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仓储管理的研究背景集锦9篇

时间:2024-01-14 15:55:09

仓储管理的研究背景

仓储管理的研究背景范文1

【论文关键词】仓储;服务特征;全球服务营销战略

1引言

随着服务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而仓储业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仓储作为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和调控中心,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促进世界经济流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仓储企业也面I临着“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和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然而,对于还未真正走出国门的中国仓储企业而言,不但对服务全球化的关注还远远不够,而且对仓储服务的基本特征尚缺乏深刻的认识,更谈不上设计出适合自身服务特征的全球服务营销战略了。因此,为了解决中国仓储企业所面I临的这些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将对中国仓储企业的服务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在明晰中国仓储企业服务特征的基础上,找出制约中国仓储企业全球营销的瓶颈因素,进而制定出符合中国仓储企业特点和需要的全球服务营销战略模式。

2中国仓储企业服务特征的实证研究

由于仓储企业属于典型的服务行业,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其服务特征,本文将采用实证的方法对中国仓储企业的服务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2.1服务特征内涵的理论界定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如Zeithaml等(1985,2008),Lovelock(2001)、Fitzsimmons(1998)和Bouquet(2oo4)等的研究,本文归纳出了服务所具有的七个本质特征,现将其内涵及表现总结如下。

(1)无形性。服务是无形的活动。尽管服务经常包括有形的因素(如在旅馆的床上睡觉,在医诊所清洗牙齿,或者修理坏的设备),但是服务活动本身基本上是无形的。因为服务是一种行为表现而不是事物,它们不能像有形产品那样被看见,感受到,品尝到或是触摸到。由于这种特性,顾客风险的感知会增加,对服务质量难以评估目。由于无形性,服务不能受到专利权的保护,不易于展示或传达,并且很难定价翻。

(2)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离性在于大多数服务中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这种不可分离性是区分许多服务和实物产品的重要特征。由于服务通常是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的,因而不易进行大规模生产。

(3)异质性。服务的异质性是指没有两种服务是完全一样的,其原因在于服务基本上是由人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而人的素质与技能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人提供的服务其服务质量和效果难以完全相同。进一步讲,即使是同一个人提供同样的服务,但因时间、地点、环境与心态不同,服务质量和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服务的这种异质性使服务的投入和产出更难

(4)易逝性。易逝性的意思是通常服务在生产出来的同时必须被消费,否则将会失去。例如,飞机上的空座位、医院或旅馆里的空房间等,如不使用将会永远失去。因为服务是一种服务或操作,而不是顾客可以持有的一种有形物品,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服务在生产结束后就已经被消费或逝去了,不能被储存。

(5)顾客参与服务过程。顾客参与服务过程是指在许多服务中,顾客必须或者希望参加服务的生产。顾客可以采用自我服务的形式参与服务过程,如从ATM机上提款,在某些环境中也可以采用和服务人员合作的方式参与服务过程,如在理发店、旅馆、大学或医院等。

(6)劳动密集性。Bouquet等(2004)认为许多服务是劳动密集性或以人为中心的。Erramilli和Rao(1993)指出,典型服务的生产和传递依赖于劳动或人员的高密集性,即依赖于公司员工的技能,才干和知识,而这些是不易被移植到不同的组织或社会群体中去的。Fitzsimmons等(1998)也指出对大多数服务组织而言,劳动是决定组织效力的关键资源,因为员工的技能,教育或专门知识的显著差异会使服务的绩效显著不同。

(7)分销渠道可电子化。Lovelock(2001)指出服务有与实物产品不同的分销渠道‘;服务的无形性使得服务公司可以利用电子分销渠道进行服务传递(如广播或电子转账)。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使任何基于信息的服务要素都具有即时向世界各地传送的潜力。

通过以上阐述,可以看出,服务的这七个本质特征分别从服务的内涵、服务的质量、服务生产、服务传递和分销渠道等方面阐释了服务营销与有形产品营销的不同之处,它们是对服务特征较为全面的总结和概括。下面本文将发展出测度这七个特征的量表,并以中国仓储企业为样本,来进行实证研究,以期获得对中国仓储企业服务特征的深刻认识。

2.2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和量表开发。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度中国仓储企业在服务七个特征上的表现程度。在问项设计上,本研究首先根据前人的研究文献来初步设计问卷的测量指标。其中,无形性的问项主要借用Lievens等(2oo0)、Cloninger(2004)和Sung—EuiCho(2003)等学者的研究,异质性的问项主要来源于Lievens等(20oo)、Cunningham等(2002)的研究,易逝性的问项主要采用了Lievens等(20oo)的指标,劳动密集性的问项是根据Silvestro等(1992)的定义开发出来的,分销渠道可电子化的问项来源于Sung—EuiCho(2003,2005)的研究设计制作而成,生产和消费不可分离性的问项借鉴了Lievens等(2000)、Er—ramilli(2003)和c lBouquet等(2oo4)的研究,顾客参与服务过程的问项主要基于Stell等(1996)和Cunninghaln等(2002)的研究。

本研究对量表中借鉴自英文文献的问项,均进行了双向翻译检验,即首先将问项翻译成中文,然后再回译成英文,以确保其语义的一致性,对语义有分歧的问项,则由相关学者、专家进行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在参考他人研究中的量表进行问项设计时,并没有机械照搬,而是结合本研究背景、目的,并通过专家访谈法征询相关学者的意见,同时考虑到文化背景差异,对相关问项进行了修改。然后,为了确保问项能为调查对象所正确理解,在量表设计时还征求了部分调研对象的意见。最终形成的量表共包括7个变量,52个问项。问卷中所有问项均采用里克特7分量表,…1’表示“完全反对”,“7”表示“完全同意”。

(2)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方法。由于本研究是为中国仓储企业设计全球服务营销战略,因此我们选择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以及从权威名录机构购买的《中国大中型外资企业名录》中的仓储企业作为基本抽样框,因为在中国的外资仓储企业更能兼具中国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双重特点,有利于我们对全球服务营销战略的研究。我们将营业收入行业排行前50名的企业确定为调查对象。

为了保证调研质量,在正式调研之前,我们对调研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熟悉问卷内容、调研礼仪、调研技巧等。为了提高问卷回收率,我们采用邮寄调研、Email调研和电话调研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向调研对象邮寄附有回程邮票的调查问卷,15天之后采用电话的方式进行提醒,对没有收到问卷的调研对象补寄问卷,或补发Email调查问卷,对不愿意邮寄回程问卷或Email回复的调研对象,则在征得对方同意后采用电话调研方式。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6份。

2.3数据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

本研究数据分析的步骤:(1)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l6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编码和录入形成最初的SPSS数据文件;(2)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七个服务特征及其观测变量(各问项)进行信度检验,剔除信度较低的问项,形成新的数据文件。(3)用统计软件SPSS15.0计算样本企业七个服务特征的均值、标准差和方差。

(1)信度检验。我们首先对问卷中各变量进行信度检验,即计算其Cronbach’sa系数。对同时满足下列两项条件的问项剔除:与总体的相关系数小于0.4;剔除后Cronbach’Sa系数显著增加。经检验,除劳动密集性之外其他各项指标的Cron—bach’sOt系数均大于0.7,信度较好。根据SPSS15.0软件的统计结果,我们对各变量的问项进行调整。具体的调整如下,涉及4个问项。①异质性中服务人员决策权限问项的相关系数为0.21,其值较小,将此问项删去,删去后异质性的Cronbach’sa系数增加到0.898。②劳动密集性的Cronbach’s-0.606,其值较小,根据软件分析结果,原因是信息技术依赖程度相关系数较低为0.05,故将此问项删去,删去此项目后,劳动密集性的Cronbach’sd=O.706>0.7。③顾客参与服务过程中的服务需要频率,服务产生的物质享受两问项的相关系数较低分别为0.121,0.176,所以删去,删去后经计算Cronbach’sd=O.886。通过上述调整,各指标信度都达到要求,即CronbachSOt系数全部大于0.7,量表信度很好。调整后各变量的Cronbach’s系数见表1。

(2)服务特征数据分析。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仓储企业在服务特征的表现上有以下六个特点:

①仓储服务的无形性程度中等。原因主要有:第一,企业提供的仓储服务首先需要有仓储的空间,如库房、容器、场地等,其次,仓储作业需要借助运输、装卸和分拣设备,如液压叉车、起重机、分拣线、货架、搬运车辆和托盘等。因此,就这方面来讲,其服务的有形性成分较高。第二,企业对客户货物摆放位置的设计,货物存放信息记录和处理,存储货物温度湿度的控制,货物取放线路的安排,货物出入库时间和顺序的计划,分拣作业设计以及客户所存储货物的信息查询和数据交换等为客户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又具有较高的无形性特征。所以,综合来看,仓储企业提供的服务既有有形的成分也有无形性的内容,其整体无形性水平中等。

②仓储服务是易逝。其原因是显然的,如果一个仓库或仓库中的一个货位空置一天,没有货物储存,那么这个仓储企业一个仓库或一个货位上当天的服务能力就浪费掉了。目前,中国仓储设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闲置问题。根据有关方面统计,国内物流园区平均空置率已达60%左右,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继续把物流园区的建设作为发展物流产业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有300多家物流园区正在规划和建设中。

③劳动密集性较高。从数据来看,仓储服务是较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这主要是由仓储作业的特点决定的。仓储作业主要包括装卸、搬运、出入库手续办理,货物养护,打码、包装及分拣等环节,因此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目前,我国仓储物流企业多数是由传统的储运企业发展起来的,大部分仓库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机械化作业程度低,不少仍处在人工作业为主的原始状态,人抬肩扛,工作效率低。调查显示:目前90%的仓储运输型物流企业物还是处在人力运作为主,工具还多为叉车、平板拖车等。

④服务分销渠道可电子化程度低。这是由仓储服务的基本特征决定的。因为仓储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主要是货物的储存、保管、中转、养护、包装和简单的加工等,因此这种服务必然涉及许多实体因素,如库房、场地、容器、车辆等设施和工具。这就使仓储服务的核心服务不能电子化或数字化,也使实体交易场所成为必需的。

⑤服务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离性程度较低。换句话说,是可分离性较高。其原因主要在于仓储企业主要的服务作业对象是客户的货物,因此,仓储企业在进行服务作业和生产时,并没有与顾客直接接触,顾客的消费也只是在货物出库后。在一般情况下,仓储企业可以对类似的货物进行集中存放和养护等服务作业,这样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随着仓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顾客可以通过网络对货物的存储情况和中转等信息进行查询,而不必进行实地考察。

⑥服务过程中顾客的参与程度较低。这也主要是由仓储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客户的货物决定的。首先,仓储企业除了与顾客签订合同和办理货物的交接手续之外,与顾客进行面对面接触的时间和次数极少,在进行仓储服务作业时,顾客基本上被排除在外,因此顾客对仓储服务过程的影响程度也是很低的。其次,对于特定的货物而言,仓储服务的内容和作业程序都是有标准的和既定的,并且对顾客而言仓储货物是经常要进行的活动,许多手续都是熟悉和例行的,因此,顾客对服务内容和质量的考虑不会很多,关注度也不会很高。

3中国仓储企业的全球化潜力分析

中国仓储企业所具有的六个显著特征必然会对其全球化潜力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第一,仓储服务无形性程度中等、劳动密集性较高、易逝性较高和分销渠道可电子化程度低的特点会使仓储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时受到较大的限制。具体来讲,仓储企业要进行跨国经营首先要投入大量资金来购置土地、建设仓库、添置各种必须的设备,其次要雇佣大量的服务人员,这就对该类型的服务企业的投融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势必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同时,由于这类企业的服务基本上不能进行在线传递,这就大大限制了企业服务设施所能服务的市场范围,因此该类企业必须把服务设施建设在接近用户的地方。为了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就必须建立更多的服务设施,这将进一步增加企业的投人和成本。另外,由于仓储服务是易逝的,企业难以平衡服务需求和供应的关系,往往会使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出现闲置的情况,这将形成服务资源浪费,降低其盈利能力,增加跨国经营的风险。

第二,仓储服务不可分离性和顾客参与程度较低的特点会对其全球化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首先服务生产和消费不可分离性较低,即可分离性较高有利于企业进行集中化生产,提高服务生产效率,降低单位服务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顾客参与服务过程的程度较低可以提高企业对服务质量的控制程度,增加所提供服务的一致性,提高其感知服务质量,从而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质量管理成本,还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全球统一的品牌形象.获取更大的全球市场份额。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积极影响是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经营为前提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晰了中国仓储企业的服务特征和全球化潜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设计出中国仓储企业的全球服务营销战略模式。

4中国仓储企业全球服务营销战略模式设计

我们设计中国仓储企业全球服务营销战略模式的基本指导原则是:(1)全球服务营销观念和思维视角先行的原则,即我国仓储企业要先树立起在全球化环境下思考和处理营销问题的理念。(2)渐进式稳步推进的原则,一方面基于全球化是一个渐进式发展过程的考虑,另一方面基于我国仓储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的考虑,我国仓储企业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国外跨国公司现在的全球服务营销战略水平,需要先实现个别职能和营销组合部分要素的全球化和标准化,然后才能考虑实现所有职能、营销组合所有要素及营销管理过程的全球化和标准化。

(1)树立全球服务营销观念和思维视角。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种趋势和背景下,中国仓储企业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竞争和挑战。因此,虽未走出国门,但中国仓储企业必须要用全球化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必须要树立起全球服务营销观念,否则就无法面对全球化竞争,难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2)采用合资的国外市场进入模式。这主要是基于中国仓储企业规模偏小,资金缺乏,没有跨国经营经验的现实,和仓储企业需要较高的前期投人的要求的考虑。通过合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的好处有以下几点:第一,可以解决中国仓储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降低进入门槛。第二,中国仓储企业可以学习国外合作伙伴先进的管理模式、仓储技术,快速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第三,中国仓储企业可以利用国外合作伙伴的营销渠道,分享其客户资源,从而能迅速打开市场。第四,中国仓储企业可以借机培养自己的跨国经营人才。第五,通过合资可以有效地分担跨国经营的风险。

(3)选择跟随客户的目标市场战略。即跟随客户发展走向国外市场,客户到哪里企业就跟到哪里。这是中国仓储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首先中国仓储企业与国外全球化的跨国企业相比,无论在资金实力、国际经验、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上,都不具备任何竞争优势,无法在同一水平上竞技;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他行业如制造业、高科技行业的许多中国企业已经实现了走出去的目标,其中有一部分企业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大型跨国公司如海尔、华为等,这些企业许多是中国仓储企业在国内的老客户,与国外仓储企业相比中国仓储企业更了解这些客户的需求,而且在文化上和人际关系上具有国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中国仓储企业应基于与这些客户建立的长期的、良好的关系,进一步深入了解客户的新需求,跟随它们到国外市场上发展,满足它们在国外市场的仓储需求,从而实现自己走出去并能在国际市场上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目的。

(4)实现部分营销组合要素的标准化。就目前中国仓储企业发展的现状而言,要实现营销组合要素的全面标准化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根据样本企业的服务特征,结合中国仓储企业要首先实现的走出去的目标,本研究建议中国仓储企业当前应重点实现两个营销组合要素的标准化。一是实现仓储服务产品的标准化。仓储服务产品的标准化,主要涉及仓储服务基础设施和仓储作业流程两个方面的标准化。目前我国实行的《通用仓库等级》、《仓储服务质量要求》两项国家标准会对仓储企业服务产品标准化工作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应该看到,这两项标准仅涉及了服务产品标准化的部分内容,离全面实现服务产品的标准化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如《通用仓库等级》中没有对危险品,钢材,水泥等生产资料储运的专业仓储等级评定的标准,特别是这两项标准中没形成对仓储服务作业流程的标准体系。因此,建立健全仓储业标准体系并使之与国际水准接轨,是实现仓储服务产品标准化工作的当务之急。二是实现仓储服务人员的标准化。首先要依据《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国家标准,对仓储职业经理人与仓管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全面提高仓储从业人员的素质。其次,要依据《仓储服务质量要求》制定实施细则,对仓储从业人员进行考核,全面提高仓储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提高仓储服务的一致性。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大培养和引进具有国际化经验和能力的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实现仓储企业人才的国际化。

仓储管理的研究背景范文2

以连锁化、信息化和规模化为主要特征的服装零售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支柱产业,就销售额而言,服装零售企业已超越制造、金融服务、信息等企业成为世界第一,其中连锁企业组织形式是商品零售企业能发展到如此规模的核心因素。连锁企业的实质是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即“五个统一”),其中统一配送是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服装行业物流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必须以实际业务为落脚点,合理利用海量数据,适应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1 大数据和数据挖掘 

随着博客、微信、社交网络、基于位置服务的新型信息方式的不断涌现,人们对数据的需求呈现出多维度的特点,与此同时,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增长与累积,大数据时代真正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早在2008年,《Nature》就推出Big Data专刊,计算社区联盟在2008年发表报告,阐述在数据驱动的研究背景下,解决大数据问题所需的技术和面临的挑战。近年来,随着物联网论文、云计算等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在人民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大数据的研究也成为科学研究的主流。目前对大数据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大数据不是传统意义上大量数据的集合体,与海量数据也有着本质的区别。麦肯锡认为,“大数据”是指其本身超出了典型数据库软件的采集、储存、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数据集。IT业界认为,大数据具有4V特征,即规模(Volume)、种类(Variety)、速度(Velocity)和最重要的价值(Value)。规模是指巨大的数据量并持续增长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如医疗卫生、电子商务、影视娱乐等每天都有大量数据涌现;种类是指数据类型的多样性,不仅包括结构化数据分析利用,更强调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与应用;速度指处理速度快、响应时间短;价值则是指海量数据中蕴含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是从大量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关系、模式和趋势,并用这些知识和规则建立用于决策支持的模型,提供预测性决策支持的方法、工具和过程;是利用各种分析工具在海量数据中发现模型和数据之间关系的过程。也就是从数据中获取智能的过程。通过数据挖掘分析,能帮助企业发现业务的趋势,揭示已知的事实,预测未来的结果。 

2 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SS)是管理信息系统(MIS)向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系统。简而言之,DSS就是在数据仓库的支撑下,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模型,从而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从功能上来看,MIS系统主要解决结构化问题,而DSS主要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MIS完成的是例行业务活动中的信息处理问题,而DSS完成的是辅助支持决策活动,通过人机交互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因此,MIS的目标是高效率,而DSS的目标则是有效性。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是服装连锁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对解决服装连锁企业物流日常业务中遇到的半结构化问题、增强决策者经验与信心、提高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改进工作方式等都有着积极作用。 

3 传统服装连锁企业物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传统服装连锁企业物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对配送中心选址、库存控制、运输和路径优化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使各部门、人、物、车等要素协调工作,提高运输效率。为了完成这些辅助功能,该DSS必须完成对服装连锁企业物流管理中相关信息的采集并存储到数据仓库中,通过模型库和方法库进行数据挖掘和处理,利用知识库对系统决策进行评价和优化,最后通过人机交互为正确的决策提供支持。传统服装连锁企业物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服装连锁企业物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大数据背景下是以占有数据开始。在本文中,我们以数据仓库来进行大部分资料的自助采集。 

3.1 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之父William认为,数据仓库是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而变的、持久的数据集合。它是一种数据处理体系结构,实质是企业各业务部门有联系的数据进行统一和综合的中央仓库,是相互联系的数据库的集合。服装连锁企业物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仓库系统如图2所示。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将收集到的基础资料存储到这些数据库中,然后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通过联机分析服务进行数据挖掘,得出进行下一步处理的数据,为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支持。因此,由于基础数据的获得是数据仓库进行分析处理的基础,所以传统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量越大,款式越齐全,分析处理就越全面,就越能体现出决策支持系统的优越性。 

图2 数据仓库系统结构图 

3.2 模型库和方法库 

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通过自动匹配建模和相似模型的转化来对基本数据进行模块化处理,从而实现人机智能交互。整个物流决策支持系统以人为本,把数据信息与模型库中的预定条件进行比较,通过进一步处理,得到分析或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人机交互,确定相应方案的评价方法,并对不同评价方法下的方案进行决策分析,从而进行决策。在“互联网+”时代,客户的需求日新月异,要求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因而模型库中的有关建模方法、分析方法要与数据挖掘技术的最新进展相适应。

3.3 知识库 

由于知识库中某些陈述性或者过程性的知识已经被常识化,因而某些具体的决策支持系统往往忽略了知识库。但从整体来看,因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的知识库主要起辅助和支撑作用,因而必须深化认识知识库的内容。知识库通过人机交互,将专业领域与数据挖掘联系起来,起到桥梁作用,它包括大量各领域的信息、使用规则及与实际业务的关系过程。与模型库和方法库一样,知识库中的内容也随着人们对服装连锁企业物流业务的不断了解而日益完善,从而为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更好的支持。 

4 基于大数据背景的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 

服装零售业因连锁化、信息化、规模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支柱产业。服装连锁企业物流的目标通常包括5个方面 (即5S目标): 

(1)无缺货、货损、货差等现象,费用低、准时供货、柔性供货等,实现服务目标(Service); 

(2)按用户指定的地点和时间迅速、及时地送货,实现快捷目标(Speed); 

(3)有效利用面积和空间,实现节约目标(Space saving); 

(4)以物流规模作为物流系统目标,追求规模效益,实现规模目标(Scale optimization); 

(5)正确确定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分布等,实现库存目标(Stock control)。 

相对于工业物流,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具有变价快、订单频繁、折零、退货、更换、保质期等特点,这使得服装连锁企业的物流要求更快的反应、更复杂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因此,大数据背景下的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是我国物流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方向。 

大数据背景下,在服装连锁企业物流供应链上,作为终端用户(即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对品牌的喜好、服装款式、不同款式服装的着装时间、场合、服装更换的频率等系列属性数据,无疑是整个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大数据的基础数据。除此之外,还包括原材料的供应与生产、面(辅)料的生产与加工、配送、废弃纺织服装的回收等其他数据。因此,大数据背景下的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占有更多的资料,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出物流各环节的关键点,借助该系统,管理者可以在各项业务中不断提高效益,改进工作方式与方法,提升服务水平。 

4.1 数据仓库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仓库中的海量信息可通过人工或者智能设备收集并随时更新,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与传统采样方式不同,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仓库直接采集最完整、最原始的数据(包括半结构化数据)进行存储与分析,利用已确认价值的规范性数据;为了保持资料的完整性,将那些具有潜在价值却无明确分析方法的数据存储起来。 

4.2 模型库和方法库 

模型是对特定的业务按照某个特定目标的抽象化概括,通过对服装连锁企业物流业务流程的某个节点的数据分析,对实际运行状态予以量化,通过相关算法,找出实际业务的关键点,同时对实际业务未来的状态进行预测。在大数据背景下,模型库与方法库更加协调,模型越来越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问题,所采用的模型也不同,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在于海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方法库中所采用的数据挖掘方法包括决策树、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神经网络以及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模型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基于大数据的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将更加成熟与完善。 

4.3 知识库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通过各种方式不断累积,知识库中的陈述性、过程性知识也得到不断扩充,使得知识库中的知识得到不断完善,从而对数学模型的解释更加清晰、人机交互更加明了。基于大数据的服装连锁企业决策支持系统与传统的服装连锁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相比,知识在不同层级的流通更加有序、快捷,物流各环节更加协调,促进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向有利于客户个性体验的方向发展。 

5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业务实例 

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库存控制管理系统、设备设施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日常业务管理系统等,本文以服装连锁企业物流中心的配送业务为例,介绍基于大数据背景的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5.1 配送中心装车 

在配送中心装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车辆装车时要进行电子登记。通过手持式RFID设备,对装有服装的纸箱进行扫描,然后将该纸箱装进配送车辆。 

(2)装车完毕后的配送安全。为了方便配送途中的监管,将服装配送车辆统一安装电子挂锁。 

5.2 途中监管 

由于随车配有电子挂锁与手持机,配送车辆向服装连锁店送货的途中,可以随时与配送中心的业务管理平台保持联系。手持设备内置有RFID,本身具有定位与通讯功能。通过手持RFID终端与配送中心的业务管理平台的连通,配送中心可以实时掌握车辆运行途中的信息、车载服装状况,并可通过微信、视频、语音等手段与司机或送货员进行沟通,以便即时处理突发事件。 

5.3 卸货交接 

车辆抵达服装连锁店时,手持机读取连锁店的定位标签,对电子挂锁实现定点、定时解封,从而顺利打开车门,在对车上服装纸箱进行扫描后卸货,通过配送中心业务管理平台实现无纸化交接,相关信息存储在配送中心的业务管理系统中。 

6 结 语 

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可为仓储、配送、分拣等子系统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该系统不仅需要进行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对系统进行优化。在“互联网+”时代,研究基于大数据背景的服装连锁企业物流决策支持系统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与模型库的充实上。 

参考文献 

[1]陈平,徐云云.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企业库存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15(6):134-136. 

仓储管理的研究背景范文3

关键词:民营 粮食仓储贸易企业 生存发展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198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生产模式,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的粮食产量得到了逐步的提高。但是中国的耕地面积仅为18.26亿亩,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而且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总数为13.39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9%。中国现在是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占世界19%的人口,所以我国一直处在粮食供给的紧平衡状态,粮食供给的压力非常大。

为了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市场粮价、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06年国家提出了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所谓托市收购,是指国家提出由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湖北,共六个粮食主产省份进行的以国家储备库为依托,烘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收购工作。

托市收购的主体是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属的各个中央储备粮直属库以及各地粮食局下属的省级粮食储备库、市级粮食储备库和各个粮管所、粮站。由于我国粮食产量到2012年为止已经连续九年增产,所以国家现有的粮食储备库容量满足不了国家托市收购政策的需求。在2006年,国家实行托市收购政策的第一年,国家各级储备库在托市收购中都是收得钵满盆满。即便如此,农民手中还是有很多的余粮不能入库。这样一来,一方面国家的托市收购政策得不到充分的执行。另一方面,广大种粮农户的利益也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实行托市收购政策的六个粮食主产区所在地,催生了一大批中小规模的民营粮食仓储及贸易企业。他们自己出资投资土地和库房建设,并与国家粮库合作,通过粮食代收代储或者直接租仓的方式参与国家的托市收购,并获取收益。

FY公司就是这一批民营粮食仓储及贸易企业的典型代表。FY公司成立于1998年,坐落在安徽省蚌埠市,注册资本金1620万元,主营业务是粮食贸易。2004年公司在蚌埠市工业园区新征土地68亩,公司借着国家实行托市收购政策的机遇,通过2006―2008年共3年的建设,投资建成了总仓容量达十万吨的现代化标准粮库。该粮库是蚌埠市乃至安徽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单体民营粮库。公司的主营业务也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转变成了以粮食仓储为主、以粮食贸易为辅的经营模式。

国家的托市收购政策从2010年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010年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国家粮食主产区的夏粮品质发生了重大的质量问题,大部分地区的粮食有“赤霉病”现象,粮食品质不符合国家粮食入库标准。所以在托市收购开始后很短的时间内,国家相关部门就叫停了当年的收购业务。FY公司从2006年参与托市收购开始至2009年,每年的夏粮收购量都维持在4.5万吨以上。但是2010年却仅收购了1.2万吨。公司的粮食仓储量骤然减少,业绩大幅下滑。不仅如此,2011年国家发改委虽然出台了粮食托市收购价格,但是托市收购始终未能启动。目前粮价进一步走高, 2012年国家启动了托市收购,但是从2012年开始,民营粮食仓储企业的收储资格已经不再被国家认可,也就是说民营企业从今往后都不能享受国家的托市收购政策了。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国家政策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FY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和挑战。FY公司的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新形势下该类公司发展的要求。FY公司如何能够先生存,后发展,并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战略已经成为FY公司的当务之急,时间紧迫,刻不容缓。

笔者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起到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为FY公司在新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战略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通过对FY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其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从战略的高度明确FY公司的业务发展思路,有利于FY公司在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发现并利用企业的自身优势,克服困难,积极应对这些变化,并走出一条自己的光明大道。

第二,希望对2006年以后催生的与FY公司有类似业务背景的一大批中小规模民营粮食仓储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借鉴作用。各个企业可以参考本文的研究成果,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总结出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仓储管理的研究背景范文4

(一)基本案情某商业银行为A集团公司开立循环开立跨境人民币信用证4笔,金额合计1亿元,期限360天,从上游香港B公司进口铜精矿,其下游受益人为注册地为维京群岛的NRA账户,账期30天,担保方式为50%保证金,其余以信用证项下新加坡一家仓储公司出具的仓单质押。信用证到期付款时,A集团表示资金链紧张,无法按时付款,银行只能通过变现其质押货物的途径对外支付,但此时才发现该仓单为伪造,银行被迫垫付资金,信用证形成垫款。经查,上游香港B公司和下游维京群岛注册公司实际控制人均为A集团,该集团公司通过利用关联公司虚构贸易背景,循环进行套利。同时,发现该集团主营业务为纺织品对外进出口,由于近年看好房地产开发,在多次循环开证后,挪用境外回流资金到房地产开发项目,后期由于房地产行业受宏观调控影响,资金链断裂,造成银行坏账。

(二)本案中商业银行授信存在的问题1.贸易背景核查存在漏洞,授信不够审慎。一是该公司严重偏离主营业务,但银行并这些异常情况予以关注,仍给予其授信额度进行开证。二是企业多次循环开立信用证,套利动机明显,但银行对相关业务合规性警惕性较差,仍帮助企业进行开证,可能因为未尽到审查职责引发监管处罚。三是未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未能及时识别关联企业,尤其对NRA账户等空壳公司的贸易流向未能有效掌握,导致企业伪构贸易背景及仓单,有预谋的进行作案。2.持续监控能力不足,贷后监控手段失效。该企业挪用信贷资金至高风险行业,最终导致垫款,但银行开证后,未能采取有效的贷后监控手段,对企业的资金流向进行有效监控,亦未对企业的经营报表进行深入研究,导致最终未能及时发现企业挪用资金的行为。

二、转口贸易项下的融资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

基于转口贸易项下融资的特殊性以及商业银行开展这一业务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转口贸易项下的融资过程可能存在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和仓单重复质押等风险。

(一)合规风险1.企业的不当套利行为,易引发监管对银行处罚的风险。自2013年以来,外汇局不断加大对“热钱”流入的打击力度,而企业通过利用虚假转口贸易不当套利引起的资金流入,是外汇局重点打击的对象之一。外汇局明确要求:“银行应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外汇管理规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得协助客户规避外汇管理规定,对违反外汇管理规定导致违规资金流入的银行、企业等主体,将进行罚款、停止经营相关业务,并追究负有直接责任的相关人员责任。”2.贸易背景真实性核查难度较大,业务合规性不易确定。转口贸易买入卖出有两份合同,交易对手均在境外,且资金与货物跨境流动脱节,在转卖业务中,进口企业可能会利用其境外关联公司虚设交易第三方,通过签订虚假进出口合同,既可以开立远期信用证进行融资甚至二次融资,也可以通过转口贸易的途径将使得境外资金的汇入“合法化”,而银行只能审核其表面单据的合理性与真实性,交易是否具有真实贸易背景难以核查。

(二)信用风险1.融资主体由单一化向集团化转变,授信监控难度加大。2011年以前转口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一种非主流模式,主体相对单一,但自2012年以来,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境内外两个市场利差的空间出现,为达到无风险套利的目的,很多民营企业集团纷纷进入,这些集团往往通过在集团项下成立新的关联公司的方式进行套利,由于民营集团股权关系复杂,隐形关联难以发现,资金回流至集2015Times团后进行统一调配,授信监控难度进一步加大。2.客户行业逐渐多元化,跨行业经营易引发信用风险。转口贸易涉及的商品多为金属、燃油等大宗商品,一般由相关专业的贸易公司或者金属、化工制造型企业进行进口和经营,但也发现一些完全无大宗商品经营经验的贸易公司,甚至纺织品企业也进口铜精矿、电解镍等产品,这些交易项下仅有难以核实真实性的仓单以及不代表货权的提单,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大大降低,这些企业使用不断滚动开证的手法进行套利,由于不具备大宗商品经营经验,极易在市场波动时引发信用风险。3.融资期限趋向长期化,信贷资金被挪用的风险加大。贸易融资作为一种短期的融资工具,应和企业的实际结算周期相匹配,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不断发展,90天以上的跨境人民币不受外债指标的监控,部分企业利用政策优势通过构造贸易背景,开立180甚至360天信用证,长期占用信贷资金,并挪用至房地产、小贷公司等高风险行业。4.国内贸易国际化,企业构造贸易背景套利风险加大。目前开展转口贸易的部分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上下游客户均为关联企业(一般为离岸账户或NRA账户),从境外进口的货物一般在境内销售并不再进行出口,直接转手给国内客户,但为获得境外低成本的资金进行套利,往往通过境外窗口公司虚构交易背景,但是由于企业通常开证和融资不在同一家银行进行操作,境外低成本的资金回流后,银行基本难以监控,对企业交易的全部流程也很难掌握。

(三)仓单重复质押风险一是用来质押仓单项下货物的货权难以核实,转口贸易项下的货物大多远在第三国,并未入境,即使进入国内,一般也保存在相对集中的保税区仓库,银行对于质押货物很难进行实地核实,对货物进出更难加以控制,仅凭仓储企业出具的一纸仓单,难以“验明正身”。二是部分仓储公司管理粗放、设备陈旧,也未与银行联网,造成了监管脱节,有些物流企业虽然建立了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但在客户企业资信信息集成、交换分析、业务流程监控方面仍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在异地仓库监管的过程中,同一商品重复质押现象屡有发生,加之为追求不当得利,仓储公司和贸易商之间相互勾结,使仓单重复质押的隐蔽性更强,直至企业资金链断裂,东窗事发后,银行才有所察觉。三是仓单是否可以作为物权凭证进行质押尚存在疑问。虽然《合同法》中规定了仓单必须记载的内容,但目前使用的仓单却是由各家仓库自行设计,每个仓储企业开出的仓单格式、内容、合同条款彼此不统一,操作流程也不尽相同,使仓单仅仅相当于存货凭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价证券。同时由于很多仓储公司并不支持仓单真伪的查询,这种情况也加大了银行辨识仓单真伪的难度。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转口贸易项下融资风险的若干措施

由于转口贸易项下融资业务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可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为此,商业银行需要针对这一融资方式采用充inanceNO.4,2015(CumulativetyNO.586)分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

(一)回归业务本源,避免管理盲点一是回归业务本源,遵循“KYC”(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加强对转口贸易背景真实性的把握,对于可疑交易应要求客户提供相关证明性材料,并谨慎办理新客户的转口贸易融资业务。二是对流程中人员履职进行规范,由于转口贸易业务由于贸易链条较长,贸易背景和资金流向难以把控,若仅依靠前端营销机构人员力量较为薄弱,客户经理在业绩压力下有可能忽视业务风险,加之转口贸易涉及单据较多、专业性较强,大部分银行信贷管理部门并不对具体单据进行审核,而国际业务部门由于在传统上以处理单据为主,对授信客户的风险状况较难把握,建议对转口贸易明确各环节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和细化。三是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分支机构的业务指导,督促分支机构与当地外管加强沟通,避免业务的合规性风险。

(二)严格授信企业准入,加强业务监控一是严格企业准入,对于企业资质较差、偏离核心主业、多元化经营倾向突出、集团关联交易复杂、和“两高一剩”企业及涉房企业存在关联的企业,在准入时要有所控制;二是将转口贸易企业纳入名单制管理,并按名单进行授信管理监控。三是合理控制转口企业融资期限,关注企业通过跨境人币开证业务规避开证期限限制,长期占用或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的情况。

仓储管理的研究背景范文5

关键词 地震应急;异构数据集成;数据仓库;中间件;数据迁移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2-0078-03

我国防震减灾的三大工作体系由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和应急救援组成。其中应急救援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减少因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持社会稳定。“十五”起,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建设,在震后快速响应、救援辅助决策、产品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与实时观测类的系统,诸如测震、前兆、强震等相互独立,动态地震监测数据和静态历史背景数据在地震应急处置这一综合性工作中不能有效融合,共享应用,防震减灾的工作体系之间相对独立。相比之下,有些多震国家,如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综合性地震应急处置与响应平台[ 1 ]。这些系统的共同特点是集成了多源异构监测和背景静态数据,融合了动态评估、快速响应处置和辅助指挥决策等应用,机构横向协同互联,形成高度集中,信息丰富的应急处置大平台。相比之下,我国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则显得数据种类少,应用产出单一,实际保障能力较弱。因此,建立一套整合防震减灾各业务系统的集成应急处置平台,为政府进行抗震救灾快速响应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已成为我国地震行业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

上海市地震应急处置平台是在“十五”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的基础上,参考国外成功案例的研究项目。旨在是搭建一个综合处置平台,实现各类地震异构数据和不同地震业务系统的有效集成。其中,异构地震数据集成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主要研究地震异构业务数据的集成方法,并设计一种适合实时监测数据的整合方案。

1 地震应急处置中异构数据的集成

地震数据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性。地震应急处置中同时需要动态实时监测数据和静态历史背景数据。因此,研究不同的集成方法,才能比较得出适合地震应急平台数据集成的方案。

1.1 地震行业的数据分析

在地震观测与科学研究中,需要采集不同类型的数据。上海地震监测三大台网(微震、强震、前兆)遍布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近百个观测点,7×24小时实时数据流;长期地震科研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地震目录、震情灾情和分析会商数据;同时,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业务部门拥有地理信息、人口、经济、建筑、地震构造、潜在震源、地震动区划等地震背景数据。基于这些实时、背景数据上所做的地震监测预报、地震活动性分析、震害趋势判断、震害防御安全性评估和应急救援决策等工作又会产生不同种类的结果数据。

地震科学数据的异构性主要体现在系统层面和数据格式及内容层面上。前者主要是相异数据源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异构。后者是不同学科的数据均有自己严格的数据定义和规范,其数据库具有高度自治性。在震后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内,需要多角度,综合各学科数据结果来分析与决策,进行应急处置工作。所以,数据集成在地震应急处置平添中的应用非常必要。

1.2 异构数据的集成方法

异构数据集成,就是将不同来源、格式、特点的数据在逻辑或物理上进行有效集中,并提供统一的表示、管理和存储。常用两种集成方法:物化法和虚拟视图法。物化法是一种物理集成模式,抽取出所有数据源中的数据,在数据仓库中用全局模式存储;虚拟视图法采用中间件技术,用统一的全局模型来访问各种异构数据源,用户对数据的操作不直接作用于数据源,而是通过中间件间接实现[ 2 ]。

1.3 异构地震数据集成方案的比较

根据地震科学数据的特点,分别采用数据仓库和基于中间件的方法进行异构数据集成方案设计,并比较其优劣。

1)基于数据仓库的集成方案。异构地震数据中存在城市地理信息、人口、经济、地震构造、地震动区划等,这是地震应急处置的静态背景数据。另外,测震、强震、前兆三大实时台网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对于静态、历史的异构数据比较适合采用数据仓库的方式进行集成。

将源数据经过数据抽取、加工、转换(ETL),以一个全局模式存储到一个集成的数据库中,称为数据仓库。数据在模型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被消除,数据仓库可直接被访问。用户可以通过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等数据仓库的应用工具对其进行查询分析或知识挖掘。[3]基于数据仓库的地震异构数据集成框架如图1所示。

数据仓库适合对历史、静态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用于较长期的震情趋势判断和城市灾后重建等战略决策。但由于它不能反映实时震情,而地震灾害具有瞬间性和变化性。地震应急处置需要在震后最短时间内做出灾情判断和救援决策。相对静态背景数据而言,实时监测数据的集成与分析更为重要。所以,数据仓库集成方案不能完全满足地震应急处置的需要。

仓储管理的研究背景范文6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课程建设背景

在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全国很多高职院校对《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教学做了大量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绩。近几年来,湖南生物机电职院物流管理课程组成员也一直致力于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这门课程是在入学第一学期开设,授课对象是没有任何物流知识背景的新生,因此教学改革的实施经常流于形式,教学开展极易陷于“填鸭式”教育。2012年学院大力推行“六个一工程”课程建设,《物流管理基础》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经过课程组成员的研讨、建设和一年多的实施,逐渐形成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目前已有指导教学的课程标准和较为丰富的网络共享课程资源,并且在3个物流班进行了教学实践,整体效果较好。

2 课程建设思路

2.1 通过岗位调研定位课程学习领域

根据学校所开设的物流专业方向及从企业行业得来的调研资料,将工作任务和职业行动能力要求相近且交叉重叠较多的采购员、仓储管理员、配送管理员、运输调度员、货运员作为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针对以上岗位所服务的典型工作任务,本课程对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和基础知识等学习性任务进行设计,针对以上岗位群将其职业行动领域转化为不同的学习领域,再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将其具体化。

在《物流管理基础》这一学习领域中教师设定教学项目,并为学生制定一系列项目任务,说明学生在其中主要能做什么,能学什么。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基础能力:能看懂采购计划,熟悉采购流程,达到采购员能执行采购任务的目标,并为后续的《采购与库存控制》课程奠定基础;熟悉仓储流程和仓储的基本知识以及仓储基本设备的使用,达到具备一个仓储管理员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并为《仓储管理》课程奠定专业基础;掌握运输的基础知识,能填写运输单证和熟悉运输基本流程,并为后续的《运输管理》和《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奠定基础知识。本课程的主要学习领域任务包括:物流行业的认知,运输、仓配、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的管理,企业物流的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发展等任务。

2.2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岗位要求对接

在设计学习情境时,教学内容的选取应遵循“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把业务与管理融为一体”的原则,根据行业、企业专家对课程所涵盖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习情境的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扩展性等因素。

本课程将课程内容设置为7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下设多个子情境,每个子情境都遵循学生能力的成长性规律,体现由易到难的递进性。教师根据讲授主题导入案例或者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3 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采用任务教学和实践体验相融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紧紧抓住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在教学知识结构上体现“知、行、善”的能力梯度,“知”即对物流行业的认知;“行”即反应在任务教学中的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善”即对整个物流管理有一定的统筹优化能力,这一主线也体现了高职教育专业紧密联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际要求。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思路,资讯主要有课件、视频等学习资料,根据教师的任务布置进行小组分工,小组制定完成项目任务的计划,再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任务的实施,实施后由小组内部检查和教师检查相结合,最后对任务结果进行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

2.4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课改之前的评价主要是书面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职业教育的目标相背离。所以本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学生成绩的评定由过程考核(20%)、作品评价(30%)、理论知识(20%)、课堂参与(10%)、课外拓展学习能力(10%)组成。

3 实施效果评价

在3个教学班的教学实施之后,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效果较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据统计,试行课改的3个物流班平均到课率达到98%,与其他平行班相比高出近2%,学生普遍反映对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感兴趣,自己动手比死记理论和流程要直观易懂,而形式内容多样的活动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为了完成“决策、计划、实施”,必须要提前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资讯”,自主查阅学习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3.2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企业的诸多岗位中,都要求员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本课程采用“团队合作和自主导向”的学习理念,每个学习任务的完成都是分小组进行的,例如学院的校企合作“三一班”,根据不同工位的物料供应组成了很有特色的小组团队,形成了活跃上进的“采煤机组”、“刨煤机组”、“液压支架组”、“刮板机组”,小组内成员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小组间互相竞争追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3 实训教师和实训场地不足

大量的实践教学比例需要校内配套资源来支撑,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一个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对全班学生进行全面指导,这样容易给学生遗留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困惑。由于校内实训场地有限,同时只够容纳20个学生进行实训教学,这样造成一部分学生无事可做的局面,也使得实训现场比较嘈杂。这个困难不是个案,而是大部分院校共同面临的难题,也是课程建设的瓶颈。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 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9):5-7.

[2] 黄志宁.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9(4):79-81.

[3] 陈斯卫. 基于行动导向的《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 中国集体经济,2009(24):187-188.

[4] 李源. 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5):43-45.

仓储管理的研究背景范文7

关键词:仓储管理;互联网+;应用;效果

物资仓储管理是电网企业物资供应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现代供应链体系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传统仓储管理系统的弊端逐步体现出来,现有的物资管理模式下项目出库物资管理不明确。同时,项目物资需求种类繁多,涉及面广,此类物资的有待进一步规范。东营公司为适应物力集约化管理对现代仓储配送网络建设和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的需求,积极研究仓储信息系统建设,提升物资储运管理水平,力求整合全网仓储资源,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现有的仓储管理系统进行深度融合,以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为理论基础,总结了仓储体系建设与管理的理念和策略,开发出“互联网+”的运行管理方式,全面提升物力集约化管理的科学高效的仓储配送体系。

1 互联网模式下物资管理的实施背景

1.1 物资集约化是国网公司“四化”发展战略重要内容

为更好地推进“两个转变”和实现 “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国网公司提出了“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四化”工作要求,其中集约化发展是实现集团化运作的重要保障,也是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落实的关键措施,是解决传统物资管理效率低的必由之路。省公司通过采取物资管理集约化措施实现增收节支、降本增效,取得了良好成绩,整体实力不断壮大,管控能力显著增强。

1.2 新的模式下信息管理程度低的现象大量存在

通过对现有的仓储管理系统进行分析,物资信息化管理程度低的现象大量存在,信息化程度低将会导致仓库的利用效率下降,而面对仓库利用现状,其利用效率的降低必将导致库存物资的管理存在不合理性,从而在浪费了大量仓库资源的同时,也使得库存物资周转率降低。

1.3 仓储基础设施落后影响电网建设

物资仓储设施落后,会造成其自身信息沟通能力的大幅下降。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使得物资在进出仓库时,仓储人员不能及时将信息准确地反映到需求部门,特别是在所需物资种类较多且采购订单需要调整时,不能及时将预先确认的采购计划进行传达,从而产生了物资信息失真、物料不准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出现,影响电网建设的需要。

2 互联网模式下物资管理要求

2.1 管理要求

从物资管理的业务功能角度来看,仓储配送是物资工作的关键环节,高效供应的重要基础,如何建立结构合理、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仓储配送网络,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供应效率,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适应电网发展需要,物资工作必须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管理模式,有效应对配农网工程项目数量多、计划性差等特点,有力解决物资来源分散等质量管控难题,保证物资供应与项目建设里程碑进度的无缝对接,为电网发展提供坚强物资保障。另一方面,物力集约化作为“三集五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不断深化管理、创新发展、提高水平,打造一流的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又要着眼大局,适应物资“九大”业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变更,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更要从责任落实、制度完善、流程管控等方面进一步严格规范,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进而提高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引入互联网管理模式有力提升物资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战略转型和创新发展。

在此情况下,仓储管理作为物资供应保障的基础和核心,需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创新模式,整合资源,优化网络,强化管理,加大仓储信息化技术升级改造步伐,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有效构建“科学、合理、精益、高效”的现代化仓储配送体系,实现仓储管理由传统的手工粗放式向集约化、信息化、精细化的根本性转变。

2.2 目标描述

以物资集约化管理为前提,以整合优化仓储网络资源、完善分类配送策略为核心,以标准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构建布局科学、储备合理、周转高效的仓储管理体系,形成统一管理、分级调度、保障有力的配送运作机制,加快建立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集成的科学仓储配送体系。

2.3 专业管理的范围

仓储管理包括对物资入库验收管理、物资出库管理、退库管理、盘点管理、账目单据管理和仓储安全管理等工作。

2.4 指标体系及目标值(表1)

3 “互联网+”在仓储中的做法

为提升物资集约化管理,解决项目出库物资管理不规范的现象,有效推进仓储物资管理新模式。东营公司结合自身状况建立物资供应链系统,构建信息化工作机制,完善出入库操作流程,规范项目出库物资管理。

3.1 物资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

通过采用物资供应链管理系统,明确项目出库物资的摆放位置,实现对仓位状态的实时监控,消除物资摆放位置不明的现象,提升物资入库、分拣、包装、出库等作业效率,提高出入货物处理能力,对物资出入库提供极大的帮助。

3.2 APP在仓储系统中的应用

依托仓储管理系统APP,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扫描生成二维码读取物资信息,了解物资名称、合同签订时间、配送计划日期、到货时间、计划数量、库存数量、供应商联系人、供应商联系电话、出库物资接收人、联系人及出库项目名称等物资信息,实时掌控物资动态信息,实现物资动态管理。

3.3 监控平台的应用

出库时系统生成出库二维码,不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物资的去向信息,而且能通过远程监控平台时时监控物资的配送时间及配送路线。物资到达施工单位投入使用后,可以从监控平台了解到物资投入使用后的运行时间,对维护、保养、替换物资起到了提示的作用。真正实现物资可追溯、可查询、可监控的目的。

4 互联网+在仓储系统中的实施效果

4.1 物资管理新模式为电网建设保驾护航

通过采用物资供应链管理系统,促进物资统计、入出库、仓储、发放等关键业务的规范和高效运转,又能将库存物资以表格的形式体现出来,一目了然,对掌握物资库存量,查找、盘点提供方便。自采用物资供应链管理系统以来,东营公司走在了仓储管理的前列,为电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4.2 提升物资供应效率为事故抢修赢得时间

通过与需求部门分享库存物资信息,加强物资计划采购信息共享,做到清仓利库,及时报废和处理过期物资,极大减少物资积压。除应急物资外,仓库物资实现“零库存”,流动资金周转迅速。自实施物资智能管理以来,方便快捷的物资供应快速通道得以建立,物资领用时间平均每次缩短约40分钟,提高了物资出库能力,赢得事故抢修和设备运行维修维护时间,减少停电损失,经济效益突出。

4.3 两个系统的有机结合为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物资供应链管理系统与PDA结合使用,有效地开展产品质量监督,保证了物资供应质量。一年来,东营公司加强PDA现场应用的力度,对物资进行入库前的检查保证物资质量可靠,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整改,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自落实物资供应链管理系统与PDA现场收发货以来,没有发生过因电网设备质量问题引起的停电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衡.关于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讨论[J].经营管理者,2012(02).

[2]董航宇.物联网在物流仓储管理中的运用探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02).

仓储管理的研究背景范文8

关键词:物流实训;模块化;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置

1、课程介绍

《自动化物流综合实训》是一门专业综合实践课,是物流管理专业针对于物流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以项目任务进行组织,以模块单元进行设计,由仓储配送业务岗位实训项目模块组成,每个模块既可作为一门或几门物流专业课的实训教学部分,又可按一定逻辑组合起来作为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课程重点以仓储配送岗位业务操作(角色模拟、岗位操作、单证填制)训练为主,辅之必要的案例分析和技能实务训练(对应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整体设计以六项基本原则为指导: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目标,以项目模块为载体,通过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在实训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理实一体化。

课程定位于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所以在课程设计时必然是基于区域物流行业企业的工作过程,按项目来组织课程,反映工作体系结构,按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模块设置,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单元内容。课程内容反映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职业能力),工作任务以岗位及其操作程序为逻辑线索来展开。

二、实践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组织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相关性,把职业岗位工作的仓库作业和配送中心管理的实务操作进行整合,形成学习领域的课程项目―仓储配送业务岗位实训。

整合之后形成4个实训项目,再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把4个实训项目,按照学习目标、背景、学习准备、学习任务、考核、相关理论知识结构,设计成相对应的实训任务,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

2、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实训项目分为入库实训、出库实训、盘点与保管实训、包装与流通加工实训4个模块。入库实训任务包括接收与核对单据;人员、场地、设备准备;拆箱或卸车;开箱理数 理残、质检;进库移动、上架或上货位,学时15。出库实训任务包括接收与核对单据;拣货、备货;简单包装;发货装车,学时15。盘点与保管实训任务包括整理货位、仓位调整;盘点、物帐核对;盈亏处理;存储环境监控,学时10。包装与流通加工实训任务包括拟定包装方式和用材;打印标签、贴标签;制作和打印清单;衬垫、打包,学时10。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项目教学法

实训按项目模块单元设计,每个项目模块单元都有一个任务背景,并给出实训任务。上课时首先由教师介绍任务背景,提出实成任务的目标和要求,然后进行讲授,重点是该项工作任务应由哪几个岗位承担,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完成任务的知识准备介绍,操作演示。至于如何完成任务和具体的工作过程则交给学生思考,岗位分配和工作过程配合由学生自主决定,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真正做到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

2、互动教学法

学生在执行项目任务,模拟多岗位操作训练时,会碰到岗位分配和工作过程配合问题,这需要各角色的协调和沟通。因此实训教学中,会采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法,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讨论工作流程,制作表格单据,分配工作岗位,落实工作衔接,扮演岗位角色,模拟操作过程。教师按各作业项目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和评分。

3、案例分析法

该课程是一门专业技能课,以物流岗位业务操作训练为主,重点是对物流核心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还选取了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案例和技能实务项目进行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系统化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

以入库实训模块中的任务一:入库订单与入库准备为例。

1、学习目标

了解不同类型库房适用的货物类型;学会处理入库订单;了解作业计划单的作

用和内容;了解入库准备的内容并会操作。

2、背景

一天,仓库以传真形式接到客户物美集团的入库通知(详情如下),要求模拟

3、学习任务

将学生按客服员、仓库保管员、库工3个岗位分为3组,分别选出一个主管,合作完成上述入库准备工作。

4、操作指导

作业进度:入库信息处理

角色操作:客服员

(1)接收客户入库通知,查看货物信息并判断是否完全,如不完全,与客户沟通。

(2)填写公司入库作业计划单,并下发到仓库保管员、调度岗和收货岗人员。

作业进度:入库准备

角色操作:仓库保管员

(1)根据作业计划单分库房或库区编制入库作业计划列表。

(2)根据货物信息估计所需存储货位的大小,明确环境卫生要求。

(3)编制入库所需表单,包括入库单、残损单、入库记录单等。

角色操作:收货工

(1)根据作业计划单的货物信息估计所需卸货、理货场地大小,并清理好场地。

(2)列出所需验收、理货所需工具和设备, 检查或调试使之正常运作。

(3)列出所有收货库工名字和班次,确保有足够操作人员。

5、考核

(3)个人总结(考查学生收获和思考程度)10分

6、本任务涉及理论知识

(1)入库信息处理:业务员将客户入库通知(可能来自电话、电子邮件、传真、对接的信息系统)的关键信息转化成公司内部统一的作业计划单,作为一笔入库作业的凭证,并传达到仓库保管员和收货人员,作为他们进行入库的依据。

(2)入库准备:入库准备由仓库管理员或收货岗人员完成,一般已存货品正常入库时,入库准备的工作量和必要性不大,只要按照历史业务操作进行既可,而在大宗货物入库、临时入库或新项目客户、新货品入库时,入库准备的作用尤为突出。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物流综合实训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把学习的内容设计为工作,让学生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从而有效地完成所承担的职业工作任务。以期达到职业教育是为工作做准备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嵇美华,叶枫.高职物流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设计[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2] 王玫.高职物流管理教学模式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 沈杰.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

[4] 汪冠群.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财经类专业综合实训中的运用对策[J].当代经济, 2010(12)

作者简介:

张变亚(1978―),女,陕西渭南人,讲师,硕士。

仓储管理的研究背景范文9

【关键词】仓储金融 发展 现状

一、仓储金融的概念及特征

(一)仓储金融的概念

仓储金融是金融与仓储的一种综合创新,与一般的仓储公司或物流公司不同,它不仅具有普通物流公司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为金融机构进行动产抵质押管理的专业服务,对质押的动产进行有效监管、维持变现等功能。仓储金融服务指银行以价格波动小、变现能力强且符合质押要求的商品质押作为其授信条件,利用仓储企业对物流信息的有效监管,将借款企业的物流与银行资金流进行有机结合,向借款企业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银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务。

(二)仓储金融的特征

1.规范化。在仓储公司中的所有质押物品都需要遵守统一、规范的程序,由仓储公司中的专业人员监管,确保质押物品的质量、数量、特性等指标符合质押标准,保证质押物品的安全。

2.信息化。信息化是智能化的前提,信息化使全部抵质押品都能在仓储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中体现,同时也可以对质押物品进行定位、监控和管理。金融机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入信息系统,对质押物品的状况进行检查。

3.广泛性。这里的广泛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在对质押物种类的选择上,限制较少,无论是借款企业里面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还是农牧产品(牛、鱼及地里的农作物),在理论上都是可以作为抵质押物品的。另一方面指仓储金融服务模式中服务对象的广泛性,理论上只要借款企业的动产符合质押的条件,就可以开展融资业务。

二、仓储金融业务的参与主体及业务运作模式

(一)融资企业

仓储金融业务中的借款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其资产主要以动产的形式存在,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他们往往缺乏大型的不动产,信誉度也不高,但资金短缺,急需融资。正是因为这些企业的存在,仓储金融业务才有了发展的必要。

(二)金融机构

在仓储金融业务中,投资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这些机构为了增加盈利能力,也有迫切的放贷需求,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很难对借款企业的动产进行有效监管,存在着较大的放贷风险。基于此,金融机构也需要加入到这一新兴业务中来。目前,金融机构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弱化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当今经济背景下,小微金融将是金融机构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但由于上述中小融资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大大增加了其放贷风险和成本。

(三)仓储企业

仓储企业也是仓储金融业务的参与主体之一,通过对质押物品的有效监管,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仓储企业在仓储金融业务中处于核心地位,是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随着业务的发展,仓储企业在传统业务外,需要开拓新的利润来源,加入仓储金融业务中能满足其需求。

三、仓储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

(一)仓单质押业务模式

仓单质押业务模式的操作方式是融资方把货物存储在金融仓储企业指定的仓库中,然后凭金融仓储企业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根据货物的价值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仓单质押模式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仓储金融业务中的三位参与者签订单质押合作协议,其中仓储企业将会对动产进行质押监管或仓储管理。二是需要明确动产质押物的所有权,这些质押物具有易于保存、用途广泛、不易变质、价格波动小等特点。三是可以进行流动质押,条件是要保证质押物的总价值高于约定的金额。

(二)动产监管业务模式

基于动产监管的金融仓储业务指,融资企业将自身拥有的动产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提出融资出申请,同时将质押物按要求存放到仓储企业指定的仓库中,由专业的仓储企业对质押物进行监管,金融机构再根据质押物的状况予以放贷的业务活动。动产监管业务主要包括静态质押和滚动质押两种方式。

(三)授信融资业务模式

授信融资模式指金融机构很少参与到质押贷款项目的运作中去,这些机构根据仓储企业的相关指标,如财务状况、信誉度及规模等,给仓储企业一定的信用额度,让仓储企业则利用这些额度向借款企业提供贷款,并由仓储企业全程监控质押贷款业务。

(四)保兑仓业务模式

保兑仓业务模式也称垫付货款模式,该模式与上面的模式不同,涉及到上游的货物供应商和融资企业,首先需要供应商将货权转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再按情况向融资企业(提货人)提供相应的融资,在融资企业向金融机构偿还贷款后,金融机构就通知仓储企业,让仓储企业放货,这时货权就由金融机构转回到融资企业手中。若融资企业不能达到金融机构的还款要求,金融机构可以要求上游供应商进行回购,或在市场上进行拍卖。

四、我国仓储金融服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法律风险

仓储金融服务的法律风险主要集中在质押物的所有权上,因为在仓储金融服务中,涉及的业务主体较多,质押物的所有权也需要在各主体间相互流动,且我国现阶段并没有专门对仓储金融业务的法律文件和行业规范,不可避免要产生所有权的纠纷。另外,我国还没有建立动产的登记制度和查询制度,仓储企业作为金融机构的人,对质押的动产进行监管,若没有动产登记制度,就会造成在同一动产上的权利竞合情况,带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二)仓储企业、中小企业由于利益驱动,导致双方信誉度下降

在利益驱动下,仓储企业为了开拓更多的业务,可能并不按要求履行协议,而是放松对质押物的监管,甚至可能与融资企业合作骗贷,为融资企业进行虚假评估。有些融资企业可能向金融机构出具并没有实际商品的仓单来骗贷,在动态提取过程中以次充好,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三)仓储企业的管理不完善,加大融资风险

仓储企业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对质押物进行有效监管,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监管漏洞,如对专业监管员的监督不严,监管员就可能违背要求,内外串通作案,这将给金融机构和仓储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另外,由于信息化程度低,很多操作还需要手工进行,人工失误不可避免,同时金融机构和仓储企业也很难对质押物进行及时、全面的了解,增加了融资风险。

(四)动产质押物选择的局限,制约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

仓储金融服务模式对质押物的选择有一些局限,更倾向于选择价格稳定、容易保存、流动性强的质押物,而那些不符合条件的货品的选择就非常谨慎,条件也更加苛刻,正是这个特点限制了该业务在中小企业中的大范围应用。

参考文献

[1]崔法明.金融仓储业现状问题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6月.

[2]郭延安.金融仓储业务模式及其风险防范探析[J].浙江金融,2010,(3).

[3]胡卓群.金融仓储业务风险研究及其规避措施[J].现代商业,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