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科技公司上市要求集锦9篇

时间:2023-06-14 16:36:08

科技公司上市要求

科技公司上市要求范文1

日前,广东省消委会联合佛山市消委会了LED系列商品的比较试验,40款LED灯样品仅17款达标。

测评实验

1.样品&价格。

比较试验样品由佛山市消委会工作人员在佛山市场上随机采购,LED系列的小球灯泡、筒灯、吸顶灯、台灯4类商品各10款,一共40款样品,样品价格从7元至220不等。

2.品牌。

标称品牌包含飞利浦、欧普、佛山照明、雷士、俊朗等,基本涵盖了消费者熟知的品牌及大众消费主流产品。

3.检测标准。

根据消费者关心的安全性能指标,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样品在“结构”“防触电保护”“蓝光危害”等31个项目进行比较试验检测。

结果显示,40款样品中,符合标准要求仅17款,23款样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符合率为42.5%。

不合格名单

1.LED小球灯泡。

全部检测项目符合要求仅有3款,有7款样品存在部分或全部项目不符合。

不达标样品标称分别是:江西众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商标:众光)、佛山市蓝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普尔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商标:百利通)、中山市古镇金拓照明电器厂(商标:金拓照明)、广东省中山市金典照明电器厂、中山市乐美福照明电器厂、深圳市绿明能科技有限公司。

全部检测项目符合要求仅有3款,生产厂家分别是:佛山市粤照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品上照明有限公司、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在7项检测中,厂家“深圳市绿明能科技有限公司”生a的样品均不合格,质量堪忧,大家在选购时可要注意了。

2.LED筒灯。

有8款存在部分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

标称分别是:广东俊朗松田电器有限公司(商标:JUNON)、江西奥其斯科技有限公司(商标:OUTRACE)、中山品上照明有限公司、中山市古镇池锦灯饰厂(商标:新丰瀛)、佛山市思特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商标:Gefee格辉)、佛山市新辉帅照明电器有限公司、佛山市草蜢照明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商标:草蜢CAO MENG)、中山市至嘉照明有限公司。

全部符合标准要求的仅有2款样品,生产厂家分别是: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商标:FSL)、广东三雄极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商标:三雄・极光)。

不过,在本次10款LED筒灯样品进行8个项目检测,灯具效能和蓝光危害两个项目全部符合标准要求。其中,产品在蓝光危害防护方面做得比较好,主要是因为灯具普遍都带有磨砂罩,大大减低了蓝光辐射量。

3.LED吸顶灯。

有5款样品符合标准要求,符合率50%,其中3款在比较项目中表现突出,标称分别是: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商标:FSL)、中山雷士灯饰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商标:OPPLE)。

另外,5款样品存在部分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分别是:中山市古镇曼特照明电器厂(商标:迪特照明)、广东俊朗松田电器有限公司(商标:JUNON)、中山市古镇誉普照明电器厂、中山市达祥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商标:达祥之光)、中山市横栏镇炫豪照明有限公司(商标:创美特照明)。

4.LED台灯。

全部符合标准要求的有7款样品,其中5款样品在比较项目中表现优秀,标称分别是:中山市百利威灯饰有限公司、中山市光阳电器有限公司(商标:冠雅)、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商标:PHILIPS)、欧普照明电器(中山)有限公司、中山雷士灯饰科技有限公司(商标:nVC)。

有3款样品有部分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分别是:中山市翔辉照明灯饰有限公司、中山市视立康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商标:视立康)、佛山市顺德区臻盈电器有限公司(商标:光视宝)。

给你支一招儿:

买灯用灯不犯愁

1.买灯具时一定要看两个标志。

LED筒灯、吸顶灯、台灯这三种产品,都是国家CCC强制认证产品,CCC认证是这些产品基本安全保障,按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产品必须通过该认证才能在市场销售。

2016年10月起,国家要求LED灯泡必须在产品外包装上正确标识能效等级。

消费者购买时,要注意辨别产品包装是否有相对应的CCC认证标志和能效标识。

2.根据功能需要,选购合适商品。

要达到较舒适照明效果,家居使用的LED灯泡及灯具,应选择色温5000K以下、显色指数80以上的LED产品。

LED台灯则要求更严格,应选择4000K及以下、显色指数82以上的LED产品。

3.避免眩光,尽量选购带磨砂罩的照明产品

特别是LED台灯,是近距离照射灯具,如产品设计不科学,就会产生刺眼光线,影响用眼舒服及安全。

4.避免蓝光危害,选择标注无危害级别的产品

科技公司上市要求范文2

发展概况:全球“克隆”纳斯达克

近十几年,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纷纷探索设立二板市场,以建立一种有利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体系。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堪称国际二板市场的典范。它成立于1971年,是一个支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到1999年12月底,纳斯达克市场共有4800多家上市公司,市值达5.2万亿美元。在全部上市公司中,约有近2000家高科技公司,比重高达40%左右。经过不到30年时间的发展,纳斯达克市场的成交额和市值等指标已与纽约证券交易所不分伯仲,并确立了成为全球最大证券市场的发展战略。

以美国纳斯达克为样板,欧洲、日本、加拿大等相继设立了为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服务的二板市场,满足了以高科技为主导的产业转型需要。1996年9月,为吸引新兴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欧洲12个国家90多家金融机构以欧洲证券经纪商协会(EASD)为母体,成立了欧洲证券经纪商协会自动报价市场(EASDAQ)。英国1995年6月成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另类投资市场(AIM),目前已吸引了200多家企业上市。1997年年初,德国交易所股份公司成立了面向中小企业的“新市场”,现已成为欧洲最为成功的二板市场。日本店头市场(OTC)1991年模仿纳斯达克引入了交易自动报价系统,市场规模迅速扩大。1999年11月,东京证券交易所又推出了日本高增长新兴公司市场(MOTHERS),主要针对比场外交易市场公司规模更小的创新企业。进入90年代后,加拿大温哥华证券交易所被定位为全球领先的风险投资证券交易所,转向为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并特别设有造壳上市方式,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有特殊的意义。

与此同时,亚洲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也仿照纳斯达克设立了专职服务于成长性的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股票市场。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ESDAQ)于1987年12月正式启动,它主要为那些尚不能符合主板市场上市要求的公司而设立的。马来西亚吉隆坡证交所于1988年11月推出二板市场后,又于1997年5月成立了马来西亚自动报价市场(MESDAQ),主要针对成长型尤其是高科技公司。1996年7月,韩国汉城股市在已有的场外交易市场基础上建立了“高斯达克”(KOSDAQ)。泰国证券交易所也于1999年6月成立了另类投资市场。

我国台湾的店头市场亦属二板市场范畴,1994年,它进一步放松了对高科技企业的上市标准,市场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场外交易市场之一,为台湾的产业结构调整起了积极的作用。1999年11月,我国香港创业板正式开始动作,它定位于为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高成长性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服务。截至今年5月底,共有26家上市公司。香港创业板享有“东方的纳斯达克”之称,它将使香港经济的发展更具活力。

市场特点:降低门槛强化监管

按与主板市场的关系划分,全球的二板市场大致可分两类模式。一类是“独立型”,即独立于主板市场之外,具有自己鲜明的角色定位,如纳斯达克市场;另一类是“附属型”,即附属于主板市场,旨在为主板培养上市公司,如新加坡的SESDAQ。从其绩效看,成功的二板市场往往是“独立型”市场,而“附属型”市场多数交投冷清。

无论是“独立型”市场,还是“附属型”市场,从它们的实践看,与主板市场相比,都具有门槛低、风险高、监管严的特点。具体来说,二板市场有如下特征:

第一,前瞻性市场。二板市场对公司历史业绩要求不严,过去的表现不是融资的决定性因素,关键的是公司是否有发展前景和成长空间,是否有较好的战略计划与明确的主题概念,市场认同的也是公司的独特概念与高成长性。如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市的HomeNetwork公司,它的主要业务是利用公司在技术上的突破通过自己的网络提供因特网服务。独特的概念刺激了投资者的需求,公司股票发行首日涨幅就超过130%,市值达15亿美元。但是,当时公司亏损严重。显然投资者购买的是一家“概念”公司,而不是一家盈利丰厚的成熟公司。尽管高科技企业在全球二板市场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市场并不苛求申请上市企业一定是高科技企业,而是注重其发展前景和增长潜力,以及能否为投资者所接受。

第二,上市标准低。因为二板市场是前瞻性市场,主要面向新兴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因此其上市的规模与盈利条件都较低,大多对盈利不做较高要求。有的市场甚至允许经营亏损或者无形资产比重很高的企业上市。例如,纳斯达克的上市条件比以成熟企业为对象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宽松,有些指标比以新兴高科技中小企业为主的美国证券交易所还低,因而比美国证交所更有竞争力。有望获得在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上市条件是:全部资本400万美元,全部股东股本200万美元,公众持股量10万股,股东人数300名,最少庄家达2名,最低报价3美元/股,发行市值达100万美元。当然,由于这些条件相对宽松,上市公司规模小、业务处于初创时期,大多缺乏盈利业绩,因此,二板市场无疑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

第三,推行做市商制度。所谓做市商(MarketMaker),指的是承担股票买进和卖出义务的交易商。做市商制度也称为庄家制度。根据这一制度,所有为某种证券交易“做市”的做市商必须报出买入价格和卖出价格,并随时准备按照自己的报价进行交易。做市商制度有利于二板市场资金流动和市场竞争,并保持市场的稳定性。如纳斯达克采用多层次的做市商制度,大大提高了市场的效率。在纳斯达克登记的做市商共有500多家。目前每家公司股票平均拥有做市商11家,最多的微软公司达52家。

此外,机构投资者是二板市场的中坚力量。由于投资高风险的特性,二板市场主要针对寻求高回报、愿意承担高风险、熟悉投资技巧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包括专项基金、风险投资公司、共同基金以及有经验的私人投资者。如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其资本总额的将近一半为机构投资者所有。对于资产总额在1~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纳斯达克的机构投资者比例明显高于纽约证交所;资产总额在10亿美元的公司,两个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则大致相同。

第四,市场监管更加严格。由于二板市场上市公司的规模较小,交易不如主板市场活跃,资产与业绩评估分析的难度也较高,因而容易出现内幕交易和被少数人操纵市场的现象。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监管通常比主板市场更严格。例如香港创业板,在信息披露方面,要求上市公司除了必须履行主板市场规定的责任外,还须交代“活跃业务活动”及业务目标;同时加大信息披露的频率,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季度报告而不是半年提供一次。在上市保荐方面,一方面提高了保荐人的资格要求,另一方面则加大了保荐人承担的责任。主板市场保荐人在发行上市工作完成之后即不再承担责任;而在二板市场,保荐人的责任期限为两年。此外,在公司内部治理方面,也加大了管理力度。

第五,实行电子化交易。二板市场大多采用高效率的电脑交易系统,无须交易场地,因而具有交易费用低和效率高的突出优势,而且交易的透明度极高。如纳斯达克由场外交易发展而来,从一开始就没有集中的交易场所或交易大厅,而是通过电话和计算机网络进行证券交易。目前,纳斯达克已在5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6万个终端,形成了一个由复杂的计算机和电信网络组成的庞大市场。

市场功能:创新企业的“孵化器”

二板市场是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超常规金融支持、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打开通道而设计的。它不仅是中小企业的龙门,而且是高科技企业的摇篮。

首先,为中小型创新企业的融资服务。通常,在发展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产业融资方面,依托主板股票市场存在许多不足。主板股票上市标准高,要求上市公司规模大、盈利稳定,不利于中小高科技企业。而在二板市场,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仅需几年,甚至不需要有盈利记录,这是对中小企业创业者的极大激励。

二板市场为中小创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它从风险投资家手中接过“接力棒”,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发挥创新企业“孵化器”的角色。在纳斯达克市场上,高科技公司由小做大的例子比比皆是。以微软为例,微软创立于1975年,发行上市前的1985年,其总收入为1.62亿美元;1986年3月上市,股票发行上市为其增资扩张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现今,微软不仅跻身世界500强,而且其市值一度突破5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

其次,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渠道。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二板市场,风险投资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风险投资家可以得到增值数倍的资本回报,创业人员也能得到较高的报酬。在美国,约有30%的风险投资采用这种方式退出。

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在美国雅虎公司的故事中可见一斑。90年代初,风险投资公司红衫公司和软件库公司对雅虎公司的前景看好,先后向雅虎投资。当时雅虎年度收益仅540万美元,但是纳斯达克还是张开双臂欢迎它。1996年4月,雅虎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样,风险投资在股市变现退出,获取高额报酬,而科技发明者与企业创业人员的价值也得到了承认。

再次,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体系。二板市场的设立旨在增加资本市场层次,以调整和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在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实体经济的支持体系,资本市场都体现出适应不同资本需求的多层次性。主板市场主要是为国内乃至全球有影响的大公司筹资服务的;二板市场则是为一些资金规模不大、但有发展潜力的快速成长型公司进行融资的;此外还有场外交易市场,对一些更小的公司在发展初期提供支持,美国甚至有第四、第五层次的交易市场。主板、二板和场外交易市场的上市条件依次递减,对应不同企业各有一个不同的筛选机制,使企业有可能递进上市或递退下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结构体系。

例如,美国资本市场的活力与高效率就是与其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分不开的。它既有针对成熟的大型企业上市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一直存在着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环境,包括地方证券交易所、场外交易市场与纳斯达克市场,这些市场促进了众多创新企业的发展,并因此得以发展壮大,同时一些企业还转入纽约证交所上市,为其提供新鲜血液。

科技公司上市要求范文3

关键词:高科技公司;稳健性;不确定性

稳健主义是“最古老、也是最普及的会计计价原则”(Robert Sterling)。但针对稳健性的系统研究却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各国会计准则越来越多地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情形下才开始兴起。我国对会计稳健性的关注起步较晚,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初次将稳健性原则(或谨慎性原则)作为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项基本原则。此后,我国逐步加大了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从现有文献看,稳健性原则根源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为此,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特性的高科技公司为研究会计盈余稳健性提供了极佳的研究视角。鉴于此,本文以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高科技公司的会计稳健性。

一、文献回顾

(一)会计稳健性的概念会计稳健性原则,又称为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基本原则之一。极端的稳健性定义可以表述为“预见所有可能的损失,但不预期任何不确定的收益”(Bliss,1924)。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稳健性定义为“是对不确定的审慎反应,努力确保商业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被充分考虑到。因而,如果未来收到或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有同等的可能性,稳健性要求使用较为不乐观的估计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定义为“谨慎性(Prudence)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需要运用判断做出必要的估计中包含一定程度的审慎,如,资产或收益不可高估,负债或费用不可低估”。从上述定义可知,会计稳健性原则根源于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风险及其可能带来损失的客观性决定了会计稳健原则的客观存在。

(二)会计稳健性的国外研究稳健性作为会计的基本原则由来已久,但针对稳健性的系统研究却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各国会计准则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情形下才开始兴起。最早对稳健性进行系统研究的是Watts(1993)。Watts(1993)认为,会计稳健性主要来自于会计的契约作用,并同时受到管制及法律的影响。1997年Basu提出了检验会计收益稳健性的盈余――回报反转模型之后,稳健性日益成为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核心之一,并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Watts(2003a)进一步将稳健性产生的原因归结于契约、股东诉讼(法律)、管制和税收等方面。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稳健性的契约和法律解说(Watts,2003b;Basu,1997,Holthausen and Watts,2001;Ball,Kothari,Robin,2000)。为进一步探究法律对稳健性的影响,学者进一步从国际间不同国家会计稳健性的差异进行探讨,试图从国家间的法律制度、会计管制等角度寻找财务报告稳健性的动因(Ball、Kothari和Robin,2000;Huijgen,2003;Bushman等,2006)。然而,Stephen G.Ryan在评述条件稳健性的衡量方法时认为,除了少数文献考虑了行业因素之外,很遗憾其他文献几乎没有涉及行业的因素。从目前研究看,结合行业因素加以研究的学者主要有Sivakumar,K.andWaymire(2002),Chandra,Wasley和Waymire(2004)等。其中Sivakumar,K.and Waymire(2002)研究了美国铁路部门实施统一的强制性会计制度后会计收益稳健性的变化。Chandra,Wasley和Waymire(2004)则研究了美国高科技公司的会计收益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与其他公司,高科技公司的会计收益更具有稳健性特征,作者就其原因归结为美国的股东诉讼制度和会计管制的效果。

(三)会计稳健性的国内研究由于我国的经济与制度环境与国外有很大差别,国内学者结合我国特定的制度环境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进行了研究。目前我国会计稳健性研究集中在上市公司是否具备稳健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但并未取得一致的结论。其中李增泉、卢文彬(2003)赵春光(2004)等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存在着稳健性。而李远鹏(2007)、曲晓辉、邱月华(2007)持反对意见,认为我国上市公司所表现的稳健性是亏损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表象。既然稳健性原则根源于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那么高科技公司具有的高收益、高风险特性为研究会计稳健性提供了极佳的研究视角。因此,对高科技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会计稳健性的根源,拓展会计稳健性的研究领域。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编制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年)规定,我国高科技公司涉及电子信息,现代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地球空间与海洋,核应用技术,以及现代农业等11个领域。根据这一原则,本文选取了电子行业,医药行业,生物制品业,航空运输业以及信息技术业等行业的公司作为高科技公司样本。另外,为便于比较还选择食品饮料,造纸印刷,零售业,餐饮业以及旅游业等科技含量低的公司为低科技公司。在此基础上,删除ST、PT等异常样本以及关键财务指标缺失的样本,最终获得1414个高科技公司样本,1082个低科技公司样本。数据来自香港理工大学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CSMAR数据库,研究区间1998~2005年。

(二)稳健性衡量与模型选取本文研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净资产市场值法。稳健性意味着及时充分地确认资产价值的减少,但延迟资产价值的增加,这必然导致企业净资产价值的不同程度低估。因此,净资产价值的低估程度可以作为会计稳健性的度量尺度。在具体应用中可以采取市盈率P/E和净资产的市账率M/B两个比率作为会计稳健性的指标。Dechow等(1999)使用时间序列数据找到了净资产被低估的证据。Beaver和Ryan(2000)使用账面资产/市场价格比作为稳健性的度量找到了其存在的证据。

(2)盈余――股票报酬率关系度量法。瓦茨(Watts,2003)认为,稳健性原则要求在企业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对利得和损失采取不对称性的确认标准。其中,对利得确认的标准比对损失确认的标准更为严格,这一不对称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司盈余反映坏消息的速度比反映好消息的速度更快。在此理论下,Basu首次采取盈余一股票报酬反应的不对称性系数来衡量会计盈余的稳健程度。其中,Basu(1997)的盈余一股票报酬关系度量法下的研究模型为:EPSit/Pit-1=α0+α1DRit+β0Retit+β1Rit*DRit+εit(1)其中,

EPSit为i公司t年的每股收益;Pit-1为该年度股票的首日开盘价;Retit为i公司t年度的股票年回报率,DRit为哑变量,如果调整后的股票年回报率Retit<0,则DRit=1,否则等于0;εit为随机扰动项。该模型中β1(称之为稳健性系数)反应了会计盈余确认坏消息较之于好消息的增量及时性;β0+β1,度量会计盈余确认坏消息的及时性,其比值(β0+β1)/β0。反应了坏消息较之好消息反应及时性的倍数。由于稳健性意味着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比对好消息的反应更为及时充分,于是稳健性会计下β1应该显著大于零,且(β0+β1)/β0的比值应该显著大于1。

三、买证结果分析

(一)市场价值度量法从(表1)可以看出,高科公司的MA3(4.0487)大于低科公司的M/B(5.2436),表现出高科技公司的会计稳健性高于低科技公司的稳健性。此外,独立样本非参数t检验的z=-3.148,p=0.002,表明高科样本和低科样本的市账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但从分年度M/B比率来看,2002、2004和2005年三年中高科技公司市账率均低于低科技公司的市账率。因此,很难判断哪类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更高。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结果,其可能原因为:相对低科技公司而言,高科技公司受宏观经济影响更大。因此,当我国股市在2002~2004年间面临整体性的萎缩时,高科公司受到了更大的不利影响,表现在市账率上就是该比率下滑更为厉害;市帐率是公司净资产的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比值,其比值的大小不仅受到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即净资产低估的程度),而且受到公司价值评估方法、资本市场对公司的关注度以及宏观经济等其它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通过影响净资产的市场价值而影响市账率的大小。2002-2004年间我国股市面临整体性的萎缩,加之科技泡沫的问题,使得资本市场普遍降低了对高科技公司市场价值的低估,进而使得市账率下降。

(二)收益――回报模型回归结果(表2)列示了全部样本、高科技样本和低科技公司样本的Busa模型回归结果。

从(表2)的分组回归可以看出,样本总体稳健性系数β1为0.022,“坏消息”的反应及时性是“好消息”的3.2倍,该统计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收益整体上表现出稳健性特征。这与李增泉(2003)的研究一致;高科技公司的稳健性系数β1等于0.03,“坏消息”的反应及时性是“好消息”的6倍,该统计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但低科技公司样本的稳健性系数β1等于0.008,“坏消息”的反应及时性是好消息的1.47倍,而且无法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这一结果显示,我国高科技公司的会计盈余具备了稳健性特征,而且显著高于低科技公司的会计盈余稳健性。鉴于全部样本和高科技公司存在高水平的稳健性特征,而低科技公司不存在稳健性的事实,进一步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所表现出来的稳健性主要源于高科技公司。

为进一步证实高科技公司的会计稳健性高于低科技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本文引入公司哑变量Higth(公司为高科技公司时Higthi=1,否则为0)及其与回报率等的交叉项到基本的Basu模型。于是,交叉项Higth*tRet*itDRit的回归系数β5反应了高科技较之其他公司而言对坏消息反应的增量系数。如果该系数大于零,则表明高科技公司较其他公司具有更高的盈余稳健性。从(表3)的交叉回归看出,β5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这就进一步证实了高科技公司较之低科技公司的稳健性程度更高。

(三)实证结果的原因探讨 鉴于我国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而且我国证券监督管理部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也制定了统一的制度规范,因此,高低科技公司稳健性差异不能归因于制度的差异,而应该将其主要原因归结不确定环境下投资者对稳健性会计信息的有效需求所致。从投资者对会计需要的差异来看,高风险性环境下,投资者的收益和损失的非对称性导致了投资者对会计稳健性的更高需求,这就使得我国高低科技公司表现出不同的稳健性程度。这一结论证实了不确定性和会计盈余稳健性之间存在着关联性,也进一步证实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取决于会计制度,更重要地依赖于微观层面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有效需求。

科技公司上市要求范文4

关键词: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平衡计分卡拓展;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刺激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产生与发展。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成长、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征,传统的业绩评估方法无法对其进行合理评价,许多学者关注高新技术业绩评价问题。Grkki K.Laitinen[1]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7个方面,即2个外部因素(财务绩效和竞争)和5个内部因素(成本、生产流程、工作效率、产品和收入),并以芬兰中小科技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这些公司在绩效评价时关注员工创新、顾客满意度、产品盈利、公司利润和流动性及资本结构等层面。 Fang MeiTseng等[2]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包括财务业绩、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和供应链关系4个方面,共17个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并采用DEA、AHP和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台湾大型液晶显示器生产厂家进行了实证检验。 国内学者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能力、成长性、无形资产能力、研发人员绩效及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等方面。陆正飞等[3]指出高新技术企业应采用与传统企业不同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双高”企业投资价值更多地取决于其预期的增长能力而非当期的静态盈利性。胡玉柱等[4]和王光杰等[5]对平衡计分卡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进行了探讨,但对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指标的设计各有不同,财务方面基本还是传统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但财务指标突出内容各不相同;非财务指标基本都涵盖了顾客满意度、研究开发投入和员工素质等方面。

国内学者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都考虑了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的特殊性,关注其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但设计的指标却与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上市公司的标准脱节,无法满足当前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需要。鉴于此,本文以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上市公司的标准为依据,对现有平衡记分卡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调整,以构建适用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特殊性

根据2008年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可简单概括为:企业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和开发的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6]。这一认定标准充分体现了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要素在高新技术企业投入与产出中的作用。企业一旦被认定为高新技术型,不仅可以获得所得税减免,而且更容易获得政府提供的科研经费支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在资源、产品、创新、收益、风险及生命周期等方面都显著不同。除了具有传统企业绩效评价属性外,还需要凸现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

(一)关注知识资本和智力资本的作用

传统企业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有形资产起着决定性作用。而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则是以知识、智力和无形资产为主要资源,知识资本和智力资本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成长的主要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知识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其研究开发的成果以无形资产的性态存在,它们是公司获取收益能力的主要体现。在美国,无形资产已经超过公司总资产的60%。同时,人力资本所拥有的智力资本不只是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也是其创新和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因。但智力资本因为无法准确计量而无法列入报表。因此,应关注知识资本和智力资本的绩效评价,加强无形资产对公司收益影响的研究。而如何将研究科技人员研究开发的成果与其薪酬挂钩,是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应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突出体现高成长性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财务特征最明显之一即是高成长性,也即公司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和增长潜力。如果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能保持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不断增长,就有足够的潜力来进行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技术水平。跟传统企业相比,创新是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的关键因素,也是其保持高成长性的主要动力。因此,在设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除了要考虑销售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等成长性指标外,要突出体现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情况,并引入非财务指标,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创新过程和创新能力进行合理的绩效评价。

(三)关注潜在的高风险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由于其研究开发的高难度及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存在着技术创新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等。研发费用的投入能否收回并带来高额收益,新产品市场销售前景如何,科技人员薪酬激励是否能够达到留住核心人才的效果,现金流量不足无法偿还到期贷款等这些潜在的高风险制约着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是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必须考虑的要素。

(四)注重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应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成长的特征,但由于其创业初期自有资金和盈利基础十分薄弱,绝大部分研发资金都来源于银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风险投资,资产负债率通常高于传统企业,短期偿债风险较大。因此,在设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关注债权人的要求,特别是关注公司的现金流量和负债率的变动情况。同时,还应关注股东、高层管理人员、员工、客户及政府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纳入公司战略管理的全过程,将公司的发展和盈利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结合,从而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三、构建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的新体系

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构建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把企业当前的业绩与未来的获利能力联系起来,使企业的组织行为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利用平衡计分卡的多维度考核思想,可以将反映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元素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中。

(一)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思路

选择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是合理进行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首要关键。原有的平衡计分卡涵盖了企业的四个方面,采用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予以综合体现,见表1。

但若直接引用该指标体系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考评,则无法反映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与智力资本的贡献及体现其高成长性和高风险性的特征。本文按照相关性、可靠性和前瞻性的要求,参照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上市公司的标准,按原有的平衡计分卡思路,对原评价指标进行拓展并赋予权重。增设了考核知识资本与智力资本贡献的指标,拓展后的平衡计分卡中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考核指标包括和财务评价指标、知识资本与智力资本评价指标、客户角度指标、内部业务流程评价指标和学习和成长能力评价指标5大类15项。拓展的平衡计分卡在原有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上增加了一类知识资本与智力资本评价指标。在财务评价指标中增加了成长性、股东获利能力和现金流量能力评价指标。在学习和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上增加了组织机构效率和管理人员素质指标。在五大类具体评价指标的设计上都较原来有很大变化,基本符合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特点。同时基于各类指标在反映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中的重要性,对各类指标分配权重比例。

(二) 新评价体系与国家高新技术公司认定的融合分析

1. 财务评价指标。财务评价指标可分为盈利能力、成长性、劳动能力和偿债能力四个主要指标,具体说明如下:

(1)盈利能力评价指标。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具有高风险的特点,要求盈利能力指标保持较高的比率,特别对于成长性较高的企业,有关指标会更高。主要指标有2个,辅助指标有2个。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税前利润率是借鉴世界著名高科技投资专家迈克墨菲提到的“净资产收益率至少为15%或更高”及“税前销售利润至少占销售额的15%或更高”,对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评定有一定参考价值。高新技术上市公司销售利税率一般应高于15%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销售收入比应高于60%,才符合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认定条件。

(2)成长性评价指标。成长性指标代表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增长能力,还需结合非财务指标来综合评价公司的发展潜力。主要指标有1个,辅助指标有1个。销售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应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要求,若低于5%,则无法通过国家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指标要求。

(3)营运能力评价指标。高科技上市公司应加快资产周转速度,提高资产营运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主要指标有1个,辅助指标有1个,分别是总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其反映了公司资产的利用效率。

(4)偿债能力评价指标。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评价需关注现金流量情况,才能真实反映偿债能力的质量。一般而言,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创业初期,资产负债率较高,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较低。随着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业务稳定,进入成熟期,这种状况会有所改善。其主要指标有1个,辅助指标有1个,分别是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2. 知识资本与智力资本评价指标。可分为R&D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率及创新能力两个主要指标,具体说明如下:

(1)R&D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率指标。R&D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率指标从财务角度说明了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与智力资本的投入和贡献大小。主要指标有3个,辅助指标有3个。其中,根据高新技术认业条件,近三年R&D投入比率应依照本年销售收入总额的大小,应不小于6%、4%和3%①。而在中国境内R&D投入占近三年R&D投入比率根据认定条件,该指标应不低于60%。R&D费用资本化率从技术层面说明企业研究开发的效果及成功比率。新产品投资利润率体现了新产品营业利润与新产品R&D投入之比,体现了新产品的投资回报。R&D人员薪酬比例是R&D人员薪酬占全体员工薪酬之比,说明公司对知识资本与智力资本的投入和重视程度。

(2)创新能力指标。创新能力指标从非财务指标角度体现了知识资本与智力资本的拥有状况和贡献价值。主要指标有2个,辅助指标有2个。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占比和大专以上研发人员占比应分别大于30%和10%,近三年科技成果转化年平均数和近三年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都需要达到规定要求,才能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

3. 学习和成长能力评价指标。其可分为员工能力、开发管理情况和管理人员素质三个主要指标,具体说明如下:

(1)员工能力。主要指标有1个,辅助指标有1个。科技人员保持率体现了技术人员对薪酬、工作关系及职业发展的满意程度。员工培训投入水映了企业对内部员工培训的投入费用占净利润的比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企业的学习氛围。

(2)研究开发管理情况。主要指标有1个,辅助指标有1个。产学研合作项目比例指公司与高等院校、科研部门或其他单位合作开发的项目占全部开发项目的比例,该比例越高,说明公司越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内部研发机构设置指公司内部研发机构或实验室数量及科研人员层次及数量,体现了公司研究开发管理的情况,要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要求。

(3)管理人员素质。主要指标有1个,辅助指标有1个。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决定着公司创新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对公司管理人员和员工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管理人员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方面的创新程度。管理人员创新意识强,公司会具有更大的创新潜力和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体现了管理人员受教育的程度,可以通过查看管理人员的学历证书了解其学历层次,还要和管理人员交流了解其在经济管理、财会金融、营销、人力资源、政治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水平。管理人员具备最佳的知识结构,就会产生最佳的管理行为,获得最佳的工作绩效。

4. 客户角度指标。其可分为市场地位和客户关系两个主要指标,具体说明如下:

(1)市场地位指标。主要指标有1个。市场占有率的大小体现了公司的市场地位,反映了公司在市场上出售产品所占的业务比例。

(2)客户关系指标。主要指标有1个。客户保持率反映企业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程度,体现企业产品的吸引力。

5. 内部业务流程评价指标。

(1)经营过程评价指标。主要指标有1个,辅助指标有1个。订单完成率即成功交货的订单百分比,订单完成率的高低将影响公司的竞争能力以及客户满意的程度,该指标越高越好。由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生产过程大多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因此应关注其环保方面的投入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环保投入率体现公司用于处理“三废”的费用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2)售后服务评价指标。主要指标有1个。售出产品故障排除及时率体现了企业售后服务的质量。

综合以上分析,拓展后的平衡积分卡评价体系基本上体现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的精神,数据可以收集,操作性强。本文暂采用主观赋权法给各类指标赋予权重,有关指标的权重比例合理分配问题将有待进一步研究。拓展后的绩效评价见表2。

(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

在确定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应包含的指标后,需要对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才能便于最后得出评分结果,方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实际应用。但是,指标权重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因为不同公司的战略意图与实现战略的主要方法是不同的,这会直接影响绩效评价的最终结果。但同行业公司应该有参照标准,否则无法判断公司绩效优劣。按照惯例,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实行百分制。指标权重大小依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各指标的引导功能,通过征求咨询专家意见和组织必要的测试进行确定。实务中大多运用DEA、AHP和 TOPSIS这三种方法确定。

本文在借鉴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达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根据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特殊性来完成权重分配。财务评价指标权重及知识资本与智力资本评价指标权重分别确定为30,学习和成长能力指标权重确定为20,客户角度指标和内部业务流程评价指标权重分别确定为10。然后再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具体按百分制细分权重。

绩效评价指标除了内部研发机构设置、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知识结构三项不可量化外,其他都可以量化,可以根据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或对公司调查获得的相关数据,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行业评价标准值,按照规定的计分公式计算各项指标实际得分。内部研发机构设置、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知识结构需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一般通过专家评议打分形式完成,聘请的专家应不少于7名;评议专家应当在充分了解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对照评价参考标准,采取综合分析判断法,对企业管理绩效指标作出分析评议,评判各项指标所处的水平档次,然后再按照规定的计分公式计算各项指标实际得分。

每项指标分数比例分为六个档次(A、B、C、D、E、F),分别是:0.80~1.0、0.60~0.79、0.40~0.59、0.20~0.39、0.01~0.19、0。根据表2所示各指标权重,计算各指标实际得分:

各指标实际得分=本指标权重×分数比例

比如销售增长率指标权重为6,指标评价档次为“C”,分数比例评为0.5,则销售增长率指标实际得分=6×0.5=3

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其他指标的实际得分。则公司绩效评价的综合得分=∑各指标实际得分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标准划分为优秀(A)、良好(B)、平均(C)、低(D)、差(E)五个档次,绩效评价结果以综合得分85、70、50、40分作为类型判定的分数线。

(1)综合得分达到85分以上(含85分)的评价类型为优(A),在此基础上划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A++≥95分;95分>A+≥90分;90分>A≥85分。

(2)综合得分达到70分以上(含70分)不足85分的评价类型为良(B),在此基础上划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85分>B+≥80分;80分>B≥75分;75分>B-≥85分。

(3)综合得分达到50分以上(含50分)不足70分的评价类型为中(C),在此基础上划分为两个级别,分别为:70分>C≥60分;60分>C-≥50分。

(4)综合得分在40分以上(含40分)不足50分的评价类型为低(D)。

(5)综合得分在40分以下的评价类型为差(E)。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若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综合得分在70分以下,将无法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认定。

此外,在得出绩效评价综合得分以后,应当计算年度之间的绩效改进程度,以反映企业年度之间经营绩效的变化状况。计算公式为:

绩效改进度=本年绩效评价综合得分上年绩效评价综合得分

绩效改进度大于1,说明经营绩效上升;绩效改进度小于1,说明经营绩效下滑。

四、结 论

虽然通常平衡计分卡要求指标个数在25个左右,以使信息负载最小,信息含量最大。但鉴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需要同时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的需要和上市公司的条件,因此本文在突出财务指标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非财务指标,最后确定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指标共31个,其中主要指标有17个,辅助指标有14个。此外,绩效评价指标的数目及权重赋值,需要根据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和行业特征来加以确定,目前的研究大多采用AHP和TOPSIS方法进行确定,那个方法最好并且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该评价体系的设计是基于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上市公司的标准,但是否能够实现良好的绩效考核效果,需要进行实证检验。由于我国2008年开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现有的上市公司所的数据有限,样本数量不足以支持实证研究,该检验有待于下一步进行。

注释:

①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其中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地改进技术和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年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 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 000万元至20 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 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参考文献]

[1] Grkki K.Laitinen.A dynamic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evidence from small Finnish technology companie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2,18:65-99.

[2] Tseng Fang-mei,Chiu Yu-jing,Chen Ja-shen.Measuring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the high-tech manufacturing industry:A case study of Taiwan's large-sized TFT-LCD panel companie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2009,37:686-697.

[3] 陆正飞,施 瑜.从财务评价体系看上市公司价值决定[J].会计研究,2002(5):18-23.

[4] 胡玉柱,许 敏,张巧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高新技术企业业绩评价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7):62-65.

科技公司上市要求范文5

在河南,如云峰科技技术有限公司这样的技术企业并不多,市场也还处在开发期,目前这类市场的开发潜力也不过只有千万左右,“蛋糕”虽然不大,但是抓住先机的公司能够成为这个市场的创始企业,成为河南市场的标准制定者。

云峰科技就是看准机会而迅速出击的企业之一。主要以开发移动终端所使用的第三方应用软件为主业。目前承载云峰科技的渠道主要有两大块:一是通过与有需求企业洽谈而开发出针对企业应用的商业软件;二是公司根据市场动向自主研发的应用软件。

据云峰科技创始人姬晓峰介绍,目前这两种渠道各有利弊。第一种针对性比较强,一般由企业主动提出软件需求,云峰科技根据客户的针对性要求制作软件,尽管针对性较强,但是公司自主开发力度不够。

第二种渠道由公司精英团队组成开发小组,能够完全拥有自主研发思路,再通过销售渠道售出,但需要市场和用户的检验,如果出现问题,就需要完善、升级。

但是无论是哪种渠道,都离不开销售。与传统零售行业不同,科技产品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行业。

云峰科技有一个演示厅,通过演示厅让客户感受软件的魅力与实际操作,通过体验完成销售。“科技类产品很需要体验的感觉,如果客户没有感觉到软件的力量,软件就是失败的。”

因为处在行业的爆发期,云峰科技并没有任何的销售人员,通过各种渠道上门来定制软件的客户络绎不绝,在云峰科技的玻璃墙上,写满了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具体内容。

姬晓峰说,即便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也会采取销售托管的模式发展,不会设立销售部,要完全保持公司为一个纯技术开发的公司,来保证产品的优质。

但据姬晓峰也坦言,任何科技都只是辅助手段,帮助企业达成目标。但在河南依然有很多企业对此并不了解。“他们不是不想要,而是不知道怎么要,要什么。一旦这个趋势开始逐渐成熟,这个市场也会迅速在3年左右进入过渡成熟期。”

为了能够在成熟期之前将市场布局完毕,云峰科技已经迅速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前沿城市建立分公司,吸取最前沿的科技思维,完成公司的基础布局,以备市场之需。

面对河南的初级市场,也许云峰科技可以如鱼得水,但是面对北上广这些科技前沿城市,他们也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姬晓峰认为科技公司最终拼得是一个点子,是保持最前沿的思维状态,将产品不断创新,根据市场要求不断调整,才能使公司立于不败之地,无论面对任何市场,都能够应对自如。

专 家 点 评

科技公司上市要求范文6

一、科技风险与科技保险

(一)科技风险

科技风险是指科研开发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项目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科研开发者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科研开发项目失败、中止、达不到预期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可能性。科技风险由科技研发风险、成果转化风险和市场应用风险三个有机联系的阶段所构成,表现为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中所面临的包括关键设备的风险,关键研发人员的人身安全、流失等风险,研发中止风险,研发失败风险,技术交易风险,高新技术产品责任风险,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风险等。

(二)科技保险

科技保险是指为了规避以上的科技风险而设置的保险,是对某项科学技术的理论研究、新产品开发或新技术产业化,以保险期内的失败为前提,以等待期内无成功事实出现为条件,以合同商议价为保险金额的给付保险。科技保险也可以理解为: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相关的有形或无形财产、人力资源、对第三方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以及创新活动的预期成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发生了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造成投保人的损失时,由保险人根据约定给付保险金。科技保险与一般保险相比而言,具有政策性、创新性、集成性等特点。

科技保险能使高投入、高风险的科技型企业及相关活动出现损失后获得补赔,能有效化解科技型企业出资人及研发人员的有关风险,成为进行科技风险有效规避与管理的金融工具之一。

二、科技保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政府对科技保险的支持和引导

科技保险的政策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供求失衡,对政府干预提出了客观上要求。因此,政府对科技保险的支持和引导,建立政策和法律支撑保障体系和政府主导下多方参与的协调机制与运作平台,进而在此基础上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作模式,成为科技保险发展(特别是其发展初期)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国科技保险工作正在稳步发展,政府在科技保险中的重要影响也是被我国理论研究和试点实践所证实的。

(二)科技型企业对科技保险的需求

企业是市场经济运行和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型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占据主导地位,所面临的科技风险更大,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决定了科技型企业对科技保险需求的必然性。科技型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受到内外部环境、自身的素质和发展水平的影响,对保险的需求具有特殊性,进而从需求角度对科技保险的数量、结构、规模、质量和技术水平等提出要求,成为影响科技保险的根本性市场因素。

在科技保险领域,科技型企业作为投保人向保险公司支付科技保险保费,获得对其科技创新活动的承保。科技型企业除对传统财险和寿险的一般需求外,随着创新活动的增多、创新地位的日益突出,对包括关键设备险、关键研发人员意外险、研发中止险、研发失败险、技术交易险、高新技术产品责任险、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险等科技保险的需求日益提高。

(三)保险公司对科技保险的供给

科技保险是科技和金融结合的产物,也是保险公司契合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创新产品。科技保险的承保人即保险公司按照合同向科技型企业收取科技保险保费,对其科技创新活动承保,对承保范围内发生的科技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付。

保险公司对科技保险产品的供给具有创新性。由于科技型企业风险较高、专业性强,一般的保险产品无法保障科技企业的特殊风险;同时,科技型企业通常规模较小、资金短缺,常规的市场化保险机制无法推动保险供给和需求的结合。因此,需要科技保险承保人强化保险产品创新及其经营机制创新。科技保险承保人应在科技保险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产品内容和业务模式,通过内外互动、总分联动、试点先行、全面推动的工作方式,为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创业风险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机制。

(四)中介组织对科技保险的组织实施推动

中介组织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特殊主体,一般承担着现代服务业和公共服务的相关职能,它通过强大的信息支持系统沟通供需双方,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品的价值实现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科技保险的创新性、复杂性、信息不对称性等特征,仅依靠科技型企业和保险公司各自的能力和信息,难以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和均衡。因此,拥有强大信息资源、渠道和配置能力的中介组织的作用凸现出来。

在我国,提供科技公共服务的行政管理部门往往衍生出诸如生产力促进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科技中介组织,成为政府引导科技保险运行的具体执行者;同时,作为保险市场分工专业化产物的保险中介(如保险经纪公司)对科技保险的供需对接提供了更为高效和全面的服务。

(五)其他技术性因素

科技保险作为科技金融创新的工具之一,具有很强的技术要求。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价、科技风险的评估测算、科技保险保费的厘定、科技保险标的和险种的设计、政府补贴对象和补贴标准的制定等等都需要计量统计和金融工程等定量分析技术和模型,所以相应的知识和人力资本基础成为影响科技保险实际操作和运行的重要因素。

三、科技保险运行模式

政策性是科技保险的重要特征。在政策性科技保险的运行中,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财税等工具来搭建科技保险体系,对科技保险政策性业务进行制度供给和产品供给,也可以对规定的科技保险产品给予财税支持。

根据政府与市场结合的程度和方式,科技保险的运作模式在理论上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政府主办,政府经营模式

该模式下,政府承担科技保险产品的供给,由政府亲自或通过其辅助机构经营。

 

在市场环境下,政府通过成立科技保险公司或科技再保险公司,由政府提供所有经营科技保险的费用、超额赔付等,以保证准备金的积累和长期稳定经营。这样,政府既进行宏观干预,提供制度政策,又参与微观经营管理,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所以,“政府主办,政府经营模式”是政策性最强的一种科技保险运行模式。

政府参与运营,采取自行经营或成立科技保险公司方式,会同保险公司进行科技保险产品的选择和有效配置,共同作为供给主体,并面向科技型企业具体组织实施。

在运行过程中,由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提供所有经营科技保险的费用、赔付比例等,以保证准备金的积累和长期稳定经营。

【关键词】模式,探析,运行,及其,保险,科技,

(二)政府主办,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

该模式下,政府提供科技保险产品的供给,委托给商业保险公司经营。

由政府提供保单和代办费用、委托有经营经验、经营能力的保险公司代办科技保险业务,统筹收取保费和给予赔付,并将积余存入准备金或交付政府,此过程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这种模式政府承担所有风险,代办保险公司只收取代办费用,不享受其他任何利益。

这样,政府进行科技保险的制度供给、产品设计与供给实现,但不参与微观经营管理,通过委托的形式由商业保险公司运营。“政府主办,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的政策性居中。

政府出台政策及制度,并承担补贴资金及代办费用,引导科技型企业参与投保,同时委托商业保险公司代办科技保险业务,由保险公司负责具体运行,如统筹收取保费和给予赔付,并将盈余存入准备金或交付政府。

在这一模式中,政府不参与具体经营管理,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化运作,但政府同时也承担了所有风险。

(三)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作模式

这种模式下,政府进行制度供给和险种设计,提供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支持,但保险产品的供给(如何供给以及供给多少)则由商业保险公司决定,在市场机制引导下,保险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不承担任何市场风险。

这样,“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作模式”中,政府行为离市场微观运行距离较远,主要起到设计和引导作用;保险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权利与责任实现有效匹配保证了保险公司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科技保险的供求对接与均衡,科技型企业(或科技企业)和保险公司(或保险经纪公司)通过契约合同和价格信号等市场手段,进行科技保险产品的选择和有效配置。

在此基础上,以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为依托,建立包括科技厅、保监局和财政厅等政府部门,以及科技型企业、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银行、风险投资等多方主体参与的协调合作机制小组,以及由审计、财政、科技、保监等部门联合组成的监管体系。

四、结论

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科技创新的动力支持,而其中所面临的科技风险又需要科技保险这一金融创新工具来规避和分散。

科技公司上市要求范文7

论文摘要:科技的发展使得技术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中介机构在配置技术资源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处于特定的阶段,中介机构的发展和成长还很幼稚,需要从政府层面、法律规范、中介机构本身优化等方面来采取措施,发挥中介机构应有的作用。

0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技术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商品,市场经济要求同时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于是中介机构便适应时代需求而产生了。中介机构的产生加速了科技对生产力的贡献,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关键力量。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虽然科技迅猛发展,但是当下的中国正处于转型期,既具有历史性制约因素,还有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期幼稚阶段,因此探索我国独特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科技中介机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促进

1.1 能够克服旧体制的弊端在以前旧体制下,企业是政府的附庸和工具,企业完全没有人事自主权,更别说企业投入资金进行创新,或者是引入科技人才了,技术创新也是政府的行政命令下的被动行为,而非主动行为。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企业没有创新的热情和需要,同时即使是有创新,这些创新也只是空中楼阁,远离市场需求和时展的需要,造成科研浪费。全球化的浪潮和文明的进步,我国市场经济也慢慢地完善和发展,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控制所有资源和行为的方式慢慢的有所改变,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方式适应时代要求被重视起来,政府的执政方式有所改变,特别是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以后,政府插手一切事物的局面发生了变化,政府的角色改变了,从科技创新的主体变成了主导者,企业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体,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完善,在经济领域和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中介机构,这些机构从业人员大多是以前从事于科学研究人员,或者是在政府中分管科技的官员,他们对政府和企业都比较了解,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来促进技术交易。这些中介活跃于企业、大学、各个研究机构,促进产学研官等机构进行交流和合作,降低了技术交易成本,使创新活动成果能够速度地投入到市场,收回创新成本,为下一次的创新提供有效的资金供给。在当下我国各地科技发展、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情况下,有效地利用现成的技术资源,实现技术效益最大化,中介公司作用是须臾不可缺少的。

1.2 中介服务能够改善技术的供给需求不足一般来说,在国家工业化早期阶段,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仍然占据主体地位,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对现有科技需求不足,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不够。在政府留下的空白处正是科技中介公司大显身手的地方,他们能够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把急需的技术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转移到企业当中,使技术需求能够与供给之间有一个双向联系和反馈,能够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出效益的目标,也能够促进技术的完善和发展。

1.3 中介服务可以降低技术交易成本技术作为商品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要进行价值交换,在交换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障碍,在突破这些困难时产生了成本,这样导致了交换价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甚至导致交易的失败,使技术供给与需求供应链中断,科技创新成果不能在市场中实现价值,则创新无以为继;而中介公司提供了供需平台,减少了交易障碍,使得技术流通环节在时间上大大缩短,程序上精简,从而有助于降低技术交易成本,促进创新的继续进行。

2当前中国科技中介服务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问题现在许多中介公司依附于政府,所以在管理体制方面还面临着传统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他们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有时像政府管理部门,有时像企业;既有管理的职能,又有服务的行为。这种模糊了职能的做法阻碍了科技中介公司的发展,也不适应市场对中介的要求。同时一些民间的科技中介公司一直把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忽视了社会效益,有的甚至钻法律的空子,走到了异化的地步。

2.2 人才的管理问题科技中介机构大多是由政府组建的,但是这些企业的质量发展还不能适应时代和科技发展的真正要求,没有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科技中介机构内部的管理人才要么人浮于事,造成人才闲置和浪费,要么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不足,他们不懂得市场,更不懂管理和技术。科技中介机构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强、创新性强和知识密集的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运作模式必须要企业化模式运作,把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纳入其中,可以采取产权激励模式调动机构内人员的创新激情,物质奖励和非物质激励相结合,使中介公司真正为创新服务。

2.3 中介服务体系的问题在科技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科技服务体系有三个层面:第一是政府层面;第二是公共层面;第三是民营层面。这三个层面都能向相关科技领域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标准和市场等科技信息服务,但是具体功能上又有所侧重,政府主导的科技中介公司倾向于公共信息服务、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担负其他层面的公司不愿意或者是承担不起的科技中介服务;公共层面的科技中介公司,如大学的科技园、专业协会,他们在科技政策和工程建设中提供咨询服务,在提高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私人层面上的公司在市场中非常活跃,他们能灵活地应对市场,提供特色服务,就像许多中小企业一样在数量上占据了中介公司的大部分。反观我国的科技服务体系,三个层面上只有政府层面上做的比较好,因为是政府在科技服务体系中占主体地位的原因。现在存有的一些从属于政府部门的中介公司现在从事微不足道的中介服务,没有明确的社会效益服务性功能,一般从事的是挣钱的差事,对于公益性服务从事的太少。民间科技中介公司机构在市场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没有资金和政策支持,处于艰难摸索阶段。

2.4 科技中介服务法律体系不规范正如其他行业一样,我国科技中介服务处于混乱的状态,对于科技中介服务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文件,来规范这个行业的正常运行秩序。一些中介公司自认为和政府机构有关系就不顾行业规定和法律约束,吃拿卡要,提供假信息、假报告,非法竞争,导致整个市场在还很幼稚时就很畸形发展,严重影响了中介机构的信誉,公信力的缺失使得大家都在怀疑中介、抛弃中介,诚信的缺失导致了中介机构赖以生存的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这一行业的发展。

3对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建议

关于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国际上有两种做法:一是靠政府;二是靠市场培育。因为科技中介公司对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例如德国和美国,政府主导建立了大型的科技中介体系,并且在资金上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扶持中介行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国家的科技发展。但是由于国家扶持的公司面临着效率较低,运行体制机制不灵活,有时还会造成极大地资源浪费,所以有些国家认为政府管的太多反而不利于这个行业的正常运作和成长,因此有人建议除了政府建立的一些科技中介机构外,还应该由市场按照市场内部规律自发培育一些中介机构,这些机构完全由个人资本组建,企业式管理和运作。从国外的中介机构实践运行状况来看,完全依靠国家来组建中介服务机构有很多的弊端,例如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然而完全依靠市场来培育中介机构,在外国也不是很有效的方法,何况在市场经济不发达,处于转型期的现实中国呢?因此必须找出这两者相结合的有效办法,才是解决我国中介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同时又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这样能够兼顾两者的优点,发挥政府监管、统筹规划职能,发扬民营中小企业高效、灵活应对市场优点;克服政府管的太死效率低下的弊病,也能抑制市场培育的盲目变异性,在实践中调整比例,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科技创新中,中介机构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政府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科技中介机构的所在环境制度建设,为科技中介机构的正常发展指引方向,促进服务行为的健康发展,政府的主导职能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3.1 制定法律体系政府应该是市场经济的监督人和规则的制订人,科技中介公司要想在市场中发展壮大,必须由法律确定其法人地位,明确科技服务中游戏规则,对违反规则的处以相应的处罚;改变当下的人事管理规则,尽早建立合适的人才市场;明确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和法规;清除交易障碍和壁垒,建立行业规则,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制定优惠倾斜政策,从金融和税收方面给予优惠等。

3.2 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政府应该投入一定资金来运用信息化成果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实行科技资源免费共享,提高科技信息的利用率,打破政府对公共科技资源的占有,促进市场中各部门公平竞争,有利于民间企业以更低成本参与到科技中介市场竞争中,促进整个行业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对优化资源和培育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3.3 建设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于民间资本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承担的项目,政府应该努力弥补这个空白,建立科技服务机构,对科技创新有重要意义的项目提供咨询和帮助。

3.4 重视中介机构人员的培训人才是科技中介机构中重要的无形资产,但是人才的培训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国家应加大对人才的培训力度,并制定政策鼓励人员正常的流动,鼓励企业对中介人才业务培训,对培训费用给予一定的支持,促进中介机构内部人员服务素质和服务意识的快速提高。因此,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和行业的成熟不仅要靠政府的大力支持,还要靠市场的完善,同时企业内部也要调整转变,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明确自身的市场角色和职能,扬长避短,提高自身竞争力,发展特色服务和专业化服务,按照市场规律合理公平竞争,力争在市场的锤炼下生存和发展。

科技公司上市要求范文8

[关键词]人力资本;股票期权;高科技企业; 虚拟股票

随着信息、知识、创意等人力资本在企业活动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资产所有者对经理人具有的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也呈现出边际报酬递增特征,同时,资产所有者也要承担财务责任,企业财务损失最终只能由资产所有者承担。因此,为了规避经理人的高风险决策及投机行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创建新的职业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是当今企业发展的要求。股票期权制度是从产权入手,具体表现为所有者通过将剩余索取权与经营者分享,使经营者在企业兼具有控制权和所有权,使经营者承担一定风险。这样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紧密地联系一起,实现两者之间的激励相容。

一、股票期权理论的提出

本文的股票期权主要针对高科技公司而言,是指授予经营者或科技人员在未来以一定价格购买股票或股份授让,即在签订合同时向经营者或公司科技人员提供一种在一定期限按照一定的价格购买或授让一定公司股份的权利,是一种激励公司高层领导或重要科技人员的制度安排。因此,受益人一般是公司董事长、总裁以及高层领导人和核心技术人员。

股票期权的实施形式多种多样,下面对几种常见类型加以简单介绍。

1.限制股票期权,是指公司以奖励的形式直接向管理者赠送股份,使其成为股东或继续在公司工作。其限制性条件在于当行权者在奖励规定的时限到期前离开公司时,公司将收回这些奖励股份。

2.激励股票期权,通常授予高级经理。该期权最大特点是不需交纳溢价收入所得税,如果受益人到授予股票期权后两年、施权后一年时仍然持有根据期权计划购入的股票,公司不得将溢价收入从应税收入中扣除。

3.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面向广大员工的退休福利计划。采用此计划,公司将向员工账户注入资金,此账户资金用于在员工退休或离职时购买公司股票。

4.虚拟股票期权,是对管理层直接赠送“虚拟”股份,作为激励其成为公司的雇员或继续在公司服务的手段。持有者无所有权、配股权和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但可以享受分红权和股票价格上涨的价差收益。

股票期权激励兑现期较长,具有长期合约的效果。所以它的激励逻辑是:提供期权激励?员工努力-企业价值最大化-本企业股价上升-员工行使期权,从市价与行权价的差价中获利,从而使公司员工的报酬与企业业绩联系起来,并通过股价充分反映出来,这样员工工作越努力,公司业绩越好,公司股价越高,员工能从股票期权中获得的报酬越多。

二、股票期权在高科技企业中的适用性分析

一般来说,实行股票期权的企业必须具有以下3个条件:(1)企业处于竞争性行业。经营者面临的市场环境充满竞争,企业只有求新求变方可生存发展。实行期权制有助于激励经营者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使公司处于有利地位。(2)企业的成长性较好,意味着企业发展存在尚未开发或者尚未饱和的市场,企业有足够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应对扩大后的业务,因此,只要企业所有者有效地激励经营者不断付出努力,企业才能向上发展。(3)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现代企业。企业建立起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董事会和经理层(经营)形成委托?关系是实行股票期权的前提条件。产权不清晰,股权就无法确定。所以股票期权一般更适合于成长性较好,具有发展前景的股份制的现代高新技术企业。

现阶段,我国已出台鼓励科技型企业进行股权激励的基本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指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允许和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调动有创新能力人才的积极性。实践中我国已有不少科技企业都在参照国际经验,正在设计和实施各种股票期权激励方案。

三、高科技企业的特征及其激励选择

1.高科技企业的特点

(1)要素结构:从事技术和产品开发、设计的科技人员、专业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较高,科研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较高。(2)创新管理:因为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的核心是脑力劳动密集型的研发活动和信息加工业务,其中创新过程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所以,科技型企业的内部管理弹性大,其绩效评价与传统企业的评价不同。?3? 高风险性:技术创新的不确定和市场竞争激烈使科技型企业面临较大风险。?4? 高成长性:产品或服务一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就可以使技术诀窍、技术领先、知识产权保护、特殊经营等因素取得明显优势,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较高,企业能超速成长。

2.高科技企业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特殊性

高新技术企业重视股权激励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任用关键人才的需要。科技型企业经营的成败,项目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有无创新的惯例和技术人才,在于能否激励这些人才发挥其作用。这些人才的激励需要实行强度和稳定性相结合的激励方式,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是比较有效的手段。

(2)初创期降低激励成本的要求。受资金特别是现金流的压力,企业在初创期一般无法给员工,包括高管人员和核心人员以较高的现金工资或奖励,通过股权激励、持股经营、奖励股份等手段,不仅大大降低创业成本,还能将员工的努力与企业价值的成长联系起来。

(3)有利于企业持续成长。企业初创期风险性一般较大,对于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大家更关注企业的增值部分。股权激励使业绩与剩余分配权挂钩,是对企业增值部分进行的有效、公平的分配,有利于企业持续成长。这也是美国硅谷的高科技公司普遍实行股权激励机制的重要原因。

四、高科技企业股权激励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在企业层面上,长期以来传统激励使人在履行契约中的经营行为短期化,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具备条件的高科技企业可以实行技术专利和科技成果作价折股,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享有公司的股权,如联想、四通实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给企业的技术人员配置股权,并且股权设置向技术创新倾斜,对科技人员而言,股票期权通过资本市场反映劳动者对企业的贡献,并通过溢价收入实现合理回报,对激励科技人员创新、防止人才流失起重要作用。

在政府层面上,高科技企业股权激励需要克服以下两类政策问题。一是现行政策对“软科技”类的高科技企业,如以客户开发、产品供应链管理或特许经营管理权为特征的新创公司的发展缺乏支持。在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中,股权激励的股份可源于资产增值部分,以有偿购买的方式取得。二是与科技成果相关的产权交易包括股权交易的引导和规范问题。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技术产权交易,是各级政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深圳每年举办一次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也相继成立了产权交易中心。

我国科技企业的股票期权制度从现实执行情况也存在一些问题:(1)股票期权主要针对高级管理人员和部分高级技术人才,对一般员工则没有太明显的激励作用。(2)股票期权本身存在漏洞,因为股票价格上涨有可能是整个行业复苏或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公司员工努力的结果,公司股票的价格上涨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有时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按照企业知识理论,公司经营业绩应体现公司知识和能力的独特价值和发挥程度。因此,公司股票价格基本上应该反映公司拥有知识和能力的价值和学习能力,股票期权实际上就是把公司股票的价格同公司智力资本的价值和努力联系起来。

五、高科技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设计

高科技企业大多是非上市公司,下面我们将分拟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两种不同的情况,介绍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方案的一些特点。

1.拟上市公司。准备上市公司的薪酬方案和实施的股权期权机制只能按照《公司法》和证券上市规则及其他相关法规的要求,科学、规范地进行设计和实施,并报管理部门和按要求进行信息披露。

2.非上市公司。大多高新技术企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不打算上市,这些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策略和长短期经营目标,借鉴国际经验和做法,非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可有多种方案:

⑴期股激励方案。公司在一定期限内有条件地以约定价格出让或奖励给经营者适当比例的企业股份和相应权利。它的特点是有较大的灵活性,规模可大可小,通过延期兑现实现长期激励。这个方案执行的出发点就是股东让渡收益权和所有权,执行的期限和规模可由企业自己定,由股东大会认可。

⑵持股方案。科技型企业强调团队认同,在创业时可以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当员工离开公司时,要以适当的价格买回公司的股份,因为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成长性,资产和收益结构时常在变动之中,公司要根据收益变动、股份额度对员工进行长期激励,企业将个人业绩同股权激励结合起来,实现股权激励股份非线性同比例的再分配,起到有效激励作用。

(3)股份期权或虚拟股票方案。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在股票期权上还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虚拟股票期权只能采用内部结算的方法进行操作,由于虚拟股票的发放会导致公司现金的支出,如果股价升幅过大,公司可能面临现金支付风险,应计划设立专门的基金,虚拟股票在高科技企业中的优势就体现得更加明显。20世纪90年代后期“上海贝岭”面临人才处于稀缺状态,公司原来的“基本工资+资金”的激励机制已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1999年7月“上海贝岭”开始在企业内部试行“虚拟股票赠予与持有激励计划”,这套方案的总体构思是将每年员工奖励基金转换为公司的虚拟股票,并由被激励对象(持有人)在规定的期限后按照公司的市场价格以现金分期兑现,公司每年从税后利润中换取一定数额的奖励基金,拿出一部分来实施这一计划,最后留住了公司的优秀人才,提升了公司的业绩。

主要参考文献

[1]蔡启明.股期票权理论与实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2]李心合.企业财务控制事务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林钟高.财务治理?结构、机制与行为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科技公司上市要求范文9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国际市场;案例研究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本文对湖北鼎龙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龙公司)进行个案分析,总结其依托科技创新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为我国中小型企业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借鉴。

一、鼎龙公司依托科技创新开拓国际市场的策略

湖北鼎龙化学有限公司是专业制造碳粉用电荷调节剂和专用着色剂的化学品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鼎龙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前沿化、市场国际化的企业发展战略,以科学的管理和质量控制为依托,走外向型市场经济之路,产品90%以上销往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际市场,主要客户均为国际知名跨国大公司。鼎龙公司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递增50%以上,成为武汉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骨干企业之一。目前,该公司从一个注册资本仅为数百万元的小企业,几年时间发展成为年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过千万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大电荷调剂类产品的供应商,同时拥有国内市场90%以上份额。由于该产品可替代进口,因此减少了国内碳粉行业对国外的依赖,并大幅度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促进了我国民族碳粉产业的发展。鼎龙公司作为一家中小型民营科技型企业,结合自身情况,依托科技创新,不断研发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并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适应国际竞争,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其成功经验做法值得我们总结。

(一)以国际市场为导向,重视研发高附加值产品。电荷调节剂类产品作为碳粉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份,产品附加值高,每吨价值数十万元人民币,但长期被日本企业垄断,全球仅日本东方化学及堡土谷化学两家公司生产,因此鼎龙公司率先在国内进行研发生产。2001年,鼎龙公司研发出水杨酸系列电荷调节剂新产品并成功实现工业化,以“鼎龙”品牌进军国际市场,一举打破日本企业在该行业二十多年的垄断,并得到欧、美等许多著名碳粉制造商的认可,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可见,该公司研发出发点不是先从自有技术开始,而是根据国际市场需要,选择市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立项研发,因此一旦研发成功,较为容易进入国际市场,且产品附加值较高。

(二)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鼎龙公司坚持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充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高校院所等技术资源,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公司通过国际市场确定研发目标和研发思路后,将许多技术细节及子课题分拆给相关高校院所完成,高校院所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撑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公司通过委托开发、合作研究、共同投资组建研发中心等多种形式与相关高校院所合作,通过“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同时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的科研条件和人才优势实现产品的快速开发,降低了开发成本。

(三)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鼎龙公司在技术开发的同时,及时在国内外申请专利保护。目前已申请7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4项已授权)、2项日本专利和3项美国专利;同时公司陆续投入数百万元完成了4个产品的欧盟elincs、美国tsca及日本miti认证注册,2006年再次递交6个产品的认证申请,并计划陆续完成所有产品的国际认证注册。鼎龙公司通过建立专利、标准、国际认证等多种方式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成功打破国外同类企业的技术封锁,有效地消除欧美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取得产品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四)以科技促环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由于全球化学品新材料领域十分关注产品生产、应用及处理中环境保护、对人体无害等安全性因素,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以法律法规方式对其加以控制和管理。为此,鼎龙公司以科技促环保,将保护环境和人体安全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所有产品从研发小试阶段就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加以控制,与国内相关院所联合进行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检测控制。由于鼎龙公司产品在环保、卫生检疫等方面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等一系列认证,保障了产品顺利进入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时,鼎龙公司投入数百万元进行工艺改造和污染治理,通过回收利用等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对全部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实现“对环境友好,对人体无害”的开发理念。

(五)建立高效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团队。注重以柔性引进等不同方式从国内外引进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建立高效的研究开发和国际市场开拓团队。目前鼎龙公司特聘3名国际碳粉行业的资深专家为公司的技术顾问,长期为该公司提出战略性的指导意见。同时公司拥有一支二十多人的高、中级技术职称的专业团队。鼎龙公司通过项目负责制及相关的奖励制度激励科技人员不断创新,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打造了一支高效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团队。

二、鼎龙公司依托科技创新开拓国际市场的启示

(一)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是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工具

1.健全知识产权体系是产品进入国外主流市场的必备要素。鼎龙公司在公司成立的次年即研制生产出一种电荷调节剂产品,最初以为只要价格低廉、质量可靠就可以打开国际市场。但在向国外客户推销时,国外客户首先不是问价格和质量问题,而是询问该产品为何中国公司也可以生产,有没有抄袭日本公司的技术,同时明确表态作为国际知名的公司,不会采购知识产权存在异议的产品。鼎龙公司正是在国际市场开拓初期不断遇到知识产权方面的障碍,促使该公司成立了知识产权部,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工作。

2.知识产权体系不能狭义理解为专利申请。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体系的理解与国内是有很大差别的,其理解相对更为宽泛。发达国家认为知识产权体系不仅包括专利,还包括认证、标准等多项内容。因此,公司在成立不久即开始进行国内国外专利注册,为澄清其技术来源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为使产品在环保、卫生检疫等方面达到国际标准,适应欧盟、美国等公司的要求,不仅通过国内的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ohsasl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等一系列认证,还专门聘请国外机构国际认证,为该公司产品在欧美等国顺利销售打下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公司注意到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最高层次其实是行业标准或产品标准,因此不仅申请将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另一方面也计划将最新研究成果联合国外大公司申报为国际标准。

3.健全的知识产权体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国外大公司在原材料采购时十分谨慎,不愿承担技术、环保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风险。但其主要工作人员不可能亲临中国进行现场考察,当他们看到许多由国际机构出具的认证证书以及国际专利时,逐步对这家以前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公司开始产生信任感,并愿意尝试采购和试用中国公司的产品。另一方面,公司在专利、认证以及标准等方面构建的知识产权体系,有效地抑制了竞争对手。截至目前,国内尚没有出现另外一家企业生产销售电荷调节剂类产品。可见,知识产权体系的构建提高了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保证了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稳步增长。

(二)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自主研发模式是成功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

1.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消化提高国外技术。国内多数企业通过寻求高校院所现有技术,然后引进该技术实现产业化。鼎龙公司充分借助同行业国外专家的指导,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消化提高国外技术为主的思路进行开发,因此该公司从研发一开始就立足面向国际市场和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而不是在国外公司的研发之后亦步亦趋。因而新产品开发一旦成功,与国际市场需求十分接近,与同类产品相比较也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2.以企业为主体,同时借助高校科研资源。鼎龙公司创业初期,曾数次将具有较好国际市场前景的项目委托给国内高校进行研发,但效果不佳。原因是国内的高校更注重理论研究,其研究结果与生产要求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是国内高校对国际科技发展动态有所了解,但对国际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缺乏了解,因此相对缺乏开发适应国际市场新产品的经验。鼎龙公司将研发战略调整为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逐步建立企业自有的研发团队,由于该团队长期跟踪电荷调节剂这个细分领域,并与公司内部频繁出国的市场部人员经常交流,研发目标和过程控制非常明确。同时,公司注重借助高校的人力及设备资源,将部分检测、分析、合成等工序分解出来由高校的研究人员完成。这种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借助高校资源的研发模式能够节省开支,保证研发的顺利进行。

3.政府扶持对中小企业技术研发起重要推动作用。鼎龙公司自成立以来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用于研究开发和仪器购置。公司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免税进口一批精密的检测设备,国家及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分别给予科研项目补贴、产业化项目支持、贷款贴息、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各种形式的支持,直接弥补其研发阶段的资金不足缺口,在研发关键时刻政府支持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不断研发出新产品,并能实现国际市场销售,因此政府也不断加大对该公司扶持力度,并形成“企业研发——政府支持——企业再研发”的良性循环。

三、推动我国中小企业依托科技创新开拓国际市场的政策建议

(一)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契机,积极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紧跟国际市场潮流进行技术开发,政府应加大研发补贴力度,将研发补贴作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引导资金,推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二)针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方面存在的问题,政府应搭建交流平台,在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建立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有机联系,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

(三)促进国内企业建立专利、认证、标准等多重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突破国外技术壁垒,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研发过程注重申请专利保护,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注重标准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