护理干预后老人们渐渐扩大了活动范围,增加了活动量。他们逐渐从室内活动转向室外活动,从社区内活动转向社区外活动。步行锻炼是对老人来说最合适的一项活动,参与人数较多,比例最大,护理干预后比护理干预前人数增加了13%。

3 讨论

3.1社区护士对辖区老年人开展定期健康宣传,身体普查,给老年人建立动态健康档案。通过反复宣传倡导合理饮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希望通过积极的社区护理干预能帮助老人增加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具体干预计划如:指导老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人体血压易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增高,所以应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来松弛自己的精神状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指导老人们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起居有度。规律的饮食习惯可以让身体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另外要注意劳逸结合,争取多休息,包括精神上和身体上的休息。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可以让精神恢复饱满,也有利于下一步工作或事情的处理。如从事高度紧张的工作,更要适当地调节精神状态,在长时间工作后,可通过做体操、散步等方式来放松心情。吸烟被证明是脑卒中、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烟中含有尼古丁,可收缩微细血管,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且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而大量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则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还会使降压药物的效果明显降低,因此尽量劝告老人们戒烟和节制饮酒对防止心血管疾病有利。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消耗体内多余热量,促使新陈代谢良性循环,达到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的目的。体育锻炼强度因人而异,应量力而行。年龄较大者注意从小的运动量开始,逐渐增加,应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快走、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以运动后不出现过度疲劳或明显不适为限,鼓励老人多进行户外活动对维护身心健康有利。

3.2社区护士定期入户随访,和居民聊天是病员喜欢的一种沟通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而且还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使不良的健康行为得以纠正。我院地处深圳市这个移民城市,地方方言种类繁多,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因素的影响,对于学习其它方言及掌握和接受普通话有一定的困难,造成了语言的沟通障碍,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梅沙、盐田居住多为客家人,要求社区护士学习掌握客家方言,便于和老人们沟通。有的老人不喜欢医务人员入户,社区护士就约他们出来体检,或以电话访问的形式与老人们交谈沟通督促老人重视心血管疾病防治,注意科学饮食和营养方法,指导老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告知老人们通过有益的社会活动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及广泛的人际关系减少患病的机会,反之负性情绪易加重或诱发疾病。对有社会孤独感的老年人动员家属和邻居对他们加强关爱照顾,鼓励他们参加社区活动。与老人交流时注意倾听他们的诉说,精神心理的满足对健康促进有利,能尽量降低生活中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社区护士采用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小卡片、幻灯、电视、宣传册等,图片和宣传册的字迹要略大一些,方便老年患者阅读。在通俗易懂地口头讲解的同时配合动作示范,对于文化素质较低的患者一般采取语言教育方法,口头进行教育讲课,解释,讨论和开导,还可使用视听教育方法如广播录音,电视等形式进行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教育。

3.3社区护士要更新服务观念:卫生服务功能已从单纯医疗护理服务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康复转变;服务对象从为患者服务向为群体(家庭、社区)服务转变;工作方式从院内护理向院外、社区、家庭服务转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安宁美好状态,而不仅仅是免于疾病与虚弱。”[3]护理的根本观念是“为人类健康的生活而实施的照顾”,老年人是社区护理服务的重点人群之一,社区护士正是履行着“预防疾病,维持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专业职责,帮助老人们改变在身体保健中长期的被动地位,让老人们意识到人的身体健康不能完全依赖医生和药物,而是要主动创造良好的自然、社会、家庭环境,养成科学的饮食生活习惯,提高个人身心素质。全社会要重视对老人的关爱与支持,特别是对老人在精神、心理方面的支持。年轻人都比较忙,社区护士应指导老人的家属们多抽出点时间陪一陪老人,和他们沟通谈心,多给他们一些关爱体贴,鼓励老人参加社区活动,人际交往和情感的交流可消除不良情绪,满足老人心理需要,充实老人的生活情趣,让他们感到健康和舒心。

3.4经常作护理干预效果评价,及时总结改进健康教育方法。如注意根据老年人个体特点,健康教育内容尽量简洁易懂,突出重点;对能自觉改进不良生活方式的老人给予及时鼓励以提高老人配合教育的积极性;针对不同文化层次采取相应的干预方案,视病人学习能力和接受情况,内容或深或浅循序渐进;对慢性病老人和心脑血管后遗症老人根据不同情况指导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提高老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病人不易掌握的内容进行循环重复教育以加深印象提高教育效果等。

肥胖、食盐量过高、饮酒过度、寒冷及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已成为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对心血管疾病要注意平时的预防和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膳食平衡和适量运动,并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劳逸结合、心情放松,方可达到有效的预防作用提倡饮食清淡不吃过咸食物,戒烟酒或减少吸烟、喝酒量,适当参加社区活动,保持情绪乐观和适当参加运动等并通过健康宣教提高老年人群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知晓率和血压控制率,希望通过积极的干预能帮助老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 健康促进是人们为维持完好身体状态和开发健康潜能的行为,它是一种“协助人们改变其生活形态并朝向最佳健康状态发展的科学与艺术。”[4]社区护士重视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通过社区护士进行护理干预使社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大大提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逐渐得到纠正,达到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提高老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张萍等.社区护理论文产出定量分析及其建议[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1-683.

[2] 刘杰.健康教育对改变心血管病患者不良生活行为的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6):547-548.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范文8

1 社区护理的概述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科学,社区护理是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以健康为中心,以促进和维护社区内个人、家庭和人群健康为主要目标[1]。目前我国人口老龄人群逐渐增多,医学模式逐渐改变,传统的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开展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已迫在眉睫。

2 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

2.1社区护理的需求增加 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已是全球的普遍现象,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披露数字,从2011年~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亿,老年人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老年人口的增多带动了对社区护理需求。老年人健康普查数据显示,健康老人(无重要脏器疾病)仅占20%~25%。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社会需要量日益增长,若不采取应对措施必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依赖于社区护理的发展,只有社区护理的不断完善才能使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得到最根本解决[2]。这就增加了人们对能在家门口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另外,社会家庭小型化也使家庭作为基本照顾者的能力减低。随着老年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渐递增。

2.2以老年慢性病护理为主要服务内容 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开始向高龄化发展。高龄老人数量的快速增长,将产生老年人口总体健康水平下降,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等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疾病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等,这就使需要家庭护理和社区护理的老人大量增加。所以老年护理及慢性病护理是社区护理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目前在老年慢性病社区护理方面,部分社区实施了针对社区人群开展的定期健康检查、预防保健、心理辅导、健康知识讲座等措施。但是存在护理内容仍侧重于疾病护理,对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知识普及不够深入的情况[3]。

2.3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识不足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受教育程度相对低下,国民整体素质偏低,保健意识及防病知识较差。许多老百姓还未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就医观念,习惯出现症状以后才到医院就医,对社区护理服务存在不信任的现象,认为社区护理服务是"没病找病"。人们所理解的护理工作只是像注射、发药、静脉输液等单纯的技术性操作,没有从根本上认识社区护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社区护士护理服务持质疑态度,影响护理效果,制约社区护理的发展。

2.4社区护理人才队伍断档 目前的社区护士人员学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全科护士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也未引起广大社区护士的足够重视,致使社区护理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偏低,不能为患者及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护理服务[4]。社区护士应是具有多方面职能的综合型人才,不仅要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还要根据病情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起到能够向社区、群体和家庭提供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化的护理服务的初级卫生管理者的角色[5]。但从目前情况还不能反应我国社区护士能够达到这种水平。

3 完善社区护理的对策

3.1重视和落实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落实人才引进。一方面通过开展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或培训,提高正在从事或即将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是将社区护理作为培养护士的一项要求,开设社区护理专业,加强全科培养。另外,护理带教老师在带领学生参与社区护理实践的过程中,要使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开阔教学思路,顺应护理教育的需求,促进护理教育手段及手法的改革,对现代护理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3.2注重社区卫生宣教 各级政府和广大社区护理管理者应对影响社区护理质量和居民对社区护理满意率的因素进行干预,找准核心点,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使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对社区护理的认识得到提高,进而让社区居民能够认可和参与社区卫生护理,而且要使社区卫生护理得到高度的重视,逐渐转变传统思想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可以通过开展有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宣传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影响健康的相关行为。只有当人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才会自觉选择有利于促进健康和恢复健康的良好行为。也只有当人们对社区护理的性质和功能有了充分的认识,对其产生充分的信任,才会乐于接受和主动求助于社区护理[6]。

3.3促进社区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 建立社区护理服务中心的网络,创建社区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对老、幼、妇、慢性病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指导,这不仅有利于进行康复指导及预防保健工作,还有利于对社区特殊人群进行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等。改善社区护理环境,成立社区护理知识学习班,形成一支由医院护士、社区护士和家庭护理员组成的综合护理队伍。社区护理中心可以与卫生行政部门、医院、家庭建立网络咨询中心,改善社区护理环境。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范文9

[关键词]空巢老人;健康;护理需求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116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截至2014年2月19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占总人口的149%。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家庭发展在诸多方面都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一是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多样化。2人家庭、3人家庭成为家庭类型主体,核心家庭占六成以上。单人家庭、空巢家庭等家庭形态不断涌现。同时调查表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养老服务的需求集中在健康医疗方面,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较大[1]。面对日益严重的空巢问题,关注空巢老人的健康护理需求,探寻影响其健康护理需求的因素,探索适合空巢老人的家庭――社区护理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空巢老人,就是指年龄大于60岁,且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包括无子女的老人和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2]。由于人口老龄化及家庭结构的改变,空巢家庭已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3]。据专家统计,到2030年我国空巢率将高达9000%[4]。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更容易出现躯体和心理问题,对护理的需求度较非空巢老人更高。因此,解决空巢老人的健康护理需求对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再加上子女不在身边,极易会影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空巢老人孤独,忧郁,易产生空巢综合征。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空巢老人极易罹患各种慢性疾病,其中以高血压和冠心病为首,严重影响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和疾病的缘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下降,加上退休和身边老人逐渐去世的缘故,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变差等。还有老人身边没有家人的照顾,如果发生紧急情况,空巢老人也无法及时应对,生命安全可能会受到危险。

2空巢老人健康护理需求

空巢老人的健康护理需求大致可以涵盖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空巢老人的个体护理需求,包括身体和心理的需求。需要子女们的陪伴和呵护。第二部分,空巢老人对家庭护理的需求,包括上门诊疗、入户家访、入户体检、家庭病床的需求。需要政府颁布相应的健康护理政策。第三部分,是空巢老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包括社区护士对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对空巢老人定期进行健康指导等。需要社区专门成立针对空巢老人的知识普及部门。

3对策

如今空巢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空巢老人出现的不同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还需要国家重视空巢老人问题,积极应对并解决国家的老龄化问题。

对于空巢老人的空巢综合征,像孤独、怀旧、忧虑多疑、牵挂等需求心理,政府、社会、家庭和空巢老人自身都应积极面对,共同给予关注和改善,指导其调整心态、顺应规律、发挥余热、重归社会、排除寂寞,必要时给予药物和心理治疗。

注重空巢老人的心理疏导,社区护士要鼓励空巢老人增加与社会的接触机会:有效利用社会支持,增加他们对社会支持的感受。社区护士应指导空巢老人的子女平时除给予老人物质支持外,还要常回家看看,从精神上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关心,减少老人孤独感。让空巢老人充分认识衰老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从心理上正视这一生命现象,通过学习调整心态,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通过自我调节延缓心理衰老。

培养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平气和,遇事不慌,空巢老人受到外界刺激易过喜或过悲,所以应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提高空巢老人的自我保健和护理能力,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促进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抑郁症的空巢老人,可以运用整合心理疗法[5]和松弛治疗法护理老人,并邀请心理护理专家定期坐诊。国家应该解决空巢老人的政策。比如,在各地方部门成立空巢老人活动俱乐部,多举办一些有助于老人身心健康的活动。

4结论

目前针对空巢老人的健康护理措施众多,但我们要将各种护理措施相结合运用,系统构建我国社区空巢老人特有的护理模式,更好地服务社区空巢老人以及提高空巢老人的健康水平。这不仅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努力,更需要空巢老人自身的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老人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广力

度,同时健全老人各方面福利保障制度,全面完善养老机制。国家必须起带头作用,树立良好的榜样,社会才会更加注重空巢老人的健康需求,才会有利于我国解决老龄化问题。

社会则应提高养老意识,营造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和养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社会。社区护士可以采取讲座、宣传页、录像或者入户一对一指导的方式讲解疾病防治知识,如提倡戒烟酒、低盐饮食、减轻体重和适当运动。鼓励空巢老人参加社会活动,指导空巢老人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种花养鸟、打牌、下棋、书法绘画、跳舞、打球等。

空巢老人的子女则应加强对父母的物质和精神慰藉,弘扬传统孝道,提高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时间多给父母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聊聊天,了解父母内心真正的需求,排遣他们的孤独寂寞之感。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只有家庭团聚才能让老人感觉到家的温暖,经常看到自己最亲的人,是对老人最好的精神安慰。

空巢老人也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向朋友诉说内心的烦闷,也可以上老年大学充实自己。有一技之长的老人应重返社会,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空巢老人应当有规律地生活,早睡早起、饮食定量、禁烟少酒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培养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平气和,遇事不慌,空巢老人受到外界刺激易过喜或过悲,所以应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空巢老人应提高自我保健和护理能力,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自己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各个方面的积极配合,才能更好地推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让空巢老人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

参考文献:

[1]王洋《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N].中国人口报,2015-05-14

[2]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骆宏,赫中华466名护士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及离职意愿的关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3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