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常见化学物质集锦9篇

时间:2023-06-15 17:03:53

常见化学物质

常见化学物质范文1

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是在对事物进行全面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和逆向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它具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下面介绍中学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些方法。

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问题

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化学事实从逆向进行思考,改变某一或某些化学事实的叙述方式,变正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从逆向提出问题。例如,讲到氧化物的时候知道氧化物中一定有氧元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逆向的角度提出含氧的物质是不是都是氧化物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对氧化物很好的理解。

方法二:觉察异常,发现问题

该方法通过观察某一事物或某一过程中的“异常点”,从而有针对地提出问题。由于“异常点”中往往隐含许多问题,于是,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异常之处发现问题。例如,比较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查找异常点提出问题。又如同样是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需要塞棉花,而用氯酸钾不要呢?这些都能反映出很多的问题。

方法三:善于对比,发现问题

化学事实往往存在相同或相异的地方,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对不同的事物或化学事实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事物间的不同提出有关问题。氧气和臭氧均为氧元素组成的单质,那么,“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其性质是否一样?”又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是否一样?”

方法四: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具有某种属性的物质往往有多种,而且某种物质通常具有多种属性。课本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对有关事物的属性一一加以罗列。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穷追不舍,发现问题。例如,课本中有谈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说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那么,“除了分子之外,还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

方法五: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其中隐含许多化学知识,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如“油库为何要严禁烟火?”“干燥的夏天为何常见鬼火现象?”等等。

方法六:探求因果,提出问题

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果”导“因”或由“因”推“果”。这是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物质结构、性质和物质的用途之间存在下列关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于是,学习过程中,抓住“果”(物质的性质或用途)来探求“因”(物质的结构或性质);或抓住“因”推到事物的“果”。如进行氧气用途的学习时,可以提出“氧气为何可以用于炼铁、航天和气焊?”问题。

方法七: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问题

概念包含内涵和外延两部分。内涵所反应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指概念的对象范围。如“单质”和“分子”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可以表示如下:

通过改变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可以提问:(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

常见化学物质范文2

1. 无机框图题的主要特点

(1)高落点,低起点。陈述简单,但完成起来较难。

(2)知识覆盖面广,一步错,步步错的可能性大。

(3)考查内容多为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且常有气体物质出现。“常见”往往是指短周期的元素;“出现常见气体物质”是因为一般来讲,有气体产生才易连成多个方框图框架。

(4)“拆桥法”命题。即命题者以某些物质的性质为起点,推出反应产物等的关系,然后以字母取代或拆去某部分,要求考生开始推断。

2. 无机框图题题眼归纳

(1)特征反应:与碱反应产生气体、与酸反应产生气体、Na2S2O3与酸反应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与水反应产生气体、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与Na2O2反应、电解反应、铝热反应、归中反应、置换反应等

常见的三角转化:

(2)特征现象

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焰色反应属于元素的性质)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Fe3+与苯酚(紫色)Fe3+与SCN-(血红色) I2与淀粉(蓝色)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蓝色[Cu(OH)2]、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黄色(AgI、Ag3PO4、S、Na2O2、AgBr)、白色[Fe(O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F2(淡黄绿色) NO2(红棕色)Br2(红棕色)

特征反应现象:Fe(OH)2Fe(OH)3现象:白色灰绿红褐

(3)无机框图中常用到的反应条件

对于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这样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归类记忆,有助于学生解决许多的化学问题,特别是在解决难度较大的框图题时,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帮助。

1. 以物质的状态为突破口

(1)液态:液态单质有:Br2和Hg等,液态化合物有H2O、H2O2、CCl4、苯、CHCl3、CS2等;此中H2O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因为太不起眼,往往难以想到它,实际上,最没有特征的物质常常就是H2O。

(2)气态:常温常压下气体单质除稀有气体外只有五种:F2、Cl2、O2、N2、H2,而F2、N2由于涉及的化学反应不多,所以,真正在推断题中出现的单质气体通常就是O2、H2 、Cl2

2. 以常见的化学工业反应为突破口

无机推导题中经常出现“这是化学工业上的反应”,熟知化学工业上的各反应有利于无机框图题的解答。

(1)煅烧石灰石及制备电石

(2)煅烧黄铁矿及硫酸制备

(3)合成氨

常见化学物质范文3

一、解题步骤

1.读题找题眼

看到推断题后,需要找寻题眼,也就是题目中所给的关键信息,弄清题目主要想考察哪方面的知识内容.例如如果给出蓝色溶液就要知道里面有铜离子,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就是硫,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最轻的气体是氢气等.如何一眼就能看出题眼,这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化学的时候重点记忆物质的特殊颜色和特殊反应现象,把这种题中常见的题眼用表格方式对比总结,一旦在题中容易出现类似的关键词,就能马上回想起自己总结的物质特点,为题目找到突破口.

2.推理求突破

找到本题题眼后,从题眼出发,突破全题.根据题眼能确定几种物质,然后再回想关于上述物质的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来推断,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对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特别熟悉,逻辑思维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认真写答案

根据推理分析得出答案,在书写的时候也看清楚题目的要求,不能追求答题速度快而凭借自己的经验写答案,要明确题目要求的是写化学式还是俗名,是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是写出生成物,不能推断出每个物质是什么而没看清题目的要求写错.这对学生做题的耐心和细心要着重考查.

4.答后需验证

做推断题千万要记得验证答案的正确性,也就是把得出的答案带进原题,如果符合题目则答案正确,如果不符合题目则需要重新解答.这是答推断题最重要的一步,在收尾的时候要保证做出的答案放进题目中还是能推断出来.

这只是基本的解题步骤,具体的根据题目的要求和题型来灵活运用,能解答出推断题的前提就是对知识熟练掌握,并且多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找寻规律.

二、总结积累

找到题眼,也就是能找到突破口,能准确地推断出标志性的物质,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总结,对所学的物质进行总结现象.

黑色固体:铁、碳、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等.

红色固体:铜、三氧化二铁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为绿色,硫为淡黄色,高锰酸钾(KMnO4)为紫黑色.

蓝色溶液中有铜离子,浅绿色溶液中有亚铁离子(Fe2+),棕黄色溶液有铁离子(Fe3+),紫红色溶液是高锰酸钾溶液,其它溶液一般无色.

这些只是众多知识点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注重积累,对特殊反应现象铭记于心,看到题目中出现就能很快知道是什么物质.

三、解题方法

1.文字叙述型

对于这种题型,大都是能在题目中找到重要信息的,只要根据特殊现象就能得出答案,文字叙述题常见的都是混合的粉末可能有几种物质.通过实验探究,只要找准溶液的颜色,产生沉淀或气体的颜色和多少以及溶解性,推断一定含有的物质,一定包含有的物质,可能含有的物质、在做这种题时一定要注意,如果根据题目不能确定一种物质是否含有,就不能写在一定含有的物质里.

2.框图型

一般这种题型都有实验现象和简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图表型

这种题型大都是几种无色溶液相互反应的现象,沉淀和气体,然后推断每瓶溶液是什么.

4.实验型

常见化学物质范文4

关键词:日常生活 物理知识 帮助 物理素质

物理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掌握必要的物理学知识,与之建立起有效的生活联系,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物理综合素质。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善于观察生活,不断地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来分析,找到其背后的物理学原因,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物理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物理素质。

一、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学现象

(一)家庭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学现象

物理学现象在我们平时的家庭生活中非常常见,穿衣镜、望远镜、眼镜的配戴、工厂企业、交通运输、农业灌溉、杆秤、撬杠、铡刀、跷跷板、白炽灯、日光灯、节能灯、彩灯、霓虹灯等很多常见的生活现象,其中都包含着较多的物理学知识。总之,物理学知识在家庭生活中非常常见,对于生活实践、工作实践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具有无比重要的帮助作用。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善于从这些家庭现象入手来进行其背后原因的分析,不断提升自己对于物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学现象

物理学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体现在外面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死海不死、为什么拉车比推车省力、挑重担的人走路为什么像小跑步、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我们吸汽水是“吸”上来的吗、纳米走近我们生活、不倒翁为什么搬不倒等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学知识,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物理学的反映,同时具有较强的物理性。学会掌握这些知识,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能够不断地提升我们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同时在根本上强化我们的物理综合水平,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二、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对我们的帮助

(一)便于我们深入理解物理学知识

善于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学知识,便于我们更加深入地对物理学知识进行认识和理解,从而强化对于具体知识的吸收。比如针对于平时生活常见的各类物理学现象,如石墨炸弹的原理、微波加热原理、雷雨中的物理知识、为什么小鸟站在电线上不会触电等这些现象,都暗藏着较多的物理学知识。因此,通过我们不断深入地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物理学解读,对于不断提升我们的综合物理水平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对于物理学科素质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通过观察平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对于不断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这对于自我发展和进步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的物理学知识来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解读,找到其背后的物理学知识,从而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物理能力和物理素质,以此来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有助于提升物理学科综合素质

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实现物理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对于不断提升自身的物理学科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有效地分析,对于背后的物理学内容进行充分地研究,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讨论能力、探究能力、思考能力,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综合物理学科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较为实用化的学科,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不断地提升学生对于日常现象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物理素质。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相关的问题的时候,应该运用相关的物理学知识来进行解决,多动脑、多动手、多思考,从而来不断地强化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来不断地实现物理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物理与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有紧密地联系,必须要提升自身物理问题的解决效果。

三、结语

物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十分常见,善于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物理学知识,从而实现日常生活与物理学习的结合,对于我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找到物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必然性,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物理学知识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同时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这样对于我们不断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物理学科素质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秋叶.物理知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常见化学物质范文5

一、复习应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基本概念的复习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相比较其他学科,其基本概念较多,而新课程的“7+4”的高考模式也使得考题更倾向于考查基本概念的综合运用,淡化了技巧性考查。所以在高考备考总复习阶段,应加强基本概念的复习,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理清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各种化学物质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转化,这是学生感觉元素化合物知识难复习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复习时,应帮助学生对物质进行合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理清不同类别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建构富有实效且易于操作的复习模式

元素化合物知识繁琐庞杂,学生复习起来往往是上课“一听就会”,但课后“一用就错”,陷入“越复习越糊涂”的尴尬境地。若能建构起一种富有实效且易于操作的复习模式,让学生在复习时能自然、合理地套用该模式,并迁移到高中化学所有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复习目标和复习策略

1.复习目标——以考试说明为向导

① 了解常见的金属、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② 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③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④ 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复习策略——以价类图为策略

价类图即元素的化合价和种类图。横坐标标出的是该元素所能形成的物质种类,纵坐标标出的是该元素所具有的化合价,坐标系的象限中标出的是元素某价态和种类共同对应的物质化学式。价类图具有直观、清晰等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统摄思维。

三、价类图复习模式的实践(以铝及其化合物的复习为例)

师:铝是地壳中含量居首位的金属元素,生活中含铝化合物也非常多,大家想一下铝的化合价有哪些?

生:(讨论后回答)铝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0价和+3价。

师: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化合物常见的有哪些?分别属于哪类物质?请同学们写在草稿纸上。

师:(根据学生基本回答的情况,教师小结)铝——属于单质,氧化铝——属于氧化物,氢氧化铝——属于氢氧化物,氯化铝、明矾、偏铝酸钠——属于盐。

师:如果我们以横坐标为物质种类,纵坐标为铝元素化合价作直角坐标系,请同学们将刚才所举例物质填在坐标系中合适的位置。

(学生各自作图,老师巡视并在黑板上画出铝元素的价类图,见图1。)

师:在这张价类图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铝元素能形成多种类别的物质,那么这些类别物质之间是如何实现转化的?分别属于什么反应类型?请同学们写在草稿纸上。

(老师评价、矫正,并根据学生基本回答的情况,小结出铝及其化合物知识脉络,见图2。对于铝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我们只要掌握脉络图上这些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即可。)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体现了价类图对铝及其化合物知识复习的引导作用,作用是让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对物质进行分类,促进学生形成元素观、转化观,建立有序的思维模型,为学生提供整合知识的思路,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转化效率。当然,这节课是价类图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中一个例子,若要推广到高中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笔者认为应抓住以下几点。

1.落实基本概念

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价类图的两大核心,也是高中化学的两大基本概念。化合价的价值功能是为氧化还原反应做铺垫,据此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和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学生在高中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有了全面认识,所以在价类图的建构中,先让学生回忆该元素所有的化合价及对应的物质类别,教师对超要求、超难度的进行说明,最后形成一幅常见化合价、常见类别的价类图。物质类别的价值功能是为建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做铺垫,有些物质类别已经在初中进行介绍,有些是高中教材中新增的,如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等,新增的物质类别使得学生原先建立起的物质间转化模型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复习时还是应从基本概念出发,对原先转化模型进行拓展,建立起新的模型。

2.建构知识网络体系

价类图的作用之一是让学生在明确元素所能形成的价态和物质类别后,建立起该元素的知识网络体系,即完成图1向图2的建构。如果图1只是基本概念的展示,那么图2的作用是将这些基本概念进行串联,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

3.坚持“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元素化学的复杂难学在于它内容繁多,而简便之处在于它有规律可寻。在元素复习时,教师可以运用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把握元素性质(包括元素化合价)的相似性,让学生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最外层电子相同的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类似,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把握递变性,既能使学生轻车熟路地运用一般规律去认识问题,又能在递变中灵活把握认识问题的不同角度,元素化学的复习不再是无从下手的,而是有的放矢。对于一些性质较为特殊的元素,往往是在递变过程中所形成的突变,例如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等,这些知识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重点提出加以巩固。

常见化学物质范文6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 化学试剂 分类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142-01

一、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分类和安全管理要求

在化学实验室药剂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药品进行集中分类,并且保证分类处理后按照不同类型运行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保存机制。一般实验室,在保存药品时,主要采取的分类方式依据元素周期族、酸碱盐、氧化还原、英文字母顺序等。并且,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对试剂的化学性质进行集中分析和整合,确保相应的保管措施符合实际需求,在保证试剂质量的基础上,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二、化学实验室危险类化学试剂分类和安全管理路径

1.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分类之易燃易爆试剂安全管理

在化学实验室内,易燃易爆试剂较多,其中气态物质要保存在钢瓶内,较为常见的是H2气体、C2H2气体以及煤气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氧气由于具有助燃的性质,也要提高保存机制和管理意识。另外,在实验室内还有一部分液态易燃易爆物质,并且是实验室内管控结构的重点。基于其容易挥发且蒸汽密度大于空气,在遭遇明火后甚至会导致爆炸。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固体也要进行集中管控,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活泼金属以及白磷,管理人员要对不同性质的物质进行优化管控。

1.1水封安全管理机制

主要利用水封管理的物质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白磷,本身属于自燃物质,需要管理人员将其盛放在棕色广口瓶内,并且保证白磷被水完全淹没。第二,C2S,本身沸点较低,沸点为46.3摄氏度,不溶于水且密度要比水小,利用水封减少物质的挥发[1]。第三,还有一部分毒性物质以及腐蚀性物质需要利用水封操作,提高试剂的保存效果。

1.2油封安全管理机制

利用油封管理的药剂主要是常见的活泼金属,由于其遇水会发生燃烧,需要在无水煤油中集中保存,瓶口要塞紧。若是利用软木塞,则需要利用石蜡进行密封。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金属Li的密度比煤油小,因此要存在石蜡中,使用时切开石蜡即可。

1.3其他类安全管理机制

由于化学实验室内部药品要按照标准化规范进行管控,若是管理过程存在失误,就会导致火灾问题。针对不同物质着火,需要安全管理人员提高认知并进行差异化处理。活泼金属要利用沙子扑灭,有机物发生燃烧,也不能用水浇灭。

2.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分类之毒性试剂安全管理

常见的毒性试剂主要是重金属盐,也包括一些对人身体会造成严重伤害的重度毒性物质,例如氰化钾等。管理人员要按照标准化管控措施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单独存放的同时,实行定期盘点以及双人双锁管理机制。一定要注意防护,减少直接接触几率。

3.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分类之腐蚀性试剂安全管理

在化学试剂中,还有一些物质具有非常强的腐蚀性,其中主要包括酸和碱。常见的酸主要有硫酸、HF、浓硫酸、发烟硝酸、浓硝酸以及浓盐酸等。常见的碱性物质是NaOH溶液、氢氧化钾、硫化钠、生石灰、氨水等,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将其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并与其他药品隔离,利用防腐蚀物质进行保存。特别要注意的是,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4]。

4.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分类之氧化性试剂安全管理

氧化性试剂具有强烈氧化性,若是遇有机试剂或者是化学性质较为活泼的金属等还原性物质,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甚至会产生爆炸,需要管理人员给予必要重视。因此,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其和还原物质隔离开,确保分别存放的同时,保证阴凉通风的环境。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保存该类物质时,一定要对温度和热量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温度在30摄氏度以下。

5.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分类之放射性试剂安全管理

尽管放射性试剂在一般实验室中较为少见,但是若留存,就要将其放置在铅制器皿中,确保分别存放,减少辐射物质产生的不良辐射[3]。

三、化学实验室安全类化学试剂分类和安全管理路径

1.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分类之见光分解试剂安全管理

对于见光容易分解的物质,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在注意密封的同时,保证避光,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减少药品和空气接触。主要药品包括溴化物、碘化物以及次氯酸盐等等[4]。

2.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分类之受热分解试剂安全管理

受热容易分解的物质本身稳定性较弱,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进行着重保护,针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处理,确保其不会生成结晶水、生物附属品或者是在高温环境中分解。需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并且要单独存放。主要药品包括铵盐、Cu2O、氧化银等物质[5]。

3.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分类之易潮解试剂安全管理

化学实验室还存在一些物质在吸收水分后会发生潮解作用,甚至会出现结块或者是溶解变质,这就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对药剂进行密封保存,确保在阴凉干燥处进行药物保管。主要的药品包括乙酸钠、CuSO4、K2CO3等药品。

结语

总而言之,化学试剂管理项目中,不仅仅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较为健全的知识底蕴,也需要管理人员有很强的责任心,能运行定期检查制度,确保管控结构专业性和系统性得以体现。要对药品保管项目进行及时登记,确保长期备份,从根本上提高化学实验室药剂管理项目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锡建,徐菁利,唐博合金等.化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探索[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5,26(05):669-672.

[2]唐清华,姜华.化学实验室材料、低值易耗品实行精益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1(05):203-205.

[3]刘英健.浅谈如何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化学实验室[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4,15(01):310-311.

常见化学物质范文7

“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维基百科上对于化学物质的解释是在化学上对于物质的另一种称法,由此可见,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能称之为化学物质。虽然我们通常所说的毒性作用是由于化学物质经过机体细胞的代谢过程,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而导致机体出现损伤。可是,化学物质对人的伤害却不一定是仅仅通过“化学”的方式。从事某些特殊工作的人会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和石棉纤维等生产性粉尘,他们的肺部常常会出现纤维化的病变,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尘肺。虽然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科学家普遍认为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细小尘粒,超过了气管和肺部的清除作用,导致尘粒或纤维在肺部沉积。这些物质沉积在肺部,会接触到肺部的细胞。细胞表面是一个脆弱的脂质膜,在尘粒和纤维的机械刺激下,细胞会受到损伤,继而释放多种物质导致炎症发生,长期的炎症会导致肺部出现纤维化,甚至引发恶性肿瘤。所以尘肺的发生过程,一部分是由于尘粒和纤维对于肺部细胞的机械刺激产生,而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

在一定条件下意味着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作用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一家德国制药公司生产了一种药物,这种药物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同时还能很好地抑制孕期呕吐反应,并且毒性作用很小,被称为“孕妇的理想选择”,也得到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反应停。由于具有很好的效果,“反应停”在一上市就受到了广泛赞誉,并相继在51个国家获准销售。据报道,仅在联邦德国就有近100万人服用过“反应停”。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出于慎重考虑,没有批准其在美国上市。在“反应停”上市的几年里,德国医生陆续发现罕见婴儿畸形的病例,这些婴儿没有臂和腿,而手和脚则几乎直接长在躯干上,就如同海豹一般。与此同时,海豹儿相继在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出现,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孕妇出现早产和流产。

在随后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反应停”具有极强的致畸性,由于实验动物和人体的差别以及实验设计的问题,这一毒性作用在药物上市前的毒理学评价中并没有被发现。据估计,从“反应停”上市到退市的四年里,共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导致上万名海豹儿的出生,是人类药物使用历史上的一场灾难,给人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并促使药物审批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反应停”具有极强的胚胎致畸性,有实验表明,实验动物孕期单次摄入“反应停”便可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现。然而,“反应停”对人类的毒性作用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会出现。实际上,“反应停”对于人类是一种毒性极低的化学物质,一般药物剂量甚至更高剂量的“反应停”并不会导致人体出现任何异常。所以,后来“反应停”又作为治疗麻风结节性红斑和癌症的药物重新上市。另外,研究发现,孕妇在首次停经50天内的不同时期服用“反应停”,会导致胎儿出现不同的畸形,而在停经50天之后服用“反应停”,则一般不会引起畸形出现。这是因为孕初期的一定时间内是胚胎的器官形成期,这个阶段是胎儿器官发育的重要时期,如果孕妇在这个时期内接触到具有致畸作用的外源化学物质,则非常容易导致胚胎器官发育异常,从而导致畸形出现。而在器官发育完全后,胎儿对于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就不是那么敏感了。所以,孕妇服用任何药物前,一定要详细阅读使用禁忌和咨询专业医生。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生素,抗菌作用强,同时过敏反应比青霉素少见。此类抗生素对人类毒性很小,所以不对头孢类抗生素过敏的人,使用药物剂量条件下的头孢类抗生素几乎不会出现毒性反应。然而,如果在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后立即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则会出现可怕的“双硫仑样反应”。临床表现为面部潮红、头晕、恶心呕吐、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和惊厥等,甚至会出现死亡。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内由多种酶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代谢过程会经历两种主要的中间产物,乙醛和乙酸。乙醛是一种对人毒性极大的物质,会引起多脏器损伤。很多人由于遗传的原因,体内代谢乙醛的酶活性比较低,所以喝完酒后乙醛会在体内积累,从而导致脸红,不过由于乙醛还在被不断代谢,很快就会恢复。然而,头孢类抗生素会强烈抑制肝脏内代谢乙醛酶的活性,从而导致乙醛在体内迅速大量聚积,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

这种现象在药理学和毒理学上都很常见,被称为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化学物的联合作用机制非常复杂,研究难度也比较大。一般来说,按照联合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非交互作用和交互作用两类。非交互作用中,两种或多种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作用方式和结果可能相同,于是会出现作用效果累加;化学物独立发挥不同的毒性作用,也可能会分别造成不同的损伤。交互作用中,两种或多种化学物作用的结果有可能大于或小于各毒性物质单独对机体的作用效果,于是会出现协同或拮抗作用;有时一种化学物对机体并没有伤害,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使用的时候会出现明显的毒性作用,此时会出现作用效果的加强作用,比如上述头孢类抗生素和酒精联合使用的例子。所以,在药物的说明书上都会标明“药物相互作用”和“注意事项”,在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时候,一定要认真阅读说明书和遵照医嘱,不能自己随便搭配,以防止削减药效或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较小剂量”和“进入机体”

剂量是评价一个化学物质毒性大小的重要标准,在毒理学上有严格的量化指标,并不是仅用“较小剂量”这一模糊说法进行表述。另外,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在时间上是有差别的,比如有些化学物质会导致人体迅速出现急性毒性反应甚至死亡,而有些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则体现在长时间的日积月累。所以,在描述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的时候还要区分毒性作用的发挥时间。

急性毒性是化学物质引人瞩目的毒性作用,以致于有的时候,一提到毒性就默认指代急性毒性作用。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急性毒性作用的例子,比如在电影中,间谍在被抓住的时候,咬开口中的氰化钾胶囊,然后瞬间毙命;武侠片里,中鹤顶红毒之人,立刻剧烈腹痛,惨不忍睹;现实中,误服农药的人短时间内出现浑身抽搐,头痛呕吐症状等等。急性毒性一般指实验动物或人体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质,并在短期内出现中毒症状。由于有些化学物质在接触几分钟至数十分钟便会导致实验动物或人体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有些可能在早期仅有较轻微的症状,但在几天后又会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甚至死亡。所以,国际上一般规定急性毒性的观察时间为7-14天,如有必要可延长至14天以上。

按照通常的认识,在出现同样严重症状的情况下,接触到的化学物质的剂量越少,则表明它的毒性越大;或者在接触到同样剂量的化学物质下,出现症状越严重,则表明毒性越大。在实验室里,科学家通常以第一种方式来评价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强度,评价过程都是在实验动物上进行,较常用的是小鼠,大鼠和兔子。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是一个很难观察的指标,比如腹痛和头晕,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在实验动物身上很难进行界定,而症状和剂量两个变量必须固定一个,测定另一个才有意义。“死亡”是急性毒性最严重的症状,同时也是一个容易观察和界定的后果,在真正的毒理学评价中,科学家常常使用“半数致死量(LD50)”来进行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强度的分级。

半数致死量是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实验动物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测定半数致死量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由于实验动物的体重有差别,所以给予实验动物的剂量应该与体重相关,比如每千克体重给予多少毫克的化学物质(mg/kg);其次,由于性别差异可能会导致生物体对于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易感程度不同,所以有的时候,测定半数致死量要考虑实验动物的性别。

另外,生物体接触外源化学物质途径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工业化学毒物多以呼吸道和经过皮肤接触;食品和水以消化道摄入为主;农药以呼吸、消化道和皮肤接触为主;而药物则可能会通过皮肤外用、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鼻腔吸入等不同的方式。不同接触途径对于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影响非常大,这主要是因为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到达作用靶器官的速度和过程的差别。比如经口吃下去的东西往往经过小肠吸收,通过小肠吸收的化学物质会通过一条静脉首先到达肝脏,而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肝脏内有多种代谢酶负责化学物质的解毒作用,这会使得最终进入血液循环的化学物质的毒性降低和剂量减少;存在于空气中的化学物质会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肺部是进行血液二氧化碳和氧气交换的器官,由于肺泡表面积非常大,吸入肺部的化学物质会迅速通过肺部的血液进入心脏,并被心脏泵往全身;通过静脉注射的化学物质则会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使得化学物质迅速到达全身各个器官。我们可以将不同的接触方式以化学物质的吸收速率进行排序,一般是静脉注射>吸入>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经口消化道>经皮肤。所以,在测定化学物质半数致死量的时候,一定要区分接触方式。

在接触方式相同的条件下,半数致死量的数值越小,则表明化学物质的毒性越大,所以可以通过半数致死量对化学物的毒性进行分级(表1);常见化学物质的半数致死量见表2(来源维基百科)。

外源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会被代谢和排出体外。然而,机体的代谢能力是有限的,当连续多次接触到同一化学物质,接触的量超过机体的代谢速度的时候,化学物质就会在体内蓄积,当蓄积到一定量的时候同样会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这是化学物质产生慢性毒性的基础。体内常见的化学物质储存库有血液、脂肪、肝脏、肾脏和骨骼等。由于慢性中毒症状出现需要很长时间,而且相比急性毒性而言,慢性毒性症状往往比较轻微,一般不容易导致实验动物或人体出现死亡,无法用半数致死量来进行评价。化学物质的慢性毒性作用和机体的代谢速度关系很大,如果摄入的剂量等于机体排出的剂量,则一般不会导致化学物质聚积和出现毒性症状,这个剂量越高,则表明这种化学物质的慢性毒性作用越弱。所以,科学家常常使用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和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来评价化学物质的慢性毒性作用。

对于化学物质的毒性进行评价非常重要,它是进行安全限量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通常来说,科学家会根据毒性物质的急性毒性作用来测定其剂量和毒性作用的反应关系,然后综合慢性毒性作用效应进一步确定该毒性物质的阈剂量,这是设定该毒性物质安全限值的重要参考。比如我们看到某一种化学物质的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是0.001毫克每千克体重(0.001mg/kg),那意味着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不大于0.06毫克该化学物质是安全的。化学物质的安全限量通常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由于不同研究数据之间存在差异,不同个体之间对于化学物质的易感性也不同,为了保险起见,要给这个数值加上一个安全系数,最终得到的安全限量要远小于机体对于该化学物质的代谢能力,所以一般不会导致蓄积和出现毒性作用。

在安全限量的制定上存在一些争议,比如致癌剂的阈剂量问题。由于致癌物质难以用实验的方法确定其无作用水平,所以有学者认为,任何剂量、任何途径和任何动物证明为致癌的物质,都不准用于食品,并且认为确定人类膳食中致癌物安全剂量的任何企图,都是不明智的。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我们需要研究可靠的实验方法来确定致癌物质在工作场所或生活环境中的社会容许危险水平,这是保证环境安全的重要参考标准,比如设定室内环境空气甲醛的最高容许溶度。但由于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机制非常复杂,同时和个体遗传易感性等多种因素相关,所以关于致癌剂的安全限量的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毒性物质的安全限值对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比如食物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合法添加剂中会含有一些有毒化学物质;食品原料中含有或者加工过程中也会难以避免地混入一些有毒化学物质,此时需要设定相应的限值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不过,不能仅以毒性大小和安全限值来评判食品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对于一些非法添加剂,不管其毒性大小,都不能允许其加入到食品中使用。

化学物质对于人体毒性多种多样,根据毒性发挥作用的时间,可以分为急性毒性作用和慢性毒性作用;根据化学物质的毒性效应,可以分为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和致畸作用;根据化学物质作用的系统和器官,可以分为系统或靶器官毒性,比如对于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肝脏、肾脏、皮肤的毒性作用等。

然而,不管怎么区分,化学物质对机体的损害作用最终都体现在整体功能的影响上,所以研究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时,应该从局部到整体进行综合评价。

瑞士著名医学家帕拉塞尔苏斯在400多年前就说过:“所有物质都是有毒性的,唯独剂量决定了它是不是毒药。”现在医学使用的药物和通常人们所说的毒药间也往往仅存在剂量上的差别,有一些化学物质的药理作用显著,在一定剂量下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于是在药物剂量下被广泛使用;然而,有一些毒性很大的化学物质也会被用于治疗人类疾病,比如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这往往是在权衡风险和收益比后做出的决定。

常见化学物质范文8

一、丰富多彩的多边形

1. 简约的三边形(图1)

三边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但在化学试题中的作用并不简单。无论是学习新知还是综合复习时对梳理和巩固物质的性质都有很好的作用。本人列举了符合图1转化关系的物质组(图中“”表示转化关系,下同):

(1)A 氧气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2)A 二氧化碳 B 碳酸钠 C 碳酸钙

(3)A 碳酸钙 B 氧化钙 C 氢氧化钙

上述三种转化都是初中化学重要物质之间的重要转化关系,特别是转化(1)中还包含了自然界中重要的光合作用。这样的归纳方式不仅可以用于教师编制试题,还适用于教师引导学生去自编化学试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归纳和整理知识的习惯,还有利于学生提高对知识归纳的兴趣。

2. 个性十足的四边形(图2)

人们历来喜欢用四边形来表示一个人的个性分明,但是四边形用在化学习题中可以代表四个化学反应。这四个化学反应是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笔者整理了如下几种符合图2转化关系的物质组:

(1)A 碳酸钠 B 氢氧化钠

C 硫酸钠 D 氯化钠

(2)A 氧气 B 氧化铜

C二氧化碳 D 一氧化碳

(3)A 碳酸钙 B 氧化钙 C 氢氧化钙 D 水

每一种转化关系都包含了丰富的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性质。转化(1)反映出酸、碱、盐之间的转化;而转化(2)反映出氧气、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转化(3)涉及到工业制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的制法、碱和盐的性质等,而且这些物质都是初中化学中重要且常见的物质。对于学生掌握它们的性质及变化确实是一种不错的练习方式。

3. 错落有致的五边形(图3)

与四边形相比,五边形能够反映出的信息更多,物质之间的关系也更复杂,这也就要求学生对物质间的转变及物质的性质更熟悉。如下几种情况是笔者编制的,它们都符合图3的转化关系。

(1)A 水 B 氧气

C 一氧化碳 D 铁 E 氢气

(2)A 碳酸钙 B 二氧化碳

C 碳酸钠 D 水 E 氢氧化钙

(3)A 水 B 氧气

C 四氧化三铁 D 铁 E 氢气

在初中化学的新课学习和中考复习时让学生利用各种多边形进行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复习是非常有效而且有趣的做法,而且可以让学生编制出各种各样的你想象不到的化学推断题。

此外,由三边形和四边形也可以组成五边形、六边形,相反,再复杂的多边形也可以分割成三边形、四边形,这些多边形在化学试题中多以推断题出现。

二、趣味十足的圆形

1. 相交的圆

(1)两个相交的圆(图4)——可以表示两个化学概念之间的相交关系

①A 氧化反应 B 化合反应 C 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②A 含氧化合物 B 盐 C 既是含氧化合物又是盐(即含氧酸盐)

③A 有单质参加的反应 B 化合反应 C 既是有单质参加的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上述笔者总结的各概念之间的关系都符合图4的关系。这种表示既形象又直观。

(2) 多个相交的圆——可以表示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

如:(2010年乌鲁木齐中考)图5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可表示铁、稀硫酸、烧碱溶液、硫酸铜溶液间的反应关系,请按下列要求填空: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 ,其反应类型是 ② ;B处发生反应的类型是 ③ ;D处产生的现象是 ④ 。

又如: “奥运在我心中”。请你从铁、二氧化碳、稀盐酸、石灰水及碳酸钠溶液中任选一种(不能重复选用),用化学式填写在奥运标志五圆环中(图6,两环相连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相互发生反应)。

可见,相交的圆形在不同的题目处可以赋予它不同的含义。这取决于我们对题目的需要。

2. 包含的圆

下面本人归纳了符合图7和图8情况的几组概念。

(1) 两个包含的圆(图7)——表示两个化学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

①纯净物与化合物(单质)

②化合物与酸(或碱、盐、氧化物)

③单质与金属(或非金属)

(2) 多个包含的圆(图8)——表示多个化学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

①A 化合物 B 含氧化合物 C 氧化物

②A 纯净物 B 化合物 C 酸(或碱、盐、氧化物)

③A 纯净物 B 单质 C 金属(或非金属)

类似的概念组还有不少,这种表述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好的理解。

如:(2011广东清远中考)下表所给出的各组概念中,不符合图9所示从属关系的是

又如:(2008年烟台中考)图10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 ①单质、②化合物 B ②碱、⑤氧化物

C ④碱、⑤含氧化合物

D 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

不管是哪种情况的圆形都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在完成化学试题的同时也能享受化学试题的美感。

三、完美的组合图形

1. 由多边形组合而成的“别墅”

如图11,A~G为初中化学中七种常见的物质,已知A是一种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其余六种为化合物,且B、C、D为氧化物,B通常用做食品干燥剂,B、E、G中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图中“”表示存在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

(1) 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 写出B中所含的金属元素符号_______ ;

(3) 反应DG ________(填“是”或“否”)属于复分解反应;

(4)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FC: 。

2. 由多边形与圆形组成的“地球仪”

如图12(2012年江西中考)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1)A的一种用途是 ;

(2)B的化学式为 ;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图12关系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常见化学物质范文9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化学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普通高中学生化学学业基础会考是考核学生化学学习能否达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化学1”、“化学2”、“化学与生活”的内容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命题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使绝大多数认真学习的学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实践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三、考试目标要求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下列四个层次。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了低层次的要求。

A: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即识别“是什么”)

B: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即明确“是什么”)

C: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即懂得“为什么”)

D: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即能够“综合应用”)

2.技能性学习目标包含“初步学习、模仿”、“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 、“学会、掌握、迁移、灵活应用”三个由低到高水平层次的要求。技能性学习目标可有机结合纸笔测验和实验操作考查进行考核。

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相关的体验性学习目标可有机渗透到“考试内容”中的知识内容进行考查。

四、考试内容

化学1

主题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备注

1

 

1.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2.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3.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

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 化学变化的本质 

6.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

7.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

 

 

8.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

等方法

9.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

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A

A

 

A

 

B

B

B

 

B

 

 

 

B

 

A

 

 

 

 

 

 

关注现代化学发展的新成就

 

 

 

 

 

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微粒

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方法对化学科学研究的作用

    能说出化学与人类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化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化学在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懂得赞赏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

 

1.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物质的检验(Cl-、Ag+、SO42-、CO32-等离子)

3.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5.实验安全与实验工作习惯     

 

 

 

6.实验能力

 

 

7.实验方法

B

 

B

 

B

B

B

 

 

 

B

 

 

A

 

 

    有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初步学会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初步学会过滤、蒸发等方法

    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的实验技能

具有实验安全意识,能识别常见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能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会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学习化学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

 

1.物质的分类

 

 

 

2.胶体

 

 

3.钠的物理性质

4.钠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的反

应)

5.钠的重要化合物

过氧化钠(颜色、状态)

碳酸钠(物理性质、与酸的反应、热稳定性、用途)

碳酸氢钠(物理性质、与酸的反应、热稳定性、用途)

6.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7.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

8.铝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氧化铁、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9.铝的重要化合物

氧化铝(两性氧化物;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氢氧化铝(两性氢氧化物;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10.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11.铁的化学性质(与氯气的反应)

12.二价铁与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13.铜的物理性质

14.合金材料(铝合金、铁合金、铜合金)

15.酸、碱、盐在溶液中的电离

 

 

16.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7.离子反应

 

 

 

18.氧化还原反应

 

 

 

19.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0.氯气的化学性质(与铁、铜、钠、氢气、水、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

21.次氯酸的漂白性

22.溴和碘(颜色,状态,在水、四氯化碳中的溶解性,氧化性强弱比较)

23.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

气的反应)

24.氮的重要化合物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颜色、

状态、气味;二氧化氮与水的

反应)

氨(物理性质、与水、氯化氢、

氧气的反应)

铵盐(受热分解、与碱反应)

硝酸(浓硝酸与铜、木炭的反

应;分解反应;使铁、铝钝化;

稀硝酸与铜的反应)

25.硫(颜色、状态、用途、与氧

气反应)

26.硫的重要化合物

二氧化硫(颜色、状态、气味、

溶解性;与氧气、水的反应)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

浓硫酸(与铜、木炭的反应、

使铁、铝钝化)

27.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28.硅的物理性质

29.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与氧化

钙、氢氧化钠溶液、焦炭的反

应)

30.硅酸盐(玻璃、水泥和陶瓷)

 

B

 

 

 

A

 

 

B

B

 

 

A

B

 

B

 

A

B

 

 B

 

 

B

 

B

 

B

B

B

B

A

 

A

 

 

A

B

 

 

 

B

 

 

 

B

B

 

 

B

A

 

 

B

 

 

B

 

 

B

 

B

B

 

 

A

 

 

B

 

B

B

 

A

A

B

 

 

A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常见化学反应分类(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氧化还原和非氧化还原;离子反应)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区别溶液、胶体和浊液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能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可溶性正盐的电离方程式

 

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有难溶性物质、气体、水生成),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能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能判断氧化剂、还原剂;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了解氮氧化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了解铵态氮肥

认识氨氧化法生产硝酸的反应原理

 

 

 

 

了解二氧化硫气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认识由SO2生产硫酸的反应原理

 

 

知道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知道二氧化硅可以制造光导纤维

 

 

了解玻璃、水泥和陶瓷等硅酸盐产品的用途

化学2

主题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备注

1

 

1.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

知识

3.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4.元素周期律

 

5.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6.周期和族

7.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8.化学键

9.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10.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1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

特征

12.同分异构现象

A

B

 

B

B

 

A

B

A

 

 

A

A

B

B

 

A

 

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能讨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

 

 

知道碱金属、ⅦA族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感受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了解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

能以丁烷为例说明同分异构现象

2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原电池

 

5.电池的应用

 

6.化学反应速率

7.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的性质、浓度、接触面积;反应的温度、压强;催化剂)

8.可逆反应

9.化学平衡

A

 

A

B

 

A

 

A

 

A

A

 

 

A

A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能以铜锌原电池为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

知道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

 

1.烃、烷烃

2.甲烷的化学性质(燃烧、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3.乙烯的结构

4.乙烯的化学性质(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与溴的加成反应)

5.苯的结构

6.苯的性质(燃烧、与硝酸的取代反应)

7.石油炼制(分馏、裂化、裂解)

8.煤的干馏

9.乙醇的结构

10.乙醇的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11.乙酸的结构

12.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13.酯和油脂(酯、油脂的组成和油脂的水解反应)

14.糖类 [组成、分类(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

15.葡萄糖的性质(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16.蛋白质的组成(组成元素、氨基酸)

17.蛋白质的性质[在某些浓盐溶液中的析出、变性(凝聚或聚沉)]

18.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

 

19.乙烯、氯乙烯的加聚反应

 

20.海水的综合利用(晒盐,氯、溴、镁的提取)

 

 

21.酸雨的防治

 

22.绿色化学

A

B

 

A

B

 

A

B

 

A

A

A

B

 

A

B

 

A

 

A

 

A

 

A

 

A

 

A

 

 

A

 

B

 

 

 

A

 

A

 

 

 

 

认识乙烯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认识苯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认识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糖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认识聚乙烯、聚氯乙烯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能以海水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方法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能以酸雨的防治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知道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化学与生活

主题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备注

1

 

 

 

1.食品中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

2.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3.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特点(蛋白质的盐析、变性、水解)

 

4.人体必需的维生素

 

 

5.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6.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7.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8.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

9.常见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着色剂、膨松剂(疏松剂)]的组成和作用

10.膨松剂:NaHCO3的性质

11.某些药物(胃舒平、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A

 

A

B

 

 

A

 

 

B

 

 

B

B

A

 

A

 

 

B

B

    知道食品中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

 

知道人体共有八种必需氨基酸,知道哪些常见食品中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

知道常见的几种人体必需维生素及其主要来源和摄入途径,了解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知道维生素C的还原性

知道常见的几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及其主要来源和摄入途径,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知道淀粉、葡萄糖、脂肪、蛋白质在人体中消化和吸收的某些反应

知道防腐剂、着色剂、膨松剂(疏松剂)的合理使用

 

 

知道安全用药常识和医疗保健的重要性

2

 

 

1.生活中的常见材料

 

2.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

3.金属和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4.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5.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铁、铜的化学腐蚀;铁的电化学腐蚀)

6.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

7.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8.生活中常见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

A

 

A

 

A

A

A

 

A

A

 

A

 

    知道生活中的常见材料,知道化学在发展生活用材料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居室装修材料可能对居住环境造成的影响

   

 

 

 

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知道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3

 

1.水污染造成的危害

2.污水处理中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

3.大气主要污染物

4.减少或消除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5.主要的居室空气污染物

 

6.“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7.废水处理、垃圾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处理的方法

  B

A

 

A

A

 

A

 

A

 

A

 

 

 

 

 

 

 

 

了解甲醛、一氧化碳、苯等主要居室空气污染物对人体能产生危害

知道“白色污染”,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知道防治土壤污染、保护环境的要求,能举例说明废水处理、垃圾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处理的方法

[说明:根据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特点,制定本内容标准时,还参考了我省应届学生使用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即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和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化学1(必修)》、《化学2(必修)》、《化学与生活》等相关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考试形式

普通高中学生化学学业基础会考采取闭卷、纸笔测试方式进行。对化学实验技能部分另以实验考核的方式进行。

六、试卷难度

容易题(难度值0.80以上) 约80%

中等难题(难度值0.60~0.80) 约10%

稍难题(难度值0.40~0.60) 约10%

全卷难度值约为0.80~0.85

七、试卷结构

1.试卷包括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模块知识内容比例

化学1 约40%

化学2 约40%

化学与生活 约20%

4. 试题知识内容比例

(1)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约30%

其中:化学概念、理论 约22%

化学计算 约8%

(2)元素化合物知识 约50%

其中: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约36%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约14%

(3)化学实验 约20%

5.试题题型比例

(1)选择题 (共22小题) 44%

(2)非选择题 (约11小题)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