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精准医学综述集锦9篇

时间:2023-06-06 15:34:51

精准医学综述

精准医学综述范文1

1、选题和收集资料

1.1 选题 医学文献综述并不是文献的简单罗列和组合,而是一个全新的创作。综述的选题必须建立在客观需要、自我优势的基础上来选定题名。选题要新颖,要选择进展较快、知识尚未普及、原始报道积累较多、意见不一致而存在争论的新课题,一般是自己熟悉的专业课题。另外,综述的题名要准确地反映文章的内容,要恰如其分地反映学科研究范围和学术深度。

1.2 收集资料 主要通过平时积累和突击收集这两种方法。平时积累也就是人们平日阅读文献时的随手而记,比较广泛、分散而零碎,但有"汇流成河"的意义;突击收集是在选定题目后,短时间内集中精力突击查找资料,比较专一,针对性强。搜集资料总的要求是齐全、规范、可靠(最好是知名杂志的第一手资料),并严格挑选、不断更新。

2、资料整理和组成文稿

2.1 资料整理 运用逻辑和统计方法对广泛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鉴别、分类、归纳等处理。通过阅读题录、文摘,浏览标题、作者、出版单位、附录文献来识别文献资料与本综述选题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以确定具有实用意义的资料。分类的目的是使资料内容单元化,可从大到小逐层逐级地划分。归纳的意义是使资料内容系统化并产生初步的判断,可依时间顺序、价值属性等不同情况分别进行统计。科学合理的文献检索、有序的整理好资料,就等于完成了编写任务的一半。

2.2 组成文稿 这是撰写综述的中心环节,是运用技巧把经过处理的资料编撰成文的过程。一般从历史背景、目前状况、发展趋势3个方面加以叙述。通常分为两步走,第1步是撰写提纲,第2步是按编写提纲将素材成文。如何把素材有机的组织起来,是写好综述的关键,有3种素材的撰写方法可供参考:①以时间顺序为经,以个例事实为纬,由远而近概括介绍课题研究的发展经过和概况,条理十分清楚;②以学科领域为纲,以研究成果为目的的方法适宜于撰写交叉学科、专业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课题;③以不同研究方向或不同层次为线,以研究单位(国家、机构或个人)、方法、结果及结论为珠,由浅入深,纵横汇合,串成一体,要注意整篇文章的完整连贯,事实之间的过渡要确保自然,语意流畅,使全文富有生气。

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性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综述的基础是参考文献,读者阅读综述的目的在于按图索骥,在综述所列的参考文献指引下去查找原文,以便做进一步研究。若参考文献标写不规范或有缺项就会造成查找困难。参考文献的列入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是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专利文献。私人通信、内部讲义及未发表的著作一般不宜作为参考文献著录。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可参照我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订的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著录。

精准医学综述范文2

【关键词】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 治疗; 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male climacteric syndromewith traditionalhinese medicine

ZHOU Shaohu,HEN Jiwen

Department of Urin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Guangzhou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405,hina

Department of andrology,aozhou Hospital,aozhou 515600,hina

【Abstract】Male climacteric syndrome, which has been much explored in modern medicine, receives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attention among the public. The TCM treatment on the disease showed satisfactory results and fewer side effects. Progresses are also made in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es on the treatment mechanisms. By reviewing literature on male climacteric syndrome, this study explores its TCM origin, etiology and pathology,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male climacteric syndrome; traditionalhinese medicine(TCM); treatment; progress

更年期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指的是从壮年向老年过渡转换阶段的特定时期。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男性由中年期过渡到老年期(一般指40~70岁)的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出现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伴有或无血清睾酮水平减低,可以对多器官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并降低生活质量的一系列表现[1]。

1现代研究

由于男子生殖功能和女性不同,没有象女性绝经有一个明确的终止界限。对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定义及症状表现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比较推荐的主要特征表现包括:①神经和血管舒缩症状:潮热、阵汗、失眠;②精神和情绪症状:焦虑、抑郁、记忆力下降、缺乏自信和活力;③男性化减退:体能和精力下降、性毛脱落和腹型肥胖;④减退:减退、阳痿、乏力量少等。上述症状不一定全部出现,可能以某一种或几种症状更为明显[2]。限于其病名及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流行病学调查上存在一定困难,国外该年龄组发病率估计在20%~40%间,但多篇报道存在一定差异[3,4]。国内对其认识起步不久,目前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5]。其发病原因研究发现多数存在雄激素水平下降及雄激素受体异常等,其他因素包括其他内分泌腺体功能的变化、疾病及药物影响、过度肥胖、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6]。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主要以雄激素补充治疗,报道对其症状改善有明显疗效[7,8],但存在一定副作用,其他辅以症状学的对症治疗,重视精神心理因素的调节。

2中医研究进展

中医无男性更年期综合征这一病名,多将其归属于“郁证”、“脏躁”、“阳痿”、“虚劳”、“心悸”等病证中。历代医籍有大量关于类似本病症状以及病机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病机描述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矣。年六十,阳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在《千金要方》描述更为清晰:“人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心无聊赖,健嗔忘怒,情性变异,食欲无味,寝处不安。”处于“六八”至“八八”这一年龄段的男子,体内肾精逐渐衰竭,真水枯竭,阴不制阳,阴阳失调,形成男子更年期的病理基础。部分男子由于不能自身调节而出现一系列功能紊乱征候,即更年期综合征。故其病本在肾,标在肝,肾虚肝郁,并与心脾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中医工作者在对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治上提出了更多的论述,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其主要临床表现的诊断标准做了初步规范,包括精神症状:情绪低落,忧愁,伤感,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烦热不安,烘热汗出,头晕,胸闷,气短等;泌尿生殖系症状:减退及尿频,夜尿多等。在治疗上,针对其“肾虚肝郁”这一发病机理,多数医家采用“补肾疏肝”为基本治法,辅以宁心安神,健脾补气、化痰祛湿等,均能取得良效;在针灸方面包括针刺、耳穴贴压、灸法、毫针、推拿等各方面的治疗均取得一定成效;在其他传统医学领域如蒙医[9]等均进行研究并取得良效。常用的治疗方法如: ①补肾:肾虚为该病之本,对辨证为肾阴亏虚、肾阳虚衰、脾肾阳虚、肝肾亏虚等常以补肾为大法。常用方包括: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耳聋左慈丸、桂枝加桂汤等,近年来以二仙汤[10,11]最为广泛应用,其临床疗效已得到研究证实。常用药物包括:巴戟天、仙茅、仙灵脾、补骨脂、肉桂、山萸肉、茯苓、熟地、杜仲、枸杞、、女贞子、龙骨、牡蛎、龟板胶、首乌、胡桃仁、磁石、菟丝子、肉苁蓉等[12-14]。②疏肝:该病多有肝郁原因,对出现情绪低落、忧愁、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症状者多从疏肝入手。常用方有: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四逆散、半夏泻心汤等,常用药包括柴胡、郁金、白芍、香附、枸杞、、枳实、茯苓、酸枣仁、丹参、柏子仁、五味子、石决明、大枣、甘草、佛手、合欢花等[15-17]。③ 其他常见证治:对辨证为心肾不交者,治宜交通心肾,常用天王补心丹、交泰丸等;对心阴虚者,治宜滋养心阴,安神定志,常以甘麦大枣汤,朱砂安神丸等;心阳虚者,治宜温补心阳,宁心安神,常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保元汤等;心胆气虚者,治宜养心益胆,宁心安神,多用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等;湿热痰扰者,治宜祛湿化痰,方用温胆汤、二陈汤等[12,17]。

临床上以复方应用较为广泛,单味药研究相对较少;剂型以汤剂具体辨证施治为主,辅以中成药丸剂、散剂、液体剂等,市售常用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耳聋左慈丸、逍遥丸、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十全大补丸等。各地采用经验方、自拟方均取得良效,如益肾填精汤、滋水清肝汤等[18,19]。中药对本病治疗开展较为广泛,不拘一格,具有疗效明确,副作用少等特点。中药治疗疾病具有多靶点作用的特点。在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现代药理研究中以补肾药研究较为广泛:研究发现,中医“肾主生殖”的功能涉及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及其调控性腺轴的功能;并且补肾中药相对于单纯的补充外源性睾酮治疗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PADAM)是不同层面的问题。中药治疗这个复杂的生殖内分泌系统紊乱所引起的问题,无论是减少补充睾酮可能诱发的不良事件,还是探讨PADAM与补肾的关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补肾药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存在多元性和双向性的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能很好地延缓性腺轴机能的衰退;在基础研究方而,复方研究以二仙汤开展最多,单味中药研究以淫羊藿、仙茅等为多:二仙汤主要作用靶点在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具有促进性腺分泌雄性激素等作用;淫羊藿总黄酮能明显地增加未成年雄性大鼠腺垂体、附睾和精囊腺的重量,淫羊藿提取物不仅仅表现为雄激素样作用,同时还有镇静、抗疲劳、增强免疫、调节内分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生熟地黄、黄精、甘草能直接作用于内分泌腺,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类似盐皮质激素去氧皮质酮的作用;枸杞子、酸枣仁、丹参有增强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生牡蛎富含钙、锌,具有调节神经兴奋性的作用;枸杞子、淫羊藿有明显抗衰老作用等[18-24]。针灸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具有疗效肯定、无副作用等特点。临床具体辨证取穴,体针取穴常用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内关、关元、中极、脾俞、百会、足三里等,常用手法包括泻法、补法或平补平泻等,同时配合隔盐灸、艾灸等灸法,结合捏脊、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耳针则常选用内分泌、皮质下、神门、交感、肾、心、肝、脑、枕等。亦有用梅花针叩击足部反射区:肾上腺、肾、膀胱、脑、心、垂体、甲状腺等。从以上取穴可见,针灸在治疗上亦立足补肾疏肝原则,着重恢复脏腑阴阳平衡及人体内分泌的作用。治疗的机理研究亦在于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抑制过于兴奋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等[25-29]。但总的来说,针灸治疗本病的病例还不多,其机理亦未充分阐明。

3小结与展望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在国内的研究开展较慢,但目前正慢慢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以及人民群众的重视,西医以雄激素为基础的治疗对本病有肯定疗效,但存在一定副作用,在国内尚不能受到多数患者的接受。中医在本病治疗上有明显优势:治疗以补肾疏肝为主要大法,配合宁心安神,健脾补气、化痰祛湿等,强调辨证施治;同时在针灸方面均亦取得明显疗效。但临床研究上存在下述主要问题:①存在辨证标准、疗效标准多不统一等问题;②临床研究纳入例数不够,缺乏严格的统一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大型临床研究;③剂型仍较单一, 以汤剂为主,不利于推广,缺少针对性强的中成药;④中医药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药理研究开展不够广泛,目前仅对补肾药的药理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将来中医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展重点在于:重视本病诊断上证型的规范化、客观化、标准化;开展严格按统一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且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大型临床研究;重视易于推广普及又有效的成药的开发;加强其药理机制的研究。深入规范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应禄,李宏军.男性更年期综合征[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4,10(8):563-566.

2 Morales A,Lunenfeld B,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the Aging Male. Investigation,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of late-onset hypogonadism in males Official recommendations of ISSAM .International Scoiety for the Study of the Aging Male[J].Aging Male,2002,5(2):74-86.

3 O’Brien JH, Lazarou S, Deane L,et al. Erectile dysfunction and andropause symptoms in infertile men[J]. J Urol.005 Nov;174(5):1932-1934.

4 Melby MK.Climacteric symptoms among Japanese women and men: comparison of four symptom checklists[J].Climacteric.006 Aug;9(4):298-304.

5 陆曙民,唐文娟.中老年男性更年期KAP调查报告[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2,16(4):321-324.

6 郭应禄,李宏军主编.男性更年期综合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40-67.

7 陈岚,桂芗湘,陈杨,等.安特尔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03,27(7),651-652.

8 朱选文,梁忠炎,吕伯东,等.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华男科学,2005,11(7),526-529.

9 呼格吉乐图,娜仁花,舍•宝力道. 蒙药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11(6):26.

10 黄善根.二仙汤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17例[J].河北中医,2003,25(8):585.

11 解品启,李洁. 二仙地黄丸合逍遥丸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6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2):68.

12 王和天.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辨证施治[J].首都医药,2004,11(4):19-20.

13 何俊清.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J].湖北中医杂志,1997,(6):5.

14 姬云海.地黄汤加减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80例[J].江西中医药,1997,(4):16.

15 杨英豪,陈新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从肝论治[J].河南中医,1998,(4):204.

16 张星平,邓红.二仙汤合逍遥散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J].中医药信息,1997,(4):35.

17 罗碧贵. 辨证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56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03,18(2):29-30.

18 王燕平.益肾填精汤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76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9):66.

19 黄凌.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56例[J].福建中医药,2006,37(1):41.

20 戴东曦,谢毅.中老年男子部分雄激素缺乏中药治疗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8):63-64.

21 廖柏松,胡燕,方肇勤,等.二仙汤对18月龄雌性大鼠下丘脑EPO含量及其mRNA水平作用的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20(6):399-401.

22 方肇勤,徐品初,张伯讷.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老龄大鼠血浆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1992,7(5):24-26.

23 佘白蓉,余运初.淫羊藿总黄酮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3,17(5):294-296.

24 黄有霖.仙茅的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3,26(3):225-228.

25 宋连柱,李辉,葛建强,等.针刺结合有氧运动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5):467.

26 刘,梁水源.针灸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25例[J].江苏中医,1992;(2):26.

27 刘,王改梅,杨魁.针灸耳穴压豆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46例[J].中医函授通讯,1994;(5):41.

精准医学综述范文3

【中图分类号】R715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5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edical scal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re pregnancy, pregnancy period to reduce natural abortion rate and birth defect. Methods Selected 200 couples who prepare pregna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group A (100 couples) participated i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edical scale determination at pre pregnancy, pregnancy ”, group B (100 couples) did not attend, followedup for 1 year, followedup till fetal birth if pregnancy, observed pregnancy rate, spontaneous abortion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birth defects of two groups. Results In group A, the pregnancy rate was 89%, spontaneous abortion rate was 9%, in group B pregnancy rate was 80%, spontaneous abortion rate was 213%, difference of pregnancy rate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difference of spontaneous abortion rate was statistically sig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edical scale determination at pre pregnancy, pregnancy can reduce the spontaneous abortion rate, is worthy of progress of application.

Keywords: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measured medical quantity at pre pregnancy, pregnancy; Spontaneous abortion rate; Birth defect

自然流产是指孕28周前胚胎或胎儿自动脱离母体而排出者(排除人为因素),其中4/5发生在妊娠12周内,常见原因包括染色体异常、母体内分泌失调、生殖道感染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其对家庭的伤害不言而喻。相关报道[1-2]提示随着环境的恶化,生活环境对女性的影响逐渐增多,自然流产和出生缺陷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探讨简便、有效降低自然流产的临床方法对整个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院自2012年4月引进“孕前、孕期医学量表测定综合系统”(广东医卫数字医学研究中心研发[3]),将其应用于100对准备怀孕的夫妇,取得了较为满意度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门诊就诊准备怀孕的200对夫妇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化法随机分成两组,A组100对,年龄21~32岁,平均(258±24)岁,初中48名,高中64名,大学88名,B组100对,年龄22~33岁,平均(256±23)岁,初中50名,高中60名,大学90名,排除家族遗传病、不良孕产史夫妇,所有男性精液检查正常,女性无生殖道炎症、肿瘤、传染病、黄体功能不全、糖尿病、免疫不适应等影响生育的疾病,接受量表分析过程中未服用任何避孕药物,2组染色体均正常,均可能在1年内受孕,两组的年龄、文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上述夫妇均自愿接受本研究,该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A组100对夫妇参加“孕前、孕期医学量表测定综合分析”备孕,通过全面采集育龄夫妇所有和优孕相关的数据,“孕前、孕期医学量表测定综合分析”实施目的期降低流产的几率,改善妊娠结局。主要包括智能测评和个性化指导两个方面,智能测评:通过采集同育龄夫妇生殖健康相关指标,如排卵期、情绪、智力、体力时间生物学变化规律,一周内饮食状况,工作及生活环境,目前心理状况等数据经计算机数据库的整合,对其遗传、心理、疾病、环境、营养等方面综合评估,为育龄夫妇孕前或孕期生殖环境、孕育状况和身心健康等方面提供专业分析,对准备孕育的夫妇进行全面孕前教育,嘱咐女性孕育前服用叶酸等保健药物,合理搭配营养,指导女性合理科学运动,同时给予心理指导等。个性化指导:在测评基础上,针对被测评者存在问题,在医生帮助下,为育龄夫妇孕前或孕期提供个性化专业指导,同时优孕过程管理,出具专业指导报告,通过测评报告,夫妇初步了解到人类生育过程中存在着来自各方面的不利于优孕优生的因素及其对生育的危害,通过医生正确指导,有效地帮助育龄夫妇尽快提高优孕意识和掌握基本生育保健技能,实现优境优身及优生优育。B组100对夫妇未参加“孕前、孕期医学量表测定综合分析”直接备孕。

13观察指标对两组入选的孕妇进行随访,随访1年,若怀孕继续随访至胎儿出生,观察记录两组的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用计数资料例数和%表示,χ2检验分析,P< 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随访1年,A组妊娠率890%,自然流产率90%,B组妊娠率800%,自然流产率213%,组间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我国自然流产率在15%~40%[4],先天残疾儿占出生儿的3%,由此可见我国优生优育工作仍有待加强。随着电脑、微波炉、手机等科技的普及,以及环境逐渐恶化、自然流产和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不断增加[5],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相关研究[6-7]提示引发自然流产的因素多种多样,除了电磁辐射外,还包括装修污染、社会压力和遗传因素,如何降低自然流产率,优化生育质量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精准医学综述范文4

“很多备受精神健康问题困扰的美国人,一直在沉默地忍受,而不是寻求帮助。如果人们胳膊骨折了,或者感冒病倒了,会毫不犹豫地去医院或诊所就诊。其实当人们遇到精神健康问题时,也应如此。”2013年6月初,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白宫的一次针对精神障碍的公开发言中如是说。

在此次讲话中,奥巴马指出,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并不会产生暴力行为,而做出暴力行为的很多人也未必是精神障碍患者。事实上,不少精神障碍患者更有可能面临自伤或自杀的风险,“如果精神健康问题被疏忽了,它有可能造成影响恶劣的悲剧。”奥巴马特别强调,年轻人和退伍军人,是精神障碍救助关注的重点。

奥巴马将美国精神障碍描述为影响颇为广泛的问题。因为每5名美国人中,便有一人受到精神障碍的困扰,这意味着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精神障碍患者的数量是否有如此之多?精神问题的界定是否过于广泛?精神障碍的诊断依据究竟是经验积累还是科学检测?这些问题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下称“DSM-5”)于2013年5月22日上市之后,掀起了又一轮争议高潮。

“圣经”再临

DSM被誉为精神障碍领域的“圣经”,这本诊断参考手册列出了包括精神障碍症状、描述和标志物在内的一系列标准,用于帮助医疗人员诊断精神问题。它由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发行,但其影响却并不仅仅局限于美国。例如在澳大利亚,DSM就是精神科医生所用的两本诊断手册之一,另一本是WHO出版发行的《国际疾病分类:精神和行为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虽然英国并不使用DSM作为诊断手册,但是包括《经济学人》和《卫报》在内的英国媒体,都承认DSM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并在DSM 5面世后发文探讨DSM 5引起的争议。

DSM 5的准备工作从1999年开始,经过14年的酝酿,汇聚了1500余名专家的智慧与心血。

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院(NIMH)与美国精神病学会(APA)两家机构,在1999年召开了DSM 5研究计划会议,确定研究重点。参加计划会的专家既有来自分子基因学、基础与临床神经科学、认知与行为科学等领域的,也有来自家庭与双胞胎研究、寿命与残疾研究领域的。

2002年,美国精神病研究及教育研究所(APIRE)申请拨款,进行一系列的研究策划会议,专注对具体诊断领域的科学证据重审。该申请获得批准,得到110万美元合作协议拨款。在由来自APIRE、三家NIH研究所以及WHO代表组成的常务委员会指导下,2004~2008年共举行13次会议。2002年及2007年,APA先后了两份白皮书,即((DSM-5研究日程》与《精神障碍诊断中年龄与性别因素》。2006~2008年,DMS 5的筹备专家小组以及组织框架完成了建立和完善的工作。

2007~2012年底,工作小组成员定期召开实地会议或电话会议,他们讨论并重审DSM-5的优势和问题,对文献重读和数据分析进行彻底地调查研究。在他们对当前科学进步、目标研究分析以及临床专业知识的综合考量及评估基础上,工作小组制定了DSM-5诊断标准的草案。DSM-5的最终版本在2013年5月召开的APA年会上。

其实,DSM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医疗领域。精神科医生根据这本书来诊断并治疗患者;保险公司参考这本书来决定某些疾病是否应当纳入保险范围;制药公司和政府参考这本书来决定重点研究的资金投入;人们是否应当在学校或社会受到特殊照顾、或是否具备享受残疾福利的条件、职业生涯是否存在缺陷和污点,甚至是否能够领养孩子,都要参照这本书。

DSM-5的价格并不低,每本售价199美元,不过专业性和高定价并不妨碍它成为畅销书。它的前一个版本DSM-4在1994年出版后,销售量超过100万册。《经济学人》杂志预测,DSM 5的销量至少会与前一版持平。疾病范围过大?

“研究显示,如果按照DSM-5的诊断标准,50%的西方世界人口都会被诊断患有精神障碍。”新南威尔士大学精神病学教授戈登・帕克指出,“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但却会对患者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例如患者如果被诊断患有DSM中的心理障碍,比如抑郁症,他们将很难获得医疗保险,甚至旅游保险。”

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系的名誉教授、DSM-4工作小组主席艾伦・弗朗斯赞同帕克的观点,他认为,在DSM-5中精神障碍的定义过于宽泛,这会导致人们不必要的用药。弗朗斯的新书《拯救正常:一位业内人士对失控的精神障碍诊断、DSM-5、制药巨头和日常生活用药的反抗》中,对精神障碍诊断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对正常行为用药愈演愈烈的趋势,进行了激烈批判。在他看来,拯救精神病学的唯一方法,是为其设定适当的范围,而不要滥用误判。

弗朗斯举例说明,根据DSM-5,儿童可能被诊断为破坏性情绪失调障碍(DMDD),这在过去可能只是被视为发脾气;悲伤可能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MDD);DSM-5还新纳入了一种暴饮暴食失调障碍,它被定义为在过去3个月内每周至少出现一次过量饮食,根据这一标准,上百万美国人都可能被诊断为暴饮暴食失调障碍患者。情绪波动、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都可能被归为心理障碍,并实施相应的治疗。但事实上,DSM描述的不少综合征都很常见,例如DSM定义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即小儿多动症),超过l/10的美国儿童被诊断为ADHD,其中2/3患儿接受药物治疗。

《悲叹之书:DSM 5的诞生和精神病学的消逝》的作者、心理医生盖瑞・格林伯格也是DSM 5的批评者之一。他声称,有些精神障碍并不存在,而是被创造出来的。他之前的一本著作《发明抑郁症:一种现代疾病的隐秘历史》中,就论述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与漏诊相比,越来越多的误诊是更大的问题,“它改变了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并刺激了用药,而这些药品的副作用和长期效用尚难以确定。”

格林伯格的批评比弗朗斯更加尖锐。在接受《大西洋月刊》的采访过程中,格林伯格表示,虽然两人都赞同DSM没有抓住真正的疾病,但对这一点背后的意义却持不同见解。“弗朗斯相信,尽管DSM-5存在缺陷,但仍然有其价值,这对整个精神病学行业以及它在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的权威性影响不大。但我不同意,我认为这是精神病学基础上的瑕疵。”

科学还是经验?

除了精神障碍范围的争议,精神障碍诊断和治疗是基于科学证据,还是基于专家经验,也存在争议。在格林伯格为《纽约客》撰写的((DSM与疾病本质》一文中,他如此表述:精神科医生很难像其他医学专科一样根据生物化学原因来完善疾病分类、利用科学的检查和实验来确定患者病因,这使得精神病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医学专科,并且难以建立公众对精神障碍诊断和治疗的信任。

“人脑具有上千亿神经元和上万亿突触,使得我们仍然无法对其有详细了解。因此,精神科医生只能依赖疾病的外在表现来分类精神障碍。这种糟糕的状况在1980年后(1980年出版的DSM为第三版,前两版分别在1952年和1968年出版)更加变本加厉,因为美国精神病学会当年炮制了《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其中他们有意不去超越症状层面。DSM不是基于生物化学,而是根据专家的共识来决定哪些症状构成某种心理疾病、哪种心理疾病真实存在,或至少真实到应当在医学辞典中拥有一席之地。在DSM之后的4次修订中,有些诊断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依据令人不安的规律,辩论过程看起来更像是发生在国会而非科学殿堂,疾病症状列表被重新调整和编排。”格林伯格如是抨击DSM-5的面世。

精神障碍诊断依据的争议由来已久。一些专业人士构想,未来的精神障碍诊断应当基于潜在的生理原因,而非患者的症状。而另一些专业人士则警告,单纯依据生理原因而忽视社会因素,是“头脑单一且狭隘”。

DSM从1952年第一版面世后,就一直饱受有关诊断依据的抨击。《经济学人》杂志2013年5月18日刊发表文章((DSM-5:按图索骥》指出,DSM最初两版的诊断依据前提是,精神障碍是患者对经历和环境的神经过敏反应,这导致诊断结果混乱。DSM-3和DSM-4承认精神病医生对精神障碍的生理发病原因认知不足,因此采用医生观察到的症状作为诊断标准,并希望标记同一个患者身上出现的多种症状(即综合征)。这种方法在操作层面上出现了界定模糊的问题。DSM-5不但尝试纳入客观标准,还尝试消除特定精神障碍问不必要的界限,例如将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等4种疾病归为白闭症谱系障碍。

DSM-5工作小组专家在筹备新版之初,就希望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未来的精神病医生使用基因测试和脑部扫描来诊断患者。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惜条件尚未成熟。结果DSM-5的诊断标准依然是患者的综合征,而非实验室检查。不过,一些机构正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发展。NIMH的“研究领域标准(RDoC)”项目已经进行了几年,该项目旨在通过确定基因瑕疵、神经化学改变和扰乱大脑网络来重新分类精神障碍。《柳叶刀》杂志在2013年2月发表的文章指出,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项有关精神障碍的基因研究发现,5种主要精神障碍,即ADHD、自闭症、躁郁症、重度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都存在相同的基因风险因素。PLOS电子生物学在2012年发表的研究发现,脑部扫描也显示,不同的精神障碍会涉及类似的脑部区域。

精准医学综述范文5

关键词:象 物质 直觉感悟 中医学

象是中国古典文明的灵魂,作为中国四大国宝的京剧、书画、武术和中医无不讲求意象,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成更是以象为内容的。唯即第一性。在中医学中,象具第一要义,是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一、象的含义

象属于中国古典哲学的范畴。《易传·系辞上传》中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又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说明古人看到世界万物的微妙变化,感到难以言传或无从言说,故立象以达意,这就是象产生的缘由。《系辞上传》又将形与象对举,象与器对举,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说明象与形的区别。虽然二者都是可感知的,但象是视觉对象,形同时又是触觉对象。而王夫之解释《正蒙》中“神为不测”时说:“不测者,有其象,无其形,非可以比类广引而拟之。”(《张子正蒙注·神化》)在这里,象已超越于一定的形之外,己脱离客观的事物,成为超越视觉的意识中的象。对象的最高理解当数老子,《老子》云:“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韩非子·解老》对老子的象解释说:“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今道虽不可得闻见,圣人执其见功处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是说所谓象在客观世界中有其根源,但决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不是指具体的事物,没有具体的形态,却代表某一类事物的共性,这一共性并非是形态结构的共性,而是运动变化的共性。它是事物的运动、联系、变化被人的头脑加工过后形成的整体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象不是一般所讲的形象的象,形象之象是完全客观的物体的外部特征,而这里的象则是一种超越于具体物质形态之上的对事物的内涵、相互联系、特别是运动变化有充分理解之后所产生的对事物的一种综合把握。其中即有客观的成份,又有主观的成份,是一种主观融化客观后形成的综合的感受。

二、中国古典的思维方式直接导至了象的产生

中医完全体现了中国古人特有的,不同于西方的思维方式。中国古人对事物的观察不在于对个体的形态、结构的描画及分析,而注重对事物整体的、动态的把握,形成一种整体的感受,即整体观。正如汉字的形成,有别于欧洲的纯粹以字母符号和发音来表达思想,中国人用一种象形的图案来表述思想。这种象形文字的产生有力地说明了中国人是多么善于在整体上把握事物之象。加之,古人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在思维过程中并未将主体与客体分开,从未将客体作为对象看待,是一种非对象性的思维方式。这种非对象性直接导致了在思维上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古人对运动变化的重视。无论是《周易》中各卦象的交感变化,还是《老子》中“道”的“周行而不殆”,都体现了古人对生生不息的万物运动的重视。以上几点是产生象的充分的,也是必要的条件。

对于人们在头脑中形成象的过程,我们不得不引入“悟”的概念,因为在人们观察事物与形成象之间决不是一个罗辑推理的过程,而是物我合一的直觉体悟的过程。当整体观和非对象性的思维方式紧密结合后,在对生生不息的万物运动的直觉体悟的过程中,象的产生便成为必然,而不可能产生其它具体的、或逻辑的结论。

诺思罗普(northrop)认为概念的主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用直觉得到的,一种是用假设得到的,他说:“用直觉得到的概念,是这样一种概念,它表示某种直接领悟的东西,它的全部意义是某种直接领悟的东西给予的。……用假设得到的概念,是这样一种概念,它出现在某个演绎理论中,它的全部意义的由这个演绎理论的各个假设所指定的。”他将直觉得到的概念分为三种可能的类型:“已区分的审美连续体的概念,不定的或未区分的审美连续体的概念,区分的概念”。在他看来道家的学说则是“不定的或未区分的审美连续体的概念构成了哲学内容。”[1]我们赞同这种看法,这种“不定的或未区分的审美连续体的概念”我们用一个字来表示,即“象”。值得指出的是,只有在西方那种以分析还原为特征的对象性思维过程中感性认识才必须上升到理性阶段,完成一个认识过程,从而在演绎理论中得出一个西方式的逻辑概念;在中国这种以整体性、运动性为特征的非对象性思维过程中,直觉体悟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完整性,而不必,也不可能产生逻辑推理等理性过程,其得到的结论只能是一个中国式的完整的、综合的象。当然,这里的直觉体悟与西方的感性认识是有区别的。

由上文可知,中国古人对世界的认识重在对运动变化的把握,事物的这种永恒而又微妙的运动反映在人脑中,便形成了一个综合的象。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医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中医对人体及疾病的认识不是孤立地看待,而是将疾病与人、生活环境、气候变化等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即天人相应的观点。中医不同于西医,不将疾病或有害物质或受损组织单独分离出来,正与邪、阴与阳、疾病与健康完全是互动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对疾病的治疗与其说是治病,不如说是治人。在这样的思维过程中,中医便只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象,形成独特的以象为内容的理论体系。

三、中医学是一个唯象理论体系

1、中医学的哲学核心是以象为内容的

关于阴阳、五行、气的学说可以说是中医学的核心,这三者均直接来源于先秦哲学。当时,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采取观物取象的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象为内容的哲学理论。

阴阳本指日光的向背,而古人取其象,会其意,指天地之气的两种不同性质的运动。《国语·周语》上记载周太史伯阳父以阴阳关系的变化解释地震说:“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老子又以阴阳说明万物之生成,在《老子》四十二章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中也多次谈到阴阳,《则阳》篇云:“天地者形之大也,阴阳者气之大也。”又云:“阴阳相照,相盖相治。”都是取阴阳之象说明万物运动的最根本的两种方式。而《周易》更以阴阳两象而生天、地、雷、火、风、泽、水、山等八卦,由八卦交感变化而生六十四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水火相济,雷风相薄,从而呈现出各种综合的象,从整体、运动中把握事物。而这一切都是以阴阳两爻为基础的,难怪《系辞上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又云:“阴阳不测之谓神。”

而当《洪范》提出五行时是这样描述的:“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不难看出,这里对称作“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并没有作具体的形态描述或结构分析,因其不是指具体的事物,而意在阐明此五种事物所指之象。王安石著《洪范传》,对五行作了详细的解释:“五行者也,成变化而行鬼神,往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是故谓之行。……盖五行之为物,其时、其位、其材、其气、其性、其形、其事、其情、其色、其声、其臭、其味,皆各其耦。”表明了五行是五种不同的象,运用于说明事物的各方面的性质而无碍。冯友兰说:“汉语的‘行’字,意指to act(行动),或to do(做),所以‘五行’一词,从字面上翻译,似是five activities(五种活动),或five agents(五种动因)。”[2]这既是活动,就是不具体事物,就可以运用于各种事物的描述,就是象。充分表明了五行的指象作用。

对于气的认识更是观物取象之典范。《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医和的言论云:“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这里的气即是天地万物交感变化之象。《管子·内业》中对气作了以下描述:“是故此气,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山。是故此气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意。”说明气代表的是事物无所不在、微妙至极的运动变化,且“不可止以力”,“不可呼以声”,即气非有形实体。《庄子》则将气与形区分开来,他说“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由此可知,古人是取“气”之象来描述世界万物永恒运动的特性的。这时的气和阴阳、五行等一样,已经脱离了物质的含义,而只有象的意义。

当阴阳、五行、气的哲学理论应用于中医后,中医学直接继承了其辨象以明理的特色。用阴阳、五行、气之象来阐明人体不同特性的运动变化,以达到认识人体的目的。

2、中医基础理论是以象为内容的

中医基础理论除了上述的阴阳五行学说,还有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及精气神学说。这里无不体现着取之以象,以象会意的精神。 

藏象学说是关于人体脏腑功能的学说。古人虽然知道“八尺之士,可以剖而视之。”(《灵枢·胀论》)但又认为“藏府之在胸胁腹里之内,若匣匮之藏禁器也。”(同上)更重要的是,基于不同于西方的思维方式,中国古代对于整体性和运动性的强调,使得中医学未从解剖入手,分析人体的结构、成分,而是以极简单的解剖为基础,构造出了以象为内容的有机的学术体系。由“藏象”之名可知,中医是以现之于外的象来把握藏之于内的脏的,即“执其见功处见其形”。对此《灵枢·顺气一是分为四时》中论述道:“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而《素问·六节藏象论》对心的描述是这样的:“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其它四脏与此相仿。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心己不是解剖学中的有一定形态结构之心,而是一系列相关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在人脑中形成的综合的象。它不具有实体性,如果非要与现代医学解剖相比较的话,与之对应的是多个系统、器官、组织及其功能。 

关于经络学说,《灵枢》对十二经脉循行起止的描述往往给人一种错觉,使人觉得确有这么一个经络系统实体存在,其实并非如此。首先,古人不可能由解剖发现经络,因为即使是现代人用最为精密的仪器和最先进的技术也未能找到经络,更何况古人?古人是从不重视用解剖手断来认识事物的。其次,经络是与五脏六腑密切联系的。中医的脏腑并非实体器官,而是一组生命活动综合之象,所以很难解释经络是实体组织。第三,《灵枢·九针论》有:“阳明多血多气,太阳多血少气,少阳多气少气,太阴多血少气,厥阴多血少气,少阴多气少血。”如以实体理解,经络则须是一有气有血的庞大管道系统,这是难以想象的。最后,运行于经络之中的是气,《灵枢·营气》中说:“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隨,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所以,所谓经络的实质即是在人体中不断运动着的气。而气本身就是人体生命运动之象。《灵枢》对经络形态的描述即是对这一运行轨迹的描画,而非实有其物。至于古人是如何感知这一轨迹的,则可能是长期针灸实践的积累,也不乏出自内修者的体验的可能。总之,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经络就是在人体中不断运动着的气的轨迹,是人体生命活动所表现出的象。

关于精气神理论,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很多,其中一些仅有指象的意义,如:营、卫、三焦、神等,它们不具有实体特征,只能意会,这是容易理解的;而另一些概念,如精、气、津、液、血、脉等都有其实体物质,但这些名词在多数情况下又都是一种象。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灵枢·决气》)这就是说,人体的总的生命活动之象是气,而这种生命活动又有不同特性,这样又形成了不同的更低一级的象。精只有在少数情况下表示生殖之精,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则是用来形容对人体有用的、极为珍贵的、非常细微的物质,是精微、珍贵之象。对气的描述《灵枢·决气》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这是与精、津、液、血、脉并称的气,显然也是象。而中医的津液虽有特指,如汗、唾、尿、涕、泪等,然《灵枢·五癃津液别》有:“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留而不行者为液。”又统称一切液体状的物质。在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过程中,津液同血、脉一样,多是指象,如讲津液受寒,聚沫则为痛,这里的津液只能以象会意。同样,当我们描述血虚的时候,并没有说血的总量有所减少,也不是西医的贫血,而是一系列生命活动失衡的综合之象。还有,当我们说经脉空虚或经脉闭塞时,也非指某一血管空虚或闭塞,而是指象,如此等等。

3、中医诊断是以象为对象、内容、结论的

不同于西医,中医对疾病的诊断讲求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它不是通过生理、病理、化验、影象、解剖等手断对疾病进行认识,而是通过对人的气色、神情、体态、气味、声音、脉象及生活习惯、环境等的了解,对人形成整体的印象,以察其生命活动的失衡之处。对于整体性和活动性的强调,使得中医诊断的对象不是疾病,而是人,不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组织或生物体,而是人的整体的生命活动所表现出的象;其结论不是某种病菌或病毒,而是人体生命活动平衡的偏离所表现的象。西医诊断的结果力求准确、精细、具体,有可视性或可测性;而对于中医,诊断的结果总是某种整体的、综合的象,虽然有一定的模糊性,但仍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对于很多自我感觉已经非常明显,但各种仪器都不能检查出病因的病人,西医往往认为没有病,或归于臆症;而中医则能通过对其生命活动之象的考察,洞明其偏性,得出一个以象为内容的诊断,给以治疗。

中医的诊断有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之说。对于望而知之的追求正说明了象对于中医诊断的重要性。在诊断过程中,望、闻、问、切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形成某种特定的象,最典型的是望诊和脉诊。望诊的每一项内容都有特定的含义,这种含义并非逻辑的推理,而是中医先辈们长期以来对于人体外在表现的领悟,即象。如“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五官在于下极,五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灵枢·五色》) 又“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同上)以上并非任何分析、解剖所得,却是对人体机能活动综合把握的象。在望诊各项内容(包括面部神色、行为举止、环境等等)所得之象的基础上,中医会形成更为概括的象,望而知之便是由此而得出。中医的脉诊更是取之以象,故称之为脉象。《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有:“色脉与尺之相应,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这是多么生动的有关脉诊指象意义的描述。所谓洪、大、细、数、弦、代、涩、滑等,都各辨其象,只能形容、体会,非言语所及也。《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的:“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等所描述的脉象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更非以象会意不可。闻诊和问诊也都有相似之处,在闻和问之后,中医会综合所得之信息形成一整体的象。四诊合参则是将四诊之象再进行融合,最终得一更为完整全面之象,是人生命活动在目前时刻的综合把握。

4、中医所辨之证即是象

中医辨证包括六经辨证、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无论用何种方法,所得之“证”均为对病人现阶段状况综合认识的象。如《伤寒论》对太阳病的描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显然是在对疾病的深刻的了解之上得出的综合的象。在八纲辨证中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各自为一独立的象,在具体应用中,其中几项相结合,形成更为综合的象,如:里实热证、表虚寒证等。卫、气、营、血、三焦都是用来表示人体部位的名词,它们同样是一定的象,而非具体的解剖定位。依具这样表示部位的象来辨疾病的深浅、进退、及当时疾病的特征,所得之结果必然是象,兹不赘述。

5、中医治疗用药理论是以象为内容的

中医治疗标准讲究以平为期,所谓:“阴平阳密,精神乃治。”这不正是象吗?中医的治疗原则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等等,其中的寒、热、微、逆、甚……等,都是象。而“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等治疗方法也是由象而出的。

中医对药物的认识也是从象而来的。中药理论讲的是四气五味,即温、热、寒、凉及苦、辛、酸、咸、甘,其中的每一项都不是人对温度或味道的感觉,而是相关药性的综合之象。对中药的运用,中医方剂学讲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在此处,君、臣、佐、使不是象又是什么呢? 

除以上的几个方面,我们还能从其关于养生、运气的论述中看到象对中医学的重要性,兹不赘述。总之,由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整个中医的学术体系是一个唯象理论体系。

四、中医唯象理论的意义

中医这一唯象理论体系既没有解剖基础、实验方法,又没有明确的概念、逻辑的推理,更没有客观化的原则,对于经典中的描述也不能给出统一的解释,对其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如此等等,都是因为其体系是由有中国特色的象构成的。也正因如此,标榜科学性、客观性的现代人对中医或不理解,或无从学起,或盲目指责。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对世界的认识是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的,不能盲目的认为只有西方式的才是好的,才是正确的,才是先进的,而中国古老的被实践检验了两千年的中医理论只有被西医证明后才给予承认。在现代科学的前沿领域中,不稳定性和涨落在从宇宙学到分子生物学的所有存在层次上产生的演化模式,非平衡过程物理学及不稳定系统的物理学表达及测不准原理的发现,使现代科学将与牛顿、爱因斯坦为我们描绘的那个无时间的、非动态的、确定性的世界告别。这一结果,将西方科学拉近了中国哲学,更强调了主体与对象的互动。现论物理学家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写道:“只要我们涉及活物质的结构,我们就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它是以不能还原成通常的物理学定律的方式起作用的。原因不在于某种‘新的力’或某种类似的东西支配着活的机体中的一个个原子,而是其结构不同于任何我们已从试验室研究中认识的东西。”[3]在这一点上,“执其见功处见其形”的唯象理论体系非但不落后,而且具有其勿庸置疑的超前性。这并不是国粹主义,而是对中医学理论的客观评价。

总之,中医学是一个唯象理论体系,象对于中医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第一位的。要学习中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不从象入手,不以象会意将是不得要领的。 

参考文献:

精准医学综述范文6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症;病因病机;中西医辨证治疗

1 病因病机

1.1西医病因病理 许多研究资料表明,绝经期妇女的低雌激素血症几乎是绝经期症状的基础。雌激素水平过度降低引起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或肾上腺等功能紊乱所致的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等产生失衡,是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更年期综合征的关系最为密切。张家庆[1]等研究发现,更年期综合征患者E2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内雌激素受体较生育期妇女明显减少。推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过度下降,免疫细胞雌激素受体随之降低,由于缺乏生理剂量的雌激素刺激及细胞内雌激素受体减少,免疫活性细胞不能有效产生足量的IL-2及β-内啡肽(β-E P)等免疫介质,此时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等活性物质相对增加,这种生殖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可能引起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

1.2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古代医籍中原无与此相应的病名,但对绝经的年龄界线及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以及中医药的资料亦多见记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指出:"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等,但直到1964年,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卓雨农根据历代医籍阐述,结合临床实践,才提出"绝经前后诸症"这一病名,并得到同行公认,纳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妇科学》教材,从而与西医"更年期综合征"相应,亦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涵义。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责之于肾。绝经期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亏损,精血不足,导致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分型如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脾肾阳虚、心脾两虚、肝气郁结、阴虚肝旺、肾虚挟瘀等。陆启滨[2]结合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调查、临床证治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探讨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分析肾衰阴虚、心肝火旺不仅与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功能调节失常有关,而且与"下丘脑-垂体-性腺"平衡的更高层次-中枢神经介质的分泌有关。提出肾气衰退,肾阴亏虚,为发病之本;心肝火旺,神魂失宁,为病变之标;肾虚肝实,阴虚火旺,为主要病机。从神经与内分泌调节的一致性,阐述了中医肾与心肝等脏腑功能调节的整体性。

2 辨证治疗

何明清[3]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因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更年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垂体功能亢进,促性腺激素分泌过多,致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及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引发的一系列程度不同的体征和症状,如潮热(烘热)汗出、情绪变化、月经变化、心悸、失眠、乏力、抑郁、多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称为"更年期综合征",采用中药黄芩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与雌激素联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效果理想。方药组成:生地18g、黄芩12g、苦参10g、百合12g、麦冬12g、黄连12g、淫羊藿10g、水煎服,1付/d,早晚分服。

现代医学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运用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此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治疗方法:方药组成:青蒿30g、鳖甲20g、生地20g、知母15g、牡丹皮15g、当归20g、地骨皮20g、柴胡20g、酸枣仁20g、五味子15g、麻黄根20g、柏子仁20g、龙骨30g、牡蛎30g,口苦加黄连10g、胸闷加瓜蒌20g、佛手30g、乏力加黄芪50g,腰痛加鹿角20g,续断30g上方1剂/d,清水浸泡30min,煎2次,共取汁600ml,饭后分2次服用7d1疗程,可服3~6个疗程。

3 针灸疗法

从中医角度来看,妇女进入更年期后,肾气逐渐衰竭、天癸将竭、精血不足以及冲任二脉日渐亏虚,从而丧失了对机体的肾、肝、脾等脏腑的濡养,导致失脏腑和阴阳气血失于平衡,引起体质状态发生变化。因此针灸疗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和减轻这种阴阳失调平衡的程度,从而减轻或消除更年期综合症症状。而肾、肝、脾对于妇女而言非常重要,因此妇女在进入更年期时应注意调节足太阴脾经。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因此肾俞可以补肾益精,调理冲任。肝藏血,主疏泄,因此肝俞可以疏泄气机,养血柔肝,调畅情志。肝俞与肾俞配合治疗,可以通过肝脏和肾脏的相互滋养和阴阳调和,达到补肝益肾,治疗疾病的疗效。心者,生之本,藏神而主神志,心俞可以补益心气,安定心神,使神有所主而惊悸自除。而将心俞与肾俞配伍治疗,能够交通心肾,心俞可以安定心神,水火相济,从而使得肾精充养心神,而心火温养肾阳,达到阴阳相和。

4 结论

目前,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疗效肯定,从原来的肝肾论治发展到如今的百家争鸣,理论上各有依据,疗效上各有千秋。从目前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资料来看,中医不仅在疗效上能与雌激素媲美,而且在安全性上有过之而无不及。更重要的是中药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性腺轴有调节作用,尤其通过卵巢内调节使"垂死"卵巢泡复苏,延缓卵巢老化,这也是单纯替代疗法的雌激素作用不能比拟的。而且中药能提高更年期妇女的免疫功能,整体调控妇女机体功能状态。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显示了很好的前景。但中医对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疗效评定等缺乏统一标准,临床方药博杂,研究工作过于分散,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家庆,邹大进.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白细胞雌激素受体的变化及六味地黄丸的疗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521.

精准医学综述范文7

关键词:医疗机构 干部管理 行政能力

现代医院行政管理,要求其参与者必须是具有一定医学专业领域知识与现代行政管理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就如何提高医疗机构领导干部的行政管理综合能力这一问题,结合工作实际作以简要阐述。

一、医疗机构领导干部的基本特征

要努力提升医疗机构领导干部的行政管理综合能力,首先需要了解该干部群体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以及他们在行政管理上主要存在哪些短板。下面就以某市直属医疗机构的领导干部为样本进行分析。截至2015年5月,某市直属医疗机构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90人,对该样本进行统计后得出如下数据:

(一)年龄分布

在这90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50岁至60岁之间的共计51人,占总数的57%,其中正处级23人,占26%,副处级28人,占31%;40岁至50岁之间的共计39人,占总数的43%,其中正处级3人,占3%,副处级36人,占40%。40岁至50岁之间的副处级领导干部是整个医疗机构领导干部的主体。

(二)学历教育情况

在这90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第一学历为国民教育本科以上学历的共计48人(含硕士研究生2人),占总数的53%;通过在职教育获得本科以上学历的共计63人,占70%,获得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42人,占47%。可以看出,这90人通过国民教育与在职教育后,仅有4人学历为大专,其余86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占96%,其中获得本科学历19人,获得研究生学历42人,获得硕士学位16人,获得博士学位2人。

(三)获得职称情况

在这90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获得主任医师职称的共计40人,占总数的44%;获得副主任医师职称的共计12人,占13%;获得其他类型高级职称的共计25人(其中高级政工师17人,高级会计师5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经济师1人,高级讲师1人),占28%。数据说明,获得副高以上职称的共计77人,占总数86%,其中获得正高以上职称的共计65人,占72%。

(四)专业出身与工作、培训经历

在这90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医学专业出身,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前长期从事一线医疗卫生工作(“医、技、护、药”四大类)的人数共计66人,占总人数的73%,大部分同志是临床科室主任出身,其中不乏诸多某一医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知名专家学者。少部分同志曾有行政中层工作经历。在这90人中,接受过管理类专业培训的人数共计35人,仅占39%。

通过对样本的统计分析,其基本特征大致为以下三点:

第一,干部年龄段以中青年为主。40岁至50岁之间的副处级干部是主体;第二,总体受教育程度高。学者型高级知识分子占整个群体的大多数;第三,专业化程度高。长期从事某一特定医学领域,并获得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较多。

二、医疗机构领导干部在行政管理上存在的短板问题

医疗机构领导干部的基本特征,作为一个特质鲜明的干部群体,优点较为突出:干部队伍整体年富力强,普遍具备较高的学历与职称,长期的学术研究与医疗工作,使其拥有良好的个人素养,强烈的普世精神与人文关怀,习惯于探索敢于攻坚克难勇于开拓创新。与此同时,部分领导干部,尤其是长期从事专业领域技术工作,才走上领导岗位担任领导职务的年轻干部,行政管理综合能力水平还有待提高。专业领域业务能力普遍强于行政管理综合能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想上的“挺任性”

医生是一个需要终生不断学习的职业,长期从事学术研究、专精于某一医学领域的学者专家型干部,往往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都需要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储备与更新中。与此同时,个别干部疏于政策理论学习,政治敏感度不高的现象,也客观存在,结果出现在政治上不成熟,在思想上很倔强,在行动上闹笑话的情况。

(二)管理上的“随意性”

医疗机构领导干部大多出身于医院临床科主任,治病救人是其首选要务,在业务能力上所反映出的精湛医技,往往要出色于在行政管理上所体现的综合能力。同时,在走上领导岗位上后能够意识到这一短板,通过在职教育进行系统科学的行政管理知识培训,认真研究行政管理艺术,不断提升行政管理综合能力水平的干部,还没有成为主流。在科室长期独当一面的惯性也导致一些同志不擅长与其他班子成员沟通交流,协作性较差,开展工作不注重方式方法,决策不能广泛征求意见,在医院管理上的作为仍然像一个临床科室主任一样“随意性”很大。

(三)工作上的“局限性”

从临床科主任提拔为院领导后,从过去专精于某个医学领域的专家,转变为需要规划医院运行轨迹和各行各业形形的人打交道,处理医院这个五脏俱全复杂多变的小社会的各种事务的管理者,这对于不少干部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一些干部在担任领导职务后,对自身定位不准,看不清自己的首要职责是做一名称职的管理者,仍然长期囿于原科室的业务之中,在工作上始终局限于原科室效益,看不到整个医院如何发展这个面,本位主义严重,视野局限性较大。

三、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多管齐下对症用药

面对上述问题,应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入手,通过统一认识,明确标准,任前教育,制度约束,学习培训等手段,一环套一环循序渐进,为提高医疗机构干部队伍的行政管理综合能力对干部队伍进行系统的培养。

(一)对领导干部所需能力统一认识

医疗机构领导干部应具备的行政管理综合能力,由于干部所处管理层和分管工作不同,其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但基本要求大致相同:一是政治素质过硬,讲规矩守纪律,开展工作遵循原则恪守程序;二是参谋决策能力。对于班子副职人选,应当对分管工作了然于胸,起到好参谋好助手的作用。对于党政一把手人选,应当统筹全局,视野开阔,具备善于凝聚集体智慧,敢于拍板勇于担当的决策能力;三是组织协调能力。领导干部对医院各部门的业务工作应基本了解其概况,以持续发展的眼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协调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使医院这个小社会整体形成合力,在事业发展中发挥最大效能。

(二)明确条件标准,树立正确导向

选好干部用好人,是组织人事工作的根基,选拔任用干部的条件与标准,体现出干部选拔任用的导向性,对该地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卫生事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在制定相关干部任用方案时,均应明文规定拟提拔任用干部及后备干部应具备一定的行政工作经验并拥有一定的行政管理综合能力,以明确的条件标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从干部选拔任用的源头防止那些“不懂管理、不会管理、不愿管理”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三)做好任前教育,完善配套制度

针对个别医疗机构存在领导干部行政管理综合能力较差的问题,要从抓好任前教育和完善配套制度入手。

任前谈话教育。为了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整体效能,提升班子管理能力水平,所有提拔干部在上岗前均要由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亲自进行任前谈话教育,开宗明义,尽快做好角色转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管理、参与管理、进行管理”之中,逐渐成为一名能够应对复杂环境和突发事件、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善于管理的管理者。

完善配套制度。在做好任前教育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配套制度着力调整领导干部工作重心。一是制定出台领导班子成员开展临床业务工作的有关规定,比如领导班子成员不得兼任科室领导,门诊量及手术量不再计入科室核算,因从事门诊和手术等治疗工作在临床科室领取绩效奖金,每周安排门诊时间不超过半天,手术时间不超过半天等一系列规定,通过制度约束将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调整到行政管理工作上来;二是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考核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等配套文件,将领导干部的行政管理综合能力,分管部门科室工作业绩,本人在本单位年度民主测评总体评价优良率以及本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等次挂钩,对那些管理能力不强,综合能力不高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或者调整使用,直至予以免职、转任同级非领导职务,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四)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行政管理业务培训

精准医学综述范文8

[关键词]BBL教学法 双语教学 八年制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68-03

随着现代社会医学的迅速发展,临床医学教育不断改革,床旁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以真实病例为模本的床边PBL”(Bedside based learning,BBL)教学法,是依托教学医院的医疗资源,学生在病床边完成案例,根据现实情况中患者病情的变化,分阶段完成资料采集、讨论质疑、评价总结等各步骤。BBL教学法既继承了传统PBL教学的精髓,又对其诸多局限性进行了革新,是一种适合中国医学教育现状的全新教学模式。而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本研究以我校2008级临床医学系八年制学生6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在内科学的临床见习带教中分别采用BBL联合双语教学与传统PBL教学两种方式,对学生的成绩、学习兴趣等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教学对象

研究对象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8级临床医学系八年制在我院内科见习的学生共60人,按照学号单双随机进行分组,单数学生30名采用BBL联合双语教学法,其中男14名,女16名,为实验组;双数学生30名采用传统PBL教学方法,其中男17名,女13名,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成绩、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组中均设有主席、记录员等分别履行组织和记录等职责。按照不同组别的具体程序进行内科学临床见习带教。

(二) 教学方法

1.对照组教学:采用传统PBL教学方法,教师按教学大纲内容授课。教学课时固定,主要通过教师提前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并沟通所学内容,利用不同形式来报告结论、分享过程。

2.实验组教学:采用BBL联合双语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托医院的医疗资源,精心挑选符合“病种具有代表性及一定迷惑性”、“患者配合度较好”等条件的内科常见病,如肾病综合征、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临床病例,根据病例的复杂程度和病情进展、病程长短不同灵活安排教学课时数,短则2-3次完成,每次1-3个学时,长则4-5次完成,次数不宜过多。

教学设计当中,每个组30名学生再次分为6个小组,每一小组分配1张病床,要求学生熟悉病人的病情和临床资料,提出病人具体诊治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课后文献查阅。第二次床旁随访病人时,需提出该病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总结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疾病治疗国内外进展。课后按组别撰写小综述。第三次随访病人后,由教师总结,综述评讲。简而言之,此过程就是由教师来引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病床边完成案例,根据现实情况中患者病情的变化,分阶段完成“床旁资料采集―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质疑―评价精讲”,最后根据患者的疗效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应双语结合,课件图文并茂、直观生动、重点突出,与以往诊治过的相关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并准备一些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及最后作出解答,如上肾病综合征一课时,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及相关病理生理机制是什么?常见病因有哪些?诊断肾病综合征需注意什么?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机制是什么?先让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以双语结合方式(其中英文表述部分不少于50%)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老师最后指出问题关键,重点总结归纳有关内容。

实验组教学地点采取患者床边与教室相结合,自由穿插,在教室讨论过程中随时可以回到病床边补充资料,了解和掌握病情变化,将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接受知识者转变成为主动获取知识、参与讨论的自学者。同时,引入双语教学概念,要求教师专业英语过硬,病例典型。在正式床旁病例见习前一周,教师将所设计的病例资料及可能涉及的重要专业英语词汇复印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前就对提出的问题开始思考,并针对性的进行资料收集。而查找资料的方式,除了传统的查阅图书馆文献外,教师指导、鼓励大家积极使用网络资源,如(、或)等知名医学文献网站或论坛,来对所采集的病例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学术进展及类似病例诊疗经验汇总,制作英文PPT,与其他同学对病例一起进行英文陈述和讨论,最终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出发,制定适合于患者个体的医疗决策。最后,在后续的出科考核当中,除了传统的出科考试成绩外,还设立适合八年制学生临床实践课的调查问卷评估表,对BBL联合双语教学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

(三) 教师要求

2组均由具备丰富临床教学经验、能够在教学中贯穿医学人文精神,具有丰富的英文词汇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一教师授课,且在教学课程内容设计完成后,应通过教研室试讲及专家评议,符合条件后方能安排上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总数均相同。

(四)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综合学生出科临床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及调查问卷评估表,对BBL联合双语教学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其中,学生出科临床综合考核成绩包括问诊、体格检查、技能操作、病例分析、病历书写5项,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平时成绩则是针对平时见习课中学生对课程准备程度、上课积极性、参与度的评估,满分为100分;而调查问卷评估表为本教研室综合国内外各高校及参考文献所提供的方法自行设计,其涵盖的基本内容包括:1.提高学习兴趣、积极性;2.有助于巩固理论知识;3.提高临床思维能力;4.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5.培养自学能力;6.提高学习效率;7.促进语言表达能力;8.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同学间团结协作;9.融洽师生关系;10.培养综合素质、促进专业英语能力提升等十个方面内容。问题的回答分为5个等级,从非常同意(计4分)到非常不同意(计0分)。调查问卷评估表以不记名的形式在学生见习结束后发放、回收,数据整理后量化,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教学效果。同时由内科学教研室和教师代表与见习生代表进行座谈,针对带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二、结果和分析

(一) 课堂效果

大部分实验组学生较对照组同学课前准备更认真,课堂上讨论更积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实验组中96%学生认为BBL联合双语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这样的学习既锻炼了自学能力,发挥了创新精神,又培养了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受到一致好评,并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使用。而对照组缺乏反复病例床旁随访,第一手临床资料获得有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后还需另花时间深入理解学习内容。

(二)两组学生出科临床综合考核成绩及平时成绩比较

将两组学生结束内科学见习时的出科临床综合考核成绩及平时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出科平均临床综合考核成绩为(88.7±3.2)分,平时成绩平均为(94.5±3.26)分,均高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同学的临床知识、基本技能操作等综合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分析能力较强,善于处理与临床实践有关的问题。见表1-2。

表1:两组学生出科临床综合考核成绩比较

注:和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表2:两组学生平时成绩比较

注:和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三)两组学生调查问卷评估表反馈

此次调查共发放60份调查问卷评估表,回收有效调查问卷评估表60份,回收率为100%,结果见表3。

表3:两组学生调查问卷评估表反馈

注:和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三、数据统计

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讨论

随着知识信息全球化和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成为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自2004年起,我国的12所医科大学开始招收八年制医学专业学员,目的是培养不仅具备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具备较强的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由于八年学制主要向基础理论倾斜,八年制毕业生在临床方面往往不能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的水平。因此,加强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目前已成为高等医学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具体内容难于理解记忆,很多内容要通过临床见习来完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内科学见习带教中,如何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践,实施双语教学,与国际教育接轨,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理论,又能够解决临床医疗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是我国内科学实践教学工作中一直探索的问题。BBL教学是以临床真实病例为引导,启发学生围绕病例研究、讨论并回答一系列问题,并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具积极性、主动性,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将BBL与双语教学进行整合,在内科见习带教中应用,不仅继承了BBL教学情景化、直观性、整合性、思考性、主动性、互动性的优点,还通过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打好坚实的临床外语基础,是一种适合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现状的全新教学模式。事实证明,通过BBL联合双语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我校两组不同教学方式的八年制学生出科后综合考评结果比较,实验组学生的出科平均临床综合考核成绩为88.7±3.2分,平时成绩为94.5±3.26分,均高于对照组,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调查问卷评估表总分为39.3±1.22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BBL联合双语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生成绩、学习兴趣和外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临床典型病例分析、课堂讨论、医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教会医学生临床诊断的推理步骤,提高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医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消化、掌握复杂难懂的内科学知识,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推广。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颖.采用PBL教学法提高心内科临床实习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17-55.

[2] 第六届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八年制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试行稿)[Z].医学教育探索,2010,9,(2):286-287.

[3] 马建辉.对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28-30.

精准医学综述范文9

从个体化医疗到精准医学

随着医学科学和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的发展,感到以上这些还不够,于是2011年11月美国医学院提出了“迈向精准医学”的报告,阐述了精准医学的概念。就是在疾病新分类基础上循病施治,创建适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疾病新分类的知识网络,使患者得到最合理的治疗。实际上,精准医学是根据患者不同的基因型、代谢状态、生活方式(包括膳食、运动、吸烟等)、心理精神情况及环境,制定出最合理的治疗及预防方案。

此时已经发现了某些肺癌的基因突变而创造出一些靶向性的治疗药物,而提高了疗效。对某些携带BCR-ABL融合基因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发明了伊马替尼治疗。对某些胃肠道基质性肿瘤发明了拉美替尼治疗等。这些发明使原来的不治之症有了希望。

2013年发生一件事更使V大群众震惊。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外表健康,但因其母亲46岁就患卵巢癌,后又患乳腺癌,于56岁去世,其他亲戚也有类似情况,故去做了基因测序,发现了BRCA-1基因有突变。一般美国妇女乳腺癌的患病率为12%,有此突变者诊断为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此病的乳腺癌患病率达87%。故她决定作了双侧乳腺预防性切除,保留了皮肤,几个月后用假体充填,使外观正常,以后她又切除了卵巢。她患乳腺癌的风险由87%降到5%。她自己写文章给《纽约时报》,传至全球,影响很大,使美国妇女做基因测序者增加了2~3倍。这虽然不是一个精准治疗的例子,但对于预防医学是一个新课题。

精准医学:医学发展的必然

这些医学上的进展使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5年1月的新年国情咨文中宣布启动“精准医学计划”,拨款2.15亿美元,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牵头,以加速精准医学的研究。计划分为两部分,首先是癌症临床试验研究,主要方向为癌症的靶向治疗。以后是全美国的大型人群队列研究,预期征集100万美国人的各种资料,进行长期前瞻性随访研究。包括各种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及上述的罕见病等。这远期计划十分巨大,预计要许多年才能完成。此计划于2016年正式行动,已有些结果。如根据BRAF、EGFR及ALK基因的有关突变来把黑色素瘤及肺癌进行分型。正在对此研制靶向药物。

我国科技部于2016年3月8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的指南,提出以我国常见高发、危害重大的疾病及若干相对较多的罕见病为切入点,构建百万人的自然人群健康队列及重大疾病队列,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等。如此大的计划恐怕要相当长时间才能有结果。

我们要明确,虽然以上举的例子大多与基因有关,但精准医学决不仅仅是基因组学的研究,还应该包括目前已知的全身健康监测指标、性别、种族、环境、生活方式、生物学,以及心理、精神状态等。尤其要重视这些内容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关系,因此是十分复杂的。

精准医学的研究与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蛋白组学等的发展分不开,而且要动用大数据分析。当然,在收集这上百万人的大数据时,还必须考虑个人隐私的保密、伦理和道德等问题,要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