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金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集锦9篇

时间:2023-06-05 16:08:28

金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金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范文1

H 市国有企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总量偏少,呈逐年下降趋势。如2016 年底H 市国有企业77 家,较2010 年减少43 家,减少率33%,年均减少约6.6%。二是规模偏小,效益欠佳。77 家国企总资产约200亿元左右,在岗职工约15 万人,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如市本级37 家国有企业2016 年盈利的仅占三成,其余均为长年亏损或“僵尸”企业。三是多头管理,种类繁多,重点行业比较集中。如分布于24 个行业的77 家国有企业,主管部门有国资、供销、城建等21个单位,但城投融资类、公用事业和生产经营等三大类占总数的70% 以上。四是传统行业多,新兴行业少,全市国企主要分布在制造、交通、市政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约占总数的80%,技术型科技企业占比低。

二、市县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根据审计实践,针对市县国企的特点,在经济责任审计时,除常规内容外,在审计内容和评价上应突出重点, 结合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将H 市建成“生态文化旅游名市”这个中心,突出绿色和循环发展理念,着力检查国家重大政策是否落地生根见实效,加快淘汰钢铁、水泥等落后产能任务是否全面完成,是否实现产业升级、动能转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见实效,确保职工就业生活稳妥安置,着力关注“三重一大”决策情况、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运转情况和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规定执行情况等。在审计评价上,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指标来衡量,要更多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效益是否实现双赢。目前,H 市国企主要分为投融资类、公用事业类和生产经营类,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政府投融资类企业审计的主要内容

这类企业主要职责就是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以弥补市政投资与地方财力之间的矛盾,投融资类企业也是近年来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除了关注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外,重点应关注经营、管理、使用等效益情况,着力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违规投资、拆借资金,投资方向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杜绝从局部利益出发,损害国家产业政策,尽早揭示问题、提出建议,防止损失浪费。对效益评价不能以经营利润为指标,应重点关注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规模、偿债风险以及建设投资项目的社会和环境效益。随着国家对融资类企业的整治,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并倡导开展PPP 项目等融资模式,缺乏实体业务的融资平台公司将面临转型和撤并。

(二)公用事业类企业的主要内容

这类企业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公用服务,满足市民在用水、用气、医药及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也是传统重点审计领域。近年来,受市场挤压和国企改革的双重叠加影响,部分企业撤并、重组或职能上收,已初步形成了半营利性质的省属国有控股寡头企业。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上,应重点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重大决策实施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情况等方面。同时检查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情况,加大对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的检查力度,坚决遏制数据造假、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请客送礼等行为,引导企业奉公守法经营。在审计评价时应重点围绕企业降本增效、成本费用控制、服务保障的社会满意度以及政风行风评议方面。

(三)生产经营类企业的主要内容

这类企业以获得利润为主要目标。在H 市主要分布在钢铁、水泥、建筑等行业,也包括部分以传统业务为主的留守企业。在审计内容和评价上,应紧紧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完整性” 开展审计, 重点以净资产增长率、利润增长情况、资产保值增值率等指标为主要考评指标, 也要兼顾税金缴纳、就业人数等社会贡献指标。针对H 市产业分布特点,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尤其应关注不达标小煤矿是否淘汰、钢铁企业重组步伐是否有序推进、产能过剩水泥企业是否关停并转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是否取得成效。

三、市县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市县审计机关力量不足,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H 市传统国有企业数量趋于下降,新兴的资产管理、担保基金、旅游开发等国企却不断涌现,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但市县审计机关力量不足,懂企业审计人员仅占比5% 左右,存在人员流失、年龄老化、知识陈旧、审计技术手段落后等现实困难,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流于表面、就账论账,习惯性陷入财务收支审计模式,不适应新常态下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据调查,H 市11 个县区均未设立企业审计股室,随着近年来审计对象的减少,部分县区长年无企业审计业务开展,审计人员业务比较生疏,如2016 年开展的文化产业财务收支审计中,部分县区对进销差价和往来款审计都无从下手。与常规经济责任审计相比,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更广、内容更新、业务量更大,不仅涉及资产负债损益审计,还要重点关注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领导干部廉洁从业情况等多个方面,审计风险大,对审计人员要求更高,审计力量不足的现象更为突出。

(二)市县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依据和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仍以“两办”的《规定》和《实施细则》为主要依据, 法律级次较低,相关政策不健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法规不适用于企业。对于市县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更是没有专门出台文件,法律依据和评价标准较为欠缺。实施细则虽然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提出新要求,但在审计中,还存在部分资料和证据难以取得、职责权限不够明确、评价范围难以界定、评价标准难以拿捏等问题。审计评价大多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定量多、定性少,这些指标不能系统化、标准化,缺乏应有的约束性和法定性,审计人员掌握比较困难,也难以得到被审计对象认可。

(三)问题层出不穷,审计风险大

一直以来,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种类多、金额大、影响面广,尤其在“八项规定”出台后,被审计单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违规问题隐藏更深、业务处理更复杂,跨越年限更长。

如利用关联交易虚增(减)利润、通过内部往来虚列成本、假发票入账、原始凭证重复报账、转移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部分企业通过虚构经济事项套取资金,表面看程序很规范、资料齐全,其实背后藏匿着重大的违法违规问题。这些问题,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增加了审计风险,降低了审计效率。

(四)审计结果运用不受重视

在实践中,审计存在滞后性,结果运用不尽如人意。首先,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没有真正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离任审计,结果未出,人已离任,秋后算账,为时晚矣。任中审计比例低,结果不受重视,成为走过场、搞形式,一纸空文,没有成为干部监督机构评价国企领导干部履职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次,审计结果运用不透明,公开机制不健全,审计结果仅对受托部门负责,不公开披露,干部管理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后期成效如何没有明确规定。再次,对存在经济问题的领导干部如何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没有具体标准和实施细则。

四、提升市县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水平的路径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制度设计

目前,对市县国有企业经济责任的审计应当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布局,优化制度安排。市级审计部门应当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会同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出台“两办”规定和实施意见、贯彻意见,从制度上确保市县经济责任得到强化和加强。实行分类审计,扩大任中审计力度,防止审计“马后炮”效应。

一是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行年审制、定期审制、轮审制。对投融资类企业实行年审制,重点关注债务风险和偿债能力,着力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及早发现问题,揭示风险隐患,为企业关停、并转和升级改造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对公用事业企业审计,应当实行定期审,重点关注优化服务、提升服务能力,开辟新动能、新活力,做大做强企业,确保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产类企业应当实行轮审制,重点关注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力争5 年内或一个任期内审计一次,对具备条件的重点监督企业,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中介组织开展审计或选聘中介机构业务人员参与审计。

二是加大任中审计力度,增强审计监督的时效性。开展任中审计,实现关口前移,是市县国企经济责任审计深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发挥审计反腐功能的最佳选择。

一要整合资源,明确分工。将任中审计同工业企业贯彻落实宏观经济政策情况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及改制脱困资金审计等形式结合起来,实现信息共享、资料共用、节省人力,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二要深入调查,细化方案。制订任中审计方案必须深入实际调查,掌握企业真实情况,确定审计切入点和重点,尤其对审计内容要细化、具体,要有操作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要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突出任中审计的特点,出具被审计单位信服,有血有肉、原汁原味的审计结论,切实发挥审计的职能。

(二)壮大审计力量,提高业务素质

一是通过多种方式选聘、招录、调配懂企业、会管理的审计人才。二是加强对审计队伍的业务培训,重点加大对大数据审计、营改增、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等前沿知识的培训力度,积极探索审计方式由财务收支向履职尽责方面转变,审计目的由罚款调账向问责整改倾斜。三是加强对审计法规、常用财经规章及各项会计制度的学习和运用,定性问题准确、适用法规得当,要善于运用审计处理处罚自由裁量权,降低审计风险。四是加强跨行业相关知识的学习,科学评价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合理划分经济责任。五是尽快出台省级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改革方案,增强审计独立性,适度提高审计人员待遇,为更好发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提供物资保障。

(三)建立健全审计评价标准

根据市县国有企业特点,应结合相关规定进一步健全企业经济责任评价标准,按照生产经营类、投融资类、公用事业类分类设置评价指标,出台有针对性的评价管理办法,对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标准的确定,要结合各类国有企业所在行业、经营特点、考核重点,有所差异。应重点突出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资产的真实性与保值增值情况,生产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内部控制建立健全情况等。

评价方法可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如根据审计查明结果,对照审计标准进行衡量,从而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客观评价意见,或者使用直观的打分方式,将评价结果予以量化,增强审计结论的说服力。

(四)完善审计程序,加大审计力度,减少审计风险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时间紧、任务重,要根据市县国企特点,制定一套完整的审计程序,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目标、方法以及标准,保证审计质量。要进行充分的审前调查,全面搜集信息资料,合理筛选审计项目,尽量规避审计风险高、周期长、价值不大、内部结构错综复杂的项目,要利用座谈、调查等多种手段,确定审计关注的重点。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审计现场管理,严格按照审计方案和操作程序实施审计,避免审计程序流于形式。要加强对审计过程、结果的复核,减少审计差错。对具备条件的项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中介机构审核,审计机关负责复核和质量控制。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要保证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降低审计风险。

(五)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强化责任追究

首先,要完善相应机制,将审计结果与绩效考评挂钩。通过客观公正的审计,对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做出客观评价,一方面将审计结果作为调任、免职、解聘等处理意见的依据,另一方面将审计结果与绩效考评相结合,实现奖优惩劣。如2016 年以来,H 市国资委委托审计部门对5 家重点国企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和企业改制资金进行审计,市政府对审计结果批示、批转2 次,国资部门调整、暂缓使用干部1 人。

金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范文2

[关键词] 金融审计 经验 创新

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正席卷全球全球,正视金融管理,重视金融审计成为热点。

一、我国金融审计的成效和经验

1.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突出工作重点,认真履行审计监督的法定职责

近年来,金融审计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审计,揭露和反映金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度缺陷,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宏观经济健康运行方面发挥了作用。

2.把握规律,准确定位,不断拓展审计领域,促进金融机构提高管理、防范风险

金融企业是以经营和管理风险为主导的行业,管理水平高,经营风险就低;风险低,效益就好。风险始终是金融企业管理的核心。近年来,金融审计通过揭露重大问题,揭示突出风险,向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提出了大量的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控机制等方面的审计建议。

3.创新审计工作思路,改进审计组织方式,加快金融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使金融审计如虎添翼

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加快金融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金融审计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2003年开始,在进一步强化“五统一”组织方式的基础上,实施以总行为龙头的组织方式。不仅强化了审计现场管理,而且提高了审计质量,综合性审计成果明显增多。从2004年以后,在金融审计上报国务院的审计信息中,60%以上是反映倾向性、普遍性的综合性信息。

二、面对危机,开拓创新,进一步发挥金融审计的作用

国务院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金融业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也处在一个重要发展期。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把金融改革发展推向新阶段,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金融改革发展工作,并强调了今后时期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审计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务之急,需要认真思考金融审计发展思路,发挥好金融审计在新形势下服务宏观决策的作用。

新形势下要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改革的形势,这需要进一步完善深化金融审计工作,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1.准确把握金融审计定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秩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的特征,其生存的基础――存款源于社会公众,其资金运用如贷款投资等又是面向公众;其经营行为、经营策略或经营成败对社会公众产生较大影响,对社会具有广泛深刻的渗透性和扩散,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

2.积极探索创新,进一步深化金融审计工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我们应该总结金融审计发展历程和经验,认真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金融审计工作。总的来说,在审计目标上,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促进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审计对象上,在继续加大对商业银行审计力度的同时,积极开展对证券、保险行业的审计,深化对人民银行财务收支和银监会等监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在审计内容上,在继续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真实性、业务合规性和制度有效性开展审计的基础上,围绕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围绕把握总体财务状况,围绕促进监管机关履行职责,进一步深化金融审计内容;紧紧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完善审计手段、改进审计方式。

3.加强金融审计队伍的作风建设,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顽强的审计队伍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金融审计将处于整顿金融市场秩序、规范金融运行机制和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第一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风险突出。为此,金融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时刻保持审计独立性,恪守职业道德,依法履行职责,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不断加大金融审计队伍作风建设,提高队伍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金融领域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必须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和培训,才能履行好审计职责;金融领域是违法违纪案件的高发区,必须通过加强金融审计队伍的作风建设,才能确保防范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叶陈爱英郭兰英:强化金融会计内部审计的对策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02)

[2]孔莉:对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2)

[3]黄会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新思路[J].甘肃金融, 2007,(07)

[4]Warren,J Donald,Lynnw EdelsonandXeniaLeyParker HandbookofITAuditing[M] Boston:War renGorham&Lamont 1997.

金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范文3

【关键词】 国家经济安全; 金融审计; 改进对策

一、引言

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政府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维护国家安全是政府审计工作的最高目标,政府审计在金融审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更高层面、更广的范围,密切关注财政、金融、民生、国有资产、能源和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及时提出对策性建议,防范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刘家义,2008)。”

国家安全问题伴随着国家政权的建立而产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并超越传统的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国家经济安全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条件下,一国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具备抵御国内外各种干扰、威胁、侵袭的能力,从而保证经济不受侵害,并使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一种态势(王元龙,2003)。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金融系统产生的问题很可能会迅速波及到实体经济,成为整个经济的问题;另一方面,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也使得世界局部的金融问题迅速转化成为全球性的金融问题。因此金融领域的安全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首要关口。

金融审计是政府审计作用于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金融审计的监督作用是国家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其对信贷资产质量的监控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力保障,对违规违纪问题的防范与纠正也是金融审计维护金融秩序的基本需要。

二、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

影响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可以分为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国际因素方面,主要表现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全球贸易增速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联动关系进一步加强,各国经济复苏和政策运用的复杂性加大;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欧洲债务危机能否有效控制并逐步缓解,发达国家就业率能否提升,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面临政府选举……全球经济在复苏进程中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上升。这些都对我国的金融运作和金融形势产生影响,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金融的安全。

国内方面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第一,宏观经济运行呈下行趋势,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时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持续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后期,国际经济态势、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势和基础设施投资状况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积累和引发的可能性增加。第二,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落后,法律的威慑力不足,监管存在真空地带,民间借贷、非法金融等问题干扰着正常的金融秩序。总理在2012年1月6日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对全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八项部署中,也突出强调要加强金融基础建设,改善金融发展环境,加快制定和完善金融法律法规。第三,金融系统内部控制不健全。内部控制是国民经济安全运行的微观基础,当前商业银行存在着资金审批程序不健全,对资金使用监控不严,对贷款审查不严格,缺乏一套行之有效、较为完善的员工业绩考评和激励竞争机制,金融运作中的业务风险和道德风险问题突出。第四,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突出。我国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着过度信贷举债问题,债务风险突出,如果处理不当,相关风险可能会转化为银行微观金融风险和宏观金融风险。

三、我国金融审计问题分析

我国的金融审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变化。审计署金融审计司原司长范鹏认为,“审计署成立以来,金融审计工作从只查金融机构的财务开支,到以资产质量真实性为中心重点揭露金融机构违规经营问题,再到关注金融机构重大风险和对效益有重大影响的突出问题,共走过了三个阶段。”①审计署自2003年12月12日开始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以来,披露的审计结果公告涉及金融领域的共有25个。各级审计机关对国有金融机构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审计,审计了包括金融监管机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在内的单位。

从当前我国金融审计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要求还有差距。

首先,审计目标主要还是停留在真实性、合规性方面。从当前金融审计公告所披露的问题来看,查错防弊、促进金融机构遵守财经法纪仍是金融审计的主要目标。审计署也结合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对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金融审计走的是合规性审计的路子。金融制度及体系的安全、金融机构的安全、金融财富的安全、金融运行安全以及金融发展的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重中之重。从金融审计结果公告中,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审计在打击金融犯罪、保护国有金融资产安全、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家经济安全牵涉的范围较广,除了体现在打击金融犯罪方面,金融审计还应更多地将安全性作为其目标。在审计结果公告中,审计机关只是就查出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对金融系统管理结构、经营效益等方面缺乏较为全面和客观的分析评价,更没有对一些重要问题从较为深层的原因(比如政策法规、体制制度、监督体系、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探究,难以从金融系统的整体运行上揭露问题,无法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其次,审计对象亟需扩展。长期以来,金融审计除了对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加强审计力度外,审计资源主要集中在国有银行上,而对证券、保险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而言,审计力度却不足。近两年来虽然加强了对保险、证券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审计,但审计盲区仍然存在。当前我国金融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程度也日益加深,混业经营将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如果金融审计仍然停留在原审计对象上,将难以实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目标。

再次,审计内容亟需深化。在金融全球化浪潮的带动下,金融业务外向型特征日益明显,比如,外币业务比较突出。金融创新是金融业的主题,金融中间业务的拓展,包括代收代付、基金托管、金融衍生业务、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使得银行调整了业务结构。中资银行开始走出国门,向海外扩张。面对种种变化,金融审计却依然集中在传统业务方面,比如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票据业务、结算、财务管理等,对金融创新业务、国际业务都很少涉及,更未曾涉及中资银行的海外业务。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审计内容却没有相应深化,难以深入了解金融业务中的重大风险,政府金融审计控制金融风险功能的发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最后,审计问责亟需加强。审计问责制既符合法律对于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的要求,也有利于被审计单位及时纠正和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遏制屡查屡犯的问题。已披露的审计结果公告在整改说明中都提到了被审计单位对责任的追究情况,对问责制落实情况实施审计始于2008年。2008年,审计署第8号审计结果公告披露了农业银行经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问责制落实不力,对违规人员责任追究不到位、处理不及时”;在对光大银行的审计中发现了“责任追究不到位,以罚代刑的现象比较突出”等问题。另外,政府金融审计对各部委审计问责的力度不够,审计结果公告只是指出各部委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各部委也没有追究相应的责任人,对于历年存在的问题,是屡查屡犯。如对“一行三会”的审计中,中国人民银行每年都存在资金账外存放支出、资金被挤占和挪用等问题,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虚列支出、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等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要加大问责力度,从深层次上分析原因,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四、改进我国金融审计的对策

基于对当前我国金融安全和金融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来看,必须改进和强化我国的金融审计工作。

(一)审计法律法规制度层面

我国现行的法律为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了基本依据。《宪法》第九十一条明文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修订后的《审计法》指出,其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家的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 发展。”

但是现行的法律将政府审计的范围限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并将真实性和合法性作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目标。因此,无论是从审计目标还是审计范围上讲,都显得较窄。《审计法》中有关“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的描述,也不能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和防范经济风险的要求。国家财政经济秩序只是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方面,无法代表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审计方面,只监督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损益,不足以评估金融领域的安全问题,应该是对整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运行体系进行评估,不仅包括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还应当包括对国际投机资本的风险、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金融创新产品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风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造成的冲击、汇率波动造成的风险等方面。

(二)审计理念——审计“免疫系统”

“审计机关作为一个‘免疫系统’,能够最早地感受到病害侵蚀的风险,更早地揭示病害侵蚀带来的危害,更快地运用法定权限去抵御、查处这些病害,也能及时建议政府或相应的权力机关,运用各种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去消灭这些病害,从而健全制度,保护国家安全”(刘家义,2008)。“免疫系统论”是新形势下创新审计理念的典范,要求审计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发挥作用,改变单纯财务审计的传统理念,转变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理念,转变只注重微观不注重宏观的思维方式,树立全面、系统、整体的审计理念。

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大局考虑,在金融审计中国家审计机关要基于标本兼治的理念,在查处问题的同时,着眼于防范问题;在提出针对具体问题的整改和处理意见的同时,更要着重从问题产生的根源、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防止问题的重复发生。

(三)审计手段——预防与跟踪审计并重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制度之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变化莫测、充满风险的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内控机制的失灵或缺位,将会直接导致风险的失察、失控和蔓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证明,许多银行发生危机或困难的国家都存在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因此,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督促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与执行。从金融审计结果公告披露的问题来看,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刚性约束,强化内部控制文化意识,健全员工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同时,在金融审计中将审计关口前移,不是单纯的事后监督,而是事前介入、事中督查,注重“防患于未然”,实施跟踪审计。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凭借跟踪优势,提前给予建议,防范问题的发生。比如对资金的跟踪审计,是以实现资金的安全有效、防范资金运行的风险为目标。国家审计机关对资金进行跟踪审计,就是沿着资金的流向、轨迹和运行情况,对资金的收、支、管、效等环节进行有效地监督,及时跟进,防范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浪费的程度,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效果。对重大金融事项实施跟踪审计,是维护金融安全的必要手段。

(四)审计重点——风险控制

由于金融本身的高风险性和金融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金融体系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对经济全局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金融审计的重点是对金融业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系统的建设,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在战略决策以及在整个企业中贯穿实施的过程,识别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将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偏好的范围中,并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金融审计工作要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实施风险导向审计,重点关注重大和异常的金融业务,避免审计人员陷入大量繁杂的金融业务而失去了审计目标。结合当前影响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审计机关要评估金融机构的内、外部环境,对金融机构的生存能力和运行环境状况进行分析,了解其战略优势和威胁其经营目标的风险,运用分析性程序从宏观层面识别重大金融风险,准确发现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在实质性测试的过程中,将审计资源向重点风险领域倾斜,对于高风险层次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详查,最大限度地强化金融机构的风险治理功能,及时发现风险、防范风险,发挥风险预警作用,促进金融系统安全运行。同时,我国的金融风险具有地域性,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搞好审计调研,关注金融高风险区和案件频发区;在实施审计计划时,要依据各项金融业务的风险大小来确定审计的内容和重点。

【参考文献】

[1] 刘家义.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审计研究,2009(1):3-11.

[2] 汤小莉,逯颖.浅析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C].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2010.

[3] 张悦.我国政府金融审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3-9.

[5] 陈艳娇,易仁萍.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实现的路径研究——基于审计结果公告的实证分析[J].审计研究,2009(3):14-21.

[6] 宋华.金融审计功能与实现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金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范文4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风险决策;风险防范

一、引言

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以此为标志,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随即揭开了帷幕。这次金融危机,说横扫世界一点都不夸张,它造成了数万亿美元金融系统坏账,近6 000万人失业,2亿劳动人民变成月收入不足60美元的贫困群体。2009年下半年,伴随着金融危机脚步的远去和世界经济的复苏,许多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如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价格、城乡居民收入、工业生产值等已经或正在趋好。所谓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也就是指经济触底回升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这一段区间,世界经济由此步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笔者就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风险现状及对策建议作一研究和探讨。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决策的影响因素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误认为已公允表述的风险,即审计人员错误地发表不恰当意见的风险。在后危机时代,预示经营失败风险的因素,预示欺诈风险的因素,预示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仍然是事务所直接面对的风险因素。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和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风险。

(一) 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执业风险

1.企业持续经营压力增大

注册会计师作为经济领域的监护人,将不可避免地直面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执业风险将成倍递增。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持续经营的压力将大大增加。这一方面是由于产品需求下降,企业为加快资金回笼,被迫降价导致收入的将少;另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成本增加,一部分利润遭到侵蚀。同时,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各商业银行为控制风险,压缩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使中小企业的周转资金链条中断,最后,在骨牌效应下,上下游企业的危机会蔓延至整个产业链。从而引起的行业风险会加大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

2.会计信息失真

在后危机时代,企业的利润和以往相比有着大幅下降,这就迫使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而进行会计造假,致使会计信息失真。这点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就显得更有价值了,对于它们来说,如果想获得社会公众的信任,想获得高的信用评级,就必须向外界展示让人觉得很有发展空间的财务报告,在会计账簿、报表、凭证上弄虚造假的案例不可胜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相当普遍。

3.管理层压力增大

在后危机时代,管理层遭受异常的压力,也就为他们的不诚信买下了根基。比如,公司的主管部门或股东对高层管理人员任职期间的盈利有过高期望,而在经济还没完全恢复的今天,这当然就显得有点不太现实,但管理层为了满足股东的要求,同时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他们的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似乎显得如此脆弱,进行一些相当不诚信的行为。于是,就造就了这家公司在同行业中能够一枝独秀,尤其是在世界经济正恢复的今天,殊不知是管理层的不诚信行为将有可能毁灭一家事务所,哪怕是安达信。

4.金融衍生产品风险增大

金融资产,这个让世人敬畏的名称,因为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正是因它而起,也是它,才有了所谓的后危机时代。今天,似乎没有一家大型企业敢在它的财务报表中显示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零,企业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又称衍生金融资产)的风险极大,而会计师事务所在金融衍生资产方面并非专业,这也就加大了它们的风险。

(二)来自事务所本身的风险

1.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问题

根据我国现行《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只批准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和合伙会计师事务所。从字面上看,合伙似乎被列为首选形式。然而目前,在我国7 4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中,仅有18%的事务所实行的是合伙制,全国20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和78家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全部实行有限责任制(中瑞岳华刚改制完成)。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的股东对事务所只承担有限责任,不涉及个人财产。这样,作为股东的注册会计师不必再为出资额以外的私人财产担心。这就致使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意识相对淡薄,社会公众对其信任度较低,从而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增大。

2.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以质量创声誉,凭声誉求发展”是凸显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今天,会计师事务所全体人员更应勤勉尽责,诚信执业,才有可能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事务所执业质量的高低,不完全取决于合伙人和资深专业人员的水平高低,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的任何一个人、一个环节和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事务所的执业质量,给事务所带来极大的隐患。

3.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存在不足

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必须首先确定期望审计风险水平,而审计风险水映了注册会计师承受风险能力的大小,其取决于会计师主观判断,并没有明文规定。金融危机过后,会计师事务所清楚地认识到它们所能承受的风险早已远远超出它们的想象,但如果想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增加审计成本,但又不能相应增加审计费用。

4.事务所竞争激烈

在后危机时代,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量也不像以往,企业的伤痕也将直接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正所谓唇亡则齿寒。在与被审计单位的较量中,事务所似乎已处于下风。另一反面,又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尤其是中小型事务所,如果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复核程序过于严格,它们很有可能会失去已经拥有的客户,相应的事务所的收入也会下降,以下是2009年度审计收入排名前十的会计师事务所,足以看出本国事务所在处于劣势之下,竞争仍然相当激烈,收入分配均匀,很难与“四大”抗衡。

5.注册会计师带来的风险

近两年,由于注册会计师的紧缺,国家稍微放宽了注册会计师的进入门槛,人才的涌入为行业的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然而同时也给事务所增加了风险。由于工作经验的欠缺,也就使他们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发现一些不太明显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导致审计的失败。保持应有的关注是注册会计师必须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会计师事务所终究有一天会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安达信给出了最好的证明。

三、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防范措施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围绕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以降低审计过程中的风险,降低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风险。

(一)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制度

根据《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应当包括针对下列要素而制定的政策和程序: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监控。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典型的“木桶”问题,即事务所审计质量的高低,事务所风险的大小并不取决于合伙人和几个拔尖的专业人员,而是取决于事务所内的每一位专业人员。在这个意义上讲,质量控制的成败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注册会计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胜任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严格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降低事务所面临的风险。

(二)改变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我国目前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多采取有限责任制的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事务所合伙人的风险防范意识,因此也就给事务所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公司法规定,合伙人不仅要以自己的出资额承担责任,更要以个人的全部财产对外承担责任。这样,也就避免了有限责任制下的弊端,合伙人和注册会计师也就时刻把事务所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挂钩,这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今天将非常有意义。在这方面,中瑞岳华的改制便给出了最好的证明。2010年7月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推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的暂行规定》(财会[2010]12号)要求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于2010年12月31日前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2010年9月15日中瑞岳华特殊凭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第一次合伙人会议召开,11月29日中瑞岳华收到工商总局《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至2011年2月末中瑞岳华改制阶段工作已全部完成,中瑞岳华率先成为了第一家大型本土的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

(三)执业人员诚信为本,专业胜任能力为先

同时在后危机时代更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尤其要强化衍生金融资产业务的处理能力。会计师事务所在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之前,不仅要考虑可不可以审,还要考虑能不能审,即注册会计师有无能力去审。注册会计师遵守一系列基本原则中,诚信排在了首位,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在所有的职业关系和行业关系中保持正直和诚实,秉公办事,实事求是,在全行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行业理念。

(四)审慎选择客户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审慎选择客户,同时实施相应的风险评估程序,比如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人员,实施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来躲避风险,减少事务所的法律诉讼。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重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内部控制又是现代风险导向的关注点,是合理出具审计报告的前提条件。会计师事务所应与被审计单位及时沟通,被审计单位也应不断改进内部控制的设计,把资金,成本费用作为关键控制点,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控制,双方协调共同降低审计风险,降低事务所的风险。

(五)引入职业责任保险

根据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提取职业风险基金或参加职业责任保险作为因不可避免工作失误而依法进行赔偿的准备金。在后危机时代,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风险和以往相比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各个事务所也都积极参与到这一行业。从国内外发生的民事责任赔偿案件来看,提取职业风险基金和利用保险市场已成为会计师事务所逃避法律诉讼赔偿的主要手段,并且这一浪潮在今天看来将有增无减。

(六)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不定期地监督与检查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具有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权利和职责,定期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检查是必要的,但事务所里不乏财务方面的专业人才,面对中注协的定期检查,他们可以秉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针,在检查中安全过关。然而,一旦不定期地任意选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检查,这会使会计师事务所感觉到背后有一双眼睛一直在盯着它的行为,也就减少了会计师事务所参与舞弊的动机,进而也就降低了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指数。

【参考文献】

[1] 常勋.会计师事务所经营管理问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金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范文5

摘 要 企业在对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本文对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内部审计部职能、工作要点及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关键词 内部审计 企业管理 管理职能

前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功能和执行力是企业规避风险、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最有力措施之一;政府融资平台确实存在负债率较高、资金使用效益不够好、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多重潜在风险,必须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合理使用资金,明确偿还渠道,建立科学、高效的投融资决策流程以及严格的风险防控体系,确保资金安全和良性循环;必须进一步规范政府融资平台管理,建立健全风险责任机制,探索建立与自身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运作标准和操作程序,从流程和制度上来规范作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法人实体的融资行为;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让政府、平台自身、银行三方了解真实的资金流和经营运作情况,切实增强经营管理的透明性和抵御抗击风险的能力。

一、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和必要的。为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益,防控债务风险向财政转移,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对内部审计在防控融资债务风险中如何有效发挥作用需要进行专题研究。

那么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呢?要想继续维持内审行业在企业中的价值地位,内部审计活动必须从传统的“价值保护”向“价值增值”转型,内部审计的战略目标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吻合。

二、内部审计部职能

内部审计部职能包括财务审计、管理审计、责任审计、基建工程审计和技术审计。

(一)财务审计职能:控股子公司和内部独立核算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现金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理性与合规性,其他专项财务审计工作。

(二)管理审计职能:公司职能部门和控股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审计等。

(三)责任审计职能:全资、控股子公司经营成果审计,高层管理人员或敏感岗位人员离任审计,内部重大违规违纪事件调查等。

(四)基建工程审计职能: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工程项目招投标、项目管理、预结算和投资效益审计等。

(四)技术审计职能:公司和控股子公司设备购置、维修、更新改造和研发项目审计。

三、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一)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通过企业工资总额和分配结构及分配方式的监督管理,合理确定企业人才结构,合理进行劳动力分配,达到人尽其才,使人工成本支出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尽量避免人力资源和人员成本的浪费。

(二)资金利用方面,对每项资金投入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进行分析,使企业所拥有的有限资金发挥出最好的经济效益。在合理利用财务杠杆进行企业融资方面,一定要注意融资风险,使企业的每笔资金,尽量发挥出最好的投资效益,资金的流失和浪费是不可以原谅的。

(三)企业的库存物资是否科学合理,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库存过低,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和销售的需要,会给企业造成手忙脚乱,破坏正常的生产和销售工作秩序。企业库存过高,会使企业占用较多的资金,同样会给企业生产资金的周转带来困难,让企业陷入困境。这是企业内部审计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审计人员通过长期跟踪企业生产、销售和库存情况,从而帮助企业确定出比较合理的库存,从而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企业合理库存也是企业开展新产品和调整企业产业结构的晴雨表。

(四)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监督管理,防止企业应收账款出现呆、死、坏账,盘活企业经营资金,也是十分重要的。当前一些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应收账款数额相当大,这是建筑企业形成三角债的关键环节,好多企业的领导者,都是工程技术人才,干工程搞项目顶呱呱,但在如何尽快收回资金方面往往是束手无措。这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重点关注,并帮助企业解决的问题。

(五)应付账款做为企业的一项负债,也应当管好用好,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占用的应付账款越多,对企业的经营越有利,企业的资金成本越低。但任何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适当合理的占有应付账款对企业发展有利。如果是有意托欠供应商的供货款,将会使企业的信誉度下降,久而久之就会使自己的企业失信于人,就会失去良好的合作伙伴。所以企业必须以良好的信誉在市场上进行公平合理的竞争,用自己的产品优势和服务优势来占有市场,获得长足发展。这也应当是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关注的问题。

四、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审计人员应恪守独立、客观、公正原则开展审计工作,如与被审计单位存在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足以影响审计公正时,应主动回避。

(二)审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工作责任心。具有较高的审计、会计专业水平和必要的经营管理、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能灵活分析与判断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完整性、合理性与合规性。

(三)审计人员应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泄漏秘密。

(四)鉴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与风险性,以及对审计人员素质与责任的特殊要求,审计人员在任职期间除有违法、违纪或经考核不称职外,不得裁员。

(五)为保持审计人员较高的业务素质,并不断提高充实,公司每年至少应为审计人员安排1-2 次业务培训,以增强其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结束语:

总之,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让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东方.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04.

[2]李虹.加强内部审计,服务企业经营管理.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8.

金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范文6

抽查的金融机构违规经营问题较突出

部分央企违规决策造成损失浪费超百亿

专项转移支付管理长期呈现“小、散、乱”

科研经费管得过死,存在不得不到处“凑”发票来报账的情形

8.43亿元扶贫资金被长期闲置

4.86亿元安居工程财政资金被挪用

3.86亿元工伤保险基金被骗取冒领、挤占挪用等

397个水污染防治项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呈现四大特点

每到年中,审计署就会密集审计公告,交上一份中国财政经济的全面“体检报告”,政府部门、大型国企、重大专项,都是“体检”对象。

6月29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作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同一天,审计署公开23个审计公告,涉及43个中央部门(包括审计署)、10户中央企业、5家金融机构,以及扶贫资金、保障房、工伤保险基金、水污染防治项目、农林水专项等审计结果,和39起已处理的违纪违法问题情况。

记者注意到,一天内23个审计公告,是近三年来数量最多、时间最密集的。2014年、2015年,审计署在6月集中的审计公告分别为18份、22份。

审计署办公厅政策研究室主任郭彩云对记者表示,推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是今年审计工作贯穿的主线,以促改革、促发展、促反腐为目标。

“当下,国家审计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利器。国家审计具有专业化特点,又依法公开披露,这一履职过程就可以将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的问题暴露出来。”6月30日,在审计署审计工作报告分析会上,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时红秀表示。

2015年整改问责效果为历年最好

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6083亿元,处理5500人

发现问题只是起点,消灭问题才是终点。对于整改、问责,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报告指出,2015年整改问责进一步强化,整改效果为历年最好。

今年工作报告对上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专门反映。从总体上看,去年整改工作全面而深入,相关问题已基本全部整改完毕,整改成效为历年最好。主要表现在:一是违纪违规问题得到全面整改,共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等6083亿元,处理5500多人;二是体制机制性问题得到有力推进,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制定完善制度5947项,推动了相关领域改革和完善制度;三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相关部门推进了深入核查、分类处置、落实责任。

以“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这一项重点审计工作为例。参与此项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介绍:“一是在审计过程中按月出具‘审计整改函’,要求被审计单位即查即改;二是在审计报告出具后要求地方政府对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按期整改问责,审计机关对整改问责情况进行跟踪。”2015年,通过整改问责,各地对2138人进行了追责问责,其中有549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撤职等党纪、政纪处分,有1157人被诫勉谈话、约谈,有195人被通报批评,有67人被停职检查或作出书面检查。

据郭彩云介绍,从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和单项公告中的问题可以看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财经纪律方面问题越来越少,而且新发生的不规范问题也是越来越少,财政管理的水平和资金使用绩效也有明显提高。“审计发现的违法违纪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大多发生在一些领域或个别地区,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或下属单位。”

“审计工作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等6083亿元,这确实是成绩显著。6083亿元,约占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李江涛在6月30日的审计工作报告分析会上说,这同时也说明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跑冒滴漏”现象,甚至是腐败行为,还是非常严重的,审计工作所面临的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如何通过推进审计法治、完善审计体制、改进审计方式和手段等多管齐下,全面强化审计工作,既是“十三五”时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为什么重点审计这些领域?

为什么扶贫资金、保障房、工伤保险基金、水污染防治项目、农林水专项等会成为重点审计专项?

回顾一下2015年12月28日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就不难理解这样的部署。

刘家义谈到,安排部署2016年审计任务,既要考虑“十三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也要紧扣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既要突出年度审计重点,也要保证“十三五”期间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需要。

当时,他提出2016年审计工作要突出的重点,其中就包括持续跟踪审计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加强对扶贫、“三农”、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加大资源环境相关专项审计力度等。

“我们要牢牢盯住风险易发高发的领域和环节,重点关注政府债务、银行信贷、企业投资负债、资本市场运行、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要坚持境内境外审计一体化,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的审计,揭示国有资产流失或‘坐失’、经营效益下降或不真实等问题及其原因,促进企业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做强主业,维护境内外国有资产安全。”刘家义说。

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在财政领域,重点反映了部分地方发债融资使用效率不高,有的存在通过违规担保、集资或承诺还款等方式违规或变相举债等问题;在金融领域,重点反映了有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呈双升态势且发生领域趋于集中、化解空间收窄等问题;在国有企业领域,重点反映投资和决策中造成损失浪费问题,特别是部分企业境外业务中,存在项目论证不充分、未按程序报批、对关键岗位人员监管和佣金支付等关键业务环节管控薄弱等问题。

对此,审计工作报告提出,“积极采取措施缓解收支矛盾,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隐患”“继续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通过严格问责促进消化债务存量、严控增量,密切关注‘明股暗债’、兜底回购、固化收益等可能增加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点债”“密切跟踪金融业务创新情况,强化金融监管协作,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网络诈骗、地下钱庄、内幕交易等犯罪活动,防范金融风险”等建议。

为什么重点审计这些企业?

中央企业是国有企业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审计署一直把中央企业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每年都会选择一些重点企业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

自2010年审计署首次单独公告央企财务收支审计结果以来,审计署已公布了对50余家央企的审计结果,涵盖烟草、军工、石油石化、电力、能源、钢铁、汽车、装备制造、电信、建筑、航天、冶金等领域,重点审计企业集团总部和部分所属骨干企业。

《中国经济周刊》根据审计署公告统计,2010年至今,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接受3次审计,是所有央企中接受审计次数最多的。其他央企均接受1~2次审计。

现在,企业审计公告制度日臻成熟,对央企的审计结果公开已经成为常态。今年,审计署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等10户中央企业2014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以10户企业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重点从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情况、企业重大决策和管理情况、发展潜力、廉洁从业、以前年度审计整改等方面开展审计。着力揭露企业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反映影响企业发展潜力的重大风险隐患和涉及体制机制的问题。

今年,审计署还了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金融机构2014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

记者注意到,与往年相比,今年审计结果的金融企业户数最多、涉及面宽、范围广。

就此,审计署金融审计司主要负责人表示,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曾明确要求,要对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2015年两办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主要任务”的第一项即是“实行审计全覆盖”。 2015年审计的5户金融企业,类型包含银行、金融控股集团和保险公司,区域涉及境内外。截至2015年末,金融审计5年来已对所有中管金融企业本级实现了审计监督全覆盖。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近5年来唯一接受过两次国家审计的中管金融机构。

审计署2010年以来公告审计结果的央企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2010年、2013年、2015年)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2014年)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2015年)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2010年、2015年)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2010年、2016年)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2010年、2016年)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2011年、2015年)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2011年、2014年)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11年、2016年)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2011年、2015年)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2015年)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11年、2014年)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2011年、2015年)

中国铝业公司(2011年、2016年)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012年、2016年)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2年、2014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12年、2016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2016年)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2012年、2015年)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2016年)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2012年、2013年)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2013年、2015年)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2013年、2015年)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2011年)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2011年)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2011年)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2011年)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2011年)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2年)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2012年)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

鞍钢集团公司(2012年)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2012年)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2012年)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2013年)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2013年)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13年)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3年)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

中国烟草总公司(2014年)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2014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14年)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14年)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2014年)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2014年)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2015年)

国家电网公司(2015年)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2015年)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2016年)

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

今年审计署的23份审计公告

中央部门单位2015年度预算执行等情况审计结果

审计署2015年度预算执行等情况检查结果

审计署关于40个县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结果

工伤保险基金审计结果

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

审计署关于883个水污染防治项目审计结果

审计署关于农林水专项资金审计结果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2014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014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14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14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中国铝业公司2014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2014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2014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

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2014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2014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

审计署移送至2016年6月已处理的39起违纪违法问题情况

年度“体检报告”查出的十大问题

《国务院关于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

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指出:

部分地方政府仍违规或变相举债

政府性债务是近年来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审计署持续开展了跟踪审计。审计发现,部分地方发债融资未有效使用。抽查发现,至2015年底,黑龙江、山东、湖南、北京、内蒙古和广东等6个省份发行的置换债券中,有138.4亿元(占2%)未及时使用,主要是未达成提前还款协议或偿还手续办理滞后等所致;湖南、山东、河南和广东等4个省份使用的置换债券融资中,有112.57亿元(占2%)未按规定的优先顺序偿债;内蒙古、浙江和湖南等3个省份新增债券融资中,有24.23亿元(占4%)因项目未落实等尚未使用。

此外,有的地区仍违规或变相举债。抽查发现,至2015年底,浙江、四川、山东和河南等4个省份通过违规担保、集资或承诺还款等方式,举债余额为153.5亿元。有的地方出现一些隐性债务,内蒙古、山东、湖南和河南等4个省份在委托代建项目中,约定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支付建设资金,涉及融资175.65亿元;浙江、河南、湖南和黑龙江等4个省份在基础设施建设筹集的235.94亿元资金中,不同程度存在政府对社会资本兜底回购、固化收益等承诺。

对上述问题,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强化债务管理,相关地方正在积极整改。

专家点评

南京审计大学副校长裴育:

建立全国统一联网的债务管理系统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水平不仅涉及财政安全,也涉及经济安全。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需要严肃查处各类违规举债、担保行为,严格按照预算法规定追究责任。同时,需要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管理,规范政府与社会出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防范建设类基金等成为地方政府新的隐性债务负担。

另外,还应建立全国统一联网的债务管理系统,以不漏、不重、不错为目标,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的管理使用和数据采集工作,充分发挥该系统在债务风险管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作用,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地方政府债务的全貌。

《国务院关于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

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指出:

抽查的金融机构违规经营问题较突出

从报告对金融机构的审计情况来看,2015年,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抽查的8家重点商业银行在全部贷款增速为9.48%的情况下,法人贷款、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分别为3.64%、6.23%、8%。据调查,小微企业为获得信贷支持,不仅需要在利息之外承担其他费用,而且往往需增加担保和评估环节,延长了审核时间,不利于保证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

审计工作报告还指出,2015年,8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呈双升趋势,由于这些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和信贷投向趋同,不良贷款发生领域趋于集中;不良贷款处置工作还需加强,新发生的不良贷款仅有33%批量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而且8家银行拨备覆盖率有所下降,增加自身核销压力。金融创新相关风险防控不足,金融监管有待加强。

此外,违规经营问题仍较突出。此次审计发现,金融机构一些工作人员存在违规放贷、违规办理保险或债券、股票业务等问题,有18起涉嫌重大违纪违法;部分信贷业务风险防控需进一步加强,发现向已列入国家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名单的部分企业等新增融资120多亿元。

对于审计指出的问题,有关金融机构已整改207.53亿元,修订完善制度103项,追责问责219人次。

曝光台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光大集团、农业银行、人保集团、国寿集团、太平保险5家金融机构存在超标准购车、在风景名胜区开会等问题涉及7262.3万元。

《国务院关于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

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指出:

部分央企违规决策造成损失浪费超百亿

通过对中国石化、南航集团、中铝公司等10户中央企业的审计发现,对企业追责问责制度机制不健全,违规决策等问题较为突出。对近年审计发现的企业失职渎职、违反相关政策规定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造成损失问题,监管部门履行督促整改、追责问责、报告公告等职责不到位,也未明确企业重大损失确认和追责问责标准,主要依靠企业自行追责问责,造成约束薄弱,使一些问题屡审屡犯甚至积聚。

此次审计抽查10户企业的284项重大经济决策中,有51项存在违规决策、违反程序决策、决策不当等问题,造成损失浪费等126.82亿元;发现47起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涉及295.02亿元,其中16起涉及金额均超过亿元,94名责任人员中有26名为企业负责人。

抽查的93项境外业务中,有62项(占67%)不同程度存在论证不充分、未按程序报批,以及对关键岗位人员监管和佣金支付等关键业务环节管控薄弱问题,其中的10起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造成国有权益损失风险142.7亿元。

对审计指出的问题,10户企业已追回资金27.43亿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609项,处理453人次。

曝光台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中国电子、中国海油、港中旅集团等7户企业所属的8家单位违规发放津补贴等591.23万元,涉及64名单位领导班子成员;10户企业所属的70家单位存在违规购建楼堂馆所、超标准办会购车、公款旅游、打高尔夫球等问题涉及11.16亿元。

专家点评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

削减企业层级正在行动

审计署曝光的央企问题多集中于下属单位,这和经营管理链条过长有着很大程度的关系,例如有的企业管控层级甚至多达11级,管控力度可想而知。因此,最近国资委就已经决定压缩管理层级,通过削减企业层级等措施,实现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显然,制度正在变成行动。

连续5年中央企业的审计结果公告,使我们看到,无论是审计署、国资委还是中央企业,都越来越重视制度建设。我们看到审计工作在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推动国家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在形成,这是审计改革的最大成功。

《国务院关于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

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指出:

专项转移支付管理长期呈现“小、散、乱”

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专项转移支付多头管理状况还需加大力度改进。有52项专项转移支付实际又分解为301个具体事项,大多仍按原事项渠道、原管理办法分配。抽查的农业综合开发专项实际分解成13个具体事项,其中3个由财政部分配,10个由财政部分别会同其他5个部门分配;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整合了财政部两个司分配的两个专项,实际仍由这两个司按原有的两个管理办法分别分配。

另外,审计还揭示出专项转移支付管理薄弱问题。主要是分配环节多、管理链条长,“小、散、乱”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抽查发展改革委向25个省份安排的5806个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专项补助中,单个项目仅5万元;抽查中央投资补助的41个项目中,有13个用虚假资料、违规多头申报等获得补助8637万元;抽查对69个县的农林水事务补助中,有13.83亿元(占5%)被骗取、侵占或损失浪费。

曝光台

湖南省澧县一家保险公司与29个乡镇政府串通,通过虚假投保、虚假报案、虚假理赔,在2013年至2015年间骗取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4061.03万元,乡镇政府通过“返还”获利1673.25万元。

专家点评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时红秀:“小、散、乱”背后是部门争权、分钱

10年前,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指出,有的宏观部门在乡镇里面直接搞一些十来万块钱的项目,是不是以后别再搞了。如今10年过去了,这些项目仍在,还有在村里搞5万块钱的项目。一些本应承担宏观调控的部门,直接一竿子插到底搞10万块钱的项目,10年来职能改变了多少?

部门各管一摊职能碎片化,反映在公共资金使用中就是小、散、乱和重复撒钱,实质是部门之间、部门内部机构之间争权和分钱。审计工作报告中讲了,承诺放弃或整合使用的资金,搞了半天还是原来的司局、处室在支配。说多规合一,审计发现多规也没有合一,一个项目受制于不同的规划。审计反映的公共资金使用问题,背后是体制机制在起决定作用。一些资金使用方面的痼疾之所以治不好,要从政府体制上入手分析。

《国务院关于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

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指出:

科研经费管得过死,存在不得不到处“凑”发票来报账的情形

审计工作报告指出,在跟踪审计创新型国家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落实情况发现,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科研经费管得过死,有形成本占比大,智力成本补偿不够,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从抽查11个中央部门单位科技资金使用情况看,仅扩大开支范围、利用假发票报账等问题金额就达3.17亿元,其中既有为保障必要支出不得不到处“凑”发票来报账的情形,也有个别人员借机骗取套取科研资金的问题。

对此,近年审计持续关注,着力推动建立符合科研规律、有利于调动和保护科研人员积极性、鼓励创新和多出成果的相关制度。

专家点评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李江涛:别让科研人员无法、不愿意“作为”

审计要切实促进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迈向强国,离不开“创新”。党的十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理念”,第一个理念就是“创新”。“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是供给侧的重要内容。当前,亟待解决的是,如何真正解决科研经费管得过死、智力成本补偿不够等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未来将会出现大规模科研经费“沉淀”现象和科研人员无法、不愿意“作为”现象。我认为,要建立世界强国,要真正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从制度上对此加以根本性解决。“创新驱动”最终还是要靠科研人员和企业家来实现,这是最重要的两大支柱。

《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 指出:

4.86亿元安居工程财政资金被挪用

今年的审计结果是连续第4年对保障房进行跟踪审计。此次审计查出套取挪用城镇安居工程资金较上年减少78%。但审计也发现,187户补偿对象通过编造虚假产权资料等方式骗取征地拆迁补偿9617.88万元。102个单位以多报改造户数、重复申报、编造农户花名册等手段套取城镇安居工程财政资金2.72亿元、农村危房改造财政资金1.83亿元。142个单位挪用安居工程财政资金4.86亿元(含农村危房改造1847.64万元)、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融资13.22亿元,用于弥补工作经费、修建公园场馆、房地产开发和平衡财政预算等支出。此外,41个基层经办机构和一些村镇干部以虚报冒领、截留克扣或收取“保证金”等方式,骗取、侵占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448.38万元(其中农村危房改造1247.12万元)。

《审计署关于40个县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结果》 指出:

8.43亿元扶贫资金被长期闲置

公开信息显示,2011年到2014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年均增幅达18.1%;2015年增长至467.45亿元;今年再增201亿元,增幅达43.4%。但审计却发现,有8亿多元拨往贫困地区的“救命钱”却趴在地方政府的账上“睡觉”。

审计结果显示,基层扶贫资金监管比较薄弱,1.38亿元被骗取套取或违规使用;8.43亿元扶贫资金长时间闲置,其中2.6亿元闲置超过2年,最长的闲置超过15年。这是审计署继去年公告广西马山县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不力后,再次曝光扶贫中的问题。

对审计指出的问题,有关地方和部门高度重视,采取追缴资金、统筹整合、加快资金下拨等方式,已追回或盘活扶贫资金2.02亿元,有22人受到党政纪处理处分,制定、完善扶贫相关规章制度55项。其他问题正在进一步整改中。

审计回声

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去年剔除900万假贫困户

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扶贫办高度重视。我们从两方面采取措施:第一方面是对确实存在问题的进行查处。2013年对19个县的审计发现的问题,现在已经全部整改到位,追回了违规的资金,下拨了滞留的资金,处理了100多个相关责任人。第二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审计建议,我们想办法改进制度,堵塞资金漏洞,让扶贫资金更好地达到使用目的。譬如为了更好地整合资金,国务院办公厅今年4月印发了《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我们在全国200个贫困县开展了整合涉农资金的试点,把过去零零散散的钱变成整的钱,把滞留的钱盘活,更好地用于帮助贫困人口。

审计对推动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的审计中发现广西马山县扶贫工作存在对象识别不精准的问题,我们根据这个意见在全国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全国动用了200多万基层干部进村入户去核实情况。有900多万原来建档立卡不够精准的,就给剔除出去了。还有800万的贫困群众,过去没有识别准,这一次重新识别登记录入。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扶贫对象的识别就更精准了,而且实现了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

《工伤保险基金审计结果》 指出:

3.86亿元工伤保险基金被骗取冒领、挤占挪用等

我国自1996年工伤保险试行以来,工伤保险事业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15年底,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14亿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达7489万人。这次对工伤保险基金的审计发现骗取冒领、挤占挪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3.86亿元。其中:有17个医疗康复机构、131人编造虚假资料骗取基金6489.55万元;310名不再符合条件的人员冒领待遇358.21万元;29个财政保障经费的工伤保险行政部门和经办机构等单位挪用工伤保险基金5596.71万元,用于本单位的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等;5个单位违规多征收或预收工伤保险费7061.34万元;37个经办机构向809人违规发放待遇1662.08万元;部分财政部门和经办机构少计基金收入、少报单位欠费等17406.51万元。

有关地方高度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坚持边审计、边整改。截至2016年4月底,17个省份已追回资金5784.94万元、补发待遇59.03万元、退回多收保险费186.63万元、补报欠费金额1107万元,其他问题正在进一步整改中。

曝光台

2013年至2015年,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14家下属单位将工伤保险基金4703.95万元,用于人员经费、办公经费等支出。

2013年至2015年9月,云南省社会保险局多征收99家单位工伤保险费4332.6万元。

《审计署关于883个水污染防治项目审计结果》 指出:

397个水污染防治项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对水污染防治及相关资金的审计查明,有176.21亿元财政资金未能有效使用。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下达18个省份水污染防治相关资金中,有143.59亿元结存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未及时拨付到项目单位,其中4.22亿元滞留超过2年;12个省份的地方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闲置资金29.28亿元,其中9.4亿元闲置3年以上;5个省份由于前期准备不充分、决策不当等造成水污染防治相关资金损失浪费2.69亿元;6个省份的9个项目单位通过编造虚假申报资料、报大建小等方式违规套取资金6531.57万元。

此外,审计结果指出,有397个水污染防治项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至2015年底,有276个(占31%)项目因前期准备不充分、配套设施不完善、资金支持不到位等未按期开(完)工;有121个(占13%)已完工项目因市场变化、论证不充分等未能及时发挥效益。

《国务院关于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

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指出:

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呈现四大特点

金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范文7

中国应采取有效的调整应对措施,以应对加入WTO的挑战。中国加入WTO后,由于国内法律的调整,经济运行模式的改变,国际规则对政府机构干预经济方式的特殊要求,以及国内经济组织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运行等一系列新的变化,对我国政府行为方式和审计职责的多个方面产生影响和挑战,给审计调整带来了机遇,也为审计调整开拓了空间。

一、政府职能与行为方式的调整

(一)政府职能的作用

1.政府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机构政府作为上层机构,有它的特殊性,它掌握着任何机构所没有的资源和能力,具有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性,具有强制力。世界银行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必然地失败了,但缺少政府的发展也必然如此,历史反复地表明,良好的政府不是一个奢侈品,而是非常必需的。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能的。有效的政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世界上市场机制健全的国家和地区,市场机制都不是自发出现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的行为,比如有限公司就是政府为了减少风险而创造的。

2.政府的作用取决政府的行为方式政府作用的关键不是多做一些还是少做一些的问题,而是应当“怎样做”才好的问题。政府的作用是补充市场,而不是替代市场,要有服务意识和成本效益意识。政府的行为方式主要指政府制定规则的方式,及政府通过这些规则本身发挥作用的行为方式。我国政府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着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加以纠正。

3.政府绝不是万能的,不能迷信政府力量历史地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后来的东亚模式,政府主导经济,代替市场配置资源,培植主导产业及企业组织形式。这些做法的确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政府主导经济的弊端也显露出来,例如制度透明度低,法制不健全,家族式经营等,成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内部原因。

4.政府的作用在不同国家及不同发展阶段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政府的经济作用与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阶段、政府的能力有关。不同国家,市场经济发育及开放程度因国情不同,会有很大差异。因此说,不存在一般意义上标准的政府职能和行为模式。从当前我国的现状来看,现阶段的中国政府不仅要维护市场秩序,而且要参与培育市场。中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地区发展不平衡。在经济转轨进程中,一方面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大幅度减少行政干预;另一方面又不能不依托政府发挥某些特殊作用,如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不能像西方工业化国家那样,局限于弥补市场缺陷。

(二)政府行为方式的调整加入WTO在很大程度上讲是“政府入世”,因为WTO规则主要是约束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和方式。但我们是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政府集权过多,其它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太少,因此,加入WTO后,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应少强调中国特色,多注意国际上的通用规则,在这里政府的职能转变是首当其冲。这一观念必须树立,这是个前提条件。

1.政府要理清三个边界A.政府与公民的边界由于政府的权利过大,使政府承担了应由公民自己承担的风险,许多公民的个人行为一旦造成大的损失或影响,最终都由政府负担。B.政府与社会的边界许多协会、总会、联合会在行使政府的职能,隶属于各个部委的中介组织也在部分行使政府的职能。C.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过去,政府通过对企业的干预,往往不适当地介入和干预市场行为。如,政府干预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和企业的兼并与重组,企业的投资、贷款、担保、补贴等等,造成价格信号扭曲,使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难以发挥。今后,要分清哪些是政府应该管理的,哪些是需要市场完全自我调节的。

2.政府职能的限定凡是加入WTO的国家(地区),都被认可为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需要法制化和透明度,这就要求政府行为务必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在观念上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中国加入WTO,必须建构新型的政府行为理念和政府行为方式,就当前而论,中国政府的行为方式、职能作用同WTO原则相比,不少方面极不相适应,解决政府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的办法,除应加大政府机构改革的力度,彻底清除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制度,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外,在WTO框架下,政府职能应限定在以下方面:A.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进行宏观经济调整;B.生产公共物品和提供公共服务;C.保护公有和私有财产;D.调整收入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E.限制垄断,鼓励竞争,为市场主体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等。

3.政府行为方式的调整加入WTO后,并不意味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全面削弱,相反,要通过改革政府经济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合理的职能,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维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在WTO规则框架下,要不断调整政府的行为方式,提升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具体而言,一是要正确引导,积极调控,这也是WTO体系所承认的。面对世界经济对本国经济所产生的多方面复杂影响,政府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施积极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转化不利因素,确保经济的良性运行。一个理性和审慎的政府是我国经济在新环境下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二是要大力扶持。要充分利用WTO允许成员运用有关保障手段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的做法,积极探寻有效的扶持方式,保护民族产业和弱势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免遭巨大冲击。当然,政府保护的目的不是保护落后,而是为了最终取消保护,促进受保护产业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三是深化改革,与时俱进。

同以往的改革相比较,加入WTO后改革的最大转变是从“我要改革”到“要我改革”,形成改革倒逼机制。政府行为方式要适应这种要求,自觉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步伐。我们应按照WTO所倡导的各项原则,深化金融体制、粮食流通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改革。同时,大力推进信息化,加速现代化,加快城镇化建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消除国内体制与国际规则之间的碰撞和摩擦。只有这样,才能消解我国经济同WTO规则真正接轨的冲突,才能确保我国经济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

二、政府审计目标的调整WTO是多边贸易体系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中国加入WTO,就要承诺并遵循WTO的规则,进行一系列的贸易、投资结构的改革,做出审计目标、审计重点的调整。为了适应WTO的要求,我国正加紧对现有财税制度、规章、投融资体制的调整和修改。主要包括:A.税收制度改革。税收调整将遵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逐步调整消费税,统一企业所得税、完善地方税制、完善个人所得税及财产税,继续推进“费改税”的进程,并将完善对外国际经济活动的税收政策。B.公共财政政策改革。进一步推进预算改革,将全部支出都纳入预算内,实行单一账户和国家集中支付制度,全面推进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C.会计结算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今后将依靠计算机技术,逐步实行省级会计集中核算。D.农业方面的转移支付将成为关注的焦点;E.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督体制将有巨大变化。这对审计工作来说,将面临一个新的形势,审计目标务必做出新的调整。

(一)财政审计目标的调整财政审计,包括收入和支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决算审计、行政事业审计、科教文卫审计、社会保障审计、环境保护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在财政审计方面,应由一般财政审计向公共财政审计方向调整,即不仅要加强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加强对政府部门预算、科教文等资金的审计,还要加强对社会公共工程、社会保障资金等社会公共资金的审计,要实现审计重点的转移与调整,向收入与支出审计并重发展,并最终过渡到以效益审计为主。对支出审计由合法性为主向合法和效益性审计并重发展,并最终过渡到以效益审计为主。

(二)金融审计目标的调整加入WTO,我国的金融业将面临对内和对外开放两方面的挑战,从近期看,会带来如下冲击和影响:A.增加四大专业银行的竞争压力,加速其商业化改造的进程;B.引起证券市场结构的重大变革,国外的投资公司可能占据垄断地位;C.由于允许外资保险机构占50%的股份,而中国的保险公司与外资保险公司相比不具备任何竞争力,可能导致几年后中国不再有全中资的保险公司存在;D.人才流失严重、大量金融人才被外资金融机构挖走;E.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给金融调整和金融监督带来更多的困难;F.迫使人民币加快走向自由兑换,进而加大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另外,外资银行以混业经营的方式进入中国,而中国目前实行的仍是分业监督的体系,这显然无法适应未来形势的变化。金融审计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监督,在变化的形势下,似可发挥独到的作用。因此,在金融审计方面,应由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提高金融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及开展金融绩效审计调整,同时,应针对加入WTO后中国金融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及中国金融监督体制改革的方向,尽快研究金融监督体系中审计的地位与作用,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三)企业审计目标的调整我国国有企业尚处于体制转轨时期,原有的历史包袱没有完全消除,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加上多年来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差,而且亏损和亏损额很大。加入WTO要求国有企业按国际上通行的商业规则运行,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这使国有企业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在国外产品的冲击下,求得生存和发展,从而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企业审计,包括工交、商贸审计(金融审计从大的方面来讲也是企业审计)。企业审计应由对国有企业为主的审计逐步向对国有股份企业资产价值增值为主的审计调整;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审计法》规定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过渡的调整;由合法性审计为主向真实、合法、效益性并重调整。当前情况下,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是基础,是前提,应放在首位。今后,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按WTO规则,也要与目前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一样,对国有企业进行全面的经济效益审计。

(四)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目标的调整加入WTO后,因国际竞争的压力和国际分工的要求,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重组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放宽,我国部分产业和国有企业受到较大的冲击,随之又会造成劳动力的大量流动及失业人员的增加。尤其是农业受到冲击后,大量农民会成为城镇流动人员,在岗位竞争中,又会使更多的城里人成为富余人员,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政府财政需要相应增加这部分失业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及再就业费用,以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而社会保障基金又因其覆盖面广和政策性强将成为社会公众极为关注的资金。只有社会稳定,政局才能稳定,政治稳定才有经济的稳定发展,入世后,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社会保障预算、监督社保资金正常运转,是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政策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政府审计将会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因此,政府审计应由重视财务收支等审计为主向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方面转移的调整,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确保社保资金合法、有效使用,促进社会稳定和我国的政治大局的稳定,确保社会资金的安全、完整,促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顺利实施。

(五)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调整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国家审计机关对党政领导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审计,分清领导干部本人应当负有的主要责任和直接责任,对企业领导人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审计,分清企业领导人本人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其主要目的是为干部考察任用提供依据,促进干部勤政廉政,从源头上惩治腐败。WTO规则要求政府提高工作效率,而工作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工作能力及执法水平。加入WTO后,经济责任审计应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从财务收支审计入手的人格化审计调整,尤其是对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查处促进廉政建设;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评,认真总结分析企业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为改进和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提供服务,促使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正确决策,提高工作效能和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

三、调整的应对措施

(一)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实现政府审计的调整

1.入世是我们的自主选择。加入WTO后,我国成为世贸组织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的承担者和执行者。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应按世贸组织的要求,处理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经贸关系,包括服务贸易关系。同时,按世贸规则要求,加速转变各级政府的职能,当然也包括属于政府经济监督职能的政府审计工作。

2.入世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审计发展的历史表明,审计发展过程具有渐进性和曲折性,审计职能的发挥始终受到行政权力的规定和约束,至今仍保留着某些行政与司法监督的痕迹。在计划经济时期,行政力量以充分的政策、资金、财力以及人力等提供了迅速创建政府审计的条件,使政府审计组织网络全面建立。行政力量创建审计使其受政府行政干预,进而影响了审计赖以生存的独立性,削弱了政府审计的作用。入世以后,政府审计受到了市场化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经济一体化等的多种冲击,虽然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但同时还应辨证地看,也获得了良好的调整机遇。

3.政府审计的调整,在我国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社会经济改革是一个大的系统调整,政府审计是一个人造系统,它是民众意志通过法律形式创造的一个适应性很强的系统,它与外界常常发生联动效应。一方面政府行为方式随着入世而改变,必然要求政府审计发生调整;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包括审计调整在内的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是可行的。这也是研究政府审计调整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二)重视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调整审计工作进度理论研究对政府审计调整的顺利与否至关重要。政府审计的调整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系统论方法从整体、宏观、结构、要素、联系、变化以及功能等方面讨论审计调整问题。1.从整体上讲,政府审计调整是政府行为方式转变的一个具体内容。政府职能的转变导致政府发挥职能的行为方式转变,作为政府监督职能的政府审计也应实现调整和转变。2.从宏观上讲,政府审计调整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利益观念的转变。政府审计不再是一种行政手段,而应根据市场取向,具有独立行政功能特征。3.从结构上讲,政府审计也是主体、对象和手段的统一体,对象的变化必然引起手段的改变,并进而影响到主体的定位问题,政府审计调整从本质上讲是政府定位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4.从要素上讲,政府审计的目标同样也是最重要的审计要素,但它却是动态的、变化的,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随时进行着调整。政府审计的调整,从具体意义上讲,是审计目标发生变化的结果。5.从联系上讲,政府审计与民间审计、内部审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市场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随着内部审计职能范围的拓展,各类审计之间的功效互补,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三元关系结构将更趋于成熟和协调。通过分析,政府审计调整的工作进度应当是先清理,后调整,再健全和发展。即清理与世贸组织不适应的审计法律法规。调整政府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健全审计立法和审计制度,发展和强化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三)认真落实和贯彻政府审计调整的原则

1.处理好稳定与创新的关系。我国加入WTO的基本条件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入世,这就是要争取一个调整适应期,以顺利实现平稳地过渡。政府审计的调整也应以稳定为主,避免幅度过大过快,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处理好中国实际与国际惯例的关系。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法律文化环境等与国际有一定的差距,但经济发展的评价标准是一致的。应当明确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的概念,充分尊重国际惯例。但世贸规则并不完全代表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利用入世带来的机遇,充分表达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意愿,政府审计的调整也应当服务于这一目的。3.处理好机构改革与强化审计监督的关系。机构改革的目标是精减机构、分流人员、提高效率。从市场取向看,是为了转变政府职能,解决人浮于事的矛盾。政府职能转变后,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将得到削弱,但监督经济的职能会得到加强。因此,审计监督职能应当强化,政府审计机构应得到加强,政府审计人员也应扩大,但要避免借强化之机,造成新的人浮于事的局面。

(四)以市场为取向确定政府审计的调整思路

1.政府审计应重点监督如何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主要应当明确,分解和规范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两种职能,完善与新体制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监督政府是否基本退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行政干预。

2.政府审计应重点监督政府如何改进宏观经济调控职能。主要包括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外汇管理体制,主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干预手段实施宏观调控,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增强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3.政府审计应重点监督政府如何健全市场机制职能。包括以法律制度界定和保护知识产权,保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流通,打破地方和部门的行政性垄断或限制,建立和维护统一、开放和竞争的市场秩序,为市场进入者创造有基本信用的、可预期的、公平竞争的秩序。

4.政府审计应重点监督政府如何改进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职能。包括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的高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有效的税收和转移支付制度,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正和谐。

5.政府审计应重点监督政府如何加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职能。包括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治理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降低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

[参考文献]

[1]李金华.中国审计要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林毅夫,胡书东.加入世贸组织:挑战与机遇[J].国际经济评论,2000,(5~6).

[3]李 力.加入WTO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1,(26).

[4] WTO研究组.WTO规则:政府管理方略[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3.

[5]崔振龙,赵 君.加入WTO政府审计机关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3,(5).

金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范文8

审计做为国家治理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以来,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大发展理念背景下,如何更加有效的履行《审计法》所赋予的职责,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审计;服务;经济发展

十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大发展理念。做为国家治理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国家利益“捍卫者”、公共资金“守护者”、反腐“利剑”、权力监督“紧箍咒”、深化改革“催化剂”的审计,如何服务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大发展理念,更好的履行职能维护国家财经秩序,提高财政资金绩效,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障经济健康发展。下面我以个人感受浅要的论述下这方面的肤浅认识。

一、应该更加有效的履行《审计法》所赋予的职责,发挥审计作用

首先要做好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财政工作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日趋重要,决定了财政审计在政府审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只有通过查处问题和提出增强财政审计的宏观性、整体性、建设性和时效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才能促进财政预算改革深化,推进财政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其次要关注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要保证金融安全,必须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做到监控到位,保证风险可控,这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条件。只有通过审计,查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才能控制金融风险,评估处置和市场稳定机制,促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第三要加强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监管,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拥有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加强国有企业审计,能够起到保证国有企业正常有序运营,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利益,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资产运营效益的作用。第四要重视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改善民生、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已经在国家经济运行中日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家重大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监控,发现和查处工程建设领域系统性、体制性的风险和问题,才能遏制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净化工程建设领域市场。第五要强化事业组织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与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通过审计确保国家财政资金和基金管理、使用的真实、安全、有效,促进财务收支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第六要突出经济责任履行审计,对地方党委、政府和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们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国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在任期间内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贯彻党政同责、同责同审要求,通过审计,明确领导干部应当承担的领导、主管和直接等不同责任,同时有针对性地逐一落实责任主体,科学监督领导干部运用权力,监督其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而不断促进政府提高执政能力,推动国家治理深入开展。

二、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以党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好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和国家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所作出的重大创新,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通过审计“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减税降费等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起到推进结构调整,合理矫正要素配置,扩大社会有效供给的作用,从而提高供给结构对社会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提高生产率,更好满足和服务社会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围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推进资源环境审计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为深入贯彻和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调整经济结构,推动节能减排事业发展,服务国家治理,促进领导干部认真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第三要紧紧围绕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关注扶贫、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资金,通过审计,加强民生资金监管,确保惠民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对于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提高民生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促进农村基层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第四是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目标,配合纪委、监察部门和司法部门,严厉查处损害侵占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违纪违法、损失浪费、环境污染和资源毁损、重大履职不到位、重大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是党一贯所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也是人民最为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必须发挥审计机关在发现潜腐危险中的前哨预警作用,“免疫系统”功能作用,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促进解决问题,才能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之,审计作用在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的过程中会不断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不断拓展,只有坚持依法审计、客观求实,努力形成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健全与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加强审计队伍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能力和制度建设,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方式、标准开展审计工作,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创新审计方式方法,着力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继续推动深化改革和政策落实,审计在服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才能更加充分有效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金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范文9

一、引言

我国政府审计始于20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我国的政府审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惩治腐败,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保持政府形象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转型阶段,即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国有企业转制、政府职能转换。这些大的环境变迁,对于我国的政府审计工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需要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改变传统观念,创新思维理念;从巩固执政党地位、维护党心民心的高度认识政府审计工作在新环境下的重要性,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

二、十大环境变迁及其潜在影响

(一)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及其潜在影响

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加强我党及我国的民主建设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而加强民主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加强监督。我国实行的是行政型政府审计监督体制,从某种角度来说,我国的政府审计部门更多地是向政府自身负责,即相当于一种政府的内部审计。而从国外的情况来看,西方主要国家的审计体制都是非行政型的,分属于立法型、司法型等。一般来说,行政型审计体制的弊端就是独立性较差,审计部门既要听从上级审计部门的领导,又要服从当地行政长官的命令,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审计效率的低下。应该说,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我国目前的国情,但是,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审计体制将来必须解决好 “向谁负责”这个问题。是继续担任政府“内部审计”的角色,还是担任向人民直接负责的监督员角色,还是在解决好独立性的前提下同时担任这两种角色,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此外,人大对政府的监督作用日益增强,人民群众的纳税人意识也日益高涨,这些变化都要求政府审计机构的报告公开化、透明化,以公开审计结果为惯例,以不公开审计结果为例外。如何将这种审计信息公开的趋势与建设和谐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相结合、相统一,需要审计工作者详加考虑。

(二)公共服务市场化及其潜在影响

政府的公共服务市场化也将是我国政治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共服务市场化成为了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所谓公共服务市场化,首先强调的便是“效率”二字。它是指政府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招投标、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等市场运作方式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在未来,绩效将成为评价政府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政府审计部门一般会采用开展绩效审计以及加大绩效审计在整个审计工作中比重的方法来适应这一变革。那么,如何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银行改制上市及其潜在影响

国有银行体制改革。早在2001年,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就提出:“争取用5年左右或更长一些时间,把我国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大型商业银行。为实现这一目标,从2001年开始,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分步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加入WTO以后,四大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积极进行了改制上市、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等体制改革。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我国的金融审计工作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何为国家金融审计工作重新定位,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方法审计已经或即将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银行,如何处理好审计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等)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审计与其他非国有股东(海外战略投资者、普通股民)的关系,这也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四)国有企业改革及其潜在影响

我国国有企业的体制也将会发生与形势相适应的变革。十六大报告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手段,即“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种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出台,事实上进一步加强了国家与国有资产经营单位的受托责任关系,这就使得政府审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得到了加强。这需要我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审计在继续原来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同时,如何处理好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监管机构(国资委等)及其他非国有股东的关系,也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审计中将会遇到的问题。

(五)环境保护呼声及其潜在影响

在我国,政府一直把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确定了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GDP已经不再是衡量地区发展的唯一标准,取而代之的是绿色GDP等综合考虑环境、人文等一系列因素的衡量标准。如何适应这些条件的变化,适时开展环境审计的探索和研究工作,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这也是我国审计工作的新课题。

(六)军队后勤改革及其潜在影响

军队不应成为被忽视的审计对象。近几年,我国军队面临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反对分裂势力,反对“”、“”等分裂势力,维护祖国统一;保护陆地、海洋等国家领土、资源的完整;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等。相应的,国防开支每年都在增长,并且,国家军委开展了大联勤下的后勤社会化工作以及军工企业上市、军用产品向社会企业招标等工作。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做出相应的工作调整,在经济上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使我国的军队“打得赢,不变色”。

(七)国际合作广泛化及其潜在影响

在“和平崛起”、“和谐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密。政府在海外以援助、交换、投资等形式积极地、多方位地参与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国有大型企业参与了基础设施、大型项目工程的招标、投标,并承担了工程的建设、开发、运营等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既要防止外国政府、企业人员向我国政府、企业人员行贿,也要防止我国政府、企业人员向外国政府、企业人员行贿,这就成为了新时期、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审计新课题。

(八)教育医疗改革及其潜在影响

随着改革的深入,很多过去的公共部门开始步入了市场化改革的领域,例如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等。在这些领域,市场化改革使得公共资源与私人资源并存,国家投资与私人投资并存,公益性质与盈利性质并存,如何实现医疗、教育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何界定私人产权,杜绝私人利用国有资产进行盈利,这就需要政府审计发挥监督的作用,既保障国家的利益,又保护私人投资者的积极性,使教育、医疗改革顺利进行。

(九)加强廉政建设及其潜在影响

政府部门日常工作铺张浪费、追求奢侈的作风愈演愈烈。近10年间,中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管理费用由20.5元增加到498元,增长23 倍,而同期人均GDP增长14.6倍,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12.3和12.7倍。20年来人均负担行政费用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人均GDP和财政收支的增长速度。公务用车、公款吃喝和公费出国,种类繁多的政府会议、“政绩工程”和奢华办公楼建设等耗费了大量宝贵的国家资源和纳税人的税款。这就迫切需要对政府机构的日常工作进行效益审计。

(十)和谐社会建设及其潜在影响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现象,必将长期存在。政府采取的以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举措,大量涉及转移支付、国家投资、资金使用等问题,政府审计只有在其中发挥切实的作用,才能保障国家逐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为实现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三、基本推论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对我国政府审计的未来发展作如下基本推论。

(一)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在现阶段都发生着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将深刻影响着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为了适应我国的民主化进程,政府审计工作必须解决好独立性问题。其方式有二:一是保留现行的行政型政府审计体制不变,从审计部门的人事、经费等方面入手解决独立性问题,尽量减少地方政府对审计工作的干预,比如,可以将审计部门领导的人事任免权从地方政府转移到上级审计部门;同时,在审计经费方面,也尽量做到不走地方财政,采用审计部门统一预算,由审计署统一发放审计经费。二是改变现行的行政型审计体制,尝试立法型审计体制。这种体制将从根本上把审计部门从政府机关中独立出来,使之成为直接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独立机关。此举将从根本上解决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问题,但同时也会使审计部门和政府在日后的配合方面面临一定的问题,相对而言,方式一更为现实一些。

(三)面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新形势,绩效将成为评价政府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政府审计工作需要逐步从合规性审计向绩效审计发展,并最终使得绩效审计成为政府审计的主要内容。但是我国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也不可一蹴而就,而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并注重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情况的绩效审计原则和方法。

(四)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的金融审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未来的金融审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运用现代化的审计方法,综合运用计算机等工具,结合国外先进的审计经验,高效率并符合国际化规范地完成审计工作。同时,我们也需要在金融审计工作中加强绩效审计,对金融机构的效益作出评价,为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此外,我国未来的金融审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它金融管理机构(如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的沟通,实现监督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为我国金融事业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