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集锦9篇

时间:2023-05-30 15:13:57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范文1

一、常规答辩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二、答辩范例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叫钱智,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基于WebService的智能仓储管理》。论文是在冯翔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费市场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既给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也让企业面临了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企业生产规模、销售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货物库存量的急剧增加,原有的传统仓库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必须采用新的仓库管理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合理分配资源以及协调供、产、销各环节的管理,如此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传统的仓储管理系统(WarehouseManagementSystem,简称WMS),大多都是通过手工对企业日常运作产生的大数据量进行处理。手工处理大批量的销售成本、销售额等数据,不仅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而且容易出错,准确性低,风险大。传统的仓储管理系统不能满足信息实时性的要求,导致企业负责人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各项统计数据,从而导致在制定策略和计划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能准确定位市场;而且混乱的仓储管理会引起企业资源浪费、产品成本过高、企业运作不顺畅,从而导致企业竞争力降低。因此如何合理地管理仓库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

随着现代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开发高效的智能的仓储管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保证。实现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可使得企业在业务处理、信息收集、库存管理、货物传输等方面实现有效规范的管理,包括对企业运作过程中所有参与者的信息管理,如制造商、零售商、进货商等;以及对商品信息的管理,如类别、产地、库存信息等。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可使得企业能够迅速针对市场的需求做出调整,制定准确的计划,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降低市场风险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发达的现代物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环节。在现代物流建设中,仓储是整个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仓储的发展现状直接影响现代化物流的水平。早在1980年的全美物资讨论会上,学者就指出,在商品生产流通的过程中,只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和制造,剩余95%的时间都用于存储、装卸、等待加工和运输。而存储、运输所支付的费用占生产成本的40%.因此,深入研究仓储技术与设备,合理配置仓库的资源、优化仓库布局和提高仓库的作业水平,并开发相应的管理监控软件,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仓储的发展离不开仓储管理系统的建设,仓储管理系统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生产、销售的枢纽,可以说是体现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一面镜子,直接反映了计划科学性、采购适时性、生产稳定性,以及展现了企业在项目实施、产品质量、平衡资金流通上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円益提高,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用计算机进行仓储管理,具有传统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信息存储量大、查询方便、检索迅速、安全性好、成本低等。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仓储管理系统不仅使企业决策层能够快速准确的掌握各种信息,使生产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库存信息,合理地安排生产,高效安全地完成各项业务;也实现了最大限度的物料平衡和流通资金的平衡,对企业的正常运作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在巨大竞争压力下脱颖而出的助力。如图1.1所示,合理使用互联网、数据库、条码识别系统等信息技术,可压缩库存量、提高仓储管理能力、平衡资金周转,使我国的仓储业迅速发展,实现全行业的智能化、自动化。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的研究课题来源于沃尔玛公司所使用的物流系统,随着沃尔玛公司业务的全球化发展,原有沃尔玛物流系统中的仓储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求,例如原有的仓储管理系统是单一的,集中的依赖平台的系统,不能很好地进行扩展。如果使用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为公司提供更全面的信息管理、库存管理,那么沃尔玛公司的仓储管理效率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能提升公司竞争力。因此,本文以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相结合的方法,旨在为实现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提供借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研究国内外仓储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仓储业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并研究现有的仓储管理系统,重点介绍了仓储管理系统的不同应用。

第二,研究系统幵发策略和基础方法,介绍了SOA体系,并详细分析了WebService技术,包含WebService技术的概念、模型以及涉及的协议栈。

第三,在研究沃尔玛仓储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的研究方法,并设计了基于WebService的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

第四,研究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划分该系统的功能模块以及设计各模块之间的通信接口,并对实现系统所采用的设计原理与算法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本文提出的预测最优库存量的时间序列分析算法,该算法引入了客户评价因子,可以更全面更有效地对库存进行管理。

本文各章节的组织结构如下:

第1章引出了仓储管理系统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重点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介绍了国内外仓储业的现状,分析了仓储业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仓储业的发展新趋势;接着研究了现有的仓储管理系统,介绍了仓储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作用,重点介绍了仓储管理系统的应用;最后研究了SOA架构,并详细分析了WebService技术。

第3章首先介绍了沃尔玛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组织架构,研究了沃尔玛物流系统的现状;然后指出沃尔玛公司现有的仓储管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解决已有问题的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重点介绍了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对该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并研究了该系统的功能模块以及体系架构。

第4章介绍了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对该系统使用的数据库进行了逻辑设计以及实现,并对该系统中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与实现,尤其对最优库存量预测功能模块中设计的算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进行了该系统的功能测试。

第5章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为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范文2

仓库(Warehouse)是保管、存储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仓库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用来存放货物包括商品、生产资料、工具或其他财产,并对其数量和状态进行保管的场所或建筑物等设施,还包括用于减少或防止货物损伤而进行作业的土地或水面。

应急仓库除了具备普通仓库所包含的概念外,其主要是针对应急仓库所储存物资的种类,即应急物资;以及应急仓库保障的时机,即处置大规模事件时。这是其区别于普通仓库的关键点,因此应急仓库可定义如下:

应急仓库是存储武警部队在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中所急需的物资,并运用计算机网络及供应链管理技术收集整合地方军民通用物资信息资源的集实体与虚拟为一体的现代化仓库。

二、应急仓库功能构想

仓库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存储物资,并对存储的物资实施保管和控制。但随着人们对仓库概念的深入理解,仓库也担负着物资处理、流通加工、物流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功能,其含义远远超出了单一的存储功能。作为武警部队的应急仓库,其主要功能如下:

(一)储存和保管功能

这是仓库最基本的功能。仓库具有一定的空间,用于存储物品;根据物品的特性,仓库内还配有相应的设备,以保持储存物品的完好性,如储存被装的仓库,需要防潮防湿等,应配备空调等控制设备;在仓库作业时,防止搬运和堆放时碰坏、压坏物品,从而要求配备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的机器设备,使仓库真正起到储存和保管的作用。

(二)维护和修理功能

出于经济效益及确保作战部队的物资保障质量,仓库在仓储物资的同时,都需要保证仓储物不发生不正常的变化,这就需要仓库对仓储物进行维护、养护,确保仓储物的品质不变。另外,由于有些例如军用帐篷、装备器材等物资是可进行重复利用的,在每次作战结束回收后,都需对其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于损坏的部件及时进行修理,在确保高质量保障作战部队物资的同时,提高物资的有效利用率。

(三)信息传递功能

仓库是物流的节点,物资入仓和出仓都需要经过仔细的检查和核对,并需要完整地记录,以便仓库管理人员及时掌握仓库的物资流动情况,及时进行相应的补充及调运,确保作战部队的物资保障。使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或条形码技术可以提高仓库物资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应用计算机、网络通讯、供应链管理技术,将部分实体仓库以及运输单位、生产单位、供应单位、指挥机构等进行连接,形成暂时性的军事物资存储与控制组织,一旦任务完成,虚拟仓库便自动解散。当发生大规模突发事件后,在调运应急仓库物资的同时,立即启动虚拟仓库体系,根据事发地传回的物资需求信息,编制数据,利用网络通讯快速建立虚拟仓库并调运物资,确保事发地的军需物资能够持续保障。在增强了物资持续保障力的同时,有效整合了物资保障资源,促进了后勤现代化建设。

三、关于应急仓库的研究进展

从一次次大规模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中,部队开始意识到建设应急仓库的重要性,也开始了对应急仓库的研究。当前,对应急仓库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应急物流仓库、战时雷达器材应急仓库以及应急物资仓库三个方面,下面分别予以阐述。

赵振亚、贺国先在《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应急物流仓库选址优化》中论述了在应急物流管理中应急仓库优化选址问题,分析了应急物资仓库建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为了较准确的分析选址方案对仓库布局覆盖能力及其广义时间费用的影响,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构建应急仓库选址问题的集合覆盖双层规划模型,既考虑配送过程中广义时间费用最小(上层目标),且满足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区域的应急仓库数目最小(下层目标),并以模拟退火算法求解问题最优解。最后以实例分析证明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为决策部门在灾害管理的灾害准备阶段科学合理进行应急仓库选址提供参考依据。该文章讨论不涉及仓库建设规模前提下的应急仓库的选址问题,重点研究某一区域中合理建设多个应急仓库,使得应急仓库的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区域,且在仓库建设数目最小的情况下,物资配送过程中广义时间费用最小。这篇论文对本文完善武警部队仓库体系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笔者可以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在理论上进一步验证建立应急物资仓库后的物资配送时间费用少于当前的仓库保障体系下的物资配送时间费用。

王桂强、刘军利等人在《军队应急物资仓库选址模型研究》中针对战时应急仓库选址问题,考虑在战场上应急保障需求的发生为随机的,每一个应急仓库的保障能力是有限的,文章给出了在这种条件下应急仓库的地址和保障容量的优化选择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验证,表明此方法是完全可行,并能得出最优解。文章中,作者利用排队理论构造模型,首先解决了一个应急物资仓库保障应急需求部队的最优数量,使得在这个数量下,保障的平均损失值最小;其次根据各部队的相互距离在这个最优数量的应急需求部队中,依据损失最小的原则确定一个作为最佳应急物流仓库的选址点。

彭飞、杨江平等人在《战时雷达器材应急仓库选址评价》中,在综合考虑战时雷达器材应急仓库选址评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较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传统的评价过程中常权重值难以体现评价者对评价因素惩罚或激励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变权的模糊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模型对其它选址评价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中,作者把握实现对雷达部队及时、准确、不间断的器材供应这一原则,考量当地军事、交通、经济、资源、气象、社会等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决策出临时性雷达器材应急仓库的最佳选址点。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范文3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仓储管理;信息化

前言:每个企业是由很多部门组成的,如人力部门、财务部门、仓储部门等,各个部门发挥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差异,在仓储部门中,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不仅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而且还能有效的降低管理的投入成本,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

1 实施ERP仓储信息化的意义

1.1合理安排仓储的空间

在对仓库进行管理时,物品的安排与摆放具有重要的意义,合理的安排与摆放,会减少库存管理中的工作难度,使管理工作的质量更高。在使用基于ERP的仓储信息化管理模式后,就可以利用ERP技术,建立有效的库房模型,根据建立的库房模型,并结合最优化理论,将物品摆放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对物品的摆放设计出合理的顺序,准确的定位出物品的安排与摆放位置,在对物品进行管理时,能够快速、准确的寻找物品的位置,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1.2实现自动化管理的目标

在当前阶段中,任何领域的工作,都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况下,对仓储管理也具有同样的要求。这时在使用ERP的仓储信息化管理模式之后,就可以达到这一要求。而使用该管理模式,在进行管理时,ERP系统对物品的管理,会根据物品入库的数量以及产品出库的数量,自动的得出物品的剩余数量,同时将物品的存货状况体现出来。

2 ERP仓储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的内容

在当前阶段中,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促进了企业不断地进步,对企业内部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使其达到现代化的要求,就需要逐渐的对企业内部结构进行整合,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逐渐的调整成为了三个部门,分别为采购部、仓储部以及制造部等,对这些部门有效的进行管理,可以使生产工作进行得更好,不仅提高了生产工作的质量,而且还会提高生产工作的效率,有效的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3 基于ERP的仓储信息化管理模式创新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企业对管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当前的基于ERP的仓储信息化管理模式显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影响了企业仓储管理的工作,因此,为了使基于ERP的仓储信息化管理模式更好的发展,在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创新。

3.1加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当今,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使得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种情况下,随着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不断的研究,使其不断地完善,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当中。所谓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就是在通信的过程中,不需要在不同设备之间建立出机械接触或光学接触,利用设备发出的微波,对信息进行传递以及读取。因此,为了使基于ERP的仓储信息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发展,就可以在其中应用到这一技术。在管理的过程中,将材料或产品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后,产生出类似二维码的标签,并将其粘贴到材料或者产品上,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就会将标签中的信息传递到相应的处理设备中,相应的设备就可以根据传递回的信息来对产品或者是材料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自动辨识的目的,而且还能时时刻刻的对产品与材料进行跟踪,有效的增加了管理质量。

3.2 加入商业智能技术

所谓商业智能技术,不仅仅只是一种软件或工具,而是在工作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所以说,商业智能化技术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而是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联机分析处理等技术结合到一起,对数据进行更好的处理。因此,为了使基于ERP的仓储信息化管理模式更加的完善,就可以将商业智能化技术加入进去。这时在对仓储进行管理时,不论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下,都能够对产品进行管理。

3.3 采用仓储信息化管理技术使物流管理进入盈利模式

当前,ERP应用在物流管理中的优势已经得到了认可,对企业而言,能够优化内部管理模式,提升工作效率,进而推动物流管理工作中对任务的调配和协调,使企业管理进入全新的局面中。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使用ERP系统,企业能够充分了解到仓库的库存总量,且数据的精确程度极高,同时ERP系统对企业当日所接收的货物量进行总计。

综上所述,在仓储管理的过程中,使用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够使管理工作的质量得到提升,减低了企业的投入成本,可以使企业效益最大化。虽然目前对基于ERP的仓储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仓储管理工作的要求会更加的严格,在这种情况下,当前的仓储信息化管理模式可能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因此,为了使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发展,就不能停止对其进行研究,使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进步,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都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再俊.ERP基础上的物流信息系统研究与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09(12):291-292.

[2]李庆九.仓储管理经营模式和信息化建设[J].时代金融,2011,06(26):60-61.

[3]林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供用电,2011,02(05):74-77.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范文4

关键词:仓储管理;仓储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F251 [文献标识码] A

1仓储管理系统的构成

1.1WMS简述

仓储管理系统(WMS)是通过入库作业、出库作业、仓库调拨、库存调拨等功能有效控制并对仓库作业及物流成本实施追踪,以实现仓库的科学化管理。仓储管理的构成要素包括空间、设备、物品、人员。管理控制技术就是针对仓储中心的设备、物品、人员与车辆的动态信息,即时进行掌握和监控,从而达到提升仓储作业与管理的质量、节省人力、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整个仓储管理系统中,进货和出货是很关键的部分,因为它构成了仓储数量上的变化,同时也涉及信息及相应单据的输入与输出。这两个过程的合理控制安排,是后续工作是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合理、先进的控制技术,不仅可以避免在拣货、补货作业中的盲目性和低效率。而且使得物品存放井然有序,大大增加仓库空间的有效利用。

1.2 WMS的结构类型

仓储系统中的物流与信息流的合一,一般是通过对货物和货位进行编码,然后制作标签并将其粘贴到货物上,使其随货物一起运动而实现的。我们都知道信息的传递可以是有线方式,也可以是无线方式,,由此WMS有3种结构类型的信息系统。

1、集中式的物流信息系统

该系统的特点是仓储作业所需数据全部储存在中央处理器内,物流信息在采集点通过识读装置一次录入后,通过网路传给主机,完成相应数据的更新和比较工作,再有中央处理器将此信息与物流控制算法进行比较后,通过网络传给控制制动器,然后对物流进行控制。

2、分布式的物流管理系统

该系统按功能分成若干块,系统运行时各模块所需信息由货物的标签携带,所需数据自给自足。各模块间的信息量的增加可以通过加大标签的信息携带量实现。

3、混合式的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运行所需信息一部分来自货物标签所带信息,其余部分来自于中央处理器。系统运行时所需的控制算法储存在分布式的数据库中,在识读装置读出标签信息后,由分布式的子系统逐个执行相应的指令,中央处理器协调子系统之间的工作。货物贴上此标签后,从货物进入仓库时开始自动完成相应信息的录入、货物管理及货物控制工作。

2WMS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

中小型物流企业一般存在着流动资金少,仓储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完善,仓储技术不纯熟,设施设备不齐全等弊端,若要在这竞争型市场中立足,就必须要改换理念,更新硬件,而仓储管理是物流作业管理的核心,仓储管理系统(WMS)更是重中之重。

仓储管理系统是以条码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仓库管理中货物的进货、出货、库存控制、点仓等管理功能,并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客户订单和查询管理。WMS的模块构成主要应用在如下几个子系统中:

2.1入库作业管理系统

入库作业管理系统包括预定进货数据处理系统和实际进货作业。预定进货数据处理为进货调度、人力资源组织及设备资源分配提供数据。其基本数据有:预定进货日期、进货商品种类、数量、供应商预先通告的进货日期、商品品种及入库数量。

2.2库存控制系统

库存控制系统主要完成库存商品的分类分级、订购数量和订货时点的确定、库存跟踪管理及库存盘点等作业。库存控制系统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定期盘点和循环盘点时间,使系统能够在预定的时间自动启动盘点系统、打印各种报表,以使实际盘点作业变得更为便利。

2.3出库作业管理系统

出库作业管理系统以客户为对象,涉及的作业包括从客户处取得订单、进行订单处理、出库订单处理、从出库准备到实际将货物运送至客户手中为止的一系列作业。

3我国仓储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仓储管理系统技术由条码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系统和其他附属设备组成。将条码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能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这是仓储管理系统成功的基础。

由于我国传统的仓储企业刚刚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走上市场化的道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业而言,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长期以来,传统仓储企业虽然形成了较强大的仓储能力,但是也长期存在着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工作流程不规范,人力资源和时间消耗大,成本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仓储物流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一)在目前网络建设中,一些专家提出了在大型物流网络中,仓储管理的集中模式与分散模式的关系问题。由于在现实应用中既有集中管理的仓库,也有分散管理的仓库,前者如国家储备粮系统,后者如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分散与集中各有其市场需求,似乎本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存在。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自然界多数复杂系统的构成,是由简单系统采用“分布式”模式集合起来的。这个问题专家们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

(二)以射频识别技术(RFID)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深刻的影响着仓储管理和仓储管理系统,甚至孕育着一场中国特色的“物流革命”。由于种种原因,射频识别技术还不能马上普及应用到全部商品上来,全世界也不能很快就采用统一的物品编码标准。但是在物流环节上可以通过车辆、集装箱、托盘、货架等设备应用射频识别技术,以此来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很多企业在仓储管理中运用到了射频识别技术。

(三)准时生产方式(JIT),物流人都知道配送将越来越成为仓储管理系统服务的主要市场需求。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仓储管理在流程中的整合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传统仓库亦将向配送中心靠拢。准时生长方式的普遍化将导致配送需求的增长。仓储管理系统的发展要基于需求的这个发展变化趋势。与此同时,配送需求的专业化市场细分行业咋深入,要求仓储管理系统更加支持准时成产配送的专业化。

(四)商业智能技术(BI)在仓储管理系统中将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商业智能就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发、积累的数据信息。使之变成可以利用的可靠知识。例如,利用库存数据分析市场变化规律,发现市场异常现象,研究仓库优化方案等。信息的作用是在于应用,在于支持的决策上。在低水平的应用中,往往是系统采集数据,人工进行决策。经过一定的积累,应该过渡到系统具有决策的能力,人工再根据实际需求决定是否采用,这也标志着系统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黄俊冬.配件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办公自动化(综合版),2010(11).

[2] 刘士全.我国仓储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J].学理论,2009(22).

[3] 王冬.仓储管理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杜晓明,葛世伦.基于RFID和条形码的中小仓库管理系统研究[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0(2).

[5] 毕红梅.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物流科技,2009.

[6] 戴定一.仓储管理与WMS[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2):59-61.

[7]孙玉凤 孙福田 邢嘉禄 刘艳锐. 现代物流仓储业的发展趋势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0(10).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范文5

Abstract: Storage position optimization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shorten the warehouse picking routing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optimiz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ight and volume of the goods and shelf capacity bearing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a stereoscopic warehouse lacking weight and volume data of goods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By a set of effective optimization plan, the storage position is optimized in spite of data missing.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through data simulation.

关键词:储位优化;拣货路径;线性规划

Key words: storage position optimization;picking path;linear programming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6-0239-03

0 引言

仓储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而拣货作业又是仓储活动中最费时费力的操作。据测算,仓库的拣货作业成本,可达仓储成本的50%至60%左右。提高拣货操作的效率对提高配送中心整体的运作效率和经营状况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为提高拣货效率,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对存货的储位进行优化,缩短拣货过程中在库位间来回行走的距离,进而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业者对储位优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李珍萍,冯卉妍,崔晓洁[1]以拣货距离最短为目标,建立了一个单纯寻求提高工作效率的储位优化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陈荣、周超[2]在自动化立体仓库中,以拣货耗时最短、能耗最低、保持货架平衡以及货架的重心最低为目标,建立包含四个目标的数学优化模型; H.Brynzer, M.I.Johansson[3]提出根据零件可组装成的产品,将零件分成不同的类别,最后将整体需求最高的同类零件存入离出口最近的存储区域,从而降低拣货的行走距离和操作时间。Chin Chia Jane[4]将仓库根据工作人员划分成若干个包干区,并以平衡各个区域工作量及维持拣货操作在各区域间不间断接力行进为目标建立储位优化模型,并通过启发式算法对其求解。

储位分配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货品的重量体积与货架容积承重之间的关系,现有的文献要么把库位的承重、容积对于产品的重量、体积等客观限制条件当作次要矛盾进行了简化或忽略,从而变成了在理想环境中进行的纯学术研究,实用性有限;要么就是通过收集仓储企业全方面信息,将所有能考虑到的条件都涵括在内,通过完备的数学模型实现优化。这类模型对物流仓库的信息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运用的门槛较高。本文以一个存储货品的重量、体积等关键属性数据缺失的立体仓库为研究对象,寻求一种兼顾实用性的低门槛储位优化方法。

1 储位优化的方法和步骤

常见的储位优化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1 ABC分类法

就是将存货按照出库的频率从高到低分为A、B、C三类。A类货品出库频率最高,应放置于靠近仓库出口的区域;B类产品出入频率一般,应存放在仓库中间的区域;C类货品的出库频率最低,可放在仓库最深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品的需求量会发生变化,相应的A、B、C分类也随之变化。所以在进行分类时需要注意到数据的时效。

1.2 将货物进行相关性分类

根据货品的某项或多项属性进行分类。例如文献[3]所采用的根据零件所能组装成的产品对零件进行分类;又如 “啤酒和尿布”的经典案例,将相关性较大的物品放在邻近的位置,可以降低物品的进出库次数,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1.3 平衡各区域的工作量

这种方法的目标是将仓库中每一个区域的进出库量控制在相同水平,避免工作量集中在某一区域,在拣货、出入库操作时造成拥堵,造成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1.4 分开存放容易混肴的货品

尤其在以人工操作为主的仓库,为了避免拣货员花费额外的时间甄别货物甚至拣错货物,应当将容易混肴的货品分开存放。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寻求一种储位分配策略,将出库频率最高的货品放置到离出口最近的位置,从而提高的拣货效率,这显然与ABC分类法的思想一脉相承。一份有效、合理的优化方案,需要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例如储位的容积大小、货架的承重能力等。为了能系统的了解A公司仓库的具体操作,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本文将按照以下的步骤展开研究。

第一步,收集和分析仓库相关的数据资料。具体包括仓库货位特性、物料需求、产品当前存放的状态等一些基本却关键的属性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为实现合理有效的货位分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二步,构建储位优化模型。储位优化的目标,就是缩短拣货行走路径的长度,从而降低拣货操作的耗时,提高仓库工作效率。在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一些客观限制条件,例如货物的规格尺寸与重量、货位本身的大小、拣货作业的准确率要求等。这些限制条件即是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

第三步,优化模型求解。求解多目标优化的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为了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方法十分有必要。

第四步,仿真实验和优化结果分析。得出优化结果后,采用一段时间内的仓库内运作的数据进行仿真,验证优化的效果。

2 仓储业务信息收集及假设

2.1 存货的关键属性

本文研究的A企业是一家经营鞋服销售企业。鞋服行业常见的经营模式是在产品上市前的6至12个月,品牌公司召开新品会,并于会后收集经销商的订单,并在6到12个月后向经销商发货。根据历史统计,这批在会后收到的订单占历年销售的70%左右。因此,可以假设当前在库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出库次数可以预估。

优化是否可以顺利实施,还取决于库位是否有能力装载移入的货品。但是A公司缺失其货品总量体积信息,需要通过别的途径来保证优化的可行性。

2.2 仓库布局

图1所示,A企业仓库自南向北分为工作区、大货架存储区和小货架存储区。出入口的位于最南端工作区中间的出库扫描区。而根据A企业经营的不同品牌,又将仓库存储区域自西向东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分别存放不同品牌的货品。

以西南角第一排货架中第一层的第一个库位为原点,垂直于货架排列的方向为x轴,平行于货架的方向的为y轴,建立三维坐标系,则通过实地测量,可获得任意库位i的坐标Pi(xi,yi,zi),另外,设出入口为“0”,同理可测得出入口的坐标为P0(x0,y0,z0),则任意库位距离出入口的距离为:

di=|xi-x0|+|yi-y0|+β|zi-z0| (1)

其中,β为高度影响系数。拣货员拣取高层货物的时候,往往需要借助一些设备,β的取值决定于取用设备前往高层库位取货的难易程度。

根据每个库位的尺寸和材质,可将库位分为五类,分别用自然数1至5表示,其中三类在大货架区,两类在小货架区。具体规格如表1所示。

显然,存放在容积小的库位中的货品可以存入到容积更大的库位。为了合理利用存储空间,不妨约定当前存放在第1、2、3类库位货品,只能在相同类型的库位中进行优化调整;而在第4类库位中的货物,除可在本类货架中进行调整外,还可以存放到第一类货架;类似的,第5类货架中的货品可以的调入第2、3、5类库位。

最后,为了简化拣货操作,每一个库位内只允许存放一种SKU。这样可以减少拣货员挑选货品的时间,降低拣错货的机会。

3 建立优化模型并求解

根据本文的优化目标,可建立如下优化模型:

约束条件(2)是指库位只能从仓库中现存的库位中选择;约束条件(3)要求存入仓库的货品只能是当前的库存中存在的;约束条件(4)表明决策变量为0-1变量,当xij=1时,表示货品j放在库位i上;约束条件(5)表示所有的库位最多只能存放一种SKU;约束条件(6)表示每一个SKU都必须放入库位,且只能放入一个库位,不得分开存放;约束条件(7)要求所有的货品只能在相同类型的库位之间或往容积更大的库位移动;约束条件(8)则要求货品根据其品牌存入对应的区域。

本文通过Python的PuLP库对该线性规划模型进行求解。PuLP是Python中的一个专门解决线性规划(LP)和混合整数规划(MILP)问题的第三方扩展库。通过PuLP实现模型求解语句简洁易懂,灵活性强,便于移植推广。

采用A公司仓库今年9月初在库的包含7800种SKU真实库存数据及其当月出库预测对储位分配进行优化,并分别计算优化前后的目标函数值。得:

优化前Z前=368,181.00,优化后Z后=183,052.01,减少近50%。

最后,利用9月份真实订单数据――共1111条订单需访问各类库位超过11000次――对优化前后的储位分配进行仿真,并根据拣货过程中每个库位被访问的次数绘制拣货库位的的热力图,验证优化的效果。

如图2所示,优化前各类货品近似随机地分布在仓库各区域,许多出库频次较高的货品甚至被放在仓库深处的库位,拣货员需要穿越整个货架区域才能将这些货品取出并送到出库扫描区;优化后,各品牌出库频次最高的货品都被放置在靠近出口的库位。同时,为保证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根据约束条件(6)和(7),部分出库频次较高的货品仍被存放在仓库深处区域,但整体情况较优化前得到显著改善,故优化模型有效。

4 总结

本文列举了常见的储位优化的方法,并在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发现现有的优化方案并不能贴合我国许多还处于发展阶段的物流仓储企业的管理现状。

之后,本文以A公司的一个以人力操作为主、货品关键属性数据缺失的立体仓库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拣货操作效率为目标,兼顾货架的容纳能力,建立了储位优化模型并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来源于企业的真实数据进行仿真,优化后函数值减少50%,优化效果显著。

然而,本文在对储位进行优化时,为了规避货品关键数据不足的困境,只考虑了在同类库位之间或往更大库位进行移动的方式进行调整,使得优化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该采用各种测量、估计手段,获取货品所缺失信息,摆脱上述限制,完善模型,最求更优的结果。另外,优化过程中也没有对平衡仓库各区域的工作量进行太多考虑。为了确保高效的仓库运作,均衡的工作量十分有必要,可在这方面进行更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珍萍,冯卉妍,崔晓洁.基于遗传算法的储位优化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15):154-157.

[2]陈荣,周超.企业立体化仓库储位模型研究[J],东方企业文,2012,10(19):11-12.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范文6

【关键词】绿色仓储;SWOT分析;可行性战略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已经严重透支了自然界的资源,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凸现出来,如全球变暖,大气污染、噪音污染、资源浪费、交通拥堵、废弃物增加等,面对着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生活的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重新思考,寻找一条既发展经济又保护自然的可行之路。20世纪90年代,全球兴起了一股“绿色浪潮”,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兴起,绿色化运动正向各个领域渗透。现代物流业作为一项强综合性和强关联性的产业,不仅要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这一发展原则,而且要走在各行业的前列,起到推动、示范的作用。而仓储是物流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物流各个环节的接合部,更要在绿色化方面起到带头作用。面对物流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发达国家诞生了“绿色物流”的概念,继而有了“绿色仓储”的概念。绿色仓储是指在仓储环节为了减少储存货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及人员的辐射侵蚀,同时避免储存物品在存储过程中的损耗及成本的增加而采取的科学合理的仓储保管策略体系。强调仓储系统效益、企业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和平衡,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综合利用型的生产方式。目前,无论是从概念方面还是实施方面,我国物流企业对绿色仓储都还不是很清晰,仓储的绿色化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企业发展绿色仓储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战略。

1.我国发展绿色仓储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结合在一起,找出一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应该改善的地方。SWOT分析法是结合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来分析,其中,内部因素有strength(优势)和weakness(劣势),外部因素有opportunity(机会)和threat(威胁)。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并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

1.1 优势(strength)分析

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我国作为一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在积极响应世界号召,大力倡导绿色化。各级政府对绿色行动也越来越重视,相继提出了很多绿色工程的方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许多知名企业逐渐形成环境意识,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把承担社会责任也纳入企业的日程。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我国绿色仓储发展的一大优势。

1.2 劣势(weakness)分析

我国绿色仓储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收到传统仓储企业的影响,对环境和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仓储企业只是空喊绿色口号,仍旧是成本导向为主,绿色仓库的设计,绿色材料的选择,循环利用以及清洁生产等理念没有贯穿到仓储的整个环节,而消费者虽然绿色意识觉醒,但由于仓储业和消费者不直接接触,所以消费者对仓储的绿色化不是很关心,另外,我国仓储技术与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材料的使用,机械化程度与先进性,信息化,网络化等,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研分析显示,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立体仓库目前主要出现在烟草、医药、家电等行业的一些大型生产企业,专业化的仓储或物流企业还极少见到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立体仓库,中国仓储协会59家会员企业填报的数据显示:只有31家企业拥有管理信息系统,其中多数企业只有单一的仓储管理系统。

我国仓储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要建成绿色仓储,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必经之路,然而现阶段,我国仓储型物流企业大多数仍以人工操作为主。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受财力、物力、人力等条件限制,按照我国2009年物流行业年度报告.自2000年以来我国仓储业投资处于不断增速状态,特别是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在40%的增速,但仓储业的投资在物流业投资比重仍然偏低,信息化建设更是滞后,WMS使用不普遍,三分之一的企业自己开发WMS,三分之一的企业使用和租赁别人的系统,另外三分之一的企业根本就没系统,导致仓储服务没能有效实现,加上代码不统一,流程不统一,科目不统一,无法向其他已成熟的软件如财务软件一样普遍使用和推广,顺利的完成数据的交换和使用,提高仓储设施的利用率。

企业绿色仓储硬件设备不达标,中小城市的仓储企业多为运输公司甚至是由运输车队发展而来,没有规范的规章制度,仓储设备也都是很简单,现阶段,很多已经落伍,在引进设备时,基本考虑的都是成本,而很少把对环境的影响考虑进去,新建仓库时,由于环保材料价格较高,所以很少使用,很多仓储企业仓库面积很大,但好多都是闲置的,特别是制造企业在物流外包后,仓库没有用,装备可以,闲置是一种极大浪费。

1.3 机会(opportunity)分析

其一,全球宏观环境对绿色仓储的发展是有利的,绿色仓储是顺应可持续发展理论而产生的。宏观环境的支持,促进了绿色仓储的更快更好地发展。其二,仓储企业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也正在积极寻找一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成本的可行性道路,而绿色仓储符合企业的需求。其三,外资仓储企业的进入,给我国仓储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推动我国仓储业的绿色化。其四,绿色壁垒在一方面阻碍仓储业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仓储业带来了契机和动力,让我国仓储业在受挫之时反思以往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积极跟进集约式发展,走绿色化之路。

1.4 威胁(threat)分析

与欧美日物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仓储有着明显差距。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不仅需要关注仓储最基本的保管储存功能,更需关注自身的发展给环境和社会所带来的问题。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绿色物流活动早已经引起政府的重视,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物流的重视与日俱增,加之政府的大力扶植,国际知名航运企业、货代企业、空运企业等纷纷向物流企业转变,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壮大,也加剧了物流企业的竞争,随着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兼并、拓展、重组,物流领域的分化态势日趋明显,一些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迅速做大,并进一步细分市场。虽然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给我国仓储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经济运行节奏加快,但与此同时也给我国仓储企业带来了威胁。作为沃尔玛全资拥有并独立运营的子公司、欧洲领先的可持续配送空间开发商盖世理(Gazeley)公司已经将眼光放到了如何解决快速发展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上面。盖世理公司成立于英国,其在欧洲开发的仓储空间目前已超过500万平方米。该公司率先看到了绿色仓储的的发展前景,从环保角度出发,设计低成本、环保型、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仓库,并在可持续性和可循环使用技术方面进行了巨大投资,确保在其开发的建筑中采用最佳的绿色环保技术。2006年,为了满足中国市场对可持续性仓储空间日益增长的需求,盖世理正式进入中国,组建起全新的运营团队。

2.对我国发展绿色仓储的可行性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SWOT分析矩阵,如下表:

外部条件

内部能力 机遇(O)

1.全球宏观环境有利于绿色仓储的发展。

2.仓储企业有绿色化的需求。

3.外资企业带来技术和信息化。

3.绿色壁垒促使我国仓储企业制定绿色仓储策略。 威胁(T)

1.与国外绿色仓储仍有很大差距。

2.国际物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优势( S)

1.政府的重视。

2.企业的绿色意识觉醒。 SO战略:

1.顺应政府的引导方向,加大绿色仓储的投资和建设。

2.企业自身要主动在企业内部培养绿色意识,制定绿色化仓储实施方案。 ST战略:

1.学习引进国外绿色仓储的先进管理方法。

2.在引进的同时注重创新,要有准确的定位和市场细分,发展核心竞争力。

劣势(W)

1.绿色仓储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受传统仓储企业影响大。

2.相对于其他行业,仓储业的绿色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3.仓储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4.硬件设施不达标。 WO战略:

1.利用有利的宏观环境,宣传并积极引导仓储的绿色化知识和管理理念。

2.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3.改善硬件设施,仓储设施尽量加大自动化、机械化的力度。 WT战略:

1.尽量做到行业资源的集中化利用,利用供应链的优势发展绿色仓储。

2.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本设施和技术。

从表中可以看出,现阶段,绿色仓储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因此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法规政策,尤其是要对实施绿色化的仓储企业给予必要的鼓励,如:市场准入、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我国绿色仓储发展的制约力量很大方面在于资金的投入较少,以至于硬件设施不达标,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较低,很多企业人工操作比例较大,绝大部分中小仓储企业没有使用先进信息系统,如ERP系统、电子交换系统(EDI)、条形码(BAR CODE)、电子销售信、息系统(POS)、射频(FRID)、卫星跟踪系统(GPS)、系统仿真技术等。基于我国仓储的发展现状,适合我国仓储企业绿色化的可行性方案是ST战略和WO战略,一方面为了抵御国外绿色仓储企业对市场份额的挤占,引进学习国外绿色仓储的先进管理方法,另一方面,要利用政府的导向作用,提高资金的投入,使用先进信息化系统,减少人工投入,改善已不适应绿色化发展的硬件设施,合理布局仓储的位置,在新建仓储时,使用绿色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积极整合现有仓库资源,减少闲置浪费。

参考文献:

[1]王长琼.绿色物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孙秀梅,辛广茜.绿色物流的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

[3]李习文.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及其策略推行[J].青年科学,2009.

[4]张利儒.绿色物流的发展策略[J].河北交通科技,2008.

[5]夏春玉,李健生主编.绿色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6]刘思华.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

[7]邵亦慧.美国环境管理的发展动向[J].上海环境科学,2003.

[8]王长琼.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对策初探[J].物流技术,2002(6).

[9]高本河,魏际刚.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12).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范文7

关键词:仓储型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顾客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迫使物流服务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这给供应链环节上的物流服务提供者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物流服务者要想在竞争的市场中寻求到生存的土壤并赢得市场,寻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及时准确地为客户提品和服务,已成为物流企业之间除了价格以外的重要竞争因素,直接影响着物流企业的生死存亡。

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评价是对厂商能否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下提供有优势的顾客服务的一种相对评估。从战略角度看,物流的重要性取决于强调积极地利用服务能力获取竞争优势;从整体角度分析,对物流能力的关注和研究也就自然地扩展到供应链的层面上。由于物流企业研究在国内兴起不久,物流服务能力评价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成熟,随着物流企业的大量涌现,为如何评价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提出了实践管理需要,也为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了必要样本,使得物流服务能力研究既在实践上具有现实意义,也在理论上可行。

1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1 物流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在物流能力(Logistics Capability)方面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Fawcett等(1997)认为物流企业的物流能力主要与其信息系统能力、运作计划能力和规模效应有关,他指出物流能力的柔性、质量、成本是企业提高绩效、对资源和市场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能力。汪鸣等(2002)在《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书中提到——“物流能力—指开展物流运作和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在实现创造客户服务价值的过程中所具备的对物流的计划、控制及过程实施的能力”。马士华等(2004,2005)从供应链的角度指出物流能力是由物流要素能力(capacity)和物流运作能力(capability)综合而成。姜继锋等(2005)从物流企业层面界定,指出物流能力就是指物流服务商利用所拥有和所控制的资源满足顾客物流及相关需求的能力,包括物流硬件能力和物流软件能力。Lu(2006)等指出4个重点物流能力,即创新能力、基于物流知识的灵活经营能力、对客户的响应能力、获取规模经济能力。Mernedovic(2008)提出了物流能力的指标,包括5个基本方面:管理(软)基础、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物流服务、传统基础设施对多式联运的适应性、贸易便利化。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关于物流能力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物流能力构成要素及其评价的研究,上述研究成果为本文展开仓储型物流企业物流服务能力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1.2 物流服务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对于物流服务能力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看法不一,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物流服务能力给出了定义,表1汇总了有关物流服务能力的概念。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客户服务角度出发,界定了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服务能力是物流企业为满足其客户的需求以追求更优秀的服务业绩,创造与配置的资源以及对这种资源整合的能力。

Poist和Murphy指出物流服务能力如EDI联接、运输合并、仓储、咨询和运费清单支付等是把企业推向高绩效水平的驱动器。Zhao等人(2003)提出了4种与物流企业服务绩效水平正相关的客户导向的物流服务能力,即灵活性、关联性、等级服务、可靠性。张新安等将物流服务能力定义为物流企业开发和提供满足顾客期望的物流服务产品的能力。Lai KH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资源的角度将物流服务能力看成是物流企业创造和利用资源来满足客户物流需求以达到更好的服务绩效的能力。陈铁巍、马士华(2007)将供应链物流能力分为外部物流能力和内部物流能力,并提出物流服务能力是面向客户的外部物流能力。

上述研究侧重于物流服务能力的概念界定以及物流服务能力的评价,这些研究成果为本文进行仓储型物流企业物流服务能力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1.3 仓储型物流企业国内外研究现状

仓储和运输是物流的两大支柱,仓储业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第三产业中的独立行业。仓储业的水平直接反映物流业的水平,中国物流业的现代化离不开仓储业的现代化,现代仓储的发展必然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所以研究仓储型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评价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针对性的对仓储型物流企业的研究还较少,利用中国知网(CNKI)对仓储型物流企业文献进行检索,搜出相关文献14篇,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发现,现在学术界专门争对仓储型物流企业的研究还比较少,相关理论比较分散,大部分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虽然定量化研究已经成为趋势,但是量化模型和评价体系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2 仓储型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构建

2.1 仓储型物流企业服务能力体系

物流企业能力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概念。其外在表现,即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面向市场,合理地运用企业内外部的经营资源,提供市场和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物流企业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对物流企业而言,产品就是为客户提供的服务)的竞争,实质上是能力的竞争,即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美誉度能力的竞争。

仓储型物流企业是以从事仓储业务为主,为客户提供货物储存、保管、中转等仓储服务,具备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随着对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建立一套适用于仓储型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体系显得越来越重要,能有助于仓储型物流企业提高仓储能力、服务能力、配送能力等满足顾客需求的服务能力。

2.2 仓储型物流企业服务能力体系构建

从资源的角度来分析,物流企业核心能力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的两个方面。静态能力,是企业迄今为止所创造和配置的资源;动态能力,是企业通过这种资源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建立竞争优势的能力,也就是对这些资源的整合能力。

物流企业服务能力可以被定义为物流企业为满足其客户的需求以追求更优秀的服务业绩,创造与配置的资源以及对这种资源整合的能力。

根据这个描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对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进行研究:静态的能力包括物流企业所拥有的能够为客户提供服务的重要资源,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和人力等方面,如仓库数量、车辆数量及装载量等动态的能力,包括物流企业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以为客户更好的服务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流动资产及管理水平上,如运输需求满足率、仓库利用率、库存周转率,等等。

概括来说,物流企业需要具备较大的运营规模、有效的地域覆盖、强大的指挥和控制中心、强大的网络聚集和辐射能力、高水准的综合技术和财务资源、正确的经营策略。具体而言,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对这些能力的重视度又是不一样的。

综上所述,仓储型物流企业服务能力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3 仓储型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企业在选择物流服务提供商时,其物流服务能力如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正确、客观评价物流提供商的物流服务能力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3.1 仓储型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评价内容与原则

3.1.1 仓储型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评价内容

仓储型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它由静态能力和动态能力相互作用而成。因此,对仓储型物流企业评价应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以及各部分所包含的具体要素,并根据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将这些要素转换为可以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评估。

静态部分,主要根据公司的以往历史数据对其拥有的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动态部分,则主要是加强对流动资产和管理水平的评价,具体包含对物流服务的一种事后的评估和度量以及事前的控制与指导,衡量物流企业为某种商品或服务创造时间和空间效用好坏,从而判断是否完成既定的目标、计划和是否达到指定的水平标准、根据动态评价可以确认对客户的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和满足服务客户需求的最大限度,做到既不丢失客户资源、又不会为过分要求满足顾客需求而损害企业自身的利益。

3.1.2 仓储型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评价原则

对仓储型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评价,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1)可得性原则

在选择指标体系的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现实可获得性,指标体系中每一个评价因素都应该有理有据,且可以通过时间调查得到或计算求得。

(2)针对性原则

在对其进行评价时,应当重点建立涉及到仓储能力、基础设施设备能力、配送能力、运营能力、客户服务能力、信息化水平能力等几方面的指标。

(3)综合性原则

仓储型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在综合时应当综合考虑影响它的定量和定性指标,采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4)非相容性原则

在选取指标因素时,因子之间应当具有最小相关度,即指标完全相同或一个指标与另一个指标只差一个常系数的指标,只选取一个。

3.2 仓储型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评价方法

企业在选择物流服务提供商时,其物流服务能力如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所以,客观并准确的评价物流提供商的物流服务能力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结合国内外学者对物流服务能力评价研究的方法大体上可归为两大类:主观赋权评价法和客观赋权评价法。主观赋权评价法是采用定性的方法,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得到权数,如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客观赋权评价法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来确定权数,如TOPSIS法、灰色关联度法、主成分分析法等。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评价者对复杂系统的评价思维过程数学化,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要素,并在同一层次的各要素之间简单地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得出不同替代方案的重要程度,从而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2)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是在模糊的环境中,考虑到影响事物的多种因素,对该事物做出的综合判断或决策,是一种以模糊推理为主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精确与非精确相统一的分析评判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对仓储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进行评价。

(3)TOPSIS

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er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方法是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对样本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测度各样本的指标值向量与综合评价问题的理想解与负理想解的距离,将其作为评价值进行排序的一种方法。

(4)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在不完全的信息中,从系统行为特征数据和其相关因素数据入手,对所要分析研究的诸因素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在随机的因素序列间找出它们的关联性,并量化表达灰色系统中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发现主要矛盾找到事物的主要特性和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依据关联度大小对灰色系统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

(5)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主要原理是将一组具有相关性的指标重新组合成相互独立的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并反映原指标的主要信息。

以上几种常见的评价方法的特点比较见表2。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仓储型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评价的分析,探讨仓储型物流企业服务能力的定义、构成,并建立相关的指标体系,同时,对现阶段学术界主要采用的几种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为物流服务能力的评价提供了思路。

对于物流服务能力,尤其是针对于仓储型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能力评价的研究,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都较少,刚刚起步,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由于参考文献资料来源有限,本文还存在较多的不足,还缺少相关的实证分析,在今后的研究学习中,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孟庆鑫.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5,11(3):12.

[2] 马丽娟. 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及服务评价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2(1):26.

[3] 闫秀霞. 物流服务能力的支持向量机评价[J]. 生产力研究,2006(10):232-234.

[4] 李少蓉,赵启兰. 基于熵权—双基点的物流服务能力评价[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4):37-41.

[5] 马士华,陈习勇. 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能力构成及其特性研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6):21-23.

[6] 袁炎清. 以顾客为中心强化物流服务能力[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8):48-49.

[7] 陈建国,魏修建,朱丹.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构成研究[J]. 新疆财经,2008(6):45-47.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范文8

1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成本构成

1.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是指在物流仓储活动中直接消耗的材料。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直接材料一般是指数量比较容易计算,最后分到具体服务对象中去的一些辅材料。最主要的包括托盘、货架、包装工具,标签、条形码、纸张等。

1.2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是指在为物流客户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在第三方物流仓储成本中,人力主要包括库管员、装卸搬运工、制单员及仓储管理中涉及的相关管理人员等。

1.3间接费用

在物流成本构成中,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外的费用统称为间接费用。比如在仓储作业中,用在与仓储作业过程中有关的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的费用是直接人工费用,作业过程中的设施设备折旧费、电力消耗费是直接材料费,而整个过程中除去这两部分的费用剩下的称为间接费用。

2造成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成本高的原因

2.1仓储管理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

很多物流企业忽视仓储管理,在对仓储人员的管理上随意性严重,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流程,权责不对等,没有规范仓储作业流程,因此员工之间配合不够默契,甚至出现冲突、矛盾,导致作业效率不高,间接影响了仓储成本。

2.2仓库布局设计不合理

货物的特点、仓库的储存规模、进出库的频率都决定着仓库的利用率,而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在设计仓库布局时比较简单,没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因此空间的利用率比较低。以至于在日后的作业中产生迂回搬运、储位浪费等问题,造成仓储成本的增加。2.3仓储管理系统落后、自动化水平低国内多数的物流企业还没有采用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库存管理上大多还是人工操作,特别是数据录入、核查方面,面对繁琐的大量数据,人工出错率较大,导致信息反馈不及时或反馈有误,因此影响了进出库作业;机械化水平低,很多作业由人工完成,与机械化相比,人工作业容易出现差错、准确性低、事故发生率高,这些都增加了仓储成本[1]。

2.4仓储管理人才缺少

由于我国的物流业起步比较晚,从事仓储管理的作业人员的学历普遍较低,甚至很多人员是没有文化,完全凭经验管理,这种现实状况阻碍了先进仓储技术的引用,影响了仓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淡薄的仓储人才培养与运用意识导致了同时具备技术、操作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人才的缺失间接影响了仓储成本。2.5仓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要想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企业要运用特定的仓储绩效考核指标来评判仓储系统的投入和效益,这就要求企业要具备完善的仓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目前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考核指标体系还不完善,不是偏重定性指标就是偏重了量化指标,要么只重视仓储人员的绩效考核,要么只重视仓储部门业务的绩效考核,没有一个合理的、系统的考核办法。

3提高仓储管理水平、降低仓储成本的对策

3.1重视仓储管理,提高仓储管理意识

第三方物流企业重视运输和仓储这两大物流支柱,很多企业普遍存在重运输、轻仓储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了仓储的成本,企业应该对仓储足够的关注,从整体进行规划和决策,制定统一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重视仓储作业中的每个环节,从细节上减少成本,从而减少仓储总成本。

3.2构建以仓库网络为中心的仓储布局体系

物流中心的各个仓库应形成合理的网络布局,以仓库网络为中心整体规划仓储的布局,再根据货物的特点、储存的规模及进出库的频率,充分利用仓库空间,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可以增加货物暂存区、分拣区,合并重组作业流程,从而缩短作业时间,精简作业环节。所以,对于仓库布局的早期设计,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以免造成后续高额仓储成本的增加[2]。

3.3提高仓储信息化水平

仓储货物品种多、数量大,进出库信息靠人工或简单的电子表格进行记账,不仅效率低,很难保证信息准确,也会影响仓储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数据交换,导致库存信息滞后,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管理。另外,在仓储的作业环节,应广泛使用叉车、堆垛机等机械化设备,尽可能的降低人工成本。就目前的物流企业来看,实现仓储管理的机械化、自动化还是比较容易的。

3.4提高仓储人员的整体素质

企业引进先进的仓储技术的前提就是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仓储管理人才。要想提高仓储管理效率,尤其是仓储资源的利用率,必须要建立坚实的人才基础,提高仓储人员的整体素质,大力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3]。物流企业必须要解决仓储人才短缺的问题,可以制定仓储人才的培训制度,提高优秀的仓储管理者的待遇来引进优秀人才,鼓励原有员工提高自身水平,例如:组织相关仓储人员去优秀的的较大型的物流企业去参观、学习,甚至可以去发达国家学习考察,积累经验,回到企业进行交流探讨。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仓储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改善仓储管理机制,提高仓储管理效率。

3.5完善仓储成本考核指标

物流企业仓储管理部门应结合本部门仓储工作的实际情况,有效物料损失情况、车辆配载的合理性、费用审核报销的规范性等定性指标、成本节约率、费用控制率、库存成本降低率等定量指标,再结合仓储员工考核体系及仓储部门的相关指标来综合进行考核,有效的控制仓储成本。

4结束语

在构成物流总成本的各项分支成分中,与其他成本相比,仓储成本还是比较容易有所改观的。物流企业要意识到仓储作业在物流活动中的重要性,深入分析本企业的仓储成本,发现成本过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降低仓储成本。随着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竞争的加剧,要想提高物流企业在国内外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必须降低仓储成本,提高仓储管理水平,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作者:常荣荣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汤沐易.关于低成本的物流管理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4.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范文9

第一阶段: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该阶段物资的输送、仓储、管理、控制主要是依靠人工及辅助机械来实现。物料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送带、工业输送车、机械手、吊车、堆垛机和升降机来移动和搬运,用货架托盘和可移动货架存储物料,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存取设备,用限位开关、螺旋机械制动和机械监视器等控制设备来运行。机械化满足了人们对速度、精度、高度、重量、重复存取和搬运等方面的要求,其实时性和直观性是明显优点。第二阶段:自动化仓储阶段自动化技术对仓储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20世纪50年代末,相继研制和采用了自动导引小车、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到70年代,旋转体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巷道式堆垛机和其它搬运设备都加入了自动控制行列,但只是各个设备的局部自动化并各自独立应用,被称为“自动化孤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重点转向物资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实时、协调和一体化。计算机之间、数据采集点之间、机械设备的控制器之间以及它们与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及时地汇总信息,仓库计算机及时地记录订货和到货时间,显示库存量,计划人员可以方便地做出供货决策,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货源及需求。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到20世纪70年代末,自动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产和分配领域。“自动化孤岛”需要集成化,于是便形成了“集成化系统”的概念。在集成化系统中,整个系统的有机协作,使总体效益和生产的应变能力大大超过各部分独立效益的总和。集成化仓库技术作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物资存储的中心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集成化系统里包括了人、设备和控制系统。第三阶段:智能化仓储阶段在自动化仓储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实现与其他信息决策系统的集成,朝着智能和模糊控制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了仓储技术的发展,即智能化仓储。现在智能化仓储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1世纪仓储技术的智能化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研究采用巷道式堆垛机的立体仓库。1980年,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建成的我国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北京汽车制造厂投产。从此以后,立体仓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我国物流仓储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做好仓库建设和规划的充分调查分析工作。这就使得自动化仓库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中存在着重大的决策问题。为了自动化而自动化,没有对其必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建设完成之后才发现在实际的应用中对于自动化的要求很低,利用率很小。

(2)对提高仓库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思想认识不足。由于认识不足,对配备的装备不愿使用,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人工作业的基础上,对新型的自动化仓库信心不足,并没有把自动化仓储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从而在思想上放弃了自动化仓储的研究和使用。

(3)由于外部因素和形势的变化,收发任务的变化、作业量的变化、货物种类的变化,而仓库设备和管理系统没有跟着变化和升级,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仓库处于一种闲置状态。

3RFID在物流仓储业中的应用

RFID具有快速而更准确的读取和数据采集、多个物体同时读取、标签的低成本和更方便实现系统管理的特点。基于RFID技术的现代化物流仓储管理,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物流仓储中的问题。RFID系统在具体的应用中,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系统的组成会有所不同,但基本都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数据交换与管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阅读器将要发送的信息,经编码后加载在某一频率的载波信号上经天线向外发送,进入阅读器工作区域的电子标签接收此脉冲信号,卡内芯片中的有关电路对此信号进行调制、解码、解密,然后对命令请求、密码、权限等进行判断。若为读命令,控制逻辑电路则从存储器中读取有关信息,经加密、编码,调制后通过卡内天线再发送给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解密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若为修改信息的写命令,有关控制逻辑引起的内部电荷泵提升工作电压,提供擦写EEPROM中的内容进行改写,若经判断其对应的密码和权限不符,则返回出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