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血压病的防治集锦9篇

时间:2023-06-15 17:04:01

高血压病的防治

高血压病的防治范文1

此外,高胰岛素血症对脂质代谢也有不良影响。它可刺激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导致血胆固醇升高;同时会降低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胰岛素抵抗使血脂的清除能力下降,促使血甘油三酯升高。高胰岛素血症能刺激血管平滑肌增殖,导致脂质斑块形成,引起管腔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加剧。

新近美国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高血压存在多种病变,是血压升高、血脂水平升高、动脉粥样硬化、血液流变学异常等一组综合症群。既往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单纯强调降低血压,而忽略了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糖、脂代谢的异常,是不全面的。往往对降低脑中风的发生及防治冠心病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专家们认为,戒烟、限制食盐的摄入、对肥胖者减肥、适度运动对减轻胰岛素抵抗有积极作用,即不要忽视高血压的非药物疗法。

至于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应选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降压药。ACE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a1阻滞剂(四喃唑嗪等)、一些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选择性口阻滞剂(美托洛尔等)具有此作用;而利尿药、部分β阻滞剂(心得安等)及硫氮革酮不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专家建议联合应用钙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或a1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可能改善代谢失调,可减少冠心病与中风的发生。

高血压病的防治范文2

方法:选择3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糖尿病高血压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该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总结和实施,并对防治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

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对全部患者进行为期2至5个月时间的随访,结果显示26例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占86.67%,患者糖尿病症状得到改善,血压指标得到降低,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结论: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采取健康宣教、服用降糖药物等防治方法能够使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使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得到优化。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防治方法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89-01

糖尿病属于临床上非常普遍的病症,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消瘦、多食、烦渴、多尿、酮症酸中毒等,高血压容易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事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能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次研究特就糖尿病高血压的防治方法和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3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糖尿病高血压治疗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占11例,男性患者占19例,患者年龄范围居于41至83周岁,年龄平均值为(61.5±4.7)岁。全部患者均临床确诊,病程持续时间为1.4至12年,存在意识模糊、罹患严重精神性疾病、肾病、肝病、心脏病、脑病、继发性糖尿病以及各种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不纳入本次选择范围。

1.2方法。

1.2.1预防方法。

1.2.2.1健康宣教。通过个人讲解、分发小册子、举办讲座等形式向患者讲解病情以及治疗方面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高血压以及高血糖对人体的危害进行全面的掌握和认识,明确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对人体器官造成的重要损害,从而意识到做好相关预防措施以及积极接受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使患者做好各种配合工作,从而推动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1.2.2.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酒戒烟,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体质情况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膳食的合理性。多食黑木耳、大蒜、芹菜、南瓜、山药等不含糖分或者含糖量较低的蔬菜和水果;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尽量食用豆制品以及鱼类等食物;多食燕麦、玉米等粗粮。

1.2.2.3适量运动。在患者体力以及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量运动,通过快走或者慢跑等运动形式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使血压和血糖维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运动量不得超出患者的耐受度,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一旦出现疲劳、头晕等不良反应需立即停止运动。

1.2.2治疗方法。

1.2.2.1服用降糖药。尽量选择有效的降糖药物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患者血压处于正常水平时,能够使由于心血管病而引发的死亡率得到有效降低。除了需对高血糖进行治疗外还需要对高血压进行治疗,以使该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在坚持口服降糖药或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厄贝沙坦、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药物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

1.2.2.2保护肾脏。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肾脏功能通常容易受到损害,因此必须对患者肾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患者出现血糖过高现象而引发肾功能衰竭,及时进行尿路感染治疗、对血压进行严格控制、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1.2.2.3适量运动。适度运动能够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还能够使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得到改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运动以使其新陈代谢获得良好的维持。

1.2.2.4合理饮食。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的重要引发原因为新陈代谢紊乱,人体内部所需能量来自于血糖,血糖必须通过胰岛素才能转化为人体所需能量,饭后人体内部血糖水平升高,空腹时血糖水平降低,为了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必须坚持饮食疗法[2]。

2结果

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对全部患者进行为期2至5个月时间的随访,结果显示26例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占86.67%,患者糖尿病症状得到改善,血压指标得到降低,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3讨论

糖尿病病程较长,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糖尿病高血压即为临床上非常普遍的综合性病症,患者一旦罹患此病必须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症干预和治疗措施。由于患者病程较长,在进行用药治疗时必须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部分药物需要长期应用,必须保证用药的规律性,不得随便停药或者增减药物用量。在应用降压药、胰岛素以及降糖药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为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不但要对患者进行降糖治疗,同时还需要进行降压治疗。适量运动能够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血糖控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的重要引发原因即为新陈代谢紊乱,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必须配合饮食治疗。医护人员必须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既能够保证人体所需营养成分的充足摄入,同时还能够使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增强患者的治疗勇气,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推动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3]。

本次研究中,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随访,结果显示26例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控制,患者糖尿病症状得到改善,血压指标得到降低。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防治能够有效优化和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范艳萍.糖尿病高血压并的防治研究[J].求医问药,2012,11(22):187-188

高血压病的防治范文3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危险呈正相关,高血压的定义是人为的。我国四次修订高血压定义,与目前国际上两个主要的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血压分类基本一致。1999年2月出版的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亦将高血压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与JNC-VI指南相一致。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高血压会对心、脑、肾等身体的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心、脑、肾等器官是高血压的损害对象,在医学上被称为高血压的靶器官。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这些靶器官的损害,就标志着高血压病正在发展。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1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糖尿病伴微蛋白尿;葡萄糖耐量降低;肥胖;以静息为主的生活方式;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 

1.1低危组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高血压1级、无其他危险因素者,属低危。典型情况下,10年随访中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15%。临界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尤低。 

1.2中危组高血压2级或1~2级同时有1~2个危险因素,病人应给予药物治疗,开始药物治疗前应经多长时间的观察,医生需予十分缜密的判断。典型情况下,该组患者随后10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15%~20%,若患者属高血压1级,兼有一种危险因素,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约15%。 

1.3高危组高血压水平属1级或2级,兼有3种或更多危险因素,兼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伤患者或高血压水平属3级,无其他危险因素患者属高危组。典型情况下,他们随访后10年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20~30%。 

1.4很高危组高血压3级同时有1种以上危险因素或TOD,或高血压1~3级并有临床相关疾病,典型情况下。随后10年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最高,达≥30%,应迅速开始最积极的治疗。 

 

2高血压病的防控 

 

2.1建立正确的疾病防控理念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高血压病病人的健康信念模式,而正确的健康信念,有利于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在护理活动中可通过个别咨询、书面指导、团体授课,也可采取走廊张贴科普宣传画、出黑板报等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形式,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预后和规律服药的重要意义等相关知识,以建立正确的疾病防控理念。

2.2生活方式的指导①合理膳食限制食盐摄入,一般成人摄入盐5g/d~6g/d。此外,过多摄入脂肪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一个危险因素。高脂血症的病人,要严格控制饮食,选择低胆固醇食物,多吃蔬菜、豆制品、瘦肉、鸡肉、兔肉、海蜇和鱼类,尤其应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以减少胆固醇在肠内的吸收。限制食用动物脂肪、蛋类、内脏等。要合理膳食,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牛奶等。②限制体重除了宣教肥胖的危害外,还应指导病人如何防胖减重,适度增加有氧活动量,超重者要逐步减轻体重,但不宜过快,病人在减轻体重时应保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若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可引起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等。③适度加强体育锻炼:每天从事一些户外活动,并持之以恒。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均有好处。运动能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尤其是脑力劳动者每天早晚可以跑步或散步,逐步地增加运动量。④避免过度紧张,生活要有规律,以保持正常的高级神经活动;过度兴奋、过度紧张、情绪波动都不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⑤限制饮酒,提倡戒烟:长期饮酒者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高,易引起高脂血症,应戒酒、戒烟。告诉病人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毒害作用,对已吸烟者劝其戒烟。

3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3.1个体化即用药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病程进展和并发症,而采用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除非紧急情况,一般不必急剧降压,尤其老年人,以逐渐降压为宜。无并发症者,可使血压降到18.7/12Kpa(140/90mmHg)上下,有心、脑、肾供血不足者,过度降压可加重缺血,药物降压,不是病因治疗,应长期用药,甚至终生治疗,采取最小有效量,长期坚持。,尽量选用一天服用一次具有24小时平稳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其特点是:提高患者治疗的顺从性、更平稳地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险性。可持续24小时的降压药物标志之一是降压谷峰比值>50%,即给药24小时后仍保持50%以上的最大降压效应。还要充分考虑患者长期治疗的经济承担能力。 

3.2联合用药如第一种药无效,血压未能达到目标,联合用药优于大剂量单药治疗,故通常是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抗高血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联合用药可达到最大的降压效应、最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的联合用药组合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二氢吡啶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可产生协同作用,抵消副作用。如血管扩张剂常继发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多,并用β阻滞剂可对消心率加快。血管扩张剂可继发醛固酮增多,水钠潴留。并用利尿剂,可对消之。 

高血压病的防治范文4

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高血压患者263例,其中男157例,女106例,年龄32~85岁(平均6815岁),均符合《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诊断标准。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以及过去有高血压病史或目前仍在继续服药,但血压正常者,都诊断为高血压病。其中Ⅰ级25例(95%),Ⅱ级204例(775%),Ⅲ级34例(129%)。病程3~39年,合并冠心病54例、糖尿病31例、脑血管意外13例。

防治方法:病史采集,包括一般情况、既往史、家族史、食用油、盐量、参加体育活动及服用降压药情况等。并为患者测胸围、腰围、体重、身高、血压、尿常规,体胖者加测血脂、血糖,登记住址、电话,以便随访。

结 果

高血压病的控制率按服药后血压在3个月内SBP

讨 论

原因分析:健康及保健意识差:就诊中半数以上患者有医保统筹。虽然大部分医药费由医保机构承担,占60%~70%,个人医药费占30%~40%,但自我保健、防范意识差者不在少数。①缺乏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②不了解控制血压的意义。③尤其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甚至不愿接受治疗。

依从性差:①经济拮据,对人生淡漠而无所谓,常自行停药;②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不愿接受治疗;③惧怕药物不良反应或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而拒绝治疗;④工作繁忙者或记忆力下降,不能规律按时服药;⑤不能坚持适当活动、清淡饮食,生活无规律;⑥听信广告,使用保健品替代药物治疗;⑦就业压力大,工作紧张、疲劳及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高钠饮食等;⑧睡觉无规律,三班倒,生物钟紊乱;⑨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等。

药物治疗方面:①使用降压药品种单一或剂量不足;②没有解除血压增高的相关诱因,如饮食、睡眠、精神、情绪等因素;③多种疾病并存,未抓住主要矛盾;④治疗中用药繁杂,药效相互抵消;⑤降压药更换过于频繁,不利于药效的叠加作用发挥。

策略:定期或不定期对高血压患者及家属进行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改变家庭及患者的饮食习惯、食品结构、生活方式,使家庭成员协助督促、共同提高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理解,并成为自觉行为。

提高对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测自压的方法、经验。让有条件的家庭自备电子血压计等,随时检测血压,掌握服药后血压的变化,及时改善睡眠、减少焦虑,特别在血压不稳定时忘记不愉快的事情。

在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高血压的危害性及终身服药治疗等相关知识的同时,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其血压变化规律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靶器官受损等,及时进行指导。在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下,为各位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促使其自觉就医,并接受按时、规律有效的药物治疗,增强其治疗的信心。

适时进行心理辅导:经常用科学、通俗的知识,为患者解释不良现象和症状,正确认识疾病与健康、经济与生活;工作环境与家庭对精神、血压等方面的影响;服药时间长短与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何防止和减少血压的大幅波动,避免恶性事件发生及家庭救护小常识等,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赖,增强其主动配合治疗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科技部,国家统计局.中上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5.

高血压病的防治范文5

我们知道,高血压病是一种由遗传多基因和环境多种危险因素交互作用而成的全身性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即为头痛、头晕、头重、胸闷、心慌、失眠,同时伴有四肢麻木,肌肉酸痛等。内因只起20%的作用,主要决定因素是环境因素即生活行为方式。

科学研究表明,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55%的高血压发病率,对高血压患者的早期和规律治疗又可使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再减少50%,这说明75%的高血压及其引起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控制的。

当今,我国高血压及其心血管病的预防和人群防治任务非常艰巨。有调查表明,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不良,如高盐饮食、过量饮酒、嗜好香烟、体力活动少懒得锻炼或根本就不锻炼等等;早期防治很不够,许多地区没有建立起防治网;有大量病人从来没有测过血压;约75%以上查出高血压者过去自己不知道;已确诊高血压者进行治疗的比例不足50%,其中血压得到良好控制的仅占3%。高血压的“三低”现象比较严重,许多患者知晓率低,即有1/2的病人不知道自己患病:服药率低,即真正合理科学服药的人数只有1/4;控制率低,即控制的发病率只有5%。而在治疗的病人中,许多病人或不愿服药,或不难受不服药,或不按病情科学服药。要知道,提高服药率及控制率是当前治疗高血压成败的关键。目前真正合理科学服药的人数只有1/4。

可见,防治高血压病的任务是如此艰巨!

高血压发病原因有几多

说到高血压病的病因,传统观点归咎于遗传、基因表达与血管活性因子异常以及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这些看法不无道理。

其一,遗传因素。许多临床调查资料表明,高血压病是多基因遗传,在同一家庭高血压患者集中出现,不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有遗传因素存在。遗传性高血压患者有两种类型的基因遗传:(1)高血压主基因,随年龄增长必定发生高血压:(2)高血压副基因,这些人如无其他诱发高血压病的因素参与则不发病,但目前如何从形态、生化或功能方面检测出这些遗传因素还是比较困难的。

其二,体重因素。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我国的人群研究结果无论从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证明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三,营养因素。过多的钠盐、大量的饮酒、膳食中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与脂肪酸比值过低,均可使血压升高。

其四,吸烟。现已证明吸烟是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据科学测定,吸2支烟10分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而使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其五,精神和心理因素。调查发现,从事紧张度的职业,如司机、售票员,其高血压的息病率高达11.3左右:其次是电话员、会计、统计人员,其患病率达10.2%。说明高血压病在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的工作,又缺少体力活动者中容易发生。

近年来,一些专家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四肢动物罹患高血压的现象十分少见,而在灵长类动物一—人与猿中却很普遍。于是认为直立行走可能是引起高血压的“主凶”。其道理很简单,人的直立姿态促使动脉血管经常不断地进行收缩来提高血压,以保证身体各部的血液供应,时间一长就容易产生高血压病。

想想看,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不少人长期处在紧张的工作与生活包括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一些人一天几乎有3/4的时间处于直立状态,岂能不容易与高血压病结缘? 血压降到多少好?

血压值处于正常范围的人也需要降压吗?最近,来自国外医界的信息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临床研究显示,即使血压正常,微降低仍是益处多多,可以令心脏病等心血管疾患远离你,特别年老者、吸烟者以及中风、糖尿病患者等,更要注意这一点。

道理很简单,你的血压值虽属正常,但并不理想,维持在理想水平会使你生活得更健康。当然,降压的措施不同于高血压患者,不必动用药物,主要采用减少食盐摄入量、适度进食有降压作用的食品,如芹菜,荸荠、海蛰头、菠菜、绿豆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等。

高血压≠高血压病

如今,许多人将高血压与高血压病混为一谈。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大有学问。我们知道,高血压仅仅是一个症状,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即可由多种疾病所引起,如肾炎、甲亢、糖尿病、颈椎病等。这种高血压是其他疾病在发病过程中所反馈出来的一个症状,所以医学上称之为症状性高血压,但其仅占所有高血压病病人的10%左右。而高血压病则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病人的90%,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所以又叫原因不明性高血压。临床上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

另外,如今有人对高血压病的称谓提出了质疑。有关专家认为,随着对高血压病发生与发展过程的研究不断深化,原来的高血压名称已不能反应和概括其本质。高血压病不只局限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还包含了诸如动脉顺应性异常,糖、脂质以及胰岛素代谢障碍,凝血机制不正常,中心型肥胖,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厚等一系列病变,够得上”综合征—了。切莫简单地以为仅仅是添加了”综合征”这三个字,其三个字的“加盟”拓宽了人们对高血压这一古老疾病的认识思路,升华了近百年来的理性与感性知识,为寻找新的防治方法指明了方向,其意义不亚于当初对高血压这一疾患的发现。

维持血压稳定是个长期的“战争”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如果采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现在,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将比现在发病人数要减少2/3;脑中风患者将比现在发病人数要减少3/4。看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为此,为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我们必须加强防治措施的力度,不断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和理想控制率,并人人树立健康的意识,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膳食,经常运动,保持心情愉快,常测血压,从而使高血压发生的后果如脑中风、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它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得以控制。

让我们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和健康的头脑来生活、工作和学习!

高血压病的防治范文6

高血压病又称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性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目前认为高血压病是在一定遗传改变基础上,由于多种后天因素的作用导致血压调节机制失去平衡所引起[1]。

1高血压性肾脏损害

据美国肾脏病学会的统计,在1983年至1987年的5 a间,因高血压肾脏损害进入终末期病(ESRD)而需要透析和肾移植治疗的患者人数增加了1.5倍,仅次于同期糖尿病患者进入ESRD的患者数[2]。通常认为高血压人群较血压正常人群更易发生肾功能损害。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的资料(MRFIF)显示,高血压已成为造成患者进入ESRD的独立因素[3]。高血压造成的ERSD以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男性较女性更易因高血压而出现肾脏损害。遗传因素在高血压肾脏损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ESRD可能成为影响我国高血压患者生命的主要相关疾病之一[4]。

1.1高血压造成的肾组织损伤高血压造成的肾组织损害与高血压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传统上高血压所致的肾血管硬化有所谓的“良性肾血管硬化”和“恶性肾血管硬化”之别。但是绝大多数临床所见的高血压肾血管病变是以良性肾血管硬化为主,典型的“恶性肾血管硬化”实际上并不多见。高血压还可以促进肾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在肾功能进行性恶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能够造成肾动脉狭窄或者引发肾血管微胆固醇栓塞。由于肾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肾动脉狭窄造成的肾组织缺血性病变,结果使得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肾功能进行性减退。肾动脉粥样硬化现已成为ESRD主要病因之一。事实上,老龄化和高血压与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相关,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肾血管微胆固醇性栓塞是另一个与高血压肾的组织损伤相似、能够造成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重要因素。除去急性病变外,大多数肾血管微胆固醇性栓塞的患者病程缓慢而相对无症状。高血压肾血管硬化患者活检的肾组织标本可见特征性针样结晶存在于肾小球内和肾动脉中。

1.2高血压肾脏损害的机制高血压至少可以通过两条作用途径,即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致的肾组织缺血性病变,以及通过肾小球高压力和高灌注造成肾组织损伤。此外,肾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的聚集及细胞因子均参与高血压所致的肾动脉、肾小球及小管间质的病变过程。总之,肾脏损害是高血压病常见的靶器官损害。高血压的肾脏损害继发于动脉高压造成的血管病变,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缺血性肾小球塌陷为常见的病理改变,同时伴有肾小管的萎缩和间质的纤维化等。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异常是造成高血压肾脏损害的主要机制。此外,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及细胞外基质均参与其病变过程[5]。

1.3高血压病肾脏损害的防治

1.3.1控制高血压对于防止肾脏病变的持续进展起十分关键的作用。但应注意避免使血压过急的下降,同时注意观察血压下降过程中肾功能的变化。

1.3.2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能防止或改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合并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尤为有效。

1.3.3对已有轻度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应加强生活方式改变的教育。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减轻体重和戒烟,加强控制伴随的其他危险因素。

1.3.4由于高血压患者的蛋白尿和肾脏损害的进展密切相关,因此降低蛋白尿的治疗措施也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高血压患者采用低蛋白饮食可以减少蛋白尿和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损害。

2高血压与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6]。高血压作为导致心力衰竭的一种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也倍受重视,高血压影响心力衰竭最重要的靶器官损害为左室肥厚(LVH)。

2.1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高血压患者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以前就已经存在LVH,LVH与舒张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2.1.1舒张性心力衰竭其临床特点为,心肌显著增厚,左室内径正常而心房增大,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左心室充盈压减低,肺静脉压升高临床上可出现夜间平卧位胸闷,呼吸困难及肺底部出现音,心导管检查可有肺毛细血管压及心室舒张末期压的增高。

2.1.2收缩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患者出现收缩性心力衰竭时,往往也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随着病情的进展心脏射血功能减退。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常常可以出现无症状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40%,但临床上未出现明显的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时发生心力衰竭的时间明显提前及程度明显加重。高血压导致LVH使心脏负荷增加后,左室形态所发生相应变化在不同患者中有所差异。向心性肥厚的特点是重量增加且室壁增厚,而离心性肥厚的特点是重量增加而相对室壁厚度

2.2预防高血压向心力衰竭进展要重视对血压的控制及对LVH的逆转。随着抗高血压治疗和年龄变化,左室重量的改变是高血压患者非致命性心血管时间发生的重要因素,应认识到,积极有效的血压达标治疗及重视LVH的逆转是减少心力衰竭的关键。

2.2.1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治疗的建议静脉扩张剂:利尿剂+硝酸盐制剂;调整心率及心律: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减轻病因:控制血压,改善心肌缺血;松弛肥厚心肌:钙拮抗剂;逆转LVH:ACEI+醛固酮拮抗剂。

高血压病的防治范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某市某区A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的B社区的居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街道户口登记簿进行社区居民的登记,初步建立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社区共有居住人口982人,其中高血压病患者194例,占社区人口的19.8%。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在32~93岁,平均(51.8±4.3)岁;其中男101例,女93例。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个体在没有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进行至少3次不同日的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以上血压值在以下范围: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则认为该个体是高血压病患者。

1.2 研究分组将社区居民根据高血压病患病情况分层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均为高血压病患者97例,非高血压病患者394例。两组被调查人群的性别、年龄、血压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干预组采取高血压的防治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

1.3 干预措施

1.3.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有效手段。(1)宣传:社区全科医生可以开展社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在社区办专栏、广播、画廊、播放录像、板报等形式定期张贴和更换健康教育材料。(2)访视:社区全科医师每月到高血压病患者家庭及居委会进行访视,测量患者的血压,给予面对面的咨询指导,教会患者控制盐、糖等的摄入,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建议患者遵循低脂、低盐、低热量的饮食原则,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值等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运动量。

1.3.2 服药干预 针对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不高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患者的服药干预。社区全科医生应让患者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讲解持续服药对其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叮嘱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4 观察指标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血压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高血压病患者的比较

干预组:干预前收缩压为(131.4±19.6),舒张压为(87.81±5.62);干预后收缩压为(125.30±17.90),舒张压为(80.13±5.36)。对照组:干预前收缩压为(132.1±20.4),舒张压为(86.49±5.11);干预后收缩压为(131.9±17.8),舒张压为(85.15±6.23)。干预组干预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4,P

2.2 两组的高血压防治效果比较

干预组没有一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且原高血压病患者中有11例血压正常;对照组发生3例高血压病患者,原高血压病患者中有2例血压正常。两组血压控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

3 讨论

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成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8.8%,全国高血压病患者约1.6亿,比1991年的高血压病患者数上升31%,并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高血压病有“三高”(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低)和“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及不爱用药)的三大特点,这是高血压的防治不能真正起到明显效果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的发病大多与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通过社区综合干预,能够发挥基层医疗优势,通过宣传、教育、指导等方式,达到社区全科医生与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人群的互动,从而达到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高血压病患者干预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而且干预后干预组没有新发高血压病例,表明干预效果是有效的。以上研究充分表明,对高血压采取社区全科医生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高血压病的防治范文8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疾病;预防;治疗;护理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疾病,是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患者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导致孕妇全身多脏器供血不足,胎盘功能低下,影响胎儿发育,对母儿造成危害,甚至导致母儿死亡,我国发病利率9.4%—10.4%,本病强调育龄妇女发生高蛋白,蛋白尿症状与妊娠之间的因果关系,多数病例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症状,分娩后症状随之消失,这种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及围生儿并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减少妊娠高血压对孕产妇以及婴儿的危害实现阶段护理研究的热点,难点。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06月—2012年03月,收治的妊娠疾病患者67例,年龄23—42岁,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47里均为单胎这些患者中无肝肾功能异常,无胆汁淤积,糖尿病,精神异常等严重疾病,45例为轻中度患者,两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在家抽搐一次,入院过程中又发生抽搐,经过抢救母子平安,临床症状;45例患者入院数天前已有头晕头痛胸闷呕吐视物模糊四肢或全身水肿,只有少数几例患者无自觉症状,在进行产前检查时发现。预防做好预防工作对降低妊辰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首先,要建立孕期系统管理,以科学管理为主建立健全三级妇幼保健网,开展围妊娠期及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健康宣教,使孕妇掌握一些孕期疾病的基础知识自觉进行产前检查,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及休息,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镁等微量元素食物既新鲜水果,减少动物脂肪及盐的摄入,控制体重的增长幅度,保持足够的休息和愉快的心情,坚持左侧卧位,增加胎盘绒毛的血供,根据医生的指导补充钙剂,补钙可以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国内外研究表明每日补钙1—2g能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2 治 疗

子痫前期应住院治疗,防止子痫及并发症的发生,治疗的目的和原则是争取母体可以完全恢复健康,胎儿生后可以存活,以对母儿影响最小的方式终止妊娠:(一)休息,左侧卧位,间断吸氧;(二)药物治疗:①正经药物可消除患者焦虑精神紧张的情绪,达到降低血压,缓解症状及预防子痫的发作,其药物有地西泮,冬眠药物,巴比妥类药物。②解痉药物首选硫酸镁,它能控制子痫抽搐及防止再抽搐,用药方案是静脉给药结合肌内注射,用药过程中,监测血压血清镁离子浓度,硫酸镁具有毒性反应,可发生镁中毒,症状为首先表现为膝反射减弱或消失,继之出现全身肌张力减退,呼吸困难,复视,语言不清,严重者出现呼吸肌麻痹,甚至呼吸停止,心脏停搏,危及生命。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①定时检查膝腱反射,呼吸不少于每分钟16次,尿量每小时不少于25ml,一旦出现中毒反应,立即停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②对有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时,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降低颅内高压,防止抽搐。

3 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彻底的方法,终止妊娠的指征是:①子痫前期患者虽经积极治疗,24—48小时无明显好转;②孕周超过34周;③子痫前期患者孕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已成熟者。当胎儿不成熟时,可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后终止妊娠;④子痫控制2小时后可考虑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①引产适用于病情控制后宫颈条件成熟者;②剖宫产适用于有产科指征者,引产失败,或病情加重危及生命者。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要进行综合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以及用药护理等,心理护理以健康教育为关键,它包括情绪支持,社会支持,认知重建,以及适应性技能训练,具体总结以下几点:①卧床休息。吸氧,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多卧床休息,以左侧卧位为宜,可以解除妊娠对子宫下腔静脉的压迫。②调节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每天100克以上,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铁、钙剂等。全身浮肿的孕妇应限制食盐量。③加强产前保健,对孕妇介绍分娩知识,关心孕妇,消除其恐惧焦虑情绪,根据病情需要,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每天测胎动,体重,倾听孕妇的自觉症状,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纠正。④重症患者专人护理,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刺激,高流量吸氧做好胎儿宫内窘迫的防治,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防止舌咬伤,坠床等不安全因素,做好应急预案。5用药过程中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效果,局部渗液肿胀者给于热敷。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告知医生。

高血压病的防治范文9

[关键词] 健康教育;高血压;防治

[中图分类号] R5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b)-123-02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已经达到1.3亿[1],其发病率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2007年1月~2007年5月进行健康体检1 249人,高血压患者288人,其中男性255人,年龄29~58岁;女性33人,年龄33~52岁。对高血压患者150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1.2 教育方法

1.2.1 常规教育利用宣传栏、电视、发放健康手册、健康处方、面对面指导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1.2.2 计划性教育根据体检结果分析发病原因,对受检单位有计划地进行高血压病健康知识讲座,内容根据受检单位工作情况如机关人员与现场工人工作性质的不同以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肥胖、不合理饮食、过量饮酒、不良生活习惯、负性情绪等以及高血压病因、临床表现、用药、高血压的监测等进行健康教育。

1.2.3 随机性教育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给予有效的、正确的指导。高危人群采用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是矫正此类人群的不良行为习惯,使他们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或避免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2 健康教育内容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

2.1 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树立健康意识

正确的健康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另一方面,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维护、促进和恢复健康。正确的健康观念是保证人类身体健康的前提[3],能够改善整体健康状况,保证生活质量。

2.2 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健康能力

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接受对疾病有益的健康知识,增强健康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和实施健康行为,从而提高他们的健康商数[3]。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应掌握高血压病的一般知识,熟悉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及危害因素,长期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及并发症,使患者树立健康观念,自觉产生遵医行为。

2.3 生活方式的指导

高血压患病率之所以出现上升趋势 ,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生活富裕使得食物中脂肪和热量增加、交通发达及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加快使得精神压力变大,这些情况都是高血压的危险致病因素。

2.3.1 饮食指导世界卫生组织 (WHO)建议每人食盐摄入标准为 6 g/d左右,而我国国民的每日摄盐量普遍较高,多余的钠盐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原因。应采用低盐清淡、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起到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

2.3.2 休息与运动

2.3.2.1 一次体检血压增高,不一定是高血压病,可能与未充分休息、环境或心情紧张等临时因素有关。保持稳定的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不良心理因素的刺激,可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病。

2.3.2.2 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生成,促进能量消耗,起到减肥效果。患者血压稳定尚无并发症时,可进行适当运动,如快步走、慢跑、游泳等。当血压控制不好或有明显并发症时,应在医生建议和指导下选择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运动方式,可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做操、太极拳等运动,过程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 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和生活行为方式干预,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了解、一般了解、不了解情况分别从健康教育前的25.33%、36.00%和38.66%改变为健康教育后的86.00%、14.00%和0.00%,见表1。

4 讨论

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它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健康知识水平[4]。

4.1 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

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病的认知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表明健康教育对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病有关知识的掌握有积极的作用。

4.2 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在健康教育后对自身的状况有了正确的判断,懂得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合理用药,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红梅.高血压社区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73.

[2]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第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8.

[3]候红艳,吕兰存,王红霞,等.健商与护理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61-62.

[4]刘彦,周郁秋.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杂志,2007,22(3):76.